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软交换技术

软交换技术

时间:2022-05-29 07:10: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软交换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软交换技术

第1篇

关键词:通信技术;软交换技术

中图分类号:TS80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对于传输通信网络来讲,NGN指下一代智能光网络;对移动网来说,NGN指3G和后3G;对数据网来讲,NGN指下一代因特网和IPV6;对电话网来说,NGN指软交换体系。

软交换的根本意义就是将呼叫掌控性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划分开来,经过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掌控性能,包含呼叫选路管理掌控、连接掌控(建立/拆除会话)和信令互通,从而实现呼叫传输与呼叫掌控的分离,为掌控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软交换主要提供连接掌控翻译和选路、网关管理呼叫掌控带宽管理、信令、安全性和呼叫详细记录等功能。与此同时,软交换还将网络资源、网络能力封装起来,通过标准开放的业务接口和业务应用层相连,从而可方便地在网络上快速提供新业务。

软交换处于网络掌控层,经过与媒体多层网的相互交通,接受处理中的呼叫有关信息,指示网关完成呼叫。其主要任务是在各点之间建立关系,这些关系可以是简单的呼叫,也可以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处理。软交换技术主要用于处理实时业务,如话音业务、视频业务、多媒体业务等,此外还提供一些基本补充业务,与传统交换呼叫掌控和基本业务的提供非常类似。

1软交换网络的核心技术思想

在之前的电话网当中,使用者接入模块、中继模块、交换矩阵、掌控模块都全部聚集在一个硬件设备当中,每个性能模块相互间运用内部总线连接。交换机提供的服务与硬件、软件及业务应用绑定在一起,开放性差。软交换网络将传统交换机的功能模块分离出来,分别形成接入网关、中继网关、分组承载网、软交换设备等独立的网络部件和单元,各部件独立发展,构成开放的网络架构,实现了业务与呼叫分离、掌控与承载分离,这种结构使业务独立于网络,业务的提供更加灵活。

2软交换网络的网络架构

软交换网络的基本特点是分层、构件化。软交换在纵向上依次可分为接入层、承载层、掌控层和业务/应用层。

(1)接入层。为用户接入软交换网络提供各种接入手段,并将信息转成能够在IP承载网上传递的格式。

(2)承载层。采用分组技术,负责将软交换网络内各类信息流传送至目的地。

(3)掌控层。提供呼叫掌控和承载掌控功能,其核心技术就是软交换技术。

(4)业务/应用层。用来提供各类业务。软交换网络的基本构件包括软交换、接入设备、中继网关、信令网关、媒体资源服务器、业务服务器等,另外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分组承载网。

3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的应用思考

软交换作为下一代交换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已被电信运营商广泛应用。今后,各电信运营商的交换网将以软交换为主进行建设。在电力行业,国网公司在“十一五”规划中已明确提出软交换是未来重点关注的新技术之一,许多网省公司也将软交换列入发展规划。山西省在电力行业率先启动了软交换建设,建设了覆盖全省11个地市的软交换网络。浙江电力、广东电力目前也开始进行软交换试点应用。目前,进行软交换技术在西北电网的应用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3.1网络建设初期

在网络建设初期,软交换提供的业务量比较小,网络规模也就相对较小。软交换需要独立设点,逐步由点到面,扩展网络容量。可以在西北电网中心汇接局设置一套软交换设备,配合综合接入设备IAD或媒体接入网关AMG和智能终端等,覆盖本地用户,提供话音和多媒体业务;设置一套通用媒体网关UMG,连接西北电力行政交换专网汇接中心及公网,实现与电话交换网络的互通。

3.2网络建设中期

在网络建设中期,随着业务的发展,业务需求增加,网络规模扩大,网络中软交换节点数逐步增加。软交换所掌控的包交换网与电路交换网所占用户面极其接近甚至略胜一筹时,原有的电路交换网逐步退到边缘,数据网用户不断增加。这时,可在陕、甘、青、宁、新各省(区)电力公司设置通用媒体网关UMG设备,通用媒体网关设备主要做为中继媒体网关来使用,连接各省运营商和电力电话交换网络,实现电力电话交换专网的汇接覆盖,开展VOIP长途业务。随着用户和网络容量增加,可考虑在网内再增加1套软交换设备,实现双归属组网,提升网络容量和可靠性,增加业务层系统,提供更丰富的业务,并完善网络运营管理功能。

3.3网络建设后期

网络建设后期,在陕、甘、青、宁、新各省(区)设置软交换设备,与西北公司的软交换设备通过SIP—T、BICC协议互连互通。各区域之间的业务通过IP承载网就可以互连互通,通用媒体网关主要作为用户媒体网关来使用,以带用户为主,中继网关的功能减弱,主要是连接各省运营商和电力电话交换网络。

4软交换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传统通信网络的交换、传输等领域引入了计算机网络设备,某些传统的通信业务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例如IP电话、IP视频业务等。通信网与计算机网的界限已越来越模糊。如今,电力通信业务已从调度电话、低速率远动通道扩展到高速、数字化、大容量的用户业务,例如计算机局域网、变电站无人值守监控、会议电视等。电力通信网则有载波网、光纤网、微波网等多种网络形式,各种网络都有自己的交换设备、复接设备等,电力通信网的结构日趋复杂化,为保证不断增长的电力信息传输服务的要求,整个电力通信网的管理也越来越复杂。在电力通信网中引入软交换技术,可以整合资源、方便管理,还能更方便地开展新业务,满足电力系统通信的新需求。

4.1实现电力通信网中的电话网与计算机网络的互通。软交换可以提供支持多种信令协议的接口,可以很好的实现电话网和计算机网之间的信令互通及不同网关的互操作问题。计算机网可以更方便地对电话网进行管理和支持,电话网也可以和计算机网络配合,更好地提供服务。

4.2目前,电力通信网中传输的信息不仅是语音和数据,还包括视频业务甚至多媒体业务。软交换技术不但能很好地支持语音业务,利用新的网络设施可以提供各种增值业务和补充业务,而且软交换提供了开放式的应用程序接口(API),非常便于提供新业务。例如,基于软交换的电力系统呼叫中心(也称客户服务中心)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更短的周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好地树立电力系统的形象。

4.3电力通信网中存在多种传输介质,如载波、光纤、微波等,且各自独立,都各有自己的一套设备。若引进了软交换技术,在一台交换服务器上可对多种介质的信息进行交换,这不但在经济上避免了设备的浪费,而且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在管理上也更方便,只需对一个设备进行维护就可实现整个网络的信息交换。

5结束语

传输通信网络科技是不断更新和变化的,之前较为保守的电路交换网正在逐渐向下一代网络改变、迈进,软交换必将成为下一代网络的重要性科技,它的出现,在网络开放性及可编程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这预示着网络的发展趋势,这将为网络提供很大的推动力量,不单单是在公用通信网,在各个领域中的专网也都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软交换仅仅是网络改革的开端,今后会有许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来解决,软交换技术仍然处于不断完善及改革之中,它将为传输通信技术带来一个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软交换 ;电路交换;技术分析; PSTN

【中图分类号】TM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412-01

1 软交换与电路交换技术的区别

1.1 交换的方式

电路交换方式是以电路连接为目的的交换方式,在电话网中就是采用电路交换方式。主要是交换在同一交换网络中的任意用户终端之间的电路暂时连接在一起。人们可以打一次电话来体验这种交换方式。打电话时,首先是摘下话机拨号。拨号完毕,交换机就知道了要和谁通话,并为双方建立连接,等一方挂机后,交换机就把双方的线路断开,为双方各自开始一次新的通话做好准备。我们可以体会到电路交换的动作,就是在通信时建立(即联接)电路,通信完毕时拆除(即断开)电路。至于在通信过程中双方传送信息的内容,与交换系统无关。电路交换的特点是:通道独占,确定复用,有连接操作寻址;通道利用率低;质量有保证。

软交换则采用的是分组交换的技术,是基于IP网,将用户传输的数据进行分段,每段是单独的1组,每个分组都进行了标识,从而根据标识同时将多组数据分别转发至目的地。在到达目的地之后再进行统一的整理,转换成原先的用户所要传输的数据。分组交换的特点是:通道共用,动态分配,统计复用,无连接操作寻址;通道利用率高;按照尽力而为策略提供业务;益于实现语音、数据、图像及多媒体通信。

1.2 体系结构的具体介绍

在传统电路交换网络中,呼叫控制、业务提供以及交换矩阵都集中在一个交换系统中,软、硬件互相牵制;呼叫控制和业务提供结合在一起,不同的业务需要不同的呼叫控制功能,之间没有开放的互连标准和接口,是一种垂直集成的、封闭的和单厂家的系统结构。缺点是新业务的开发、提供以专用设备和专用软件为载体,需要对全网的交换机进行改造和升级,实现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多样的用户要求。

软交换打破了传统的封闭交换结构,采用完全不同的横向组合模式,将体系结构分为媒体接人层、传输层、控制层和业务应用层。

软交换体系结构式目前面向网络融合的新一代多媒体业务整体解决方案,具有层次化、呼叫控制与承载分离、快速开发业务、集中部署业务等特点。能为用户提供多种业务,包括PSTN话音、无线话音、基础数据、多媒体数据等多种业务。通过优化网络结构,实现了网络的融合,更重要的事实现了业务的融合,从而使软交换网络能够继承原有电路交换网络中丰富的业务功能,与此同时,可以在全网范围内快速提供原有网络难以提供的新型业务。

在软交换构建的开放体系架构中,通过呼叫控制与媒体交换/承载的分离,实现了开放的分层架构,各层次网络单元通过标准协议互通,可以各自独立演进,以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软交换主要包含两个层次:

(1)媒体网关层:根据组网的位置,可分为接入媒体网关(提供接入适配功能)、中继媒体网关(提供与其他网络互通的媒体流转换功能)、资源媒体网关(提供特定媒体资源)。

(2)呼叫控制层:由信令网关(提供中继信令SS7在IP网上的传输适配功能)和呼叫控制服务器(通过与信令网关和媒体网关的配合实现呼叫的建立、维持和释放控制功能)。

软交换网络体系结构可以克服现有电路交换网络存在的以下问题:它是一个开放的网络体系结构,既能在PSTN中传送数据业务。又能在分组网中以一定的质量传送语音,克服了异构网络环境下进行业务交换的难题;将承载、呼叫控制和业 务生成相分离,解决了上层服务交替时难以平滑过渡的问题;在各层与各单元之间采用标准协议和开放接口进行通信。有利用不同网络设备之间的互通和集成;通过利用基于分组交换的网络进行承载传送,如IP、ATM等,克服了基于TDM的传统网络容量不足的缺点。

2 软交换的具体特点与相应的功能

2.1 关于软交换技术特点分析

一般情况下,软交换的主要特点为:

(1)相对于传统电路交换而言,软交换技术将呼叫控制与话音处理/交换分开,媒体网关可以布设在提供最大价值的地方,复杂的呼叫控制被集中在一起。通过部署分布式交换,可以实现灵活的组网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组网模式中容量、覆盖和路由迂回的矛盾,便于进行集中维护和管理,有利于降低建网成本和运维费用。

(2)软交换技术具有综合业务提供能力,可以构建集语音、数据、传真与视频等综合业务于一体的全新网络,真正意义上实现语音、数据与视频在传输与业务上的融合与统一。

(3)软交换机技术提供了开放的业务(基于AP1支持新业务二次开发);软交换机提供基本网络管理与控制功能,新的业务尤其是增值业务由第三方提供,这样可以快速加载原有网络难以提供的新业务。

2.2 软交换的主要功能详细介绍

软交换的主要功能如下:

(1)移动交换服务器可以为基本呼叫的建立、维持和释放提供控制功能,包括呼叫处理、连接控制、智能呼叫触发检测和资源控制等;接收来自业务交换功能的监视请求,并对其中与呼叫相关的事件进行处理;支持基本的两方呼叫控制功能和多方呼叫控制功能。

(2)移动性管理功能。主要完成切换(包括UMTS系统内、GSM系统内以及GSM与UMTS系统间的切换)、登记和移动台去话功能。还具有VLR功能,包括用户数据管理、位置登记、鉴权、提供MSRN、VLR恢复、切换号码分配、TMSI分配、清除、SuperCharger功能。

(3)业务提供功能。由于软交换在网络从电路交换网向IP网演进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软交换应能够提供PSTN/ISDN交换机提供的全部业务。包括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同时还应该可以与现有智能网配合提供现有智能网提供的业务。

(4)互通功能。软交换的多协议支持功能和以软交换为核心的NGN开放式结构。满足了不同网络之间的互通功能。

(5)操作维护功能。操作维护系统是软交换设备中负责系统的管理和操作维护的部分,是用户使用、配置、管理、监视软交换设备的工具集合。

(6)其他功能:接入认证与授权、地址解析和带宽管理功能以及计费功能等。

3 软交换在目前生活中的应用发展前景

实现业务与呼叫控制分离以及呼叫控制与承载分离的软交换打破了传统的电信网络结构,为数据和话音的融合、催生大量新业务做好了充足准备。软交换技术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以为新运营商将进入语音市场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和较强的竞争力,而传统的电路交换网运营商也可通过它完成向IP网的过渡,共同建设一个以业务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展示未来发展前景可盈利的网络,同时保护运营商已有的网络投资,那样既能够降低网络建设和运营维护的成本,又能够增加业务收入和开发新业务的途径。使公司得到更好和长远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公司与其他公司的竞争力量。

结束语

总的来说,经济的进步也在不断刺激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所以必须要提高智能化的技术,要拥有创新的能力,对技术的提升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出提高。在理论知识方面,更加要努力提高理论的可实践性,有坚定的理论基础,才能不断的提高创新技术的可行性。要学会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理论和实际不能分离,提高对新技术的研究与利用。有利于国家整体科技行业的进步。提高科技技术的经济利益,更好的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这样更加有利于经济的进步。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通信技术;NGN;软交换技术;分组中继;虚拟中继;多媒体业务

中图分类号:TN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24-0046-02

0前言

下一代网络(NGN,New Generation Network)是集话音、数据、传真和视频业务于一体的全新的网络。其是一种目标网络,是建立在业务与下层传送功能分离的基础上,业务独立于网络,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电信网在提供新业务方面的弱点,迎合了面向业务未来发展网络的思想。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NGN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所认同。而软交换技术作为下一代通信网络的核心技术,一经提出,便受到业界的广泛认同和重视。为此,本文就软交换技术及其应用的相关内容展开探讨,以供参考。

1软交换的概念

软交换技术是一个能够提供下一代分组通信――包括语音、宽带和无线网络的平台。利用软交换技术,全球服务提供商和运营商能够优化他们的网络,并且能够提供新的业务和应用来获取新的利润。软交换是网络演进以及下一代分组网络的核心设备之一,它独立于底层承载协议,主要完成呼叫控制、媒体网关接入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选择、认证和计费等功能,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以及多样化的第三方业务。

而综合业界的看法,从广义上讲,软交换概念是指以软交换设备为控制核心的下一代网络(NGN);从狭义上讲,软交换特指位于NGN控制平面的软交换设备,其在VoIP体系中把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中(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服务器上的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包括呼叫选路、管理控制、连接控制(建立/拆除会话)和信令互通,从而实现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的分离,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

2软交换的功能、主要特点及网络结构

2.1软交换的功能

2.1.1呼叫控制和处理功能是软交换的重要功能之一,可以说是整个网络的灵魂,它为基本业务/多媒体业务呼叫的建立、维持和释放提供控制功能,包括呼叫处理、连接控制、智能呼叫触发检出和资源控制等。

2.1.2业务提供功能软交换应能够实现PSTN/ISDN交换机所提供的全部业务,还应与现有的智能网配合提供智能网业务,也可以与第三方合作,提供多种增值业务和智能业务。

2.1.3互连互通功能可通过各种网关实现与响应设备的互通。

2.1.4协议功能支持相应标准协议,包括H.248、SCTP、ISUP、TUP、INAP、H.323、RADIUS、SNMP、SIP、M3UA、MGCP、BICC、PRI、BRI等。

2.1.5资源管理功能对系统中的各种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如资源的分配、释放、配置和控制,资源状态的检测,资源使用情况统计,设置资源的使用门限等。

2.1.6计费功能具有采集详细话单及复式计次功能,并能够按照运营商的需求将话单传送到相应的计费中心。

2.1.7认证与授权功能可进行认证与授权,防止非法用户或设备接入。

2.1.8地址解析功能和话音处理功能。

2.2软交换的主要特点

软交换技术是下一代网络广泛采用的技术,具有明显优于现有电路型网络的特点:(1)可有效降低投资和维护成本;(2)支持各种不同的PSTN、ATM和IP协议等各种网络的可编程呼叫处理系统;(3)组网高效灵活;(4)可方便地运行在各种商用计算机和操作系统上;(5)具有可编程的后营业务特性;(6)具有很好的开放性;(7)有利于固定和移动核心网的融合;(8)具有先进的基于策略服务器的管理所有软件组件的特性。

2.3软交换网络的网络结构

如图1所示。

3软交换技术的主要应用

3.1分组中继(Packet Trunking)

针对用户数增加对汇接局容量需求激增以及传输带宽增加的情况,通过采用软交换技术构建分组中继叠加网络,利用媒体网关直接提供高速的分组数据接口大大减少传输网络中低速交叉连接设备的数量,对语音进行静音抑制和话音压缩,以及AAL2/ATM的可变速率适配,降低了网络传输成本和带宽需求(可以节省近60%的传输资源),从而满足对现有的汇接局的扩容要求。

3.2虚拟中继(Virtual Trunting)

其实际上就是利用软交换网转接PSTN端局之间的语音业务,而软交换网本身不直接接入语音终端用户,此时软交换网的功能类似于PSTN中的汇接局或长途局的功能。提供虚拟中继业务,软交换网中必须配置TG、SG和软交换机设备,若仅提供与PSTN相同的语音转接业务,则不需要单独的应用服务器,此时呼叫控制和业务的实现均是由软交换机负责完成。目前各软交换设备供应商提供的系统均已经能够提供虚拟中继业务。

3.3多媒体业务(Multi-media Services)

多媒体业务用于提供特殊的资源供应用服务器上的增值业务使用。针对用户多媒体业务的需求,利用软交换技术,将各种应用服务器上的新业务,在软交换设备的集中控制下,通过各种网关设备将实时传送协议(RTP)媒体流重定向到广大终端用户。其中,软交换直接控制着各种新业务的发放与实施,保证了业务在全网开展的及时性。

3.4电信级拨号接入(Carrier Class Dial in)

其MG同时具备VOIP网关和关守2种功能,在软交换的控制下,使得全网媒体网关能统一管理,并能进行拨号上网用户数据旁路,利用L2TP支持多ISP方案。

3.5本地语音接入(Packet Local Access)

在拥有庞大的、完善的本地IP网络,但无本地PSTN端局的情况下,可以在用户端设置IAD设备,利用已有的小区宽带IP网络连接至软交换IP网络,完成各个IAD与软交换机、其它媒体网关设备的连接,即实现了本地电话机的接入,同时为了保证本地接入的电话能够与其它运营商的PSTN通信,还需完成软交换网与PSTN的连接。

3.6下一代本地交换系统(Next Generation Local Switch)

提供数据终端与PSTN网电信级互联互通。支持对个人用户(IPPHONE/PC)、企业用户(IPPBX)及不同网络(H.323/SIP)的接入。

3.73G核心网(3G Core Network)

在3G网络中,原MSC将裂变为MSC-GW和MSC-SERVER,MSC-GW完成媒体网关的功能,MSC-SERVER完成软交换机的功能,IP网络作为3G网络的统一语音、数据媒体流的承载网络,实现各种业务数据流的融合。

4目前软交换技术仍存在的问题

(1)国际上尚无大型网络的组网和运营经验。传统电信网经过长期的运营积累,在网络组织方面已经具有相当成熟的经验;而基于软交换的网络组织目前国内外尚无成熟的经验,是采用基于软交换的扁平化组网,还是分级汇接等在技术和实践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如果要实现扁平化组网。则意味着每个MSCSERVER需存储并分析其他所有设备的局数据,这样的实现方式一是维护的压力大,二是从安全性的角度考虑也不好保证。

(2)软交换系统之间的协议尚未做到兼容性,标准还在发展之中。不同厂家的软交换在技术标准的选用及协议的兼容性方面还难以做到相互兼容。BICC协议、SIP-T协议和H.248协议也在发展之中,协议的选项要求运营商根据业务的需要进一步确定。

(3)软交换系统还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中,设备的稳定性有待改进。如何提供性能更加稳定的设备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4)API没有成熟的产品。基于开放的业务平台、采用标准的API接口,为网络运营商提供新业务开创了未来美好的前景,但是相应的产品仍在探索和研发之中。

(5)软交换体系能够提供标准、开放的API接口,快速、灵活地提供丰富的业务,但目前主要的解决方案只提供基本话音业务、补充业务、IN类业务、PINT业务、多媒体终端之间的同步浏览、统一消息、多媒体会议等,如何积极开发和试验新的业务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6)Qos没有最终的解决方案。

(7)网络安全问题。

(8)第三方提供业务的模式问题。

(9)业务可管理问题。

5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分层体系结构的软交换作为NGN的核心技术,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传输网络(JP、ATM)的灵活性,采用开放的网络架构体系,方便的开发各种适合客户需求的话音、数据、视频等业务,充分克服了传统电信网络的弱点,电信网络的融合与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随着软交换在全球范围内研究和应用的深入,其在在未来的发展中,应主要定位于继承传统的话音业务,同时可以适当地发展一些基本的IP多媒体业务。同时,基于业务发展及服务质量提高的需求,软交换网络架构也将不断向前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其一定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卫晋欣,李颖.浅谈软交换在通信行业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8).

第4篇

1软交换的概念

所谓的软交换区别于传统的电路交换,它主要是将业务/控制与传送/接入独立起来各自行使功能,又相互通过标准协议来进行信息交换,从而能够提供给用户更加方便的业务。软交换从真正意义上讲它不仅能够实现多个网络运行环境,而且还能够在网络上同时引入多种业务使得应用起来更加方便。软交换的具体示意图如下:

2软交换技术的设计原理

软交换技术设计它不受特定的操作系统的限制,能够更好的实现多种业务的同步通信。

它的设计是基于创建一个分布式的软件系统,这种软件系统能够有很好的性能,包括可伸缩性能、接口标准性能以及业务开放性能等特点。它的设计需要一下要求:

1)独立于协议和设备的呼叫;

2)在软交换网中能够避免错误应用或是恶意应用所引起的不良影响,并且能够保证与多个第三方系统的安全执行;

3)对于在应用过程中新增加的设备或者协议要求第三方硬件销售商能够给予支持的能够;

4)能够支持同步通信,同时支持多个系统的运营;

5)对于运行时间的捆绑软件交换技术要能够给予支持,并且对于同步通信网络结构方面的改善软件交换技术也能够提供支持;

6)软交换技术要能够支持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彻底性故障的恢复,并且对于各种大小的网络要能够提供可伸缩性能;

7)对于他方提供的业务和应用不仅要有支持全系统策略的能力,而且对这些业务和应用的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危害到软交换性能及安全的行为。

3软交换技术的主要特点

1)软交换技术它能够支持多种不同的网络呼叫处理系统,如PSTN、ATM和IP协议等;

2)软交换技术能够在多种不同的操作系统上进行运行,方便可靠;

3)软交换技术具有高效的灵活性,并且能够实现多种功能。比如,将软交换陪上一个中继器就能够实现长途交换机的功能;或者将软交换接入一个网关就能够实现便虚拟的语音专用网络。可见,软件换技术具有很广泛的应用能力;

4)软交换技术可以通过接入一个开放性的数据管理系统接口然后就能够从新利用智能业务,实现所谓的开放性能;

5)软交换技术能够为第三方的业务开发者提供更多的API接口,便于有更广泛的业务的拓展;

6)软交换技术对于可编程事件和呼叫事件存有详细的记录,从而能够实现可编程的后营业室的特性;

7)软交换技术拥有先进的软件组成特性,这些软件都是由策略服务器来进行管理的。

4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4.1软交换技术在固定电话网的应用

1)端局先行的软交换改造:这种方式对本地网络形态没有特殊要求,由于演进速度较缓,带来的改造风险也不高;但工程实施难度较高,对支撑系统的影响也较大;

2)汇接局先行的软交换改造:该方式主要关注固网交换局的接入,一般不考虑用户的接入问题,成功屏蔽端局的差异性,从而避免了在端局先行的改造方式下,工程实施难度高、对支撑系统影响大以及软交换无法为整个本地网用户提供完整的新型增值业务等缺点。

4.2软交换技术在移动电话网的应用

基于移动通信的软交换体系与基于固定通信的软交换体系在网络接口、接口的协议以及业务等方面有着相同的之处,但是二者也有着不同之处,如在业务的处理、特定设备的功能特性以及所适应的网络协议方面。

1)软交换技术在移动长途网的应用

在每个大区的中心城市部署若干对软交换设备TMSCServer,每对TMSCServer配置完全相同且互为备份。在省会城市均部署若干中继媒体网关TMG,TMG设置到省内交换机(包括MSC、GMSC、TMSC2)的直达电路,以便能够实现基于移动的软交换长途网与基于传统的移动通信网的连接。为了避免承载网和传输中断对业务的影响,TMG还与本省TMSC1间设置了过桥电路。TMG设备兼有SG功能。各TMSC服务器之间及TMG/SG与其归属的TMSCServer之间通过IP承载网的广域网方式相连,各TMG/SG之间通过IP承载网以网状网方式相连,各省TMG/SG与本省MSC、GMSC、TMSC1/2、HSTP之间通过TDM电路相连。

2)软交换技术在移动本地网的应用

第5篇

【关键词】软交换;轨道交通;通信系统

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于出行有了更多的要求,地上交通的压力越来越大,地铁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轨道交通方式的出现极大的化解了城市地上交通的压力,同时地铁的出现还可以为现代化城市经济发展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和传统的地上交通相比,地铁交通模式的运行尤其重视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的完善和发展,良好的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是保障地铁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但是从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在技术方面还不成熟,而地铁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势必会普及扩展看来,所以对于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的发展和完善迫在眉睫,软交换技术的出现可以有效的推动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的发展,尤其是国内来说,必须抓住这个契机,重视软交换技术和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的融合,促进现代化城市交通行业良性发展。

1软交换技术概述

从概念上来说,软交换实际上是一种功能实体,是能够实现传统程控交换机和呼叫控制功能实体,传统的交换机都是电路交换,是一种基于时隙的交换,而软件换技术的主要思路实际上和传统的交换技术相同,但是两者的交换方式却不同,软件换技术交换方式是包交换,也可以称作是IP交换,从技术应用层面来看,软件换指的是具体的技术设备,正如其概念所阐述的,它和一般的交换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两者外部的接口不同,并且内部交换方式也有很大差异。作为一个分布式的软件系统,软交换技术能够在基于多种不同技术、协议以及设备的网络之间提供提供无缝互操作性,和其他技术相比最大的区别源于三个基本要素:①开放的业务生成接口;②综合的设备接入能力;③基于策略的运行支持系统,简单来说就是在网络服务器和分组网络钟承担交换载体,图1显示的是多媒体软件换系统技术的应用框架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软交换处于服务系和核心分组网络的中心部位,通过软件换技术可以有效的实现多个分组网络和中心服务器的衔接。和传统的电路交换相比较,在统一的一个分组交换网络中,软件换技术系统可以安置在任何位置上,同时可以根据网络系统的容量大小进行灵活配置,网络智能可以有效集中,当然也可以分布在任何有需求的网络节点,但是电路交换机就必须按照模拟接入线的设置情况固定安装,所以其技术优越性明显不如软交换技术,表1对两者的主要区别进行了列举。

2软交换技术在城市轨道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2.1系统组网方案设置城市轨道通信系统控制中心方案设置:图2基于软件换技术的城市轨道系统组网方案(1)系统配置主用软交换中心设备,设置在系统网络的核心机房,主要功能有实现控制中心和各个车站用户的呼叫控制、语音调度、视频通话、信令处理等,系统核心控制设备使用1+1热备,包括主控板、协议处理板以及电源板等,容量要根据城市交通容量来设置;(2)系统控制中心还要设置一套综合接入设备,容量根据核心控制设备容量来确定,同时还包括一套中继网关,主要用来连接市话网络和专用无线通信系统;(3)设置相关的网关设备,主要负责向管辖路公务电话系统设备的集中维护工作,计费系统主要是对整体线网公务电话用户集中计费管理;IP话务台和话务机不论是中心软件换设备系统,还是备用控制中心和车站中心系统都直接和以太网交换机连接;(4)系统构成还有备用控制中心,备用控制中心使用以太网交换机,一旦主控制中心出现系统故障,备用控制中心的自动化控制设备可以及时的补上,所以控制中心需要设置一套综合接入设备(IAD),IAD主要负责备用控制中心和城市交通车辆段的公务通信服务,容量设置基本上主综合接入设备保持一致,也可以稍微小一点,需要在车辆段或者是备用控制中心设置一套中心软件换设备,直接和以太网交换机连接,中心软交换设备规格设置和主控制中心设备规格相同,这样才能够保证主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备用控制中心可以长时间的维持系统运行,具体结构如图2。

2.2系统软件系统网络管理软件使用软交换技术来设置,设置软件的初衷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和公务电话的基本通话功能以及专用电话的呼叫,这里的呼叫功能包括单呼、组呼和群呼等,同时通过软交换技术设置软件可以满足其他辅助功能实现,例如设置相关企业的通信录、记录系统通话内容、进行可视通信以及实现同步办公等。

2.3中继设置中继方式设置包括网内中继设置、市话中继设置以及和无线通信系统的中继设置:(1)网内中继设置,系统控制中心的主用中心软交换设备服务器包括网管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计费服务器,其核心服务器主要是通过专用的传输系统所提供的网络接口和备用控制中心的中心交换设备内的所有车站、控制中心以及车辆段之间进行连接,这样有效地实现主用中心软交换设备和控制中心、备用控制中心以及各个车站的公务通信功能,而其内部的软交换核心服务器、中继网关、接入网关等主要是通过三层以太网进行交换互通,这三层以太网都是由控制中心为软交换系统所设置的;(2)系统是通过中继媒体网关数字中继和主要运营商市话交换机进行连接,中继网关和信令网管实现和其他系统网路的连接,例如专用电话网络、无线通信网络以及电信部门网络等,如果是较大规模的软交换通信系统,那么中继网管和信令网管都需要分开设置,如果是小规模的通信系统,两者可以合设,中继网管线路数量设置需要根据城市地铁公务用户数量以及外部网络通信需求量进行设置,设置原则必须满足两者需求。

2.4系统接入设备软交换通信系统加入设备主要有接入网关和综合接入设备,接入网关不论是在设备接口类型还是数量上都要比综合接入设备多,通常情况下,综合接入设备只需要提供一个以太网接口和多个Z口,接入网关更适合用户比较多且人员比较集中的区域,例如控制中心、车辆段以及停车场,而在车站系统中两种设备都可以设置。

3结论

总的来说,软交换技术运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信息通信技术在不断发展的工程中,其技术的运用才是其根本价值所在,而软交换技术和通信系统的结合,一方面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现代化城市地铁交通系统的安全运行,同时面对当今日益严峻的交通压力,还可以为专用通信网络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本质上来说,能够大幅度的降低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地维护成本和管理投入,相信这种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势必会推动城市轨道电话通信系统地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凯,林嘉豪.试分析软交换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6(18):84~85.

[2]王昕敏.城市轨道交通中通信传输系统的应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06):182~183.

[3]梅震琨.软交换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组网中的应用分析[J].机电信息,2015(09):100~101.

[4]马文胜,赵东霞.软交换技术在郑州城市轨道交通公务电话系统中的应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4(06):129~133.

第6篇

【关键词】 PBX 网关 以太网 新技术

1 概述

软交换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当时在企业网络环境下,用户采用基于以太网的电话,通过一套基于PC服务器的呼叫控制软件(Call Manager呼叫管理、Call Server呼叫服务),实现PBX(Private Branch Exchange专用电话交换)功能(即IP PBX)。对于这样一套设备,系统不需单独铺设网络系统,而只通过与局域网共享就可实现管理与维护的统一,综合成本远低于传统的PBX。受到IP PBX成功的启发,为了提高网络综合运营效益,网络的发展更加趋于合理、开放,更好的服务于用户。

于是业界提出了这样一种思想:将传统的交换设备部件分为呼叫控制与媒体网关,二者之间采用标准协议(即MGCP、H248),且主要使用纯软件进行处理。于是,Soft Switch(软交换)技术应运而生。

2 基本概念

软交换将呼叫控制功能与媒体网关分离,由服务器上的软件实现基本的呼叫控制功能。软交换是基于下一代网络的控制层,是下一代网络的控制核心设备。

我国工信部电信传输研究所对软交换的定义是:“软交换”是网络演进以及下一代分组网络的核心设备之一,它独立于传送网络,主要完成呼叫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同时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并向第三方提供可编程能力。

3 电路交换与软交换的比较

3.1 结构比较

3.1.1 电路交换构架

传统的交换方式通常是以交换机为主体而构成的电路交换型信息网络,它承载的业务以模拟电话与传真为主,但随着综合业务数字交换技术的发展,交换机配置了各种接口(2B+D、E1、RS232等),也可传送如话路监听、计费、图像等各类网管信息。如图3.1所示。

整个交换机由两部分组成:话路系统和控制系统。话路系统主要完成呼叫控制的业务,通过软件实现号码分析等功能。控制系统由各微处理机及其程序组成,完成呼叫建立、修改、终止等功能。除以上设备外还有产生各种联络信号,辅助建立接续通路的信令设备,以及其它附属设备等。

3.1.2 软交换构架

以IP网络为传输媒介,以分组转发的方式将各类信号进行传输。通过IP网络中服务器实现基本的呼叫控制功能,即根据拨号要求对号码进行分析,并转向路由表、分机或者一些特殊服务功能。实现了只要有以太网的接入口(RJ45),即可通过IP电话进行通信。同时各种网管业务皆承载于IP网络之上。而对于传统的模拟通信可以通过各种网关实现与IP网的互通,实现软交换功能。如图3.2所示。

3.2 特点比较

3.2.1 电路交换的特点

传统电路交换网络是基于TDM(时分复用)的PSTN(公用电话交换网)话音网,仅提供窄带64kbit/s的业务。虽然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网络带宽有所提升,但其融合性并不强,业务提供有限。同时带宽速率已成为此技术发展瓶颈。

如今多网及多种业务融合已成为了将来通信的发展方向,并且随着人们生活及消费观念发生的改变,传统的电路交换方式已不再能适应发展的需求,只有新技术才能引领新时尚。

3.2.2 软交换特点

软交换技术是基于分组网络,带宽资源充足,利用率高。业务提供与呼叫控制分离、呼叫控制与承载分离、承载与接入设备分离,这样可以构成行政软交换的相对独立性。基于下一代网络,其采用开放的网络构架体系,简洁清晰的层次结构和标准协议群,实现更为灵活的组网方式和不同用户类型灵活接入,于此同时能够更快速,更方便提供丰富、个性化业务服务。除此之外,还能降低建设及运维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4 软交换概述

4.1 层次结构

软交换的层次结构可分为控制层、传输层、接入层和业务层。具体结构如图4.1所示。

4.1.1 控制层---媒体服务器

媒体服务器是下一代网络的重要设备。该设备在软交换的控制下,提供在IP网络上实现各种业务所需的媒体资源功能,包括业务音提供、会议、交互式应答(IVR)、通知、统一消息、高级语音业务等。在应用服务器里,使用MSML(Media Server Markup Language,一种专用于媒体服务器交互的特殊xml)向媒体服务器发送放音等命令。媒体服务器具有很好的可裁剪性,可灵活实现一种或多种功能。

4.1.2 业务层—功能、应用等服务器

(1)录音录像服务器。指定号码实时录音录像、录音/录像记录分不同的页面显示,显示主被叫号码,名称,时长等信息、录音/录像系统可与软交换系统时间同步。

(2)计费服务器。

呼叫接入认证:用户的接入认证由软交换向计费中心请求;

可提供多种灵活的计费方式:无固定月租、固定月租、分钟计费、秒计费、不同时段计费、不同号码计费、灵活费率设置等;

流量统计:可分别按路由、时段、区号、国家统计流量;

统计和账单功能、实时上网话费查询、下载并打印;

实时监控每一个录音/录像对象的通话状态,并进行远程监听;

网络远程查询,可实现批量查询,通过主被叫号码、通话时间段等组合模糊查询,选定多条记录可以自动逐一回放;

系统账号密码可多级用户管理。

(3)网管服务器。基于web的管理方式并且独立于软交换系统部署;

用户口令认证,防止非法入侵,不同的权限对软交换服务器进行分级的维护管理;

系统监控:查看当前电话信息,并可强制停止正在通信的电话,查看通话记录,并可对软交服务器进行软重启和设备重启;

呼叫管理:提供与呼叫相关的业务配置、中继用户、主叫转换、路由配置、特服号码、等,提供对呼叫业务的集中管理;

应用服务:提供一号通、提醒服务、语音信箱、虚拟集团的管理配置;

调度业务:对调度进行分组规划配置;

日志信息:修改日志级别,实时查看服务器的日志记录;

备份恢复:对软交换运行数据进行备份、恢复,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4.1.3 接入层

(1)网关。所谓网关是在采用不同体系结构或协议的网络之间进行互通时,用于提供协议转换、路由选择、数据交换等网络兼容功能的设施。

具体到软交换网络中,网关的含义有以下几种:1)媒体流的转换:将PCM转换成RTP流;2)信令的转换:将PSTN信令适配成在IP上传输的信令。

(2)网关种类。软交换中主要的网关由:接入网关、中继网以及信令网关。

接入网关(AG):Access Gateway,接入网关位于软交换架构当中的边缘接入层,提供模拟用户线接口,用于直接将普通电话用户接入到软交换网中。如下图4.2所示

普通话机通过接入网关(AG)与软交换进行交互,实现软交换对模拟用户的呼叫控制,同时接入网关(AG)实现语音的编解码(将模拟话音打成IP包)、媒体流的打包压缩、静音检测、基本的放音收号等媒体网关功能,实现模拟话机用户与其它用户间的媒体流互通。当一个区域集中用户比较多,又有双绞线资源时,接入网关(AG)的应用具有极高的性价比。

中继网关(TG):中继网关(TG)是NGN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NGN网络的边缘接入层,连接PSTN和NGN网络,实现IP包转换为TDM的功能。 它承载着IP域与电路域的语音汇接任务,实现传统调度网(程控交换机)和IP调度网(软交换)的无缝结合,其功能如图4.3所示。一般有内置和外置两种中继网关。

中继网关的功能包括:语音处理功能(呼叫转移、强插、强拆、跨网监听、会议等)、呼叫处理与控制、维护和管理等 。

信令网关(SG):连接七号信令网与IP网,主要完成七号信令与IP网信令的转换功能的设备。

(3)终端。调度台通过2B+D_U接口或者100Base-T,同时注册到电路交换网络和软交换网络,如图4.5所示。能够实现混合组网,以解决现有通信网络(以程控交换机为主)与软交换网络的融合。

IP话机和IP视频话机通过内置接入网关注册至软交换网络。

普通电话可通过接入网关注册到软交换网络。

4.2 业务提供

4.2.1 调度功能

软交换继承了电路交换调度台的全系列功能:普通拨号、热线用户呼叫、单呼/选呼/轮呼、自动应答/选答/群答、来话排队、呼叫保持、呼叫转移、呼叫强插、呼叫强拆、呼叫并机、呼叫合并、一键多号等功能。其功能实现如下图4.6所示。

4.2.2 特殊调度功能

软交换除了完全继承原来电路调度终端的所有功能外,还丰富了基于IP的多媒体和数据业务功能。支持视频通话、视频会议、会议控制(如越级、分隔、屏蔽、专向、会场切换)、主持人切换、成员发言申请、即时消息、同步浏览、电子白板、即时消息、文件传输等多媒体功能,如图4.6所示。同时还能与原来电路调度系统无缝融合,实现混合编组、互为备用、调度功能互通和平滑升级等。

4.3 系统安全性(IP网络)

软交换是基于专用的网络,采用MPLS、VPN等技术的虚拟专用网,由于软交换专用网络中的设备可信任度高,并通过信令协议保障(如认证)、设备管理等手段,基本可以避免专用网络内部的用户攻击。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增加网络防火墙,对IP地址和端口进行限制,防止黑客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等。

5 发展趋势

现今的网络从窄带向宽带发展,IP技术日益成熟,能承载多种业务,实现三网的融合。所以电路交换向软交换的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现在单纯的语音通信功能已不再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功能已由单纯语音通信发展到多媒体通信的方向演变。随着以“软交换”为核心的IP语音交换网络逐渐成熟,势必将代替以硬件为核心的电路交换网络,电路交换网络将遵循“电路交换”“电路交换、软交换融合组网” “软交换为核心,电路接入为辅助”这样的阶梯演变。

而软交换所具有的行政软交换独立性,调度软交换应用形式的多样性,系统的高可靠性、及时性,以及能够灵活实现现有电路交换机调度与软交换调度混合调度等特点,能够满足并适应电网调度的要求,能够更好的为电力调度而服务。

参考文献:

[1]《NGN的核心技术软交换》.

[2]《一种基于软交换的NGN解决方案》.

第7篇

关键词:通信工程;软交换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S972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随着通信及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工程也将面临着系统的升级换代问题。鉴于通信工程在我国信息技术时代的重要性,所以加大对软交换技本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将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

软交换技术的概述

软交换,有时候也称为呼叫、呼叫服务器或媒体网关控制器。软交换的功能是以媒体网关控制器为基础,采用开放式应用程序接口,允许在交换机制中灵活引入新业务。软交换技术是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技术。

软交换技术的产生是为了构建一个“全业务网”,即在同一个网上实现语音、数据、多媒体视频流业务的融合;并且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将呼叫控制和业务功能在功能实体上进行了分离,但目前各厂家提供的软交换系统与上述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还需要经历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二、软交换技术特点

1、采用软交换技术可以对多种不同的网络呼叫处理系统予以支持,比如说IP协议、ATM和PSTN等。

2、软交换技术可以在多个不同的操作系统上进行运行,而且运行起来更加的方便、可靠。

3、采用软交换技术,可是使通信更加的灵活和高效。而且可以在同—个通信网中进行更多种服务。

4、软交换技术可以通过接入—个开放性的数据管理系统接口,然后就能够重新利用智能业务,实现所谓的开放功能。

三、软交换技术基本设计原理

软交换技术基本设计原理是设法创建一个具有很好的伸缩性、业务开放性等特点的分布式软件系统,它独立于特定的底层硬件/ 操作系统,并能够很好的处理各种业务所需要的同步通信协议。它支持以下基本要求:

在其软交换网络中可以安全地执行一个或多个第三方应用,且不会存在由恶意或错误行为的应用引起的有害影响。

第三方硬件销售商有增加支持新设备和协议的能力。

支持运行时间捆绑或有助于结构改善的同步通信控制网络的动态拓扑。

可以进行由小到大的网络伸缩并支持故障的恢复能力。

业务和应用提供者在不危害其性能和安全的条件下有增加支持全系统范畴的策略能力。

具有高效灵活性。

可方便的在各种商用计算机和操作系统上运行。

具有可编程的后营业室特性。

四、软交换网络的网络架构

软交换网络的基本特点是分层化和构件化。软交换在纵向上依次可分为接入层、承载层、控制层和业务/应用层。接入层为用户软交换网络提供各种接入手段,并将信息转成能够在IP承载网上传递的格式。承载层采用分组技术,负责将软交换网络内各类信息流传送至目的地。控制层是提供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功能,其核心技术就是软交换技术。业务/应用层是用来提供各类业务。软交换网络的基本构件包括软交换、接入设备、中继网关、信令网关、媒体资源服务器、业务服务器等, 另外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就是组承载网。

五、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1、软交换技术在固定电话网的应用。将软交换技术应用在固定电话网络时,由于演进速度较缓慢,带来的风险也不大,但工程实施有一些难度,对支撑系统也有一定影响。若使用汇接局先行的软交换改造,工程实施难度较高,对支撑系统影响大以及软交换无法为整个本地网用户提供完整的业务等缺点。

软交换技术在移动电话网的应用。基于移动通信的软交换体系与基于固定通信的软交换体系在网络接口、接口的协议以及业务等方面有着相同的之处,但是二者也有着不同之处,如在业务的处理、特定设备的功能特点以及所适应的网络协议方面。(1)软交换技术在移动长途网的应用。在每个大区的中心城市部署若干对软交换设备TMSC Server,每对TMSC Server 配置完全相同且互为备份。在省会城市均部署若干中继媒体网关 TMG,TMG 设置到省内交换机( 包括MSC、GMSC、TMSC2) 的直达电路,以便能够实现基于移动的软交换长途网与基于传统的移动通信网的连接。为了避免承载网和传输中断对业务的影响,TMG 还与本省TMSC1 间设置了过桥电路。TMG 设备兼有SG 功能。各TMSC 服务器之间及TMG/SG 与其归属的TMSC Server 之间通过IP 承载网的广域网方式相连,各TMG/SG 之间通过IP 承载网以网状网方式相连,各省TMG/SG 与本省MSC、GMSC、TMSC1/2、HSTP 之间通过TDM 电路相连。(2)在移动本地网络中软交换技术的具体应用。MSC服务器不仅仅能够实现相应的口令接受功能,还具有MSC在所有业务控制层上的业务处理能力,而且它还能够很好的控制MCW,这样就可以汇聚、映射以及相互交换媒体信息流,但是这个功能要通过扩展的H.248协议来完成。MCW主要要负责接入网和核心网之间媒体的转换和承载的转换。按“大容量、少局所”的原则,MSC Server独立于本地网之外的设置,MGW按需要分散设置在各个本地网,一个MSC Server控制多个MGW,一个MSG Server/MGW同时支持2G/3G用户接入,因此2G/3G在本地网实现了融合。原CSM交换网络的HLR,SCP,SMS等网络设备则被重用。软交换在每个本地网的单独设置。因此,软交换技术除了可以疏通异网话务,还兼有本地IP话务落地的功能。这项技术的应用范围是很广的,可以在通信工程中得到更多应用。

运用前景

如今电力通信业务已从调度电话、低速率远动通道扩展到高速、数字化、大容量的用户业务。电力通信网则有载波网、光纤网、微波网等多种网络形式,各种网络都有自己的交换设备、复接设备等,电力通信网的结构日趋复杂化,为保证不断增长的电力信息传输服务的要求,整个电力通信网的管理也越来越复杂。在电力通信网中引入软交换技术,可以整合资源、方便管理,还能更方便地开展新业务,满足电力系统通信的新需求。

1、实现电力通信网中的电话网与计算机网络的互通。软交换可以提供支持多种信令协议的接口,可以很好的实现电话网和计算机网之间的信令互通及不同网关的互操作问题。计算机网可以更方便地对电话网进行管理和支持,电话网也可以和计算机网络配合,更好地提供服务。

2、提供各种增值业务和补充业务。目前,电力通信网中传输的信息不仅是语音和数据,还包括视频业务甚至多媒体业务。软交换技术不但能很好地支持语音业务,还能利用新的网络设施提供各种增值业务和补充业务,而且软交换提供了开放式的应用程序接口也非常便于提供新业务。基于软交换的电力系统呼叫中心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更短的周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好地树立电力系统的形象。

3、实现整个网络的信息交换。电力通信网中存在载波、光纤、微波等多种传输介质,且各自独立都各有自己的一套设备。引进了软交换技术后在一台交换服务器上可对多种介质的信息进行交换,这不但在经济上避免了设备的浪费,而且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在管理上也更方便,只需对一个设备进行维护就可实现整个网络的信息交换。

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不是一个孤立的网络,从现有的网络向NGN的发展演化中,不可避免的要实现与现有多个网络,包括软交换网络的互连互通。因此,软交换技术在通信网络中的工程实现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试验证明,采用传统电路交换的成功经验——信令网的应用,软交换技术可以适当提高QOS。但是,软交换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广泛应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信令网的优化,信令的规范化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陈建亚.软交换与下一代网络[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赵学军.软交换技术与应用[M].人民邮电出版社

[3]赵慧玲.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8.

[4]陈建亚.可编程交换技[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9

第8篇

【关键词】通信行业 软交换技术 运用

一、引言

随着人们对于移动通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量越来越大,网络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加快,移动通信行业为了拓展新的业务内容,抢占通信行业发展先机,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都已经着手对网络结构进行优化,软交换技术作为网络NGN的关键和核心,已得到了普遍的运用。软交换技术指的就是将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即传输层中剥离开来,从而实现通过软件实现通信中的基本呼叫控制功能,也就实现了呼叫控制同呼叫传输的分离,从而也为控制、交换与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一个分离的平台。在传统电话网络中,用户接入模块、交换矩阵、控制和中继模块都只集中设置在一台硬件设备里面,各个模块之间采用了内部总线连接方式。由于交换机所提供的服务和软、硬件及其业务应用都是绑定在一块,故导致通信的开放性比较差。然而,软交换网络区别于传统模块的是将功能模块分离出来,分别进行接入,使得各个模块独立发展构成了一个开放式的网络系统结构,顺利地实现了呼叫和业务分离,承载和控制相分离的目的。这就使得提供业务更加方便和灵活。软交换技术主要提供如下功能:控制连接和翻译,选路,带宽管理、安全、信令和呼叫详细记录等等功能。

二、移动通信软交换网络架构

构件化和分层化是软交换网络的基本特征。软交换技术网络可依次分为接入层―控制层―业务/应用层―核心传送层。接入层提供软交换网络中的各种接入方式,并把信息转换成为可以在IP承载网上传递的格式。控制层提供完成各种呼叫控制功能,并将相应的业务处理信息进行传送,其核心技术就是软交换技术。业务/应用层提供各种类型的业务,是具体的应用环节,业务/应用层的物理承载实体是各种应用服务器和智能网SCP。核心传送层负责将软交换各网元等连接起来,包括各种媒体网关、控制层软交换机及业务层的各种服务器。软交换网络的构件主要是接入设备、软交换、中继网关、信令网关、媒体资源和业务服务器等。

三、软交换技术的特点

(一)节约成本。软交换设备处理能力强大、容量大,可以有效地将原先需要多个MSC管理的区域集中起来进行管理,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维护成本。

(二)组网灵活高效。虽然传统TDM话音技术也可以提供较好的语音业务,但是每一个交换节点都必须完成业务交换及信令控制,新业务所需提供的时间周期较长。软交换技术的最大优点就是使得应用层和控制层、承载层完全分开,提供业务与具体的承载无关,从而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引入最新的业务,新业务的开发周期因此而得到有效地缩短。

(三)开放性良好。软交换网络体系架构中全部网络部件都采用了标准协议,这就使得各个网络部件既能相对独立发展,又能够形成有机的整体,实现网络的互通。移动运营商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市场上的优势产品,实现业务提供的最佳配置。软交换设备支持通过开放协议通开放的业务平台进行交互,从而底层的网络资源也得到了运用,顺利地实现了业务和呼叫控制的分离。

四、软交换技术在移动通信行业中的运用

当前,软交换技术已经不再是固定网络运营商的宠儿,移动通信运营商也正在将软件换技术运用到移动通信用户前面。

(一)软交换技术的选择。当前,R4软交换技术是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得最优选择。WCDMA分为3GPP、R99、R4、R5/R6等四个版本。R99在GSM/GPRS网络的基础山上对接入网关部门进行了彻底的改变,从TDMA制式发展为CDMA制式,显著提高了网络频谱利用率和数据业务的带宽。R4在R99的基础上对电路域进行了根本变革,采用了NGN提出的软交换技术,使得控制层和承载层分离。R5/R6在R4分组域基础上设置叠加了一个IP多媒体域,提供了基于分组的统一的核心网,为多种业务的并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R5/R6是一种并存关系,R5/R6侧重于多媒体业务的运用,R4语音技术的运用为R5/R6的运用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当前,移动运营商的主要业务收入的来源仍然是语音,对于3G网络而言,在R5/R6技术尚不成熟的背景下,R4软交换技术是最佳的选择。R4的网络架构比R99优越,也比R5/R6技术成熟,既能保证新建网络的稳定,提供方便快捷的业务,也为今后的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做好了准备。

(二)软交换技术在移动电话网中的运用。基于软交换技术的移动电话网通常将若干配置一致且互为备份的成对TMSC Server部署于大城市,在TMG的协同下与包含GMSC、MSC、TMSC2等在内的省内交换机形成直达电路,从而实现传统TDM与软交换移动长途网的连接,实现同步通信的目的。

软交换技术在移动通信业中的运用为分流长途语音业务、延伸网络和业务布点、接入大客户提供了支持。软交换技术具有可靠性、节约等特点,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软交换系统标准和协议尚未统一,兼容性尚需提高、Qos网络安全、业务管理水平等。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大发展,人们对于移动网络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对移动网络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软交换技术作为未来通信网络发展的关键性技术,目前已经在可编程及网络开放性方面对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前软交换技术在公用通信网及各种类型的专网中都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余浩.张欢.下一代网络原理与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1).

[2]梁静.软交换技术在电信通信领域的应用[J]. 湖北省通信学会、武汉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

[3]倪宏斌.通信工程中软交换技术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2(03).

第9篇

软交换技术实际上就是把呼叫控制从媒体中逐渐分离出来,利用软件实现一定的呼叫控制功能,从而可以有效地分离呼叫控制和呼叫传输。建立一个交换、软件可编程和控制的平面。软交换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应该具备以下方面:一是,呼叫控制功能。是最主要的功能之一;二是,媒体网关接入功能。是属于一种适配功能,可以连接一定的媒体网关。三是,互通互联功能。SIP协议标准和H.232标准是不可以进行兼容的结构,软交换技术可以支持很多种协议,对于上述两种也有效。四是,提供业务功能,对网络提供一定的智能业务。软交换技术实际上是功能实体,为以后网络的发展提供依据和保证,可以控制下一代网络控制和呼叫。

2软交换技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在第三代移动通信体系中,不仅仅拥有语音业务,还具有一定的数据业务、多媒体业务、电子贸易、互联网服务以及电子商务等服务信息,由于不断扩充新网络,对于网络通信系统的使用互联网资源和数据信息的交换提出了更高的安全需求,使用软交换技术可以适当的降低交换机设备的负担,从而整个通信系统都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和特点。依据主被叫会处于不同的数据通信位置可以分为两类:包括TMSCSERVER之lhJ的呼叫以及TMSCSERVER局内的呼叫。

2.1网内通信的应用

软交换技术可以很好的支持中国移动混接组合方式的介入模式,也就是可以支持同一TMG从而形成不同的中继端口进行TDM之间的交换呼叫功能,主要包含跨区域以及本区域之间两个TDM交换机中的呼叫功能,利用软交换技术来处理呼叫的时候,在进行选择路由和分析号码之后,需要执行一定的TMG流程。找到入局局向TMG和出局局向的TMG处于同一个TMG上的时候,利用H.248直接进行命令,在入局和出局的不同TDM终端分配,合理的连接出局和入局之间的TDM端点,形成交换机之间的TDM呼叫。

2.2网间通信的应用

利用交换机处理网间通信的时候,选择路由和分析号码之后,需要执行一定的TMG流程。找到入局局向TMG和出局局向TMG之间的承载IP,利用H.248信号来通知入局TMG在网络上的局向分配情况,把IP端点分配在出局局向上,制定承载IP的语言编码类型,然后进行长时间打包参数,合理的连接端点IP和端点TDM,以此作为话路,没有得到出局方向上的端点TP的实际地址。在入局局向上分配出局TMG的端点IP,制定与入局TMG相符合的语言编码类型以及打包时长等一些参数,端点TDM在出局方向进行分配,连接端点和端点TDM做为话路,从而可以知道入局方向的端点IP地址和TMG。交换机利用H.248来把出局方向上TMG端点IP地址输入到入局TMG中,以便于可以顺利完成交换机的IP承载连续呼叫。

2.3优化软交换的应用

华为软交换系统可以有效解决网络过大负载以及网络流量过大的问题,但是如果系统处于主干线设备主要地位上的时候,一旦某点出现故障的时候,可以通过设置网络数据来把MSC中的软交换长途话务传送TDM传统交换结点上,但是没有办法转换外省的话务,利用软交换技术来传送到本省的TMG话务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长途话务,所以需要我们不断优化软交换技术和软交换系统。由于在完善了软交换汇接网络之后,可以适当的顺通省际之间的话务业务,从而完全发挥了两种网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两种网的互补,在两种网上适当建立直接能够进行联系的话务,以此当做备用。对于一些GMSC/MSC的呼叫业务来说,一旦出现TDM或者软交换网络溢出的问题,就会利用自动功能进行话务的倒换,保证在另外一种网上接受更多的长途话务,也可以适当的把溢出处的话务设置到路由上,从而输送到TDM汇接网。如果软交换出现单点故障的时候,可以利用GMSC/MSC的备用路由来进行各省的去话,合理的倒入到TDM汇接网上;对于大部分省际通话来说,利用两个区域之间的BISS消息进行一定互换,被叫SS出现的TMG会适当的输送到起点SS中,释放一定数据信息,利用起点受到的SS数据合理分析释放的消息,对于一些出现失败的被叫来说应该适当的增加相应的呼叫字冠,合理输送到TDM网络上,进行一定疏通。这种优化交换机的方案具有很多优点,工程建设量相对比较小、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从而最大程度完成软交换技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中应用。

3结束语

第10篇

采用软交换技术可以对不同网络处理系统给予支持,比如说IP协议,ATM和PSTN等。软交换技术可以通过介入一个数据管理借口,然后从新用智能业务,实现开放性能。而且,软交换技术还能为第三方业务开发者提供更多的API接口,有利于拓展业务,还拥有先进的软件特性,对可编程时间和呼叫时间有详细的记录。

2软交换技术的网络构架

通信工程中的软交换技术以分层化和构件化为基本特点。软交换网络的基本构件包括软交换、接入设备、中继网关、信令网关、媒通信工程中如何应用软交换技术文/鄂秋实随着通信工程技术的发展,软交换技术越来越成为通信工程中的核心技术之一,从事该专业的人员为了掌握最先进的软交换技术,获得更高的效率,都开始着手研究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方法。本文将对软交换网络的核心技术,网络构架和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阐述研究,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摘要体资源服务器、业务服务器和组承载网。软交换在纵向上可以依次分为接入层、承载层、控制层和业务应用层。接入层为用户提供接入软交换网络的手段,同时将信息材料转成能在IP承载网上传递的格式。媒体网关是软交换技术的接入层设备,负责不同接入手段的转换与控制。传输层提供了采用分组技术的功能,能够将软交换网络中各类信息流传送至目的地。因为采用了TCP/IP技术的无连接特性和业务的服务质量要求不符,所以需借助控制层协议的补充协议来达到良好的传输效果。控制层提供了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功能,是软交换技术的核心技术。能够体现出分组网络的性能优势,使不同类型业务分离成为可能。业务应用层能够使数据通过控制层开放的业务接口进行数据软交换,通过标准的API业务平台,NGN的业务创建和提供在软交换技术的体系下变得灵活。H.323协议作为应用层协议,广泛应用于视频会议中,受到运营商的一致认可。

3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信息软交换技术中的开放业务生成接口能够实现信息自由交换,其中设备接入能力能更宽泛的接入各种设备,同时支持系统能够有效的保证系统整体运行的稳定性。软交换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主要分为:在固定电话网中的应用和在移动电话网的应用。

3.1软交换技术在固定电话网中的应用

在固定电话网中使用软交换技术时,通常使用两种改造方式:端局先行的软交换改造和汇接局先行的软交换改造。端局先行这种方式对网络形态要求一般,可是因其演进速度缓慢,改造风险不高;汇接局先行这种技术方式的工程实施难度高,对支持系统影响大,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缺点是软交换无法为整个本地网用户提供完整的业务。

3.2软交换技术在移动电话网的应用

把软交换技术应用在移动本地网时,MSC服务器不仅能实现对应的口令,还拥有MSC在所有业务控制层中的业务处理能力。随着对H.248协议功能的扩展,MSC服务器还能控制MCW,已实现相互交换、映射和汇聚媒体信息流。MSCSERVE独立于本地网之外,按需设置在各个本地网络中,每个MSCSERVE都可以控制多个MGW,还可以支持2G和3G用户接入,实现了不同用户的融合,GSM交换网络中的HLR、SCP和SMS网元设备因此受到重用。软交换技术在激动长途网中应用时,每个省会几乎都设置了几个中继媒体网关TMG,此网关设置到省内MSC、GMSC、TMSC2交换机的直达电路,这样能够更好的连接移动软交换长途网和传统移动通信网。每个TMSC服务器之间和TMSCSERVER之间通过IP承载网的广域网方式相连,每个TMG/SG之间通过IP承载网以网状网方式相连,各省TMG/SG于本省MSC、GMSC、TMSC1/2、HSTP之间通过TDM电路相连。

4软交换技术在具体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第11篇

软交换技术在下一代网络技术领域中占据核心地位,这一项技术措施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特征是实时性要求、呼叫控制以及连接控制,笔者依据实际工作经验及相关文献资料的记载,针对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领域中得到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在今后相关的工作人员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的时候起到一定程度的借鉴性作用,最终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

软交换技术;通信工程;应用;分析;现阶段

正文:

现阶段我国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各项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速度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通信及信息网络技术自然也不会例外,在通信以及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使得通信和信息这两个专业之间的界限变得更加的模糊,逐渐的呈现出来相互融合在一起的趋势。尤其是在计算机网络普及程度大幅度提升以及信息网络可靠性大幅度提升的背景之下,使得将软交换技术措施作为核心的NGN网络涌现了出来。NGN其实也就是未来的网络,是一种将语音、数据以及视频业务有机的相互融合在一起的网络。针对传输网络来说,NGN指代的是下一代的智能光网络;针对移动网络来说,NGN指代的是3G以及后3G;在数据网络领域中来说,NGN指代的是下一代的因特网;那么在电话网领域中来说,NGN指代的就是软交换体系。

1.首先针对软交换技术的概念进行分析

软交换技术措施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将呼叫控制功能由以往的媒体网关当中分离出来,最终实现的目标是让传输和呼叫控制之间呈现出来一种相互分离的态势,与此同时可以让信息交换这个目标得以实现,它是一种崭新的电信网络技术措施,在对这一项技术措施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可以逐步的使得通信和信息之间的交换向着同步化的方向转变。软交换技术措施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特征,软交换技术措施本身的特征多种多样,因此在通信工程建设领域中得到应用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适应性比较强,首先这一项技术措施是可以在不同类型的网络呼叫处理系统当中得到应用,和以往电路交换不同的是,在对这一项技术措施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可以使得功能级别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其次,就是这一项技术措施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适用性水平比较高,是可以在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当中得到应用,以此为基础来使得通信工程建设工作的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从而也就可以对建设成本形成有效的控制,最终使得通信工程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速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再对软交换技术措施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可以使得通信网络发挥出来更多的新功能。

2.软交换技术措施在通信系统当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实际应用经验不是十分的充分,我国针对软交换技术措施展开研究的时间相较于国外来说比较晚,在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经验领域中都呈现出来一种较为匮乏的态势。因此在大规模通信系统网络构架以及建设工作进行的过程中都呈现出来了经验不足问题,所以在此基础之上建成的通信系统当中出现不必要漏洞的几率也就会显得比较高,即便是近些年以来在这个领域中展开的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力度有所提升,我国范围之内各个通信厂商使用到的软交换技术措施也变得比较成熟,但是仍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想要在比较短的时间之内使其得到推广和覆盖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安全隐患比较大,随着软交换技术措施逐渐在通信系统当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数据传输安全性问题逐渐得到了我国社会各个领域中相关人士的关注,但是却一直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或者说是难以找寻到有效性比较强的解决措施。网络安全问题是通信网络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想要将其忽视不可能;这也是软交互技术措施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一定需要解决的问题。现阶段我国软交互技术措施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仅仅是可以在将网络设备强度加以一定程度的提升的基础上使得自身的反入侵能力得到定程度的提升,安全性在此情况之下难以得到应有的保证。通信系统当中传输的各种类型的数据和信息单单可以依靠加密模式得到解决,其实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使得我国通信网络领域中的安全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当处于通信工程技术系统初步发展阶段当中的情况之下,网络也是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之上可以提供的网络业务的规模显得比较小,因此在上文中提及到的这一个阶段当中软交换技术措施本身可以提供的网络需求服务的数量也显得比较少。

3.结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世界范围之内各个国家的网络技术发展情况呈现出来一种日新月异的态势,以往的电路交换网络肯定是会向着下一代网络的方向转变,软件换在下一代网络当中占据的地位极为重要,它的出现,使得网络在开放性以及可编程程度领域当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将网络发展的方向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在网络技术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不单单是在公用通信网络当中,在各种类型的专用网络,甚至是电力系统专用通信网络当中都是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软交换仍然仅仅是网络革命的前奏而已,还有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在此情况之下软交换技术其实也处于一种不断完善的状态。

参考文献

[1]马士林.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2):106.

第12篇

关键词:软交换技术;智能电网;结构特点;注意要点

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识码:A

1 潜在问题

(1)采用落后的CAS技术建设行政交换网。基于CAS技术的交换网的业务数据其接续时间长,网络资源能综合利用的效率较低。

(2)基于IP技术的电网系统新建网络通信业务不能实现大多数电话机的IP功能。

(3)电力调度通信网络的建设,不能充分利用系统中原有的信息资源传输平台,通信资源利用率极低。

(4)行政交换网和电力调度交换网,只能提供单一的话音业务服务,不能提供丰富多彩的动态视讯业务,也就不能实现如今现行普遍使用的智能手机的强大功能。

(5)通信网络设备种类、配置参数等较复杂,系统维护工作量比较大,设备一旦怠工就要整合系统所有设备的故障以寻找问题所在,耗费不少的时间检查和维护,严重影响正常运行操作。

2 智能电网软交换网络

2.1 层次结构和功能

随着新一代NGN网络研发和应用,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中引入一些能实现系统实时通信需求的新技术,式电力通信事业电网建设的的重要发展方向。新一代NGN网络建立在单一分组传送网络上,以核心基础采用软交换技术和媒体接入技术构建一种开放型融合网络,即软交换网络,实现资源有效的分布式和端与端之间的一体化。软交换网络继承了OSI体系模型和电信网分层集控结构,同步电力用户的语音、数据、视频等业务需求。软交换网络的结构包含接入层、传输层、控制层、业务层四个不同层次结构,其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软交换网络每一层结构都以与网络相对应的各种软交换设备为控制核心,每一层都具备各自的功能和特点,每一层结构都以完整的功能成为整个网络系统的重要部分。

(1)接入层

接入层利用不同的接入方式和设备来实现多种多样的网络资源链接,使信息转换设备准确转换不同信息格式,满足各种用户的的使用需求。接入层的设备由SG信令网关、TG中继网关、IAD综合接入网关、WAG无线接入网关、以及各种用户终端等设备组成,所有设备不具有呼叫控制功能,必须依靠传输层的分组传送网络与控制层软交换设备实现呼叫控制功能。

(2)传输层

传送网络具有高带宽和服务质量,较为广泛应用的是IP和ATM两种网络,能实现各种电力通信在线业务、媒体流等信息在公共平台上的分组传输和共享。

(3)控制层

软交换是先进的网络业务数据传输技术,其将呼叫控制功能从网关中独立起来形成智能呼叫,以集成组网取代常规的底层网络元素,以软交换设备为核心直接快速地处理网络业务数据流,提高处理网络业务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4)业务层

如交换网的业务层是一个高级的应用和管理系统,可以结合用户对手机、电话功能的需求和现有科技优化信息的配置模式,建立灵活的全网络业务信息的分布式管理,同时还能给用户提供全网络的参数优化配置、故障告警、安全监测等自动巡检和统计功能,以及实现实时的采集和数据动态运算与分析的高级功能。

2.2 建设

2.2.1 模式

智能电网电力软交换网络的集成模式,按照核心软交换机接入的数量可以划分为集中式、大区域和分布式三种模式。集中式模式的核心设备是两台并驾齐驱的大容量软交换机,可以实现电网系统所有用户终端和数字连接的统一管理,并在各区域网尚设立了程控交换机、中继信令和媒体网关,以促成中继互联的构架,如图2所示。

集中式交换网络适用于行政和电力调度行业的业务动态管理。通过建立、开通各种高级、便捷的业务功能,以两台大容量的软交换机为核心,在两台软交换机上修改调整和更新升级软件程序,整个交换网络的操作比较简单。但是,集中式组网结构也有严重的缺陷,所有IP子站不具有本地软交换的功能,只要主站或子站IP网络出现故障,子站的网关和用户服务终端就会全部瘫痪。

分布式的交换网络在各区域设置的是小容量的软交换机,以分散管理各个地区子站网络的服务业务信息来综合管理全网信息。使用的小容量软交换机在操作上比大容量交换机简单,易于工作人员掌握关键操作技术,实时优化单个网络业务信息结构的配置,提高单个网络处理数据的效率。由于配置的小容量软交换机数量较大,不但增大了网建的成本投入,几乎不存在较大的经济价值,而且也增大了业务信息的管理难度,不利于交换中心统一管理业务和设备。

2.2.2 分期建设

使用电网系统软交换网络应建立在国家电网统一管理的基础之下,使网络服务信息的覆盖面扩大,融合和改造原交换网络,增加网络服务信息的高级功能,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促进技术升级和改造,结合电网建设的实际成本投入,加强各类软交换网络系统核心设备的配置和支撑的建设。电网系统软交换网络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完善,电网系统软交换网络的建设不断扩大,业务信息传输不断增加,实现了扩大化使用和推广。这都归功于软交换网络的建设质量,处于实现网络建设的优良建构,应做好建设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技术的更新改造工作。

(1)建设初期

软交换网络初期的建设工作是整个软交换网络建设的关键,也是整个电力系统交换网的建设基础,直接影响到网建中期建设和后期的应用扩展工作的进行。软交换网络初期建设要根据电网系统设备的实际情况,实现程控电路交换网络与交互中心的互联互通能力。同时要结合新建的变电站、行政管理部门等网络节点IP语音连接的确切情况,在网络的建设过程中设置一整套通用的网关设备,使交换中心和公网全面汇接各个电路交换专网,组建电力系统软交换网络初期建设的架构。

(2)建设中期

软交换网络中期的建设,电网系统的结构功能由于初期的设备更新和改造因而变得十分复杂,也大大增加了网络服务业务量。电力软交换网络的建设规模需要再扩展,逐步增加网络节点数量。为此,可以按照内在功能把软交换网络设备划分层次,分为一、二级设备,二级设备只存储交换网络中心的业务信息,一级设备存储和管理各个二级设备的网络业务服务信息,充分运用网络的通信通道,提高在线业务信息传输的速度和可靠性。软交换网络一级设备是建立在各个地区电力公司的通用网关,地区电力公司的通用网关分别链接电话交换公网和省级电力总公司,以中继媒体网关的使用功能实现统一汇接和覆盖所有的电路交换专网,进而实现全地区的电力通信的远程控制和调度。

(3)建设后期

软交换网络经过初期和中期两个建设过程,架构将近完善,其建设后期则是扩大软交换网络在全区电力公司的使用范围和规模。出于后期建设的目标,需要根据电力系统和软交换网络的实际功能来确定和引入路由服务器,按照平等权限把网络建构中的各个网络节点和子站的软交换设备连接起来,集成大区域的开放性组网。首先,按照区域信息的特点将整个软交换网络划分成多个大型区域网络,分区管辖应用范围和规模扩展的进程,实现软交换系统网络监督和管理得权限分配、分域管理等高级功能。

结论

综上所述,软交换技术是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的通信技术,具有多方面的优势,能够为城市智能电网网络业务的通信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因此,在智能电网中引入并实施软交换技术,一方面需要做好技术交接工作,确保软交换技术能够较好地应用于电网当中,另一方面还要结合电网系统的通信设备,做好调研、整体规划和技术升级改造等工作,从而提高智能电网的安全性能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