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通用实训总结

通用实训总结

时间:2022-10-10 13:24: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通用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通用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 高职高专 BTEC 通用能力 专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3973 (2010) 04-158-02

高职高专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为我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视屏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国家要在实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中提高教学质量,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高技能人才,既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又要有较好的实践技能,培养高技能人才离不开实训环节教学。本文通过分析在职教领域有着广泛影响的英国BTEC课程模式的特征,探寻BTEC课程模式与高职高专电子类专业实训教学的切入点,来进一步完善高职高专电子类专业实践环节的教学。

1 BTEC课程模式特点

BTEC(Business&Technology Education Council)是英国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的简称,于1986年由BEC(商业教育委员会)和TEC(工艺技术教育委员会)合并而成。1996年BTEC又与伦敦考试与评估委员会(ULEAC)合并。BTEC与伦敦考试与评估委员会合并之后,成为了英国最大的考试认证机构英国爱德思国家学历及职业资格考试委员会(Edexcel)。BTEC主要是进行各种专业和职业培训和各种资格证书颁发,是国际上公认的重要的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资格证书颁发者。在英国,有超过300万学生接受过BTEC的职业教育。目前,该机构在全世界有40万在册学生。采用BTEC教学模式,学生可掌握国际上通用的新技术,熟悉国际惯例,提高外语水平,培养多种能力,有利于成为外向型人才。目前BTEC在中、高等职业教育和人才培训方面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有130个国家承认和认可这一证书。

1.1 BTEC课程只有大纲

BTEC课程的教学大纲制定之前,首先要由雇主协会来制定各行各业的各类工作岗位的职业资格标准。然后再组织教育专家和企业家按照职业资格标准,把企业需要的知识、能力总结出来,写出教学大纲。写出来的教学大纲会随着相关行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变化而进行适时的调整。因此,BTEC教学大纲既满足了企业的实际需要,又符合教学规律、满足学生继续发展的需要,很好的实现了职业技术教育与企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统一,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具有较好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

BTEC所有课程均没有指定的教材。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提示的参考书备课,设计作业、组织并指导学生完成规定的课业,这样教师对教案有了充分的设计空间,同时对教师自己也有了更大的压力,学生也要根据教学大纲去搜集学习材料,阅览大量的书籍和资料,到实践中去学习,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等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学习,使每一个人的潜能得到发挥,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

1.2 “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育理念

传统的教育理念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即以讲授为主。强调的是教师讲,学生记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是知识传授的对象,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这种教育理念虽然有利于教师系统的组织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但却忽视了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结果是只教会了学生目前的一些知识,但是随着现代社会不断的发展,各个职业岗位对知识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仅凭学校所学的知识根本无法满足需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高职教育重要的不是教给学生知识 ,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BTEC课程模式是现代教育思想的一种实现形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师的作用不是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上,教师是学习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和评价者,用这种课程模式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大纲里的教学目标提出学生的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一旦学生遇到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必要的解答,教师通过创设全新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启发学生自动思考,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则强调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通常采用协作式、个别化、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或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合起来进行教学,尊重学生个性充分自由地表现和发展 ,学生是自我学习的主体,在这种教育理念指导下,学生对学习会产生强烈的兴趣,对学习会有强烈的主动性,即便是毕业后也能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发展。

1.3 通用能力和通用能力的培养

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培养知识体系完整形的知识型人才,我国的高职课程体系中往往过多强调职业或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学生在完成一门专业课程学习时, 往往只有专业技能考核成绩 。而BTEC则以“以能力为本位”,突出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采用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课程教学模式。

专业能力培养是是对具体某个职业领域的能力的培养,由从事职业活动所需技能及相应的知识构成。而通用能力,则是指一种可迁移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关键性能力。BTEC把通用能力归纳为七个领域,它们是: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Managing and Developing Self) ;与他人合作和联系的能力( Working with and Relating to Others) ;沟通、交流的能力(Communicating);处理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Managing Tasks and Solving Problems );数字运用的能力(Applying Numeracy);技术运用的能力(Applying Technology);运用设计和创造力的能力(Applying Design and Creativity)。这七种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始终,通用能力的培养和评价是通过专业能力成果来体现的。BTEC教学不是以考试为主要的考核依据,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取决于学生课业的完成情况。课业是由教师进行设计、指导和评估的,以任务的形式由学生自主完成的学习活动。每门课要求至少安排 3个课业。BTEC课程教学就是这样通过课业的方式把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紧密结合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通用能力。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个人潜能和可持续能力,实现了通用能力和职业专业能力两方面的平衡发展 。

2 高职高专电子类专业实训环节现状

高职高专电子类专业实训环节包括实验,实习和课程设计等环节。实验一般穿插在理论教学中,实习和课程设计专门安排时间练习。绝大部分的实训环节采用的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而且还会有专门的实训指导书进行指导,指导书上已经详细的介绍了实训的目的,所需要的仪器,以及方法,学生只需按部就班的照着指导书上的提示做,一般都会实现希望的结果。从理论上来说,验证性实训环节,对于学生验证电子专业的有关理论、巩固所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都是在别人的提示下来完成,每一步别人都为学生 想好了,学生自己根本没有思考,没有真正将动手和动脑紧密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调动起来,本来实训环节是可以弥补理论教学时的枯燥和乏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这种完全由别人安排好,不需要动脑筋的实训环节的锻炼根本不能实现其最初设计的教学目标。

除了主观人为的因素外,还有些客观的问题,不如说由于许多高职院校建校时间不长,资金比较紧张,实训时使用的设备和仪器缺乏或者陈旧,一些好的实训项目无法安排。电子方面的知识更新很快,如果要办出专业特色,必须要和社会的专业需求紧密结合,实训时使用的设备和仪器也应该不断更新和提高,可是这对许多高职院校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另外,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实训环节的考核方法可能还停留在文字材料上,比如说实验报告,实习报告等。这些报告上只需抄抄指导书上的实训目的,方法和仪器等内容,罗列一些实训结果就可以了,有些学生根本不做,只要抄抄别的同学的报告就可以弄虚作假、蒙混过关。这种考核方法存在明显的弊端。

3 BTEC课程模式对高职高专电子类专业实训环节的启发

BTEC的教育模式和我们高职高专的实训教学有很多相似之处 。 两者都是以培养某种能力为目标 ,完成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评价都是以能力成果为主,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BTEC课程模式的一些优点,来完善和改进我们高职高专电子类专业的实训环节的教学。

首先在制定大纲时我们也应该注重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双重培养,传统的实训教学过程我们重点强调专业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通用能力的培养,但是通用能力对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这些通用能力的培养方式也可以借鉴BTEC的教育模式,让通用能力的培养通过专业能力成果来体现的。例如:学生通过调查和收集资料,可以提高与他人合作和联系的能力;通过研究任务和分析讨论,提高处理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与小组同学合作完成任务,提高团结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其次,在设计实训环节的内容是应减少低层次的验证性的实训环节,增加应用性较强和综合性强的实训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借鉴BTEC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规划自己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和评价者,主要责任是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学会独立思考,建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

借鉴BTEC模式,改革目前我们以实训报告为主的考核方式,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不仅重视结果,而且重视过程。由于高职高专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重点是培养其实践操作的能力,实训环节的考核方式应采取理论与操作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基础知识掌握与综合知识运用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是对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进行考核,可以采取设置多个题目,考试当场抽签的方式,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学生在操作考核时容易互相抄袭的状况。同时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综合性强的题目,让有能力的学生自主选题,为能力强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机会。

4 结束语

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虽然才刚刚起步,但是却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技能人才培养离不开实训环节教学。借鉴优质职业教育模式BTEC课程模式,汲取BTEC课程模式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技术,来进一步完善高职高专电子类专业实践环节的教学。使我国的职业教育真正成为一种职业化过程,为我国职业教育在近阶段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Z ].2006.

第2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一、前言

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与“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创新创业显得尤为重要,在“互联网+”行动计划中提出,大力发展众客空间、开放式创新,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在物流行业加强建设跨行业、跨区域的物流管理服务平台,创新业务流程,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互联网+”行动计划对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与机遇,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

二、实施“分段分层、双创贯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联合合作企业创新实施“分段分层、双创贯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段即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根据物理管理专业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经济管理通用能力培养,在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开展理论学习与认知实践,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第二个阶段物流专业能力培养,在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开展理论教学、专业能力实践教学,鼓励学生组建创新创业团队;第三个阶段综合能力培养,在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开展综合实训项目、企业跟岗实践学习、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学生达到企业准员工标准;第四个阶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校外进行顶岗实践学习或开展自主创业项目。分层培养即在第二、三阶段把学生分成技能型学生、创新型学生,第四阶段把学生分成就业型学生、创业型学生,按照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双创贯通即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贯通学生培养的四个阶段。图1“分段分层、双创贯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进行多形式学习,在校期间参加的各级职业技能大赛、创业实践项目、课题研究、特长竞赛、创新成果、境外交流学习等纳入学分管理,建立以学生个性化发展、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学分互认制度。

三、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双创型课程体系

“产学研创”一体化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创业型创新人才,将创新创业课程有机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实践体系和理论体系,涵盖创新思维以及创业全过程的课程体系。通过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育,增强学生的创业意愿,增加学生的创业资本。在理论课程体系设计上,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开设创业导论、商业模式概论、项目管理等,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创业,物流领域创业者应具备哪些创业素质和基本能力;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选修创业指导及创业案例研究课程,并引入创业者、相关专家进行指导;对已经开展物流项目创新创业实践的学生,开展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类课程。物流管理专业双创型实践教学体系由校内单项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创新创业实训、生产性实训项目实训、校外认知实习、创新创业实践、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组成,学生在校期间为了培养学生的商贸物流服务技能与运营能力,开展“互联网+”高效物流技能大赛、“互联网+”物流运营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图2“双创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体系设计上,开设创业活动课、创业模拟仿真课程等。一方面实现“做中创”,包含综合实践项目、应用性专题设计、创新创业竞赛等,使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另一方面重点实现“研中创”,即依托师生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开展创新创业项目。

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系列做法

(一)建立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工作室由专任教师与学生组建创新创业工作室,引入快递分拣业务、物流仓储流程优化、物流设施设备设计、特色农产品物流项目、商贸物流项目等,由师生共同选择实施项目,通过查阅资料、社会调研、座谈研讨等方式完成物流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物流业务能力以及专业素养,还能够为专业教师教学提供真实的教学项目,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二)举办物流创新创业大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升学生在物流领域的创业意愿,每年开展全部学生均能参与的物流创新创业大赛。大赛以智能快递、高效物流、智慧仓库、特色产品物流项目、先进物流技术应用等模块为题,学生根据兴趣与自身优势选择参赛项目,通过项目计划书的撰写、项目的实施方案的制定、项目的讲解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双创能力。(三)开设经管通用课程,培养学生经济管理能力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融入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统计学、企业运营模拟、电子商务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经济商贸通用能力,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除了能够掌握专业技术技能外,还掌握经济管理能力;除了能够进行物流业务操作外,还懂经营、善管理,为学生创业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四)开展名家进校活动聘请物流企业老板、行业专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创业导师,每个学期为专业师生开设创业指导讲座。利用企业老板创业经验、行业专家创业思想、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经营理念解决学生在创业中存在的困惑。

五、总结

物流行业发展迅速,由传统的物流发展为一体化物流、智能物流、高效智慧物流,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机会,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以融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双创型课程体系为核心,开展丰富的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未来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

作者:逯义军 单位: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专业建设 研发设计 原则 方法

一、教学现状

技工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为目标的教育类型,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在当代电力技术飞速发展的前进浪潮下,电力应用在国民生产、生活当中所起的作用明显增加,而电工技术类人才则供不应求。这大大增加了我国技工教育特别是电工类专业教育的教学压力。目前大多数院校所使用的设备是20世纪90年代所遗留下来的教学设备,存在形式单一,功能单一,与时代脱节的特点,甚至有些在安全方面都存在设计缺陷,人性化考虑不足。

二、研发意义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给我国技工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工学一体化”,即在现有的条件下,不仅要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活动相结合,还要实现教学内容与操作项目相结合,教学意义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然而,若与教师教授所配套的也只是形式单一、功能单一的过气的教学实训设备,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想而知,所以研发和设计出新一代的维修电工通用型实训考核设备具有时代的必要性。

三、研发设计原则与思路

1.安全性能方面

“安全第一,生产第二”,所有的成功企业都必须坚守这一重要的生产文化理念。安全隐患是对生产的最大危害。相对应的,在日常实训教学当中,教学人员的安全,教学设备的安全自然也是第一位的。任何成果的教学都离不开安全的保障,而出现任何安全事故的教学都将成为反面的案例。在设备的设计研发过程中,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在注重安全教育的同时,主要就是在设备当中设计加入保护和保护环节,并需要在显眼的位置增设电压显示、电流显示等指示仪表。

使用维修电工实训设备,首先就应具备电气安全保护功能和隔离措施,在电气方面最大限度保证教学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运行安全。为了防止意外事故扩大,还必须设计急停按钮,并作显著标志,增设完备的消防配套设施。

除了电气方面的安全隐患需要消除之外,还需要针对其他安全隐患进行防护,比如设备对人身可能造成伤害,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损坏设备和元件的情况,例如因设备、元件滑落,砸伤人体,损坏元件。鉴于这种情况,可使用防滑材料组件,变旧式木板板件为金属网孔面板,把立式操作板设计成坡式结构。

2.实现功能方面

目前,大多数学校购买的实训教学设备或装置虽然外形美观,但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来讲还存在缺陷。实训教学设备或装置功能往往比较单一、专业综合性及可扩展性不强。所以,在满足基本使用的前提下,应考虑设计研发专业综合性强、通用面广、转换灵活度高的新一代维修电工通用型实训考核装置。

在当代新生产设备日益更新的工业生产和生活使用上,新技术已经逐步开始替代旧时期的产物。在新兴技术当中PLC技术、触摸屏技术、变频器技术、液压及气动传动技术、单片机IC技术等等已经慢慢地在教学内容上占据了重要部分。然而新技术的学习和传授往往就需要新设备的支持,在设计教学设备的同时必须考虑新技术的教学在设备上的可行性问题。

新一代的维修电工通用型实训考核装置不仅要能满足良好地完成基本教学内容,还要能够满足递进式的教学内容,即不仅简单的实训能够完成,复杂的部分也能够胜任。一般的教学设备在使用几年之后,在实际应用上往往会落后于学生所学的新知识、新技术和企业生产一线技术。针对这一情况,就应在保障专业综合性的同时,还需要在设计当中预留再开发再成长的空间。例如,在基础照明配电模块当中,可以保留原来的电源与计量内容并增设工业电力拖动、单片机IC、气动液压、液晶显示控制、网络技术等模块,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激发其发展创新思维。

3.经济适用性方面

经过长时间的使用,根据众多教学人员的使用情况来看,设备落后于时展已是不言而喻的。除此之外,设备在长期使用中,难免会出现损坏和故障,从往期的实训设备的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的损坏和故障是不可修复的,因而如何使得实训设备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在实训设备满足当前技术学习需要的同时,必须考虑延伸扩展功能,同时应考虑设备的耐用性,在选材和结构设计上,务必做到“好用耐用,易懂简修”以达到经济实用,使用周期长的目的。

4.以人为本方面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的主导是教师,教学过程的实施需要我们去实现。结合旧设备的使用反馈,根据众多教学课堂和生产一线所得到的反馈信息可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必将渗透至新设备的研发当中。

(1)教学管理问题。当前仍有相当多的立式板件还在教学一线服役,但这种立式教材存在阻碍视线的弊端。当教师在讲解授课或巡回指导过程中想要了解学生情况时,因板件将实训室划分成了多个小隔层,对学生的可视角度明显受到严重限制,不能满足教师审视全场的广泛性视角的要求。这无疑增大了课堂管理的难度。

(2)教学心理问题。根据上述分析,学生群体被分割在隔层当中,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不能够较好地观察教师及其他同学的操作过程,而在讨论环节和互相学习方面也存在缺失。在立式板件上端进行元件安装接线时,身材较为矮小的学生明显不能够很好地完成任务。这样的情况对学生的心理也易造成负面影响。

(3)教学环境问题。立式板件会阻隔大部分的光照部分,即使开启普通日光灯补光,也容易在雨天阴天形成“小黑屋”的情况,同时通风效果也可想而知。教学人员在密闭的昏暗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显然容易出现烦躁易怒,缺少耐心等悲观情绪,不得不说是因为立式板件的设计不足所致。

(4)美化效果问题。往期的实训板件往往只针对实训内容进行设计,在要求学生对板件内元件进行美观布局的同时,忽视了板件自身的美化。所以在新设备的设计当中,应当考虑如何加入新颖、灵活甚至多彩的元素来体现“快乐学习”的设计理念,力求使得教学人员最大限度地减轻视觉疲劳,在新设备上尽可能地保持兴趣和专注力。

四、研发实例

在对其他旧式的维修电工实训考核装置不断学习、借鉴和改进之后,现已研发出新一代维修电工通用型实训考核装置。该装置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通过了质量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测,在地区进行推广使用,得到一致好评,并荣获中国职协2015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五、研发心得

第4篇

2010年9月,我院被确定为首批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院校,试点专业为模具制造、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2个专业。2012年数控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机械设备维修等3个专业被确定为第二批试点专业。目前,参加试点的共有5个专业。

在人社部的直接领导下,我院精心组织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经过4年多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工作进展和成效

我院在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过程中,根据人社部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总体要求,在完成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同时,积极探索与进取,稳步推进和深化一体化教学课程教学改革,各项教改试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工作进展

(1)顺利完成阶段性目标任务。模具制造、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机械设备维修、数控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等5个专业,涵盖2010至2014五个年级,共16个试点班级,不同年级按计划完成阶段性教学任务。其中2010、2011级2个模具制造专业试点班(高中生源)已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分别于2013年7月、2014年7月顺利毕业并全部就业。

(2)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持续推进。从2010年试点初期2个专业3个班,扩大到目前5个专业16个班。参加部一体化课程教学试点的学生数累计507人。

2.工作成效

(1)一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成效显著。学校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依托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平台,按照一体化课程教学需要,新建和改造了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中心、机械综合加工实训室、夹具实训室、自动化控制实训室、数控维修实训室、西门子自动化实训中心、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光机电一体化实训室、三菱PLC变频器自控实训室、安防实训室、综合布线实训室等17个具有企业元素的一体化课程教学场所,为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提供了基础保障。

一体化课改的实施,促进了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也为教师学习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探索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提供了平台。近四年来,我院教师主编、参编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配套的《电机与变压器》《零件钳加工》《冷冲压模具制作》《网络产品销售》《小型局域网管理维护》等15部学材,以及《零件加工》《零件普通车床加工》《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产品质量检测》等5门数字化课程。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学团队承担了全国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库建设项目,领衔全国10所在该专业上具有较强实力的技工院校共同开发该专业的教学数字资源库,作为全国职业院校共享资源。

(2)促进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一体化课程的学习内容贴近企业需求、工作与学习合而为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会知识和技能,还学会了工作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小组讨论、合作加工、成果展示与汇报等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和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2010、2011级模具制造专业2个试点班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就业的专业对口率达到95%。通过企业回访,企业普遍反映试点班学生相比非试点班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能更快地进入角色,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更强,这也反映了一体化课程教学试点班的毕业生更受企业的欢迎。通过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试点,一体化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法在学院落地生花,促进了学院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四年来,我院学生省部技能竞赛获奖达100余人次。

(3)一体化特色课程的开发成效显著。在总结一体化课程教学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我院结合德国职业教育先进理念,通过市场调研,并根据机电类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按一体化课程规范技术规程,开发完成机电类通用技能一体化课程规范,通过资源整合,打造机电类通用技能公共实训平台。机电类通用技能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和资源建设,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降低了实训场所建设成本,使师资优势、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发挥和利用,增强了实践教学优势。机电类通用技能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和资源建设是我院由单一专业建设向专业群建设迈进的一次具体实践,为我院全面开展专业群建设,提升专业办学实力,形成专业特色,促进品牌优势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同时,机电类通用技能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也较好地解决了技工院校在一体化课程教学试点中,老师们反映的学生基础技能训练不充分的问题,使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更加有效。

为加快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的加快一体化课程改革的精神,在前期一体化课程教学试点所获得的经验的基础上,2013年我院通过市场调研,为更好地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对药物制剂、药物分析2个专业开展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发完成了药物制剂、药物分析2个专业的一体化课程,目前课程已进入实施阶段。

(4)为兄弟院校提供一体化师资培训。我院自试点以来,充分利用和发挥我院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中取得经验和条件优势,借助全国技工院校师资研修中心这一平台,积极主动地开展省内外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和专业技能专项培训,培训人次达700多人,为推广一体化课程教学和提升教师一体化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做出了贡献。

三、主要做法

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活动中,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想方设法改善教学条件,建章立制、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有效保证和推进了一体化课程教学试点工作。

1.完善制度,强化内部管理

根据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全面修订了《师资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专业开发工作流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办法》《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办法》《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管理办法》等20余个与教学相关的管理制度,从而为一体化课教学改革的实施与深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资队伍素质

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保证一体化课程教学质量的最重要条件,学院在师资培训工作上不遗余力,采用出国培训、企业实践、校内培训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开展一体化师资培训。近年来,我院先后选送80余名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赴德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职业培训机构参加培训,学习先进职业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大力开展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活动,45周岁以下参加生产实践活动超过1个月的专业教师数占总专业教师数的比例高达90%。每年有超过40%以上的专任教师参加专项技能、一体化教学法等各类培训。

为了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间知识、技能互补性,促进教师间相互学习,依据一体化课程教学特点和学院师资队伍现状,我院加强了教学团队建设工作,成立了数控加工、模具加工等4个教学团队。

3.中外合作办学,首开技校学生留学先河

为学习与借鉴职业教育国际先进经验,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院与德国图林根州埃尔福特培训中心合作办学,开设了中德国际班,实现国内技师证书与德国工商业协会(IHK)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培养,由德方和中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开设课程参照IHK的要求进行设置,采用2+1+1模式进行教学,即2年在学校学习、1年企业实践、1年德国进修。目前,我院中外合作办学在金属切削加工专业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正逐步铺开至其他专业,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与总结,丰富了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内涵,提升了学院技能人才培养水平。

4.校企合作,共同开展课程教学

通过一体化教学改革与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使我们真正理解了深层次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为了使学生零距离感受企业环境,感知企业对岗位职业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强未来就业竞争力,我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要求在校学生每学年参加不少于1个月的工学交替实践活动。

在校内教学过程中,与企业合作,将企业生产性任务引入日常的课程教学,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课程教学。如:模具专业与常州汇源塑料制品厂合作,引入企业产品,让学生按企业生产过程和工艺要求完成产品模具的设计制造工作,让学生全方位体验企业模具生产的整个过程,使教学与企业工作融合为一;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专业试点班在《综合布线实施》一体化课程学习的后期,聘请常州瑞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与学校专任教师一起带领学生承担了我院校园网综合布线工程检测工作,提供的检测报告成为工程验收的依据。

四、存在问题和建议

回顾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在收获一体化课程教学带来的成果时,为使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能做的更好,更具推广价值,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1.教学资源库建设力度需要加强

一体化课程是全新的课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与课程相配套的数字资源、学材还不够丰富。建议加快教学资源库建设。

2.丰富企业引进人员渠道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有丰富企业工作经历的能工巧匠进入专任教师队伍,充实和提高一体化师资队伍的水平,但是目前技工院校受人才引进政策的制约,一些适合教师岗位工作要求的企业技术骨干不能顺利引进。建议人社部门对技工院校引进企业优秀人才出台相关政策。

3.加强一体化师资培训力度

第5篇

关键词:课程标准 课程设计 职业能力分析 教学任务

中图分类号:U4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a)-0175-02

1 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来源于就业岗位群

(1)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是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内容与生产实际的有机结合。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汽车系,在进行汽车职业能力分析时首先对汽车生产企业及维修公司进行调研和技术咨询。分别对沈阳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上海通用北盛(沈阳)汽车有限公司、沈阳三洋空调有限公司、辽宁汇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宝马4S店、福特4S店、一汽奥迪4S店等进行专业调研和课程研讨论证。根据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总结课程的教学目标。

(2)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掌握发动机机械系统维护保养、故障诊断和修理作业。包括以下任务内容完成:①发动机外部附件拆装及认知;②拆装更换发动机正时带或正时链条;③清洁发动机压力油道;④拆装检测发动机汽缸盖及更换发动机缸垫;⑤拆装检测发动机凸轮轴及轴承;⑥z测发动机汽缸体;⑦拆装检测汽车发动机曲轴及轴承;⑧拆装检测发动机机油泵;⑨拆装检测发动机活塞连杆组;⑩拆装检测发动机气门组;拆装检测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总成的拆装。

(3)该课程是根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专业课的教学指导大纲开发而成。以学生掌握基本结构和原理为教学目标,并将教学目标分解为各个总成的构造。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和实训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发动机构造与原理知识由课堂上课老师讲授,发动机各个总成结构及各个零部件结构和装配关系由实训教师讲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充分体现“学与做”的教学模式。

(4)在实训操作中将课程内容分成若干个实训任务,将每个实训任务分成若干个操作步骤,实训教师按照发动机维修手册要求逐步操作演练。依照4S店维修实际操作安排实训教学内容,学生在实训中按照每个实训任务的实训步骤来规范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实训操作中更加规范化,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课程开发探索

(1)此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针对各个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来设计的,学生以学习发动机构造及原理为基础,完成发动机总成拆装为目的。最终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掌握汽发动机结构,独立或协作完成不同类型发动机拆装能力。

(2)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课程设计主要包括:①教学目标;②学习目标;③任务描述;④任务分析;⑤任务准备;⑥学、教、做、评、练等6个环节。学生通过“学”:学习本任务的基本知识和零部件的基本结构;“教”:实训老师首先在实训场地现场操作,按照实训步骤细致规范拆装,学生见习;“做”学生首先填写实训老师的拆装操作步骤记录卡,然后模仿实训老师的操作过程进行做;“评”实训老师根据拆装过程评分卡的评分标准给做的学生评分;“练”为了巩固掌握学习的知识,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供学生练习。例如:对任务一――发动机外部附件拆装及认知课程设计如下。

学习目标:

①认识发动机外部附件。

②掌握发动机外部附件拆卸。

③掌握发动机外部附件装配。

④掌握发动机各部件的安装位置。

⑤掌握发动机各部件拆装工艺流程。

任务描述:发动机外部附件主要由发电机、起动机、节气门组件、进气歧管、氧传感器、排气歧管、机油滤清器、空调泵、碳罐电磁阀、PCV阀等组成。拆装时严格按照发动机维修手册进行。

任务分析:发动机附件都是结构复杂的零件或总成。附件通常都采用螺栓、螺母,螺钉与发动机的机体是连接的,拆卸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同时防止零件和工具掉下,把拆卸的部件及螺栓摆放整齐。

任务准备:直列四缸4A13VVT型发动机一台,发动机拆装工具一套,零件摆放案台两台,发动机维修手册一本。

学生首先学习发动机外部附件基本结构、作用、材质、安装位置。

教学生4A13VVT发动机外部附件拆卸过程,技能训练由实训老师首先现场操作,学生见习,基本训练如下:(1)发动机拆卸部件的选择;(2)发动机拆卸工具的选择;(3)发动机拆卸过程及部件的摆放。

学生做:模仿实训老师拆卸发动机附件过程,以直列四缸4A13VVT发动机外部附件拆卸工艺流程为例,一切过程要严格遵循维修手册进行。按照表拆卸发动机附件过程记录卡的相关要求,进行部件的拆卸。(1)学生首先填写拆卸发动机附件的顺序;(2)拆卸附件和工具的选择;(3)拆卸附件及螺钉螺母的摆放;(4)工具的清洁;(5)实训场地的清洁。

实训老师评:给学生拆卸发动机外部附件过程进行评分,主要考察操作关键步骤、拆卸注意事项、零件和工具摆放是否整齐、工具的清洁和实训场地的清洁等。

通过上面的学习环节,学生掌握了汽车发动机的拆装过程、正确的拆装方法、拆装工具的选用和使用、零件和工具的摆放,会查阅相关发动机维修手册,了解拆装过程注意事项。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课设计特点

在上述的课程体系中,教师针对学习目标探索出学习任务,更加接近生产厂或4S店实际工作要求,体现了“学”“工”结合的中等职业教育的要求理念。每一项学习任务都有实施的载体,这些载体就体现实训活动内容,这些实训活动内容是对生产厂或4S店维修工作过程的模拟体现。

4 中等职业教育的实训课程的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

(1)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服务的对象是该地区实际经济发展的需要,汽车产业在辽宁沈阳地区乃至全国都处于发展的地位,汽车产业的发展和社会对汽车的需求就决定中等职业教育方向和课程设计内容及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2)中等职业教育受教育的人群特点: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也包括一部分高中后职业培训,其定位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各行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3)中职学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初中时期,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学生是个别教师“遗忘的角落”,基础知识掌握较为薄弱是不争的事实。缺乏钻研精神,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上得过且过、效率低下。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发掘他们活波好动的潜力,努力实施“因材施教”加强实训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训中学习、在实训中进步。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排水设计;预算;安装;综合实训;教学设计;运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4-0190-03

为满足建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企业对岗位的要求,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在教学中推行“教、学、练” 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大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职业道德能力,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团队协作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这些能力,教学团队将设计、预算、安装结合在一起形成综合实训教学。

这种综合实训教学正处于尝试阶段。是以一个单体(卫生间)为设计对象,分别设计室内给水系统、室内排水系统、室内采暖系统,通过电脑出图;根据设计图完成给水系统、排水系统、采暖系统的预算;最后在“教、学、练”教室完成各系统的安装。综合实训教学是在完成建筑给排水工程、供热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等专业课程结束后进行。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综合实训教学的设计:以室内排水系统的设计、预算、安装综合实训为例(见表1)。

1.4.1 安装顺序

排出管――底层排水横支管――底层器具支管――隐蔽管灌水试验及验收――立管――各层排水横支管――各层器具支管

1.4.2 安装过程

(1) 排出管安装:采用比量法下料将其预制成整体管道,待达到接口强度后穿越基础预留孔洞安装,立管与排出管用2个45°弯头连接。注意管道要有坡度。

(2) 底层排水横支管安装:多为直埋或地下室顶板下或地沟内。下料长度是以各卫生器具安装中心线及管道上斜三通45°弯头承口内侧为准。坡度要符合要求。

(3)底层器具支管安装:下料长度是先定出横管标高(根据设计标高和排出管三通口的水平标高及横管坡度定);量尺:尺头对准横管上垂直向上管件承口内侧,量尺到一层地面得尺寸基数,支管长度=尺寸基数(或蹲便10mm)。器具支管一端与三通连接,另一端接卫生器具排水口。

(4) 立管安装:指从一层检查口到通气管的垂直管段(分层预制,自上而下逐层安装)。楼板上预留孔洞,弹出整个立管安装中心线。确定各立管下料尺寸,通气管(延伸出屋面0.7m,顶部设铅丝球通气帽)。立管按要求设伸缩节。管道采用粘接,用管卡固定。

(5) 灌水试验:隐蔽或埋地的排水管道在隐蔽前必须做灌水试验:灌水的高度不低于低层卫生器具的上边缘或底层地面高度。其检验方法是灌满水15min,水面下降后,再灌满水观察5min,液面不降、接口无渗漏为合格。

(6) 通球试验:排水立管做通球试验,通球直径不小于排水管道管径的2/3,通球率必须达到100%。

2 综合实训教学的总结

虽然综合实训选用小的系统,但涉及内容广泛,软件要求高,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应用办公软件EXCEL,辅助设计软件CAD以及广联达预算软件;遵循教学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模拟到真实,逐步发展,教学体系逐步完善。能帮助学生实现所学知识的整合与综合职业技能的掌握,使学生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5-8014-02

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下简称五年制高职)是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或分段教学的高等职业教育,它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贯通,整体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统筹安排相关的课程体系。在五年时间里,它既保证了高职教育的文化素质要求,又达到了国际上培养同类人才专业技术课程有效学时三年以上的要求,因此深受社会欢迎。由于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其专业建设也不能完全照搬三年制高职的模式,它应该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下面笔者以自己所负责的五年制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已评为校级重点专业)为例,来谈谈五年制高职的专业建设问题

1 专业建设思路

需要充分结合五年一贯制教育的特点,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统筹考虑课程设置并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标准,构造与专业技术实际紧密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立并完善职业能力分阶段培养的教育过程。

在理论教学方面把握“必需、够用”原则,实践教学重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技能。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各类实验实训条件,并与相关的专业技术证书培训相结合,努力构建技能应用型的高职人才培养机制。

2 人才培养目标

五年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的系统学习,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规划、设计和建设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能力以及后续的网络维护和管理的能力,具备网站的构建、维护、运营以及相关应用程序的开发能力等。

3 课程体系结构

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兼顾职业认证需求。在理论知识方面把握“必需、够用”原则,重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整个课程体系由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构成,其中必修课又包括文化基础课与基本技能课、职业技术基础课及职业技术技能课;选修课一般成对列出,要求学生在课时相同的课程间二选一;实践课一般安排在期末集中训练。

4 专业教学改革

1)教学内容改革

按照相关素质教育和通用能力培养方案,设立统一的通用能力培养课程和素质教育课程;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充分发挥五年一贯制教育的时间优势,并结合学生实际,统筹考虑课程设置并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标准,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实现课程综合化,努力构建职业能力分阶段发展的教育过程。

2)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鉴于五年高职学生年龄小,自我管理能力差,学生层次低,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特点。教学方面以专业基本知识的教学和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体,以做代学,以做代考、工学结合,全面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训练。

瞄准专业技术在相关领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利用实践教学周,集中进行计算机拆装、办公软件应用、网络组建,网页制作、数据库软件应用等实训。

5 教学管理

1)依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和实习实训课程教学大纲,并组织任课教师研究、讨论教学大纲、教材以及教学参考资料,依据大纲编写课程授课计划、教学进程表、教案与“实验实习指导书”;

2)选聘有水平、有责任心、教学经验丰富的校内外教师任课,每学期期中都要进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对教师进行监督指导,期末举行师生座谈会,总结教学效果。

3)制定辅导、答疑制度。要求任课教师定时定点对学生进行指导。

4)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每学期开展“讲课比赛”、“教学课件比赛”、“说课”及“课堂教学观摩研讨”等活动,提高教师授课水平,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5)不定期举行教师专业技术讲座,扩大教师知识面,全面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水平。

6)每学期都开展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教、专家评教,成绩纳入教师测评体系。

6 实习实训情况

6.1 专业实验室建设

1)建立了专业技术专用机房:机房配置优良,性能卓越,且外联入网。该机房除承担本专业微机组装与维护、局域网组建与管理、操作系统应用、办公自动化、数据库、高级语言编程、网页制作等专业教学任务外,还承担了其他各专业办公自动化、微机实训任务。

2)建立了计算机拆装实验室:收集了大量的废旧电脑供学生练习拆装,又购买了网线钳、测线仪、剥线器、万用表、交换机、网线及水晶头等设备器材供实训使用,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创造条件,强化学生动手能力。

6.2 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1)与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进行学生的生产实习。

2)将一些企业发展成为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而学校又成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基地,这样校企之间互惠互利,关系也更加稳固。

7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是在学生教育方面还需要加大力度,不仅要对学生加强纪律约束和日常管理,还要积极进行思想引导,让他们建立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程设置亦要侧重实用性、易操作性和趣味性,保证学生能够学会并产生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专业培养的顺利进行。

二是教师还要加强自身的科研能力,虽然五年高职学院的专业师资比较单薄,但可以通过与其他分院合作甚至校外合作的方式参与科研项目,通过搞科研来提升自身水平,进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另外,教师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和专业进修,紧跟技术前沿,不断给自己充电,以适应本专业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

以上就是笔者所负责的五年制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重点专业建设方面的一个总体构想,希望能以此为例对五年制高职的专业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自立项以来,我们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然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我们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不断总结,再接再厉,力争创造出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第8篇

摘 要:在实训基地的教学管理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开发新的实训项目,编写校本实训教材。本文对园林专业的实训基地与配套实训教材的链接点进行了阐述,对校本实训教材建设有一定指导作用。

关键词 :园林专业 实训基地 实训教材 链接

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是承担在校生的实训教学任务,开展企业行业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工作,承担“双师型”教师培养任务,进行专业技术研究开发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等。作为学校教师们的科研以及与企业的产学合作平台,实训基地建设需要紧密联系行业技术、技能发展需求,实训课题设置应符合行业企业生产实际,其配套实训教材的内容需要及时更新,体例要符合教改要求,针对不同培训对象提供不同的培训教材。因此,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训教材建设应形成有效对接,以实训教材配套实训基地设备,以实训设备实践实训教材,从而促进课程改革、提高实训基地绩效、增强学生综合能力。

一、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形成对接

职业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理念、新观念,特别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这一课程改革思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以岗位工作过程为依据,以职业岗位群所需能力培养为主线开发新课程,实行“项目课程模式”,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的项目式实训课题,设计系列的、递进的专业技术与技能项目,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趋势和方向。

实训基地在环境建设时,要借鉴和烘托企业文化,着力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按照岗位典型任务划分技能区块,建设基础实习实训、综合实习实训、模拟仿真实训和现场实践实习逐层提高的实践教学环境,实现功能系列化、管理企业化、设备先进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例如基础实习实训区划分出园林植物实验室、园林植物环境实验室、园林标本室、园林制图室、园林美术室、园林植保实训室等区域,专业综合实习实训区划分出园林植物繁育实训室、组织培养实验室、栽培养护实训场、设施栽培实训场、花艺陈设实训室、花卉应用实训场、园林工程实训场、假山盆景实训场等区域,根据园林专业的三个专门化方向进行不同实训项目的训练,从而达到与企业工作环境、工作任务无缝对接的目标。

实训教材在教学内容整合、体例编排时,也应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深入企业调研,紧贴一线岗位,对接职业资格标准,按岗位工作过程序化学习内容,以典型的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根据不同工作情境,以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形式进行编写,与实训基地通过工作任务相对接。

二、以实训设施设备为硬件基础形成对接

教学设施设备建设是实训基地的硬件基础,应坚持实用性和先进性相结合的方针,在保证实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配置先进的技术设备。设备或模拟、仿真的技术水平要保持与同期企业生产使用设备水平相一致,并且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例如,在设施栽培实训场中,设置了现代化的温室,配备了全智能控制系统、滴灌设施、无土栽培槽、发芽室等,在园林工程实训场配备了雕刻机、绘图仪、3D打印机等。这样既保证了先进性,也有一定超前性。

在实训过程中,训练项目与产业一一对应,有利于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形成。因此实训项目的设置应依据国家职业标准、行业企业的技能需求,并以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为基础。设施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对实训项目的设置形成了制约,而国家通用版本的实训教材不可能根据当地实际设备状况来编写,因此需要适合实训基地设备实际的实训教材,从而以实训基地的设备为硬件基础形成实训项目、课题与实训教材的对接。

三、以教师团队建设为技术支撑形成对接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训基地发挥其功能,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关键。随着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改革的推行,原来直接从企业聘请能工巧匠、实践专家来学校担任兼职教师的做法成为补充形式,而提高学校实训教师团队的技能水平和实操能力成为主流。通过教师下企业顶岗锻炼、带课题下企业实训等形式,让教师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技术工作,推动了产学研的结合。

教师下企业,可以获得一线的实践锻炼经验,并将企业文化、先进理念、前沿技术带到学校、带进课堂,从而为教材的编写提供第一手材料。同时,实训教师对企业岗位的工作过程进行深入掌握和分析,通过总结、提炼、升华,能够让实训指导书在编写体例、项目设计、教学内容、操作流程、操作工艺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提升,更加适合实训项目。

第9篇

关键字:高职教育;改革;属性;实训教学;层次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我国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之中。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源源不断的提供了无数的优秀人才。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我国职业型人才的主要培养机构,肩负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伟大责任。鉴于高职教育的重要性如此突出,我国必须要重视对高职教育的改革。在职教育改革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然后阐述了高职教育改革中必须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期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让读者对高职教育的改革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

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职教育就进入了全面的发展时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高职教育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高职院校的数量和招生人数都在不断增加。不过与高职教育迅速扩张的规模相比,我国高职教育质量的提升速度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我国高职教育的体系不完整,教育模式依然沿用的是本科学科型的教育模式,这就导致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的方式上,与本科教育没有多大的差别。实质上,我国目前的高职教育并非是真正的职业教育,而是本科教育的一种补充,其主要是为了满足高校扩张的需要,为了实现了人们上大学的愿望。这就导致我国高职教育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低,很多人都认为高职教育没有多大用处。

鉴于此,我国高职教育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突出自身的办学特色和教育水平,必须转变办学观念,必须明确办学方向,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高职教育打造成一种无法替代、独具特色的高等教育类型,使之得到社会的真正认可。这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也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进步的必经之路。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一)高等职业教育在改革中不能忽视其高等教育的基本属性

高职教育不能等同于技能培训教育,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的属性。高职教育与全日制本科教育的属性一样,都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任务。因此,高职教育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单单注重于培养学生的技能,同时还要重视培养人才的思想素质、政治理论以及通用能力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学生的通用能力,比如语言能力、计算机能力、礼仪等。反之,如果忽视高职教育的高等教育属性,不重视对学生通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这就会使学生的学习目标出现严重的“功利化”现象,导致大部分的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交际能力差等现象。

(二)职业资格证书不能等同于学生职业能力

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高职教育对专业技能教育的重视度比理论教育要高,而本科教育则是重视理论教育。为了体现出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很多院校都在贯彻落实“双证书”制。“双证书”制是指学生除了获得学习教育的证书以外,还要在学习期间至少获得一个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针对性很强,尤其是对特定岗位的要求。就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情况而言,我国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还存在着很多的缺陷,比如将“职业能力”与“职业资格证书”混为一谈,这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资格证书,同一个专业也有很多不同类的职业资格证书。比如有些证书虽然性质一样,但是却有使用范围的限制;有些证书没有使用范围限制,但是却又划分了很多等级。所以,职业能力与职业资格证书不能等同。

(三)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必须相结合

实训教学作为高职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对提高高职学校的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实训教学是指将学生置身于实际的工作之中,让其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磨练自己,总结自己的不足,使理论和实践得到统一。因为高职教育重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所以实训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占有非常高的比例。但是,有些高职学校对实训教学产生了误解,认为实训教学越多越好,于是就不重视开展理论教学,这会导致高职教育的教学效率受到严重的影响。理论教学是实训教学的基础,指导着学生实践操作的方向。如果在高职教育中只重视实训教学而忽视理论教学,往往会起到“拔苗助长”的效果,导致实训教学的目标不能实现。由此可见,理论教学在高职教育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高职学校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必须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

(四)实训教学的组织要有针对性和真实性

在高职教育中,很多重要的技术知识都不能通过课堂教学完全的表述清楚,需要实际的操作与演练真正帮助学生完全了解其内涵。实训教学就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要技术知识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很多实训教学的组织过程中,某些高职教育学校将其单纯的理解为“下企业”,而不能真正的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导致实训结果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面对这种情况,高职教育学校必须要重视实训教学组织中的层次性。首先,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次,计算机模拟。通过模拟系统,让学生在实验室熟练掌握整个操作流程;最后才是下企业。进入企业以后,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对现有知识进行修正,总结自身的不足,进而对自身的能力进行改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力,我国必须要重视高职教育的发展,深化高职教育的改革,将我国的教育事业推向新的发展高度。

参考文献:

[1] 仲小翠.高职学校信息技术基础课教学中的问题和改革[J].考试周刊,2011,(54):22-22.

[2] 朱学荣.对高职公共课改革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8):258-259.

[3] 王一定,黄日强.问题与出路:我国高职课程改革的理论视角[J].成人教育,2007,(9):68-69.

第10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课程设计;实践探索;精品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1-0127-02

《电子商务概论》于2006年被评为河北省省级精品课,几年来,课程建设团队在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及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在高职高专教育新理念指导下,《电子商务概论》的设计主要是“动”的理念,即“心动”、“手动”、“行动”。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主,即结合工作任务和岗位工作要求,设计学习任务。通过情境教学、任务驱动手段,让学生的“心动”学习知识,“手动”学习技能,结合老师开发的邮政企业网站进行网站分析、改进、维护;参与老师负责的中国邮政网上营业厅通用票务的业务流程优化、招商、运营、营销。通过中国邮政网上营业厅在线客服实践,从而落实到学生就业和创业的“行动”中。

二、教材使用与建设

依据本课程设计理念,组织电子商务教研室所有老师和兼职人员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研究课程内容,考虑了高职高专的教育理念,在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和电子商务知识及技能要求编写成《电子商务基础与实务》教材。该教材具有体系完整、结构合理、内容新颖的特点,兼全面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为一体,合理安排知识和技能的层次与结构。首先以讲义的形式在学校各个层次使用3届,根据使用情况进行修订,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作为“十一五”精品课规划教材出版。使用3年后,依据教材使用的多所院校的建议,以及电子商务最新发展动态进行修订,作为“十二五”精品课规划教材于2012年发行第2版。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组织与设计

《电子商务概论》本着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结合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沿动态,深入浅出、融知识性、操作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在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同时,让学生逐步具备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以电子商务企业贸易交易员、网络营销员等岗位群所需专业知识能力为最终目标,逐级分解所需知识和能力要素,并结合电子商务师职业资格证书,以学习工作任务为基础,设计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教学情境为单元,利用仿真实训环境,从教师引领完成,逐步过渡到学生完全自主完成,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每个任务均按照布置、准备、实施、评价等实施。

因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是面向中国邮政集团的行业院校,因此课程建设团队将邮政电子商务整合到课程中。向学生介绍邮政电子商务的业务发展历程、发展战略和方向。就典型业务,如短信业务、票务业务、缴费一站通、自邮一族业务、邮乐网等做详细讲述。实现社会电子商务与邮政电子商务的知识整合,实现学生培养和邮政企业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体现邮政特色。

四、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一)“实”的方法――“求是”、“真实”、“考实”

1.探究式教学方法――求是。由于电子商务门槛低、操作性强,在设计教学方法时,结合工作任务和岗位工作要求,设计学习任务。由学生结组研讨,完成整个操作过程。最后总结出标准工作过程,由教师讲评。这种方法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理解的更好;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探索。

2.以行业工作任务为教学环节载体――真实。以电子商务师职业资格证书内容及岗位要求为基础,结合邮政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岗位的要求,设计教学和实训内容[1]。每个任务、每个角色均贴近企业实际情况。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完成训练内容,态度积极、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B2C、B2B、C2C、网络营销等情境中实施,具有真实性。

3.科学的考核方式――考实。考核方式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协调统一。改变原本学生一考即结束,考完即丢的传统方式。将考核贯穿整门课程甚至延伸到后期的实训课和其他课程。考评结果根据理论知识、相关技能测试、网络开店成绩、平时作业等结果汇总。改传统单一的知识型考查为综合能力的检测。从成绩上刺激学生,鼓励学生学好相关课程。这种多维度的考试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呈现出多样性,实用性知识、技能得到发展。

(二)聘请企业电子商务专家授课

本课程聘请邮政企业电子商务局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讲课,把企业的要求、邮政电子商务业务运营的实际经验传授给学生。

(三)“多”的手段――“多媒体”、“多项目”、“多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电子商务属于新的信息技术领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现代教学手段。

1.通过实训室局域网络学生在不同主机上实现角色模拟;

2.教师通过校园网进行作业布置和批注回复;

3.学生作为中国邮政网上营业厅的客服工作人员支撑服务中国邮政电子商务业务;

4.在学校的邮政商函研究中心协助老师进行中国邮政贺卡网的项目开发和运营;

5.在中国邮政集团网络大学上进行课程学习、看培训录像、查阅相关行业资料等。

五、特色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的重要特色所在。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由校内实验实训、校企合作构成,二者相互补充,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一)运用电子商务模拟软件开展实践教学

为了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职业能力,课程团队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设计实验实训项目。校内实训包括了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实训、劳动部助理电子商务师实训和南京奥派电子商务创业实战实训。

按照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规定,要求学生“双证”毕业,实施学历文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相结合[2]。针对电子商务专业而言,即学生在毕业时除了具备学历证书外,还应获得国家劳动部颁发的电子商务师职业资格证书。因此,为了配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本课程体系中引入劳动部助理电子商务师的考试内容,强化学生技能培养。以专业岗位技能考核标准来检验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

(二)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

学院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共建了商函研究中心、中邮电子商务运营支撑中心,由老师负责运营管理。商函研究中心主要职能和任务是研究和运营邮政函件业务、中国邮政贺卡网(http://.cn)等业务。学生主要参与中国邮政贺卡网的运营。邮政贺卡网除了销售邮政各种主题的成品贺卡外,还开发设计了DIY贺卡。即消费者在贺卡网站自己设计贺卡,上传自己照片、设计贺卡元素、编写祝福语等,由网站打印并邮寄给最终收件人。变原有的B2C模式为C2B2C的电子商务模式,实现真正的个性化电子商务。贺卡网的维护、订单处理、商品维护、在线客服等工作均由学生完成。

中邮电子商务运营支撑中心主要职能和任务是研究和运营中国邮政网上营业厅(http://)的函件业务、通用票务业务、在线客服等,并负责维护、优化网站。本课程教学团队作为研究机构的人员,组织、带领学生参与到实际电子商务运营中。如商业信函的学生组完成商函样张的维护、订单处理等工作。通用票务组的学生负责机票、演出门票、景点门票图片的维护、订单处理、资金支付以及票务营销推广方面的工作。此外,老师和学生还共同负责邮乐网的国际馆业务的招商、运营及管理。由学生组成的在线客服团队主要通过网络向客户提供邮政业务的咨询、查询、投诉等服务,成为中国邮政面向社会开通的又一服务渠道。

学生通过参与实际的电子商务运营,掌握了电子商务运营的流程、技巧和方法,将电子商务模式、网络营销等理论知识与实际很好的结合,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真正做到了“产学融合”。

(三)在电子商务企业顶岗的实践教学[3]

由于我院和邮政企业合作,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大部分学生来学校之前已经和邮政企业签订好就业协议,因此邮政企业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将企业岗位内容与课程内容紧密融合。对于电子商务专业而言,学生学习完《电子商务概论》课程后,在大一结束的暑假回各自所在省市的电子商务局进行顶岗实习,全面了解、参与邮政电子商务业务的运营,实现与就业企业零距离接触,为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多年实践,获得企业和学生双赢的理想结果。

六、结论

自2006年《电子商务概论》入选河北省精品课以来,教学模式设计与创新的目标是实现课程结构与岗位任务对接,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对接,实现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对接。除了教学内容、方法、校企合作之外,还从教学团队、资源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建设,于2011年底顺利通过河北省精品课的验收。

参考文献:

[1]席春霞.《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34).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 生物制药技术 核心技能 课程体系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处于初级阶段,一方面,随着“十一五”规划等政策出台,生物医药行业发展迅速,高素质产业工人的需求逐年增加,市场缺口大,人才匮乏制约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与国外相比,我国现代生物制药业起步较晚,发展不完善,给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对口就业机会小[1][2],国家劳动部颁布的工种目录中有关生物制药的工种设置也不完善,甚至可以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现代生物制药工种。解决这一矛盾,就要求高职教育既要有“超前意识”,满足市场需求趋势,培养面向第一线的高素质现代生物制药产业工人,又要拓展生物制药技术的“内涵”,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行业内转岗能力;既要服务企业,又要对毕业生的出路负责。

高教部16号文件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与本科教育是不同的,高职教育的立足点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技能是高职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本文拟结合浙江生物制药产业与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从生物制药技术核心技能的提炼入手,探讨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建设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而引出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

1. 核心技能

1.1 核心技能的提法

所谓技能,是指“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具体到本专业就是掌握和运用各项生物制药及相关技术的能力。核心技能最近提得比较多,但还没有形成一个专门的概念,这里可以理解为在各项专业技能中处于核心地位,对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养成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一项或几项技能。

1.2 核心技能的特点

生物制药技术涉及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药学及相关工程学的原理与方法,专业技能多且杂,从中提炼出能作为核心技能的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 代表性,要能够体现生物制药技术的特点,代表特定的生物制药工艺,核心技能的总和要能反映生物制药各项技术与工艺的总和。

2) 通用性,通用性有两方面涵义,一是要在生物制药生产中有一定的通用性,二是能作为单元操作技术,辐射相类似的其它行业工种。

3) 独立性,核心技能应相对独立、完整,平行设立,不能包含或包含于其它核心技能。

4) 对应性,核心技能应与相关的生产岗位或职业一一对应。

5) 有机性,核心技能之间应能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

1.3 核心技能确立的意义

核心技能的确立必须建立在广泛的行业调研与专业分析的基础上,对专业定位和专业建设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关系到高职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的问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刚刚起步,以“岗位―核心技能”为着眼点来规划专业建设不失为一条“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之路[3]。核心技能的“通用性”,有利于我们立足生物制药产业,拓展相关行业就业岗位,部分解决人才培养的超前性与产业发展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即毕业生出路问题;核心技能的“独立性”与“对应性”,有利于人才培养的组织实施,在有限的学制中有目的地“分方向、有专攻”,进行特长培养,满足企业人才“多样性”与“专一性”的需求;核心技能的“代表性”与“有机性”,有利于打破原有专业学科格局,以技能教学为基本单元构建课程体系,以实训为核心,走“工学结合”之路。

2. 生物制药技能分析

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向有[4]:中草药及其有效生物活性成份的发酵生产;改造抗生素工艺技术;大力开发疫苗与酶诊断试剂;开发活性蛋白与多肽类药物;开发靶向药物,以开发肿瘤药物为重点;发展氨基酸工业和开发甾体激素;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开发;血液替代品的研究与开发;人体基因组的研究。而生物药物的生产工艺技术可分为天然产物分离提取制药、发酵工程制药、基因工程制药、细胞工程制药、酶工程制药、蛋白质工程制药等6个部分[5]。

我们对浙江及周边地区第一线人才需求进行市场调研并作了岗位分析后发现,生物制药及相关企业中发酵车间、分离纯化相关工序车间、制剂车间、品控、化验、检验等科室部门的操作工、技术员、检验员、实验员、化验员、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QA、QC)等岗位,以及市场与售后服务部门的销售工程师、医药购销员等岗位,部分生物医药科研型企业的实验员等岗位,有大量高职层次的人才需求。

通过与企业进一步的交流,我们发现企业对上述岗位的员工素质有明确的、务实的要求,即具有一定的生物医药行业综合素养,且熟练掌握一项技能特长与上岗岗位相适应。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毕业生在具备一定职业素质的前提下,只要熟练掌握一项技能特长,就可以找到相应的工作岗位。这一技能特长,就是我们要从岗位职业技能中提炼出来的核心技能。

生物药物的制造过程比较复杂,跨学科、综合性强,涉及到的技能也较多,但类似于化学工程,可将各项生产工序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单元操作,从而提炼出相应的岗位职业技能。同时还要考虑到,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面向的是生产、建设、销售第一线的人才需求,我们在提炼岗位职业技能时则要针对第一线的实际需求,剔除不适合高职学生掌握的,在生产第一线中极少涉及的生物制药专业技能,如基因操作等上游技能,重点整合在各生产工艺中具有共性的技能。

2.1 专业基本技能

包括基本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微生物操作技能(灭菌技术、纯培养技术)、简单生化分析技能等。该部分技能是掌握生物制药其它技能的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一些实验员岗位上,亦可成为主要的岗位职业技能。

2.2 生物制药生产技能

1) 发酵生产技能

包括菌种的选育与培养技术、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技术、空气与管路设备灭菌技术、发酵设备与工艺控制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6],是劳动部颁布工种发酵工程制药工的主要岗位职业技能。

2) 生化分离生产技能

生化分离技术较多较杂,主要包括固液分离技术、细胞破碎技术、萃取和浸取技术、沉淀技术、吸附及离子交换技术、膜分离技术、层析技术、电泳技术、结晶技术、蒸发与干燥技术等[7],是劳动部颁布工种生化药品提取工的主要岗位职业技能。

3) 细胞培养技能

随着细胞工程的快速发展,生物疫苗与人源单克隆抗体企业的兴起,细胞培养技术人员的缺口越来越大,因此,细胞培养技能可以成为高职人才培养的一个岗位职业技能方向。

2.3 分析检验技能

包括制药及相关过程中的药物分析、生物医药分析、药物检验、微生物学检验、药品包装检验等,主要技能可归纳为滴定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红外、紫外)、色谱分析技术(高效液相、气相)、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等,是劳动部颁布工种药物检验工的主要岗位职业技能。

2.4 拓展技能

以管理学、营销与谈判、药事管理学、药学综合知识为基础,主要满足生产管理、医药购销等岗位需求,是由于就业面的拓展而衍生的岗位职业技能。

2.5 分析

以上各项技能(包括生物制药各项生产技能)对应相关岗位群,通用性强,适用面广,相对独立而又有机关联,几乎囊括了适合高职生物制药技术毕业生就业的所有岗位技能,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专业核心技能体系。在这个技能体系当中,最核心的莫过于分析检测技能与生物制药生产技能,前者通用性最强,后者专业性最强。从专业口径与就业面的拓展分析[1][8],中药制药生产技能可以嫁接到生化提取制药技能之中,而化学制药中的分析检验岗位、食品生产中的发酵生产与检验岗位、生物化工领域则与生物制药技术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生物药物的制剂生产工艺相对单一,以冻干与无菌制剂技能为要。由此可见,设立核心技能大大“拓展”了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内涵”。

上述为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核心技能体系,然而对于个体来说,在有限的学制中完全掌握以上所有核心技能是不现实也是不必要的,这就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就业意向以及个体的兴趣爱好,选取一到两项核心技能(生化分离生产技能仍需细分),进行特长培养,这也是核心技能培养模式的特色之一,即专业上的“宽口径”与个体上的“窄口径”相结合。

3. 课程体系设置

3.1 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路

本科教学的课程设置是以理论课程为主导,辅以实验课程;传统的高职工科课程设置是理论与实验合开一门课,教学思路还是学科式授课。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大力倡导“能力为本”,培养技能型人才,课程体系设置也必须进行调整[9]。新的课程体系要以技能养成为核心,以实训课程为主线,建立核心技能培养模式。在实训课程的开设中更要打破原有的学科界定,以核心技能为轴来组织教学的开展,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仍然要把握“适用、够用”的原则。

3.2 分段目标制的“工学交替”课程体系设置

目前,我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采取的是“2+1”的“工学交替”课程体系设置,每学期均以实训(课程)为主导,培养目标明确,辅以理论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1学期,开设基本实验技能实训课程,辅以基础化学、微生物学等理论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化学实验操作技能与微生物操作技能。

第2学期,开设生化分析实验实训课程,辅以基础生物化学、仪器分析等理论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化物质定性、定量分析技能。

第3学期,前1个月,开设制药分析与检测技术实训课程,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制药过程中所涉及的分析与检测技术;后3个月,学生进生产企业岗位实训,最后1周返校完成课程设计,对岗位实训进行总结。

第4学期,开设生物制药技术实训课程,辅以相关理论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对岗位实训中遇到的生物制药工艺的生产原理与技术(可包括发酵、生化分离、中药提取、合成制药中的生化环节、疫苗制备、制剂等)进行展开教学与实训,同时完成职业资格考证。

第5学期,前半学期以专业选修课强化学生专项专业知识,后半学期开设专项综合实训课程,实行小班授课、小组实训,实现专业内分方向、“准订单”培养、“特长培养”,同时养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业后可持续发展能力与行业内转岗能力,完成“人才的组装”,即核心技能的分化养成。

第6学期,开设毕业(设计)实习课程,学生进企业完成顶岗生产实习,同时完成毕业论文。

3.3 存在问题及对策

1) 课时大幅减少下的理论课程如何开

以“倒推”的方式确立理论课程的授课内容,即从核心技能出发,确立必备的技术支撑,然后确立专业课程的授课内容,进而确立专业基础课程的授课内容,将对核心技能养成不是那么重要,或者生产实践中几乎用不上的理论知识砍掉,还可以在实践过程中遇到时现场加以讲解,甚至可以结合实训项目引导学生自学。

2) 重视技能培养的同时如何搞好素质教育

依据核心技能整合课程后课时总量大大减少,学生自主支配的课余时间增多,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此外,重点抓好专项综合实训课程,搞好毕业设计环节,培养学生的“在岗学习”能力,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罗合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生物制药技术专业[J].文教资料,2006,(10):156-157.

[2]沈光涛,常灏,黄耀江.我国的生物产业状况与前景[J].生物学通报,2006.41,(10):15-17.

[3]刘南槐.论按岗培养问题[J].职业,2007,(3):22-23.

[4]雷利芳.我国生物制药业发展之我见[J].海峡药学,2007.19,(1):104-106.

[5]滑静,杨柳,张淑萍,王虹.生物工程制药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06.33,(10):25-29.

[6]熊宗贵.发酵工艺原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

[7]孙彦.生物分离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第12篇

把一个班全都带往一个市场,会吓坏经销商和客户的,于是分成4个组,分别奔赴苏北、苏南、山东、广东市场。每个小组都有一个老师带队,叶敦明负责苏南市场实训,带领9个学员走访上海、苏州、无锡、常州等四个城市。

某种意义上讲,课堂培训如圈养,市场实训如放养。对于只会讲课的讲师而言,宁可在课堂这个小舞台尽情发挥,而不情愿投身到市场的汹涌洪流。没有精深咨询功底、营销中高层管理实践,课堂上威武端庄的讲师,顿时手足无措,好不容易积攒的口碑,土崩瓦解顷刻间。

叶敦明认为,从培训课堂走向真实市场,要在实习、实践、实训三种方式中做出选择。而实训,是以训促学的最好办法。在刚刚结束的一轮为期6天的市场经理市场实训中,笔者总结了工业品市场经理的实训三部曲,跟大家简要地分享一下。

1、访谈提纲,乱麻堆中理头绪

营销培训课堂中,也有一些互动环节,目的在于启发学员的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像一只风筝,飞的再高,那根线始终牵在讲师手中。而市场实训,学员们刚感受到小溪奔流到大海的欣喜之后,就开始晕头转向。一份实用、好用的访谈提纲,如同航海罗盘,指引学员的整个访谈过程。针对访谈提纲,叶敦明采取了学员自助、老师辅助的方式,带领9名市场经理学员从头脑风暴开始,先让每个组员尽情地说出自己市场实训要得到的东西,然后针对要访谈的市场,集体讨论并现场形成一份初版访谈提纲。

在访谈提纲形成后,讲师予以点评,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帮助大家分清实训标的优先次序,避免出现高大全的盲目现象。然后,讲师与学员一起,将林林总总的访谈问题,分别装入到六个模块中(市场概况、经销商管理、市场开发与维护、售后服务、4S店、品牌推广),每两个模块对应一个三人小分队,分头讨论、梳理和调整,形成正式的访谈提纲。

市场经理学员们头一次下市场,绝大多数之前都是从事技术和服务等工作,而且,工业品企业的市场管理,相对模糊,没有形成通用的章法。叶敦明认为,访谈提纲形成过程,也是学员们温习所学、预设问题、调整状态的一次实训的预演过程,讲师切莫喧宾夺主,剥夺学员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大好机会。

2、学员唱主角,牢记干中学

9个组员,分成3个小分队,分别负责一个城市,2-3天时间,访谈对象包括2个经销商、1-2个大客户、2个销售经理、哈斯HFO。叶敦明带着9个市场经理,第一站在上海集结,花了半年的时间,引导学员们发散思维,探讨访谈话题,并形成实战版访谈提纲。第二天,采取先总后分的方式,学员熟悉访谈的基本流程后,分成市场概况、经销渠道、品牌服务等三个小分队,与经销商老板和管理层形成对接,访谈的宽度、问题的深度于是都有了。还有,讲师可以仔细观察个小分队的访谈水平,在三个小分队分赴三地之前,给予必要的指导。

三人小分队的访谈,一人主问时,另外2人负责记录,然后交叉进行,保证访谈面的开阔、点的深入。主问、主记的轮换,学员能从他人的访谈,看待和感受自己访谈的范儿,视角宽广了,水平也就提高了。

学员为主的市场访谈,大致可以分为“实习、实践、实训”等三种心态。抱着实习心态的学员,容易沉浸在问话本身,小有发现便会欣喜若狂,接下来的几天就慢慢地懈怠了。抱着实践心态的学员,会主动把课堂所学、工作所思、市场所惑,按自己理解的方式串接起来,学以致用、训中提高的务实精神尤为可贵。抱着实训心态的部分学员,不会满足于发现,也不会沉迷于局部的解决方案,他们会从市场运作的整体流程、利益关联、投入产出效率等宏观角度,有高度、有广度地思考眼前的真实市场。

问了、听了、记了、想了、互动了,这还不够。每晚小结,即时地集体分享、讨论与总结,让学员在新鲜的体验中沙中淘金。小分队分赴各城市后,讲师最好巡回指导。访谈结束后,三个小分队在上海集结,在会议室里埋头总结了一整天,从市场认知、市场感悟和角色感悟(工业品市场经理)三个维度,分门别类地装入精心整理过的访谈素材,好材料,加上好厨艺,一盘市场实训的大菜,已是香溢诱人。

3、讲师如指挥,无为而治不争功

学员市场过程中,讲师看似闲,实乃勤。帮助新手干好活,比自己亲自动手累多了,嘴累,心更累。从访谈提纲讨论的组织和指点开始,到小分队的轮流现场指导,再到访谈后的及时总结,讲师的角色是对现场访谈的总体把握。市场实训的带队讲师,如同乐队指挥,只不过是躲在幕后而已。

叶敦明发现,带队讲师的相对困难点,是三个小分队由分到合、市场实训报告的框架、市场实训报告呈现方式的指导。难就难在怎样最大化汲取每个学员的智慧闪光点,难就难在按捺不住自我表现的冲动,难就难在营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集体作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