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数学观课报告

高中数学观课报告

时间:2022-03-29 16:43:23

高中数学观课报告

第1篇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为经济管理、商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开设的目的就是通过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学习,使学生对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市场的调查的方式和步骤、市场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市场观察调查法、询问法、文案调查法、实验调查法等;市场的预测方法主要有专家预测法、德尔非法、头脑风暴、时间序列、相关回归分析等。

2改革思路

2.1课程改革的目的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能较好地完成调查方案设计、问卷设计、调查分析报告撰写、预测分析报告撰写等模拟训练项目;切实提高了学生市场调查设计能力,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调查报告和预测报告的写作能力,达到了课程教学目标的需求。教学的效果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培养高学生的解决实际市场调研方案撰写和问卷设计的能力,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设计出较好的市场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

2.1.2培养学生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分析与建模能力。

2.1.3培养学生的市场调查分析报告和预测分析报告的写作能力。

2.1.4培养学生的统计软件的使用能力。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利用Excel、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生成统计图表,建立预测分析模型。

2.1.5巩固了学生所学的其他专业知识。比较好地解决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问题,相关专业学科知识走向整合,最终形成良好的专业技术技能。

2.1.6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让学生毕业以后能够真正的学会运用本门课程相关知识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2.2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学院办学指导思想的要求该院定位于“职业教育院校”、“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等办学指导思想,为《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建设和改革提供了导向。我们认为作为商学院的经济管理、商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能力,才能体现商学院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内在要求。为此,市场调查与预测确立强化案例与项目驱动教学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的意识,符合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的要求。

2.2.2课程性质的要求《市场调查与预测》是在《管理学》、《经济数学》、《市场营销学》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因此,市场调查与预测单纯讲授市场调查的理论和方法,势必与其他相关学科在教学内容上造成很大程度上的重复,达不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要求。因此,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需要从应用的角度组织教学,重视实践性教学。

2.2.3教学实训、实践提供的启示过去我们在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倾向,导致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后,仍然不会设计市场调查方案和问卷,不会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分析,写不出符合要求的市场调查报告和市场预测报告。后来,我们尝试采用案例与模拟教学法,学生的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因此,市场调查与预测只有确立“强化案例与教学模拟、动手实践”的教学法,才能使本课程建设和改革具有特色。

3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

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我们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考核考试方式、实训实践教学课等方面展开教学改革。

3.1改革课程教学目标我们认为作为商学院的经济管理、商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除了应掌握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外,应重点获得五种能力:市场信息(数据)获取、处理与分析能力;调查方案与问卷设计能力;调查分析报告所撰写能力;市场预测分析与建模应用能力;市场预测报告撰写能力。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应从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向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强化能力培养的方向改革。

3.2改革教学内容根据作为商学院的经济管理、商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特点和培养应用性能力原则,我们增加了市场环境研究、市场供求研究、销售潜力研究、消费者市场研究、顾客满意度研究、生产者市场研究、销售潜力研究、产品市场研究、产品销售市场分析、产品品牌研究、广告研究等市场调研内容的教学。同时增加统计软件在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应用等等。

3.3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模式,是以市场调研和预测能力培养为教学目标,以教学内容更新和优化为基础,以案例和模拟训练为实践教学平台,以案例和项目分析为教学手段。

3.4改革教学方法手段主要采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方法手段。总体思路是将案例教学法、项目试验教学法、计算机软件辅助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引入教学中。

3.5改革考试方式传统的闭卷考试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测试为主,难以测试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调查方案和问卷设计能力,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调查报告与预测分析报告的写作能力。为了适应本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我们采用综合性测评的考核方式。

3.6改革实训、实践教学模式本着提高学生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构建了包括课程设计、计算机软件应用、案例教学、课外实践教学等方式相结合的实训、实践教学体系式。

4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考试方式、实训,实践改革操作初步设计

4.1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初步设计根据作为商学院的经济管理、商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特点和培养应用性能力原则,我们将教学体系分为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两部分考虑,再分别从理论和实践部分进行设计。

4.1.1市场调查部分①市场相关概念、市场类型等相关教学内容介绍。②市场调查的主要内容指标介绍讨论。主要内容包括市场环境(宏观、中观、微观)、市场供求、销售潜力、消费者市场、顾客满意度、生产者市场、销售潜力、产品市场、产品销售市场分析、产品品牌、广告等市场调研内容的指标体系提示讨论。③市场调查方案、方式方法介绍。主要内容包括市场调研方案的设计,市场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等,文案调研法、观察调研法、询问调研法、实验调研法,还增加网络调研法。④数据收集与整理理论教学,回顾统计基础计算知识,EXCEL、SPSS软件简单常见功能介绍。⑤实践教学部分设计初步。在第一堂课的时候,就将学生按自由组合的方式,以6~8人为一组,成立“模拟调查公司”,并让学生为自己的公司取一个名称,确定公司总经理及内部人员分工。在成立公司之后,告诉他们,先学理论知识,在学完市场调查的相关知识后将让他们以模拟公司为单位,开展一次真实的市场调查活动,并且每个公司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还要在课堂上来介绍分享自己的调查过程和调查结果。期望让学生以这种特有的身份投入到学习中来,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实际体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也希望真实的调查活动能激发他们认真学习的兴趣。在调查过程中主要让学生体验几种调查方法:文案调研法、观察调研法和询问调研法。让学生根据本组确定项目设计调研过程。过程中将涉及调查方案策划、调研方法、时间安排、资料整理与分析、调查报告撰写等一系列环节。通过真实的调查活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在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课堂情景模拟。观察调研法、询问调研法两种方法可采用课堂模拟教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对调查部分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图表在EXCEL、SPSS等软件中的制作。提出调查报告,进行PPT概述介绍。

4.1.2市场预测部分①预测理论学习。包括预测相关概念、类型,对于我们学院学生主要从定型预测方法的学习讨论和定量的时间序列、相关回归预测、抽样调研的基本估计进行教学。②实践教学。观看头脑风暴的视频,看后确定学生关注热点话题进行模拟头脑风暴,让学生切实了解头脑风暴的相关概念、操作步骤、实际应用的意义。引入上机实训,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笔者设想在讲授市场预测的内容时引入上机实训。根据一些简单数据预测未来的数据走势,设计简单模型。

4.2考核考试方式初步设计

《市场调查与预测》考试改革先采用班级试点的形式开展,实际操作成熟后进行推广至全部班级。主要采用能力测试为导向的考试方式。改革方案的总体思路是成绩分两个学期进行评定,最后合成本课程的成绩,最后按比例与平时成绩合成总成绩,分段测试的内容如下:

4.2.1第一学期,创业计划书撰写大赛阶段根据问卷设计、创业计划书市场调查问卷设计及实际调研报告撰写情况进行能力评估。由班级内部对市场调查与预测部分撰写情况进行评定,分5等级进行,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其中,90分(优秀)以上按10%的比例进行,80~90分(良好)按20%的比例进行,其他不限比例。

4.2.2第二学期,市场调查校外实践阶段调研方案再加工,校外调查效果,调查报告再加工能力评估。成绩评定应根据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设计、调查数据分析与报告写作测试、市场预测分析与报告写作测试的质量、篇幅大小、观点(结论)是否正确,分析方法是否科学,内容是否完整、要素是否齐备等评定成绩。以上各阶段以100分为满分,按完成情况,由教师和学生组成考评小组进行审核打分。

4.2.3平时成绩,主要用到课率来衡量。平时表现不及格者,期末成绩不予认定,作缺考处理。总评成绩=第一学期创业大赛成绩、第二学期评定成绩均值×70%+平时成绩×30%

5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改革效果

市场信息(数据)获取、处理与分析能力;调查方案与问卷设计能力;调查分析报告所撰写能力;市场预测分析与建模应用能力;市场预测报告撰写能力。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锻炼了学生获取相关市场、产品等方面信息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1课程改革效果

5.1.1提高学生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与建模的能力。

5.1.2提高学生软件使用能力,特别是Excel的统计功能,大部分学生能利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生成统计图表,建立简单的预测分析模型;部分学生对SPSS软件应用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5.1.3提高学生市场调查方案撰写和调查问卷设计的能力,大部分学生能设计出较好的市场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5.1.4提高学生市场调查分析报告、预测分析报告的写作能力,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了调查分析报告、预测分析报告的写作过程、技巧、方法和要求。

5.1.5巩固了学生所学的其他专业知识,较好地解决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问题,通过市场调查、预测模拟等实践,真正整合了《管理学》、《统计学》、《市场营销》等学科知识。

5.1.6通过教学改革,我们正在将《市场调查与预测》申报为云南省精品课程。2012年由王召宝完成本校商学院辅导员工作情况调查报告、学生参与完成本校商学院班级管理情况调查报告,成果提交学校相关领导,为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本年度商学院被授予“平安学院”;经过本门课程的实践,对学生参加创业大赛起到一定的帮助,据学校相关就业统计数据,参与省级、国家级“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等竞赛的获奖大学生就业率100%;2013年参加云南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市场调查分析比赛(主办方未公布最终结果);2014年荣获海峡两岸市场调查大赛一等奖。另外,由于该院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学生很难通过笔算掌握本门课程预测定量计算题,经过考核方式改革,改变了过去出卷考试计算题空档而导致分数不高的尴尬局面。

5.2课程改革小结与不足

第2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所有真理和理论知识都来源于人类社会的反复实践。高职基础课实验的设置既体现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规律,也体现着国家的教育方针。国家对高职教育明确提出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加强基础实验课教学对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专门人才有着重要意义。正因如此,众多教育工作者就如何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从转变教学观念与模式、实验室管理与设备、实验内容与时数、实验考核与方法、撰写实验报告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高职医学基础课实验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善于操作的实践能力,以便为其实验与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提高基础课实验教学质量,必须组织好以下3 个重要教学环节,即设计与准备、实验与观察、报告与点评。

1 设计与准备

设计(预习)与准备是基础实验课的重要教学环节,由师生共同参与。教师应准备2 件事。其一,向学生布置实验课题,提出指导意见,介绍有关资料。其二,备齐实验所需仪器用品。教师的实验命题是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市场所需和学生水平,经过深思熟虑精选经典的、创新的(或改进的)、综合的实验内容为课题。学生则根据教师布置的实验课题,通过查阅有关资料,精心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应包括实验目的和原理、操作步骤和方法、所用仪器和用品、注意事项和问题等。实验方案于实验前交教师审阅。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可加深对所做实验内容的理解,调动实验积极性和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这为实验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 hi138/Com]

2 实验与观察

实验与观察是基础课实验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准备工作就绪后,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的过程。坚持2 个“结合”和2 个“必须”是这一环节的重要原则。2 个“结合”:一是理论与实验的结合,即实验操作要有理有据,二是实验与观察的结合(即做实验时要会察会记)。没有理论的实验是盲目的实验,没有观察的实验是无果的实验。2个“必须”:一是必须按计划、分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二是必须遵守则、按规程、一丝不苟地规范操作。

实验中还要强调实验与观察环节的目的性、规范性、客观性和科学性,因为这是上好实验课的前提条件。目的性要求学生所做实验要有目的、结果,并对实验要采取的措施心中有数。规范性要求学生对所用仪器、药品、器材的性能特点、使用方法了解透彻,并掌握要领,可准确操作。科学性要求学生要科学严谨地进行实验操作、设定实验条件、采用观察方法,冷静分析问题,做到判断有据。客观性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所发生的现象、遇到的问题、出现的结果如实记录、分析,实事求是地得出结论。

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应发挥辅导、督导作用,把学生的实验准备、规范操作、实验态度、安全教育、实验结果纳入督导范围,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对规范操作结果准确者给予表扬鼓励,对操作不认真或结果有误者给予教育或辅导。

实验与观察是在规定实验课时内由师生积极参与的双边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实验课探究科学实验的规律和奥秘,不仅能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创新思维,还能训练自身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进一步促进操作技能的提高。

3 报告与点评

报告与点评是实验课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教学环节,是总结、分析实验结果,对实验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再认识、再提高。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应根据实验记录把握重点,将重点放在实验结果的分析上,并从理论与实验的结合上找答案、作结论,认清事物本质,把握变化规律。对其他内容,如题目、原理、器材、方法步骤等应从简描述。报告要层次清晰、文字简明、重点突出、分析有据,并具有条理性、逻辑性和科学性。

教师点评的内容来自实验课学生实验情况和学生撰写的实验报告。点评要抓重点,不可面面俱到,应突出共性或典型的问题,数目不宜超过3~5 个。点评内容要生动、深刻、有理、有例子,以引起学生共鸣并能使其铭记在心。

第3篇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一)?具体目标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二)调查方法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问卷调查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渔峡口镇第一、第二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二、调查结果分析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教育价值观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着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2.学习态度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3.学习习需求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4.学习目的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第4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的,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认识到了课程和教学对于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尽管目前对于小学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指标尚处在研制和讨论阶段,但实际上,“点化儿童思维・内化数学素养”始终是数学课堂要直面的本质问题。为深入研讨这一问题,2016年11月16~19日,浙江教学月刊社在浙江省杭州市成功举办了第一届“西湖之秋”(中国・杭州)全国小学数学“点化儿童思维・内化数学素养”课程与教学研讨峰会。峰会通过课堂观摩、观点报告、交互研讨等多种形式,围绕“点化儿童思维・内化数学素养”这一主题,就核心素养理念下如何进一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讨。四天的峰会,900多位来自省内外的教师共观摩了13节由省内外名师上的公开课、聆听了5场由国内高校和专业研究部门专家作的专题讲座、参与了2场大型的互动式主题交流活动。

会议特邀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郜舒竹教授作了题为《“素养”释义》的主题报告,在报告中郜教授对“素养”一词做了细致的诠释,从公民素养到公民的数学素养,一个个生动的实例让大家明白,素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种层层深入的内化,是终身学习的习惯。报告从宏观理论到实践指引两个层面为一线教师理解和落实“核心素养”理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功勋教师、浙江省小数会会长钱金铎老师执教了一节《四边形的认识》的课,并在课后作了题为《落实四基要求,提升数学学力》的主题报告,通过对《四边形的认识》一课的前测分析,指出数学学力的提升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并通过实例给出了实施“数学学力训练”的建议和做法。

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嘉兴教育学院义务教学研究处副处长朱国荣老师把《对策问题》一课演绎出了新高度,他一改教材的教法,根据儿童学习数学的特征,从好玩的扑克牌游戏入手,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明白,要想取得胜利,要有对策,但同时更要实力相当。在数学思维的训练中,渗透了哲学思考。基于这堂课的设计理念,朱老师还作了题为《挑战性任务设计及其教学》的主题报告。

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金华师范附属小学校长俞正强老师先上了一节关于小数意义和性质的复习课,之后基于这节课的构想,为大家作了题为《复习课的旧知与新知例谈》的主题报告。俞老师强调学生是有学习起点的,但他们拥有的多是碎片化的知识,而老师就是要帮助他们把碎片化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理,然后再还给学生。俞老师的课堂于无痕教育中渗透数学知识,发散儿童思维,内化数学素养。

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常熟市教研室副主任徐建文老师作了一场题为《培养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应然视角》的主题报告。他从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实施数学教学变革等方面,深入地阐述了现代教育大背景下笛Ш诵乃匮的重要性。

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张翼文校长,携工作室两位学员――杭州市教坛新秀高巍老师和金东乐老师,共同呈现了“一题一课”的研究成果。 张翼文老师的课堂将数形有机结合,层级递进,层层推进,让学生用心解读,实现了新旧知识的无缝对接,最后的题目设计有思维延伸,利用多种通道,顺其自然地提升素养水平。高巍老师的课堂踏实且充实,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对比感悟周长,同时学会用量、绕、移、数、一一对应等方法找出图形的周长,环环相扣,丝丝入理。 金东乐老师把练习中的一道题拓展成一堂课,层层递进,慢慢地把一些数学方法沉淀成数学素养,印入学生的脑海中。

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市时代小学校长唐彩斌老师执教的《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复习》一课充满童趣,练习设计巧妙并恰到好处,用网络中的热门话题微信步数作为情境进行教学,点化了学生思维。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苏州鲈乡实验小学校长李新老师从摆正方形出发,让学生通过乘法、除法算式找出因数倍数,数形结合的思想贯穿《因数和倍数》一课,内化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浙江省特级教师、台州市小学数学教研员章日兴老师带来的《烙饼问题》既是生活中的问题也是数学中的问题,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 “ 优化 ” 的思想,在生活中应用 “优化” 的快捷。浙江省特级教师、衢州实验学校校长王文森老师带来的《一切皆有可能》一课,用游戏贯穿全课,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渗透了概率统计意识。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市富阳区小学数学教研员吕立峰老师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新知导入唤醒旧知,让学生借助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让转化思想深入学生之心。浙江省特级教师、义乌市义亭小学校长朱向阳老师在执教《植树问题》一课中,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整理归纳,渗透变与不变、建模等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来自北京市朝阳区的骨干教师常鑫老师执教的《找规律》一课,从生活密码锁出发,让学生经历找密码、编密码以及破解密码的过程,使学生学会了从多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学习也乐在其中。

峰会还请到了浙江省杭州市小学数学教研员、杭州小数会秘书长、著名教育专家平国强老师和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市学军小学汪培新校长对部分优质课进行了精彩点评,并和与会老师进行了有效互动。通过两位专家的点评引领,参会的教师深受启发。通过执教者的诠释与专家的点评梳理,理念与实践又一次无缝对接,深深植入听课教师的内心深处。

本刊主编陈永华教授在会议的总结阶段对本次峰会专家的报告和课堂教学实践做了综述,并提出了落实核心素养的四点建议:一是在夯实“四基”中落实;二是在抓“核心概念”中落实;三是在“读懂学生”中落实;四是以“学”为本。陈主编还结合钱金铎老师和朱国荣老师的课例给与会老师作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指引。

整个峰会呈现出“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景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受到了与会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第5篇

大学物理实验是本科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调动学生实验能动性,物理实验在教学环节上设置了“六性”、“四结合”和“点评”的评价措施,以此来评价学生实验环节;实验期末考试方式以仿真实验上机考试,实现了实验课程考试无纸化。这种评价和考试结合的实践真实地反映了师生在实验上投入的精力,实验教学效果显著。

关键词:

物理实验教学;教学环节;评价措施;无纸化考试

大学物理实验是学生进入大学阶段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农业院校本科生培养计划中这门课大部分安排在大一年级第二学期,是本科生培养计划的重要一环[1]。夯实公共基础课,能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培养目标顺利执行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开端[1-2]。同时实验课也是老师展示人格魅力的场所,是老师和学生交流的重要纽带。实验教学互动性强,能激发学生对老师和该门课程的认同感,有着理论课无法替代的作用。

1物理实验成绩考评存在的问题

学生课堂实验时间相对充裕,实验仪器台套数充足,有1/2以上的物理实验项目做到1台套/人,有力地保障了实验教学顺利实施。但随着各学校实施学生对教师评教机制,许多老师出于自己评教分数受影响的顾虑,对学生考评过松,学生实验成绩出现虚高现象;随着学校教师科研压力增大,教师指导学生实验投入的精力不足,对学生考评的一些环节存在缺失现象;实验过程具有复杂性,教师不可能完全监管到位,学生之间实验数据作弊现象也时有发生;实验成绩部分当堂考评,教师碍于学生情面,对学生实验成绩评定也会出现虚高现象;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不能管得太死,必要时用高分调动学生创作和实验的激情。出于各种因素影响,学生成绩考评处理不当,很难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老师的教学效果[3-4]。因此,学生成绩考评和教学效果的有机结合,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主题,笔者通过多年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实践,设置了学生成绩评考结合机制。

2评考机制设置出发点

学生成绩评定中奖励大于惩罚,鼓励多于斥责,激发创新思维的火花多于填鸭式灌输,增强学生对老师和该门课程的认同感;实验成绩评价采用灵活多变的评分机制,实验成绩来源渠道多样化,给老师更大自由度;考教分离,减少实验成绩判定误差;评考结合机制能真实地反映师生在实验上精力的投入和实验课程开出的效果。

3评考机制的评价措施

3.1适度的成绩比例分配

改进原有的考评模式[5],平时成绩侧重于“评”,期末成绩侧重于“考”,评考结合,以“评”为主,以“考”为辅。实验总成绩中平时成绩占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实验平时成绩为每一个实验项目评分的算术平均值。一个实验项目的评分来自实验项目的“三个环节”:课前预习、课堂操作和课后报告的完善,分别对应的权重为20%、50%和30%。

3.2实验平时成绩“三个环节”的评价措施

3.2.1课前预习要求及评价标准

课前预习,要求书写规范的预习报告。实验预习是实验的重要环节,实验绪论课时老师以预习报告书写案例,讲解实验预习报告书写规范,要求实验“功夫下在课堂外”。我校实验中心已有的实验资源有实体和虚拟资源两部分[1,5],学生课前可以通过教材、网络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等资源,进行多方位预习;也可用校园网数据库系统,检索实验项目,了解实验研究动态。预习效果以规范的预习报告呈现出来。规范的预习报告,并不是简单地照抄实验教材,而是包括实验名称、目的、仪器,简要的原理、内容及步骤,数据记录和处理的表格、思考题和实验拓展。书写简要的原理,是对实验原理的简要概括,一定要用自己的话归纳概括,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地写出实验原理[6];简要的内容及步骤,写出实验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步骤。照抄的弊端是抄得累,抄完不知所云;用简要的文字归纳概括,学生必须将该段文字通读几遍,知道哪些是关键性的文字,哪些是辅阅读的文字,找出最重要的文字来摘抄。节省学生抄写的时间,压缩学生不动脑筋的空间。确立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是引导学生规范预习的指挥棒。学生进入课堂实验之前,要求老师检查预习报告,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实验预习报告以“六性”为标准来评价: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实验原理的概括性,图文并茂的直观性,内容及步骤的概括性,数据表格设计的科学性,以及思维拓展的前瞻性,各项占分比例约为15%,约为实验成绩中的3~4分。能在实验拓展中写出该实验研究动态,给出高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对老师要求,能快速评分,评分时间10s/学生,老师检查和评阅学生预习报告,并通过预习报告及时判断学生预习质量,及时评价学生预习报告的优劣,引导学生后续实验预习。

3.2.2课堂实验要求及评价措施

课堂实验,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行为、评价学生读取与处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让老师有足够的空间点拔物理前沿和实验项目研究动态,阐释实验项目设计的思想,阐述实验原理,规范实验仪器的操作,剖析经典的实验案例[6]。要求做到“四结合”,即讲解和问答相结合,突袭式考核和平时实验考核相结合,实验报告当堂批改和课后批改相结合,协作实验与独立实验相结合。教师讲解实验课程,讲解过程中不断设问,检查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实验的掌握情况,实施奖惩措施,激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投入精力。条分缕析地讲解,引导师生互动,掌握实验的规范性操作,培养学生准确操作与快速读取数据能力。引入突袭式考试,如电学实验中快速准确地连接线路,讲解完实验后,快速布置实验评价指标,练习学生快速准确的接线能力,要求老师能20~30s内敲定一组同学实验线路连接的准确性,10~15min内考核完毕。课堂学生实验时,要求指导老师不断地走动,及时发现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学生解答、排除故障和及时指导,要求老师练就“火眼金睛”,并现场抽检学生实验数据,快速评分。预防学生实验数据作弊和造假,不断察看学生记录实验数据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及时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处理实验数据。学生实验报告批改实行实验室当堂批改、课后批改和下一次课批改相结合。当堂批改评分的弊端,就是老师顾及学生情面,该扣的分数没有扣到位,分值虚高,导致最后总体平时实验分数偏高,并且占用指导学生实验的时间;课后批改弊端就是学生毫不知情,不知自己错在哪,该怎么更正,后续实验中怎么避免类似的错误,甚至认为评分结束,意味着该次实验终止,导致后续实验过程中依然会重复犯类似的错误。为弥补该方法弊端,发下实验报告本时,再次在课堂上集体订正,并做出明确的评分说明。两人一组的实验项目旨在培养学生协调配合能力,一人一组的实验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因此,采用两者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协调配合能力、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

3.2.3课后实验报告评价措施

课后完善实验报告,用物理实验研究升华学生的创新思维,“以评促考”,巩固实验教学成果。“学而不思则罔”,学生可通过网络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学习,数据库查找文献,分析总结实验现象出现规律性,完成实验的思考题和拓展题,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对实验思索和研究有多深刻,指导学生实验就能走得有多远。教师不可局限于教材,需要不断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能照本宣读,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创新能力,高屋建瓴地点评学生的实验拓展部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动能”。用科研的标准要求学生的物理实验,搜索文献,了解实验项目的研究动态,对实验进行拓展,每一个物理实验项目在CNKI数据库中都有相关文献,物理专业人员几乎对实验的各方面都提出过问题,解决过问题,他们的研究成果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没有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相信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也考验老师的科研水平,达到教学科研“并行不悖,教学相长”目的。

3.3期末无纸化上机考试

客观公正的无纸化考试,让学生成绩回归合理区间。一门课程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最终考试,如何让学生的成绩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验素质和教学效果,减少人为评价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我们采用了无纸化的虚拟实验考试系统,由实验中心统一命题,从仿真实验中随机抽取实验项目,采用人机交互的答题模式,让学生在统一的时间和统一的机房中,上机操作,然后由电脑统一评分。做到物理实验考试真正意义上的“考教分离”。

4评考结合的实验教学效果

大学物理实验评考机制设置后,学生认识到实验预习的重要性。经过多年实践,实验报告书写规范,实验数据记录的规范准确,实验数据处理错误率明显降低,思考题答题正确率显著提高,应用拓展题回答方式灵活多样。锻炼了学生严谨的实验思维、实验时足够的耐心和定力,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能力及独立操作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在实验课程进行中找到了创新和创意基金指导的老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作者:钱良存 泉 洪炜宁 刘家菊 黎珉 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洪炜宁,钱良存,刘家菊,等.大学物理实验开放课程的构建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6):190-192.

[2]於黄忠,刘雪梅.加强物理实验管理提高实验教学效果[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0):135-138.

[3]刘文利,刘东红,李蕾.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当代教育科学,2014,19:51-53.

[4]陈志强.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改革中学生综合实验素质的培养[J].求知导刊,2016,3:121-122.

第6篇

大学生调查报告格式

1.报告题目

报告题目应该用简短、明确的文字写成,通过标题把实践活动的内容、特点概括出来。题目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为避免冗长,可以设副标题,把细节放在副标题里。

2.学院及作者名称

学院名称和作者姓名应在题目下方注明,学院名称应用全称。

3.摘要(有英文摘要的中文在前,英文在后)

报告需配摘要,摘要应反映报告的主要内容,概括地阐述实践活动中得到的基本观点、实践方法、取得的成果和结论。摘要字数要适当,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为宜,英文摘要一般至少要有100个实词。摘要包括:

a)摘要字样;

b)摘要正文;

c)关键词;

d)中图分类号。

4.正文

正文是实践报告的核心内容,是对实践活动的详细表述。这部分内容为作者所要论述的主要事实和观点,包括介绍实践活动的目的、相关背景、时间、地点、人员、调查手段组成,以及对实践活动中得到的结论的详细叙述。

要能够体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有新观点、新思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对实际工作有指导作用和借鉴作用,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报告内容观点鲜明,重点突出,结构合理,条理清晰,文字通畅、精炼。

字数一般控制在5000字以内。

5.结束语

结束语包含对整个实践活动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到的收获和感悟,也可以包括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6.谢辞

谢辞通常以简短的文字对在实践过程与报告撰写过程中直接给予帮助的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和其他人员表示谢意。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实践报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实践报告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

8.附录

对于某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又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以编入实践报告的附录中。

二、撰写实践报告的准备与主要步骤

实践报告的写作过程应包括以下步骤:收集资料、拟订报告提纲、起草、修改、定稿等。各个步骤具体做法如下:

1.收集资料

资料是撰写实践报告的基础。收集资料的途径主要有:通过实地调查、社会实践或实习等渠道获得;从校内外图书馆、资料室已有的资料中查找。

2.拟订报告提纲

拟订报告提纲是作者动笔行文前的必要准备。根据报告主题的需要拟订该文结构框架和体系。我们在起草报告提纲后,可请指导教师审阅修改。

3.起草

报告提纲确定后,可以动手撰写实践报告的初稿。在起草时应尽量做到纲举目张、顺理成章、详略得当、井然有序。

4.修改、定稿

报告初稿写之后,需要改正草稿中的缺点或错误,因此应反复推敲修改后,才能定稿

大学生调查报告范本

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属于大学生们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了。于是,我不禁要问:大学生们在课余时间都在做些什么?他们是如何点缀和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的?学习?工作?诳街?上网?大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营造一个活跃、向上、丰富的文化气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然而,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学生面临着来自校园内外的多重压力,课业负担繁重。如何充分利用自己四年的大学课余时间,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技能,增长知识,修养身心,使自己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圆满的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近日,针对大学生课余时间活动这个话题。了解我校同学的课余活动状况,我展开了对我校大一大二各专业的200名学生的调查(其中大一:110人,大二:90人)这次调查,我采取了任意抽样问卷调查,主要调查了大学生课余活动的内容。现在,结合一项专项调查结果,对我校学生课余活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一、课余活动内容取向概况

根据一项专项调查,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参加课余活动方面存在内容上的不同取向。在给出课余活动的12个选项之后,大学生作出了如下的选择。

体育锻炼 11% 校系活动和工作 13%聊天、社交 19% 课余学习 21% 阅读课外书刊报纸 12.5% 勤工助学 5% 上网、打游戏 10% 棋牌活动 4% 睡懒觉 3% 无所事事1%

其他 0.5%

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课余活动取向表现出有主次之分和多元化的特点。课余学习、聊天、社交、阅读课外书刊报纸、 体育锻炼和上网玩游戏五项是大学课余时间参加的主要活动。而我校学生课余活动取向是以课余学习、聊天、社交、体育锻炼为主要活动。

由于大学学习方式和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加之大学生活更加开放和丰富多彩,使得大学生的课余活动不再是传统的三点一线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取向。

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的调查结论相比,聊天、社交成为大学生课余活动取向的第二位。我校学生也普遍承认用在这方面的时间不少。这表明,大学生已经意识到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对社会性价值观的认可程度正在提高。

二、大学课余生活取向表现出年级和性别差异

各年级大学生由于心理发展水平、对大学生的适应性以及学习任务不同,在课余活动取向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专项调查表明,大学生课余活动取向的年级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各活动项目加权选择率的排序不同,课余学习被二、三年级学生排在第一位,被一年级学生排在第二位,而聊天、社交被一年级学生排在第一位,而在二、三年级学生那里却退居第三位;二是年级主导取向有差异,二、三年级的主导取向为课业学习,一年级的主导取向却是聊天、社交三是各年级对课业学习、聊天、社交、上网、打游戏、校系活动和工作、勤工助学等五项的取向有明显的差异。

而我校大一大二学生课余活动的主导取向普遍是课业学习,其次为娱乐社交。这反映了我校的学习气氛还是不错的。在与大一新生交谈中,我发现他们大部分对大学生活充满热情,积极参与各种社团、交际活动。

第7篇

1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1每学期末要求学生提交实验总结报告在大学物理实验绪论课上,我们要求学生在学期末对本学期自己所做的实验进行总结,写出总结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自己做实验的感受,对实验课的建议,可否对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进行改进等。促进学生对实验进行思考,这种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例如,学生各自在做自组惠斯登电桥测电阻实验时,发现检流计灵敏度产生的误差远大于精密电阻箱的误差,因此改善检流计灵敏度可以大大提高实验的测量精度。通过大量调研,他提出了两种方式改善测量精度,一是改善检流计灵敏度,二是完善测量方法。最后利用完善测量方法,达到了改善自组惠斯登电桥测量精度已在《大学物理实验》上发表〔2〕。又例如,在做刚体转动惯量测量实验时,由于该实验内容较多,在3个课时内很少有学生能完成实验。学生在期末总结报告中提出,独立设计接口,实现转动惯量仪与计算机的数据传递,然后编制程序,实现数据的实时处理,大大节省了实验时间。可以看出,期末总结报告方法不仅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且为培养学生以后进行科学实验奠定良好的基础。

1.2采用互动授课方式在课堂上,我们改变老师授课为主的方式,采用互动授课方式。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由学生讲述,其他同学补充,最后老师总结,老师不进行实验演示。我们将实验中难懂和难理解的部分做成PPT,要求学生课前自学PPT。例如示波器实验,学生普遍反映,看完书后对自己做实验也没有什么帮助。这个问题在于学生对示波器的面板功能键不熟悉上。为此,我们编写了一张PPT,把示波器功能键做较详细说明(见图1)。学生很快就能理解并能独立完成实验。类似的其它实验还有很多,比如分光计实验等。

2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2.1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每学期组织学生参观高能物理研究所、科技馆等。另外我校是北京市科普基地,有诸多演示实验。学生也可以利用科普基地平台设计实验仪器和装置进行实验,如学生研究制作的“电动激光李萨如图形演示仪和伯努利综合演示仪”等。极大激发了学生创新欲望。

2.2增加选作实验,扩展实验内容针对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紧扣实验内容,相应增加选做实验。例如在示波器选做实验中,我们增加了关于“拍”的选做实验,让学生自己利用示波器产生拍信号,并研究拍信号的特征。增加学生对“拍”的理解。又例如,刚体转动惯量实验,我们增加了选做实验内容,让同学自己研究转动惯量仪的误差来源,并对误差进行定性分析。还例如,自组惠斯登电桥测电阻实验,让学生分析电桥比例臂偏离1:1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等等。尽管有些选做实验课堂完成不了,但很多学生对这些选做实验的积极性很高,主动要求课余时间进实验室继续研究。

3物理实验与专业相结合

我校是石油特色鲜明的工科综合性大学。学校的地质工程、石油工程等在全国属于前列,而创新班的学生也主要来自这些专业。物理实验与专业结合也会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为此,我们建立了创新实验室,现在创新实验室主要有光学仪器和超声仪器等。创新实验室主要为创新班学生提供研究性实验。学生3人一组,根据实验仪器及自己所学专业经过调研,提交研究性实验报告,教师审核后,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目前学生完成的研究性实验有:超声油管探伤,超声测液面高度,超声测量油水饱和度,全息光弹观测透明材料的应力分布,偏振光观察矿石等。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到物理实验对专业的作用。

4改革考核方式

物理实验成绩的考核是物理实验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考核的目的在于全面考核与评定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对创新班的大学物理实验的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实验操作包括实验操作熟练度、解决问题能力和数据记录规范性。占期末总成绩20%;

4.2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成绩预习报告主要是学生对预习问题的回答好坏。实验报告主要包括实验原理的概述、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包括误差)、实验结果的讨论以及课后习题。该项占期末总成绩20%;

4.3期末闭卷笔试主要考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包括数据处理方法、误差分析、作图等。该项占期末总成绩25%;

4.4期末操作考试选择与学期的实验内容相关的内容让学生操作,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和数据分析情况打分。该项占期末总成绩25%;

4.5期末总结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自己做实验的感受,对实验课的建议,可否对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进行改进等。该项占期末总成绩10%。

第8篇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 2015) 06-0018-07【DOI】10.3969/j .issn.1 009-8097.2015.06.003

美国己成为世界网络高等教育的先行者和领跑者,其网络高等教育发展备受世界关注。斯隆联盟报告(Sloan Consortium Report)一直被看作管窥美国网络高等教育发展特征的“窗口”。在斯隆基金会(The Alfred Sloan Foundation)和皮尔逊集团(Pearson Group)的赞助下,斯隆联盟(Sloan Consortium)、百森调查研究团队(Babson Survey Research Group)和大学委员会(TheCollege Board)合作,于2014年1月和2015年2月分别公布了调研报告(简称“斯隆报告”):《等级变化:美国网络高等教育跟踪调查》(Grade Change:Tracking Online Education in theUnited States)和《等级水平:美国网络高等教育跟踪调查》(Grade Level: Tracking Online Educationin the United States)。这两次调查涉及的样本高校都超过2800所,且根据2005年卡耐基高等教育机构的分类标准选取参与调查的高校类型。结合2014年和2015年的报告,以“等级改变”为关键词,展现美国网络高等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变革的走向。对这两份报告进行解读,能更深层次地了解美国网络高等教育发展的显著特征。

一 将网络高等教育纳入其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的高校比例上升

历年的斯隆报告都公布了将网络高等教育纳入其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的高校比例。2015年的斯隆报告将2012年、2013年和2014年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如图1所示。

图l显示: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将网络高等教育纳入其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的高校比例分别为69.1%、65.9%和70.8%,2014年的比例达到了历史最高点,2014年比2012年上升1.7%,2014年比2013年上升4.9%,且整体处于上升趋势。可见,2014年更多的高校看好网络高等教育的价值。这和汤姆・库尔曼(Tom Kuhlmann)的观点一致,即“网络高等教育能够降低学费、增加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二 网络学生注册人数年增长率下降且保留率下滑

历年的斯隆报告都关注网络学生注册人数的年增长率。由于该项统计比较困难,所以斯隆报告的统计结果往往滞后1-2年。截止2015年的斯隆报告,对此项的统计数据只到2013年,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2009-2013年,网络学生注册人数的年增长率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2013年达到了历年最低点。斯隆报告认为,美国网络高等教育注册人数已经进入稳定期。其他调查也显示,2013年“美国网络高等教育的注册人数已经进入平稳增长期,而且在未来五年,美国的网络高等教育会进入高原期”。依据理查德・加勒特(Richard Garrett)的研究可知,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网络高等教育已经在美国普及,其未来发展需要找到“新的市场动力”。

2015年的斯隆报告还对网络学生保留率进行了相应的调查,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在2004年、2009年、2013年和2014年,认为与面授高等教育相比,网络高等教育更难保留住学生的高校比例分别是27.2%、28.4%、40.6%和44.6%。2014年比2004年上升了17.4%、比2009年上升了16.2%、比2013年上升了4.0%。可见,与面授高等教育相比,网络高等教育更难保留住学生。哥伦比亚大学的调查报告也显示:“注册网络高等教育的学习者的辍学率几乎是面授教育的一倍。”根据尼古拉・内斯特(Nicolae Nestor)等的观点,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1)网络学生很容易因为工作或者家庭原因而放弃继续学习;(2)网络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一旦跟不上课程进度就会选择退学;(3) -些学习自主性较差的学生容易中途退学。

三 MOOC的普及及其作用尚不明朗

2012年,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等一些著名大学陆续在Coursera、Udacity和Edx等课程平台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纽约时报》(New YorkTimes)称2012年为“MOOC之年”。斯隆联盟捕捉到MOOC对于网络高等教育的重要意义,对此开展了调查。

2015年的斯隆报告将2012年、2013年和2014年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如表1所示。

表1表明:2012-2014年,已经加入MOOC的高校比例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这说明MOOC曰益受到高校的青睐。正如塔尼亚・罗斯卡拉(Tanya Roscorla) 所说:“MOOC是一种引诱人们加入网络高等教育的罂粟。”综合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和Coursera公司等机构的调查结果,加入MOOC的高校数量增多的主要原因如下:(1)MOOC是一些高校提升教学质量和学校声誉的重要措施;(2) MOOC能给高校带来经济利益,如一些大学可从课程收益中提取6%-15%的收入,有些课程利润甚至达到了20%;(3)美国联邦政府给予加入MOOC的高校很大的支持,如美国的国家科学基金会(The National ScienceFoundation)为促进MOOC的开发,为加入MOOC的高校提供2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

2012年尚未决定加入和不加入MOOC的高校比例是88.1%,2013年的比例是85.7%,2014年的比例为86.4%。这表明多数高校对MOOC持观望态度。莱德・瑞瓦德(Ry Rivard)认为:“注册MOOC的学生的辍学率已达到90%,这越来越让各大高校对MOOC持怀疑态度。”理查德・加勒特等认为,高校对MOOC持怀疑态度的原因如下:(l)目前MOOC仍然只在少数高校开展,其运行机制并不成熟;(2)大多数高校由于师资力量和经费等限制无法加入MOOC,而且这些高校也不愿探索完善MOOC体系的方法;(3)高校无法提供完善的支持服务,如MOOC缺乏师生和生生的互动,容易造成学习者孤独焦虑、无集体归属感等心理,且高校无法为学习者提供相应的互动平台;(4) MOOC的运营模式尚未成熟。

2 MOOC的作用尚不明朗

表2表明:2012-2014年,认同MOOC对网络教学很重要的高校比例一直在下降。有些高校教师明确反对提供MOOC。如有些教师认为,MOOC不应游离于面对面教学之外,应该是面对面教学的补充;还有教师认为MOOC缺乏问责制,如对于学生的课程完成率低,谁是主要责任承担者?是高校、教师还是MOOC平台提供者?

2012-2014年,同意MOOC可以解决网络课程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高校比例也呈下降趋势,这说明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对MOOC的可持续性表示怀疑。吉米・贝克特(Jamie Beckett)就提出了一系列问题:MOOC的课程结构是完整的吗?MOOC的教学内容能与时但讲吗?MOOC的教学评价能贴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吗?

根据2014年的斯隆报告调查结果(2015年无此项调查),2013年同意MOOC会导致传统高校学位制混乱的高校比例比2012年上升了12%。综合尼克・基德瓦尼(Nick Gidwani)等的观点,通过完成MOOC取得学位可能导致高校学位制混乱的原因如下:(l)目前大多数学生完成MOOC后无法与面授教育中的学分和其他学位对接;(2)完成MOOC获得的证书大多数是由MOOC平台颁布的,目前尚无权威的MOOC证书认证机构。

四 需要更多的纪律约束

网络学习作为网络时代的学习方式,具有自身的优势。但要想取得面授学习的效果,是否需要制定更多的纪律?对此,斯隆报告开展了相应的调查。

图4显示:根据2014年的斯隆报告调查结果,与2005年数据相比较,在2013年认同加强网络学习纪律约束的高校中,除了副学士学位院校,其他高校的比例都上升,且一半以上的高校认同这一点。这说明,为了提高网络学习的质量,高校必须意识到纪律在网络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在2013年斯坦福大学网络高等教育论坛上,吉米・贝克特(Jamie Beckett) 明确提出:“纪律问题是网络高等教育巨大的潜在问题。”综合哈佛大学网络学院( Harvard ExtensionSchool)等机构和学者的观点,网络高等教育要加强纪律有如下原因:(1)网络学习要求学生有很强的自制能力,所以制定更多的纪律是必要的;(2)与在校生相比,网络学生在心理上并不认同自己的身份,因此并不认同学习纪律;(3)很多高校没有制定专门的网络学习纪律,如哈佛大学网络学院只列举了网络学生考试的不诚信行为,但没有相应的预防和处罚规定。

针对“网络高等教育是否需要制定更多纪律”这一问题,2015年的斯隆报告进行了相应的调查。

图5表明:关于“网络高等教育是否需要制定更多纪律”这一问题,2005年、2013年和2014年分别有70.0%、70.7%和70.9%开设网络课程的高校表示支持,2014年比2005年上升了O.9%,2014年比2013年上升了0.2%;分别有40.5%、61.1%和59.0%未开设网络课程的高校表示支持,虽然2014年比2013年下降了2.1%,但整体处于上升趋势。由数据可知,高校清楚地认识到纪律对于保障网络高等教育质量的必要性。罗纳德・哈里斯(Ronald Harris)等认为:“随着网络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扩大,目前发展网络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规范和加强纪律约束。”

五 教学效果下滑

2015年的斯隆报告调查了2012年、2013年和2014年网络高等教育的教学效果,如图6所示。

图6显示:2012年、2013年和2014年,认为网络高等教育比面授高等教育的教学效果差的高校比例分别为23.1%、25.9%和25.9%,2014年和2013年的高校比例相同,都比2012年上升了2.9%。可见,与2012年数据相比较,更多高校并不看好网络高等教育的教学效果。坦雅罗斯科拉(Tanya Roscorla)归纳了五个原因:(1)在网络高等教育中,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掌握和运用新技术,但是得不到相应的报酬,而且在职位晋升中也不考虑教师是否从事网络教学,这严重打击了教师从事网络教学的积极性;(2)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不适应网络教学;(3)大多数高校没有制定网络课程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4)高校没有为从事网络教学的教师提供足够和有效的培训支持;(5)网络课程内容更新慢,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

六 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2014年和2015年斯隆报告提供的数据进行比较,在不同维度,美国网络高等教育的等级改变是明显的,这表现为如下方面:(1)同意将网络高等教育纳入其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的高校比例上升;(2)网络学生注册人数年增长率下降且保留率逐年下滑;(3)大多数高校对MOOC持观望态度,MOOC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还需进一步验证;(4)网络高等教育纪律约束不足;(5)网络高等教育的教学效果下滑。

第9篇

一、电教研究报告

(一)写法(格式)

1、题目。必须反映报告的主要内容或观点,要用最恰当、简明的词语概括,做到准确、鲜明、生动。

2、情况概述。把实验研究活动的时间、背景、目的、内容、经过及有关条件等做简洁交待,让人有个概括的印象,为后面的进一步分析做好准备。

3、经验总结。这是报告的中心主体。凡属正规的研究活动都应有成果。研究经验、方法的取得和创新是正面成果,教训是反面成果。在这部分要明确提出研究过程中的经验和研究方法,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论证,阐明意义。对教训要找出原因、提出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较多,要根据总结的中心和观点,选用典型材料,反映事物本质。在写法上要合理安排层次,有条理地进行表述,以增强说服力。

4、存在问题和今后意见。这部分主要写实验研究方案落实情况,检查没做好或有待解决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进一步开展研究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

5、具名和日期。文章应署明单位或个人的名字、日期,上报时应加盖公章。

(二)要求

1、要实事求是。结论应从实验中来,不能主观武断、任意拔高。

2、观点和材料要统一。观点,一定要是在对丰富材料的分析中提炼出来的。要避免材料堆砌或罗列观点而缺乏典型材料,切忌带着某种目的和观点去搜寻编造材料。

3、文字要准确、精炼、严谨,判断要明确、推理要严密。

二、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实验工作全过程的缩影,是实验结果和结论的文字记载,是实验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

实验报告的写法(格式)和基本要求如下:

(一)标题。一般直接采用实验课题的名称,使人一目了然。

(二)前言。应交待实验的课题、目的、内容、范围(实验的对象和时间);讲清实验课题提出的缘由、意义、国内外在这一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即实验课题提出的背景);讲明本项实验研究要解决的问题。若是有争议的课题,应摆出自己的观点,以引起反响。写法上要简明扼要。

(三)实验方法。这一部分主要介绍实验的过程及方法,以便评价整个实验在教育理论和方法论上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使人们据此决定是否承认和接受该项实验研究所得出的结果。

1、实验对象的选取(对象数量、特征、条件、取样方式)。

2、实验研究变量的实施与控制(实验的时间、观测指标、条件控制等)。

1

3、资料的收集、整理等方面所采用的方法。

4、阐述实验研究课题中出现的主要概念、专用名词的外延与内涵。

5、实验过程中所采用的特殊工具及一些特殊的方法、手段等。

6、如有专门设计的图表、量表、测验题、形成性练习等,可以附录形式附在实验报告的后面。

撰写这部分内容,要注意条理清楚,具体措施不必详述,方法的介绍可按实验过程的进展顺序逐一展开。

(四)实验结果。这是实验报告的主体部分。 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在实验中所收集的原始资料和观测资料经过初步分析后的结果;二是对资料初步整理后,采用逻辑分析、系统科学分析、模糊数学分析或教育统计分析的方法,推出实验的最后结果。

1、实验结果的呈现应以事实、数字、图表为主。展示的图表应简明扼要,对某些图表可加以说明或注释。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文字要简明。注意运用大量经过科学方法处理、分析后的数据(测试数据、调查数据、观察数据等)来证明实验的结果,以增强实验报告的说服力。

2、实验结果中所列举的数据,必须是从实验中所获取的资料中得来,要有所据可查,实事求是。

3、对于数据资料进行量化处理和客观分析。

4、实验结果必须经得起验证,并可重复、再现。

(五)实验结论与讨论。

结论不是结果的简单重复,而是要将实验研究中得到的大量数据和有关材料进行提炼加工,去粗取精,使结果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揭示其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

讨论是实验研究人员根据实验的客观事实和结论,结合自己对电教理论和实践的认识,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指导下,对实验提出的新见解,新观点。

这一部分也常以“结论与分析”、“分析与讨论”、“讨论与建议”等作标题。

(六)附录。

附录一般包括三方面内容:

1、实验研究中引用的重要文献资料目录。注明出处、作者姓名、书刊名、出版社、出版时间和地点等。

2、实验研究中收集的重要的原始资料。如能反映典型问题的学生周记、日记、作业及图表资料等。

第10篇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调查;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实效性

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针对性,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小组从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开展了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学生围绕《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专业,深入农村、学校和社区,开展村情、校情和社情调查。学生在社会调查活动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并在每个学期末进行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比赛,评选出获奖作品,进行表彰。任课教师每个学期都会对社会调查进行总结,不断找出不足,总结经验,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大学生社会调查教学模式。

一、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的内涵、意义和构成因素

“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是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要求,引导大学生走出课堂,到学校、社区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调查活动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

开展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组织大学生以深入社会实际,参与社会调查,让大学生们了解校情、民情、社情,一方面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客观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促进了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又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一步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第二,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可以将学生的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主观和客观、知与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社会调查活动,提高了大学生的洞察能力、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创造和创新能力等,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和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通过开展大学生社会调查,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增强了教师教学改革的意识,提升了教学、科研以及多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作为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包括五个关键因素: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1](P.36)其中,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的操作程序包括:调查准备阶段、调查实施阶段、调查研究阶段和调查总结阶段。实现条件是指能使社会调查活动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因素,如教师和学生的调查能力和水平,调查的方案、内容和方法,调查的体制保障等等。目前,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需要从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完善大学生社会调查实践教学大纲、完善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大赛三方面入手。

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所谓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是指大学生正确、全面使用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在明确的问题意识引导下,选择调查题目,设计研究方案,搜集分析资料,获得理性认识,深化课堂教学内容的能力。目前,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薄弱主要表现在:1.调查准备阶段,有些学生的选题过大或过小,过大的题目学生难以把握,有的过小的题目而又没有实际意义。2.调查实施阶段:大多数学生对于常用的社会调查方法不能熟练应用,表现在很多学生不能掌握访谈的技巧,无法深入展开访谈;观察不够细致,不能准确把握观察点;不能正确设计问卷,难以把所要考察的问题转化为问卷中的调研指标。3.调查研究阶段: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是不能对调查资料进行有效地审核、分类、汇总;多数学生不会使用 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甚至有些学生使用最为机械的笔算方法进行统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4.调查总结阶段:部分学生对调查报告的撰写缺乏清晰地认识,他们不知道如何规范地撰写调查报告。对报告的结构、报告的语言、材料的选择等方面都存在不足。

在学生方面。应该对学生进行相关培训,使学生对社会调查的内涵、类型、程序、方法等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在调查过程中,学生应该明确社会调查工作的具体程序:(1)确定调查课题;(2)设计调查方案;(3)收集资料;(4)整理分析资料;(5)撰写调查研究报告。学生对每一项程序的工作方法要有明确的认识,比如:学生应该掌握以下几种常用的调查方法:(1)问卷法;(2)访谈法;(3)观察法。[2](P.67)在选择课题时,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研究能力的高低和兴趣爱好,选择难易程度合适的课题。选题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代表性原则,选取现实生活中那些有代表性的热点问题。二是可行性原则,所选主题能有可操作性,学生也有发挥的余地和自由度。三是社会调查的内容既要紧扣教学重点,又要贴近客观的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切忌选题过于宽泛,大而无当。要“小题目做大文章”,专谈一、二个问题,便于剖析。

在师资方面。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该聘请校内外实践教学的专家和学者担任兼职培训教师,并在课时与经费上给予保证。并使这一做法制度化、常规化。

在学校方面。高校各部门应相互协调,创新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为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的培养提供制度保证。在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培养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可能会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与手段。这时,需要教学管理部门协调学校各相关部门,为这一举措提供必要的设备支持。

三、进一步完善社会调查活动实践教学大纲,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2005年初,、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下简称“05方案”), “05方案”中规定,要从本科《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并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为了落实中央关于实践教学的要求,我们对教学大纲作了调整,制定了《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社会调查实施方案。社会调查实施方案从社会调查的内容、时间,调查报告的要求、题目、评分标准、会序等方面进行了详尽说明,可以说方案为任课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参加报告会提供了有效指导。但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仍然发现,在社会调查实施方案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社会实践教学目的和任务、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及计划安排、社会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方式及过程要求、考核方式方法与评分要求等方面都有待完善。

为了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教务处、学工部、思政部、教学小组以及任课教师应该相互协调,统筹规划,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调查活动实践教学大纲,以更好地推进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的开展。新的实践教学大纲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调查的目的;2.社会调查的计划安排;3.社会调查基本要求;4.参加社会调查活动原则;5.社会调查活动成绩考核标准;6.社会调查理论知识学习提纲;7.社会调查报告完成的基本程序;8.社会调查活动选题指导;9.社会调查报告的内容结构;10.社会调查报告格式要求等等,一个较为丰富和完善的社会实践教学大纲将使《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社会调查更加有序进行,并产生积极效果和有效作用。

四、进一步丰富社会调查报告比赛内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社会调查报告比赛,作为一个展示社会调查成果的一个平台,可以使大学生在总结自身社会调查经历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高度、深度和广度,增强对社会的认知,而在这个平台上,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相互交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思想相互碰撞,从而能够使大学生彼此得到新的灵感、新的视角,能够使大学生得到多维度的社会经验,增强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使自身的潜力得以发掘!

《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社会调查报告比赛在学院领导的重视下,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组织比赛的经验。在比赛中,教师和学生分工协作,有详细的评分标准,有非任课教师组成的专家和评委,有知识抢答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形式,有对获奖学生的表彰和鼓励,最重要的是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支持。每一次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比赛都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了难忘的回忆。但我们也在不断总结,发现问题,希望进一步完善社会调查报告比赛,更好地推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如,在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比赛中,评委人选可以不仅仅局限在思政部,可以打开视野,聘请其他院系的专家、教师、辅导员,这样一方面充实了评委队伍,另一方面又扩大了社会调查活动教学模式的影响力,重要的是在不同部门的支持下、参与下也可以使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比赛逐步完善。

政治理论课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理论素养。当然,完善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还有很多方方面面,因此,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坚持长期实施,进一步完善其具体环节,加大对其实施的支持力度,提高调查研究的质量和效果,以此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有的功能和效应。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 中医 实验考核 人体解剖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方法

1.1 考核比例

南阳理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在2005、2008、2011、2012年分别对中医学本科培养方案进行了四次较大的制订与修订,都明确了解剖学考核方式包括理论考核和平时考核,平时考核包括实验考核、实验报告等。理论和实验考核时间安排在学期末,理论考核为笔试试卷,实验考核内容为标本。但鉴于院系成立及发展情况不同,实验考核也是由随意性较大而后逐步完善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平时考核由只重视期末的实验考核,发展到实验考核结合考勤、实验报告、实验预习报告进行综合成绩评估。(2)提高了实验报告所占总成绩的比例,由原来的0%,提高到5%,再到(10%),重视实验课中的提问和讨论、或者是小论文,把其作为期末成绩的组成部分,尽量做到理论测试与实验考核的比例与理论课时与实验课学时数的比例相当。(3)注重形成性评价的基本理论,并将其应用于解剖学实验授课及考核过程中。

1.2 考核手段

在近几年,我校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挑选制作精良的实物标本作为拍摄对象,不断建立完善全面的标本图片库。在此基础上根据各系统标本考核比率选取考核标本,在图片上进行标注所考的部位或结构。期末进行PPT课件考核,用统一答题卡进行答题。PPT考核标本图片上的结构,考题数量为10~20题,幻灯片自动播放间隔时间为40秒。此种考核方式持续到2012年,后察觉到存在一些缺陷,在2013年就更改为由教师制定好题库试卷后,由教务处采用高清晰彩色打印试卷,与期末理论试卷统一装订考核。

1.3 实验报告

每次实验都要求学生及时认真撰写实验报告,将实验内容、过程、结果进行总结,将操作或者观察解剖的结构、解剖中出现的失误或意外进行总结,将理论知识用简图方式进行总结,通过实验有何收获和体会,对照实验目的来查找不足,为自身后续学习与操作积累经验。解剖中出现有意义的变异或异常情况,要求进行测量照相登记。教师根据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书写的条理性及规范性、对实验结果的总结与讨论进行评分。

我校在2012大纲修订后,都要求每次实验之前填写实验预习报告,要求学生针对该次实验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明确解剖操作步骤,明确内容中的重难点及相应的解决方法,提前做好计划,心中有数,使实验更具有条理性和针对性。要求学生要在经过主动思考和提炼后完成预习报告,不能完全照搬实习指导中已有的操作计划。

1.4 课堂表现

课堂表现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预习情况,解剖操作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团队精神以及互动情况,要求学生归纳所学所看的内容,定位准确,学生要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一些常见疾病、症状产生的解剖学原因。记录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知识掌握情况。教师针对本次课所涉及的解剖学知识,以提问形式进行回顾或者总结,根据学(下转第91页)(上接第87页)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正确性进行评分。

1.5 知识考点

解剖学实验是医学的基础,主要是要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所以知识考点尽可能紧密贴近专业、贴近生活、贴近临床。具体考核的知识点尽可能结合不同章节内容的特点进行设置,如运动系统的知识考点多以指认结构,内脏学的知识考点多以临床病例展开,脉管系统以血液流动去思考,神经系统则要考虑传导通路知识。知识考点不仅包括实验课中的内容,且会涉及理论课的相关知识点,填图的知识点就能做到形态和理论有机结合,既有直观的形态,又有理论知识的理解。

2 讨论

2.1 效果优劣

解剖标本考核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传统的实物标本考核方式考核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真实、直观的优点,但标本数量少、制作精细易毁损,不宜搬动,标示只能单向指示,不能表达所考精细结构的范围。需挑选多套完全相同的考核标本并逐个标注以满足多个考场的需要,费时费力。学生在考核时观察有意无意牵拉标本,都会使得标本损耗严重,福尔马林的气味刺激也会影响考核的过程。①这种考核方式,同时存在有观察距离、实验室光线强度、标本经药液浸泡变形难以辨认等因素,难以对一些知识考点考核。

多媒体课件考核方式提高了考核效率,扩大了试题的覆盖面,减少标本的损耗,目前被多数高校所采用。②我校采用实物标本彩色图片考核方法省时省力,受学生喜欢,简便易行且相对做到了公正、公平。若是采用彩色打印实物标本试卷考核,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答题顺序答题,而不用拘泥于多媒体播放过程中即刻写出标本试题的答案,同时随时检查标本答案的正确性,及时修改。更全面地反映学生学习成绩的真实性。但此两种方式也有其不足,主要是缺乏标本的三维立体感和观察标本时由远及近的动态过程。③

2.2 改革方向

(1)标本试题库的建立与完善。一是要对实验中典型的解剖学大体实物标本、模型进行数码照相。二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解剖学图片资源,典型标本、精微标本,广泛收集选用高清晰的标本实物图片。利用图像软件编辑图片,并分类存档。

第12篇

一、影响小学科学观察实验实效性的主要问题

伴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深入人心,多数科学教师都能根据本学科特点想方设法组织学生的观察实验,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充分的感性经验,对小学科学课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科学教师队伍的专业性不强、稳定性不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时,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

1.目的性问题

观察实验为学生的理性思考提供了充分的感性事实。实验前要有明确的目的,实验后要有实验数据的交流和分析过程。部分教师在动手部分做出了努力,却缺少引导学生根据事实进行有逻辑的思考和分析,不可避免地形成动手操作有余,观察思考不足的问题。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究斜面的作用时,学生通过实验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为深入思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遗憾的是,相当一部分教师的做法是直接提问:通过实验,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随之,斜面能省力的结论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得出正确科学的结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怎样指导学生结合数据进行科学的思考和分析。

2.结构性问题

观察实验的结构性问题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具体教学材料的结构,二是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的结构。好的材料结构应符合这样的要求:教学材料的选择必须有典型性,学生通过操作这些材料,能尽快和待建立的科学概念建立必然的联系。实践活动的结构应符合这样的要求:伴随着实践活动的进程,学生的认知逐渐逼近待建立的科学概念,每项具体的实践任务,都承载着相应的建立概念方面的作用。

然而,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为观察实验准备了特别充分的材料,将自己能想到的与某个科学概念相关的实验都拿到课堂上做。结果,学生的实践活动非常充分,却缺少了学生的思考和发现。没有了学生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再多的实践活动也就失去了意义。

例如,教师指导学生探究“声音是怎么产生的?”这一问题时,倾其所有,把凡是和声音有关的实验材料都摆到了学生的实验桌上。课堂上,敲敲打打的声音不绝于耳,实验做了一个又一个,然而,大大小小十多个实验间有什么关系?到底应该先做哪个,后做哪个?每个实验在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什么?诸多的问题教师似乎都没有思考,最后只满足于学生会说“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所谓的科学结论。

3.规范性问题

规范性问题主要是从教研层面提出的。自课改以来,由于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对《科学》教材中的实验只做了一些数量上的梳理,没有明确提出质和量的相关规范,致使部分教师在开出观察实验时随意性较强,有些教师有实验就做,不太关注同类实验间的关系;也有些教师出于教学材料、个人经验等方面的考虑,擅自减少了实验的数量……

目的性、结构性、规范性不足以概括我县以往在观察实验方面暴露的所有问题,但它从不同侧面表明科学课观察实验的实效性亟待加强。

二、提高小学科学观察实验实效性的基本措施

针对我县教师开展观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以提高小学科学课观察实验实效性为抓手,大张旗鼓地强化科学学科特点,有效改进科学学科教学质量的研究和实践。

1.明确观察实验的重点内容及相关规范

(1)研读课标和教材,确定基本实践活动项目

我县目前使用的首师大版《科学》教材,共有8册,160个具体课题。其中,大大小小的实践项目100多个。为保证实验开出率工作能切实收到实效,我们组织教师在研读课标的基础上,对教材中涉及的观察实验项目进行筛选和归类。结合各校的仪器配备情况,确定60个观察实验为重点项目。对于60个项目之外的观察实验,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尽可能完成,但不必再填写实践活动报告单,也基本不作为评价的内容。

(2)研究制定各观察实验项目的评价标准

由于对某观察实验很难精确地区分为观察、实验或操作,制定标准时用“实验”代称所有观察实验。这样虽然不够严密,但便于和教师交流。我们在借鉴北京市自然学科观察实验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对60个观察实验项目逐一制定了评价标准。每项观察实验项目的评价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

总编号:如编号为“01 01 08 1”的实验指该项目的总序数为第一个(01),所在册数为第一册(01),所在课数为第8课(08),这是该课的第1个实验(1)。

实验名称:如“观察水的物理性质”。

实验目的:如“认识水的物理性质,初步学会观察水物理性质的基本方法”。

实验器材:如“水、2个玻璃杯、筷子、白纸、木块”。

操作步骤:指某个观察实验项目的基本环节。与操作步骤相对应的是操作要点及评价成绩。(举例略)

结论要点:要求学生写出根据具体实验要得出的结论。

该评价标准既是对学生是否掌握了某项观察实验项目的评价依据,也是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实验时的重要参考。为了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可以对评价标准中涉及的器材、操作步骤等进行必要调整,只要学生能真正完成操作即可。

(3)研究制定方便师生填写的实验报告单

针对科学教师工作量大,没有专职实验员的具体实际,在与教学仪器装备部门反复协商的基础上,我们将以往用的比较繁琐的观察实验报告单进行了精简,以方便师生的填写。基本样式见表1。

教师有报告单的电子稿,可以根据本校实际灵活调整所需的器材及数量,便于教师在开学初对必须规范完成的观察实验项目做到心中有数。增加学生签字的环节,并保留学生原始的实验记录,便于避免个别责任心不强的教师虚报实验开出率情况。

(4)建立实验开出率月报制度

为确保各校能切实完成实验项目,增强监控力度,我们要求所有在册学校都要按时统计每个月的实验开出情况。统计表为电子表格,统计的内容为各年级截至每月25日的教学进度,在已完成的课题内,演示、分组实验应做多少个,实做多少个,开出率分别是多少等数据,未能完成的实验注明原因。上报截止时间为每月的28日。

笔者在了解各校实验开出率的同时,结合自己听课了解到的情况,在每月月底前向县教委有关领导提交当月的观察实验开出率情况分析报告。学期末完成总报告。

2.针对小学科学观察实验开展过程中的问题开展教研活动

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实验目的性不强、结构性差、实效性低等问题的根源在于对课程标准及教材研读不够,缺少相应的指导策略。每个重点实验项目都承载着为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任。只有明确了具体实验项目的科学概念指向,才有可能从更高层面上明确观察实验的目的。为此,笔者在常规教研活动的基础上,对出现问题较多的实验项目进行针对性较强的研讨和强化培训活动,帮助教师举一反三,不断提升观察实验开展的质量。

现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教材第三册《声音的产生》一课的实验为例,简单介绍一下笔者的教研活动思路。

(1)明确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由于60个重点实验项目是在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确定下来的,因此,每一个实验项目都能与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对应。根据课标的要求,明确本课实验指向的科学概念是: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分析教材的基本结构安排

很多观察实验项目虽然表面是一项实验,实际上却包含多个小的具体实验,《声音的产生》一课的情况就是如此。教材在直接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问题后,首先安排了第一组实验,包括:感觉声带的振动,皮筋、气球、塑料片等物体的发声实验。这些实验意在为学生积累初步的感性事实,是做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一猜想的基础。第二组实验包括:鼓面、铜锣、空玻璃瓶等物体发声的实验,意在用更多的事实证实猜想,初步确认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第三组实验重在应用,如挑选西瓜时要敲一敲,敲击装有不同水量的碗能发出不同的声音,通过敲击5个重叠在一起的盒子,判断哪个是空盒子。

(3)探讨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探究活动设计

在明确了《课程标准》及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与教师共同探讨《声音的产生》一课探究活动的设计方案。

对教材的结构提出质疑。教材中的三组实验安排,在学生建立“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概念过程中并不是最佳的选择。前两组实验看不出明显的层次结构,第三组实验已经不再是建立“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一科学概念的问题。

优化教材的结构。为学生猜想提供感性经验的实验应为可以直接观察到振动现象的实验,如皮筋发声实验、尺子发声实验……。学生猜想后,用以验证猜想的实验应为能间接观察到振动现象的实验,如借助豆子观察鼓面振动的实验,借助水或小球观察音叉振动实验,借助小球观察空气振动的实验……。当学生确认“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后,用以反证结论正确性的实验可以是前两组做过的任何一个实验。

分析各教学环节的指导策略。基本的实验活动确定后,进一步组织教师分析在教学各个环节的指导策略。如:各教学环节提出关键问题的策略;各类实验材料的提供方式;对各项实验操作的指导层次的区别;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方法;如何渗透归纳概括的思考方法……

对教学设计的进一步梳理和完善。在对各环节的指导策略进行充分讨论后,引导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设计教学的完整过程,鼓励教师在遵循基本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设计出自己的特色。

由于教研时间的限制,类似上述的教研活动并不是很多。笔者希望更多的教师能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的观察实验,有效避免动手操作有余,深入思考不足的问题。

3.逐步完善观察实验开展效果的评价机制

如何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始终是我们研究的薄弱环节。上文提到实验报告单的填写、实验开出率的月报制度等等都具有明显的评价因素。然而,这些评价更多关注的是教师的自我评价。由于教师本身的水平差异,同样一个实验项目的开展在质量上的差异会非常明显。

从教研层面的评价工作,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1)根据各校的实验开出率月报表及平时听课了解到的情况,撰写分析报告。

(2)在视导某一具体学校时,听课后随机抽取学生,直接检查学生的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及对实验现象的理解水平。

(3)结合每一年度的质量抽测活动,通过纸笔测试的方式考查学生对重点实验项目的掌握情况。主要包括能否描述操作的要点,典型的实验现象,能否对实验现象作正确的解释,能否用学到的实验方法解决新的问题等。

遗憾的是,由于受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一直没有实现在统一的时间段内,组织较大规模的对观察实验真实水平的现场评价。

三、提高小学科学观察实验实效性的主要成绩

结合各校实验情况统计报表及笔者实际听课情况的总体分析,笔者认为,经过3个学期的努力,各校在提高小学科学课观察实验实效性方面取得的主要成绩包括以下几方面:

1.任课教师进一步增强了落实科学课观察实验项目的自觉性

数据统计表明,除个别待撤并校缺少仪器无法完成实验外,绝大多数学校均100%完成了各项实验。

实验在科学学科中的作用无可替代,教师为完成每一次的实验,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哪怕组织一个很简单的观察实验项目,都要经过仪器的准备、检查、分发、整理等若干环节,科学教师在这方面的付出是其他教师难以理解的。某校一位转岗的教师曾对我说:教了几年的科学后再教数学课,感觉真是太轻松了。一位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分组完成要求演示即可的“二氧化碳性质”实验,提前近两个小时赶到学校,为学生制备二氧化碳……

2.部分老师逐渐重视了对学生思维方法的指导

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北京市针对我县的《科学学科学业水平测试结果报告》中提出的改进科学教学的建议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努力通过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来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有了思维的参与,学生的观察实验目的性更强了,对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更深刻了。

例如,某市级骨干教师在执教《茎的作用》一课时,努力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充分想象茎内部可能有的构造后再放手让学生实际解剖茎进行观察,观察活动后让学生充分讨论观察到的管道与茎作用的关系。

3.学科教学的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2009年5月,我们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全县27所中心小学三、五年级各1个班的教学质量进行了抽测。抽测成绩标明,提高小学科学课观察实验实效性的探索收到了明显成效。

四、制约小学科学观察实验实效性提升的相关问题

“提高小学科学观察实验实效性”的探索历时3个学期,在收到明显成效的同时,仍存在着若干难于解决的实际问题。

1.教师工作量过重问题

教师实验室管理及准备实验的工作量很大。学校计算科学教师的满工作量时几乎都没有将实验管理及准备实验的工作量计算在内。在观察实验仪器越来越多,各项要求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得到的管理实验室、准备实验的课时在50所学校中的22所被取消,13所学校降至1课时。仅有15所小学的教师能算2—3课时的工作量。由于教师工作量过重,真正用于深入研究教学的时间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对科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2.教学仪器质量问题

完成实验项目离不开相应的仪器设备。实验项目的确定充分考虑到了学校标配的仪器。然而,有些批次的仪器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实验的效果。

例如,笔者听过4节要用到温度计的课。同样是一杯沸腾的水,测量温度时最低读数为92℃,最高读数为109℃,如此高的误差如何让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除了读数不准外,这些温度计竟然没有零下温度的刻度,使测试冰水混合物温度的实验无法完成。

3.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由于受多种客观条件的影响,在一小部分教师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如果教师仅满足于按时上课,不去关心课的质量,那后果是可想而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