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活动式教学

活动式教学

时间:2022-11-04 21:06: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活动式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活动式教学

第1篇

关键词:生物教学;探究式;问题

所谓探究式教学,指的就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学习概念和原理时,通过向学生介绍相应的实例和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阅读、思考以及讨论,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研究,进而自主发现相应的原理和知识,因此探究式教学又称为发现法和研究法。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一、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进行分析;可以让教师进行实验,学生观察。例如,在“肾脏结构”的教学中,为了应用探究式教学,可以设计有针对性的多媒体课件,将肾脏的外形、解剖图片、肾小体图片以及肾小球的图片放置在课件中,观看前首先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对图片进行观察,然后进行讨论和交流。最后派出学生代表进行讲解,对于学生讲解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错误之处,教师应当及时修正。这种教学方式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自主进行探究式学习。

二、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式教学

采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应当进行合理的分组,在分组的过程中协调好性别比例。教师要充分分析每个小组成员的具体情况,保证各个小组之间的实力接近。确定小组长,明确小组各个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小组长应当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和合作。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例如,在“唾液消化”教学中,首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三个成员,分别负责试管的编号、唾液的收集以及最后的实验,然后采用小组汇报的方式让学生展现实验结果,教师根据试管中颜色变化向学生进行提问。

三、构建良好的探究学习环境

在进行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明确每一位学生的责任,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构建良好的探究式学习环境。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在初中生物教学效率提升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需求,细致划分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四、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课外活动

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课外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动手和探究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开展频率是比较高的,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基础,确定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教学活动的开展不要仅仅局限于教科书和课堂上,而应当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课外活动,这些课外活动能够有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活动中,可以采取辩论式的探究活动方式,让学生辩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经辩论以后,再让学生进行观察,明确水、空气以及温度等对于种子萌发的具体影响,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在观察的过程中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总结能力,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五、完善探究式教学评价体系

第2篇

活动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主体参与为内容,以主体互动为过程,以主体构建为结果,通过主体参与完成教学,实现发展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新型的以学生学习者为中心,以主体学习、主动探索为特征的教学形式。它的根本目的是试图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传授与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变革,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性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活动式教学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只要是围绕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方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标,所选取的活动形式都是可行的。常用的教学形式有以下几种。

1.情境教学法

这是一种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师利用能引起学生认知、情感、行为变化的自然、社会现象或人为设置的具体场景,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导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知识、陶冶性情,达到知、情、行最佳效果的教学活动。活动的直接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直接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并进一步重构新的生活经验。

情境性模式在活动式教学中用得最多。教材上的资料、图片都可以构成情境,教师用多媒体播放的电影、音乐等是一种情境;带领学生参观、访问工厂、农村、展览馆是一种情境;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也是一种情境。按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的情境,必能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及教学目的的实现。

2.体验教学法

这是一种让学生在虚拟的生活场景中扮演角色,在表演和体验中领会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提高道德判断力,形成道德信念,提高道德实践能力的学习模式。活动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道德体验的机会。如情景剧、小品表演等都是不错的形式。

教学中应尽可能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思考身边的人或事,注意学生的亲身体验,说说自己的观点、经历、变化,引导学生对身边事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使外在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内部的思想、情感发生相互作用,变为他们自己的需要和行为动机。改变那种单一的、痛苦的、死板的接受式活动方式,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生活是自己的,认识过程是自己的,通过体验,人类经验和个体经验实现融合,情感和理性直接对话,也就是说,教学要努力将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只有这样,教育才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精神世界,在学生的心灵与人生中留下有意义的痕迹,才能实现其精神构建和个性形成,才能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学生亲身实践巩固道德知识,规范自己言行,促进知行统一。

3.实践教学法

思想品德活动课并不是仅停留在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上,而是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生活,扩展和提升他们的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这是一种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校园以外的社会生活领域安排一个主题,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开展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为主要特征的活动,以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和陶冶情操为主要目的的学习模式。

在活动式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活动设计要讲究针对性和时效性

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矛盾或烦恼及学生关心的现实社会问题。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思维水平、生活经验,选取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学习素材,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汲取学生感兴趣的典型事例让学生剖析,架起生活与知识、生活与感悟的桥梁,使课堂教学成为活的生活,让学生在真实、主动思考、平凡、体验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接受教育,大大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活动设计要具有广泛性

活动式教学是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都参加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根据活动的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部署。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受重视的感觉,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从而享受参与的快乐,还能使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收集、分析、利用信息材料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活动设计的问题要具有适度性和指导性

设计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面向大多数学生;既要考虑到优等生,又要考虑到中下层学生。在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适度的指导,如: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帮助学生查阅材料,注意观察每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等方面的发展,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

4.活动的形式要具有多样性

活动课的形式包括竞赛、辩论、调查、模拟表演、访谈、分组讨论、自主学习、个别提问、情境教学等,形式不能太单一,但是在具体操作上,又要考虑每一堂课的实际情况。

5.注重活动过程的评价

第3篇

【关键词】活动方案式教学法 微课视频 发现学习

面对“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在探索中已经悄然变化。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使得学生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动力,让学生能够全面、自主、有个性的发展。

一、活动方案式教学法的基本含义

将一节课设计成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根据活动方案进行学习的模式,我们称为活动方案式教学法。活动方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学习指南,使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主题和达成目标的要求,知道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达成学习目标。教师关于课堂学习活动形式的设计,要一目了然,使学生清晰地知道该怎样做,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只要花费符合自己学习进度的时间,任何学生都能达成目标,要充分估计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设计出适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方案,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达到掌握学习材料的维度和程度。因此,活动方案是集中体现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育智慧和教学领导力的项目①。

该教学方法使教师变成课堂的导演,要求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将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同时该方案与新课标倡导的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思想一致,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同时,发展了老师的教学素养。

二、活动方案式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1.学习过程。活动方案式教学法注重的是课堂中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教师设计活动方案的目的,就是要学生积极参与所学知识的体系建构,独立思考,自主发现问题。授之予鱼不如授之予渔,教学的目的不是要学生记住教师和教科书上陈述的内容,而是要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卓越的智力。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好比得到了一双翅膀,可以让学生展开独立翱翔了。

2.直觉思维。在使用活动方案式教学法教学的过程中,强调学生的直觉思维,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要用正常逻辑思维的方式,而是要运用学生丰富的想象,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去获取大量的知识。这样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兴趣,对学生发现知识和掌握知识是大有帮助的。

3.内在动机。学生的内在动机是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关键因素,因此活动方案设计的原则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4.信息提取。活动方案式教学法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积累,对信息的记忆主要反映在学习经验的获得上,这些经验能够使其学会学习,不断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

5.合作探究。活动方案式教学法不是一味强调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同时也讲求课堂中的合作探究,对自己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及时与别人交流,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长处,相互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活动方案式教学法的基本流程

1.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在此情境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2.将一节知识点分为若干个问题,针对问题设计出相应的活动方案。

3.针对每个活动方案以及教学目标设计出相应的《课堂活动卡》。

4.学生利用教师和教材提供的《课堂活动卡》,积极参与到每个活动中,按照活动方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对自己的观点加以整理,同时和别的同学及老师可以相互交流。

5.进行完一系列的活动后,学生已经熟悉了本节课的知识脉络,结合课本内容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内化,完成随堂练习。

6.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内容作出总结,得出共同的结论。

四、活动方案式教学法的推广价值

1.可行性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计算机模拟可以很方便地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探索情境,而且可以同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以引导、帮助学习者完成发现任务。计算机模拟环境下的发现学习,成了发现学习研究的热点问题。

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事先估计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各种状况,明确学生学习时候的困惑,同时要适度把握好学生兴趣的激发点,以及掌握学生的差异性等。要求教师在备课方面更要下功夫,创作出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构学生发现学习的认知。

2.可持续性

活动方案式教学法有着无限发展的空间,可以将一节课的知识进行深加工,一方面易于学生接受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将课堂内容进行拓展。老师在课前可以制作微课,将本节教学重点、难点及重点例题等制作成简短的视频,实现将教学重难点等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具体目标。这种模式更有利于教师发掘教学资源,不断创新、完善自己的教学技能。

现在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我们不可能教会学生所有的知识,但可以通过教学或者训练使其具备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活动方案式教学法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观点出发,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

【注释】

第4篇

一、理念的革新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

学校改变不合理的教学理念,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谋求教育教学理念的革新,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走出去。组织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先走出去,到优秀兄弟学校观摩学习,汲取各校教育教学的好方法和教育管理的新理念,并结合本校实际,优教优学;组织大量优秀教师到北京、重庆等地的名校,以驻校学习的方式汲取这些名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先进理念。二是请进来。请国家级骨干教师到本校举行讲座、听课评课、上示范课。通过这些方法,教师们开阔了眼界,学到了许多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并从优秀教师身上看到了从事基础教育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解决了不少教学中的困惑问题。

二、改变传统备课模式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

教师的集体备课本来是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但传统的备课方式已经严重滞后教育的改革。当前教育发展,新课程的改革主要实施都需要在课堂完成。高效率的课堂则需要高效率的“备课”。高效的集体(合作)备课活动,是发挥群体优势,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途径。要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搞好新课程改革实验,使用好新教材,集体(合作)备课的作用显得格外重要。所以教育改革应当从备课方式上革新,在备课效益上做好文章。

锡盟二中结合实际制定了“一一一”备课学习模式。所谓的“一一一”备课学习模式,就是指备课中坚持一个制度,一个落实,一个反思。

“一个制度”是指必须把集体备课当做一个制度来执行。首先定地点、定时间、定负责人。定地点是确定备课的地点,定时间是根据教学进度需要和备课的需要保证备课活动的时间,定负责人是将相应备课内容分给每一个主备人,这样主备课人有精力吃透所备的内容。其次是贯彻,由于学校采用“活动式教学”模式,所以要求备课时必须把“学生活动”贯彻到教学中。主备人发言必须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同时要把“活动式”的教法、学法融人材料分析之中。其他辅备人发表意见,进行讨论。这个过程是集体备课的关键点。因为只有在交流中才能达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才能让教师的思想碰撞,达到集体共同创作的目的。最后,形成共同的教案。在教案中要做到统一单元教学目的,学重点、难点,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布置和三维训练,统一单元评价测试。当然,也要注意到共案和个案的相互结合。

“一个落实”就是指必须把集体备课的内容、要求落实在各自课堂教学中。在教学常规检查时应有所侧重。如对集体备课之后教师二次备课而形成的“子案”的检查,应着重看三维目标的整合、“活动式”学法的导引和执行过程、激活教学情境的构思,特别是教案上的课后自我反思。还可通过加强随堂听课,将教师关注的重点从教案落实转移到课堂落实,侧重看其能否博取众人之长用于实践,形成自己的风格。

“一个反思”是指教师在课前备课时虽然已充分预测学生的种种信息走向,并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应对方案,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难免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所以,课后要对教案的实施情况认真反思。教师写出教学后记,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并据此反思自己的暗点和亮点:我的教学和集体备课的总要求脱节了吗?学生的互动性高吗?我应如何改变自己的教学计划,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和措施,才能确保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的教学过程中有没有出现令自己惊喜的亮点?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今后的教学有何启示?通过循环往复的自我反思、总结、实践,形成螺旋式提高深化过程,教师们就能充分体验成就感,增强研究的自信心。自我反思不仅促进教学研究的发展,而且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通过集体“一一一”的备课模式,不仅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脑力资源共享,提高了教学的整体水平,而且及时推广了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有助于年轻教师快速提高业务水平。

三、施行“活动式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

“活动式教学”就是要求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学生通过自己寻找问题,自己设计方案,共同解决问题等实践探索活动,获得牢固的知识和探究的能力。其与传统教学的不同可以总结为几个方面。

一是从传统教学的侧重“教”转到侧重“学”。教师应该把学生真正置于主体地位,通过“授之以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使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学习的习惯,从而为他们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二是从传统教学的侧重“知”转到侧重“思”。不仅强调学生的“学”,还强调学生的“思”。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让学生把思考、求索、好问结合起来,以便获得多方面的能力。

三是从传统教学的侧重“仿”转到侧重“创”。在课堂上,教师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创造参与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甚至标新立异,注重学生思维的激励、情感的激发。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敢于动手。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及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四是从传统教学有所“偏”转到侧重“全”。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统筹兼顾,因材施教,一视同仁,做到“眼中没有差生”。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力求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禀赋、能力的不同,给学生以不同的帮助和引导。

五是从传统教学“各自学”到“合作学”。通过动手和讨论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观,为他们今后立足社会奠定基础。

2001年,锡盟二中向自治区教育厅教科所申报了“活动式教学模式”科研课题,并很快得到批准。历经四年的实验和探索,“活动式教学模式”日臻成熟,并于2005年顺利结题。在此后的几年中,学校一边积极推广此课题,一边不断改进、实践和考证,经过几年的努力,创造出了一套灵活多样、操作性强的“活动式教学模式”。“活动式教学模式”作为学校特色教学的科研品牌,不仅有效改进了课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还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促进了教学效益的进一步提升。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广泛承认,有109节课在地区教学比赛中获奖,有60多篇论文得以发表。学生的高考成绩喜人,获得了家长的普遍赞誉。

第5篇

一、教师要做学生探究活动的引导者

新课程条件下,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评价者。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认识过程,是一个有目的动态生成过程,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引领。课堂教学的特定目标决定了教师应是课堂的灵魂所在。探究问题的开放性不等于学生思维的随心所欲;探究过程的自主性不等于学生的放任自流;互动生成的多样性不等于学生探求结果的鱼目混珠。在强调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强有力的组织、指导、调控是必要的,否则探究过程就可能失去正确的方向和必要的秩序,要做到精心组织、及时调控,当好“导演”。

此外,我们面对的学生不是被动接纳知识的容器,不是生成知识的机器,而是有情感、有意志、有丰富内心世界的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他们需要知识,更需要理解、尊重、肯定和鼓励。每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生命体,教学活动应是丰富多彩的生命过程。因此,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学生较多的自由和宽容,以关爱之心,平等、民主之风,维护他们的自尊,激励他们的自信,帮助他们学会自控,唤起他们的自主意识,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体验失误的愧疚,分享互动交流的快乐和班集体的温暖。同时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养成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学会做人与处世。

总之,在整个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使探究活动直接指向过程本身。教师通过引导和支持达到组织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其引导作用和支持作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教师既要使学生获得积极探究真理的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正确的道德信念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技能和教育理念的结合,应是教师追求和努力达到的一种教育境界。

二、巧设情境与问题,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一种内在动力,它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自觉努力去探索、去攀登,向着认知的目标前进的欲望。因此,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成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而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一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这类探究活动结合相关情境提出问题,寓问题于情境之中,引导学生结合所提问题扩展思维、进行探究。

要善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和探究氛围,创设生动而富于感染力的教学情景和氛围,是营造可教学时刻的重要方面和环节。真实而生动的教学情景,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滋生探究欲望,启动探究之旅。鲜活生活场景的生动再现,重大时事热点的引入,富于情绪感染的情景渲染,美妙智慧之花的绽放,独辟溪径的问题展示,入木三分的现象剖析,充满竞争、富于挑战的活动设计等方式,都能较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强调的是,教学情景的创设,一定要服从于探究活动的开展,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选择和设置生活气息浓、具有探究性意义的情境,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探究、体验,是创设教学情景的一般法则。

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两点:一是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材料入手,同时联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二是尽可能地创设条件,使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情境。

三、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要点,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几句画龙点睛的话,就给学生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从而牢牢掌握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关键,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种探究方法,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分层教学,给每个学生探究的权利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究中显示自己的才华。使之在教师的激励、启发和诱导之下,通过"学、思、疑、问、探"等多种方式,去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获得新知、增长能力、体验解决问题后的成功的喜悦。

第6篇

关键词:活动式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182-02

在灌输式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育成果是否取得成功的唯一标准,填鸭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不到精益求精,自主思考。数学知识不断更新、深化,学生学习压力越来越重,如何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轻松愉快地接受新知识,这不仅要求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教学质量,更要将活动式教学灵活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去。

一、活动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含义和意义

1.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浅显生动的语言概括教材内容,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逐步提出研究的问题,由此展开,在学生之间进行分析、讨论、计算、归纳等学习过程,教师采用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优而精讲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学生自主把握学习规律,课后总结思考。

2.活动式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各种手段,激发课堂学习气氛,带动对教材认知程度低的学生一起学习,培养学生意识品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学习的懒惰性,激发对数学好奇心理,主动积极探讨数学问题,进而提高教师教学效果。

二、活动式教学在小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活动使教学流程顺利进行

1.教师进行课前准备。开课前引用幽默笑话,或是采用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导入与教学内容贴切的问题让学生质疑,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听课注意力,例如,在开课前对学生说:“现有一件令人兴奋的消息公布,不过前提是你们认真听课,课后将告诉你们。”一般学生在这一情况下,因为想知道那个消息会集中听课,课后教师再对学生说:“这消息就是你们这节课认真听讲,你们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这时学生会感觉“被骗了”,但是确实学到知识是令人开心的事。现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言语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听课的质量,教师授课幽默风趣,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更好地让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去。

2.活动目标和内容的确定。结合学生学习状况,制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如何进行。课前设计几个有关上节课由浅到深的数学问题,教师提问,学生抢答。逐步鼓励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一视同仁,对问题没解答出来的和解答出来的学生给予掌声,对他们的积极抢答给予肯定,鼓励了因害怕答错题未积极抢答的同学积极发言。实践证明,教师了解学生课下学习情况,把握课堂教学进度,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这样设定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注意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转变。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角色转变很重要,在授课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有设计者、指挥者、监督者、受教者等角色,鼓励学生积极抢答和发言,让学生跟随教学思路走,绝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环节能够顺利进行。例如,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在解答问题时,教师故意在一个数字后加多一个零,让学生自行发现并提出,教师假装粗心大意的样子。这样让学生知道教师也会犯错,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难以亲近教师的焦虑感,鼓励同学积极发言和提问,让学生在教师授课中跟随教学思路走,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进度。

4.安排好学生教室座位。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和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合作交流,必须设计好学生座位安排。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分批将几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安排在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周边,将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安插在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中,形成学习基础差及一般的学生包围学习成绩好的格局。教师这时就要适时调动学生座位,让数学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自由调动座位,各自适应,以学生自主组织讨论问题,激发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达到知识相互补给,学风相互监督的学习氛围。

(二)明确教学目标,从教学细节入手

1.注重学法,构建数学情境。实践出真知,真知出实践。小学数学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如何运用计算方法,结合生活情境,生动形象地将教材内容讲述出来,让学生深刻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例如,题20减去3再加上7的计算,教师可以假设草原上有20只羊,其中3只被狼捉去,过了几个月,原来的母羊又生了7只小羊,问总共有多少只羊?利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展示,将抽象的数学题简化为生活情境数学,举例说明的同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2.培养学生的意识品质,平等对待学生。对于大多数数学学习不好的学生来说,智力因素不是导致他们学习差的主要原因,而是学生意识相对薄弱,缺乏数学学习的自觉性。对于学生来说,不但要有对学习的自觉性,而且教师要以真诚、平等的心对待每个学生。要提高学生听课的热情,小学教师应亲近学生,用真情对待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和学习状况,及时给予指导;小学教师更要时刻保持耐心,宽容学生。在奖励取得优秀数学成绩的学生时,也要顾及那些没被夸奖的学生的情绪和感觉。

三、活动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小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是很活跃的,在注重每一个教学环节,保持课堂活跃的同时,更要避免课堂出现混乱的局面,以教学实际为基础,设计教学活动内容,控制每一活动环节,避免偏离教学主题及浪费时间。数学教学内容要在原来的教材上引申和创新,以此将传授的数学知识用生动形象的活动式教学模式呈现出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四、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活动式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一大突破,将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向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开发学生大脑,师生和谐相处的教学模式转变。提高小学教师的授课效率,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小学数学基础,为小学生以后学习和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第7篇

一、引论

“节事活动策划与管理”是会展专业方向的重要的专业课程。该课程跟其他会展相关课程一样,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需要培养学生的策划及管理能力并应用指导实践。与此同时,这门课程所涉及到的节庆活动和事件又与民俗、传统与文化密切相关,在具体的实践之外,又需要培养学生们能够对节事活动有更深一步的认知。但单单依靠教师的讲授,并不能很好的达到教学的目的。

研讨式教学法(Seminar教学法)源于德国,在德国的高等教育教学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研讨式教学不是单纯的由教师通过讲授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把研究性和探究式学习引入教学之中,让学生学会在研究探讨之中学习知识、发现问题,并且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更加自由平等,更容易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教学模式,与“节事活动策划与管理”的教学目的非常相符。因此,笔者选择在“节事活动策划与管理”这门课程之中应用了研讨式教学法,并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将对于课程之中的实践效果反馈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节事活动策划与管理”课程应用研讨式教学法的合理性

节事活动策划与管理课程是“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课程内容既涉及到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节庆活动,也有符合现在时代潮流的各种现代节事活动,涉及到各种传统和现代的民俗和文化,课程涉及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深入延伸和讨论。而着眼点在策划与管理,则特别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些特点跟研讨式教学法所倡导的深入探究、自由思考、思维碰撞极为相符。

而另一方面,节事活动的策划与管理以项目管理的方法构建知识体系,其中涉及到落地操作的具体细节。这些策划和管理的细节,通过老师讲授的方式显得枯燥无味,学生掌握的效果也不好。通过研讨式教学法,让学生真正的去动脑思考这些细节的问题,并亲身参与讨论,不仅能够让学生真正集中于课堂,更能深化学生对这些细节的注意和对实践层面更深一步的认识。

三、“节事活动策划与管理”对于研讨式教学法的课程应用

“节事活动策划与管理”这门课程在笔者的课堂实践中应用了研讨式教学法,具体课堂设计如下。

(一)在开始节事活动的研讨式教学之前,笔者先用了前几节课做了一些研讨的基础准备工作:讲解节事活动的基本概念和项目化的运作等内容,让学生了解节事活动的运作流程,了解策划书的基本内容。这是研讨式教学的第一阶段。

(二)在学生们有了基本的知识储备之后,笔者开始给他们布置任务:做出一份节事活动的策划案,并提示学生可以选择的主题范围:可选传统节事活动、商业节事活动(如主题公园的节事活动、品牌的营销活动等等)、公益节事活动等等,并点出了需要注意的细节(如渠道转播计划、活动视觉呈现等等)。这份策划案要求以小组方式进行学习和讨论,并利用PPT在课堂上进行报告(presentation)。会利用一节课时间专门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对于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及时进行引导和解答,余下的准备工作在课下进行。这是研讨式教学的第二阶段:学习与研究阶段。

(三)接下来的课堂,每节课安排3组同学进行课堂报告展示。展示之后,由其他同学进行提问,进行报告的小组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在过程中,笔者会对出现的问题和讨论及时进行引导,把学生们的提问和讨论引向节事活动策划中的关键点。之后作为老师,笔者也会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策划当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并让全班同学集体进行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改进的措施。这是研讨式教学的第三阶段:研究成果展示阶段。

(四)笔者会对于这一小组的报告和同学们的讨论进行总结分析,指出报告整体的优势点和缺陷,并提出一些尝试解决的建议。同时,点出讨论中没有探讨到的问题点,让同学们更进一步思考。报告之后,学生们需要对自己的方案进行二次改进,把讨论到的问题和新的创意加进去,最后递交一份最终报告。报告成绩会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计入课程考核总分之中。这是研讨式教学的最后阶段:评价与总结。

四、研讨式教学法在“节事活动策划与管理”课程的应用总结分析

总体来说,学生们对于研讨式教学比之前的单纯讲授接受程度要高,开始可能更多的是迫于报告和分数的压力不得不进行参与和准备,但是当研讨式教学很好的开展之后,学生们因为感受到讨论所激荡的思维火花,从情感上也对这种教学方式更为接受。但在整个研讨式教学的应用之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注意的经验和问题。

(一)作为中国学生习惯了应试教育,对于小组讨论完成作业这样灵活合作的方式并不能很好的适应和接受。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更多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有序有效讨论。并需要采取一些方式,如让学生标注小组内成员每人承担任务,并由相应任务承担的同学来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和质疑,在研讨式教学的设计中,需要有类似这样的设置,保证让小组内成员都能够参与其中,而不是只有部分成员完成报告。

(二)之前填鸭式的教学,让学生们在提问环节可能会保持沉默,或者想要发言却找不到关键的问题。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的进行引导,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值得探讨的问题上面,比如教师意识到在活动的目标群体选择上,策划案存在问题。可先引导学生提问:“这个策划是针对哪些目标群体?”再进一步问:“这个设置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问题在哪?”,最后在引导:“如何进行改进?”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从回答问题开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三)学生受经验和知识所限,讨论的内容可能会浮于表面,不够深入。教师需要在提问讨论的环节更多铺垫,而后在评价总结的环节把学生引入更深入的思考。在总结评价环节,可以结合更多案例进行深入讲解分析,并可再提出更深入的问题让学生课下思考。

第8篇

关键词:生物教学;探究式;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1-06

所谓探究式教学,指的就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学习概念和原理时,通过向学生介绍相应的实例和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阅读、思考以及讨论,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研究,进而自主发现相应的原理和知识,因此探究式教学又称为发现法和研究法。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一、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进行分析;可以让教师进行实验,学生观察。例如,在“肾脏结构”的教学中,为了应用探究式教学,可以设计有针对性的多媒体课件,将肾脏的外形、解剖图片、肾小体图片以及肾小球的图片放置在课件中,观看前首先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对图片进行观察,然后进行讨论和交流。最后派出学生代表进行讲解,对于学生讲解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错误之处,教师应当及时修正。这种教学方式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自主进行探究式学习。

二、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式教学

采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应当进行合理的分组,在分组的过程中协调好性别比例。教师要充分分析每个小组成员的具体情况,保证各个小组之间的实力接近。确定小组长,明确小组各个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小组长应当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和合作。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

例如,在“唾液消化”教学中,首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三个成员,分别负责试管的编号、唾液的收集以及最后的实验,然后采用小组汇报的方式让学生展现实验结果,教师根据试管中颜色变化向学生进行提问。

三、构建良好的探究学习环境

在进行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明确每一位学生的责任,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构建良好的探究式学习环境。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在初中生物教学效率提升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需求,细致划分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四、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课外活动

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课外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动手和探究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开展频率是比较高的,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基础,确定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教学活动的开展不要仅仅局限于教科书和课堂上,而应当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课外活动,这些课外活动能够有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活动中,可以采取辩论式的探究活动方式,让学生辩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经辩论以后,再让学生进行观察,明确水、空气以及温度等对于种子萌发的具体影响,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在观察的过程中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总结能力,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五、完善探究式教学评价体系

第9篇

要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B-

0083-01

信息技术课主题活动式教学就是教师设计出各种不同的主题,将有关的教学内容融入主题中,让学生们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开展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等,达成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主题活动式教学中,活动题材的选取是课堂成败的关键,因为主题起着总揽全局的作用。选取活动题材需要精心分析和仔细思考,不仅要分析教材、分析学生,还要思考社会现实与生活实际。

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来看,信息技术主题活动式教学的活动题材选取需要符合六个要求。

一、要具有时代性

社会在发展,在进步,信息技术课主题活动题材的选取也应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因为只有具有时代特色的主题活动才能符合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比如,前几年我们讲授Excel表格制作软件的时候,往往以2006年多哈运动会的奖牌数统计来作为主题活动的题材。但时至今日,如果还以这个内容作为主题活动的题材就不合适了,因为这个题材已经不再具有时代特征了。所以选择主题活动题材时一定要考虑其时代性。例如,2008年我们可以选择北京奥运会作为主题活动的题材,2010年可以选择上海世博会作为主题活动的题材,2012年可以选择伦敦奥运会作为主题活动的题材。

二、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应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因此,研究学生成为教师必做的功课。

同样,在主题式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研究学生。主题活动题材的选取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融入课堂之中。

现代社会信息交流日益频繁,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的使用不断普及,学生的心理日趋复杂。即使在农村,学生的思想也在不断变化。现在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新事物,他们对一些科学、娱乐以及IT技术上的事情很感兴趣,比如很多初中生现在都有QQ账号,经常在网上进行聊天与交流。所以现在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我们在主题活动题材选取时需要考虑的。只有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才能使教学易于为学生接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要贴近现实生活

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紧贴学生的现实生活,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比如八年级信息技术的一节复习课,讲的是编辑软件Word的使用,教师选取的主题活动题材是校园广播站向全校学生征集广播稿。这样的主题活动贴近现实,符合实际,学生有真实感,学习热情高涨。

四、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于人的认知与活动产生很大的影响,有趣的题材更能让学生去感受学习,感受生活,使学生被吸引到课堂学习中,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通过激发兴趣能提高认知与活动的效率。

比如,在讲解Frontpage网页制作时,我们可以选取制作“我的一家”等个人网页作为主题活动题材。由于初中生比较争强好胜,他们有很强的荣誉感和自信心,总希望自己比别人强,这些能进行自我展示的主题活动正符合他们的需求,所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五、要能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课的主题活动需要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为整堂课的教学服务。它应具有整体性。在整堂课中,师生自始至终紧紧围绕着主题活动,通过任务驱动下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来完成对课题的学习与研究,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连贯的主题活动能使课堂教学保持一致性,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延续,从而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些教师安排的主题活动只是整节课的一个局部,如只是作为课堂引入唤起学生的兴趣,而在后面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完全脱离前面的题材活动来进行。这样的题材活动实际上就不能算是主题活动。主题活动不应只是课堂的一个美丽的点缀,而应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应具有总揽全局的意义。

六、要具有教育意义

主题活动题材的选取不仅要为教学服务,更多地还应该有助于对学生开展各方面的教育。因此主题活动题材的选取要具有教育意义,主题活动式教学的精华也就在于活动题材的教育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选取活动题材,比如可以选取“天宫一号”“世博园”等爱国主义教育的题材、“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等保护环境教育的题材、“孝敬老人”等道德教育的题材。

第10篇

关键词:研究背景;意义;过程;成果;感悟

一、研究的背景意义

众所周知,英语是一门全球通用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一门语言,在日趋国际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高中生深知英语学习的好坏将影响着他们以后的命运,很多同学也很想学好英语,然而英语浩繁的单词词组,琐碎的语法又常常让他们困惑,叫苦不迭。一提到英语学习,似乎永远只能与痛苦挂钩。但事实果真如此吗?英语真的就这么难吗?怎样才能快乐而高效地学习英语呢?同学们能否可以探索一种更轻松、更快乐地学英语的方法呢?为此,经过大家认真地思考和讨论,最终将“生活中学英语”确定为我们的研究课题。

二、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搜集资料

首先,我把全班学生分为四个研究小组,每个小组推选一位组长。我提醒他们对自己要有信心,善于发现问题,研究时,要大胆心细。他们深入公园、超市、医院、银行等很多公共场所,努力寻找发现英语的影子。

在此期间,我不断地检查、督促各研习小组的进展情况,并且及时地给他们提一些意见和建议。比如我告诉“外包装组”,除了注重图片搜集以外,若能搜集一些实物资料,将会更具说服力。

在研习活动中,每位同学都是尽心尽力的。他们把收集到的英语广告语、标示语、招牌翻译成中文,不懂的及时向老师请教。我提醒他们最好借助“查字典”弄准资料上重要单词的意思及发音。

第二阶段:汇总、整理资料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之后,各组组长将调查结果汇总、整理成文,并安排组内专人利用大家搜集到的资料制作出精美的手抄报和课件,在此基础上,我指导他们不断进行修改,使课件更加丰富多彩。

“影音组”成员学唱了大量的英语歌曲,观看了多部英语电影,从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我鼓励小组成员给同学们推荐一些有助于英语学习的歌曲,让全班同学一起学唱,从而激发同学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第三阶段:研究成果展示

展示汇报前,为了能最大化地展现自己的研究成果,各组成员都很自觉主动地利用课余时间,不厌其烦地进行排练。在此期间,我经常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也适当提出一些建议,使得表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三、研究的内容及成果

我们主要从生活中的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限于篇幅,仅做一些成果摘要。

(一)从各种招牌和标示语中学英语:China Construction Bank,中国建设银行

(二)从商品包装中学英语:1.食品包装农夫山泉:Nongfu Spring 2.药品包装: It’s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本品适用于治疗…… 3.化妆品包装:洗发水shampoo;日霜day cream; 4.其他方面的包装:不锈钢锅上有stainless steel。

(三)从英文歌曲和英文电影中学英语

从英语歌词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the happier we will be.”中可以学到“The+形容词或副词的比较级,the+形容词或副词的比较级(越……,就越……)”的重要句型。

(四)从电视电脑等其他方面学英语

1.从电视广告词中学英语:Anything is possible. 2.从电视栏目的英文名称中学英语:Weather Forecast天气预报等。

四、感悟

通过这次研习活动,同学们不仅提高了学习英语的盎然兴趣,还明白了英语学习的意义。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养成了认真观察生活,时时留心、处处在意英语学习的好习惯。其实,生活中英语无处不在!只要用心,随时随地都可以学到英语。正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

“研习”扩大了同学们的英语词汇量,复习巩固了许多以前学过的单词词组和句型,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外生活,所有同学都感觉受益匪浅。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同学们提高了实践能力,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培养了集体荣誉感,相信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帮助。

第11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是一种经验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课程。它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真正能够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综合性课程。

在现代的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相当重要,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媒体课件的作用是能让学生海量读图、看视频,信息量特别大,不亚于博物馆,真是相当重要,我一直在进行大胆的尝试。

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这样上的,教学过程:

第一步,我给学生讲一个生态德育故事;第二步,大屏幕展示名人名言——以彩信的方式;第三步,大屏幕展示一所世界著名大学:校园图片、校长、校训;第四步,每课都有的一百多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媒体图片。这样便形成了我独特的教学风格。课件精美,花费了我大量心血,是给学生的视觉盛宴。我认为,读图时代就让学生大量的读图,这比什么都重要。我的课堂继而显得如此厚重,构成了博物馆式的教学模式,真的很不容易。

20世纪90年代初,我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劳动与技术学科结缘。2004年我按学校的要求编写了本学科的校本教材——《手工制作》,使学生有目的地主动地开展收集资料-构思-设计-制作-创新-互动评价,一系列以学生为本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活动。

我的课总是有一种高格调,我亲自讲的短小的生态德育故事是载体;课件是最美的载体;载体都要打动学生的心灵,才能产生共鸣,才能融入学生的生命,学生的素质有了这样的载体,才能像竹笋一样不断拔节。高品质的课件,展现的是高品位的教师。高质量课件的力量是强大的,它所散发出来的生机与活力是别的教学手段、教学工具无法取代的,这是教师教学理念层面上的问题,也是教学态度、教学能力与悟性方面的问题。

我的课是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的,虽然制作课件很累,但是,利用课件上课,真的是如鱼得水。要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真的很难,内涵和内容十分丰富的课件更是求之不得,我总是努力做到。

2013年新学期开学,我每一课都设计了200多张幻灯片子,如第一课纸艺——花瓶,真的就是让学生走进了琳琅满目的花瓶的博物馆一样,学生真的很开心。我又插入了视频歌曲《青花瓷》,使主题升华。每一课的课件我都要反复修改,精心编排每一张幻灯片,有时一张精致的片头或课题片都要花去一小时或几小时的时间,每一张幻灯片子上左下角和右下角都配有有趣的小动画,如蝴蝶、花朵等。在网上我每天坚持查找资料,累得我腰酸背痛,可是,当我的课件带着正能量扩散到学生心中,换来学生们会心的微笑时,那就是我最有成就感和幸福感的时刻。学生看了我的课件就仿佛走进了博物馆,我的生态德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博物馆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我的每一教学程序都在打动学生:首先是生态德育的故事讲述。本学期我选的是感动中国的真人真事等;其次是发给学生的大彩信,说它大,是指媒体大屏幕那么大的彩信,真是太大了;再次是一组美丽的世界著名大学的图片,学生们在教室里就能走近: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等,孩子们怎能不高兴?每上一课我都坚持为孩子们介绍一所世界著名大学,对学生渗透学历教育。

为了促进本学科的发展,多年来我一直在努力,努力改革教育教学模式,也同样印证了我与学生的共同成长,我主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工制作——纸艺系列作品的设计与创新实践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多年来我上交学校的师生作品数量多,质量好。

第12篇

关键词 活动体验;信息技术;开放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9-0116-02

所谓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指着力于培育小学生的信息意识和素养,不断挖掘和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但是,从当前开展情况看,较多学校并没有正确理解设置信息教学课程的重要意义,他们只是想当然地把信息技术教育看成是计算机课程,主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小学生正确操作使用计算机。因此,无论是在课时安排、教学质量还是教师选用方面,均倾注精力较少。整体上,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模式简单随意,教材使用和课堂内容都显得比较封闭保守。

1 开放式教学的真正内涵

作为新时期和新时代的特点,开放是指完全不受束缚和思想禁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日益显现。一些教师仍保留有之前应试教育的思维定势,他们仍旧沿用简单的课程安排、孤立的学科体系、毫无特色的管理机制、枯燥的教学与学习、封闭的课堂环境等,课程无论是在内容、形式还是实效上,都没有突破性的进步。这让学生受到很大限制,学习过程肤浅、应付,对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毫无益处。

基于当前的这种教育模式,开放式教育的开展迫在眉睫。开放式教育以培养学生自由、平等、团结、自信的理念为目标,以学生中心主义教育为核心,努力为其开辟自由学习的活动环境。活动体验下的小学信息技术开放式教学,是把信息技术看作学生获知信息、研究分析问题、团结学习、解决问题、构建知识的工具,也是师生感情与信息交流的工具。在这种教育模式的学习过程中,在学生的情感、思维和状态方面倾注了更多精力,突出交流与沟通、接受与互动、变革与调整,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增添活力,实现从形式到内容的本质变革。

2 活动体验下的小学信息技术开放式教学的内容分析

实现学科关联,应用信息技术融合多学科知识

首先,通过组织作品融合小学生的品德教育。小学生的道德品德和生活品德教育十分重要,也无处不在,根据其爱好等整理相关知识,以信息技术教学为平台,融合整理的知识开展教育,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这种融合,让学生首先在情感上喜欢接受,用品德教育赢得其青睐。这样,小学生既提高了单纯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也陶冶了情操,提升了个人素质。

其次,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融合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灵感和素材。在写作方面,组织语文和英语教师创建网络平台,在网络上提交学生作文,进行批阅和交流点评;学生可以了解到大家的写作点评情况,也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进而提升个人文学素养,让之前单独的语文或者英语写作教学实现更广、更深、更全面的互动交流,增强学习效果。

最后,学习工具软件融合小学生的其他学科知识。组织学生学习工具软件时,不要只是停留在单纯的学习层面。在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最终要实现的是通过这种学习过程巩固和提升其他学科的内容知识,将这种学习作为自己学习其他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工具和进步手段,不能只是单纯地停留在学会操作使用,而是运用其解决问题、开展学习,不断实现自我提升和个人超越。

走出校园,让小学生融入社会生活 小学信息技术开放式教学还体现在鼓励小学生走出校园,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更是不拘一格,可以涉及社会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体育卫生等各个方面,融入渗透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内容。教学中,教师应该多思考、多总结,根据学生阶段性的认知特点和规律、社会上的热点等,让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和自己的想法思考以电脑作品制的形式展现出来,既让学生提高思考水平,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其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3 活动体验下的小学信息技术开放式教学的实施对策

改变惯有课堂模式,开辟开放式学习空间

1)多学科教师协同,增强指导力量。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掌握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延伸,单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个人,很难满足学生创新培养的教学要求,所以需要多学科教师和社会名师专家协同,增强指导力量,提高教学水平。

2)学生之间加强交流沟通,共同进步。课本内容已远远不能满足信息技术技能需求,这就要求学生学会通过网络自主学习,也要求学生彼此之间善于沟通、分享,实现大家的共同进步,而不是高低错落。

3)利用新媒体如微信或微博等及时捕捉灵感。机会青睐于有准备的人,所以一旦出现奇妙、新鲜的想法或者观点时,要能够及时记录,否则会昙花一现,再无机会。及时捕捉、细心积累不仅能够拓宽大家的思路,提高其思考总结能力,还能不断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意识的形成。

4)摆脱时间束缚。开放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应该摆脱时间的束缚,让学生无所谓学习时间和非学习时间,树立时刻学习的意识和行为。

在开放性学习中建立多方位的评价机制 为了提升这种非形式教育的开放式教学实际效果,实现教学模式的常态化发展,形成长效机制,应组织形成涉及学习过程、开展实践活动、学生全方位发展、成功体验心得等在内的开放性评价体系。

首先,评价主体实现多元化。通过开展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让学生掌握并认真思考自己的学习历程,挖掘他们的斗志,培养其自我意识。同时,组织学校其他学科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上的有关专家开展评价,形成更为全面、综合的结果,让学生清楚下一步的学习重点和方向。

其次,评价内容实现多角度。评价过程中,不能只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效果进行评价,更要从学生的整体素质切入,比如学习态度、开拓意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全面考查、综合评价,让学生懂得主动学习、适应社会、学会与人相处和团结合作。

再次,评价方式实现新突破。学生作为不同的个体,均有其特有的优点和个性。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懂得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最大发展空间,用宽容和鼓励去让学生开辟自己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自己的价值。

最后,评价结果注重实践。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实践中更能得到真正的检验,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社会实践多加重视,结合评价内容,在量和质上对其学习实践过程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4 结束语

小学信息技术开放式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冲出学习内容、学习空间和学习方法的种种束缚和思维定势,鼓励信息技术教育走向社会、走向实践,融入应用、融入其他学科知识,在学习内容和素材上进行整合,在教学思路和学习方法上实现超越和突破,真正把学生放在首位,多渠道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实现教育不仅仅停留在学知识的层面,更多的是学会应用,将其作为解决问题、提升自我的工具和平台。

参考文献

[1]孙建新.浅谈开放式地理教学[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