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六年级知识点总结数学

六年级知识点总结数学

时间:2022-07-26 11:22:51

六年级知识点总结数学

第1篇

【关键词】常见的量;复习

众所周知,整理与复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每一册的最后一章都有所安排,但是六年级下册的这一章整理与复习与其它几册相比,不仅内容上比重多了,而且目标的定位以及相应的教学方式都有所不同,下面我就以六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中一课《常见的量》,谈谈我对六年级总复习教学的简单体会。

一思:六年级总复习和单册复习有何区别

上学期,我有幸尝试了《常见的量》这一节课的复习研讨,一拿到教材内容,我就在思考:既然是六年级总复习的内容,那么和单册复习有何区别,深入研究后发现:

1.系统性更强

我们知道,数学知识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性。虽说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每个单元、每个学期,都有整理与复习,但毕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六年级总复习实在平时的基础上,在更大范围内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更全面的回顾、整理和比较、对照。这样,原来分散学习时互不联系或联系较少的知识,就有机会得以沟通,进而形成中恒练习的知识体系。

仔细研究《常见的量》可以发现:这一内容知识点较分散,平时的联系也比较少,因此加强整理与复习的系统性,使所学知识结构化,是本课教学的首要任务。

2.历时性更久

六年级总复习和单册复习相比内容涉及面更广,而且又是逐年学习的,因此学生更容易遗忘。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量”这一块的知识有不少篇幅,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例,涉及到的计量单位内容主要有以下这些(见下图):

不难看出:《常见的量》这块内容从一年级就开始学习,基本上每一册有些安排,等到六年级进行总复习,学生很容易将以前学过的知识遗忘,因此如何在课堂上完整地整理这些知识点也是这节课的重要任务。

3.思维性更高

六年级总复习与单册复习相比,更是小学生形成、总结学习经验的有利时机,利用这个时机,帮助学生总结个人经验,分享他人经验,有利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常见的量》复习教学中,更应该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善于就题论理、论思路,引导学生总结比较一般的解题思路,促进学习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

二思:常见的量还应关注学生什么

《常见的量》这一节课,翻开课本,我就在思考:这一内容的知识点有哪些?马上想到的就是: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质量、时间、人民币等具体的计量单位、各个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单位之间的“改写”、测量等,但是作为六年级总复习里面的内容,还应该具有更高层次的复习任务,那是什么?

我深思了很久,突然想到: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一个学生学习数学,对客观世界的定性把握能力和定量刻画能力都是需要培养的,小学阶段,这些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常见的量”的学习。这种“定量刻画能力”不是一个课时就能培养的,而是在许多课时中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发展起来的,具有生长和成熟的过程。因此,本节课复习任务还应该关注学生定量刻画能力的复习,培养学生数学核心思想。

三思:如何让《常见的量》复习教学更有效

对《常见的量总复习》一课的设计与执教,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研课,一边上课一边反思,力求让《常见的量》复习教学更有效。教案从粗糙逐渐变成熟,从中收获颇多,它让我清晰地认识到一堂好的复习课是怎么炼成的:

1.回顾整理,理清脉络,凸显系统性

数学是一门结构性很强的学科,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往往是一个个地分散出现的,即使注意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一般地说也是有限的。在教学到一定阶段,就要引导学生对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对学过的概念作穿线结网,促进学生脑中的概念结构系统化。

2.合作学习,查漏补缺,凸显完整性

复习不是简单地再现旧知识,而是要通过对旧知识的系统整理,给学生以新的信息,引发新的思考,促进新的发展,特别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整理,使平时所学的“分散、零乱、细碎”的知识点,结成知识链,形成知识网,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复习中去。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小组活动,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自主进行知识整理,交流学过的各种量相应的计量单位,最后汇报整理方法和整理成果。这一展示学生整理方法的过程,使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各种“量”之间的关系,使知识系统网络化,同时也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整理,提高了学生有序整理与复习的能力。

在学生汇报整理成果时,我完全放手于学生,充分给于时间让他们进行生生交流。“我是这样整理的……”“你们有什么意见吗?”“我认为……”“好的,谢谢。我接受!”“还有要补充的吗?”在这样的对话中,不仅可以避免枯燥的整理,而且充分调动起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复习中动手、动口、动脑、多实践、多思考。引导学生自查、自评、查漏补缺、质疑问难,针对各自的学习缺陷,进行温习补救,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3.关注重点,突破难点,凸显思维性

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接着对这些知识实施精加工,促进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内化。

本节课中,我安排了“感悟1个单位的大小”的游戏环节:教师说一个数量,学生从老师这里找出相对应的实物,如果没有,就通过用手比划、口头描述、举例等形式感悟一个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之后,又安排了如:一个鸡蛋大约多少克?一米内大约可放几支铅笔?教室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等此类习题。让学生对这些单位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进一步加强学生的量感,使学生对常用的计量单位的大小有了感性的认识,从而也突破了难点。

4.综合应用,联系实际,凸显生活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价值在于应用。因此复习过程应注意选择利用“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中的素材,精心设计试题,让学生在对现实问题的探究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拓展思路,扩大视野,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2篇

关键词:比较法;六年级数学;复习应用

现阶段,为了进一步积极推进国家教育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深入贯彻全新的小学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对小学数学教育进行改革,是使小学数学课堂焕然一新的重要举措。比较法在六年级数学复习中的应用,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一直以来,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深入的分析学生在六年级数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更好的完善小学数学的教学,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将来可以更加顺利的接受初中数学教育。

一、列表比较,突出联系,加深理解

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数学教育在结合学生学习数学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强化数学复习的方法,使学生可以相对轻松、容易的对数学知识进行整理。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数学知识的脉络特点,引导学生找出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的联系,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其次,通过列表比较,突出联系,加深理解的方式,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提高数学复习的效率。因此,在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活动的中,数学教师应重视列表比较,突出联系,加深理解这一有效的复习策略。

二、加强比较,凸显共同点,促进理解

在比较法在六年级数学复习中的应用研究的过程中,加强比较,凸显共同点,促进理解,是非常重要的组成内容之一。结合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情况,通过加强比较,凸显共同点,促进理解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复习,使学生可以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高效的进行知识总结,对于提高学生复习数学知识的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加强数学知识点之间的比较,在凸显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共同点基础上,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全面理解,能够极大的促进六年级数学复习的效率。因此,在比较法在六年级数学复习中的应用,对于学生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观察对比,剖析题意,正确列式

不断的教学实践活动表明,比较法在六年级数学复习中的应用中,观察对比,剖析题意,正确列式,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复习效率,为学生接下来的初中数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比较法在六年级数学复习中,数学教师应结合学生在复习方面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在复习数学方面的需求,使学生可以排除不良的学习情绪,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复习的任务。通过对数学知识点进行观察对比,剖析数学问题的真正题意,正确列式的方式,巩固数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可以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四、对比练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在六年级数学复习中的应用中,对比练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也是对比法中相对常见的一种。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复习数学知识,数学教师在实际的复习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数学知识点进行对比联系的方式,逐渐提高学生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及解题能力。其次,对比练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也是确保学生数学复习效果的重要策略之一。因此,在实际的数学复习活动中,数学教师应积极的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练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方式,不断提高自身数学知识应用的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在小学课程标准改革的发展背景下,教育部门对小学基础教育不断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旨在通过贯彻改革教学的新理念,提高全民的义务教育水平。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学好数学,数学教师应重视比较法在六年级数学复习中的应用,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将来可以很好的适应初中数学的难度。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重视比较法在六年级数学复习中的应用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殷烁.分析比较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2,23(5):128-130.

[2]刘大柱.比较法在六年级数学复习中的应用体会[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5):245-246.

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六年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077-02

如何提高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教学质量,是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最关心的问题。六年级是学生小学学习的最后阶段,也是最为关键的时期。因此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加强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规则,叫作“动机原则”,这是由一个叫布鲁纳的心理学家提出来的。根据“动机原则”论述,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启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课堂学习要积极参与,而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源泉。如果学生具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那么就会变得很刻苦努力,贪婪地吸收新知识。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对学生学好数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好的作用。例如:在讲述“圆柱和圆锥体积”的时候,教师可以拿来2组圆柱和圆锥教学模具,每一组是一样的等体等高,然后就叫每个学生分别用圆锥向圆柱里面装沙子。最后实验结果是,装满沙子的圆锥向圆柱里装,有时三次装不满,有时三次刚好装满,有时三次装不完。这时教师就让学生对这两组圆柱和圆锥底、高进行对比,最后再慢慢给他们讲述其内在的原理。这样带有趣味的课堂教学实验,可以让学生们兴趣高涨,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做好平常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抓好日常教学,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有一个明确的要求,比如做好课前预习,上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作业完成时间等,都要有一个比较具体的安排。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做作业的时候要学会举一反三,适当地自己做些总结,这些平时学习习惯都是要加强培养的。且在课堂上,要多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多跟同桌或同学交流学习,进行研究性的学习。通过掌握这些学习方法后,要长期坚持,养成优良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

三、对教学进行改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在抓好日常的教学的前提下,也要对常规教学进行优化和改进,加强教学的实际效果。数学教师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对如何解答数学方法和思路过程,也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性的培养。比如,同一道数学题目,教师可以用不同的思路方法来解答,然后让学生们在这些各式各样的解答方案中,选出最佳的解题思路,并跟其他方法进行比较。经过这样的训练后,就可以拓展学生思路,训练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解答数学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同时也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对每个学生情况要了解,注重学困生辅导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了解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讲课的时候,就尽量地从中下层学生的角度出发,把知识点讲得简单易懂些,这样可以让各个不同层面的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所以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了解非常重要,可以使得教师在做备课的时候综合考虑,从而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至于对学困生的辅导,是教师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学困生光靠教师在课堂上听讲和练习是远远不够的,应该重点地放在课外的辅导上。而且在对他们进行辅导之前,应该先做好其思想工作,通过耐心的沟通,说服学生主动愿意参加补习。只有这样,补习效果才会更加显著,学生也会学得更快更好。

五、随时进行教学内容复习,完善知识结构,并努力扩展学生的发展空间

小学六年级是小学学习的最后阶段,在最后进行复习的时候,学生知识遗忘率很高,知识的综合更是一个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如何去很好地解决呢?其中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平常教学中,一边讲述新知识的同时,一边不要忘了回过头来进行对旧知识的巩固,两者相互结合,贯穿在一起,并慢慢地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教师在研究六年级的数学教材后,就会发现编者在新加知识的同时也对一些旧知识进行了巩固。例如在分数的四则运算的章节里就安插了“归一应用题”、“平均数应用题”等旧知识的回顾,因此教师在解答问题的时候,采用“讲一题,带一串”的方法,就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相关的知识复习,及时地对学生知识的缺陷和遗忘进行补救,对最后的总复习定将会起到巨大的缓冲作用,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将随着平时的复习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稳定。这样,不仅提高了六年级数学教学质量,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创造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搭建了坚实的平台。

六、巧妙做好学生评价工作

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评价无处不在,因此教师掌握好评价技巧,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信心、学习热情都很大的帮助,我们都知道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虚荣心理,特别是小学生虚荣心特别强烈,希望能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和鼓励,他们喜欢表现自我,如果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能善于运用小学生的这些心理,就可以激发他们的潜能,所以为了下一代着想,教师要对学生做科学合理的评价。

七、结语

总而言之,六年级数学是小学数学的重中之重,所以教师在教学上要狠下功夫,努力提升教学水平。让六年级数学教学变得更加深入、更加细致、更加精要。而且教师在扩展教学方向的同时,也注重学生的数学素养,并保证学生在升学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今后数学教师的路,依然是艰难和漫长的,希望我们教师再接再厉,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学军.如何使六年级数学教学行之而有效[J].考试周刊,2012,(56).

第4篇

一、在小学六年级进行数学总复习的积极作用

1. 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化的知识脉络。虽然小学知识点比较简单与基础,但是知识点分散,学生难以建立起完备的知识框架体系,因此需要老师进行综合性的复习教学,才能帮助学习完成对小学知识的综合性掌握。

2.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数学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需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一方面需要提高学生的抽象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而其中的重点就在于构建高效的数学复习课堂。

二、构建小学数学六年级高效复习课堂

1. 强化老师的总复习意识,尤其是依托于知识点与知识脉络的复习教学规划。数学老师应该做好对小学数学知识脉络的梳理,帮助学习形成数学框架性知识脉络,制定详细的小学数学的复习规划,总结相关的数学公式,进而提高学生在该类数学问题的解题能力。

2. 了解学生的薄弱环节,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指导。为了更好地做好小学数学的总复习教学,首先应该了解学生的薄弱环节,一方面可以通过考试、习题等形式了解学生的易错点、薄弱点,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针对具体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针对化的复习指导计划。

3. 组织小组学习讨论,形成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学习氛围。老师可通过将学生合理划分成若干个学习讨论小组,将复习内容或是某一个数学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复习讨论进行分析解决,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相互之间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 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收集其他学校的教学复习资料。老师应该做好对现代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收集与整理,提高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的深度认识,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

5. 题型汇总,帮助学生完成对必考题型、必考知识点的梳理。老师应该做好对必考知识点、必考题型的梳理,帮助学生对目标题型的掌握,尤其是应该掌握相关的数学思维以及数学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实现学生复习过程的针对性与目的性。

6. 让优秀的学生讲解学习方法,让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讲解解题方法。老师应该做好学生自主复习学习过程的落实,老师应该让优秀的学生讲解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重点在于对数学知识总结与梳理的学习方法。对于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来说应该让其讲解某一个数学问题的解题方法,比如让他们将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方法,提高该类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的掌握。

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一题多变”

发散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呈现一种放射性、扩散性认知积极状态的思维方式。良好的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迸发出高质量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对学生的最终学习质量将起到积极的保障性作用。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体会,就小学数学学科中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培养策略展开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一、运用“逆向思维”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通过一段时间专业数学知识的学习之后,小学生的学习活动都或多或少地具备了一定的思维定式,再加上受到年龄因素的制约,他们很难凭借自身的力量从定式的思维思考方式中真正摆脱出来,这就致使他们在面对、解决一些数学难题时产生极大的阻力,不利于其实际数学学习质量的显著提升。

鉴于此,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教给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思考、分析问题”的方式方式,即借助“逆向思维”作为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渠道。举例来讲,在“四则运算”的系统数学内容中其实就蕴含有丰富的逆向思维原理,像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加法与减法、甚至加法与乘法之间、减法与除法之间都可互为逆运算。为此,笔者在教学“四则运算”这一章节内容时,就会有意识地利用这笔宝贵的逆向思维财富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在“24÷3=?”的数学练习题目中,笔者会在学生得出“8”这一正确结果的基础上,尝试进行思考“几个3相加能组成24?具体乘法口诀是什么?”……

这样一来,借助上述逆向思维的分析与思考,学生既能对计算结果进行一番细致的检查与验证,确保了高质量的数学计算结果,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他们认识到数学具体学科知识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而这很显然为他们自身发散性思维的扩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他们在接下来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敢于打破思维的定式,以积极、创新的思维思考方式实现对相关数学知识点的更深刻认知、理解与充分掌握。这一教学实践充分证明了运用“逆向思维”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可行性。

二、运用“一题多变”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社会人生阅历十分有限,视野范围较为狭窄,此种视野上的不开阔也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具体表现在“面对一道经常接触到的题目提问方法,可能会凭借已有经验轻松解答,但若是稍微转换一下提问方式,可能就读不懂题目,甚至完全将题目完全做错了。”这表明,思维上的局限性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效率及质量。

针对这一情况,笔者会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借助特定的数学题目类型对学生进行“一题多变”的创新教学模式,实践证明,此种“一题多变”的学习方式极大地解放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天性,有利于他们以同一道数学题目为依据,努力谋求最全面、最多角度的解题思路。对此,笔者感受颇深。例如,在“六年级一班学生植树共计40棵,六年级二班学生植树共计50棵, ?”这一练习题目中,笔者就要求学生结合已给出的条件,将题目补充完整,并进行正确的解答。以下即为部分学生的题目扩充结果:

(1)六年级二班比六年级一班学生多植树多少棵?

50-40=10(棵)

(2)六年级一班比六年级二班学生少植树多少棵?

50-40=10(棵)

(3)六年级二班比六年级一班学生植树数目增加了百分之多少?

(50-40)÷40=0.25=25%

(4)六年级一班比六年级二班学生植树数目少了百分之多少?

(50-40)÷40=0.25=25%

(5)六年级二班植树数目是六年级一班学生植树数目的百分之多少?

50÷40=1.25=125%

(6)六年级一班植树数目是六年级二班学生植树数目的百分之多少?

40÷50=0.75=75%

如此,借助上述“一题多变”的创新型学习模式,既能使学生养成了举一反三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又能使他们在依据同一题干创编多种形式数学题目的过程中自身的学习视野范围及思维水平都得到了有效的延伸与扩展,真正为其发散性数学思维的扩散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小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发散思维并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可以轻松实现的教学目标,对此,我们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当持有一种始终坚持的顽强意念,并结合所教学生的主观认知需求及心理特点有步骤、有计划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思维发散策略,这样才能在实现既定教学任务的同时,真正将培养、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目标更快、更好地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复习 提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承载着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长的独特功能,既不同于新授课,更不同于练习课,复习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是将原来所学的零散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帮助学生将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加以梳理,把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进一步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入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模型思想,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总复习涵盖的内容多、分布广,复习的时间短、任务重,如何提高复习效率尤为重要。本文就解决问题部分的总复习谈谈个人的思考:

解决问题从一年级开始就占有相当重的比例,它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它的好坏也能直接体现“四基”的落实情况,虽然2011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中没有把解决问题单独做一个模块来复习,而主要是融合到数的运算具体知识点中进行复习,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有必要在分散复习的基础上进行集中梳理,单独作为一个知识模块。

一、重视解题策略之间的沟通梳理。

经过六年的数学学习,学生积累了大量解决问题的经验。因此在总复习阶段,需要对这些经验进行整理和升华,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首先,重视整数问题与分数(百分数)问题之间的沟通。

就四则运算意义而言,不论整数问题还是分数问题,其本质是一致的。

如:“丁香花有120棵,月季花的棵数是丁香花的2倍,月季花有多少棵?”“丁香花有120棵,月季花的棵数是丁香花的1/2,月季花有多少棵?”

这两题都是基于两个并列量的倍比关系,其本质同是乘法模型的倍率问题,都用乘法运算方法。由于整数问题和分数问题是分阶段学习的,在总复习阶段应对相应的整数、分数问题以题组形式加以梳理,使其对运算意义认识形成一致性和连贯性。

其次,重视算术解法与代数解法之间的沟通。

解决问题复习梳理时,可以采用题组形式,让学生尝试解答,发现题目之间的异同,确定解决方法,沟通算术方法与代数方法之间的联系。如:“六年级举行小发明比赛,六(1)班同学上交作品32件,六(2)班上交的件数是六(1)班的3/4,六(2)班交了多少件作品?

“六年级举行小发明比赛,六(2)班同学上交作品32件,是六(1)班的3/4,六(1)班交了多少件作品?

两题数量关系都是“六(1)班件数×3/4=六(2)班件数”。前者表征为“32×3/4=?”,用算术方法解比较方便;后者表征为“?×3/4=32”,用方程解比较方便。通过对比、讨论,分析用代数方法和算术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及特点,使学生明确算术解法和代数解法在数量关系表征上是一致的,让学生体会要领、方法、步骤,提高学生灵活选择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重视分数问题与比例问题之间的沟通。

分数和比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分数、比例应用题复习梳理时要穿行,加强学生对“分率”“比”之间的变换,沟通两类问题数量关系的本质联系。如:由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2可以想到些什么,学生的想法会有很多,从中沟通比与分数的练习。又如“六(1)班上交作品32件,六(2)班比六(1)班多交1/4,六(2)班交了多少件?”。“六(2)班比六(1)班多交1/4”变换成“比”的表述就是“六(2)班和六(1)班的比是(1+4):4”,相应正比例解题思路为“x:32=(1+4):4(设六(2)班交x件)”。

二、根据数学模型,重视数量关系间的相互演变。

2011版课标指出:“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模型就是为解决现实生活与生产劳动实际、科技发展与社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而建立的一系列数学概念、公式、定义、定理、法则、体系等等。它可以有变式,如,ab+ac=d,可以写成a(b+c)=d,可以根据情景的变化,添加条件,如ab+ac=d,变为ab+ac+e=kd等。

在看似纷繁复杂的三步复合应用题中,如果基于数量关系的基本结构进行类型识别,可以归结为四组数量关系的基本模型:“和”的结构,以“两积之和”作为基本结构,带“两商之和”;“差”的结构,以“两商之差”作为基本结构,带“两积之差”;“商相等”结构,即归一问题(正比例关系);“积相等”结构,即归总问题(反比例关系)。每组基本结构可以作出相应的扩缩变换、情节变换、可逆变换等演变,以“简结构,多题型”的梳理方式帮助学生理清复合关系结构的演变及典型、简单问题之间的凝聚,构建数学模型,充分体现结构的涵盖力。

下面以“两积之和”结构梳理为例进行分析。

1、扩缩变换。?

两步应用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重视由两步复合的乘加结构(结构模型为?ab+c=f?)扩展为三步复合的两积之和(结构模型为ab+cd=f),使学生经历从两步问题到三步问题数量关系结构的演变过程,发展学生提出中间问题的分析能力,进一步感悟三步复合问题的分析思路。如:

第7篇

一、数据统计分析(见附表)

二、总体分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全县班级数

72

74

72

68

68

68

1、低年级从本校横向比对分析看,教学点的成绩比中心校好,在全县班级排名中:锦屏小学二年级语文在全县排名第一,数学排名第二,洋屯小学一年级语文排名第十,而中心校一、二年级语文、数学,无论是从平均分还是从优秀率方面都排在后面,从数据分析来看,一二年级和前几名对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一二年级我们不止要保证及格率还应该保证优秀率。对于学差生的培养和提升是我们一二年级老师应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2、三年级英语相对较好些,数据显示我们的各项统计都处于上游,五两个班分别排名第七与十四名,和前几名的优秀班级对比我们的平均分差距不大也就在5分左右,语文数学的及格率、低分率存在很大差距。这就要求我们三年级老师把好及格率、低分率这一关。

3、四、五、六年级:语文成绩从各项数据上看,都处于中上游,六年级两个班分别第九名与十二名,六二班数学相对好些,其它班数学科从各项统计数据看不好,各项率值都比较靠后。英语学科处于中游。主要体现在平均分和及格率的差距上尤其是及格率相差很多。

学生成绩总体来说考的不是很理想,平均分、及格率与全县各校班级对比存在很大差距。其中四、五、六年级语文及三年级英语学科相对较好些,英语学科整体处于中上游水平,数学科一至六年级都不好,严重制约我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致使平均分、及格率偏低。考试的内容是面向所有学生的考试,题随灵活但万变不离其宗,一张试卷并不只是针对学习较好的同学的试卷,让每一个学生都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是我们老师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2、学生方面:学生从不同的地方来,参差不齐,教学质量一时难以提高。农村家长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学生不重视读书,没有意识到读书能带来的长远利益。其次由于家长大多外出打工,留守学生数量较大,家庭教育缺失。

3、试卷分析中老师们普遍反映一个问题就是书写潦草、答题不认真仔细,中高年级审题不清。这确实也是我们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那就要求我们的老师们平时要严格要求,使之形成习惯,尤其一二年级是小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一点很重要。

4、各班的中下等生偏多,致使我们的各项数据统计都很低。小学阶段我们不能让大部分学生掉队,及格不应是我们对学生要求达到的最终目标,而应该是在85分优秀以上的人数占的比重大。如何抓中间、促学优、消灭不及格是我校全体教师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5、通过我们观看试卷语文写作方面。学生的作文分数普遍较低。平常教师训练的不够,致使作文题学生对于作文的整体把握不够,在写作文的时候也是在一味的要求字数的多少。

6、通过看老师们的平时试卷分析,老师们都不同程度的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就是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差,所以很难形成能力,致使这方面丢分太多。各个年级在阅读理解方面不能很好的把握文章的主旨,所以也就很难答题。

总之基础、习惯、能力是我们面临提高的三个重点。

三、改进措施:

1、各位任课教师要狠抓基础知识。认真督促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对于学生的作业要求一定要严格,今天要学生学会什么、要学生掌握什么、要学生预习什么、通过作业和检查要做到心中有数。这一方面我们通过教师平常的做法和考试成绩不难看出。

2、老师课上所教的知识除了我们的课上巩固练习以外、课下的作业、练习同样很重要。课上教师要精讲多练,最大限度的实现课堂的高效性。教师每讲完一个问题要辅助相关的训练。所谓的精讲多练,还需有教师在课下备课时多下工夫,今天我要讲什么,要让学生学会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另外我们在练习课和课下还应该有针对性的多做有效题,练习题的设计不能盲目性的贪多,更主要的还是应该有很好的针对性,从而培养学生在巩固基础的同时增长能力。

3、对于平时学生的学习一定要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严格把关,日日有检查、周周有小结、月月有回顾。让学生养成不拖欠的好习惯。

第8篇

(一)问卷的编制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具体展开调查。根据课程的这4个总体目标编制调查问卷,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必要的调整与改进,形成最终的问卷调查表。调查问卷共设置了21个问题,除了一共18题是单选题以外,17、20、21题是多选题。其中第1~7题是关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般问题;第8~11题是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数与代数方面的问题;第12~14题是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图形与空间方面的问题;第15~16题是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统计与概率方面的问题;第17题是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综合与实践方面的问题;第18~21题是小学数学四大部分内容哪个部分的内容学喜欢用多媒体上。

(二)被试者的选取与正式测试选取A、B、C三所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普通双语小学五、六年级各两个组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校的5年级组记为A5,共有30人;6年级组记为A6,共有32人;B校的5年级组记为B5,共有36人;6年级组记为B6(1),共有27个人;6年级组记为B6(2),共有26个人;C校的5年级组记为C5,共有40人;6年级组记为C6,共有35人。统一由研究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测试后收回。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15份,经整理有效问卷为204份,其中五、六年级分别是94、110份。

二、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根据调查,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影响师生的互动情况数据显示,A所学校五、六年级62.5%的学生,B所学校五、六年级61%的学生,C所学校五、六年级73.3%的学生认为,在数学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情况跟传统教学差不多,B所学校的5.1%的学生认为比以前减少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影响了师生互动情况。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关系已不是传统的“教材—教师—学生”三元关系,但如果把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转变为“人机”关系,那是错误的。

(二)影响知识的掌握数据显示,A所学校五、六年级58.9%的学生,B所学校五、六年级61%的学生,C所学校五、六年级63.3%的学生认为,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上数学课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跟传统教学差不多,还有少部分学生认为知识的掌握比以前减少了。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得知:好的课件他们很喜欢,但有些课件根本不美;由老师讲解、演算会更详细;有些内容跟书本上的内容一样;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反而让他们不理解内容。老师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依赖性强。

(三)忽略板书数据显示,A所学校五、六年级53.6%的学生,B所学校五、六年级45.6%的学生,C所学校五、六年级56.7%的学生认为,有时候不理解计算方法、公式推导,少部分学生认为多媒体在计算过程演示上起负作用。造成这样的现状,访谈得知:课件运算过程中,速度太快,并且不能长时间将演算过程作为范例,瞬时的记忆,难以加深影响,在练习过程中就会产生“懂”但“不会”的现象。老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忽略板书的作用,导致学生在计算题中出现不太理解的现象。多媒体课件用于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只见步骤,不见过程。这样的课件重在展示现象,忽视揭示知识形成和发展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仍是重“教”,而忽略了“导”和学生的“学”。

(四)忽略多媒体教学妥当的使用数据显示,A所学校五、六年级56.7%的学生,B所学校五、六年级45.8%的学生,C所学校五、六年级39.3%的学生认为,使用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根据具体内容来决定。有时候教师忽略了多媒体教学的妥当使用。学生都希望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但是不希望频繁使用,而是将课堂教学内容有效整合后使用。

三、结论

第9篇

【关键词】教材 中小学英语教材 教材衔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技能是英语学习交际能力的重要部分。语言技能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听和读是理解技能,说和写是表达技能。语言技能分为九级目标,小学六年级毕业需要达到二级目标,初中一年级,即七年级需要达到三级目标。显然,要落实好这些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关注教材的衔接问题,注重对教材进行一定的对比分析,从而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本文笔者即以北师大版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的内容为例,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和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目标三个维度进行文本对比分析,以期为有效开展教学提供帮助。

一、语言技能维度的对比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首先对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的听、说、读、写技能部分进行文本分析归纳,以体现教材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方面的目标,进而对比初中和小学衔接部分教材内容在听、说、读、写技能上的差异(见表1)。

笔者将表1里涉及的各语言学习项目按照年级进行了整理,以六年级和七年级教材中每个新授课单元为基准,以课文中的每个独立语言练习项目为单位,汇总形成了表2。

从表1、表2所呈现的教材在听、说、读、写四项中安排的操练栏目所占比例来看,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结合表1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在语言实践活动设计的项目总数上大致相当,其中北师大版七年级教材(上、下册)每个新授课单元下设Warm-up, Reading,Speaking, Vocabulary等板块,每个板块下面设有具体的相关听、说、读、写的一些语言实践活动,所以总体来讲包含的实践活动要稍多于北师大版小学教科书。

第二,结合表1、表2,对比两个年级栏目设计的类型,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在听、说方面和读、写方面的教材训练形式和数量相当,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的听、说和读、写方面存在差异,初中阶段读、写部分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大于听、说部分。除听、说、读、写四个基本技能的单项训练,我们还看到六年级、七年级的教材中都有综合性及趣味性的栏目,这些栏目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起着重要且积极的作用。其中可以明显对比出六年级教材(上、下册)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部分的训练要多于七年级教材(上、下册),设计的栏目种类较丰富。

第三,从栏目设计侧重点来看,六年级教材(上、下册)侧重培养学生说和写的能力,七年级教材(上、下册)更侧重于培养学生写的能力,根据课程标准上的要求,学生在七年级阶段应该能够满足语言知识三级的要求,即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正确使用简单的图表和海报等形式传达信息;能参照范例写出或回复简单的问候和邀请;能用短语或句子描述系列图片,编写简单故事。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做好过渡。

二、语言知识维度的对比分析

语言知识包括语言、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方面内容。笔者主要对北师大版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中各单元的话题做一些归纳。由于小学阶段英语教学还不涉及系统的语音、语法知识,所以结合课程标准只做概括介绍。

通过对六年级教材(上、下册)的统计,笔者发现每单元涉及的话题主要有校园生活、课外活动、物品价格、电脑游戏、体育运动、安全意识培养和自然环保等话题。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涉及的话题主要有家庭、学校设施、课程安排、购物饮食、季节天气、情绪、动物等话题。通过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第一,小学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所选话题均涵盖在《课程标准》规定的二级和三级语言知识目标中,话题多为学生所熟悉的学校、家庭生活,题材贴近实际,语言生动活泼,学生乐于学习。

第二,从所选话题的内容和范围来看,小学六年级教材(上、下册)每单元的话题内容相对来说较为单一,主要围绕学生的校园生活开展;进入初中阶段之后,每单元的话题逐渐丰富起来,教科书中所列的话题内容引导学生恰当理解与运用相关的语言表达形式。

对于语法部分,结合《课程标准》对二级和三级语言知识目标的要求,七年级教材(上、下册)相比于六年级教材(上、下册)更加凸显了对语法部分的关注,突出语法的表意功能,对于七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具体语法知识如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等作了具体的描述。

三、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目标维度的对比分析

《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英语课程分级目标体系,其中义务教育六年级结束时应达到二级要求,包括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而到了七年级,则要达到三级目标要求,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尝试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能意识到语言交际中存在的文化差异。

通过对比表3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从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目标呈现方式角度来看,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呈现的方式角度大致相同,都是在校内和校外两个大的维度下,以学生较为熟悉的校园、家庭生活为话题,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具体如教育学生爱祖国、爱学校、爱父母,热爱大自然等。

从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目标的具体教育内容来看,两套教材设计的内容均比较广泛。但相对比而言,六年级教材(上、下册)相比于七年级教材(上、下册)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注重在文化意识培养方面的双向渗透性,教材中呈现的内容多是让学生了解其他国家同龄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交流。

通过对北师大版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和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目标三个维度上的文本分析,可以明显看出北师大版中小学教材在内容衔接上存在的差异,广大一线教师可以结合这些差异进行合理化教学,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甘玉国.中小学英语现状衔接调查[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0).

[3]陈利.找准中小教学的衔接点[J].四川教育,2007(5).

第10篇

一、出示学习目标,落实基础知识,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

创意法教育课堂教学的目标是指学生自己学习目标,不是教师的教学目标,它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统一。六年级数学教学,一方面要完成本年级新知传授,另一方面,还要帮助学生对小学阶段的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查漏补缺,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养成学生对学习、对生活、对人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就教师本身而言,教学中,在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课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我们教师要舍得花时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只有帮助学生夯实了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落到实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才不至于是一句空话。

二、用好现有教材,提高教学效率,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现行“九义”小学数学教材已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如何充分发挥现行六年级数学现有教材的作用,体现创意法教育的理念,提高教学效率呢?

(一)改编例题促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通过改编例题、习题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学生掌握新知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有位老师在教学中没有受教材的限制。在学生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一定练习以后,出示了下面一道题:2/9999×7777,激发学生兴趣说:看哪位同学计算得又对又快。当学生觉得2与7777相乘比较麻烦时,这位老师点拨到:看题中的数字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呢?许多学生通过思考,恍然大悟,自觉地运用了先将7777与9999约分,然后,再把7和2相乘除以9的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了分数和整数相乘,先约分再乘比较简便这样一个结论,这比告诉学生一个简单的方法让他们单纯地做计算效果好得多。

(二)改编例题引发散,培养学生能力。

通过改编例题、习题的方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如在教学“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这一工程问题时,在学生掌握了此道题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可以将“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改成:1.乙队单独修比甲队多用5天。2.乙队单独修的时间是甲队的1.5倍。3.乙队的工作效率是甲队的2/3。还可将问题改为:1.两队合修几天完成这段公路的?2.两队合修几天后还剩这段路的?3.甲独修2天后,剩下的乙独修还需几天?这样围绕例题这一中心发散,例题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教学机制,在本堂课得到充分体现。

(三)改编例题促思辨,提高反思能力。

反思是一N学习和生活的策略。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总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学中,如能适时地运用改编例题、习题促进学生进行思考、辨析,进行前馈控制或反馈矫正,一方面可以达到有效防治错误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

1.前馈控制。即教师根据教学规律或班级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在解答有关问题时易错的一些情况,通过改编例题、习题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对比、辨析,防患于未然。

2.反馈矫正。即当学生在练习中发生错误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通过改编例题或习题让学生继续练习,学生在继续练习中产生顿悟,从而有效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提高反思能力。

三、抓住典型题材,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数感与直觉思维能力

教学中,教师如能抓住一些典型题型,分层递进,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数感将是十分有益的。

如有位老师在讲解型如:“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3∶2∶1,按角分这个三角形是()角的三角形。”这一类题时,通过分层递进,既引导学生自己解决了问题,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耐人寻味。

第一层次:求出三个内角判断法。这是学生开始时常用的方法。

第二层次:求一个角判断法。“我们能不能只求出一个角就能判断出这个三角形是什么角的三角形呢?”学生通过思考懂得:只要求出最大的角,因为最大的角是90°,所以这个三角是直角三角形。这一层次比第一层次学生思维上进了一层。

第三层次:直接判断法。“我们能不能不求出任何一个角,直接从三个角的比份上判断这个三角形是什么角的三角形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通过讨论,学生懂得:因为3=2+1,最大的角的度数等于其他两个锐角的和,所以可以判断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总结出:

1.如果最大角的比份等于其他两个角的比份之和,则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2.如果最大角的比份大于其他两个角的比份之和,则这个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

3.如果最大角的比份小于其他两个角的比份之和,则这个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

学生的思维,在本堂课得到充分发展,培养学生的数感得到落实,课堂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随机进行复习,完善知识结构,创设学生终身发展的空间与平台

第11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练习评析;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5-087-2

在数学教学中,经常需要对学生某部分知识或某阶段的学习状况进行综合性了解,这时进行必要的练习检测是一个很直接的方法和手段。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过于注重对检测结果好与差或相关数据的分析,而忽视了检测后对具体练习内容的评析。练习检测后的评析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反馈练习检测评价的结果,让学生了解自已的知识、能力水平,从而来弥补缺陷,纠正错误,完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进一步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一般来讲,很多老师对练习评析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逐题详细地评析、复习相关知识;另一种是选择错误较多的题目具体评析。第一种方法耗时太多,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第二种方法既省时也有针对性,但似乎缺少对练习内容全面科学的分析,没能较好地挖掘相关题目的作用。有鉴于此,笔者在教学实践别注重检测后的评析环节,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具体想法和做法。

一、课前诊断,做好评析准备

所谓课前诊断,是指在练习评析之前,“诊断”出学生在练习中反映出来的普遍错误和需要归纳、延伸的重点知识,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评析预案的设计。练习评析的内容要有针对性,有针对性才能有实效性。我们要根据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准确分析学生在知识和思维方面的薄弱环节,找出具有共性的典型问题,针对导致错误的根本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评析;另外对涉及重点知识以及内涵丰富、有一定背景的习题,即使这个题目解答没有太多学生出错,也应以它为例,对其丰富的内涵和背景进行拓展性评析,以发挥该题的更大作用,从而进一步拓展延伸所学的相关知识,同时也是对新知学习的有益铺垫。在预案中,我们还要预设好练习卷评析的具体过程和方法,同时还要设计好穿插于评析过程中的巩固、拓展类补充习题,明确所要达成的知识、技能和发展的应用、创新意识等目标,充分全面地备好评析预案。

二、课上交互,做好评析实施

练习内容的具体评析很有“讲究”,评析过程中师生要加强交互,共同参与到评析过程中。教师要对于各知识点要多层次、多方位加以解剖分析,同时注意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升华,以便更好地展示,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掌握。针对相关问题,在掌握常规思路和解法的基础上,还可讨论新思路,探索巧解、速解和一题多解,让学习内容新颖,让学生进一步学有所思,思有所得。同时,涉及的重点知识需进行适时适量的练习巩固,渗入讲练结合中,让学生通过评析和补充练习,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分析、综合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具体的评析实施中,教师需重点抓好如下几个方面:

1.纠原因,析错例。练习内容的评析不能面面俱到,否则既浪费时间,又不受学生欢迎。评析前要认真检查学生解答习题的情况,确定相关较典型的错题做案例分析,并全面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情况,准确发现错误的原因,从而找出学生在知识掌握上存在的缺陷,以便加以弥补。

例如,《分数的意义》知识检测中有一题: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多少米?每段占整根绳子的几分之几?许多学生经常出现这样的错误:每段长14米,每段占整根绳子的34。这种错误情况,是由于对题意分析不仔细,忽略了其中数量关系的分析,并对分数的意义理解不清导致的。评析时,笔者让学生分析其中存在的数量关系和单位“1”及平均分的含义,明确:总长度÷段数=平均每段的长度,每段长3÷4=34米;把整根绳子总长3米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段,那每段就占整根绳子的14。解决问题后,学生们又一起进行了该类型的补充练习,及时弥补了知识薄弱处。

2.辨条件,析变化。很多习题源于书本却高于书本,形式多变,但其基本知识点并未变化,只是在某些方面有所创新而已。在练习评析时,教师要善于将条件进行数学化分析,将题目进行变化,并和原题进行比较,从而对某一知识从多角度、多侧面和不同的起点进行提问。

例如,《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检测中有一题:6名老师带着五、六年级的同学去参加智力竞赛。师生一起算,每2个人里有一个六年级的同学,每3人里有一个五年级的同学,参加这次竞赛的师生共有多少人?对该问题,部分学生解题过程复杂烦琐,还有一些同学竟然无从下手,解答出现错误。评析时,笔者先让学生重新审题,重点分析条件“每2个人里有一个六年级的同学,每3人里有一个五年级的同学”,通过举例、图示分析,许多学生很快都发现了其中蕴含的数学实际意义:六年级同学占总人数的12,五年级同学占总人数的13。随即,学生们根据其中的数量关系完成了解答 6÷(1-12-13)=36人。过后笔者又补充提问:五、六年级参赛学生各有多少?并补充了同类型问题,分别让学生讨论解答,以便进一步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发展灵活思维。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理念;引入实践;思考

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以全体学生为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发展。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要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发展。作为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作为一线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有一个详细的了解,要针对每一位学生的能力、特点因材施教,展开分层次的教学,有针对性的、有的放失的对学生进行教育。现将在多年的小學数学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关于分层教学的一些教学经验、实施策略总结如下:

一、分层教学理念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当中的重要作用

所谓分层教学方法,就是从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入手,并结合学生自己的知识架构体系进行考虑,而不是将学生进行三六九等的划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科学化、合理化的将学生进行区分,为的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进而实现无差别化教学。

分层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一种新模式,很好地兼顾到全体学生的能力水平、思维特点存在的差异。当学生进入小学的高年级阶段,特别是到了六年级,学生的全体水平差异的幅度拉大,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全体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教育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很好地认识自己,开发和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层教学模式是综合性的教学模式,是新课改以来提出的一种新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在适应学生生理,尊重学生心理情感的基础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取得相应的发展,其最终目的是提高整体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小学数学一线教师,应该更新教育理念,将分层教学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不断完善分层教学方式、方法,让这一新的教育理念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二、分层教学理念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当中的实施策略

(一)根据学生个体实际情况,做好分层教学的铺垫

小学六年级数学课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小学阶段数学知识内容的总结,同时要与初中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衔接,是过渡性知识。因此,教师要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基础、以个人实际情况为前提,科学、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分层,为实施分层教学策略做好铺垫。作为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认识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特点,从本班学生基本的认知能力、智力水平出发,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入手,对学生分层教学,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三个不同的层次的确定,更加明确了教师教育教学的目标。但是这个分层教师一定是心目中的分层,绝对不能将它公布于众,那样会影响到较低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尊心。

例如,在讲授“圆柱的表面积”时,本节课知识的学习目标是:1.利用迁移、猜想,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2.利用演示、分析探究圆柱表面积的求法。3.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可结合他们对这些知识内容的学习情况和理解情况,使用复习导入的方法来检测和调查。先复习长方体表面积的知识,对圆柱表面积有初步的理解,为探究圆柱表面积的求法作铺垫。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建立圆柱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轻松得出结论。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圆柱的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汇报,教师可了解他们的基础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根据这些因素进行分层,促进分层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设计,兼顾整体学生的需求

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性,要求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学习的进度,对其成长、学习不利。因此,根据课程的知识结构、教育教学要求实施分层教学,全面照顾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需要。从而促使优等生提升学习进度,中等生、学困生,发现个人不足,弥补和改善不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自信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满足了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还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正是由于分层教学方法的这种优势,教师必须好好运用这种方法来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忠.浅析分层教学在小学六年级数学的实施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6,21:193. 

[2]迟明丽.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