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六年级知识点总结数学

六年级知识点总结数学

时间:2022-07-26 11:22: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六年级知识点总结数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六年级知识点总结数学

第1篇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有效教学方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是对六年来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总复习的重要阶段,复习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升初中的入学考试成绩。六年级的数学复习既不是“炒冷菜”,也不是昨日重现,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做出重点的选择。小学六年级数学要复习的知识点多又广,无法一一按顺序去细讲,也不能盲目地进行题海战术,一定要讲究复习的教学方法。在复习的过程中,不能再是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学生要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从被动转为主动才能取得好的结果。无论教师采用何种复习教学方法,在进行复习时,一定要对学生进行测试,分析和总结学生的知识点弱点所在,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下面来谈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教学。

一、复习测试要有目的性、科学性

测试是复习的必要手段,然而测试并不是每天一小测,一周一大测,就可以让学生的成绩得到提高。太频繁的测试会让学生对测试产生恐惧,对测试的结果不够重视。因此在进行小学六年级数学测试要具有目的性和科学性。

测试的最好时机应是在复习完一整个板块的知识后再进行,检测的试题要紧扣教材的内容,不要出怪题、偏题,试题要同时具备基础性和综合性,主要针对复习过的内容,一来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二来可以帮助学生对复习过的内容进行及时的巩固。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测试来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另外,试卷的批阅教师一定要亲自批改,不能假手于人,笔者发现有部分数学教师由于要改的试卷数量太多,有时会给出一份标准的试卷批改标准,让几个学生帮忙批改试卷。教师批改亲力亲为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最容易出错的题目,在评讲试卷时就可以做到以错论错,帮助学生改正错误,避免重犯。比如这样的一道题目:大圆的直径是小圆的4倍,则大圆的周长是小圆的( )倍,小圆面积是大圆面积的( )倍。这道题不难,但是很多学生在第二空都出错,原因是学生没有认真审题,按照习惯性的思维,大圆周长是小圆的4倍,那么接下来肯定是问大圆的面积是小圆面积的多少倍了,因此学生没有思考就填了16倍。或者是有的学生审对了题,却在计算的时候出现了错误,因为无论是圆的面积计算还是周长计算都要乘以3.14,其实两个圆都有3.14,就可以直接忽略3.14,倍数之间直接相乘或相除即可。通过分析这道错题,可以得出:如果大圆的直径是小圆的a倍,则大圆的面积为小圆的a2倍,大圆的周长为小圆的a倍;小圆的周长是大圆的倍,小圆的面积是大圆的倍。总结出两个圆之间的周长和面积关系,考试时就不用再进行那么复杂的计算,出错率自然减少了。

二、采用激趣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复习课与新课不同,对于知识点不能进行重复性的讲解,而是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尽量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理,掌握整理知识的要领,学会课下之余也能自己清晰明了地对知识进行分类和整理,提高复习的效率。在进行数学知识梳理时,教师不能像以往那样,按照自己的思维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方式去整理知识点,而是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整理知识,提高自己梳理知识的能力。由于学生对六年的全部数学知识点还不够熟悉,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标准来引导学生主动去进行知识点的梳理。例如在学习立体图形时,可以让学生按照以下这三方面来进行整理:①我自己整理的知识点。②最容易出错的题型。③还没有解决的困惑。有了这个标准的引导,有的学生会发现自己在计算圆锥的体积常常忘记除以3,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还存在疑惑,不知道如何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遇到裁截圆柱形木头的题目时还是无法理清其中的对应关系等等。

通过这个方法,教师可以把全部学生整理出来的困难点和困惑点进行详细的讲解,把大家最容易犯错的共同点拿出来分析,让学生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对于整理得较好的学生,教师要进行表扬,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相交流和指导,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自我梳理知识展示自己的整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感受到复习数学的乐趣所在。

三、分层教学,培优补差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习,单靠教师的一个人的力量是很薄弱的,成效也不是最好的。教师要善于利用好学生的资源,培养优秀的学生,让他们来帮助成绩差的学生进行复习。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思维方式、教育背景等不同,导致个体的差异性存在。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复习时,不用采用一棒子教学法,应该进行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设置问题时,也要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尽量让中下水平的学生来回答,以此来调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让成绩优异的学生作为小老师对问题的回答做出评价。在布置作业时,也要进行分层,布置不同难度的题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来自助选择题目进行解答。多鼓励成绩优秀的学生积极指导成绩差的学生,以强带弱,让优秀的学生去影响成绩差的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斗志。同时,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辅导成绩差的学生时也相当于对知识的再次巩固。

总而言之,为了有效地提升小学六年级数学的复习质量,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复习计划。在教学方法方面要不断进行探索创新,寻找更多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觉的学习和复习,才能在升初中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谢加松.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方法的浅析.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02):92

第2篇

一、在小学六年级进行数学总复习的积极作用

1. 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化的知识脉络。虽然小学知识点比较简单与基础,但是知识点分散,学生难以建立起完备的知识框架体系,因此需要老师进行综合性的复习教学,才能帮助学习完成对小学知识的综合性掌握。

2.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数学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需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一方面需要提高学生的抽象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而其中的重点就在于构建高效的数学复习课堂。

二、构建小学数学六年级高效复习课堂

1. 强化老师的总复习意识,尤其是依托于知识点与知识脉络的复习教学规划。数学老师应该做好对小学数学知识脉络的梳理,帮助学习形成数学框架性知识脉络,制定详细的小学数学的复习规划,总结相关的数学公式,进而提高学生在该类数学问题的解题能力。

2. 了解学生的薄弱环节,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指导。为了更好地做好小学数学的总复习教学,首先应该了解学生的薄弱环节,一方面可以通过考试、习题等形式了解学生的易错点、薄弱点,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针对具体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针对化的复习指导计划。

3. 组织小组学习讨论,形成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学习氛围。老师可通过将学生合理划分成若干个学习讨论小组,将复习内容或是某一个数学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复习讨论进行分析解决,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相互之间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 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收集其他学校的教学复习资料。老师应该做好对现代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收集与整理,提高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的深度认识,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

5. 题型汇总,帮助学生完成对必考题型、必考知识点的梳理。老师应该做好对必考知识点、必考题型的梳理,帮助学生对目标题型的掌握,尤其是应该掌握相关的数学思维以及数学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实现学生复习过程的针对性与目的性。

6. 让优秀的学生讲解学习方法,让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讲解解题方法。老师应该做好学生自主复习学习过程的落实,老师应该让优秀的学生讲解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重点在于对数学知识总结与梳理的学习方法。对于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来说应该让其讲解某一个数学问题的解题方法,比如让他们将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方法,提高该类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的掌握。

第3篇

关键词:复习课;六年级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239-01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是全面回顾六年来所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小学阶段数学的所有知识点,并加以巩固、理解及灵活地进行应用。然而由于复习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复习过程中应力求体现减负增效。为学生今后学习奠定扎实的数学基础功底。我认为复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紧扣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制定确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复习前,要认真把握课标要求,明确复习的目的,把握好教材内容,弄清各知识的复习目标。而后以教材为主,熟悉教材内容,努力让学生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网络结构,使他们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有了明确的方向,要使复习有条不紊,环环相扣,还需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出复习计划。复习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引导学生将教材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回顾,全面把握教材内容,注重查缺补漏,主要是帮助学生打牢基础。

第二阶段:依据课标要求,讲一些重点、弱点、难点问题,以针对性训练为主。比如计算和解决问题能力低下是我班学生的弱点和难点,我就要有针对性的加强这两个方面的训练,从而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以综合复习为主,搞好强化训练。可适当加大复习题的分量,增强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这样分三个阶段进行复习,有利于帮助学生打牢基础,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二、注重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

复习期间,每节课的知识容量都比较大。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巧妙导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复习课导入比新授课还重要。因为数学课本极其枯燥,再加上学生对每一个复习内容已经熟悉,能否让他们对旧内容产生新兴趣,能否帮助他们通过复习把各知识点把握得更透彻,并有创造性的理解,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在复习前吊起他们的口味。所以导入的作用不容忽视。

2、用做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复习课中做游戏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像开火车、找朋友、猜谜语等游戏都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复习数的读写时,我让学生根据我的提示写出我的手机号码,然后再让他们比一比谁能很快读出这个数。这样一来,学生马上表现出了极大兴趣,整节课都以我配合的很默契。

3、教学中的动手操作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复习空间与图形知识时,我将事先准备的实物分发到各学习小组,让学生动手测量解决问题所需的数据,并记录各组所用时间,比比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样做既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又使他们在竞争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学法指导和解题方法的传授

复习中的学法指导,就是交给学生自己复习、自己总结的方法,教会学生掌握解题要领,帮助他们尽量避免出现面对未做过的或稍有变化的题时因找不到切入点而束手无策的情形。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要指导学生定期做计算练习及创新练习。指导学生抓住解题的关键信息及问题中的数学关系,归纳出规律和方法,指导学生排除解题障碍,对一些看似复杂的难题,引导学生斩枝去叶,找出其核心部分,更快、更准地对题意进行理解。在这一过程中,要提醒学生切记死记硬背,重在开阔视野,培养实践能力,摸索技巧与规律。

四、精心设计练习,搞好强化训练

在复习阶段,学生只有通过“练”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应用知识的能力才会提高。当然片面的讲求多练,只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并使学生丧失自由支配时间的权利。因此,只有精心设计复习题,才能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能提高复习的质量。这样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要根据复习的方向和重点,在众多的复习资料中挑选和组织具有目的性、典型性、规律性、启发性、灵活性和综合性的练习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分层训练,让他们“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能走的走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从而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增强学习的信心,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复习的效率。

总之,在数学复习中,我们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有的放矢地组织复习,真正体现复习的价值,从而真正达到提高数学复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夏乃康.小学数学总复习中的“步步反馈,逐层提高”法[J].考试周刊,2010(38):72-73.

[2] 杨武昌,张美华.建构知识体系 提升数学能力――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谈[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1(4):33-35.

[3] 张迎雪.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在小学数学总复习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论坛,2014(36):43-45.

[4] 李培芳.从训练思维到领悟思想――例谈“开放题”的教学策略[J].新教师,2014(Z1):130-132.

[5] 滕云飞.浅析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引入思维导图的重要作用和实施对策[J].文理导航(下旬),2015(10):40.

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一题多变”

发散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呈现一种放射性、扩散性认知积极状态的思维方式。良好的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迸发出高质量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对学生的最终学习质量将起到积极的保障性作用。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体会,就小学数学学科中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培养策略展开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一、运用“逆向思维”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通过一段时间专业数学知识的学习之后,小学生的学习活动都或多或少地具备了一定的思维定式,再加上受到年龄因素的制约,他们很难凭借自身的力量从定式的思维思考方式中真正摆脱出来,这就致使他们在面对、解决一些数学难题时产生极大的阻力,不利于其实际数学学习质量的显著提升。

鉴于此,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教给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思考、分析问题”的方式方式,即借助“逆向思维”作为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渠道。举例来讲,在“四则运算”的系统数学内容中其实就蕴含有丰富的逆向思维原理,像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加法与减法、甚至加法与乘法之间、减法与除法之间都可互为逆运算。为此,笔者在教学“四则运算”这一章节内容时,就会有意识地利用这笔宝贵的逆向思维财富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在“24÷3=?”的数学练习题目中,笔者会在学生得出“8”这一正确结果的基础上,尝试进行思考“几个3相加能组成24?具体乘法口诀是什么?”……

这样一来,借助上述逆向思维的分析与思考,学生既能对计算结果进行一番细致的检查与验证,确保了高质量的数学计算结果,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他们认识到数学具体学科知识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而这很显然为他们自身发散性思维的扩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他们在接下来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敢于打破思维的定式,以积极、创新的思维思考方式实现对相关数学知识点的更深刻认知、理解与充分掌握。这一教学实践充分证明了运用“逆向思维”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可行性。

二、运用“一题多变”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社会人生阅历十分有限,视野范围较为狭窄,此种视野上的不开阔也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具体表现在“面对一道经常接触到的题目提问方法,可能会凭借已有经验轻松解答,但若是稍微转换一下提问方式,可能就读不懂题目,甚至完全将题目完全做错了。”这表明,思维上的局限性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效率及质量。

针对这一情况,笔者会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借助特定的数学题目类型对学生进行“一题多变”的创新教学模式,实践证明,此种“一题多变”的学习方式极大地解放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天性,有利于他们以同一道数学题目为依据,努力谋求最全面、最多角度的解题思路。对此,笔者感受颇深。例如,在“六年级一班学生植树共计40棵,六年级二班学生植树共计50棵, ?”这一练习题目中,笔者就要求学生结合已给出的条件,将题目补充完整,并进行正确的解答。以下即为部分学生的题目扩充结果:

(1)六年级二班比六年级一班学生多植树多少棵?

50-40=10(棵)

(2)六年级一班比六年级二班学生少植树多少棵?

50-40=10(棵)

(3)六年级二班比六年级一班学生植树数目增加了百分之多少?

(50-40)÷40=0.25=25%

(4)六年级一班比六年级二班学生植树数目少了百分之多少?

(50-40)÷40=0.25=25%

(5)六年级二班植树数目是六年级一班学生植树数目的百分之多少?

50÷40=1.25=125%

(6)六年级一班植树数目是六年级二班学生植树数目的百分之多少?

40÷50=0.75=75%

如此,借助上述“一题多变”的创新型学习模式,既能使学生养成了举一反三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又能使他们在依据同一题干创编多种形式数学题目的过程中自身的学习视野范围及思维水平都得到了有效的延伸与扩展,真正为其发散性数学思维的扩散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小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发散思维并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可以轻松实现的教学目标,对此,我们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当持有一种始终坚持的顽强意念,并结合所教学生的主观认知需求及心理特点有步骤、有计划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思维发散策略,这样才能在实现既定教学任务的同时,真正将培养、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目标更快、更好地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第5篇

时间安排:

一个月(从7月8日-8月8日)。

基本情况的:

一至六年级都有,学生情况的参差不齐,三、四年级学生情况的最差,都是班里的倒数生。一、二、五、六年级学生情况的较好。

教学内容:

以学生为根本,以培优为宗旨,查漏补缺,根据学生的个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安排辅导内容。五六年级重点学习了几何图形的面积的求法和用方程解应用题。三四年级学生基础太差,以查找漏洞为主,对上学期知识点进行了查补夯实。一二年级一方面对上学期的知识点进行了复习夯实,另一方面拓展了知识面,对二年级的知识点进行了渗透。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人人感到“我能行”;

2、强化基础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观察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养成做好笔记、经常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具体做法:

一、善待孩子—爱小屋

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因此,我首先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每天把小屋清。得干干净净,调好室内温度,让学生在火热天感觉到屋子凉爽舒适; 其次,创设美好的心理环境。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就是高高在上,在老师面前不可随便说话。为了消除学生这种心理障碍,我就鼓励学生与老师拉家常,说心里话。一次开玩笑中,我说“谁最胖?”一个一年级小同学说“老师你最胖”,惹得大家哄堂大笑。还有一个同学因多种原因,形成一种孤癖胆小,在人前不敢说话的性格,我就专门为他创造说话的环境,让他多回答问题,予以壮胆、鼓励,让大家肯定他的进步,使这个同学感觉到了老师的关怀,同学们的帮助,小屋的温暖。面对学生一次次的出错,我们做到孜孜不倦,不厌其烦。“不要怕,我们重来,认真查找问题在哪,我就不信你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你一定能解决这个难题”,就这样鼓励学生要不怕困难,问题越大越不放过!同学们对老师的感觉就似他们的朋友。难怪一个学生告诉家长“我就喜欢去育才小屋学习,那里的老师不打不骂、有耐心、关心我们,我就喜欢那里的老师”。

二、培养兴趣—爱数学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了,才会启动思维,苦思冥想;只有对一个问题感兴趣了,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才能有所创造,有所发明。那么如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根据多年的经验,体会到:大多数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学生,都是因为他学不懂,学不会才破罐破摔,放弃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学生只有在学会了,学好了,取得优异成绩领先于他人时才会有成就感,对所学学科产生兴趣。所以,我首先吃透学生,循其产生问题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设计辅导中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学得懂,弄得通。例如有个六年级学生他毕业考试只得了20分,我就通过让他做习题了解他哪些知识点没学会,结果发现他连两位数四则运算都不过关,我就改变了对他的辅导计划,不让他跟六年级而让他跟上四年级的学生学习,设计内容切合了他的实际,他能接受了,练习本上叉号少了,鲜红的对号,100分多了,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学习兴趣随机也上来了。同学们的同感是:“我原来就不爱学数学,现在可喜欢学数学了”。

三、及时表扬—增自信

我认为:自信是一种精神,有了自信就有了顽强拼搏的决心和内驱力,兴趣才能持续。否则兴趣也会随着学习中的困难而夭折。所以在教学中,我就特别注重观察学生的表现,一有闪光点就及时予以表扬、激励。例如在做单复名数互化专题训练时,开始由于学生还没掌握牢,容易出问题,我就少出几道题让学生试做,这样题量小,学生容易得满分。你看他们真的“上了我的当”,个个得满分,个个笑逐颜开,急切地等待着下一组的练习,本子上一个个鲜红的100分再加上我送给大家的话语“你能行!”、“大家都能行!”、“做得这么好谁还敢瞧不起你?谁还敢说你是差等生?”、“你这样坚持下去一定会成为班里的优秀生”,使孩子们产生了极大的自信心,争着数自己本子上的100分的数量,个个不服输。

四、引导方法——增效率

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复习;教学研究

经过小学前五年的学习之后,在跨越到初中学习前的最后一年,学生需要把之前吸收的知识慢慢消化、好好巩固、系统地理顺,并且在此过程中提升学习能力,为即将到来的升学做好准备。数学作为一门主要科目,其在升学考试中所占的比重大,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升学成绩,下面笔者将列举几条数学复习的教学策略,供教师参考。

一、重视教学大纲和考试范围

学习、复是需要一个清晰的思路和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样才能把杂乱的知识点串起来,在头脑中形成体系。教学大纲和考试范围是经过深刻研究和探讨加以确定的,以其为线索来开展复习,能够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制订复习计划。

二、重视基础性知识

在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甚至高考中,考的大多是基础性的内容,而一些超出课堂范围的难度性较高的题目是用以挑选出特别优秀的学生、学有余力的学生,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此进行研究。只要把基础性知识掌握好,在考试中大部分的分数都能够拿到。

三、重视检测和反思工作

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形,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一到做题、考试的时候就犯愁,很多时候知识是要靠“实战”来积累的,不做检测,只学不练,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的水平在哪里。总结和反思是紧跟检测的工作,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错题进行分析纠错,将做错过的题目收录起来,以保证下次不再犯错。

四、重视学生的思想

毕业班面临的升学压力大,学生容易出现焦躁、紧张、厌学的心理问题,教师要懂得适时地给予其一些帮助,及时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让优秀的学生更加自信,鼓励尚且落后的学生不要自我放弃,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小学六年级的学习关系到小学生将来上初中、高中的质量,是教师不可轻视的一个阶段。在数学教学方面,教师应当系统、全面、有条不紊地带领学生进行复习,将这一重头学科拿下,减轻学生的升学压力,提高升学率。

第7篇

小学毕业即时总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引导学生对它全面而系统地整理,是巩固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必要手段之一,做好这部分的复习是提高知识的掌握水平,进一步发展能力的重中之重。我们不仅要重视这个再学习的过程,而且还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现归纳如下:

一、系统整理小学阶段知识

数学知识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小学数学教材根据每个年级的学生智力发展特点,将小学整个数学知识体系分散到一至六个年级来学习,所以六年级数学的复习,涉及小学各个阶段。很多知识已被学生遗忘,所以有必要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我们可整理成图表形式,可将数学知识结构分成不同主线,然后按层次逐步细化,一直到具体的定理、公式,形成知识链表。这样的梳理所学的数学知识,显得十分必要。尤其是对于部分“学习困难学生”,总复习更具有重要意义。

二、强化典型习题训练

针对于学生容易发生普遍性错误和个别性错误的知识点,我们要采取典型反馈和个别反馈相结合,按照加强针对性训练、开展专题复习方式、各个击破的复习思路进行典型习题训练,这是提高数学复习有效性和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要做好典型习题的训练,应当做到以下三点:1.选题。首先做为任课教师要会选典型的习题。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掌握学生知识面的整体性和局限性缺陷。一般数学典型习题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数学知识具有代表性的习题,另一方面是综合性的习题。2.学生易错的难题。对学生以前常做错的题目,要重点训练。将学生订正过后的考卷隔段时间再巩固一次,或者针对学生经常出错的地方不仅要精讲巧析、洞查、记录,而且要经常整理以往的错误并分析学生的缺陷,及时对症下药,并在下一次检测中有所侧重,努力使学生做到“知此知彼,百战不殆”。3.要多做灵活多变题,使学生达到巩固知识、理解规律、强化记忆、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要选择内容新颖、规律隐藏、思路灵活的习题训练,创造新的思维意境,加强“一题多变”的训练。尽可能覆盖知识点、网络知识线、扩大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加强“一题多解”的训练,寻找多种解题途径,择其精要解题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练习题不在于多,一道好的题目,往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勤于总结和归纳

因为书本上的知识有些比较零散,所以我们可以概括出一些规律或一般解题思路,使学生见到题时能根据规律和一般的解题思路放手去做。比如:讲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涉及类型较多,用到的数量关系也很多,这时我们就不应只是就题论题,而应教给学生一些分析应用题的方法。如“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题是怎样做;“单位一已知和未知是要有什么样的规律”。再比如复合应用题时要用到的分析方法,只有“分析法”和“综合法”两种,我们可以用这两种方法去分析涉及不同数量关系的应用题,从而教会学生解答不同类型的复合应用题。还有就是向学生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帮他们寻找规律,应用规律,从简驭繁的方法价值应该大于每道题本身的知识价值。练习中的还原生活,巩固练习、拓展提升,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整个过程要逐步地让学生去体会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懂得运用一定的规律去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因此,在复习过程中,不但要授之以“万能钥匙”,而且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使之掌握一定的数学思考方法,在复习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因材施教,做好后进生辅导工作

做好课后辅导工作,要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想提高后进生的成绩,就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自觉地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问题,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总之,六年级的数学总复习课就是把平时相对独立地进行教学的知识,特别是其中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在这个过程中要以精讲为导向,师生齐心,面面反馈,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做好六年级质检的准备。

第8篇

一、复习教学的“生长点”

所谓复习的“生长点”就是复习的重点,即构建知识网络。《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因此复习教学应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动手亲自整理,让复习教学生长起来。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复习》复习教学中,进行知识网络构建时教师可进行如下引导:

1.课前整理

复习教学前,教师先指导学生将知识点整理成“数学知识树”,指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借助画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先把某个知识点定为主干,再由这个主干开始分支,每一个分支就是这个知识点的主要组成部分,大分支上又有许多小分支,就是许多小的知识点,小分支上有果子了,学生称之为“数学果”,它是学生举的例子或者是学习方法的总结。通过复习前的整理,每位学生都经历了知识的形成以及知识点的收集过程,对复习的知识有了大概的了解,这样将大大提高复习的参与率与效率,而不会是几个优等生唱独角戏。

2.课中构建

复习课是以梳理、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与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将那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连在一起,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结构,给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复习教学中打破“以偏概全”,以一两个优生总结概括的复习,这样中下生将失去复习兴趣而无所收获。发挥小组的优势,让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整理知识树,亲身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真正系统地掌握知识,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3.课后完善

课后将知识树完善,贴于数学书“单元回顾与交流”。

二、复习教学的“延伸点”

1.课中延伸

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复习》复习教学中,“切”出新的表面,求增多的表面积,是复习教学的难点,也是本节复习课的“延伸点”,如何延伸可以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要以动手操作为主。教师问:“同学们,萝卜都带来了吗?现在我想把这萝卜切开,有几种切法?一是横切。①横切1刀,萝卜变成几段,表面积增加几个底面?同学们动手试试看。切2刀呢?②想象切5刀,切成几段,表面积增加几个底面?③想象切8段,要切几刀,表面积增加几个底面?二是纵切。表面积增加多少?长方形长相当于圆柱的什么?宽相当于圆柱的什么?同学们自己切切看。三是反思总结:通过刚才的操作,同学们想想:刀数与段数有什么关系?刀数与表面积又有什么关系?(刀数=段数-1,切1刀增加2个面)”

其次,“削”出圆锥,圆柱与对应圆锥的关系也是本节复习课的“延伸点”,如何突破?以动手操作为主。教师问:①我想知道这萝卜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求圆柱形萝卜的什么?怎么求?②将圆柱形萝卜削成最大的圆锥体,怎么削才算是最大呢?槭裁矗看蠹蚁飨骺础U馐痹仓与圆锥的比是多少?剩下部分与圆锥的比是多少?剩下部分与圆柱的比是多少?③现在我想知道这个圆锥的体积怎么办?教师直接将圆锥形萝卜放进水里,通过观察生发现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圆锥形萝卜的体积。课后,学生问:“这萝卜可以吃吗?”因为有一部分学生是拿它来当圆柱的,可见学生已经真正融入学习中来,提高了复习教学的有效性。通过这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拓展了复习教学的延伸点,增加了复习教学的深度,提高了复习教学的层次。

2.练习延伸

第9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现实生活 教学效率

一、结合现实生活开展数学课堂教学的涵义和意义

1.含义

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不同,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数学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且在课堂教学中感受生活,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进而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认识程度,加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2.意义

(1)能够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结合现实生活开展数学教学,能够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同时,可以转变教学观念,针对不同的教学难点,寻找与现实生活相关联的教学题材,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另外,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习情趣、知识能力等方面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也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分析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可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生活化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自主解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总结近几年考试题可以发现,很多知识点是考察学生自主发现、解决以及探究问题的能力,并且对这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很多学生不能够取得较高的成绩,主要是缺少。所以,在小学课这方面的能力。课堂教学中进行生活化学习,能够更好地把考试要点和基本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结合现实生活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不仅能够让生活常识更好的融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关于数学知识的兴趣。并且,数学教学融入生活化内容也能让数学教学变得言简意赅,能够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课堂内容,进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可以优化课程学习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结合现实生活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

1.巧设生活情境,激发探求欲望

情景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生活情境是指通过把数学课程中的知识点和现实生活的实际内容相互联系,通过把生活中学生常见的事物作为数学题材来引导学生进行理解,进而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些圆柱形状水杯,或者玩具圆锥、粉笔等,也可以运用多媒体制作出来几个简易房屋,在讲课的同时让学生看这些物体,通过物体的对比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所讲内容,进而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知识点的把握。在讲完课程之后,教师也可以再结合现实生活找出几个样板,例如罐头瓶、易拉罐、冰淇淋等,让学生区分是圆柱还是圆锥,提问学生回答,最后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述,并归纳总结记忆方法,进而进行圆柱和圆锥知识的进一步讲解,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创设实验情境,鼓励实际操作

生活与课堂相联系,就必须要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物质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设实验情境,鼓励学生亲身体验,激发探究兴趣。

例如,学习六年级下册空间与图形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在给学生介绍图形时,可以让学生都站立不同的角度观看教师讲桌,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侧面对讲桌进行观察,让学生把自己观察之后的结果说出来。教师也可以在讲台上放置一个模型房屋或者教学用圆柱体等,让学生从不同侧面观察,认识和学习图形在空间中的形状。另外,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相关图形,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这样就能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而学生也就能够更好的把握知识点。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空间与图形的概念意义,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使用联想教学,拓展学生想象空间

在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公式以及图形的抽象化,很难引起学生的关注,因此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联想教学法。联想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数学课程自身的特征,利用数学模型以及数学同其它事物的关联性进行教学探究,另外,数学也是学习其它课程的基础,因此可以在教学中建立与相邻学科的关系。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数学知识的印象,而且有利于掌握其它学科的知识点,可以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例如,在讲解六年级上册百分数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问学生:大家有没有喝过牛奶或者灌装饮料呢?那么,饮料瓶子上面写的蛋白质30%,水分60%,脂肪2.5%,白砂糖10%……这些30%,60%,2.5%,10%是什么意思呢?首先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提问学生回答,在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在进行错误纠正,之后开始引入正题,把整罐饮料分成多少份,每一份所占的比重是多少等等,这样就便于学生理解,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三、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结合现实生活开展教学,才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当然,无论是情境教学法还是其它教学模式,都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对实际生活的深化贯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佳文.浅谈数学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J].浙江大学学报

第10篇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总复习”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12册里的内容,(人教版十二册第132--133页)材以出现4个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圆锥体)从而让学生开始去整理关于小学阶段所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教材中并不出现具体的特征和计算公式),体现了让学生在回忆中自主整理的思想。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和应用很不理想,作为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它既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在我校小课题“六年级总复习重难点突破措施研究”中,它被确定为研究内容之一。

二、学生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通过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已经完全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相应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也掌握了一些整理的方法和具备对旧知识的整理能力和利用已经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知识的繁多也造成了部分学生知识的遗忘和生疏。特别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综合应用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此,结合自己的教学,我对总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重难点突破措施进行了一些初浅的研究。

三、解读复习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复习这部分内容的目标如下:

1.知道所学立体图形的名称、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掌握所学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系统有序地学习意识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整理能力。

四、突破重点的方法探究:

要突破“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和应用”这一重点,单靠牢记公式和练习是不够的,因为这实际只解决了学生生对知识“知其然”的问题,却没有解决“知其所以然”的问题,因此在对学生和教材进行深入分析之后,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突破复习重点。

1、整体把握,构建知识网络。即系统回顾立体图形的特点,理解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感受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结合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和表格,让学生从外形上认识4中立体图形的形状、名称及其特征,了解他们之间的不同,即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而圆柱体和圆锥体是由曲面和平面围成的。所以4种立体图形可以分成两类,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一类,圆柱和圆锥为一类。这样有利于学生从表象直观认识图形的特征和构成,为复习表面积和体积奠定基础。(2)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各种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利于学生直观感受表面积的含义,表面积是指立体图形表面所有面的面积之和,体积是指立体图形所占空间的大小;他们的计量单位也不相同,表面积是用面积单位计量,体积是用体积单位来计量。

2、回顾整理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及公式推导过程,牢记计算方法。

(1)通过课件演示或实物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表面展开图,让学生理解立体图形各个面的计算方法,以及其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和推导过程,加深对表面积公式的记忆。(2)通过课件演示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亦即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从而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理解记忆。(3)通过课件演示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同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化曲为直”、“等积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4)通过表格整理表面积和体积公式从而使所学知识形成网络体系。

五、突破难点的方法探究:

在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中,学生存在两大难点:一是计算出错率高,二是应用表面积和体积解决实际问题。

1、指导巧算提高计算正确率。计算出错率较高主要体现在圆柱表面积和体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上。主要原因是计算时常会用到圆周率,3.14用于计算时经常出错;有时底面半径是小数求他的平方也极易出错。为此,在教学中我为学生支了两招:

其一,记住圆周率和自然数1-10相乘的积。

1π=3.14;2π=6.28;3π=9.42;4π=12.56;5π=15.7;6π=18.84;

7π=21.98;8π=25.12;9π=28.26;10π=31.4

在此基础上,如果要算12π就可以用10π的31.4加上2π的6.28等于37.68。这样计算对于那些小数乘法不熟练的同学很管用,对于口算和心算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大大提高计算效率和正确率。

其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圆柱圆锥底面半径常出现小数时多为1.5,2.5,3.5,4.5等小数部分是5的一位小数,而这些小数的平方数都是有规律的,即小数部分都是“25”,整数部分是用小数的整数部分乘比他大1的数所得的积。如1.5的平方就用整数部分的1乘比他大1的数2(1×2=2)所得的积做整数部分,小数部分是“25”,1.5的平方=2.25;7.5的平方=7×8+0.25=56.25

这种计算规律的运用把小数乘法转化成了整数乘法,难度降低了,正确率提高了,从而解决了学生计算易出错的问题。

2、通过找规律、创设情境、归纳典型突破难点二“应用表面积和体积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综合应用有关体积和表面积的知识,还需要灵活的思维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可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灵活的思维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有少部分学生具备,而且很有限。这样解决问题就成了学习中的难点。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应用表面积和体积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种是有陷阱的题;一种是综合性强,灵活度大、要用几个知识点才能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审题不够认真和仔细,没有做到咬文嚼字抓关键;二是知识间的联系掌握不够,没有达到融会贯通;三是生活经验欠缺。

第11篇

关键词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复习技巧

一、系统分析 周密计划

首先,老师要明确小学数学课标要求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任务、知识范围、体系与结构,教学重点与难点,这些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其次,要全面了解全班情况,知道每一位学生现在学到了什么程度,还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知识;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明确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起来,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结合六年级知识特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书本上的知识有些比较零散,我们可以概括出一些规律或一般解题思路,使学生见到题时不会产生无从下手的局面。比如:讲复合应用题时,涉及类型较多,用到的数量关系也很多,这时我们就不应只是就题论题,而应教给学生一些分析应用题的方法。复合应用题解题方法就是分析法和综合法两种,要么从已知条件出发,推导出最后的问题;要么从问题出发,推到最原始的已知条件。再比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我们可归纳几类,然后教会学生找等量关系的方法,这样就可把内容繁杂的知识归为几类,以一般的规律性知识去对待多种题目,从而把课本从厚教到薄。

二、抓住基础 纵横联系

总复习中,抓好五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及运用:一是概念。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每部分的知识点,把容易混淆的内容一一区别开来。二是知识对比。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意义,尤其是小数、分数的乘法意义,学生们容易混淆。要从整数乘法入手,看学生是不是写成几个数相加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真正理解他们的意义。三是基本计算。很多学生到了六年级,连基本加减乘除计算都算错,更谈不上应用题了。四是公式推导。比如圆的面积、圆柱的体积、等计算公式的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让学生进行回顾,亲自实践、亲自品尝。五、解题思路,比如,复合应用题可能涉及好多数量关系,但它们用到的分析方法就只有分析法和综合法两种,我们可以用这两种方法去分析涉及不同数量关系的应用题,从而教会学生解答不同类型的复合应用题。实现对知识的扩展过程。只有把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结合起来,才会对知识有充分的掌握。比如:应用题的教学,在初学过程中,纵向联系比较突出,分为整数、小数、分数几大类分别讲解,而在12册复习时横向联系比较突出,如何把二者结合起来?我认为可在复习12册时涉及到哪类应用题,就拿出初学这部分应用题的课本进行纵向复习。然后再复习12册相关内容。

三、能力培养 应试训练

(1)要注意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应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的能力。在复习量的计量和几何初步知识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巩固画图和测量的技能。

(2)要培养一题多变的能力。重点是要抓住母题,使学生知道题目源于母题,万变不离其宗。通过改变条件、问题和情境,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还必须注意对学生进行解题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启发学生多思考,从而达到善于思考,逐步提高学生的应变及解题能力。

(3)要培养操作实践的能力。如:八宝粥公司请包装公司设计一个能装12罐八宝粥的盒子。[八宝粥罐子为圆柱形,底面直径6厘米,高13厘米]你准备怎样设计?(提示:包装盒一般可设计成长方体,要求需要多少硬纸板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所以我们应该想办法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即先确定八宝粥罐子怎么摆)这时不急于让学生做,让学生找易拉罐摆放。通过亲身实践可以获得直接感受把题解出来。但有的同学做得不切合实际,确定的长、宽、高不适中。所以教师必须把学生做的几种方法都一一列出来让学生比较。通过比较学生们选用最省料的方法。 (4)要拓展训练应试能力。最后总复习阶段,在归类复习的基础上把课本上的知识展开,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思维。因为课本上出现的题较简单,或类型较少,而实际考试时发现好多题并不是很难但很灵活,需要综合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复习时,不要太多的做考卷,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应试训练,以便学生考试时认真对待,高度重视,正确作答。

四、保护后进生 转化学困生

第12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复习;巩固;提高

小学六年级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第一个出口期,也算是一个学校的输出窗口. 学生的毕业质量检测成绩不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但它是一个重要参数. 做好小学数学总复习工作,不仅对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学生后续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精心做好复习准备

1. 进行摸底测试

为了让孩子们对自己已学完的小学数学知识掌握情况有个较清晰的认识了解. 设计难易适中的测试题进行复习前的摸底测试,每名学生通过测试能明白自己的情况,做到心中有底.

2. 做好物质准备

学习用品齐全:测量和作图工具、钢笔、红笔、错题汇集本、专项作业本、已学五六年级数学课本.

3. 做好思想准备

让学生明白复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数学总复习使知识系统化,并查漏补缺. 复习课难免枯燥,要求学生既不自以为是,也不自暴自弃,要认真对待每次听课、作业、检测,要严以律己,诚实待己!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复习计划,按计划,跟随老师的步伐认真复习.

二、切实抓好考前复习

1. 学法指导促效率

(1)让学生自主尝试整理,复习前提供简要提纲,要求学生围绕提纲整理、分类、综合,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整理概括能力. (2)要求每名学生建立错题汇集本,将每次考试或专项训练中的错题整理、分析错误原因后重做,并自己仿照编题再做解答,总结解题技巧,避免重复性错误. (3)利用班队活动课让学优生传经送宝,介绍好的学习方法或技巧. (4)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强化训练书写规范、计算细心的良好习惯,提升计算能力,从而提高解题的准确性与速度.

2. 夯实基础助巩固

通过摸底测试反映出学生的缺漏主要有:概念不清、知识记忆琐碎、知识点不明确、重难点不清晰、知识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等等,复习以课本为主,挑选一本合适的配套资料,通过全盘复习,抓好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整理、理解和记忆. 分类梳理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应用”各部分的知识点,掌握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知识网络结构. 因此,第一轮复习主要引导学生掌握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将数学基础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知识结构框架,努力扫除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便于记忆. 同时选配相应的单元训练,巩固基础知识,提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专项训练促提高

第二轮复习集中在重难点内容上,练习量适当减少,把较多时间投入到各个知识点的专项训练上,解决在第一轮复习中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应用上,精心选取习题,对学生进行“概念辨析”、“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及其简便运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计算”、“解决问题”等专项训练,强化训练,综合提升各方面能力,着重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类复习,弄清各种应用题的基本解题方法,练习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特别重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训练,用方程解决问题时,虽然书写格式和解题步骤稍复杂些,但因是顺向思考,降低了思考难度,严格要求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特别注重抓关键词和关系句,找到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就能列出方程并解答. 坚持训练,学生不仅逐渐喜欢上用方程的思维分析解决问题,也为初中数学学习打下了基础.

4. 注重差异促发展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对待学生不能完全统一要求,要根据个体差异,分层对待,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课堂上,学生进行练习时,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学困生反应较慢,解题速度慢,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把题目做完. 而优等生则反应灵敏,解题速度快,完成之后无事可干,浪费了不少学习时间. 复习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对优生群体高标准严要求,鼓励他们向更优更高的方向发展;复习教学以照顾中等生为主;特困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学生层次对训练目标分层: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秀生“吃得好”. 在练习中要求学困生能正确完成基础题,会一题一解;对中等生除基础题外,增加提高题,会一题两解甚至多解,并适当增加难度;优生在第二层的基础上增加开放题,会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培养他们求异求同思维和创新精神.

5. 特别关爱给动力

对学困生像呵护幼苗一样,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对他们而言,老师的一言一行显得非常重要,要多与他们交流谈心,采用各种手段激励表扬,让他们获得心理满足,激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动力. 从而在心理、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和谐持续的发展. 在班级组织开展“树榜样,学榜样;结对子,优帮差”活动,特优生与班级极个别学困生结成同桌,适当让学优生协助老师辅导学困生,同龄人给同龄学困生讲解数学问题,不仅让学困生更容易接受理解,取得较快的进步,还让学优生提高,也适当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实践证明收效良好.

6. 严格检测促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