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精品课程申报材料

精品课程申报材料

时间:2022-07-04 19:39:19

精品课程申报材料

第1篇

关键词:精品课程 高等学校 林学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育部正在制订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内容之一。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定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体现,也是反应该学科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目前有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四门省级精品课程和九门校级精品课程。2004年和2005年我们进行了成功申报了《森林培育学》校级、省级和国家精品课程,在申报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现就申报林学类精品课程的体会和应该注意的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

一、申报精品课程的体会

(一)教学材料准备要充分

完备的教学材料是申报精品课程的基础和前提。精品课程的评审现在都采用网上审评的办法,这就要求参加申报的课程必须要有内容丰富的教学材料。教学材料一般包括教材、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授课教案、讲稿等。这些材料都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的必备材料。同时,还要在每一章节列举完整的习题、思考题、实验指导、实习指导、参考资料目录等材料。这些材料是填写精品课程申报书的依据,要求内容齐全、新颖。所有教学材料都要形成电子文件,认真校对,严防出现错别字。字体适中,字形要美观大方。

精品课程的内容要体现教学改革的方向,在内容体系方面,要充分反映现代教学的特点,处理好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关系,体现林学类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网页制作要规范

网页是整个教学内容的展示途径和载体。为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现都采取专家网上评审。评审专家往往根据申请者提供的网页资料,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申报课程进行评价。这就要求网页制作要特别规范,页面既要简单明了,又要能够反应这门课程的全部内容和特点。从2005年以来林学类课程申报的情况来看,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栏目设置要规范,严格按照网页制作的要求来规范网页内容

由于专业特点和学科特色的要求,很难有统一的标准对网页栏目做出规定,这样,不同课程就出现了各自不同的栏目内容,但是,有些栏目也不一定能恰当地展示想要表达的内容,甚至有些哗众取宠。

为了加快精品课程建设的步伐,教育部出台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并于2005年对该办法进行了补充规定,我校每年在组识和实施精品课程申报前都会根据国家精品课程申报的新要求,及时更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精品课程网页制作规范”,这一技术文件为网页的制作提供了最新依据。因此,栏目设置必须以此为依据,布局要求规范、科学。

具体来讲,网页的栏目要按照学校“精品课程评估指标说明”中规定的内容来设计,尽可能简单明了,大方得体。页面菜单必须包括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中的一级指标,包括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特色及政策支持等内容。各个菜单要按照二级指标及相对应的主要观测点和评估标准来设计。

2.连接和导航要科学、合理

由于评价的内容繁多,部分内容相互重叠,网页必然要用到连接和导航等方法和手段。可以将有真正内涵和联系的内容进行连接,路径要进退自如。胡乱连接和返回首页或上一目录困难,给浏览网页造成困难,难以达到预期的展示效果。

3.展示材料要齐全

网页中要展示的内容除过最基本的一线教学材料以外,还要求一些其他支撑材料。比如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同行评价和学生评教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资料往往不能齐备或材料达不到申报的要求,网上提供的资料不能反应我们的真实情况。比如,学生评教不尽全面,同行评价的专家知名度不高或缺乏影响力,这就给课程的总体评价带来负面影响。

另外,除过文字材料外,特别要利用网络优势充分体现我们的教学特点。林学专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专业,实践性很强。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应该有包括照片等在内的大量资料积累,制作网页时可以专门设置一个栏目来展示这方面的内容。

4.切忌过分追求网页的色彩,忽视其实用性

精品课程的建设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网页的制作大都是业余的网页制作人员和专业课教师共同完成,这样就会出现页面表达不到位、不全面或不准确的情况。业余的网页制作者和教师往往喜欢采用艳丽的色彩来体现某个内容,而这不符合网页制作的最基本的要求,网页缺乏和谐、自然的感觉,达不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5.必须时维护网页

目前每门课程可以参加校级、省级和国家精品课程的申报,并且是逐级申报。有些课程在申报校级精品课程后,由于某些原因,已经制作的网页得不到及时的维护和更新,出现了网页上的错误不能及时纠正、新产生的教学材料和成果不能及时体现的现象。

(三)努力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

多媒体课件是课程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重要体现。现在大多数课程的多媒体课件都是采用powerpiont的形式来体现。但这一手法比较单一,没有表现出多媒体的真正效果。

(四)加强教学研究工作,争取更多的教学成果

教学研究是教学工作的内容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保证,也是申请精品课程必备的内容之一,教学研究项目是教学研究的体现和主要途径。从目前申报的情况来看,教学方法缺乏深入研究。

学校每二年都要进行教学项目的审批和教学改革项目成果的评定,足以表明学校对教学研究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然而,有些课程缺乏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项目和成果,对经批评课程的申报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这并不表明这些课程没有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的研究,而是对这方面的工作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没有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成果。

(五)注意特色栏目的培育

林学一级学科的每门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风格,这些特色和分格可以用最能体现课程特色的栏目来体现。从目前申报精品课程的情况来看,特色栏目非常缺乏,仅有个别课程制作的网页中增加了特色栏目。如刚刚获得国家精品课程的《森林昆虫学》就有昆虫形态数据库,既增加了课程展现的内容,又很好地体现了该课程的特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和效果,为申报国家精品课程增色不少。

(六)进一步预告教学录像质量

教学课堂录像也是申报精品课程的必备内容之一。在提供的教学录像资料中,机位少、画面单一是我们的课堂录像存在的主要问题。申报精品课程申报最少要求有一个小时的课堂教学的实时录像,完全可以按照“精品课程录像技术规程”来完成进行录像,实现多机位、画面丰富的要求。

二、申报精品课程应注意的思考

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通过2年来的工作经验和体会,我们认为在申报精品课程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提前做好申报精品课程的准备工作,确保完备的教学资料及相关材料

在每年七月份精品课程评审之前,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申报前的准备。教学材料主要包括教材、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授课教案、讲稿、习题、思考题、实验指导书、实习指导书等材料和课程简介、课程特色、教学队伍、主讲教师简介、参考文献目录等相关资料。

(二)制作网页要规范,严格按照网页制作的要求制作网页

设置合理的栏目,科学链接和导航,以自然的色彩和画面表达课程内容,及时维护和更新网页都是网页制作中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

(三)努力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

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充分利用声音、图像、动画和文字的表现手段,使多媒体的质量有一个很大的提高,保证我们的申报材料占用绝对的优势。

(四)加强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积极申报教学改革项目,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研究工作。特别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方法上要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关系,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

(五)增加特色栏目,提高录像质量

进一步挖掘和分析课程的特色,形成具有一定代表性和说服力的特色栏目。比如,林业类的课程我们可以充分考虑黄土高原和干半干旱的地域和气候特点,以此为基础形成特色栏目。另外,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要考虑多机位录像,保证有一个自然、流畅和内容生动的教学录像。

参考文献:

[1]杜风国,孙广仁.森林资源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识别类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4,(3).

[2]沈国舫,翟明普.关于造林学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J].中国林业教育,2004,(5).

[3]黎起秦,韦恹乐,张国宏.21世纪种植类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J].高教论坛,2004,(3).

[4]杨华,华巍.多媒体教学演示系统的开发于设计[J].中国林业教育,2001,(5).

[5]福建省“211工程”重点学科“森林培育”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林业教育,2001,(4).

第2篇

质量工程建设有效推动了学院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近5年来,学院共承担了省级教改立项2项,校级教改立项18项,教师发表了教改论文50余篇,出版了教材和辅助教材29部,一部教材获得了国家十五规划教材,并被评为省级优秀教材,实现了我校国家规划教材零的突破。“机械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等两项教学成果获得了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多媒体课件获辽宁省教育软件竞赛一等奖。

一、机械学院在质量工程建设中的举措

(一)认清形势,确定发展机遇,制定相关政策

首先学院领导认识到随着高校扩招,师资、实验室等教学保障体系没有随之配套,给教学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质量工程建设是新形势下学院要抓的头等大事,是推动学院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契机。学院领导采取多种方式向全体教师贯彻这种思想,同时把质量意识落实到教学运行机制、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各位教师能够在教学工作繁重的情况下,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建设工作,学院也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质量工程的开展。

如学院为各教学基层单位征订教学研究期刊,广泛地开展教研活动;每年派3~4位教师参加全国教学方面的研讨会,使教师能够了解全国教育改革的新动向和新思路;为教师报销教改论文的版面费;鼓励教师申报省校级教改立项,为校级教改自筹项目给予2000元的资助,制定教改项目的管理文件,加强教改项目的中间检查和过程管理;在年度考核和各类先进评选中优先推选在质量工程建设中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教师。这些措施的实施在学院营造了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

(二)选好突破口,以点带面

“质量工程”建设涉及面宽,涵盖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方面面。选择合适的入手点是非常重要的。机械原理和机械制图课程是学校机类和近机类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全校服务专业面广,教师队伍教学经验丰富,是校级优质课和精品课,又是学校首批实施多媒体教学的试点单位,有一定教改研究的基础。因此我们选择这两门课程作为质量工程建设的突破口,确定了“以基础课程建设带动专业课程建设,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示范专业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以精品课程建设、示范专业建设带动教学团队建设”的质量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机械原理和机械制图精品课的申报为后续的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单片机原理的精品课建设积累了经验,同时精品课建设也成为示范专业、示范中心和教学团队申报的重要支撑条件。

(三)认真解读指标体系,合理定位,捕获教育改革的新动向

质量工程申报的指标体系是省专家评选时打分依据,每个申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应在项目申报前一年,认真剖析指标体系,确立自己的优势,查找不足,优势的地方可进一步提升成为自己的特色,欠缺的地方必须在申报前予以补充。此外解读指标体系可以从中把握国内教育改革的新动向,如网络教学的开展、教学质量监控、大学生科技创新等内容,使学院教改工作符合教育改革的潮流。解读指标体系之后,要根据我校的学生培养目标和学校的办学定位合理确定教学改革的方案。我校是地方性以工科为主的院校,办学定位是“教学型”,本科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其教学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应注重应用型和实践性,应注重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应制定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的运行机制。

(四)领导挂帅全员投入充分调动各方资源质量工程申报是一个系统工程,单依靠某一个教研室和实验室的力量是不够的。机械原理是学院申报的第一个省级精品课,当时整个申报材料的组织和佐证材料准备都由机械学教研室的教师组织完成,在指标体系的理解、申报书的编写深度,教师精力投入、其他教研室教师的资源利用和佐证材料的调用上都受到一定的限制,机械原理课程申报了三次省级精品课才获得了批准。

吸取经验,在后面的质量工程申报中,都是由院级主管领导亲自挂帅组织申报书的编写和背景材料的准备工作,人员调动顺畅,全院教师教材、论文、获奖材料资源利用充分,各种背景材料准备及网页建设都由学院办公室教学干事完成。经过一两个轮回,大家对申报的思路和程序都比较熟悉,学院办公室的教学干事都能按指标体系的内容进行背景材料的准备工作,极大地减轻了任课教师的负担,也保证了正常的教学工作的运行。后面质量工程的项目申报基本都是一次通过。

在全员投入上的另一个体现是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的建设上,如在机械制图精品课建设中,调动了CAD/CAM教研室的专业教师和研究生依靠学院CAD方面的科研实力,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课件设计方法和设计水平具有先进性,网络课件《工程制图网络虚拟实验室》在辽宁省第八届教育软件竞赛中获得了高校组的一等奖。目前该技术已获得了广泛的推广,已为机械工业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等三家出版社的九部机械制图教材配置了多媒体课件和解题指导课件,课件的效果得到了广大制图教师的认可。

(五)紧跟学校各项教学改革的步伐,有效地利用学校相关的政策

近几年来,学校为质量工程建设也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政策,加大了各项教学改革的力度。随学校教学改革的步伐,学院在考试方法改革、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实验室开放、教材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有效地利用学校的相关政策促进教学改革的开展。

如学校设立了教材出版基金,每年出资20万元资助教材建设。利用这个政策,学院积极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各类教材,近几年来配合机械学、机械制图的精品课建设出版了《机械设计学习指导》、《机械基础实验教程》和《计算机绘图》、《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学习指导》,配合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出版了《金工实习教程》和《生产实习教程》。为保证教材的编写质量,学院聘请同行的专家对各类教材进行审核。几年来,利用学校出版资金出版教材10部,利用其他方式出版教材19部,其中由王晓明教授编著的《电动机的单片机控制》获得了国家十五规划教材,并被评为省级优秀教材,实现了我校国家规划教材零的突破。去年,我院教师受邀担任化学工业出版社国家规划教材《现代机械手册》两篇的主编,5位教师参加了手册的编写工作,该手册将在2011年2月份出2011年(总第73期)曾红等:以质量工程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机械学院的教学改革111版。教材建设在质量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使教师的业务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六)坚持质量工程申报和建设并重,保证教学改革的持续开展

“质量工程”建设是一个长期性工作,精品课程、示范专业的建设等都有一个建设周期和后续的审查工作,不是说申报成功就一劳永逸,要不断地建设,不断地探索新的方向和领域,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开展。

以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的精品课建设为例,2007年6月该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课程申报前课程组的教学改革的重心是围绕着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2007年10月课程组制作的“工程制图网络虚拟实验室”获得了辽宁省第八届教育软件竞赛的一等奖,该课程组2008年发表教改论文8篇,总结3年的教改经验,2008年课程组的《机械制图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获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随着教育改革新的形势的发展,2009年课程组以“基于工程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申请了校级教改研究项目,把教学改革的重心转移到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题库建设、机械制图应用能力竞赛和制图实践环节分散进行上,使机械制图的教学改革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扩展。

二、今后机械学院在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今后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围绕这个重心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了解机械类毕业生的能力需求

通过企业招聘、实习、校友会和走访企业等各种途径针对机类专业毕业生能力需求进行调研,调查问卷涉及到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等几个方面。目前我们已发出调查问卷40余份,已收回问卷22份,得到企业需求的重要信息,为下一轮的教学计划的修订提供了依据。

(二)与企业进行广泛接触,探讨产学研的培养模式

选择今年在我校招聘学生较多的企业进行走访,与企业就实习基地建设、毕业设计的题目的选择、双方技术实力的培训和产学研合作机制上进行了广泛的沟通,目前已与多家企业确立订单式培养意向,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初步形成双赢局面。

(三)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注重学思结合,推进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改革。以考试方法改革推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专业课的教学中不能满堂灌,要启发学生学会思考,主动思考。

实施本科生专业导师制,逐步建立本科生专业导师的学生申报、导师遴选制度,吸纳大三专业排名前20%及有专业特长的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组,通过指导学生选题、方案论证和设计,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加强师资队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3篇

一、研究专题和期限

专题一纳米材料应用与产业化

研究目标:

围绕重大装备、电子信息和环境等产业需求,以工业化规模生产为目标,重点研究开发纳米材料及其应用的新产品、新工艺。

研究内容:

1、纳米电泳显示材料为基础的新型电子显示屏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研发

研制高性能电泳显色粒子和电子墨水显示材料,重点开发电子墨水制备和显示技术的新方法,包括电泳粒子制备技术、电子墨水配方、微胶囊制备技术、电子墨水显示屏制备工艺中的涂布技术,研制8英寸以上单色显示屏。形成8英寸以上显示屏批量化生产能力,并提供相应的电子书产品。其中:对比度≥10:1;响应速度<500ms;反射率≥35%;饱和驱动电压≤15V。

2、面向信息电子领域纳米器件加工的高精度抛光材料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开发

重点突破规模化生产中纳米粒子可控合成、表面修饰、抛光液分散性、纳米粒子与化学助剂匹配性等关键技术,建立千吨级纳米抛光液生产线,形成批量化稳定生产,并为信息电子领域纳米器件加工提供配套。其中纳米抛光粒子平均粒径在20?100nm范围可控,抛光液储存稳定性优异。

3、基于纳米表面功能材料的高品质金属制品规模化生产技术开发和应用推广

重点开发组分、结构和功能一体化的纳米表面功能材料批量化生产及在基材表面均匀成膜、固化成型等关键加工技术,生产满足轨道交通、大型装饰、海洋工程及现代建筑需要的高品质金属制品。形成年产50万平方米以上、表面具有易洁、耐划伤、阻燃、防腐、抗紫外等功能的高品质金属制品生产能力,实现该产品在大型机场、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应用推广。其中,金属表面铅笔硬度≥5H;耐盐雾性(≥2000h)无水泡,锈斑;耐污染性(油性笔,石油系碳化划笔24h后用酒精去除):无污染。

4、纳米空气净化产品和核心部件开发与产业化

重点开发高效纳米光催化材料及其负载化技术,在催化、吸附等多种材料功效协同、多种处理技术集成及高效净化装置整体优化设计基础上,开发满足不同污染源治理需要的空气净化装置,并形成批量化生产能力。重点支持民用系列化纳米空气净化装置及关键配套部件。

进度要求:*年6月30日前完成。

专题二纳米科技前沿技术研究与开发

研究目标:

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聚焦生物医药和电子器件等领域,研究掌握揭示物质特性的纳米科学理论与表征方法。

研究内容:

1、面向先进制造业的纳米材料与应用技术

研究应用于高效节能照明、建筑节能、新能源及环保领域的纳米材料组成和结构设计,以及可控制备的新原理、新方法;研究面向民用飞机、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现代农业等产业技术能级提升的关键纳米材料应用技术。

2、生物医学应用的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

研究具有纳米结构的载药支架、具有生物相容性和表面修饰的组织修复与替代材料;研究心脑血管和癌症等重大疾病早期诊断、有效改善治疗药物的溶解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与疗效,或使药物具有缓控释特性的纳米材料与技术;研究纳米技术为基础的药物新剂型。

3、纳米加工技术与器件

重点研究纳米压印等高精度、可重复的纳米成套加工工艺,以及高密度、低功耗存储器件关键技术;研究基于功能材料的纳米电子、纳米光电子器件及高灵敏度传感器;探索基于新原理、新结构的纳米器件设计与加工技术。

4、纳米测量技术及装备

重点研究高分辨率、高可靠性的纳米结构表征系统的新原理、新方法;发展具有纳米尺度分辨率的分析测量装备。

进度要求:*年6月30日前完成。

二、申请方式

1、本指南公开。凡符合课题制要求、有意承担研究任务的在*注册的法人、自然人均可以从“*科技”网站进入“在线受理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及下载相关表格《*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版)》,按照要求认真如实填写[注意:在可行性方案的“趋势判断和需求分析”中要求增加“纳米尺度效应机理说明”的内容]。

2、申报单位应具备较强技术实力和基础,具备实施项目研究必备条件及匹配资金;鼓励产学研联合申请(专题一所有课题必须以企业为主体、具有产业化实施条件),多家单位联合申请时,应在申请材料中明确各自承担的工作和职责,并附上合作协议或合同。

3、课题责任人年龄不限,鼓励通过课题培养优秀的中青年学术骨干。作为课题责任人和主要科研人员,不得同期参与承担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数超过三项。

4、每一课题的申请人可以提出不超过2名的建议回避自己课题评审的同行专家名单(名单需随课题可行性方案一并提交)。

5、本专项课题申请起始日期为*年3月10日,截止日期为*年3月31日。课题申报时需提交书面可行性方案(同时提供查新关键词,有关证明、背景材料和参考文献的复印件,在可行性方案封面右上角请注明相应类别)一式4份,并通过“*科技网站”提交可行性方案和所有表格。书面材料集中受理时间为*年3月25日至3月31日,每个工作日9:30——17:00。所有书面文件请采用A4纸双面印刷,普通纸质材料作为封面,不采用胶圈、文件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方式。

6、网上填报备注:

(1)登陆“*科技”网,进入网上办事专栏;

(2)点击《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受理并进入申报页面:

-【初次填写】转入申报指南页面,点击“专题名称”中相应的指南专题后开始申报项目(需要设置“项目名称”、“依托单位”、“登录密码”);

-【继续填写】输入已申报的项目名称、依托单位、密码后继续该项目的填报。

第4篇

[论文关键词]精品课程 动态过程 指标体系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启动的推进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经过7年来的申报、建设与应用,精品课程建设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也暴露出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对精品课程过程建设的动态化监管不力等。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现正处在提高品质、加强应用、改革创新的关键时期,认真总结精品课程建设的成绩与经验,分析动态过程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不断创新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模式,应成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和常规性的工作。 

 

一、精品课程建设取得的明显成绩 

 

1 理论研究成果丰富,实时指导精品课程建设实践。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的启动,引发了高校教学人员和管理者对其多方位的探讨,理论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实时地指导了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一方面,对精品课程含义进行了全面解读。顾玉林认为,精品课程是高水平的、前沿的、特色化课程体系,“五个一流”要素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张胤等认为,精品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以“问题为中心”的综合活动;赵杨群则从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内涵层面进行释义。另一方面,对精品课程建设要素着眼点进行了深入研究。黄存华认为,课程建设包含“观念、师资、内容、教法和手段、评价、制度”等课程要素,其中课程资源网上发布后的共享及教学应用是项目重点和落脚点;宋生瑛认为,建设精品课程重心是师资队伍,核心问题是课程内容建设,关键环节是教材建设,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是重要途径。 

 

2 网络课程百花齐放,彰显课程个性特色。网络课程建设是精品课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实体与表征。每年度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的申报,使网络课程从形式装帧到内容润色上百花齐放、各具特色。如清华大学实现教务部门统一规划、多部门充分合作的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管理模式,其课程网站具有为教师提供自主管理、自主维护功能的特点;王静爱教授以国家精品课程“中国地理”为例,着重探讨和设计了“中国地理”网络课程的8个结构模块。 

 

3 创设平等竞争平台,涌现大批名校与新秀。经过7年来的申报与建设,精品课程除具有立项项目“殊荣”外,还作为团队教学实力的象征、课程在同类学科中的影响力以及学校在全国的知名度的潜在价值等意义,已越来越被大家所认同和推崇。各高校在激烈的角逐中,更加追求精品课程的高质量和个性化,涌现出了一大批精品课程强校,既有知名学府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也有通过精品课程的不断建设、提升脱颖而出的新秀,如,湖北师范学院、石家庄铁道学院、西南石油学院、桂林工学院、浙江万里学院等。实践证明,精品课程建设有效提升了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是一项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工程。 

 

二、精品课程过程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变化、课程目标不断微调与定位、学科动态发展、学生个性特点而进行的长久的、持续的、不断改进完善、有始无终的动态变化过程,注重过程建设是精品课程质量工程的关键。从目前的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来看,过程建设仍然存在以下普遍性的问题与现象。 

 

1 六大要素过程建设盲目消极。众多的高校经过轰轰烈烈的精品课程申报,立项戴上桂冠后,就将精品课程建设一事束之高阁。其原因主要是不知道六大要素(包括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管理)该“怎么建”“建的内容是什么”。建设方法与内容的悬疑与模糊,使一些高校在精品课程过程建设中出现盲目性、盲从性,甚至失去建设的方向性,其结果导致消极建设、被动建设甚至停建,失去了精品课程建设“重在过程、在过程建设中提升质量、在过程建设中加强课程竞争力、在过程建设中促成课程可持续发展”的本质与核心。 

 

第5篇

关键词:精品课程 动态过程 指标体系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启动的推进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经过7年来的申报、建设与应用,精品课程建设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也暴露出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对精品课程过程建设的动态化监管不力等。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现正处在提高品质、加强应用、改革创新的关键时期,认真总结精品课程建设的成绩与经验,分析动态过程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不断创新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模式,应成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和常规性的工作。

一、精品课程建设取得的明显成绩

1 理论研究成果丰富,实时指导精品课程建设实践。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的启动,引发了高校教学人员和管理者对其多方位的探讨,理论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实时地指导了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一方面,对精品课程含义进行了全面解读。顾玉林认为,精品课程是高水平的、前沿的、特色化课程体系,“五个一流”要素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张胤等认为,精品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以“问题为中心”的综合活动;赵杨群则从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内涵层面进行释义。另一方面,对精品课程建设要素着眼点进行了深入研究。黄存华认为,课程建设包含“观念、师资、内容、教法和手段、评价、制度”等课程要素,其中课程资源网上后的共享及教学应用是项目重点和落脚点;宋生瑛认为,建设精品课程重心是师资队伍,核心问题是课程内容建设,关键环节是教材建设,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是重要途径。

2 网络课程百花齐放,彰显课程个性特色。网络课程建设是精品课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实体与表征。每年度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的申报,使网络课程从形式装帧到内容润色上百花齐放、各具特色。如清华大学实现教务部门统一规划、多部门充分合作的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管理模式,其课程网站具有为教师提供自主管理、自主维护功能的特点;王静爱教授以国家精品课程“中国地理”为例,着重探讨和设计了“中国地理”网络课程的8个结构模块。

3 创设平等竞争平台,涌现大批名校与新秀。经过7年来的申报与建设,精品课程除具有立项项目“殊荣”外,还作为团队教学实力的象征、课程在同类学科中的影响力以及学校在全国的知名度的潜在价值等意义,已越来越被大家所认同和推崇。各高校在激烈的角逐中,更加追求精品课程的高质量和个性化,涌现出了一大批精品课程强校,既有知名学府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也有通过精品课程的不断建设、提升脱颖而出的新秀,如,湖北师范学院、石家庄铁道学院、西南石油学院、桂林工学院、浙江万里学院等。实践证明,精品课程建设有效提升了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是一项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工程。

二、精品课程过程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变化、课程目标不断微调与定位、学科动态发展、学生个性特点而进行的长久的、持续的、不断改进完善、有始无终的动态变化过程,注重过程建设是精品课程质量工程的关键。从目前的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来看,过程建设仍然存在以下普遍性的问题与现象。

1 六大要素过程建设盲目消极。众多的高校经过轰轰烈烈的精品课程申报,立项戴上桂冠后,就将精品课程建设一事束之高阁。其原因主要是不知道六大要素(包括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管理)该“怎么建”“建的内容是什么”。建设方法与内容的悬疑与模糊,使一些高校在精品课程过程建设中出现盲目性、盲从性,甚至失去建设的方向性,其结果导致消极建设、被动建设甚至停建,失去了精品课程建设“重在过程、在过程建设中提升质量、在过程建设中加强课程竞争力、在过程建设中促成课程可持续发展”的本质与核心。

2 网络课程过程建设更新缓慢、交互性差。教育部规定,所

有精品课程必须上网。课程网络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湖北省地理科学类获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网站建设来看,有5所大学共8门课程,其中国家级课程2门,凸显出两大问题:第一,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的信息全部停留在申报阶段,立项以后的建设“痕迹”尚未显现与更新;第二,除湖北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2门课程申报当年设置了“bbs”“师生互动交流”“在线答疑”或“在线交流”等交互栏目外,其他学校均无互动栏目,且湖北大学与华中师范大学在申报获批后网上实质交互行为少,如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2005年立项上网后只有两次交互行为。网络课程过程建设更新缓慢、交互性差,极大地抑制了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导致网页浏览率低,失去了网络课程建设的意义。

3 过程建设的评估、验收流于形式。根据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精品课程立项后必须定期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的评估与验收。从对湖北省地理科学类精品课程建设高校的调查与访谈中得知,各高校对精品课程的评估与自查是一学期一次或一年一次,均采取以各级精品课程既定的评价指标为准则,以建设的纸质文本材料作为观测点,其弊端是造假之风蔓延,如临时突击写答疑本、编辅导事件、造教研活动记录等,而对于近几年《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中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要求“重视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等“软”指标因无法做纸质材料取“证”,则以课程负责人的口头汇报作为评价依据,最终精品课程过程建设与评价因失真而流于形式。

三、基于动态过程的精品课程建设策略

1 明确六大要素建设内容,务实过程建设。精品课程过程建设必须有明确的建设内容和将内容串联起来的轴线,以强化课程建设的动态化、持续性。(1)以活动作节点,计划作轴线。“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精品课程六大要素建设,绝不是盲目、随意或遇到问题则建设,不遇问题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事。要想将精品课程建设保持在时时的动态建设之中,并有所成效和进展,就应分年度、分学期做好详细周密的课程建设方案,方案中要重点将课程建设目标细化为一个个可以观察、测量的具体“活动”(每一个要素都可以通过制订“活动”计划来建设),以“活动”作节点,由实施计划将各项“活动”串联起来,构成课程建设的动态过程。(2)明确要素建设内容,围绕内容开展活动。要明确制定精品课程六大要素建设内容,并以可观察、可测量、可记载或录制的活动来完成内容建设。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例,教师队伍动态过程建设应紧紧围绕其他5大要素,以一个个动态的活动来展开。包括:第一,制订和实施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近、中期的师资培训计划。内容涉及学历进修、单科进修、学术进修。第二,定期开展学术沙龙活动。要求课程教学团队每个成员围绕课程建设滚动式申报科研和教学项目,选题和研究思路在学术沙龙活动上进行讨论和确定;对于团队成员发表的重要科研和教研成果,在学术沙龙活动上进行交流;师资培训期间所了解的学科前沿成果、学得的科研方法,在学术沙龙上进行介绍等。第三,开展精品课程建设教研活动。内容包括互相听评课,教师技能竞赛,优质课示范课观摩,切磋教学方法与手段,讨论教学内容,交流教学经验,优化课程管理,重大学科事件、热点问题探讨,学科前沿动态分析,等等。明确要素建设内容之后,更重要的是紧紧围绕内容开展活动,落实过程建设。

2 设计交互性动态网络模块,见证过程建设。设计体现学科课程思想与特色的交互性动态网络模块,见证过程建设。一是科学设计能体现专业课程思想与特色、反映教师教学水平与技能、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模块内容。二是改革目前众多高校网络课程设计普遍存在的利用课程建设模板将内容嵌入,只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才能修改网站内容的静态网站设计方式,而代之以结合数据库技术开发的为教师易于操作的动态网页形式的教师管理平台,从而降低对技术人员的依赖,实现实际教学与网站资源同步更新。三是增强网络交互模块功能。要从网络教学环境“一定要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师生互动痕迹”的理念出发,进行有益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块设计,如互动式习题答疑模块、讨论模块、作业模块(网上布置作业要有交作业的时间显示、教师的批语及成绩)等。

3 构建“动态性”评价指标体系,驱动过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动态变化不断优化的过程,“动态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六大要素内容建设不断完善的“动态性”,二是课程网络建设不断更新的“动态性”。六大要素建设的“动态性”可通过在施行相对应的建设行为(活动)后,以纸质和上网方式记录活动过程来反映。比如,为防止突击建设,有必要将每次开展活动的事宜预告在网络公告栏上,活动方案、活动内容、活

动场景、活动成果等能上传课程网络的尽量上传,以此留下六大要素内容建设动态性“痕迹”。课程网站在精品课程评估验收中常是被遗忘的角落,这也是绝大部分高校精品课程网站更新缓慢呈“静态性”的原因所在。课程网站建设与更新可通过学科前沿动态、教师不同学期植入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师生网上交互式对话与指导、不同年度课件更新、不同学期上传的新资料、学生浏览率等方面作为动态观测点。

第6篇

一、化学学科在与我校重要董事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合作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地处绵阳的我校董事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在国防化学上有一流的人才和设备,因此我们可以联合开办国防应用化学方向,即与国防建设有关的含能材料(炸药)即硝基化合物化学,放射废物治理及放射分析方向,以满足西部大量的军工企事业单位对这些方向人才的需求(注:我国仅北京理工大和南京理工大在开设该方向专业,但毕业生不愿到西部特别是一般离城市较远的军工企事业单位工作,造成这些单位人才严重短缺,急需西部高校培养输送该方向的专业人才);我们已经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核化学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签定了正式的联合培养这些方向的应用化学高级人才的协议,并得到了积极和热情的响应,他们非常愿意并决心和我们一起将该专业办成全国一流的特色专业;我们已与工程物理研究院联合申报成功应用化学本科、分析化学硕士点办学资格。近年来我校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开展了多项有关放射废渣固化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合作,获得了多个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基金,并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四川省人民政府委派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楚士晋教授出任我校副校长后,双方的合作达到了水融的程度,值得一提的是楚校长所研究的学科就是国防应用化学,因此一定能发挥地处绵阳的我校董事单位的巨大学科优势联合办学,将这个专业方向发展成全国有名的有特色的重点专业。

二、我校化学学科的现状

1.学科情况

化学教研室及现在的化学研究所,是我校最老的教研室之一,多年来承担全校基础化学教学任务,科研方向主要围绕材料学科开展。从1995年起共申报8次应用化学本科办学资格,直到最后一次于2002年申报成功,现有应用化学和分析化学两个硕士点,2004年度已申报无机化学硕士点,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10人,讲师10人,绝大部分具有硕士以上的学历,为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正按计划引进高水平人员。

2.实验室建设情况

化学实验室分为化学基础实验室和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室,共计1200平米左右,现有的基础实验室已不能满足需要,新化学基础实验室共3000平米正在新区兴建;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室于2003年度批准立项,一期投资50万,能完成部分教学和科研工作,但对我校教学和科研有重大影响的大型高技术测试设备如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红外光谱、ICP光谱仪等还没有到位,精细化工实验室还未建设。

3.科研情况

多年来在生物大分子分子光谱学、纳米材料、工业废渣利用、化学建材等方面开展研究和开发,200多篇,被SCI摘录10余篇,有数项科研成果已转化生产,为有关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成绩突出。

三、适应我校发展的化学学科建设设想

1.化学学科建设

应明确化学学科在我校的地位和作用,如前所述,化学学科是我校理工学科的知识结构组成部分,更是材料、生物和环境的基础和支撑,本身又有广阔发展前景,是我校必须重点发展的学科,要让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多年来由于多种原因,化学学科的发展和建设欠帐较多,已不能跟上学校的发展,更谈不上毕业学生或对外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在社会上的影响。学校的大发展同样为化学学科的发展带来了责任和巨大的发展机会,理清我们的思绪,明确任务,制订好计划,踏踏实实,埋头苦干,化学学科一定会对学校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成绩。在化学基础教学和学科发展方向方面,应做好基础化学课的教学,在学科发展和意见方向上,应研究材料化学、生物化学和环境化学,研究这些学科中的化学问题,对相临学科确实起到基础和支撑作用,并积极开展与这些学科的合作,相辅相存,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在应用化学发展方面,办好应用化学的三个方向即应用分析、精细化工和国防化学。应用分析又称为工业和科研的“眼睛”,应把发展方向定为与我校相临学科紧密相关的材料分析、生物医药分析、环境分析和国防化学分析;精细化工方向应跟上国民经济发展,坚持在高新的新型化学建材、生物化工、药物合成等方向上;国防应用化学应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签好协议,充分利用董事单位一流的设备和人才,把这个方向办成全国有名的专业。研究生发展方面,在已有的应用化学和分析化学硕士点基础上,再申请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硕士点,争取在不远的将来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联合申报应用化学博士点。研究生论文研究应围绕材料化学、生物化学、环境化学、国防化学、分析测试、精细化工等方向开展工作,逐步的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和特色,深刻体会联合办学的“西南科技大学模式”的含义,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实现化学学科的跨越式发展。

2.实验室建设

基础化学实验室:原有的基础化学实验室已不能满足我校基础化学教学的需要,经努力申报,已获批准在新区划拨了3000平方,具有相当水平的实验室规划和建设方案已初步完成,基础化学实验室建设工作按计划于2005年建成。应用分析实验室:2003年度,申请获批的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室已投资50余万,初步建成能开出部分仪器分析和生物分离与分析的应用分析实验室,但一些对全校教学科研有重大影响的大型分析测试设备还没有,这对提高我校教学科研水平和提升学校的档次很不利。由于学校的资金有限,现阶段不太可能购买,因此应与地处绵阳的拥有这些设备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绵阳卫生防疫站、绵阳水务集团水质中心联系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以保证我们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水平和条件,并在科研和社会服务上做出更多更好的成绩。精细化工实验室:精细化工属高科技产业,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贡献巨大,绵阳千亿工程计划中,计划精细化工将贡献50亿/年,而目前仅10余亿元/年,这说明精细化工的前景,精细化工实验室的建立将使该方向学生就业分配和我校在该行业的地位作用及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创造必要的条件。目前该实验室还未建设,绵阳计经委有意出资30~50万在绵阳选单位共建绵阳精细化工研发中心,我校是最有希望获批的单位,如我校再配套30~50万,那么一个具有相当水平的精细化工研发中心就会在我校建成。同时应建立有关的实验基地,加大与企业的联系和合作,按“产、学、研”的发展模式获得跨越式的发展。国防化学实验室:国防应用化学含核材料与放射分析、炸药合成与分析、燃烧化学等,我校没有也不可能有能力建设该方向的实验室,但我们已和联合办学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谈好,由他们出设备和师资来完成该方向学生的专业课和毕业论文教学和科研工作,相信该专业由于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一流的设备和师资会办成全国有名的我校亮点专业。校外联合共建实验室:前已述及,由于学校建设资金有限,短时间内不可能全部投资建设上述实验室,这就要求我们应利用联合共建单位和其他单位的人力和物力,通过联合共建实验室、建立实习单位、聘用相关人才和有偿服务的形式以较小的投入获得教学和科研上较大的收获,并与他们一起实现双赢,共同发展。

3.化学师资队伍建设

化学目前的师资力量仅能维持教学任务,研究条件仅能基本满足少数教师的科研,形成少数学科梯队,大部分教师没有固定的研究场所和条件,而是跟随其他学科有关教师做一些辅助型研究;学科内部沟通、配合交流和学术气氛还有待提高。面对越来越大的任务,要求我们引进高水平的学科和学术带头人,并以实验室和各类研究课题申报和开展为突破口,形成学科和学术带头人领导的中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参加的数个学科梯队和群体,充分发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合作单位和外聘教授的作用,在短时间内形成化学学科高水平队伍和优良的学术气氛,在产、学、研多方面做出突出的贡献。

四、适应我校发展的教学改革研究

第7篇

关键词:士官院校;精品课程;建设

随着我军军事战略转型的深入,对士官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士官教育的教学质量,打造一批一流的优秀课程,促进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培养出优秀的士官人才,以适应部队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士官院校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势在必行。

1 士官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和特点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充分体现了一种新型的、互动的、科学的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士官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士官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环节,是士官教育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基础,它能有效地提高士官学员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进一步深化士官教学改革,促进现代军事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士官院校要想做好精品课程建设,首先要明确精品课程的特点:一是一流性。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员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二是发展性。精品课程建设必须适应部队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它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阶段课程建设有不同的要求,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反映学科的动态前沿。三是示范性。精品课程具有示范性,希望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四是先进性。精品课程建设反映的是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五是开放性。精品课程是通过军网向使用者开放、打破传统的闭关自守的局面,实现优秀教学资源共享。

2 士官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申报课程过于形式化。目前,士官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许多精品课程重心偏离,只注重申报形式,不注重课程的内涵建设。为了申报成功,有些士官院校只按照全军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在形式上进行强化,把申报精品课当成是一项任务来完成,其结果是精品课程建设看似完整,实则毫无内涵。

二是教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建设高水平的教员队伍是创建精品课程的重要保证。而当前,在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员中,各种职称层次、年龄层次、学历层次比例不当。有些专家教授虽然经验丰富,但缺乏创新意识;有些青年教员虽然经验不足,但能够跟上时代的前沿,提出一些新的想法观点。许多院校在精品课的建设中,不能很好地将老教员和新教员搭配起来,从而阻碍了精品课程建设向更高、更新的层次发展。

三是课程内容不更新。目前,许多士官院校在精品课程申报成功后不给予更新,更不使用,或者内容更新较慢,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较少,绝大多数精品课程负责人不能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按照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与交流反馈对课程资源及时更新。

四是教材建设不全面。教材是培养人才最直接、最全面、最关键的要素。近年来,士官院校为打造精品课程,虽然不断编写新教材,但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由于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许多教材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条件下各专业学科的需求,具有前瞻性、实践性的教材缺乏。其次,教材的编写没有跟上国内外研究发展的步伐,缺乏新颖性。再者,教材编写不完善,实验指导书缺少以及辅教材建设不够。

五是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合理。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的关键和切入点。目前,许多士官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没有体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变革和创新,即使做了网络课件、电子书、视频等,也只是书本知识的搬家。而且,课程更注重的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缺乏,教学内容和理论教学不配套,致使学员不能真正体会精品课程的内涵和目的,使精品课程成为一种摆设,从而失去了推行精品课程的初衷,不利于精品课程的纵深发展。

六是管理机制不科学。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保证。目前,许多士官院校并没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精品课程的建设,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投入不足,在政策导向、课程评价、技术保证等方面没有有效地保障机制。同时,也没有相应的激励政策来促进精品课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七是资源共享性差。大多数士官院校都很重视精品课程的建设,但往往忽视了它的推广和应用。精品课程本应放到军网上让大家分享与学习的,可是使用时发现很多课程要么打不开,要么有访问权限,给使用者带来许多不便,也达不到为教员、学员服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目的。

3 士官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对策研究

一是加强课程内涵建设。士官院校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必须深刻理解精品课程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使精品课程能够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符合现代科学技术的需要,适应新军事变革的发展。在精品课程建设时,不应只注重形式、看重荣誉、追求数量,更多的应考虑课程的内涵,使精品课程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和作用。

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任何一门精品课程的建设并持续发挥成效,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组建优秀的教学团队。精品课程建设需要所有教员群策群力,既要有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又要有富有创新能力的青年教员。学院对于高水平的专家教授,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以调动他们进行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对于青年教员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对他们严格要求,给他们压担子。总之,每个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员都要足够重视这一任务,想法设法通过各种方式收集课程最新的教学情况,相互之间加强意见交流,并根据士官发展的现实状况,修订大纲、制定方案、编写教材,形成课程的完整体系,将课程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精品课程。

三是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在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内容的整合重组和精选优化既要注重技术教育,又要注重人文教育;既要重视专业教育,又要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既要充分发挥课程的独特作用,又要加强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同时,精品课程内容必须常建常新,跟上时展的脚步,这样才能实现持续建设和广泛应用。

四是加强教材建设。教材是教员从事教学所用的材料,是教学改革成果的固化。士官院校要特别重视教材的选用和教材的编写,要选用高质量、高层次并且适合士官教育特色的教材。教材的形式应便于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够启发学员的思维,反映课程的特色;教材的内容应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要求,并引入本课程领域中最新的科技成果。同时,要及时根据国内外研究发展情况,修订教材和参考资料,保证教材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实践性和应用性。

五是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和手段是精品课程建设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士官院校在精品课建设中,要重视学员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教学过程应贯彻“学为主体,导为主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而且,教学方法必须体现学员教育的实践性特征,使学员根据理论知识进行实践,真正收获精品课程所带来的知识。

六是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士官院校应精心组织、管理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的投入。还应建立相应的奖励政策,以调动教员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热情。例如对荣获军队精品课程称号的课程,应按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对待,院级精品课程应按学院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对待;重点建设课程和精品课程可申报院级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建设还应与职称评定、授课学时数等考核指标挂钩。同时,还要成立专门的教学评估小组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全程监控,建立评估机制,并将教员自我评估、学员评估和专家评估相结合,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相结合,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目的。

七是实现资源共享。士官院校应对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实行网络化管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将精品课程相关内容放上军网并免费对其他军队院校开放。精品课程只有实现网络化管理,才能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最终达到共同学习,一同进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炳.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伦理问题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8,(3):81-84

[2]唐全鑫,地方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当代教育论坛,2009,8:47-49.

第8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空间;管理手段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3-0036-03

教育只有改革,才有希望;而空间的出现为我们带来了教育革命。[1]根据教育部《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等文件精神,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按照“以职业岗位为课程目标,以岗位标准为课程内容,以最新技术为课程视野,以职业能力为课程核心,以‘双师’教师为课程主导,以‘世界大学城’为课程平台”的目标要求,基于“行动导向”的范式开展了课程改革与建设。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平台就是世界大学城学习空间,在此背景下的课程改革管理相对于以往的管理手段有所不同,更方便也更全面地监控课程改革的全过程。

一、空间应用于课程改革管理的优势

1.传统课程改革管理的弊端

(1)纸质材料过于浪费。在以往的课程改革管理中,需要印刷大量的文字材料,组织人员学习。同时在课程申报、验收过程中也产生很多纸质材料,不方便保存,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过程监控不够全面。课程改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课改过程的监控,以往主要是通过听课来进行,看课改是否真正落实到课堂上。但是听课对听课人员的时间要求高,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只关注到了课堂45分钟,不够全面。课后学生情况怎么样,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都关注不到。

(3)资源推广不能到位。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想以课程改革带动课程的全面发展和专业建设,所以课程改革的成果推广也是课改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传统的管理手段中成果推广只能通过公开课、文件等形式进行,好的课程设计理念、课程资源等不能随时随地学习,持续性不够,影响力不够。

2.基于世界大学城的课程改革管理的优势

有了世界大学城这一网络平台,课程改革的管理就变得很轻松、很全面,同时改革的成效也更好。

(1)管理更快捷

通过在空间上建立相应的管理地图,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更快捷地关注课改所有对象的实时动态。例如课改管理小组地图,申请验收教师地图,课改辅助团队地图等。

(2)管理更全面

除了深入课堂听课,利用空间,可以更全面地关注课堂。例如所有课改教师都必须在空间设立课改专栏。这样可以在任何时候通过空间看得到课改课的建设情况,学生的反馈意见,其他同行对教改课的评价等,发现问题及时留言让老师改进,让管理可以更立体。同时教师课改的资源可以通过空间看出是平时积累的还是一天两天突击完成的,是否达到了边教边改的目的。

(3)资源更节约

所有课改的方案、申报材料、验收材料等全部省去了纸质材料的环节,所有过程全部通过空间来完成。教师可以随时查阅文件资料,同时在申报、验收环节,评委全部通过空间来评审,教师也可以随时查看评委的评审意见,及时改进。

二、空间背景下的课程改革管理手段创新实践

我院从2011年9月开始进行了学院课程改革,全院共有176门课程成功立项,基本上每位老师申报了一门课程进行改革。从启动课改到目前为止,所有课改管理的环节都是在大学城空间平台上完成的。课改管理小组成员可以通过空间基本了解课改的动态,有针对性地检查课程改革的成效,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

1.课程改革管理导航

既然是利用空间进行课改管理,那么所有课程改革管理小组的每个管理成员在空间里都必须建立“课改专栏”,如图1所示,同时在个人空间首页上,都建立了课程改革管理导航,如图2所示,便于管理。一般导航栏中要体现课改的文件精神、课改的过程监控文件、课程的教师地图等,方便管理者也方便教师查阅。

2.管理环节手段创新

(1)申报管理

课程改革是否能达到目标首先取决于是否有好的课程建设方案。在此次课程申报过程中,我们采用的办法是网上申报、评委实名制评审的方法。

因为本次课程改革涉及的面很广,全院教师人手一门,所以申报的组织由系部完成,而学院通过空间查看申报情况。教师将完成好的课程建设方案上传到自己的空间专栏下,由系部将地址发给相关评委查看。

因为有空间作平台,我们就可以利用外校的优势资源,请外校专家担任评委,例如:电子工程系就邀请了铁路科技、铁道职院、化工职院等兄弟院校的专家评委进行评审。评委评审后以实名落款,将评审意见上传到评委的空间专栏如图3所示。由系部进行意见汇总,教师通过系部管理人员的“课程改革管理导航” 查看评审意见及时修改。如有意见要交流的,通过空间私信或留言版可即时交流。

(2)过程监控

课改的建设方案写得再好,如果过程监控不到位,结果也会不尽如人意。判定课改质量的好坏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听课。有了大学城为平台,相关人员听课可以通过现场听课和观看公开课视频来完成。

听课教师现场听课后除了当场和教师交流外,还可以将听课记录上传到空间上,同时通过私信、留言等方式和任课教师进行沟通,有效解决了时间和空间的问题。

在每位课改教师的空间专栏内都会有至少一堂的公开课视频,通过视频也可以了解到课改课堂的实际情况是怎样,同时留言和教师沟通。

此外,每月学院会制作出一期课改简报,及时通报本月课改新动向、新亮点。系部也会有相应的课改情况通报,例如每月教师课改空间建设情况、学生交流情况等。

第9篇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计算机工程系,青岛 266071)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s of Qindao College,Qingda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Qingdao 266071,China)

摘要: 本文针对《VB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的需求,采用ASP,Dreamweaver和Fireworks等综合工具研发了《VB》精品课程资源集成平台,并提出了一些看法。

Abstract: Aimed a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excellent course of VB Program Design, this paper uses the synthesis tools, such as ASP,Dreamweaver and Fireworks and so on to research and invent the resource integration platform of VB excellent course and put forward some opinions.

关键词 : VB;精品课程;资源集成平台;ASP;Dreamweaver

Key words: VB;excellent course;resource integration platform;ASP;Dreamweaver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6-0249-02

1 平台设计需求

1.1 功能需求:①平台界面要美观、大方,整体风格协调统一,导航层次分明,操作简单、方便师生。②学科特色要鲜明,无论是平台的总体风格,还是图片、动画等都应具备学科特色,并增强浏览的趣味性和可观赏性[3]。③提供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源并具有检索功能,以辅助学生自主学习并能及时找到所需要的材料。④具有师生及时交流的空间。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专业交流与互动的空间,无论学生在哪,只要有网络就可以将问题提交到平台上。⑤具有自我检测功能。为方便学生随学随练、随练随测,需要提供一个章节测试功能。为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本学科所学知识的能力,还需要提供综合测试功能。

1.2 性能需求:①处理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要好,查询时应确保关键字在相应的数据范围中对应的记录都能查到。②系统的可扩充性要高,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所以要求平台提供足够“空间”对功能进行调整和扩充。

2 平台的结构和功能

2.1 平台结构 平台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2.2 功能 各模块的主要功能概述如下:

①课程简介:主要介绍《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的相关内容,它由四部分内容构成,即课程简介,课程规划,教学大纲以及课程使用的教材。②教学团队:主要将课程负责人,团队成员构成以及师资培养情况展示在页面上。③成果展示:主要展示课程负责人及团队教师获得的相关科研项目和奖励情况,分学术水平和成果展示两部分,其中将教师的获奖情况制作成flash动态进行展示,以增强页面的可观赏性。④实验与试卷:由于《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不仅有理论教学内容,还要辅助上机实验教学。在这里主要将实验内容、操作要求以及操作的参考过程展示在页面中;同时附有往年的实验考题和试题。⑤下载专区:此模块提供《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授课的电子教案,学生实验报告以及部分教师的授课视频,供用户下载使用。⑥综合材料:此模块包括本门精品课程的建设情况,教材的建设情况,实践性教学的实施情况,教学的研究和改革以及教师教学的方法等内容。⑦留言板:主要提供师生在线交流的地方。⑧在线测试:该模块主要包括章节测试,综合测试,成绩查询以及退出系统四种功能。⑨申报书:将本门课程在申报过程中的相关文件展示出来,主要有申报书,建设方案,中期报告以及佐证材料。

3 平台实现

本文主要介绍平台首页面最难实现的部分过程及对应代码。首页面最难实现的是页面中元素的定位。本文经过反复实践和测试,最终确定采用绝对定位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绝对定位方法为H3(position:absolute;top 100px)。使用绝对定位的优势是可以精确控制元素在任何位置。它可将页面中的某个元素从其原来的位置上移除,并重新定位在期望的任何位置上,且移动到指定位置之后,该元素原来占用的控件将释放。

本文在首页中使用了9个div标签来布局,首先添加一个大的div(id为main),设置其宽度属性,然后在其中嵌套其它的div,分别指定宽度和高度,主要代码如下:

①嵌套DIV代码

<div id="main">

<div id="kecheng">

<a href="kcjs.html" class="more">kecheng</a>

<p align="justify" class="kengcheng_p">…</p>

</div>

<div id="kaoshi">

②设置属性代码

#main {

background-image: url(../imgs/main.gif);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margin: 0px;

padding: 0px;

height: 532px;

width: 948px;

position: relative;

}

在使用嵌套div的时候,绝对定位有个极为有用的特性,如果某个绝对定位元素的容器被定位过,那么为该元素指定的top和left值将不再基于该页面的根html,而是会基于容器左上角计算偏移量,如id为"kaoshi"的嵌套DIV其定位方式如下:

#main #kaoshi {

margin: 0px;

padding: 0px;

height: 254px;

width: 309px;

position: absolute;

top: 10px;

right: 11px;

}

该div的起始位置是基于其容器main的左上角进行计算的,其他嵌套div的实现方法类似,只需测量好设计图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尺寸,确定div的起始位置就可以很好地完成网页中元素的定位,从而完成首页的布局。

4 结语

本文采用ASP、DreamWeaver和Fireworks等综合技术设计和开发了教、学兼备,师生互动,在线测试等功能的集成平台,以达到优质资源共享。该平台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扩充性、全面性。但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及时补充和完善,以满足师生不断增长的“教与学”需求。

参考文献:

[1]jpkcnet.com/new/zhengce/Announces_detail.asp?Announces_ID=13.

第10篇

【关键词】互联网+;学校行政管理;效率

【中图分类号】G4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20-03

【作者简介】陈澜,南京师大附中新城初级中学(南京,210000)信息中心副主任,南京市建邺区信息技术中心组成员,南京市技术装备专家组成员。

学校的行政管理包含了教务管理、总务管理、教研管理、人事管理、学生工作管理等方面,系统庞大,事务复杂,涵盖了除党支部、工会以外的所有组织机构,辐射了全体师生及总务后勤人员,关乎学校的正常运转及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运行。如何在如今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提升学校的行政管理效率、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推进学校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呢?本文以我校自主研发的网络办公平台《我的新城》为载体,介绍我校在学校行政管理方面如何借力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水平的做法。

一、《我的新城》网络办公平台概况

《我的新城》网络办公平台是一款由我校信息中心自主开发的基于互联网的网络综合应用系统。它源于学校选修课程的网络申报需求,经过五年以“粘贴性”为主要诉求的持续开发,目前已逐步演化成一款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化管理、教学、学习环境,能够为师生提供资料与管理以及自主学习与评价服务,能够为教师提供教研协作与沟通服务,能够为学校各个行政职能部门提供相关的管理与考核服务。基本涵盖了学校日常行政事务,为我校教育教学的管理与实施提供了强而有力的保障。其主要特点是:实用、易用、开放、稳定及内容丰富。

二、《我的新城》网络办公平台在学校行政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我的新城》网络办公平台包含信息服务、事务中心、教学辅助、学生与班主任、项目专题等五大功能模块32个应用子系统,涵盖了学校校务、教务、教研、总务、学生工作等各个方面。

1.信息服务:各类信息、汇集的窗口。

信息服务模块中主要汇集了短信服务、学校日程的申报与查询、学校网站新闻的与管理、通讯录、办公室电话、云文件分享、业务档案的查询与上传等事项。

我校的日常接待、部门工作、教研活动等常规性事务频繁,以往通过纸质稿进行日程的申报、审核、修改,工作量非常大,容易出现协调不到位的情况,而且效率低下。通过信息服务的日程安排平台,各部门、学科组都可以在网上进行日程的自行申报,在申报时可查看学校已申报日程,这样就可以避免时间及地点上的冲突。在教师申报日程之后,系统会通过短信平台自动的发送一条短信到校务办负责审核、协调的教师的手机上,提醒他有日程需要审核。当审核结束之后,日程安排平台同样会通过短信平台发送一条短信到申报教师的手机上提醒日程是否通过审核。这种网络申报、审核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日程的汇集、审核、的效率。

业务档案的应用同样也提高了学校的行政事务处理能力。市、区每年的各项评比、验收、考核中需要学校及教师提供各类的荣誉、竞赛、论文评比等获奖证书,里面存在大量重复性的劳动,给老师们添加了必要的负担。业务档案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每位教师、各职能部门在获取相关的证书后直接在该平台上进行申报,上传相关信息及证书扫描件并有专人进行审核。这样,学校在准备各项材料的时候只需在业务档案中查询相关信息,选择对应的材料进行打印汇总即可。这样的平台也为学校对教师的绩效考核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自己的相关情况,发现差距,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此功能模块内长期积累的数据,也可为学校管理者提供参考,为学校的相关制度的出台提供客观依据。

2.事务中心:总务后勤工作平台。

事务中心由信息技术设备报修、基础设施报修、办公用品领用、机动车管理等6个应用系统组成。

学校的总务后勤工作非常繁杂,常规性事务很多,比如说物品的领用工作,在以往教师要领用物品,并不知道有什么物品是可以领用,数量还剩余多少。只能先去填写申请单等待批复之后才能去仓库领取,还不一定能够领到想要的办公用品。如何能及时、有序、有效的处理相关事务一直以来都是总务部门头疼的问题。通过事务中心的物品领用平台,教师可以在系统上看到仓库现有的物品及其数量,申报结束后系统会通过短信平台向总务部门负责审核的老师发送一条短信通知,当审核完成后系统同样会发送一条短信到申报人的手机上通知他可以去领取物品。

诸如此类的总务后勤工作,我们都通过相应的平台进行业务的汇总、通知及反馈,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总务后勤工作的师生满意度,更好地保障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平台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为如何优化总务后勤工作、合理分配人员、制定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提供了一定参考。

3.教学辅助:教务、教研综合事务处理中心。

教学辅助功能模块是由“选修课程管理”“综合实践课程管理”“评学评教”“成绩统计与分析”“阅读与评价”“微课教与学”等七个应用系统组成,主要承载着我校教务及教研相关工作,是学校日常行政工作处理的重要平台。

学校非常重视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开发,在初一年级开设校本选修课程、在初二年级开设综合实践课程,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但是,每年的教师课程的申报、审核与统计,学生的课程报名与统计是件工作量颇大的工作。我校运用网络申报系统,极为方便地处理了这项事务,实现了全网络申报、审核、报名、汇总、调整等相关工作,只需非常少量的人为参与即可快速、准确地完成开课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同时,我们通过学生在选修课、综合实践课网上抢课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课程报满耗时表可以分析出学生主体喜爱什么类型的课程,为我们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提供依据。

“阅读与评价”“微课教与学”是学生重要的课后学习与交流的线上平台,通过“阅读与评价”的“新城书吧”,师生们可以就阅读的书目、阅读的内容展开讨论。其中,教师可以阅读书目及相关资料,包含文本、图片、链接、视频等,学生也可相关资料及自己的阅读感受等。而“微课教与学”主要是由各个学科组针对本学科重难点内容录制的简短视频,配备对应的文本材料或是巩固练习,为学生课后预习、复习提供重要的支持。这样的两个平台为学生课后,特别是假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场所,深受师生们的喜爱。

为了深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有效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我们与高科技公司合作开展智能作业数据采集分析的实验项目,并以“成绩统计与分析”为其网络端接口。

智能作业采集分析系统以强大的图像识别、数据分析为手段,对学生日常作业、考试的数据进行采集。对大数据进行深入、全面、精准的分析和挖掘,每时每刻监测、记录学生的学习数据,通过完善的智能诊断系统,即刻生成学习报告,找出波动原因和薄弱点,自动生成1对1个性化辅学方案。其流程如图1:

智能作业采集分析系统运用强大的图像识别技术,将试卷内容转化为数字或文本信息,准确率高达99.5%。模式见图2:

该平台记录学生每一次作业和考试的详细信息,自动生成学习曲线(见图3),成绩波动一目了然。教师根据试题关联的知识点、完成情况,迅速精准定位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对症下药,有的放矢,高效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研发此平台最为重要的目的是通过长期的数据收集及个性化的分析,尽可能剔除无价值的重复学习,根据学生个人知识图谱和学习报告,针对错题、薄弱点推送学习资源,以期满足最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4.学生与班主任:学生工作平台。

“学生与班主任”功能模块主要包含了健康监测、班级与班主任、学生成长档案、学生行为评价等6个应用系统。

学生工作是学校行政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各班级各项考核、评比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针对学生的个体评价,大多数时候除了成绩是可以量化的,其他各方面的评价往往缺少客观的依据。为有效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将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给予量化,借助网络平台,给学生进行打分,并且将学生志愿者服务、竞赛获奖等实行网络申报及审核,将以往纸上的工作电子化、数字化,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分析、统计,客观及时地获取相关信息,给学生工作提供了较大的便利。学生也可进入学生平台查看自己的成长足迹,并且学生账号及数据永久保留,这对毕业后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成长资料。

5.项目专题:学校个性化的网络应用。

由中层评议、数据统计、投票系统等5个应用系统组成的项目专题功能模块主要服务于学校管理者获取相关信息,例如对于某项学校政策的实施可以先发起网络投票以了解学校教师对此政策的大概态度等等。在“中层评议”应用系统中,老师们的评议可以是实名的,也可以是匿名的,充分保护老师们的隐私,以期获得更为客观的评价结果。

三、利用网络平台推进学校行政管理的思考

利用网络平台固然切实地推进了学校行政管理的水平与效率,为学校师生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高效的教研、学习、沟通交流的线上场所,但是要想将这样的教育教学管理与学习环境最大化地利用并消除其不利因素,我们认为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注重适度运用,强调沟通。

采用网络化的行政管理方式,虽然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行政管理的水平,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行政管理,管理的核心对象还是人,因此在进行行政管理过程中人与人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还会影响管理的效果。所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的行政管理只能适度,不能泛化,需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网络平台运用的目的是将老师们从繁杂的、机械的、重复的劳动中释放出来,以留出更多的时间从事创造性的教研、教学等工作。

第11篇

关键词:时政资源;思想品德;九年级复习课;有效整合

新课标背景下,要求将时政资源和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课有效整合,以此提升复习课教学的实效性。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出发,利用时事新闻设计新课导入环节,借助时事新闻热点设计问题教学情境,不断开发时政资源,延伸教学内容,通过复习教学反思与总结,拓展学生学习的知识面,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时政资源与思想品德课整合的意义

新课标背景下,提出了“教材不再只是简单传授知识内容,也不再是为学生提供记忆知识的仓库,而是提供教学使用的材料,让教师与学生成为材料的主人,同时,创造新材料、新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改变传统的简单、机械教学观念,开发创造教学活动过程……”的理念,即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敢于探索,灵活运用新的教学资源,通过采用多媒体等资源方式,将时政资源自身动态开发的内容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以此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材知识点的说服力,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重党与国家工作重点、宣传重点和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获得良好的效果。

二、时政资源在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课中的有效实践

1.利用时事新闻设计导课环节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激发学生的求学欲望,必须要适当导入新课环节,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育心理学认为,在短短几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开始上课的十几分钟教学效果是最佳的,能够为新课导入做好铺垫。教师借助时事新闻本身具有的新奇性、时代性和鲜活性等特点,在导入新课过程中可以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以此提升思想品德课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

例如,在“文化”这一专题内容的复习过程中,导课环节先将全部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由其中一个小组学生播报新闻:《鼓浪屿拿到“申遗入场券”,世遗大会2017年进行审议》;另外一组学生介绍自己心目中的这张“最美的名片”――鼓浪屿。其余学生认真观看,寻找内容的关键词。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小组播报新闻内容:厦门网2015年7月15日:经过7年的努力,鼓浪屿终于拿到了“申遗入场券”!2008年,厦门市正式启动鼓浪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2012年,鼓浪屿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预备名单。今年5月11日,全国文化遗产专家就我国2017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投票表决,鼓浪屿获第一名。第二小组介绍鼓浪屿: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隅,四季如春。在小道上漫步,不时会听到悦耳的钢琴声,悠扬的小提琴,轻快的吉他声,动人优美的歌声。音乐,成为鼓浪屿特别绚丽的风景线……未来的鼓浪屿按照“文化社区+文化景区”的定位,将建设成高尚、优雅、精致的世界级文化创意名岛,成为“美丽厦门”的精华版。

而在问题设置方面,应仔细认真思考,找出本次教学的新闻眼,结合复习内容,思考鼓浪屿“打造世界级文创名岛”的意义。在这次案例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以前夸夸其谈中华文化的观念,摒弃直接提问学生观看新闻之后的看法。通过学生较为熟悉,且比较感兴趣的时事新闻作为教学切入点,有目的、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国的意义,认识世界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理解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交流、和谐共进的意义,指向明确,层层递进,潜移默化,防止学生回答问题没有深入研究,无法掌握教学的重点内容。

2.结合时事热点,引用问题情境教学

建构主义理论核心认为“知识不能单纯被动接受,而是通过认知主体的积极构建形成”,知识建构需要情境的支持,所以,将知识转变成创设问题情境,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引导下形成的一种教学方式。这就需要教师按照课程教学标准和教学目标适当插入与本次教学有关的时事新闻,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思考,主动探究,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以此掌握教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例如,在“心理品质”这一专题内容的复习过程中,教师展示时事材料及问题:“同安一中17岁的黄雅萍获评2016年全国‘最美中学生’。她在9岁时,腿部被查出恶性肿瘤,当时的她经过一晚思想斗争,自己签字同意做截肢手术。现在,每天六点,她准时起床,穿戴好义肢,吃完饭,自己搭6:50的公交车上学,每当碰到老人时,她也会站起来给老人家让座。这位喜欢帮助别人的女孩还特别爱笑。”思考:黄雅萍“美”在哪里?我们应该怎样向她学习?通过结合时事热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将时事素材与知识点整合,理解掌握了“学会自立、培养自强精神,与人为善,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知识点,达成复习课的教学目标。

3.开发时政资源,延伸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结合教材内容,又要高于教材内容,同时,还要来源于教材内容并突破教材内容,多元化开发时政新闻的课程资源,从而延伸教学内容,拓宽教学知识面。

例如,针对“科教兴国”这一专题内容的复习,可在时政资源中穿插屠呦呦通过挖掘我国传统中医药中的青蒿素进行创新研究,为世界医学作出贡献,获得诺贝尔奖的事例,同时结合我国互联网+相关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博学笃思,求知创新,以此进一步巩固科教兴国战略的含义、实施此战略的关键和意义等知识要点。针对“生态文明”这一专题内容的复习,时政资源可挖掘关于厦门和福州已入选“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引导学生关注和了解海绵城市建设,巩固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新理念等知识要点,从而提高专题复习效果。

4.复习教学的反思与总结

时政资源和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课有效整合,作为课程教学维持生机的源头活水,同时,也代表着时政资源教育的适应性,经过有效的整合以后,拓宽教学内容,以此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课中,教师应利用时事新闻设计导课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设计的问题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让学生掌握教学的重点、难点,结合时事热点,引用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开发时政资源,延伸教学内容,拓宽教学知识面,提升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陈玉梅.时政资源与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课有效整合研究:以《灿烂的中华文化复习课》为例[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10):85-86.

第12篇

精品课程经济法精品课程建设教学质量自2003年教育部启动精品课程建设计划以来,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各个高等学校纷纷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认真研究和深入实践。经济法作为法学基础课程,已经建立起了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从精品课程的数量上看,我们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从质量上看精品课程未必是“精品”。下面,就经济法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进行探讨。

一、正确认识经济法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及目标

对经济法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和目标的正确理解,是顺利进行经济法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没有正确的认识,我们精品课程的建设可能会背离初衷。何谓“经济法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按照教育部的此项要求,经济法精品课程建设应当是将经济法建设成符合上述五个“一流”的课程。具体而言,“一流教师队伍”的“一流”,是教师整体队伍的一流,而不是某一个教授是一流。教师队伍的一流不仅要求构成教师队伍的个体教师素质优异,还强调教师队伍结构的合理化,包括知识结构的合理化和年龄结构的合理化。这样才能实现知识的交叉与融合,才能实现课程自然的新老交替、平稳过度从而保证精品课程的连续性。“一流教学内容”,是指教学内容应具有科学性、延续性、实践性和前沿性。“一流教学方法”,是指为教学内容服务,以提高课程质量为宗旨,针对具体的教学环境采取的最适宜的教学方法。这既可以是一种教学方法,也可以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科学组合。“一流教材”强调采用“立体化”的形式,即以主、辅配套的纸介质教材为主体,配以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等电子教材,形成一个教学包,为教学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从而使教学内容得到全方位传达和个性化巩固。“一流教学管理”要求教学管理既严格又充满人性化;既督促有序又鼓励有余;既鞭策过程又评价结果。

经济法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是什么呢?许多学校的经济法精品课程建设是为“精品课程建设”而建设,把经济法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定位为实现教育部提出的精品课程建设标准。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应当是把课程建设成为能够使得受教育者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最终提高受教育者的能力。由于各高校客观地存在层次差别,相应培养学生也存在层次差别,因此,我们应当将经济法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做多层次的划分,各个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精品课程建设目标。

二、经济法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重申报,轻建设

全国各高等院校及教师们都十分热衷于精品课程的申报。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的动机,是在于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是为荣誉称号或不菲的课程建设经费?值得审思。在功力动机的驱动下极可能出现一旦评审通过,有的就忘记了课程建设的现象。按照教育部精品课程建设的有关文件规定,申报单位要在5年内实现课程资源上网和3年内实现全部授课录像上网。但实际情况是有的课程网站的相关资源诸如教学课件、教案、教学大纲、教学录像、新闻、公告等显示的还是评审当年的时间,资源更新速度慢或者无更新。此外,就已经上网的部分教学资源也存在建设形式雷同,缺乏特色甚至相互抄袭的现象。不能体现不同层次院校对经济法精品课程建设目标的不同追求(培养学生目标的差异)。

2.重形式,轻内容

经济法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从网上能找到的经济法精品课程内容看,各申报单位均按照六个方面的内容来完成精品课程的建设。就形式而言,均符合教育部对于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但从内容上看,却未必符合“精品”的要求。如前所述,不同层次的院校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不同,因此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的精品课程建设也应当符合现实需求而打造自身的特色。“精品”意味着突出各自的优势,“精品”是有别于其他院校的精品,是别人没有的精品,是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有用的精品。但从各个院校的经济法精品课程的具体内容看,精品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文件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几乎趋于一致,缺乏特色、缺乏创新,不能体现学校之间的差别、学生之间的差别、教师之间的能力差别、亦不能体现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差别。这是目前经济法精品课程乃至所有精品课程建设的一大误区。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往往本末倒置,仅仅注重形式,把网络和课件看成决定一切的因素,聘请专业人员设计网页、制作课件,外观很漂亮,但有的主讲教师甚至不会使用课件和网络。

3.重教师,轻学生

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应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但在经济法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仍存在教育观念未转变、忽视学生主体性的现象。如前所述精品课程的申报与学校综合实力评价、教师的考核相关,因此出现了精品课程的申报、建设以老师为对象,而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怪象。从2003年精品课程启动到现在已经近9年时间,但是很多学生并不知道精品课程。换言之,学生对精品课程的认知程度是比较低的。对精品课程是什么缺乏基本的理解与认知,甚至有的学生连“精品课程”的名称都没有听说过,遑论精品课程的功能与目的,等等。由于缺乏对精品课程建设目标和内涵的正确认知,导致经济法精品课程建设徒有其表。即使制作了网页和课件,只是书本搬家,没有体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的变革。

三、完善经济法精品课程建设的建议

1.正确认知精品课程建设,建立科学的评审、评价和监督机制

要改变“重评审、轻建设”的现象,首先应当对精品课程建设具有正确的认知。如前所述精品课程建设应当为提升学生能力服务,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而不是成为考核、评聘的条件。因此,需要调整现行精品课程评审、评价的指标体系。当前的评审、评价指标(由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要素组成)偏重于精品课程产生的前提条件,这样的指标体现了精品课程的一般特征和共性要求,但也制约了不同教学风格和教学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影响了评价的准确性和实际效果。因此,应当将精品课程评审、评价指标体系,向偏重建设状况与应用效果的指标过渡。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把学校和教师的注意力转移到课程建设上来。此外,完备的监督体制也是必不可少的。精品课程应建立年检、责任追究等监督制度。主管部门应对入选学校和课程开展年检。对于建设效果好、质量高的学校和课程给予奖励;对于建设效果差甚至没有实质性建设的课程予以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应撤销立项,追回已拨付的建设经费。

2.完善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等,提高课程建设质量

经济法精品课程应以提高学生学习、运用经济法知识的能力为目标。因此,经济法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应围绕着这一目标进行,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第一,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学课件、教学录像、教辅资料、个人测评、网络论坛等的建设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要求来制作和准备。同时应及时、快捷地将课程内容展现在课程网站上,并不断进行内容的更新、调整和优化。发挥其示范性作用,更好地服务于课程教学。第二,改善经济法教学模式,推进特色课程教学。在充分研究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学生就业的地域性和实际情况,形成教师课堂讲授、邀请专家学者做专题讲座、聘请经验丰富的律师授课、校外教学实习和校内模拟实训等理论讲授和实践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和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第三,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模拟法庭、课堂辩论和课堂讲演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辅之以网络教学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以活跃学生思维。第四,建立科学的学生成绩综合考评制度,全面客观考核学生学习能力。采用开闭卷结合、撰写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等多种考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总之通过经济法精品课程的建设和教学,使学生提高基本素质、夯实基本知识、培养基本能力、提高基本技能。

3.注重教师、学生双主体地位,实现教学相长

经济法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教师队伍建设,应当强调的是教学团队的建设。精品课程教师队伍建设中最应当注意的是切忌不顾师资队伍的质量,盲目进行精品课程的建设。课程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程教学团队中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如果没有形成一个人数充足、结构合理、水平过硬的教学团队,经济法精品课程建设无以为继。因此,既要强调精品课程负责人的带动效应,也要注重教学团队的相互协作、交流配合。要保证精品课程建设能持续发展,应当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青年教师业务专长,使各种类型的优秀人才尽快脱颖而出。要实施青年教师培养的长效机制。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外著名大学进修,以拓展学术视野、强化双语教学能力。组织青年教师观摩、试讲、参加教学基本功比赛和教育教学研究实践。组织专家听课、考评,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为精品课程的持续发展储备教学力量。

强调教师在课程目标实现中的主导性地位时不能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必须处理好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既要凸现主体又要体现主导,坚持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统一。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在课前做好课程设计,事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出课程内容、讲授形式和授课环节。同时,监控教学过程,针对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为学生提供信息和认识工具,开展教学互动,适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在教学参与中思考、学习和认知。此外,应建立学生评教制度。组织学生直接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提出建议。让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相关内容,强化教师的责任感,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将学生评教的结果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唯一指标,否则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过犹不及。

参考文献:

[1]郝文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建设[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2]张仁兰.对高等教育中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高教高职研究,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