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生科普文章

小学生科普文章

时间:2022-09-06 02:01: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生科普文章,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生科普文章

第1篇

【关键词】科技馆学校教育展教内容科普形式

【中图分类号】D52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069-02学校作为正规教育场所,担负着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职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已形成的教育系统无法单独满足社会对各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正规教育必须辅以非正规教育渠道,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浪潮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科技馆是以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为目的组织实施科普展览教育活动、非营利的公益性科普宣传机构。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科技馆的建设使用,注重利用科技馆开展科普展览教育活动,以提高国民对科学技术的认知和理解,从而推动国家各项事业的进步发展。如何将科技馆更好地建设成为校外教育的平台,是当前科普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 科技馆要有多元化的展教内容。

建立主体多元化即以科技馆常设展览为主体,其他多元展览为补充的展教方式及立足实际、科学合理的运作模式,将有助于进一步发挥科技馆的展览教育功能和传播功能。

1.1常设展厅的建设要突出特色,以提高对公众的吸引力。

科技馆除了一般的常设展厅展览,如“力与机械”、“电与磁”、“数学”、“宇宙与航天”、“声与光”、“应用技术”、“生命与健康”等内容,还应根据当地特点,建成具备当地特色的常设展区。

1.2多元化的临展活动是对常设展览项目的必要、有效补充。

由于中小型科技馆投入的不足,经常大规模更新改造常设展的条件和能力非常有限,固定的常设展会使观众产生陈旧感或视觉疲劳而难以满足人们对科学文化的需求,而适当主题的临时性展览能不断制造科普热点,使科技馆常开常新。在自主研发主题展览的同时.还可自主研发或引进一些较为优秀的临展,吸引中小学生参观。

2 发挥科技馆资源优势。采取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科普活动,构建激发学生好奇心。唤起学习科学的兴趣。

科技馆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上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可以弥补学校科学教育不完善的地方,从而成为学校科学教育的重要支持力量。

2.1发挥设备资源的优势,加强同中小学课堂的交流。例如具备天文天象演示条件的科技馆,可利用天象仪设备,模拟人造星空,天球赤道、子午线等天文现象。积极组织教师和学生到宇宙剧场上天文课,在这里老师们可以用先进的设备播放出美丽的星空,使学生们在穹幕影厅就可以看到满天的繁星,将抽象的星象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这与学校枯燥的天文教学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真正实现了场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天文教育的发展和天文知识的普及。

2.2积极开展科普讲座树立中小学生正确科学观念。科普讲座是向公众宣传科学知识的有利途径,邀请专家和大学教授,为公众免费讲座。应努力与当前实际相结合,如河北省科技馆在“天宫一号”即将发射之际,举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类的科普知识讲座,邀请航天科普专家介绍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过程。当2012年12月21日“世界末日”谣言四起时,可举办相关科普讲座,让学生科学地看待谣言假象,引导学生科学地分析问题,而不是盲目迷信。

2.3科普实验激发了中小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科技馆应经常举行各种精彩纷呈、形式各异的科普表演。多次开展科学实验进校园活动,科学实验进校园更是丰富了中小学生的课堂生活。不仅要做到科普实验的常换常新,而且还要编排出各种有趣的表演剧情,并通过参加全国科技馆科普剧大赛的方式不断完善,赢得中小学生的喜爱。

3 科技馆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的保障措施。

科技馆必须主动站位,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推动其持久深入开展。

3.1积极与中小学就馆校共建方面达成一致。充分利用科技馆科普资源和手段的优势,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为学生提供第二课堂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3.2形成一支由科技馆展教人员、科技专家、科技辅导员、学校教师和科普志愿者组成的校内外科技教育队伍来共同推进学校教育与科技馆教育的有机结合,要制定科学教育工作者素质能力标准,统筹规划各类科学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工作。把一部分培训课程开在科技馆,使科学教师能亲身体验到科技馆的各种教育资源,从而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第2篇

[关键词] 科技馆探究式 科普活动 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 F8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当前,随着当今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强调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和动脑的活动,将观察和思考结合,以获得科学素质的提高。而探究式科普活动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全面和深入理解,正成为确保学生发展潜能、培养科学兴趣的最好学习方式之一。因此,探究式科普活动正成为科技馆界开展科普活动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科技馆科学探究活动的特点和意义

(一)、什么是探究式科普活动

探究式科普活动简称为ISP,是英文(inquiry—based science popularization)的缩写,它由浅入深分为4个层次:1、验证性探究,即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进行观察和分析,验证以前学过的科学知识和内容;2、结构性探究,即为学生提供问题和探究过程,学生通过自己收集的数据得出结论;3、引导性探究,即为学生提供问题,但要求学生自己制定研究计划,收集数据,得出基于实证的结论;4、开放式探究,即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制定研究计划,完成收集和组织数据,得出基于实证的结论。

(二)、科技馆开展探究式科普活动的的特点和意义

探究式科普活动强调让青少年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帮助他们在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基础上能够加以应用。该方式强调手脑结合,倡导在做中学习、观察实验和亲身体验中得出科学结论并获得科学原理和相关的科学知识。它重在青少年科学能力的培养,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在科技馆进行探究式科学活动,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知识教育优势和科技馆的科普教育优势,有利于整合社会各方面的教育资源,也有利于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互衔接的机制,促进青少年的科学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科技馆探究活动面向小学生开展的形式和方式

目前,科技馆的探究式科普活动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以对动植物、天体星座进行户外观察为主的体验观察类。2、根据学校课本进行拓展和编排的操作动手实践类,包括物理、化学等方面的趣味小实验。探究式科普活动与其它科普活动相比,突出动手参与实验,亲身观察与体验整个探究过程。以江苏科技馆为例,所开展的探究式活动有:春秋季的“自然体验营”;在暑期开展的“学物理不难”;双休日和平时节假日开展的“科学小玩家俱乐部”、“春天里的实验室”等活动,以动手制作,参与趣味理化实验、户外昆虫植物观察为主。

科技馆如何开展探究式科普活动

(一)、探究式活动的设计与安排

1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进行活动选择和准备

科技馆开展面向小学生的探究式科普活动,应首先了解本馆的科学教育资源优势和特色优势,在充分利用和整合本馆科教资源的前提下,了解小学生的年龄层次结构、爱好、性别特点、感知偏好、心理特点、知识背景和知识需求、个人能力等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探究主题,进行所涉及的科学知识和原理的审核与筛选,设计活动的流程与时间长短,编写教案,准备探究活动所需的材料(教具、实验器材等)、相关辅助设备(如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和相关人员(科技馆辅导员和志愿者等)。

科学教育家Wynne Harlen提出,在小学的科学教育一般是从周围的事物和事件开始的,科技教师应力图使内容引起儿童的兴趣。如我馆开展杠杆原理和滑轮探究课时,就利用小螺母作砝码、直尺作秤杆制作天平;利用用完的胶带盘作滑轮完成古代城堡吊桥的制作,这样既有趣又环保、安全;动手操作过程简便易行,实验现象明显且有趣,整个探究活动时间控制在60分钟以内为佳,尽量不要超时。

2结合科技馆展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在探究活动中,科技馆可以充分利用馆内已有的资源,如演示展品,陈设展品等等进行开展,将有限的展教资源进行放大。以我馆为例,如开展杠杆原理的探究活动课就和现有展品“大秤”、“自己拉自己”联系起来;制作水果电池和展品“手蓄电池”结合起来,让学生先观察和体验展品,然后将自己思考的结果在接下来的探究活动中进行验证,起到很好的效果。

3探究式科普活动的过程

探究式科普活动包括科技馆辅导员提出问题,设计探究的实验方案,儿童收集和获取证据(实验数据),辅导员帮助儿童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和相关科学概念。活动开始时可先由科技馆的辅导员设置情境,向儿童提出问题。儿童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对辅导员的问题进行推测和假设。辅导员可以在儿童假设的环节中增加有趣的互动和儿童之间的交流,让大家将预测结果进行口头回答或写在纸上。接下来孩子们在辅导员的帮助下进行实验并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辅导员可以准备预先设计好的记录纸让儿童们填写。在填写时要求孩子们尊重客观事实。填写完毕后,让孩子们根据填写得出的结果,进行验证事先的预测和假设是否正确。接下来辅导员组织孩子们讨论验证结果和预测不同的地方,引导孩子们深入思考问题的所在,提供思考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最后让孩子们将思考得出的实验结论正式记录下来。值得注意的是探究活动并不一定完全按照上述固定的顺序进行,它是一个能动的、多样的、多形式的、可调节的过程。

4针对小学低年级设计游戏和互动环节

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探究活动的开始时可以设计游戏环节。因为来科技馆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孩子,不同于学校班级,彼此都不太熟悉。通过游戏环节,孩子之间可以增进相互了解,便于结伴成组进行活动。游戏还能作为一种精神贯穿于探究活动中,使科学教育与孩子的本质相联系,与孩子的生存方式相同,使游戏中所体现的自由、愉快地体验,大胆地探索,人与人之间平等地交流与帮助,融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之中。因此设置游戏环节首先要有一定的规则,允许所有成员都可以自由参与,并且具有一定程度的竞争刺激和游戏过程的可视性、体验性以及游戏结果的趣味性,强调游戏过程中平等的交流与合作,让孩子在游戏中获得愉快的体验,激发孩子参与到下面探究活动的兴趣。

结语

探究式科普活动正日益成为许多科技馆采用的科学教育形式,许多科技馆正根据自身的特色和资源优势,在开展探究式科普活动的道路上不断摸索,不断积累经验,我们期待着科技馆在探究式科普活动上不断地发展创新,使之在引领提高青少年科学知识和方法、激发科学兴趣,提高科学素质之路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Harlen W.,Jallende(ED.).Report of the Working Group on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inthe Evaluation of Inquiry--Based Science Education(IBSE)Programs. Santiago, Chile: IAP,2006.

第3篇

2017年“3·23”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观云识天”。我局根据省、市局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今年的主题,并结合我局实际,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强化落实

2月下旬,我局就着手准备今年的气象日宣传工作,成立了以局长龚庆为组长的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宣传方案,提前征订、印制了宣传资料,制作了宣传戗牌,并召开会议对活动方案进行详实的布置,落实了详细的人员分工,相关人员各就其位,各负其责。龚局长要求全局干部职工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精心准备。

二、宣传活动精彩纷呈

1、通过短信平台进行宣传

我局在3月22日和23日两天通过短信平台向市委、市zf领导、zf部门、乡镇园区、专业服务用户、全市气象信息员等发送手机短信近800人次,内容是:隆重纪念“3·23”世界气象日!主题:xxx,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2、小学生体验气象工作

3月20日,城郊小学学生来到我局,切身体验气象工作。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气象观测场、测报中心和预报服务中心,并观看了科普宣传片。气象科技人员为小学生们讲解了气象观测、天气预报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向科技人员提问,表现出对气象工作的深厚兴趣。

通过参观体验,同学们感觉受益匪浅,纷纷表示今后要多学习气象知识,多关注气候变化。

3、气象防灾减灾科普乡村行活动启动

我局气象防灾减灾科普乡村行活动于3月21日正式启动,围绕“xxx”的主题,气象科技人员走进乡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在农民广场,通过现场宣传、发放科普材料、播放宣传片、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气象科技人员与农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在学校,气象科技人员特意运用多媒体为师生们举办了一场生动的科普讲座,详细介绍了各种气象灾害的成因和防御措施,师生们均表示获益非浅。校长拉着科技人员的手,真诚感谢气象局的同志把气象科普知识送到到校园来。我局将把气象防灾减灾科普乡村行活动作为一项长效工作深入开展,通过以点带面、扎实工作,为普及气象科普知识,增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做出应有的贡献。

4、气象局对外开放

为了使公众更好的了解气象工作,学习气象防灾减灾、气候变化等科普知识,我局提前5天通过短信平台和《高邮信息》报向社会各界了气象局对外开放的公告,并于气象日当天对外开放,供市民免费参观。

三、媒体广泛宣传报导

3月21日我局在《扬州日报》区域新闻、3月21日在《高邮报》上发表了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主题文章。3月23日高邮电视台对我局现场宣传活动进行了跟踪采访和报导,并在24日晚上的新闻节目中进行了播放。

第4篇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1

阅读是人们了解事物的最佳途径,科学课除了实验课、操作课外,进行科普阅读也是非常重要的。科普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知识的宝库,为学生的能力形成提供充足的营养。在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在科学课堂内外进行科普类书籍的阅读,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深化学生对科学的认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此,结合科学学科特点,谈一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普阅读。

一、以阅读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认知和了解

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有些科学术语和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陌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知识才能认知与了解,且能深化学生对科学概念认识的深度。如:细胞、受精卵、胚胎等科学词汇,在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人的一生》中仅仅作为概念出现。而细胞分裂,生命的来源对学生而言颇有难度,尤其是克隆技术,仅靠阅读课本“资料卡”的介绍是无法让学生对这种生物繁殖新技术理解到位的。针对这种情况,我除了播放本册教学资源中“生命起源电子书”外,还提供给学生需要进行阅读的资料――《地球生命溯源》《破解身体密码》《人体的奥秘》《我们的身体》等学校图书室配发的图书,引导学生自己去收集与“生命科学”有关的书籍。使学生从科普阅读中掌握最权威、最丰富、最全面的信息,深化了学生对生命科学知识的掌握。

二、以阅读拓宽学生科学视野

科普阅读,有助于学生了解更多的科普知识和与科学有关的科学家、科学发明、科学故事及其它相关的科学史,结合科学实验、科学制作、科学发明的动手操作项目,能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使学生受到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的熏陶,达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提升儿童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

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地球与地表的变化》时,虽然岩石、矿物和我们人类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是我们生产生活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岩石和矿物将更广泛的应用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但五年级的学生对岩石、矿物和我们的关系知道的并不多,对矿物的用途可能知道和关注的就更少。而实验室中配备的岩石、矿物标本则不配套,像一些很有名的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古生物化石根本就没有,仅通过看课本和一些不配套的标本,是难以展开地质科学的启蒙教育。在教学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播放了维苏威火山爆发、汶川地震的视频,学生从这些科普资料中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以及对人类的危害;恐龙化石视频资料也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了化石是人类研究历史以及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除此之外,我还让学生阅读班级书柜中《我们到底知道多少---科学之谜纵横谈》《地震的奥秘》《地震的自救与互救》《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火山》《火山监测与减灾》《奇异的岩石》等科普书籍以及学生自己收集到的与之相关的科普图书,边查找边记录整理。查找结束后,全班交流汇报,汇报时可以语言描述;可以利用图片介绍;也可以通过手抄报的形式汇报。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自主学习过程中知道了岩石和矿物的更多用处,知道它们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知道目前地球资源的紧缺和保护岩石矿产的紧迫性。从而理解了保护地球上的岩石和矿物资源的意义,对学生树立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有很大帮助。

三、以阅读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科学课程中有不少的科学知识,既不能通过实验来获得,也不能通过观察来得到,学生只有通过科普阅读并结合生活与学习中的经验和体验,把知识进行重组从而获取得到新的知识,这时就需要我提供相关的科普资料让学生进行阅读,如: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单元,学生在平时的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已经得到一些与宇宙有关的信息。但学生掌握的有关信息不会很全面,教学中又无法通过实验让学生来认识浩瀚的宇宙。于是在教学中,我播放了神十飞天和太空授课视频,学生观看的非常认真,这不仅仅是一次科普知识的传授,也是一次爱国主义的熏陶,而且这样别开生面的太空之旅,还让学生了解了太空微重力条件下的特殊现象和规律,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情。班级书柜中《令人神往的宇宙》、《充满诱惑的宇宙》《无比神奇的宇宙》《不可思议的大自然》《宇宙奥秘》《宇宙PK科技》等系列书籍也被同学们在课下时间里争相传阅,学生通过阅读知道:我们居住的地球,只是浩瀚宇宙的一粒尘埃,广阔无垠的宇宙,包括我们地球拥有无穷的秘密,等待着我们的探索。

总之,科普阅读,这个科学课堂的“小跟班”,有助于学生获取更多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第5篇

关键词: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 培养 指导

素质教育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养成和训练,阅读能力作为学习能力的基础和核心应该在教学中加以重视和强化。针对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新课标也就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做了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可以说学生是否喜欢阅读、是否会阅读不仅体现出学生自学能力的高低,同时也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因为语文素养的形成不仅需要有丰富的语文知识和良好的语感,同时也需要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而这些恰恰能从广泛的阅读中获得。所以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应该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尤其是小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受益终身的。

但从目前的教育教学现状来看,我们对于小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所做的仍然不够。很多研究都表明小学生现在的阅读兴趣、阅读量以及阅读的时间和广度都还是远远不够。此外,在小学生身上还明显表现出缺乏阅读的目的性和明确性的趋势,他们一般是有什么书看什么书,所以就导致学生看卡通、漫画类的书籍所占的比重过大,而科普类、名著类的书籍所占比重较小。那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更好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呢?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大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工作和实践中,我针对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总结出如下几种方法:

一.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起来,那阅读量的增加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呢?这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三方面的努力和合作。首先,学校需要为学生们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建立健全学校图书的运行和管理机制,不仅有正规的、成规模的图书室,同时也可以鼓励各个班级设立自己的图书角,这样就可以方便学生随时阅读。其次,学校和教师应该联合起来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来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英国图书馆学会“法吉恩奖”获得者钱伯斯曾经提出“阅读循环圈理论”,认为“通过环境与活动的整合,可以帮助少儿亲近图书,进而鼓励少儿自主而愉快的阅读;也可以通过设计、组织阅读讨论活动,帮助少儿领会一本书各个层面的含义,从而进行更广泛而深入的阅读。”[1]所以我们可以每周在晨读期间安排固定的时间进行课外书的阅读,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组织学生组成读书爱好兴趣小组,或者是组织各种读书的讲座和演讲比赛、知识游戏、诗歌朗诵、故事秀等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最后,学生阅读的大量时间其实都在课余,因此,教师应该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一方面要让家长体会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通过家长的配合,学生在课下也可以有一个良好的阅读空间和阅读条件。因此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学校和家长互相联系的有效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对家长进行指导和帮助,使家长可以更好地促成学生的阅读行为的养成。

二.课堂教学的引导

1.阅读广度的培养

我们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时,不能只把目光放在学生阅读数量的提高上,同时也要注意学生阅读的广度。因为小学生正处于打基础的阶段,阅读不同方面的知识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兴趣爱好。因此我们不仅要推荐学生一些叙事类的文学作品,同时也应该让学生涉猎一些科普类的书籍,这样有益于学生更好的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针对所学课文,指导学生进行拓展式阅读,例如在讲到《七颗钻石》这篇由托尔斯泰所创作的童话故事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去查阅和阅读一些有关于天文学的科普知识,或者是让学生进一步阅读一些有关于北斗七星的神话、传说故事,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于北斗七星有了天文学的了解,同时神话和传说也可以使学生对北斗七星有更为感性的情感体验。

2.课堂教学方法的转变

台湾小学语文教育学会理事长赵静中先生,曾经应邀做过《台湾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改革》的讲座,在讲座中他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由“教课文”到“教阅读”的转变,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和提升阅读能力。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去改变过去的教学习惯,不仅仅要注重语文知识、技能的讲解和课文内容的分析,改变过去拆解式的教学方式,还应该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把重点放在学生概括和分析能力的提高上,因为概括和分析是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缺少了概括和分析,阅读就成为了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如何去更有效的进行阅读,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三.读书方法的指导

1.指导学生建立“阅读计划”和“阅读档案”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阅读计划,这个计划可以具体的分为天计划、周计划、月计划和学期计划,然后通过计划的执行和完成情况使学生调整自己的阅读行为,这样有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阅读档案”,“阅读档案”上记录阅读书籍或文章的名称、作者、主要内容、阅读时间,甚至是阅读次数和简短的阅读收获等基本信息,这样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性格、爱好、阅读兴趣,甚至是成长过程中阅读品位的蜕变。这些信息对于我们更好的促进学生的阅读有很大的帮助。此外,“阅读档案”的建立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己整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同时也有利提高学生加工信息的能力。

2.指导学生将各种阅读方法相结合

“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端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2]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需要作品的精读,所谓的精读就是对文章进行逐字逐句的细读,并且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可以说精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最主要的手段。所以为了更好的训练学生的精读能力,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教会学生一些精读的方法,并让学生运用到自己的课外阅读之中,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采取“圈点勾画法”,用自己设定好的一系列符号在文章中做出标记,记录下自己阅读的感受;或者可以用“批注法”,在文字旁边写下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写出自己对于文字的理解、体会和感想。此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内容包括文章精彩语句、段落的摘抄,也包括自己的阅读成果的记录,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达到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与精读相对的就是作品的泛读,泛读即是大略的读。略读并不是浮光掠影式的粗略浏览,它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文章的重点。相对于精读来说,泛读可用较少的时间浏览更多的书籍和文章,从而扩大自己的阅读面。

此外,还可以选取的阅读方法有“复读”,有目的和侧重点的“复读”可以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中获得新的感受和内容,取得“温故而知新”的效果。而“默读”也是小学生在阅读中尤其要培养的一种阅读习惯,默读更有利于学生对于内容的记忆。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教给学生各种不同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将这些阅读方法结合起来,灵活地运用在自己的课外阅读中。

3.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思考能力

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将注意力放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演变上,较少有自己的思考。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据此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针对阅读中的困惑和问题与家长、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讨论,这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可以理清困惑、深化理解,还可以起到分享快乐、分享经验的作用。同时这样也可以间接地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热情的效果。

总之,对于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位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者应该努力去进行的一项事业,我们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有利于营造学生阅读氛围、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注 释

[1]朱淑华.从战略高度推进儿童阅读[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2):75-79.

第6篇

[中图分类号] R1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08-19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analysis on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in prevention of myopia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Methods 346 students of grade three and four in a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 from September 2014 to June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management group. 324 students of grade three and four in another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 which had equal school size and teaching level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refractive examination for once every year while the management group was given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at the basis of it. Self-designed knowledge questionnaire of using eyes and myopia preven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as used to assess the master degree of knowledge and to statistically analyze visual acuity and master degree of knowledg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Results The new occurrence rate of myopia of the manage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Recovery rate of myopia of the manage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Differenc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 Prevention; Myopia

近?是一种眼睛看近处清楚而看远处模糊的状态,也是学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如电视、电脑的普及、学生学习负担的加重等因素影响,其患病率持续升高,且具有低龄化的趋势,严重影响学生的生活质量,故如何有效防治近视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有研究表明,通过有效的干预手段可有效改善学生的用眼情况,有利于预防近视的发生[2]。对此,本研究通过给予小学生社区健康管理干预,探讨其对近视预防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随机分层抽样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6月期间某公立小学的三、四年级学生共346人作为管理组,同期选取办学规模和水平与之相近的另一间公立小学的三、四年级学生共324人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1)三、四年级学生、年龄在8~11岁;(2)期间无转校、休学、退学者;(3)无精神病病史或沟通交流障碍。排除标准:(1)有心、肝、肾等严重性疾病者;(2)拒绝或中途退出本研究者。管理组男182例,女164例,年龄8~11岁,平均(9.8±1.1)岁,三年级170例、四年级176例,对照组男170例,女154例,年龄8~11岁,平均(9.7±1.2)岁,三年级166例、四年级158例,两组小学生在性别、年龄、年级等资料上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1.1 干预方法 对照组通过询问、查阅学生基本信息等收集性别、年龄、年级等资料,给予每年1次常规屈光检查,若社区屈光检查结果为近视的儿童,转诊至医联体上级医疗机构眼科进行进一步检查及处理,确诊后加强常规指导用眼卫生和眼保健操。管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社区健康管理干预,即对小学生检查进行健康管理分级。(1)视力正常者,对学校老师进行视保知识和技术培训,并对家长进行讲座, 形成群防群控队伍,通过多渠道、多?N方式宣传视力保护科普知识和技术,提高学生、家长、学校的认知度和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如确保每天户外活动至少1h、每周调整1次座位、每班挑选4名学生为视力保健员、进行同伴教育并监督眼保健操上下午执行各1次等;(2)近视前期者,在视力正常者管理基础上,对家长及学生进行维持或恢复正常视力的针对性教育,宣讲家长配合的具体要求和爱眼护眼知识,以确保学生在家中的行为管理得到落实并获得良好的知识宣教,屈光检查增加至半年1次,课上提醒注意读写姿势,课后催促学生走出教室活动;(3)近视者,转诊至上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学校共同配合对治疗进行定期跟踪。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帮助已发生近视的孩子减缓近视的加深速度,降低近视的累积叠加坡度,最大限度地减少近视眼并发症,屈光检查增加至3个月1次。

1.1.2 屈光检查 由经培训、操作熟练的1名社区医务人员在学校设半暗室指导小学生在无屈光调节状态下通过美国伟伦Suresight手持式视力筛查仪进行,仪器检查范围为,球镜+6.00~-5.00DS,柱镜+3.00~-3.00DC,超过时显示±9.99,测量不出时不显示数据,测3次并将结果记录于档案上。

1.3 指标观察和标准[3-4]

所有小学生于干预前、干预1年后进行屈光检查、采用自制《小学生用眼和近视预防知识问卷》评估知识掌握程度,统计分析所有小学生干预前后视力和知识掌握程度情况,其中屈光检查显示+1.0~+2.5D为正常;≥-1.5D及≤1.0D为近视前期,≤-1.5D为近视,问卷采用5级评分法进行定量划分(1~5分),评估内容包括用眼卫生、近视危害、眼保健操掌握、看书和电视等用眼知识等,共12个条目,总分60分,48分为掌握,掌握度=(基本掌握数+掌握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对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小学生新发近视和近视恢复情况比较

管理组小学生新发近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前者近视恢复率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小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管理组小学生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视是临床上常见的眼科疾病,指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的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表现为看近处清楚而看远处模糊,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5]。有研究表明,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学习压力的增加,近视在学生群体的发病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且近年来具有低龄化的趋势,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6-7]。而李向青等研究表明[8-9],通过对用眼、保健、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管理干预,可有效起预防小学生近视的发生,有利于改善小学生的生活质量。

第7篇

一、兴趣引路,爱上阅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唤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阅读,并在阅读之时,乐在其中,得乎其外。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我校的快乐阅读开展情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如: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橱窗、教室图书角、楼道图书漂流站、校园文化布置及教室布置等途径,使整个校园处处溢满浓浓的书香,让孩子们耳濡目染地亲近书籍,崇尚读书,使他们在读书中丰富诗意童年,在读书中成长感悟。

2.设计新颖的阅读专题。教材是按各个专题编排的,内容集中,主题鲜明,我们可以根据单元主题采用“课前收集资料――课内交流讨论――课后开展活动”的模式组织阅读。如:学习五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我们可以设计“走近鲁迅”的主题学习交流,让学生收集有关鲁迅的故事、名言,阅读有关鲁迅的文章和作品,了解他弃医从文的历史意义,感受鲁迅先生的勇敢无畏和博襟。

3.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一切机会不断地为学生树立读书榜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校园读书节可以评选“读书小书虫”、“读书小博士”等,使那些本没兴趣参与课外阅读的学生受到这个“阅读情感场”的影响,产生谐振,让爱读书的孩子体验到课外阅读的快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精挑细选,推荐读物

小学生受到自身认识、辨别能力的影响,对选择适合的读物还存在着盲目性。因此,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的阅读取向进行必要的指导。课外阅读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推荐,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儿童文学为主。在小学低阶段,图画书可以作为学生阅读的主体;小学中高段,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长篇作品。而与课文紧密相连的文章及 “课外书屋”中的著作名目理应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首选内容。其次,还应照顾学生的个体特点。比如爱读科普读物的学生,就建议他读读《十万个为什么》;喜欢当代儿童文学作品的学生,就和他聊聊曹文轩,谈谈《青铜葵花》《根鸟》;爱读经典名著的学生,就推荐他读读名家名篇,甚至外国名著。

三、授之以渔,学会阅读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只有正确的方法才能保证课外阅读的成功开展。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结合读物特点,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

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多种读书形式。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读书应根据不同内容采取不同读法,小学生的应读之书是指要求背诵的古诗词、名言警句、名人名篇之类,这些内容必须慢慢“煮熟”;应阅之书是指童话、寓言、科普读物之类的,应该快速阅读。诗歌、散文应用诵读法和谈心得体会法;经典短篇小说、名家名篇之类的应用精读法和圈点批注法;长篇小说宜用选读法和提纲挈领法。学生只有掌握了多种读书方法并在阅读实践中灵活运用,才能畅游书海,品味书香;才能快乐阅读,创造诗意人生。

要求学生读、思、记、写相结合。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因此,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边看书边质疑,及时摘录优美的词句,随时记录阅读过程中的新感受。读与思共,思与读随;边读边记,以读促写,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阅读才会更有实效。

教会学生善用工具书解决阅读疑难。《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掌握运用好工具书,既可保证对字词识记的准确性、可靠性,又能使学生在庞大的知识领域中如鱼得水,学习效果将事半功倍,信息意识也将随之增长。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外阅读的方法很多,只要指导有方,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中汲取知识营养,陶冶他们的情操。

四、坚持不懈 养成习惯

第8篇

一、重点工作

要进一步提高对校园安全工作的认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把安全教育作为加强学校安全管理、预防校园安全事故的有效手段。高度重视安全教育日教育活动的开展,把安全教育日教育活动作为当前校园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的重要工作,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具体活动方案,创新活动形式,确保安全教育日活动取得实效。

5月8日至14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今年的防灾减灾日活动主题是“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各各校要充分认识做好灾害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的重大意义,认真组织开展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各项活动。全面开展风险排查、隐患治理,将科普宣传教育、灾害应急处置落实到位。

二、具体措施

(一)开展一次专题安全教育。要结合疫情防控总体要求,以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危险化学品安全和防溺水、防踩踏、防、防网络沉迷、防校园欺凌、防暴力伤害等为重点,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广泛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各地各校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以主题班会、知识竞赛、专题讲座、主题演讲、微视频、动漫画等为载体,有针对性地开展一次专题安全教育,切实提升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避险能力。

(二)组织一次应急疏散演练。要在安全教育日前后,针

对地震、火灾、校车事故、自然灾害和其它突发事件等不同情况,组织一次贴近实战的应急疏散演练,切实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提高逃生自救能力。演练活动要着眼实战、注重细节,精心准备、科学组织,做到事前有计划、有预案,事中有程序、有分工,事后有评估、有总结,及时发现并解决演练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组织师生有序、迅速地安全疏散。

(三)收看一次安全教育节目。为做好此次安全教育日活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联合湖南卫视制作了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特别节目,并会同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制作“知危险会避险”交通安全体验课。各校可结合本校活动安排,采取适宜形式,告知学生及家长节目播出时间及方式,引导学生及家长根据需要自行观看。

(四)开展一次国家安全教育。要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根据《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有关要求,结合中小学生认知规律,融合各学科专业特点,充分利用学校各类社团、微信、微博、广播站、宣传栏等平台,以国土安全为重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国家安全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增强国土安全意识,掌握国土安全基础知识,树立国土安全底线思维,将维护国家领土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强化责任担当。

(五)开展一次集中宣传活动。要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

通过开设专题专栏、刊发评论文章、播放公益广告和短视频等方式,对学校校园安全工作的有效经验和做法进行一次集中宣传。要通过举办专题展览、组织街头咨询、张贴海报标语、印发科普读物等方式,大力做好安全教育日宣传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推动全社会共同关心校园安全工作,确保活动起到“教育学生、推动学校、带动家庭、辐射社会”的效果。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会同公安部有关司局策划制作了交通安全和预防溺水、防学生欺凌、防暴力伤害主题海报,可根据宣传需要,在教育部门户网站“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教育”专栏自行下载使用。

三、有关要求

一是要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教育日活动,加强校园管理,严格管控人员密度。

二是各地各校可以联系应急、卫健、消防等相关部门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对各类进校园活动,要严格落实备案审核制度,严禁在活动中、夹带商业广告。

三是请于2021年4月19日前将本次安全教育日活动总

第9篇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怎样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摆在我们面前。

【关键词】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之多年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经验积累,我做了大量的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做法如下: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儿童最喜欢图文并茂的注音读物。特别是童话,寓言或关于英雄人物的注音读物。他们不仅喜欢读,还喜欢讲给别人听。教师必须是此类课外书的积极读者,可选讲一个故事,有意识的在最有趣的地方停下来,让学生自己看书,把故事补充完整,以此激发兴趣,诱导自能读书。中、高年级则应将学生兴趣引至名人传记及科普读物上,结合语文课的学习,相机推荐适合“口味”的书目,鼓励他们课后去自由阅读

2.指导表演。

一年级的注音读物上有《滚南瓜》的故事,我先叙述开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让学生帮小白兔出主意:“怎样才能将南瓜送回家?”接下去阅读原文后明白了:小白兔是看到了熊猫骑的三轮车后,想到把南瓜滚回家。“怎样才能将南瓜滚起来呢?”我又出示一个大南瓜,放在讲台上,让两个学生把南瓜竖起来演示滚来滚去的情景。学生兴趣盎然。“谁愿意表演这个童话故事?”学生们纷纷跃跃欲试。我请三个学生戴上头饰分角色表演这个童话故事。故事中“小白兔”滚着南瓜回家去的情节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滚南瓜》的故事也人人会讲了。

在低年级课外阅读中,这种“读、议、演”结合的做法既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又能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培养儿童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提示方法。

学生爱读书不等于会读书,还需加强指导。每节阅读指导课上精读一、两篇读物,教会学生从整体入手三步读书:初读,归纳主要内容;速读,质疑解疑;细读,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释词。告诉学生自由阅读时,不仅可以连读,略读,还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去跳读。二年级学生能把一本200多页的书在放学以后几小时就看完,有的学生就是挑最有趣的情节跳读的。如:有一次一学生在电视上看一部连续剧《红楼梦》,急于想了解黛玉和宝玉的命运结局,就找来一本《红楼梦》小说,不到半小时就找到了答案。家里人感到非常奇怪,他却笑着说:“我是跳着读的。”

4.明确要求。

让学生明确不同体裁的读物有不同的要求。童话、寓言重在明理;历史故事重在懂得故事梗概;诗歌重在通过朗读体会其意;科普读物应明白书中的科学道理。还要求学生对各类文章中精彩的重点段,要会理解、会背诵、会仿写。这样既为写作打下基础,又能提高理解能力。

5.培养习惯。

必须注意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每人备一本摘录本,教会分类摘词摘句。如佳句分类:按句型可分为比喻句,拟人句等;按内容可分为写人物外貌或写动物外形的。学生的摘录本,每周必查一次,每学期互阅两次,相互促进。

6.作业钩连。

把语文课的内容通过阅读挂钩,做到“根在课内,梢在课外”,如学了《吃虫的植物》后设计了这样一道填空题:“世界上吃虫的植物约有()种,在我国已发现有()种,除了猪笼草,茅膏菜外还有()。”这样的作业,学生是有趣完成的,于是乐于阅读有关书籍。课本中安排的重点项目,光凭基础训练中安排的练习还不够,围绕每组训练重点,读讲课文时,不仅要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课外结合与小学生相关的书类杂志读物上的文章进行练习,培养学生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要内容的能力。不过练习的短文要注意有明确的典型性及反馈性,以利掌握规律、熟练技巧,发展智力,又促进了读书读报活动的正常开展。

7.开展活动。

第10篇

关键词:气候变化 科普教育 素质教育 途径

中图分类号:G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6-001-02

气候变化是一个长期性的全球问题,对青少年的影响最大,青少年有理由关心这个问题,并为之付出努力。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指出,近50年的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近百年来,中国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5~0.8℃,近50年变暖尤其明显,中国沿海海平面年平均上升速率为2.5毫米,山地冰川快速退缩,并有加速趋势。2008年一份在中国七所高校的1500多名学生中开展的调查报告指出,中国大学生对当前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有高度的关注,愿意为节能减排身体力行。2007年国家了《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包括家庭社区行动、青少年行动、企业行动、学校行动、军营行动、政府机构行动、科技行动、科普行动、媒体行动等九个专项行动。其中青少年行动和学校行动主要内容是积极开展以节能减排为内容的学校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因此,加强青少年应对气候变化科普教育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如何加强青少年应对气候变化科普教育?笔者认为,要从三个方面下工夫。

1 加大气候课堂教育项目的推广力度

学科课程渗透是实施应对气候变化教育的主要渠道。

(1)结合学科教学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有利于气候变化的渗透点,开展气候变化教育。目前全国不少中学都以地理、生物、化学、社会课程教学为主,同时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和节约教育。一些地方,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知识纳入中小学校有关课程和课外教育内容,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2)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课堂教育项目在我国的实践。2010年11月17日至19日,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举办了“中英国际气候课堂教育论坛”。本次论坛主要围绕“青少年与气候变化”、“如何在学校成功开展气候课堂项目”、“气候变化教育教学方法”、“本土资源的开发”、“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学校的气候变化教育”等五个议题开展专家讲座、经验分享及分组讨论,并对当地两所学校进行考察。专家详细介绍了气候课堂项目及其实施细则,阐述了气候课堂项目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可行性。北京、天津、重庆等地的三位老师在实践层面,从课内资源、课外资源以及网络资源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学校开展气侯变化教育的情况,用真实的案例阐述了学生社会实践中所做的工作,介绍了学生在推进气候课堂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解决办法。论坛最后签署并宣读了《气候课堂中国宣言》。

如何积极参与气候课堂项目,真正把气候变化教育落到实处?1)积极与全国气候课堂项目中心联系,成立组织,制定计划,建立资源库,为教师提供气候课堂的素材、方案。并积极开发本土资源。2)在各级中小学校本课程上、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上打开思路,进行落实,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友好学校联系,交流经验。加强校际交流,积极推广并培养示范校、重点校。3)结合教学工作,进行气候变化访谈,尽可能利用课余时间、假期进行教学设计、活动设计。4)成立学校气候变化协会,以起始年段为主要成员,开展社区活动,向学校、社区提供建设性意见、建议。

(3)积极配合气象部门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科协、教育局编印《应对气候变化》普及读本,将该读本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必修课程,介绍有关应对气候变化各方面基础知识,作为中小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全国、全省范围内各中小学的课外读物中,必须有相当部分指定书目是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科普类读物。应对气候变化也具有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应由科技局、科协、教育局牵头,会同有关宣传主管部门和气象部门,开展协调规划和安排,整合有关信息资源,将应对气候变化知识转化为教师、学生和普通大众容易获得和应用的形式,达到普及和宣传的目的。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自然、地理和生物课教学中加重应对气候变化科普知识教育;编制应对气候变化教育系列丛书作为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课外必读物;在各大院校普遍设立应对气候变化学科的选修课,加大对大学生应对气候变化科普知识教育的力度。

2 充分发挥科普基地的独特作用

科技场馆在科普教育中有自己独特的作用,它的教育对象主要是青少年。我们要充分发挥科技馆在应对气候变化科普教育的作用。目前,我国有300多座科技馆,据了解,大多数科技馆在展示内容方面应对气候变化科普教育展项设置不多,缺少这方面科普知识的教育。为此,笔者建议在科技馆的展示内容方面要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科普教育的展项内容,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和公众到科技馆接受应对气候变化科普知识的教育。

探索整合社会资源兴办专业化的科普基地。如充分开发利用气象科普资源和基础设施,提高科普基地的科普服务能力及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更好地发挥在科普宣传教育方面的示范作用。规范科普基地建设的管理,每年年初制定计划,明确工作任务,主动接受科普基地主管部门的工作指导,参加科普工作的经验研讨会和培训等活动。落实开展的项目经费和人员,争取纳入本单位的年度工作任务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普法》明确规定了气象等部门开展科普工作,《全国气象科普基地标准》及《全国气象科普基地管理办法》为应对气候变化科普基地建设规划提供了政策依据。要将科普基地建设纳入第十二个五年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加强科普基地建设经费维持经费投入,实现科普基地建设健康发展。

3 加大青少年应对气候变化科普教育体验活动组织参与力度

要使中小学的科学教育真正体现出“主渠道”的作用,除了制定科学的课程标准外,还要求教育主管部门、校长和教师要具备大教育、大科普的观念,要充分认识到中小学科学教育不仅局限于学校内,而是学校、社区和家庭共同参与,消除障碍和隔阂,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定位,注意相互衔接,形成完善的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社会体系,也即是科普的社会体系。这对于从多元化的途径培养青少年的科技素质,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和整体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提供青少年体验模式。在这方面,美国科学教师鼓励学生进行研究全球变化等科学实验的一些做法给了我们启示。在向中小学传播过程中,通过课程讲授、校外辅导、参观实验等方法可以传播气候变化科普知识。传统的讲授式也被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个案研究、实验、野外考察、参观博物馆 (科技馆)等方式所取代。也就是说青少年应对气候变化不仅体现在科普知识的学习与宣传,更体现在积极参与宣传环保理念,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使青少年受到影响,在未来从事与环保有关的工作,让应对气候变化的理念和行动落实到更广泛、更深入的层面。

(2)探索青少年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俱乐部和创新竞赛等系列活动,抓好青少年科技活动站活动。共同构建一个青少年科普的社会体系,从而能够提供多元化的科普途径和学习机会,以满足不同类型对象的科普需求,促进青少年科学素质和创造能力的提高。

第11篇

关键词: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小学生;科技活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0C-0011-03

小学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阵地,是国家创新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科技活动是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本文的研究旨在增强小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会学习、会合作、会交往,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未来社会合格公民。

一、基本概述

(一)基本概念

1.科技活动。

小学生科技活动是青少年科技活动的一部分,青少年科技活动这个概念最早由中国科协在1979年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后正式提出,特指学校课堂教学之外的活动,由教师或相关人员指导(或辅导)青少年开展的与科学技术的传播学习、研究探索和实践创造等相关的活动。

本文研究的小学生科技活动的概念采用中国科协的定义,即:少年以小组、班级或学校等组织名义,围绕某一主题在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或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的具有一定教育目的和科普意义的综合性、群体性的科技实践。它包括校内课外科技活动,也包括校外科技活动,但不包括课堂教学中的科技活动。

2.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小学生。

本文中的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小学生是指2014年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18所小学(含2所民族小学)的小学生。

(二)研究对象

课题的研究对象是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的小学生。选取5所小学为样本。选取每所学校的每个年级各一个班,对5所学校的样本班级的学生、教师和家长分别进行调查和访谈,收回有效问卷1706份。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论文、期刊、网络资料查阅关于小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概念、特点、意义、时间、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研究情况,对此进行分析与研究、归纳与梳理,总结经验与不足。

2.调查法。

编制问卷对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样本学校的小学生、教师和家长分别进行调查,了解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小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情况。

3.访谈法。

列出访谈提纲,运用访谈法与一些小学管理者、教师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城市小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数理统计法。

问卷的数据输入Excel电子表格和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

二、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小学生科技活动现状

通过对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五所学校的小学生、教师、家长进行调查,对小学管理者、教师进行访谈,全面了解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小学生的科技活动。

(一)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小学校内科技活动现状

1.临河城区小学生、教师对校内科技活动的态度。

(1)临河城区小学生对科技活动和其他活动的对比情况。

临河城区小学生经常参加各项活动的百分比分别是:文娱体育活动51.58%,文艺活动32.76%,学科活动7.76%,科技活动5.66%,社会活动2.63%。

临河城区小学生喜欢参加的各项活动的百分比分别是:文娱体育活动54.66%,文艺活动28.13%,科技活动9.48%,学科活动7.73%,社会活动0%。

小学生希望开展的活动百分比分别是:文娱体育活动40.04%、文艺活动28.08%、科技活动15.4%和社会活动11.41%,学科活动5.07%。

五种课外活动中,科技活动是小学生最不经常参加、最不喜欢、最不太希望学校多开展的活动,文娱体育活动和文艺活动是小学生经常参与、最喜欢、最希望学校开展的活动。较之学科活动和社会活动,科技活动是小学生喜欢和希望开展的活动。

(2)临河城区小学教师对科技活动和其他活动的对比情况。

调查发现:小学教师希望开展四种课外活动,其中希望开展社会活动48%,文艺活动24%,文娱体育活动18%,科技活动10%,希望开展科技活动比例最低。

2.临河城区小学生、教师希望开展校内科技活动情况。

调查发现:临河城区小学生开展的科技活动形式有手工制作、动植物科技活动、航模制作、七巧板比赛、科技作品展、各类科技比赛、科普剧等。小学生、教师希望开展的科技活动如下:

(1)临河城区小学生希望开展的科技活动。

临河城区小学生希望开展的科技类活动频次由高到低的比例分别是:手工制作42.08%,小发明21.43%,参观科技馆11.78%,参加科技比赛11.58%,参加科技知识竞赛6.95%,小学生最希望开展的科技活动是手工制作。

(2)临河城区小学教师希望开展的科技活动。

调查发现,小学教师希望开展的科技活动的比例分别是:手工制作37%,动植物科技活动37%,七巧板比赛11%,拼装活动11%,参观科技馆4%,小学教师最希望开展的活动也是手工制作。

3.临河城区小学生喜欢科技活动的影响因素。

小学生喜欢科技活动的影响因素很多。小学生的性别、年级和学校均影响小学生科技活动的选择。也就是说小学生的男女性别、所在年级和不同的学校均与小学生科技活动有明显相关。

(1)从性别看小学生喜欢校内科技活动情况。

由表1可知,X2=7.331P

表1 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男女小学生喜欢的校内科技活动

性别 项目 合计

手工制作 种植植物 乐高机器人

男 % 50.0% 36.3% 13.7% 100.0%

女 % 58.6% 25.5% 15.9% 100.0%

合计 % 54.9% 30.2% 14.9% 100.0%

X2=7.331 P

(2)从年级看小学生喜欢校内科技活动情况。

由表2可知,X2=12.123 P

表2 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低中高年级小学生喜欢的校内科技活动

年级 项目 合计

手工制作 种植植物 乐高机器人

低年级 % 49.4% 43.7% 6.9% 100.0%

中年级 % 65.0% 31.5% 3.5% 100.0%

高年级 % 51.9% 37.4% 10.7% 100.0%

合计 % 55.2% 36.8% 8.0% 100.0%

X2=12.123P

(3)从学校看小学生喜欢校内科技活动情况。

由表3可知,X2=24.691P

表3 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五所学校小学生喜欢的校内科技活动

学校 项目 合计

手工制作 种植植物 乐高机器人

临河区第一小学 % 68.5% 31.5% 100.0%

临河区第九小学 % 53.0% 39.4% 7.6% 100.0%

巴市实验小学 % 61.3% 30.1% 8.6% 100.0%

巴市蒙古族小学 % 78.0% 22.0% 100.0%

曙光小学 % 61.9% 38.1% 100.0%

合计 % 60.3% 35.0% 4.7% 100.0%

X2=24.691P

(二)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校外科技活动现状

1.临河城区小学生家长对校外科技活动的态度。

(1)临河城区小学生家长对科技活动与其他活动的对比情况

下图中,家长建议小学生参与15种课外活动,最希望小学生参与的是课外阅读,其次是参加各类兴趣班,再次是参加体育活动,参加科技活动排名第5位。

(2)临河城区小学生家长对科技活动的态度。

调查发现,小学生家长认为科技活动非常重要的占31%,重要的占58%,一般的占10%,不重要的占1%,非常不重要的没有,89%的家长认为重要,也就是说大部分认为重要。

2.影响临河城区小学生家长选择校外科技活动因素。

在研究家长的学历、工作单位性质、月收入和家长认为科技活动的重要程度的关系中发现,家长的学历、工作单位性质、月收入与家长认为科技活动的重要程度无明显相关关系,即家长的学历、工作单位性质、月收入不影响家长选择科技活动重要程度。

3.临河城区小学生课外活动的活动场所情况。

调查得知,小学生课外活动场所主要有八个地方,小学生经常去的由高到低分别是:书店57.98%,同学朋友家38.03%,商场超市37.61%,户外绿地34.77%,亲戚家33.19%,电影院19.54%,网吧18.17%,其他场所7.88%。小学生去的课外活动场所频率最高的是书店。

三、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小学生科技活动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学校、家庭对科技活动重视不够,对科技活动价值理解不准确

首先,我国历来有重文轻理的文化传统,认同“学而优则仕”,并不是“学而优则科学家”。其次,我国学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功利思想占据人们头脑。长期以来,提高升学率是学校评优、校长提升、教师晋级、家长追求的唯一目标,因此,语文、数学、外语是学校的主课,是学校的主业,而科学、音乐、美术、体育这些科目是副课,相关活动是学校锦上添花的特色项目。最后,在这些副课活动中,科学活动相比文艺活动和文娱体育活动是小学生不爱参加的活动,因为文艺、文娱体育项目比起科学活动更容易出成绩,同时,我国一段时间内,在升学政策上,对有文艺和体育特长的学生有倾斜,使学校和学生对科技活动不重视。

(二)学校尚未形成科学的科技活动体制

1.学校开展的科技活动,缺乏系统性,种类较少。

开展科技活动应该是学校的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并达到一定的规模,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学校开展此项工作往往是完成上级部门的任务,或是临时性的决定,由于思想上不够重视,缺乏对此项工作开展长期、系统的研究。同时活动种类不丰富,学者陆晶晶和陈传锋认为小学生的科技活动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种:学科性科技活动、“五小”(小发明、小创造、小论文、小实验和小制作)科技活动、科技竞赛性活动和科技性活动基地。但从调查情况来看,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小学开展的主要是手工制作、动植物科技活动、航模制作、七巧板比赛、科技作品展、各类科技比赛、科普剧等活动,主要集中在“五小”科技活动和科技竞赛性活动,较少涉及学科性科技活动和科技性活动基地。主要原因是这些科技活动的开展一方面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经费购买科学实验仪器、设备,另一方面也需要有科技馆、少年宫和科技指导站等校外科技活动场所的支持。大部分学校很难单独实现。

2.高素质的科技活动辅导员队伍尚未形成。

从访谈情况发现,小学科技活动的辅导员,兼职教师多,专职教师少,流动性较大。另外高等院校未设置科学教育专业,辅导员一部分是从其他课程中转入的,具有理科专业背景,靠后天的教学过程积累经验;另一部分是由音、体、美教师兼任,还有一部分是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由年龄较大的教师或行政人员充当。现有教师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与高素质的科技辅导员要求相去甚远。

3.开展科技活动校内资源不足。

访谈中发现,大部分学校使用的科学教育教材是国家统一的教材,但是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 ,不能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创造性使用教材,也未能开发出与教材有关的科学教育资源包,包括科学教育的教师用书、学生用书、科技活动的记录手册、光盘等等。只是照本宣科“教教材”,大部分学校没有适合本校的校本教材和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科技活动的资源明显较少。

另外,开展科技活动所需实验室仪器、设备较缺乏,有的很陈旧,有的很简陋,远远不能满足开展科技活动的需要。购买科学实验室仪器设备费用较大,大部分学校不能承受。

(三)小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缺少,校外科技活动场所更少

受限于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小学生课外活动的场所缺少,主要集中在书店、图书馆、同学朋友家、商场超市等。小学生校外科技活动场所更少,主要是巴彦淖尔市青少年科技馆。

四、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小学生科技活动对策建议

(一)学校、家庭应高度重视小学生科技活动,全面理解科技活动的价值

科技活动对提升公民的素质和素养特别是科学素质和素养,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发展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我国教育的战略主题是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指出,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也明确强调,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小学的科学教育包括课堂内的课程教育和课程外的科技活动。课堂内的科学教育是小学生形成科学素质的主要途径,课堂外的科技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对小学生形成科学素质十分重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

(二)学校应逐步形成科学的科技活动体制

学校应对小学生科技活动系统研究,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科技文化。首先,科技活动的开展实行校长负责制,组建由校长、分管副校长、科技辅导员、班主任组成的活动负责机构。其次,建立健全科技活动内容、组织实施和评价的制度。科技活动开展的优劣要与学校的评优、教师的晋级挂钩。最后,客观分析和利用学校优势资源,研究各学校、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开展适合的科技活动,形成各学校独具特色的校园科技文化,促进个性化的科学教育。

加强高素质科技辅导员的培养与培训。在科技活动中,科技辅导员的科技素养、策划组织能力直接决定着活动的成败。学校可以采取引进和培养、培养和培训相结合的办法组建科技辅导员队伍。鼓励教师通过提高学历层次和中短期的培训提高科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整合优势资源,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小学生的科技活动,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形成合力,学校教育是主导、家庭教育是支援,社会教育是依托。

(三)政府牵头,筹建未成年人课外活动场所

多渠道筹措资金,建设新的未成年人综合性活动场所和提高现有校外场所的利用率。依据课题组的调研,临河城区的小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缺乏,难以满足小学生课外活动的需求,应由政府牵头,多渠道筹措资金建设新的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可同时开展艺术、体育、科技等活动。同时要提高现有校外活动场所的利用率,例如,市图书馆、博物馆等场馆应不断开展适合未成年人的课外活动,提高场馆利用率。

基金项目:本文系巴彦淖尔市科协项目“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小学生课外活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BKX201402)成果。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积累材料;写作热情;写作潜能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位心理学家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教师必须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当小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时,让他们长时间从事写作活动时,他们不会感到烦累。然而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而有之的,是他们在大量课外活动中,通过教育进行激发和培养出来的。对于小学生的写作要求要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要注意从材料入手,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作文评价更要多表扬、多鼓励,以肯定成绩为主。

二、积累写作的材料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学会积累材料,就要从大量的阅读入手,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在引导学生读书、提高写作能力方面我注重以下工作:第一,广泛阅读。阅读有利于写作,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引发学生思维的规范;阅读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模仿的范例,可见阅读积累是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第二,推荐好的读物。为避免学生选择读物的盲目性,给学生推荐一些好的课外读物,比如,趣味浓厚的科普读物,图文并茂的童话故事,催人泪下的战斗故事,意义深远的抒情散文等。为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定期评选“读书之星”。

三、要做到留心观察

持之以恒地观察,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观察习惯,还对学生观察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非常重要。鲁迅说:“如要创作,第一要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

四、要让学生多练笔

多练笔就是要多动笔。要提高写作能力,最关键的还是要多练,要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能你开始时写得不够好,但不要紧,只要你肯动手,你的写作水平就会与日俱增。单凭一学期单元作文的练笔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加大训练量,增加练笔机会,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渐渐提高。

实践证明,兴趣和积累、观察和多练是写作成功的钥匙,运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写作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潜能,学生的写作能力必将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