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冶金行业论文

冶金行业论文

时间:2022-07-26 18:04: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冶金行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冶金行业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冶金工程;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思路

一、培养方案与提高专业兴趣

以培养冶金工程专业工程应用型技术能力为宗旨,恰当设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及逻辑关系,加强本科生工程能力培养力度。专业课理论教学中,以讲授冶金工艺基础知识和生产控制基本规律为重点,培养学生冶金知识学习与应用能力。结合冶金行业工程案例讲解,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和工程设计问题,培养思维判断与分析能力。例如,氧化铝生产工艺专业课,根据氧化铝生产主要流程,从原料制备到氧化铝成品生产共12个主要工序,制定12个专题讲座,在阐明原理的基础上,采用视频、图片辅助,详细介绍工业化生产中的主要设备、工况条件及调控机制,使氧化铝冶炼过程讲解更加具体。在入学教育、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了解所学专业,掌握一定专业知识[4]。介绍教师的研究课题及参与的工程项目,引导学生搜集整理冶金研究领域有关最新科研成果,提高专业和科研兴趣。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提供图、文、声、动、实等信息,加深对抽象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学术讲座,了解专业最新发展,开阔科技视野,加深对专业的认识。

二、优化教学方法及资源

(一)工程案例教学法

结合冶金工程专业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工程案例教学法,并将大量工程实践研究成果编入教案,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培养知识应用、思维判断和分析能力。聘请企业工程师任教。外聘的校外导师定期以生产流程工程技术路线及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为案例,讲授冶金专业生产实践,传授专业知识在生产实践的应用。目前,学院已聘请了3位分别来至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贵州中铝铝业有限公司及贵州华锦铝业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为冶金专业校外指导教师,近期将与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大龙锰业有限责任公司等省内企业合作,聘请具有一线丰富生产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为校外导师。

(二)实验室教学平台

本科生实验课大多数是基于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进行的验证性实验,是提高专业基础实验技能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专业基础实验技能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重点在于仪器使用、基本操作规范和对基本实验现象的理解[5-6],加强冶金工程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极为重要。目前,冶金实验中心规划建设的主要实验室为“冶金专业基础实验室”、“仪表实验室”、“矿物预处理实验室”、“有色金属冶金实验室”、“钢铁冶金实验室”、“冶金环保实验室”及“分析实验室”。所有实验室建设方案已完成,相关主要设备已完成选型,保证冶金工程本科实验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三)虚拟仿真实验室

近年来,虚拟仿真技术被应用于冶金工程专业实验、实习和课堂教学,显著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学习效果[7-9]。冶金实验中心规划重点建设实验室有“虚拟仿真型实验室”,主要建设内容有“钢铁生产全流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烧结、高炉炼铁、转炉炼钢等系统全流程实验教学资源为核心,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资源,结合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该中心规划采购METSIM过程模拟软件,应用于冶金工艺流程热量平衡计算、化学反应、过程控制、设备设计、成本估算和过程分析,实现实验过程零污染,教学资源零消耗,实验无危险性[6],实验教学内容丰富,增加学生动手操作机会,为冶金工程专业工程师培养提供重要保障。

(四)实习基地平台

按照冶金专业本科培养方案,集中实践性环节学分比例占整个培养方案的17.14%,具有相当分量。本校已与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签订《冶金专业本科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合同,共建冶金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在企业进行,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实现专业基本应用能力培养。实践基地主要为冶金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场所,项目实施后,将定期聘请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和生产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项讲座和培训,可满足每年300人次冶金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实践需求。根据冶金专业发展需要,学校将陆续拓展实习基地建设,选择国有或地方大型骨干冶金企业作为合作对象,增加冶金专业实习基地的多样性。

(五)“双创”项目全覆盖

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强责任、精技术、善管理、重实践、求创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确立了“113”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双百分百”),即“让100%学生接受创新创业知识教育,资助100%学生经历创新或创业训练,期待3%学生取得优质创新创业成果”。开展“本科生导师制”,由学生自愿选择专业老师,并在其指导下,申报“双创项目”,独立开展立项项目的实验研究、撰写论文、完成课题。以本文指导的2016级3名本科生为例,经过一年来实验室科研项目实践,在专业认识和科研开展基础手段方面获得较大提高。

(六)提高师资队伍工程教育素质和水平

承担冶金专业本科生培养任务的工科教师,不仅应在工程教育教学方面具有突出能力和综合素质,还应具有工程实践、工程设计开发、工程技术创新和工程科学研究背景[1]。高校教师更擅长于知识理论性和系统性讲解,对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工程实践掌握相对薄弱。本校为新建院校,教师以刚从高校毕业的博士为主,他们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工程经历和实践经验。目前,本院现有专职教师44人,其中具有2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双师型”教师只有6人,占比不超过14%,总体而言,是一支实践能力较弱的教师队伍。为提高工程实践能力,选派新入职教师去企业进行脱产1年的实践。目前约30%青年教师完成了相关实践,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2篇

【关键词】:冶金;机械设备;保养维修;管理

中图分类号:U673.38 文献标识码: A

0、前言

冶金行业中重要的生产设备就是冶金机电设备,其有很多特点,比如,其价格非常昂贵、维修时技术难度比较大、维修以及保养成本费用高等重要特点。在使用冶金机电设备的过程中,对于其保养维修十分必要,因为保养好了其才能更好的投入使用,而且可以保证正常运行,最重要的是,可以使其使用寿命延长,进而提高设备运行效率,节省投资成本,不断使冶金行业的整体的生产效率提高。但是在冶金企业中,对于冶金机电设备,通常存在重视使用而忽视保养。重视维修而轻视维护等问题,从而导致设备时常发生故障,给冶金生产效率的提升带来了巨大的阻碍。所以,怎样有效保证冶金机电设备的保养维修管理效果,将机电设备运行效率很好的提升,延长机电设备使用寿命,是每一个冶金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1、冶金机电设备故障的危害

现阶段,冶金机电设备在冶金行业中得到广泛使用,已成为冶金行业自动化水平提高的重要工具,其不仅方便了冶金工人的日常操作,还可以提高冶金行业的生产效率。但是,由于冶金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维修和保养不足,使用和操作不当等问题,导致了一系列机电设备故障的发生,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还给操作人员以及冶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1.1影响企业的生产秩序

在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和不断进步的科技影响下,冶金企业只有不断提高机电设备技术水平,才能在生产过程中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但是,企业对冶金机电设备的高度依赖,使得冶金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变得十分重要,一旦机电设备发生故障,企业的生产流程就会中断,从而严重影响冶金企业的生产效率

1.2 机电设备故障会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发生

冶金行业一直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其每年发生的安全事故数量居高不下,而机电设备故障是引发安全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由于冶金设备故障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冶金行业的从业者无法及时、正确地应对。因此,冶金机电设备故障所带来的危害是十分巨大的。

1.3 冶金机电设备故障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般来说,冶金机电设备都是高科技的装备,其本身的价值很高且维修成本巨大,一旦发生故障需要进行维修和更新换代,经济成本往往会很高,与此同时,机电设备故障还会带来十分巨大的间接经济损失。

2、冶金机电设备保养维修管理措施

2.1 改进冶金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模式

加强对于机电设备的维护管理,冶金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对设备的使用,维修以及对维护人员知识技能的培养,改善设备的工作运行环境,健全机电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度,采用事前维修、预防维修、计划维修等多种维修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完善的机电设备保养维修管理模式,提高机电设备的运行性能。

2.2 建立和完善冶金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标准

进一步展开冶金机电设备可靠性、维修性的相关研究。包括各种技术管理标准、维修技术标准、经济管理标准、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标准或者维修的各种定额标准等,使科学的现代化维修管理制度逐步形成。系统研究冶金机电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设备的薄弱环节要及时找出来,不断将冶金机电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改善和提高,将设备的开机率和可用度提高,尽可能推广无维修设计。

2.3 健全冶金企业的机电设备保养维修管理制度

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制度,从而对机电设备的维修和保养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保养维修管理制度的建立必须以科学的设备使用规章为基础,对设备的运行进行档案记录,对设备的零部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同时,应对机电设备进行定期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检查维修,并形成相关的制度。

2.4 加强机电设备的更新与改造

由于运行环境非常复杂和恶劣,冶金机电设备难免会受到损坏。因此,必须加强对设备的更新,采用技术条件更成熟、使用操作更方便、经济成本更合理的新设备来替代旧的,维修频率高的老设备。从而有效节约成本,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2.5 大力开展视情维修,注重机械“可视化”安全管理

现阶段一种非常好的维修管理模式就是视情维修,如果此模式运用恰当,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会非常明显。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冶金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从时间维修逐步过渡到状态维修模式,确保设备在寿命周期内,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经济收益最佳。

1、对于冶金用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来说,以往的安全管理,尤其是施工人员日常安全行为的规范、安全隐患的控制和治理等管理过程,主要是依靠反复的宣传灌输、开会告知等方式,让施工人员了解应该如何进行安全操作,这些方式对于他们来说既不直观,印象也不深刻。与此同时,安装工程现场人员结构、作业环境、安装工序都较复杂,因此隐患数量相对较多,并且这些安全隐患往往不是存在于表面。作为施工人员(特别是受聘劳务工),不可能把所有的设备、部位及作业 中的隐患、风险、标准化操作方法全部掌握得非常清楚,有时候由于思想认识或视觉上稍有疏忽,就会导致行为的失准,极易引发事故。在安装过程中,当一个隐患比较隐蔽、长期没有引起重视时,施工人员就有可能产生麻痹心理,对问题见惯不怪,疏于防范。因此,这些隐患部位必须明显地表现出来,使其明显化,让工作人员时刻有心理上的防备以及视觉冲击,明确机械隐患在何处,怎样将其控制和消除。尽可能利用各种可视或相对可视的载体,把安全风险和隐患的辨识、治理以及应急处理等各个环节展示出来就是“可视化”安全管理的方法,此方法还可以将施工人员视觉冲击效果强化,使其相对可见,在使用冶金机械施工时,安全风险实现可见化、隐患管理直观化、操作可控化的目的,防治安全事故的出现。透明化、视觉化以及界限化是可视化安全管理的原则。透明化就是将需要控制的部位表现出来,使其一目了然;视觉化就是进行标示、标识,有视觉冲击,从而实现可视化管理;界限化就是标示管理界限,标示正常与异常的定量界限,使分辨方便。

2、“三个一”可视化管理法提高隐患管理能力。隐患管理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为了使施工人员既熟练掌握隐患档案的全部内容,又能随时在现场准确找出隐患存在部位,可以实施“三个一”管理法,即一处隐患对应一份隐患档案,一份隐患档案对应一种可视化表现方法。比如通常情况下采取警示牌的表现方法来展示存在的隐患问题,如需更详细直观,还可以通过计算机三维模型结合二维动画合成技术,采用声音、表格、文字、三维模型等手段来表现隐患。为了有效落实“三个一”的安全管理法,需将日常管理过程中所有巡回检查点细化分解,按班按岗落实到个人,明确责任,并把考核具体落实到每一环节,使隐患问题真正做到项项有人管、处处细落实,以避免安全隐患转化为事故。

2.6 建立隐患信息管理

系统提升现场管理者隐患管理能力,许多冶金设备企业,其安装工程现场遍布全国各地,为了及时削减和治理安全隐患,可以以项目施工现场为单位,建立隐患信息管理系统,将每个施工现场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按类别、部位进行归纳整理,输人隐患数据库,对隐患进行详细记录描述,并建立隐患识别、安全评价、作业指导3个大部分,并且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现代互联网的应用,实现隐患信息共担,使每一个隐患都能及时得到各项目现场管理者的关注,以方便其及时制定降低风险的措施,将隐患减少。在隐患治理过程中,认真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管理责任制。自觉接受施工人员监督,确保 隐患治理责任到位、监督到位。

3、结语

综上所述,冶金机电设备保养维修管理需要明确其危害,在知道其危害的亲提下,才能将其切实注重起来,进一步加强其安装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运用现代化监测手段和各种可视载体,建立和完善冶金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标准,改进冶金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模式,健全冶金企业的机电设备保养维修管理制度、加强机电设备的更新与改造,使其维修管理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的展开。

参考文献:

[1]刘建勇.机电设备的故障维修与设备保养探讨[J]. 科技致富向导,2011,33:223+351.

[2]张兆海,邵俊河. 矿井机电设备管理[J].山东煤炭科技,2010,04:226+228.

第3篇

一、本科生培养目标与定位

中国的大学教育分为3个层次:研究型大学、普通大学和职业工程技术学院。“985”院校、部分“211”院校可归为研究型大学,侧重于研究与创新,以培养高级研究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普通大学一般以教学为主,以培养高级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职业工程技术学院教学和实践并重,以培养能在生产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另有部分学校介于其中二者之间,为研究教学型或教学研究型学校。重点大学和省属院校的毕业生去向不同。重点大学30~45%的毕业生选择了升学,省属大学这一比例大致为10~25%。重点大学的毕业生行业内企业去向比例相对低于省属大学,省属大学这一比例大致为65~80%,重点大学为30~60%,而职业工程技术学院的学生在行业内的就业比例更高[1]。学生的毕业去向选择比例不同,反应了学校的定位和培养规格的差异。重点大学更注重基础,专业课程的比例进一步降低,符合教育部提出的高等教育“重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方向。研究型大学学生培养目标决定了其在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内容和方式的差异。不同的学校定位,应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通过对工程实践环节的合理安排,建立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确保工程实践环节的有效运行。当前,行业内正在形成一种对“复合型人才”的渴求,本科毕业生今后面临的将是一种多元性的选择,如果忽视这一需求,千校一面,培养规格缺乏差异,必将在就业及个人发展上受到阻碍,造成人才浪费。

二、不同培养层次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

大学3个层次的划分,决定了其培养规格和目标的差异,在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必然会有不同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工程实践环节特点,可作如下划分:实习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今后所从事专业的基本情况,为专业课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从宽口径的培养要求看,与实习的直接联系减弱。反之,由于对创新和研究技能训练方面的要求,与实验教学尤其是综合性实验教学的要求提高。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主要侧重于专业技能训练,一般有很强的专业性,研究型学校对此环节的要求减弱,但对毕业论文的要求提高。表1列出了不同层次培养目标对实践环节的要求的差异。将对不同实践环节的要求(也可以理解为和所学专业的关联程度)分为高、较高、一般、较低、低5个层次。

三、实践教学环节的通行做法和存在问题

(一)工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模式

目前,冶金工程专业教学中都设有实习、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工程实践教学环节。认识实习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末,生产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末,毕业实习则安排在第八学期初。专业实验一般安排在第六学期和第七学期。课程设计安排在第七学期中。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安排在第八学期毕业实习后。

(二)工程实践教学的实施和效果分析

1.实习环节

(1)认识实习。在认识实习阶段,只对学生进行过专业介绍,尚未开始冶金工程专业课学习,对冶金生产的基本工艺和设备等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这就注定了认识实习的“走马观花”性质,只是要求对冶金行业感观性的了解。由于实习经费等的限制,目前部分学校大幅度压缩了认识实习时间,一般安排1~2天集中参观。为了弥补时间的不足,采用集中看现场录像、指导教师辅助讲课等进行补充。从后期的专业课上课情况看,认识实习的效果一般。

(2)生产实习。生产实习阶段学生完成了部分专业课,如冶金原理等的学习,对冶金过程有了较多的认识和了解,生产实习具备深入的条件,如果时间充裕可以达到了解冶金生产工艺、设备及工艺布局、物流、环保和技术经济指标等生产实习的目标要求,在教学计划中按照4周左右的时间安排。在具体实施中,一般在现场只能有一周左右的时间。原因有3个方面:一是企业安排困难,二是实习经费有限,三是学生难以深入。从后期的专业课上课情况看,效果较差。

(3)毕业实习。毕业实习主要是进一步建立冶金企业的空间概念,为毕业设计收集资料。在具体实施中,同样受到时间、经费等方面的限制,效果较差,只能在后期的毕业设计中由指导教师进一步加强。

2.专业实验

实验教学是帮助学生感受与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掌握必要的工程技术、测量方法、先进设备和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习惯,以及收集处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是理论的基础,反过来理论又为实验提供指导。专业实验在学校专业实验室进行,不受外部因素干扰,是一个相对容易控制的环节。在教育部组织的教育教学评估中,对实验教学环节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引导实验教学不断深入。经过不断探索,目前已经基本改变了演示实验多,学生动手少;单一实验多,综合实验少的局面。部分学校遵循“注重实践,倡导创新”的设计指导思想,形成由基础层次、综合层次、创新层次构成的多层次实验内容体系[2-3]。通过不断完善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推进实验室开放,培养本科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冶金类院校目前多数已经具备基础的实验条件,完全可以实现实验教学的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需要结合学科的实验条件和培养要求,提供充足的经费和人员保障,合理安排好相关实验,并不断推进实验室开放。从本校实行的情况看,主要是人员的保障问题。

3.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可较全面地检验学生对冶金工艺和工程问题理解与解决问题能力,对指导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指导教师必须有对冶金工艺和技术的深刻理解,具有充足的工程实践经验和对教学规律的把握才能胜任。由于近年来青年教师多来自研究生毕业直接留校,教师的工程实践素养成了设计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毕业设计总体情况较好。毕业论文主要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条件具备、经费有保证的情况下,高校教师可以很好地胜任该工作。毕业论文的关键是科学选题问题。

四、建议

(一)实习环节

针对实习环节的实习时间和实习经费难以保证的情况,建议采用如下措施。(1)合理安排实习时间。适当压缩认识实习时间,保证生产实习时间,毕业实习改为调研。实习主要采用观看录像,教师集中讲解与参观结合的方式。(2)充分发挥影像资料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编制、开发、建设和利用好计算机辅助教学平台。(3)不同实习的侧重点不同。对认识实习,应尽可能组织系统、最新的录像资料,建议由冶金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等牵头组织录制编写相关影像资料。对生产实习,应加强计算机模拟教学,侧重点应结合冶金原理等已学知识,安排工艺分析、案例分析的内容。进一步开发计算机模拟(冶金车间空间设备布置和运行模拟)软件辅助教学。对于毕业实习,可增加冶金工艺过程物流分析内容。(4)加强教师的工程化实践训练,保证指导效果。(5)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对工程实践环节的更高要求,学习国外的相关管理办法[5],学生提前签定就业意向,安排对口实习。

(二)专业实验

专业实验教学重点是理顺实验室管理体系,推进实验室开放,按照基础层次、综合层次、创新层次的要求,增加实验课时,设计并开设系列实验[6-7]。建立稳定的专职和兼职实验室教师队伍,理顺人事管理机制。主动适应冶金材料一体的发展趋势,建立材料冶金综合实验平台。根据调查,学生对能自己动手的实验是具有浓厚的兴趣的,只要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可以取得预期效果。

(三)设计环节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指导教师主导的教学环节,应规范对指导教师、学生的要求,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

第4篇

关键词:冶金工业,高速钢轧辊,研究现状

 

一、冶金工业的发展现状

(一)钢铁生产工艺流程逐步优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钢铁工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由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以扩大规模、增加产量为主转向降低消耗、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品种和保护环境。博士论文,高速钢轧辊。钢铁工业技术进步的主流是缩短生产流程,减少工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提高效率。技术进步中有两大主要趋向:一是寻找可以替代传统工艺的新工艺流程的研究开发;二是现有工艺和技术装备的完善化。两大技术进步趋向互相竞争、相互渗透,促使钢铁工业不断提高钢材质量、减少消耗、降低成本、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进一步走向集约化。

传统的钢铁生产工艺流程是一种“冷态”下间歇式生产的工艺流程。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建设的10多个大型钢铁厂都是采用这种工艺流程。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钢铁业已逐步将上述传统的钢铁生产工艺流程改造成为现代化“热态”连续生产工艺流程。这种工艺流程具有高效、连续、紧凑、智能等特点。20世纪80年代末期,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美国等钢铁工业发达国家开发成功接近最终钢材产品形状的连铸、连轧技术,如带钢、型钢的连铸连轧等。由于该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紧凑、生产周期短、物料消耗少、生产效率高等一系列优点,在近十多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自从1989年世界第一条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在美国纽柯公司克劳福兹维尔厂投产以来, 经过10多年发展,到2002年底,世界上已有38个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厂共56条生产线,总生产能力已超过5 500万吨。我国现已有5个钢铁企业建成8条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到目前为止又有5个钢铁企业正在建设厚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不久的将来总生产能力将达2000万吨,预计届时将占全世界同类生产线能力的1/4以上。博士论文,高速钢轧辊。2001年我国连铸比达到89.71%,已经超过了2000年的世界平均水平。2003年达到了96.96%,目前,全国重点大中型企业中,连铸比达到99%以上的企业已达41家。

带钢连铸连轧技术是世界主要钢铁生产国家正在积极开发应用的一项重大钢铁生产前沿技术,它将是21世纪钢铁生产技术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二)钢铁产量不断增长

冶金行业的发展受到国内与国际宏观经济环境的共同影响。国内方面,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初见成效,钢铁行业投资规模过大,低水平重复建设得到遏制,有效打击了“地条钢”等劣质产品冲击钢材市场的行为,进一步净化了市场,钢铁生产企业对市场更加理性化。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城镇化速度加快为钢铁行业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保障;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也为钢铁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国际方面,世界经济仍保持总体向好的发展态势,全球钢铁需求持续增长。

二、冶金工业对轧辊的需求

钢铁工业的持续发展,为轧辊制造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博士论文,高速钢轧辊。一方面,随着钢产量的不断增加,轧辊需求量大幅增长。仅就国内而言,据统计,每年消耗的轧辊材料有50万吨以上,价值数十亿元。另一方面,随着轧钢技术和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轧辊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国内轧辊生产厂家的制造水平还较落后。仅以宝钢为例,2000年,宝钢用于轧辊的采购资金超过2亿元,其中国内的只占30%,国外的占70%。因此,不断研究新型轧辊材质及制造工艺,为轧机配备高性能的轧辊已成为国内轧辊生产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轧辊材料的研究现状

为提高热轧辊的表面耐磨性,热轧辊材料不断地得到改进,其基本的发展过程是从冷硬铸铁到高铬铸铁到半高速钢和高速钢。高速钢材料用于轧辊制造,使轧辊性能显著提高,轧材质量明显改善。

(一)高速钢轧辊的特点

高速钢轧辊是用具有高硬度,尤其是具有很好的红硬性、耐磨性和淬透性的高速钢作为轧辊的工作层,用韧性满足要求的高强度灰铁、球铁、铸钢及锻钢作为轧辊的芯部材料,把工作层和芯部以冶金结合的方式结合起来的高性能轧辊。

1、高速钢轧辊的化学成分特点

(1)含有较多的C和V。C和V可以形成高硬度的MC型碳化物,提高轧辊耐磨性;

(2)有较高的Cr含量。Cr含量高,可在轧辊组织中形成一定数量的M7C3型碳化物,有利于降低轧制力并改善轧辊辊面的抗粗糙性;

(3)含有一定量的Co(≤10%)。Co可提高高速钢轧辊的红硬性,从而提高轧辊耐磨性;

(4)离心铸造高速钢轧辊中含有≤5%的Nb。Nb可降低轧辊组织中因合金元素密度差大而引起的偏析。

2、高速钢轧辊的组织特点

高速钢轧辊的性能取决于其微观组织结构特征:(1)碳化物的种类、形状、体积分数及分布;(2)马氏体基体的性能特点;(3)晶粒尺寸大小。轧辊用高速钢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与合金成分及工艺条件有关。因材料成分和工艺条件的不同,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研究结果。同以往的高铬铸铁轧辊相比,高速钢轧辊中的碳化物类型较多,除含有MC型碳化物外,还含有M2C、M6C和M7C3型碳化物。

(二)高速钢轧辊的生产工艺及其特点

围绕着轧辊外层与芯部的结合问题,高速钢轧辊的制造技术不断发展。博士论文,高速钢轧辊。目前国外主要采用离心铸造法(CF)、连续浇铸复合法(CPC)和电渣熔铸法(ESR)制造,而热等静压法(HIP)和喷射成形法(Osprey)仍在完善和发展中。CPC法制造轧辊装备复杂,我国仍无法生产;ESR法制造轧辊能耗高,仅适合于制造冷轧辊;用离心铸造法生产轧辊装备简单,工艺稳定,效率高,是制造高速钢轧辊的重要方法。博士论文,高速钢轧辊。离心铸造法生产高速钢轧辊尽管存在着合金元素容易产生偏析的问题,但由于其突出的优点,使它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处于高速钢轧辊生产的主导地位。博士论文,高速钢轧辊。

(三)高速钢轧辊的应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在热带钢连轧机上开始试用高速钢轧辊并取得良好效果。目前高速钢轧辊的比例不断提高,在某些机架上,甚至全部采用了高速钢轧辊。使用高速钢轧辊后,辊耗明显下降,换辊次数显著减少,轧辊研磨量减少,轧机能力提高,燃料和动力消耗降低,有助于降低轧制成本和提高带钢质量。

近年来我国也开展了铸造高速钢轧辊的研究,北京冶金设备研究院采用普通离心铸造方法生产了高速钢辊环,其成分(质量分数,%)为:2.0~2.4C,8~15W,2~3Mo,4~7V,3~5Co;金相组织为:马氏体+共晶碳化物+二次碳化物+残余奥氏体;力学性能为:硬度60~65HRC,冲击韧性(5~10)J/cm,抗拉强度(400~600)MPa。

四、结语

随着轧机向自动化、连续化、重型化方向发展,对轧辊的几何尺寸、表面精度和力学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轧辊生产厂、研究机构和钢铁生产企业必须加强冶金轧辊材料的基础性研究、轧辊生产技术的研究、轧辊工艺装备的研究和轧辊使用技术的研究,不断提高我国轧辊制造业和钢铁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符寒光.高速钢轧辊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钢铁,2000,(05).

[2]翁宇庆.我国冶金工业在新世纪最初几年的科技进步[J]钢铁,2004,(01).

第5篇

关键词 学科评估 教学资源 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东北大学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办学的定位是为冶金行业和相关制造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专业的教学内容和研究方向涵盖固态成形、液态成形、半固态成形及液固成形一体化等先进成形方式。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数学、材料成形力学、材料物理冶金和自动控制方面的理论基础,掌握材料成形工艺、设备、自动化的专门知识,适应目前材料成形工业领域大量采用高新技术、通过学科交叉实现材料成形过程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发展趋势。基于此办学的指导思想,本专业在教学资源建设上主要立足如下几方面建设:

1教学设施建设方面

本专业的教学设施充足,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同时,专业积极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科研训练提供空间。学生可在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材料电磁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所属的实验室参加课程实验和综合实验,并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这些实验室建设水平高,设备齐全,管理制度完善,为本专业的实验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满足了本专业教学的需要。随着行业的发展,专业不断更新实验教学设备,如用专业建设经费购置了3D打印等先进设备,积极为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提供资源。专业还利用专业建设经费与软件公司合作,共同开发互动式实践教学软件,为学生进行自主式实践教学提供有效的资源。

2培养方案建设方面

2.1培养方案制定力求科学化

在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坚持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适应高素质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求。体现学校整体目标定位,体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遵循把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创新能力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育教学改革原则。

2.2培养方案有利于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提高

按照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要求,建立了由“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群”、“W科基础教育类课群”、“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群”、“学科基础类课群”、“专业教育类课群”、和“实践类课群”六个课群模块组成的课程教学体系。加强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及基本素质的培养,为增强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2.3培养方案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在理论教学中按理、文、法、经、管等学科门类设置公共基础课程,按专业类别设置专业平台课程,并根据学科发展和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设置以新知识课和专业选修课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方向课。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工程训练、实验、实习(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

3专业建设方面

东北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拥有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专业教学科研力量强,在国家和区域新材料制备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辽宁省示范性专业和辽宁省优势特色专业。在学校和学院的支持下,本专业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各个方面采取了改革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积极利用学科建设资源,从而为专业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学院和专业建立了有效的本科生教学质量监控、跟踪和反馈机制,对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要求,通过教学环节、过程监控和质量评价促进培养目标的达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从各种途径获得评价数据,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形成反馈信息,用于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修订和本科教学过程各环节的持续改进,切实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学院和专业负责人经常与任课教师沟通,探索积极有效的工作方法,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专业还对每个年级的情况作分类总结,包括学习成绩、实践教学、参加科技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等,全面评估人才培养效果。教学全过程的监控、跟踪、反馈及管理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保障。

通过建立往届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和用人单位评价机制,及时地掌握社会和企业的人才需求动向,合理地制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为前提,及时发现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调整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教学安排及课程设置,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以适应时代和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为社会输送新型高水平专业人才。

4课程资源建设方面

专业形成了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内容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专业开设了充足的课程供学生学习,必修、选修课程比例合理。开设了数门新知识课程,拓展学生视野。

第6篇

【关键字】冶金,设备安装,设备调试,施工管理,要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电气设备安装作为冶金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冶金工程整体的高效性和安全性。通过分析电气设备安装的要点及产生的问题,查找问题的根源,然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进而在电气设备安装施工时从组织及工艺等方面加以改进, 并努力提高安装团队的整体业务素质,这样才能达到冶金对电气设备安装的要求水平。

二.电力设施安装调试要点分析

首先,在电气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电力器材和电力工具以及电力材料,对这些设备的材料,必须安排人员进行专门管理。要以用途和电气性能为基础,将各种设备材料分门别类的摆放整齐,禁止胡乱堆放的现象发生各种材料有序分类摆,并要做好物资管理工作,通过进行合理的材料领用,减少材料浪费。

在施工时,要更加注重施工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要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来对施工进行科学管理。所以就需要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严格按照国家的政策法规办事,正确运用有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对于每道工序都不能掉以轻心,要严格监督,坚决杜绝偷工减料和违规施工的现象发生。而且现场管理人员还需要根据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策略,切不可头脑僵化,不顾现实情况,刻板地按照施工计划来管理而导致工程出现无法挽回的损失。

在电气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中,有两台主变压器一般就可以满足要求了,如果负荷较大,负载比较重要的话,为了保险起见,可以尝试使用两台三绕组变压器,三绕组变压器的选择大大优于四台双绕组变压器。

三.冶金电气设备安装要点分析探讨

1.准备过程

当电气设备运抵现场后,应组织有工程监理参加的甲、乙双方共同组织的现场设备开箱验收。按照订货合同仔细核对到货的名称、型号、数量,并指派专人做好记录,保管好随箱物品。

2.变压器的安装

冶金电气设备中的变压器是变换交流电压、电流和阻抗的器件,当初级线圈中通有交流电流时,铁芯中便产生交流磁通,使次级线圈中感应出电压。变压器由铁芯和线圈组成,线圈有两个或两个的绕组,其中接电源的绕组叫初级线圈,其余的绕组叫次级线圈。电力变压器是冶金工业的重要设备之一,因而其稳定、可靠运行将对冶金工程系统的安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安装变压器前,需要按照图纸确认预埋件的位置和数量,变压器的容量,规格及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附件备件齐全,并有出厂合格证及技术文件。认真检查变压器外形尺寸与图纸尺寸是否相符,确认变压器净重量,制作安装用的吊装索具,准备铺设变压器拖运的行走轨道等。设备安装中要坚持施工人员自检,下道工序的互检,安装单位专职质检人员的专检及监理工程师的复检和抽检,保证安装质量。

3.其他冶金电气设备的安装

(一)柜体安装及线缆敷设

(1)采用绝缘法安装1500V直流设备,主要有:直流开关柜、负极柜、整流器柜以及整流器边柜,采用非绝缘法安装 35kV 开关柜、交直流电源装置以及钢轨电位限制装置等。

(2)屏/柜到位后,应检查屏/柜本体外观有无损伤,绝缘情况是否良好,各部分零件安装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规定。

(3)安装屏/柜时,屏/柜垂直度偏差应小于1.5mm,两个屏/柜顶部水平偏差不大于 2mm,成列屏/柜面的屏/柜面偏差不大于5mm,接缝偏差应不大于2mm。按设计图纸、产品使用说明书以及有关标准规范进行接线,然后进行严格的校线检查。

(4)引入屏/柜的电缆接线应排列整齐、美观。电缆芯线应标明回路编号,编号正确、字迹清晰。

(5)接线时从左到右是黄绿红,从后到前是黄绿红,按这个顺序接就行,电缆进入柜子一般底部都有电缆进线孔,到时候用胶圈防护一下就行,然后一般都有电缆固定架,把电缆固定好,接完线就行了。

(二)接地

在冶金工业中,将设备和用电装置的中性点、外壳或支架与接地装置用导体作良好的电气连接叫做接地。接地的功用除了将一些无用的电流或是噪声干扰导入大地外,最大功用为保护使用者不被电击,把变压器的金属底盘或外壳接上地线,用大地作电流回路接地线。

(1)接地电缆、接地线、接地扁钢等应保证牢固、可靠、安全、接触良好,不能做其他用途。

(2)变压器基础框架与支线接地扁钢应焊接牢固,采取防腐措施,先把基础预埋件应焊接成连续整体,然后与接地扁钢牢固焊接。

(3)金属外壳框架接地、电缆桥架和支架接地应满足设计图和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的要求,严格按照设计图要求进行接地,通过接地电缆与接地母排连接变压器外壳与变压器本体。

(三)封堵

(1)电缆穿管敷设完后,管口要封堵严实。对电缆路径上的沟、槽、管、洞进行封堵,直埋电缆回填前要经验收合格,回填土分层夯实;

(2)加强电缆沟封堵,严防小动物进入开关室,避免小动物引起的单相接地造成变压器的出口短路,也避免其引起的过电压对变压器的损害。

五.冶金电气设备的调试要点分析探讨

在设备调试过程中,设备监理工程师要对每一个关键零件、部件、单机设备和成套设备的调试质量进行监控。在设备调试过程中,审核承包商对已批准的安装调试工艺或措施进行的调整、补充或变动,并应由总监理工程师签认。

1.绝缘电阻测试试验

绝缘电阻试验是电线电缆产品最基本的电气性能试验,属绝缘特性试验。电缆的绝缘电阻无专门说明,一般指电缆的直流绝缘电阻。对于大量的遥信、遥控、遥调信息,在冶金电气设备投运之前,根据继电保护做实际的传动试验,确保遥信、遥测等信息接线及保护回路自动化设备等环节的正确性。保护装置和监控装置调试完成后,进行整体联合试验及带实际一次设备的操作试验,各信号灯指示应正确无误。

2.保护跳闸试验

跳闸闭锁继电器用于断路器跳闸后的闭锁保护,防止断路器合闸于永久线路、或跳闸微机保护输出接点误保持而使断路器发生跳跃,也可扩张断路器的跳闸触点数量。应将电缆线路装设的所有保护及重合闸相互配合做联合试验,每一直接带断路器跳闸出口的继电器都要进行跳闸试验,漏电保护器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和额定漏电不动作电流之间有一段动作不确定区域,漏电保护器的漏电流在此区域内波动时,导致漏电保护器无规律跳闸。

七.结束语

本文从冶金电气设备安装要点、电气设备调试要点方面阐述了冶金电气设备安装调试运行机制及重要性。为保证冶金工业的正常和安全运行,冶金企业的施工单位需要认真的对待冶金电气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将工作进一步细化,落实到每一个小环节,从单个设备交接试验、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到后期的全站调试运行,都要层层把关,避免因工作疏忽而影响后期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冶金电气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对于保证冶金行业电力的持续安全的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设备安装和调试工作中,就应该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将设备安装和调试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韩亚军; 陈洪; 陈保帆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楼宇弱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数字技术与应用2010-06-10期刊

[2]吉晓红 浅谈大型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第21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3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册)2011-06-28中国会议

[3]陈滨掖 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学的影响――建筑设备安装与调试(给排水)技能大赛后的几点思考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9-28期刊

[4]张晓芽 蔡肇斌 三峡左岸电站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工程合同签字中国电力报2001-08-02报纸

[5]许正立 注重基础 扎实工作 为提高设备效率而努力――瓮福磷矿引进工程机械安装与调试第六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1999-10-01中国会议

[6]刘杲 关于变电所设备安装与调试的探讨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2-25期刊

[7]徐志勇; 高栋军 变电所设备安装与调试的探讨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04-15期刊

第7篇

汽车发动机用的进、排气门座是配气机构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组元,。由于使用条件恶劣,其性能要求很高,既要耐磨、抗氧化和耐腐蚀,又要在高温下保持硬度和强度。国外一般采用专用预合金粉,在真空炉中进行高温、大液相量烧结。但这种预合金粉的压制性能差,且对生产设备要求很高,而国内许多中、小型厂家通常达不到这种生产条件。由于进、排气门座毛坯件的硬度要求很高洛氏硬度HRB90以上。为了达到这么高的烧结硬度,粉料中的碳含量要求很高,一般为1.1%~1.2%,这么高的碳含量往往不太容易混合均匀。在生产过程中常常出现密度达不到工艺要求;密度达到要求,压制吨位很高,磨具冲头容易折断损坏。为此,我们专门对此种粉料混合工艺进行多方面的研究,找到了合适的混料工艺,提高此种粉料的压缩性和流动性,提高压制密度,降低压制压力。

2 混料工艺

按配方计算称取定量的各种原料粉(铁粉、硬脂酸锌、石墨、铜粉等)放入V形混料桶混料机器中,在一定的时间内把各种原料粉混合均匀。工艺参数:包含混料设备、装粉量、装粉顺序、混料时间等;工艺性能:混合料的松装密度、流动性、碳的偏析程度,压缩性等。

2 . 1 一般根据混合料的工艺性能来判断混

合料的均匀性以及所混粉料的好坏。

(1)碳偏析度的测定(碳含量)的测定。用取样器在混合料的5个不同部位分别提取一定的混合料,用碳硫分析仪精确测定每一小份粉的碳含量,看看碳偏析的范围,一般要求碳偏析小于0.05%。

(2)流动性的测定。称量50g,精确到0.01克。用手指或其他物体堵住标准漏斗底部的小孔,把称量好的粉料到进漏斗中。然后起开漏斗的小孔,必须按下漏斗的秒表(精确到0.2s)开始计时,漏斗中的粉料一经流完,立即按下秒表停止计时,即为此份粉的流动性(s)记录三份样粉的流动性,一般要求各次测量结果之间的最大差值不得超过0.4秒。《标准漏斗法(霍尔流速计)》的国家标准为GB/T 1482-1984,国际标准ISO4490-1978《标准漏斗法(霍尔流速计)测定粉末的流动性》。

(3)松装比重的测定。粉末从标准漏斗孔按一定的高度(25mm)自由落下充满体积为25±0.05cm3的杯子中,在松装状态下,以单位体积粉末的质量表示粉末的松装密度。一般要求三次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值不得超过三次平均值的1% 。采用国家标准GB/T1479-1984和国际标准ISO3923/1-1979《金属粉松装密度的测定 第一部分漏斗法》

(4)压缩性。粉料的压缩性是粉料化学性能、物理性能等综合性能的反映,是检验和评价粉末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粉末冶金行业根据制品密度要求选用铁粉的主要依据。一般情况,我们是测定在某一压力下(500MPa),不同工艺条件下混合料的压缩性,根据测定的压缩性我们可以选定一种最佳的工艺参数(每份粉的密度必须是测定三次密度的算术平均值)。采用国家标准GB/T1481-1998和国际标准ISO3927-1985,《金属粉末(不包括硬质合金粉末)在单轴压制中压缩性的测定》

2.2 工艺参数

(1)混料设备。V型混料机:这种混料机不但产生分、合运动,粉末体还会产生强烈的轴向运动,这种轴向运动有助于缩短混合时间。

(2)装粉量。对于不同的混料机,都有一定的额定装粉量,也就是填充率。通过大量的对比实验,在最佳混料时间、相同的装粉方式等相同的条件下,当粉料的填充率在60%至2/3左右时,混合的效率最佳,即混合料的碳偏析,流动性、松装密度不同部位测定结果偏差最小。

(3)装粉顺序。由于进、排气门座的混合粉中含有1.1%~1.2%的石墨,0.8%的硬脂酸锌,这两种粉的松装比重只有其他金属粉比重的1/3,混合比较困难,容易产生成分偏析。经过对比实验,本论文中原料粉的装粉顺序为铁粉(含其他金属)—石墨—硬脂酸锌—铁粉—石墨—硬脂酸锌。

(4)混粉时间。在最佳的装粉方式、设备下,最佳的混料时间是使混合的粉料能达到充分混合,并且每批混合料都能保持一定的送装密度。一般情况下,随着混料时间的延长,混合的均匀程度都将提高,其松装密度也趋于增高和稳定。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混料时间对混合料均匀性的影响,我们做了大量的实验,测定不同工艺条件下碳的偏析程度、粉末压缩性、流动性、松装密度的变化来研究混料时间与混合料均匀性之间的关系。

本论文主要是研究混料时间对粉料工艺性能的影响, 所以我们采用压制压坯密度达到7.1g/cm3时压机所达到的吨位来判断混合粉料的压缩性。以排气门座142F9.3-3为例。根据理论计算,压制密度达到7.1g/cm3时,压机吨位为6.8—7.5t。

第8篇

1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的

当前我国本科生教育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动手能力较弱,很难适应迅速发展的市场要求和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的需要[1]。而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促使学生将所掌握的知识向技能转化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不仅可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有关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科研作风,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2]。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湖南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创办于20世纪70年代初,依据教学大纲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从专科教育到本科教育形成了稳定有效的实践性教学体系。这一实践性教学体系由教学实验、实习、工程训练和社会实践4个模块组成。教学实验包括公共课实验、专业课实验和综合实验;实习包括工程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工程训练包括课程设计、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社会实践包括科技活动、社团活动、创新性活动等。整个实践性教学体系构成如图1所示。这一体系的实施为湖南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但是,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实验和实践教学未能形成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主线的优化的实践性教学体系,不能适应高等教育由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的转变[3];综合实验开出率不高;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投入不足;建设和开发校外实习基地有较大难度。针对这些问题,湖南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在原实践性教学体系基础上,对一些环节进行了调整与创新,以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2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改

针对实践性教学各个环节的特点和要求,为发挥实践性教学在优秀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湖南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加强了实验室建设。目前,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已经拥有热、冷加工实验室,高精度轧制实验室,金相实验室,材料性能检测实验室等。实验室总面积达280m2,实验仪器设备总计60多台套,总价值150余万元。其中有130冷轧机、动态应变采集仪、德国莱卡金相显微镜、电子万能试验机等10万元以上的大型实验及检测设备10台套。实验室集金属材料热加工教学、检测、分析、技术咨询和科研服务为一体,初步成为了具有冶金行业特色的集热、冷加工于一体的综合实验室。根据湖南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制定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该院多年积累的实践性教学经验,按照学生能力逐渐形成、专业知识不断深化、综合素质协调发展的规律,在实践性教学改革方面主要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2.1加强“三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实验模块是促进学生深化理论知识、掌握实验技能并获得实验研究方法训练的基本模块。主要包括一般基础实验课、专业基础实验课和专业实验课等教学环节。这一模块是学校实验教学改革中最基础的部分[4]。对于这一模块的实验课,应当针对不同内容选择不同试验方式。如大学物理、物理化学等实验,一般作为验证理论、训练学生专业技能的一种手段,基本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在专业课程的实验方面,精心选择各门课程的实验内容,增加“三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类型,减少验证性实验。比如对金属塑性变形与轧制理论这门课,开设的实验包括:前滑值的确定,各工艺参数对轧制力的综合影响,最大轧入角、宽展和摩擦系数的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轧制力、轧机刚度系数测定等,这些都采取“三性实验”。同时,对于该专业开设的材料成型工程学、塑性变形数值模拟、计算机辅助孔型设计、轧钢工艺学(板带、管、型、线)、有色金属加工学、压力加工设备、轧制测试技术等专业课程,为了强化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将计算机应用与专业课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将多媒体教学和计算机模拟引入到教学中。

2.2利用校内工程实践基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校内工程实践基地是整个实验、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在校内工程实践基地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包括金工实习、综合实验、综合实训、轧钢工艺学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校内工程实践基地的实践性教学具有教学过程容易控制、教学成本低、实习效果易于保证等优点。因此,该院充分利用校内工程实践基地,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进基地学习。以金工实习课程为例,根据机械设计等课程的大纲要求,教师给出工件使用条件,要求学生根据实习环境提供的材料和设备,制订工艺方案,并实际操作进行结果检测和分析,最后交出设计作品,写出实习报告。整个金工实习过程由实践经验丰富的实习老师手把手地指导,有时聘请工厂技术人员带队完成。在实习过程中,指导老师对典型工件进行工艺质量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再比如,该院在轧钢工艺学课程设计中,通过选题(真题真做)和过程监控,提高了学生面向本专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带领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增强学生工程实践及科研能力

湖南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以新建的材料成型与性能检测实验室为依托,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采用“产学研”结合模式,直接为实践教学服务,把本学科前沿或从科研转化而来的实验及科研成果融入实验教学内容中,使实践教学内容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和前瞻性。操作上,可由老师结合科研项目某一环节和学生接触的专业课程,提出试验目的,由学生就试验材料、试验设备、试验方案和试验结果分析整个过程进行设计和操作,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目前,湖南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以高精度轧制技术为研究基础带动的教学研究方向包括:高精度轧制技术研究、冷热带钢连轧机、小型材连轧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控轧控冷线的设计和热带、冷带钢连轧机组板形控制技术;冷轧、热轧、中厚板表面质量在线检测成套技术与设备;轧制工艺过程及设备的数值模拟与仿真技术及软件;钢材品种开发和性能优化技术;多辊机架可逆式冷轧带钢机组成套技术与设备;轧钢新工艺、新技术和轧钢自动化技术培训,先进轧制过程数字模拟及人工智能控制技术。将上述科研内容融入本方向的实践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将通过对生产过程仿真设计和CAD设计引入到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论文)中。学生在科研开发和生产活动中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4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学生上岗操作能力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就是通过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炼铁、炼钢、轧钢理论和工艺,并以此为基础,到生产现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炼铁、炼钢、轧钢工艺的基本工艺方法。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让学生亲临生产现场,甚至要让学生亲自操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了解钢铁冶金企业的整体生产流程,熟悉转炉、电炉炼钢,炉外精炼及连续铸钢生产的主要设备和工艺流程,重点掌握轧钢生产的整个工艺流程(生产原料准备、加热、轧制、冷却、热处理、精整等工序),全面了解企业的先进设备和现代化的生产管理。因此,带领学生到生产企业实习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甚至可以说这个环节的成败关系到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成败。因为,这是将学生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实践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还是对理论教学的继续、深化和检验;通过这个环节还能实现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6]。而要使这个环节顺利进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关键。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企业更多地考虑其经济效益,而不愿意接收在校学生实习;而另一方面,企业要求大学毕业生能零距离上岗。这使得生产实习中生产与教学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加之,高校在实践性教学方面面临以下问题:第一,学校的实习经费不足;第二,出于上述市场经济下企业大都以经济效益为导向,同时企业出于对安全生产及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考虑,不管是独资企业还是大中型国有企业,大都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因此,高校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困难重重。湖南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以校企双方在长期合作中结下的深厚感情为纽带,以高校为企业提供生产服务以及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为保证,建立和开拓了较稳固的实习基地[5]。包括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湖南衡阳钢管(集团)有限公司、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冷水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株洲冶炼集团有限公司、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广东韶关富洋粉末冶金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在内的许多企业成为了湖南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的实践性教学基地。为学校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创造了条件。

第9篇

[关键词]环境经营战略;绿色经营;钢铁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2-0032-02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加,努力缓解资源不足的矛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特别是在当前构建低碳环保型社会的过程中,实行以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为目标的环境经营战略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钢铁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钢铁企业又是污染严重型企业,如何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实施环境经营战略是摆在钢铁企业面前的重要任务,以确保钢铁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钢铁企业实施环境经营战略的必要性

1.1新时期带来的新要求

目前我国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力度,2011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不少宏观调整政策,直接指向钢铁行业,诸如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产业布局调整等。钢铁业是工业领域众多高耗能产业中节能减排的“重中之重”。“十二五”期间,国家制定了新的钢铁行业标准,公布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规定了主要污染物的减排目标。可见,新时期下钢铁工业面临“节能减排”任务更加艰巨,法律法规要求更加严格。国家旨在引导中国钢铁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形势迫使钢铁企业不得不实施环境经营战略。

1.2公众环保意识增强的新要求

很多钢铁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减少环境成本支出,不进行环境治理,直接把大量废弃物排放到企业外部,使当地居民蒙受了巨大的环境损失。过去由于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并没有深刻认识到污染后果的严重性,因此并没有引起公众的强烈关注。而现在,随着社会公众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明显增强,公众关注的环保范围不仅局限于产品本身是否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而且还关注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是否造成环境污染以及是否影响到居民的生活环境,一旦发生,就会受到公众的抵制和批判,甚至对企业提讼。因此对于那些不能很好履行环保责任的企业,公众会使其失去生存空间,最后因受资源和环境的制约而无法发展。这种情况迫使企业不得不实施环境经营战略。

1.3钢铁企业自身发展的新要求

随着环境立法的不断加强,环境法规、条例的不断完善,法律法规要求钢铁企业达到的环境标准越来越高,能否达到这些环境标准的要求,成为关系到钢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为此而进行的废弃物处理,节省能源,减少污染物质排放量,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等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成本支出已成为企业的必要支出。环境保护支出并不单纯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负担,环保投资对改善企业经营状况实际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实施环境经营战略,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强化企业的内部环境管理,加强解决环境问题的技术开发能力,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品的物质资源消耗,既节约了材料成本,又可以降低污染和污染治理费用。在节能减排已成为世界性趋势,低碳发展已成全球共识的大背景下,钢铁企业必须认识到,要通过创建环境经营新体制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2钢铁企业环境经营战略的基本对策

2.1树立绿色经营理念,制定目标规划

树立绿色经营的指导思想,是钢铁企业实施环境经营战略的首要任务,即在企业长远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中,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谋求可持续发展作为必需和重要的因素予以考虑。[1]其次,钢铁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SWOT分析结果,制定环境经营的战略目标及规划,把企业各经营单位、各职能部门和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发挥企业的整体功能。最后,落实环境经营规划措施。对钢铁企业原有组织系统进行调整,构建适合于绿色经营的组织系统,并通过相应的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贯彻,使企业环境经营目标和规划真正得到落实。[2]

2.2建设绿色企业文化,培养全员绿色意识

环境经营战略的具体实施,需要建立能反映整个企业绿色经营意识的价值体系,包括企业的使命、经营思想、行为准则等,涉及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层面,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和支持。[3]企业可通过内部刊物、宣传栏、网站、培训等多种途径,加强实施环境经营战略相关理念的宣传与教育,营造一种“绿色”文化氛围,使全员真正认识到环境保护是企业不可推卸的责任,使企业上下形成一致的合力,共同为实施环境经营战略而努力。

2.3推行清洁生产模式,生产环保产品

清洁生产是钢铁企业环境经营战略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它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从能源和原材料的选择和投入、产品制造、产品产出和废弃物的排放,都做到不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钢铁企业要实施环境经营战略,应大力推行清洁生产[4]。首先要加强节能技术的研发力量,不断引进新技术,加快各种节能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对原有落后技术和生产工艺进行改造升级,淘汰产能低、污染严重的设备。其次,始终贯彻实施清洁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变单向的直线型产业链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型产业链,减少不合理消耗,提高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5][6]

2.4采用环境会计和环境报告,确保实施效果

环境会计核算和环境报告对企业实施环境经营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环境会计核算不仅要求钢铁企业将为达到环保标准企业内部发生环境成本(主要包括环境污染预防成本和污染治理费用)纳入总成本费用中进行核算,还应当将企业经营活动造成的外部环境污染引发的清理费用支出和赔偿金支出,也列入企业的成本费用核算,这样能够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做出全面和正确的评价。此外,企业实施环境经营,还需要通过环境报告书向相关机构和社会公众公布自己的环境经营业绩。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企业环境业绩已成为社会各方面对企业经营活动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对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知名度,都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2.5实行绿色营销,树立企业绿色形象

绿色市场营销也是钢铁企业实施环境经营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钢铁企业在产品的设计研发阶段,在材料的选择,产品的使用、回收等方面,做到省能源、省资源、易使用、易回收处理;创造绿色品牌,以高质量的绿色产品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争取绿色认证和产品的绿色标志,培养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其次,钢铁企业应开展绿色促销活动。通过广告突出产品的绿色功能,通过绿色推销增加消费者的认知,通过媒体的评论文章、社会公益活动等绿色公关手段,树立企业绿色形象。[7]

3环境经营战略在钢铁企业中的实践

钢铁行业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在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钢铁工业资源利用率低、能源消耗大,受资源、能源、环境的制约越来越明显。本文以宝钢环境经营战略的实践为例进行阐释。宝钢于2009年提出环境经营的理念,并将“成为绿色产业的驱动者”作为愿景,依靠科技进步,开发节能、减排和低碳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开展绿色经营,寻求发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等新型绿色产业,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宝钢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清洁工厂,是国内冶金行业首个通过ISO 14001认证的企业,堪称世界上最美丽的钢铁企业。

宝钢坚定不移地与各利益相关方共同打造绿色产业链。在生产过程中,将能源管理融入制造流、价值流、能源流和设备状态,动态分析环境,实施能耗源分级管理。制定《清洁生产审核推进工作计划》,对集团内20家企业的清洁生产进行审核,并启动CO2排放清单研究。强化环保管理区域责任制,开展钢渣堆场综合环境专项整治,构筑公司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实施《环境监测管理办法》,执行每日环境污染观测通报和每月环保问题分析制度。[8] 2010年由宝钢集团立项,国资委、国家财政部、国家会计学院共同参与开展了“环境会计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2011年5月,宝钢正式亮出我国钢铁行业第一份《绿色宣言》,[9]以及首批五大类主流产品的《环境声明》。同年,宝钢国内钢铁行业首个《绿色采购指南》,以提高寿命、降低消耗、节约能源、减少排放循环使用为原则,建立优先、限制及禁止采购目录,将更多绿色标准、绿色认证和绿色制造措施引入宝钢自身产品的生产流程,带动供应商改善自身管理,履行节能环保的社会责任。2012年6月宝钢《2011年社会责任报告》,报告首次对外完整地披露了宝钢环境经营的目标、内容和绩效,完整、客观地呈现宝钢2011年社会责任工作情况报告,并鼓励更多的子公司自己的社会责任报告,使报告真正成为与各利益相关方沟通的有效工具[10]。宝钢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确立了绿色产品技术营销的行动计划,即主动开展对环保法律法规以及用户绿色采购基准的应对工作,建立环保评估工作流程和评价保障机制。[11]可见,宝钢多年来实施“环境经营”战略已逐见成效,它在此领域的前沿探索已逐步迈入国际同行先进之列。

宝钢在生产经营中均实施了环境经营战略,在各个环节始终贯彻“绿色”的理念,不仅拓展了企业生存空间,并通过这种差异化战略,领先于同行业,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4结论

我国的多数钢铁企业仍处于受制于环保压力、被动性地开始污染治理的阶段;少数钢铁企业已经开始步入环境经营的起步阶段,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在节能减排已成为世界性趋势,低碳发展已成全球共识的大背景下,要从长远角度考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12]钢铁企业要紧紧抓住低碳发展机遇,推进企业实施环境经营战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完美结合,提升钢铁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俊峰,刘建华.浅谈企业绿色管理战略[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5(1):24-26.

[2]陈雪莲,傅秋生.低碳经济下钢铁企业环境经营战略研究[J].上海节能,2010(11):23-25.

[3]朱晓林,唐丽丽.钢铁企业环境经营战略的实施[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33(6):584-588.

[4]李静江.企业绿色经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25-197.

[5]王浩,朱晓林.我国钢铁企业的环境经营策略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11):23-25.

[6]高宏适.新日铁公司减轻环境负荷对策进展[N].世界金属导报(节能环保),2011-01-04(22).

[7]凌茜.绿色营销——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J].营销策略,2012(7):18-19.

[8]宝钢集团有限公司[DB/OL].http:///group/index.asp.

[9]杨伟中.宝钢股份钢铁业首份“绿色宣言”[N].上海证券报,2011-05-25(F10).

[10]宝钢新闻中心.2011年宝钢社会责任报告(环境部分)[R].2012.

第10篇

从现实状况看,由于受到环境、观念、体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现实工作中存在重学历轻技能、重干部轻工人的现象,致使有的人在择业时不愿当工人,当了工人也不愿学习钻研技术的现象,整个社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从企业目前情况看,高技能人才情况也不甚理想,不论是人员总量还是结构分布等未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第一,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如某钢铁企业现有职工1.4338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914人,生产操作工人9018人;生产操作工人中具有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技能人才总量为5706人,但其中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仅为189人,占现有职工的1.31%,占操作技能职工的2.09%,反映出目前公司高技能人才总量的不足。第二,人员结构和分布不甚合理,关键技术岗位上高技能人才较少。如某钢铁企业技师以上的高技能人才中炉前、炼钢、轧钢等主要冶金工种技师人数为26人,高级技师仅有2人,只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14.8%。以上数据说明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存在总量偏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改革不断深化,其设备装备越来越先进,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但从实际运作看,由于工艺技术管理不到位以及一线技术工人的业务技能、技术水平等各种原因,使现有装备的技术水平未能得以充分发挥,成为了制约企业实施高效化生产组织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为此,笔者认为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领导重视,是落实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

企业要发展,关键在人才。为此,各级领导要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角度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基础、高技能人才是人力资源骨干力量的观念,切实抓好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并将之纳入本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抓紧落实。要认真分析本单位高技能人才队伍年龄、文化、专业工种结构等现状,结合本单位生产经营的特点和发展目标,有针对性提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要求,切实抓好有关工作的落实。

建立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开辟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高技能人才成长,培养是基础。在知识更新加快,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情况下,抓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显得非常重要。为此,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按照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要求,坚持以企业内部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为手段,针对高技能人才的特点,强化培养措施,努力建立和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一是以二级单位培训为基点,发挥各二级单位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主力军作用。通过建立健全技术工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技术档案,在内部形成一条畅通的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培训渠道,为推动企业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奠定基础。

二是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技术交流工作机制,定期组织高技能人才开展技术交流活动。针对企业一线员工由于受工作岗位、范围、工作经验、工作年限以及自身学习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等主客观原因的影响,造成技术水平高低不一的现实状况,通过企业技师协会不定期组织开展技术交流活动,集中专业工种相同或相近的技师、高级技师对大家在企业技术攻关、技术创新过程中遇到的技术共性问题或技术难点进行专业辅导,使大家在为企业解决生产工艺难题、复杂操作等关键技术问题出谋献策的同时,在交流过程中实现经验共享、技术互帮,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是研究制定“师带徒”工作制度,继承和发扬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老师傅的传、帮、带的好传统,帮助高技能人才的加速成长。

四是围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应用,组织开展技术交流和论文评比活动,促进技术工人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在学习中不断提高,提升高技能人才的技术水平,适应工作形势的要求。通过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引导和激励生产操作人员岗位成才,营造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建立完善科学的职业鉴定考评体系,公正合理选拔高技能人才

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能力业绩为核心,建立科学的技能人才考核评价体系,以保证考核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规范性。如,某钢铁企业在2005年开展了钳工和电工两个专业工种的技师、高级技师评定试点工作。评定的主要方式是参照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方法进行的。从实践工作过程中,笔者认为要科学、公正、规范地评价技能人才的技术水平和实际业绩,必须不断改进和完善原有的评审方式,逐步探索和建立1+X的考核鉴定模式,即1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X为根据企业生产实际需要增加相应的技能要求部分,突出实际操作能力、解决生产难题的能力和工作业绩的考核鉴定。通过建立符合冶金行业特点的科学职业鉴定考评体系。进一步推进企业高技能人才考评鉴定工作力度,满足企业内部需求,为企业高技能人才成长开辟通道。

建立完善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增强高技能人才成长动力

建立完善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是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激励机制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完善现有的薪酬体系,使职工的技能水平、工作岗位与工资报酬挂钩,激发员工为竞聘高技能岗位不断提高业务素质的积极性;适当拉大不同技术技能职称之间的工资补贴差距。鼓励员工提高自身技能水平。

二是积极做好对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为高技能人才成长发展提供新的路径。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的工作经历,特别是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活动。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开发。将为企业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证。能有效地遏制企业内部人才特别是目前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的流失,能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实现其个人职业生涯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的高度统一。为此,一要健全与技能提高相挂钩的岗位升迁规范,完善纵向职业生涯规划;其二,借鉴国内及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完善以岗位轮换为基础的横向职业生涯规划;其三,尝试建立双重职业发展规划,打通管理者与高技能人才之间的职业发展通道。

三是注重高技能人才价值体现。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高技能人才作为经济人也是社会人的特点,努力通过宣传推广,体现出高技能人才在企业和社会中的人生价值,以满足其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为此,要针对技能人才特点,建立多种表彰形式和奖项,对在行业、职业领域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技能人才给予表彰,可以通过以职工姓名命名推广先进操作法,或者是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技能人才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先进事迹,在全公司树立起尊重、崇尚和争做优秀技能人才的良好风尚,营造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通过这种情感激励机制的建立,满足其实现自身价值的要求。

第11篇

人们常说,梦想就如同大海中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若没有灯塔,我们便会在人生的海洋中漂泊不定,始终达不到胜利的彼岸。带着梦想,一批又一批大学生走出校门、走进本钢,完成了从学校到社会、从学生到科技人员的人生蜕变。如何让这些怀着梦想与激情,持着信心与干劲的科技人员,在本钢这片广阔的天空中展翅翱翔?本钢科协作为科技人员之家,率先为科技人员搭建起了“讲理想、比贡献”(以下简称“讲比”)的舞台。

多年来,本钢科协不断改革和创新工作思路,努力建好科技之家,动员和组织全公司广大科技工作者广泛深入地开展“讲、比”活动、科学普及、学术交流、科技咨询、科技承包、金桥工程、技术创新等活动,创造了大量的科技成果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本钢科协开展“讲比”活动主题鲜明,始终坚持“四突出”的主题,即突出科学技术、突出科技人员、突出创新、突出发展。其中重点就是突出科技人员,为科技人员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通过“讲理想”,引导企业科技人员将个人理想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紧密结合起来,与社会发展、企业科技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增强科技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技术创新理念,形成技术创新文化环境。通过“比贡献”,引导和组织企业科技人员立足本岗,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增强公司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开展讲创新比谁的技术发明多,讲效益比谁的科技攻关成果大,讲学习比谁为推动专业发展贡献大等活动。特别是在进行创新型企业建设中,本钢更是把提升科技人员创新能力作为“讲比”活动的着力点和出发点,通过“讲比”活动,点燃广大科技人员的理想和热情,使他们的创造才能和梦想与企业的发展、国家的振兴结合起来;通过“讲比”活动,发挥技术骨干的带头作用,引导和鼓励技术人员立足岗位、献计献策,努力学习创新理论和创新方法,成为技术创新的新主体,为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积蓄技术后劲;通过“讲比”活动,为企业培养和造就新型的创新人才,发挥科技人员创新主体作用,紧紧抓住企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前沿技术,帮助解决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和瓶颈制约,引领企业技术创新方向。

本钢“讲比”活动至今已走过了辉煌的26年,连续十二年荣获中国科协“讲比”活动先进集体称号,已经成为辽宁省科协系统,乃至全国科协系统的品牌。20多年来,本钢科协在本钢党委的重视和支持下,在“讲比”活动指导思想上不断树立新理念,在管理方式上不断营造新机制,在活动形式上不断实现新扩展,在活动内容上不断增加新内涵,相继组织开展了百项难题大攻关、科技奉献日、科技活动月、“七赛七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这项活动成为本钢万名科技人员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平台,成为科技人员实现个体理想与推进企业科技发展合奏的舞台。

特别是在科技人员中开展的“七赛七比”活动,即一赛合理化建议、比降成本的金点子多;二赛学术论文,比在各层次会议、刊物上发表的多;三赛科技攻关,比解决生产、建设、安全、质量的难题多;四赛科技承包,比签订合同创效益多;五赛技术创新,比开发新产品创造效益多;六赛科技咨询,比签订合同创收多;七赛科学普及和培训,比推广新技术、新知识多,使科技人员既有动力又有压力,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研究问题。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和智慧,为本钢的科技创新、持续发展提供了精神和智力支撑,也为本钢的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本钢“讲比”这个舞台上,造就了一大批勇于开拓创新的科技型管理人才,成为本钢科学发展的领军人物。本钢集团公司现任董事长、总经理张晓芳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张晓芳在基层技术岗位一干就是23年,这23年,形成了她踏实的工作作风、对待工作不怕困难和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在“讲比”活动中,从1986年开始,张晓芳就独立承担重大科研和新产品试制项目,由她担任课题组组长的科研项目,总是在快节奏下完成,并均获得了省、部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等重大奖项。2003年,本钢在国内第一个成功改造一米七热轧机,所轧产品的尺寸精度、平直度、表面质量等全部达到设计指标,班产、日产、月产均超设计水平,产量突破400万吨,超设计能力60万吨。这项本钢建厂以来最大的现代化技术改造、调试、试生产工作,就是由她来主持的。2003年,这个从技术岗位走上领导岗位的女性带领全厂职工创造了如下一组本钢历史上没有的数字:全年完成产品产量402万吨,同比增长82万吨,相当于在原有的条件下增加了一个中型轧钢厂的产量。

本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许家彦同样是在这个舞台上成长起来的领军人物之一。不论是在技术岗位上,还是在管理岗位,他始终把自己与本钢的科技进步联系在一起,使本钢的科技之花结出丰硕成果。在他的带领下,仅“十一五”期间,本钢就涌现出众多科技成果:辽宁省科技进步奖20项、冶金行业科技奖11项、科技成果转化奖4项、国防科技进步奖1项、辽宁省新产品奖14项、辽宁国土资源厅科技进步奖3项、本溪市科技进步奖48项。这些成果的取得,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加快了本钢创新型企业建设的步伐,提升了本钢的企业形象,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许家彦致力本钢科技创新发展,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也取得了不凡的业绩。他组织实施的本钢炼钢厂转炉自动化改造,转炉冶炼特殊钢工艺技术研究,超低硫X65管线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研究,Cu-P-Cr-Ni-Nb系超细组织高强度耐大气腐蚀钢带开发,120 t转炉-LF+RH-TB生产LZ50车轴钢坯的化学成分和质量控制,采用BSP生产超低碳钢的实践与研究等近20项科研成果均在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

在本钢“讲比”这个舞台上,还培养出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成为创新型企业建设的栋梁。

本钢技术中心刘明辉从一名普通的工程师一步步成长为本钢汽车板研发所首席工程师,本钢冷轧汽车板生产技术的负责人。他先后主持和参与了本钢30多个钢种牌号的新产品开发工作,由他主持研发的冷轧汽车表面O5板已实现对国内25家主要汽车厂的供货。这些成果先后获得了辽宁省优秀新产品一等奖、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技术奖项;他本人获得了本钢十大科技标兵、本溪市技术创新奖、本溪市十大科技标兵、“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杯”劳动竞赛先进个人、辽宁十大杰出青年、辽宁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本钢露天矿爆破高级工程师高毓山不计报酬乐于奉献,他多次谢绝澳大利亚、印度、刚果(金)、安徽江南化工、沈阳部队矿山企业的优厚待遇和高薪聘请,坚持扎根在矿山一线,在艰苦的岗位上刻苦攻关。由他主持立项完成的“现场混装乳化炸药工艺配方优化的研究与应用”项目,达到同类技术的国际先进水平,获得了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他本人也先后获得了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本溪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本溪市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本钢十大科技标兵、本钢劳动模范、本钢突出贡献人才一等奖、本溪市十大科技标兵等荣誉称号。

本钢“讲比”这个舞台使本钢人才资源产生倍增效应,进而保证了本钢在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上拥有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据不完全统计,自开展“讲比”活动以来,本钢共有26.44万人次参与活动,共组织立项23.15万项,实施19.76万项,开发新产品386项,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70余项,获国家专利成果123项。以高等级汽车板、家电板和“双高”产品为核心的新产品开发和销售取得显著成效,“双高”产品比率达到80%以上,积累了一大批具有自身特点的自主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累计创直接经济效益10亿多元。

第12篇

关键词:售电侧市场;定价策略;市场风险;产品差别化

0引言

电力行业的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可以促进发电厂之间的竞争,从而优化发电资源,降低发电成本。但如果仅在发电侧展开竞争,而用户侧不放开,仍由电网作为单一买方,将无法将价格信号有效地传递到用户端,用户无法根据市场价格调整自己的用电模式,市场双向调节的作用就无法发挥;另一方面,发电侧价格的波动造成市场盈亏集中,对电厂以及电力公司都是很大的市场风险。

用户侧市场放开后,供电商和大用户都可以直接在电力市场中买电(即竞价下网),用户也可以自由选择供电商。这种多买方、多卖方的市场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市场稳健和竞争程度。上网电价和下网电价的联动,也有助于电力企业规避市场价格风险,增加电价的稳定性。输配电网则变为电力交易的平台,电网公司的业务将着重于电网的建设、经营及非放开用户(captivecustomer)的供电。这些垄断业务的计费国际上通常由电力监管部门审核批准。

大用户的用电量大,用电灵活性也大,可以一定程度上根据市场电价改变其生产过程的用电特性,从电力市场中获得较大的效益。对于家庭用户及小型工商业用户,一方面其用电量不大,参与电力市场所带来的效益并不明显,因而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数量太多,商务流程繁琐,会造成市场操作成本太高。从各国电力市场发展经验看,尽管100%的用户侧放开是最终发展目标,但都是从大用户开始放开,并逐步降低用户参与市场的准入门槛,以较小的市场建设成本促进市场的大力发展。

本文将根据国际上成熟电力市场的发展经验,对大用户放开、参与自由竞争的市场条件及售电公司的经营策略等作一简要描述。

1用户侧自由竞争的市场前提

为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用户侧自由竞争,需要在市场规则、市场建设和系统支持等方面大力发展和完善。各国电力市场的发展经验表明,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易事,需要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积累。从市场的角度来说,成熟的电力期货市场、现货市场以及实时平衡市场是用户侧能够积极参与电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1.1现货市场(SpotMarket)

电力现货市场一般指日前竞价市场,即交易的对象是电力在第2天各时段的物理交割[1]。在欧洲一般为每小时一个价格,即每天24个价格点。由于电能不能大规模有效存储以及电力供需的实时平衡性要求,一方面导致现货价格随着用电曲线的变化,展现出强烈的周期性模式;另一方面现货价格受节假日、气候等因素影响很大,波动剧烈。

1.2期货市场(ForwardMarket)

电力期货交易是防范、化解电力现货市场价格风险的有效工具。在电力市场成熟的国家中,电力交易的电量绝大部分都通过期货交易来实现。根据电力期货交割期的长短,可分为月度期货、季度期货和年度期货等;根据期货交割的曲线形状可分为峰荷期货(peak,星期一至星期五的8:00—20:00)和基荷期货(base,每日0:00—24:00)等;根据期货的交割方式又可分为金融结算期货和物理交割期货[1]。高的市场流通性(liquidity)是自由竞争市场的基础。市场流通性是指在市场上快速买卖一项物品,不导致价格大幅波动的能力。假如一个市场上有许多买家和卖家的话,那么这个市场的流通性就很高。在这样的市场中订货对货物价格的影响不大,从而单个公司的市场力(marketpower)也会很有限。电力期货市场能够吸引大量的市场参与者,不仅仅是发电商和售电商等电力企业,还包括银行及投资公司等大量金融投机商。众多的参与者增强了市场的流通性,从而有利于电力市场的公平和高效竞争[2]。

1.3实时平衡市场(BalancingMarket)

基于日前现货市场交易而形成的生产计划与第2天的实际调度情况终归会有偏差。一方面是日前所作的负荷预测不可能100%的精确;另一方面发电机组在实际运行时可能会发生事故,从而偏离所编制的发电计划。电网调度在实时平衡市场中购买调频备用容量,并通过调用此备用容量来维持电力系统中发电和用电的时实平衡[3]。

一般来说,调频备用机组的成本要高于普通机组发电成本。为保证市场参与者尽可能准确地运行在日前现货市场所排制的生产计划,避免整个系统出现大的偏差,市场规则通常规定:在实时平衡市场中购电时价格会很高,即市场参与者出现负偏差时,要从电网调度购买高价不平衡电量;反之卖电价格则要很低,即市场参与者出现正偏差时,要卖出不平衡电量给电网调度。

2售电公司定价和规避风险策略

用户侧放开后,往往只有极少数超大型用户有足够的人力物力组建自己的购电部门,直接参与电力市场。因此,在售电环节应该大力发展售电公司,为大中型用户服务。售电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一方面从电力市场中或通过双边合同从发电集团购买电力;另一方面把电力销售给大用户(有必要的话也可包括非开放用户)。这样众多售电公司在大用户和发电商之间穿针引线,可有效地提高市场竞争程度。

在放开的市场中,大用户需支付的电力费用由2部分组成,即电能费用和电网使用费。售电公司将在电能费用方面展开激烈竞争。而电网使用费是用户支付给电网公司的费用,无论是哪个售电公司供应电力,同一用户的电网使用费都应该是相同的,且该价格通常是由电力监管部门审核并批准的。

售电公司通常会和大用户签订为期数月至数年的供电合同。纯粹的售电公司,即自己不拥有电厂的售电公司,每签订1份供电合同,自己就形成一个空头部分(shortposition)。而电力市场中价格波动较大,售电公司存在着较大的购电成本风险。对于售电公司来说,合理地计算供电合同的价格至关重要。因为过低的报价将使卖电收益低于购电成本,过高的报价则会吓退用户,失去市场份额>具体签订供电合同的流程一般如下:大用户提供过去几年历史用电曲线和供电期间内的用电量预测值;售电公司根据其负荷特性及市场价格水平,计算出相应的购电成本(在有些电力市场中还要加上横向输电成本,根据具体市场规则设计,该分量与输电距离、电网区域、网损等因素相关),加上一定的利润后,给出报价;由于市场价格时刻在波动,此报价有一定的有效期,如果用户在有效期内接受此价格,合同成立;过了报价的有效期,原报价作废;如果用户再需要,售电公司可以重新计算出新的价格。售电公司可以利用市场中多种避险产品,来有效规避价格风险。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下面将以一实例介绍一种常见规避风险和价格计算的方法。

2007年6月,某大型化工厂向某售电公司询问2008年全年供电量的报价,该化工厂同时提供了过去几年的用电曲线数据,并预计其2008年总用电量为500GW•h。

2.1购买标准期货(InitialPurchase)

一个较为保守的策略是,售电公司在每签订一份售电合同时,要根据用户在合同期间的预测用电量,在期货市场上买入相应的电量,即所谓的“背靠背购电”,以保证售电公司的购电组合(PurchasePortfolio)和售电组合(salesPortflolio)时刻匹配。售电公司根据化工厂历史负荷曲线,选择购买适合的期货产品。例如购买45MW的2008年基荷期货,30MW的2008年峰荷期货。如上所述,在期货市场上只有年度、季度、月度等时段,以及峰荷和基荷等标准产品。而真正的用户用电曲线多种多样,无法完全通过这些标准期货产品拼合起来。因此,会造成有的时间段里,在期货市场上所购得的电力会超过用户实际所需(见图1中的“+”号部分);而在另一些时间段里,在期货市场上所购得的电力则少于用户实际所需(见图1中的“-”号部分),即形成所谓的差额电量。

2.2现货市场调整(SpotAdjustment)

上述差额电量可以在2008年的现货市场上买卖出去。尽管在用户询问价格时(此例中为2007年6月)2008年期货价格是已知的,比如说2008年基荷期货价格是40欧元/(MW•h),2008年峰荷期货是60欧元/(MW•h),但2008年中每一天的现货市场价格并不知道。总体上讲,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的相关程度很大。如果观测期足够长的话,期货价格应该接近于现货价格的期望值。此外现货市场价格有着明显的周期性模式,因此可以根据现货市场的历史价格数据建模,推算出2008年每小时的现货价格曲线(见图2),其期望值应该接近于当前已知的2008年期货价格。

售电公司根据折算现货曲线计算,该化工厂2008年差额电量会导致平均每1MW•h要多付出2欧元的购电费用。

2.3灵活分量(FlexibilityPremium)

在计算合同定价时,只是基于用户历史曲线来外推未来一段时间的用电情况。而到了2008年用户实际用电时,肯定会和历史曲线有一定的偏差。这会给售电公司日前制订现货交易计划带来困难,且会带来较大的不平衡电量风险。

售电公司一般会根据用户负荷特性,计算出一个灵活分量附加费。该费用的大小和用户负荷的波动性及预测能力相关。例如冶金行业负荷波动大,灵活分量附加费相应较高,如图3a)所示;造纸和玻璃等行业的负荷则很平稳,如图3b)所示,预测精度高,相应的该附加费也较低。

需要指出的是,大的售电公司有着很大的用户群和销售组合(salesportfolio),可以提高预测精度,并降低相对波动,从而体现出规模效益,可降低该灵活分量费用。上述的售电公司都没有自己的电厂(相当于由我国各省市供电公司演化而来),如果售电公司有自己的电厂(一般为发电集团成立的售电公司),则避险策略会灵活一些。例如可以提供各种与电厂生产成本相关的合同(indexedcontracts),售电价格可以与煤、天然气及排污费价格等因素挂钩,但基本营销策略类似。有着发电集团背景的售电公司,一般会设置一个发电组合和售电组合,两部分运作独立,内部交易采取市场化结算。这里牵涉到发电集团销售渠道控制策略,本文对此不作进一步的描述。

3多种电力产品满足用户需求

一般的产品会在功能、质量、价格及服务等方面展开竞争,而电力产品则有其特殊性。对于售电公司,电力的功能和质量是完全一样的,因为供电质量完全是电网公司的职责范围。尽管如此,售电公司还是可以抓住用户的需求,在价格策略和服务上下功夫,根据用户的偏好来提供合身定制的差别化产品,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随着电力市场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电力销售产品,以下给出一些最常见的例子。

3.1“预测走廊”供电

不平衡电量的费用在售电公司的购电成本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若想降低此部分的费用,可以在合同中作出以下规定:在合同供电期间,用户每天向售电公司提交其第2天的预测用电曲线;还可以在供电合同中定义该预测曲线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例如定义偏差不能超过±10%(见图4)。如果用户第2天的实际用电曲线在此走廊内,用户所需支付的电力价格就很便宜。如果实际用电越过了上下限,超出部分的电力价格要高很多。

该产品适合在中短期能够较精确预测其用电负荷的用户。这类用户可以通过提高自己负荷预测精度来得到较为便宜的电力;售电公司也相应地减少了由负荷预测误差造成的不平衡电量的需求,从而降低购电成本。

3.2“现货优化”供电

现货市场上价格波动很大,且与整个系统中负荷大小的相关程度很高。在峰荷时段现货价格非常高,而在谷荷时段则价格很低。如果用户负荷曲线不合适,会给售电公司造成额外的购电费用。这种“现货优化”供电产品特征是:在签订供电合同时,用户就要提交在合同供电期间的指导性用电曲线。售电公司根据此曲线在期货市场上购置所需电量。在真正供电期间,用户每天要向售电公司提交其第2天的预测用电曲线。该预测用电曲线与签订合同时期所给出的指导性用电曲线的偏差,将在现货市场买入卖出,用户将承担所需费用或者获得应有收入。该产品适合于可以短期内灵活调整生产方式的用户。例如在现货市场峰谷价格差很大时,用户可以相应地调整生产方式,把用电生产改到夜间价格低谷的时间段内,把节约下来的高价电量变为现金收入(见图5)。而在市场价格全天波动不大、峰谷差很小时,用户则没有必要调整自己的生产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用户参与电力现货市场,通过价格信号达到需求侧管理的目的。

3.3“分批购电”产品

由第3.2节可以看出,计算合同价格时的期货价格对合同价格的影响非常大。如果在期货价格高时签订供电合同,合同价格也将相应地提高,会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为解决此问题,可以把合同电量分解成很多部分,在不同的时间多次在期货市场上买入,这样分散买电的价格风险。甚至可以由用户来决定什么时期买入多少电力,售电公司只是提供价格计算参数。

现以实例说明该产品特征:2007年6月某用户希望售电公司能提供其2008年的电力。双方约定从2007年7月至10月为计价期,用户可根据市场价格波动,自己确定购电时期,每次购入1/3的2008年用电量。用户经过几个月的市场观察,分别在2007年7月15日、8月10日和9月1日通知售电公司可以购电,售电公司也随即按要求在期货市场上购入相应的电量(见图6中①、②及③)。

式中:a、B参数及灵活性分量F根据用户历史用电曲线计算;2008年基荷期货价格B2008和峰荷期货价格P2008取决于用户所选的购电时间。

该产品对用户的好处是,价格计算透明且用户可以决定买电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电力期货市场。对售电公司,只需按用户要求在期货市场上购买电力,自己不再承担期货市场价格风险。

4对我国售电市场的借鉴意义

从国际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经验来看,“两头放开”(即发电侧与售电侧开放)是电力市场建设的一个普遍规律。无论是从发电侧开放起步(如英国),还是从售电侧开放起步(如日本),最后的方向都是实现双向开放。构建多买多卖的电力市场格局,这符合商品市场的一般规律。引入用户参与竞争,建立“两头开放”的电力市场,可以带来诸多好处。

(1)发挥市场双向调节作用,促进市场供需环境和价格的相对稳定。通过建立灵敏的用户侧响应机制,起到稳定市场、抑制价格剧烈波动的作用。

(2)用市场手段实现需求侧管理,调节用户负荷特性。通过用户的主动性策略,提高整体发电和用电效率,实现电力工业的节能降耗。

(3)通过用户参与市场,建立了上网价格和销售价格联动的市场机制,有效地规避了购售双方风险和经营市场的经济风险。

(4)销售侧引入竞争后,各售电公司之间竞争激烈,迫使它们在市场化经营方面下功夫,抓住用户的需求,提供优质而价廉的服务。而电网企业则可以集中精力做好主业,以便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高效、便捷的专业服务。

我国的电力市场建设是从发电侧竞争起步的,东北、华东2个电力市场试点均采用了发电集中竞价上网作为起步模式,这种模式具有某些固有缺陷,如市场风险集中、市场盈亏集中、对市场宏观供需状况依赖程度较大等。东北电力市场试运行以来,由于受供需环境趋紧、煤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2006年度竞价平衡帐户出现了大幅亏空(约34亿元),这与社会希望通过竞价上网降低电价的预期目标产生较大差距,价格联动难以付诸实施。目前准备修改完善市场方案和运营规则。东北市场如果能够实现用户侧开放,或部分开放大用户,市场运营的经济风险就会小很多。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只要有用户参与,价格联动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所以,以发电侧竞价起步的电力市场需要尽快引入用户参与机制,过渡到“两头开放”的电力市场模式。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开放用户是构建安全、稳健、灵活、高效的电力市场的重要条件。国家电监会已将开展大用户直购电试点列为2007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引入用户参与市场竞争应重点做好几项工作。

(1)按照2006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的有关要求,切实做到输配业务分开独立核算,加快研究输、配分开问题,结合电力市场建设开展试点,为核定清晰的输、配电价打下基础,为培育更多的购电主体创造基本条件。

(2)加快电价体制改革,尽快出立的输、配电价。国际经验证明,独立的输、配电价是引入用户参与竞争的必要条件,缺少独立的输、配电价,就无法建立稳健的“两头开放”的电力市场。2005年国家印发了《电价改革方案》的配套实施办法,明确了输配电价改革的具体思路,2006年还出台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网输配电价暂行标准,向电力市场的要求逐步迈进。下一步需要在此基础上,结合市场建设需要,核定独立的输、配电价,要反映不同电压等级、不同地理位置的合理接网价和用网价,为用户参与市场提供顺畅的价格体系。超级秘书网

(3)加快研究解决销售电价的交叉补贴问题。我国由于历史原因,销售侧交叉补贴问题比较突出,现在已经成为阻碍大用户参与市场的重大障碍。短期内可能无法完全解决交叉补贴问题,但可以尝试将交叉补贴由暗补改为明补,在保证各类用户之间利益格局不做大的调整基本原则下,逐级开放用户参与市场竞争。

(4)加强各相关电力企业市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售电侧的放开,对电网公司、售电公司以及大用户来说都是全新的内容。无论是由省、市供电公司演化而来的纯粹的售电公司,还是有着发电集团背景的售电公司,都要发展自己的营销策略,抓住用户需求,并合理地管理市场风险。这方面可以借鉴国际上成熟的市场运作理论和实践经验。

开放用户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应结合我国国情,充分借鉴国际成熟经验,加快有关体制和机制改革,逐级开放用户,培育售电侧市场,建设符合国情的电力市场体系。

参考文献:

[1]EuropeanEnergyExchange.Productinformationpower[EB/OL].[2007-01-30]

[2]张显,王锡凡.电力金融市场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29(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