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是什么调研分析报告

是什么调研分析报告

时间:2022-03-01 03:40: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是什么调研分析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是什么调研分析报告

第1篇

对研究报告的运用关键在于你从哪个角度去看。比如,他的推论合理不合理,是否有你没想到的地方,是否有明显的破绽。而且,看报告也要当心一点,券商、基金都是市场的参与者,他们都是有立场的。

看券商研究报告关键是看看他们的思路,和分析的方法,这些地方能给人以启迪。

屁股决定立场。出报告的金融机构大多是这个市场的参与者,要求他们的观点不带感彩是不可能的。单纯的感彩还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怕的是故意做的“虚假”报告。所以在这个市场里不要相信任何人,只有自己的判断才可信。读报告需要学的是他的思路和分析能力。例如,某报告说某电机厂要涨,一看,确实涨了,就信了那个报告照着操作。如果这样,十有八九你会进错了场。一个很简单的思路其实应该是这样的:缺电,谁最挣钱?电网?不对,电网的传输量是定的,发电总量不上去,他怎么可能多利润呢?原来的电厂?也不对,电厂就那么大的装机容量,300W 的不可能发出500W 的,电价不涨还是那么点利润。那是谁,就是造发电机的啊,因为要多发电只有新造电厂啊,看一看造发电机的企业有谁?那个最牛?学者生,仿者死,思路才是最重要的。

闭门造车,这个是很多调研员的通病。不去实地考察,就对着财务数据想文章。想对了也行,但问题是通常都会想错。因为有时财务数据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出来这个企业的全部,这时靠“想当然”来推断,怎么可能不会出错呢?

调研部门调研通常是一个看好行业的所有企业,而资金部却只会选择一两个企业来做。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报告传出来的企业没做,同行业的另一个企业却做了。这点千万要当心。当某一家连续发某个公司的报告的时候,要关注同行业他没报告的,但是股票价格却很低的。

财务低能,这点通常大家不会注意。可是有很多分析员估计也就是混口饭吃不好好干活。随便举个例子,比如600824,某研究报告分析时,分析了土地升值的隐藏利润,和商铺的升值利润,却不去分析财务结构。别人的土地是每年都要计提折旧的,可是上海的土地每年都在升值。商铺虽然也想到了升值利润,却看不出别人把商铺全放在存货里。当然别人这么做的目的是处于避税,国家的税制调整完了之后这块就会显露出来的。仔细看一看,他的资产净值就会高得吓人。

证券市场水很深,任何变化都有可能发生的,报告一定要跟踪,就像跟踪企业一样。单个的报告做的再好都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很多朋友可能以为拿到了报告就和机构信息一样了,这点是不对的。事实上任何一个报告做的最好不过就是发现问题,而真的解决问题还是需要很多途径的。如果想搞私募的话,发现问题之后实地调研是必须的。

行业报告和宏观分析一定要仔细读,大部分优秀的调研员可能精通某个企业,但是对于宏观经济的把握却不是什么时候都准确的。作为股民来说,如果单纯的想脱离行业抓个股,事实上,长久来看很难成功,除非的你资金量小得可以不计。在这个市场里能跟上大庄步伐做的只有三种人:第一种,老鼠仓,他知道底牌;第二种,做行业分析能够精确的预计后续业绩的;第三种,确实市场经验非常丰富,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千万不要靠技术分析来分析什么东西,对于主力来说,关心的只有量价,反正拉升之前手里的筹码要足够,市场换手要充分。至于你们谁拿着是你们自己的事情,反正我多就行。而洗筹的方式多种多样,你靠技术也许能成功个一两次,但多数时候还是被洗出去了。操盘手筹码拿够了,图形做好了,资金部调不钱来,你照样趴着。要想有足够的持股信心,你必须有坚实的行业和企业分析能力.

对于报告的解读必须放在充分认识大势的环境下。除非有那种完全低估和绝对低价的股票你可以一仓打满,大多数时候你还需要考虑大势的。刚才说过做报告的都是有立场的,大多数机构都是不得不在这个市场里的,所以他们通常会有很多死多头,任何时候都认为股票是好的应该涨的,如果你照着那样去做,死得会很难看。

综观各大证券研究所的研究员风格有多种多样。有的是看个股的形态推出应时的报告,类似于一般媒体的股评,这类报告往往推出时已经涨幅较大,而且已经脱离了底部,如果不能及时退出,十有八九会套。因此如何辨别非常重要。一般涨幅过大的股票要等成交量萎缩才能考虑。如果个股分析报告出现在股价相对底部,技术指标和均线系统均上涨,并且成交量放大,应及时介入。

第2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优化

《营销模拟实训》课程以“因纳特市场营销决策与分析模拟软件”为基础来进行教学,该软件模拟了现实生活中企业所处的市场营销环境,让学生以企业决策者的角色来体验营销管理的全部活动,包括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营销战略的制定,营销策略的制定和实施等等,在一系列的决策过后,系统会自动计算出模拟结果,得出排名。利用模拟软件进行教学是一种能较充分的发挥学生“互动参与性”的教学方法,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方法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但是,由于《营销模拟实训》课程刚开设不久,无论是在教学组织还是教学软件方面都还不太完善,出现了一些问题,鉴于这些问题,我们应当进行《营销模拟实训》课程的教学优化,让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的助推器。

一、《营销模拟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分组不科学。在《营销模拟实训》课程教学中需要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一个小组拥有一家公司,小组成员要集体进行企业决策,制定一系列的战略和策略,并且与其他小组展开竞争,抢夺市场资源,每一位小组成员的实力直接影响到小组的整体竞争力,但学生组队的依据只是根据平时关系的亲疏远近,关系好的同学就组成了一组,没有考虑到这是一个模拟的经营团队,需要讲究知识和能力的互补。

(二)缺乏对实验流程和规则的讲解。因为学生们都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模拟营销软件,对实验流程和规则都不了解,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这一问题,导致学生开始实验时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手,不能较快较好的进入实验情境,极大的影响了实验的顺利开展。

(三)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操作重策略而轻战略,没有树立企业整体运作意识。在《营销模拟实训》课程中,学生本来应该先进行SWOT分析,分析企业所处的环境中存在着哪些机会与威胁,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然后制定STP营销战略,对市场进行细分,并且选择目标市场进入,然后再进行适时准确的市场定位。这些活动都属于企业的战略决策层面,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宏观的指导作用并且影响着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但在实际实验操作过程中,许多学生认为战略分析不重要,有的学生甚至跳过战略分析工作而直接进行策略的制定与执行,更多的关注产品的研发、价格的制定与调整、渠道的选择与合作、促销方式等,却不考虑为什么要这样去制定和执行营销策略,以后应该怎样去制定和执行营销策略,没有树立企业整体运作意识。

(四)实验过程中,软件会依据各个小组的利润率和销售额进行排名,教师没有在教学环节设计中考虑到如何提高因经营不善导致排名落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实验课程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实验课程的考核依据仅仅是模拟营销决策的结果。

二、《营销模拟实训》课程的教学优化

(一)科学合理分组

分组时要考虑以下几点:首先是小组人数的确定,小组人数太多会影响决策效率,还可能导致有的同学“搭便车”。小组人数过少则不利于发挥集体决策的作用。一般四人一组比较好,既方便同学们就企业决策进行讨论,又能充分保证每一位同学的积极参与。然后是小组成员选择标准的确定,每一小组至少要有一位专业知识丰富,领导能力较强的同学,以保证决策过程的科学性、合理性、专业性,这位同学要能发挥领导作用并充分调动其他组员的积极性。实验分组中,一个小组应当包含不同个性、性别的成员,他们发挥各自的特长去共同完成小组的实验任务,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同学们也能充分感受到如何与不同类型的人进行交流与合作。在确定了组队标准之后,学生可以先自由组合,然后把组队名单交给任课老师,任课老师结合实际情况对各组成员进行适当调整,尽量使各组的实力保持相对均衡。

(二)做好实验前期准备工作

在实验开始前,教师要为学生介绍实验软件,详细讲解实验任务及规则。实验学时充裕的条件下,可以拿出几个学时让学生先进行练习,练习的成绩不计入最终考核,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练习的经验和教训中得到启发,从而更好的进入正式的决策实验中。

(三)正式实验过程中,做好教学环节的设计

在实验开始后,首先要求学生针对现有市场的特点,结合自身营销目标进行问卷设计,通过市场调研来收集信息,辅助决策。在正式实验中必须提交三份报告,一份是市场调查报告,一份是SWOT分析报告,一份是STP报告,报告中必须对市场调查结果、营销环境、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和营销目标做出详细分析和具体说明,并阐述原因和依据。教师需要在后台对实验报告的提交进度进行监督和控制,每个小组在分析报告没有提交之前,都不能进入下一个实验环节。每一次的营销实验结束后,教师还要对每一个小组提交的分析报告进行评分和讲解,点评报告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实验分析报告的分数将作为期末成绩的参考。然后,同学们在营销战略的指导下,进行营销策略的制定与实施。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实验进行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在小组之间进行走动,了解各个小组的实验进度,观察小组成员的表现,判断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出现了疑难问题需要老师提供帮助,同时也要监督学生是否在做与实验无关的事情,规范课堂纪律。最后,实验结束后,应安排一到两个学时对学生整个实验进行总结。先由各小组的组长进行小组决策总结,然后教师针对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发现的共性问题等进行总结。

(四)完善考核评价方式

成绩的评定要采用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模式,也就是由决策成绩与营销报告成绩两部分构成。营销决策成绩与营销报告成绩均为百分制,其中营销决策成绩占总成绩的70%,营销报告为三份,各占总成绩的10%。

【参考文献】

[1]赵凌云,高桂平.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市场营销实验教学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3).

[2]刘莉,张欣瑞.依托于软件模拟环境的市场营销实验教学探索[J].商场现代化,2009(03).

第3篇

这是个朝阳行业,名字鲜亮,底气十足,发展前景不可估量。根据国际能源理事会预测,到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能的比重接近60%,而生物质成型燃料则占生物质能利用的60%。

炼狱三部曲

石书田说,若要投身这个行业还得三思,因为必须要经历炼狱般的“激荡三部曲”。

第一个阶段,激情澎湃。一年光秸秆的产量就有7亿吨,把它们全转成固体成型燃料,那价值简直就是再造一个农业啊!

第二个阶段,任劳任怨。真要进来具体操作,那是相当难。“农业进人,工业出去”。上午可能还西装革履做研发和汇报,下午就得在田间地头和老百姓一起商谈合作,以及进行设备调试,晚上或许对着空旷无比的乡村,整理一天的工作总结,半夜起来上厕所都让人出一身冷汗。学校的专业知识在这里就是“文不对题”,是否适应环境、让思维习惯贴近农村实际才是制胜法宝。

第三个阶段,渐入佳境。新成立的行业往往各方面都不规范,挑战很多,机会也很多。这就要求从业者自身要有学习能力,同时具备创新精神。

谈及在绿色行业创业,石书田说:“不能光看着名字新奇好听,就蜂拥而至。没有激情,就不会走得长远;没有真正的热爱,就不会切身地将自己的发展前途与行业的前途结合起来。要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

基地建设人才最缺乏

因为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的战略大后方在农村,所以非常需要“上得厅堂,入得田庄”的基地建设人才。基地建设人员一定要有耐心,有毅力,有一定的基础,还要耐得住寂寞。

其次,生产型管理人员、运营管理人员也很缺乏。对管理人才的要求是复合型的,除了要有涉农方面的经验,还要有涉工方面的能力。从2013年开始,对技术人员的需求会增加,要求他们不光做技术更新换代的研发,还要掌握新技术的产业化。

“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入行门槛不是很高。首先把知识基础打好,其次要对行业信息有所了解,并找到自己的立足点。而不管具体岗位是什么,都要对这个行业有激情。”周冬颖还强调,在这个行业一定要有敏锐度,捕捉信息的能力要强,“比如煤价、油价、天然气价格增高了,你就要马上联想到,公司正好可以抓住这个时机向企业供应生物质燃料呀!”

奥科瑞丰的择才标准

第4篇

【关键词】 估值技术; 公允价值; 投资性房地产

1990年,我国的住宅分配制度完成了从实物分配向货币分配的巨大转变,随之而来的是房地产市场的飞速发展,而投资性房地产也日益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投资手段。顺应这一发展趋势,2006年颁布,2007年施行的《新会计准则》,首次将投资性房地产单独列示,并且允许使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但在新准则实行的两年间,公允价值的使用受到了冷遇,公允价值的计量成为使用者的主要困扰之一。2009年底,财政部网站公布了《投资性房地产评估指导意见(试行)》,明确提出了收益法与市场法两种评估公允价值的方法,这一举措表明投资性房地产评估技术的改进。

一、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现状

公允价值虽然具有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信息,提高信息使用者决策能力的优势,但是由于存在市场机制不健全、公司治理不完善等缺陷,尤其是在其应用存在严重技术障碍的情况下,公允价值的实际应用正如表1所反映的那样,并不如期望的那么广泛。

2007年,存在投资性房地产的630家上市公司中,仅18家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占有此类业务公司数的2.86%。2008年上市公司年报的调查报告中指出,1 624家上市公司有690家存在投资性房地产,而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只有20家,占有此类业务公司数的2.89%,且出现了三种计量方式,分别是评估价格(14家公司)、第三方调查报告(1家公司)及参考同类同条件房地产的市场价格(5家公司)。

二、估值技术的应用难题

(一)地域差异问题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指出“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并且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就可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然而

由于数据库的建立一方面需要不同交易市场提供及时可靠的交易数据,另一方面要保证该数据库拥有必要的技术支持,而在我国要素市场、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都存在不同程度问题的情况下,其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房地产市场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必需坚持国家主导、市场导向的原则,采取逐步推进的方式,以现有公开市场交易数据为主要数据来源,同时结合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门的调研数据。另外,国家有必要通过制定和修改相关政策法规强化信息数据库的权威性。

(三)提高估值技术在报表披露中的地位

由估值技术所确定的公允价值数额会直接出现在报表中,建议企业在附注中增加对具体估值计算确认的过程。首先是估值方法的选定,其依据的标准是什么,所拥有的投资性房地产在同类资产中的地位。其次是具体参数的选定,如果选用的是市场法,应该具体披露所参照的类似市场、参照的标准以及各指标的相似度;若是收益法,那应该分别对净收益、收益期限以及折现率的数值标准进行解释。

通过附注的披露可以使整个计算过程受到信息使用者的监督,增强公允价值确认和计量的准确性和透明度,防止利润操作,提高人们对估值技术的信心,推动估值技术的运用。

(四)加强专业培训,提高资产评估水平

估值技术本身就受资产评估人员和会计人员主观判断的影响,所以两者业务水平的提高是公允价值可以顺利运用的保障。

相关人员一方面要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尤其是对公允价值的认识与理解;另一方面又需要在不确定因素面前作出自己的职业判断。所以他们除了通过后续教育机构进行再培训、学习欧美先进经验以及最新的国家方针政策外,还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了解整体经济走势和行业发展状况,提高经济敏感度和职业判断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司.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r].2008.

[2] 财政部会计司.我国上市公司2008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r].2009.

[3]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s].2006.

[4]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s].2008.

第5篇

但是,我做过木薯智能美容仪器品牌的创始人,软硬件产品经理我都做过,我知道产品经理,特别是硬件产品经理,没那么简单。

在我看来,硬件产品经理有4种境界。

境界一:初试云雨情——懂产品不懂技术。我个人不是技术导向型的产品经理,我更看重产品经理对于市场的判断,而不是技艺的娴熟,简言之就是“眼光”还有“直觉”。所以,第一个境界的产品经理应该要具备市场能力。

他们已经过了懵懂期,有了一些小自信,尝到了一些小甜头,他们应该开始研究用户需求、消费潮流、行业趋势、同行竞争、竞品分析,在我们打算进入的市场,存在什么样的需求,竞争对手力量如何,切入点是怎么样,之后市场的发展又是如何?你能提炼出用户需求,切入市场吗?

说句实在话,这个时候提出来的需求,是不是正确的,并不重要,但是能不能提出来的需求,谈起产品构思时是不是头头是道,眼睛发光,这个才更重要

升级任务包:

(1)数据、资料收集——数据魔方、百度指数、淘宝指数、行业分析报告、

(2)用户调研——跟用户处对象,观察用户行为

(3)同行交流——主动的分享自己的想法,也主动去参与行业的一些聚会,相互分享

(4)定位分析——明白产品解决的是什么痛点

境界二:智慧的宅男——懂方案但缺乏控制

对产品有欲望之后,这个时候产品经理必须要懂得必要的技术知识——材质优劣、物料价值、工艺区别、新技术方案;不同材质的质感区别,主IC的价格,生产工艺所带来的差异,会让产品完全不同。

有了这些技术皮毛的积累,我们才能较为准确的判断,确定的产品是否可以实现,最理想的实现方式是什么?是否存在更优选择?能否评估出竞品成本以及利润空间,进而实现更优的方案,或者制造差异化?

升级任务包:

(1)多跑工厂,多问多分析——这一块,直接去到工厂,跟工厂专业的师傅聊,进步是最快的,跟工程师聊也是很快的,但是还是要自己看见,摸到,尝试,才是真的累积

(2)大胆假设,自问自答寻找答案——拿到竞品,自己做解析,尝试判断,然后拿给专业人士去解析,看看与自己的判断是否一致

境界三:人民币玩家——能控制还不够长远到了境界三,就是一个看钱的世界了,为什么说硬件是个坑,因为从你开始出发,到你真正落地,这条路上铺满了红色毛爷爷。3块1的主IC能不能降到3块;加个显示屏就要开个模;包装一个产品,就是要1.085;说明书印错了,随便大几千;一不小心定多了料,8万10万就砸在了仓库!

所以!!所以!!进入第三个境界的产品经理,就跟超级计算机似的,采购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时间成本对应的就是供应链管理、作业指导、生产管理、项目管理,一定得实操!采购成本源于对技术的理解,生产成本源于对流程的把控和有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的预判,以及解决方案的积累,库存成本源于对市场和趋势的分析,而时间是以上集大成者,对于每个环节的熟悉,明白什么需要花费多长时间,以及时间多久可以解决问题。

都是钱堆出来的经验,人民币玩家!

升级任务包:

(1)大大小小的实操——把要的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当作是项目,去分析他的时间和排期,评估进度并进行事后总结

(2)多交流——产品经理需要跟太多环节的人沟通,明白大家的需求与难点,也清楚目前自身的实力,更有利于解决问题,也不至于天马行空

境界四:他是白子画——不只是能做好还能卖好进入到境界四的,都是大神了,因为他不仅仅是可以把花出去的钱都赚回来,而且他有宏大的产品世界观。

其实境界一跟境界四乍看是有点像的,但是境界四已经内化飞升了——产品线规划、生命周期管理、产品迭代、产品定价、产品策略、渠道策略、其他附加价值。产品是什么,亮点有什么,在什么时候出什么样的产品,如何迭代,如何定价,才能针对什么渠道如何销售,他们心如明镜,碰到这样的产品经理,简直是运营和营销的福气。不仅如此,他还能把眼界放宽到产品之外,挖掘其他的附加价值,让产品真正获得市场的认可。

升级任务包:

(1)从产品初期就去思考这个事情,从产品概念——产品包装——产品亮点,一步步进阶。

(2)专利意识要强,多了解竞品的专利储备,能将产品有效差异化,对于小团队来说,更是不得不做的防御

第6篇

(深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10)

摘 要:“资源终将枯竭,唯有文化生生不息”。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愈来愈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将企业文化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然而人是企业文化的主体,企业文化只有落实到每个人的行动中,才能发挥作用。但关于人力资源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旨在通过展示人力资源工作中企业文化的落地过程,探讨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落实路径,为大家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人力资源;落实;企业文化;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3-0209-01

深业集团是深圳市人民政府全资拥有,深圳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直管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以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物流运输为主业,同时涉足金融、现代农业、高科技制造等领域。2012年,深业集团梳理提炼了系统的文化理念体系,包括“阳光坦诚、创新卓越、勤勉尽责、和谐共享”的核心价值观,“稳健务实、绩效至上”的经营理念,“严谨有序、规范高效”的管理理念,“以德为先、尚才善用”的人才理念等。在深业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中,人力资源部将企业文化观价值的传播落实贯穿到人才的选、用、育、留各个环节,并根据集团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准确找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切入点,着力落实到以下几点:

一、以制度为基础,抓好集团人力资源制度体系建设,落实管理理念

要把倡导的企业文化渗透到管理过程,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制度是最好的载体之一。人力资源部紧密围绕集团所倡导的“严谨有序、规范高效”的管理理念,全面调研访谈了集团所属企业下属的三十多个项目公司,取得了大量一手的宝贵资料,形成了调研分析报告;调研学习了华润置地、中海等标杆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经验,同时与韬睿惠悦、美世、太和等中介机构合作,建立了人员配置、组织架构、岗位设置、薪酬、人力资源效能等行业数据库,系统诊断了与标杆企业的差距,对制度进行反复修订,对集团与所属企业的管控边界、招聘、选拔任用、薪酬分配、绩效考核、请休假、培训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明确与界定,使得集团、所属企业、员工各方面的工作都权责明确、有章可循。

二、以人才为载体,抓好集团人才体系建设,落实人才理念

首先,从招聘阶段将企业的价值观念与用人标准结合起来。“选人”是人力资源的第一环节,只有选对了正确的的人,才能实现与企业文化更好地结合。在招聘中,我们一方面通过公关活动和广告宣传,让潜在的员工了解企业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用合理的测试手段分析判定应聘者的价值倾向与企业的价值观体系是否一致,在招聘面试过程中,选择对本企业文化认同较高的人员。其次,建立与企业文化相适应、相促进的提拔任用机制。企业的晋升机制反映着企业的价值观,在具体执行中体现着企业的价值理念。深业集团根据“以德为先、尚才善用”的人才理念,制定了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选拔任用管理办法,设立明确的干部选拔任用标准与程序,并通过严格的民主推荐、考察面谈、查阅审计报告和历年考核情况等各种方式与途径,全方位了解拟提拔人员的业绩和品德,使更多德才兼备的、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走上管理岗位,建立最优质的管理团队。

三、以绩效为导向,抓好集团考核体系建设,落实经营理念

深业集团长期以来,一直秉持“稳健务实、绩效至上”的经营理念。员工与企业之间的最基本关系是合同关系,薪酬和考核制度是员工最为关注的制度,也最能直接体现出企业的价值观,它的导向作用足以告诉员工什么是对的和被鼓励的,什么是错的和不允许的。我们对于考核工作一直高度重视,进行了几次调整和全面的优化。

一是做到全覆盖,制定了所属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考核办法、本部中层及员工考核办法,考核办法做到了全覆盖,压力层层传递,导向层层传递;二是引进了战略地图、平衡计分卡和关键业绩指标及EVA等考核工具和方法,更加体现集团的导向,更加科学和规范;三是体现了激励约束原则,考核结果作为考核对象职务任免、薪酬调整及奖金发放的依据,实现了常态化,真正实现业绩上、薪酬上,业绩下、薪酬下的机制。四是建立考核结果反馈机制。为了更好地体现出考核的导向性,考核工作结束后,将考核结果正式反馈给各个企业、每位班子成员正以及集团本部各部门负责人,使各被考核部门和个体更加清晰集团的价值导向,明确努力方向。

四、以培训为抓手,抓好集团的培训体系建设,全面落实企业文化价值观

第7篇

关键词:员工满意度测评;人力资源管理;应用;优势

自从我国加入WTO后,国际间的贸易竞争愈发激烈,在全球市场环境中,我国企业的整体水平与综合实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所以在企业今后的发展中,应该努力朝着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而企业要想得到发展,员工在企业中的定位相当重要,如果没有员工为企业做出的突出贡献,就不能实现企业的创新发展。所以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将企业中员工的满意度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员工才能联合起来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1 员工满意度测评与人力资源管理之前的关系

早在二十世纪,就有相关学者建立起了“服务价值链”这一模型,其中所包含的因素有员工、客户以及企业,在这一研究模型中,重点论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客户满意度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只有重视客户的满意度,企业才会创造出更大价值的利润额,而作为企业的内部客户,即员工而言,则对企业的服务价值具有直接的影响,承担着服务价值高低的重要作用。可以说企业连接着企业外部与内部,外部重要是指客户,内部则是指员工,所以员工的满意度与客户的满意度具有间接影响,如果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要从员工的满意度入手,定期对员工的满意度进行测评,这样也可以对客户产生积极的影响,为企业的良性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要想令企业在良好的发展环境中不断进步,就要对员工的满意度予以进一步的维护,曾经有这样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在一个企业中,至少有80%以上的利润来源于企业中的满意员工,所以员工满意度与企业的利润直接挂钩,员工的满意度越高,企业获得的利润也就越多,所以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从员工满意度加以进一步的落实,将眼光放在长远的发展目标上,这样才能促进企业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发展,努力维护一个企业中员工的满意度就需要定期进行测评,分析员工满意与不满意的原因,这样才能令员工对企业具有一种归属感,使员工更加主动的为企业服务。

2 企业中践行员工满意度测评的探索

本文中将以某企业为例,在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了员工满意度测评的方式。该企业是以生产为主的企业,并且也涉及服务产业,在一个大模块中同时还附有下属的几个子模块,因为该企业属于大型企业,人员众多,为了便于管理,所以将人员按照三类进行划分,分别是管理、技术以及操作。以此为基础对员工满意度测评进行制定,并且进一步开展相关工作。

首先,测评的范围在该企业的员工岗位中,但是受到人数的影响,不同员工具有不同的工作性质以及工作时间,很难达到统一,所以决定采用抽样测评对员工的满意度进行调研。从年龄、职位、工作年限以及学历等诸多因素中进行抽取,分别对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操作人员进行测评,在抽样的过程中,其比例不应该低于该岗位中员工总数的20%,同时对该企业中的子公司与部门的抽样比例进行了要求。

测评主要采取问卷、访谈等方法开展,以问卷为主,访谈为辅,测评内容主要包含员工岗位条件、工作环境、领导管理、考核激励、职业发展、薪酬待遇、教育培训、组织文化等。问卷式测评结果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应在测评结束后30日内完成,访谈式测评结果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应在测评结束后15日内完成,并形成综合性测评报告。根据回收的测评问卷,对相关数据进行录入、汇总、统计、分析,以数字、文字、图表等形式形成不同的测评统计数据报告和测评分析报告,或者按企业决策者的需要,提供相应的咨询、建议报告。测评报告内容包括:测评综述,满意度分析,存在问题、原因和下一步改进措施等。

3 员工满意度测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员工满意度测评是指通过员工问卷或访谈的方式接受管理者或第三方对企业相关问题的调查,以便企业领导者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由企业管理者或第三方根据调查结果所反映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和计划,并向员工公开。主要有以下几点作用。

首先,这是一种预防和监控的手段。通过员工满意度调查可以捕捉员工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从而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如通过调查发现了人员流动意向和原因,如果改进及时,措施得法,就能预防一些人才的流失。

其次,这还是管理诊断和改进的工具。了解企业在哪些方面亟待改进,企业变革的成效及其改革对员工的影响,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第三,这是广泛听取员工意见和激发员工参与的一种管理方式。通过员工满意度调查能够收集到员工对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意见和要求,同时又激发员工参与组织变革,提升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最后,也可以成为企业管理成效的扫描仪。员工满意度调查可以提供企业管理绩效方面的数据,监控企业管理成效,掌握企业发展动态。调查汇总结果可以为企业/部门业绩提供来自民意方面的量化数据。

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调查数据本身无法完全体现价值,只有通过比较才能产生更大价值。联合员工满意度调查是在常规员工满意度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产品,对于参加公司来说就是一次普通的员工满意度调查,但不同的是,一般的调查数据结果只能进行公司内部的比较或历史的比较,如第一次做的话,就会缺乏历史数据的比较,而使得公司无法立即通过调查做出具体的行动计划,员工满意度调查的价值会降低。而参加联合的员工满意度调查,公司可以根据总的市场常模或行业常模,进行横向比较。同时由于联合员工满意度调查的问卷有其统一性,所以这也大大降低了公司请第三方参与的成本。

结束语

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企业要想得到稳定的发展,就要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满意度的调研,这样才能对员工具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对企业的期许是什么,从而形成一种核心的凝聚力,在这一作用的影响下,企业就会不断得到改进,为今后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也为员工在企业中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赵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发展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3).

第8篇

从龙湖到旭辉的历程

早在2003年,丁元刚面临着他职业生涯的第一次重大选择。在来龙湖地产之前,多年在制造业负责IT工作的丁元刚对于房地产的理解很简单,“就是一帮有关系的商人,拿一块地,挣点钱,挺显摆的”。但是通过与龙湖高层的接触,他感觉这家企业与别的房地产公司不一样,也让丁元刚彻底坚定了转行的决心。当时龙湖已经开始和蓝凌合作开发OA系统,丁元刚了解到,龙湖起步的时候,做了很多合同的梳理,信息流的梳理,“真的是扎扎实实在做一些事情”。

为了在公司里全面推广信息化,丁元刚完全基于业务需求来打造龙湖集团的IT系统。他的策略是:业务主导、需求驱动、依托分供方。在IT项目初期,项目负责人来自于业务部门,确保业务需求的准确性、针对性。随后由IT人员将业务需求转化成IT需求,分派给龙湖集团的几家IT供应商来完成。

从第一个OA系统开始,龙湖集团就尝到了利用IT系统来处理业务流程的甜头。OA系统帮助龙湖集团提升了工作效率,解决了公司合同审批、付款审批流程过长的问题。

作为资源整合型行业,地产企业的成本管理是一个特色,丁元刚在龙湖地产原来的系统基础上升级实施成本管理系统,进一步实现了对财务金额的管理控制。比如在成本管理系统中设置了几个阀值,工程项目经理在做成本预算并执行业务流程的时候,如果预算数目超过额定初级阀值,IT系统就会“报警”;如果超过中级阀值,IT系统就会“跳闸”,让业务流程无法执行下去。

此后丁元刚和业务部门继续摸索,陆续上线了CRM、进度管理等信息系统。地产行业和一些其他行业的信息化不太一样,起步慢,很少受到SAP、Oracle等国际大厂家的青睐,一般很少有成熟的解决方案,很多系统要和业务部门合作,按照实际需求上线新系统。因为这样的原因,在上线CRM系统过程中龙湖也走了一段时间弯路,最后还是推倒重来。

两年前一个偶然机会,丁元刚接触到了旭辉地产。经过对比两家企业之后,丁元刚的选择已经很明确。他对《中国信息化》记者表示,有了龙湖的经历,使他在地产信息化建设上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今天的旭辉将不用再像在龙湖的时候那样摸黑前行,而是从一开始就会形成一个整体的规划,这样就避免了走弯路。

从龙湖转投到旭辉地产之后,经过近3个月的调研,丁元刚为旭辉量身定做了一套完整的信息化规划,预计这个规划会在2012年底出台,相关的业务系统和公司战略目标规划体系紧密结合,形成旭辉业务管理的统一信息平台。据了解,在对平台的解决方案选择上,是选择之前一直合作的明源还是金蝶的地产ERP系统,丁元刚为此颇伤脑筋。最后从技术架构、财务和业务信息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等各方面进行了周密思考,他还是选择了金蝶的解决方案。

有了这两家企业的信息化经历,丁元刚对地产信息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他说,不管什么样的企业,上信息化一定要比不上信息化要好,而且信息化水平一定跟业务管理水平紧密相关。“我们一定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一定是解决我们的业务问题,一定是考虑我们当前的管理现状,决定到底做什么样的信息化。所以到现在为止,我也没有在公司里面谈做我们的ERP,我们不叫ERP,叫业务系统。为什么不叫ERP?大家知道ERP是企业资源计划,但是我们一直也没有搞清楚ERP到底是什么?”

获取CEO和员工们的信任

在旭辉地产工作的两年时间里,丁元刚成功完成了从CIO到运营总监的角色转换。对他而言,以前在龙湖地产自己仅仅负责信息中心这样的IT部门,今天在旭辉他不仅要负责信息中心,同时运营中心下属还包括流程中心等业务部门,这不仅意味着他有更大的权力,也同时肩负着更大的责任。

“和在龙湖地产一个一个做信息化项目相比,今天的工作和具体业务关系更加密切,比如平时更多的是关注企业管控。”丁元刚表示,在初到旭辉的时候,他首先要更多的把自己在龙湖地产信息化和业务方面的影响力发挥出来,其次是要不断地和CEO、业务部门、员工等各方面加强沟通,获取他们的信任。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和CEO的沟通,在丁元刚看来,就是“管理期望值”。CIO还要懂得管理领导的期望值。由于领导所处的层面不同,接触的人也不一样,他会看到其他行业、其他公司的做法或经验,会要求CIO去实现。这时,CIO需要与领导沟通,我们也可以实现这些需求,代价是什么,能达到什么目标。CIO必须从专业的角度去管理领导的期望值。领导提出的需求并不比业务部门更系统,因此,我们也不要怕领导。CIO责任就是要让这些业务需求更系统化。当然,CIO也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领导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那么,当没有达到期望值时,领导也会理解你。

第9篇

关键词:电视广告;精益化;营销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7-0031-02

当今视界,数字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电视媒介统御的疆界,分众传播将受众的注意力一再分解。电视媒介的广告经营面临视频网站、移动电视、楼宇电视、手机电视等视听新媒体的挑战。同时,传统电视行业内部的交战也烽烟四起。在电视广告竞争的舞台上,群雄纷争的“战国格局”俨然成形。探索分众时代的营销策略已成时下电视广告经营的当务之急。

在守土开疆的争夺战中,电视广告经营必须在营销策略和手段的精细化、个性化、互动化和智能化方面下工夫,实现广告营销从粗放管理到专业化、精细化乃至精益化管理的转变将成为很多电视媒介的选择。

一、竞争业态催生精益化营销策略

(一)电视广告营销面临的种种挑战

1.生存环境问题

(1)政策环境的影响。广告业离不开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国家行业监督管理机关和一些部委出台的一些限制性政策对广告经营会产生很大影响。

(2)异质媒介的竞争。视听新媒体以其特有的优势分流电视观众的注意力资源,进而分流电视媒介的广告客户资源,传统电视的“老大”地位正在被动摇。

(3)电视媒介内部竞争。电视行业内部,卫视上星,许多电视台增加频道,挤占、瓜分广告市场,抢占市场份额,并且由于竞争者过多而使整个市场不易管理控制。

(4)国际媒介虎视眈眈。凤凰卫视、星空卫视、HBO等一大批国际电视频道在我国落地加剧了市场的复杂程度。尽管这些境外媒体的落地目前还受到一定限制,但也为电视广告经营带来了变数。

2.营销策略问题

(1)缺少成熟的营销策略。我国的电视媒介广告长期处于卖方市场,往前数几年,电视广告还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电视台的广告经营部门基本上不需要太多的营销理念和营销策略。

(2)价格政策混乱。部分电视媒体的广告价格、折扣不统一,导致广告“寻租”现象的产生,浪费了客户大量的精力成本。有些电视台为填满自己的广告时间,缓解供过于求的局面,把多给回扣作为揽客手段。

(3)广告载体利用失衡。广告主日渐注重广告效果,出现紧俏媒介广告收入节节看涨、非紧俏媒介广告收入增长放慢的现象。在同一个电视台,有些时段供不应求,有的时段滞销,这往往说明媒体自身的价格体系不合理,或者对滞销时段的推广力度和推广的卖点不足。

(4)广告与节目存在脱节。在电视台内部,你做你的节目,我拉我的广告。广告部门缺乏节目意识,节目部门缺乏市场意识。各地区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电视节目资源与广告的结合远不如平面媒体那么紧密,广告与节目部门不能形成良性共振,这也成为制约广告经营发展的一大瓶颈。

(二)电视广告经营与精益化营销策略

电视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和广告营销的日益精细化产生对精益化营销策略的需求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管理实践。

“精益化营销策略”是源于生产制造领域的“精益思想”在营销活动中的应用和延伸,其核心思想是消除营销过程中不给产品或服务增加价值的活动,并对营销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把关键资源集中到主要客户。同时,营销团队在营销过程中不断学习,树立精益观念并持续改进营销,最终获得投资收益的最大化。精益营销的核心内容有以下四点:

1.以占有有效市场为目标。

2.以顾客为基础。

3.以人为本,尊重员工,建立高效团队。

4.对营销各要素进行整合。

二、电视广告的精益化营销组合

“精益化营销”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追求营销资源的合理配置,致力于企业营销效率与效益的提高,是整个系统工程的精益化战略。涉及系统性的营销创新,一般总少不了以传统的营销4P这一基础理论作为营销分析的常规武器。

(一)广告产品精益化

电视处于创意产业的前沿,从业者永远要用发现的眼睛探寻“蓝海”。电视节目要遵循产品生命周期的规律不断创新,广告资源也要顺应市场变化推陈出新。

1.打造核心竞争优势。细分广告市场,精研客户需求,力求开发别人难以复制模仿的核心内容。整合资源,实施差异化产品竞争策略,不断强化自身优势,构筑起竞争对手难以逾越的进攻壁垒,从而稳定核心受众群,保护收视阵地和广告利益。

2.广告反向影响节目生产。广告主是电视台的“金主”,而电视观众则是电视台的“上帝”。媒体经营的“二次销售理论”表明,媒体是经过两次销售来完成整个销售过程的。第一次销售,是将产品(节目)销售给受众;第二次销售,是将受众(注意力)销售给广告商。这就为电视媒介生产营销流程提供了一个颠覆性的思路:由原来的研究观众“需求”,到现在首先研究广告商需求,根据已经确定的市场价值来界定节目所承载的核心观众群体,再根据目标受众的需求和特点来策划节目的内容和形式。这种广告商需求导向的“逆思考”模式是精益化营销策略的重要体现。

(二)广告定价精益化

广告价格是市场最敏感的因子,也是电视广告经营的核心。价格的制定需要营销人员和决策者既要在决策前做充分的调研工作,也要在决策时具备足够的勇气。传统定价策略有很多,比如新产品定价中的撇脂、渗透定价策略,对新节目的广告定价也具有借鉴意义。对电视媒体来说,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身的定价模式,精准定位广告价值和价格策略。

电视台的广告经营是一种资源销售,有限的广告资源存在机会成本,尤其要特别留意重点栏目、黄金时段的广告价格测算。一般说来,收视率是广告价格的基础,市场需求是广告价格涨跌的动因,媒体品牌形象带来广告价格的附加值。那么,制定电视广告价格的完整依据应该有哪些?收视率、销售率这些定量指标核算的权重应该是多少?广告定价模式还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此外,电视媒体还要考虑到价格决策的连锁反应。价格战往往会造成多输的局面,“价格低廉”毕竟不是什么响亮的卖点。电视媒体更应该从节目质量、品牌推广、营销服务等方面展开非价格竞争。

(三)营销渠道精益化

在精益化营销策略中,广告客户是经营的一部分,客户资源是电视广告营销渠道的经营流。电视媒介的渠道大体可以分为:1.媒介公司或媒介承包公司;2.媒介购买公司;3.广告综合公司;4.企业自办的广告公司。

精益化营销渠道策略强调关系营销,强调厂商应当与顾客建立长期、稳定且密切的关系。电视媒介可以进行渠道梳理和客户细分,把广告公司按标准分类,建立销售网络。

建立广告客户档案管理数据库系统,包括客户所在地区、投放时间、投放量等全部内容,便于监督客户投放的增减变化。开展数据库营销还可以降低顾客流失率,降低营销费用。对电视台来说,留住老顾客的成本恐怕还不及开发新客户的十分之一。

(四)营销推广精益化

调研市场,知己知彼。换位思考才能真正体会到客户的需求。

1.完成“坐商”到“行商”的角色变化。企业的广告投放越来越理性和挑剔,他们量入为出,重视媒体的品质。电视台的经营部门只有投身市场,主动出击。

2.将电视广告经营与媒体品牌建设结合起来。媒体的营销推广特别倚重品牌推广。办好观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是广告经营的基础。各家电视台正在通过频道专业化、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等策略来打造品牌。

3.根据电视媒介品牌定位特征进行广告经营。媒体品牌定位是媒体品牌建设的核心内容。就电视频道和栏目的定位来看,电视广告经营应根据频道和栏目的目标观众定位来制定相应的策略,针对相应的客户进行广告推广。

4.整合广告资源,进行跨媒体宣传。跨媒体宣传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比如在推出新资源的时候,同时推出关于这种资源、形式的传播价值分析报告。在客户进行广告投放取得良好效果的时候,要善于进行案例的总结分析,可以把分析报告通过资讯刊物等途径传播给更多客户。

三、有电视广告行业特色的精益化营销策略

以下从电视广告的行业特性和具体执行出发来探讨一些营销思路。

(一)广告时间的管控

电视广告销售的本质是“卖时间”,电视广告具有时间约束性,过期价值为零。因此,时间价值的最大化是广告销售的终极目标。但这不意味着把所有广告时间都销售出去才是最好。围棋弈理对经营管理和营销博弈有诸多启示,“舍小取大”就是其中的重要一条。用低价打折的方式销售剩余时间是很不明智的,这样做收入有限,反而会伤害到其他大部分正常购买的客户;同时个别小客户品质不高的广告内容还可能会影响整体广告播出环境。

(二)数据背后的精益求精

电视广告经营离不开数据,但媒体不能唯数据是从。比如时下不少媒介公司正在把CPRP(收视点成本)作为指导企业投放电视广告的首要指标,但类似CPRP这样的量化指标却看不到完整的媒体品质。这就好像我们到餐厅就餐,菜品价格是量化的,但是服务、氛围、环境、质量、口味又衡量得如何呢?媒体投放环境也可以比作商场的柜台,你的商品是在被精心地展示还是被杂乱地堆放?和别的什么商品摆放在了一起?同样的收视率背后的观众构成有何不同?毕竟,广告主最终关注的是受众的购买力,而不仅仅是他们的眼球。此外,“收视点成本”对活动冠名、栏目合作等广告形式也无用武之地。

传播效果有一个不等式:受众人数≠经济效益。电视界单纯追求收视率的“量增”已经完成,向收视率要效益的时代开始了。

(三)业务流程精耕细作

细节决定成败:任何一块营销短板将导致整个战略系统的失败。将广告业务的日常运作执行不断细化、量化、标准化和流程化。例如,作为“敲门砖”的广告企划提案,是否可以有统一格式的标准模板?

(四)机构设置精益化

实行基于客户拉动的扁平化组织结构和管理系统。核心营销策略部门优先发展,其他辅助部门从简或借用外脑;尽量减少决策层与执行层的中间层级,降低信息折损,保障贯彻执行。

(五)员工培训程式化

创建学习型组织,对业务人员进行有规律的系统培训,注重精益思想的灌输和执行过程中的技巧提升,增强队伍的执行力和应变能力,让业绩提升依靠团队的力量而不是少数几个业务精英。

(六)业务系统智能化升级

电脑业务程序的不断智能化升级,可以完善流程、规范经营,为广告销售推波助澜。一套设计科学的管理程序,可以逐步使业务员摆脱手工签单的烦琐工作,而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市场分析和客户服务开发。随着网络的逐步完善,远程签单也成为可能。

(七)攻心为上的营销战

传统营销多是就产品而产品地研究营销活动的运作和技术层面,而很少涉及心理层面。精益化营销策略本质上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注重客户心理的服务策略。媒体与广告客户之间是竞合的关系,每一次合作洽谈也是一场营销谈判的心理战。拿什么说服客户,如何掌握客户心理,将考验营销队伍的综合素质。

(八)客户服务精益化

央视在2007年提出了广告服务环节的精益化:其“精”体现在从经营者角度追求服务质量的精湛,而“益”则从客户的视角看待提供服务的整个系统是否为客户创造价值收益。

精益化的客户服务大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1.全程服务精益化。媒体服务是与客户高度接触的全程服务,服务宗旨是贴近服务、及时跟进,要求精益化服务理念贯穿到广告营销的每一个环节。

第10篇

【关键词】软件质量保证 代码质量管理 Sonar 持续集成

还记得《人月童话》引发的软件界关于质量与成本的大辩论吗?在软件行业内,产品质量与人的个体能力息息相关。一个好与差的程序员相比,因其代码质量引发的软件产品后续维护成本不能用简单的比例来换算,无数教训告诉我们,放任程序设计开发缺陷到项目越是后期,项目组将要付出的代价越惨重。事实再一次告诉我们:软件质量是开发出来的而不是测试出来的。

那么,是否能够找到一种能够在软件研发过程中切实可行的代码质量保证的方法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调研了当前软件行业内的可用与代码质量检查的主流方法和主要工具,综合比较结果显示,从引入成本、使用便利性、扩展性和应用范围等几方面统合考量,我们发现了Sonar这个专门针对代码质量管理设计地平台软件。

1 Sonar是什么

Sonar是一个管理代码质量的开放平台。如图1所示,它可以从架构设计、注释、编码规范、单元测试、复杂度、重复度等7个角度衡量代码质量。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Sonar设计实现的宗旨就是使用便利。首先,它以模块化组件结构形式构成,围绕核心功能以插件机制设计和实现其上的各种扩展应用功能模块,有着较为极为便利的扩展性。目前可支持的插件有:

(1)适应多种代码类型开发语言编程规范插件;

(2)用于分析代码用的质量分析指标插件;

(3)实现人机对话和报表展示用的质量管理插件;

(4)可扩展第三方集成平台工具和测试工具用的平台集成插件;

(5)适应国际化的语言本地化插件;

(6)支持生成报表文件用的报表插件;

(7)支持二次开发的开发工具插件等。

其次,Sonar在对外接口设计上也贯彻了其通用规范的设计思想,采用了统一接口设计模式,可以被方便地集成到其他持续集成平台或开发平台上。因其便利的易集成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外软件团队所关注。当前,与Sonar集成的主流平台组合模式有以下几种:

(1)Maven + Jenkins(Hudson) + Sonar;

(2)Maven + Sonar;

(3)Eclipse + Sonar;

(4)IntelliJ IDEA + Sonar。

此外,除上述优点外,之所以引起我们注意的还是要数它的展现形式:基于Web平台以网页形式展现的量化数据图形的直观可视化代码质量报告(见图2)。

2 Sonar的优势

比较同类产品,我们发现Sonar有如下几大优势:

(1)Sonar是一个专门的代码质量管理平台,功能更加集中;

(2)Sonar的插件式设计模式,不仅利于扩展其他第三方插件,而且也便于自身被其他平台所引入,在集成和被集成方面有着显而易见的便利性;

(3)Sonar是一款Web软件,其网页化的展现形式使其在跨平台和使用条件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虽然sonar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个别插件的费用上,但是相比其他商业化软件,sonar在使用成本上还是占有较大的优势,如表1所示。

3 Sonar能帮助我们做什么

利用Sonar,我们可以轻松的实现代码质量的透明化,进而实现代码质量的持续改进:

(1)让部门管理者了解开发质量,把每个项目代码推行统一的编码规范,通过集中的项目代码检查评估我们当前的代码质量;

(2)让项目管理者代码质量,项目经理和QA可以实时了解项目代码质量,有针对性地控制项目质量;

(3)让开发人员了解代码质量,开发人员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代码质量,不仅仅是代码规范,还包括程序设计质量;

(4)让测试人员了解代码质量,测试人员可以随时了解各模块代码质量,有针对性地调整对各功能模块的测试力度和关注度。

4 Sonar在实际项目中的使用

为了更好的测试Sonar在国内实际项目中的适用性,2014至2015年的一年期间,我们先后选取了28个以Java开发语言为主的项目作为研究,项目类型包括:JavaWeb类的服务端软件和JavaAndroid类的客户端App应用软件。以某月度的分类项目开发质量数据报表为例(见图3)。

我们看到零售类项目的代码生产率明显偏低、代码缺陷数又偏高,其中严重类型的缺陷占比也明显高于其他项目,但是程序结构质量确比较高,代码的违规率低。这种现象似乎并不合理,经分析我们发现,原来该类项目多为大型服务端Web程序,其底层代码框架大都是已经沿用了几年的系统框架,有着较高的稳定性。但是当前该类项目的团队组成中工作经验较少的人员占了多数,加之该类项目的规模比较大、人数较多,开发经理能够分配给每个开发人员的指导时间就比较少了,所以造成了该类项目虽然结构质量高但总体缺陷偏多。针对该结果,我们协助开发经理组织专门针对java程序设计和编码规范的培训工作。同时我们很高兴的看到,参加该培训的项目在次月的代码质量结果中就发生了显著的改善。

经过一年多地不断实践和改善,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将Sonar代码质量管理平台应用于企业的软件开发过程中,以项目为单位定期生成代码质量分析报告,不仅可以实现项目开发阶段的代码质量透明化管理,而且能够实现对代码质量的持续跟踪。如果在企业软件质量管理工作过程中推行Sonar平台的代码质量管理形式,对代码质量结果的定期量化分析,并制定对应的改善措施,坚持PDCA改善过程,那么,在开发阶段保证软件产品质量也就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1]FrederickP.Brooks.Jr.人月神话[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1).

[2]付金莹,蒋云,王金伦,申宗杰.基于静态分析的应用代码质量管理体系研究及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3(21):65-68.

[3]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指南)(第5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

第11篇

善待网络舆论,及时回馈信息

伴随着中国社会复杂而艰巨的转型,随着互联网上突发公共事件和热点话题此起彼伏,存在于互联网虚拟空间中的网民群体和网络意见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一股强大的力量。[1]

在这种情形下,如果各地政府能够善待并积极应对网络舆情,妥善处置各种网络热点事件,必将有效维护政府形象、提升对外信息的能力,而一旦政府应对网络舆情措施失当,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和破坏就会很大。

因此,作为新闻机构,首先要转变观念,善待网络舆论。

网络时代,政府官员的言行举止,往往要接受最广泛的监督,对于网络这样一种全新的公众民主表达方式,各级政府官员不仅要敢于面对,勇于并善于倾听网络声音,正确看待网络上的被监管和网络批评,更要能以更宽容平和的心态、更机敏的舆情反应程度,逐渐适应网络时代新的舆情和信息挑战。

从近几年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中网络舆论的公共话题来看,虽然内容五花八门,但受年轻网民追逐个性、求新求异等心理因素的影响,更多的话题往往会聚焦在一些危机事件的负面效应和负面信息上。

这是因为,危机事件的突发性和震撼性会引发公众多疑、焦虑等不稳定情绪的扩散,增加负面信息发生的源头。倘若此时网民意见和网络留言不被相关部门重视、正面反馈,而是敷衍塞责,那么危机事件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只能使信息传递的次数更为频繁,从而为负面信息的流动提供更为多样的载体。

其次,要想使网络真正成为新时期政务公开的重要渠道,各级政府部门更要发挥网络优势,真诚回答,及时反馈,要能使官方的信息和网络舆论的关注迅速对接,进而消除疑虑,建立诚信。

网络空间的无限性不仅为网民提供了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发言机会,从最根本的意义来看,它也体现在媒介形态与社会结构变迁和政治参与方式变化的对应关系上。各新闻机构不仅要认识到这种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性,更要多方开拓完善网络沟通及反馈形式,“问计于网”,“问政于民”,真正实现与媒体公众的网络沟通。

一些部门虽然已经搭建了“网络问政”平台,但由于对于网络意见和网民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处理不及时不认真,不仅造成网民的不信任,而且更容易造成信息误读和错解现象的蔓延滋长,强化了负面信息带来的社会效应,或是因处置失当造成影响广泛的社会事件。

因此,面对网络舆论,无论是网络批评还是网络监督,各级政府和企业都应以宽广的胸怀正确对待网络民意,都应持欢迎和提倡的心态。正如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武和平所说:“在网民的骂声中听取诤言,在咒语中体察民情,在板砖中提高公信力,在网民监督下做好工作。”

做好舆情分析,引导网络舆论

网络时代的新闻如果要符合受众需要,有针对性和新意,那么预先充分的国内外舆情调研必不可少,而网络舆情分析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和更新,中国的网络舆论空间多元化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各种价值观的网络群落和社交网站相安并存,这也使得网络舆情分析的渠道越来越多,但就新闻的工作流程来看,网络舆情的收集分析主要分两个步骤:

新闻会前。收集各网站、主要社交媒体,网群、论坛及微博相关方面的言论、评论,有针对性地获悉网络舆论对所在部门的看法,对即将信息的关注度和关注点,正面舆论和评论有哪些,负面的有哪些,网民关注的信息集中在哪些方面。其中,哪些信息需要澄清、哪些有利的信息被忽视了。

新闻会后。跟踪了解各网站对于新闻会的报道;收集网民反映,分析舆论走向;从中对新闻议题作出及时的反馈和总结,比如反响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的,还有哪些疑问。

通过这样的舆情分析,新闻部门不仅能够有针对性地及时确立新闻的主题和重点,而且可以通过网络舆情跟踪研究分析,归纳总结,从中找出不足和问题,促使下次的信息在确保职能部门的政策立场传播出去的同时,更能针对一些网民问题以及敏感话题作出呼应。

要想有针对性地做好新闻,新闻前的预先策划会也是舆情分析的重要一环。

这需要新闻机构和相关人员在对新闻主题明确的过程中,通过对网络舆情的整理分析,从“民情需要”入手,从“民情利益”考虑,清楚公众和媒体最可能关心的问题会是什么,哪些话题最容易引起公众的关注,他们会有怎样的反应,哪些因素可以确保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什么样的措施可以把既有的损失降到最低,并结合预先掌握的政府相关政策,达到信息有的放矢。由此看来,新闻前的网络舆情分析不仅能协助新闻人员尽早明确新闻的主题和目的,而且还会使之有备而来,进而从容应对。

从网络舆论的传播过程来看,尽管网络所提供的匿名可能性给公众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但这种言论自由、开放和匿名的传播特质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网络信息的监管难题,尤其是危机事件爆发时,处于危机情境下的公众由于各种好奇、焦虑、恐惧心理便会在网上传播各类小道消息。这类非正式信息对于公众舆论的影响力会更大也会更迅速。

因此,在对网络舆情整理分析进而确立主题的同时,确保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的网络舆情引导与监管也要加强。

各级政府和企业部门也应及早建立健全相关的网络舆情工作和相关的网络舆论监督制度,包括及时的信息制度、网络舆情监控制度、网络舆情处理预案制度等等。同时还要针对本部门人员加强相关的网络舆情培训,特别是根据网络等新媒体特点,不断创新网络舆情管理能力和方式方法,进而提高新闻人员运用网络能力、舆论引导能力,确保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中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

善用新媒体,抢先设置社会议题

议程设置理论是上个世纪70年代在美国风行起来的一种有关大众传播效果的假说。在传播学者看来,媒体加以“着重”报道的议题,同样也会“着重”反映在公众的意识当中,同时也会影响着公众对周围“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因此,媒体具有一种为公众广泛设置“议程议题”的功能。

如果站在新闻者的角度来看,议程设置,恰恰体现了政府主动设置政策议题来影响媒体议题,进而设定公众议题的过程。

在网络社会中,媒体的传播形态越发多元,政府信源的替代品越来越多。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1年的研究报告来看,微博不仅是新兴网络媒体的主力军,而且“逐渐成为社会舆论的主要策源地”。从近两年发生的网络舆情事件不难看出,微博已逐渐发展成为公众舆论的第一大信息源,在网络舆论中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截至2011年6月,中国微博用户已增长至1.95亿个(现有约3亿个),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商业机构尝试“微博营销”,政府组织也开始借助微博平台,塑造亲民形象,倾听民意。[2]

因此,当微博对公共事件的走势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时,作为网络时代的新闻者,也要不断探索出政务公开的新模式:要让微博等新媒体成为网络问政的新兴渠道,通过熟悉并借助网络、微博等新媒体主动信息,设置社会议题,及时将正面的政府政策形象适机传递给媒体,实现政府与媒体、受众的即时互动,平等沟通。

对于新闻者来说,要想利用好新媒体,真正达到提升政府设置社会议题和信息公开的效率,通常取决于两个方面的作为:第一,时效新。政府要能在第一时间最新的信息,尤其是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要能够抢占话语权。第二,时机好。要能在第一时间对社会热点问题、社会舆论进行导读,抢占“社会议题”的设置权。

因此,要想成为社会公众议程的“抢先设置者”,各新闻机构不仅要通过微博等新媒体为政府和公众沟通找到新渠道,更要能够针对公众疑虑,主动出击。尤其当突发性、敏感性危机事件发生时,新闻者更要能借助新媒体信息传播平台,拉近政府和民众间的距离,抢占引导舆论的先机,有效堵塞小道消息,从而让自己获得主动新闻和掌控舆论信息走向的机会,为突发事件的处置创造必要的有利环境。

网络表达更需生动形象

要让网络成为新时期政务公开的重要渠道,谨防网络沟通“形同虚设”,各新闻机构和发言人首先就要通过亲民的表达方式,获得网民的信任。为此,要学会并善于与网民交朋友,真诚回答并积极反馈网民的意见和问题,积极适应网络媒体这样一种全新的语言方式和沟通氛围。

对此,中国首位网络新闻发言人、贵阳市网络新闻发言人曹毅感慨,网络新闻发言人绝不是把传统的新闻发言人制度直接照搬到互联网上,“网络是一个多元化的虚拟世界,大家说话比较直接。如果交流时搞得太正规,反而会让沟通有障碍。我们正在考虑用网络语言,实现一个自然畅通的交流”。

对于新闻者来说,网络时代的语言表达首先要能做到口语化,切忌官话、套话、虚话和永远正确的废话,以及枯燥虚假的数字。

每一位新闻者都要善于把公文汇报式语言、工作性语言转变成通俗化、口语化的表达;要说老百姓的话,说人们听得懂的话。为此,在信息时,一定要考虑网民的喜好和需要,结合网民的个性特点,使用对方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对即将的信息适度“加工”,即使是枯燥的政治政策词汇,也要能说出让对方喜闻乐见的话。

网络表达的生动,还在于言之有物。新闻既要简明扼要,避免空话行话,更要善于借助快速互动的网络平台,把枯燥的公文、干巴巴的数字变成生动的事实和口语化的形象说明。为此,新闻者要善于“讲故事”,善于用事实和事例说话,这一点对于政府部门的对外新闻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政府的工作很多直接体现着社会民生,如教育、卫生、铁路、公安等等,其内容很容易涉及一件件具体的事,所以政府发言人在网络表达中一定要力争与现实贴得更近。

新闻既要及时鲜活的能打动人的信息,更应该学会用生动形象的网络符号和缩写、谐音等方式来宣讲政策,传达观点。

除了口语化、个性化的表达特点,面对网络说话,每一位新闻者还需要经过两个重要的“转化”步骤:一、对将要的信息及政策内容了解透彻并烂熟于心;二、习惯并适应网络口语化、直观的表达方式,熟悉并有意识地搜集一些老百姓鲜活的语言、生动的网络语言,使新闻更容易被公众所接受。

新闻是向公众传播信息,但也是在同公众交流思想。要与网民就政治、社会民生等问题进行真正的双向沟通和交流,各级新闻机构和相关人员就要找到最合适的表达方式,最终实现与媒体、公众的有效沟通。(来源:《新闻爱好者》杂志 文/王婷)

(本文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微博时代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及新闻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

参考文献

第12篇

在2006年之前,已进入中国市场近10年时间的奥利奥始终表现不佳。“我们当时几乎是准备把奥利奥从中国市场上撤出的。”卡夫食品全球发展中市场总裁Sanjay Khosla告诉《第一财经周刊》。卡夫食品全球CEO艾琳・罗森菲尔德(Irene Rosenfeld)则把那时在中国卖奥利奥描述为“做这个业务是在丢钱”。

在经过一段漫长的市场调研之后,卡夫食品悄悄地把美国版的奥利奥改头换面了一番,在中国市场推出了一种个头更小、甜度更低的奥利奥,在传统12片装之外,还推出了3片到6片装产品。

与此同时,小孩子们把奥利奥扭开,舔一舔中间的奶油夹心,然后把其中一片在牛奶中蘸一蘸再送入嘴里的镜头开始反复出现在电视广告中。卡夫食品从市场调研得知,中国消费者对牛奶这种产品的渴求正在日益增长―便有意挖掘这一点,把美国人用奥利奥泡牛奶吃的习惯首先介绍给中国消费者。

对于想要赢得新兴市场的跨国公司而言,推出本土化新品这一做法本身并不新鲜。“但你看到为什么有些公司的本土化新品推得好,有些公司的新品推得不好,其实是一个‘意愿’的问题。”摩立特集团大中华区消费品及零售业务资深顾问王凯认为,跨国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多年后, 现阶段均已具备生产本土化产品的能力,而本土化策略所达到的效果差异,仅在于公司究竟愿意投入多少资源专门去为这个市场进行本土化。

这个全球第二大食品集团对奥利奥的改进现在有了一种励志般的结果。“过去5年,奥利奥在中国的营收增长了6倍。”在最近举行的奥利奥100周年庆典活动上,现担任卡夫食品中国总裁的肖恩・沃伦说。根据市场调研公司欧睿咨询(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的数据,2010年时奥利奥品牌占据中国饼干市场的份额是5.2%,几乎就要追赶上排名第一的徐福记5.3%的市场份额,而后者在2006年时的市场份额还几乎为奥利奥的两倍。

当卡夫食品意识到美国版的奥利奥对于中国人来说太大、太甜的同时,这家公司在中国市场也开始了一场从“我认为(I think)”到“我了解(I know)”的自我变革。

肖恩・沃伦对《第一财经周刊》说,理解消费者成为了整个公司的努力方向,也是卡夫食品在中国转变的一个信号。“过去,公司把在全球层面得到的消费者洞察向全球不同市场进行推广,而现在我们只把全球的工具和方法拿来,在中国研究本地的需求。”沃伦对这个决策行使了一种自上而下的推动,“我们相信对本地消费者理解越深入,推出的产品和活动就越精准,结果就是公司的业绩也会更好。”

“跨国公司往往对明星产品更为谨慎,对于卡夫中国来说,做一些新品的本土化尝试其实是比那些本土公司更有难度的。”摩立特集团的王凯说。越是处于超级明星地位,总部往往控制得越严,对产品上发生的改变也越谨慎,因为这决定了公司未来收入表现。一些本土食品公司可以一次性推出十来种口味的产品,包括像徐福记、康师傅这样的公司,很大程度上并不受到历史定位的束缚。

没有了类似美国本土那种强有力的品牌背景支撑,奥利奥在中国的对手变成了冲动消费中的任何一种零食。在西方,饼干和曲奇是甜点和下午茶文化的一部分;而在中国,饼干用来充饥的时候可能是与传统糕点在竞争,而饼干用来当休闲零食的时候,竞争的对象可能就变成了牛肉干、猪肉脯、花生、巧克力棒。

如何抓住中国消费者的喜好成了一个关键点。这并不是单凭借助专业的市场研究公司拿到足够多的数据和信息就能够完成的事,如何把市场信息转换成有价值的市场策略,并让各运营部门围绕这一点来有效沟通,是体现公司管理能力差异的一点。

最新的一个例子是卡夫的“生日蛋糕”口味奥利奥饼干的诞生。

2011年9月,卡夫食品中国公司负责奥利奥和饼干创新的研发团队接到了一项新任务,要开发一种“生日蛋糕”口味的奥利奥饼干。经过与采购、工程、市场、销售等所有部门的会议立项,这款新产品被宣布进入正式的开发阶段。

在此之前,市场部负责饼干创新的奥利奥品牌团队已经完成了开发新品的第一部分:确定产品的概念。“概念开发”从字面上常被人们视为需要投入创意才能完成的一种工作,但奥利奥品牌经理邹珊珊觉得,确定“生日蛋糕”口味奥利奥的整个过程中她只是反复在做同一件事―进行一轮又一轮的信息筛选。

从2011年上半年起,奥利奥品牌组的全球平台上开始出现了一个新话题,讨论要推出一种限量版奥利奥,既是配合卡夫在2012年3月举行的奥利奥100周年庆典活动,又是一次品牌推新的机会。

几个月后,来自上海的中国奥利奥团队也在讨论平台上了他们的初步方案,不会像美国总部那样直接把新品称作“奥利奥百年生日纪念版”,因为“在中国,奥利奥的吃法还没有到传承的份上”。在过去的5年中,卡夫中国的这支团队累积的经验是,要将本土化做到位,“我们不会直接将总部做出的产品拿来,根据以往的消费者调研经验直接改改就好。”邹珊珊说。

“奥利奥100周年庆典”是一次难得的市场营销机会。中国奥利奥品牌组也想到了推新,但他们最初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想法。这是市场人员在概念开发阶段会遇到的情况之一。与此相对应的极端情况是市场人员认为某个想法很棒,例如当看到美国团队的详细方案中提到了Birthday Cake(生日蛋糕),中国团队成员都觉得这个切入点不错,能直接跟“生日”的主题挂钩。而在卡夫食品的标准操作流程中,无论品牌团队自己想法的成熟度有多少,最终的方案都必须来自消费者本身。于是,邹珊珊的品牌团队拿着几个概念进入到专业的市场测试环节,开始了与目标消费者的沟通,看哪个最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销售人员最容易发现一些新的市场机会,因为他们离市场结果最近。但如果一家公司的市场机会点都是靠销售找出来的,那就很有问题了。”一位快消行业人士说,“销售还是注重短期,每个人自己的指标,可能确实有一些好想法可以做到锦上添花,但真正好的市场战略,那些可以避免同质化竞争的战略,一定出自最前端的市场洞察,在公司层面很早就对市场形成一个很准确的、前瞻的预判。”

带着品牌团队从好多轮消费者测试反馈中所提炼出来的信息,一份更详细的提案在同一时间被发送给了位于苏州的卡夫食品亚太饼干研发中心。

“饼干和生日蛋糕几乎没有太多类似的地方。”这是研 发团队拿到方案的第一反应。但这一新品概念是否值得推行,决定性条件并不在于技术上能否实现。“市场部必须要有信心确保消费者对这个概念感兴趣。”卡夫食品中国首席营销官王海燕告诉《第一财经周刊》,这是市场部有资格推动其他部门一起去开发新产品的前提条件。

为了印证概念的有效性,市场团队的做法是把调研结果以及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并且在最后还要归结成一个颇为严格而有用的指标―消费者最终对该产品的“购买意愿”。

到了“有概念,没产品”的阶段,开发“生日蛋糕”口味奥利奥的重心便转移到了饼干研发部门。

卡夫食品中国研发副总裁王洁说,研发人员在逛超市时也会十分留意食品饮料里出现的新形态、新样式。但她也不得不提醒自己和团队:“市场上有些东西或想法确实很好,但却是奥利奥不能采用的。”新品开发需要一套更科学的流程,只有那些经过消费者洞察流程检验过的概念和元素―在经过一轮又一轮的信息筛选后―被确认确实可以配合品牌与目标人群形成情感上的互动,才会准许被加入新品开发中。

这群研发人员的工作是钻研关于饼干味道的各种秘密,比如他们会告诉你,人们对于饼干味道的感受其实包含有心理学因素,并不完全来自味觉系统,而是和视觉、嗅觉、触觉等混杂在一起的。因此当研发团队尝试攻克那个技术上的难点,将奥利奥饼干和生日蛋糕联系起来时,他们首先想到了在视觉上创造出一种显性的联系,将奶油蛋糕上常常出现的一种彩糖颗粒应用到饼干夹心里。

在这里,大公司的能力被体现了出来。由于饼干夹心里的彩糖颗粒与普通奶油中的那种彩糖颗粒并不完全相同,卡夫食品的研发人员认为要表现出相对完美的口感,彩糖颗粒的硬度应该有所调整;另外,糖粒的颜色也挺关键:之前消费者调研显示,中国妈妈们并不喜欢孩子的零食有太过鲜艳的颜色。和几家供应商同时沟通后,供应商答应为卡夫食品的这款新饼干按照要求特别开发一种适合用于夹心的彩糖颗粒―由于大公司在规模、资源以及可承受的风险方面拥有更大的优势,这使得卡夫有能力在短时间内把概念转化为商业实践。

提前消除生产环节的风险可以从另一层面来缩短新品开发所需要的时间,但这同样不是普通规模的公司可以轻易实现的。2009年,卡夫食品投资200万美元在苏州建立了在亚洲最大的研发中心,也是亚洲唯一一个拥有饼干新品测试线的研发中心―一条70米长的微型生产线专门用来测试饼干新品,使得整个研发中心和工厂在苏州工业园区里常散发着甜品店那样的香味―一些在园区里拉活的出租车司机常开玩笑说这种香味可以帮助认路。

有了这条规模介于实验室和工厂化生产之间的生产线,卡夫的研发团队也有能力借助“模拟投产”的手段,快速预测正式生产线上每个步骤可能出现的问题,因为“对于新产品而言,被设计出来并不意味着可以被制造出来”。卡夫食品中国的一位技术品牌经理说,投产前期的基础工作还包括验证技术上的可行性,而这通常要花费不少时间。

但真正使“生日蛋糕”口味奥利奥完全按照预想被制造出来的,却不是这些技术层面的手段。

按照市场团队的逻辑,“生日蛋糕”口味的奥利奥是一个经过消费者检验、并对他们有相当吸引力的概念。但这一概念本身过于抽象,研发团队还需要依赖一些基于市场调研而被提炼出的概念。

通常情况下,市场调研数据被认为参考价值有限,一大原因就是消费者的原始语言会经过层层转化最后被集中在一份所谓的分析报告中,而人为转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导致信息误差。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卡夫选择让研发团队自己去“翻译”那些市场信息。

早在奥利奥品牌团队出发去全国不同城市为确定新品概念“寻找灵感”的时候,饼干研发中心负责研发的人员也跟着一起出发了。在一些地方,参与调研的消费者带着邹珊珊和研发团队去他们常去的蛋糕房,并谈论现在市场上的大多数蛋糕都太油了,而他们喜欢不太油腻的蛋糕;另一些地方,当邹珊珊在访谈室里请消费者描述他们心中的生日蛋糕,或者实际购买的生日蛋糕是什么样子时,研发人员则在一旁进行观察和记录。

一直到概念确定阶段,品牌团队描述出了“生日蛋糕”口味奥利奥的最终定位:每个人小时候都非常喜欢过生日,作为生日时的一样必需品,生日蛋糕这样东西带给大家的可 能不仅仅是一个蛋糕,而是温馨的回忆、分享的瞬间,跟家人、朋友亲密的关系―这可以用来强调奥利奥品牌形象。“所以我们对这个产品的一个核心想法,更希望通过‘生日’这一元素和‘你’产生关系,而不仅仅是一个奥利奥的纪念版。”邹珊珊说。

参与了之前消费者调研的研发人员中,有人负责在第一时间把这种“市场语言”翻译为“研发语言”:“为了模仿蛋糕的口味,夹心应该变得更加厚实、细腻、柔滑,但也不要奶油的油腻感,最后,香气也应该更加接近传统的那种经典奶油蛋糕的味道。”当然,在配方的实际研发过程中,这些描述还有更为技术化的表述方式―例如借助来自卡夫一种分析食品风味的技术,研发团队可以将“香甜”这种对于传统奶油蛋糕的味觉描述转换成例如“甜度、酸度、软度、顺滑度”等一项项可以被量化测试的指标。

新产品在从样品到成型的产品过程中有一个严谨的评估过程,其中就包括之后进行的几次大规模市场调研,由于研发部门在测试中全程跟进,细致到问卷设计中的表述方式都会被研发人员从实用性角度加入自己的修改意见。这种市场和研发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也让卡夫的新品评估过程被有效地推进。“在一轮轮的信息筛选中,我们也会知道,消费者喜欢的东西是否被融到我们的产品中,不喜欢的部分我们是否已经改掉。”邹珊珊说。

对于市场调研,一个已知的事实是,消费者很难完全说出他们的真实想法―虽然他们并非有意要隐瞒些什么。

为此,卡夫食品的研发中心组建了一支 “口味鉴别评审小组”,这些人员受过专门培训,能够在品尝后较为准确地描述出“这种饼干是什么样的”,以此对比普通的消费者在测试中通常更倾向于说出的“我们喜欢的饼干是什么样的”。研发部门调整产品口味的诀窍是尽力弥合两者之间那些微妙的差异。

在试图推行一套完善而严密的流程外,这家大公司实际上想要建立起各个部门相互配合的价值观和效率。打破传统部门职责界限的一个措施,便是把理解消费者作为公司所有部门的重点―不仅是前线的销售推广人员的职责,也是处于流程后端的研发、财务、工厂等要具备的意识。

从2010年开始,卡夫食品中国专门推出了一个促进全员理解消费者的项目,公司虚拟出一些特定的目标消费者,比如那些有孩子的中国年轻妈妈,各个部门都要参考。来自不同部门的员工组成一个研究团队,在超市中直接观察消费者的购买过程、取舍、偏好,并在事后通过交流共同找到消费者的真正诉求―对于中国消费者怎么购物、怎么花钱、怎么看广告等行为趋势的解读,卡夫并不能通过偶尔的几次家访、陪同购物活动就真正得出结论,对此方面的真正大量研究仍将出自卡夫食品专门的消费者洞察部门。

沃伦就任卡夫食品中国区总裁后,自己也常去商店和社区进行消费者家访,并确保他的管理层团队也都参与这 些事。这位有三个孩子的加拿大父亲至今对一次发生在一家商场的儿童乐园里的谈话印象深刻。当时,一位中国妈妈告诉沃伦,自己购物时带儿子来这里玩是因为“孩子在家里缺少玩伴”,回到公司后,沃伦对市场团队提交的那些广告策划方案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们发现,每次这些临时研究团队陪那些‘特定消费者’购物结束后,跨部门的交流都要比每个部门自顾自讨论能产生更好的主意。”沃伦说。

这背后的逻辑是,如果公司有办法鼓励每个部门的员工都跨出自己的领域,在制定各自的行动方案时就能够基于同一种思维。这样一来,各部门相互配合时就可以更加有机而高效地产生执行力。

在针对“生日蛋糕”口味奥利奥进行上市前最后一轮市场调研时,当调研中超过一定比例的消费者说出“这就是我小时候吃到的生日蛋糕”时,这个参与了消费者调研、同时又负责产品配方研发的团队有了一种“中奖”的感觉。紧接着,从工厂、供应链到销售环节都行动起来―这款新产品在2012年2月中旬被推向全国不同的地区和销售渠道,与之相对应的各种电视和户外广告,以及陈列、促销等各种市场活动也由市场部在同一时期大规模推出―生日蛋糕口味的奥利奥成为卡夫食品中国2012年的第一款重要新品。

快速消费品公司要获得增长并没有太多捷径,由于单品价值低、消耗周期短,产品的消费量与消费频次往往就成为衡量快消品公司市场成绩的最直观指标,不断推出新品就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手段。

当新品进入了渠道这个最后一环,卡夫的多品牌策略开始生效―它在面对渠道时能够体现出谈判优势。

“通常卖场为一档营销活动所设置的周期在15天左右,”一位乐购的采购人员向《第一财经周刊》证实,卡夫在去年一年几乎每两周就更新一次店内促销陈列,“相当于全年每档都做活动。”

此外,卡夫食品的销售人员会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以及季节、节日等因素,提前做好这一年的促销计划,“而且会根据卖场渠道采购部的反馈及时做很多修改,这个是很多本土品牌没法做到的。”一位山姆会员店的店长则评价说,卡夫食品通过不断推出的新口味、新包装,起到了对整个产品形象不断更新的作用,再通过多样化的陈列提高可视度,不仅刺激了顾客的冲动型消费,也通过增加排面(shop share)提高了竞争对手的竞争成本。

支持这种高增长的是资源的大量投入。2011年,卡夫食品中国的营销投入比上一年增加了24%,用于销售渠道的投入则增加了20%。在沃伦看来,要使得这些高投入最终都能有效产生业绩上的回报,所有的投入在执行方式上都必须围绕消费者洞察精密而准确地进行。

目前,卡夫中国所拥有的饼干品牌,整合自2008年卡夫食品收购达能饼干业务后两家公司的业务。由于前卡夫和前达能是不相上下的两个对手,各个品牌的定位和渗透的领域也都非常相似,并购后业务的复杂度成为公司当时最棘手的问题。并购完成第二年,卡夫在共计20多个品牌中筛选出10个重点品牌集中进行大量投资,到2011年时又进一步把聚焦范围缩至8个品牌―它们在当年的增长都超过了40%。

尽管旗下的品牌数量变少了,每个品牌推出新品的比重在过去三年间则逐年加大。2010年,卡夫食品中国一共推出了奥利奥冰淇淋夹心、王子脆脆多以及太平全麦饼干等43个新产品;到2011年又推出了包括奥利奥缤纷双果夹心、迷你趣多多等共计25个新产品―公司2011年全年收入的30%来自这些新品的销售。

2011年,卡夫食品中国的营收比上一年增长30%,达到8亿美元。根据卡夫食品中国区总裁沃伦向《第一财经周刊》提供的数据,整个公司的营收在过去3年里扩大了一倍,利润在过去4年中增长了4倍。

相比5年前奥利奥在中国还面临被总部考虑是否撤离的状况,中国市场在最近5年里已经晋升为奥利奥全球第二大市场―奥利奥之所以成功跻身卡夫食品旗下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12个品牌之一,很大程度上便是因为受到来自中国市场业绩快速增长的提振―在奥利奥全球2011年超过15亿美元的销售额中,中国市场贡献了约4亿美元。

沃伦认为这主要来自中国公司对消费者需求的捕捉,“一块是艺术,另一块是科学”。通过推动全员去观察和倾听目标消费者,可以帮助公司积累起大量的市场信息;公司层面通过科学的工具和方法将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就能在新品推出、广告设计、店内陈列和营销活动等方面对具体的执行方案形成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