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5 06:35: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春望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传统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世代相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语文教师,不断挖掘、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并付诸于语文教学实践,使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这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学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一、古诗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传统文化的传承。在语文教学中,有计划、有层次的把中国古典文学知识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始终,使学生多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例如:备课中有意识的附加一些诗辞歌赋等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添加一些诗辞歌赋及中国古典文学知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在平时语文教学日程安排上,要求学生多看、多读《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等传统文化著作,熟记一些传统文学的名言佳句,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
2.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爱国主义情感在传统文化中表现的最为浓郁和强烈,也是传统文化留给我们最为可贵的精神财富。“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到:“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在语文教材中国古典文学内容教学时,注重对作者和时代背景的讲解,在让学生全面理解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同时,让学生撰写诗辞赏析和读后感,进一步加深对文章(诗词歌赋)主题的理解、对诗人爱国情怀的感悟。
3.亲情教育。反映亲情及传统伦理道德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歌颂了伟大的母爱及对母亲的思念。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到“每逢佳节倍思亲”,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溢与言表,感人至深;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充分体现了对亲人的关切、思念之情以及渴望得知亲人消息、家庭信息的一种急迫的心理。在教学中,结合语文教材和教学大纲要求,把倡导家庭美德、学生心理健康、行为规范养成等方面的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教育学生尊老爱友、孝敬父母,帮助学生维护良好的亲情关系,使学生有一个健康和谐的亲情网。
4.友情教育。友情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情感,友情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古人一向重视朋友之间的交情,如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表现了朋友之间纯朴而深厚的感情。在语文教学时,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结合教材中有关友情方面的文章进行分析对比,让学生自己归纳主题思想,分析梳理两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写出赏析和评价材料。学生在学习诗词、分析归纳主题思想、撰写赏析和评价材料的过程,逐步加深了对友情的理解,增进了同学、朋友之间的感情,形成了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二、传统节日、民风民俗在语文教育中的运用
中国的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接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情怀。让学生知晓一些传统节日、民风民俗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时间的变化以及不同传统节日、节气的来临,对学生讲解一些相关的民风民俗以及农耕时令等方面的知识,并将有关内容合理充实到备课、教案、课堂教学等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加深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例如:清明节即将来临,在给学生讲解清明节的具体时间、风俗习惯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收集整理有关清明节的诗句、典故。有时出几道诗句,让学生回答是什么传统节日。例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各描写的是什么传统节日。有时出几道诗句,让学生回答是什么时令,例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鹃暮春到,哀哀叫其间”各描写的是什么时令。通过讲解和与学生互动,学生对传统节日及时令的时间、风俗习惯及有关描写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既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对语文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遗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要做好传统文化传承的媒介,实现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和深度融合,促进语文教学工作深入开展,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