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态责任论文

生态责任论文

时间:2022-09-17 22:07: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态责任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态责任论文

第1篇

一、摘要写作

论文摘要的主要作用是对整篇论一个概括,从而让读者对整篇论文有一个大概而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所以,摘要通常必须简单的描述论文的主题、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方法、主要研究发现、研究的结论和所带来的启示。一般来说,中文摘要的字数在500个汉字左右,英文摘要在250-300个单次左右就可以了。

虽然摘要出现在正文的前面,但一般的情况是:写完论文主题部分后才写摘要,因为只有全文写完了,作者才真正能够给读者提供一个整篇论文的概括。根据黄国文、葛达西、张美芳(2006)的观点,论文的摘要应该包括下面这些内容:(1)研究的主题、范围;(2)研究的背景;(3)研究的目的;(4)研究的方法(研究是怎样进行的);(5)有哪些主要研究发现或观点;(6)研究所带来的启示。

根据所摘论文的内容和性质的不同,摘要大致可分为三类:指示性摘要;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是对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范围作简明扼要的介绍,字数大约在100~200字。报道性摘要报道性摘要是对原文内容的浓缩。这是一种概述论文主要论点、重要发现和创新内容,包含论文重要数据等主要信息的摘要。字数可在300~400字左右。报道性摘要属于资料性摘要,适用于一般主题较单一的论文,要求作者述论文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及得出的结论等主要信息。字数一般在150~250字。

学术论文摘要虽说字数很少,但是内容却高度浓缩,所以我们需要认真对待。首先必须对全文主题进行高度的概括、浓缩,以最简炼的笔法、对选题反复推敲,用最少的文字去表达达尽可能多的意思。然后要客观反映论文的中心思想,既不能写成“前言”式的内容,不能写成“结论”式的简单重复,应是对全文核心内容的高度归纳与概括,缩而成论文正文之前的独立单元。最后,摘要一般不以第一人称表述,最好采用第三人称过去式的表述方法,求客观、真实。

二、摘要翻译

英语文章的特点是开门见山,不拖泥带水,摘要更是如此。因此,英文摘要在语言上应该简明易懂,直截了当;表达要客观准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文体要朴实自然;长度要适宜,通常不超过250个词。在原则上,英文摘要需要由原论文的作者提供,但是许多作者尤其是人文社科类的科研人员尚难以使用英文表达自己的思想,实际上都是委托他人将自己的中文摘要翻译成英文。针对这种情况,译者首先应该详细了解原文的内容,弄清楚原文中专业术语和词汇的含义,通过上下文,梳理出语法关系和逻辑关系,正确理解中文摘要的内容;其次,根据英语的行文习惯和词语搭配的用法,合理安排句子结构,正确选择用词,尽可能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最后,对照原文仔细检查。在这个过程中,译者要特别注意专有名词的翻译,如外国人名或已被公认的中国人名的拼写,外国地名的拼写,文章或书籍名称的翻译,专业术语的翻译等等。千万不要想当然地去翻译,而应该通过咨询专业人士或查找资料找到这些词语正确的英文表述。英文摘要常常使用被动语态,这样可以避免主观色彩太浓,给人以强加的印象;但是有时为了突出所表达的内容,主动语态可以更加直接有力;时态通常使用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主语使用单数第三人称(也有的用第一人称复数形式).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摘要翻译的例子:

原文:

生态成本构成与作用研究

摘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环境,创建优良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本文综述了我国生态与环境现状,简述了国家、政府部门针对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的发展理念、政策和措施。本文重点阐述了生态成本的基本内涵、构成,分析了生态成本用于产品成本合算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并针对我国有关生态成本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分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环境;生态成本;构成

译文一:

AStudyoftheCompositionandFunctionofEcologicalCost

Abstract:Theenvironmentisanelementaryconditionforpeopletosurvivein.Soprotectingourenvironment,creatinganexcellentenvironmentandbuildingabeautifulChinaisthedutyandmissionconferredonusbyhistory.ThispapersummarizesthecurrentsituationofecologyandenvironmentinChina,andbrieflyintroducesdevelopmentconcepts,policiesandmeasuresabouttheecologicalenvironment,Whichputforwardbythestateandgovernmentdepartments.Besides,thispapermainlyillustratesthebasicconnotation,composition,andanalyzesthesignificanceandfunctionofecologicalcostforcost-effectiveproduct.AnditanalyzestheurgentproblemsthatneedtobesolvedinviewoftheresearchandapplicationofecologicalcostinChina.

Keywords:environment;ecologycost;composition

译文二:

AStudyontheCompositionandFunctionofEcologicalCost

Abstract:Itisourhistoricresponsibilitytoprotecttheenvironmentonwhichwelive,andcreateanexcellentenvironment.ThispaperintroducesthecurrentsituationofecologyandenvironmentinChina,andthedevelopmentideas,policiesandmeasuresofChinainaddressingtheecologicalenvironmentproblems.Itmainlyanalyzesthebasicconnotationandcompositionofecologicalcostanditsfunctionandsignificanceforproductcostaccounting.ItconcludesbypointingouttheurgentproblemsthatneedtobesolvedintheresearchandapplicationofecologicalcostinChina.

Keywords:environment;ecologicalcost;composition

从整体看就可以看出来,译文二在整体上就比译文一要整齐和简洁,更符合英文摘要的简短准确的特点。再从具体用词可以看出,译文二的用词更贴切原文,更能表达出原文的意思,用词更加准确。尤其是在专业名词的翻译上更是较为准确。当然在句式的安排上也是更胜一筹。

总结

对于一名MTI学习者来说,正确书写论文摘要和准确翻译论文摘要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当然在两年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相关的问题。所以明白和理解相关书写和翻译原则、规定和方法也是极其重要的事情。

参考文献:

[1]黄国文.MTI毕业论文写作指南[M].北京: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2]黄国文、葛大西、张美芳.英语学术论文写作[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第2篇

2011年主要完成的工作:

一、学习贯彻科普法,努力开展各种环境科普活动。学会办公室、市环境宣教中心、市环保监测站等单位会员多次参加区、市组织的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月活动,宣传、印发环境科普知识宣传材料。

1、5月份,在全市开展的“生态·科学”科普活动月中,组织会员参加了全市在县的启动仪式和科普宣传,印发环境科普材料,挂宣传板报。接着到宾阳县进行“生态·科学”宣传。

2、参与市科协举办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科普报告会。

3、在“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中,全市数百名会员在环保行政部门领导带领下积极参加宣传世界环境日主题和节能减排科普知道,印发科普材料20万份,组织节能减排板报100多块进社区展览,有效地提高市民的环保科普知识。

4、7月25日,以市环保监测站会员为主的20多名会员参加了赵其国院士的专题学术报告会。

二、开展环境科技征文活动,繁荣环境学术园地。今年以来,组织本学会会员结合环保工作拟写学术论文外,3月19日,还与市环境学会、绿世纪环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市甘蔗学会等学会联合开展《制糖业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新模式论坛》征集学术论文。把征集学术论文工作扩大开来,使征集面有市扩大到市和糖业集团、大学和区外有关单位。论文作者有大学教授,企业专家技术人员,环保系统科技人员等,论文质量有了新的提高。全年共征集环境科学学会论文60多篇。

四、组织评选优学术秀论文、激励会员参加学术活动的积极性。在参加征文,学术交流后,论文作者还有一个希望,就是想知道自己的学术论文是否有一个评价,有个好的收获。为此,在市科协的关心下,本学会牵头邀请专家对《制糖业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新模式论坛》的论文进行评选,经过申报—评选—公示—审查等程序,评出一等奖优秀论文二篇、二等奖优秀论文6篇、三等奖优秀论文10篇等优秀论文共十八篇;并报送市科协审定、发文通报表彰,发给证书,以资鼓励。计有30多名会员获奖。另外,编印《节能减排,科学发展—制糖业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新模式论坛》论文集500本;出刊《环境科学》1期3000册;60多篇。

六、办科技实事,认真落实环保科学技术研究,并应用到生产。

1、《电镀》科研课题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了资料收集整理、电镀废水综合治理小试、电镀集中园区选址研究等。年底将完成全部研究工作,报请验收。边研究、边将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现市电镀集中区筹建工作已在区五合工业区起动,取得实际应用成果。

2、积极推广落实《论坛》会上宣读交流推广的腐植酸新技术,综合利用榨糖滤泥和废糖蜜。经过介绍、宣传,上林县接受了这项新技术。济世兴农腐植酸肥业有限公司在上林县白圩镇投资1000多万建设腐植酸有机无机复混肥半年,今年底将投入生产。使《论坛》会推广的新技术在我市开花结果。

3、开展卷烟厂《节能减排》课题研究,已进行结题。

4、7月24日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学习培训班。全市有关企业,县、区、市环保行政执法人员共150多人参加培训。

七、学会自身建设工作。在上级的关心下,在各理事、各会员共同努力下,学会工作得到了新的发展。

1、召开理事会两次,分别于3月4日和6月23日各召开一次研究学会有关工作和进行学术交流。

2、召开常务理事会3次,2月份、9月份、12月份各一次,研究全年学会工作和换届工作等。

第3篇

二十年来中国的学术生态如何?

这是一个严肃且沉重的话题,更是中国知识界乃至全球华人世界无法回避的现实。刘东,清华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哲学系教授,我国美学和比较文学研究的著名学者带着历史的责任感试图找到答案。

“在最近这一二十年间,自己对于这种日渐严重的污损,总有一种难以释怀的焦虑与牵念,因为几乎就是在眼睁睁地注视着,周遭的学术生态在直线地下滑,甚至干脆是朝‘跌无可跌’的底线之下坠落!有时候,它简直就被污染得让我们透不过气来,简直就被损害的让我们锥心泣血……”出于这样一种心结,刘东想去唤醒“铁屋子”里的人。

那些被污染的是什么?在《保护大学生态》一文中,作者发出质问:如同难以凭常识去理解究竟为什么非要先给国民经济预设一个固定的年增长率,然后在据此施展种种宏观调控手段迫使事实靠近自己的预言一样,为什么非要抢先宣布哪所高等学府注定会在多少年内跨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然后让教学和科研统统围绕这种拍脑袋式的表态打转。中国学术曾有的黄金时代并非其国力强盛之时。在《众生喧哗的大学论说》中,作者以北京大学为例。北大在校长主政并未加入过国际排名,但当时的北大肯定有它的世界地位,并肯定对中国的发展产生过无可替代的辐射。因为,那些“暗自为学术的复萌守先待后,果然一旦焕发生命力的机运来临,它立刻就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所以,当面对“任何心血来潮的改革、朝令夕改的改革、机械照搬的改革、伤筋动骨的改革,都有可能被赋予某种天然的合法性,即使它们并不能被基于常识来理解”之时,作者忍不住来提醒人们:决不可以经济学的“丛林原则”,毒化了超越功利的学术研讨氛围。

那么被损害的是什么?作者在《形式合理化只是必要条件和最低标准》、《“文胜质则史”的真义》和《历史与现实的学术剽窃》中反思,何以只对照一下最基本的形式规则,在已被称为恶俗的学术界就出现了如此腐败的风气。

如作为学术研究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科研工作者发表的论文数量早在2011年就已跃居世界第一,然而其成果的引用率则排在世界100名之外。近年来更是屡有论文造假而被国际知名期刊撤稿的事件发生。中国学术上的急功近利已“蜚声国际”。

更为可怕的损害是跟从长官意志的指挥棒,批量生产的“论文”更公然去剽窃别人的语句、段落、创意,乃至问题意识,并在事发后以“乌贼战术”把水搅浑,让舆论界更加难辨是非,让学术界的底线更加荡然无存。

那么面对如此窘困境地,作者亦提出解决之道:重拾自家文化,恢复作为心灵习性的原有的“阅读传统”,从精神根基上摆脱百年来在西方冲击下的文化被动。

第4篇

关键词:生态哲学;环境伦理学;自然价值;过程哲学;生态纪

中国的生态哲学从环境伦理学研究开始。环境伦理学概念首次出现在1980年《现代生态学中的方法论问题》译文中。2 译者余谋昌作为中国环境伦理学的首创者之一,于1991年6月出版《生态哲学》一书,提出了生态哲学的理念,填补了我国生态哲学研究的空白。生态哲学作为一种新的哲学转向,让人类重新思考如何看待自然、如何行动。中国的生态哲学历经几十年的发展正在走向成熟。它从生态伦理学的发展阶段展开,历经自然观入手的自然哲学研究以及对技术异化的批判、在人类思维的历史进程中的生态思想研究,直至今天生态哲学正在走向全面发展。

一、生态伦理发展阶段

西方发起的环境保护运动和“”结束后,一些学者很快从“”中走出来,此时,中国的生态哲学研究也开始从环境伦理学涉及。在研究过程中它把握了西方环境伦理学理论及思想,阐释了生态伦理内涵,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研究基础,产生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从而形成了中国环境伦理学重要的认识内容。

中国的生态哲学与自然辩证法有着深刻的渊源,或者说中国的生态哲学就是从自然辩证法中发展出来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观就是它的根。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奠基人于光远于1958年《人在变革自然界中的能动作用》(《自然辩证法通讯》3期),这是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辩证法通讯》还在1964年第1期发表了惠伯纳・魏汉藩的文章《什么是自然哲学?人们为什么要研究它?》,1981年第3期发表了唐以剑的论文《人类生态学――环境科学研究的核心》。于光远在1991年7月发表的《自然》(《自然辩证法研究》)一文对自然做了深入的研究。这既是自然辩证法对自然的研究,也属于哲学上的自然观的研究,更是生态哲学的基础,是关于自然的哲学。今天几乎绝大多数研究生态哲学的学者都出身于自然辩证法。生态哲学的研究成果有相当多的在《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即原来的《科学技术辩证法》)这三大杂志。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属于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生态哲学贯穿始终的基本问题,中国的生态哲学也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1980年,余谋昌把环境伦理概念介绍到国内, 1986年发表了《关于人地关系的讨论》,认为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生产水平很低,对自然的控制能力弱,对自然只是一味的崇拜。第一次技术革命以后,机器技术体系装备的生产力高速发展,人类凭借着这种力量控制一个又一个自然力,在征服自然的凯歌中开辟人类的新天地。1人类产生了自己是主人的思想,形成了控制自然、战胜自然的观念。1988年2月其发表的《生态学中的主体与客体》一文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作为生态哲学中的主客体来研究,这是当代重要的全球性问题。2一方面人作用于环境,另一方面环境也作用与人,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辩证的关系。此时的学者们已经将目光集中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讨论中,这是评判问题的依据所在。正如余谋昌在《生态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一文中所说,生态哲学以人与自然关系为基本问题,它区别于人与自然二元分离和对立的传统哲学,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3

人与自然的关系延伸进入伦理学研究领域,生态哲学就从环境伦理学发展起来。源于20世纪末西方的环境保护运动使得环境伦理学很快成为一种世界潮流,这影响着中国的生态哲学,其发展主要集中在对西方环境伦理学的学习和跟踪。中国生态哲学开始研究西方环境伦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在伦理道德的层面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研究生态伦理学问题。1991年叶平发表了《人与自然:西方生态伦理研究评述》一文,文中提到西方的生态伦理学创立经过了孕育、创立和发展三个阶段。41992年余谋昌撰文阐述了生态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他认为生态伦理学把伦理学知识领域从人与人的关系扩大到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德对象的范围从人类共同体扩大到“人―自然”共同体。5

在中国的生态哲学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在环境伦理上的激烈争论。孙道进认为,人类中心主义对人的理性崇拜本身恰恰是非理性的1,为了人类的利益、为了经济目的,人类掠夺自然从而产生环境问题,这促使环境伦理学重新思考自然的价值、自然权利等问题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真正本质。杨克俭在《生态环境危机与人类角色转换》一文中指出,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危及人类生命安全的全球性问题,要想消除危机,必须改变把人看成是自然之主人的观念,重新认识人类在自然界的地位和作用,实现人与自然共同体的和谐共存、共同发展。2随后余谋昌于1994年发表《走出人类中心主义》一文,引发了“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提出人类应该走出人类中心主义。这是现实对我们提出的迫切需求。因为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贬低自然,虽然获得了局部上的成功,但是危害了自然整体,也危及人类的根本利益,使得我们陷入困境。3因此,人类所面临的抉择是从旧意识向新意识过渡的过程。人不应该是世界的统治者,而应该是看护者。

对于这样的批判和反驳,人类中心主义也在不断扩展自己的理论内涵并为其寻求辩解。在《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发表后的第二年,《自然辩证法研究》发表了《天人和谐之道――兼评“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和《走进人类中心主义 ――兼向余谋昌先生请教》两篇文章。文中提出人的利益与自然的利益相统一,自然的利益体现为人的利益时才有意义。要解决目前的环境危机问题,人类必须尽快超越目前的发展阶段,使人类文明持续不断地提高。4与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相反,潘玉君等认为人类中心主义非但不应该走出,而且应当走进和重建。困扰人类的一系列问题并不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产物,人类中心主义是人类主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使人类体现或实现了价值。51996年张理海《人类中心主义:一种哲学观念还是一种传统文化精神?》并明确提出,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应该能够缓解人类与自然的冲突,可以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除了走进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别无选择。6

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基于价值观的不同所导致的争论,使得自然价值问题成为环境伦理学的一个焦点。自然价值不仅关系到人如何看自然,更涉及自然的权利,与人的行动相关。自然价值、自然权利是生态哲学在环境伦理上不或可缺的内容。

首先讨论的焦点集中在自然是否存在内在价值。环境伦理揭示,自然不仅能满足人类的需要,自然对人有价值,更能满足每一生命个体的需要,这是自然的生态价值。1995年叶平的《人与自然:生态伦理学的价值观》一文首次将自然的价值问题做了比较详细的说明。他认为自然界的价值具有多样性,除了有工具价值以外还包含着内在价值、固有价值和生态系统的价值。人类应该针对自然事物本身去评价其价值,而不仅仅是从它的用途、功用来评价,自然事物有不依赖于人类评价和存在的价值。11996年佘正荣发表了论文《自然的自身价值及其对人类价值的承载》,他认为自然不仅有内在价值还具有创造性和维持性,不断建造和优化自己生存及发展的条件,并维持着稳定的生态系统。2自然的内在价值不是人类赋予的,是其本身具有的,内在于自然之中,是自然千百万年发生、发展、进化的产物,人类的价值也只是自然所产生的千百万种价值之一,服从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价值。自然是内在价值、工具价值、系统价值的统一。3

其次,自然的内在价值是不依赖于人的评价而存在的,在亿万年前没有人类的自然界就已经存在其自身的价值。《自然的价值与自然的本质》一文提出,将自然的价值成立条件归于人的评价是有偏见的。在千百万年的自然史中都有价值的产生,这并非什么人类心智中的、主观的过程。4但是《论自然的价值及其主体》一文却认为,所谓“价值”,实质上是指自然事物能满足人类的所需,即对人是有用的。这里的自然价值是对人类需要的满足,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5这与自然主义不同的是明确否定了自然的内在价值,认为自然主义对于自然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解释是矛盾的。而《自然价值的伦理精神》一文认为,自然不仅具有外在价值还具有内在价值。这种价值不必以人类作参考,是自然所固有的。自然的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都共处于地球生态系统之中,体现了它们的统一性。6自然拥有内在价值是毋庸置疑的,没有评价者就没有价值的问题也迎刃而解。就如同一幅美丽画卷,即使没有欣赏他的人,也不影响它的客观存在。就是说,没有评价者当然也能有价值。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并不否认人的内在价值,在生态系统共同体内,人与自然既有相互依存的工具价值,又具有各自独立的内在价值。7

然后,就是对于自然权利的研究,研究者在肯定自然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然权利。1999年纳什的《大自然的权利》由青岛出版社出版。其核心观点认为自然是有权利的,并且作为生物链最顶端的人类有必要尊重自然的权利,并且对它赋予道德关怀。大自然也必须拥有其自身的天赋权利。12001年《自然权利论――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基础》发表,文章阐明自然的权利是将权利扩展到人以外的存在物,不仅包括动物、所有的有生命体还包括无生命的自然在内的整个自然界。人所具有的内在价值赋予人权利,同理,自然庞大内在价值也赋予自然相应的权利。2郑慧子在1999年发表的《人对自然有必然的伦理关系》一文中认为,人首先是存在于地球表面系统内的,人是生活在由自然共同体和社会共同体两者构成的区域当中,人类应该承担起责任和义务去维护共同体的秩序与和谐。3因此人对自然有必然的伦理关系是个不争的事实。

二、从自然观入手的自然哲学研究以及对技术异化的批判

2000年之前,中国的生态哲学主要从人工自然的角度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研究自然观,2000年之后转向从技术异化的批判角度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自然观。人与自然的关系贯穿于生态哲学研究始终,人通过技术与自然建立联系,技术的不断发展引起学者对人工自然的哲学研究。1993年发表的《由自然哲学到人工自然哲学》认为,自然哲学的研究需要从自然扩展到人,人的活动所产生的产品及其过程、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人的活动及其产品对人类的反作用等等都应该扩展为研究内容,也就是说人工自然必须走入研究视野,自然哲学要走向人工自然。4林德宏在1993年《自然观研究的新阶段》,提出系统地开展人工自然观的研究是自然观研究的新阶段。人工自然是人类行动产生的,人的行动沟通人类和社会并以人工自然呈现。对于人工自然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自然与社会的本质联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实现生产模式的转轨。51999年陈洪良《人工自然观与现代社会发展》指出,人类社会在自然之中发展,自然的发展是其前提,人工自然观首先必须体现生态文明,这是人类的精神对自然的生态把握,把人类意识融入宏大的自然生态系统中。6

从自然哲学维度入手研究生态哲学,是从生态自然观研究开始的。生态自然观更是中国生态哲学研究不可缺少的。肖玲在1997年发表的《从人工自然观到生态自然观》一文中指出,自然观既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考量,也是人类自身成熟状态的重要标志。自然发展过程与自然观演变进程(天然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相吻合,生态自然观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7自然观就是如何看待自然。《现代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一文提出,自然界本身无所谓善恶,人不能等待自然“善待”自己,也不应该自认为是大自然的统治者。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为了生存人类需要利用自然。人类通过发展科学技术利用、控制、改造自然。不应该因为科学技术的局限性对发展科学技术没有信心,也不应该弱化甚至放弃科学技术,只靠伦理信念规范人的行为,利用自然、改变自然依靠科学技术,人与自然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也需要科学技术。1

科学技术是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对象,针对科学技术所产生的问题,分析人类利用技术对自然产生的影响,是从技术哲学维度入手研究生态哲学中的自然观问题。2001年发表的论文《自然中的技术异化》是从批判的角度分析技术对自然产生的危害。这篇论文是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研究的继续。自然中的技术异化将人工自然和天然自然相互抽离,可是,自然界作为整体的生态系统,由于技术进步的控制和干预,其整体平衡受到干扰,阻断了天然自然的自然进程。技术的进步在不断地削弱自己和人类的存在基础。技术越发展越显现出技术异化现象。2《从哲学视角审视人工自然》一文指出,技术的进步促进人工自然的产生和发展,对人类的进步有积极意义。然而,人工自然作为人劳动的产物,从天然自然中分离出来,在与天然自然的对立中成为导致异化的因素。3

对技术异化的克服就是要把技术放置于生态之中,并以生态的形式展现出来,那么技术就可以是天使。论文《生态技术――技术可以是天使》(2005年)认为,生态纪的技术就意味着那些增强“生命之家”的创新。技术是天使,使人类的故事演绎出辉煌。技术也带来危机,它产生了环境污染、生态灾难、物种灭绝,以至于我们现在的新生代正在走向终结。然而,终结也是新生的契机,新生代的终结意味着生态纪元的开始。4也就是说先进技术必须与生态的技术相一致,这也是技术的天使本性决定的,技术可以是天使。

把技术放到生态之中克服技术异化,是建立在生态世界观和价值观基础上的现实行动,随着生态哲学的发展,中国学者把世界观和价值观联系在一起。世界观决定价值观,决定我们的行为。郁乐和孙道进在《试论自然观与自然的价值问题》中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他们认为回答自然价值问题的理论根据是自然观。关于自然价值和自然权利的道德争论的背后隐藏着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不同自然观。无论是何种对自然权利的理解都取决于他们偏向于何种自然观。要么将人融化于自然,要么从自然的利益出发批判人的所作所为。5薛勇民和路强在《自然价值论与生态整体主义》一文中提出了只有将自然价值论放置在生态整体主义的视野中,自然价值论的确立才能成立,才能以丰富多彩的自然价值批判只有人类才有价值的错误观念,自然价值论本身蕴于生态整体思想之中。1可见,中国学者们不再纠结于人与自然的抽象对立,而是将视野扩大到更全面更广泛的生态整体主义的视野下去理解自然的价值问题。

三、人类历史思维进程中的生态思想研究

2010年以后,中国学者开始研究西方哲学历史中的生态哲学思想,再加上对中国传统哲学生态思想所做的挖掘,中国的生态哲学在哲学的历史思维中研究生态思想的历程,从思维的层面丰富了生态哲学的研究。在人类的思维历史中,生态思想的发展是持续的,期间有过反复、曲折。生态哲学有价值观维度的研究,也就是生态伦理学或环境伦理学;有本体论维度的研究,也就是生态自然观;在哲学思维历史进程中研究生态思想,就是思维层面的生态哲学研究,这相当于认识论维度的生态哲学研究。

中国传统哲学中所蕴含的生态思想一直都是中国学者的研究内容。《自然辩证法通讯》在1989年第4期发表了李志超的《抱朴子的自然观》一文,1993年第6期发表了周昌忠的论文《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关系理论的环境哲学意义》,1997年第4期发表了胡化凯的论文《感应论──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这些研究都阐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自然观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1998年第5期的《自然辩证法通讯》发表了徐刚的《莱布尼茨与朱熹自然哲学》,把东西方思想家的观点做了比较研究。

生态思想在西方哲学思维的历史进程中有着曲折的道路。2010年发表的论文《哲学历程中的生态思想轨迹――从古希腊到科学革命》,这是生态哲学研究深入人类思维领域,在哲学的历史进程中研究生态思想。论文聚焦于每一时代哲学所关注的主题,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主题,这体现为哲学的外在转向。文章指出,哲学史是人类思维的代表,自古希腊以来就有了人和自然的生态性思想,但是对思维的抽象强调切断人和自然的有机联系,将哲学引向了中世纪的宗教。哲学背离自然、背离人,以神的唯一创造性代替自然的内在创造力,以上帝扼杀人性,割断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科学革命之后,伴随着牛顿力学而强大起来的科学,以机械自然观解构了自然生态,终结了生态思想。文艺复兴对人的理性与思维的张扬片面强调意识、思维、理性,彻底终结了哲学中生态思想发展之路。2

被机械自然观终结的生态思想如何回归人类思维历程,中国学者做了卓有成效的研究。2011年《哲学历程中的生态思想轨迹――从笛卡儿到怀特海》一文就是对生态思想重回人类思维的历史过程的探索。文章指出,笛卡儿提出的心物两分的二元论把生态性只给了人,人类思维从此空前提升,忽视了自然和世界;休谟和洛克对二元论的质疑和反思,使生态思想得以呈现,但又因社会与文化局限性而不能彰显;到了康德的心灵体验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再也看不到对自然的生态阐述,自然只有精神上的客观存在,生态性的思想只属于那个客观的精神,一个完全没有物质基础的存在。 12012年罗久发表了论文《自然中的精神――谢林早期思想中的‘自然’观念探析》,他指出,为了克服康德留下的精神与物质的二元论,谢林发展了一种有机自然的理论,认为自然并不是完全受制于因果规律的客观对象,其本质上并不是完全外在于自我意识的纯粹客观对象的总和,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2

哲学所关注的主题体现为哲学的外在展现,哲学的发展还有其内在的逻辑,从哲学的内在逻辑入手研究生态哲学是纯粹的思维向度的研究。2012年发表的《从达尔文到怀特海的本体论逻辑进程》一文,详尽阐释了生态思想如何从达尔文开始一直到怀特海,更彻底的生态哲学思想如何从达尔文的进化论经过创造进化论、突创进化论,最终到怀特海的有机体哲学这一发生、发展并形成的过程。32012年发表的论文《关系性―过程性原则的逻辑必然性》则阐述了在人类哲学思维的历史中,从哲学的内在逻辑发展中揭示生态哲学的出现是哲学发展的历史必然。探讨哲学内在逻辑的演变历程也是生态哲学的研究任务。古希腊哲学是哲学的逻辑起点,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同时肯定了“世界是真实存在的”的本体论原则以及“认识必然可能”认识论原则。从这两个可以推出“关系是普遍存在的”关系原则和“世界是过程的”过程原则。本体论原则、认识论原则、理性原则可以推出关系性、过程性、有机性逻辑必然性。生态哲学提倡关系、过程,强调整体和有机。这是从哲学的内在逻辑来解析哲学的发展历程,分析思维整体中的生态哲学思想,更是生态哲学得以完善的标志。4

四、生态共同体:生态哲学对走向生态纪元的追求

从中国学者对生态哲学在不同时代不同看法可以体会出生态哲学本身的发展。《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年第6期发表了《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进展》一文,从论文的题目可以看出,当时的生态哲学就被看作是环境伦理学。作者李寿德肯定了中国学者在环境伦理学领域所做出的成就。而佘正荣2006年认为,在生态伦理学这门重大新兴学科的开创过程中,存在着多元竞争的理论是非常合理的5,这肯定了生态哲学发展的多元性。2007年张岂之《关于环境哲学的几点思考》,他指出,环境哲学的目的是要探讨伴随环境危机而产生的哲学问题,它们主要涉及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各类问题。环境哲学必定需要研究环境伦理问题。当前最紧迫的是要解决人们该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6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学者已经意识到生态哲学面对的问题就是哲学本身面对的问题,哲学的主题要转向关注“如何做”。2012年刘福森发表的论文《生态哲学研究必须超越的几个基本哲学观念》指出,任何哲学都只属于自己时代的“特殊哲学”,生态哲学就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生态文明,是按照生态文明的价值与逻辑所构思起来的新时代的哲学。12015年发表了论文《生态哲学之解读》,作者直接阐明生态哲学就是哲学本身,是今天的时代哲学。如何行动成为哲学关注的主题。生态哲学就是哲学转向行动,是行动的哲学。生态哲学就是哲学本身的发展,那么生态哲学的构成就要有生态本体论、生态认识论以及生态伦理学。2

由于全球生态危机的现实,生态哲学揭示其深层根源并批判现代性所存在的问题也是中国学者所研究的内容。2008年发表的论文《生态学批评中的理想人格――“生态人”之分析》指出,生态学的批评使人类中心主义思维破产,以具有关系性思维和博爱情怀的“生态人”批判独断的理性人。3卢风在《整体主义环境哲学对现代性的挑战》一文中,以生态哲学的关系及整体理论分析批判了现代性哲学所存在的问题。他的研究解构了现代性的物理主义,消解了主客体的绝对二分,挑战独断的理性主义。他提出,唯当彻底摈弃了独断理性主义的完全可知论和知识统一论时,我们才会敬畏自然、保护地球。4解决当前严重的环境危机要求的不只是改革个人和社会的行为,更要挑战现代性哲学所存在的问题,研究人类如何生存,如何发展,如何做,研究公平、正义伦理,研究生态文化,研究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研究生态智慧。

针对全球生态危机,寻求后现代的思想去解决,运用具有更彻底生态性的过程哲学去分析也是中国学者所做出的努力。2002年发表的《过程哲学与生态危机》一文明确指出,过程哲学被誉为当代新思想的来源,并用以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全球危机。过程哲学的空间不受限制,它涉及现实中的所有层次。不同层次的相互依赖,不同个体的相互依赖,特别是人与自然的相互依赖。5《过程析学与时代的急难》一文中作者指出,过程哲学的精髓就在于使人们意识到“我们在世界中,世界在我们中”6。这是过程哲学有关现实的研究。过程哲学的产生与发展也伴随着现代西方哲学的终结过程。7过程哲学由于对相互联系的推崇,怀特海称其为“有机体哲学”,以表明他对世界组成的理解。它是生态的,以生态学为基础。《生态学:过程哲学的科学基础》一文这样阐述:生态学揭示了每一个体都体现了创造性的能量流动,支持了过程哲学所倡导的创造性、个体以生物多样性、生态位创造构成了生态系统的有序结构,肯定了自然的内在价值由此支持了过程哲学的多元价值观。1这是关于过程哲学本体论的研究。

第5篇

关键词:古树,生态功能,保护

 

所谓古树,即指“生长百年以上的老树,或具有社会影响、闻名于世的树,树龄也往往超过百年。生长百年以上的古树已进入缓慢生长阶段,干径增粗极慢,形态上给人以饱经风霜、苍劲古拙之感,大多是松柏类、栎树类、杉树类、榕树类树木,以及槐树、银杏树等”[①]。由于古树特殊的形成过程、结构特征、地理分布等,使其对于其周围的环境具有极强的生态功能,但同时由于其树龄较大,且生存环境特殊,使得对其的保护也产生了不小的困难与挑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古树在环境中的生态功能及针对其特点所进行的保护进行详尽的探讨,从而更好地为保护古树,改善生态环境做出些许贡献。

1.古树在环境中的生态功能

古树总体上是对环境条件的生态适应,生态因素对古树的生存起着重要的作用,古树和生活在统一生物圈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关系密切,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在适应的同时,古树也积极对其生存的生态圈产生影响,其主要的生态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净化空气

古树对城市空气中大量存在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氢化物、臭氧、氯气等都有吸收作用,几乎所有植物对这些有害气体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吸收作用,可以大大降低城市或古树周边的有毒气体浓度,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此外,现代城市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烟尘、粉尘等颗粒,这些颗粒虽然很小,但在大气中总重量却很惊人。许多工业城市每年每平方公里降尘量平均为500吨左右,有的城市甚至高达1000吨,对城市气体十分不利,更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而古树对烟尘和粉尘则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古树一般都具有茂密的树冠,可以降低风速,使得区域内的大部分大颗粒粉尘沉降下来,此外,古树较为宽广茂密的枝叶,也可以吸附空气中的颗粒,从而发挥其绿化和滞尘作用[②]。

1.2改善局部气候

古树因其叶片蒸发面积大,一般从根部吸收水分的99.8%通过叶面蒸腾掉,特别是夏季。免费论文。从实验得知,数目在生长过程中,每生成一公斤干物质,大约需要蒸腾300~400公斤水[③]。由于古树具有如此强大的蒸腾水分的能力,不断的向空气中输送水蒸气,故可以提高空气湿度。冬季由于古树群落内风小,土壤水分不易扩散,群落内相对湿度比群落外高。由此可见,凉爽的气候环境与古树对区域性湿度的调节作用是分不开的。此外,古树不仅能防止小区域内的风沙,有效地降低风速,而且在夏季,由于古树周围气温较低,冷空气向空旷地流动而产生微风,还可以调节气流作用。

1.3降低噪音、检测环境

古树的粗糙树干和茂密的枝叶都是天然的吸声器,因为古树枝密叶稠,它的柔枝嫩叶具有轻柔的特点,声波能够透射到树叶上,造成古树树叶的微振,故能使声波消耗或减弱。再者古树枝叶纵横交错,方向不一,声波进入后,会产生多次无规则反射,每一次反射叶面上都会有声波被吸收,从而再一次消耗了声波。反射的次数越多,对声波的消耗就越大。此外,古树内风吹树叶沙沙作响和树上悦耳的鸟鸣,可以对噪声起到掩盖作用,从而减少区域内噪声的危害。此外,古树对某些有害气体较为敏感,可以用来检测环境中有害气体的浓度,指示污染的程度,从而起到监视和指示有害气体的作用。

2.城市建设对古树生存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推进,我国的城市化步伐日益加快,而城市化必然伴随着古树生存空间的日益压缩与拥挤。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马路纵横南北,这些因素使得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多,但古树的空间却越来越小。加之古树保护的宣传及管理责任制尚不健全,使得我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对于古树的生存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归纳来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光照紊乱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古树周边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由于受高层建筑物的阻挡,古树直射光照时数减少,光合量降低。而一些地方由于人工光源的照射,特别是植物体快进入休眠期期间,人工光源会使古树发生错误的判断而不进入休眠期;当入冬后,古树就易受到伤害、冻害而导致部分器官死亡,更有甚者会导致植物体的死亡。

2.2水循环受阻

生长在城市中心地段及周围庙宇、古宅中的古树,由于生长的地方多被混凝土所覆盖,周围多被人们踩踏,地面上的降水无法灌入低下,使地下水得不到补充。同时河水多被生活污水及垃圾所污染,对古树根系造成一定的危害。另外,由于地下水的缺乏,植物的蒸腾大,使水得不到很好的补充,导致植物叶面受损,使植物受到伤害,这也是城市中古树生长差的直接原因。

2.3拆迁性砍伐

城市化步伐的推进,是的越来越多的城郊与古宅变成了城市中心。由于古树的位置生长在建筑地,由于古树保护意识的缺乏以及保护责任制度的尚未落实,使得在征地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一砍了之,或者简单、粗暴的迁移,从而极大地损害了古树的生存、生长空间。经过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岁月的历练,它们见证了历史,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遗产,具有极强的历史文化及生态功能价值,而一些施工单位及部门的简单施工,则造成了无法弥补的遗憾。

3.城市化建设中的古树保护

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谈到了古树对于周边生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回顾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于古树的影响与破坏也日益加重。对于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份宝贵遗产,我们该如何进行保护?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加强宣传,增强全民保护意识

古树保护工作是一项全社会性的工作,应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多层次、全方位广泛宣传保护古树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意义和作用,让古树保护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一种自觉行为。同时.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古树保护工作。古树保护必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应把古树管护纳入当地政府的一项重要议事日程,市、镇、村应逐级建立古树专门管护机构,按照古树权属,由政府统一挂牌,确定管护单位和具体管护人,逐级签订管护责任书,落实管护义务、责任和措施。

3.2健全法制,依法实施古树保护管理

国家应尽早制定出台有关古树名木保护的法律法规及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制体系,让古树保护有法可依,有法能依。同时,地方政府要相应制定具体的古树保护管理制度,以此规范人们的行为,切实把古树保护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严厉打击破坏古树的违法行为。免费论文。森林公安、林政管理人员、木材检查人员和专兼职护林员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严厉打击一切人为破坏古树的不法行为。同时还应建立定期普查制度,建立古树管护动态监测网络体系。建立健市、镇、村三级古树管护网络体系,下设多个监测点,每年定期对古树生长因子予以动态监测,跟踪管理,为古树管护提供有效依据。

3.3广开渠道,加大对古树管护资金的投入

古树保护是公益性事业,保护所产生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将造福于全社会,古树保护资金的投入,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林业、环保、旅游、管理单位、社会大众等均需共同出资,落实古树防虫治病、养护等管理经费。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古树管护,开展古树认养活动,推动古树管护工作有效开展。免费论文。同时,依靠科技,搞好古树管护的技术指导。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护好古树的重要手段,技术部门应多开展培训,经常下乡实地指导古树的日常养护管理工作。

在创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只有切实认识到古树在环境中的生态功能,并针对城市化进程中对古树生存所造成的影响进行相应的保护,才能更好地保护古树,发挥其生态功能,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共同发展的良性局面。

[①] 百度百科,baike.baidu.com/view/171674.htm?fr=ala0_1

[②] 吴学芬、张辽川,“古树名木现状与保护对策”,《中国林业》,2009年第2期

[③] 刘红岩,《古树保护生态学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59页

第6篇

1端正认识,教师和学生都应认真面对本科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作为大学之中的最后一个学分内容,应该把它的严肃性与课程等同起来,要以对待上课的责任心去对待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的文献报道已有很多[1~3],在此不多表述。

2利用环境科学的大方向,加强学生在本科毕业论文中的自主设计能力

国内外对中国学生的普遍认识是解题能力很好,但提问能力或者创造能力很差,因此,我们更希望毕业论文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或者设计能力,而不是像应付普通考试一样按照老师的安排和设计按部就班的一路做下去。如何选题就成为毕业论文指导模式调整的主要内容。环境科学的内容涉及面广,而且专业性较强,毕业论文选题要顾及专业性、研究性、时限性等多个方面,现有的毕业论文指导模式主要是依靠专业导师的科研项目开展的,也有少数同学是自主选题进行研究的。我们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选题的研究,在我校也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基金给予资助,但由于本科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相对还比较差,因此需要相关导师更费心的进行指导。特别是对于环境科学这样覆盖宏观到微观的综合性学科,一方面要避免出现选题过大过空工作量来不及做,另一方面又要避免研究过细过深导致经费缺陷的问题,必须先选好合适的题目,订立可行的实验方案计划再开始实验。避免出现因为缺乏经验导致遇上难以解决或者过于复杂的问题导致实验失败的情况。而对于大多数跟着老师做课题的同学而言,我们建议导师让学生先动手制定实验方案,然后与其进行讨论修改定稿开展实验。并坚决反对将本科生当做洗碗机,仅仅跟着研究生洗洗瓶子到时候由研究生抽出部分数据写本科论文,这种做法虽然导师和学生都很省心,但学生在毕业论文中却可能什么都学不到,可以说是教师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3因材施教,使得毕业生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工作方向

环境科学专业的涉及面较广,而且应用性操作性较强,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工作去向与实际兴趣对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进行控制。如对动手实验能力较弱,今后也仅希望从事环境规划或者环境评价工作的同学,可以给其设定规划或评价方向的论文课题,鼓励其查找资料,或者去相应公司实习,通过整个论文过程能取得相应的理论经验,为其今后踏上岗位打好基础。而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根据其生物或者化学的基础能力不同进行分科,分别参与到环境化学或者环境生物学的毕业论文设计中,如让其参与水质指标监测、或者进行生态学的监测、调查等等课题,在整个毕业论文的课题中能找到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

4采用多种模式结合的手段合理分配现有的教学资源

由于环境科学毕业论文指导的时候经常需要进入实验室开展论文,且本科论文大多都在毕业前集中开始,容易造成实验室资源不够分配的情况。因此,必须合理利用现有的高校教学和科研资源,努力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有足够的时间开展毕业论文实验。具体的内容包括:(1)按照第3点所述,将学生进行分科,对于部分把握不准自己论文方向的学生进行均衡性调整,减轻各个实验室的压力。(2)将学生实验安排错时调整,如室外水质监测的一般一个月采样1~2次,而做室内模型试验的则需要连续几周,尽量将室内模型试验的工作期与室外采样期错开进行或者将同学结合起来,对室内室外相同的指标进行分组测试,提高操作效率。而需要老师带队的监测、调查可以利用假期时间进行,以避免与上课时间发生冲突。(3)鼓励学生到更好的学校或者到实习单位开展毕业论文实践。对于部分希望考入更好学校读研的学生来说,能有机会去这些学校熟悉环境认识导师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因此,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与外校老师沟通,参与到相关的研究中去。进入实习单位开展论文工作可以更快的让学生适应今后的社会工作,对于用人单位来讲也可以提早培养人才。但由于一般单位的数据会有保密性,而且论文质量的可控性较差,因此,该方法尽管可行,但不适于大量推广。

5毕业论文要严格要求,禁止抄袭现象的发生

由于现在的课程体系设置偏向于理论教学、理论考核,应用教学缺乏等问题,理科本科生的实际动手素质并不高,甚至有四年级的学生不会使用移液器的情况出现,因此,本科毕业论文可以说是大学中最后一个可以给学生把关的地方。在毕业论文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了解从药品配置、监测方法选择、仪器选择和使用等全系列的过程,而不会像课程实验一样,由实验师准备好所有东西,学生直接操作看结果。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应该要求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分析数据。这一方面是对其在校期间理论知识的回顾与总结,另一方面又避免了平时实验课程中照本宣科的写作方式,锻炼了其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体而言,环境科学本科专业论文设计既要体现其实用价值,使得学生能为今后的工作或是深造打好基础,又要区别与高职教育,培养有一定分析判断和设计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第7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方案措施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水利水电工程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崛起,并逐步渗入到国家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生产的各个角落中来,不仅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对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活条件,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对各种水利水电工程所引发的地质灾害防治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密切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连接在一起,也关系到整个水利水电工程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各种地质灾害的防治,将会是水利水电工程行业的相关单位和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二.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的意义

1.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是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的必然举措。近些年来,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和资源的浪费,更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安全管理缺陷是事故发生的深层次的本质原因。因此,要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则必须加强对各种地质灾害的防治,探究各种地质灾害防治的技术措施。如此,可以更好的促进安全生产。

2.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有助于保护施工人员的切身利益,从而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人员的切身利益将会直接关系到整个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治,保护施工安全,实现整个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灾害发生是原因分析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由于各种基础工程的建设,周边的地质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等都在发生着改变,因而,会很大程度的引发一些诸如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的发生一方面是自然原因导致的, 比如:特大洪水、地震等;另一方面是人为因素, 比如:大规模开挖、维护不到位、预防措施不完善等,其中人为的因素占主要部分。很多人为造成的地质灾害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缩短了工程的使用年限,更重要的是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其实大部分地质灾害通过有效地预防措施,是可以避免或者减小地质灾害造成的影响。

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区域自然地质环境较差

我国的地质灾害情况比较严重,其中一部分的地质灾害是由于违背自然规律的工程活动造成和诱发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增加,很多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区,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山高坡陡,土地瘠薄,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滑坡、泥石流等山体灾害时有发生,自然生态环境本来就严峻。不少开发建设单位水土保持意识差、法制观念淡薄,发展理念陈旧,急功近利,

重视经济利益,忽视生态环境保护,掠夺式地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和环境的现象仍然较为普遍。山势险峻,坡度较大,而且很多地方岩体破碎程度严重,生态环境也必将脆弱,在进行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大程度的让一些破碎的岩体变得更为松动,同时,区域的植被也一定程度的遭到破会,当遇到一些暴雨等气象因素时候,很可能引发诸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另外就是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工程大量开挖坡脚、随意堆放废弃的土渣等,对水流的排放和疏通都造成了影响,从而引发一些地质灾害的发生。

2.人类活动可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主要是指由于工程建设形成高边坡和开挖坡脚、在坡体中开挖水渠、在坡体上部加载、修建水池又不做有效防渗而诱发滑坡,还有在沟谷中堆砌工程废弃物诱发的危险性等。这里强调的主要是工程建设加剧诱发滑坡、泥石流等而对其他工程设施、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尤其是在岩质边坡开挖的时候,一定要对松动的岩石或岩体破碎的边坡进行严格的处理,避免经过长期的日晒雨淋,一定程度上使得边坡的抗滑力减小,从而容易引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在施工的时候一定要按照规范处理开挖、填埋,尽量减小人为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四.加强水利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的技术措施探讨

1.加强技术人员的职业素质培训、明确责任

加强对水利工程维护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地方的水利技术部门应加大对乡镇技术人员、水利工程业主及水利工程建设承包者的技术培训,同时也要加大对他们的责任意识培养。在建设水利工程之前,要找有相关设计经验和资质的单位进行实地勘测、设计,工程建设中要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要求进行施工、保养,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之后再投入使用。在水利工程管理上,应明确城市防洪、重点湖泊、小型水库及在建水利工程的防汛责任,并将责任人名单予以公布,以接受社会监督。

2.加强对水利工程地质灾害监测

对水利工程的地质灾害监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首先要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保持通信的顺畅,部门之间加强协作,实行群测群控。水库值班和管理人员等直接管理者应该对大坝、溢洪道、输水道等主要建筑物进行检查和巡视,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基层监测部门应该与国土、交通、建设、气象等部门加强联系,按照各部门的分工职责,切实做好水利工程设施的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和治理工作。

同时,上级管理人员也应该对水利工程的监管引起足够重视,尤其是汛期来临的时候,更应该加大对库塘的监控力度,科学调度,依法防汛,确保安全度汛。这期间要随时掌握降雨引起的蓄水变化情况,严格防洪调度,分月控制蓄水,将地质灾害控制在萌芽阶段,如果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进行排除。

3.制定相关的灾害防治预案

进行灾害预防首先应该制定相关的城市防洪紧急预案、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预案、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等。在对有可能出现的洪涝灾害的水利工程周边进行检查之后,应迅速制定相应的度汛抢险方案,尤其是在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地方及重点部位要设置明显的警示牌。

4.做好物资、通讯、抢险应急队等各项工作

为了保证在地质灾害发生的时候,可以进行及时的救援,首先要做好物资、抢险、通讯等各项工作。一旦灾情发生,能够立即调动使用,应急抢险队要随时处于战备状态, 力保灾害能够得到最有效、最及时的控制。另外就是要加强对通讯施设的维护。在汛期,各县区中继站和各水库无线通讯设施必须正常运行,电信部门应该确保水库通讯线路通畅,使各站之间能够及时保持联系。

5. 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获得中标之后,要坚持多级安全控制,多层次的安全负责原则,加强对施工企的安全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体制。设置项目经理职位,坚持项目经理的第一责任,坚持施工质量检测部门进行质量安全自检,同时,要建立起施工的相关工程试验基地,建立健全各种资料的管理体制,设置专门的施工资料整理人员,并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分工,明确职责,加强对施工各个环节的工序质量检测记录,做好各种资料的送检工作,并严格各种文件的存档管理,为各种安全管理措施的出台提供决策依据。

五.结束语

水利工程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施工过程中,水利工程所面临的各种地质灾害都有着不同的原因,要结合工程施工状况,结合地质地貌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对各种地质灾害的防治,从而促进整个水利工程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巨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史鉴 汤宝澍 关于陕西省水利工程抗震防震及地质灾害防治的建议 [期刊论文] 《陕西水利》 -2012年1期

[2]刘广润 徐开祥 三峡水库沿岸移民区地质灾害防治研究 [期刊论文]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3年4期

[3]唐春 李波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土地复垦 [期刊论文] 《中国水土保持》 PKU -2007年2期

[4]田东升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Ⅳ段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对策 [会议论文] 2007 - 中国地质学会2007年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

[5]杨玉堂 刘清德 聊城市主要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工作进展 [期刊论文] 《山东国土资源》 -2008年7期

第8篇

关键词:森林;陆地;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

中图分类号:S7185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5-0105-01

生态系统是与生命相联系在一起的,凡是有生命的地方,都会有生态体系的存在。这里所说的生命,包括有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人类。因此,生态系统的范围十分广大。地球表面有陆地和海洋之别,故而生态可以分为陆地和海洋两大系统。其中陆地生态系统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人类自出现以来就居住在陆地上。

陆地生态按生物的种类和地域,又区分为许多不同等级的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疏林生态、灌木生态、草地生态、荒漠生态;每个生态系统之下,又可以细分为许多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按气候带可以分为寒带针叶林、温带阔叶林、热带雨林等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同一地区常常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生物(如森林、灌木、草本植物)共生在一起,它们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往往处于主体地位,这是因为森林具有许多重要的生态功能。如果森林遭到砍伐破坏,原先林木的灌木和蒿草,往往会不断地走向衰落。

野生动物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它主要生活在森林中。野生动物多以树叶、果实、草本植物为食,称作食草动物。另一类以食草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作食肉动物。没有食草动物,就不会有食肉动物,因此,归根结底食肉动物的食物,也是来源于森林中。森林是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是野生动物的家园。微生物也是独立的生态系统,微生物(细菌、霉菌、单细胞的藻类等等) 的生命力很强,多喜湿,阴暗潮湿的森林,特别有利于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因此,在森林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特别多。在森林中各类野生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占有的种类和数量最多,生物的多样性在森林中最为明显和典型,森林是陆地上最主要的生物基因库。

土壤是动物、植物、微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特别是植物扎根于土壤之中,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料,没有土壤植物就失去了生存的条件。土壤与生土不同,它具有孔隙和有机质,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森林树木。树木落地的枝叶和林下的灌草枯萎腐烂以后,成为腐殖质。腐殖质浸入地表土以后,即改变了生土的结构和化学成分,将生土变成了土壤。天然形成的土壤,可能在第三纪就已存在,它与乔木的大量出现和温度的回升有直接的关系。人类很早就发现,生长森林的地方土壤特别肥沃,适于农业耕种,于是砍伐森林开垦耕地。当土壤肥力减弱以后,便弃而不耕,去开垦新的林区。这是古代森林不断减少的原因。

迄今为止,人类的食物主要来自农作物,粮食、蔬菜在食物结构中占有主要地位。这样,农田成为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农田是在人类影响下产生的生态系统,森林具有保护农田的作用。田边或田间的森林的蓄水功能,可以滋润农田,提高农田的墒情,利于农作物的播种和生长。森林中栖息的飞禽,可以捕食田鼠,减少病虫害。在林间栖息的昆虫(蜂、蝶),有利于传播农作物的花粉。高大的森林树木,可以防风固沙,减少风沙之害,避免农作物的倒伏,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在多风沙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森林对农田的保护作用特别重要。在农民中流传有“要想富、多种树”的民谚,清楚地反映了森林保护农田的生态作用。

水,是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水、旱灾害的发生,与森林的破坏有直接的关系。森林影响降雨、森林的蓄水作用,都可以减少干旱,防止水土流失,避免洪水。历史上黄河的水患,1998年长江的大洪水,都是河流沿岸森林遭到破坏的结果。自20世纪以来干旱的加剧,是大气中二氧化碳迅速增多,引起“温室效应”的结果;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多,则是大量砍伐森林,焚烧林木和煤炭(煤田是由树木演变而来)所引起的。

森林是人类诞生的摇篮,人类长期居住在森林中,以山野果、野生动物为食。人类在走出森林以后,则不断地砍伐森林、破坏森林,其结果是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引发了许多自然灾害,威胁了人类社会,留下了极其深刻的教训。人类必须迷途知返,深刻地反省过去的过错,必须明白人类永远离不开森林,保护森林便是保护人类的家园。我们的先人只知道森林可以提供木材,却不了解森林的巨大生态功能,这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科学技术落后的结果。因此,我们不能苛求古人。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森林的生态功能,早已被科学家所研究清楚了。我们不仅要看到森林的经济价值,还要看到森林的生态价值,努力保护森林,建设森林。森林的保护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有世世代代不断地坚持下去,才能看见成效,出现青山绿水的大好局面。这不只是林业部门的工作,而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每一个公民都应当为绿化祖国的大地,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志强,潘相文,金剑,等.海伦市资源演化格局与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01):215-220.

[2]濮春雨,侯印敏,杨君.科学地评价黑龙江省柞蚕场地的生态效应[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8,(05):75.

[3]郜峰.我国森林资源物权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黄金平.森林资源管理的价值定位与法律制度完善[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第9篇

联系县(区)农林局,建设局、园林局,行业协会。

二年来,我强化学习,扎实工作,廉洁自律,团结班子,带好队伍,加大落实力度,不断开拓进取,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林业、园林城乡一体化,开创城乡绿化工作新局面。现述职述廉如下:

一、立足本职工作,认真履行职责,较为满意四项工作

一是积极联系客商,发挥行业优势,切实搞好服务,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责任,第一要务,调动多方关系,多次上门造访客商,邀请客商以商引商。在土地选择、项目资金争取、银行贷款联系等方面给客商解决实际问题,深受客商信任。在胡局长等同志的大力支持下,引进竣工和签约项目各1个。

竣工项目:ddd吉星针织袜业有限公司在市经济开发区投资16000万元建设**博远实业有限公司,一期投资已到位,9月份正式投产,产品已远销海外。

签约项目:经过两年半的洽淡,ddd林木产品有限公司投资定向刨花板(OSB)项目,20*年10月中旬,已与宿城区签订投资合同。

二是对内全面规范管理,对上策应扶持支持,对外强化形象宣传,做好分工负责的主体工作。强化制度建设,注重学习提高。坚持每月例会制度,学习重要文件,布置业务工作,提出严格要求,形成局务会议纪要。

选举产生林业(园林)局第三届党支部委员会、第一届团支部委员会、第一届工会委员会。完善市风景园林协会、花卉园艺协会、木材行业协会和林学会运行机制,通过协会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行业整体运行水平。

定期召开党组会、民主生活会、班子碰头会,组织青年职工座谈会、主题教育演讲比赛、国防教育专题讲座、林业形势报告会、扶贫慰问、书画摄影比赛、论文评比等系列活动,营造班子团结,同事配合,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多次带项目申请赴省进京,并邀请上级领导到**现场办公,争取支持,二年共争取到国家和省各类项目资金逾2500万元。

深入开展“杨树产业年”活动,每年植树1000万株以上,积极引导木材加工企业发展,全市木材加工企业2587家,规模以上369家,产值达105亿元。

完成黄河景观桥及周边造景工程;建成新河滨公园;抓好春秋两季市区绿化工程;完成**省第五届(南通)园博会**工地建设任务;全面接管雪枫公园。

同时,借外省外市林业考察团来我市之际,积极宣传**生态特色,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是高标准严要求,努力争先进位扛牌夺旗争一流,力取创新创优佳绩。常给同志们灌输“有牌就扛,有奖就得”意识,每年度汇总一次局各处室、单位在省市内获奖情况,张榜公布,并分不同档次再予以适当奖励,以激发大家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尽其责创其优。

20*年,局荣获全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单位,**林业产业先进单位,绿色**建设一等奖,省第五届园博会造园艺术奖二等奖、组织工作优秀奖,《绿色**实践与建设》主题生态文化建设唯一最佳组织奖,市20*年度目标管理先进集体;河滨公园荣获市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点)工作先进单位,雪枫公园荣获**市文明风景旅游区(点)称号,创建国家4A级景区已通过省初检。

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组建专门班子,配强人员,量化任务目标,责任落实到人,10月中旬,省专家已进行专题调研。

创新公园管理体制。实行“免费开放”和“公园绿地管理人”模式,花钱买服务,养事不养人,并加大园林绿化主体培育,靠大靠强,设立省建筑园林设计院**分院。

创办“中国杨树网”,推出移动农信通“杨树产业”频道,向林农和企业,传播杨树育苗、造林、营林、采伐、运输、加工等产业体系技术、产业动态、产品价格等信息。

四是全面摸清家底,理清旧帐,深入调研,编制规划,做好具有长远效应的打基础工作。林业园林工作分几大块:造林营林、木材加工、林政执法、古树名木、园林工程、绿化管养、风景名胜、湿地野保。

逐项调查摸底,逐类编制规划,近二年已完成《现代林业发展规划》、《木业发展中长期规划》、《骆马湖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工程》、《骆马湖—三台山、古黄河—运河风光带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古树名木保护总览》;启动《野生动物保护规划》、《有害生物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植物多样性与乡土树种保护规划》、《绿地系统规划》。

就如何进一步理体系、顺体制、建制度、强队伍、上台阶,作了为期一旬的深入调研,制订出台《绿地补偿实施意见》、《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导则》等规范性文件。并组织人员对建市以来,市园林局承担的所有工程124项进行全面清理,请财政审计人员再验收核查,理清帐目,结清欠款。

二、强化理论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塑造勤奋好学、明理敏行、廉洁奉公的良好形象

一是坐得住,学得进,在理论学习上取得丰硕成果。20*年3-4月,在省委党校学习,被评为优秀学员;20*年8月参加全国地市级林业局长培训班半个月,被推为学员代表发言受到好评,随后不少地区林业考察团来宿。

20*年2月起,坚持学习南林大森林培育专业研究生课程。

组织人员编写《杨树良种繁育与速生丰产栽培技术》一书,由中国林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组织完成的《**市木材加工产业可持续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市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及应用研究》,均荣获“第二届(20*年)**省优秀软科学成果奖”三等奖。

合作撰写的《**市森林资源现状、特点及培育技术措施探讨》在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河北林业科技》20*年第二期发表。

合作撰写的《杨树产业在平原地区现代化林业建设中的作用》在《中国林业》20*年第4期发表,收入《中国林业论坛(论文集)》并获论文二等奖。

撰写的《杨树林地高效复合经营模式研究与初步实践》被收入**科技论坛**分论坛优秀论文集。

二是严要求,常警省,在廉洁自律上做到警钟常鸣。作为局领导班子班长,作为年轻干部,我时刻提醒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受委托行使的公共权力,只是意味着责任和义务,而不是个人炫耀的资本,更不是谋取个人私利或小集团局部利益的工具。

要求自己政治上不软,经济上不贪,工作上不浮,生活上不奢,纪律上不散,管理上不松;要守住**的绿线,守住自律的底线;要健康而充实,善思而踏实,肯干而廉洁。

平时,认真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及省、市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认真执行工作纪律、“禁令”等规定,坚持自省自警,并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同时,履行监管职能,严格要求教育管理监督好干部职工,努力使集体成为团结进取阳光向上学习型创新型奉献型团队。

第10篇

摘 要:导师在一个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师指导安排学生的学习,直接影响了研究生的教育。导师的职责是否明确,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也直接影响研究生今后的发展方向。本文就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研究生培养

在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中,研究生在校期间基本上实行导师负责制,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的学习乃至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不仅仅只包括学术研究方面的作用,还应该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导师的科研能力水平从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科研水平,所以,导师需要随时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水平,才能提高所带研究生的专业技能与科研能力水平,学校研究生的教育首先也要从导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做起。另外,由于我国研究生教育实行导师负责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师的教学作风,思想状态,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内心世界,对于学校研究生教育来讲,这一点同样值得重视。

下面就从学术研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方面谈论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所起的作用。

一、学术研究教育方面

研究生教育中,导师在学术研究教育方面的作用是对研究生培养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影响。导师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指导,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专业科研能力。总的来说,在学术研究教育方面,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1. 指导研究生的专业学习:与本科一样,研究生教育具有专业化特点,而且相对于本科而言,研究生的学习更加深入,需要更强的自学能力,虽然同样有专业课程,但是教师的授课模式相对于本科而言已经大为不同,更为抽象。在这种情形下,导师的作用就尤为突出。导师拥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在相关专业领域,学习经验丰富,在研究生眼中,导师是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对该领域的大局和枝节都比较熟悉,研究生在专业学习方面如有遇到苦难,大多都会向自己的导师寻求帮助。因此导师指导下的专业学习往往更有效、更省力,而不是让学生盲目地去学习,既浪费时间,又没有多大的效果。在这一方面,导师掌握了最新的专业热点与动向,可以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学习资料。

2. 指导研究生的学术研究: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以研究为主,追求知识的开拓创新,而不只是立足于知识的薪火传承,学术研究才是研究生的根本。研究生导师要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才能成为研究生的导师,他们有着多年的研究经验,经验丰富,所以指导起来驾轻就熟。如今,学术研究被许多研究生所畏惧,在他们看来,研究是一件高深莫测的事情,从开始就在打退堂鼓,自己给他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不可否认,在如今各个方面都已经很发达的社会,研究工作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也不是不可能。为了让研究工作变得更加容易,就需要导师的指导,导师结合自身多年的经验,在研究方法的领悟与研究方向的选择等方面对研究生进行指导,需要时与研究生一起融入所研究的课题,可得研究更加容易步入正轨,并且还能与大家交流感情。

3. 指导研究生的论文撰写:导师对研究生论文撰写的指导不仅包括毕业论文撰写的指导,还包括平时学术论文撰写的指导。毕业论文与平时发表的学术论文是研究生学习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毕业论文,它在研究生的学习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是研究生几年学习水平与综合能力的展现。平时学术论文的撰写时,导师起着积极引导的作用,为所指导的研究生把握好方向,为撰写毕业论文打好基础。毕业论文是研究生学习中含金量最高同时也是一项最艰巨的任务,对于大多数研究生来讲,这是一个难点,在研究生学习,它历时最长,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完成三到五万字的写作,很多人还会经过几次的大型修改,很多人形容研究生论文是泪与血的结晶。毕业论文主要考研究生自己完成,但导师画龙点睛的点拨和启发与茅塞顿开的指点,能使学生增加信心,少走不少弯路,并且使论文更有水平。有人形容说导师是研究生闯过毕业论文难关的强力后盾。

专业学习的指导反映出一个导师的专业功底,学术研究的指导反映出一个导师的研究能力,学术论文的指导反映出一个导师的学术水平。一个导师的能力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专业学术能力的培养。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对于研究生而言,导师的作用不光是指引专业学习和学术研究,导师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并且具有一定个性化的人。许多导师思想精妙、行为高远、个性鲜明、感情真挚,是难觅的为人治学楷模,与之相处可使自己得到全面熏陶,受益终生。

由于导师与研究深的接触时最长,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导学过程中,研究生在学业、科研的过程中受到导师的指导,但是在学术之外导师的责任心、科学精神以及人生态度、价值观等对研究生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导师在物质、就业等方面对研究生的直接帮助,这些对研究生的思想和道德品质都会产生作用,从而产生溢出效应。所以,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这也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特色。[1]

上海交通大学认为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责任人。在学校里导师与研究生接触的时间最长,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机最多。导师有很多机会可以言传身教,使思想教育工作做得亲切自然。相对而言,到时最了解自己所指导的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和心路历程,对道德现状有较为准确地把握。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教育,能够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到关心爱护,不易产生抵触情绪,进而更好地把思想教育工作落在实处。同时,导师对研究生的学业完成和继续深造就业等也有直接的影响。导师的思想观念、治学态度和道德人品等对研究生又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间接影响,使他们成为对研究生最具影响力的人,成为道德的楷模。[2]

总之,导师在研究生的培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导师的作用直接影响了一所学校的研究生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 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应用型本科高校;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 G642.4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2)05-0033-03

毕业设计(论文)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和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检验学生学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实际状况、评价学校和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和手段,是很重要的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是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是对大学生学习的总结、检验和巩固,重要性可想而知。目前很多高校都设立了环境工程专业,为我国环境工程及相关领域发展提供了较多的工程技术人员,这些高校毕业生也是我国环境工程技术领域的生力军;随着高校硕士研究生的扩招,不少毕业生进入硕士阶段进修,为后续科学研究提供人才支持。

近年来,由于扩招使新建本科院校学生整体素质下降、就业率较低、师资队伍薄弱,多重压力导致很多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有较大滑坡。下面针对目前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解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控制及评价机制的思路。

1 症结问题解析

1.1学校的管理问题

据调查,很多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都较为灵活,可以进入相关的环境保护公司、市政设计(研究)院参与实际工程设计等或留在学校进行毕业设计(论文)。但是有些高校担心学生的设计(论文)质量,只允许毕业生进入乙级以上设计院,而不能进入环境保护公司特别是私企。目前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所以很多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人脉关系找到了环境保护公司,很多环境保护公司都是私企,但是这与学校的要求相抵触,很多学生只能隐瞒学校进入,这给学生造成了精神压力,影响了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和质量。很多学校不是根据自身学校的层次、学生素质等灵活应对,管理制度过于死板。

很多高校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都表现的“头重脚轻”,即开始时对同学们提出较高的要求,到后面则是草草收场。特别是毕业答辩过程中,设计(论文)有无达到要求、格式是否规范、学生对设计(论文)的熟悉程度等不强烈要求,这种风气容易被下届的毕业生所“借鉴”,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很短,一般为6~10周,再除去硕士研究生入学面试时间1~2周,剩下的时间内做出一个完整的毕业设计就不错了,更别说质量控制了。对于毕业论文就更不用说,由于实验时间很短导致数据非常缺乏,如果进行有关“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等方面的试验研究论文,有可能微生物还没有生长稳定,更别说进行详细的试验研究。以运用活性污泥法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为例,资料查询、方案设计、试验准备需要3~4周,活性污泥培养和驯化需要3~4周,以上这些时间都占据了6~8周,根本没时间进行真正的测试和研究。

1.2毕业生自身问题

毕业生自身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视不够,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很多,比如长期以来某些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老师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控制不力使学生产生麻痹思想,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程度不佳,存在较为严重的知识缺漏问题等。

毕业生对毕业设计(论文)不重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表格图形没有表头和图名,表格不是三线表;(2)格式和拼写草率,如pH值写成PH值,mg/L或mg·L-1写成mg/l,上标下标缺失和混淆;(3)设计图纸从网上下载,或者论文数据源自网络而非自己亲自实验所得,或从网上直接下载综述性论文代替论文(设计)。

1.3指导老师责任心不强

一般来说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时间为10周左右(视各个院校具体课程设置情况、教学周长短等情况各异),由于师资缺乏,每个教师指导学生数量较多,再加上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以及教学过程中繁多的琐事,使有些指导老师对分配给自己指导的学生的任务实施、进程等过程不闻不问,或无心过问,任由学生自己设计(试验),也不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过程控制和终端控制等质量控制,导致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低,缺乏师生间的互动。有些指导老师对学生剽窃得到的成果采取默许的态度,助长了学生的剽窃风气;另外,有些老师要求不严格,将毕业论文软化,如忽视进行试验研究才能写毕业论文的要求,私自默许学生撰写综述性论文。

此外,有些老师责任心不强表现在相关设计参数不合实际,却不加查阅,反而随意估写。如某老师在对学生的毕业设计任务书进行编写时错误的将水设计中的重要参数COD定为500~600mg/L,众所周知,我国城市污水的水质COD一般低于200mg/L,北方城市又略低于南方城市。某些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论文)来源不明的资料和数据不进行批评,任其发展。也有一些老师由于工程经验(科研工作经验)缺乏,对毕业设计(论文)不能进行有效的指导。

1.4师资缺乏导致供需不平衡

环境工程专业目前较为热门的方向有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污染水体生态修复工程、土壤污染修复等领域,也是目前国内较为缺乏相应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领域,但是目前这些领域的师资非常缺乏,导致多数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目前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仍然停留在以水污染控制工程为主、辅以少量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领域和教师的科学研究课题等,没有真正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专门人才。而国内对水污染控制领域的人才量需求不大,导致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这就造成供需之间的失调。

2 质量控制及评价机制探讨

提高毕业设计(论文)水平是关系到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质量、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和学生素质的大事,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提出如下几点建议,希望对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高能有所帮助和借鉴。

2.1更新学校层面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理念

改变传统观念,打破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必须以设计为主、论文为辅的思路,针对专业特点和就业需要,选择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据不完全统计,环境工程专业35%~50%的毕业生可能进入较好的高校(科研所)进行深造,所以科学研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也为攻读硕士研究生做准备。另外,很多学生会进入污水处理厂,那么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知识是其必须的,所以建议学校因人而异,不能搞“一刀切”,全部搞毕业设计,否定毕业论文的作用。有的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则可选择跟着指导老师进行简单的实验科学研究,有的学生毕业后拟进入工矿企业从事环境保护工作,为积累工作经验可进入某些工矿企业进行现场作业练习。这就需要指导老师的配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的分配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高校应该多给青年教师或低学历、低文凭且经验不足的教师提供工程设计经验、运行管理经验及科研经验等学习提高的机会,使其有能力指导好毕业生的设计(论文)。

有些高校的课时量要求较高,使很多没有指导能力的老师加入到毕业生指导的行列,所以高校的课时量问题需要妥善安排。尽可能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保证设计(研究)充足的实践,建议毕业设计时间应该为12~15周。

最后,建议提高对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的资金投入,因为对工科专业学生来说,一个优秀的毕业设计(论文)离不开充足的经费、良好的实验设施和实验条件、充足的设计资料等。很多指导老师因为没有足够的经费而不得不放弃很多该做的测试,更有老师直接放弃所有的研究,这也是有些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是综述性论文的主要原因之一。

2.2加强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能力的提升

很多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升本时间很短,师资队伍很薄弱,很多指导老师没有接触过工程实例,对很多设计图纸的画法、比例、管线布置、标高等概念非常模糊。此外,近些年来,很多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迎接教育部教学水平评估对教师学历的需要,提高了对博士学位人员的引进力度。而这些博士学位指导老师经验更为缺乏,特别对于跨学科攻读的硕士、博士来说,可能他们擅长之处就是科学研究,而不是工程设计。所以这些老师应该加强学习,提高知识的更新速度和工程素质。所以对于一些工程类高校来说,培养指导老师的过程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老师来说,应根据学生的水平、爱好,设计适合的研究内容,这无疑也能提高指导老师的指导水平和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发挥其知识层次的优势。

另一方面,指导老师的责任心也是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经常检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展,并及时解决学生设计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保证毕业论文顺利进行,这是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为此,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加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工作。

2.3严格毕业生管理和要求

近些年来,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考虑到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而让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求职和单位面试上,更有毕业生以求职、面试为由做一些与毕业设计(论文)无关的事情,而降低了对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表面上看这只是短期现象,但很多高校却没有发觉它的负链式反应。这种现象会一届一届呈负链式反应下去,即“恶性循环”,这必将废掉人才培养的目标,使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表面上看牺牲了毕业生的求职时间或实习时间,但是提高了毕业生的学习质量,促进高校教学质量呈良性循环发展。最主要的是,要使毕业生明白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是对整个大学所学知识的一个全面总结,是对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过程,要建立起学习上的整体和长远目标,从思想上提高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视程度。

2.4做好答辩工作,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控制机制

答辩过程是对指导教师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的检测过程。因此应认真组织好答辩工作,规范答辩过程,科学、合理、公正地考核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确保答辩过程的严肃性、成绩评定的合理性和评价结果的公正性。避免不管毕业设计(论文)好坏与否,毕业生同样毕业,指导老师仍然指导下一届毕业设计(论文)的现象。对于毕业设计(论文)不能达标的毕业生和指导老师都必须给予相应处罚,如:毕业生进行二次答辩或延迟答辩或推迟毕业,取消指导老师下一年指导毕业生设计(论文)等工作。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二次答辩或推迟毕业的几率,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严格控制毕业答辩的“走过场”行为。

2.5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评价机制

目前,毕业设计(论文)的评价包括指导老师评价、评阅老师评价和答辩小组评价等三个评价结果的综合,其中指导老师评价是最主要的部分,占60%左右,评阅老师和答辩小组各占20%。这种评价机制会因为某些老师的水平、责任心等问题而导致毕业设计(论文)评价结果的失真。应该改变这种评价机制,提高答辩小组评价分值比例,因为答辩小组是多名教师共同审阅下的结果,能比较全面的代表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另外,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虽然对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等级进行规定,如:优秀不超过20%,良好不超过40%,但是由于指导老师评定份额较大以及对自己指导学生的偏袒使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偏高,优秀在50%以上,最差的成绩也是良好以上。

总之,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必须通过多方面努力方能促进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提高。这对为我国输送合格的环境工程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至关重要,必须引起广泛的重视。

第12篇

论文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浅析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

古典学派和自由主义学派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就是获得最大的利润”的传统经营观念很容易误解或曲解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这一阶段的企业社会责任观有待补充和扩展。根据经济学家弥尔顿·弗里德曼的观点,我们应该以历史的视角,来看待这一传统的社会责任观有其合理的内核,但由

现代企业契约理论认为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企业是在契约的基础上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制约与利益调和的关系体,而契约理论的前提仍然是产权理论。在企业产权明晰的特征下,以物质资本所有者为核心,以产权基础上的契约关系为纽带,以企业行为影响为判断标准,企业主体的独立性行为对契约关系及交易关系中各个体利益及外

经济学对外部性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意义的思考。科斯定理给出了这方面最著名的结论。根据科斯定理,无论最初的权利如何分配,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的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私人市场就将总能解决外部性问题,并有效配置资源

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探索超出经济目标以外的企业行为目标的努力杂志网。韦斯利·K·米切尔强调理性经济决策,把经济决策建立在人类行为理论的基础之上[17]。米切尔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通过使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分析与制度分析相结合,道格拉斯·诺斯解释了社会制度如何影响经济决策,而经济决策又如何改变着社会制度[18]。事实上,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一种制度,这种制度从企业“创生”之初就存在了。代表企业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中所有利益相关人的利益,被以企业制度的形式约束固定下来。在固化了的企业制度中,企业经济责任、法律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

管理学一般认为“权力”与“责任”是对等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不需要承担责任的特殊权力实际上是极少有的。泰勒、韦伯、法约尔、巴拉德等管理大师都讨论过企业权力问题[19]。一般而言,在企业内部一般存在法定权力、利益诱导权力、处罚权力、技术权力和个人魅力五种权力。而在企业外部,企业对政府的权力和企业对社会的权力一起构成了企业的“外权

对于企业内部来说,法定权力是企业因拥有资本而由企业法或公司法规定“与生俱来”的权力,企业行使法定权力必须承担对股东的责任。同时,企业也因为拥有资本而雇用职工、生

而在企业外部,企业对政府的权力是由企业对政府的义务为基础而获得的。企业向政府纳税,自然就取得了政府“保护企业”的权力杂志网。这些权力包括企业财产安全、生产经营正常秩序不受干扰和破坏、参加公开透明的市场竞争并拥有一个有序的竞争秩序、依法进行民事诉讼并获得合法权益保护等。企业对社会的权力也是由企业对社会履行的义务为基础而获得的。包括企业对消费者权益的尊重而获得消费者的喜爱、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关心而获得公众好评、对社区的建设而获得良好的社区环境、对员工关爱而获得员工“忠心”、对各利益相关者诚信而获得“有效合作”等。相反,如果企业不承担对政府的纳税之责、不顾及社会责任,那么企业对社会、国家的影响作用将会带来很大的负面性。例如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跨国公司利用其灵活的“内部定价”机制,规避所在国的关税约束和其他市场监管行为、企业使用童工进行“血汗工厂”生产、企业破坏生态环境等。当企业不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时,国家和社会也将剥夺企业相应得“外权力”,企业必将受到国家法律法规或社会公众无情的制裁。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的“外权力”虽然在一定时期是相对稳定的,但从一个历史发展阶段来看,随着政府“善治”体制逐渐建立,企业对国家的义务呈现缩小之势,而国家对企业的服务质量却不断提高,但从根本上讲两者间仍然是对应关系。另一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却呈现扩大之势,主要是由于原来的基础较差,企业对社会的责任覆盖面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企业的要求。

产产品、采购原材料、半成品、借款等,因此需要支付工资、对消费者、供应商和银行等负民事法律责任。这些都可以概括为企业为生产经营需要而对利益相关者承担的责任。

力”杂志网。有时企业对政府的权力大,有时企业对社会的权力大,但企业对政府和社会的权力之和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上保持稳定性。但在企业“外权力”之外,企业还需要承担一定的义务,而却没有与之相应的权力区域,也就是企业权力“鞭长莫及”之处,也就是企业权力与责任的“差域”。任何的企业都希望“差域”的面积越小越好。

管理学分析

责任和社会责任之间所形成的制度关系处于一种纳什均衡状态。纳什决策可能被选择的原因是纳什系列决策是相互的、最好的、拥有战略稳定性的决策[19]。没有企业仅仅改变自己的决策就可以做得更好。事实上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这种均衡结果是一种非合作博弈的结果,在这一博弈过程中人们往往选择放弃社会责任的行为理性。而且这种固化的企业制度变迁具有“路径依赖”性。所以,今天当人们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之后,人们要改变企业放弃社会责任的行为“惯性”也是不容易的。因此,我们完全有必要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

杂志网。不过,“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讨价还价”实际上是很困难的。虽然外部性往往使市场没有效率,但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总是需要政府行为。在一些情况下,私人市场中的外部性也可以内部化。例如,有时外部性问题可以用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来解决。

界环境均会造成非平等性或非对等性影响。因此,从企业行为主体的角度和企业产权控制特征来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为企业对股东及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企业对环境的责任、企业纳税的责任、企业捐款的社会责任、企业自身健康发展的社会责任、企业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等。

于现实的经济世界要实现完全自由竞争还缺乏很多条件,市场制度虽然是不可替代的,但仍有不足之处。而且整个社会的各项制度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制度间的闭合链条关系更重要,正确而全面的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真正内涵及其深刻意义,才是企业社会责任落实的前提基础。

经济学分析

参考文献

[1]李立清,李燕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M]. 人民出版社,2005

[2]李玲玲.企业业绩评价--方法与应用[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陈立勇,曾德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绩效与社会责任[J].湖南社会科学,2002,7

[4]古丽娜.公司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与公司绩效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6

[5]胡孝全.企业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4,6

[6]卢代富.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界说述评[J].现代法学,2001,4

[7]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中国企业家现状分析及企业家对企业经营环境的评价[J].管理世界,1993,6

[8]王艳飞.企业战略性业绩评价探析[J].财会月刊,2000,2

[9]朱锦绣.非财务指标考核与企业可持续发展[J].经济师,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