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2 05:51: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化学公式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物理化学教学 学习兴趣 提高方法
物理化学是高校化工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物理化学学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如化工热力学、催化化学、化工原理等许多专业知识的学习。该课程理论概念抽象、公式条件众多,原理多、知识点逻辑性强,虽然该课程的地位十分重要,但这并不能激发学生长久的学习热情,初学者往往会对这门课产生畏难情绪,这对教学十分不利。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和疑惑时,如果能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如何提高学习学习兴趣,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1.加强绪论课教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物理化学的地位与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学生在学习一门新课时,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急于了解这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它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什么地位,讲什么内容,等等。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在绪论课上教师要把物理化学的重要性及它在化工专业各个课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向学生交代清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当介绍物理化学的重要性时,我常常会引用一些数据:比如,1901—2006年,获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是物理化学家或从事物理化学领域的研究高达60%以上。这说明100多年来,化学科学最热门的课题与最引人注目的成就属于物理化学及其交叉学科领域。另外,到2005年,在175位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中,物理化学专业所占比例为24%,进一步说明物理化学是化学的带头学科,它对化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作用与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1—2]
2.善于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学生觉得物理化学难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该学科的公式繁多,而且每一个公式都有适用的条件,学生在学习这些公式时总是死记硬背,可是效果却不理想,往往在用公式的时候张冠李戴。在条件不适合的情况下用了某公式,结果肯定是错误的,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教师应加强对课程整体性和系统性的阐述,使学生在学习中善于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基本脉络和内在联系,从而统领全局,一目了然。
例如,我们归类总结了理想气体的热、功、热力学能、焓、亥姆霍茨函数和吉布斯函数分别在不同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并把公式汇总成表1,这样可以使得众多公式条理关联化,方便学生记忆。
表1 理想气体不同过程Q、W、U、H、S、G的计算公式表
3.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化学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公式众多,如果只一味地讲理论,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很快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在讲理论的时候一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知识的应用,让学生意识到物理化学不是距离自己遥远的一门理论学科,而是对生产和生活有巨大的指导作用的学科。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让学生感到自己所学的东西并不枯燥,那些看似无用的理论推导和公式不单单是一些数字和字母,而是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3]。下面举几个实例说明理论联系实际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讲解稀溶液依数性时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思考:冬季建筑施工中,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常在浇注混凝土时加入少量盐类,其主要作用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输液时用的生理盐水是0.9%、葡萄糖水5%?浓度高了或低了行不行?植物为什么具有一定的抗旱性和耐寒性?海洋中的动物能不能在淡水中生活?盐碱地的农作物长势不良,甚至枯萎,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学生会觉得这门课程很有用,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林健.工程师的分类与工程人才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2):51-60.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理化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物理化学课程是化工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公式多、公式条件应用苛刻等特点,又涉及数学和物理学知识,学生普遍反映比较难学。本科物理化学教材更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公式的导出过程,而高职的物理化学教材与本科教材相比,更像是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思路清晰,去掉了复杂的公式推导过程,注重公式的应用,便于高职学生学习。虽然教材内容相对简单,但是要讲好这门课程笔者认为需要思考以下几点。
一、精选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衔接
物理化学课程为专业基础课,了解本门课程在学生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是教师讲好本门课程的前提条件。一方面,参照专业课程体系的需求,精选教学内容,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授课计划;另一方面,授课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本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的关联,站在专业课程的角度讲授本门课程,使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更好地衔接,让学生认识到本门课程的重要性和知识的连贯性。同时充分发挥基础课的作用,在有限的学时内做到必需,够用。例如,在相平衡章节中,二组分理想溶液的压力-组成相图中有两个方程,分别描述了压力与液相组成的关系和压力与气相组成的关系。而在《化工单元操作》课中,这两个方程分别被称为露点方程和泡点方程。若物理化学教师了解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此处即可向学生进行说明,便于学生在后续课程学习中应用。
二、讲授要讲究技巧
首先,讲授过程要理论联系实际。物理化学涵盖内容广泛,涉及到多种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在教学环节,教师不仅需要将知识点融会贯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讲给学生,还要具有灵活性,有意识地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到学以致用。其次,注意设计教学实施结构和讲授技巧。物理化学知识抽象,教师需要选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结构和表达方式进行讲述。巧妙运用类比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路更清晰,知识记忆变得轻松并且深刻。以下列举示例加以说明。在热力学章节中,对于某一物质,有标准摩尔生成焓与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二者的定义方式完全相同,用二者分别计算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焓和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的公式形式完全相同。在相平衡章节中相图比较抽象,难理解,但是不同系统的相图中有一定规律。例如:二组分液态完全互溶系统气液平衡相图与二组分固态完全互溶系统液固平衡相图相似;二组分液态部分互溶系统的气液平衡相图与二组分固态部分互溶系统液固平衡相图相似;二组分液态完全不互溶系统的气液平衡相图与二组分固态完全不互溶系统的液固平衡相图相似。此外,不同章节中也有形式相似的公式:如相平衡中的克劳修斯克拉贝隆方程、化学平衡中的范特霍夫方程和化学动力学中的阿伦尼乌斯方程。三者分别描述了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标准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和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在分别学习了这三个公式后,为同学们进行对比讲解,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公式的理解、记忆和运用。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善于总结。基于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只依靠学生课下的自学与复习很难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每章讲授结束后,进行总结是十分必要的。为学生构建好知识的结构框架,让学生清晰了解知识的重点、难点,需要掌握的内容以及能解决的问题。
三、探索适合的教学模式
对高职学生来说,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薄弱,单纯的课堂教学很难吸引学生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又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理解和接受能力有差别,学习速度不同。在学习过程中,一部分学生能够跟上教师的授课进度,理解并掌握学习的内容,学习情况较好;一部分学生,开始时还能跟上教学进度,但是当教学难度提升后,就出现了跟不上的情况,逐渐放弃学习;还有一部分学生完全不听讲,根本无法融入教学过程。因此,探索合适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的。近几年职业教育中提出了模块化、行动导向和项目化教学模式,以及当下非常热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微课、慕课等辅助教学手段。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并制定出一套适合学生学习物理化学课程的方法和模式,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要加强学习,掌握新的教学模式,才能将其应用于教学过程,并发挥最大优势。
四、结束语
物理化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都是与时俱进的,顺应时代的要求。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学习的过程。在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使授课内容更容易被理解、接受并能应用于实际。
参考文献:
1.1重视形象化与简约化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偏摩尔量仅仅是针对系统的广度性质而言的,系统的强度性质是不存在偏摩尔量概念的。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在讲述这个概念时,可以从简单且易于理解的偏摩尔体积讲起,例如,当乙醇与水混合时,混合前液体的体积之和不再等于混合后液体的总体积,即液体混合物的体积不再具有简单的加和性,这样也便产生了偏摩尔体积的概念。再如,化学势的概念,在讲这个概念时,我们可以先提出问题:“水为什么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学生定会回答因为高处的水势能高,这时抓住时机引入化学势的概念,强调化学物理学中的势能相似,势能越高的物体越不稳定,化学势越高的相和物质也越不稳定。因此,物质和化学反应会从化学势高的相自发向化学势低的相转移,即得到化学势判据:ΣνBμB<0,让学生对化学势有个初步了解。这时可以继续设问“常温常压下的水和水蒸气”,“哪一个化学势更高?”,“如果是100℃,常压下呢?为什么?”,“密闭的钟罩内有A、B两杯液体,A杯内是纯水,B杯内是蔗糖水,那么经过足够长的时间两杯液面有什么变化”,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使概念形象化,多举例子,使这些概念更多地联系已经建立的概念,特别是生活常识。
1.2讲练结合,善于总结
物理化学课程的内容复杂,公式多、定律多,为避免学生概念模糊,混淆公式,教师在每节课开始时应复习上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顺理成章地引出新问题,讲解本节课程,在每次课结束时也要有个小结,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清晰的脉络,也可在此时提出新问题,供学生思考或进行预习。在课堂讲授中也要及时总结,经常将一些相关重要内容放在一起总结、比较,找出规律,特别对一些公式的适用条件要弄清,便于学生掌握和复习。此外,在每章讲授结束后,应进行全章内容的总结,让学生明白本章内容能解决物理化学的什么问题,知识的重点、难点,给学生构建好知识结构框架。
1.3合理运用板书和多媒体
近年来,多媒体手段的引入,为物理化学教学的改进提供了广泛的空间[6]。多媒体教学凭借其形象性和新颖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相对于传统的黑板板书,多媒体教学也有其不足之处[7]。例如,学生普遍反映如果一节课都用多媒体教学,则讲课速度太快、信息量太大,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思想跟不上,甚至对多媒体产生了抵触情绪。大量教学实践活动表明,在物理化学讲授过程中只有将多媒体和板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先对各知识点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对于理论性强、公式多的章节应以板书为主。例如,对于涉及重要的计算、公式推导等内容,就适宜采用传统的板书形式讲解,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跟随教师一步步地思考,从而更有效地激起学生对知识追求和探索的兴趣。而对于那些偏重于介绍性的知识体系,则可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主,这些知识采用多媒体讲课可以节省时间,而且比较生动、直观。如在讲授界面现象章节时,教师可以适量的加入与那些特殊界面现象有关的图片,如“毛细管永动机”示意图、水面上的水黾、自由下落过程中的球形水滴等相关图片,这些多媒体画面是知识点的直观表现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界面的定义。总之,在教学中只有合理运用板书和多媒体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物理化学实验是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物理化学理论知识及相应的操作技能,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科学创新精神、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要想提高物理化学的上课质量,必须重视物理化学实验。针对目前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了如下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2.1合理调整物理化学实验的实验内容
长期以来,物理化学实验的内容比较单一陈旧,实验项目多为验证性实验且实验内容基本上固定,缺乏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这样,一方面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对学生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也极为不利[9-10]。实践证明,在开设注重基础的典型的验证性实验的同时,增加探究性实验和设计性综合实验,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一不足。对于探究性实验和设计性综合实验,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提出其感兴趣的实验方案,由实验老师对其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并对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提示,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独立处理实验报告,并写对本实验的心得体会和改进意见。在物化实验增设探究性实验和设计性综合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2.2改革物理化学实施的组织形式
以往做物化实验常常是两人一组或者更多人一组做实验,这样组员互相依赖,无法独立完成实验过程,导致动手能力强得到的训练机会越多,动手能力越差得到的训练机会越少,造成两极分化的后遗症。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事实证明,在实验分组方面,根据实验仪器的套数,从学生能力培养的实际出发,可以进行分批实验,实行单人单组。单人单组进行实验,可以让每位学生自己独立操作,完成实验的所有环节。要完成实验,学生必须认真预习、认真操作,这样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经过单人单组的训练,每位学生都得到了全面的训练,实验动手能力明显得到提高。
物理化学是在物理和化学两大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丰富的化学现象和体系为对象,大量采纳物理学的理论成就与实验技术,探索、归纳和研究化学的基本规律和理论,构成化学科学的理论基础。物理化学的水平在相当大程度上反映了化学发展的深度。
物理化学不仅是化学、化工专业学生的重要基础课,同时也是药学、食品科学、生物工程、建筑工程、材料工程等专业学生的理论基础课[1~4]。该文中,笔者将针对目前药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的体会。
1 物理化学在药学专业的地位
药学是连接健康科学和化学科学的医疗保健行业,它承担着确保药品的安全和有效使用的职责。药学专业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鉴定、药物设计、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科学技术人才。
物理化学与药学密切相关。新药设计、药物合成路线的选择、工艺条件的确定、反应速率及机制的确定都需要化学热力学及化学动力学基础;药物剂型的设计及研制,药物的稳定性及其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都与物理化学原理密切相关。近年来纳米材料在药学中受到广泛重视,微粒分散系统在实现定时、定量、定位给药中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表面化学、胶体化学是其重要基础。事实上,从药物的研发、生产、贮存到药物的使用和吸收直至发挥作用,都与物理化学有关。物理化学也与药学各专业课的学习密切相关,是前期化学课程的规律总结,也是后续药学课程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2 物理化学课程的特点及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校的物理化学课程是药学专业大二学生的专业基础了,根据大纲要求设置理论课72学时、实验课27学时,要求学生在一学期的时间内完成热力学、动力学、化学平衡、相平衡等十章学习内容,学生普遍反映物理化学课程是“难学”的专业基础课,究其原因,这与课程特点有关系。
(1)物理化学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概念多、公式多、计算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内容繁杂,理解吃力。比如:热力学状态函数“熵S、吉布斯能G、亥姆霍兹能F”的导出及理解,学生普遍反映对于这类抽象的内容在课堂上似乎听懂了,但课后再看还是不理解。
(2)物理化学非常重视使用数学和物理方法,通过数学的严密推导得出系统各物理量间定量关系,进而获得过程变化的规律。学生往往被繁杂的公式推导过程所困扰,在讲授功W的计算时,系统变化过程不同(等温条件、等压条件、绝热条件),计算的公式也不同,对于高等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往往纠结于公式推导中的积分、微分,而忘了推导公式的目的,导致盲目使用公式而得出错误的结论,久而久之,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物理化学课程主要讲授基础知识,教材中涉及与药学专业应用的实例较少,所以学生一般很难将理论知识与药学实践联系在一起,缺乏了学习兴趣。
3 提高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3.1 重视绪论课的讲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问题有了强烈的兴趣,才可能对问题大胆的去探究。学生能否大胆思考,善于思考,决定着学生能否能对知识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绪论是每门学科教学的第一课,也是课程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上好绪论课对于物理化学课程而言显得尤为重要。该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通过绪论的讲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氛围。
一般,绪论部分包含三方面的内容:物理化学的任务和内容、物理化学的发展及其与药学的关系、物理化学的学习方法。在讲授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疑、举例、讲解的方法凸显物理化学的重要性。通过课堂提问“金刚石可以变成石墨,石墨能不能变成金刚石呢?如果想让石墨变成金刚石,需要施加怎样的外界条件呢?”,告诉学生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化学热力学的知识进行预测,从而引出化学热力学,告诉学生化学热力学可以解决药物合成工业中的能量衡算与能量的合理利用、设计新的反应路线的可能性和反应限度问题。通过提问“为什么有些药物要求病人一天吃一次,而有些要求一天吃三次”,告诉学生类似的问题可以运用化学动力学的知识解答,告诉学生药物生产工艺条件的优化和工艺流程的选择、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和有效期预算、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等过程都设计化学动力学知识,化学动力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基础。
3.2 根据专业课程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做到有所侧重,适当取舍
第一,根据专业特点选择教学内容。结构化学是物理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综合性大学化学专业的学生,这是必修课,但对于药学专业,结构化学与后续课程及实际应用联系较少,所以药学专业重点讲授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表面化学、胶体与大分子系统。同时,电化学知识已在无机化学课程学习中有所涉及,应避免重复讲解。
第二,要求学生弱化对公式推导过程的掌握,重点把握公式的物理意义和使用条件。强调公式推导过程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及使用条件,完全掌握固然好,但如果无法掌握也不用过于纠结,重点是要把握公式的物理意义和使用条件,掌握各个公式的使用条件。
第三,降低理论难度,重点教会学生物理化学的思维方法。物理化学的抽象化、理想化的思维方法是学生感到物理化学难学的原因之一,但这种思维方法是符合认知规律的,学生通过物理化学的学习,应了解和学会这种思维方法。比如:理想状态是比较简单、容易考察的状态,物理化学往往从理想状态入手,研究其内在规律,在此规律的基础上加以修正,使其适合非理想即实际条件的使用。比如:在讲解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时,方程式的推导以理想气体作为考察对象,压力以PB表示,此公式可以推广到实际高压气体,处理方法为:给PB乘以校正因子γB得到表征真实气体压力的物理量逸度fB,用fB来代替PB。
3.3 注重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讲授,强调知识的连续性和相关性
物理化学的前后内容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讲授过程中应强调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注重知识的归纳总结。教材中章节虽多,但主要内容只涉及两部分: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除了化学动力学,其他章节均可理解为化学热力学相关内容:热力学第一规律和热力学第二规律是化学热力学的基本规律,其他章节均为这两个基本规律的应用,比如将基本规律应用于化学反应就衍生出化学平衡的知识,应用于多组分系统就衍生出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和相平衡,应用于电化学反应就衍生出电化学知识等。
3.4 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好的实验课将有助于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通过实验操作学生也更能体会理论知识的作用。比如:通过“蔗糖水解”实验,利用旋光仪测定蔗糖在酸存在下的水解速度常数,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一级反应(或准一级反应)。要让把实验课与理论课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实验,课后对实验数据做认真处理,体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5 重视习题的重要性,通过学生课后练习,做到及时反馈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习题是学好物理化学的重要环节。虽然主张大学生的学习以自主安排为主,但对于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提倡教师每节课都应根据所学知识挑选难度适中的习题作为课后练习布置给学生,通过习题强化对知识的巩固。同时,对于学生普遍感觉困惑的习题,应抽出时间讲解,及时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差异教学 课前准备 课堂教学 课后总结评价
华国栋教授认为:“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差异教学“并非假借学生间的差异,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降低标准,实施传统意义上的照顾学优生、放弃学困生的淘汰制分化教育”,而是坚持发掘学生优势,给每个学生提供“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且学生乐意接受的具有挑战意义的学习内容”。我认为在新课程理念下,差异教学应立足于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有个性的学习者,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我认为,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差异教学的开展尤为重要。
一、课前准备的差异性
1.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诊断
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诊断是实施差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要了解每一位学生对已学习的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因材施教,实施差异教学。
2.建立差异性教学目标
制订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点,确立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的有差异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更好地发展。具体来说,根据班级的平均水平,建立适合中等生的教学目标;顾及学优生的学习水平,确定较高的教学目标;针对学困生的学习水平,建立以合格为标准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时,可要求学困生牢记计算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计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题目;要求中等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计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题目;要求学优生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计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题目,如根据化学反应确定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课前预习的差异性要求
预习就是预先学习,具体而言,是指学生在上课前自学有关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它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一步。预习可以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可直接提高学习效率、能开拓思路、可提高记笔记的水平、能增强记忆效果、能增强求知欲望、能调动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现在的初中化学教学,同样也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提出不一样的预习要求,在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的同时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例如:对于学困生,可以要求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对于中等生,可以要求自觉复习旧知识、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对于学优生,可以要求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并能完成相应的习题。
二、课堂教学的差异性
课堂教学时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共同活动。教师在课堂上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必须做到差异性教学。要以中等生为基准,同时兼顾学优生和学困生,要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要强调基础知识,如:在《金属与金属矿物》这一节中,物理性质的阐述可以让学困生完成,再由中等生完善,而化学性质总结阐述可以让学优生完成。
三、课后总结评价的差异性
1.布置差异性的作业
在作业设计时,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收获,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大的发展。教师设计的作业要力求让所有的学生通过努力完成,而不会带来过大的压力,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我在平时布置作业时,经常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困生也没有过大的压力,可以减少抄袭作业的现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实施差异性的评价
学生的差异性在教学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有差异的。如:学困生要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中等生要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其不足之处又指明努力方向,促进他们积极向上;优等生要采用竞争性评价,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对于化学学习,考试是必不可少的。我认为在选择试卷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当然能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题目也是必不可少的,试卷的难易程度要适中。如:考查学生对《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的掌握情况,我会着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推断物质组成,使题目有一定的梯度,全面考虑每一位学生。
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课堂表现、作业、考试等做出科学的评价,去发现学生的进步,肯定学生的进步,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全面发展和发挥。
作为化学教师,我们应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更加细致地考虑学生的差异性,通过差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基础行为导向教学法,在各个教学领域的不断实践中,基本上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就以化学教学为例,行为导向教学法在化学教学领域的应用,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优良的教学模式,而且,因为化学教学的特殊性,基础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可以与化学教学的各类不同特点相吻合。在化学教学的动手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串联中,整合出独特且实用的规律和可行性方案。因此,在化学教学中使用基础行为导向法,会使化学教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一、探究基础行为导向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1、在当今知识传播大爆炸的时代,课堂这一传播知识的方式已经显得比较单调唯一,随着现代高科技技术的出现,比如网络,网上授课,多媒体技术等,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有效的渠道来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可是,课堂依旧是主体专业授课的形象,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做出一定的改变,他们需要突出自己的主导地位,并且深化学生在知识接受过程中的主体性。而这就需要在教学方式上做出调整,在让学生不断加强化学教学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实现。
2、在现代科技日益发达并且日常生活和生产研究的关系日益密切的时代,化学教学中的许多内容和实验就会在生产生活中得到重要的体现。而化学教学作为能够为人们提供生活服务的一种重要的教学,它与生活的挂钩程度已经超出了相同环境下的其他学科。所以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实用的有效的化学知识,而掌握知识的最根本途径就是亲自动手实践,基础行为导向的方法能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主思维能力的同时也为化学教学的改革提供了许多有利的前提条件。
二、基础行为导向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化学原料的认识和标注,化学公式的记忆以及很重要的化学实验。基础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使得化学教学课堂的“教”与“学”能够更加紧密的联系起来,而不再是相互独立和分割的两个部分。基础行为导向的侧重部分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亲自操作的总结与认识。这比起教师的单独主体地位的教学,会产生更加显著的教学效果和更高的教学效益。
基础行为导向教学的方法,在现实中的教学尝试和教学积累中,其实可以看成实践行为导向教学。因为,基础行为的目标就是通过各种实践操作的方式来达到更好的效果和更加丰富的经验。而这种实践行为导向教学,就是教师要先确立自身与学生在课堂上合作地位的合理分配。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实现了其他教学方法不能达到的全方位融合。这样的化学教学课堂真正的是基础行为导向的作用体现了出来,让学生能够在乐趣中进行学习,并且还能体会到除了知识以外的经验。运用基础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使课堂行成了一个相对和谐的授课环境,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在这种环境下的学习欲望,在这么优良的学习氛围下,学生就会更多地掌握课堂上化学教学的内容,大幅度的提升教学的效率,而更加具有现实意义的是,学生掌握了新式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形成了自己的自主的思维习惯,逐渐适应现代教学的节奏。
三、基础行为导向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途径
1、 首先,在使用基础行为导向法的时候,要认清这种方法和传统教学的区别,其次教师要逐个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比如有的学生基础差一些,有的学生在实验方面有优势,有的学生在化学公式的记忆和化学实验的总体把握有长处,那么教师就需要在教学时,把不同类型的学生分配在一起,让他们互相学习,互相汲取彼此的长处,使得每一个学生的分配类型都相对科学、相对平衡。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每一个学生都不会因为自身长处而骄傲,而是去虚心学习别人的优势,并且让他们学会相互配合,这不仅仅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使学生的进取心得到加强,这就为基础行为导向教学创立了优良的教学环境和实施前提。
2、其次,教师在化学教学的时候,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坚定教学方向,然后将学习目标任务分配给各个小组,在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悉心指导学生的操作,并且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和解决能力。比如,在化学教学中的例子: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案例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物质 在这个案列中,教师就可以要求小组中对公式记忆比较好的学生总结出实验公式3Fe+2O2+点燃(条件)=Fe3O4,由对实验整体把握较好的学生掌控实验的节奏,并让基础差的同学细心观察,认真学习,让他们也有亲自操作实验的机会。 这就是基础行为导向教学的基本案列。这样的教学过程,给了学生参与课堂,实现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并且也让学生互相学到了更多的东西,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信心。当然,基础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也有利于教师通过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而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进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自主思维,更重要的是,学生愿意去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去感受学习的乐趣,教学和学习的效率随之提升。
总结
基础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上实现了“教”与“学”的科学融合,很好的提升了教学的效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参与课堂的欲望。使得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更加贴近实际,更好的维持了生活和学习的紧密联系,实现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科学性,增强了学社自主实践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因此,基础行为导线的教学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唐强奎.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行为引导教学法、项目课程开发与活动课程开发的关系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05).
[2] 卜穗奇. 浅析行为导向教学的方法、特点和优点[J]. 考试周刊. 2009(32).
[3] 李和平,姬瑛洁. 行为导向教学模式探究[J]. 教育学术月刊. 2010(04).
[4] 崔发周. 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基本要素与结构模型[J].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13(01).
[5] 赵永旺. 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关键能力培养模式[J]. China’s Foreign Trade. 2010(24).
班里有个比较“另类”的孩子,孩子很聪明但学习方式很特别,上课很少听课作业很少做,不过考试还不错,知识的掌握还可以!这是个在别人眼中是个有点“神”的孩子。有一天问这个“懒孩子”为什么不做数学作业而物理作业还能按时完成时,竟然口出狂言“数学我三天就能钻研透,而物理的好多内容是独立的,不学不行”。他这句看似狂妄的话给了我好大的触动,话虽然有点偏执可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这个孩子具有很好的钻研能力,有着将知识整理贯穿的能力。如果我们平时教学中注重追根求源,注重培养孩子的整合能力,帮孩子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也许孩子学习数学会更轻松一些。
数学相对于物理、化学等学科来说,其区别就在于――从某种程度上讲,物理、化学等学科是实验性的科学,它们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的,而数学不是,或者说数学相对于物理、化学等学科来说,更多的依赖于逻辑推理。举例子来说,物理力学中的牛顿定律、万有引力定律以及电学中的欧姆定律等都是由实验总结出来的自然规律,而数学中更多的是使用严格的逻辑推理而得出来各种结论,“经实验证明”这种类似说法在数学中是不被允许的。这也就是我们在数学书上很少甚至没有看到“某某定律”而是表述为“某某定理”的原因。因此,隐藏在具体的数学知识背后的真正功臣是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思维能力。从实质意义上来说,学习数学就是学习逻辑推理,锻炼思维能力。
中考复习是项艰巨的任务,若处理不好,老师和学生就会陷入题海的深渊中,经常低效率地重复练习,导致学习效果不好且厌学情绪较重。我认为数学复习应把握两点:一、“重视基础”;二、“能力立意”。
重视基础意思就是从最基本的知识出发,数学复习要紧紧抓住课本,反刍吃透课本是搞好数学复习的第一条生命线,要把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解题技能、典型例题、解题中常用的通法通解等熟烂于胸,如牛吃草后反刍一样,把课本的复习内容反刍精透。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不难发现,追根求源,很多问题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它的“根”;很多同学舍本求末,泡在各种名目的复习资料中。殊不知,就连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高考状元们也称“课本才是数学复习的命根子”,真正能把课本内容彻底吃透消化后,数学解题能力再向上提高就像一层窗纸一样一捅就破。每天数学高考中与课本有关联的试题比比皆是,有些试题就是课本例、习题的变式,有些试题是课本例、习题的深化和综合,不但中低难度题是这样,就连能力要求较高的题。有不少高考状元在总计八九个月时间的总复习中,竟把数学课本反复过滤研究三四遍:分析经典例题、体会公式定理、梳理单元网络,并且教材上的习题亲手做一遍,留意题型,注意解法,总结分类,前后对照,整合知识系统。特别是长时间扎进题海收获无多时,再返回教材,反刍课本,对数学知识的感悟,对解题能力的升华会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体验。
所谓“能力立意”,意思是说试题不是基础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组装,通过这种组装,题目就给人一种新颖、陌生感。以知识为立意,突出“基础性”,追求数学内容的本质理解。以能力为立意,突出“发展性”,追求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以状态为立意,突出“综合性”,追求数学能力的有效展示。以补漏为立意,突出“全面性”,追求数学水平的稳定发挥。
复习课我们一直强调孩子要梳理好知识体系,可有多少孩子真正能把知识间的关系梳理透彻呢?现在正值九年级大复习阶段,经常遇见孩子把以往学过的公式概念混为一谈的情况。此时给孩子纠正一些错误认识固然重要,不过让孩子追根求源明白知识间的前因后果则更为重要!大家都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学生掌握住知识的来源后,这些才能成为永远的技能,同时也才能培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及逻辑分析能力!
案例一:在复习《整式》时,同底数幂相乘am・an=am+n,幂的乘方(am)n=amn,积的乘方(ab)m=ambm,这几个公式有些孩子不知什么时候指数相加什么、时候指数相乘。这时就应该从乘方的概念入手,让孩子想想指数的意义。am・an=am+n表示m个a相乘再乘以n个a的积,那结果就表示(m+n)个a相乘,所以此时指数应该相加。让学生用类似方法去理解另外两个公式,理解透彻孩子应该再也不会记混了!
案例二:弧长扇形面积公式、圆锥的侧面积公式等,有些同学对此也是混为一谈!尤其是有些问题既涉及弧长又涉及圆锥侧面积的,部分同学对待此问题像乱麻一样束手无策!为彻底消除摆在学生面前的混乱,我又从圆周长公式、圆面积公式入手给学生分析弧长公式及扇形面积公式的来历。从圆锥―扇形(圆锥的侧面图)中间一些元素角色的转换,母线转化为扇形半径、底面周长转化为弧长。这样从圆面积到扇形面积再到圆锥侧面积的公式,经历这一切孩子们理解更加透彻,用得也更加娴熟了。
所以,对于数学学习者来说,要追根求源了解公式定理的源头,关注证明过程,清楚方法的实质,同时着眼于思维的训练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当然对于数学学习者来说,如果只潜心于数学概念(定义)、公理、定理、命题、推论以及各种公式的学习和研究,这是舍本逐末的事情,数学必须从方法的层面上去学习。数学在很多不同的具体知识中,所用的方法很多都是相同的,比如说归纳法、分类讨论方法、方程及方程组的方法等等。于是,这就要求数学学习者们多去做一些归纳总结。现在的很多学生就缺乏这种综合的能力,而且也不注意去培养这种能力,整天困在题目的海洋里,运用着他们所谓的题海战术,这是学不好数学的,至少是学不到数学的精髓的。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们的归纳总结以及综合的能力,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总之在九年级数学总复习中发掘教材,夯实基础是根本;注重过程是前提;精选习题、减负增效是核心;强化训练,发展能力是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以一题带一片,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真正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水平,以良好的状态迎接中考。 “重视基础,能力立意”不但是应试的需要,也是莘莘学子将来从事各种工作,研究和解决生活、社会问题的需要。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通过追根求源重视课堂基础培养能力,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 河南省郑州市八十八中学)
【关键词】化学教学 科学思维方法 实践应用
在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科学思维的方法对于其教学有一定的促进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培养,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而且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对于以后课程的学习都有很大的益处。思维是具有意识的,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相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以及能动的反应,在教学的过程中,思维方法运用正确,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理论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1 化学学科的特点与科学思维方法的意义
化学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对于我们认识和利用物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学科知识的获取离不开科学实验,要经过大量的实验总结、归纳来总结知识点。实践表明,在理论的教学中探讨研究逻辑思维、科学思维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得到科学思维方式的良好训练,而且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 逻辑思维方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1分析与综合思维方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析是把客观的对象的整体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分解成为一定的单元或者要素评价认识的思维的方法。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之上把对客观对象的各部分的认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对于客观对象的统一的认识的思维方法。化学学科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自然学科,构成化学学科的体系的是一些基本的概念、原理和定理以及基本的研究的方法等知识点所组成,有一定严谨的逻辑关系。各个基本的知识点既相互的独立,又会交叉组合新的知识点。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自觉的运用科学思维的方法,从其内在的逻辑结构上,对于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的知识点进行统一的整合,最终在整体上掌握其化学的理论体系。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把握分析与综合的关系,不能只对基本的概念、公式以及原理单个知识点进行理解,还要把所有的知识点进行一定整合,构成一个整体,也不能只是注重综合,而缺少了对于单个知识点的深入的了解。两者之间应该相辅相成、相互的转化和渗透。
2.2归纳与演绎思维方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归纳法是根据大量的已知的事实进行概括所得到了一些结论,其是一种逻辑推理的科学方法。演绎法是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推理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的是预知一些未知的事实,提出假设进行论证。两种方法之间既有区别又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归纳是演绎的基础,而演绎也经常的作为归纳的前导。所以在化学进行实际的推理时,这两种科学思维方式是综合应用的。所有的归纳和演绎都不是单一存在的,两者之间相互结合才能总结出正确的理论。
2.3对比和联想思维方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比是思维方式中常用的方法,就是在同一种形式的物质中找到差异,在同种求异,联想的从不同本质的东西中找到其相同点,是异中求同的方法。对比和联想是统一思维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两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大部分的化学公式都有一定的相似性,这是建立在客观世界各种现象的普遍联系的基础之上的,通过对比,就可能找到其中的关联性和共同的特点,这样既加深了对于化学学科本身知识点的了解,同时也是学生对于自然的规律有普遍的认识。教师在讲化学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的时候,要灵活地运用对比和联想的方法,这样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的思维。
2.4逆向思维方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逆向思维又称为反向思维,这是根据辩证逻辑关系中对立的原则,认为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这两面是相反相成的,从反的一方面来思考问题,不会破坏了事物的矛盾统一性,而且这种方法还能使很多的难题得到解决。逆向的思维一般运用在很难从正面来论证的问题上,从反面来得以逆向的论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能力,使其头脑更加的灵活,可以更加有效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对于不理解的知识自己也可以进行论证,提高学习的效率。
1.实行专题式习题课程
对在高中化学中占有较大比重或者难以理解和掌握的重点知识如,物质的量、电解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平衡、水解平衡等,开设专题练习,帮助学生加强对这些知识的认识,降低学习过程中的难度,减轻学生们的压力.
例如, 化学电池在通讯、交通及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目前常用的镍(Ni)镉(Cd)电池,其电池总反应可以表示为:
(1)已知Ni(OH)2和Cd(OH)2均难溶于水但能溶于酸,放电就是使用电池的过程,充电是给电池补充电量的过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 以上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② 以上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③ 充电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④ 放电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2.开设形成性习题课程
对于化学中的一些概念、计算公式等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开设形成性习题课,可以使同学们从起源认识这些知识,如,一些概念形成是时代背景以及形成的过程,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们从根本上认识、理解这些问题,降低掌握的难度.如元素化合物各单元的考查常常以推断题的形式出现,推断题要求学生从“题眼”入手,纵观全局,寻找解题思路.
例如,己知物质A、B、C、D、E、F有如图1转化关系:
图1根据上述的变化,推断A、B、C、D、E、F的可能化学式.
介于钠与其化合物以及氯与其化合物之间具有相关转化的特性,因此,在生成NaCl时也存在诸多的途径,当然,除了金属与非金属两者之外的化合物,盐、酸、碱以及氧化物之间的各种不同反应皆可产生NaCl.
3.认真对待总结性习题课
总结性习题课是指对于学生一阶段学习的所有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习题课.如,章末测试、月考或者期中考试等.对本章或者本次考试前的所有知识进行分类,构建知识结构网络,对于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对于认识不足的知识点进行再认识,有利于提高同学们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
二、提高高中化学习题教学的质量和实效性
1.精选习题,提高化学习题教学的实效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题海战术,通过题海战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复接触、强化,就能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成绩.但是这种方式不但对学生造成较大的学习压力,对习题课教学的效果也不尽人意.一个好习题就是一类习题的代表和综合,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可以梳理知识、掌握规律、对基本概念进行剖析,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选题时必须要精选知识覆盖面广、而且典型的习题.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减少学生的压力,也可以使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2.巧讲习题,促进思维和智力发展
在习题讲解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合理的引导学生,而不是把自己的观点直接强加给学生,应注意倾听学生的分析过程,对于学生的每一个想法要给予尊重,并适时的引导学生们进行分析题目主干,找出题目的关键点,结合自己的所学,进而逐渐突破问题.这样才能从解题的思路以及手段上引发学生们,实现举一反三的目的,并能让学生们真正的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牢靠,根据原有题目逐一击破类似的题目,进而是学生们的智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例如,电化学基础知识的复习,先以如下三个小题作基础:将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①发现到了什么现象?②铁棒是否有变化?有什么不同?③溶液是否有变化?质量是否还相同?
3.科学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一、钻研教材,有效教学
新课程提倡一标多本,使教材从“圣经”变成了“素材”。好的教材一定隐含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引领,它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有效地钻研教材就是在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与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具有的双重特点。在化学教学中,老师应多钻研教材,把握学科本质,从而做到有效教学。
案例一:关于人教版高一《化学》第三章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的教学,学生已经在第一节学习了“摩尔质量”,即每摩尔任何物质的质量,让学生思考“气体摩尔体积”能否定为“每摩尔任何气体的体积”。学生带着问题只用8分钟时间就把教材阅读了一遍,教材中的“讨论”也迎刃而解。学生发现:“气体摩尔体积”跟“摩尔质量”的区别是:“气体摩尔体积”的条件是在标准状况下,数值约为22.4升,也就是每摩尔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值。
关于气体摩尔体积的应用,其实就是以下公式的应用:n=NNA= mM =VVm 。
问题:在非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将如何?
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启发学生:含有相同数目分子的不同物质,它们的物质的量如何?同学们经过思考后,一致认为它们的物质的量相等,因为在n=NNA= mM =VVm 公式中,当N相同时,n相同。
小结:阿伏加德罗定律即五同定律:同温、同压、同体积、同物质的量、同分子数,当其中三项同时成立时,其余两项成立,当二项同时成立时,其余三项对应成比例。例如,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对于任何气体,公式V1V2=n1n2=N1N2 成立。
感悟:在学生需要教的时候再去教,效果就会更好。课堂教学永远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其前提是:把握学科本质并研究学生的特点。
二、以学生熟悉的事例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案例二:在教学人教版高一《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时,教师划一根火柴,学生都知道这是燃烧,还知道火可以用来取暖、烧烤食物,进而用来烧制陶器、炼钢、炼铁等。因此我们可以说,人类的文明是从火中萌发的,火在人类的进化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这样从紧密联系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展开教学,将会激发学生无限的学习热情,激励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
三、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让课堂更有效
教室应该是“学室”,学生学习的地方。学生出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让出错。不让出错,就是不让发展和成功,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有效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学习才是最有价值的。
案例三: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技巧。
在讲解了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的方法、程序后,让学生做练习,并指定两名同学面对面来分析、配平下面的方程式:KMnO4+HClKCl+MnCl2+Cl2+H2O。
学生很熟练地配到2KMnO4+10HCl=KCl+2MnCl2+5Cl2+H2O时就配不下去或出现错误。究其原因,他们是先用观察法配平氢元素,再来配钾元素,原来问题出在用观察法配平其他元素的先后顺序上。对于部分氧化还原反应,由于反应物中的某一种元素反应后分散在几种物质中,如果只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就比较困难,那么从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入手就比较简便。
上述反应应配平为:
四、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每一节、每一章的内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复习课讲究概括性和网络化,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形成知识网络,教给学生怎样用化学的思想去思考化学问题。
案例四:人教版高一《化学》第五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教学时应注意总结概括相关内容,如:
关键词:整合内容;实验教学;教学策略;多媒体教学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强化教学策略,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中的一种很好的形式,是一种可以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方法。而这种教学方式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并没有很好地运用,高效课堂一直没有一个合理的构建,而且对于教学策略也没有一个好的强化和改变。传统的教学是以老师为课堂主导的教学方式,一直影响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才能为开展高效课堂带来帮助,是化学课堂教育中一个尤为重要的问题。下面本文就对高中化学高效课堂创建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一、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有效组织创建高效的课堂
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是教和学相互作用的一个媒介,是教学过程中信息传导和交流的对象。教学内容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的目的,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学内容的有效组织和开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高效课堂的创建。教学内容的有效组织,主要表现在对知识点、重点、难点的处理。对知识点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提炼,因为一节课的教学知识点太多,如果每一个都进行详细的解答会耽误太多的时间,从而造成课堂低效现象的出现。对于重点内容要加以突出,因为重点是教学要求比较多的知识点,在学习过程中会进行多次应用,只有突出重点才能让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掌握得更好。对于难点要进行详细的介绍,用最简单的语言和方法让学生理解,避免用过多的学生不理解的专业术语。这样学生就可以对授课内容进行了解和接受,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效果。
例如,对热化学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可以挑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教学,重点是对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掌握和理解,难点是对一些公式的运用和掌握,只要找出这一课的重点和难点,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内容的安排和教学,就一定可以达到创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二、通过教学过程中实验的进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化学是一门与实验紧密相连的学科,书本中的很多知识点、化学公式、化学现象和一些结论都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但是,在高中化学教育中,院校的领导考虑到实验的安全性和实验的费用等方面的因素,对高中化学实验几乎都不做。只是由授课教师对一些化学实验可以得出的现象和结论,再通过前人的总结或者教案的说明,来对学生进行授课,导致学生对化学的很多东西都不是很理解,老师要反复地进行强调和讲解,导致浪费时间,无法提高教学效率。所以,要增加化学教学中一些简单的、危险性低的实验,让学生对化学进行进一步的了解,这样既让学生对化学有一个高效率的学习,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对“Na”这个金属元素进行讲解的时候就可以采取实验的方法,首先“Na”很容易被氧化,可以先由老师对“Na”用刀进行分离,让学生看到“Na”被迅速氧化的过程,再把它放入水中,让学生看见它迅速溶解的过程,了解“Na”的熔点,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Na”的认识,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
三、通过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来创建高效的化学课堂
多媒体教学是当代高中教育中比较优秀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大多数高中课堂中多媒体并没有得到正确以及合理的运用。化学教学过程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化学公式以及很多的化学名词,以及一些以前都没有见过的元素,学生要通过强行记忆的方式对这些新鲜的事物进行记忆,这是一个无聊的过程。而多媒体恰好可以与这种教学进行一个很好的融合,因为多媒体是一个富有活力的教学设备,可以大大地丰富学生对化学现象的立体感知,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化为直观的教学信息,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快学生学习的速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学生观看多媒体的时候可以在观察、思考、分析、探究、讨论等多方面进行能力的训练。因此,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例如,对原电池和电解池进行讲解的时候,因为这一课程是用一些金属物质来研究电源的工作以及对一些化学公式的书写,所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这一实验的详细过程的演示,可以让抽象的东西变得直观,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高效课堂是我国高中教育中一个不变的主题,高效课堂的创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为老师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高中教育中一定要进行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有效教学 实践
引言
化学是一门非常讲究实用性的科学,化学课程本身应该是比较有趣味性的,但是现阶段大部分初中化学课程都脱离化学本身的趣味性,更偏重理论和公式应用。严重影响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随之影响应有的课程学习效果。初中化学对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也是今后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所以应用有效的初中化学教学方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1.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思维模式不断影响,老师应该有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学思路,将课堂教学主体变成学生[1]。人都有一种固有思维,就是“我的事”和“别人要我做的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是“别人要我做的事”,那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好,因为学生在其中感受不到自己的主体作用。所以,在课程设置和规划上,老师应该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将课堂主动权和主体交给学生,使其拥有学习是“我的事”的意识。
2.正确的育人观念。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是一个传授者,还是一个反馈者。正确的育人观念不仅是简单地将知识点交给学生,更重要的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教导学生,以及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初中化学学习对大多数学生来讲都是新鲜的,本身学生带着一定兴趣和求知欲,所以老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求知欲望,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方式,通过正确的育人观念达到同学生的教学共鸣[2]。正确的育人观念是老师较好执行自己教学理念的关键前提,死记硬背不是目的,真正理解并灵活运用才是最终目标。
3.重视教学过程的经验总结。很多好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都是经过充分教学实践逐渐总结归纳形成的,所以老师要转变只注重课堂教学效果本身的观念,而将一部分精力放在教学过程经验总结上。对学生每一阶段学习进程、近一阶段教学成果和学生家长教学反馈等及时总结,不仅是对教育学生的态度负责,还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在不断经验总结中,老师同学生之间、老师同家长之间都达到一种有据可依的交流,对促进和谐师生关系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1.通过联系生活培养兴趣。初中化学是一门同现实生活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可以用初中化学知识解答。化学知识的不断研究和拓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对世界的认知和自身生活质量水平。如为什么全球气候会变暖、酸雨是怎样形成的、食盐为什么可以让菜变咸等问题,都是初中化学知识可以解释的化学现象。如果老师将生活中这些实例联系课本知识点,可以引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3]。
2.通过设置悬念培养兴趣。化学现象是一种非常神奇的现象,很多是无法用肉眼观察的,这就给充满好奇心的学生留下了可以培养兴趣的空间。如无水硫酸铜本身是白色粉末,遇到水之后就会让水变成蓝色。这样的化学现象有很多,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化学作用引发的颜色变化。如果设置好恰当悬念,就可以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兴趣主动了解这一知识点,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印象。
3.通过适当激励培养兴趣。初中化学学习是系统性非常强的课程,从开始的元素周期表到后面各类复杂的化学反应式,都需要一个个知识点积累连接起来。开始学习阶段,老师应该用适当激励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学生课上讲的某一现象,老师用化学知识讲解的同时,可以对学生这种留心观察生活的行为进行鼓励,肯定学生努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其学习兴趣,对其他学生提高有很大促进作用。
三、注重理论同实验的紧密结合
1.增加实验课程的比重。初中化学课程趣味性更多地体现在化学实验上,因此理论课程不应该在全部化学课时中占有太大比重,而且大部分理论知识都可以在实验课程上讲解。单纯的化学理论和知识点讲解是非常乏味的,学生对一些相似符号的不同组合很难产生深刻记忆。如果将这些枯燥的符号用有趣生动的实验表现出来,那学生就会很容易接受并掌握这些知识。而且化学反应的不同情景是学生区别不同化学方程式的最佳记忆方式。
2.增加实验的趣味性。虽然化学实验本身是比较有趣的,但是同课本知识一样的实验很难提起学生更多兴趣。如果老师在原有实验基础上增加更加具有趣味性的实验就会获得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很多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兴趣就是因为有十分具有趣味性的实验课程,如果所有实验都是书本上学生了解的内容,会对学生的积极性造成打击。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实验会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对拓展学生知识面和应用化学公式的能力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4]。
3.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时间。在老师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更期待的不是实验结果,而是自己实验时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应。所以老师简单快速地演示实验并讲解完知识点和要点后,要将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实验。学生只有经过动手实验后,才会深刻记住每一个实验环节的重点和知识点,并对后续知识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结语
在初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老师的教学效果。初中化学本身具有别的学科不具备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所以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利用化学教学这一优势,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初中化学教学起到应有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黄聪.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有效教学[J].中学教学,2015(08).
[2]王敏.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浅析[J].学术研究,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