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英文金融论文

英文金融论文

时间:2022-09-23 00:19: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英文金融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英文金融论文

第1篇

1. 基本要求:文章应具有创新性,做到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论证严密,文字精炼,结论正确。优先刊发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论文

2. 论文书写顺序: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所在城市;邮政编码;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正文;注释;参考文献;英文标题;英文作者姓名;英文作者单位;城市邮编;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若论文为基金项目,请在正文之前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

3. 摘要和关键词:摘要应客观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中文摘要约200个汉字,英文摘要约300个字符。用词要客观,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修饰。关键词应反映论文主题概念,为3~6个的词或词组。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须对应。

4. 作者简介:在篇首页脚处依次注明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学位、职务、职称、研究方向。文末请注明详细的通讯地址及联系电话、电子信箱等。

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标全并注意引用最新文献,文中采用右上角注,以[1][2][3]……符号排序,并按先后次序列于文后。

6. 注释:如果有附加说明或发挥性论证的注释应列于参考文献之前,文中采用右上角注,以①②③……符号排序。

7. 投稿方式:本刊接收电子文档,稿件可通过E-mail提交编辑部,本刊投稿电子信箱为:或。

8. 期刊数字优先出版:本刊是签约同方知网(北京)“优先数字出版期刊”,凡本刊录用稿件均视为作者已授权本刊在“中国知网”进行优先数字出版。

9. 版权与稿酬:本刊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含“优先数字出版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重庆维普资讯网”、“台湾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龙源期刊网”、“博看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及“我得杂志网”全文收录期刊。论文自发表之日起本刊就取得了出版权和独家使用与权。因此,向本刊投稿者则视同认可并授权本刊上述做法。作者著作权使用费将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

10. 保密要求:向本刊投稿应严格遵守保密制度,论文不得涉及国家的统计数据、内部指示、企业商业机密或技术秘密及专利秘密。

11. 本刊强调:作者应恪守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文稿严禁抄袭和重复发表,凡发现载文有此行为并造成不良影响者,本刊将永不受理该作者任何稿件。本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注重文章的理论性、学术性及创新性。

12. 联系方式:

编辑部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槐安东路136号(050031)

第2篇

一、投稿须知

  本刊提倡简洁朴素的文风,文章应观点新颖,资料翔实,论证严密,结构合理,表述规范。

  文章标题限20字之内,正文12000字左右,请附中英文标题、3~5个中英文关键词、300字以内的中英文摘要、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等。文章中的数学公式及图表,请确保清晰规范。文章请以Word2003版编辑排版,以题目命名,具体格式请见本指南与《投稿模板》,不符合规范的将不予进入评审程序。

  请在正文前单独设页介绍作者信息。作者信息页顺序为:文章题目、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工作单位、职务、职称、最高学历、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成果、通讯地址(含邮编)、联系电话和电子邮箱。若文章接受项目资助,请同时在作者信息页注明。作者信息页置于正文前(请勿单独提交),正文为匿名形式。

依照有关规定,本刊有权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删减。如作者不同意编辑部对文章进行修改和删减,请在来稿中注明。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现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CNKI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委托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与数据信息中心、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在来稿时向本刊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请勿一稿多投。自投稿之日起三个月内未收到刊用通知,可自行处理。作者文责自负。

二、格式要求

请参照《投稿模板》,按照本要求排版。

1. 标题及正文

  文章标题为黑体二号字,副标题为黑体三号字,均居中。文章至多设置四级标题。标题一级序号为“一、二、三”,二级序号为“(一)(二)(三)”,三级序号为“1.2.3.”,四级序号为“(1)(2)(3)”。注意引言不排序号。

  正文中文为五号宋体,英文及数字为Times New Roman(图表标题除外),行距20磅。正文的表格、图、数学公式以及脚注必须分别连续编号,且编号方式统一(如均使用“1.2.3.”编号)。

2. 图表格式

  图表标题为黑体五号字,表标题在表格上方居中,图标题在插图下方居中。图表号与题目应留一字空。

   插图不加边框,表格两侧不加墙线(具体样式参考《投稿模板》)。

  表注及格式。表格资料来源的表注以“资料来源”引出,置于表格下;对全表说明的表注以“注”引出,置于“资料来源”下方;对表内某一具体内容的表注以“①②③”引出,置于“注”下方。

  图注及格式。插图资料来源的图注以“资料来源”引出,置于图题下方,对全图说明的图注以“注”引出,置于“资料来源”下方。

  “资料来源”后不加标点符号,“注”及“①②③”后加句号。

3.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改革;课程设置;撰写形式

[中图分类号]H19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6)01-0132-03

本科毕业论文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检验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手段,还是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尺。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学校本科办学模式的新生力量,主要以培养素质高、能力强、会创新、能创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毕业论文反映独立学院内涵建设的水平,关系学校的办学声誉和可持续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大部分独立学院都以“应用型”作为人才培养主要目标之一,课程设置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了与母体学校相区别的设置,但在毕业论文这一环节却多半没有明显的区分度,尤其是文科语言类的专业,依然以撰写学术论文的形式存在。学习过程中侧重实践与应用,但在毕业论文环节又绕回到了重理论与学术研究的状态,此种矛盾不仅困扰了众多的学生,也令许多论文指导老师一筹莫展。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困难重重,较常见的问题有:科研经验不足、科研兴趣偏低、选题困难、难以创新等。论文指导老师抱怨较多的方面则是:学生逻辑论证能力差、阅读量太少、科研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学术论文格式规范度不高、畏难情绪严重、主动性不够等。从师生两方面反映的困难不难看出,诸多问题的存在与课程设置、学习过程中缺乏与撰写学术论文相应的支撑有密切关系。也可以理解为:毕业论文的撰写形式与培养过程中重实践与应用的模式不匹配。为此,相继有学者对独立学院的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展开研究。在知网的搜索显示,关于本科毕业论文改革的文章,以“独立学院毕业论文”为关键词的论文有22篇,时间段集中在2008年至2014年,平均每年为3.6篇。而以“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论文”为关键词的有关论文为3篇,研究角度集中在写作过程调查、问题与对策等方面。有青年学者提出以配音讲解作品替代学术论文的做法。[1]147-150也有学者认为毕业论文要与社会接轨。[2]123甚至还有学者对毕业论文与实习和就业一体化模式进行了探讨,主张毕业论文的选题与学生实习、就业紧密相关外,还提出学生可用外语类职业资格证书、国家级竞赛获奖证书等方式申请免撰写毕业论文。[3]99-102与此相对应的,公立院校针对本科毕业论文改革进行研究的论文则高达上万篇,时间也要久远得多,有专门针对理工科专业的,如《电子信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实践》[4]84-87,也有专门针对文科专业的,如《毕业论文改革:高校新闻本科教育改革的切入点》。[5]110-112姑且不论独立学院是20世纪80年代的新生事物,但相关研究论文绝对量较少,是否就意味着独立学院毕业论文改革的重要性偏低,必要性不具备呢?答案是否定的。课题小组以南国商学院英语类本科专业2013届、2014届和2015届连续三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开展的重点校级课题中所采集的有关数据显示:应用型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改革势在必行。

二、项目研究设计

本课题的目的在于结合学校英语类本科专业毕业论文的现实情况,提出改革的方案,进行改革实践,推动独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科学发展。据此,特拟定了如下研究内容:一是审视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究其是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吻合;二是考察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看其中的课程设置是否与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相冲突。三是采取试验实践的方法,了解学生对其他形式的毕业设计是否感兴趣,具体做法包括:引导学生在大学期间积极写作,争取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公开;鼓励翻译专业的学生从事翻译实践并撰写翻译体会;提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开展市场调查并撰写调研报告;帮助英语专业的学生从事跨文化比较研究。

三、项目研究过程与研究结果

本课题研究的过程是通过审视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考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开展为期三年的试验实践的方式进行,最终通过分析试验和调查问卷数据,得出研究的结果。

(一)研究过程

1.审视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审视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究其是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吻合。学校以“通基础、精专业、强外语、重实践”为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人才。可见,在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方面总体上符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期望。2.考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考察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看其中的课程设置是否与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相冲突。2013届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在三年级之前阅读和写作课程分别开设了两个学期,之后再无写作课程。也就是课程设置中并无有关学术论文写作的课程,但学生毕业之时要求撰写毕业论文。2014届和2015届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阅读和写作课程依然在低年级各开设了两个学期,但在三年级第二学期均开设了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这意味着学生刚开始学习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就要开始撰写毕业论文了。此外,学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了论文指导老师的职责和毕业论文的格式等主要内容,可以理解为撰写学术论文是完成毕业论文的唯一形式。显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与毕业检测形式不匹配,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一致。3.开展毕业论文改革实践。针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不足,在毕业论文论文撰写阶段采取试验实践的方法,帮助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论文撰写,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一是引导学生在大学期间积极写作,争取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公开。凡是在本学科省级(含以上)刊物发表文章、译文的,且文章字数与毕业论文字数相当(约5000字),无论文章使用的语言是中文还是英文,只要在答辩前出刊,均可直接参与全英文答辩。选择公开的同学在开题时填写《本科毕业设计计划书》,内容要素与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有较大不同,内容有“拟撰写字数”、“论文内容概要”、“拟发表刊物等级”和“进程安排”等方面。计划书通过后,在论文指导老师的引导下,完成论文的撰写与发表,最后经学院学术委员会审定能达到毕业论文要求的,允许参与答辩。二是鼓励翻译专业的学生从事翻译实践并撰写翻译体会。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熟练使用翻译工具,能够胜任不同文体文本的笔译、口译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由此可见,翻译是毕业生必备的技能,鼓励学生从事翻译实践无疑具有很强的职业预备性。翻译资料的方式可以是中译英,也可以是英译中,原始翻译资料的总字数需达到3000字以上。译文被公司采纳的学生,需结合翻译实践撰写2000字左右的全英文论述文章,经论文指导老师审定合格后,可以凭借书面的采纳证明申请参与全英文答辩,答辩时还需提供翻译原件和译稿。选择从事翻译实践的同学在开题时填写《本科毕业设计计划书》,计划书的内容要素有翻译类型选择“英译中/中译英”、翻译字数选择“1500字汉译英+1500字英译汉/3000字汉译英/3000字英译汉”、“拟翻译的内容概要”和“翻译公司的相关信息”(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三是提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开展市场调查并撰写调研报告。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国际环境中熟练使用英语从事经贸、管理、金融等领域商务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而近年来对毕业生就业开展的跟踪调查表明: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会从事与市场有关的工作。因此本项目提倡学生结合专业实习撰写有关的调研文章或论述文章,且字数、文章质量与毕业论文相当时,经审定能达到毕业论文要求的,视为完成毕业论文,最后参与全英文答辩。在此过程中,选择撰写调研报告的同学在开题时填写《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与撰写普通学术论文相同,但要求学生通过制定调查问卷,收集下翔实的数据,文中就调查问卷所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且调查问卷需附在正文之后,供答辩小组成员参考。四是帮助英语专业的学生从事跨文化比较研究。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英语专业的学生需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通过适度的问卷调查从事跨文化比较研究也是比较贴近实际、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手段之一。对三届毕业生的选题进行分析发现,在导师的指导下,大量学生从事跨文化比较研究,类似的选题如:《英汉广告幽默文化对比》《中美灾难文化价值观异同》《中美商务谈判文化风格差异对比》和《中美企业文化差异对比》等。事实上,这些选题被学生认为易于撰写,并且完成得较好。五是告知学生还可用反映本科毕业研究水平的其他形式替代毕业论文的撰写。其他与专业相关的创新设计,字数、质量与毕业论文相当,经审定达到毕业论文要求的形式均可由学生开展。如与在省级(含以上)刊物公开相当的有主持或者参与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与参与翻译实践相当的有参加省级(含以上)口、笔译大赛并获奖;通过国家级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等等。视具体情况,由学生提出申请,学院学术委员会讨论通过,经审定合格的,均可视为达到毕业论文的水平。

(二)研究结果

1.改革实践数据统计。2013级305名毕业生中,有4人参与了翻译实践,占毕业人数的1.3%。2014届200名毕业生中,共有42人参与毕业论文改革实践。其中7人在公开刊物,占毕业人数的3.5%;35人从事翻译实践,占毕业人数的17.5%。参与毕业论文改革实践的学生总体比例为21%。2015届290名毕业生中,共有66人参与毕业论文改革实践,其中2人在公开刊物上发表文章,占毕业人数的0.6%,51人从事翻译实践,占毕业人数的17.6%,15人进行调查研究,占毕业人数的5%,参与毕业论文改革实践的学生总体比例为23.3%。三年的数据表明,参与毕业论文改革实践的学生绝对人数及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2.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由于2015届为学院迄今为止毕业生人数较多、参与毕业论文改革人数最多的年级,故选择作为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问卷以不定项选择题和开放式问答题的形式,就“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有无必要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撰写方面遇到何种问题?”,以及“最希望以何种形式完成毕业论文?”等十项内容进行调查。经过对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学生普遍承认完成毕业论文是必要的、的确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有利于科研能力的提升,并且对于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有明显帮助;但资料贫乏、科研经验不足、语言表达跟不上和难以创新凸显了教学与检测的不对接。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现有的毕业论文形式的确需要进行改革,要实现教学内容与毕业检测的全面对接;有学生认为实践能力远比科研能力重要,学校需要对所开的专业课程进行相应改变以对接毕业论文改革。且不论学生看问题有无偏颇,从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考察来看,学生要求教学内容与毕业检测对接的要求无疑是正确的。3.有待解决的问题。研究中反馈的问题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在省级(含以上)刊物公开的学生均是使用中文撰写,虽然答辩时使用的是英文,但并不能完全说明其使用英文撰写毕业论文的能力也达到了相应的水平。是否要求学生在省级(含以上)刊物发表全英文的文章还有待进一步商榷。第二,根据论文指导老师的反馈,从事翻译实践的同学所翻译的译文初稿水平并不能达到相应要求,都需要指导老师的大力修改方能达到公司期望的水准。虽说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学生的翻译能力也会因此而提高,但指导老师认为译稿的最终水平并非学生真实翻译能力的体现。如果委托公司借此聘用学生担任正式的翻译,日后在无教师指导下的翻译水平能否保证还有待考证。第三,暂时还未对反映本科毕业研究水平的其他形式进行实践研究,也没有学生提出相关置换申请。课题组成员认为,毕业检测的形式应该没有穷尽。从研究的结果中发现,对于以“应用型”作为人才培养主要目标之一的独立学院的英语类专业学生而言,虽然更看重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恰当的科研对于提高其综合的语言能力和研究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有关教学与检测对接问题的探索,不仅需要在课程设置方面开展研究,也需要在毕业论文的撰写形式方面积极改革,更需要对不同形式的毕业检测进行利弊分析,力争使教学过程与教学检测相一致,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一致,在校学习与求职就业相一致,最终实现毕业论文撰写形式多样化、方式合理化、效果显著化的目标,提高独立学院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庆,黄运婷.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2]奚道同,等.民办高校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方向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35(1).

[3]王淼.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探索[J].海外英语,2014(6).

[4]成强,张奇惠.电子信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实践[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30(7).

第4篇

投稿须知

1.投向《经济管理》的论文必须是署名作者独立研究完成的,且充分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没有抄袭和引用过量等学术不端行为,恪守学术道德,对自己、所在单位和学术刊物的声誉负责。因抄袭等原因引发知识产权纠纷,作者将负全责,编辑部保留追究作者责任的权利,对于一稿多投的作者将被列入“投稿作者不道德行为名单”。

2.所投稿件保证相关内容未曾以各种文字、语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保证不会将本篇论文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超过1000字)先于《经济管理》发表于其他公开出版物(包括学术期刊、报纸理论版、专著、论文集、学术网站等)。

4.为使学术期刊更加规范文章,提高文章的严谨性,请作者自行通过“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复率(控制在5%以内,包括引用作者自己已的内容),不符合规定的不予发表。

5.在审稿过程中,可能会向作者索取文章所用的研究数据,作者出于合理原因无法提供研究数据时,应详细说明获取这些数据的途径。文章刊发后,可能向作者索取与论文相关的原始数据,用于增强出版和在线。

6.文章一经正式发表,中英文数字出版权均归本刊编辑部所有。为了扩大学术影响,本刊已许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中文版和英文版)。作者向本刊提交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本刊上述声明。

7.随着刊物水平的不断上升,为保证论文的质量,文章的字数在1万6千字~1万9千字之间(字数统计为字数一栏),不符合该标准下的文章无法继续参加审核。论文体例如下:

二、投稿方式

本刊不以任何方式收取审稿费、版面费,不委托任何第三方代为征稿、组稿;作者投稿不需要任何第三方个人推荐、中转、咨询。2016年7月1日起实行纸质邮寄、官网投稿平台和邮箱投稿“三个同时”的投稿方式(任何个人特别是编辑部负责老师不接稿、转稿),编辑部以确认收到纸质稿件和电子稿件才为有效投稿。

1. 官网投稿平台。需先进行注册并填写必要信息后上传论文电子版,上传的电子版必须和纸稿一致。

2.纸质邮寄。本刊把纸版作为一种投稿承诺,未邮寄纸稿的系无效投稿。需将投稿系统产生的投稿编号标注在纸质稿件的右上角,便于编辑部查询。

3.邮箱投稿。投稿平台投稿、邮寄纸稿后,以防投稿平台出现不稳定,需发送邮件至投稿邮箱。

三、查稿事项

1.查稿统一为网络查稿,不接受电话查稿,每月月初更新数据库信息,请在官网首页“作者查稿系统”中进行查询,“作者投稿系统”仅限投稿,不会显示任何审稿状态;

2.本刊的初审为确认收到纸质稿件起三个月之内,审稿结果分批返回,超过三个月未收到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初审未通过不会另行通知。

四、投稿体例

学术论文刊发体例。仅供投稿时参考,但非规定性要求。

1.字体:中文一律五号宋体,英文一律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脚注和图表文字一律小五号;文章页面设置:页边距上下3厘米,左右2厘米。全文单倍行距;

2.内容提要一般不少于100汉字符;关键词3~5个;

3.自行查询中图分类号和JEL分类号

4.作者简介体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出生地(人事档案信息一致),职称,学位,研究领域/专业/方向/专长(作者任选一二,专长一般是指有成就者)是,E-mail:××。通讯作者:×××。

5.正文说明:

(1)正确列示一级标题(一、)和二级标题(1.),三级标题后面的内容接排,不再另起一行;若确有需要,可以继续有四级、五级等标题,这里不具体规定三级以后的标题形式;

(2)公式中的变量字母一律用斜体字,常量字母和数字用正体,公式中的乘号,统一为“×”。

(3.)脚注用①②③样式,脚注标号是每页重新编号,而不是整篇文章连续编号;

(4)图表必须附上资料来源,不可采用“下同”的方式。

6.参考文献说明:

(1)本刊不要求随文注,参考文献顺序先英文后中文,按首字母顺序排列。文献应实引,文中提及的文献,文末参考文献必须有。正文中以“(作者,年份)”或者“作者(年份)”的形式体现。

(2)英文参考文献中,除连词、介词等虚词外,每一单词首字母大写。所有标注[J]类的文献,年份、期数、页码范围缺一不可。

(3)中文参考文献中,要求标注出版物(包括杂志)所在地(是城市而不是省份),出版社名称中有所在城市名称的则不需要标出(如:“南京出版社”,不需要再标注“南京:南京出版社”)。

第5篇

基础数据

北京大学创建于1898年,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现设有人文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理学部、信息与工程学部、医学部等5个学部,共53个直属院系,120个学士专业,242个硕士专业,212个博士专业。全校专任教师6441人,其中教授1701人,副教授2037人,中国科学院院士63人,工程院院士8人。学校每年邀请大批世界著名学者来校讲学。目前,北京大学有1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8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8所附属医院。

根据2013年10月的统计,北京大学共有来自116个国家的长期外国留学生3574人,其中攻读学位的有2540人。尽管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到北大学习,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毕业后都选择回国。回国后他们和北大的联系并没有结束,相反,他们在本国成立了北大校友会,推动了北大和留学毕业生的交流。北京大学在国外的影响力在逐步增强。

韩国北京大学校友成立于2005年,毕业于中国北京大学的约200名韩国留学生出席了成立仪式。韩国北大校友会是首个海外成立的北大校友会。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从北大毕业和正在就读的韩国留学生已近5000人,他们是北大留学生中最大的一个群体。北大韩国留学生校友会对于整合北大毕业生的海外人力资源、加强北大与韩国大学的交流和合作及提高北大的国际声誉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自1993年第一名韩国留学生进入北大学习以来,每年到中国留学的韩国学生的数量正在成倍增长。

抢眼专业

北大悠久的历史对外国留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本科生按院系志愿招生,入学时不分专业,一般在三年级开始选择专业,分流培养,报名时只填学院,不填专业。留学生在北大可报名的本科专业包括文理共21个学院,共计近百个专业。在理工科专业中,数学学院和物理学院的专业很受欢迎。文科专业中,中国语言文学系和历史学系外国留学生较多。医学部的有关专业也是来华留学生报名较多的专业。在硕士研究生方面,留学生可以择中文授课项目和英文授课项目。中文授课项目包括:光华金融学、经济学院以及汉语国际教育等专业硕士项目。英文授课项目包括:北京大学――格里菲斯大学联合培养双硕士学位项目、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公共政策专业硕士项目、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硕士学位项目、北京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联合培养双硕士学位项目(国际关系方向)以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项目等10多个专业硕士项目。

留学生来北京大学学习,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申请攻读本科、硕士或博士等学位项目;也可以申请非学位项目,进修专业课程,补习汉语,从事专题研究,参加预科项目或短期培训项目。本科生项目学习期限为4年至6年,完成教学方案规定的教学内容,毕业论文通过答辩,可取得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规定条件者,授予学位证书。硕士生项目学习期限为2年到3年,修满学分,完成毕业论文,通过论文答辩,可获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博士生项目一般需要4年到6年的学习和研究期限。修满学分,取得一定的科研成绩,完成博士学位论文,通过论文答辩,可获毕业证书和博士学位。留学申请时间一般在每年秋季,次年春季需根据院系通知参加复试。北京大学目前有全英文授课硕士项目11个,涵盖国际关系、中国法、公共政策、工商管理等专业领域。

第6篇

关键词:国际税收;双语教学;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教学资源库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132-03

《国际税收》是财税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专业主干课程。上海金融学院近几年对该课程实施中英双语教学,取得一定经验,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本文分析我国当前《国际税收》双语教学的现状,并结合上海金融学院的双语教学改革实践,提出了《国际税收》双语教学的改革创新设想。

一、《国际税收》实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国际税收》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国际化财税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

(一)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的时代背景,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国际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亦成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可见,各高校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都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一项广泛、深入而艰巨的任务[1]。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该项意见使得在我国大规模展开和推进双语教学成为可能和必需。《国际税收》因其产生背景的国际化、理论体系的国际化、规则案例的国际化而成为一门双语教学课程亦是必然。

(二)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推动力。教育对外开放其核心是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以培养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为目标,其实践路径主要包括学生跨境流动、教师学者跨境流动、学术思想的跨境流动、不同国家之间的院校合作等等[2],而双语教学因能贯穿于上述路径始终而成为一个有效的国际化载体。

对于上海而言,推动教育国际化是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必然选择。《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力培养国际化人才,提升上海国际化水平”[3]。这就尤其要通过加强双语教学,提升学生的国际语言交流能力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三)是培养国际化财税专业人才的现实需要

对国际化财税专业人才的不能仅仅理解为能讲外语、熟悉国外环境来理解。从个体的视角,是看个人的能力和素质,能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竞争、就业市场竞争的需要,能不能在国门内外适应市场创造价值;而从学校来看,就是能不能构建一个国际化财税专业人才培养的环境[4]。这就需要学校设计出符合科学合理的双语教学体系,《国际税收》则是这个体系中的首选双语课程。

《国际税收》双语课程的开设,并非专业教学和语言教学的简单组合。语言作为知识的载体,在双语教学的课堂上,语言已经从一种工具变为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财税专业学生通过英语这个媒介,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可以阅读国外原版的书籍、论文和研究报告,可以掌握国外先进的理论和实践,可以拓展国际视野拥有世界人文情怀。

二、《国际税收》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国际税收》双语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无法较好地满足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对国际化财税专业人才以及留学生培养的需要。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如下:

(一)双语教学的质量受到师资水平的限制

双语教学要求双语教师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还有拥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和扎实的教学能力。但当下制约双语教师的瓶颈是外语专业教师缺乏的是专业知识,专业教师缺乏的外语口头表达和思维。各高校教授《国际税收》双语教师虽然一般都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专业基础比较扎实,并有一定英语基础,但这些教师绝大多数没有一年以上国外的学习或工作经历,英语能力并不全面,阅读能力强而听说能力弱,对国际经济、西方社会的了解仅来自于媒体或有限的阅读,很难在教学中将《国际税收》中所依托的国际背景、所伴随的国际经济发展形势讲解透彻。同时,《国际税收》课程中有大量的国际双重征税、国际逃避税案例,各高校教师普遍缺乏在实务部门、跨国公司、中介机构的工作经验或挂职经历,对案例的掌握仍然是纸上谈兵,难以案例的来龙去脉讲解清楚。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国际税收》双语课程的质量。

(二)双语教学的效果受制于学生的专业基础和英语水平

学生作为双语教学的主体和接受者,其接受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国际税收》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需要学生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从理论基础来看,《国际税收》需要有相关的先导课程,如财政学、税收学、外国税制、经济法等。学生掌握上述课程的基础上再学习《国际税收》,才可能起到有源可追有本可溯的效果。但目前就现实情况来看,各高校针对财税本学生的教学效果可能因学生前期理论基础不扎实、理解能力薄弱的原因无法保证,而对非本专业的如会计、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的学生开设,其效果更是无法保障。同时,该课程还要求学生熟悉相关术语的英文表述,并具有较强的对相关专业知识的英文理解和表达能力。但我国虽然一直重视英语教学,长期形成了注重读写能力,忽视听说能力的教学模式,这使得学生在接受英文的专业知识时困难重重。另外,因各地区的英语教学水平差异很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参差不齐,课程设计凸显得相当困难。而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大量陌生信息的涌入成为他们阅读和理解的障碍,甚至产生厌学心理,极大地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效果。

(三)双语教学的内容受到教学资料的制约

双语教材是双语教学的核心教学资源,是实施双语教学的重要基础。目前,国内相关《国际税收》的教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中文版教材,这类教材自成体系,其中不乏许多优秀的教材,诸如葛惟喜、朱青、杨斌、方卫平等编著的各类《国际税收》教材,其编著的体系脉络相近,侧重点各不相同,可以较好地满足教学需求,起到很好的互补作用,但是该类教材尽管对部分专业术语进行了英语标注,但毕竟是中文教材,难以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另一类是英文原版教材,如Brian J.Arnold and Michael J. McIntyre.编写的International Tax Primer(2nd edition.ASPEN Publishers, INC., New York, New York,,U.S.A,2004)等。但由于思维习惯的不同,原版教材在内容编排上较为零散,编排系统性不足,且价格昂贵,篇幅巨大,与我国开设的课程衔接不紧密,内容不一定与教学计划相符等缺点。从参考资料来看,UN和OECD的英文原版范本、以及两个组织的网站都有丰富的国际税收信息资源,但是由于受学生阅读能力的限制,这些参考资料难以发挥预期的果效。

三、《国际税收》双语教学的改革创新实践

上海金融学院自2008年2月始在全校开设《国际税收》双语课程,除面向财税本专业之外,授课对象还包括:公共管理、金融学、国际金融、保险学、社会保障、会计学、国际会计、财务管理、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等十多个专业的国内学生和海外留学生。三年多来,通过教学团队的努力和学生的积极配合,开展了以下创新实践。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更新双语教学理念

我校的《国际税收》教学根据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和“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和国际化”的“三型一化”人才培养特色,确立了以“应用型财税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突出“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特色。以此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托,《国际税收》课程以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专业知识学习为主兼顾英文学习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经济全球化下国际税收的基础理论,国际惯例与国际准则,了解国际税收学科领域的前沿问题,能够运用国际税收的基本理论分析现行税收政策和制度;促进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强化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和实际运用,进而拓宽学生专业学习和交流的界面,同时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最终的落脚点是两种语言的学习既是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也是对两种社会文化、语言、思维习惯差异的熟悉与了解。

(二)突出教学设计,改革教学方法

在教学设计上,《国际税收》突出“四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材与前沿相结合、教师传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个体教学与团队合作相结合。为了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增加了课程中的实验实践教学内容,重点选择了税收管辖权、国际双重征税及其减除、转让定价、国际税收竞争四个项目,作为实践教学项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如下流程设计,即课堂确定教学主题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小组讨论写出项目论文进行课堂交流小组修改并提交项目论文,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在教学方法上灵活运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情景式等教学方法,力求从多角度、多层面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案例教学、课堂讨论、教学演示、专项研究、小组实践等。同时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教学团队注重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制作了素材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一方面采用典型的讲授型模式进行常规教学:播放课件创设情境教师讲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归纳总结。另一方面采用案例视频教学型模式:利用多媒体呈现案例视频引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解决问题学生网上浏览、分析其它相关案例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案例的遴选采取中外结合的办法,既有国外经典案例,又有中国国际税收实务的案例,以使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知识点更好地加以理解和把握,从而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国际税收问题的能力。而在进行专项研究时,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采用了主题探究型模式: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研究计划,明确小组成员分工搜集网络资源网上协商研讨完成研究报告汇报研究成果师生评价总结。

(三)注重教材选择,精选教学内容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运用和掌握相关知识,本课程选用了国内反响较好的人大版教材,同时辅之以英文原版教材,二者结合使用。由于《国际税收》是研究跨国国际税收关系的一门课程,其研究领域既涉及到经济理论,又涉及到国际税收的法律、法规,还涉及到国际税收的实践,且该课程采用双语授课,目的是培养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国际性人才、以适应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针对实际教学需要,我们已着手英文教材的编写工作,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教材的基础上,按照国内较为成熟的内容体系,采用全英文编写,既可以保证教材编写体系的完整,同时又可以保证英文教学的需要,且相较于购买原版教材,经济实用。我们已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将部分在编教材内容添加到日常教学中,学生反响较好。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一方面沿袭以往对基础理论的重视,积极引进国内外最新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成果来更新和深化教学内容,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根据课程实务性较强的特点,增加案例教学,尤其对一些真实案例进行分析,从而提高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了拓宽学生的研究视野,教学团队正着手该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一方面多方收集国外最新的文献资料,《国际税收》双语教学改革与创新探讨

申 燕 王 莹

(上海金融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 200061)

摘 要:《国际税收》课程实行双语教学很有必要。要提高《国际税收》双语教学的水平,需要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更新双语教学理念;突出教学设计,改革教学方法;注重教材选择,精选教学内容,编好英语配套教材;完善适应双语教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建设好从事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

关键词:国际税收;双语教学;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教学资源库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132-03

《国际税收》是财税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专业主干课程。上海金融学院近几年对该课程实施中英双语教学,取得一定经验,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本文分析我国当前《国际税收》双语教学的现状,并结合上海金融学院的双语教学改革实践,提出了《国际税收》双语教学的改革创新设想。

一、《国际税收》实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国际税收》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国际化财税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

(一)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的时代背景,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国际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亦成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可见,各高校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都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一项广泛、深入而艰巨的任务[1]。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该项意见使得在我国大规模展开和推进双语教学成为可能和必需。《国际税收》因其产生背景的国际化、理论体系的国际化、规则案例的国际化而成为一门双语教学课程亦是必然。

(二)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推动力。教育对外开放其核心是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以培养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为目标,其实践路径主要包括学生跨境流动、教师学者跨境流动、学术思想的跨境流动、不同国家之间的院校合作等等[2],而双语教学因能贯穿于上述路径始终而成为一个有效的国际化载体。

对于上海而言,推动教育国际化是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必然选择。《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力培养国际化人才,提升上海国际化水平”[3]。这就尤其要通过加强双语教学,提升学生的国际语言交流能力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三)是培养国际化财税专业人才的现实需要

对国际化财税专业人才的不能仅仅理解为能讲外语、熟悉国外环境来理解。从个体的视角,是看个人的能力和素质,能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竞争、就业市场竞争的需要,能不能在国门内外适应市场创造价值;而从学校来看,就是能不能构建一个国际化财税专业人才培养的环境[4]。这就需要学校设计出符合科学合理的双语教学体系,《国际税收》则是这个体系中的首选双语课程。

《国际税收》双语课程的开设,并非专业教学和语言教学的简单组合。语言作为知识的载体,在双语教学的课堂上,语言已经从一种工具变为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财税专业学生通过英语这个媒介,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可以阅读国外原版的书籍、论文和研究报告,可以掌握国外先进的理论和实践,可以拓展国际视野拥有世界人文情怀。

二、《国际税收》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国际税收》双语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无法较好地满足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对国际化财税专业人才以及留学生培养的需要。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如下:

(一)双语教学的质量受到师资水平的限制

双语教学要求双语教师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还有拥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和扎实的教学能力。但当下制约双语教师的瓶颈是外语专业教师缺乏的是专业知识,专业教师缺乏的外语口头表达和思维。各高校教授《国际税收》双语教师虽然一般都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专业基础比较扎实,并有一定英语基础,但这些教师绝大多数没有一年以上国外的学习或工作经历,英语能力并不全面,阅读能力强而听说能力弱,对国际经济、西方社会的了解仅来自于媒体或有限的阅读,很难在教学中将《国际税收》中所依托的国际背景、所伴随的国际经济发展形势讲解透彻。同时,《国际税收》课程中有大量的国际双重征税、国际逃避税案例,各高校教师普遍缺乏在实务部门、跨国公司、中介机构的工作经验或挂职经历,对案例的掌握仍然是纸上谈兵,难以案例的来龙去脉讲解清楚。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国际税收》双语课程的质量。

(二)双语教学的效果受制于学生的专业基础和英语水平

学生作为双语教学的主体和接受者,其接受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国际税收》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需要学生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从理论基础来看,《国际税收》需要有相关的先导课程,如财政学、税收学、外国税制、经济法等。学生掌握上述课程的基础上再学习《国际税收》,才可能起到有源可追有本可溯的效果。但目前就现实情况来看,各高校针对财税本学生的教学效果可能因学生前期理论基础不扎实、理解能力薄弱的原因无法保证,而对非本专业的如会计、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的学生开设,其效果更是无法保障。同时,该课程还要求学生熟悉相关术语的英文表述,并具有较强的对相关专业知识的英文理解和表达能力。但我国虽然一直重视英语教学,长期形成了注重读写能力,忽视听说能力的教学模式,这使得学生在接受英文的专业知识时困难重重。另外,因各地区的英语教学水平差异很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参差不齐,课程设计凸显得相当困难。而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大量陌生信息的涌入成为他们阅读和理解的障碍,甚至产生厌学心理,极大地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效果。

(三)双语教学的内容受到教学资料的制约

双语教材是双语教学的核心教学资源,是实施双语教学的重要基础。目前,国内相关《国际税收》的教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中文版教材,这类教材自成体系,其中不乏许多优秀的教材,诸如葛惟喜、朱青、杨斌、方卫平等编著的各类《国际税收》教材,其编著的体系脉络相近,侧重点各不相同,可以较好地满足教学需求,起到很好的互补作用,但是该类教材尽管对部分专业术语进行了英语标注,但毕竟是中文教材,难以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另一类是英文原版教材,如Brian J.Arnold and Michael J. McIntyre.编写的International Tax Primer(2nd edition.ASPEN Publishers, INC., New York, New York,,U.S.A,2004)等。但由于思维习惯的不同,原版教材在内容编排上较为零散,编排系统性不足,且价格昂贵,篇幅巨大,与我国开设的课程衔接不紧密,内容不一定与教学计划相符等缺点。从参考资料来看,UN和OECD的英文原版范本、以及两个组织的网站都有丰富的国际税收信息资源,但是由于受学生阅读能力的限制,这些参考资料难以发挥预期的果效。

三、《国际税收》双语教学的改革创新实践

上海金融学院自2008年2月始在全校开设《国际税收》双语课程,除面向财税本专业之外,授课对象还包括:公共管理、金融学、国际金融、保险学、社会保障、会计学、国际会计、财务管理、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等十多个专业的国内学生和海外留学生。三年多来,通过教学团队的努力和学生的积极配合,开展了以下创新实践。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更新双语教学理念

我校的《国际税收》教学根据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和“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和国际化”的“三型一化”人才培养特色,确立了以“应用型财税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突出“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特色。以此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托,《国际税收》课程以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专业知识学习为主兼顾英文学习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经济全球化下国际税收的基础理论,国际惯例与国际准则,了解国际税收学科领域的前沿问题,能够运用国际税收的基本理论分析现行税收政策和制度;促进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强化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和实际运用,进而拓宽学生专业学习和交流的界面,同时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最终的落脚点是两种语言的学习既是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也是对两种社会文化、语言、思维习惯差异的熟悉与了解。

(二)突出教学设计,改革教学方法

在教学设计上,《国际税收》突出“四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材与前沿相结合、教师传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个体教学与团队合作相结合。为了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增加了课程中的实验实践教学内容,重点选择了税收管辖权、国际双重征税及其减除、转让定价、国际税收竞争四个项目,作为实践教学项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如下流程设计,即课堂确定教学主题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小组讨论写出项目论文进行课堂交流小组修改并提交项目论文,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在教学方法上灵活运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情景式等教学方法,力求从多角度、多层面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案例教学、课堂讨论、教学演示、专项研究、小组实践等。同时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教学团队注重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制作了素材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一方面采用典型的讲授型模式进行常规教学:播放课件创设情境教师讲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归纳总结。另一方面采用案例视频教学型模式:利用多媒体呈现案例视频引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解决问题学生网上浏览、分析其它相关案例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案例的遴选采取中外结合的办法,既有国外经典案例,又有中国国际税收实务的案例,以使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知识点更好地加以理解和把握,从而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国际税收问题的能力。而在进行专项研究时,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采用了主题探究型模式: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研究计划,明确小组成员分工搜集网络资源网上协商研讨完成研究报告汇报研究成果师生评价总结。

(三)注重教材选择,精选教学内容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运用和掌握相关知识,本课程选用了国内反响较好的人大版教材,同时辅之以英文原版教材,二者结合使用。由于《国际税收》是研究跨国国际税收关系的一门课程,其研究领域既涉及到经济理论,又涉及到国际税收的法律、法规,还涉及到国际税收的实践,且该课程采用双语授课,目的是培养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国际性人才、以适应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针对实际教学需要,我们已着手英文教材的编写工作,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教材的基础上,按照国内较为成熟的内容体系,采用全英文编写,既可以保证教材编写体系的完整,同时又可以保证英文教学的需要,且相较于购买原版教材,经济实用。我们已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将部分在编教材内容添加到日常教学中,学生反响较好。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一方面沿袭以往对基础理论的重视,积极引进国内外最新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成果来更新和深化教学内容,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根据课程实务性较强的特点,增加案例教学,尤其对一些真实案例进行分析,从而提高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了拓宽学生的研究视野,教学团队正着手该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一方面多方收集国外最新的文献资料,保证学生可以了解到最新的发展动态;另一方面,收集视频素材以及动画素材等动态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已经收集了包括各类避税地、各国海外逃税案以及瑞士银行保密制度等相关内容的视频资料供教学使用。

(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推进考核方法的改革

虽然我校的《国际税收》课程的教学对象主要以国内学生为主,但还包括部分相关专业的留学生,而且随着来华外国留学生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了这门课程,而教学效果则直接关系到高校对于外国留学生的吸引力。因此建立一套可以全面考核双语教学的指标体系成为了当前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首要任务和制度保证,因此本课程正尝试在这些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采用对教、学和课堂评估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指标设计,合理地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学过程进行考核,从而达到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

该课程在考核方式的选择上,采用多元评价,不再拘泥于期末考试,而是将平时的考核与期末成绩结合考虑,通过灵活采用多种形式包括布置作业、小组论文、随堂小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时对学生的平时学习状态进行评价。

此外,课程教研组还积极推进试题库的建设,正在筹建中的试题库包括中英文两种,通过分类试题库的建设,不仅有利于推进《国际税收》的课程建设,有效地实现对该学科课程知识点的分布、覆盖面的宽窄、难易程度的掌握和分数比例的合理搭配;而且规范了《国际税收》课程的考试工作,使试题符合统一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的要求,有益于引导学生认真、全面地学习课程内容,系统地掌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外语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五)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鉴于目前双语教师师资偏少、英语水平及运用能力仍然不高的现状,学校制定了全面的双语教师引进和培养计划。对于财税专业来说,目前正在努力引进高水平海外师资,并且通过聘请外教来加强国际化的师资力量。同时有针对性地对现有师资中英语基础较好并有较大发展潜力的老师给予英语进修、国外短期学习、国内外访问学者等机会,以提高他们的专业和英语水平。为了激发双语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学校还建立起了相应的激励制度。如示范性双语教学(即全英文授课)的课时系数为2,普通双语教学(每堂课英语的授课比重在50%以上)的课时系数为1.5。我们则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如对国际金融、国际商务、国际贸易的学生采用示范性双语教学,而对其他专业则为普通双语教学。

另外,鉴于应用型大学对“双师型”教师的渴求,学校出台了教师挂职锻炼的支持计划。《国际税收》实则也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课程,为保证教学效果,我们已派出两位教师到税务部门和中介机构开展为期三月的挂职锻炼,并保持与上述单位与机构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项目合作等方式使师资队伍保持实务的先进性。

参考文献:

\[1\]袁崇轶.经济全球化影响下的高等教育\[N\].光明日报(第5版),2001-12-6.

\[2\]课题组.扩大开放,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第7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双语教学;教学目标;ACCA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025-02

财务会计双语教学是为培养国际化会计复合人才的一门会计学专业学生拓展需求类课程,需要在培养阅读专业文献和专业写作能力的同时,兼顾专业听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会计专业术语,学习财务会计领域的理论和前沿知识,并了解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假设和原则;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方国家(主要是英美)财务会计理论的现状,学习并通晓西方国家财务会计的各种实务操作方法,并能用英语进行会计工作的日常交流,能读懂一般的外文专业文献。

一、西方会计教学现状

那么,在西方国家(英美),财务会计教学采用何种模式呢?笔者在分别对美国加州大学富乐敦(FULLERTEN)分校和英国龙比亚大学克雷格洛克哈特(CRAIGLOCKHART)商学院的会计相关课程进行了跟班学习后,有以下几点感悟:

1、专业方向种类繁多,但彼此差别不大

以会计学学士学位为例,专业选择就分为企业金融学方向,市场营销学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经济学方向,法律方向和创业方向六个层面。其中,企业金融学方向和人力资源方向的的主要课程为:

Napier大学会计学学士企业金融学方向和人力资源方向的的主要课程设置对比表

学位研究方向

课程

设置

会计学学士企业金融学方向

会计学学士人力资源方向

第一学年课程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商业技能》《经济学原理》《会计信息系统》 选修《市场营销学》《行为学》《创业学研究》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行为学》《经济学原理》《会计信息系统》 选修《创业学研究》《市场营销学》《跨文化与组织管理》

第二学年课程 《公司会计》《商法与公司法》《职业会计学》《财政管理》《管理科学与统计》 选修《商务会计学》《商务》或《管理挑战》 《公司会计》《商法与公司法》《职业会计学》《财政管理》《管理科学与统计》《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第三学年课程 《高阶公司报告》《高阶管理会计》《公司财务管理》《现代公司财务》选修《税务学》《管理会计学应用》《审计》《公众财政学》 《高阶公司报告》《高阶管理会计》《公司财务管理》 选修《雇佣关系管理》《人力资源发展》 选修《税务》《现代公司财务》《管理会计学应用》《税收编制与财政研究》《审计》《公众财务》

第四学年课程 论文 选修《投资管理》《当代财政问题》《全球财政市场》《货币理论与政策》 选修《国际会计》《管理会计学改革》《战略管理会计学》《企业社会责任》 《领导力的改革与创新》 论文 选修《全球雇佣实践》《当代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选修《国际会计》《当代财政问题》《管理会计学改革》《战略管理会计学》《公司管理》《投资管理

由此可见,同一学位的不同方向所开基础专业课程基本相同,但到高年级之后逐步细分,在论文的写作方面有较大的差别。也就是说,教学目标的不同决定了课程设置,论文方向,以及学生学习范畴的差别。相比较而言,中国的会计专业,基本只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和国际会计学之分,每一类学科方向的课程设置以及最终的论文选题没有太大的区别。

2、课程结构设置简单,以学生自学为主

英美大学课程每门课一般有二至三名教师共同担任。教学十三周,每周教学二小时(有的为一小时),教师辅导学习一或二小时。每门课只有一至二个大作业加一次考试。学生按要求应在三个学期内(每年三个学期)选学课程(相当于一个学期专攻三门课程)。每周总学时(包括辅导学习)在10个学时左右。教师只给大作业一个等级分,基本不详细批改。

英美教学方式以学院为范围开设课程,课程学时数少,由学生自由选择规定数目的课程学习,这是很好的教学组织方式。相比较中国的本科教学而言,中国的教育学制长,学的课程多,有些课程与所学的专业无关,学时数非常多,每一门课程都只由一门教师完成,学生习惯于听,而非自己学习思考,学习依赖性相当严重。西方的教学方法与中国的教学方法有相当大的区别,老师不会照本宣科,每周虽然只有2个小时的课堂讲授时间,但是教学速度非常快,以财务会计课程为例,一堂讲授课就涵盖了2-3个章节,一百多页的课本内容,这就需要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作为基础。在西方的高等教育里面,大都是学生在课下阅读大量的书籍,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只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财务会计国际化培养目标

会计教学理应培养契合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准则持续趋同的客观需求,拓宽培养复合型会计国际化人才,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双语教学要求,随后又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明确将双语教学作为教学建设与改革的项重要内容,其后在2007年陆续了鼓励双语教学的举措,即辅助教学的模式。众多高校包括我们贵州财经学院开始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选取少量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现代会计学双语),希望能提高学生掌握国际会计语言与规范的能力。

2011年,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快速发展。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会计国际化人才需求,很多高等院校积极引进了英国公认特许注册会计师(ACCA)、加拿大注册会计师(CG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IMA)、英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1MA)等办学方式,使用国外指定原版教材授课,因而,教学计划中的绝大部分必须采用双语教学。在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需要的背景下,必须重构会计国际化教学目标,强调会计国际化教学是对传统会计教学的有益补充,双语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处于主导地位,财务会计双语的教学目标定为:培育学生熟练掌握国外会计处理基本规范,能够按照国际准则编制财务报表并使用管理会计知识加以分析。

三、财务会计双语教学的准备与实践

1、明确教学目标,充分准备教学资料

通过西方会计教学的跟班学习和多年双语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最核心的问题是明确教学目标。以财务会计双语课程为例,由教师带动学生朝会计国际化视野方向进行系统的培养,最佳程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通过教师串讲,案例剖析,师生互动讨论,由教师检验学生课前自学效果并解决重点疑难问题,提出系统的专业前沿理论知识。但实际过程中往往不能完全实现,因为原版教材往往阅读量很大,一些学生由于语言问题而不能坚持自学,或者虽然课前阅读了课文和相关资料但不能把握要点,致使课前预习没有实际效果而最终放弃。因而,选用合适的教材就成了双语教学至关重要的问题。对于《财务会计双语》,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国际化的培养目标,着重于对ACCA人才的培养,所以采用BPP Learning Media编著英文原版教材《ACCA PAPER》。该教材从ACCA考试的层面系统介绍了西方会计的理论和实务操作方法,内容全面且难度适中,外语地道,语言明快流畅,学生可以领略地道的专业表达方式,了解中西方会计处理的不同,达到财务会计教学的目的,把握ACCA考试的重点和难点,拓宽国际化的视野。在中文教材上,选用了立信出版社常旭、编著的《会计专业英语》作为辅助材料,该教材采用中英文对照学习,是学生进行会计双语学习的基础材料。

2、引导学生自我学习,着重讲解重点与难点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鉴于西方的授课经验,学生的自我学习是关键。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定位学生的学习方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之后,按授课计划进度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学习资料供学生课前参考学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尽量用英文授课,在必要时以中文辅助解释,主要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理解程度适当加以调整。在财务会计双语教学中,笔者一般以ACCA的案例引出本专题主要内容,列出关键词并加以解释,通过例题讲解加深对学生理论的理解,提出问题让学生以习作的方式解答,着重引导学生发现重点,理解难点,掌握解题的技巧。这要求双语教师在掌控教学进度的前提下,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过程的互动,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要避免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知道听的“填鸭式”教育,使得原本能够精彩纷呈的课堂变得平淡无味,甚至成了纯粹的专业词汇学习,或者出现备课时几乎把每一句课堂用语都设计好,根本不敢多讲一句教案上没有的话,师生之间缺乏互动“默默无闻”的教学。

3、动手与动脑结合,恰当安排习题和答疑

在双语教学中,很多学生反映看得懂、听得懂,但仍不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遇到题目依旧不会做。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这些能力又不能仅依赖教师讲授达到提高,问题长期积累下来,往往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教学的恶性循环。因此,习题课和答疑课就成了重要的环节。笔者认为,习题答疑不一定完全由教师讲解,可以请一些知识掌握得好的学生在充分准备后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也可以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总结,或者由同学自由组合共同完成。形式也不一定拘泥于课堂,可以针对全班、部分同学或者个人,借助于班级公共邮箱或网络教学系统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习题一定要保持英文形式,答疑也尽量以英文形式完成,避免某些学生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只是等着习题答疑,降低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笔者将习作的成绩最终计入学期的总评成绩,以便将学生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理论跟实践相联系,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对同类课程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学校双语教学的总体质量,有效实现双语教学目标。

参考资料

[1] 于洪,周恒男.对管理会计双语教学方案的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7-28.

[2] 史艳红.解决高校双语教学中矛盾的方法与途径 [J].山西大学学报,2007(04).

[3] 李颖琦.高校双语教学实践研究[J].会计之友,2008,(1下).

第8篇

关键词:挑战;金融学;法和经济学

在2010年出版的《金融与增长》的世界银行报告中:消除贫困和经济增长取决于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有效运行。金融体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点,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中国金融市场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市场规模每年都在增长,截止到2013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5万亿美元,再度创出历史新高。目前,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主要是面临监管体制的转型、市场机制的健全、金融风险的防范、金融工具的市场化、投资者权益的保护等问题。正确的处理好这些问题直接决定着我国金融业日后的发展,关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有效配置。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现在面临的金融改革实践问题已经对金融学研究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金融学研究要把国际学术惯例和中国现阶段的国情结合起来,建设具有中国特设的现代金融学理论和学科。

我国金融学在金融学学科及理论建设方面主要面临下面三方面问题:

一、 学术界对于金融学内涵界定仍需进一步明确

首先,这个概念的界定不是一个容易的问题,华尔街日报在其新开的公司金融的固定版面中将“公司”金融定义为:为业务提供融资的业务,这一定义基本上代表了金融实业界的普遍看法。而且用学科术语来定义该学科对这个学科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Webster字典中,将“To Finance”定义为“(To Raise Or Provide Funds Or Capital For)筹集或提供资本”。代表学界对金融学较有权威的解释可参照“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的Finance相关词条。由斯蒂芬罗斯撰写的“Finance”词条称金融以其不同的中心点和方法论而成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其中心点是资本市场的运营、资本资产的供给和定价。

其次,在国内学界,对于金融一词的界定却存在比较大的分歧。纵观十多年来国内出版和发表的各类财经专业方面的相关材料,金融这一词的解释,主要是财政、融资、财政等解释。这三种解释是对特定对象的。但是金融这个涵义确实值得继续推敲的。从金融这个概念的理论内涵来看,这个是国内在转轨经济背景下的一个典型特征。传统金融研究主要包括信用、货币、银行、货币政策、汇率、货币供求等等专题,金融被定义为是货币流通和通讯活动以及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在国内学界对金融学的理解,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有代表性的方向:第一类是以货币银行学为代表的;第二类是国际金融为代表的。分为这两大科目为主线,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政府为主导的银行之间的相互融资,这种方式在实际当中占主流,而证券和资本则被视为非主流。这样就使得以对银行体系的货币金融研究作为金融学研究的重点。其二是由于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导致对外贸易的加强,所以相应的以“国际贸易”为核心的内容在高内高校中开展起来。

最后,上面国内两大学科对金融学的界定,还不能够把金融学的核心内容概括出来。外国学者对金融学有两种解释,一个是公司金融,包括公司融资、公司财务、公司治理等,以这些为核心。另一个是投资学,也就说把金融学的核心内容归结为资产定价。但国内的有的学者把这个理解为公司理财或者是公司财务,这样的理解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以为研究对象是会计事项,在以后的研究当中应当纠正这样的误解。

二、 金融学理论和学科建设较实践滞后

正是上文所论文的第一个方面的问题,直接导致金融学学科和理论建设的滞后,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下面六个方面。一是金融学教材和我国实际需要不符,出现脱节的现象。从我们所能见到的教材来看,都是引进外国学者或者外国权威人士的论著,这些外国论著与我们中国的实际生活有不符合之处,所以出现与原本英文教材脱节的现象。我们可以学习外国的现代金融学理论,但是还要研究我们本国市场和企业,撰写出适合本国的金融学教材。二在培养学生方面过于封闭。这在本科教学方面表现还比较好,但是在研究生和博士生方面,所表现出的教育方式就和国外存在差异,表现出过于封闭的特征。我国博士招考实行的更多的是单一导师制度,这种制度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还是不够完善,可以让研究性大学博士生以自己的博士项目为自己的学习重心,让导师组来进行指导,这样更加利于他们综合能力的培养。三是在学术研究期刊方面仍然需要增加,我国在部分金融期刊方面做了诸多努力,但是专门的金融学学术期刊还需增加。四是学科布局要更加细化。我国金融学科大都还未从原始的经济学院体制下分离开来,这样影响更深层次的学术研究,也会导致学术分工不明确。其实可以在金融学的宏观领域设立经济系,而在公司金融和投资学微观设立管理学院。五是金融学教师资源方面的匮乏。目前高校金融学方面的师资还是不容乐观的,在公司和投资微观领域的才人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要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六理论研究更新速度慢。我国市场规范化步伐越来越快,这就对我国金融学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的倾向于间接的融资领域。一些前沿领域的理论还没广泛研究,例如行为金融学、金融工程学等。

三、 我国金融学研究要更好的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由于上面论文的两个问题,理论和学科建设有待完善,我国金融学方面的研究还没能够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理论指导功能的发挥力度还不够。这个问题在证券市场改革中体现的最为明显,例如国有股持减问题上、证券监管理念问题上、证券立法等方面,金融学界都要在严谨细致的基础之上提供给相关部门可以借鉴的建议,不人云亦云,严肃对待,实事求是的提供具有理论和实证支持的论著。(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Jensen,M.C.,Capital Markets:Theory and Evidence,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ience,1972,pp.357-398.

[2]Hart,Oliver,and John Moore,1990,Property rights and the nature of the firm,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8,1119-1158.

[3]张新,5中国资本成本的估算6,南开大学工作论文,。

[4]刘鸿儒,5新金融辞海6,北京,改革出版社,1995年4月第1版。

第9篇

列入2005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邹进文教授所著的《近代中国经济学的发展:以留学生博士论文为中心的考察》2016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中国经济思想史学术界首次全面系统地研究近代中国留学生经济学学术思想的开创性著作,其学术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开拓了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新领域

中国现代经济学不是从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思想中“内生”出来的,而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在早期移植西方经济学及中国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近代留学生群体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其学术思想成为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独特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中国经济思想史学术界缺乏对近代留学生群体经济思想的系统深入研究,留学生经济学学术成就迄今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该书以中同近代留学生博士论文为切入点研究留学生留学期间的经济思想,重点研究留学生博士论文对经济学的贡献。作者论述了留学生博士论文在理论经济学、财政理论、金融理论、农业经济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工商管理理论、经济思想史、经济史和经济学等方面的学术贡献,是一部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史百科全书式的学术著作,开拓了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新领域。

二、挖掘了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新史料

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学科经过几代学人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该学科一百多年来已有的学术研究成果主要是运用中文文献资料,外文文献资料少有运用,存在文献收罗不足的问题,导致中同近代经济思想特别是民国经济思想没有得到充分挖掘,许多经济思想没有系统加以研究。比如民国时期的刘大中、蒋硕杰、林霖、何廉和方显廷等的经济思想都没有进入《中国大百科全书》,甚至没有列入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教科书。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新进展既要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的创新,也要有史料的新发现。作者利用从欧美各国收集到的英文、法文及德文经济学博士论文,中国近代留学生在欧美经济学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两方学者在欧美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有关中国近代留学生博士论文的评论文章等,研究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的变迁,其中大多数资料是第一手资料且第一次运用。

三、提出了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新观点

以往学术界认为中国近代留学生经济学博士论文没有理论创见,不应该纳入中国经济思想史中。该书从经济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全面阐述了中同近代留学生经济学博士论文的学术成就,认为许多成果不仅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些成果甚至对于世界经济学的发展都做出了原创性的贡献。如在货币理论方面,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凯恩斯主义的崛起,货币政策成为国家干预的主要手段,实行货币政策首先必须明确货币的定义及确定货币供应量,当时占主流地位的观点是定期存款不是货币。中国留学美国的经济学博十1937年在《美国经济评论》第27卷第1期发表了两篇论文,全面阐述了定期存款是货币的观点,其结论后来成为货币理论的定论。该书许多见解或首次提出,或厘清、修正前人成说,填补了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学术空白,如该书第一次考证了中国首位在欧洲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的留学生的生平及其博士论文的主要内容。

(责任辑:孙艳)

第10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指导方法;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24-0020-03

1引言

毕业设计作为高校教学工作中的一项常规性内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主要手段,是学生在校期间对所学知识的一次全面检验、总结和提高,是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接受课题任务,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或工程实践,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取得成果的过程[1]。同时,毕业论文作为检验毕业设计效果,评估学业成绩的一种重要方式,其科学性、规范性以及合理性会直接反映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因此,做好本科毕业设计工作,在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设计质量呈下滑趋势[2][3]。在毕业设计选题、学生对待毕业设计的态度以及毕业论文质量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毕业设计指导方法的角度提出重在引导、严格管理、全面培养的全新理念,强调在本科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在指导思想上,应当坚持重在引导的核心理念,明确自身责任,站在宏观的、全局的立场上,从毕业设计选题、文献检索、确定毕业设计方案等多个层面,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指导方式上,要时刻遵循严格管理的行为准则,在课题设计实现过程中通过设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定期检查毕业设计进度,适当安排重点、难点的讨论时间等相应措施,切实发挥指点、督导的作用;在指导目标上,要牢固树立全面培养的基本思想,从思想素质和实践能力两方面,培养创新型人才。以下分别从指导思想、指导方式及指导目标三个层次详细阐述这种理念,期望会对当前本科毕业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所帮助。

2重在引导

本科毕业设计的主旨不是强调学生一定要完成某类实际或虚拟项目的研发,最终获得可以投入应用的真实产品,而是充分调动学生发散思维的意识,锻炼和启发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自我综合、自我分析、自我评估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检索文献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学术写作和学术讲演能力,为其今后走向社会,成为优秀的应用型或学术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由此确定了毕业设计的指导思想――重在引导,指导教师应该明确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只是最大程度地引导和启发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到实际工作中去。

首先,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指导教师应当认真了解学生的需求,主动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增强互动性。选题是毕业设计工作的龙头,选题质量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4]。毕业设计题目一定要以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主,尽量选择一些联系实际工程应用、反映当代科技发展水平的题目,让学生能了解、把握国内外在该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高等学校应大力提倡选题的互动性,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些符合自身特点的课题,极大地增强学生的研究热情,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但同时也会引发一些问题。一方面,选题过于灵活可能导致课题涉及交叉或边缘学科领域的内容,从而给指导教师带来很大的压力。为此,指导教师应当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勇于拓展新的研究领域,适应选题方式的变革。另一方面,学生自主选题包含一些不科学因素,当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存在难度大、缺乏综合性等问题时,指导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拓展思路,合理剪裁,帮助学生掌握项目分解和组织的技巧。

其次,在毕业设计思路方面,指导教师不应当命令式地要求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应该只是从宏观角度告知学生一个项目或课题正常的开发流程,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独立查阅文献,自主进行需求分析,了解课题背景,自行提出设计方案及技术路线,自主安排工作进度,最终高效地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很多自身很难解决的问题,诸如课题细化及分解、中英文文献检索等,指导教师应该根据经验主动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难题,通过讲解其他相关课题分析、分解的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尝试毕业设计课题的模块划分。如果多个学生联合开发一个较大规模的课题,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在程序编制过程中为其他子课题预留相应的接口。文献检索及应用是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需要着重培养的一种能力,很多本科毕业生一开始从事学术研究时,在图书馆里不知所措,虽然现在的图书馆都提供有电子检索的装置,但是如何快速、准确检索出所需文献,尤其是如何利用查找出来的文献,仍然是困扰学生的难题。指导教师应适当以实例教授学生图书检索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时要将侧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利用所检索的文献上来,培养学生模仿的能力,尽可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性,端正学生的科学研究态度。

最后,在毕业设计关键问题研究方面,指导教师应以提高学生实践技术水平为主旨,适当给出提示,引导学生自行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灵活变通、多向思维的能力。例如,计算机学院某个实际课题的目标是在EDA平台上实现简易的可屏蔽中断控制模块的编制,其中关键的输出信号需要三个输入信号联合决定,如何通过硬件电路实现正确的逻辑关系?在“数字逻辑”课程中曾详细介绍过卡诺图的应用,但遇到这种具体问题,学生仍然不知道如何解决。这时,指导教师一定不要直接帮助学生搭建电路,而只要给出相应提示,使学生自行深化所学知识,解决难题。同样,另一个实际课题需要学生在EDA平台上实现流水线机器的构建。流水线的结构在教科书及参考书上有很多实例。为了获得更好的毕业设计效果,指导教师应当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分析、比较各种设计方法的优劣,使学生不因循守旧,灵活变通地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3严格管理

通过合理的选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引导学生按照自行设定的毕业设计计划进行课题开发之后,指导教师要时刻遵循严格管理的行为准则来约束及督导学生的工作。

首先,指导教师应当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展,严格按照进度安排对学生实践效果给予合理评价。目前,高等学校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都会提供教师指导记录手册,以此为依据检查毕业设计的进展和效果。指导教师应保证至少每周与学生见一次面,听取学生上周工作内容的总结报告,检查其工作进展,针对一些难点问题与学生展开讨论,给出合理的建议,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课题实际情况,自行提出下周工作内容,包括设计思想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指导教师也应针对学生实际工作进度给出评价,并针对学生自行拟定的下周工作内容给予合理的建议。

其次,指导教师要认真检查学生提交的英文翻译内容。高等学校要求学生答辩前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英文翻译,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英文专业文献的能力。目前,学生利用Internet搜索引擎下载相关英文资料应付导师的现象非常普遍,还有些学生利用网上在线翻译等工具软件来蒙混过关,此时,指导教师应提高警惕,采用抽检等方式严格把关,保证学生的学术阅读能力切实得到提高。

最后,指导教师应向学生认真讲解论文撰写规范,严格执行论文的审查与监督,同时合理安排学生的预答辩工作。高校毕业论文撰写的格式通常有严格的规定,但是学生经常会忽视一些细节因素,如图、表、公式、目录的设计版式等,指导教师应仔细审查,及时提出修改意见。本科学生撰写论文初期最困惑的问题经常是:如何安排论文结构?对此,指导教师应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自行组织文章框架,制定论文撰写大纲,并提出合理建议。在文章内容方面,应尽量提示学生把自己所做的工作及创新成果摆在首要位置,实现软件设计类题目时,避免大段粘贴源代码,应按软件工程理论,以流程图或E-R图等方式表达编程思想。预答辩是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设计理念的最佳方式,指导教师应严格审阅学生的演讲稿,模拟正式答辩的场景,精确计时,通过多次反复练习,使学生熟悉学术讲演的方式和氛围,为今后独立开展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全面培养

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在指导目标上,应当牢固树立全面培养的基本思想。高等学校的毕业生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之外,还应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

首先,在思想素质培养方面,指导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严谨求实,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研究态度。当前毕业设计中的抄袭现象非常多,比较普遍的是大段地从网上复制和粘贴,抄袭既不利于学生真正获得知识, 更是养成了不好的习惯[5]。指导教师在引导学生查阅及利用相关文献时应该重点强调模仿不等于抄袭的理念,使学生发挥自身潜力,在参考前人成果基础上勇于提出自己的创新构想并予以实现,防范学术造假现象。公司或企业中的项目规模通常较大,往往不能依赖个人独立实现,需要研发部门内部多个成员协调合作、共同完成。指导教师应当在毕业设计阶段就着重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提供集体学术讨论的良好环境,同时在课题设计实现过程中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为后续研发人员预留接口,保证项目或课题的可延续性。创新性是学术研究的灵魂,指导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进行逆向及多向思维,提出具有创新点的设计方案,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其次,在增强实践能力方面,指导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自主设计、自我分析、自我综合、自我评估的能力,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真正将所学知识有效地利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在学术研究或工程应用中取得的成果通常是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发表出来,以供学术交流,因而学术论文的撰写方式和技巧尤为重要。指导教师应在仔细审查毕业论文的同时,鼓励学生提炼毕业设计中的精华,培养学生撰写学术文章的能力,并且通过预答辩的方式,锻炼学生学术讲演的能力。

5结束语

毕业设计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关键一环,其实质不在于指导学生做出符合要求的产品,而是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拓宽知识面,具备独立完成实际应用项目的能力,包括项目需求分析、功能模块划分、进度安排、设计方案制定、实际动手操作、中英文学术文章的撰写及学术讲演等能力的培养。本文从毕业设计指导方法的角度提出重在引导、严格管理、全面培养的全新理念,能够有效辅助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获得良好的毕业设计效果,同时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相关借鉴。

参考文献

[1] 毛小庆.对本科毕业设计工作的若干思考[J]. 高等理科教育,2006,(1):125-128.

[2] 孙艳京,李光永,杨培岭. 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 高等农业 教育,2005,(9):54C56.

[3] 周建涛,李欣.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以北航经管学院金融(保险)专业为例[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91-95.

[4] 刘磊,富容国,常本康. 对本科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分析和建议[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8(4):115C117.

[5] 董黎刚,赵. 高校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26(6):122C124.

作者简介

朱文军(1974-),男,安徽省肖县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计算机系统结构及组成原理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第11篇

【论文关键词】期货市场;交易所;期货公司;套期保值;发现价格

【论文摘要】期货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的产品工具,是表明市场经济发育阶段的重要标志。期货市场对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期货市场的概念入手,对其发展历程、目前发展状况、前景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1引言

期货市场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内容。国际期货市场自1848年在美国出现以来,经历了由商品期货到金融期货、交易品种不断增加、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逐渐成为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主要期货交易所有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和东京工业品交易所等。

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对完善国内资本市场结构和促进资本市场的开放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将为企业风险管理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发挥更大的作用。

自1990年郑州商品交易所成立至今,我国期货市场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在基本法律法规框架监管下、在中国证监会统一监管下、由四家期货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和180多家期货公司组成的、由市场各主体参与的、能顺应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期货市场体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扩大,我国期货市场将进入一个质变式发展阶段。本文就目前期货市场的情况和发展前景以及金融危机下的启示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2期货市场的由来及发展历程

期货的英文为Futures,是由“未来”一词演化而来,其含义是:交易双方不必在买卖发生的初期就交收实货,而是共同约定在未来的某一时候交收实货,因此中国人就称其为“期货”。世界第一家商品远期合同交易所是1570年伦敦开设的皇家交易所。为了适应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1985年芝加哥谷物交易所推出了一种被称为“期货合约”的标准化协议,取代原先沿用的远期合同。使用这种标准化合约,允许合约转手买卖,并逐步完善了保证金制度,于是一种专门买卖标准化合约的期货市场形成了,期货成为投资者的一种投资理财工具。期货市场发展到今天,已成为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勒说过:“真正的市场经济是不能缺少期货市场的经济体系”.没有期货市场的市场经济,不是健全完善的市场经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趋向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风险管理的场所和工具。因此,一个健全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离不开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期货市场。期货市场最早萌芽于欧洲,是买卖期货合约的市场。这种买卖是由转移价格波动风险的生产经营者和承受价格风险而获利的风险投资者参加的,在交易所内依法公平竞争而进行的,并且有保证金制度为保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期货市场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3金融危机中期货市场角色分析

期货市场的不完善特别是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不完善是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

金融衍生品是风险对冲或转移的有效工具,但同时也具有高风险的特质。这次金融危机原因之一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他通过“蝴蝶效应”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共振,其影响还在扩散和深化中。这场危机使人们意识到,以资产证券化为代表的现代金融创新在促进风险分散渠道多元化、提高市场效率的同时,也扩大了金融风险,引起了全球性的危机。次贷危机给金融机构造成巨大损失被发现得很晚,这是因为新的金融产品已经达到了相关机构风险评估的极限。一些评估机构对于新的、复杂的金融产品没有经验,它们不知道该怎么办。由于次贷危机的严重性不亚于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人们开始从各个方面对这场危机进行反思,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现代金融创新的“双刃剑效应”。金融创新在促进风险分散渠道多元化、提高市场效率方面卓有成效,但创新背后所隐藏的错综复杂的各种风险因素不容忽视。因此,在金融创新日益频繁的今天,如何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如何有效地监管金融市场已经成为严峻的课题。

4在全球金融风暴中反思我国期货市场发展

4.1加强期货市场的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的核心是有效的风险管理,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一是市场制度的稳定性。二是市场交易的公正性。三是市场运作的规范性。四是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障性。上述四个条件的形成和确立,首先取决于对风险处理的能力。如果市场本身缺乏风险管理体系,显然谈不上市场的稳定性,市场不稳定,就难以正常有序的运作,市场公正性也必然会受到影响,更保障不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市场就会风险不断,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保障。

4.2期货市场应实行法制化管理,用发展的思维统领监管工作

2003年以来,仅仅北京地区先后出台《期货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指导意见》、《公司经营管理风险防范指导意见》等,充分兼顾了规范和发展两方面,深受北京地区期货业欢迎。

第12篇

北京大学图书馆是全国高校第一个开设系列讲座的图书馆,至今已开设了十几年,且日趋完善。其他很多的211、985等重点大学直至普通大学也都纷纷开设图书馆讲座,邀请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本校教授等人员进行不同主题的讲座,吸引了众多学生的参与。笔者所就职的山东财经大学图书馆也经常开展各种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讲座。例如,2016年5月份,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山东财经大学图书馆就先后举办了“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与论文写作”、金融研究数据库主题、“畅享中国知网,开启学术智慧”、“集聚管理智慧,推动案例教学”、经济统计数据库主题、“激励发现 推动创新――Web of Science(SCI/SSCI)在科研中的应用”等多次讲座,这些讲座活动设计的方向完全不同,有的是关于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的,有的是关于如何利用中国知网的,有的是关于经济统计数据库的,还有的是关于撰写核心论文的,等等。这些不同主题的讲座能为学生与教师带来不同的资讯,师生可以根据自身研究的方向与程度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讲座,这为师生的学习与教学、教研工作都带来了极大的便捷。

二、高校图书馆讲座的重要意义

用户教育是图书馆的一项核心工作。图书馆是资源的集合场所,无论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还是技术方面都具有绝对的优势,能够使读者通过图书馆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教育、培训和服务。而开展图书馆讲座,更加能够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活跃图书馆的学习氛围,强化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吸引更多的师生进入图书馆来学习和教研,从而打响图书馆的品牌,促进图书馆的健康发展。

1.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图书馆虽然相对来说独立于高校的教学组织机构,但是它与高校日常工作的推进是无法分离的。高校要想促进一些教学、教研工作的落实,便可以选择图书馆作为阵地来开展讲座,使师生通过讲座获取信息。例如,学位论文是高等院校学生攻读学位期间代表性的学术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理论和现实应用价值,也是学校每年都要抓的一项工作。但由于学位论文是一种非正式发表的文献,分布零散,查找获取困难,导致学生在撰写学术论文的过程中遇到了重重阻碍。这个时候,高校图书馆便可以利用学位论文讲座来很好地指导学生利用馆藏论文资源进行论文写作,有利于避免重复研究,提高论文质量,使学生顺利完成论文的撰写,推进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落实。

2.活跃图书馆的学习氛围

图书馆积极开展各项讲座,能够为高校师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和教师能够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中更好地学习、教研。例如,2016年4月14日,山东财经大学图书馆开展了主题为“考研规划和写作技巧”的讲座,讲座内容主要是考研英语学习方法、难点与重点的指导。通过讲座,学生不仅获得了更多的与考研相关的知识和考研英语的写作技巧,还感受到了浓浓的考研氛围,在氛围中受到鼓舞,提升了学习的动力。又如,2016年4月14日,山东财经大学燕山校区图书馆开展了“国际期刊投稿交流和英文写作”主题讲座,本期讲座的主要内容是Emerald期刊数据库及平台使用介绍、学术英语写作技巧、国际期刊投稿、语言编辑和会议论文集等主题。讲座结束之后,学生对期刊数据库的应用和学术英语写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学习氛围也更为浓烈。

3.强化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图书馆具有较强的服务功能,其服务于师生和教职员工,而讲座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师生和教职员工。例如,2015年9月,为了使金融学院研究生新生能够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源来辅助学习和研究,山东财经大学舜耕校区图书馆信息咨询部在图书馆六楼电子阅览室为金融学院2015级研究生共80余名新同学举办了“如何利用图书馆”的专题讲座。在讲座中,信息咨询部的老师为研究生新生介绍了山东财经大学图书馆的概况、馆藏资源分布、馆藏书目检索系统、馆藏电子资源与部分常用数据库、移动图书馆等资源的使用方法以及使用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等,这样一来,这些研究生新生虽然刚刚进入我校,却能够通过讲座更清晰地了解本校的图书馆,能够更准确、更便捷地使用图书馆的各类资源。因此,利用讲座能够最大限度地强化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有利于提升师生和教职员工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

三、高校图书馆讲座活动的开展实践

高校图书馆在讲座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不断强化讲座活动的内容,丰富讲座活动的形式,增强讲座的含金量,扩大讲座的覆盖面,从而使讲座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1.强化讲座活动的内容

讲座活动开展的内容也就是讲座的主题,其对于学生参与度的提高和积极性的保障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开展图书馆讲座活动,就需要强化讲座活动的内容,根据师生的学习和教研需求来设计讲座主题、丰富讲座的内容,使讲座不仅仅停留在有关图书馆的相关内容上,而是更加丰富多样。比如,关于考研的主题、关于学术论文写作的主题、关于数据库培训的主题等都可以作为讲座的主题来实践。只有讲座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多元,才能吸引更多的师生前来听讲。

2.丰富讲座活动的形式

高校图书馆的讲座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和学术性,所聘请的主讲人一般也都是业内的专家、学者,所以讲座的活动形式一般都是比较中规中矩的。但是考虑到90后学生的个性特征,高校图书馆也不妨做出些小小的变通,可以以细节来活跃讲座的活动形式,比如开展讲座的地点,可以选在图书馆,也可以选在多媒体教室,甚至可以选择开展网络讲座。又如,开展讲座的时间,可以选择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的上午,或者学生课程比较少的周末。此外,也可以实施预约制,要求学生进行自由选择与预约。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在学位论文讲座中就实施了预约制,在讲座主题下分别给出两个不同讲座日期和时间段,供读者自由选择和参与。只要图书馆善于变通,不断地活跃讲座的形式,就一定能够吸引学生参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增强讲座的含金量

大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的时间仅有4年,研究生则仅为2年―3年,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学生希望通过上课、讲座、实习实践等形式获得越来越多的知识和技能。为此,高校图书馆应该不断增强每一场讲座的含金量,使每一场讲座都能令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比如,大三的学生对于考研十分迷茫,渴望能够在老师或者专家的指导下走出迷茫。如山东财经大学2016年4月份开展的“考研规划和写作技巧”主题讲座,由新东方教育集团优秀教师、集团考研复习规划师刘俊华主讲,刘俊华老师的讲座使学生从考研的迷茫中逐渐找到了方向,而其对于考研英语写作技巧的讲授也令学生叹为观止。学生在刘老师的指导与教育下重新点燃了考研的激情,也树立了考研的信心。这样的讲座便是富有“含金量”的讲座,是有价值的。

4.扩大讲座的覆盖面

高校图书馆讲座目前多数都是针对本校的学生来开展的,讲座内容多是学生日常学习中所需要用到的知识和技能。其实,图书馆的读者群不应该仅限于本校的学生,还应该不断扩大,因为图书馆就是服务性的机构,应该为更多的人服务,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此,高校图书馆在讲座的开展过程中,应该积极扩大讲座的覆盖面,使更多的学生、教师、教职员工甚至是校外的学生、本市市民都参与进来。这样一来,高校图书馆才能切实推进自身的服务功效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