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贸市场考察报告

农贸市场考察报告

时间:2022-07-18 06:44: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贸市场考察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贸市场考察报告

第1篇

关键词:大熊猫;竹笋产量;采集管理;保护

中图分类号:S79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2002903

1调查概况

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分别对各竹种调查竹笋产量和采集现状。

1.1产笋量调查

根据各竹种分布的大致面积和分布区域,按1000 hm2左右设置1个2 m×2 m样地(竹类面积越大,越集中,适当减少样地数,面积越小,分布区域分散,适当增加样地数)进行调查。本次共调查标准样地36个,其中熊竹13个,大风顶玉山竹4个,马边玉山竹3个,短雉玉山竹6个、斑壳玉山竹6个,八月竹4个(冷箭竹竹笋较细,一般没有人专门采集,故未做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时间、样方立地因子、生境类型、郁闭度、竹种、竹高、竹子盖度、竹笋株数、笋高、产笋量等。在调查中,立地条件因子分别用罗盘仪、海拔仪、GPS等仪器在样地内进行调查;生境因子用目测法;竹笋高度用卷尺测量取其平均数;竹笋重量用弹簧秤称,其中净重指去掉笋壳的鲜笋重量。春季出笋竹种调查时间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秋季出笋的竹种为9月中下旬。[1]

1.2竹笋采集调查

采笋情况分自己食用和销售两部分,自用部分主要在保护区周边各村庄选择一定村民或采笋人员进行询问调查,分别选择保护区周边的以及距保护区稍远的各2个村,随机选取村民(每村3户)进行调查,调查总户数12户,山上现场调查采笋人员3人;对市场销售部分于5月中旬至6月上旬,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分别组织人员每天到县城农贸市场、附近乡镇街道市场进行调查,对林区收购的定期到各收购点进行调查(八月竹)。市场调查内容包括调查时间、地点、竹笋销售种类、销售数量、采集数量、采集地点、采集时间、采集人员居住地及加工等信息。

2调查结果分析

2.1竹子及竹笋生长情况

通过调查,区内有冷箭竹、熊竹、大风顶玉山竹、短雉玉山竹、玟壳玉山竹、马边玉山竹、八月竹等7种[1]。熊竹、玉山竹的出笋时间为5月中旬至6月中旬,出笋高峰期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八月竹出笋的高峰期在9月中下旬。

2.1.1熊竹

在保护区主要分布于大风顶、罗孜、维核洛等地海拔2200~3000 m的针叶林和阔叶林下,面积约15453 hm2,竹高2~4 m,盖度为60 %~80 %,样方内的竹笋5~42株。

2.1.2大风顶玉山竹

主要分布在洛木呷、挖皆哈罗地区海拔2200~2800 m冷杉林下,面积约3160 hm2。竹高3~5 m,盖度70 %~80 %,样方中竹笋13~34株。

2.1.3马边玉山竹

主要分布在罗姑、树窝、洛木呷地区的2200~2600 m范围内的寒温性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下,呈块状分布,面积较小,约1220 hm2。竹高1~2 m,个别达4 m高,盖度35 %~70 %,样方中产笋7~27株。

2.1.4短雉玉山竹

主要分布在保护区椅子河坝、毛洪觉、滥龙等地海拔2500~3100 m的寒温性针叶林下,面积4245 hm2于。竹高2~4 m,个别达5 m,盖度70 %~80 %,样方内竹笋13~31株。

2.1.5斑壳玉山竹

主要分布在滥龙和毛洪觉地区海拔2700~3500 m的寒温性针叶林下或灌丛中,面积5430 hm2。竹高2~3 m,盖度70 %~80 %,样方中竹笋数量13~28株。

2.1.6八月竹

主要分布在瓦候河流域的罗孜至祖尔依则海拔2300 m以下地区,成片的主要分布在社区集体林内,面积约405 hm2。竹高1~2 m(正常情况下为4~5 m),植株纤细,竹林盖度30 %~60 %,样方内产笋量9~28株。该竹子于1990年全部开花枯死[2],现正在逐步恢复中。

2.2竹种产笋情况

据调查样方统计,各竹笋产量情况见表1,总净产量(t)=调查样方总净重(kg)÷样方面积(m2)×竹种面积(m2)÷2000。

从表1可以看出,竹笋总产量达28546.4 t,春季产竹笋可达28249 t,秋季(八月竹)可产笋297.4 t。其中以熊竹面积最大,产笋最多,达18127.6 t。从出笋株数情况看,各竹种的出笋量为4.12~5.83株/m2,相差不算太大,说明各竹种生长均较正常,其中以大风顶玉山竹和熊竹的数量最大,长势最好,分别为5.81株/m2,和5.1株/m2;短雉玉山竹和斑壳玉山竹次之,分别为4.83株/ m2和4.75株/m2;以八月竹和马边玉山竹的产笋数量最低,长势相对较差,样方内出笋量分别为4.12株/m2和4.25株/m2。

从各竹种出笋重量看,各竹种之间差距较大,大风顶玉山竹和熊竹的单产量最高,分别为0.122 kg/m2和0.117 kg/m2,马边玉山竹最低,仅0.037 kg,其原因是大风顶玉山竹和熊竹等竹种较粗壮,生长旺盛,而马边玉山竹较纤细,单株重量轻。

2.3保护区竹笋采集及销售情况

2.3.1竹笋采集情况

调查发现,保护区周边村民均有采集竹笋的习惯。 对于春笋,村民采集基本为自己食用,很少进行出售或加工。当地村民主要是利用上山采药或放牧时顺便采集,很少专门上山采集。在调查的各村庄,几乎每家都有零星的采笋现象,采集地点在村庄附近的林区,各竹种均有采集,户均采集量在5~15 kg,平均10 kg,按社区总户数6085户[3]计算,总计达60.85 t左右,占春笋总产量28249 t的0.22 %。

秋季的8月笋,口感较春笋好,因此每年有人专门上山采集。调查中,在主要分布的罗孜、斯立平等村一般每天采集人员达40~50人,最多可达100余人,平均每天60人。采集时间为9月中下旬,平均可采集时间20 d,采集量为每天15~20 kg/人,总采集量为18~24 t,占总产量297.4 t的6.05 %~8.07 %。

2.3.2竹笋销售情况

当地村民采集竹笋,一般就地去掉笋壳后直接到市场上进行鲜笋销售。在春季,竹笋销售量很小,从5月10日至6月10日期间,在县城农贸市场只调查到1次,数量15 kg,洪溪市场16次,共销售竹笋390 kg,瓦候市场没有出售情况,也没有收到林区进行收购现象。整个春季三个市场共调查到销售竹笋数量405 kg,只占采集数量的很小一部分。

秋笋在发笋期间,在主要分布的斯立平村、罗孜村等有人专门进行收购,市场只有零星销售。在整个季节,罗孜、斯立平收购点共收购竹笋6350 kg,但还有少部分在山上收购的未调查到,据了解,估计100 kg/d左右,因此,总销售量约8.35 t,是采集数量的34.8 %~46.4 %。

3调查结果与建议

3.1调查结果

3.1.1保护区竹笋产笋情况

保护区内各竹种生长正常,出笋量为4.12~5.83株/ m2。其中以大风顶玉山竹和熊竹的数量最大,长势最好,分别为5.81株/ m2,和5.1株/ m2;八月竹和马边玉山竹的产笋数量最低,长势相对较差,出笋量分别为4.12株/ m2和4.25株/m2。从重量看,大风顶玉山竹和熊竹较粗壮,产笋量大,单产量最高,分别为0.122 kg和0.117 kg/m2;马边玉山竹因竹子纤细,产量最低,仅0.037 kg/m2。

3.1.2保护区竹笋采集情况

保护区周边村民有采集竹笋的习惯,春笋主要是利用放牧或采药的空闲时间进行顺便采集,以自用为主,很少销售。原因是美姑县政府近来曾出台了禁止在林区采笋的政策。另外在社区集体林内的八月竹,有部分村民进行专门采集,每年也有人进行专门收购,但因价格较低,采集数量也不大。

3.1.3竹笋采集对竹类生长影响

保护区及周边社区竹笋采集量总体较小,特别是春笋,其产笋量较高,采集量较小,采集量仅占总产量的0.22 %左右,因此现阶段的采集活动对保护区内竹类生长,和自然更新不会造成影响。在保护区外的八月竹,其采集量也仅占自然产量的6 %~8 %,对其生长的影响也较小。

3.1.4竹笋采集对大熊猫食物的影响

保护区内大熊猫主食竹面积较大,生长状况良好,虽然各地区均有采笋现象,但现阶段采集量所占比例很小,因此不会对大熊猫食物造成影响。另外保护区外的八月竹虽然采集量相对较大一些,但由于在保护区外的社区村庄附近,一般很少有大熊猫活动,因此对大熊猫没有影响。

3.2建议

3.2.1加强对保护区采笋人员宣传教育

现阶段虽然进入保护区从事采笋人员不多,对竹笋采集量不大,但由于采笋人员随意进入保护区活动,且人员较分散,在保护区采笋期间,难免出现野外用火、采药等活动,会对保护区资源造成一定破坏。因此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特别强调不要破坏保护区其它资源,不要在林区用火,以免发生森林火灾。

3.2.2减少对社区八月竹竹笋的采集力度

八月竹由于1990年全面开花枯死,现正在恢复中,若采集过量,必然会影响其自然恢复的速度。通过调查,该竹子已经过近20年的自然恢复,但由于人为活动等原因,现竹子仍然很纤细,高度也仅为正常情况下的30 %~40 %。因此应加强管理,待其全面恢复后再进行有计划地采集。

4调查结果讨论

4.1调查数据可能与实际有偏差

本次调查,由于受经费等的限制,无论从竹笋产量到竹笋采集调查,其调查的范围都不很全面,抽样比例也较小,其数量可能与实际情况有偏差。一是对竹笋产量调查中,由于竹笋发笋时间前后约为1个月,但调查时间只有一次,因此调查的数据可能偏小;二对采集情况调查时,村民有时担心不准采集,可能有意隐瞒实际采集数量,另外在县农贸市场销售的部分竹笋可能是保护区采集的,但他们说是在其它地区采集的,因此调查数量也可能比实际采集数量偏小。

4.2调查样地设置不够科学,可能影响调查结果

由于保护区面积大,竹种多,因此本次调查在样地设置时,没有按照固定比例进行设置样地,在样地设置时虽确定了大至范围和区域,但在实际调查时,样地点设置有一定的人为影响,因此调查结果可能还不够准确;另外有些竹种样地数量较少,也会影响数据的准确度。

4.3影响产笋数量情况未进行分析

由于本次调查抽样比例较小,掌握的数据有限,不能对影响各竹种产笋量情况进行分析,还需进一步开展相关调查,找出影响竹种产笋的相关因素,以更好地服务于大熊猫保护。

4.4继续加强对竹笋产量及采集情况调查和监测

竹笋产量及采集情况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要想准确了解保护区内的竹笋产量及采集情况,以及采集对竹子生长和大熊猫食物影响状况,必须坚持多年调查和了解。同时竹笋发笋前后时间较长,要准确了解竹笋一年的发笋情况,还须坚持对样地进行多次监测,才能做到数据准确。

参考文献:

[1]

四川大学,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省野生动物调查保护管理站.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R].成都:四川大学,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省野生动植物调查保护管理站,2003.

第2篇

8月1日至8月3日,在县长、县城六大片区建设总指挥的带领下,总指挥部办公室、各片区正副指挥长、办公室主任和开发公司经理一行28人实地参观考察了厦门市火炬高科技产业园、五缘湾、杏林湾片区,听取了厦门市火炬高科技产业园翔安指挥部、厦门市规划局、五缘湾运营公司、杏林湾建设指挥部的相关介绍。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厦门城市规划的经验

1.先谋后动。传统的城市规划内容只注重空间布局,往往不考虑城市运营、资金平衡和项目的收益,发展建设被动地服从规划的要求,既影响项目的品质,也影响规划的实施。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厦门市规划局一改以往就规划而规划的模式,按照“先策划后规划”的理念,在规划编制前聘请策划公司对

片区的战略定位、产业安排、功能布局、亮点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和资金平衡估算等进行论证研究,并供领导决策参考,确定后再聘请规划设计单位将策划成果转化为规划成果,以规划的语言落实行动的项目,从而大大增强了规划的可操作性。如五缘湾片区即是先聘请国内知名的咨询机构王志纲工作室和英国阿特金斯顾问公司联合策划后再行规划。

2.滚动规划。规划的首要任务是促使规划项目落地。针对规划编制周期长、费用高、运营操作部分不明确等问题,厦门市规划局按照“积极配合项目、重点结合控规、分阶段制定规划”的思路,首先将建设项目的重要公建项目、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在第一阶段完成,以迅速应对开发主体,保障项目落地。同时不断跟踪服务,优化细化道路、市政管线、土地招拍挂等技术指标,相对稳定后形成第二阶段成果,以指导各类土地的运营和片区配套的实施。紧接着编制城市设计、景观设计等内容,汇集成最后的控规成果。

3.明确定位。准确的定位是片区发展的“灵魂”。厦门各个片区均根据各自的区位、交通、资源特点进行明确的定位,既功能互补,又各具特色。如五缘湾片区位于厦门岛的东北部,高崎国际机场与会展中心之间,通过厦门大桥、东通道、五缘湾大桥与岛内紧密相接,且拥有8km长临湾滨水带,区位、交通、资源优势突出。五缘湾片区定位为“活力生态港、财智精英城”,功能以商务办公、生态居住、休闲度假为主,是集商业服务、高端养生理疗、旅游休闲、文化娱乐、高新技术研发为一体的复合型新城区。围绕定位,五缘湾相继推出了高星级酒店、餐饮休闲街、商业娱乐中心、温泉度假村、湿地公园、帆船港、飞地营运中心等一系列重点项目,为片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功能混合。厦门市城市空间结构为“一心两环,一主四辅八片”,每个片区既自成体系,又相互联系融合,生产、生活等设施一应俱全,配套完善。片区内各项目也按照功能适当混合的理念进行空间布局。如火炬高科技产业园区规划总面积4.83km2,,由0.7 km2,火炬同集园和4.13 km2的火炬(翔安)产业区组成,首期主要建设130万m2的通用厂房和20万m2的生活配套区,生活配套区内文教体卫商住等功能齐全,完全可自我满足生活、学习、文化休闲等各种需求,避免了钟摆式交通和通勤压力。

5.平衡规划。厦门首倡“就地平衡、积极平衡、紧张平衡和综合平衡”四大平衡规划理念,其核心是“谋资金”,即将独立的项目与周边的开发利用相结合,通过合理规划项目,使每个项目得以实现自我平衡。比如在修建道路、学校、医院等公用设施时,将周边土地的利用一并加以考虑;在规划工业园区时同时考虑生活区;在规划brt时优先考虑土地升值潜力大的地区,从而为项目资金的筹集创造条件,使城市规划从跟随城市发展的被动轮,变为推动城市发展的主动轮。

6.公交优先。倡导以公交优先的多样化交通方式,特别是大力发展有专用路权、快速便捷的brt(快速公交)系统。brt的线路、站场、乘客服务系统等均按未来提升为轻轨的要求设计,避免了重复建设,实现了城市的滚动发展。另外采取打通丁字路、断头路,多建支路、加大路网密度的办法不断舒展交通, 提升城市的通达能力。

7.以人为本。厦门城市规划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民生工程和民众的需求始终作为规划工作的重心和圆点,致力于提升市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指数。如厦门为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文化休闲需求,兴建了文化艺术中心、音乐厅、书法家广场、环岛木栈道、体育馆、运动馆、奥网中心等一大批高水准的文化休闲设施,提升了城市的品位。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大规模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形成了分层次、多样化的梯次住房供给保障体系,降低了入城门槛,为高速城市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8.环境优先。本着发展与保护并重、经济与环境双赢的理念,厦门按照“保护山水、紧凑发展”的模式,组团式推进各片区建设,实施了“蓝天、碧水、绿色、宁静、洁净”五大工程。在开发项目落地前,先行打造绿色生态项目,营造优美的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如杏林湾片区充分利用其拥有世界最大水上园博园和珍稀海水温泉的优势,大力实施环境改造和生态修复工程,通过清淤造湖、退塘还海,推进杏林湾区岸线景观优化设计改造,使杏林湾成为独具特色的“鹭岛西湖”,吸引了华侨大学、厦门理工、武汉理工、华夏学院、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等大学进驻,成为厦门大学城、高尚休闲居住区和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二、厦门片区运营的经验

1.扁平管理,高效运作。各片区实行指挥部领导下的企业代建制。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片区征地拆迁实行属地负责制,给予4000-5000元/亩不等的工作奖励经费;项目建设由片区运营公司负责,日常工作经费实行报帐制,投入产出由财政审核,另给予3%的代建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办公室负责收集反馈,提交指挥部会议即决即行,限时办结。如火炬高新区为迎接台湾光电企业进驻,130万m2通用厂房建设限时180天完成,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管线、土地、发改、征地拆迁等部门脱钩常驻工地,边规划、边设计、边征地拆迁安置、边报建、边建设、边配套、边招商推介,系统管理、同步推进。市委、市政府提出“金戈铁马、狂飚突进”的推进要求,工程各方参建人员深入一线、攻坚克难,“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超人用,星期六休息不安排、星期天安排不休息”,超常规、不违规,高效工作,在规定期限内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为片区发展赢得了宝贵的先机。

2.四大平衡,积极筹资。“四大平衡”即就地平衡、积极平衡、紧张平衡和综合平衡。“就地平衡”就是打破传统规划内容,在重大项目谋划初期,提出投入产出的安排供领导决策参考,做到项目投入产出的大体平衡,从而统筹区域内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紧张平衡”就是对构建项目的资金筹措、征地拆迁、土地拍卖、银行贷款以及建设工期等主要环节一环扣一环,围绕一个目标共同工作,紧张调度;“积极平衡”即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和精神,多方筹资建设,创造项目建设条件,实现收支平衡;“综合平衡”即一个项目与其它项目统筹考虑,从全市的高度总体调配资金,综合运作、整体平衡。“四大平衡”的核心是谋资金、求项目实施。围绕如何在不增加城市发展成本的前提下,利用市场的自身规律精心策划每一个项目、每一块土地,促进城市的大力拓展,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3.适度倾斜,重点突破。一定时期内政府的融资能力和市场需求是有限的。厦门市根据各片区的发展条件,采取东西对进、逐步向北发展的策略,以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为先导,启动一批带动性强的项目,推进片区的快速发展。如五缘湾片区,以政府投资为先导,先行建设五缘湾特色商业街、运动馆、营运中心、湿地公园、梅湾木栈道、五缘学村以及市政配套设施等带动性的项目,掀起了五缘湾开发的热潮。在重点片区有土地运营收益后,再由市委、市政府综合平衡,统一调配资金,投入其他条件较好的片区发展,实现有序推进、滚动发展。

4.建管同步,协调发展。一是在建设期即成立运营管理公司,按照“三保”(保洁、保绿、保安)的要求,边建设、边管理,建管合一,建设考虑管理,管理服务建设。建设过程中按照景区标准加强管理,通过管理突出景区效应,打造一流环境,吸引企业、商家进驻;二是城市建设与环境的和谐。如五缘湾大力实施清淤造地、退塘还海、保留湿地,缔造“城市里的田园”,营造美丽港湾,成为厦门的“新客厅”;三是土地开发与产业培育并重。严格按照片区的功能定位将产业落实到具体的地块,从而保障片区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如五缘湾通过营运中心(总部经济)、高技术研发园区、帆船港与游艇展销中心、环湾旅游开发等产业培育,以项目为支撑,增强片区的持久活力,使之真正成为“活力生态港、财智精英城”;四是保障失地失海农民的利益,使农民真正转变为市民,共享城市文明的成果。采取“金包金、金包银”的办法,集中在安置区或保留村庄提供商业发展用地,提供一些商业性、经营性项目,为失地农民提供未来生活的保障和充分的就业机会,使农民即当股东又当员工,从而真正融入城市、变为市民,实现和谐征地拆迁。

5.勾地储备,净地出让。为最大限度地挖掘城市土地的使用价值,厦门推出了“勾地”模式。即“提前储备、上网公布(提前一年)、征集意向、定向修订”。为使规划项目更加贴近市场,每年定期召开规划项目推介会,向开发商发放《项目开发意向征求意见表》,在不突破控规大纲总体提标的前提下,合理吸纳开发商的意见,确定拟出让小地块的规划指标,优化整合后带规划、建筑设计方案按楼面地价挂牌出让,从而满足市场需要。同时实行净地出让,即“产权明晰、围墙围合、场地平整、市政通达”。在熟地条件下出让,从而有效提升土地价值,提高土地二级级差,实现效益最大化。

6.设施先行,广泛推介。厦门各片区建设前,均由政府先行投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拉开片区发展框架、完善文教体卫等城市基础配套服务功能来提升片区环境品质,吸引各类社会投资,推动片区开发。另外,通过筑巢引凤和政府职能的转移来带动片区的发展。如为推动杏林湾片区的开发,规划将市政府的行政办公职能转移至杏林湾片区,引导社会投资跟进。在五缘湾则集中建设飞地营运中心,由海沧、同安、翔安区政府集中在五缘湾片区建设11栋办公楼,充分利用各区的招商引资资源,共同把蛋糕做大。在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同时,各区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 传,并筹办各种活动等形式包装、提升片区的形象和知名度,为片区发展造势。如五缘湾通过举办水手节、放松节积极推介片区旅游度假目的地的形象。

三、厦门经验对我县的启示

1.统一认识,营造浓厚的创业谋事氛围。当前,周边县市发展态势逼人。虽然我县在区位、交通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城市空间窘迫、供地紧张的矛盾依然突出,必须加速拓展城市空间,为项目落地提供载体和平台。为此,必须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特别是要把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六大片区建设上来。六大片区建设90km2控制区不是异想天开,不是简单的模仿,这是城市空间拓展的需要,市场需求内在推动的结果,周边发展态势逼迫所然,也是规划先行控制的需要,特别是当前政策是以项目定供地。同时90km2也不是一厥而就的,需要各级干部群众的努力,只要万众一心,加之市域城镇化高速推进的外部驱动力,目标是实在而可行的。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工作的实绩,以正确的用人导向和激励机制来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强力推进六大片区建设。要大力倡导“5+2”、“白+黑”的创业拼搏精神,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倡导谋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要开展项目竞赛,实行“领导挂点、现场调度、限时办结”的工作机制和政治物质奖惩用人激励机制,讲正气、荡邪气,消灭假大空,反对积极表态、消极应付的不正之风,积极破解征地拆迁和融资难题,为迎接海西经济春潮而高歌猛进。

2.加强运营,充分发挥片区公司的主体作用。五缘湾路桥投资运营公司只融资投入了60亿元,出让片区三分之一土地即获收益130亿元。可见片区运营公司不仅是融资的平台,更是效益产出的主体。要大力推行项目代建制,超常规不违规,只争朝夕谋发展。鼓励运营公司整合片区所有有形和无形资产加大融资力度,通过片区公司的投资拉动效应带动整个片区的大开发。同时,片区运营公司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项目的市场竞争,主动拿地,在市场经济的风浪博击中不断壮大自身实力,为片区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3.未雨绸缪,以项目为片区发展的灵魂。厦门片区运作最核心的就是围绕项目储备和开发来推动城市空间的拓展。项目要求高质量、有特色、有活力、有带动性,能够体现片区的形象,为片区未来的发展注入活力。给我们的启示是各片区要聘请专业的策划咨询公司对片区进行形象包装和战略定位,确定空间发展时序和重点开发的亮点项目。加大项目储备力度,要推出和储备的项目均应做资金平衡和可行性研究论证,确定项目具体的运作模式和融资渠道。策划中要特别注重项目的形象定位,充分挖掘人文、社会、经济、区位、交通、环境价值,全方位包装。如五缘湾桥梁建设取意为天、地、日、月、人共生共融,以“海上生明月”的设计理念,湾内五座园拱桥一线排开,创造了新海湾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4.动态更新,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参照厦门经验,概念规划所覆盖但尚未编制控规的区域,可分四阶段来编制控规。即“控规大纲——征求意见、定向修订——城市设计、景观设计——控规”。首先,以片区为单位,按不同土地使用性质划大地块编制控规纲要,确定大地块的总指标,不细分至小地块,从而确保规划的弹性和贴近市场需求。其次,由总指挥部项目部、规划、国土、片区运营公司共同提出下一年度地块出让计划,经总指挥部审定后上网公布,并召开规划项目推介会,根据开发商意见由规划部门根据总体平衡的要求落实具体地块的相关规划指标,在此基础上再编制城市设计和景观设计,最终汇集成控规的最后成果。

5.基础先行,提升片区环境品质。各片区要优先投资道路、管线、亮化、绿化、文教体卫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以大手笔拉开片区发展大框架,以大气魄、怀纳大投资、大项目。要注重片区景观环境营造,特别是道路设施建设要管网同步实施,路灯、绿化配套,加大道路绿化率,营造生态景观走廊。按照每500m有一处集中公共绿地的要求建设生态广场和公共开放空间,改造好山地林相,保护和利用好原有地形植被建设城市绿肺,营造特色空间,形成山水城林共融的城市格局,从而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彰显片区魅力,实现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统筹发展。

6.突出重点,优先投资发展潜力大的片区。按照“先南后北、东西对进”的空间发展策略,量力而行,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效应。短期内政府投资主要应以城南片区、红金片区、洋塘片区结构性市政公用设施为主,在实现投入产出平衡的基础上逐步滚动推进,切忌贪大求全,撒胡椒面,以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总指挥部要用好资金综合平衡调配权,集中资金投向重点片区和重点项目。其他片区应加大项目包装推介力度,积极向社会融资,引导社会资本优先投向功能性和基础性项目,在力求平衡的前提下积极经营好片区。

7.系统管理,实现片区和谐发展。按照建管同步的要求,组建片区规划建设、城管分局和物业管理公司,参与项目建设期间和后续的管理,实现建管合一、文明施工,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研究出台更加惠民的拆迁安置政策,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考虑失地农民的社保、低保、就业和发展问题。倡导公寓式安置,按现行拆一补一供地标准在安排安置公寓后多出的土地和返迁土地用于出租公寓、商贸小区、农贸市场等设施建设,为失地农民提供多元化的收入,以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片区的和谐发展。

8.以人为本,把民生工程作为片区发展的推力。每个片区都要规划文化、艺术、教育、医疗、环卫、体育、市场、广场、公园绿地、停车场、保障性住房等民生设施,功能混合,使之自成体系,并优先投资。将空间规划与经济规划相融合,策划与规划相联动,把社会经济环境价值思考贯穿规划的全过程,从而切实体现规划为“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进而改善片区投资品质,带动其他房地产和经营性项目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