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6 16:03: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校美术艺术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民族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以及教学中可以挖掘利用的民间美术资源
民族高校多数地处欠发达地区,受地方经济、专业院校和西方设计教育模式的影响,相对于基础教育改革和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发展显得有些滞后,多数院校还是在模仿专业美术院校的课程设置,追求不切合学生基础实际的专业精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定位含糊不清。教育过程过分重技法、轻创造,重式样、轻内涵,学生热衷模仿,只喜欢现代艺术,对民族民间美术存在偏见,不太喜欢民间美术,认为民间美术老土、过时,老师对此也认识不足,很少将民族民间美术传统元素融入设计教学之中,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多元化设计的需求,不能为当地社会发展服务。中国的现代设计源于外来文化,但在高校教学中不能完全采取西方现代设计的教育模式,否则便无民族性,也就失去了世界性。民间美术可为现代设计全面提供传统文化的营养,它使广大劳动人民创造出形态各异的灿烂文化,艺术式样相当丰富。民族地区更是民间美术传承和发展的沃土。在民族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可以开发利用的民间美术资源相当多。从创作手段和形式上看,有民间蜡染、扎染、刺绣、剪纸、木板年画、银饰、雕塑、雕刻、面具、脸谱、木偶、皮影、玩具、陶艺、壁画、农民画、编织、民族服饰、民族传统建筑艺术等。这些民间美术各具造型特色,来源于民间艺术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造型意识,饱含着鲜明的民族情感和民间艺人追求的真善美的艺术精神,它不仅具有实用性特征,还具有象征性特征,体现着各族人民传统的美学观念和精神面貌。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如果考虑利用实用性和象征性等因素展开教学,学生设计的作品品质将会有所提升。
二、民间美术丰富的式样和造型方式,对开阔艺术设计教育视野和创作思路以启示
首先,民间美术的图形通过高度的概括、变形和夸张,将事物的形态、结构归纳、整理,并突出客观事物中本质的、典型的特征。运用变化与统一的基本原理,以点、线、面的形式设计制作而成。在图形的组织形式上有对称与均衡、条例与反复、节奏和韵律、对比与调和等形式美的规律,在构成形式上有单独图形、适合纹样、连续纹样等形式造型。但它的形象还是与现代艺术的抽象表现有所不同,其形式结构多为本民族文化的对称形式和单纯的色彩表现,大胆提炼生活行为的典型特征和夸张事物表象,表达对生活认识的客观感受,使艺术形象既符合完美意象又不失生活逻辑。民间美术的这种变形手法和组织形式,可为艺术设计教学中对图形设计的形式美原理与法则提供参考借鉴,并在教学中不断提炼、取其精华,并促进民族民间美术元素的现代运用。
其次,民间美术构图的圆满性和随意性,对现代图案的构成形式与内容的教学也有很大的启发。民间美术造型崇尚圆满完美,不局限于固定视点,可以把长期观察到的体验充分表现在作品中,使局部与整体协调,融多样性于统一之中。民间艺人对于视觉不能触及的现象会凭借主观经验加以推断,对宇宙万物有独特的理解,他们所表现的真实是一种主观性的真实,带有浓厚的意念成分,追求情感的真而舍弃形象的真。[2](p12-13)作品中的形象不受时空限制,且形象避讳残缺,造型饱满、圆浑。民间艺人以原始意象为基础,追求主观的真实,这与近现代美术教育体系中的科学、理性的观察表现方法大相径庭。民间美术的很多艺术式样在造型时,把应被遮挡的部分也表现出来,做全方位的展现,造型随意,画面丰富完整。画面既展现物理空间的客观存在,也有理性认识的物化形态。这种理性与感性认识相结合的构成形式值得现代设计借鉴。
再次,民间美术造型的组合性和抽象性形式也是现代设计常用的方法。在原始美术产生的阶段,人类在与自然斗争时总处于劣势,人们崇拜具有超强能力的动物,如牛、熊、虎、鱼。这些动物与人类的始祖相关联,经过几千年的延续成为民间美术符号。[2](p14)如“龙”为:蛇身、兽脚、马毛、鹿角、狗爪、鱼鳞和须组成威武凶猛、相对固定的形象。这种如梦幻般的拼接组合方式表现出一种超自然、超科学、超逻辑的自由,使受众产生无尽的联想。现代设计中的重构表现形式不也从这类构成形式发展而来吗,在教学中只要大胆探索民间艺术的设计风格和技巧,学生的修养、创作思想和情感表达能力将得到提高。
三、民间美术的审美思想和意蕴,可供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借鉴,以提升设计作品的内涵和质量
天人合一,混沌阴阳,象征寓意,这些都是民间传统文化惯用的思维方式和想象逻辑。原始人类的蒙昧意识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观念和对神的崇拜观念,相信人类和动植物(或物件)之间存在着神秘的联系,进而产生图腾崇拜,在原始的自然信仰宗教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图腾艺术,使人类的生存精神有了最初可感知的生命依托偶像。[3](p12-13)图腾艺术深刻地影响了民族传统艺术的思维方式,图腾艺术作为一种非艺术目的之“图式”创造,已具有了原始审美意味。生存与繁衍是整个民间艺术的生命主题,祈福求吉是民间吉祥艺术重要的文化内涵,避邪禳灾是民间吉祥艺术信仰观念的又一种文化内涵,避邪心理贯穿于吉祥艺术之中。这是民间美术追求尽善尽美、纳福求吉的审美思想,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也常常被借鉴和运用。
1.民间美术的意象图形为现代设计提供素材。民间美术的视觉符号追求神似,以意念造成意象,期间渗透着人们的心理感觉、理解和幻想。以符号为基础,这些符号长存于本土,植根于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如苗族的龙造型之一“蜈蚣龙”,其造型是蜈蚣头、蚯蚓身、无鳞甲,作为稻作民族,苗龙的农业意象集中体现在龙牛合体,龙主水、牛耕地,力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些形态符号,长期在苗族民间传承,不断地修改、提炼、加工而成,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龙、凤等这类意象的造型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成功的运用比比皆是,如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凤凰图形标志。
2.借鉴民间美术的寓意性,可以提升现代设计作品的品质。民间美术的寓意与象征的表现方法,是从民族原始文化艺术观念的方法中继承而来,是民族群体古老生命意识的反映。民间吉祥艺术中的龙、蝴蝶、太阳、石榴等,都和原始宗教中的自然崇拜及图腾崇拜有着深刻的关联。民间的这种吉祥艺术作为观念性的艺术,象征隐喻的手法使吉祥艺术文化观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形成庞大丰富的艺术象征体系,为民间群体的生存心理带来了莫大的满足和慰藉,为当代艺术设计提供营养源泉。如重庆城市形象标志——“人人重庆”,寓意重庆市民高高兴兴地携手合作,建设城市。但是,仅仅有人还不足以表现重庆的整体形象,靳与刘设计公司再深入地研究重庆的文化根源、民族性格之后,用“老虎”代表重庆人民刚烈性格,“舞动的人群”代表欢乐,“巴”字代表其巴渝文化,长江则似“凤凰”给重庆带来吉祥,再加上“大山大水”等地理元素,设计成一个主题图案。它有书法的笔触,现代化的色彩;可分拆,也可合并使用,充分挖掘民族民间文化。一经推出,即受欢迎,获得重庆人民的认可,成为重庆的城市名片。
3.借鉴民间美术作品的谐音取意,可以提升现代设计作品的情感性。民间美术常以谐音取意,采用谐音假借、语义双关表现法,其寓意深刻,把所谐之音点落在吉祥的本意上,是在所谐之物的生命内涵上人为添加的吉祥寓意,别出心裁地传达主题思想。如民间美术里的蝙蝠、寿桃和双钱组合成的图形取意“福寿双全”,民间的谐音取意吉祥图形围绕着人的生存本体,注重吉祥心理的精神象征和朴素的生命功利性的追求,后逐渐转化为实际功利的福财功禄世俗价值观的追求,如今以谐音表示吉祥的现象以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尽量避讳不吉祥的图形和字眼,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同时也是民间美术传承和发展的新渠道。
四、民族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是传承和发展民间美术的最佳载体
民间美术融入民族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有利于对民间美术进行专业化和系统化的调查、收集、挖掘、整理和研究;有利于民间美术传承人的培养;有利于民间美术艺术式样的再创造。多数民族高校地处民族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民族民间美术资源,也具备研究民间美术的人才队伍。在民间美术研究中,结合艺术设计教学体系需要,以开放性的视点,全方位地对民间美术的艺术形式、造型规律、审美特征因素以及精神内涵进行调查与研究,发掘民间美术的新资源,推动民族本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在艺术设计教育时,利用现念和设备发挥民族高校在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信息职能、人才培养和培训职能以及重要的文化发展创新作用,力求让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民间美术凸显出特有的风采,将民间美术的实用性、形式的多样性、题材的丰富性和审美的寓意性融合在民族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之中,吸取精华,这既能提升设计作品的艺术意蕴,同时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民间美术的学习和研究,进而产生对民间美术的热爱之情,也为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培养了高素质的应用型和研究型的人力资源,解决了传承最根本的人才培养问题,使民间美术后继有人,振兴和发扬民间美术的精髓。通过现代的设计理念,民间美术艺术形式得到新的创造,表现技法也得以提高。逐步形成具有民族性的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特色,使民间美术通过高校教育得到不断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 传统工艺美术资源 艺术设计教学 价值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Available Value of Traditional Art Resources
in College Art and Design Teaching
FENG Fan
(Shaanxi Xueqian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00)
Abstract Long-term planning rooted in China's economic model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education is still in heavy "learning" light "technique" heavy "art" light "technology" state, a serious lack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aims to further provide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teaching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in the hidden resource value, and ultimately achieve a major breakthrough in the art of teaching and the large resources to explore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Key words traditional art resources; art design teaching; value
1 传统工艺美术资源的概念及特征
依据1972年国务院颁布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的内容,传统工艺美术被定义为“有着百年以上的悠久历史,世代相传的精湛技艺,采用纯天然原材料制造并拥有完整流畅的工艺制造过程,同时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和民族特色,并且享誉国内外的手工艺品种和技艺”。传统工艺美术资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蕴藏着大量丰富的非物质技术内容和文化艺术内容。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再次将目光聚焦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资源,从中发掘适合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可用价值,为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最终实现艺术教学的大突破和传统工艺美术资源的大发掘。而传统工艺美术资源本身所具有的某些特征才使其具备了被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开发的条件。在此,本文重点描述其三个突出特征。
(1)实用特征。生存是人类的第一本能需求。因此人类在制造事物的过程中,最基本的目的就是要满足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见,传统工艺美术品起初实际上是为了方便不同民族,种族或地域人们的生活而出现的。《考工记》中曾对于“手工艺”的记载为“是手巧之人带有着一定明确目的而进行的造物活动并从中获得了技术”。所以作为手工艺的传统工艺美术在起初出现之时并不只是单纯作为一种艺术现象而存在的。它首先是人类为生存而进行的造物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最终审美功能取代了实用功能。因此它是人为实现实用功能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物化劳动形态。这种造物具有一定的审美属性和精神价值,因而是一种艺术质的造物劳动。可以说功能上的实用性是传统工艺美术资源的第一大特征。
(2)文化特征。每一个民族或种族都有自身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一套独立生成的文化体系,在这其中所蕴藏的独特创造性及价值是不可替代和重复的。所以这就是传统工艺美术资源非物质性特征所体现的多样性文化价值所在。因此传统工艺美术资源所具有的文化特征主要是指传统工艺美术在以造物为主体活动的行为过程中,以文化创造和文化积累为视角的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及价值观体系在内的、综合性的人类创造物总和特征。这种文化特征不仅在创造和使用传统手工艺品的过程中表现出来,而且在他们的图案造型,色彩和表意中都有所体现。
(3)生态特征。关于“生态”的学术概念是在1866年由德国有名的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提出的。他认为生态学可以理解为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生存环境的关系的一般科学。这样我们就将生物与其周围的外部环境形成了密不可分的生存关系。人类在造物的过程中不仅模仿自己周围生存环境中的动植物的造型,甚至直接的制造材料也就地取材。比如景德镇的陶瓷就结合了此地的气候与土壤,广西桂北的“白裤瑶”染色就取材于屋前屋后的植物等。所以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在千百年来的制造加工的发展历程中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种人、物、自然合一的相互依存的平等生态关系。所以这种和谐的生态理念应该一直贯穿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让其成为所有创造活动最根本的衡量标准。
2 发掘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在当今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可利用价值
2.1 发掘传统工艺美术资源非物质性特征的文化价值
高校艺术设计教学首先应该有着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无论经济如何发展,无论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模式如何变化,但教学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始终应该要有如下几点:一要顺应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与时俱进地创造新的艺术形式;二是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基本教学观念,创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三是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文化性必须结合本民族的文化性。假如我们把传统工艺美术资源中的非物质性特征的文化价值当作主体属性的话,那么高校艺术设计的教学发展目标就应该是客体属性。那么在当今现状下只有将主客体相结合,相互扶持,共同发展,这样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最终将会变得更富有价值。
2.2 发掘传统工艺美术资源物质性特征的实践价值
人类参与自然社会最直接的实践活动是一切艺术创造活动的源头和发展动力。因此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应该走出课堂走向真实的实践活动获取能量。所以传统工艺美术资源的实用特征中所包含的实践教学价值应该被当前处在发展困境中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所借鉴和利用,这是顺利实现艺术设计教学长远发展战略的目标的重要思路。作为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从学习到亲自动手制作的艺术实践教育可以使得学生直接进入了生产实践中来锻炼自己,这在以课堂优势主导的当今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是非常缺乏的。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不仅要以培养设计创造能力为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具有健全人格与艺术素质相结合的人才,即面临着培养复合型创新实践人才的要求。传统工艺美术资源的实用特征中所包含的实践教学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脱离实践的重“学”轻“术”教学现状的改革进程。
2.3 发掘传统工艺美术资源生态理念的创造价值
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在千百的制造加工的发展历程中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种人、物、自然合一的相互依存的平等生态关系。所以毫无例外地,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也要重视生态教学。例如,面对那些以“设计创新”的名义而进行的过分包装设计,在商业动机驱使下堂而皇之地招摇过市,而不顾资源的浪费与污染的现象,以蔓延之势展开的时候,生态理念下创造性设计观念的培养,无疑就成为了现代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并成为创造性设计优劣的重要评判标准。所以教育的生态价值呼之欲出。在旅游经历中我们会发现面对工艺品,对于那些蕴含着原生态且有本土文化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总是投入了极大好奇心。因此赋予在传统工艺美术中的生态价值的影响会主导者艺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创作理念,让他们自然而然地遵从了生态教学的要求。所有的造物和创物活动,包括艺术设计教学,均遵循着这一理念。
3 结论
为了满足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对于新型艺术类人才的需求,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应该突破传统的工艺美术教育的束缚,寻求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而传统工艺美术资源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其蕴含着大量的可用价值。因此我们应当考虑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和传统工艺美术资源相结合,从传统工艺美术中搜寻可利用价值进而探索出一条彰显区域民族特色的教学新路子,进而推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创新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江.关于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考[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
[2] 李涵.试论传统工艺美术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及作用[J].教学论坛,2007.
[3] 胡志栋.试论现代艺术教学中传统工艺美术文化的强化[J].艺术与设计,2008.
[4] 李雅日.民间工艺美术的教学利用价值探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
1民间美术融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民间美术来源于民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艺术形态也是多种多样,民间美术的题材内容大多是人们所熟悉和喜爱的事物,很符合大众的文化心理特征。在生活中,民间美术能够直接的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和领域,就是由于民间美术与生活的贴切。因此,作为高校的学生就会对民间美术有着一种情感,更容易对民间美术产生兴趣,通过研习民间美术形式,增强艺术的涵养和对艺术的创造力。同时,民间美术也能抽象的表达一种视觉语言,它注重的是夸张的强调一种艺术之美,简单易懂,通过这种形式来增强艺术的感染力,加之民间美术都是不做过多的雕琢与修饰,展示给人们的是一种原始、简朴的风情,提倡一种单纯、简练、质朴的生活。在当代的艺术设计中,人们对高科技的物质的追求,使得人们的生活缺少了民间文化的气息,因此,民间美术就是艺术设计的源泉,二者的相互融合利用丰富地域性的民间美术资源,扩大了艺术设计中的精神元素,使民间美术在艺术教育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因此,民间美术融入艺术设计课程是必要且可行的,民间美术有着丰富的生命力,在进行艺术设计时有极其鲜明的个性和民族特色,从民间美术中汲取营养,拓展艺术设计的内容,才能更好的弘扬民族文化。
2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地位
在高校中,注重的是人才的培养,这是为了社会发展而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高校也要选择具有区域性的民族文化之路,走上特色化、多样化的道路。而民间美术的鲜明特征正符合这种区域性、实用性的特点。因此,民间美术在高校的艺术设计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一是民间美术强化了高校的办学特色。民间美术内含大量且丰富的教学资源,涵盖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具有丰富而充实的底蕴,特别是其文化形势的丰富多彩,例如剪纸艺术、雕刻艺术、民族装饰服饰艺术、民间绘画艺术等,都为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得学生积极的体验民族地域的风情,完善艺术设计的教学内容。二是在高校中设立了专门的民间美术研究中心。可见,民间美术的重要地位,民间美术研究机构的建立推进了高校的素质教育,形成了一种多方位、多角度的特色教育。
3开设民间美术课程的意义
民间美术课程是民族艺术的一种传承,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的创作来源。民间文化融入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并深入人们的现代生活方式之中,包括民间文化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这种深远的影响需要传承下去,并保持其原有的风格。民间美术的独特的艺术特色以及多样化的创作手法就需要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传承下去,通过民间美术课程教学,使更多的学生了解民间文化,以便让民间美术更多的服务于现代人的文化生活。民间美术课程为艺术设计提供丰富的资源,起到了借鉴的作用。我国民间艺术较为稳定,有着较强的包容性,其题材与内容都来源于生活本身,这些优点使得民间美术为艺术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开展教学时,可以组织一些民俗活动、民间美术展览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整体上丰富民间美术课程教学。
4结语
我国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民间美术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包括木刻、民间年画、民族服饰、民间建筑装饰等。为了更好的发扬民间美术,很多高校的艺术专业都融入了民间美术,二者的结合不但丰富了艺术专业的教学内容,也使得专业课程的美术资源更加的多元化,民间美术与艺术专业的结合建构了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艺术设计教学课程体系。对于现代设计,民间美术尤其体现了独有的借鉴价值,在艺术教学过程中,从民间美术的角度出发,能够吸引学生对民族民间美术有新的认识,培养学生独特的视觉思维和审美情趣,这样才能充分体现艺术设计教学的深刻现实意义。
本文作者:马娟娟 单位:黑龙江省黑河学院美术系
关键词: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素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1-0234-01
一、国内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课程的设置及存在的问题
(一)国内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招生规模增长速度过快
目前,国内很多大学将艺术设计专业作为学校创收的专业,唯生源是图,没有从本校实际出发,考虑所在地域的特点、文化特色、学校专业优势等方面来发展具有本校艺术培养专业的特色,造成了专业设置上的重复和浪费。而且,盲目的艺术设计教育规模扩张,使得各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难以遵循艺术设计专业自身发展内在的逻辑,导致国内很多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体系结构趋于学科化、同质化。
(二)国内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师资建设严重不足
国内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师资力量不足的现状。很多任课教师学历职称较低,教学经验不足;而非本专业毕业的教师多数为其他艺术专业毕业,任课前经短期进修后上岗的,难以完全胜任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工作。再加上近年来艺术设计专业扩大招生,导致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队伍建设不容乐观,科研学术水准参差不齐。
(三)国内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模式滞后
由于国内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多从美术教育派生而来,有的直接从工艺美术专业更名而来。因此过分注重美术绘画技能方面的培养,是一种以美术为基础的设计教育模式。相反,忽视与技术、经济的联系,也不考虑社会经济对设计的影响,沿袭这种教学培养模式使得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受到了很大束缚。此外,很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上课随意性很大,存在因师设课、盲目增减的情况,也严重影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规范性和严肃性。
(四)国内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艺术素养普遍偏低
当下的艺术类高考可谓火爆至极。但招生火爆的背后有四点原因:第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决定了对设计人才的大量需求;第二,艺术类高考以专业课为主、文化课分数相对较低的录取原则,吸引了大量成绩一般的考生;第三,高校艺术类专业高学费的丰厚利益导致了各高校盲目扩招的局面;第四,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毕业后的灵活就业形式及高就业率促成了当前的艺术类高考热。
二、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构想
(一)艺术设计工作室建立的必要性
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符合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做出的相关规定,即尊重艺术类小班授课的教学特点。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更是响应了社会对设计教育的需要。中国的国策已由“中国制造”转为 “中国创造 ”。作为 “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主力,设计教育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也符合国家所鼓励、推行的创新教学的要求。
(二)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特征
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是针对艺术类教学的特点和过程,提倡充分发挥工作室导师的主观能动性,将导师的学术思想,实践经验和优良品质,在教学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他们确立未来专业计划及个人发展方向。要让学生广泛地接触各类艺术形式,从而寻找适合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并寻求一切职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实践性课程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在毕业后很快的适应社会和企业的要求。
(三)打造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基础
在工作室的教学理念上,我们应该要求学生有自己的创造性和艺术个性,学校和专业更要有自己的特色、专长。因此,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中,既要注重学生理性思维、重设计功能的研究,又要重视学生素质培养和技能的训练,只有办出专业特色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才能保持工作室教学应有的学术和专业地位。艺术设计教育的特点就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随着科技的发展、材料的日新月异,更要求在设计教学中增加实践环节和各类实习场地、设备的投入,使学生在学习中认识材料、了解设计流程和工艺流程,快速地适应设计公司及企业的要求。因此,加大实习与实践场地的建设,加大实习设备的投入,是办好设计工作室的坚实基础。
艺术设计工作室的教育模式,符合艺术类专业的教学规律,更是符合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的国家政策要求,作为设计教育的高校教学单位,要确立独有的教学理念并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模式和培养目标,贴近社会与时代,开辟崭新的设计教育天地,以适应国家快速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1艺术设计教育现状
高校内的艺术设计教育是通过将传统的美术教育与工艺教育相融合而产生的,其发展路线是沿着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式不断向前推进。内地的艺术教育过于强调技艺,将实用价值与经济效益作为教育学生的主要目标。然而,艺术这门学科充斥着强烈的人文精神。学生如果缺乏艺术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即使技艺如何精湛,也无法成为合格的艺术大师。然而,现实环境的变化,诸多因素对当前的艺术设计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使得艺术设计变得更加的功利与乏味。由于市场经济对艺术本身的巨大冲击,导致那些本属于艺术最本质的东西,比如人文精神、美与学术等等都被排斥在外。这是完全违背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的。作为一门极具综合性的学科,艺术设计具有自身的特点,与艺术学科教育还是有较大差别的。艺术设计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带给人们精神上的震撼。因此,作为一名设计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同时必须具备创造性思维。也只有这样的优秀设计人员的作品才能够创造出完美,将生活的真谛通过作品传递下去,带给人美的享受。因此,对于艺术设计学生的培养方式必须进行改革。
2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路
2.1认知过程的配合
在高校美术课堂上,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就是将直接认知与间接认知融合在一起。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直接观察与感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知所感通过作业设计表现出现。在这个过程中,从观察认识到模仿创造,是认知的一个渐变过程。这种直接与间接相互融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艺术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模仿性与创造性的配合
在训练学生的写实能力时,模仿是最为重要的方式之一,也是最为基础的艺术表现方式。学生在写生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充分锻炼其观察力、思考力,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心灵与学识的全面提高。然而,单纯的临摹对学生的创造力会产生阻碍。因此,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创造性也是最佳的导向,是学生训练的主要项目一直。美术教学只有将模仿与创造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提高学生的全方面的能力,满足艺术创作的实际需求,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艺术人才。
3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方法
3.1课堂教学将随意画与示范画相互结合
将随意画与示范画充分结合,要经历从学生点老师画到学生自己点自己画,在到最后的老师任意点,学生立刻画的阶段。然而一定不要忽视学生的个性,不用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欲求。对于那些有困难的学生,要积极引导,多启发、多鼓励,从而能够促进学生自己突破内心的障碍。最终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将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绘画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3.2各学科教学之间的配合
对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需要各学科教学之间加强配合,特别是对其知识和能力方面。学科的交叉配合可以极大程度上对于学生在德、智上全面发展,从而避免出现对于专业精通,而常规知识的匮乏。所以,对于艺术设计教学而言,需要在个学科中进行交叉,从而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对于艺术设计提供生活灵感。
3.3课外写生与实体仿做的相互结合
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大学美术教学,在与课外的活动环节没有直接联系,其教学的特点是:第一,在授课方式上,实行课堂上“临摹教学”和课外“写生活动”,使用文化差异分班教学;第二,在作业设计上,学生的艺术产品往往较为普通,不具备创造性和创新性,较为陈旧。因此,对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而言,需要积极的将课外活动补充课堂教学中,从而发挥出更关键的作用,例如从开设课外写真等户外实践体验活动,直接培养学生对于例题空间的感悟能力和创造能力;另一方面,积极运用各种材料,例如3D摄像,四维技术等,培养学生创造力。
3.4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核
考核是为了促使个人行为得到正面的最大的提高和促进,对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而言,需要建立的相应考核体系,以保证改革的顺利完成。例如,对于老师而言,需要设定考核标准在课程设计和安排方面,从而促进老师的积极性;对于学生而言,需要对于学分进行值班设定,例如确定某些课程为其必修课,从而督促其学习;对于学校而言,需要建立长期稳定了考核体系,例如开展多种校园活动,如艺术展等等,从而对其奖励,正面引导。
3.5艺术设计项目研发的建设
现今大多数高校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学生多,但是课时有限,导致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新缺失,实习基地提供也较少。如何有效的运用现有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改变教学模式,形成连贯性和创造性知识学习。而达成这样的母的,加强对于艺术设计项目研发的建设就至关重要。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方面利用校内外实习基地的专业实践活动,直接参与设计项目,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完善校企合作的模式,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习天地。
4对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设想
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当前注重:自由化。直接表现为,在一堂课程中,纪要对知识进行讲解,又要对于心理进行训练,达成最新的完整教学模式。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改善:第一、注重对于现代人文景观的深度挖掘,对于历史文化的深层次研究;第二,成立相应的设计研究协会,从而为其发展提供理论构建;第三,结合国外先进的经验,吸取精华,不断完善办学理念,从而使得设计教学紧跟时代步伐。对于高校的艺术设计教学而言,其长期稳定发展,需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能单一的培训其设计基础知识,更要求全面素质的提高,使其具备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李景欣.艺术设计教学考试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艺术研究,2013(02).
[2]李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3(04).
[3]刘艳萍,刘明生.高校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11).
[4]朱函兵.新时期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大学教育,2014(15).
关键词:民间美术;艺术设计;现代艺术教育
近20年来,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有了长足化、快速化的发展,在早期,艺术设计教育主要是针对西方的一系列模仿学习,没有较为符合自身特点的创新。而目前看来,部分高等学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正抛弃原有的发展模式与观念,不断深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以往盲目跟从西方的局面开始改变,逐渐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从中汲取营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展富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民间美术和现代艺术教育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关联,我们从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民间美术相结合的角度来考察,从而加强对民间美术的传承,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一、民间美术的现状展现和特性分析
1)现状分析①民间美术越来越难以生存。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逐渐追求个性化、新颖化,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发生变化,不再拘泥于过去的传统,对于传统美术的发扬也存在着误区,不仅如此,各类传统非物质文化都受到冲击,传统民间美术的生存变得举步维艰,越来越难以生存下去。②民间美术的教育严重匮乏。如今的学校美术教育上,对于民间美术的教育严重缺失,从小学到高中到大学,几乎很少有学校开设专业民间美术课程,更多的是对西方油画和素描的教育。这样的教育缺乏给传统民间美术的保护和传承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③法律文件及国家政策越来越侧重于民间美术的保护。我国近年来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意义和重要性,对于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程度有所加大,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传统民间美术的保护,耶维奇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民间美术的特性分析。我国民间美术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传承性、二是民俗性、三是多元性。正因为这三个独特的特性,中国民间美术得以延续发展而又富有生机和活力,现在传统民间美术以一副比较成熟完善的面貌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民间美术有着五千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印记和深厚积淀,因此体现了它的传承性。各地的民间美术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和当地的民俗风情,例如河南的剪纸艺术就体现了当地浓厚的风土色彩,受到当地群众的喜爱与接受。民间美术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丰富多样的内涵,并融合了不同的元素,每一种民间艺术都是很多种民间艺术的杂糅和融合,因此才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生存力,体现了民间美术的多元性。
二、加强民间艺术传承的具体措施和有效方法
1)加强民间美术师资队伍的建设。教育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而教育的开展是依据广大的人民教师队伍开展的,因此要传承民间美术,必须要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确保能够培养出专业的民间美术传承和创新人才。目前我国政府也很重视对民间艺术传承人才的保护,并加大投资力度,通过改善民间美术的市场环境,硬件措施,提高传承人员的社会福利和待遇来鼓励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延续。但是仅仅依靠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传承人必须要把他所掌握的技艺传授给他人,传承给更多的对民间美术感兴趣的人,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将传统民间美术发扬光大。高校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点,也是文化传承的主要力量之一,因此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该花费更大的力量,多邀请一些具有很高的民间艺术水平的人到高校进行宣传教育,让民间美术真正走进大学课堂,通过一些大师级别的人物对民间艺术的讲授和自身的经历,来感化学校师生,让他们真正投入到民间美术的传承中来,并为之不懈努力。高校还应开展多方面的民间美术交流方式,不断创新,进行学术研讨,办专业培训班,进行国际交流等,将传承方式搞活。不仅如此,还要号召广大青年教师和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到真正富有民间美术气息的当地进行学习,与老一辈的艺术家进行交流和学习,弥补课堂上书本教育的不足。只有多方面全方位地进行探索,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才能够真正做到对民间美术的保护、传承和利用。近几年来,很多学者对于传统民间美术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值得推崇和发扬。
2)开设民间美术课程。学校教育是对于民间艺术改变目前艰难状况的一个很重要的过程,通过学校教育才能够使民间美术真正地富有活力。在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中,将传统艺术教育与现代艺术设计相结合,探索出新的不同方式,例如组织民间艺术家和专业教师之间进行探讨交流,将民间美术和现代传承方式相结合,实现民间美术的再次诚创新。不仅丰富了民间美术的内容,使其焕发新的时代的色彩,而且为民间艺术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式,一举两得,产生了新的生命力。理论和技法研究是民间美术课程的两个重要的方面,在理论方面,专业教师讲授传统民间美术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及传承特点,并广泛介绍民间美术的丰富内容,以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真正爱上民间美术并未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创新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在民间美术技法方面,多传授学生一些民间美术的作画方法和技艺,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民间美术制作能力的培养,不能只是夸夸其谈、纸上谈兵,将制作技法为学生所熟练掌握。
3)丰富民间美术传承的多种形式。民间美术传承的方法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需要积极去探索,开展不同的形式去推动民间美术的发展。可以通过开办民间美术专题讲座的形式,倡导高校教师和民间艺术家多走进大众,在人民大众之间开展专题讲座,并通过现场表演的形式让群众感受到民间美术的独特魅力。民间美术的传承不能脱离当地的本土文化土壤,否则就会失去其独有的特色,因此可以将民间美术引进高校教育的同时,要加入民间美术的本土色彩,通过专题讲座、现场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多民间美术增加了解,对民间美术有更加生动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除此之外,还应当在高校校园内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民间美术文化展,让整个高校校园充满着民进艺术气息,以此带动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既能够改变民间美术的尴尬境地,又能够使学生对其有一个主观认识和了解,还能提升大学生的自身文化素养。当今,我国传统民间美术对于现代艺术的发展影响是深刻而又广泛的,不仅为其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而且为现代艺术注入了深刻的内涵。反过来,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也为传统美术发展提供了新的更为广泛的平台,使得传统民间美术焕发时代气息和新的生命力,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不断推动着民族艺术向前发展。
作者:巩固 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视传系
参考文献:
[1]康乐.对当前我国民族美术教育的思考[J].美与时代(中).2012(12)
一、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1.专业设置
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包括三个类型:专门的美术学院、综合性大学中的艺术设计学院和师范类院校中的艺术设计学院。专门美术学院一般办学历史较长,有较坚实的教育基础、较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这些美术学院的专业划分、院系设置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发展和调整,专业划分细、广,能满足社会各行各业所需,但还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进行整合、优化。如,广州美术学院截至2019年,设有8个学院,开办31个本科专业,共55个专业方向。很多综合性大学、师范类院校下的艺术设计学院,由于办学时间较短,办学规模较小,开设的专业数量通常不多,并根据社会对专业的人才需求量设置专业,较多开办的是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其在教学基础、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办学方向等方面与专门美术学院存在显著区别。
2.教学理念
笔者将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概括为以下几点。
(1)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
艺术设计作品需要具备原创性、独特性、新颖性、时代性,这就要求创作者、设计者具备相应的设计素质。因此,我国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普遍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的培养,不断研究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
(2)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当下艺术设计作品的创作、设计离不开计算机设备的辅助,学生在学习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用互联网搜集资料、应用计算机完成设计稿的制图绘画,之后通过互联网提交作业给教师等,在设计过程中也需要运用互联网和团队成员、教师不断沟通。因此,高校普遍注重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学习,根据专业要求开设相应的计算机辅助软件设计课程,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使其顺应时代的发展。另外,不同的艺术设计专业需要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需要培养模型制作能力,陶艺设计专业需要学习陶艺的材料和制作技艺等。因此,不同的专业实验室会配备相应的实验教授、实验设备,满足学生对不同专业的实验、实践课程的学习需求。
(3)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艺术设计的产品从研发到生产、营销等众多环节,都需要和各方面的工作人员充分沟通、交流,使产品最终获得市场认可。这就要求艺术设计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意识。因此,在艺术设计教育中,教师往往非常重视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3.教学模式
艺术设计是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以往的“填鸭式”理论教学难以满足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需要。我国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到今天,涌现了一些优秀的教学改革成果,推动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笔者在此列举其中被院校广泛使用的工作室教学模式和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
(1)工作室教学模式
“工作室”一词最早源于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近年来,我国很多高校进行了工作室制教学改革。以中央美术学院为例,油画系设有五个工作室、壁画系设有三个工作室、版画系设有六个工作室等。同一院系下的不同工作室的教学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有着不同的研究方向、课程特色。对于进入哪一个工作室,由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工作室教学模式一方面有助于不同教师充分发挥各自所长;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工作室以深入学习、实践。
(2)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
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就是以课题、项目贯穿每个课程的教学过程,这些项目可以是根据社会需求虚拟的课题,也可以是和企业合作提出的实际应用课题。以包装设计课程为例,运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在项目课题提出后,学生从最初的市场调研到最后的设计样稿制作的各个设计流程,都是有针对性地围绕项目课题展开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推动了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与市场实际接轨,有利于学生毕业后更快地融入社会。
4.师资配备
关于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师资力量,不同学校的情况不同。办学历史较长的美术学院往往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能满足本科教学的需求和更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发展。而部分高校目前存在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的情况。同时,近年来一些高校提高了对专业教师的学历要求,要求教授为博士、研究生毕业以及有海外留学背景等,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的要求。教授的实践能力应满足教学需要和市场、企业的实际需求。部分教师直接从学校(毕业)到学校(工作),缺少在企业实习或工作的经历,缺乏足够的经验,在教学中难以充分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5.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
随着我国与他国交流日益频繁,民族传统文化的地位受到了一定冲击。近年来,一些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民族传统文化对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性,但在教学方面,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应用仍然存在一定不足。如:部分教师自身缺乏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修养;一些教师重视相关理论授课,却忽视实践教育;等等。
二、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建议
1.抓好学科特色、区域特色,建立高校办学特色
设计教学的改革关键在于抓好学科特色,深入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高校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发挥本地区、本校的优势设置专业,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不同的地域经济发展侧重点有所不同,优势行业亦不一样。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高校可以将企业、行业的人才标准引入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学改革。同时,抓好学科特色、区域特色,建立高校办学特色,有助于培养出优秀人才,为经济发展服务。
2.优化教师队伍
首先,高校应对教师的招聘标准进行一些调整,让一些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教师进入高校教师队伍,从而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保障教学质量。其次,建立系统的教师培养机制。在互联网时代,科技更新速度很快,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如果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综合素质落后,就难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高校应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建立起系统、完善的教师培养机制,定期组织教师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最后,鼓励“请进来”和“走出去”,推动教师队伍建设。高校可将外面的专业人士“请进来”,如生产一线的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等,让其辅助艺术设计教学的实践环节、开办讲座、联合培养学生、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等;鼓励在校教师“走出去”,联系对口实习企业,让教师下企业一线指导,并将教师为企业服务的能力与薪酬、职称评定联系起来,从而提高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深入一线,经常与企业交流,教师的眼界更加开阔,艺术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不断更新,指导学生更加具有实际意义,所教内容更加符合经济技术发展的需求,能够促进学生顺应时代要求,获得更好发展。
3.重视传统文化的融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对本土民族风格、地域特色元素的创新应用,是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之一。因此,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应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并在艺术设计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研究传统文化,提升其文化自信。我国各地都有独特的地域文化、传统文化与艺术,都可以给学生带来设计上的创新灵感。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学要求,思考如何更好地在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传统文化与艺术,创新教学模式。
4.在产学研方面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
高校与企业加强合作,协同培养学生。教师可以为企业提供学术、技术支持,师生与企业联合开发设计产品。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在产学研方面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一方面,有助于高校师生与地方行业、企业进行交流,提升高校教学的市场针对性、实现科研服务与社会企业的对接;另一方面,能够为企业输送创意人才,助力地方经济的发展,使双方互助互利,合作共赢。
5.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内外开展访学进修、交流和学术研究活动,与国外合作院校互派学生进行交换学习,举办各种类型的国际工作坊和讲学活动,聘请知名专家学者举行讲座和学术报告会,有序推进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合作办学,提高办学国际化程度,在国际舞台展示我国高校师生优秀艺术设计作品。
关键词:市场经济艺术设计教育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经济进入了持续高速发展的阶段。经济的繁荣带动了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也使得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为了适应社会需求,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迈进的发展趋势。而艺术设计作为热门学科,全国艺术设计类考生逐年攀升,全国兴起了艺术设计的热潮。然而,艺术设计教育在我国,只有短短的二十几年的历史。由于现代设计教育在我国的历史比较短,发展还不够完善,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加上这几年的扩招,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教育思想和方法比较陈旧,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不够完善,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等。所以,我们一定要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艺术设计理论,研究艺术设计教育。
笔者从事艺术设计教育十多年,目睹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巨大影响,以及艺术设计教育对市场经济的反作用,以自己切身体验谈谈对艺术设计教育的一些思考。
一、顺应市场需求,转变教学思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要让市场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中起主导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学校也被逐步推向市场,并逐步向产业化方向转化,这也是在市场经济体制运作下完成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由原来的国家包培养、包分配,逐步转向交费上学,毕业后自主择业。这就必然要求我们改革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制订新的教学管理制度以适应社会和学生的多样化选择。我国的艺术设计,是随着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兴起而兴起的,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产生的。应该说,艺术设计在中国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与市场经济发生了割不断的联系。
因此,面向市场需求,随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是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再以理念的突破和更新为先导,在教育实践上引起巨大的变革,在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构造并树立系统的现代教育观念。高校要扎扎实实地办学,不懈地努力,应努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一专多能、紧贴市场需求的人才。要基础知识与技能培训并重,全方位提升学生素质,从而造就适应市场需要的职业英才。同时,在硬件设施基本完善后,逐步控制学校的规模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强化内部管理机制、增强凝聚力和竞争力上面来,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为将来的生活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打破文理界限,培养宽口径人才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脱胎于纯美术教育,原来只在艺术院校和轻工院校里设置,现在综合大学、工科院校和师范院校中也纷纷开设设计专业。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中,艺术设计教育基本上按照两种模式进行。一种是在综合性大学、专业美术院校和师范院校;另一种是在各种工科院校,如建筑、机械、轻工、纺织等。前者偏重美术理论和美术基础训练,后者偏重不同专业的工艺与专业技术训练。这一点可以从开设的不同的课程上明显看出来。这两种教育模式本来可以互相借鉴,互相补充,但因为现存的教育管理体制,如一些综合性大学隶属教育部门,一些专业美术院校隶属文化部门,一些工科院校隶属各产业主管部门。我国的高校招生,历来分文理两大类,演变到今天,这种体制已经波及到基础教育的中学分科问题。而艺术设计学科,也因为这个招生体制,被人为地割裂开来。所以,以文科考试进入美术院校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工艺与技术训练,以理工科考试进入工科院校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美术理论和美术基础训练。这个问题早已经在我们的社会上,即学生就业的工作岗位上反映出来。
在这个问题上,笔者认为我们可否转变一下思维方式,打破文理科界限,把艺术设计教育统一起来,不论其设在什么学校,工科也好,文科也好,都用一个标准确定教育对象和教学方法。这样既能避免学生接受知识上的偏差,也能衡定各类学校的师资和教学水平。同时,也使学生来源得到合理配置。现在,由于实行“三加X”考试,这一点在招生上基本上没有障碍,主要是思想再解放一点,把这种选择学生的方式再向前推进一步,就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一个专业同一个班毕业的同学找工作的差异性越来越大。高校已经成为一个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平台,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日益受到社会的青睐。这一现象逐渐受到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提倡学科合并交叉,培养适应多项工作的宽口径人才成为艺术设计教育新的发展方向
三、广泛吸纳社会力量,积极整合教育资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艺术设计专业办学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然而,有限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始终是制约我国艺术设计教育深入发展的瓶颈。一方面,高校要有计划地引进或培养既有系统的理论修养,又有丰富艺术设计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要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充实艺术设计的师资力量,可以采取长期或短期聘用的方式,邀请国内外室内设计行业的精英或专家来校讲学、授课,力争将最新的行业知识和信息传达给学生。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艺术设计教育在软硬件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无法满足经济高速发展和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高等院校为了要办出质量和特色,以培养大批适应市场需求的的高级人才,使出了浑身解数,以致有些高校因为基础建设的不断扩大,而债台高筑。短时间内,仅仅依靠高校自身力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艺术设计应用性极强的特点,我们要把设计教育从大学的课堂里解放出来,交给企业家,作为企业发展的武器,交给民众,成为生活的必需。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坚持多样化办学,拓展以学养学,滚动发展之路,最终变“学校办社会”为“社会办学校”,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需要。令人欣慰的是,许多高校已经先行一步,积极与企业取得联系,将企业变成了高校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学校解决了实验场地的问题,降低了教学成本,企业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四、校企联手,促进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历来都是学生和家长十分关注的问题,尤其是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高校连年的大规模扩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并呈现出“两高一低”的现象,据有关资料统计:一高是指毕业生总人数高: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38万;二高是指待就业毕业生总人数高:2003年52万,2004年69万,2005年已经达到了79万。一低是指毕业生签约率低:据教育部的统计,2005年应届毕业的338万普通高校学生中,在毕业时的签约率仅为33%,即使到了2005年末,仍有近1/4的毕业生还没有找到工作。
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大部分有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采取“主动出击,外引内联”的就业政策,在全国各地建立少则几十个,多达上百个的就业实习基地,与全国成百上千家企业建立长期联系,形成了庞大的就业网络,数以万计的学生在这些企业找到了位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另外,积极推进校企合作,采取“订单式”培养,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学校与企业签订合同,企业为学校提供资金和教学场地,学校根据企业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训练,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艺术设计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学生毕业后如果不能就业,必将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国家已将就业率作为高校评估的重要指标,高校必将在推荐和引导学生就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论文摘要 艺术设计教学怎样适应新的经济时代?培养什么样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这些是目前许多院校正在探讨与研究的课题和加快调整教学大纲的重点工作之一。结合艺术设计教学专业特点、课程设置、艺术与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关于加强和改善艺术设计基础教育的一些建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普及进程的推进,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质量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应完善专业教学结构,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应培养不同的应用型人才,来满足社会需求。在衡量其是否具有高素质、高质量时应该有不同对待。由于艺术设计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因此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就应积极体现社会的需求。在今天这样一个综合的时代,科技发展、知识更新、社会变化不断加快,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同时也需要人才有很强的适应性。
1 结合专业特点,强化基础教学
由于近几年高校的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艺术设计学生也从过去的凤毛麟角到今天的比比皆是,这必然造成学生素质的下降,从而也影响整个教育的质量。学生的专业基础较弱,缺乏扎实的美术基本功,有的学生学习绘画时间很短,素描、彩画、构成等基础较差,所以在专业教学中首先应该强调并强化专业基础。艺术设计专业需要扎实的美术基础,如素描、速写、色彩,构成等,在素描教学中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和上课时间进行调整,如平面设计专业在素描课时除进行石膏或人物头像的基础训练之外,可以进行一些超级写实的绘画训练;环境艺术设计可以融进一些室内素描和风景写生;工业造型专业可以加进工业产品的素描表现;服装设计专业则可以更多地倾向于人体素描,通过人体慢写、速写和默写,应该让学生掌握人体的比例、骨骼、结构、动态等,在从写生、速写到默写的循序渐进的强化训练过程中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造型能力。所以,改变传统的素描课程的训练方法,同各自的专业特点相结合,通过大量的绘画与强化记忆来提高学生的绘画基础,为下一步进入专业设计打下扎实的美术基础。
构成教学成为设计院校设计的基础课已多年,但在很多学校的三大构成的教学中仍沿袭传统教学模式,为构成本身而教学,甚至在构成课结束后竟没让学生弄明白为什么要学构成,它们和今后的专业设计有何关系等问题。所以在教学中除教给学生构成原理之外,也应该时时处处与所学专业结合,运用设计作品实例让学生充分理解原理;如平面构成可结合平面的一些作品理解所讲的点、线、面造型元素及各种形式美法则,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则可以结合一些产品的色彩及立体设计进行分析和探讨。
2 完善课程设置,提高综合素质
目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值得提出的问题之一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艺术设计技能的培养。由于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对高级实用型、技术型的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得非常迅速,很多是从普通艺术院校转变过来的,其中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依然跟普通艺术设计院校相似,教育特色不很明显。这就要求首先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要从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来考虑,为社会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劳动者主体,并在制定教育计划、课程设置、授课内容的时候得到贯彻和实施。明确普通艺术院校主要是培养研究型、应用型人才,是不但有市场运作管理和艺术总监方面的知识,而且能掌握技能,能将设计的方案付诸于实施的技术人才。因此,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及制作能力。艺术设计不应把艺术和技术分离,艺术设计教育应通过有关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传授,通过艺术设计能力、设计意识的培养,通过艺术设计方法、设计技能的训练,培养具有创新素质、持续性发展潜力,能够胜任艺术设计、创作、教学、研究、生产与生产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与传统工艺教育相比,学生的知识面更广,社会适应性更强。
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密切相关,知识创新是基础,然而要使创新的知识变成现实生产力,还需要经历技术创新、技术传播、技术应用直至实际操作等一系列复杂的转化过程。因此不能只讲知识创新,必须把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提到应有的高度和具体的议事日程上来,逐步改变目前存在的重学术轻技术、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轻能力等认识误区。许多发达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就目前经济建设对艺术设计人才类型的需求数量来说,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重点也应该是应用型设计人才的培养。
面对21世纪新形势的挑战,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已经开始探索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以达到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了解社会、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必须密切关注社会经济、政治、科技的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质量的应用型设计人才。通过产学研合作办学,学校能比较深入地真实了解社会的需求,增强与之相适应的主动性,能创造一个比较好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培养适应企业、社会发展的人才,也能使学校的专业设置、培养计划、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更贴近社会发展的需要,带动科研方面的合作。彻底解构艺术设计教育与企业之间的壁垒,使设计教育担负起转换生产力的先锋,让教学、科研、创新走向新的融合。
3 艺术与技术并重,全面发展
就我国目前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现状来讲,培养的内容和目标与社会各行业的需求脱节太严重,学科或专业概念与社会行业要求不明确。多年来重视艺术表现,轻视专业理论、技能操作和专业实践,基础课与专业课不衔接,专业课与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不衔接,缺少实际的项目课程。虽有虚拟的项目设计,但大多不遵循市场化、商业化和工业技术的要求和规律,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社会的应用专业脱离太远。这是从事艺术设计教育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从事艺术设计的工作者,具备扎实的艺术功底和务实的设计观念是十分必要的,这显然也是由其职业性质所决定的。
总之,要有一个合理的人才培养布局。教育的层次划分是根据专业的属性而定的,若盲目求高,应用性的专业谁办?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谁来培养呢?如果都在追求所谓的高层次发展,就会顾此失彼,其实仍缺乏对人才培养与需求的总体把握。普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与普通美术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的根本差别在于,美术院校是培养艺术家、艺术工作者的摇篮,而普通院校应培养艺术与技术并重的专业设计人才,既培养他们的审美创造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对科学技术的掌握与运用能力。但几十年形成的教育模式,人们已习惯沿用美术教学的路子,或单一的美术教学模式发展,长此以往,不能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社会所需的艺术设计的专门人才。
艺术设计的教育应划分层次发展,普通教育应注重专业理论、专业表现和专业实践为主体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两者在培养目标上各有侧重,但艺术设计专业的职业性特点不容忽视。目前我国艺术设计的普通教育大多重视“专业表现”,缺乏“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而刚刚起步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又大多是普通教育的翻版,缺乏职业技能的培养内容。如果仅仅是改变一下名称,而不是从社会需求的相关职业考虑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的话,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只能成为普通大学教育的补充,失去高职教育的实质意义,更起不到培养社会急需的一线技术人才的作用。
我国的工艺美术或设计艺术教育一直带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只不过在教学内容上多年沿用美术教学的路子发展,形成一种自以为是设计艺术教学的模式,但在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方面显然是欠缺的。设计是作品又是产品的方案,既是艺术的表现又是技术的载体,如果在现代设计上对此问题仍没有清醒的认识,那么就不可能培养社会真正需求的设计家和设计师。也就是说,培养人才的用意是好的,但培养的结果很可能把目标定错位,应该从这些方面总结一些经验,才有利于今后的定位与发展。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有的艺术设计教学的基础上,必须重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使其具有深厚扎实的专业基础、灵活自由的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的意识。这就要求通过不断开拓思维、完善丰富课程设置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等措施来提高设计艺术教学的质量,不断提高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水平,使设计艺术教学朝着良性方向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希.设计艺术教学目标的重点探析[j].设计艺术,2001(4):9-10
[2]卢世主.设计艺术的技术观[j].设计艺术,2005(3):25
[3]夏燕靖.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的探讨[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7
[4]马鹏举,吕维正.艺术设计采风教学的思考[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8,27(5):126-127
[5]余德华,黄辉.艺术设计教学改革之我见[j].职业教育研究,2008(05):100-101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美术院校;就业
一、 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关涉性
(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产业结构调整同向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1]“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才资源在不同产业间的比重变化规律是:第一产业人才资源所占比重不断缩小;第二产业人才资源所占比重不断攀升;第三产业人才资源所占比重将远超过第一产业,并最终超过第二产业而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在产业结构升级转型进入到以服务业为标志的第三产业阶段,因为这个阶段在资源方面更注重人力资源要素。”[2]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规律是同向的。高校就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越同步同向,说明产业结构与高等教育人才供给链条的协调性越好,高校大学生就业机制的反应度就越明显,就业质量也较好。反之,则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将受到人力资源供给的制约,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空间也会受到制约。在新的形势发展下,要使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结构调整趋势成为高校学生就业去向变化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风向标和检验者,增强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反馈机制,使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就业引导机制与广东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相适应。
二、产业转移升级与艺术院校学生就业趋势的相关性研究
(一)当前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
当前是我国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时期。以广东省为例,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入,经济水平逐年稳步上升。研究数据表明,广东第三产业的从业人数从1978年的286万到2004年的1519.60万人,表明随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传统服务部门的就业比重总体上保持下降趋势, 代表工业化进程方向和市场发育程度的新兴部门的就业比重将逐步提高。在服务生产、引导消费、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文化发展等方面,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设计为核心的生产领域, 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设计行业和现代服务业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是创意经济中的重要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职业技能强调创造性与个性,所在行业包括广告、建筑、工业设计、时装设计、出版、多媒体艺术、工艺品、影视动画等,几乎涵盖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领域。只有基于创意和文化的设计,才会为产业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生长动力和精神支持。这种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将成为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就业去向、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风向标和检验者。
(二)产业转型升级对美术院校学生就业的影响
随着广东文化创意产业的增速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深入,美术院校的就业供求也将相应出现新的变化。现今我国已有500多所院校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艺术设计专业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招生的热门专业之一,然而我国的自主创新设计能力仍然滞后。专业化的设计队伍与合格的设计人才却相当缺乏,职业素质参差不齐,创意产业人才总量、结构、素质还远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产业转型升级将带重点推动美艺术设计就业相关的新媒介信息技术、现代广告产业、新型制造业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从产业与行业角度来看,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给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职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新兴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等产业繁荣发展对具有创新创造的艺术审美和较强动手能力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从人才供求角度看,美术类专业设置等结构性矛盾短期内难以消除;以广州美术学院为例,据统计近年来毕业生社会需求约为毕业生的4倍,就业社会需求总量充足但需求不平衡,美术院校人才机制的培养和学生就业路径的选择与产业转型升级仍存在不协调性。一方面,设计类应用型专业需求保持旺盛,而造型艺术类基础学科专业社会显性有效需求不足,结构性需求矛盾突出;另一方面,美术类学生的就业观念更富有个性,爱自由、怕拘束,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观念缺乏理性转变,求职就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也普遍存在。
三、产业转型升级与美术院校就业机制的适应性路径选择
广东在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政策指导下,提出用10年左右时间,把广东建设成为我国起点高、能力强、友好型、可持续发展的设计产业高地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设计示范区,设计创新将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文化创意产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在新经济时代的产业链条的产生,同时也促进了传统工业、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当前的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趋势对美术院校就业导向和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要求,美术院校要坚持设计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以设计产业化、文化创新化、美术设计行业人才职业化为目标,培养与传统工艺、艺术创作行业的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相适应的创造型艺术类人才和与新型设计业经营业态相适应的设计人才,推动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动漫设计、文化创意设计、网络文化设计、新媒体设计、工艺美术设计、建筑与环境设计等学科发展,拓展就业市场。
第一,要集聚广东的区域经济带优势,搭建艺术设计人才职业发展的地域平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实现职业发展的路径,要结合国家的整体产业规划,着眼于区域和地方的经济与文化特征以及创意产业的未来发展空间。广东省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所需的有利资源,有强大的文化创意产品的产出和接纳能力,有强大的文化传播和辐射力,能使创意人才、信息、资金和创新意识等相关的资源要素呈现地理上的集聚态势,可为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就业供需和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地域平台。
第二,要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完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职业发展的技能基础。着眼于美术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匹配的高素质艺术专业人才,提升艺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艺术院校具有文化创意专业人才、行业地位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和高端服务业、现代制造业等相关专业学科齐全等综合优势,要坚持设计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以设计产业化、文化创新化、美术设计行业人才职业化为目标,培养与传统工艺、艺术创作行业的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相适应的造型艺术类人才和与新型设计业经营业态相适应的设计人才,推动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动漫设计、文化创意设计、网络文化设计、新媒体设计、工艺美术设计、建筑与环境设计等学科发展。要着眼于创新型社会的建设,培养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匹配的高素质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的目标,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拓展就业市场大力,培养创新、创造、创业的三创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提升艺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第三,要立足文化传承和设计创新,提升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职业发展潜力。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是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创造力的源泉,植根于本国的民族文化根基,传承、实践并创新传统文化的艺术资源,是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艺术设计形式。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职业发展应顺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运用好民族文化创新的创意产业牌,锤炼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独特敏锐的创新思维方式,人文素养和创新个性相结合的职业技能,使自己的职业生涯具有长足发展的潜力。要着眼于创新型社会的建设,从美术类大学生的教育教学改革入手,大力培养创新、创造、创业的三创型美术设计人才;要着眼于美术设计行业发展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引导美术专业类学生拓宽就业渠道、明确职业规划、提高就业满意度,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
第四,构建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保障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合法权益。国家、政府要完善和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保障艺术设计人才创意的知识产权和利益,提高其创新创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年度招生工作规定中报名条件者均可报考。
二、招生计划
具体见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13年普通高校招生计划。
三、报名要求
1. 艺术类包括美术类、音乐类(分声乐、器乐)、舞蹈类、编导类、播音主持类、书法类、表演类等,报考以上各类的考生,均须按艺术类报名。
2. 2013年我省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报名工作全部采用远程网方式进行。考生应在2012年11月20日前持户口本、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到户口所在地招生考试机构指定地点进行报名资格初审,领取招生简章。已进行报名资格初审的考生2012年11月25日8时至11月29日17时之间,凭身份证号和密码登录河北省教育考试院网站点击进入“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网上报名系统”进行报名(网址:hebeea.edu.cn)。远程网上报名系统2012年11月29日17时关闭。已经在网上进行报名的考生,以报名点或班级为单位,通过网上支付报名费。2012年12月1日至5日考生须持户口本、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到户口所在地招生办指定地点进行报名资格审查、照相、采集指纹及现场信息确认等工作。报名信息须本人确认,不得由他人代替。未在网上支付报名费的考生将不能进行报名信息确认。未进行信息确认的报名信息无效。
四、专业考试形式和类别
所有报考艺术类专业的考生均须参加专业考试。专业考试分两种形式:一是河北省内高校联合组织的专业考试(以下简称联考),二是招生院校组织的专业考试(以下简称校考)。
1. 联考。河北省对美术类、音乐类、舞蹈类专业实行联考。
⑴考生报考以下专业的均应参加美术类专业联考。
报考绘画、造型设计及对美术技能有专业考核要求且符合教育部艺术类专业设置规定的专业。如:
本科专业:绘画、雕塑、美术学、艺术设计学、艺术设计、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摄影、照明艺术、动画、会展艺术与技术、工业设计、建筑学、广告学、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数字媒体艺术、景观建筑设计、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中国画、公共艺术等专业。
专科专业:艺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电脑艺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装潢艺术设计、美术、舞台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雕塑艺术设计、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广告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应用艺术设计、陶瓷艺术设计、广告与会展、艺术设计类、影视动画、影视广告、电视摄像、摄影、摄影摄像技术、影视多媒体技术、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纺织品装饰艺术设计、美术教育等专业。
摄影、照明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等本科专业和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电视摄像、摄影、摄影摄像技术、影视多媒体技术等专科专业是否按美术类专业招生以招生院校公布为准。
⑵考生报考以下专业的均应参加音乐类专业联考。
对声乐、器乐专项有要求且符合教育部艺术类专业设置规定的专业。如:
本科专业: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录音艺术、音乐科技与艺术等专业。
专科专业:音乐表演、乐器维修技术、钢琴调律、钢琴伴奏、音像技术、作曲技术等专业。
⑶考生报考以下专业的均应参加舞蹈类专业联考。
对舞蹈专项有要求且符合教育部艺术类专业设置规定的专业。如:
本科专业:舞蹈学、舞蹈编导。
专科专业:舞蹈表演。
以上⑴至⑶所列专业如与教育部要求不一致的,执行教育部规定。
2. 校考。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和本科一、二批次高校的艺术类本科专业,联考未涉及的艺术类本、专科专业(编导类、播音主持类、书法类、表演类等专业),经我省招生委员会批准后,可组织校考。其中我省联考涉及到的艺术类专业,招生院校须在我省专业联考合格(美术类本科专业须我省美术类专业联考本科合格)的考生范围内组织校考。
对于我省联考类别涉及到的艺术类专业,如学校有特殊选拔要求,不需要我省相应类别专业联考合格直接使用校考成绩的,须经省招生委员会批准同意后方可向社会公布。
五、专业考试安排
⒈ 美术类专业联考由河北师范大学组织实施。
⑴考试科目和分值 (满分为300分)
色彩(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范围:人物头像、静物写生或人物头像、静物、风景默写。
素描(1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人物头像、石膏像、静物等写生或默写。
速写(100分):考试时间30分钟。考试范围:人物(单体或组合)动态或静态写生、慢写或默写等。
⑵缴费办法
2012年12月19日至23日,考生凭《报考证》上14位考生号到河北省内中国建设银行任意储蓄网点交纳专业考试费100元,缴费学校代码为7100426,请领取并保留银行代收费凭证(含有生僻字的考生姓名,银行系统可能无法识别,收费凭证上的考生号正确即可),逾期未缴费考生视为自动放弃专业考试。建设银行咨询电话:0311-80786406。
⑶下载考试准考证
2012年12月25日以后,考生登录河北师范大学招生信息网(网址:zsjy.hebtu.edu.cn/zsw/)“通知公告”栏目下载本人准考证。
⑷考试时间、地点
2012年12月30日上午色彩,下午速写和素描。考生持《报考证》、《准考证》和《身份证》,按《准考证》规定的时间、地点参加专业考试。
⑸河北师范大学咨询电话0311-80786666。
⒉ 音乐类、舞蹈类专业联考由河北师范大学组织实施。
⑴考试内容和分值(满分为200分)
音乐类:专项考试(150分,分声乐、器乐,考生根据自己专长任选一门作为专项参加考试)、乐理考试(15分)、音乐素质考试(听音15分,视唱20分);
舞蹈类:舞蹈专项考试(150分)、即兴舞蹈(30分)、节奏考试(20分)。
⑵缴费办法
2012年12月19日至23日,考生凭《报考证》上14位考生号到河北省内中国建设银行任意储蓄网点交纳专业考试费200元,缴费学校代码为7100426,请领取并保留银行代收费凭证(含有生僻字的考生姓名,银行系统可能无法识别,收费凭证上的考生号正确即可),逾期未缴费考生视为自动放弃专业考试。建设银行咨询电话:0311-80786406。
⑶下载《考生回执》
2013年1月15日以后,考生登录河北师范大学招生信息网(网址:zsjy.hebtu.edu.cn/zsw/)“通知公告”栏目查询,并按要求下载《考生回执》。
⑷考试时间
2013年1月19日音乐类考生进行乐理、听音考试,音乐类考生的其他项目和舞蹈类考生所有项目的考试时间、地点及考试要求详见《考生回执》。
⑸河北师范大学咨询电话:0311-80786666。
3.招生院校组织校考的专业,其考试时间、地点,由招生院校负责公布,考生可直接向招生院校咨询。
六、校考点有关规定
⒈经批准在河北省设立校考点的省外院校,其专业考试统一安排在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进行。
⒉如果考生报考的院校(专业)在河北省设点进行专业考试,则考生只有在河北考点参加考试的成绩有效,对在其他点参加考试的成绩不予承认。
七、专业考试成绩有关规定
1. 报考所有艺术类专科专业(中央美术学院动画专业、中央戏剧学院影视表演、人物形象设计专业除外)、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艺术类本科专业及省内院校的艺术类本科专业,属联考类别涉及到的,录取时必须使用河北省专业联考成绩。省外院校的艺术类本科专业,属河北省联考类别涉及到的,建议录取时使用河北省专业联考成绩。
2. 报考院校进行校考的艺术类专业,录取时,对于我省联考涉及到的,须在相应类别联考合格(美术类本科专业须我省美术类专业联考本科合格)基础上采用院校校考成绩;对于我省联考涉及不到的,直接采用院校校考成绩。
3. 2013年2月8日前公布各类专业联考成绩并确定专业合格标准,不再单独发放省联考合格证。届时美术类、音乐类、舞蹈类考生可登录河北师范大学招生信息网(网址:zsjy.hebtu.edu.cn/zsw/)查询联考成绩。
4. 校考专业合格标准由院校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要求自行确定,校考专业成绩由院校负责通知考生。
5. 按教育部规定,高等学校按美术类本科专业要求招生的,考生美术类专业联考的最低合格要求为3门科目总成绩不低于180分。
八、文化考试
报考艺术类专业的考生,应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文化课统一考试,艺术文考生的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文)、外语和文科综合,艺术理考生的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理)、外语和理科综合。语文、数学、外语满分均为150分,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满分均为300分,四科成绩均计入总分。
九、填报志愿
艺术类专业考生填报志愿分批次进行,具体填报办法详见《2013年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实施办法》(另发)。
各批艺术类校考专业设一志愿和二志愿,二志愿我省不统一组织志愿征集,由缺额院校进行志愿征集,一志愿和院校征集的二志愿均不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其他艺术类专业志愿设置如下:
本科提前批设一志愿和二志愿,二志愿实行征集方式。一志愿录取后,公布缺额计划进行征集。一志愿和征集的二志愿均不实行平行志愿投档。
独立学院、民办院校录取的艺术类本科专业和专科提前批设一志愿和二志愿,二志愿实行征集方式。一志愿录取后,公布缺额计划进行征集。一志愿和征集的二志愿均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平行的五个院校志愿不得跨类填报。
报考艺术类专业的考生,可以兼报普通文(理)科专业志愿。
十、录取
⒈ 报考艺术类专业考生须相应专业考试合格。
⒉ 报考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的艺术类本科专业,专业分数线和文化考试录取控制分数线由招生院校按教育部规定自行划定。报考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艺术类专科专业及其他高校所有艺术类专业的考生,其文化成绩必须达到我省相应录取控制分数线。
⒊ 投档规则
⑴使用河北省联考成绩录取的艺术类专业
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合格和身体条件符合要求、专业和文化成绩均达到录取控制分数线的情况下,一般按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参照考生所报志愿顺序投档。
投档比例由招生院校提出。对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一般按我省规定的投档比例执行;对不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录取规则与我省投档规则不同的,经招生院校申请,投档比例可不受招生计划120%的限制。
录取规则由招生院校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录取时,省教育考试院按照我省投档规则向招生院校投档后,招生院校在投档生源范围内按照事先向社会公布的录取规则进行录取。
⑵使用校考成绩录取的艺术类专业
将校考合格且经我省备案,文化考试成绩达到我省相应批次控制分数线的考生(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艺术类本科专业为院校确定的控制线),全部投档给考生报考院校,由院校择优录取。其中报考我省联考涉及到的校考专业还须相应类别的专业联考合格(美术类本科专业须我省美术类专业联考本科合格)。
具体投档录取时间及相关要求按河北省有关文件执行。
十一、违规处理
1. 河北省艺术类专业联考是国家教育统一考试的组成部分,对在联考中被认定为违规的考生及工作人员,省教育考试院将严格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和教育部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将考生违规事实记入其高考诚信电子档案。
2.对学校组织的艺术类专业校考中被认定为违规的考生及工作人员,有关招生学校须严格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和教育部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报河北省教育考试院。省教育考试院负责将考生违规事实记入其高考诚信电子档案。
十二、其他
1.河北省内高校的编导类、播音主持类专业、服装设计与表演专业、影视表演专业、舞蹈学(体育舞蹈、健美操)专业、社会体育(体育舞蹈、健美操)专业、书法学专业实行校考,招生简章由招生院校公布。
摘 要:国内对中国真正的艺术设计教育的研究一直是在不断的争论中进行的,如同所有的理论总是滞后于实践一样,艺术设计教育也总是
>> 浅析广西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就业的若干问题 对艺术设计教学中课程创新问题的若干思考 博物馆展览陈列艺术设计中的若干问题分析 关于高校教师科研评价的若干思考 提高高校教师素质的若干思考 就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若干问题的分析 关于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学管理若干问题的新思考 关于艺术类高校教学管理若干问题的新思考 关于装饰艺术设计教学的若干思考 高校教师通信课程进修的几点思考 对教师专业标准的若干问题思考 关于高校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基于环境艺术设计高校教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关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验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 对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关于高校扶贫助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高校教学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构建高校ERP教学体系若干问题的思考 关于高校岗位设置若干问题的思考 关于高校英语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高校教师教好艺术设计课程的若干问题思考 高校教师教好艺术设计课程的若干问题思考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马胤惠")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国内对中国真正的艺术设计教育的研究一直是在不断的争论中进行的,如同所有的理论总是滞后于实践一样,艺术设计教育也总是落后于现代制造业的实践。关键字:高校教师;艺术设计;中国设计教育体系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8-0150-03高校教师在人们心中地位是神圣而高尚的,身上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使命,在艺术设计教育中我国常采用传统教育形式做到因材施教,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设计教育要面向多元化、多趋势方向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可以说艺术设计要紧跟着时代的前沿。对于艺术设计教育应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用人性化的教学方式,科学合理的选择教育方法,孔子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会映现在学生头脑中,要做到以“以人为本”从学生角度出发,艺术设计的学生学习程度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因家庭背景、生活、民俗习惯、在生理与心理上的智商与悟性有所不同。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方法有待于我们进行思考。一、高等学校艺术设计教育、专业教师与学生中国真正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起步的,国内对设计教育的研究一直是在不断的争论中进行的,如同所有的理论总是滞后于实践一样,艺术设计教育也总是落后于现代制造业的实践。这一点在中国当代的艺术设计教育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一方面,中国的现代制造业在迅速崛起,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几乎冲击着所有经济领域和制造产业。在制造业经历了跨越性发展阶段并实现工业产值高速增长的同时,却出现了高等设计教育产出与中国制造业需求错位的状况,起步不久的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正在以不成熟的设计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为中国的现代产业提供着滞后的服务“设计”从本质上来说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因此对于中国的高等设计教育就应该是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科。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的高等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是由那种“自己出题,自己答题,自己打分,自我陶醉”式的设计创作和设计教育方法培养出来的,致使他们不能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何谓“解决问题”?人类文明与社会生活中面临的许多问题,需要运用创意思维和设计手段来给出答案。艺术设计是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言,它需要艺术设计及工作者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去了解和认知,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有细致的观察能力、敏锐的分析能力、广博的文化知识、正确的创意思维和适合的设计方法来提供保证。在艺术设计创意上“放任自流”与鼓励学生们的创造性是两回事,没有“制约”的设计是不存在的。任何问题的解决,首先就要认清问题的条件、环境和实质,“自问自答”式的设计创意不足以解决实际的问题。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中国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着很多明显的问题,并且大家也在不断地探讨解决之道。若想根本解决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先认清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乃至各个院校的具体情况,来制定适合自己的改革措施。说到教师,我们应该明确,教师的对象是学生。那么我们目前国内各个高校中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是什么样的状况呢?有很多文化课成绩差的考生,是在高考前夕临时突击,突击学习几个月绘画进入高等学府的,这样的学生在各个院校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还有些学生和家长是从就业的角度出发,认为学习艺术设计在以后的就业中会有更多更好的选择,所以学生在自己毫无兴趣的情况下被父母逼迫选择了艺术设计专业,这些对设计既无兴趣又无天分的学生不具备足够的艺术思维或创造力,他们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无异于是浪费时间。倘若学生不具有相应的禀赋,即使最好的教师也难以将其雕琢成才。就中国目前的社会需求来看,需要的绝不是数十万能力平平的设计师,而是具有高素质的设计精英。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对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应起的作用做了准确的说明。我国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不乏优秀的教师,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多年积累的丰富知识和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可谓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但是随着盲目扩招带来的设计教育过度膨胀,很多院校的师生比例已经严重失调。有很多毕业生刚刚毕业就走上了教师的岗位,完全没有接触社会实践就开始了教学工作,他们连自己在学校中所学的知识还没有机会与实践相结合就马上将这些纸上谈兵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造成教学与实践的严重脱节。还有很多院校招聘教师只要留学生。国外的教学方法先进这是我们必须承认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学习外国并不是形式上的全盘照抄,因为还存在着适合与不适合的问题。国外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所受的教育和中国的学生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所以国外教学模式是否适合中国还有待于探讨。还有的学校只招聘外校毕业生,美名其曰“防止学术的近亲繁殖”。我们认为,只留本校和只要外校的这种盲目极端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学校招聘教师应该从有利于学校、学科发展的角度出发。二、中国设计教育体系与上述现象形成对比的是,目前中国的高等设计教育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在强调“拓宽基础、淡化专业”的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强调“通才”教育的定位上,提出要培养面向未来的信息技术时代的新一代设计师,培养“全能”的设计师。在办学目标与学科建设方面把主要精力放在中专升大专、大专升本科、本科申报硕士点与博士点。而真正的设计专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纸上谈兵、脱离实践的“理论设计”或“模拟式设计”的状态中,特别是设计技能的实践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的车间与设备,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设计大学的水平,也低于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设计大学的水平。从 20世纪50年代一直到80年代,大陆高校中的艺术设计专业设置一直是在普通大学中的艺术系、美术系与工艺美术系中(1980年后,开始在少数工科大学设立艺术设计专业),基本上以工艺美术装饰设计教育(包装装潢设计、广告设计、染织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等)为主,在工业产品设计方面,长期以来,是以传统手工艺美术品为主(陶瓷设计、漆器设计、特种工艺等),一直1988年-1989年大陆的高校还在展开关于“工艺美术”与“工业设计”的概念之争,现代工业设计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才开始起步;在教育体制方面,设计教育一直是以纯艺术的美术教育和传统工艺美术教育为基础,从师资结构到学生素质,长期以来“重艺轻技”,尤其是严重缺乏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的技术实践教育,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今天,是导致中国设计教育落后于国际现代设计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现代设计教育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包豪斯学院开始起步,一直是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统一,技术教育在中国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长期缺失,应该值得认真反思。特别需要关注的是,虽然今天中国大陆的许多院校的设计教学与课程设置(尤其是实践教学)还未能达到20世纪30年代德国包豪斯已取得的高度和水平,但是我们设计理论学界却开始“批评包豪斯”,认为包豪斯模式已经是一个“设计传统”,包豪斯模式已经过时了,并提出了“建立有民族优良道器’文脉的‘有机设计’体系”。事实上,艺术设计教育界对包豪斯的贬褒或误解,往往是出于对包豪斯设计教育模式了解的偏颇与深层次研究的缺失。当然,包豪斯的教育体系并不是一个已臻完美的成熟模式,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与历史条件下,“艺术设计”教育究竟怎样与“科学技术”教育实现有效的“统一”,包豪斯的教育模式并没有完全回答这个问题。但是,包豪斯的“车间(作坊)”与“工厂学徒制”相结合的设计教育模式对于现代设计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进一步形成了20世纪西方现代设计教育的基本模式。 由此,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当代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和体系,中国的现代设计及设计教育源于中国的工艺美术教育,长期从属于纯美术(绘画),从民国初期的图案教育一直到今天的艺术设计教育,我国的现代设计教育萌芽于20世纪初期,探索于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一个世纪来,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经历了从“图案”――“工艺美术”――“艺术设计”的不同发展阶段,我们虽然曾经在民国时期和20世纪80年代初期先后引进了“包豪斯”及西方的设计教育模式和体系,但是这种“引进”并没有真正切入到制造产业、教育体系和经济制度的深层,而只是浮在形式模仿的表层形态。中国 “大一统的设计教育模式”,已经造成中国设计教育体系在21世纪的经济竞争中的新一轮落后,只要看看亚洲新兴工业国家韩国、新加坡、泰国以及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的设计教育和制造产业的同步发展的成功案例,就足以证明当代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问题所在,对于正在走向工业化或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中国设计教育体系,包豪斯的设计教育模式依然是值得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典型案例。另外一个值得学习的典型案例是台湾以技术教育为中心的设计教育体系。二次世界大战后,台湾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大力发展科技与教育,提升工业产品的竞争力,重点发展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经济。由于早期的台湾经济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为特征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大量的产品都是OEM的形式来样加工生产,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台湾经济开始迅速腾飞,随着工业现代化的进程,台湾开始从OEM转向ODM,从台湾制造转向台湾设计,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台湾政府开始重视设计教育,在岛内的专科学校设立工业设计学科,培养现代工业设计人才,台湾现代设计教育从专科教育开始起步,到20世纪70年展迅速,由于台湾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工业升级目标的确立,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增多,台湾政府教育部制定了 “建教合作实施方案”的教育政策、鼓励支持“官、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机制,制造业与高校的产学合作进一步加强。通过“建教合作实施方案”,大学及学院有的通过政府机关的方式进行官产学合作,一方面与企业合作,师生双方都获得了资金、项目和实际的工作经验,企业也可以获得高校的技术支持和设计方案。随着台湾制造业从OEM向ODM的转变, 1973年,台湾教育部将专科职业教育司改为“技术及职业教育司”,大力发展高等技术教育,根据台湾地区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同时,劳动力高移的需要,采取了两个重大措施:一是控制专科学校数量的增长,提升办学质量;二是组建本科技术学院,提升职业技术教育办学层次,构筑完整的技术教育体系。提出“技术教育应有更多弹性,并建立系统,直至与大学平行”的改革原则,在原来专科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了一批技术学院,重点发展台湾工业急需的高等技术人才,在专业设置上以现代工业设计为主,商业应用美术设计为辅。1974年8月,成立了台湾工业技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招收四年制的学士学位学生,随后于1979年成立设计研究所,开设了工业设计硕士班,1983年开始招收工业设计博士班学生。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台湾经济及产业向高新技术发展的趋势,社会对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增多,台湾政府采取重大措施,将一部分办学基础较好与教学水平较高的技术学院升格为科技大学。在教育体制方面,台湾的设计教育一直是强调职业技术教育,构建与普通高等大学平行的技术教育体系,形成了从职业高中、专科学校、技术学院、科技大学与研究所,从中等、专科、本科到硕士及博士阶段的完整的以技术为中心的设计教育学科体系。三、结语今天,我们正处在中国设计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全球制造业中心的转移,面对“中国设计”时代的来临,这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更应该重视设计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等关键环节的构建,使中国从世界的“工厂”进一步成为兼有设计研发中心、技术创新中心、贸易服务中心等多功能的世界制造业基地。工业设计是制造业发展的先导行业,由于工业设计在制造业中的核心地位和关键性作用,世界各国在发展制造业的过程中往往把它作为龙头,通过加速工业设计的发展带动整个制造业的发展。日本、韩国、我国的台湾地区制造业的发展成功经验就证明了这一点。我们正置身于设计教育的严重滞后与制造产业发展迅速的矛盾与冲突之中,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21世纪,通过对25年来中国设计教育的回顾与反思,强烈的感受到现代设计教育将是打造中国制造强国的原动力,只有从源头上去真正构建中国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培养新一代的中国设计创新人才,积极参加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竞争,才能在21世纪实现中国制造产业的真正崛起与腾飞。参考文献:[1]林衍堂、柳冠中.中国工业设计现状分析与对策[M].中国工业设计峰会论文集,2004.[2]袁熙肠.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3]盖尔哈特・马蒂亚斯.1990-2005 年的中国设计教育[J].中国设计在线,2005(8).[4]童慧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国工业设计20年反思[J].装饰,1999(1).[5]柳冠中.走中国当代工业设计之路[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4.[6]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研究,1999(3).[7]潘鲁生.关于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J]装饰,2003(4).[8]翟墨.批评包豪斯[J].美术观察,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