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30 23:27: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离合器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行星齿轮变速机构 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4C-0146-02
一、自动变速器行星齿轮机构教学难点与教学要求
自动变速器构造与维修是汽车新结构技术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自动变速器普遍采用的是辛普森型、辛普森改进型、拉维娜型行星齿轮机构,如丰田A341E型自动变速器,就由一排超速行星齿轮和一组辛普森行星轮系构成。与平行轴变速器的齿轮机构相比,行星齿轮机构有其独有特点,表现在:第一,传动的原理较为复杂。行星轮自转又公转,传动比的计算较定轴轮系复杂。第二,传动的形式复杂。如桑塔纳2000系列轿车手动变速器采用的是三轴式变速器,传动的线路比较简单。单排行星轮系就有6种运动状态,而丰田A341E型自动变速器,动力从输入轴到输出轴要经历三排行星齿轮。第三,机构的结构复杂。平行齿轮变速机构结构较简单,行星轮系机构本身结构较复杂,同时,制造工艺高,集成度高,结构紧凑。第四,控制复杂。平行轴齿轮机构一个速度的获得,只要改变一组齿轮啮合就可实现,而行星轮系机构则要通过不同的离合器、制动器、单向离合器共同作用实现。由于存在以上特点,行星轮变速机构成为这门课程的一个教学难点。
自动变速器行星齿轮机构这个内容的教学要求如下:第一,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懂得自动变速器行星齿轮机构各个元件的连接关系,学会画出行星齿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学会分析行星齿轮机构各个挡位的传动路线。第二,技能目标是初步懂得自动变速器行星齿轮机构的拆装方法;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如何读懂结构示意图,行星齿轮机构各个挡位的传动路线的分析。
二、自动变速器行星齿轮变速机构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一)让学生熟悉单排行星齿轮的运动规律
行星齿轮机构相对于定轴齿轮机构来说,因为包括行星齿轮及行星架而与定轴齿轮差别较大。在传动规律的理解上,由于行星架的齿数是一个假想齿数,无法用眼睛看到,所以比定轴齿轮的理解更复杂。在这一阶段的教学,应注重学生感官认识,最好能够拿到单排行星齿轮的教具或者在学校现有的自动变速器中拆出一组行星齿轮进行教学。
在分析单排行星齿轮机构传动规律之前,首先让学生思考:汽车变速器采用定轴齿轮或者行星齿轮机构的目的是什么?学生认真思考后,得出结论:构成不同的传动比及改变传动方向。不同的传动比构成了不同的挡位,以更好地与车辆的工况相适应。什么工况?例如,汽车起步时行驶阻力大,需要变速器放大发动机扭矩,此时变速器挡位的传动比应较大,降速增扭,便于起步。随着汽车车速的上升,汽车行驶阻力不断变小,此时应减小变速器传动比,增加车轮的转速,节省燃油。在汽车倒车时,应能通过变速器的齿轮机构改变车轮的行驶方向。
弄清楚了汽车为什么采用齿轮机构以后,下一步是使学生逐步建立行星齿轮机构的传动比及转向的概念。用一个单排行星齿轮机构的教具,把八种传动方案中的一种先演示给学生看,其他方案由老师指导,学生自己演示。由于一个班级的学生较多,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先把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演示之前,先给学生布置任务;演示完毕后,每个小组都派代表将8种传动方案的规律进行总结。学生在动手演示过程中,能充分体验其中的乐趣,并不断思考验证各种传动方案的规律。最后阶段,由任课老师做总结,再让学生动手验证总结的正确性。总结见表1:
在总结单排行星齿轮8种运动规律后,就要强调对单排行星齿轮传动要有动力输出,行星排三元件中就发必须要有固定元件,而固定行星排的元件由什么完成?开始引入自动变速器换挡执行元件(离合器、制动器、单向离合器)结构和作用。
(二)促使学生认识变速齿轮机构各部件的连接关系
任课教师对自动变速器行星齿轮机构拆装进行操作演示,并在操作中讲解各零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强调每组学生都要充分认识了解自动变速器变速机构的各零部件(太阳轮、齿圈、行星齿轮支架、输入轴、输出轴、离合器、制动器、单向离合器等)名称及其连接关系。在操作中有目的用离合器连接输入轴和太阳轮、齿圈、行星齿轮支架来突出离合器的作用(作输入元件);用制动器连接变速器壳体和太阳轮、齿圈、行星齿轮支架来突出制动器的作用(作固定元件);用单向离合器连接壳体和太阳轮、齿圈、行星齿轮支架来突出单向离合器的作用(作固定元件);用输出轴连接齿圈、行星齿轮支架来突出输出轴的作用(作输出元件)。
(三)引导学生画出自动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对于分析自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变速器结构示意图是经常用到的,所以教会学生学会画结构示意图和看懂结构示意图是非常重要的。
在画结构示意图时一定要结合自动变速器实体,按各元件实际位置关系,老师边画边讲解,并用实物与示意图对比,让学生了解示意图上符号标识的意义,通过绘制自动变速器结构示意图,使复杂的构造变得简单了。下图为神龙公司富康轿车、爱丽舍轿车、赛纳轿车、毕加索轿车以及标致307轿车上应用AL4自动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C1-后排齿圈;C2-前排齿圈;PS1-后排行星架;PS2-前排行星架;P1-后排太阳轮;P2-前排太阳轮;E1-离合器E1;E2-离合器E2;F1-制动器F1;F2-制动器F2;F3-制动器F3;PP des-输出齿轮 (四)演示行星齿轮机构的传动工况
在现场结合实物,按所分析的换挡杆在PRND21位置时执行器工作情况,演示行星齿轮机构的传动情况。使传动过程清晰、原理具体化。
以AL4自动变速器为例分析换挡杆在D位时1档动力传递路线:
1档时,离合器E1接合,动力由输入轴传排太阳轮Pl,同时1-2档制动器F3工作,固定太阳轮P2,由后排齿圈/前排行星架C1-PS2输出动力,动力传递路线见图2。
C1-后排齿圈;C2-前排齿圈;PS1-后排行星架;PS2-前排行星架;Pl-后排太阳;P2-前排太阳;E1-离合器E1;E2-离合器E2;F1-制动F1;F2-制动器F2;F3-制动器F3;PPdes-输出齿轮由于自动变速器各挡位工作情况分析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考虑到学生的现实状况, 教学中采用了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教学方法,着重分析一个挡位,其他挡位由每个小组进行分析,教师进行指导和总结。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提高了,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协作的能力。最后,通过多媒体进行演示,加深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一体化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体化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理论课、试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融为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一个教学任务由同一位教师来完成,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教学工厂,师生双边交流互动,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握不好教学环节,或教师根本只做形式上的理实一体化教学,那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耽误学生的学习。在实施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应着重注意以下方面:
(一)教学组织
一体化课程模式要求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技能训练两者并行,在技能训练中包含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中需要技能训练的融合,两者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坐在专业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记笔记。而且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要在课堂上“动”起来。
(二)教学管理
教学过程中,学生有相对的自由。如果教师不能有效地管理,那么,一些不守纪律的学生,要么在实习场地上乱跑乱串、起哄打闹,要么乱拿工具或电器元件乱砸或当做玩具,扰乱课堂纪律,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甚至可能出现安全事故。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地实现教学过程管理对教学的最终效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传统教学模式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这样我们可以更合理的安排教学过程,合理安排学生操作实习,维持好课堂秩序。
(三)师生实践与交流
一体化教学过程应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训练过程。教师先演示,学生再模拟,然后再强化训练,这样就能真正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课题结束时进行总结
实施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在教学时间上会出现延长,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应该注意对小组及学生进行总结、考核和评价,肯定成绩,交流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供反馈信息,综合提炼感性知识和经验,进一步加深认识理解。
【参考文献】
[1]魏成国.职业技术教育理实一体化教学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2008(1)
摘要:近几年,据学校就业部门统计,机械设备装配与自动控制专业的学生就业存在专业不对口、就业质量不高的现象。通过调查,笔者发现主要是因为机械装配工、操作工技术要求高,学生在校所学无法满足企业工作需求。这反映出学校课堂枯燥的理论教学、钳工实训沿用单一的基本功训练,与技校走内涵发展、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趋势不相适应,因此进行实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 :教学改革装配钳工实训
机械设备制造过程就是市场调研、设计、下料、制造毛坯、热处理、机加工成零件、热处理、装配成机器设备、检测合格、涂装、售后安装调试的过程。一台机械设备,包含机械、液压与气动、电气控制三部分零部件,三者有机结合,缺一不可。装配钳工实训教学,应该围绕学生高质量就业这一目标,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装配图读图知识,一定的机械装配、液压气动系统、电气设备系统的动手安装调试能力。
一、成立教改与安全管理机构
由机械专业科长任组长,负责调查研究、结合本校实际提出钳工实训教学改革思路和构建实训项目,负责项目实施过程的协调与改进。由相关专业教师任组员,负责项目实训教学内容的制定与实施。由科长、任课指导教师和学生安全员组成安全管理机构,负责进行课前学生安全教育、日常教学的安全检查与隐患整改,确保教学安全。
二、制定项目
以培养具备一定识图能力及机械装配、液压气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能力的装配工为目标,制定实训教学项目如下。
项目一:平口钳拆装与零件测绘。主要内容为平口钳的拆装,平口钳零件图、装配图绘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平口钳的结构与原理,掌握零件图绘制、装配图读图知识。
项目二:平口钳制作。主要内容为平口钳的非标零件钳加工,螺杆车削加工和平口钳装配,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钳工基本技能,普车基本技能和平口钳的装配技能。
项目三:CA6140主轴箱拆装。主要内容为CA6140主轴箱传动演示,CA6140主轴箱拆装,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皮带传动、齿轮传动、链传动的装配,掌握主轴传动精度的调整方法,掌握双向摩擦离合器和制动器的调整方法,熟悉传动系统图的读取方法。
项目四:液压与气动回路的组装与调试。主要内容为液压、气动、电气元件认识,液压、气动回路的组装调试与电气控制回路连接,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液压、气动元件的结构原理与应用,认识常用电气元件的应用与接线方法,掌握液压气动简单回路的组装与调试。
三、项目实施
1.平口钳拆装与零件测绘
机械制图与CAD科任教师作为项目负责人,对班级进行分组,发放平口钳和工量具,指导学生进行平口钳的拆卸,布置钳座、活动钳口、方形螺母、螺杆、钳口板五个非标零件的测绘任务。学生分组自行讨论,制订工作计划表,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经教师审核通过后,分工合作。教师依据工作计划表,对各组进度检查督促,巡回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工量具、查阅制图资料,纠正绘图错误。测绘作业完成,各组内部自评后,教师逐组进行检查评价,图样归档保管。
2.平口钳的制作
钳工工艺学一体化教师作为项目负责人,对平口钳制作任务进行细分,下达各阶段的实训任务,分别是钳座制作、活动钳口制作、钳口板制作、方形螺母制作、螺杆制作、平口钳装配。
教师根据平口钳制作所涉及的钳工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讲授,要求讲透划线基准的选择,量具的读数原理和计数方法,钳工工具的应用范围和正确使用方法,钻床、车床的安全操作规程等专业知识;演示划线、錾削、锯削、锉削、攻丝等钳工基本技能和车床、钻床的操作规范,分阶段布置作业和进行安全知识考核。
学生以组为单位,在多功能教室阅读全套零件图和装配图,复习查阅《钳工工艺学》《装配钳工工艺学》,讨论制定各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填写零件加工工艺卡片,提交指导教师审核。
按零件加工工艺卡片内容,学生领取工量具和毛坯,在钳工车间进行钳座、活动钳口、方形螺母、钳口板的加工,在普车车间进行螺杆的加工。
平口钳装配,依据装配图样和装配工艺卡片,领取标准件,采取修配方法进行装配,直至符合装配图样的技术要求。
学生作品的评价与优秀作品展示。首先各组分别对各自所制作的零件和平口钳成品进行自我评价,互相对照完成初评。然后教师依照图样要求和自评结果,结合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和操作的规范性进行综合评价,选择优秀作品在车间展柜展出。
3.CA6140主轴箱拆装
钳工工艺学一体化教师作为项目负责人,对CA6140主轴箱拆装任务进行细分,制定各阶段教学内容,分别是主轴传动知识学习,拆卸工具选择与主轴箱拆卸,装配基础知识学习,装配工量具的选择与主轴箱装配,主轴箱的调整与主轴旋转精度检验,实训总结与答辩。
教师通过CA6140主轴箱传动演示、实物与多媒体结合讲授,让学生感性认识皮带传动、齿轮传动、链传动,掌握传动机构装配基本知识和装配基本要求。
学生以组为单位,编制CA6140主轴箱拆装进度计划,通过指导教师审核后,进行拆装实训,学习掌握以下装配知识和技能:CA6140主轴箱拆装所需的通用工量具和专用工量具的使用方法;螺纹连接、键连接、销连接、过盈连接的装配要求与方法;皮带传动、齿轮传动、链传动的装配要求与方法;摩擦离合器、滚动轴承、轴组的装配要求与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操训练有效促进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
考核评价穿插在拆装过程中进行,拆装技能和工作页填写规范综合评价,技能考核项目有:卸荷式带轮的装配和带轮跳动量的检查方法,链传动装配与链条下垂度的调整方法,主轴箱箱体孔距、孔系平行度、孔中心线同轴度误差的检验,齿轮啮合质量检验方法,摩擦离合器和制动器的松紧调整方法、主轴旋转精度的检验与调整方法。
4.液压与气动回路的组装与调试
液压与气动技术一体化教师作为项目负责人,制定实训各阶段任务和工作页,下达任务到每位学生。实训内容与步骤依次为液压与气压传动原理学习,液压气压元件拆装与结构原理,液压气压传动回路与仿真训练,常用电气元件的认识与接线训练,电气控制回路连接与PLC编程训练,液压气压传动回路的组装与调试。
教师依据《液压与气动技术》教材编写液压与气压传动一体化讲义,向学生讲授液压气压传动原理和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使学生明确液压气动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明确液压气动实训任务,按照认知渐进而强化的学习规律,分阶段进行训练。第一阶段对液压气动的动力元件、控制元件、执行元件、辅助元件、液压油分类认识,通过铭牌熟悉元件的符号、性能、应用范围;第二阶段通过元件拆装训练,学习元件内部结构原理,故障维修知识,进一步提高装配动手能力;第三阶段使用仿真软件学习液压气动的换向回路、压力控制回路、速度控制回路,然后在液压气动实验台进行回路组装与调试,记录学习回路的性能特性;第四阶段常用电气控制元件的分类认识,掌握元件符号、性能参数和应用,并进行接线训练;第五阶段通过PLC软件学习,了解常用编程指令,掌握简单控制回路的编程;第六阶段在实验台上组装自动控制的动作顺序回路,行程控制的自动换向回路。
考核评价从安全知识考核,应知理论知识,元件拆装、回路组装与调试技能,日常行为规范四方面进行评价。
四、小结
一周的汽车维修实训已结束了,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训使我对这个汽车维修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去学习汽车维修方面的知识,使我得以更好的理解汽车维修这方面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动手能力。
通过汽车维修实训,我收获了很多东西,了解了汽车的基本维修知识,增强了汽车专业知识,并且再次提高了团队精神,同时也增强了面对事情的应变能力,为以后对工作的适应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对于汽车保养,我们遵循着各工位的流程,班上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一辆车。在正式的汽车维修工作之前,老师首先给我们讲解各个汽车工具的使用,在此之后老师让我们练习扭力,感觉一下扭力的大小——首先凭感觉用梅花扳手扭螺丝,再用扭力扳手测试一下自己扭力力度的准确性。之后,老师给我们讲工位的操作,并且说明了一点,检查各部位时,需要大喊出来。老师首先把举升机各个部位调整好,确定位置准确后把举升机上升到一定位置,大喊“举生机上升,请注意”,然后检查一下汽车在举升机的稳固性,确认无误后,继续大喊“举升机继续上升,请注意”。把举升机上升到顶部后,老师就开始检查汽车底部各个部件(转向连接机构,制动管路,燃油管路,排气管和安装件,螺母和螺栓,悬架),并且大喊出检测结果。完毕后,我们就回到每组划分好的汽车进行实训。由于大多数同学没有维修汽车的经验,所以在检测的时候都有很多部件的名字不懂,不过经过大家的交流与老师的讲解,我们对那些汽车部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完成这工位检测后,进行下一个工位,这个工位主要是车轮的拆装与了解制动器和制动液的检查与更换。首先,把举升机降到适当的位置,然后把车轮拆卸下来,再进行对制动器的了解,接着排放制动液,然后检查轮胎的气压与表面的厚度是否正常,气压不足就补足,最后把车轮安装上车,用103n/m的力扭紧。完毕后,开始进行下一个工位,这个工位主要内容是(发动机机油(加注),发动机冷却液,散热气盖,传动皮带,火花塞,蓄电池,制冻液,制动管路,离合器液,空气滤清器,碳罐,前减速器主支撑,喷洗液,轮毂螺母重新上紧,PCV系统,发动机冷却液,空调,动力转向液,发动机机油,气门间隙,燃油滤清器)各个部件的检查。最后完成了这次维修实训的所以内容。老师到后来还给我们讲解了拆装轮胎的方法与轮胎的打气方法,我们也有人尝试了拆装。有时候有些东西并不能通过看书来搞明白,通过观察事物和别人的讲解理解起来就相对容易很多,以后在工作中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注意方法,利用正确的方法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个实训周的内容不单止这些,还有另一个任务,就是PPT的工作,这任务就是通过这次工位的实训的了解与拍摄的相片总结起来的工作,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不是想象中的简单。我们经过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拍照,有的负责查找资料,有的负责归纳并做PPT,有的负责演讲,这些工作都是需要相互配合的,否则就会缺起这个或者缺少那个的,很容易弄到资料不齐全,PPT不完美。但最终我们还是完成了我们的PPT,而且我们所做的这个PPT是不错的,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借此机会提高了我们的团队精神,真正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不过,答辩时,问题出现了,老师问的问题,我们很多不清楚,感到很惭愧。不过,老师却没有责怪的意思,并且还悉心的解答问题,使我们对所答不上的问题,与不懂的问题得以得到答案,所以我觉得这次答辩的课堂,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东西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在开始来实训楼的时候什么都比较新奇,因而还是比较有干劲的,到最后感觉枯燥了,于是就不是很积极。自己也应该反省一下,以后的工作不可能什么时候都是新的内容,如何在保持自己工作的积极性就显的十分重要,必须向那些一直积极工作的同事学习。要感谢学校提供这么好的实训机会,也要感谢曾永志老师,使我通过这次维修实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为以后的工作储备的一些相关的知识,此外在检查的过程当中,还知道了在工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维修实训虽然只是我们学习的一部分,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生活之中还有更多的东西要去学习,但我们从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正确的工作方法却可以带到以后的工作中去,只要我们坚持不断的学习,坚持正确的工作方法,不管以后在工作中遇到什么样的难题最终都会一一而解的。
关键词:职校 机械基础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079(2008)10-0132-01
职业学校教育是以培养学生技能为重点,为社会培养动手能力较强的实用型专门人才。企业一线的生产与管理、产品的质晕、企业的效益等与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息息相关。为了提高人才质量,满足当今社会劳动力市场对实用型人才的要求,必须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基础课,课程内容繁杂,知识面广,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培养方向,加强实践性教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以增加学生今后的就业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一、合理处理教材,充分保证实践课时
《机械基础》课程的内容共分为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和液压传动三部分。在讲授课程内容之前,首先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接受能力,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并作恰当处理,确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时间分配,对现场参观、现场教学、实物拆装实验、综合实训的内容和所需课时做出具体安排,达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相互协调配合,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使得实践性教学的实施得以保证。
二、感性入手,联系实际,开展实践教学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人们广泛使用着各种各样的机械,以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工作效能。学生虽然也能感知身边的一些机械,但是对机械的结构、传动原理等他们却是比较陌生的,在学习时深感枯燥和难懂。如何使枯燥无味的机械内容变得有趣味,学生乐于学习和钻研,并且能将课本中抽象的理论与现实中的机械相联系在一起呢?我的做法是:
1、现场参观。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内容的需要不定期地带领学生到工厂企业参观,观看机械生产的全过程,让学生亲眼目睹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机器设备的内部结构、传动系统、工作情况。这不仅增加了他们对机械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增加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课外观察。课外让学生去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身边的机械。例如:自行车、摩托车、缝纫机、公交车车门的启闭、玩具、机械钟、台式风扇等等,观察他们的结构、运动情况,将观察的结果带到课堂上进行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为学生今后其它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础。
3、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具体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教具模型和电化教学等直观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具体,降低学生的认识难度,使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具体和易于认识。
例如:(1)在讲授“平面连杆机构时”,利用铰链四杆机构的模型通过边演示边讲解的方法对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帮助。(2)在讲授“凸轮机构”时,以凸轮机构的模型引入新课,边演示边讲解,让每个同学都能看清楚机构的运动情况,随着机构的演示,学生的多种感观被调动起来参与教学。然后借助模型,展开“凸轮机构的组成”、 “凸轮的形状”、 “从动件的基本类型”等内容的教学,使教学内容变得易于接受。(3)在讲授“步进运动机构”时,采用电化教学法,利用录像进行教学,把现实中难以观察到的许多生产现场的应用情况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并采用慢放、停驻以及对重要画面作重点讲解,使“步进运动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常见形式等内容生动易于理解和掌握。
4、现场教学。利用学校现有的实习场所,开展现场教学。如在学习“机械传动”、“常用机构”的部分内容时,我把课堂转移到学校实习工厂的车床、刨床前,让学生认识带传动、螺旋传动,齿轮传动、变速机构及四杆机构等,并引导学生分析各种传动现象。
先让学生看车床的工作情况,然后设“障”(提出问题),你知道车床主轴的回转运动是通过哪些机械传动传递来的吗?转动不同的手柄,刀架将会怎么运动呢?为什么?此时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提起,并引发学生各种各样的想象和争论,然后停车打开车床主轴变速箱盖以及带传动防护罩等,让学生观看并认识各种传动装置,教师再进行点拨和指导。再给学生立“疑”,车床主轴为什么能获得多种转速?轴上各零件是怎样定位与固定的?这些问题又为下一步学习“变速机构”和“键、销及其连接”作了恰当的引入。
理论知识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的总结。学生通过感触这些实物,使枯燥的机械变得“鲜活”,在大脑中形成事物的具体形象,完成从“理论到实践”以及从“实践到理论”的转换和飞跃,同时也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进一步探索的愿望,给学生学习新知识积累必要的感性经验,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奠定基础。
三、安排实物拆装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学生的动手能力主要从实践中获得,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一样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教学上增加机械实物的拆装实验。
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选择一些常见的典型机械实物进行拆装。如拆装台虎钳、卡盘、连轴器、离合器以及一些典型的液压元件齿轮泵、叶片泵、方向控制阀、溢流阀、减压阀、节流阀等。学生在拆装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机械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等,同时提出一些向题,启发学生去观察、发现、分析。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应用工具和量具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四、开设综合实训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劳动力市场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加快学生就业上岗的能力,开设综合实训周,安排学生到实习工厂进行综合实训。
实训内容选择应根据专业特点设定,主要包括:
(1)了解典型机器的结构和组成,理清机器中应用了哪些曾经学习过的机构和传动;观看指导教师对机器的操作,观察机器的运动情况。
【关键词】工程认识 机械结构认识 教学设计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3-0073-02
工程认识课程作为我校开展高等工程教育的第一个学习环节,是面向全校一年级学生的通识性工程教育课程,肩负着将大学新生从科学理论学习引向工程实践的重任。对全校来自不同专业、对实际工程缺乏了解的一年级学生开展工程教育,如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科学技术和自主探索工程领域奥秘的兴趣和好奇心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和效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也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的学习过程和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发展,对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问题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机械结构认识单元是工程认识课中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大学一年级学生的知识背景,以增强学生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为根本出发点,进行工程认识课机械结构认识单元的实践教学研究,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方案,力图在实践中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使工程认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手段等更加符合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知规律,从而提高工程认识课程的教学效果,激发大一学生工程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一 机械结构认识单元的教学分析
1.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是促进学习者朝着目标所规定的方向发展的过程,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工程认识课程作为我校开展高等工程教育的第一个学习环节,是面向全校一年级学生的通识性工程教育课程,肩负着将大学新生从科学理论学习引向工程实践的重任。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概括了解现代机电产品的总体构成以及机械系统在其中的作用;初步了解常用机械和常用零件的基本知识与应用。
2.教学对象特征分析
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充分了解学习者的特征,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分析学习者的主要目的是设计符合学生能力与知识水平的学习问题,提供适合的帮助和指导,设计适合学生个性的情境问题与学习资源。工程认识课的教学对象是来自全校不同专业、对实际工程缺乏了解的一年级学生。
二 机械结构认识单元的教学设计
1.教学情境设计
用问题来驱动学习,学习是为了解决问题。学习是基于真实问题情境下的探索、研究的过程,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好的学习情境设计,有助于将问题置于一个真实的任务环境中,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有助于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教科书上的知识是对现实生活的抽象提炼,而设计学习情境则是要还原知识的背景,恢复其原来的生动性、丰富性,这需要将设计的问题具体化。在机械结构认识单元的教学设计中,笔者从实际产品出发,提出了搭建机械系统来完成实际产品的工作运动这一具体问题。
在设计学习情境时,我们应注意:(1)设计理想的学习情境是为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最终为完成意义建构服务的。(2)设计学习任务要符合学习者的特征,不能超出学习者的知识能力范围。(3)要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不是期望学生给出完美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参与,使其了解这个领域。
2.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资源是指与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活动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源。遵循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进行工程认识课机械结构认识单元的教学资源建设,通过文字、图片、教具、实物、模型等形式展现机械结构的发展历程、技术进步、未来发展等,充分展现工程特色,创造良好的工程文化氛围。同时,全面激发学生对工程的热爱,普及工程文化知识,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工程文化素养。
第一,教学资源设计的内容。通过学习情境设计,将问题置于一个真实的任务环境中,有助于学习者知识与能力的迁移;而信息资源则为学习者提供在知识建构时需要知道的有关内容的详细背景和在完成学习任务时需要掌握的背景知识,有助于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和可行性方案的提出。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分析,根据教学情境设计,向学生提供与问题解决有关的信息资源,详细考虑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查阅哪些信息、需要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问题的背景与含义、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另外,与学习内容有关的陈述性知识和拓展性知识也可以通过学习资源的方式提供。
设计符合学生个性的学习资源,需要分析教学对象的基本特征。工程认识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来自全校不同专业、对实际工程缺乏了解的一年级学生。设计的学习问题和信息资源必须符合学生能力与知识水平,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解决问题需要具备的相关知识和信息。
第二,机械结构认识教学资源建设。(1)对学生操作规程和训练内容的说明。通过宣传板使学生明确实训行为规范和操作规程,以及机械结构认识单元的装配任务和装配结构。督促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学习和操作。(2)完成学习任务时需要具备的必要背景知识。利用机械工程认识教学内容设计的机械零件展示柜和机构陈列柜,展示常用零件和常用机构的基本类型和用途,帮助学生加强对常用零件和机构的认识和理解。另外还可以利用自制的机械零件展示柜、齿轮减速箱实物、牛头刨床传动图、齿轮传动机构的零件组成宣传板等信息资源,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学习情境中的问题,提出可行性方案,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3)教学设备建设。通过实物、模型的展示,结合学生的观察和教师的讲解进行直观教学,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产生一种具体的形象思维,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知识要点。例如,通过齿轮减速机与蜗轮蜗杆减速机的实物对比,可以了解齿轮传动和蜗轮蜗杆传动特点;通过千斤顶的工作过程,了解圆锥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
3.教学管理设计
在建构主义学习中,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但不能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任何情况下,教师都有控制、管理、帮助和指导的职责。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或片面的认识。
4.学生成绩评价
采用与教学情境融为一体的评估方式。可以由教师根据观察到的学生的表现给出评定。也可以由学生根据对问题或任务的研究、解决和完成情况以及具体的思维训练过程给出评价,或者两者相结合做出综合评价。
机械结构认识单元中的评价项目包括:传动机构的装配及工作情况、是否完成任务要求的运动形式的转换、工作效率情况、模型搭建的工艺水平、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资料查阅与动手操作情况等。
5.知识总结及相关知识的拓展
适时地进行教学总结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将自学的、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但总结时不能太细,应为知识体系串讲要简明扼要,否则会重蹈传统教育的覆辙,限制学生的思维。
由于授课时间的限制,在教学活动中并没有对场地中的实物、模型和挂图进行讲解和说明,如汽车模型,汽车发动机、离合器等实物,载货汽车构造挂图、汽车发动机挂图等。采用图片和文字说明的形式,拓展了汽车机械系统中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部分结构,如配气机构、离合器、差速器、电动刮水器等。搜集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航空发动机、机械系统的传动、机器人行动的原理、机器人的组成、最古老的机器人以及未来机械发展方向等。通过相关知识的拓展,充分展现工程特色,创造良好的工程文化氛围,全面激发学生对工程的热爱。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 汽车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4-0101-02
一、模块化教学方法简介
模块化教学是上世纪70年代由国际劳工组织提出的一种以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为中心内容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对象的结构和性质进行有机划分,分模块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活动,因此,特别适合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与锻炼,受到国际教育界的普遍重视和积极关注。
在我国,模块化教学最早在职业教育体系进行示范性的推广与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逐渐受到了高等教育尤其是大学本科教育领域的关注。
二、模块化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优点
(一)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
采用模块化教学,每个模块的理论教学完成之后,紧跟着进行实践教学和技能实训,不仅提高理论教学的教学效果,而且对实践教学亦有很好的效果,易于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
(二)实现理论教学内容的有机分配与组合
传统的教学方法,容易造成理论教学内容的重复和冲突,很多内容在课程中反复学习,造成教学资源的重复与浪费,采用模块化教学可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譬如:汽车构造课程中关于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的知识内容,在汽车电子技术课程中需要进行重复学习,如果采用模块化教学,则可将发动机的结构、原理、设计等内容集合在一起进行学习。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机分配和组合。
(三)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模块化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更紧密的接触和交流,这就为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学效果提供了机会,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实现因材施教。
(四)促进双师型师资条件建设
开展模块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提高,教师不仅需要具备理论教学的基本能力,还需要具有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的能力,因此,可以促进师资建设。
三、汽车类主干课程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
将传统的以整车为系统,按理论知识深度为脉络的核心课程体系,即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和汽车试验学等核心课程,一体化整合为一门系列模块化综合课程,即汽车工程系列理论与设计;按现行教材《汽车构造》底盘部分的内容,分章节结合现行教材《汽车理论》和《汽车设计》中的相关内容,科学整合成若干模块课程,例如:离合器理论与设计、变速器理论与设计等。形成新的以系统(总成)为脉络的课程体系(简称为总成课程体系)。对每一模块课程,从该系统(总成)的结构、理论到设计,形成系统(总成)的完整知识构架,再配以汽车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和底盘控制新技术等整车理论模块,模块之间以整车设计制造试验为载体,构成整个汽车的知识体系,做到各模块课程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既各成体系,又相互支撑的新的车辆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以汽车整车构造为基础,构建模块化的总成课程体系。研究汽车构成的五大总成和整车理论,将传统的原四门课程的相关内容有机穿插,相互渗透,科学地整合成独立的知识模块,形成模块化的以系统(总成)为主线的总成课程体系。所有独立系统(总成)模块课程既能突出汽车的五大总成的特色,综合后又能完整覆盖原四门课程的所有内容和知识点。
四、模块化教学的实施方法
(一)学生科学分组
模块化教学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相互协作,因此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每个组的学生数不宜过多,可由小组内部民主产生一名组长,负责组内的任务分配及协调工作。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实现同组学生间的互补、互助、互鉴。
(二)确定项目及任务
根据实训设备的特点,将每个模块的内容通过几个具体的项目得以展现,每个项目要根据需要设置一系列的具体要求。
(三)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实施项目
在学生结合必要的设备及教具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其组织作用、引导作用,通过教师的有力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兴趣中开展学习。
(四)项目及任务的评价机制
建立完善的评价激励机制,任务完成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讨论,并作出最后的评价。教师在评价中主要采取激励的方式,让学生逐渐建立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五)实训
包括分项实训和综合实训,分项要求学生对实训设备中的单项操作内容进行分项实训,使学生分步掌握操作技能,为后期的集中综合实训打下坚实基础。
集中实训是学生经过分项实训,掌握各部分的独立操作后,以一个项目为单位,模拟生产实际,进行的汽车拆装综合实训。
五、实施模块化教学的条件和保障
(一)配套教材建设
目前没有适合汽车类专业的模块化教材,为了配合模块化的顺利进行,就必须根据模块化教学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并结合实训设备,开发配套教材。将进行汽车专业实训必须的设备知识、仪表知识、原理知识、岗位知识等,按照项目化的要求重新调整、合理组合、充分融合,使之真正成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效指导和有力工具。
(二)师资培训
模块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它需要教师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可以轻松驾驭活跃的课堂;它需要教师有全面的专业知识,以便随时给学生进行知识答疑;它需要教师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能准确地进行故障分析和处理,以便及时而准确地给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它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的不断钻研与改进,以便改善和优化模块化教学过程,使教学相长。
(三)实训设施配套建设
模块化教学要求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要求学生“知”和“行”统一、技能娴熟。因此,缺少了实训设施的支撑和依托,模块化教学就无从谈起,学生的操作技能就无法真正得到训练,“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就无法实现。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操作和锻炼的机会,实训设备不仅要有,而且要够用。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的操作技能的提高就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六、模块化教学的过程化评价机制
实行模块化教学,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教学评价机制。
(一)以专业资格认证为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之一
在车辆专业开展模块化教学的模式,可以以国家见习工程师认证考证作为教学效果评价的基本依据之一。将认证考试的考核结果作为模块化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
(二)将教学考核融入模块化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考核成绩包括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部分。其中,过程考核包括:出勤、讨论成绩、指导成绩。教师根据参加小组讨论、对教学指导过程和学生出勤的成绩等,依次给出每个人的成绩。结果考核包括课程设计成果和答辩成绩。组长根据组员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的贡献,给出每成员的贡献度。最终成绩由上述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综合产生。
(三)企业层面的评价
在涉及在企业中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可由企业指导人员给出实习学生的成绩,作为学生该环节成绩的参考成绩之一。
七、结束语
模块化教学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需要结合各专业的特点,联系学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教学条件、评价机制等各方面进行研究和专门设计,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本文结合汽车类专业主干课程体系的特点和教学需要,打破传统教学中横向切割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思维模式,探讨了汽车类专业主干课程开展模块教学所涉及的课程体系、教学实施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等关键问题,为相关专业开展模块教学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 参 考 文 献 ]
[1] 韩瑞功创新课程体系与模块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2).
[2] 张新,李岳林,雷正保.车辆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09,(20).
[关键词]车床实习;透明车床;视教系统
中图分类号:TG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7-0149-02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Method of Metalworking Practice on Lathe
(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 710054, Shaanxi, China.)
[Abstract]Take the student as the main body, is the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according to students'professional categories, with transparent lathe, depending on the teaching system and other methods of teaching, not only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basicstructure of lathe work principle, process, also make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basicknowledge of lathe op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rocess planningdrawings, etc. content to stimulate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creativity, has the very good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Metalworking practice;Transparent lathe;Visual teaching system
金工实习是是一门实践基础课,也是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金工实习,可以提升并检验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而金工实习又有其独特性,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实习时存在人身安全和设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金工实习要以保证学生人身安全为前提。在金工实习中,车床实习是实习中最为主要的一项,其涉及的专业课题广泛,专业性很强,需要讲解和实习的内容也比较多。这就对车床实习的教学方法提出很高的要求:既要保证学生在实习时的人身安全,又要高效率的保证学生能够吸收和掌握操作技能。车工实习教学方面的论文很多,其在方法上有一定的可取性,但是,在实习中,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没有具体的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实习的内容和形式没有进行细分。对此,我们在结合本校金工实习的实际情况,在参加实习的对象和实习形式等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实训对象分析
目前在校学生都是上世纪90年代后出生,其成长环境已经是网络、计算机和手机等高度发展的时代。由于时代的发展和家庭社会等多方面意识形态的转变,使得他们在动手能力方面变得比较薄弱,有的甚至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还有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自觉性低,依赖心理强。这样就导致他们缺乏生活中的一些基本常识。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实习,这样会让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失去学习积极性,不能达到教和学相辅相成的效果。
另一方面,现在的学生思想比较活跃,有较强的独立性,对新的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对新的知识、新的事物有较快的接受能力。针对学生这些特点,在保证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如果合理的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就有可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
再者,前来参加实习的学生来自学校的各个专业,由于专业领域的不同,各个专业学生的思维特点也有所不同,这就使得他们对车床等机械方面的认识存在明显差异。这就需要我们按照专业对学生进行分类。具体来说,可将参加实习的学生分为三类:非机械类,近机械类,机械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不同的专业要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2 教学目标
在教学时,首先要了解学生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专业课程情况、车床的认识情况和动手操作能力情况等。然后以此为基础实施教学,将学生从熟悉的内容引入教学,逐步将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车床实习主要达到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明确车床功能及原理。对于学生来讲,设备的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在实训之前,应确保学生了解自己将要使用的车床的功能及原理。最主要的要将车床所能加工的范围讲解清楚。这样学生便会对车床有一定的初步了解。在此过程中,可以将透明车床作为教学车床,利用视教系统作为辅助工具,通过指导老师的讲解和视教系统的演示来提升教学效果。
(2)掌握车床基本操作。这个环节在整个车床实习过程中处于最为关键的一个部分。由于部分专业的学生是初次接触车床,面对这个庞然大物心里存在胆怯心理,有些学生甚至不敢操作。这就需要指导老师在讲解时不能只停留在黑板上,而要进行操作演示。从安全角度考虑,可以让学生通过视教系统进行学习,指导老师可以边演示边讲解。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车床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加工原理,又能消除学生的心里障碍,调动其主动性。
(3)明确加工任务及其工艺等。通过以上几个环节,学生对车床的认识已基本上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这样他们在操作时也可以做到有章可循。但是,仅仅如此还不能达到车床实训的目的。还需要将加工任务下达明确,调动学生的思维,当面对加工任务时,应该如何读懂图纸,如何编制工艺等等。对于非机械类和近机械类的学生,便要向学生讲述有关图纸方面和工艺方面的基本知识。
3 教学实施过程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考虑将透明车床,示教系统,操作演示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形成一套切实有效的“三位一体”教学方法。该方法以透明车床为平台,视教系统为辅助,操作演示为主导,三者相辅相成,共同为学生主体服务。
在实际教学中,要将“教”与“学”科学的统一起来,“教”为“学”服务,“学”是“教”的落脚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车床实习过程中,指导老师要明确实训对象类别,然后按照类别因材施教。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使学成成为主体角色,促使他们产生自我概念,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
参加车工实习的学生来自学校的各个专业,按照专业可将其分为三个大类:非机械类,近机械类和机械类。由于各类别学生的专业差异,其对车床有关的专业知识了解有限,导致在学习车床时存在理解程度参差不齐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由浅入深,从感性认识主体提升到理性认识。
透明车床是“三位”中的主要组成部分。透明车床在其设计上做了透明处理,其内部结构和传动系统一目了然。在操作过程中,其零部件的相互动作也能清晰可见。再加上指导教师对车床的组成、原理和加工对象进行逐一讲解,会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也会使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容易许多。
对于非机械类和近机械类的学生,讲解内容能够使学生达到理解的目的。而机械类的学生不仅要了解还要为其讲解各个传动机构的原理,比如离合器,丝杠螺母等。这样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还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操作演示是“三位”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操作演示主要为学生展示车床各部分的操作方法和车床的基本操作过程。除此以外,还主要演示试件加工的工艺。通过演示,可以逐渐消除学生的胆怯和紧张心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视教系统是“三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视教系统主要是为透明车床和操作演示来服务的。有了视教系统,学生不用再围着车床进行观看,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的安全性。通过视教系统,学生可以很清楚的学习车床的基本知识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
除此之外,图纸和工艺的讲解也是实训中重要的一项。通过讲解使学生能够对形位公差如同轴度和位置度等位置公差的符号、含义、对配合基制的选择、加工方法、加工顺序的确定等学习内容理解的较快且印象深刻。下面我们以榔头柄为例子简述一下实施操作教学过程。
图4所示是学生所要加工的工件――榔头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所接触,对其结构也比较清楚。它实际上也是工程中最为典型的一类工件,而其所包含的加工工艺也比较丰富。通过实习加工该工件,学生对轴类零件中的跳动度,垂直度,同轴度等技术要求的理解印象深刻,对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和车床常用刀具有一定的了解。
(1)图纸分析:在实际工程中经常使用同一根轴有多个半径的轴类零件。而我们所加工的榔头柄,包含了多个结构。主要有,外螺纹,退刀槽,圆弧面,锥面,网纹等。并且完成后要保证其垂直度、跳动度,粗糙度等要求。这就需要老师将一些主业概念为学生讲解清楚,使学生结合图纸理解各个概念的含义。最后学生便可根据要求合理的编制加工工艺,合理的选择加工刀具。
(2)实操加工:按照图纸进行加工。要让学生清楚, 不同的加工数量有不同的加工方法。即使是实习时的单件加工,也有多种加工方案。将几种加工方法都讲给学生后进行操作示范。通过对比,学生对根据图纸的技术要求和加工数量、毛坯形状、现有设备等条件,制定用什么方式加工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样使学生先有了一个加工工艺的概念。
在示范过程中,具体讲解车削内容的方式方法。如圆弧的加工,锥面的加工,退刀槽的加工,网纹的加工等等。学生可分别根据教师讲的几种加工方法加工,然后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共同提高。进一步学习了加工工艺基础知识。
4 总结
(1)教学过程中渗透一定的基础知识
在机械加工中,涉及的专业知识比较广泛,对于不同类别的学生来讲,理解程度有所不同。因此在实习中,要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一定的机械方面的基础知识普及。这样也会让后续的教学过程实施起来相对容易。
(2)使用“三位一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在实习中,将透明车床、操作演示和透明车床应用到教学中,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了解车床的主要结构,工作原理,加工原理和基本的操作步骤等等。
(3)以学生为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在实习工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手操作的主动性,这样使得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并且在学习和操作过程中进行思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的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对车工的工作性质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消除了他们存在的对机械加工方面的陌生、神秘和恐惧感,增强了自信心和成就感,学生通过这些课题训练掌握好基本操作技能,为学习新的内容和以后的实际工程中的加工操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宋全文,徐金成,冯玉金.车工实习课程入门阶段的教学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5):
139-142.
[2] 李景协.车工生产实习教学的几点体会[J].科教纵横,2012.1:232.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实施 应用举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7.057
Discussion on Application of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Automobile Technology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LIU Xia, DING Xinqiao
(Wuh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oftware and Engineering, Wuhan, Hubei 430205)
Abstract Students of automobile technology major should not only grasp theoretical knowledge, should also to learn in order to practice, and the actual link of automobile. Project teaching take task as the carrier, take teacher as the leadership, take student as the main body, also pays attention to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realize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synchronization, better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 In this paper, take the course of automobile chassis structure and service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how to apply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in practical teaching.
Key words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implementation; application example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在于培养现代汽车服务维修企业,具有一定理论与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高职教学中,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解决传统理论与实训分开上课的弊端,满足高职注重实践型教学的需求。“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是高职汽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本文探讨如何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在此课程中。
1 项目教学法的定义
项目教学法是高职制定、指导有实际意义的项目与计划,组织学生自主设计项目实施计划,进行自主学习、践行、操作,以培养学习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与提高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模式。①每个项目教学模块分五个阶段进行:(1)确立项目;(2)项目计划;(3)项目准备;(4)项目实施;(5)项目评价。该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小组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以促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而获取知识的能力。
2 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1)在教学内容上。与传统教学相比,项目教学以“项目”为主导,项目的实施强调以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学生在项目的学习中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项目的选取应以提供一项服务或完成一项工作任务为目的。通过项目教学,变传统单一的理论学习为工作任务,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比例大大增加,使教学变得有趣味性,学生能更清楚地了解将来要从事的工作。
(2)在教学方法上。项目教学法是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扮演帮助者角色。②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使兴趣引领学生。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要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制定与实施,都要独立完成,通过小组讨论,增强团队协作能力。通过项目的实施,要使学生能够把握完成每个项目的各个环节与基本要求,把握实施过程中的重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旁辅助,并适时引导。
(3)在教学主体上。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小组学习方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条件去主动地学习与思考。通过让学生自己参与评价自身表现,提高学生对课堂及个人表现的关注度。
(4)在教学效果上。项目教学法通过创设与企业工作任务一致的工作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成果展示与代表发言,提高学生的个人表达能力。通过项目的完成,让学生体验获得成果的喜悦,对后续项目的开展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 项目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熟悉实践操作过程。教师要熟悉企业工作过程,并能进行整体化职业分析,从中提取出具有实际价值的典型工作项目。项目教学的实现不止需要教师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掌握实际的操作过程,在理论中穿插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这就要求教师要走进企业,不断掌握新的操作技能,不断积累实践经验。
(2)具备一定的教学设计能力。由于教学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多种要素构成的动态的、复杂的系统,为了系统性地把握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就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化的设计。③项目教学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化的规划与安排,明确教学项目及项目要求,充分准备教学用具,并对教学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预先的设计。
(3)具有创设丰富教学情境的能力。项目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和合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又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要求,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领悟教学的主题,并通过技能训练掌握各种操作技能。
(4)对自身角色的重新定位。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摆脱以往教学主导的地位,变主动为被动,成为学习氛围的营造者、学习情境的创设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教学实施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项目实施所需材料,并引导学生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一定帮助。在教学评价阶段,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并对学生在项目中的表现与能力进行总结评价。
4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4.1 项目确立
项目的选取要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项目学习能解决维修中的实际问题。该项目同时也是一个明确的教学任务,能将理论与实践技能融合在一起。项目的设置能体现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利用观察、讨论、操作、评价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主性。
4.2 项目实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强调以任务为驱动,从问题开始,要求学生主动去收集与问题相关的资料,并加以分析与讨论,进而得到问题的答案。项目教学对教学设施的要求较高,要求学校要具备项目实施所需要的器材和工具,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做好设备的准备工作。
项目教学,实质上就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强调应在合作中学习,在不断解决疑难问题中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④因此,在教学实施之前,教师要对教学过程的实施做好充分的规划,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学习。
每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应采取分组教学方式,每组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为4~5人。通过项目的完成,让学生主动学习且学会学习,学生要自己动手查找资料,通过小组讨论得到最佳方案,并发言交流,在无形中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
4.3 评价总结
主要通过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方面进行,成绩分配比例分别为30%、30%和40%。在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阶段,由学生个人和小组分别进行评价,包括个人的参与程度、小组表现、团队协作、项目完成情况等的评价。教师最后对各组表现进行点评,分析项目实施中的典型问题,对表现较好的小组和学生提出表扬,以此激励学生。
5 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举例
这里以“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为例,探讨项目教学法在此课程中的应用。
5.1 课程模块划分
将“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分为以下几个项目:项目一:汽车底盘总体认识;项目二:离合器拆装与检修;项目三:手动变速器拆装及检修;项目四:万向传动装置维护与检修;项目五:驱动桥维护及装配;项目六:车架与车桥检修;项目七:车轮与轮胎的认识及维护;项目八:悬架结构与检修;项目九:汽车转向系统构造与维修;项目十:汽车制动系统构造与维修。
每项的理论教学中穿插实践教学,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为透彻,对教学项目的掌握更加牢固。
5.2 项目举例
项目名称:车轮与轮胎的认识及维护
项目时间:2课时
场地及设施:汽车专用维修车间,车轮及轮胎若干
项目要求:(1)掌握汽车车轮的功用、结构及类型;(2)掌握汽车轮胎的功用、结构形式及规格表示方法;(3)了解车轮和轮胎的维护
项目实施:
(1)将班级分组,每4~5人一组,选择学习与领导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组长,在后续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负责组内人员的分工与协调。
(2)教师向学生展示车轮的实物,并以提问的方式引领学生学习。教师以问题引入:车轮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有什么作用?学生边看车轮实物,边翻阅课本查找答案,并将各部分组成名称与实际结构结合起来,得到问题的答案。教师接着提问:轮胎有什么功用,有哪些类型?现有轮胎属于哪种?轮胎规格的表示方法有哪些?学生边思考边查找身边资料,并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从旁观察,并适时引导。在旁观过程中,教师从中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当前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关注学生在组内的表现,便于后续教学过程中调整小组人员结构,做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安排小组分别派代表回答问题,针对讨论中存在的不同观点,小组之间可以展开辩论。教师对小组发言进行点评,并给出正确答案。教师最后提问:怎样对车轮与轮胎进行维护?学生看书并讨论。教师向学生展示轮胎与车轮常见损伤的图片,并结合这些常见损伤,与学生共同探讨怎样进行轮胎与车轮的日常维护。
(3)在评价阶段,让学生对自己参与项目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教师作为整个教学项目的引导者,对各小组的合作情况及独立完成项目的能力进行整体评价,对表现好的方面给予表扬,指出存在的不足,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更好的课堂表现。
项目训练成果检查与评价:当学生对车轮及轮胎的结构及维护熟练掌握后,进行考核并打分,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并将成绩计入学期成绩,作为课程考核成绩的一部分。
注释
① 许高炎.高职教育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J].职教论坛,2008.5.
② 华松.浅析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汽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