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工商管理学习论文

工商管理学习论文

时间:2022-11-13 23:56:52

工商管理学习论文

第1篇

工商学会从成立至今,根据学会章程的要求,围绕市场监管执法的中心任务,较好地配合了局里的各项工作,为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提供了理论服务和支撑,基本构建起全系统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的平台,在全体会员单位中兴起了调查研究、理论学习的良好风气,充分发挥了学会思想引导、决策参考的服务保障作用,促进了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职能到位。为了把学会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我讲三点意见:

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加强工商行政管理能力建设的研讨工作

xx市工商要当好全省工商系统的排头兵,要当好这个排头兵,就要求不断地搞好工作创新,创新就需要你不断地出经验、出做法,把经验进行系统地总结,进行系统的理论思考,上升为理论指导实践。因此,在新的—年里,学会要在局党组织领导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服务和支持全局的中心工作,推进我市工商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家工商局和省局对今年工商工作的总体要求,学会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强工商行政管理执法监管能力建设这个重大课题,按照学会“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的职能,加强调查研究和宣传推广,将我市工商系统工作实践中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总结提炼、推广普及,支持和促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发展,而且学会工作要紧紧贴近全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实践,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通过各种渠道,关注和收集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结合中心工作、重点工作,进行理论探讨,并用于指导实践。同时学会要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发现并总结基层好的经验做法,为局领导指导全局工作提供生动有力的典型事例和具有指导意义的决策参考意见。

学会进行理论研究,要结合工商工作实际,按省局何局长的要求,

“…就是要求工商工作规律之真、务工商职能到位之实、创工商与时俱进之新。”工商行政管理能力的提高,从根本上讲就是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规律的探索、把握和顺应,要使我们的领导干部,在学习中不断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自己观察分析问题的认识能力,多一点理性思维、少一点盲目性,多一点战略思维、少一点“鼠目寸光”,用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联系,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有效性,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成为清醒的、理性的工商行政管理干部。

加强工商行政管理能力建设,也是加强我们党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关系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工商系统各级领导和执法人员提高执政水平和执法水平的带根本性的问题,也是工商学会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监管创新、服务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样,我们各级领导就能团结和带领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六个方面的能力上,取得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把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总体上提高一步。

二、与时俱进,使学会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工商学会工作在工商系统不是二线,也不是火线,而是一线。”所以工商部门的任何工作都不是二线、都是一线。学会要起到别的职能部门不能起的作用,把中心工作的服务保障搞好,把经验总结出来,用于指导实际工作。同时学会的工作直接服务于市场监管的中心工作,因此,要发挥了学会的作用,为监管工作提供理论服务。基于这种认识,工商学会在总结经验,发扬成绩的前提下,就必须置身于市场监管的一线阵地,在调查研究、理论创新方面更好地为基层服务。特别是在新的一年里,学会要根据今年国家局和省局布署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商业欺诈行为、抓好粮食及成品油等重要商品监管的工作重点,在推进监管制度改革、创新监管模式和监管方式、完善市场长效监管机制、推进诚信市场创建、开辟工商行政管理“绿色通道”、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等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并对一些重大的理论课题,用举办理论研究的形式进行探讨,集思广益,总结归纳出带有指导全局工作的、具有可行性的理论和经验,不断提高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监管社会主义统一大市场的执法监管能力和水平。

学会的性质和特点,要求在工作中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要求,使学会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同时,学会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各成员单位的理事、通讯员都需要树立求真务实的创新精神和工作作风,坚持版权所有求真务实的工作思路,搞好学会工作。如果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只是简单的把好的事迹当传声筒、收录机来进行照搬照转,不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筛选,就不能总结上升为理论性的东西,就不能用于指导实践,调研的目的就没有达到。开展调研和理论研究,对促进工商工作是事半功倍的好事,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别人好的经验,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执法监管水平。另一方面,通过调研和经验总结,可以成为各级领导了解情况、掌握全局,实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意见。在此,我要强调一点,不重视调查研究和理论思考的领导是不全面的领导;不善于借鉴成功经验及失败教训解决问题的领导,是不注重学习和借鉴的领导。因此,各级领导要充利用工商学会这个平台,搞好经验总结,从各方面对调研工作给予支持,为各会员单位开展活动创造条件,提供有力保障,保证他们调研工作的进行。过去我们系统也有一些好的做法,原市场口经常搞一些总结交流,经检口也搞一些联席会议,对工作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推广作用。以后学会可以牵头,每个区、县局轮流组织一些经验交流活动,把理论研讨和学术交流活动活跃起来,并以此加强对问题的调研和信息的勾通。

另外,各成员单位要依托工商学会的思想交流阵地,把本单位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拟出课题积极开展理论研讨,要善于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具体化,创造性地贯彻运用到工商理实践中,使我们的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新突破和新发展。

三、提高干部理论水平,创建学习型工商队伍是我们迫在眉睫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知识创新”和“技术革命”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发展主流。为了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发展,作为政府部门就必然有一个质的飞跃,学习型政府、学习型管理干部就成了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对此,总书记站在时代的高度,在2002年主持的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必须坚持把学习作为全党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学习与创新应当成为全社会活动的主题。倡导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会,这是全党全民族全社会一项基础性的、根本性的大事,是关系到党的建设、国家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战略措施,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这支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工商行政管理队伍,要把创建学习型工商,作为我们适应新时期市场监管任务的迫切需要。

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创建学习型工商干部队伍是时展的要求,是加强促进工商职能到位的需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肩负着监管社会主义统一大市场的重任,建设小康社会,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必须“依法行政,执法为民”,服务于经济建设,这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所以说,要实现工商职能到位,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是关键。

目前,我们有些干部,由于种种主客观情况,不注重学习,不注意对工作进行总结,不注意进行理论方面的思考,对上级精神理解不深,把握不够,工作跟不上步伐,以致贻误了工作,使我们的监管和服务还相对滞后,工作打不开局面,人民群众还有许多地方都不满意,这说明在新形势下我们一些干部的素质、能力,与肩负的职责使命要求尚有不小差距。

为了让我们的领导和干部,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正视自身存在问题和不足,就必须造就一个学习型的领导班子和一支学习型队伍。工商学会的人员要率先带头学习,还要善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盘龙区工商局成为先进典型,一个原因是他们善于走出去,学习别人好的经验和长处,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创新,每年都有新东西;其二:学会工作人员要有较好的理论功底,有较好的文字功底和理论思维能力,并且要学会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思考,以此在全局范围内营造出良好的学习和思考氛围。这次保持共党员先进性教育,使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理论上的成熟是一个政党先进的重要标志。所以,学会要充分发挥思想先导、理论宣传方面的服务保障作用,针对全系统干部队伍中的理论素质状况,利用工作调研、理论研究、学术探讨、经验交流、举办征文等多种形式,为全系统构建一个理论学习研究的阵地平台,为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创造有利条件,提高大家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要摒弃本本主义、经验主义的学习方法,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现状搞好调查研究,在实践中用理论指导工作并解决问题,然后又用工作实践来检验理论。通过学习、研究、思考、交流、总结,把每一名干部的学习工作经验、业务知识整合起来,形成合力,以提高个体和群体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第2篇

关键词:嵌入;应用;高职工商管理;课程核心

高等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要把知识“嵌入”学生大脑,又要使学生把知识“应用”于与以后的工作当中。本文主要对高职工商管理课程中的“嵌入”和“应用”这两个核心进行了探讨。

一.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专业定位不准确

许多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重点仍然是传统的管理理论或工商管理理论知识的讲解,专业定位还停留在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定位上,没有针对快速发展的社会和高校教学改革进行改变。在专业定位上容易步入两个误区,要么过分强调“职业性”,忽视理论知识的讲授,把高职教育当成了中职教育;要么只重视理论教学,缺乏实践应用,导致学生难以适应工作需要。

2.教师队伍水平偏低

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直接来源,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了学生能学到的知识技能的高低。工商管理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专业,教师的知识素质和综合应用能力对学生的影响就颇为重大。由于近年来高校扩招的规模越来越大,一些高职院校不重视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就聘用一些学历不高、没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只能“听天书”,应付考试,教学效果极差。

3.学生实习机会少

由于高职院校对工商管理专业缺乏足够的重视,学校组织学生实习的机会很少,或者采取“放羊”的实习方式,难以达到实习的预期目标。所有这些问题都使得学生无法进行专业实践,严重影响了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导致学生不能够与以后的工作接轨,造成就业困难。

二. 如何做好“嵌入”和“应用”,提高高职工商管理课程的有效性

1.明确专业定位,强调“嵌入”和“应用”的重要性

学校要改变原来的专业定位,把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定位到培养专业知识扎实的实用型人才上来,强调“嵌入”和“应用”的重要性。学校要积极同用人企业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要求,通过到工商管理专业优秀的高职院校进行调研学习,制定实施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在专业定位上要突出就业导向,以便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计划上加强重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是指在职业技术教育中,既能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又能够进行实际操作教学的教师,比如既是专业教师又是会计师、经济师等。“双师型”教师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正是“嵌入”和“应用”的体现,所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就十分重要。

(1)加强教师岗前培训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教师除了需要具备教师从业资格之外,还要具备相关的实践工作经验或者具有相应等级的工商管理职业资格证书,或兼具会计师、经济师等相关职称。此外,教师还要利用寒暑假到相关企业顶岗实习,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推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2)提高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要鼓励工商管理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项目,为企业提供相应的管理咨询、进行品牌营销或者员工人力资源培训等。通过参与企业实践可以使教师获得社会发展的前沿信息,从而在实际教学中提高教师的课堂创新能力,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信息和感悟。

(3)提高教师的市场调研能力

作为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应该以学生就业为目标,通过对市场人才的需求状况、企业人才招聘的流程进行调研,给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

3.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化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工商管理知识的兴趣,使专业知识“嵌入”到学生大脑,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除了要求课程教学模式多样化之外,还要促使课程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测评不再仅仅依靠理论知识的考查,还可以通过学生在企业实习获得的评价进行考核,或者把其中的实物操作通过比赛的形式展现出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记入学生成绩。比如在学习《商务谈判》这门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学生通过“模拟谈判”来展现自己学到的知识,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计算成绩。所有这些新的考核方式的使用都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促使学生专业知识的“嵌入”和“应用”,提高了高职工商管理课程的效果。

4.把学生的培训和实习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1)注重学生就业素质的提升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掌握工商管理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之外,还需要加强自己就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入学的时候要开设工商管理导论课,让学生明白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通过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讲座,让学生做好自己的大学规划;在学生毕业前期,可以开设《商务礼仪》等课程,使学生能够适应职场的基本要求。这些都能够促进学生的“嵌入”和“应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学校工商管理模拟市场的建设

学校要提供学生进行专业实训的场所,通过加强学校工商管理模拟市场的建设,让学生在模拟市场环境下,了解职场、经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抗压能力等等,为以后的实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增加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机会,提高实习效率

学校要积极同企业合作,组织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到企业实习,负责教师和企业相关人员要做好沟通协调,监督学生的实习工作,实习结束后,企业相关人员要做好对学生的评价工作,提出学生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改正的建议。

结语: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是培养现代化服务管理人才的重要来源,学校和教师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知识的“嵌入”和“应用”作为工商管理课程的主要核心,从这两个方面提升高职工商管理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工商管理人才。(作者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林建英.以就业为导向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探索[J].神州,2012(25)

[2]胡宪博.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0)

第3篇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学用结合,加强对全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工商行政管理干部队伍,为推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营造良好的氛围。

坚持在掌握精神实质,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树立人人都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又是受教育者的学习观,以适应新形势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

二、教育培训内容

1、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重点抓好机关效能建设,解决好改进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等问题。今年要突出学习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省、市党代会议精神、全国、省、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各单位要参照县局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搞好本年度学习计划安排,并落实到工作中,坚持办实事、讲实话、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全面落实好今年各项工作任务。

2、各单位要按照上级统一安排,抓好法律法规培训,重点抓好工商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教育培训。县局组织各业务科室开展专题辅导,具体安排见附表。

3、抓好以微机操作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技能学习,重点抓好45周岁以下和特殊岗位人员培训。

三、教育培训形式、内容和方法

1、中心组理论学习。县局党组中心组学习结合创先争优活动采取交流式、调研式、解剖式等多种学习方式,拓宽理论学习途径,强化理论指导作用,党组中心组成员要按照2012年县局中心组理论学习安排,认真搞好学习。

2、县局机关根据学习制度安排,自元月份至12月共有40个学习日,其中各科室自行安排20个学习日,以业务学习为主;集中学习20个学习日,以政治理论学习为主。政治理论主要内容:传达党和国家的重要政策、理论文献和时事政治、学习《县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工作规程》、观看先进人物事迹录像片以及进行有关工商职业道德方面教育等;业务学习主要以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及涉及到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各项法律法规、典型案例分析等为主。

3、全系统政治理论学习和法律法规业务学习方法可采取读(书和文件)、听(专题讲座和录音辅导)、看(电视录像、光盘)、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和调研报告)以及召开学习交流会,举办学习专栏等。通过各种形式,努力做到个人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系统学习与重点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相结合。

4、考核方法:机关和工商所全体同志要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做到学习笔记内容详实、记录认真,纳入年终岗位目标任务进行考核。

四、几点要求

1、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各单位要按照2012年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和县局中心组理论学习安排,组织好本单位学习,做到长计划短安排,使政治业务学习落在实处。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可以在学好统一安排内容的基础上,相应增加与本单位工作实际相关的内容,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抓好集中学习的同时,开展自学和专题辅导,并根据学习内容,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撰写心得体会文章。

第4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本科生就业;竞争力;双轨制;教学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工商管理专业作为一门覆盖领域广、实践性强的专业,为企业培养了大量应用型人才。但近年来,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存在很大的就业压力。基于此,本文对高校工商管理本科生就业竞争力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相应的调查结果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提升工商管理本科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研究设计

1.问卷设计和发放。本次研究分别设置在校生问卷、企业及毕业生问卷,分别对在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企业以及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了解工商管理专业在校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认识程度和对该专业的一些感受,同时了解实际工作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要求,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调查。问卷调查主要以湖南省高校为主,另对江西省、广东省、黑龙江省、四川省、湖北省的部分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进行了调研。两种类型问卷的调研时间均为一个月,其中在校工商管理本科生发放了500份,有效回收463份,回收率92.6%;对企业及工商管理毕业生问卷发放了200份,有效回收185份,回收率92.5%。

2.个案追踪调查。研究选择了20位工商管理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和访谈。通过与在校生及毕业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更好地了解了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的一些认识和看法,进一步论证结论。

二、高校工商管理本科生就业竞争力问题调研

根据在校生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52%的人认为更多的校企合作是提升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竞争力的良好途径,这也说明了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是明显不足的。根据企业及毕业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招聘时,92.86%的用人单位是看重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经验。从这两个最突出的问题来看,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待提高。同时,在校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缺乏清晰的认识,在被调查的在校生中只有2.5%的人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很清楚。对专业定位的不清晰也是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竞争力短板。调研中,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表现得较为突出。

1.教学重“量”而不重“质”。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知识面涵盖非常广的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种类多,覆盖面广,既包括《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等管理类核心课程,又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等经济类课程,还涉及到法律、房地产等方面的知识。由于开设的课程太多,导致每一门蜻蜓点水,求广不求精,重“量”不重“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模糊,从而影响了他们对未来的就业进行合理的规划。

2.理论与实践学习不对称。工商管理专业生源大部分来自文科,专业的实践性不如理工科类专业强,平常的理论学习不能及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巩固,导致部分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实用性产生质疑,从而会产生“学习无用论”的想法,降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质量。

3.校企合作的缺失。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的是现代公司的治理,而大部分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缺乏与企业的沟通交流,不能紧跟企业的需求来定向培养人才,老师讲课所引用的案例多是一些像华为、谷歌这样的公司案例,这些案例虽然典型,但教师和学生都缺乏切身的体会,无法获得在实践中学习的机会。

4.学生应用能力较差。实践教育的不足使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倾向于思考问题而不是动手去解决问题,这往往导致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因为应用能力较差而遭到企业的拒绝。根据对企业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企业对工商管理本科毕业生的应用能力是不太满意的,其中只有2.22%的企业人士认为工商管理本科毕业生的应用能力很强,81.11%的企业人士认为应用能力较差或很差。

5.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工商管理毕业的学生相比于其他专业性较强的同龄人相比是处于弱势的,他们往往在大的局势和整理掌控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但是这并不适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根据对企业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现在的企业对众多高校工商管理毕业生的综合实力是存在质疑甚至是不满的。调查结果显示,其中只有2.6%的企业人士认为工商管理本科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强,81.25%的企业人士认为其核心竞争力弱甚至是差。

三、高校工商管理本科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高校工商管理本科生就业竞争力提升需要从政府、学校和学生3个方位来解决。

1.政府鼓励“双轨制”教学。虽然目前几乎所有专业都要求学年实习,但是很多情况下短短一两周的实习只能让学生走马观花。政府作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应当充分发挥其过渡作用。政府可以借鉴德国的做法,大力推广“双轨制”教学,即本科生在完成必修的基础课程之后,不想继续从事科研的学生可以将一半的学习时间放在企业实习中完成。诚然,德国的“双轨制”教学在许多国家和理工科专业中实施并不成功,因为部分专业需要扎实且深厚的理论功底,而这些理论只能在学校集中学习,但是这项制度非常适合对实践要求高的工商管理专业。“双轨制”教学还存在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企业对于实习生的接受程度。中国企业不同于德国企业,更倾向于接受培养完善的学生,而不乐意花费成本进行过多的员工培训。针对这一点,政府可以发挥自身的调控作用,对于接受“双轨制”学生的企业进行一定的补贴,比如减免税收等,促进企业和学校的双赢合作。

2.学校提供全方位培养。学校作为学生教育培养的主要阵地,对工商管理本科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起主导作用。(1)专业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灵活的课程设置是解决课程僵化的最主要的措施。“灵活”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要建立灵活的选课系统,第二是要制定灵活的考核制度。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尽早走上职场、积累经验也是他们本科学习的主要目标之一。适逢教育部同意在校大学生“休学创业”,高校应当以“学分制”作为学位授予的衡量标准,在规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学分后,让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在学校的相关制度下自主选择每学期课程。(2)实践能力培养。由于工商管理课程实践性较强,适用于理论考核的考试制度并不能完全考察学生的知识或技能的程度。课程的考试方式往往决定了老师的授课目的,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更多的教师为了保证考试内容的传授,而弱化甚至削减所谓“超纲”知识。而学生也会尽量迎合考试框架以期得到更高的分数。由于团队协作能力对于工商管理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此部分课程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考核。即根据小组作业的情况评判整个组的分数,而不是以学生个体作为评判对象。这样做,一方面减少了老师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小组内产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提高考核制度的可行性。(3)语言水平提高。为了解决毕业生在工作中的“沟通”问题,高校应当制定课程或者举办活动,多方面提高工商管理本科生的语言水平。语言水平的提高,不光是指学习英语甚至是第三外语,更多的是中文母语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学校应当提供更多沟通和写作课程的选择,另一方面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要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比如布置更多的小论文作业或者提供更多课堂展示的机会等等。第三,学校的团学会要组织更多的课外活动和竞赛,如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

3.学生自主提高软实力。(1)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观念。根据调查,在工商管理大四学生中,有66%的受访者都准备去北上广深以及其他省会城市工作。以湖南某高校商学院而言,学院与湖南联通合作建立的“联通班”(即大四湖南籍学生毕业前数月开始进通实习,毕业之后回原籍的联通分公司工作)。在大四学年开始之初鲜有问津,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毕业后回到家乡小城市甚至小县城工作。但是有趣的是,在大四准毕业生经历了大半年找工作和实习的磨炼之后,“联通班”却成了公认的好机会,很多湖南籍学生后悔莫及。究其根源,是因为很多学生的就业观存在问题,他们坚持认为去大城市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今天,小城市拥有更多尚未开发的市场和较小的行业竞争。同样,中小型企业因为发展的需要也可能更加珍惜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与其挤破头去大城市蜗居,不如改变观念,在经济形势较好的中小城市、中小企业谋得一职。这样的就业观念,也是提升就业竞争力的一种好的方法。(2)制定完整连续的职业规划。由于工商管理专业面广,可以进入的行业多,导致很多学生产生“选择困难症”,出现所谓的“迷茫”。很多在校学生都有目标,但更多时候这个“目标”只是“憧憬”,因为没有下层建筑去支撑。我们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制定职业规划时应当采用“目标导向性”规划,由总体目标向下分化,最终得到短期目标。另外,目标不宜过细,在计划实施的同时要定期自我检查,自我反馈并及时调整。(3)参加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本次调查中,76%的工商管理在校生表示参与过至少一次校外实习或者兼职活动。但是80%的实践行业和职位都是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耗时长的工作,比如“外卖员”、“发单员”,很少有人对自己从事的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思考。90%的工商管理在校生表示,参加兼职更多是为了得到零花钱。

因此,从总体上看,大学期间的实习和兼职对就业竞争力的提高影响有限。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更应当明白“机会成本”的概念,只有选择了合适的实习并从中收获经验和知识,才能有效降低机会成本。因此实习应当遵循职业规划,有的放矢地寻找对口的、规范的企业,尽量保持与企业的长期实习关系(如3个月以上),尽量完整地参与企业业务流程。在没有找到合适的实习岗位时也不要滥竽充数,宁可花时间学习专业技能,也不要将时间浪费在简单的重复操作上。

参考文献:

[1]刘中艳,罗琼.行业需求视角下工商管理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6):94-96.

[2]张婧群.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探析———以“双困”大学生为例[J].经济问题,2016(11):75-78.

第5篇

一、强化理论学习与研究,不断提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

一是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突出抓好政治理论学习。围绕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条主线,组织干部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总书记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断,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坚持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始终。以增强政治敏锐性为出发点,站在政治的高度去把握和处理问题,树立政治意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

二是以创建工商文化为载体,不断丰富政治素质与思想觉悟的内涵。把培育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干部的精神和价值观作为工商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主题突出、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的工商文化建设,引导和激励干部形成奋发有为、团结向上的工商文化理论氛围。

三是立足工商,兼顾相关,广泛开展市场经济、法学、现代管理、执法环境建设、人才开发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努力为深化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研究,提升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水平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以执法实践为基础,认真研究实际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开展行政许可制度、监管方式改革、市场准入与退出、加大监管力度、促进职能到位等方面的前瞻性研究。

四是以培养理论骨干为手段,构建全系统理论研究的新格局。把理论研究作为一项经常性和战略性任务来抓,注重培养和发展理论骨干,营造理论研究的氛围。抓紧建立健全理论研究网络,开辟研究阵地,举办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会、研讨会,并将学术成果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以此推动全系统学术研究活动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

二、强化法律法规学习,不断提高干部的法制意识和执法水平

法律是执法工作的基础与准则,学习法律、弄通法律、遵守法律和执行法律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把法律学习作为重中之重,认真组织干部学习法学原理、行政法、公司法、商标法、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实体法与程序法,不断增强干部的法制意识,提高法律工作水平。

第一,要从行政执法的需要出发,紧密结合实际,抓紧研究地方立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自下而上开展立法调研,适时提出立、改、废建议,推动符合全区实际的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

第二,完善执法监督制度,加大执法监督力度。进一步健全完善执法程序,公开执法制度,严格执行错案责任追究、首问责任、首违告诫、市场巡查等制度,认真开展执法检查,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第三,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实现阳光执法。要利用广播、报纸、电视、网络和路牌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公开办事制度,使执法工作在公开、公正、透明的基础上进行,努力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三、强化业务培训与考核,不断提高干部的业务素质

首先,要研究制定全系统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系统及各层次干部应具备的能力资格体系。明确岗位能力要求与自身素质条件,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科学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从人才引进、学历要求、教育规划、重点培养到考核晋升等环节,都要建立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管理机制,逐步推进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人才资源的良性循环。其次,要科学确定教育与培训的内容,强化基础文化、运用理论、现代管理、计算机知识、外语和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重点培训,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满足工商行政管理执法要求的中长期教育培训体系。充分发挥网络功能,开展远程培训,开辟网上论坛,使业务培训渗透到每一个工作环节。第三,要不断拓宽业务培训与教育渠道,依托相关院校开展学历教育,鼓励干部在职完成学历教育课程,提高学历层次。有计划地邀请专家学者举办讲座和专题报告会,开展业务知识竞赛、专题讨论、案例分析、以案说法、模拟听证、岗位练兵、旁听审案、每周一法、每日一案等多种培训,增强知识性、针对性和趣味性,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以不断提高学习效果。定期选送业务骨干到高校接受脱产培训,有重点地培养一批专家型、复合型人才。

四、提高行政能力,改善执法环境,推动整体工作上水平

(一)规范执法行为,全面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地区实际,明确主体执法与配合执法的界限,规范执法程序,依法确定自由裁量权。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实施监管,促进科学执法、规范执法,确保职能到位。

(二)树立创新意识,开创一流业绩。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机遇、新挑战,要全面提升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水平,就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坚决摒弃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与工作模式,改革一切不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管理思维与观念,改革一切阻碍职能转变的管理体制与模式,改革一切不利于提高服务水平与执法效能的工作方法与手段。用创新的观念,创新的思维,谋划创新的举措,开创新的业绩。

(三)增强爱岗敬业、提高效能的主人翁意识。要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干部爱岗敬业,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确保每个岗位都能够人尽其才。要以效能建设为载体,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和各种管理、监督和制约机制,促进机关工作规范、高效运行,努力提升机关工作水平。

(四)推进信用工商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工商行政管理在基层执法实践中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工商行政管理人员既要当好市场的“裁判员”,又要做好管理对象的“服务员”。二是正确处理统一监管与协调地方的关系。要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目的,主动协调地方政府,将部门工作纳入到地区经济发展的大局中去规划和把握。三是正确处理查处案件与教育疏导的关系。强化执法效能建设,不断提高办案水平,推行人性化监管办案模式。四是正确处理监管他人与提高自己的关系。在努力学习和规范执法的基础上,每个干部都要具备博大而专业的知识结构,严谨而认真的工作作风,高超而娴熟的执法办案能力。

第6篇

工商管理专业是我国跨世纪教育中亟待建设和发展的学科与专业,我国高校自70年代后期从国外引进工商管理教育以来,一直处于探索之中。工商管理专业的范围比较广,所学课程也较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的很多课程,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工作。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企业宏观环境的持续优化,国企、民营经济、外资被彻底激活,企业总量呈几何级数增加,对各种工商管理人才的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也在激增。截止2011年底,全国共有本科院校1112所,其中一类本科院校313所,二类本科院校476所,三类本科院校323所,其中开设工商管理专业的院校达402所,占高校总数的36.2%,在校学生人数超过5万人。虽然每年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数量基本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但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人才市场对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需要各类高校对本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相应的分析研究并改革,探索一条既能发挥自身最大教学优势又能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工商管理本科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包含四层涵义:(1)培养目标;(2)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的整个教育过程,即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3)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4)与之相匹配的考核方式。如果以简化的公式表示,即:目标+过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方法+考核方式。

我国的一类大学本科、二类大学本科、三类大学本科所设置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是不一样的。

首先,培养目标不同。一类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学科型的工商管理人才,要求学生掌握宽厚的基础理论以及宽广的专业口径,能在高校教学和科研等专门领域、学科、岗位上能做出较大贡献和发挥较大作用的并富于开拓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开创新局面工商管理人才;二类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主要培养介于学科型与技能型、技艺型之间的人才,即要求学生既掌握较宽厚的基础理论、较宽广的专业口径,同时又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较好的把工商管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三类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主要培养技能型、技艺型的人才,其工商管理基础理论以够用为度,但具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具有较强技能、技艺,能够在工作现场或生产一线工作的高级工商管理技术专门人才

其次,课程设置不同。课程的类别、数量、课时的安排应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选择与确定,尤其是根据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中如何处理技能知识(学生毕业后工商管理实践所要求的知识)与理论知识(学生报考研究生所需要的知识)的矛盾。一类本科工商管理教育更注重理论课程的学习,在基础的和认为关键的知识点的分布上,大胆地做相关的拓展和延伸,以实现符合应用特征的丁商管理的知识点、线、面、体的结合,为学生的理论素养打下坚实基础;二类本科工商管理教育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并重,除了强调课程中的管理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外,更重要的是要体现适用性,要紧跟市场脚步并引导市场潮流选取合适的部分组成教学内容大一、大二主要学习的理论课,包括:管理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经济法、国际企业管理等课程,大三、大四设置专业特色课程模块如: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国际贸易、物流管理等,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进行选择,然后学习所选模块设置的专业课,并根据所选模块安排相应的实习、实训环节;三类本科工商管理教育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教材建设要了解实践对理论的需求,加大教材建设的投入,同时应从行业需求、职业资格入手,分析行业所要求的能力体系、能力单元和教学领域,并将能力标准转换成科目课程,在课程教学中应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素质为基础,并以职业岗位群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需求为依据,建立相应的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学时和课外培养课程学时,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转贴于

第三,教学方式、方法不同。一类本科工商管理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以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自高自学能力,通过聘请专家进行讲座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二类本科工商管理通过聘请企业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指导实践课程使学生更好的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试验室的建设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弹性学制的实施在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上突出学生的个性化;三类本科工商管理重视实践课程的教学,授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实习单位现场讲授相关课程,并指导学生实际动手操作以培养学生的技能、技能,并鼓励学生参与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第四,考核方式不同。考核方式应根据课程的特点、学生的培养目标进行确定。一类本科工商管理常常利用卷面考试或课程论文的形式,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及应用情况;二类本科工商管理可以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通过实习报告、实训报告或在实训基地的实际操作情况给予相应的分数;三类本科工商管理主要采用学生到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实际操作来进行考核。

一类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应采用学科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1.学科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1)教学方式、方法

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科型的工商管理人才,科研意识、科学素质、科研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为此,在发挥课堂教学主导作用的同时,积极开展以学术活动为核心内容的第二课堂活动。在具体操作上,一是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程,要求学生结合教学内容撰写小论文或课程论文,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研讨会、报告会;二是由老师确立学生研究课题,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学校可以结合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的内容组织课外科研成果竞赛活动,每年规划一批学生参加科研课题,由具有科研能力的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学生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开展科研训练,不但可掌握科研的方法,而且还培养了严谨求实,不畏艰难的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工商管理是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均有密切关联,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相关知识,而学校也应为学生学习提供激励,如定期举办各种读书知识竞赛、大学生辩论赛等。

没有标准答案的案例。工商管理课程中的案例,不同的经营者对同一个企业也会得出不同的战略设想。学生对案例的理解也不会是相同的,所以案例分析中不应该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而只能是哪些战略好些,哪些战略更好些。这样学生就不会被条条框框束缚住,通过畅谈,探索更好的答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使他们觉得不仅仅是在学习,而且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参与科研工作。让学生们逐步能认识到无论是学习或是研究工作,“错误”决不是可怕的事,相反,只有不断地探索,不怕犯错误,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而科研创新的成果,没有多少次的失败是不可能取得的。

在学校开设“经济论坛、企业家论坛”。经济论坛通过聘请国内外著名的经济学家来校作讲座,介绍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学科前沿动http://态,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扩大学生的视野。企业家论坛通过邀请有影响、知名度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董事长、总经理向学生介绍他们的创业史,学生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现实问题,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企业,认识企业家的基本素质和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基本要求,学校还可以将受聘的企业家所在企业作为教师和学生的科研基地。

(2)考核方式

精选出所讲授课程(如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具有代表性的著作,要求学生的阅读量在40万~100万字之间。期末考试前,根据阅读要求,组织一次开卷考试(允许带阅读笔记),成绩的20%计入期末总成绩。要求学生选择一本名著进行评议,写出书面报告,作为平时考核成绩。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掌握广博的工商管理专业知识。

二类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一般采用介于学科型与技能型、技艺型之间的人才培养模式。

2.介于学科型与技能型、技艺型之间的人才培养模式

(1)教学方式、方法

聘请成功的企业的高中级管理者为学生团队的实践导师,指导企业调查与实践。学生以自愿的方式形成团队(每个团队7~8人,成员构成要求差异化,团队负责人民主产生。)。每个团队由导师组中的一名导师负责具体联系,团队保持充分的弹性,可根据教学实习、实训的内容和各种需要随时进行调整。

加大实验室建设的力度。在实验室中可以利用软件,模拟企业的动态经营平台,学生扮演特定的角色参与到企业的各种活动中去,完成其选定的一项任务,还可以开展了模拟企业资源计划配置的erp沙盘课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有更多的思考,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开发,更好的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推行弹性学制。学生在各模块学习期间,根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学习情况,可以提前修满学分而提前毕业,也可以推迟毕业。弹性学制可以适应学生的不同情况和学习要求来安排教学,在保持必要的统一性的前提下,突出教学的个性化要求,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考核方式

采用两页开卷考试的方式。所谓两页开卷,是指允许学生带两张a4复印纸进入考场,这两张纸由学生本人把认为重要的内容事先记录在上,以便考试时查阅。其他形式如小论文、文件综述和调查报告等也是比较好的考试方式,可以考核学生运用理论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多样化的考试方法,可以丰富对学生能力检查的手段,也可以增强对学生各项能力的考核。

三类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一般采用技能型、技艺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3.技能型、技艺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1)教学方式、方法

广泛开展实践性教学。三本院校一般都有地方政府、大企业、大公司等社会力量参与合作办学,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办学合作单位的资源,通过“订单式”培养、共建实验室、共同研发新产品等方法,将社会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方面,广泛开展实践性教学,讲授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必须参加企业实际运作的实践,而且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用性,相关的理论课安排对应的实训和实践环节。另一方面,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安排专门的时间让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实践,培养学生的技艺、技能,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拥有武汉武商量贩连锁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每个校外实习基地一次能安排50名学生实习。

转贴于

“1+1”校企师资联合上课。对工商管理专业体现应用能力性质的课程,由两位教师授课,开展好校企师资互动工作,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可将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企业育人理念及市场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融入到教学计划中。如生产与运作管理、企业业务和操作规则等课程,邀请企业师资,负责实践技能讲授,校企两位教师共同配合,有效解决学生的“上手快、后劲足”问题。

不采用固定教材。根据技能型、技艺型人才的特点,教学内容应该是灵活性、针对性和职业适应性的统一,和实践结合紧密的专业课不应该固定教材,如果选择某一固定教材,那应该只能成为教师讲课的参考书,真正的教学内容应该根据社会和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而定。教师应不断根据社会、行业的发展,针对企业的需要更新教学内容。同时还要保证教学内容的职业适应性,即在针对性的基础上适当拓宽专业面,加强基础教学内容,使毕业生可以胜任更广泛的工作岗位。

证书导向。证书导向是以集成的系统思维,将学生所学课程集成到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过程。引导学生从大三开始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及兴趣,报考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实践技能培养与职业证书集中培养有机结合,学生所报考的职业资格证书主要有人力资源师、营销师、物流师、报关员、内部质量审核员、会计从业资格证等职业资格证书。

(2)考核方式

第7篇

    高职管理专业群面向工商企业的管理岗位,培养掌握基本经济和企业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以及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能够在不同类型的工商企业中从事相应基层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该专业群的就业岗位,首岗为工商企业中不同职能部门、基层单位、生产作业现场中的业务主管;升迁岗为工商企业的部门经理(助理)、车间主任(工段长)、区域经理(助理)和基层门店店长等。在确定培养目标时,应把握“四个关系”:一是“动手”与“动脑”的关系。注重学生“动脑”能力的培养,即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面对企业随时发生的问题所具有的分析、思辨、判断、决策以及各种方案的策划、制订、改善、调整、实施的能力。二是“管物”与“管人”的关系。毕业生的团队融入能力以及沟通、组织和协调能力。三是“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的关系。由于管理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和管理点都会因环境和条件的随时变化而产生许多变量,因此需要管理作业人员具有随时适应环境,调整策略和方法的能力。四是“单体”与“协同”的关系。学生必须具备在组织环境和系统内的合作、服从、交流和领导等职业素质。

    (二)专业平台课+模块课的课程模式

    工商管理专业群的专业课程体系由专业基础课平台、职业技术课模块和职业拓展课模块组成。首先,专业平台课为5门左右。包括经济学基础、经济法实务、管理学概论、统计实务、会计基础。开设专业平台课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较宽的领域内掌握经济和工商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学习职业技术模块课奠定基础。

    其次,职业技术模块课为6门左右,主要培养学生毕业后首岗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各专业方向可开设的职业技术模块课程见表1。再次,职业拓展课为6~8门,主要培养学生毕业后升迁岗位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包括战略管理、项目管理实务、供应链管理、企业文化、商务组织与协同、创造性思维与方法、财务报表分析与财务核算。不同的专业方向可根据需要对上述课程进行选择。

    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应在第一学年完成,采取集中上课方式;职业技术模块课在第二学年完成,采取分专业方向上课的方式;职业拓展课在第二和第三学年完成,采取集中上课的方式。职业基础课注重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基本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职业技术课注重岗位单项能力、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职业拓展课注重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体系

    1.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体系

    对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群所涉及的不同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不同工商管理类职业岗位包括单项管理岗位、专项管理岗位和综合管理岗位,分布在决策层、职能层和执行层;其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协调、监督、控制,按照工商企业管理系统中不同岗位的管理职能及其相应的职业联系,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群所涵盖专业可包括人力资源、营销、现场作业、设备、物流及其资金管理等。无论哪一层级和类型的职业岗位,所涉及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均应体现管理职能和管理方法,以此为依据构建专业群基础理论知识体系,详见表2。

    2.技能训练体系

第8篇

关键词:应用型;工商管理;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程业炳(1972-),男,安徽肥东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

安徽科技学院教研项目“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研究”(X2012076);

安徽科技学院重大教学研究项目“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类核心课程评估研究”(Xjzd201303 )

工商管理属于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建设应突出应用性,而实践教学是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各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虽然加大了实践教学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现有的实践教学环节依然存在等诸多问题。如何深化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需要深入思考与探讨。

一、我国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近十几年来,我国高校中开设工商管理专业的院系越来越多,基于工商管理的应用性特征,大部分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培养, 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理念不断转变

20世纪80年代以后,外国许多高等学校逐渐形成了一股新的潮流,那就是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国内的诸多高校近年也纷纷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中注重实践环境的强化,因为人们已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管理实务能力已为大多数工商管理专业所接受。实践教学是工商管理教学体系的一部分已为许多工商管理专业所接受。目前,一些院校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都开始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编制了工商管理专业实习计划、大纲等文件。除此以外还通过案例分析课传授知识、强化综合模拟实训等提高学生对管理实务的认知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丰富多样

经过长期努力,各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实践教学蓬勃发展,各种实践方式及其内在的联系构成了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体系。这一体系内容丰富,包括以模拟实训、案例分析、企业见习和顶岗实习以及专题辩论和毕业论文等,形成了多样化的工商管理实践教学。各高校纷纷主动联系企业,打造专业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同时提高了实践教学经费、配备专门教师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

1、对于学生的意义

传统的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往往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表面看学到了很多管理知识,但由于缺乏实践环节,学生学到的只是仅停留在概念层面,缺乏深入的领会,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快进入职业角色,大学时本该掌握的能力,还需要企业去培养。加强应用性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将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应用能力。

2、对于学校的意义

应用性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就是要培养应用型的学生,为此学校要改变传统办学模式,围绕应用型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彰显办学特色,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培养大批具有竞争力的优秀毕业生,提高学生的就业层次和发展潜力,最终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对于企业的意义

今天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企业希望招聘的应届大学生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而且动手能力强,进入企业后能很快进入职业角色,胜任本质工作,尽量减少入职培训成本,提高企业在人才方面的优势。

三、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当前工商管理教育中,理论教学仍占据了大部分的教学时间,其经典模式为“填鸭式”的课堂讲授,教师仅仅就理论进行系统的阐释,而没有从工商管理学科本身的实践性、技术性出发来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现阶段,我国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力度不够

虽然部分高校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但是人才培养方案较之前的方案相比差别不大,只是对部分课程以及学时、学分做了一定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力度不够。高校在培养方案的制定时还存在闭门造车,没有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对培养方案的需求,没有到相关院校调研,了解其好的做法。没有围绕应用型培养目标就人才培养模式做出大的调整,实践教学学时还比较低,没有体现实践教学的突出地位。

2、缺乏应用型师资力量

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对专业授课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高,要求教师要懂得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目前各应用型高校的教师,大部分是从高校毕业直接到高校任职,很少有企业工作经验,对企业实际的情况不了解,对行业不了解,对市场不了解,给学生上课只能就理论讲理论,很难理论联系实际,所以培养的学生也只是懂一些管理理论知识,实践能力比较差。

3、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缺乏大的调整

目前不少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没有就所学的内容让同学去实践,比如做市场调查、模拟实训等,教学方法上还是传统的老师站在讲台讲,学生下面听,尽管讲着汗流浃背,但认真听课的寥寥无几,旷课也大有人在,个别班级和课程旷课现象还比较严重,有的教师怕麻烦或自身素质不足没有将案例教学法、无领导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实践性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运用到课程教学中,很少给学生动嘴、动手、思考的机会。

4、实践基地少,合作不够深入

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是一门操作性强的专业,只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去体验知识、检验知识与技能,才能将所学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能力。但是许多高校在进行培养模式改革时,虽然加大了实践教学的力度,但是由于缺乏与企业的沟通,在企业实习的安排上往往很难满足企业的要求,因此很多企业不太愿意接受学生实训、实习,加上学校对实习基地缺乏重视和管理,大多数实习基地也是名存实亡,未能发挥实训基地应有的作用。

5、校内实训条件不够完善

虽然各高校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虽然在培养方案中压缩了理论学时,增加了实训学时,但由于学校领导在实验室建设方面重理轻文、以及办学经费紧张等,导致工商管理专业虽然课设不少的实训课程,但由于缺乏实训设施和场地,导致实训课程得不到很好的实施。

6、实践教学管理不够完善

由于缺乏健全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管理制度,在实习实训环节很难约束学生,有的学生每当实习实训课期间,便请假回家或在宿舍睡觉不参加实训实习。同时学校和二级学院也没有成立相应的实习实训监督机构,导致实习实训课程缺乏有效的监督,不少学校还存在重计划轻落实等问题。在对实践环节考核方面很多学校往往注重实习实训材料的收集,轻过程管理,只要学生交了实习实训材料,无论学生是否参加实习实训,都能及格,这也导致了学生对实习实训过程不重视。

三、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完善

根据我国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其反思,就我国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完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加大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突出应用型目标

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应围绕应用型加大人才培养方案改革,首先,要提高实践课学分比例。工商管理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专业,各本科高校在制定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建议占总学分的比例不少于25%,其次,加大教学模式改革。根据多年的培养方案执行情况,我们发现学生到大四时,基本上都忙于考研,找工作,安心听课者寥寥无几。笔者建议各本科应用型高校可以采用“3+1”人才培养模式,前三年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最后一年外出顶岗实习。第三,推行小学期制。为弥补实践教学时间的不足,建议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实施暑期实践教学小学期制,培养方案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可以根据实际教学要求与暑期实践教学小学期统筹安排。

2、加大双能型教师的培养,提高实践能力

各应用型高校是否有做够的双能型师资是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为此应用型高校要采取措施来加大双能型教师的培养,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应用型高校可以派工商管理专业老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通过深入企业实践,了解企业各个部分的经营管理情况,从而通过实际了解企业,也为课堂理论教学提供生动真实的素材。第二,鼓励教师报考与工商管理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比如ERP工程师,人力资源管理师、质量管理师等,把取得职业资格作为职称评审的一项条件,同事对取得证书的老师给予报销费用或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第三,鼓励教师单科进修,侧重课程实训的学习。学校要选派专业老师到一些课程实训做的比较好的高校进修,借鉴其好的做法,以提高教师的课程实训能力。第四,加强老师课程实训软件的培训。学校在购买软件之前要和软件公司签好软件的培训协议,软件公司要安排水平高的售后培训师到学校给老师讲解软件的原理,指导老师如何操作软件,从而提高软件的使用效果。

3、加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在讲授专业课程时,不能照本宣科,拘泥于概念的基本知识,要能够结合中国实际讲授管理理论,既要讲显性知识,更要讲隐性知识。同时各专业课程突出实训的要求,教学要改变过去“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做到由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转变,采用案例教学法、无领导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实践性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培养学生思考力、行动力和表达力。

4、加大实践基地建设,深化校企合作

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构建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坚实的实践条件。第一、学校可以采用“冠名班” 形式和企业合作,合作企业为工商管理专业设置企业奖学金,为学生课程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提供保障,学校优先为合作企业提供选择毕业生的机会,学校可以派专业老师给企业提供相关培训。第二,学校制定政策吸引企业到学校内投资办厂,这样学生可以很方便的到企业参观、实习,企业也可以降低用人成本,第三,学校在制定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时,要和合作企业沟通。实践教学如何开展要多听取企业意见。

5、加大经费投入,完善校内实训室功能

围绕应用型培养目标,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随之改变,理论课程实训学时加大,校内实训室功能是保证校内实训质量的保证,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实训室要围绕专业核心课程需求与综合能力培养来建设,工商管理专业一般需要建立企业登记注册实训室、人因实验室、模拟招聘实训室,财务会计实训室、ERP实训室等。

6、加大实践教学管理,健全监督考核机制

要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健全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管理、监督和考核机制。首先,各应用型高校要进一步规范实践教学管理,尽快完善实践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确保实践教学秩序稳定。其次,学校和各二级学院要分别成立实践教学领导小组,要不定期检查实践教学开展情况,包括了解实践计划的制定情况,实践过程的执行情况,实践效果的评估,实践材料的整理归档情况,确保对实践教学的全过程监督,稳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最后,加大对实践教学的考核。各高校要制定实践教学考核细则,要重视实践过程考核,提高实践教学过程考核的比重。

【参考文献】

[1]杨辉.高等农业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问题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3.11

[2]贾炜莹.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专业“多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创新[J].商业时代,2012.09

第9篇

[关键词]管理学 课程改革 层次方法体系 三三制考核方式

管理学原理是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其核心课程之一。管理学的一般性决定了它有很大的适应性,本课程对了解管理过程、内容及管理规律有重要作用,对解决管理实际问题有很大帮助。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管理学课程的改革必须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管理学自身的发展、以及学生在本阶段学习的特点相结合,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教材选用与编著。当前,管理理论已经发展成为盘根错节、枝繁叶茂的理论丛林,国内各种管理学教材也是百花齐放,数量繁多。根据文献检索统计,目前发行在外的管理学教材有数百种之多,而适合本科阶段的亦有百种以上,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从国外引进的译著,主要是以哈罗德•孔茨

与斯蒂芬•罗宾斯等管理学家的经典原著为主,这些教材包罗万象,知识繁多,图文并茂,体系看似松散实则严谨。另一类是国内学者的编著,这些编著教材一般呈现以下共性:一是知识体系基本相同,都是按照法约尔的管理职能来进行编排,辅之以管理思想的形成与理论发展方面的章节。二是教材连续性不强,很少有再版,对管理学的热点问题缺少跟踪研究与持续探讨。三是教材中理论与实际脱节严重,对于实践问题往往是辅以简单的案例,对于案例的编写也停留在简单的描述,而缺少系统地设计,难以使学习者产生深度的思考与共鸣。在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管理学教材的选用与编著时,着眼点既要对传统管理思想进行继承与批判,又要紧跟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管理学热点问题,同时适合本阶段学生的理论基础与学习兴趣,进行系统统筹与设计。

2.内容结构的设计。许多从事管理学教学的教师在前人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去研究现代管理问题,由于研究条件、掌握材料、思维方式、观察角度、学缘范围、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必然会形成不同的教学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各具一格的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结构。不论是何种教学思路,该专业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管理基本职能理论必需介绍。二是管理理论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比例不能太低。三是对最新的管理学理论的教学时间不能少于传统管理理论的教学时间。四是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工商管理各专业课程如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的教学内容必需严格的区分。五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与创新性学习内容的设计。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1.掌握管理理论体系的方法。这些教学方法是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基础层次方法。主要方法有:(1)课堂教师理论体系讲解方法。讲授内容主要以管理的核心职能、基本管理思想为主。(2)增加阅读量方法。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为学生指定参考教材,要求学生对课堂讲授不到的管理理论进行自我学习。(3)理解管理理论的方法。如可对课程主要理论知识点进行小论文的写作,并要求学生对论文摘要进行宣讲。

2.掌握管理实践应用的方法。这些方法是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的中间层次方法。主要方法有:(1)案例教学法。即以某一实际或假设的企业管理事例为基础,鼓励学生以管理理论来分析或预测事态的发展及对策探讨。(2)主题辩论法。如在学习冲突管理时可对企业内部冲突对企业发展的利弊组织学生进行辩论。(3)角色扮演方法。即给一组学生一个管理场景,由学生分别扮演各种角色进行讨论,其他学生作为旁观者,角色扮演完后由其他学生与教师进行点评。(4)管理游戏方法。如可通过管理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的区别。

3.提高管理创新能力的方法。这些方法是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的较高层次方法。主要方法有:(1)实地参观调研方法。通过调研,加深学生对管理原理与方法的理解,并要求完成调研报告,可提高他们管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2)学习成果汇报方法。可要求学生分组就某个管理专题作深入研究,并要求他们用多媒体向全体同学与教师汇报。(3)管理知识共享方法。可利用公共网络平台,以班级、专业、年级、系等为单位创建管理知识共享论坛,学生、教师就管理问题的看法、新观点、经验相互交流。

三、教学条件的改革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管理学课程教学条件的改革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教学硬件设施的改革。二是教学软件的改革。对于硬件改革,主要思路如下:一是建立管理实验室,进行企业模拟管理系统、ERP系统等的实践教学。二是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利用声音、视频等增强教学效果。三是创建校企联合实训基地。四是建立校园管理网络平台。五是建立管理专业图书室。对于软件改革,主要思路如下:一是要有完善的专业培养方案与课程教学大纲。二是要有详细的主要教材与参考教材体系,以及课程习题集、案例库。三是要建立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教师队伍在研究方向、工作经验、学历、年龄、职称等方面要形成互补。四是要在本专业形成浓郁的学术氛围,教师以科研带动教学,学生以小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学,形成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管理学课程教学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创造性、柔性,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管理理念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管理能力,因此,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即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基本知识点的识记、理解与应用,以识记为基础的考核方式不能应用于管理学课程的考核。笔者认为,本专业该课程的考核可采取三三制考核方式,即平时课堂考核占三分之一,包括讨论、主题答辩、案例总结等;平时课后考核占三分之一,包括作业、小论文、参考书学习汇报、专题调研报告等等;期末理论考核占三分之一,主要考核学生掌握管理理论知识的辨析而不是识记。这种考核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主动性,增强感性认识,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概言之,在工商管理本科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本课程教学目标有清醒的认识,在学生掌握管理理论与运用管理理论解决实际管理问题之间寻找一个有利于教学过程良性互动、教学效果稳步提高的平衡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考核方式等方面探寻课程教学改革的良方,以学生为本,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彭冬芝.管理学基础理论教材存在的问题与演化趋势.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

[2]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第10篇

实践科学发展树立工商良好学风

大到一个国家、政党,小到一个单位、个人,离开了学习,就会变成时代和社会的弃儿。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一个在学习实践中不断进步,不断成熟壮大的历史。从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开始到目前中共中央正在组织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无不是我们党我们国家重视学习,创新理论,与时俱进,大胆实践的表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工商干部,理所应当积极参与到这场活动中去,并且争当学习的模范,实践的标兵。

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在全国各条战线如火如荼地开展。我们工商系统的广大党员干部在国家工商总局的统一组织下率先在全国开展了科学发展观全员培训活动。大家研读原著,抄写笔记,书写心得、畅谈体会,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一个比学习,比干劲、比业务,比服务的热潮正在系统上下形成。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有的单位就学习抓学习,理论脱离实际,浅尝则止,不能很好地用学习成果指导工商业务;有的就文件传达文件,就会议贯彻会议,就文章抄写文章,图形式走过场,根本没有达到学习的目标的和效果;有的甚至认为自己已经学了很多,理论水平很高,没必要再费时费力下功夫去学习。有的借口业务工作很忙,挤不出时间学习,因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实践活动的质量和实效。以上种种现象,归结到一点,还是一个学习态度的问题,只要树立起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中的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作为一名工商干部,无论是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还是在当前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究竟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学风呢?

树立自觉学习的学风。学习是提高素质的有效途径。自觉学习就是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能否得到科学发展,关键在于广大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的中坚力量是党员干部,一名有责任心的党员干部应该积极适应时展的要求自觉学习,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实现国家总局提出的“政治过硬、业务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对于我们转型时期的工商干部来说依法行政的执行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学习。只有坚持做到在学习中明确要求,在学习中掌握情况,在学习中探索问题,才能在学习中做出决策,在学习中贯彻落实。每一名工商干部只要有一颗自觉地善于学习的心,有一种“甘为小学生、甘为孺子牛”的态度,就一定能够在“服务经济发展、争当市场卫士”的主题实践活动中,创造学习成果,争创一流业绩。

树立经常学习的学风,把学习当作我们工作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树立终生学习的风气,对于创建“学习型工商”具有现实意义。古人云:“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是一个质变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数量堆积,如果我们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就笔记抄笔记”,没有消化没有吸收,没有理解,更不会应用到工商行政管理的各项业务工作当中去,那就是对党中央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误解,对时间和生命的一种无情浪费,也就很难在实际工作中实现“监管与发展、监管与服务、监管与维权、监管与执法”的四个统一。因此,广大工商干部要用“真学、真懂、真用”的精神,俯下身子认真学习理论,不断提高理论素养,真正做一个助推经济发展的实践者。

树立系统学习的学风,要有系统的知识,人才能有周密的思考,科学的决策,才不至于断章取义,顾此失彼。作为一名工商人员,尤其是窗口岗位的工商干部,要在服务中体现监管,在监管中强化服务,除了做业务上的行家里手外,应该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有一个系统的掌握,还要加强对科技和法律知识的学习,重视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做一个学习工作生活上都与时俱进的新型国家公务员。“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才能更加牢固地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才能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工商业务工作的各个方面,再创工商行政管理事业新辉煌。

第11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推进“四个转变”,加强“四化”建设,达到“四高”要求,实现“四个统一”的目标,遵循和把握教育培训工作规律和特点,按照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的要求,以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为核心,进一步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和效益,继续深入推进“学习型工商建设年”活动,为工商行政管理事业改革和发展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总体目标

按照市局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要求,围绕全省工商系统深入开展“学习型工商建设年”主题活动,以提升队伍素质,增强工作效能,全面推动工作创新为重点,强化形势发展与思维创新、法律法规与业务知识更新以及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努力实现“监管理念全面转变、专业素质全面提升、履职能力全面增强、工作效能全面提高、队伍形象全面更新”的目标。

三、主要内容

(一)抓好政治理论培训学习。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国情和形势等,引导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立场、基本观点和科学方法,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加强廉政建设和风险防范知识学习,开展廉政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依法行政教育,培养良好的纪律作风,有效防范廉政风险和监管风险。

(二)认真抓好中心组学习。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科学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努力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坚持以学习促创新,把创新作为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的着力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通过建立学习型领导班子,积极推进领导干部学习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建设,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学习表率作用,增强领导干部的学习能力,提高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以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带动形成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组织,推动学习型工商系统建设。

(三)加强工商基本理论、业务知识及业务技能学习。组织开展“四个统一”、“四个只有”、“四化建设”、“四个转变”、“四高目标”、“五个更加”等工商理论创新成果的学习和教育,努力把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推动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以工商业务知识为学习重点,根据工商岗位的职责分工,立足工作实际和基层需要,不断增强学习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高广大干部的综合监管、执法办案和信息化运用水平。加强以新出台法律法规为重点的工商法律和规范性文件的学习,尽快使广大干部懂法规、会监管、善维权、能办案,重点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市场监管能力、行政执法能力、消费维权能力、运用高科技手段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行政执行能力。

(四)加强新技能、新知识学习。鼓励干部广泛涉猎有关经济、社会、科技、文化、法律、管理、历史、哲学等诸多领域的知识,不断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活跃思维,提升综合素质,不断适应时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进一步提高科学行政能力。加强科技知识、信息网络知识学习,熟练应用现代化手段开展工作,提高工商行政管理现代化水平。加强身心健康知识学习,加强心理疏导,引导广大基层干部正确对待自己、他人、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促进心理和谐,努力塑造基层干部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五)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四德”教育。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提高干部、职工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要把学习《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作为“学习型工商建设年”活动的重要学习内容,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切实提升职业道德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全系统每一名干部职工要做熟记并把“政治坚定,忠于职守;执法为民,高效服务;依法监管,公正维权;严守禁令,廉洁勤政。”作为自己职业道德行为准则,不断激励约束自己,规范各项工作。各单位要采取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形式,充分发挥报刊、网络等媒介的作用,开辟专栏,建立宣传园地,努力培养和树立一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先进典型和道德楷模,营造和谐工商环境,不断丰富工商文化的内涵。

四、方式方法

(一)实施分类指导、分层次培训。建立科室、所业务骨干分层次培训制度。根据干部素质状况,由各牵头科室自行组织培训。通过培训,使全体干部职工达到“六会”(会服务、会监管、会办案、会维权、会公文写作、会微机操作)。对科所长,还要加强领导科学、管理艺术、应急处理、协调关系等方面的培训,提高综合能力。要通过脱产培训、专题研讨、学习考察、网络交流等形式,加强对科所长和业务骨干的培训,使其成为各自业务领域的“专家型”人才。

(二)突出实用性培训。教育培训工作要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重点突出“要精、要管用”的理念,可通过短期培训班、专题研讨会、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印发实用技能手册等简便易行的方式,增强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调整和改善工商人员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打牢基层工商人员市场监管、执法办案和服务发展“三种能力”,夯实文字写作、信息化应用、公共关系处理“三项基本功”,提高对新兴经济违法行为监管执法、危机应对处置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实现建设高素质的队伍、运用高科技手段、实现高效能的监管、达到高质量服务的目标。

(三)实施开放式培训。把利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实施培训,作为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开展前沿性教育培训,充分依托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以政治理论、领导科学和现代管理知识为重点内容,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法,对干部实施前沿理论、现代科技和现代管理知识的培训。通过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活动,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开阔干部视野,拓宽教育培训的广度和深度,促进教育培训工作由封闭培训向开放培训转变,进一步提升教育培训工作质量,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和行政执法服务水平。

(四)大力开展网络培训。充分利用省、市局的内网教育培训系统,开展网上学习。发挥好国家工商总局“网络培训班”载体作用,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好报名、学习、考试和上报成绩等工作,确保考试平均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组织干部职工利用工作间隙和业余时间登陆省、市局开设的“网络课堂”学习,主动参与讨论交流,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由集中培训向日常培训转变,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五)深入开展岗位比武活动。大力实施以提高岗位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岗位技能练兵比武活动,突出抓各项专业技能的提高,增强干部职工的适岗能力,培养一批岗位业务能手。下半年,将在全系统组织岗位技能比武活动,突出“人人参与,分级负责,层层选拔,能者为先”的原则,评出专业岗位业务或技能标兵,并进行表彰通报。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市局岗位技能比武活动。

(六)广泛开展读书活动。要把读书当做一项经常性的任务,组织干部职工广泛开展读书活动,不断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写作能力。每名干部职工每年都要精读5本以上好书,并结合日常学习,撰写5篇心得体会,市局将通过组织公开交流、观摩评比等多种有效形式,来引导、组织和激励学习,切实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理论素质、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要大力开展各类学习型团队创建活动。要在强化干部职工在岗学习和自学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团队学习新模式,通过团队学习,实现信息共享、优势互补,以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学习型科室建设、学习型工商所建设,促学习型工商建设水平提升。

五、检查验收

(一)组织考试考核。各牵头科室要加强对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围绕教育培训的内容,定期组织考试考核,全面检验学习成果,考试成绩在全系统通报。各单位的考试成绩纳入年度综合工作考核。

(二)参加市局岗位技能比武。市局下半年将组织岗位技能比武活动,各业务科室要确保比武取得好名次,对获奖标兵给予单位岗位目标责任制加分。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各单位一定要站在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发展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将其作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实现职能到位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工作,高度重视,切实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上突出位置,按照市局培训要求,保证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落实”。

第12篇

一、高职学生对工商管理学科的认识偏差

笔者以工商管理专业、中小企业创业与管理专业和质量管理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他们在《管理学基础》、《流程管理》和《质量管理》等课程的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由于高职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和高职教师的科研能力相对不强,导致高职学生对工商管理学科的认识存在偏差,这些偏差大致可以归结为定位于知识的学习者、痴迷于典型企业案例和纠结于数学公式推导。

(一)定位为知识的学习者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工商管理学科知识固然很重要,但是仅仅把自己定位为知识的学习者则显得视野太过于狭隘和眼光不够深炯。比如,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管理学基础》的时候,只是被动地接受那些教材上的相对比较系统成熟管理学知识,而对管理学理论发展前沿则一无所知。换句话说,他们把精力放在管理学知识“是什么”(what),而不是聚焦于“如何”(how)发展和创新管理学理论。又如,中小企业创业与管理专业对创业实践跃跃欲试,但对管理学知识的学习却不感兴趣,管理学知识的应用就更加无从谈起。缺乏管理理论指导的创业实践是盲目的,而且失败的可能性也很大,因为这样的创业实践需要承担更大的商业风险。

(二)痴迷于典型企业案例

案例教学起源于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商学院,主要是指教学者以过去或现在正在发生的管理案例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的管理理论知识,对案例材料进行判定、分析和研究,揭示案例中各种现象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侧重于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很适合于教授工商管理学课程,并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普遍认同。然而,高职学生片面强调案例的重要,忽视理论知识学习,这导致他们在进行案例分析时缺乏理论依据。中小企业创业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流程管理》时痴迷于单案例分析中得出的结论,并认为管理学教学和研究必须要有单案例分析,完全没有意识到多案例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的存在。究其原因,本文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多案例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的使用需要很长的篇幅,而教材由于篇幅的限制不能使用太多的多案例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方法;二是高职教师的科研水平相对不高,没有掌握一些重要的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比如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层次回归分析。

(三)纠结于数学公式推导

质量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质量管理》课程时,会遇到很多有关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面的数学公式,而教科书上也没有给出如何推导这些公式,因此他们就往往纠结于数学公式的推导。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加上大学数学的基础课程没学好,这导致他们在学管理学专业课时出现的数学公式感觉很陌生。由于高职学生不知道这些数学公式是如何得出的,而且这些公式相对复杂,这使得他们对后续的数学公式在管理现实背景下的应用失去了兴趣。如果说数学专业的学生侧重于数学公式的推导的话,那么管理学专业的学生则应该把重心转移到公式的应用上。

二、纠正认识偏差的措施

在发现高职学生对工商管理学科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后,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以帮助学生们纠正偏差,从而让他们树立正确的认识,主要促成以下思想认识的转变:从知识学习到知识创造、从案例分析到数理统计和从数学推导到公式应用。

(一)从知识学习到知识创新

知识学习者是理解和记忆知识,而知识创造者则是创新和应用知识。管理学教学研究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和应用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高职学生不应仅停留在管理学知识是什么的问题上,而应该关注如何创造知识。教材一般反映的是较成熟的理论,而最新学术期刊一般能反映本领域前沿、热点和新的理论成果。因此,笔者建议高职学生应该到图书馆阅读一些权威的学术期刊,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另外,高职学生在阅读教材的时候,需要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撰写文章和教材,而不是把自己定位为一个读者。

(二)从案例分析到数理统计

尽管案例教学法在丰富教学内容模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要想把管理学真正从艺术层面提升到科学层面,还得依赖于数理统计分析技术来证实研究结论的一般性。因此,高职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介绍一些常用的数理统计方法,比如线性回归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针对不同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高职教师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面向操作层面的课程,诸如“生产运作管理、供应链物流管理、会计、电子商务”等,教师应该用大量的图表来进行讲解和过程分析;涉及到数学方法时,应有现实背景丰富的例题和练习,以帮助学生掌握实际方法和技能;面向决策层面的课程,诸如“战略管理、技术战略”等,教师应通过理论和案例分析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从数学推导到公式应用

作为管理类专业的高职学生,需要把学习重心从数学推导转移到公式应用上来。知识(公式)的应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应用于管理学的习题中;第二,应用于后续的专业知识构建;第三,应用于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他们需要知道数学公式的适用情形,即在什么样的企业管理背景中使用什么公式。高职教师应该强调公式的应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寻找一些和企业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知识点,启发大家一起思考与讨论。另外,高职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善于使用数学公式,而不是纯粹的文字表述,这样会使他们的工作报告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