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1 19:16: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心理学实验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专业 实验教学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4-0216-02
应用心理学专业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特点,许多高校都在近十年设置了应用心理学专业。然而,目前新开设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项目和评价方式上基本沿袭了以往名牌综合高校或师范类高校基础心理学专业的模式,以精英型教育为特点,在教学上偏重理论和研究,实验教学的培养目标是为心理学专业培养基础研究人才。因此,就出现了应用心理学专业中实验教学安排不合理,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如何适应高等教育新时展特点,体现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应用特点,实验教学在整改教学改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当前应用心理学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实验教学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虽然也有不少心理学家和心理学教育工作者提出,应将实验教学定位于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但是教育观念和现实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多数教育工作者还是习惯于将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将其置于次要地位,起辅助理论教学的作用。
(二)实验教学条件匮乏
除了极少数名牌高校外,大部分设置应用心理学专业的高校受办学经费的制约,心理学实验教学条件匮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实验设备少且实验条件简陋,学生上实验课时需要轮流分组实验,实验时难免互相干扰;二是多数学校的心理学实验室种类、功能单一,心理学实验室几乎完全等同于基础心理学实验室,主要为完成实验心理学课程教学服务。
(三)实验教学体系不完善
受心理学学科特点影响,长期以来,心理学专业没有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主要依附于实验心理学课程中,虽然有部分学校在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课程中设置了少量实验项目,但是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现状并无根本改变,而且无论在哪门课程中、实验项目中,基本都是演示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项目极少。
(四)实验教学师资不足
大多数高校中,应用心理学专业没有设置专门上心理实验课的实验员,心理实验教学主要由理论课教师完成,一个老师同时指导一个班的学生进行实验教学,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感觉力不从心。
(五)实验教学方法枯燥乏味
在以演示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心理学实验教学中,许多时候都是教师先按实验指导书讲一遍实验操作过程及方法,然后学生在实验指导书的帮助下对实验项目进行被动模仿和机械重复。
(六)实验评价方法滞后
因为心理学专业的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而存在,所以对学生做实验的结果也不单独设置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对学生来说,实验进行完毕后,主要以实验结果是否验证了理论学习的内容作为实验成败的标志。对老师来说,主要以学生实验报告完成的质量来评价实验的结果。对实验本身的评价和反思几乎没有,这也使得很多同学即使做了很多实验,写了很多实验报告,却无法自己设计并实施实验。
以上诸多因素综合一起,使得心理学实验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实验教学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实验教学效果较差。以上应用心理学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许多高校中普遍存在,如何真正做到加强实验教学,使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处于同等地位,还是应从增强实验教学的效果入手。
二、增强应用心理学专业实验教学效果的途径
(一)对心理学专业实验教学重新定位
心理学自成立以来就是一门以实验为特点的学科,心理学专业各分支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论。因此,对于应用心理学专业来说,学生在复演心理学家们的经典研究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以后的实际工作生活中更好地灵活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心理实验的学习形成的求知态度、探索未知的方法以及创新的思维方式和技能,也会迁移到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因此,应用心理专业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切不可厚此薄彼。
(二)适当完善相应实验教学条件
实验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学条件,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的高校中,“高精尖”的实验仪器不能配备齐全也无可厚非,但基础实验条件应该齐备,尤其要利用心理学实验计算机化的特点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例如:配备适量的心理实验台和实验教学软件,满足基础心理学类课程教学要求。在此基础上,要大力提升与自己专业方向一致的实验教学条件,如心理测评工具、团体心理辅导工具、沙盘治疗用具、生物反馈仪、音乐治疗仪、人力资源实训软件等,以期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科学设计实验教学体系
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在很多课程中是有重叠的,心理实验也如此,在设置实验项目时,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从整体上协调各课程之间的实验项目,科学设置实验项目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一大关键要素。此外,应用心理学专业还应根据自己具体的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协调设置实验项目,突出基本实验,增加综合实验和应用类实验的比例。
(四)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实验教学不能像理论教学那样集中实施,所以实验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显得更迫切,尤其是心理学专业各课程实验方法又各具特色,万能实验员显得几乎是不可能。因此,理论课教师全部掌握实验技能就很有必要。尤其对于缺乏实践操作经验的理论课教师,要采取外出培训等多种方法提升教师实验指导的能力。
(五)创新实验教学方法
多数经典心理学实验都带有基础实验的性质,实验材料离我们的现实生活比较远,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单调重复的实验操作过程,部分同学在经历了最初对心理实验的好奇之后,很快会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在心理实验教学中可以一方面创新实验材料,调整实验参数,使之更贴近学生生活和实践,另一方面可以根据课程特点增加非实验室实验项目。这样一是可以避免学生只能在实验室照搬实验步骤,从而激发其学习心理实验的兴趣;二是也有助于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参与设计和评价实验过程,使学生在学习实验的过程中由被动变主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实验中揭示的心理学原理。
(六)改革实验评价方法
在对实验教学进行评价时,首先,要明确实验在每一门课程中所占的成绩权重;其次,要注意全面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和效果,特别重视记录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能力;再次,提高对实验本身评价的重视程度,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和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及存在的问题要给予充分重视;最后,要及时、规范、认真批阅学生的实验报告,巩固实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商;工业沙盘;实训课程
1994年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沙洛维等人提出“情商智力”的概念,与智商相对应,认为一个人的成功20%靠智商,80%靠情商。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教授出版《情感智力》一书,他用通俗的语言总结心理学研究的成果,对情商进行了系统论述,并附有大量实验报告。此后,情商在心理学界和教育界备受重视。
我国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学生的智商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情商的培养。大学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最后一步,担负着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重任。过去的“应试教育”重视智力的培养和提高,在相当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意志、动机等情商方面的训练和培养。大学生的情商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的成才,有助于大学生走向社会后面对残酷的竞争。
所以我院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现有条件在经济与管理系率先开设了情商实训课程。情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认识自身的情绪;(2)妥善管理自身的情绪;(3)自我激励;(4)认识他人的情绪;(5)人际关系的管理。实质上情商就是指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对他人情绪的揣摩和驾驭,以及对人生的乐观程度和面临挫折的承受能力。根据情商的概念我们把情商实训课程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心理测试,主要由手动实验和上机操作两个内容组成。手动实验主要有六种,分别是:感觉类、知觉类、动作类、记忆类、注意类、反应类,每一类都由几个实验组成。上机操作主要有普通心理学演示实验,基本心理能力实验测定,经典心理实验和认知心理学实验。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
2.人才测评,主要通过软件来完成。包括个性品质、职业适应性、组织行为特征、人际特征、管理技能等方面的测评。这部分内容包括的面就相对来说广些,主要是认识自我情绪,人际交往能力和管理技能的训练。
3.管理技能培训,是通过物理沙盘和电子沙盘两种方式来教授学生。沙盘实训是模拟企业经营的一种实战演练。在实训中每个学生充当一个角色,分析企业的市场状况,了解市场动态,预算企业财务,把握企业经营绩效。通过整个实训,学生可以基本掌握一个企业的管理过程,包括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市场预测、人力资源管理等。
4.全国创业大赛的组织与训练,情商实训课程可以通过全国创业大赛进行成效检验,这部分内容的组织都包含了情商的所有部分内容,在实际的竞赛中能够真正的锻炼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认识他人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管理能力。
根据上述课程内容在具体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必须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得实训课程顺利进行。实训课程不同于传统理论课程教学,沿用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势必行不通,在多次实训教学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一种学生比较能够接受、教学效果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即学生预习――老师简单讲解――学生模拟练习――老师重点讲解学生练习中的问题――学生继续练习――老师总结――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老师批改后讲解。这个教学方法就避免了上述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些问题,而且学生学习兴趣高,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效果良好,在学生提前预习后老师稍加讲解,学生就有了一些印象,再通过自己动手练习就会更深刻的理解和发现一些问题,在学生没有了解之前老师讲再多再详细学生也没办法完成理解而且会觉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学习在练习过程中肯定会有很大细节问题,这时候老师可以记下学生的问题,但先不做解答,等到老师总结的环节时再一次性把所有的问题连同理论知识和实训重点知识一起讲解,这样学生就比较感兴趣,也能很好的吸收知识点,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最后学生还要通过完成报告的方式对所上的实训课程做一个总结和回顾,老师必改报告后会给学生练习做一个反馈,这样学生就对知识理解更加深刻。
在这样一种教学方法过程中老师会使用很多的教学手段,比如说利用电子教案讲解,它能够让枯燥的文字生动有趣,便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还有提前给学生发放实训指导书、实训大纲、实训教材,学生利用这些资料做好预习工作,不至于老师讲解时不知所云。
通过对情商实训课程内容的研究,教学方法的探讨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和一定的教学成绩。
目前经管类的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远不及工科类学生,通过情商实训实验课程的训练不仅能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而且能让学生加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情商实训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经济管理的理论课程,能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征,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理解他人的人格。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自从实践教学成为各高校除理论教学外的一项重要教学部分,实践教学就很好的弥补了理论教学的不足,使得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且能够理解,并且为今后实际生活和工作提供一定经验。情商实训目前已有部分内容的课程取得了较好的反响,学生对心理测试和沙盘实战演练部分的内容都有浓厚的兴趣和爱好,
课程外我们还组织了学生参加各种校内外比赛,目前我们已经参加了两届金蝶软件有限公司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该大赛贯彻了教育部毕业生就业的精神,实施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行动,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推动了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创业意识,为学生创造了就业机会。在今后我们将会参加更多的全国性的比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除此之外我们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广大学生管理的实践经验,并能为今后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高子壮.重视情商教育培养职校生环境适应能力[J].煤炭高等教育,2003(11).
为了让大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与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利用大学四年时间,高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参与能力、创新能力、设计能力等。专业基础实践能力就是指学生利用专业学习掌握为社会服务的基础性能力,主要内容有心理学实验、设计、处理各种实验数据的能力,可以自行完成实验报告,对各种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可以利用分析软件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能够自行完成对心理学专业文献的检索等。专业实践能力就是指学生在进人工商企业、社区、教育部门、行政管理部门以后,利用自己掌握的应用心理学知识从事心理辅导工作、咨询治疗工作、管理工作、教学工作、人力资源评估与开发工作、市场营销工作等。社会服务参与能力就是指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在学校学到的应用心理学知识在上述部门中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依靠自主就业,可以提前掌握社会就业信息、就业渠道的能力,帮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需求,在心理上做好进人社会的准备。科研创新与综合设计能力就是在掌握上述所有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社会需求与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重视自己的专业兴趣出发,提高科研设计、社会调查、设计问卷、完成论文的能力。在笔者提到的四个能力当中,首先要求学生具备专业基础实践能力,然后在此基础上可以上升为专业实践能力,学生要想具备综合设计能力则需拥有服务于社会的能力、参与能力、科研创新能力。
2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现状的解决对策
2.1针对培养目标改进课程内容。
培养目标是实践教学环境的核心所在,对人才培养起着导向、引领、调节、激励等重要作用。教育部对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教育、工程设计、工商企业、医疗、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管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据此,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方案应以实践能力为导向,强调专业建设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发展的进程。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主要有五大方面:课程实践、专业技能实践、创新实践、社会实践和毕业实践。培养方案要突出全程实践教学这一课程实施理念,从大一到大四,要明确各阶段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课程方面,在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应加大专业训练力度,基础理论与实践训练并重。心理学专业技能培养除了开设实验心理学、心理咨询技能训练、心理诊断与评估、人才测评、心理危机干预等课程,还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心理情景剧大赛、朋辈咨询、校外心理辅导等活动,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实践方面,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主动参与任课教师的课题研究,促进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心理学理论和科研方法应用到实际的创业活动和科研活动之中,积累创业和科研经验。
2.2优化实习过程。
安排教学实践指导老师,每周进行一次理论授课,并根据学生们的学习状况适当安排教育实习。如果没有实践的经验,总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意义。此外,在实习中,需要有专业老师的指导,或者配备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老师与学生共同实习,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工作的理解,这种模式具有更高的效率。
2.3注重应用心理学科研人才的培养。
大学除了教学之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科研。对于一个学校的综合评价,也与这个学校所完成的科研成果息息相关。很多学校都很注重科研人才的培养,但是重点放在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专业老师的科研工作中,而忽略了本科生的培养。但是有很多本科生具有从事科研工作愿望,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所以学校可以成立科研小组,由有经验的研究生或者老师带领本科生共同完成科研项目,实验室也定期向本科生开放,并请相关老师定期对于有兴趣的学生传授科研心得,帮助他们提高科研能力。
2.4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评价具有针对性在实践教学评价的过程中,选择有针对性的因素进行科学的评定,而抛弃那些无关紧要的因素,例如,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态度以及完成教学任务的质量这两个方面都十分重要,因此,在进行评价的时候,既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比如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互动情况等等,又要兼顾学生学习的结果,也就是完成教学任务的质量,比如,期末考试的成绩。
评价方式多样化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大多为笔试形式,形式单一,难以客观评价学生身上具有的多种能力,因此,建议采取多样的评价方式,例如,想要考核一个学生运用应用心理学技术的能力,可以让他进行现场模拟,再由老师根据他的表现进行评定;想要考核一个学生对于文献的理解,可以采取现场报告的形式进行评价。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从各个方面来对于一个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进行评定。
3结语
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陈旧,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很不协调,其中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不明、课程设置不合理和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师资缺口和师资实践能力缺失是当前专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一些调查发现,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不足是妨碍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瓶颈,聘用和培养双师型教师是今后该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体育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813(2015)12(c)-0017-02
1湖南科技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现状
1.1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学院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自2002年建成之后,到2006年,陆续投入80万元用于实验设备购置,初步对运动解剖学、生理生化和体质健康方面设备的投入,但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与国家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验教学的要求也存在较大的差距。自2006年后,实验室经历了两次搬迁,一次解剖标本的全部赠送,再加上搬迁过程中的耗损,实验仪器设备经费的零投入,目前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几乎名存实亡,能用的仪器设备寥寥无几,归其原因,主要与校院领导对体育教育专业实验教学的不理解重视不够有关。
1.2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师资力量不足
运动人体科学院实验室现有实验兼职教师4名,2名副教授,2名讲师,均为硕士学位,均为理论课任课教师,师资力量看似强大,实则薄弱,与专业实验教学有一定的差距。由于实验设备不足的限制,导致很多实验课程无法顺利进行,实验室也不能作为科研的场所发挥其重要的作用。湖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院实验室主要开设运动解剖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理学和体育心理学4门课程的实验项目,实验教学主要以无设备的项目为主,验证性实验以讲为主,能做的就动手去做,由于设备、场地、课时的限制,只能以大班为单位进行教学,不能满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基本无开展,近运动生理学实验尝试学生去制定运动处方,由于设备不完善,开设的效果不够理想。以上现状,限制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1.3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均自成体系,独立上课,但内容又相互交叉,相互联系,导致有些实验内容重复出现,比如:心率、血压的测定,体温的测定、反应时的测定、肺活量的测定等在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或体育心理学实验中重复出现。实验教学内容的重复设置不仅浪费实验资源,而且影响学生对实验项目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实验教学效果,这主要跟实验设备的不足有直接关系。
1.4实验室设置落后不合理
目前,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共有运动解剖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理学3个实验室,实验设备落后不足,实验场地狭小,结构功能简单。所开设的实验内容简单,知识不系统,实验技术单一,形式单一,加上每年的实验经费紧张,仅有耗材的投入,无新的仪器设备的添加、更新与完善,致使实验室环境无法得到及时的改善,更限制了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开设,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这方面的教学质量,克服无设备下实验教学的开展,部分教师将实验课与术科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5实验教学模式落后不合理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以各课程实验为主,开展验证性、演示性、操作性实验为主,部分课程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课程依附于理论课程,实验课时较少,实验项目开设少。实验教师以理论课教师为主,没有专门的实验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按照实验课本对实验的目的、原理、仪器设备、实验步骤进行讲解和演示,学生只是应付性的参与,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拿到实验实践部分的期末成绩,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积极性开发欠缺,导致学生上实验课就是为了放松,对实验课实验项目本身的积极性不高,实验课程的开设也没有达到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1.6实验教学考核体系缺失,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开设的实验项目主要依附于理论课程,实验课的考核主要是学生出勤、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为准,尤其以实验报告为主要评价依据,学生实验成绩占最终考试成绩的20%,学生将完成实验报告作为实验课得分的目的,忽视了实验课学习的真正意义,单一的实验考核方式更加剧了学生无视实验教学的程度。体育教育专业主要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和社会指导员,从湖南科技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的就业趋势看,大部分学生就业也是以中小学教师、社会指导员、警察、特警等为主。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实验项目的开设缺乏与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接轨,仅以运动处方的制定一个设计性项目不能满足学生毕业后的需求,也不能培养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创新教育,因此,实验课程的开设一定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7实验室建设断层,管理松懈
湖南科技学院对本校重点实验室投入较大,实验管理制度齐全,由于体育教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近10年来没有经费投入,实验教学的支撑主要靠兼职实验教师完成。有的实验无法完成,这样的实验条件缺乏对教师积极性的调动,实验建设没有连续性,出现断层。实验室的管理主要靠兼职实验室主任,主要是应付每次的实验教学检查和日常的实验室管理,没有行政职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
2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对策分析
2.1重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加大实验教学设备的投入
实验室应该成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基地,在加大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投入的基础上,实验教学改革应打破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在原有的实验课基础上,根据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之间的联系,将实验课程独立出来,单独开设《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32个学时,主要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即可减少实验内容的重复,又可提高实验教学的地位,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体育学院每年招收人数有限,开设实验课程有限,实验设备有限,因此,引进高素质实验教师的可能性不大,但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内容的更新与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密不可分,高素质的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现有实验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进修交流机会,加强师资队伍的相互交流,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教学团队。
2.3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单独开设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应以综合性、设计性、实用性、创新性等为原则,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在原有实验项目的基础上,以各理论课程、实验教材为依据,结合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组织实验教师,请教有关专家,编写实验教学大纲,对运动人体科学相关课程实验项目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减少或去掉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结合专业时代特征,精选先进的设计性与创新性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结合本专业现有特点,尽量能编写出适合专业特征、理论实践密切结合,具有应用价值的自编教材。
2.4优化教法,完善考评机制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将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过渡到以学生为主,自主讨论、积极动手、敢于设计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兴趣和信心,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成绩考核作为一个阶段教学过程的评价,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湖南科技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独立开课,考核方式还在摸索阶段,在考核方式上,注重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使考核结果能客观的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注重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创新思维能力。具体考核标准建议:平时表现(10%),实验操作(30%),实验报告(20%),实验设计(40%)。此模式可在运用过程中进行微调整。
2.5重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实验室的建设是衡量高校教学和科研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专业办学水平的体现,湖南科技学院其他院系的实验条件优越,投入较多,而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由于专业人数、实验开出率,仪器设备使用等方面的限制。近10年来,经费投入较少,不利于实验室的长足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院系领导要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有条理申报经费,增加实验教学投入。在实验室管理方面也要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创新,体现实验教学的、规范性、科学性、严格执行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对实验人员,帐、卡、物、耗材、设备做到统一管理,有效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率。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要与实践密切结合,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合理优化资源,整合实验项目,开放实验室,大胆创新,为实验教学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3结语
通过对湖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实验室目前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比如,经费投入不足,设备落后,实验项目开设少而单一,实验管理混乱等。结合现状,提出相应对策。比如加大实验室投资力度,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完善考核机制,完善管理体制等。当前,国家对大学生实践创新教学非常重视,在这一政策的指引下,专业实验教师和管理员应团结一致,学习国内外体育类示范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结合该校实际情况,探索一条适合体育教育专业实验教学发展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金佳,顾兵,肖寒贫,等.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运动,2012,5(41):96-97.
[2]周学兰,张新定,吴华,等.高师体育院系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设备,2012,5(141):75-77.
[3]姜涛,黄海,高新友,等.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25):116-119.
[4]杨茂林,孙作桦.体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课程实验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0,2(30):109-111.
引言:在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发展下,课程改革虽然作出了一定的措施。但在教育的初期阶段,我国中学生课堂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关注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似乎是做到了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然而实质上依旧没有解决学生学习中的根本问题。像毕业班级的复习课变成了狂练习题的教学模式,这可谓是教育的一种倒退现象。
要做好智慧的物理教学,必须从学生的自主实验入手,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真正发现其中的奥秘,打开物理探索的大门。现阶段我国高中物理教学迫切的需要改进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在实验中激化能力与分数之间的差异矛盾。
1.创新实验是试题的亮点
高中物理可以说是一门综合实验的自然学科,物理实验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部分,需要我们付诸于更多的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就高中物理试题中常见的试题来说,动手实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学生思维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从教学的角度来看,试卷的命题灵感基本上都来自于实验过程。
1.1 实践操作提升思维高度。大部分学生遇到难题解不出来,主要原因还是思维没有上升到更高的一个维度。我们鼓励学生自主实验的过程,就相当于是给学生铺了一层台阶,只要学生联系到实验操作就能换位思考问题,找到新的解题思路。在课堂中我们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通常实验的效果要高于传统的思路讲解。
1.2 实验是命题的基本灵感。古文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所以,要想成为物理课堂上的君子,必须善于借助外物,即实验器械。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摸清命题人的思路,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最直接有效的达到一定的物理教学效果。物理课堂中,单靠刷题做题是很难取得最终胜利的,也经不起高难度题目的考验。不做实验可能能取得一份优异的成绩,但自主实验的学生更容易取得优异的成绩。
2.自主实验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意义
2.1 巩固对知识概念的认知。物理概念可以说是实验与科学两者的综合产物,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发现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思维得到活泛,引导学生的主动认知。死记硬背已经不适应当代社会人才培养的发展模式,在学生物理思维的搭建过程中更容易让学生巩固对物理概念的基本认知。通过实验教学或视频教学能够巧妙开拓学生思维意识,培养学生自主认知能力。
2.2 自主实验是发展学生操作能力的基础。在长期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影响下,我国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以说是差的一塌糊涂。动手能力得不到发展,也就很难提高我国的整体物理教学水平。高中物理教学的核心即发展学生动手能力,解放思维的同时培养操作意识。自主实验是发展学生操作能力的基础,在实验过程中才能真正达到巩固物理理论的学习,培育观察能力,有利于发现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意识的形成。
2.3 自主实验能在很大程度上鼓舞学习兴趣。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学习兴趣认为是个体热衷于探索的某种心理表象,是能够提高个体求知欲望的一种潜在力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表现出浓烈的学习兴趣就能得到较理想的发展,进而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兴趣培养,营造一种相对轻松地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感受物理的有趣、引起学习的兴趣、形成探究的志趣,在这三个方向上再同时对应模仿、改进与创新,真正在实验的潜移默化中发挥教学作用。
2.4 自主实验是培养综合素质的需要。可以说,实验报告是物理智慧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完成报告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行为,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实验报告发现学生对实验的基本掌握情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基本手段。
3.智慧教育中的物理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育与发展所根本依赖的是创造教育。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讲过,"不是说教育创造学生,而是学生的创造能力成就教育。"创造力是经久不变的,是环境发展所展现的最终结果,智慧的物理教育并不是要求学生能够发现什么新的理论,创造新的奇迹。而是要求学生在自主实验的过程中形成创造思维,创新意识。
首先,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在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今天,必须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充分的参与到学生们之间,与他们一起参与动手操作,融入全班学生群体中。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及时发现他们中所暴露的细微问题,还能感受到强烈团体的创造力。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与主观能动性,真正行使学生是课堂主人的权利。
其次,要鼓励学生群体团结起来,以小组教学的方式最能实现这一点。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已经得到普遍应用,在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下提出创新物理学习方式,"独立、自主、探究与合作"。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合作更是一种能力,是学生素养健康发展的体现。可以鼓励学生实验过程中合作,实验报告中合作,充分解放学生的人性思维。
关键词 心理学 实验教学 实验仪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Laboratory Instruments in Psychology Teaching and Thinking
WEI Men
(College of Humanities,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108)
Abstract Psychology becomes a science due to experiment; laboratory equipment ha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teaching of psychology. Experimental apparatus driven by psychology an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but there are many difficulties for general psychology professional in the use of laboratory instruments. The article outlines the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teaching instrument analyzes the pros and cons of different types of instruments, pointed instrument used in the psychological experiment teaching dilemma, from thinking and explore these aspects of the instrument used i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order to optimize psychology experimental teaching, promoting psychological experiment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 psychology; experimental teaching; experimental instrument
实验教学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教与学的活动,其实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借助于实验设备和实验手段,选择适当的方法,将预定实验对象的某些属性呈现出来,进而揭示实验对象的本质,学生获得真知,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智育的目的。①心理学作为一门因实验而成为科学的学科,实验仪器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科研过程中,在心理学教学过程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许多心理学理论来源于实验,因此,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并对各种基础理论进行验证是心理学实验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学专业基础教学的目的之一;在使用实验仪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仪器并独立完成心理实验的能力,又是提高心理学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1 实验仪器在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
1.1 以传统仪器为教学工具在心理学实验教学中占主导
传统心理学实验仪器设备制造商少,品种单一,主要由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为等较早开设心理学课程的高校自行开发和改造,并形成了国内现有的心理实验教学仪器设计制造体系。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这些仪器设备陆续进入了国内许多教学科研单位,基本满足了当时教学、科研的需求。此类仪器从结构上可大致分为分立式和组合式两类,以机械、电子或集成电路控制仪器的运行,②设计思想简洁,原理清晰,结构简单,操作直观,便于自制和加以改造。传统实验仪器主要用于演示性实验教学,通常要求学生对由指导教师选定的实验项目按照实验指导书进行操作。教学效果上,传统实验仪器功能单一,因此能将一个单一实验项目过程完全展开,利于学生对于完整的实验设计的了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1.2 信息技术化对心理实验教学的影响
上世纪90年代,实验教学仪器受到计算机科学发展的影响出现了设备信息技术化的趋势。在早期的实验教学中,计算机主要作为实验演示工具,由于主要是向学生呈现需要观察的实验现象,通常为已设计完整的实验程序以计算机呈现刺激或借助外接设备采集简单的被试反应的方式,因此用于演示实验的仪器性能相对实验用的更低。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教学内容的更新对心理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技术化的实验设备近几年逐渐发展成为主要的实验工具并具备强大的数据计算能力,计算机控制实验的主要途径包括:③(1) 采用由计算机控制的外设硬件仪器采集各项心理行为指标,如fMRI、EPR、眼动仪、生理多导仪等,而此类仪器又可以接受。(2) 由计算机编制生成的实验程序的同步信息刺激传递,例如E-Prime、DMDX、MATLAB、R软件等;以上两种途径大多配有软件自带的设计操作平台。(3)通过计算机编制符合实验要求的实验语言程序(如人机界面实验等)。对于通常以呈现刺激和测定反应为主要功能的心理实验仪器,信息技术化保证了刺激呈现的准确性、计时计数的精确性以及反应数据收集的可靠性,降低了原来由人工控制带来的巨大的刺激呈现随机误差和时间误差,减少了心理学实验教学对于实验室空间的依赖性,即实验室空间要求低,室内布置简单以减少无关变量的影响,也降低了实验主试的工作负荷量,提升了实验教学的效率。
2 实验仪器在心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实验仪器在心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近年来许多高校相继开设心理学专业。除少数心理学教学传统强校外,其他拥有心理学专业的高校多属于一般本科院校,此类院校虽配备部分心理学实验教学仪器,但因各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对心理学实验教学重视程度差异,心理学实验教学能力不同等原因,不少院校的心理学实验教学场地和实验仪器数量的限制,难以满足基本的实验教学需求。随着实验仪器设备研发技术的提升,尤其是信息技术化对心理实验仪器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以及各高校对心理学实验教学重视程度的提高,不少人认为只有将大量的经费投入装配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才能有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这种过度强调实验仪器的教学作用的观点也是对实验教学认识的误区,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质量。而即使配备了足够先进的实验教学设备,部分教师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不足,对仪器操作不熟悉,往往影响了教学质量,也导致部分仪器设备形同虚设,造成浪费。实验仪器在心理实验教学中除了以上存在的普遍问题外,传统仪器与信息技术仪器也分别有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2.2 传统仪器在心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传统心理学实验仪器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其使用过程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对选定的实验项目按部就班进行操作,且可操作的实验项目有限,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被动地参与实验,不利于创新思维的训练,长此以往可能打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传统心理实验仪器演示的实验内容大多为20世纪60~70年代以前的经典实验,配套实验指导书大多参考80年代中后期的著作与文献,实验教学内容陈旧,无法体现最新的心理学发展动态。同时,传统仪器普遍存在技术性偏低,生产标准不规范,时间控制误差大,无法满足心理学实验教学对精确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教学需求。传统仪器故障率高,实验往往耗时长,可能导致实验教学内容滞后于理论教学的进度,影响教学进度,也相应增加了实验教师的工作量,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2.3 信息技术仪器在心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心理实验的精确性和灵活性随着信息技术化而得到巨大提升,但教学实验却不同于科研实验,实验的完全计算机必然对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和仪器使用产生负面影响。心理学实验仪器经历了从传统机械到计算机信息技术智能化的演变与发展,在各项性能指标上逐步得到改进和完善。虽然目前心理学实验信息技术化已经成为心理学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一些软件公司以高校心理学专业为依托开发用于实验教学的软件系统,但是这些软件系统仅将经典实验转化为简单的计算机程序,实验教学方式以演示实验为主,实验程序无法修改,虽然能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却失去了传统仪器对实验设计展开性的演示功能。而另一方面,更为先进精确的心理科研实验仪器由于其巨大的成本,在大多数普通本科院校很难与本科实验教学接轨,或仅能承担简单演示的功能,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对实验设计的深刻理解。
3 实验仪器在心理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3.1 心理实验教学理念与内容
(1)改变对实验仪器的认识误区。心理学科研的发展对仪器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但仪器设备的升级却没有带来心理实验设计思想的根本性变化;传统仪器在实验教学中有其必然的优势,即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将实验设计以完整细节的方式呈现出来,对于初学者直观经验的获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当前心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应简单归因为实验教学设备的落后,而应在更深刻理解和把握心理学实验方法论和熟悉掌握实验仪器的前提下将二者更有效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心理学实验室常规配备教学仪器的教学效能。
(2)更新和优化实验教材,关注学科发展趋势。目前心理学实验教学传统仪器所配有的实验指导书参考文献老旧,已严重落后于当今的心理学科研和教学发展内容。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应结合最新的实验范式重新整合传统实验设备的基本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并阅读最新的参考文献。
(3)发动学生自制实验材料,鼓励学生在现有仪器基础上自行设计实验,开展研究性实验教学。目前实验教学的主要方式仍停留在演示和重现经典实验,实验项目多已被限制了参数和程序,师生难以修正实验条件,妨碍了实验设计与范式的灵活运用。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应提供给学生必要的自主学习空间,允许学生在充分了解传统实验仪器的基础上,尝试对实验项目进行程序设计的改进和参数设置的调整。④例如“表情认知”实验,传统程序为被试内设计;在开放实验教学条件下,可允许学生运用被试间设计,并综合研究表情认知的线索。而对于信息技术化的实验仪器,如E-prime等实验设计软件的教学,可允许学生运用新发展的实验范式设计简单实验程序,并将设计优秀的程序用于低年级的心理学基础理论与实验教学,不仅能实现学以致用的效果,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参与实验教学设计,弥补了信息技术化仪器不利于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不足,也有利于研究方法教学、实验设计能力训练和对理论的理解,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3.2 启发学生分析实验仪器存在的问题
由于一般本科院校心理学专业配置的信息技术化的实验仪器多用于科研,因此用于实验教学的仪器仍以传统电子仪器为主,而传统仪器性能不够优越又制约着心理学实验教学的发展。面对这一困境,在笔者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常有学生抱怨因为仪器的缺陷或自己操作失误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或无法显示,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启发学生分别分析来源于实验设计、操作与实验仪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以实验报告的方式书面陈述问题与改进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训练了学生的科研基础能力,将硬件优势变为教学方法的优势。
3.3 心理学实验教学中的仪器使用模式
在心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传统电子仪器与信息技术仪器的优势与特点都相对突出。虽然传统仪器因其精度不高、编组繁琐等缺陷在专业研究中已较少被采用,但如果合理运用,则能够将实验程序完整直观地展现,有助于学生对经典实验设计的掌握与理解,并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心理学初学者具有示范性和操作性的教学意义。而信息技术化的实验仪器尤其是信息平台式的实验教学系统已日益成为心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的标准设备,但具体的教学模式仍需进一步思考与改进。
心理学教学的发展证明了仪器设备的先进程度并不能决定实验教学的质量,实验教学中不应一味追求最先进的实验仪器,而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选择适用的仪器设备,并思考适用于不同实验教学项目的仪器使用模式。当前,采用以信息技术化仪器为主、传统电子仪器为辅的实验教学模式仍是必要的,例如,颜色知觉、空间知觉无法信息技术化外,⑤即传统电子仪器在感知觉实验教学中仍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而对时间分辨率要求高的反应时、记忆类实验等则仍是信息技术化仪器的典型应用领域。
3.4 心理学实验教学实验室的建设
科研仪器用于实验教学中,必须规范化、制度化,例如制定严谨的仪器设备借用条例,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做好借用记录、使用记录的工作。同时,仪器操作使用人员也需要实现专业化、专职化,尤其是用于科研教学的贵重仪器设备使用人员,需接受使用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操作相关仪器,另外,实验教师也需要掌握仪器的操作,以保证教学过程中能独立解决学生的困惑。
注释
① 曹成刚.高师公共心理学实验教学体系论略[J].心理科学,1995.18(5):306-307.
② 沈潘艳.关于一般本科院校心理学专业实验教学的思考和尝试[J].高教研究,2009.92(3):48-51.
③ 鲁学明,张学民,等.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计算机控制计时问题[J].心理科学,2010.33(2):400-402.
关键词:实验教学;主动性;主体作用;动手能力
新课标规定的课程性质和理念,要求教师实施课程和教材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该转变角色,由教“书”向教“学”转变。物理实验的主体群是学生,行为主体不作为,再好的老师也无用武之地。只有真正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才能在平时的物理实验课堂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取得较为理想的课堂效果。
一、什么是学生的主动性
我们都知道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同一个老师,同样一本教材,同样的实验教室和器材,不同的学生却得到不同的实验学习效果。导致这种差异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不一。因此,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并确立自身的主体作用意识在高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效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加强其动手能力
1.让学生明确物理实验学习的目的
物理实验生动、形象,同时具备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在实验活动中,为了达到探索的目的,需要将观察、思维和操作紧密结合起来,它既可以满足学生的操作欲望,但又不是单调的机械动作,因此可以将学生操作的兴趣转化为探索的兴趣,从而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和认知兴趣。
2.精心挑选趣味实验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选择什么样的实验活动很重要。选材有趣,动手性强的实验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培养学生健康的实验心理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人的情绪处于紧张或厌倦的状态时,容易产生对抗心理。也就是说,当学生情绪波动较大时,很难融入物理实验当中,就不可能取得好的实验效果。所以,健康的实验心理显得尤为重要。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宽松、平等、自由,就能带着愉悦的情绪主动地投入到物理实验课堂学习活动中。
5.运用多元化评价标准
在评价学生的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时,教师不设定统一标准,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肯定学生的进步,及时、准确地做出评价。使不同的学生都有可能得到成功的满足,从而树立信心,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课堂中来。
三、学生发挥主动性、动手能力加强在物理实验课堂中的体现
1.不惧怕实验,对实验课堂充满热情
在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中,学生表现出对即将进行的物理实验的极度渴望,自身充满积极参与感,愿意做实验,想做实验,喜欢做实验,把做实验当做一种享受。
2.自觉培养自我观察能力及思考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通过观察获取信息并且对所获信息反复思考,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3.主动进行实验前的预习
对实验内容进行提前预习,明确实验要求、方法、步骤,掌握基本原理,确保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
4.积极参与讨论,分析实验结果,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5.主动及时地写好实验报告
四、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及动手能力的提高在高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由于实验本身的特点,使它成为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开拓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实验中所蕴藏的极其活跃的因素,对于活化学生学习的知识和训练思维大有益处,此时,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学生发挥主动性、提高动手能力,就能在物理实验这一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来探索科学的奇境,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从年轻时代就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时展的要求。
2.学生发挥主动性、提高动手能力,就能在物理实验中,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科学家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的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身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理解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3.学生发挥主动性、提高动手能力,就能提高学生对物理世界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环境的体验,特别是提高对物理实验直接的感受能力。
关键词:教学 实验 培养 创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不仅是使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此过程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化学实验这个基础,努力构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大厦”。
一、做好实验,培养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从具体的物体和经验中概括出来的,并从对具有体事物和经验的兴趣发展成为对整类物体和经验的兴趣。”可见,通过化学实验引起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实验教学发展学生学习兴趣,是符合培养学习兴趣规律的。学生喜欢做化学实验,化学又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应设法运用这一有利条件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化学实验从基本操作训练开始,学生对以前从未见过的各种化学仪器都感到新奇,便想用手去摸一摸,自已动手练习操作。这时不要压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严格按操作要求去练习,以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实验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化学实验的信心和学习化学的兴趣。我们首先要求学生预习实验,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册,检查填写的实验报告册无错误后,再提出一些实验中的问题,让学生回答。经过预习、思考、安装、检查等步骤再进行操作,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二、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激发创新意识
实验是创新之本。化学家的发明成果大多都出自实验室,实验是验证、探索、发现新东西最重要最可靠的手段。平时观察到的新东西,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平时发现的奇异化学现象,要研讨要探索,就要动手做实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验能力。
在中学阶段,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安排一些探索性实验,借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教材上探索性实验不多,在教学中也可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索性实验。做探索性实验的关键问题是实验设计。在教学中要加强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要放开手脚,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这样,既可以增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的能力。对于难度大、探索性较强的实验,教师可进行必要的指导或与学生共同设计。对于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如是有新思想、新方法、新举措,应认真审查,只要没有意外情况(不安全因素等)都可以让学生进行试验,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勇于探索,勇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脑设计、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分析总结实验结论,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创新精神。
三、改进一些课堂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于一些课堂演示实验,遇到现象不明显,操作复杂,污染物不易处理时,先带领同学们共同分析实验的不足之处,然后鼓励学生去改进实验,设计合理的方案。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且还会激励学生敢于创新。如:高一教材上的第38页[实验2-11]把装在玻璃棒上的铂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直到与原来的火焰颜色相同为止。用铂丝蘸取碳酸钾溶液,放在火焰上灼烧,再透过蓝色钴玻璃颜色影响。”怎么办?学生回答:“要观察到明显的紫色火焰,就要想方设法改变酒精燃烧呈现的黄色火焰,不用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经过讨论后,学生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取一个蒸发皿,在蒸发器皿内注入三分之一体积的酒精,将它们点燃作为热源,然后用药匙取出碳酸钾粉末在火焰上抖动,既可观察到一个较大紫色火苗。现象非常明显,且可反复操作演示。
四、改演示实验为师生共同完成或学生分组实验
中学教材中安排的实验本来就不算多,而教师们不自觉的用讲解和演示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或干脆以程式化的书面训练代替学生分组实验。导致学生们在动手的兴趣和能力方面明显不足。教师应努力通过动手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实践能力。可将教材中的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合作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习目标定向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038-0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独立学院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中坚力量。但由于独立学院的教学体系多数沿袭了普通本科的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和应用型社会人才的需求,因此,教学改革自然就成为当前独立学院发展所必须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
一、独立学院教学现状分析
(一)从独立学院学生入学的高考成绩来看,与普通本科生有一定的差距
由于其专业设置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目标明确。学生对讲授教学的学习动机较弱,对于理论学习和学术研究主动学习意向不明显,目前教学没有顾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在内容的选择上没有关注适应独立学院学生未来发展的知识体系。教师忽略调动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收效甚微,不利于独立学院学生的发展。
(二) 独立院校目前一般都依托于本科院校,聘请重点大学或者普通本科的大学教师授课
尽管教学师资队伍学术科研水平较强,但是也容易在授课内容与要求上不能体现独立学院的特点,教师不能及时转换角色,有意识地将教学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运用同样的课程目标、同样的教学方法、同样的评价标准,教师就会感觉吃力、费劲而教学质量不高,学生也容易因为繁多的学习内容和枯燥的学习形式而逐渐感觉心理压力较大。因此,对于独立学院学生的课堂教学,应该发挥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教学的重心从理论知识的传授转为注重学生的能力塑造,由成就目标定向转为学习目标定向,从纯粹的认知学习转为积极的情感态度形成。因此,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应该成为独立学院在教育方面的首要任务。
(三) 杏林学院是设有包括心理学专业在内的多学科综合发展的独立学院
在《实验心理学》的教学中,发现多数学生学习认真努力但兴趣不浓厚,对考试有畏难心理。通过调查、观察、座谈等方式,了解了学生的需要,部分学生只关心考试成绩分数,过分依赖教师的课堂讲解,被动知识记忆,缺乏对知识的灵活应用,严重偏离了学习的目标。针对调查的实际情况,尝试在实验心理学课程中实施学习目标定向改革,以期摸索出适合于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模式来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习目标定向教学改革方案
(一)课堂教学的目标设置
1.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设置清晰具体的多元学习目标,以“人人学会,人人会学”的思想为指导,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实现目标,积极发展创新思维的新形式。注重学生情感能力的提升和社会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应着眼于学生未来考研、就业等长远发展,具体目标根据需要分层次设定。
2.以保障学生成长为目标。注重全体学生的多元发展,课堂教学以“打基础、强能力、精实验、重创新”的指导,营造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特点,重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投入学习,遇到问题积极地寻求建设性策略,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并且乐在其中,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3.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从教学研究型高等院校的定位出发,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及社会需求特点,以“目标定向,分类指导,学习投入,因材施教”为核心思想,注重知识传授与实践创新相互协调,课程优化与实验教学融入整合,课堂内教学与课堂外学习相辅相成。高效利用教学资源,拓宽就业范围和增加考研率,达到逐步发展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多元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教学改革的研究设计
1.确立教学改革的原则
长期以来,实验心理学一直是公认的“难讲”课程,教师压力大,学生也头痛甚至恐惧。根据心理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科地位,以学生长远发展、理论知识结合实验操作为主要原则。教师课堂以问题为导向,以师生互动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教学应始终围绕这一核心进行。
2.教学内容的重组
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首先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重新组合。其次,由于不同学科对相同问题的研究角度不同,研究的深度也不同,教学改革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有选择、有侧重地调整教学内容。
3.教学方法的拓展
在运用传统讲授法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寻找各种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以实验室、图书馆为平台,引导学生开放式学习,鼓励学生创造思维。
4.实验操作的训练
运用传统实验的验证和增加的选修实验的创新,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开展研究等多种途径,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验训练中达到操作技能的熟练化和自动化,增强学生观察能力的目的。
(三)教学效果的评估方式
1.理论知识笔试和实验技能操作互为补充
理论笔试内容主要是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实验操作主要考查学生实验操作时技能情况,包括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以及分析解释实验数据的合理性和客观性。
2.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全面考查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有机结合,客观记录学生的平时表现,注重学习的过程,弱化考试高分低能现象;终结性评价在期末进行,以命题考试形式实施,须与教学目标相对应。
3.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相促进
学生对自己的理论掌握进行学习判断,实验技能操作时由同伴进行评价。评价各占一定的比例且要求有充分的依据,加深学习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有利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学生自身存在却没有意识到的问题,有效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4.情感评价与成绩评价相结合
独立学院的学生对实验心理学有畏难心理,单一冰冷的分数容易使学生在成绩不理想的时候过快地否定自己,从思想态度上排斥学习。目标定向教学改革平时给予学生一些激励的语言,发现学生的点滴变化,富有情感性地强化学生的进步。
5.课内成绩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课堂上关注学生的状态,通过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课外学习鼓励协助毕业班学生做论文研究的相关实验,参与教师的相关课题研究,阅读文献来模仿操作实验,结合自己兴趣开展自主设计的实验研究等活动,多种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三、学习目标定向教学改革的实施
(一)制订计划,设置目标
教学预先制订改革计划,为学生设置具体目标。把每一章、每一节学习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堂上,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修正学生的学习目标。
(二)明确目标,教学展示
把教师设置的目标变成学生理解和接纳的学习目标,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展示教学内容,把学生平时遇到的问题、文献中的感兴趣的实验等运用实验的方法分析,培养学生阅读思考的习惯和严谨的实验态度。
(三)实施目标,分层达标
根据独立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实验心理学的情况,分层次对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求。
(四)课堂反馈,检测目标
课堂反馈信息始终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对于学生共同的问题可以集体进行矫正,个别学生各自不同的问题则需要因材施教。注重全体学生的参与学习并及时肯定学生的努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及时加以矫正和调整目标,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五)拓展创新,教学反思
实验心理学是一门基础方法学,是心理学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和应用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过程的剖析,实验方法的掌握,不仅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读懂和学会分析实验的目的,而且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对于善于思考,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学生,鼓励并培养其拓展实验,设计实验,在实验操作中理解理论知识,学习先进的实验仪器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独立从事实验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针对我校的独立学院学生需要,在《实验心理学》教学中,尝试实施了学习目标定向优化教学,充分考虑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对课程知识结构和技能的需求,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58-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育创新,而教育创新的基础是学科教学创新。物理学从本质上说是一门自然科学,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践的检验,而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物理规律的掌握要依赖实验,因此物理学的教育创新首先应体现在实验教学的创新上,实验创新的重点应当在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实验教育功能的发挥上,下面从设计实验应遵循的原则和实验教学应采取的模式提出一些看法,与同行交流。
一、实验内容创新
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就是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与开放性,同时教师也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变为课程的创造者,作为课程的主体,教师要全方位地主动地介入课程的研究、开发、设计和实施等一系列的创新活动,因此一个新的理念被突现出来:“教师即课程”。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教师完全有必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形,根据当地的教学条件和自然条件富有针对性地对物理实验进行适当的增舍,最终突破狭义的课堂教学的封闭环境,建构起以教科书为载体,以教室为物理空间的小环境和以所有媒介为补充以日常生活乃至宏观世界为大环境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体系。
教师在实验创新上要把握好几个原则:
1.以教材为主的原则
虽然说新课程是以开放性、生成性和创新性为价值取向的,教科书不再是教学的中心,也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教科书是大量的专家、学者结合一线教师长期工作的经验信息而编写的,是物理学全程学习的阶段安排,它不仅安排了当前学习课程,同时统筹物理学全程学习,是最能充分体现创新教育价值取向的课程资源之一,它不仅是知识的载体,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任务上更是有突出作用,因此在教科书的框架内进行实验的创新设计是实验创新教学的首要原则。
2.趣味性原则
兴趣作为主体的一种内驱力,直接导致学生主动地去关注实验、完成实验,理解实验。转变教师角色,变“演”为“导”。教学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课堂活动实施前,教师首先应是一个策划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是一个有效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服务者。通过教师的有效组织,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将知识潜移默化地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是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教学时必须要贯彻始终。例如在光的折射学习时,让学生正午时在太阳光下用口喷出水雾模拟彩虹的产生过程,以便理解所学知识。
3.可操作性原则
限于初中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实验设计要尽可能的简单实用,实验原理尽可能在初中范围以内,要有可操作性。就地取材,用简单的器材做实验容易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研究物理并不神秘,如抽水马桶原理的模拟;虹吸现象等。
4.科学性原则
教师在创新型实验设计上要保证不出科学性错误,同时在实验中要尊重实验事实,不要只关注与假设相符的实验数据或现象,而忽略观察收集那些与预期结果相矛盾的信息,这样往往失去了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而由部分数据得出错误的实验结论。
5.课内外相结合的原则
物理学是一门来源于自然而又应用于自然的基础科学,它是以物理实验为基础探究物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教材从学生的经验和发展需要出发,注重知识的关联性,整体性和开放性,扩大学生认识事物的视野,帮助学生从不同侧面了解物理。同时关注物理学与技术、经济、社会的互动作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将学生从课堂、教材、习题中释放出来,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二、教学方法创新,变“传授式”为“探究式”模式
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介绍实验的原理、器材、步骤、要观察的现象、记录的数据、要得出什么结论、产生误差的原因等等,甚至连实验报告中的表格都替学生设计好,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根本不用自己思考,或者看热闹般地“观察”,仅仅被表面现象所吸引而忽略内在原因的考虑;或者机械地按老师的要求操作,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不会想有没有其它等效的或更好的操作方法,更不会想重新设计此实验的做法。由于要观察的现象或要得出的结论已经先入为主,所以根本不分析采集到的数据,更谈不上由实验的数据去演绎、归纳出结论了,长此下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提高,反而下降。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新课标的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三、评价创新,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原则
传统的实验评价是重结果轻过程,重实验试题轻操作的技能与素养,最终出现会说不会做实验的现象。美国课程理论学家斯塔弗尔比姆说:“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因此实验教学创新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改变实验的评价机制,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变单一性评价为多方位评价,关注学生的实验结果,更关注学生实验的过程及实验过程出现的种种表象。我们可以采用记录学生实验档案的方法实现这一转变,例如记录学生实验中的某一个好的实验设计,一次优秀的实验报告,一组精确的实验数据,一个创见,一个小教具等,及时发现闪光点,及时反馈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进步。
总之,从学生、从教师,体会新课程改革人文性、完整性、终生性、可持续发展性落实到现阶段物理教学、方法教育、情感教育,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更易于接受和理解所学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理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学生对所学习材料的兴趣。” 只有当学生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时,才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而物理实验的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恰恰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有效手段。案例:在给初中二年级上的第一节课中,做了演示了小孔成像(针孔相机)、摩擦起电、利用滚摆做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空瓶吞蛋、会跳舞的小人等生动有趣的实验,学生被奇妙的实验现象所吸引,课堂上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好奇心理被激活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被点燃了。在此基础上,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了引导:同学们,所有这些实验的有关知识都将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陆续学到,更精彩的实验和更奇妙的物理知识在等待你们去学习、去探索、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衷心希望同学们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勇于探索,尽情地遨游在奇妙的物理知识的海洋里,成为知识的主人,为将来能为祖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做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
二、物理实验可以更好地创设教学情景。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与教学情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创设情景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自觉性和发展思维能力的基础。物理演示实验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鲜明的直观形象,并且融趣、疑、难为一体,是创设思维情景的良好素材。对于教学中一些难以理解或难以描述的物理情景,通过实验情景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例如验证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可以做下面的实验:用一水盆装满水,取一比盆口略小的塑料板,在其4个角各打一小孔,将细线从小孔穿过,用弹簧测力计提起塑料板,观察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然后将塑料板放入盆中水面上(不浸没),用弹簧测力计提起塑料板,如图1所示。这时会观察到:要提起塑料板,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明显增加。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当塑料板下表面接触水面后,提起塑料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明显增加?这种通过宏观效果来体现微观作用的实验方法,也是认识微观现象的普遍方法。
三、物理实验可以提供生动形象的直观事实。由于在通常情况下我们身边没有真空环境,所以凭生活经验无法看到这一现象。实验可以在人为控制的情况下,验证这一现象。即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铃声逐渐变小了直至无声,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时,铃声又逐渐变大了,这一现象告诉学生,罩内被抽成真空后,声音无法传出,从而证实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道理。案例2:磁体周围的磁场及磁场的分布、方向等看不见,摸不着,光凭理论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实验中利用铁屑和磁针形象具体地把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和磁场方向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把抽象的理论知识用直观的实验现象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眼见为实”而信其有,进而将其理解和掌握。这样的实验,如果条件具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亲身经历实验过程,其效果会更好。
四、物理实验可以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主战场,尤其是学生探究性的实验。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探究性的实验,其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探究过程如下:
1.合理分组,激励探究。由于学生存在素质差异,会影响实验探究的进程和结果,所以在分组时要尽量做到各组能力相当,组内同学之间优势互补。要求通过小组讨论,合理设计实验方案,写出实验报告。
2.猜想假设。①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有关;②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③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
3.讨论评价,解决问题。通过对各实验方案的对比,了解各方案的优劣。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实验探究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讨论解决,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提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以便写出较为科学的实验报告。
五、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在教学实际中,存在不少案例可以用来教育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例如:在用电流表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时,没有得出“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的结论。这种情况下老师要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分析实验不成功的原因,如实验中是否选用不同的量程进行测量,实验前电流表指针是否不调零等,找出问题所在,及时纠正学生在实验中不规范的操作,重做实验,直到得出正确结果,实验报告要根据自己的实验现象如实填写,不能照搬课本或其他同学的结果,这样,培养学生的不仅是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同时也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体现了教书育人的真谛。
总之,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我们对物理现象、物理知识、物理原理的理解和掌握都建立在实验结果之上,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实践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并领悟其过程和方法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物理实验;多媒体;提高操作技能
一、切实重视演示实验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深刻。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好几倍,“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成绩优秀的物理尖子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具有很强的“悟性”,这种“悟性”源于对日常生活丰富的感性认识。对物理学习有障碍的人,其最大的障碍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缺少对日常生活的用心观察,头脑中缺乏感性经验,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教师不仅要用好课程标准上规定的演示实验,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话、一幅插图、一道习题也可以将它搬上“讲台”,进行演示。
二、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由于物理学科是在初中才进行的,因此,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物理实验,对于实验中所需要的仪器都比较陌生,感到神秘,对于它们的了解更是甚少。有时候单单靠教师的语言讲解和示范,学生难以了解,等到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时候,就会有不知所措的感觉。而如果教师在学生实验之前,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详细的录像,通过慢放、回放、暂停等功能让学生充分观察实验的每一部分操作,看清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和关键步骤。这样的形式不仅能够给学生清晰、形象地展示实验,还因为形式新颖而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
如“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这个实验,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天平,自然就会有一种新鲜感,但是由于操作天平的步骤太多,注意事项繁琐,让学生有些不知所措的感觉,面对这样的一个仪器无从下手,甚至有点担心,害怕自己会损坏它。让学生在观看录像的同时,认真观察其中的步骤、注意事项以及操作方法。测量后到读数的环节时,我运用多媒体的慢放、扩大、定格等技术将镜头精确地显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上很快掌握技能。然后,当学生看完录像,熟悉操作手段后,教师再让他们自己动手实践,学生就不会感到迷茫了,做起来得心应手。
三、抓好课堂内的实验教学,寓实验课改革于趣味之中
实验教学能否达到最优目的,系统各部分能否协调运转,关键的问题是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起学生较大的兴趣。兴趣的培养必须是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综合进行。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我们把中学物理的42个学生实验,700多个演示实验,逐一研究,在揭示物理规律的原则下,每一个实验都做一些趣味性改进。如在演示水的不善于传热的实验时,把事先准备好的小鱼放到试管底部,然后在试管上部加热使水沸腾时,鱼却在管底没有什么异样。学生感到十分惊奇。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增添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这样在演示实验时,同学们观察十分认真,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以学生实验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风
通过演示实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跃跃欲试,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只能吸收少数参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学生实验就非常重视了。我们除了让学生做完课本上的学生实验外,还通过制做教具、学具,把许多演示实验也改成学生实验,给学生提供了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如演示浮力的大小,电流强度跟电压的关系等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求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做好实验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这是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认真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正确理解原理,明确实验目的,认真设计步骤,详细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特别是一些实验出现了误差后,要求学生认真讨论,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使学生逐步形成了一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风。
教学实践证明: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活动使学生积极投入到物理课堂学习中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学生通过自主实验探究、观察和思考,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技术与演示实验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使物理教学过程从局限在课堂中的封闭性走向开放性,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对物理课堂演示实验的优化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提高了物理学习的成绩,充分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潜能,留给学生的印象也是终身难忘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