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4 01:43: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素食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终生素食的妇女罹患乳腺癌的危险会降低。
伦敦的医学博士研究显示,去除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保留食用蔬菜和豆类等饮食习惯的妇女罹患乳腺癌的危险低于嗜肉饮食者。
素食者摄入蔬菜和纤维较多。本研究显示消耗蔬菜和纤维越多,患乳腺癌的危险越低,但乳腺癌与食肉量之间并无明显相关。医学博士由此指出,“终生素食可降低乳腺癌危险。”
该研究包括240名乳腺癌妇女,配对的健康对照组有477例。所有受试者均为居住在英国的南亚妇女,且年龄小于75岁。研究人员对其过去2~3年的饮食进行了调查。
去除收入、社会地位、使用口服避孕药或激素替代治疗等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终生素食者患乳腺癌的危险稍低。终生素食者每日摄入的蔬菜、扁豆及其他高纤维食品的数量高于对照组,但两组的水果摄入量相似。乳腺癌与热量、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无关。
研究人员指出,虽然目前尚不能排除禁食肉类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但本研究提示富含蔬菜的饮食对乳腺癌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饮绿茶可防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是我国女性生殖系统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对此有没有方便易行的预防方法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最近报告的一项专项调研显示,饮茶特别是饮绿茶,对于子宫内膜癌可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只是这一预防作用可能只局限于绝经前的女性。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将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期间确诊,年龄在30~69岁,具有上海常住户口的所有子宫内膜癌新发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在上海市区人群中随机抽取各对应年龄组的健康女性为对照调研结果显示,饮茶者特别是饮绿茶者比未饮用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降低。而且饮茶次数越多,患子宫内膜癌危险性降低得越明显。每周饮茶7次及7次以上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降低约20%。而饮绿茶者,又无饮酒、吸烟史,罹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降低约23%;其中每月饮绿茶>200克者,罹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降低约30%。
调研人员分析指出,子宫内膜癌是一种激素依赖型肿瘤,过量的雌激素是其主要病因。绿茶可能通过降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而降低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另外,绿茶中的茶多酚复合物可以增强淋巴细胞增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由于目前关于饮茶与子宫内膜癌的研究未见其他报道,因此还期待进一步的流行病学研究加以证实。
杏仁可降低肺癌发病率
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最近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进食杏仁和富含维生素E的其它食物可使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大大降低。
芬兰的一项历时8年,针对2900名男性吸烟者进行的研究发现,人们血液里a生育酚(维生素E的主要形式)含量高时,肺癌发病率就会降低19%至23%。维生素E防癌效果对于60岁以下、烟龄不到40年且吸烟不多的男性尤为明显。研究表明这一组受试者的肺癌发病率可以降低40-50%。
别名
calcium
食性物语
人体中矿物质约占体重的5%,钙约占体重的2%。身体的钙大多分布在骨骼和牙齿中,约占总量的99%。约1%的钙以游离的或结合的离子状态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及血液中,统称为混溶钙池。人体中的钙每年都有20%被再吸收或更换,因此我们必须每天从食物中摄取足量的钙,以维持身体健康。
食事求适
成年人每日钙的适宜摄入量是800毫克,儿童为每日300毫克〜800毫克,老年人为每日1000毫克,孕晚期妇女及哺乳期妇女为每日1200毫克。青少年、素食者、老年人、孕期、乳母、更年期及绝经期后的妇女应特别注意补钙。
食事提醒
维生素D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对钙的吸收影响最大。钙和磷的比例应保持在2:1。
补钙时应避免过多食用含磷酸盐和草酸丰富的食物,如菠菜。
食疗保健
维持心脏的正常收缩。钙对维持心肌的正常收缩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钙浓度过高,就会引起心跳减慢或心脏停跳。钙和镁相互作用,可维持心脏和血管的健康。
降低(调节)细胞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缺钙易导致过敏、水肿等。
强化神经系统的传导功能。钙有助于神经递质的产生和释放。足量的钙是保证神经冲动得以顺利传递的关键。人体如果缺钙,神经活动过程就会减弱,反应会变得迟钝。
促进体内多种酶的活动。缺钙时,腺细胞的分泌作用减弱。人体中的各项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酶的参与,而钙是酶激活剂。因此,人体缺钙时各项生理活动过程会减弱。
缺钙会降低软组织的弹性和韧性。缺钙时皮肤缺弹性显得松垮、衰老,眼睛晶状体缺弹性,易近视或老花,血管缺弹性易硬化。
我们还能不能愉快地吃肉了?
先别着急,让我来详细为您解读这两件事的真正含义。先说吃肉致癌这件事,WHO的那份简短的报告里包含好几层意思,光从纸面上是读不出来的。
首先,科学界早就知道加工肉制品会致癌,而且其致癌机理也早已明确,甚至相关法律法规也已经出台很久了,根本就不算是什么新闻。简单来说,人类为了保鲜或者增强口感而对肉类进行的腌渍、烟熏、发酵和其他防腐处理过程会产生亚硝胺和苯并芘等化学物质,它们会和DNA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基因突变,诱发癌症。为了减少这类情况的发生,很多国家的政府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比如禁止熟食店为了让肉制品带有好看的粉红色而用亚硝酸盐进行处理。事实上,国内很多大城市的正规副食店出售的酱牛肉已经恢复了本来的褐色,消费者对此也都早已习惯了。
其次,加工肉制品致癌的原因是人工添加的外来物质,一个真正的吃货完全可以想办法避开此类风险,所以这份报告的第二条便很关键了。如果新鲜的红肉无论怎么做都有可能致癌,那对吃贷来说打击就太大了。但是,红肉的致癌性虽然有很多统计上的疑似证据,却并没有被科学界完全确认,尤其是关于红肉致癌的机理尚存很多争议,有人认为红肉里所含的血红素会在肠道内被分解,形成一系列N-亚硝基化合物,诱发癌症,还有人认为并不是所有红肉都致癌,能致癌的只是牛肉,因为牛肉含有某种能致癌的病毒。到底哪个结论是正确的?等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吧。
第三,同样两种致癌物质,其危害可以有很大的差别。WHO的这份榜单并不是按照致癌能力的大小来划分的,而是基于科学证据的强弱。比如,肉制品之所以和烟草同级,只是因为两者都已确信能致癌,但两者的危险性天差地别。已知人类肺癌当中的86%都和烟草有关,吸烟导致的癌症占所有癌症比例的19%,而肉制品和红肉(如果确定的话)所导致的消化系统癌症只占所有消化道癌的21%,在总的癌症病例当中所占的比例更是只有5%。
换个通俗的说法:目前全世界每年有100万人死于烟草导致的癌症,而死于肉制品导致的癌症的人数只有3.4万。
第四,癌症只是所有人类疾病当中的一种,远不是事情的全部。比如砒霜虽然和肉制品同级,但砒霜有强烈的生理毒性,根本不用靠癌症来杀人。再比如,烟草不但能致癌,同时还能导致心血管疾病,更不用说因为吸烟导致的火灾了。所以说,烟草虽然在致癌性方面和肉制品同级,但吸烟的危害要远大于吃肉,把两者等同起来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
第五,衡量一样东西的好坏,不但要看它的危害,还要考虑它的优点,两相比较才能得出最终结论。红肉是绝佳的营养物质,牛肉是非常优质的蛋白质来源。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吃进至少50克蛋白质,如果依靠牛肉的话他只要吃200克就可以了,相当于407卡路里的热量。如果改用鸡蛋的话,他需要吃掉9个鸡蛋,相当于566卡路里的热量。素食当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豆类,如果他改吃芸豆的话就需要吃掉600克豆子,相当于762卡路里的热量才能满足一天的蛋白质需要。
除了蛋白质含量高之外,牛肉中含有的蛋白质的质量也是最高的,所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全有,而且比例也最合适。不但如此,牛肉中还含有大量的铁和锌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B6和B12这两种重要的维生素,后者在几乎所有的植物类食物当中都相当缺乏。如果一个人因为害怕得癌症而不去吃红肉,则很可能会营养不良,导致各种健康问题。更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如果强制一个人减少吃肉,他很可能会补偿性地吃进大量甜食,结果反而会更糟。
再来看看环境。联合国联农组织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可耕地被用于生产畜牧业所需的饲料,畜牧业的温室气体总排放量占到人类活动排放总量的15%。其中最主要的来源是牛胃里释放出来的甲烷,其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5倍。
畜牧业不光是产生了大量温室气体,其对水资源的消耗量也是十分可观的。据统计,每生产1公斤牛肉需要消耗10公斤饲料,如果再把牛本身需要消耗的水算进来,每生产1公斤牛肉需要消耗1.55万升水,几乎相当于一个小的私人游泳池的水量了。猪肉的转化率稍好,每生产1公斤猪肉需要的饲料量只是牛肉的一半,鸡肉的转化效率最高,平均下来只是猪肉的一半左右。所以,如果仅从温室气体的角度来看,禽类好于猪肉,猪肉好于牛肉。
但是,畜牧业真的这么不环保吗?也不见得。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Manitoba University)教授瓦克莱夫-斯米尔(Vaclav Smil)认为不能简单地计算饲料消耗量,还要把饲料的质量考虑进来。他在一本书中指出,确实有大片土地被用于畜牧业,但其中相当一部分土地本来就不适宜耕作,最合适的处理方式就是种草,然后放养牛羊。牛羊这类反刍动物可以消化杂草中的纤维素,其他动物(包括人)不可以。如果管理得当的话,畜牧业完全可以变成一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对环境的好处远大于将那些土地开发成农田。
美国:饮食长寿法
美国科学家提出一种全新的长寿理念:人类完全可以靠吃来改写传统的生命纪录。美国健康顾问、洛杉矶国家持证营养顾问多比克提出:“我们的厨房就是药房,饭吃得好,生活就会好,你就能活得更长。”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癌症学会指出,长寿饮食倡导高纤维、低饱和脂肪及低胆固醇饮食,主张多吃蔬菜、水果和全麦食品,以预防感冒、降低心脏病和部分癌症的发病率。美国的“长寿饮食法”把食物分为“阴”、“阳” 两种:苹果等新鲜、凉性的食物为阴性食物,鱼类等热性的为阳性食物。过多地摄取其中一种食物,都会破坏身体的平衡,导致人体健康失衡。“长寿饮食法”指出,那些认为应该尽量减少茄属植物如西红柿、土豆等食物摄取量的观念是错误的,人们总担心它们所含的糖分太高,“其实人们不应该那么害怕这类果蔬”。“长寿饮食法”还特别强调,素食主义者应特别注意维生素B12的补充,B12只有在动物食品中才存在,如果放弃了肉类和奶制品的摄取,可以靠B12的补充剂来补充。
卢森堡:慢节奏长寿法
袖珍王国卢森堡的国民寿命居世界前列。该国提出一种全新的长寿理念:慢节奏。该国一些科学家研究认为:长寿的重要秘决不在于药物,而在于“慢生活”。
“慢生活”并不是指工作上的懒惰、生活上的拖沓,而是提倡人们要把生活的节奏放慢,工作生活有张有弛,不要太紧张了。
慢餐饮提倡忘记时间,让食物在舌尖停留。建议用15~20分钟吃早餐,中、晚餐则用半小时左右。对于老年人,每口饭菜应咀嚼25~50次,每顿饭吃30分钟左右,才可以给饮食中枢足够的兴奋时间。多咀嚼,还可消除食物中的致癌物质。
慢工作不做办公室的“工作狂”,工作要有张有弛,有快有慢。
慢运动运动时不求速度,只要精彩。游泳、瑜伽、太极拳等慢运动项目可以使身心得到全面放松。
慢休闲休闲就是让平时劳碌的身体停歇,让紧张的神经彻底放松,让浮躁的心态沉淀下来。钓鱼、画画、书法、跳舞、登山、园艺、出海、打高尔夫球等方式是比较适宜的“慢式”休闲活动。
慢睡眠提倡慢条斯理地入睡,一夜安眠,第二天闻着太阳味醒来,容光焕发、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
慢读书和思想一起跳舞,从阅读中追求优雅 和舒适的生活。
慢音乐在舒缓的音乐声中休养气度,以消除疲劳、舒缓神经、解除抑郁、增进食欲、增强自信,并辅助治疗疾病。
挪威、瑞典:提出另类长寿法
挪威、瑞典等国的科学家提出了有些匪夷所思的长寿新法,包括:
激素长寿:专家指出,人体有释放死亡激素的“丧钟”,它存在于人体头部的脑垂体之中。如果摘除人的老年脑垂体,即摘除老年人释放死亡激素的“丧钟”之后,再补充注射相应的甲状腺素,便能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与新陈代谢,还可以使已衰老的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重新恢复优良的功能,出现“返老还童”的奇迹。
低温长寿:专家指出,环境温度低,生命能量释放就比较慢。若能将人的体温降低2℃~3. 5℃,人的寿命可由目前的70岁延长到150岁。
微饿长寿:喂食很少的老鼠,其寿命比其能吃多少就被喂食多少的同类寿命长一倍。因此,科学家认为,人类如果采取这种“永葆青春的饮食法”,就可以活到120岁。那么,“轻微饥饿”为何会导致动物与人的健康长寿?因为细胞死亡是衰老的重要因素,而轻微饥饿会激发体内的潜能,使之拯救细胞不死。
多病长寿: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体弱多病者长寿已成不争的事实。专家指出,人体患某些疾病痊愈后,反而增强了对该病的抵御能力。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人,年轻时体弱多病,年老后却老当益壮。再者,多病者尝过病痛的滋味,善于保养身体,他们有病就求医,坚持必要的健康锻炼。因为有病,他们不再放纵,主动与疾病作斗争。此外,作为多病者,他们深知“怒气伤身”,所以不争强好胜,不为小事生气。这样,能量消耗相对缓慢,“细水长流”使他们的生存期限得以延长。
职业长寿:乐队指挥、僧侣、画家、牧人等寿命较长。从医学和生理方面讲,写字、作画有利于改善皮质和植物神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精神紧张和神经功能紊乱,排除忧愁和烦恼,消除疲劳和七情劳损。
日本:喝茶长寿法
日本人寿命较长的原因之一是经常喝茶。日本人泡茶,用热开水冲泡,而不是用滚滚的开水冲泡,因为这样会冲掉茶的芳香味道。茶叶浸泡几分钟后,再倒入杯内饮用。日本人认为,用热开水冲泡的茶,头一两遍最有价值,就是喝到第三遍,日本人也不会将其倒掉,而是通常把喝剩下的茶水用罐子存放起来,然后用它来洗脸,这可使皮肤滋润和富有弹性。日本科学家研究结果表明:天天不少于喝10杯或更多茶水的人,其平均寿命比少于3杯水的人长5~7年。日本医学家在一次老年病防治调查中发现:469名65岁以上的老人,天天清晨喝一杯凉开水,持续5年后,其中有82%的人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牙齿坚固,天天还能步行10千米,而且他们当中从未有人得过大病。
法国: 葡萄酒长寿法
法国科学家提出:葡萄酒是“长寿之饮”。葡萄酒中含有成分超过250种,其中,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尼克酸与白藜芦醇等都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葡萄酒具有活血、通脉、助消化、助药力、清洁软化血管、降低血脂、防止胆固醇对心脏造成的危害、减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等功能。法国人每10万人中心血管疾病患者仅61人,这和法国是消费葡萄酒最多的国家有关。法国的一项调查报告指出,天天饮用2~3杯干型葡萄酒,尤其是干红,可以使心脏病、癌症死亡率降低49%。法国人进行的一项调查还表明,饮用葡萄酒特别是红葡萄酒,可以改善肾和肝的供血状态,预防早老性痴呆症,对治疗气血两亏、脑缺血、头晕心悸也有一定的作用。
巴西:排毒长寿法
巴西有的医学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长寿理念:排毒法。这种长寿新方法包括五种方式:
禁食排毒禁食排毒又称为断食排毒法,提倡每年有两到三天不吃饭,只喝水,目的就是为了清肠排毒。
刮痧排毒刮痧是通过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到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的效果。
通便排毒提倡人体内的排泄物要及时排出,不憋不忍。
水果排毒苹果含有半乳糖酸,排毒效果十分显著;葡萄能消除肝、胃、肠、肾等处的垃圾。
按摩排毒天天清晨,在床上按摩天庭、太阳等穴位,这样对排除肝脏中的毒物极为有利。
生活在快节奏的现代都市,每个人似乎都在寻找一个疏散压力,获取能量的管道。对于Yannie而言,常年瑜伽的修习和对健康食物的探索,让她在食物和运动的管道中获取了平衡的智慧和不竭的能量。值得高兴的是,她正在和更多人分享这令她收益良多的生活方式。
意外受伤开启食物疗愈之路
刚上大学时,Yannie怀着好奇和室友一起办了健身卡开始练习瑜伽,渐渐地,就剩她一个人去练习。由于瑜伽需要早起冥想,而寝室6点半才开门,每天早上她都要4点多起床,从1楼的热水房翻窗户出去练瑜伽。“我天生不是个柔软的人,但我憋着一股劲。”喜欢挑战的Yannie通过练习,逐渐感受到自己僵硬的身体产生变化,这项不断试探身体潜能和考验意志的运动,从此与Yannie的生命相连。
大学毕业后,Yannie放弃了进4A广告公司的机会,选择去瑜伽会所当一名老师。然而,她没有料到的是,一场意外即将打破她对生活所有的计划。一次在泰国参加瑜伽进修时,Yannie在海滩边挑战高难度动作,突如其来的海浪冲击让她意外受伤,导致颈椎第六节神经损伤,当即被送往急救医院。医生甚至认为不排除有瘫痪可能。在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医院康复治疗后,她的身体基本恢复,但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高强度地练习瑜伽了。
这段经历,让Yannie开始重新思考自我和身体之间的关系。“有段时期练习瑜伽,很想挑战高难度的动作,想要炫技,反而伤了身体。”Yannie反思道,人生对于某些事物的执念,产生于充斥着分辨心的小我,而这正是我们的弱点所在。将兴趣变成职业,对兴趣而言或许是一件残忍的事情,太执着就丧失了乐趣。“不要将两只脚踏在一同条船上。”Yannie开始寻找新的职业方向。
在泰国时,Yannie养成了喝果汁的习惯,身体康复期间,她每天给自己和家人榨蔬果昔,研究国外的营养学资料和食谱。她逐渐感受健康食物的神奇治愈力,不H能让身体洁净,增强抵抗力,内心也变得柔软轻安,充满喜悦。
想要把食物的能量分享给更多人,两年前,Yannie的第一家8平米蔬果汁店“GREENS”在威海路诞生了。同小店一起成长、学习、试错,Yannie把原先的街边小店做到全国配送的排毒蔬果饮电商平台,开出了三家实体店铺。如今,在营养师的指导下研发出断食排毒蔬果昔能在3小时内的配送到全城。
食物与运动的平衡之道
现在,Yannie还偶尔客串教瑜伽课,更多时间埋头于产品研发和品牌管理。“作为瑜伽老师的角色时,我是风轻云淡宠辱不惊的;作为商人,我又必须是满血复活强势进取的。”天蝎座的Yannie外表冷静独立,内心激情热血,有着天生创业者的基因。
曾经她也一度创业过于拼命,朋友的一句话点醒了她:“如果留些时间给自己,结果不会差到哪里去。”于是Yannie又开始捡起了每日晨跑和瑜伽的习惯,比这座城市的人早两个小时迎接一天,神清气爽地投入工作,不仅让她的工作效率大为提升,还经常能在跑步中思路大开,产生好的点子。
这些年对营养学的研究,让Yannie对食物平衡身心的能量深信不疑。“药食同源”,吃对了食物,气血充足,自身抵抗力自然提高,才是取法于上。要食用足够的蔬菜水果,女性多摄入平衡寒凉的食物,如东阿阿胶、生姜、黑胡椒、红枣、红糖、核桃坚果等,补充气血。在补充气血的同时,对于食材、药材的挑选也很重要,安丘生姜,云南红糖;东阿阿胶,阳平核桃,最自然的食材和最道地的食材相配,才会有最佳的补血效果。生活中,Yannie始终信奉减法哲学,只有当需要的时候,再去获得。忙碌疲惫的时候,吃简单的食物,冥想,让自己放空,化繁为简,生活自然会梳理出正确的道路。
创业是场极度消耗精力的马拉松,和众多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创业者相比,Yannie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从事自己所热爱的泛健康领域,在健康饮食,运动冥想的双向调节下,她时刻保持充沛的精力和喜悦的内心。
作为创业者,Yannie似乎有些另类,她并不在意扩张,在品质投入上却不计成本,她在崇明建立有机蔬菜基地,开设中央厨房,购买昂贵的冷压设备,做公益的健康培训课程……很多人为她担心品牌是否盈利,她却说:“如果这件事太赚钱,我可能就不做了。”放下得失心,专注于过程与成长,将事情本身做好了,结果自然不会太差。
在食物中,Yannie找到了疗愈身心的药,也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访谈(Q=提问,A=回答)
Q:你最爱的一道菜是什么?能否分享一下做法,以及你的饮食观念?
A:综合谷物水果酸奶(Muesli Yogurt)是我的早餐最爱。做法很简单:用酸奶打底,也可以自己发酵素酸奶,配上你喜欢的麦片、坚果、葡萄干、水果等,可以淋上蜂蜜或者椰子花蜜、龙舌兰蜜,超级好吃,一碗能量满满。
我自己吃素三年,我个人建议减少肉制品的摄入,少吃升糖指数高的精米精面,多食用蔬菜、水果。如果可以增加低烹饪、无添加的生食比重,例如用藜麦、瓜面、豆泥、花椰菜等食物做主食,则营养更利于吸收,减轻身体负担,对体重控制、肠道问题和皮肤过敏症都非常有帮助。
Q:如果将你比作一样食物,你觉得会是什么?
A:坚果。对于素食者而言,坚果是脂肪、蛋白质和油脂的来源,它非常有营养。坚果本身又是种子,可以发芽,很有生命力。用坚果做的甜品非常美味,是一个很开心的食物。我并不觉得创业有多艰难,一直把它当作开心的事情来做。我觉得自己挺像坚果,有营养、有生命力、又充满喜悦。
Q:作为女性,调理气血、保持精力方面你有什么好方法?
A:食物和运动对气血很重要。冬天的时候,我会自己做阿胶糕,用东阿阿胶、红枣、核桃、芝麻、黄酒等熬制,对女性补血非常好。平时的话,多吃生姜、黑胡椒,可以平衡食物的寒凉。运动方面,不一定要很激烈,女生做瑜伽就很好,拉伸有助于身体经络的疏通。
Q:每天最享受的一个时刻是什么?
A:我通常早晨会早起,先跑5公里,再做瑜伽,洗完澡精神饱满去上班是最开心的时刻。不慌不忙地迎接一整天,每天都好像比别人多赚了两小时,睡眠质量也会变好。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病 相关因素 月经 哺乳
乳腺增生病又称乳腺结构不良,是乳腺主质和间质不同程度地增生与复旧不全所致的乳腺结构在数量和形态上的异常,既非炎症,亦非肿瘤。
目前现代医学认为乳腺增生病的发病主要与内分泌激素失调和精神因素有关,特别是与下丘脑—垂体—性腺激素紊乱有关[1、2],由于孕激素分泌降低,雌激素浓度升高,或雌激素浓度相对增高引起[3];也有人认为可能是乳腺组织对性激素的敏感性增高,乳房局部雌激素浓度升高和雌激素受体增加所致[4];乳腺长时间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即可造成乳腺增生与复旧的紊乱而导致乳腺增生病。
1 一般因素
1.1 年龄 乳腺增生症与年龄关系密切,18~30岁发率相对较低,31~50岁发病率较高,50岁以上发病下降。青春期女性卵巢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雌激素水平相对较低;30~40岁生育功能旺盛,雌激素水平较高;41~50岁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弱,激素分泌不平衡,孕酮减少,雌激素水平相对较高进而对乳腺产生不良影响,促使乳腺增生;50岁以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明显[5],乳腺受激素的刺激减少,故乳腺增生病发病率下降。该病发病年龄多见于30~40岁,但有研究发现有年轻化的趋势[6]。
1.2 饮食 饮食习惯与乳腺增生病有较大关系,以素食为主者发病率最低,以荤食为主者发病率最高,荤素适中者发病率居中[5],常食用水果类食物则成为乳腺疾病保护因素[7]。荤食脂肪、蛋白质、热量含量高,高脂肪、高蛋白质的饮食是合成体内雌激素的原料,进食脂肪较多,致使催乳激素增加,通过丘脑—垂体轴使雌激素分泌增加,而且改变了肠道菌群,使来自胆汁的类固醇在结肠中转化为雌激素[8],雌激素水平增高,乳腺增生增加。高热量饮食促进内源性脂肪合成,高负荷的脂代谢影响体内内分泌平衡。另一方面,现代动物性食物中多残留有机氯农药,具有外源性雌激素作用,而且脂肪可直接影响卵巢雌激素的产生[8]。
1.3 文化程度、职业 文化程度越高,乳腺增生病患病率越高。文化程度越高,从事脑力工作的几率越大,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内分泌紊乱,致使乳腺长期处于增殖不能复旧或复旧不全状态中,久而久之发生乳腺增生[5]。教师和机关人员患病率最高,无业人员最低。[10]。
1.4 精神因素、性格特点、婚姻质量 乳腺增生与一个人的性格有关。性格外向者患病率明显较低,性格内向者患病率明显较高。性格内向者,易压抑、紧张、焦虑,情绪始终得不到彻底放松,导致内分泌紊乱,故乳腺增生发病率高[5]。有研究表明,不幸生活事件,性生活压抑、婚姻质量差,性格孤独、抑郁、易激怒、爱生闷气、情绪不稳等不良心理与精神因素者乳腺增生相对危险性显著增高[11~15]。性情抑郁、暴躁、焦虑等不良心态可能作用于大脑边缘系统下丘脑,使体内神经免疫及内分泌发生紊乱,可使黄体激素水平降低,雌激素水平相对增高,致乳腺增生症[16]。
1.5 妇科病的关系 妇科病指患有月经不调、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者。通过对患乳腺增生症无妇科病者及同时患妇科病者进行比较,发现后者患病率明显高于前者[10]。
乳腺与子宫具有相同的靶细胞,素有姊妹之称。当各种原因导致内分泌失调,雌激素分泌紊乱时,会同时影响乳腺及生殖系统而引起妇科病及乳腺增生病[10]。月经紊乱是内分泌紊乱的最常见的表现。一旦内分泌功能失调,可使血浆雌激素水平提高,导致对靶器官的持续刺激,加上某部分乳腺组织对激素过分敏感,可能是良性乳腺病致病原因[17]。
2 月经情况
初潮年龄早、月经周期短、自然停经年龄晚、行经年限长都是乳腺增生病重要的危险因素[18]。初潮年龄反映了体内雌激素的变化,标志着乳腺组织暴露于雌激素的开始。月经初潮年龄越早,乳腺暴露于雌激素的时间越早,发生乳腺增生的几率越高。原发性无月经症患者用雌激素治疗,可见乳腺肥大,出现乳腺增生现象[19]。同样月经周期短,绝经晚,行经期长均延长了乳腺受雌激素刺激的时间。体内激素合成,代谢过程异常所致的月经期过长或过短,月经不规则及生殖系统疾患等均增加乳腺受损伤的机会而表现为患乳腺增生的危险性增高。
3 婚育、孕产次情况
乳腺增生症与孕产次数呈正相关[5],初婚、生育年龄早,多产次都是乳腺增生病的保护因素[18]。但人流次数的增加却是不利因素[20]。
初婚年龄早,发病率低可能和以下两方面有关:(1)初婚年龄早相应生育也早,加之产后哺乳,使卵巢停止或减少排卵,处于休眠状态,体内雌激素水平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保持低水平,哺乳可抵消泌乳素对乳腺的刺激作用,多产次的作用也与此相似。(2)性能量可及时释放体内雌激素水平[16]。单因素分析高产次是保护因素,但只有足月产才有保护作用,流产不但不降低乳腺疾病的危险,反而会增加。终止妊娠增加乳腺增生病的危险性的主要原因是[21]妊娠早期大量雌激素、孕激素可以增加乳腺细胞增生、增大,在妊娠第3个月期间,激素平衡可以使得这些细胞成熟和分化,如果这一过程被人为破坏,未能成熟分化细胞极易复旧不全。而流产大多在怀孕5个月内进行,破坏了正常的激素水平,同时尚未能大量产生雌三醇,故低月份高流产次可增加患乳腺疾病的危险性[9] 。
转贴于
4 哺乳情况
乳腺增生病与婴儿喂养方式、哺乳次数、哺乳累加时间都有密切关系[3],母乳喂养、哺乳时间长,哺乳次数多的女性患病率较低,而人工喂养的患病率较高[5]。母乳喂养可减低乳腺增生的发生,因为产后哺乳对乳房是一种生理调节,对乳房有保护作用,未哺乳者乳汁在乳腺管内积聚贮留,堵塞乳腺管,乳汁分泌障碍引起分泌物郁积所造成物理影响,以及分泌物内脂类的分解产物的化学刺激,可致乳腺上皮的增生,致使乳腺疾病发生[5,22]。但是这种观点尚缺乏确着的证据。研究发现随哺乳次数增加、累积哺乳时间的延长患乳腺增生的危险有下降的趋势。尤其累积哺乳时间超过1年以上保护作用显著。Henderson等提出有排卵的月经总数与乳腺疾病的危险直接相关,产后长期哺乳可推迟排卵月经的建立,从而降低乳腺疾病的危险。尤其在累积哺乳时间超过2年的人群中,哺乳的保护作用较为明显[11、 18]。
5 避孕药
避孕药是否为乳腺疾病危险因素的研究尚存在不同结论。有些研究表明药物避孕者患病率较高,未服药物避孕者患病率较低[20]。有些学者认为,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妇女患乳腺疾病的危险度增加约1.7~4.1。世界卫生组织多国家调查研究表明,其危险度为1.3~1.5,与口服避孕药有关的乳腺癌多发生于40~50岁之间[23]。
综上所述,乳腺增生病与年龄、职业、饮食、性格、月经情况、婚育情况、孕产次、哺乳情况均有一定关系,与避孕药的关系不明确,而初潮年龄早、高龄初产、多次人工流产、累积哺乳时间短及情绪不稳定是乳腺增生病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楼丽华,沃兴德,陈 英,等.乳腺纤维囊性病性激素周期节律的变化[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6,12(4):215.
[2]楼丽华,娄海波,赵 虹,等.乳腺病研究新进展-乳腺增生病辨证分型与性激素相关性研究[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4.154-158.
[3]Toth J,De Sombre ER,Greene GJ.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of estrogen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 inbenign breast disease.Zentralbl Pathol,1991,137(3):227.
[4]王其平,王德昭,庄清萍.乳腺增生病[J].普外杂志,1991,6(2):88.
[5]花晓红,张玉莲,周浙青,等.某区妇女乳腺增生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影响因素[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1):1475-1476.
[6]金守洁.乳腺增生和乳腺癌[M].上海: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27.
[7]李桂香,付立平,董会红,等.怀柔地区女性乳腺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13-115.
[8]张淞文.北京地区妇女病普查普治情况调查报告[J].首都预防医学杂志,2002,(3):17.
[9]胡升芳.乳腺增生病患者乳腺癌危险因素调查及其与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5):10-12.
[10]姬 霞,冯亚莉.高校女教职工乳腺增生症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校医,2002,16(3):279-280.
[11]赵 舸,刘 艳.乳腺增生病相关因素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4,13(7):515-518.
[12]兰光华,王金华,吴彩云.乳房子叶增生与个性[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6):342
[13]黄学军,罗仁浩,许行健,等.乳腺增生病与心理应激关系的探讨[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2):182-183.
[14]刘文良.乳腺疾病与乳房和性关系的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1999,14(6):371-378.
[15]郭思智,朱 练.乳腺增生症与焦虑抑郁及婚姻质量的相关研究张河川[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4):424-425.
[16]白 云,刘 艳.太原市城区育龄妇女乳腺增生症危险因素分析[J].山西临床医药杂志,2001,10(2):93.
[17]许广杰,张立祥.通辽地区妇女乳腺腺体增生流行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3,62:137-138.
[18]晋雅仙.5486例妇女乳房疾病的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2,(2):211-222.
[19]钱 礼主编.乳房疾病[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57.
[20]王连英,刘凤英,丁 辉.女性乳腺增生症高危因素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45-46.
[21]李庆会,李天森,张孔来,等.北京市城区女性乳腺癌某些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86.
[22]张天鹰,和 平.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概况[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6(5):418-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