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基础教育论文

小学基础教育论文

时间:2022-01-31 17:09: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基础教育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基础教育论文

第1篇

(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及其要求

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的主要进展以下:一是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注重课程的综合性,打破了以往基础教育课程过早开始分科教学、造成知识系统性、完整性欠缺的局面,使学生能够对知识和世界形成整体认识;二是新基础教育课程强调课程的实践性,在小学高年级开设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给小学生提供贴近社会生活的机会,发展综合实践能力;三是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勇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四是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注重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这就需要对当前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特别是实践课程设置应具有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意识,体现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协调的现代教育理念,从而更好地实现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功能。

(二)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需要

在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时间不长,还是一个全新的专业,其专业建设存在诸多不成熟的地方,特别是其课程体系的建构尚处于探索阶段。当前,小教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没能有效融合,学生的理论学习与真实的小学教育相脱节;另外,在实践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并没有作为一种课程去建设,实习内容单一,实习任务只限于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而教育科研、教育行政、教育调查等其他教师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极大地忽视,因而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难以适应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为此,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中,要不断加强和改革实践教学,建立实践课程体系,促进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三)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需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如果像过去一样,将学习期和工作期截然分开为两个阶段,人们仅仅拥有学校学到的知识,那将难以适应知识的更新速度和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需求。由此,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具备持续学习能力,满足他们终身发展的需要。早在1991年,美国劳工部就对终身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做出明确的规定,包括:收集、分析和组织信息;交流思想和信息;计划和组织资源;理解和设计系统;解决问题;使用技术;运用数学概念和技术;与他人共事。目前的高等教育课程常常只限于特定领域的知识技能,从终身学习的需要出发,坎迪等呼吁大学课程改革要以终身学习知识技能作为核心,其次一级是通用性知识技能,最后表面层为各学科内容和情景性知识。终身学习的社会现实使传统高等教育课程面临巨大挑战。作为培养教师为己任的师范院校,应该在教学目的、内容和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培养学生成为兼具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性精神的人才。

二、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设置构想

人才培养是一个完整、动态和渐进的过程,高师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筑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构建要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合理配置,建立起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结构和功能最优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这一构筑思路,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框架如下:在时间维度上,实践教学贯穿大学四学年八学期,体现全程性;在目标内容维度上,实践教学包括专业情意、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体现综合性;在实践课程的实施上,课内课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体现开放性;在实践课程评价维度上,通过课程考核、职业技能展示。

三、小学教育专业全程教育实践的实践探索

(一)在教育实践的时间上安排体现全程性

目前,通常的做法是新生入学第一学年举办专业认知教育活动,同时开始学科教学和教学基本功训练;第二学年是组织各种教学实践竞赛活动、社团活动等,同时组织教育见习,主要是组织师范生到小学进行观察,深入地了解小学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小学班队会的组织与实施等;第三学年安排微格训练、小组模拟训练以及教育实习,帮助学生学会设计教案、并且能够站上讲台讲课,让学生体验课堂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同时,通过组织班队活动,培养班级管理能力;并初步学会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评价;第四学年就业(顶岗)实习和进行理论提升,围绕教育见实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能够撰写出符合要求的论文

(二)在教育实践的目标与内容上体现综合性

1.专业情意培养。专业情意培养主要是通过第一学年举办专业认知教育活动,以及学科教学,还有各个学期的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来进行培养。首先是新生入学阶段就组织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认知教育;其次,结合教育科学类课程,引领学生形成热爱教师职业、热爱学生等良好职业意识;第三,通过课程和课外相结合,组织教育见(实)习以及志愿支教活动,帮助学生直接的感知和体验小学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在这种感受体验中培养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为将来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2.专业技能训练。教师专业技能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必备技能。按照《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大纲》的要求,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有普通话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工作技能(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技能、组织和指导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技能、教学研究技能);书写规范汉字,教育工作文本写作;班主任工作技能等。结合我校实际,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师专业技能主要通过教学基本功、教学基本技能和教育实践三个方面来训练。

(1)教学基本功。内容包括汉字书写(三笔字)、普通话、儿童歌舞、琴法、简笔画等。主要安排在第一至第四学期,分别开设普通话、书法和音乐、美术、舞蹈等课程,同时安排学生通过早读、晚自习进行教学基本功训练,每学期安排基本功验收以及各项基本功比赛,促进学生进行训练。

(2)教学基本技能。主要包括:第一,教学的设计技能,主要表现在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对教材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现有水平对学习方式进行选择,根据教师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编写教案、制作课件或设计板书等方面;第二,课堂教学的组织技能,主要表现在课的导入、讲解、提问、课堂组织、交往互动、作业的设计与批改技能等,主要通过微格训练、小组模拟训练以及教育实习进行训练。

(3)教育实践。主要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顶岗(就业)实习以及综合社会实践部分。第一阶段是教育见习。目的在于通过专业见习活动,让师范生对小学教育教学常规活动的构成,小学生的学习内容、心理特点和活动形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帮助其对未来职业有比较清晰的认知。一般安排在一年级、二年级,每学期集中安排一周时间。第二阶段是教育实习,要求学生在对教育理论进行学习之后,结合学科教学法课程和班主任工作课程到中小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实习。一般安排在三年级,大约安排五周左右。平时每周安排一个下午到小学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学习辅导与课外活动。第三阶段是就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阶段,主要包括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教育调查等内容,要求学生完成课堂教学,学会处理班级日常事务和学习做好个别学生的引导工作,在充分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完成教育调查报告。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学年,大约13周时间。

3.班级管理能力培养。班级管理能力是合格小学教师的必备条件。这主要包括:第一,组建班集体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制订班级工作计划、确立班级奋斗目标、培养和使用学生干部、班风建设等方面;第二,进行个别教育能力,主要表现在善于对学生的观察、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实施发展性评价等方面;第三,班队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主要表现在根据班级特点和学校要求设计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主题活动方案,组

织班队主题活动;第四,与学生、学生家长、任课教师沟通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善于和学生交往、指导家长实施家庭教育、协调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等。4.教育研究能力培养。教育研究能力是现代教师专业技能的必要组成部分。这主要包括: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计划的制订、研究方法的运用、研究资料的统计和分析、研究论文的撰写等。结合学生实际,应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训练:

(1)案例研究分析。围绕案例搜集资料、写出符合要求的案例描述;能够分析案例,能够写出符合规范的案例研究报告。

(2)教育问题调研。能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按照要求制订调查问卷,列出调研提纲,在调研中能做好相关记录并进行相关分析,写出调研报告。

(3)教育论文写作。能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做好教育论文的选题、研究、写作。主要安排在毕业学年。

(三)在教育实践的实施上安排体现开放性

1.结合教师技能课程,规范校内的常规训练。技能必须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形成。根据小学教育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发展需求,我们依托校内的师范生专业技能培训中心,统一规范和安排了对学生专业技能训练。主要包括专门的教师专业技能课程的训练和学生自主练习。一是修订和完善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设教师专业技能课程。如开设了《口语训练》《书法》《美术》《儿童舞蹈》《琴法》《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技能类课程,通过课程促进学生对教师专业技能的掌握。二是统一安排低年级学生的课余训练。课内学习时间和效果毕竟受到限制,因此,我们统一安排学生的早晚练习,要求全体学生在练习时间到相应的多媒体教室、琴房、舞蹈室、书画技能室等去练习技能。主要安排有:早读、每日一画(简笔画)、每日一写、每周一歌(舞)等,每学期末按年级组织教师专业技能训练成果验收。三是抓好学生的自主练习。其余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自主选择特长项目加以练习。确保每个学生的基础技能和特长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2.结合教育实践课程,组织学生深入小学接受培养和检验。首先,组织学生到小学开展专业认知,请优秀小学教师给学生讲授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的信息,让学生了解基础教育的发展的动态,同时,初步接触小学生以及小学教师的工作;其次,让学生走进小学开展教育见习活动,全方位地了解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以及安排,协助小学教师评改作业、组织班队活动等,从而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与合格教师的差距,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再次,组织学生进行教育实习(顶岗实习),让学生在小学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中接受培养。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提升,围绕教育见实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

(四)在教育实践的评价上体现形成性

1.建立训练规范,完善课程评价机制。规范的评价机制对教师专业技能训练既有监督又有指导作用。首先,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建立规范:小学教学技能考核标准、小学教学技能训练方案、小学教学技能训练检测办法等;其次,按照标准,自我检测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更正,促使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科学化、系列化、规范化,确保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落到实处。

2.训练成绩与各项等级证书、资格证书挂钩。结合普通话水平测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进行训练成绩评定,单项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分优、良、中、合格、不合格五个等次。学生通过规定的各项专业技能考核合格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方可参加教育实习。

第2篇

本人在任职的近几年里,一直担任中高年级的班主任和教学工作。先后两次从四年级接班带到六年级毕业。两个循环中,既任班主任工作又在四年级期间教语文数学双科,五年级六年级教数学课。这六年时间里一直保持出全勤、勤奋工作、努力进取、成绩出色,在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下圆满的完成了上述工作任务。

二、热爱教育事业,自强不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世纪之交培养新时代高素质的新型人才是对我们小学教师的新的挑战和考验。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需要,我自中师毕业的同时先后进修北大心理学、教育学院英语专科,目前还在进修中文本科学历,充实全面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在工作实践中自己特别注重向身边的老师学习经验,探讨教书育人的道理和方法,同时又根据本班学生的客观实际情况去探索、体验,出于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心理,大胆的应用儿童心理学的理论和素质教育的精神指导自己的工作,以执着、热情、无私奉献和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赢得了领导和家长及老师们的认可,于2000年至2001年和2001年至2002年连续两年荣获区先进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奖励称号。

3、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写作水平。根据各阶段教育教学中的任务和实践情况,不断的总结经验、,争取得到各级领导、专家们的指导,从中提高自己的理论认识水平。如1999年12月写《推进小学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研究优秀论文,并收入《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论丛》中;2000年6月撰写《浅谈小学作业的强化管理》论文获全国中小学教育论文三等奖;2004年2月写《操行评语改革中怎样评价学生》论文获市小学素质综合评价优秀论文三等奖;2004年8月写《浅谈小学数学与素质教育》获市“走进新课程”优秀论文三等奖;2005年4月写《素质教育必须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论文获中华教育科研论文二等奖。

三、注重德育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小学基础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它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任,人才的质量当然成为重中之重。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迫在眉睫,我作为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是尽全力去拼搏,为完成这一艰巨任务而奋斗。

1、为人师表,突出身教重于言教。

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一言一行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道德认知、情感产生具有强烈持久的影响,这是我深有切身感受的体验。不管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班主任施教地位这种特殊的关系,足以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教师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所以我深知要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先做好。如按时到校、文明礼貌、尊重学生、认真写作业、热爱劳动、遵守纪律,以至日常行为规范等等,真正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发挥导师的作用。几年的育人工作使我更加认识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在塑造一代新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2、重视养成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思想从小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基础教育要奠定学生一生需要的基础素质。素质教育必须从小抓养成教育,立足于做人教育。我充分利用每周的升旗、国旗下演讲、少先队主题班会、保护绿色家园、清理白色垃圾、校园之声广播、文明监督岗、看电影等各项活动及时组织讨论、演讲、写心得、办墙报、口头表扬等各种形式,进行生动、活泼的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把握这些教育的机会,教育学生爱集体、爱祖国的思想情感,从一点一滴地突出教育的基础性、启蒙性和实效性,表现在学生对团组织开展的向贫困地区学校捐款捐物的活动都积极主动参加,何杰同学拣到手表主动交公,李海路同学在校外拾金不昧受到失主对学校的表扬感激。在完成社会公开课上,学生表现热情积极、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深厚情感受到各级领导老师们的赞赏;在参加全市各区县开展的第一届头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团体第一名等等。事实证明,突出养成教育小学阶段是最佳时期,从小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的人生观。

3、强化日常行为规范,培养自律及责任感。

我的原则是以课堂为生活主体,以常规训练为主线,加强对学生课堂纪律、常规礼貌、卫生劳动、待人接物等几个方面的行为准则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学、自理、自控能力,使课堂教学中师生和谐统一,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如在课上自控能力培养上,要求学生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写作业,就及时提示姿势正确;学会抓紧时间保证效果;发言时要求站姿端正、态度自然大方,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过细的言行举止养成自觉控制的能力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同时班里建立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制度,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和锻炼的机会,每个学生对班集体都有一份责任感。在值日的一天里不管是纪律、卫生、出勤、各项活动、值周检查等都要管理到位,每个值日生都做到尽职尽责。久而久之,一个良好的班风将给全班学生营造出良好学习环境,而且使全体学生都具有独立工作能力、自制自律能力,从而更加热爱班集体。

4、重视舆论导向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

班主任为人师表,严格管理是重要导向。建立培养有利的班、队委、抓好骨干队伍也是重要的导向。我特别注重坚持民主作风自荐、考查、民主选举的原则产生班干部,并严格要求培养他们的榜样作用,放手让他们大胆工作,适时指导,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使他们得到全班学生的信任,具有号召力和凝聚力。几年来班里的文、体、少先队等活动都由他们出面组织,取得良好的效果也锻炼了学生。

对于校内外、班内外出现的正反两方面典型事例及时做分析、讲述利弊关系,进行是与非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学会做人的道理,保证学生健康的发展。如对打架、偷窃行为,假期里学生花钱顾人写作业行为,校外偷自行车、偷铁卖钱行为、进网吧不回家行为等等进行导向教育,使学生明确自身的价值、自身目标、自身的位置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改邪归正,在正确舆论导向作用下,健康的发展。

5、重视与家长的沟通,是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面对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生活条件优越、家长对孩子期望值高,造成德育工作难度较大。如普遍学生都比较自私、花零钱、不爱劳动、学习不刻苦、集体观念差、不礼貌等等。凭借教师的大量思想工作,五十多人的班集体远远做不到及时和深入,必须与家长保持及时的沟通,二者形成合力才能准确的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学习等各方面情况,有的放矢的开展德育工作。如薜宏亮同学经常去网吧,开始家长不管还给钱,后来旷课2天到网吧没有回家,在与家长联系后控制了形势的发展。几年的教育工作证明德育工作必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大力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为当今社会是复杂的,家庭条件也各不同,甚至我们还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家长的工作,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

四、以高度的责任感,努力做好教学工作。

多年来的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当今社会确实迫切需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面向未来转变教育观念,明确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都集中在育人的基点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突出了这个道理。作为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全面的科学知识才能胜任起教师的重任,所以我必须不断的拼搏进取,从理论到实践。

1、在教学实践中尽职尽责。

六年来的带班教课,我一直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育为主导的原则,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课堂为主阵地,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的积极性;以激发鼓励为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培养能力为重点,强化基本功训练;以双基训练为中心,强化作业管理,突出针对性,保证整体效果,具体在(1)备课中做到认真备教材的同时充分的备学生,保证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2)讲课中做到表达准确,把握学生的听课效果,讲练结合;(3)对待学生作业一直坚持全批全改;(4)辅导与讲评,针对性强,及时解决问题,尤其对后进生加强课外教练,不让一人掉队;(5)对待每次单元考试都做到认真批阅,严格要求,总结经验,尽职尽责。

2、关爱学生是我的享受,也是保证教学成功的必备条件。

常年的教学中,出于对事业的热爱,总能保持和善可亲的自然教态与学生相处,课上得到学生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一直保持良好效果,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对后进生我倾注了更多的关爱,不厌其烦的教会为止,在多次考试中差生的成绩并不差,使我由衷的感到欣慰。我的关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鼓励鞭策着学生,久而久之,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学生变得很自觉,彼此都很了解,都一样的努力。在班级整体的教学效果上,近几年来一直保持年级之首,多次考试达标率为100%,优秀率为80—87%,直到毕业统考2003年平均分为93.6分,2006年为91.7分。

3、积极参加教研,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自身水平。

第3篇

【关键词】新课改 师范生 教育研习 理论 实践

第一,教育研习是指师范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对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提高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进而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以便更好地适应将来的教师工作。它是以实践为基础、以研究为主要特点的学习活动,贯穿“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 这一基本原则。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的教师角色已经适应不了当今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形势。因而,作为教师职前教育的“重理论,轻实践,忽视研究”的师范生培养模式应随之改革,不仅要重视理论课程,还要强化职前教育的实践环节。作为教育实践类课程的教育研习,有利于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之间的联系,促进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同时,通过参与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和研究活动,利于提高师范生的教育实践、教学反思和研究等能力。

第二、师范教育的目的和目标就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优秀的师资队伍。因此,初步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是师范生适应未来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教育研习就是利用各种有利条件,通过各种形式的研习活动,使师范生了解和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掌握教学工作的一般规律;通过在研究性的实践中形成和积累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和经常性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及时总结和反思,探讨如何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从而提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初步学会使用常用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规范和开展一些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来培养他们初步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具体包括:

(一)研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运用各种教育资源,对新课程标准进行研读,以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基本目标和主要内容;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熟悉本专业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标准)等。

(二)研习新课程教材。在了解新课程开发理念和模式的基础上,熟悉义务教育中小学教材的结构体系、特点和内容等。

(三)研习课堂教学技能。当前,我们教师正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支持者、帮助者的角色转变。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技能不再仅仅局限在讲解、提问等方面,我们还必须掌握课堂管理和调控、学习指导、课程开发、教学评价等教学技能。研习课堂教学技能就是要进行上述教学技能的训练,并进行总结和反思,以获得进一步的训练和提升。

(四)研习班队工作技能。班队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既是教学者,又是管理者,因此,掌握班队工作技能是教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开展班队工作技能研习,使师范生能了解中小学生年龄特点,明确班队工作的基本理念,开展一些具体的班队活动,初步掌握有关的班队工作技能和方法,促进学生管理意识和水平的提高。

(五)研习教育科研方法。“教师即研究者”,教师的科研能力是现代教师素质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之一就是通过教育科研锻炼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骨干教师队伍。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应进行包括学习使用常用的教育科研方法、开展一些初步的课题研究、学会撰写论文等内容的教育科研方法研习,为将来成为一名研究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开展教育研习活动,师范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微格教学、教育实践、课题研究、论坛等途径来进行。

(一)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对教师教学技能进行模拟训练的实践活动,基本流程是:布置微格教学任务指导教师进行总体指导师范生自由分组师范生选择教学内容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微格教学设计按小组进行微格教学评价(指导教师评价、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为此,在实施微格教学前应学习教学目标、教学技能、教学设计等相关的内容,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然后就某一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面对其他师范生进行模拟教学。在结束之后,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和交流,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技能和水平。

(二)教育实践。教育实践是教育研习最主要的途径。平常我们所开展的教育实践形式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调查等。在教育实践中,师范生在每一次听课、上课、组织班队活动或进行教育调查之前,都要进行充分的准备,之后及时地总结和反思,撰写报告或研究论文。

(三)课题研究。组织师范生开展各种专题性的课题研究活动是教育研习的重要途径,它有助于养成师范生的科研素质,是师范院校培养基础教育研究型教师的有效教学手段。课题研究的内容可以是教育教学的理论,也可以是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在学生课题研究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组成研究团队,确定选题、研究目标和研究思路,广泛查阅文献和资料,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课题评价和总结。作为学校来说,要构建师范生开展课题研究的平台,把学生课题研究列入师范生的培养方案,并建立学生课题研究的导师制和考核奖励制度,使学生课题研究成为师范院校培养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合格师资的重要教学环节。

【参考文献】

[1]张秀阁,吴金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师范生培养新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4(4).

第4篇

我是工作在敬仲镇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普通教师,**年7月毕业于*二师范学校幼师专业,并被分配到敬仲中心小学任教。

在工作的五年时间里,我勤勤恳恳,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做好一个教师的本职工作,认真完成学校领导交给我的任务,虚心向各位老教师和优秀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并注意不断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的书籍,充实自我。在学校中,我担任的是语文教学的工作。从一开始的二年级语文教学,我便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由赵美花老师指导的“小语整改”实验。在实验中,我大量阅读了各种有关书籍,并认真向学校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请教和学习,多次观看优秀教师的观摩课录象,参加学校组织和镇、区组织的听课活动。同时,赵美花老师也多次到我校进行课堂教学指导。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各位教育前辈的帮助,我班学生的语文成绩在镇统考中名列前茅,同时我也在我校开展的“教案改革”研讨会上执教了一节区级公开课,受到于会领导和老师的好评。就在这一学期和学年的结束,我被评为“镇教科研先进个人”。在以后的三年中,我继续担任这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继续实践着“小语整改”实验的优越性。在这三年中,我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一直在镇统考中名列前茅,我也连年被评为“镇教科研先进个人”“镇优秀教师”“镇教学新秀”和“镇教学能手”。

从200*年开始,我便担任了学校语文教研组长的职务,负责全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特别是诗文素养实验的研究工作。从潍坊实验小学学习回来,我便投入到该实验的紧张工作中去。搜集古代诗词,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古诗,根据难易程度编排成册,与另外几位教师一起编印了学校的实验教材《小学生诗文佳作选》共五册,并在全校进行了这项实验的推广。去年,我担任了四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同时继续担任学校语文教研组长职务,并负责学校诗文小组的训练工作。在这一年中,我牺牲了大部分的休息时间,研究教学,组织学校诗文小组训练。工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努力下,我所教四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成绩在镇组织的竞赛和统考中分列第一和第二,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同时,在我训练的诗文小组中,所有学生都能背诵古诗词300首以上,有六个人突破了500首。在今年七月份,区里组织的“基础教育现场会”上,区委书记和市教委副主任亲自检查学生背诵古诗情况,并做出了高度评价。在济南市教委组织对我校的参观中,省统战部领导对我校的视察中,我所组织的诗文小组展示均受到各位领导和教师的好评。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我的年终考核成绩被评为“优秀”,并被学校推荐评为“区优秀教师”。

在工作中,特别是在自己取得成绩的时候,我还善于总结自己的各种经验。在教学之余,我认真撰写各种教育论文,先后有许多篇文章在各种征文中获奖。其中,《论现代语文教学与诗文素养实验的结合》《古典诗词与现代教育的结合》等多篇论文获省创造教育研究会论文三等奖和一等奖。同时,我非常重视班内学生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我所教的许多学生在征文比赛中获奖。如:王新培同学在二年级时写的《动物运动会》,在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的看图作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孟晨同学在五年级所写的《游马踏湖》获“关爱淄博”征文二等奖;去年,有五名同学在全国校园文学征文中获奖,我个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第5篇

关键词:网络教研 农村 小学教师 专业化 发展

通过实际调查研究,制约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从促进教师发展的内部环境来讲有:1.专业水平低下,自主发展意识淡漠,缺乏创新理念、探究意识,“惯性教学”严重制约了课堂的有效教学;师德水平制约着一部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缺乏专业成长的内需,安于现状,学习被动现象凸显;教育手段简单、粗暴,不善协调师生、家校关系;在现代教学条件下,还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和电化设备。2.骨干教师少、缺乏专业引领力量。3.教师培训工作滞后。教师在职培训内容少而单一,成效不大,影响了教师专业化的进程。4.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较低,阻碍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素养亟待提高。依赖于学校自身的校本教研的有效性、层次性较低,校本教研活动处在低水平重复的徘徊状态,而且,农村学校分散,规模小,不易集中,给教研工作带来困难。在网络时代,基础教育一线的农村小学教师如何更新理念、加快发展、实现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基础教育成败的关键。积极开展网络环境下的科研、学习已经成为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平台,为农村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迎来了春天。

一、网络教研及其优势

网络教研是指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信息环境,建立开放、互动的网络教研平台,营造“同伴交流”、“资源共享”的教研氛围,优化学校教学手段。近年来,网络教研越来越得到重视,这是一项可研发的、有效的教研载体和形式。网络教研的三个重要手段――教育博客、教育论坛、研修平台,兼具多主体、跨时空、即时性等特点,有效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的实现,为教师专业成长插上双翼。它的优势在于:1.不受时间和人员数量的限制,拓展了教研活动的时空;2.信息容量大,增加了教研活动的容量;3.快捷,可以迅速地把想要表达的信息传遍各个角落;4.节约时间和经费,不需要纸张,也便于操作。

二、网络教研对教师成长的影响与作用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有很多,但我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这么几个方面:要善于学习、要勇于实践、要坚持反思、要勤于动笔。网络教研在这几个方面都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1.网络教育博客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许多研究认为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网络的出现使我们有了一个不需要任何人批准也不要交一分钱的刊物,这就是博客。教师可利用教育博客的写录、分类、更新、互动等功能,记叙生活感悟、教学心得,读书笔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研论文、教育叙事等等,为教学研究提供素材、为工作总结准备材料、为管理工作积累经验。在进行知识梳理与积累的同时,阅读其他教师的博文,使自己看到了发生在别人课堂上的事件及他们的思考,实现相互交流、智慧共享,进而开始以一种审视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教学,去思考其中的问题与困惑。同时,在充分展示自我、参与交流过程中,促进了教师学习反思思能力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形成。

2.教育论坛平台得到专家、同伴互助。教育论坛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是一个贴近一线、贴近课堂、贴近教师、贴近学生的学术研讨平台。在论坛上,教师可以阅读版主、网友的文章,汲取他人的思想精髓,获取最新的教研信息和教学经验;可以提出问题寻求帮助,实现同伴互助;还可以参与各项教研活动及学术讨论,获取专家的引领。论坛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交流平台,创造了一种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成为越来越多老师耕耘的花园、精神的家园、成长的乐园。

3.研修平台,得到专业引领。研修平台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组织教师在网络上参与学习的平台。借助研修平台,学员观看主讲专家的视频讲座、学习课程文本,提交课程作业。让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培训计划,直接聆听和观看全国一流名家讲新课程理论、新课程的实施、新课程的评价以及其它教育理论。基于网络的支持,专家团队与广大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能够跨越时空地平等地互动交流,课程团队能够随时听到学员们的心声,全面了解一线教师的疑问,广大教师也能及时得到专家的回应与引领。

通过组织教师观看特级教师示范课、新课程教学案例以及其它教师的典型案例,进行教学研讨,学习借鉴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经验,从实实在在的第一手感性材料和相互的理性研讨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

网络教研实现着跨区域、跨时间、大范围、多层面的交流,对促成教师专业成长有着传统教研不能替代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网络教研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同并运用,必将成为现代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与传统教研互补结合,共同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助力。

参考文献

[1]网络教研: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教研模式.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1)。

第6篇

香港大学岑绍基博士的《作文量表互改研究与实践》是一部创新意识较强、体现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方法的汉语写作教改专著。在实验研究的数据统计中,他提出了一个汉语写作教学中谁都无法回避、但又没有认真系统地展开研究的课题:如何提高中小学生作文批改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这还仅仅是表层的话题,更深的题旨是:怎样在汉语文教学和写作教学中真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施自主学习、教会学生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是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岑绍基博士的这项研究有坚实的学理基础,他不但引证了大量的中外同类研究资料,而且还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引进项目研究中。他坚持了十几年的调查研究,还亲自在三个中四实验班开展教改实验,在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中归纳总结理论,这个课题真正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真正有水平的教育论著就是这种做法。真正符合教学规律、具有较大推广价值的教改成果也是这种做法。可以在中国内地推广这项成果,特别是结合信息化校园中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基于网络的大学系列写作教改。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策划的立体化教材的编写中,可以考虑用这个理论和方法作为课程网站建设的一个功能来开发。

《作文量表互改研究与实践》较为全面地探究了目前存在的四种作文批改法:教师精批细改法;教师符号批改法;学生量表自改法;学生量表互改法。通过长期的实证研究和试验观察,岑绍基博士发现了每一种批改法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和不可避免的弊端。

如果采用教师精批细改法,那么教师的权威的引导作用可以实现,学生如果重视了教师的批改、领会消化了教师的批改,学生获得的效益将不可低估。教师的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这种批改法里会得到充分的实现,一个优秀教师的智慧会在这种有生命的书面交流中得到充分的展示。但是,这种作文批改法也有致命的不足,譬如,在批改过程中教师常常指出的是学生的负面的问题和错误的地方,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可能会被抑制;同时教师的批改工作量很大,一般的教师会有沉重的工作压力和教学负担。

教师符号批改法相对于教师精批细改法在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上有很大的进步。它启发和培养了学生那种“文章是改出来的”写作观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而且教师投入的工作量只是精批细改法的一半。但是这种方法仍未能培养出学生对文章好坏的判断能力,在教师的“符号”指挥下学生学习写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并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学生量表自改法从调动学生主动性方面来说是最好的一种。它引导和鼓励学生按一定的文章写作模型重组、重写自己的文章,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自信心、激活学生的创造性、孕育学生的写作快乐感将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学生是否具备了自改作文的知识和能力则是一个不能不引起关注的地方,而且学

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大量的人力资源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学生量表互改法是指“学生完成初稿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评改量表互改同学的作文,然后相互提出回馈,学生根据回馈,加上个人的判断,重写他们的作文”(见岑绍基博士《作文量表互改研究与实践》27页)。根据岑绍基的研究报告:在四种作文批改法中,学生量表互改法在中小学课堂上可发挥出优良的教学效果,它可以提高学生在作文评改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它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读者意识,可以培养评判文章的能力。这种教学法要注意的是:设法组织好教学活动,设法提高学生评改他人作文的能力,设法设计好评判作文的模型和量表。这种教学法在国内国外均有理论根据,并有不同国别的教育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做过有成效的探索。它符合“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符合“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规律。

学生量表作文互改法首先可以在高等院校的写作系列课程里推广。高等院校的写作系列课程现在分科较细,分别有基础写作、文学写作、新闻写作、公文写作、财经写作、科技写作、军事写作、影视写作等,每一个分支均有界线分明、形态成熟的不同文体。可以根据这些已呈成熟形态的文体理论构建不同的文体模型和文体量表。高校的学生在学完高中的新课标语文后,对文章的鉴别能力、欣赏能力、修改能力应该比高中生要强,这为他们进行大学量表作文互改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同时,信息化的大学校园里,各种教学网站、教学设备相对比较齐全,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基于网络的作文互改将是一个非常有创意、非常有新颖感的教学方式。“新形态大学写作课程系列教材”里的9本教材准备开始课程教学网站的建设,可以通过和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母语教学教师支援中心合作开发的方式,在写作学系列课程网站上实施“大学生量表作文互改”的教改实验。

学生量表作文互改法更可以在基础教育领域推广。作文批改在国内中小学现在还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实施语文新课标后大家的注意力基本上集中在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更新换代上,作文批改长期被认为是语文教育中一块难啃的鸡肋。如果引进岑绍基博士的这种学生量表互改法可能会受到广大语文教师和写作教师的欢迎。这项改革与中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并无冲突,而且它的精神实质符合现代教育理论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新理念。计划在三类学校实施这项教革计划:一是通过师范大学的语文教育硕士做硕士论文的方式开展实验研究;二是通过“青少年写作培训学校”来切实推广、使用这套写作教学法,让他们做一个属于创新写作的教学研究项目,在小学四至六年级的写作课中进行试验,在《双快作文教程》的基础上构制作文互改量表,实验结果写出报告后提交港大教育学院母语教学教师支援中心;三是在一些民办学校、实验小学具体实施教改项目,可以结合这些小学的其他教改项目一并推广,在推广中鼓励该校项目主持人写出教研论文和教研著作。

二、构建文学文本分析量表和实施“作文量表互改”的具体步骤

在高等院校《写作学》的课程教学网站上已收集了目前大家公认的、理论总结比较成熟、大学生们又用得较为频繁的各类文体。主编们就此挑选了数量较多的文体案例进行精当的分析,但每一个人的分

析角度可能不一样。这里可以统一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和分析思路来展开研究和归纳。岑绍基博士20来年把“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运用于实用文体的写作教学和研究中,产生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如:《语言功能与中文教学》、《学校实用文阐释》、《中国内地实用文阐释》等)。他的研究成果表明: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来分析文章文本是一种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相结合的有益尝试。“系统功能语言学”讲究不脱离语境、语域来分析语篇、语词,而且还从系列功能的角度来分析文本与作者、与社会的关系,在这样的基础上又采用特定的框架、甚至运用一定的图表来归纳表达,这比起用文艺学、文化学等较虚化的文本分析法来,显得更有科学意味和人文色彩。

我们准备先从《文学写作教程》的课程网站建设开始启动项目的研究与推广。《文学写作教程》里撮举了11种文学体裁(诗、散文、小说、杂文、科普小品、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影视文学、儿童文学、网络文学、戏剧文学),阐释了它们的文体特征和写作方法。每一种体裁都精选了相当数量的案例及分析。准备在每个体裁中再遴选三个左右的文本,按照《松鼠》、《恐怖的巴黎》等的分析样式(见《作文量表互改研究与实践》)写出每个案例的分析图表,然后再说明每个案例的文体特点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归纳出的文体评改量表。

每一种体裁的“评改量表”实际上是构建了这个文学体裁的写作模型(或曰评改模型),这是在大学写作教学中推广“学生作文量表互改”的前期的基础性工作。岑绍基博士在香港中小学里实验和推广的“学生作文量表互改”课题已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作文量表”和实用文分析模型是他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进行研究的项目,他在自己的文科教育硕士论文(1994)里对这个课题做了系统、扎实的学理总结,同时也开展了具体的教改试验,产生了一系列诸如《港沪学生作文交流互改研究》等有影响的成果。在目前国内教育界倡导“成功素质教育”和“生本教育论”的背景下,这种以调动学生学习写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为主旨的“学生作文量表互改”写作教学法显示出了它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

“学生作文量表互改”推广到大学写作教学中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来说,应该比较适宜。大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相对中学生而言应该更强、更全面。而大学写作教师处理大学生的写作习作的时间相对中小学语文教师来说会更少。这就有可能、也有必要在大学写作教学中要更充分地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更充分调动和使用大学评改作文的人力资源。再从写作学课程网站的建设来说,写作学科网站不能只像资源库那样仅罗列一些写作学的知识,写作教师在网站上面对的学生也将大大超过传统的课室,因而写作课程网站一定要设计这样的功能──不但师生之间有交流平台,而且生生之间也要有交流平台,因此大学生通过网站的交流平台和作文互改的功能,推广这个“学生写作量表互改”项目就有了基础性保证。

可以在《文学写作教程》等教材的“案例分析和研究性学习”的章节里,设计“学生写作量表互改”项目。“量表互改”与“练习自测”、与“创新写作”刚好是互相对应、互相补充的研究性学习板块。这就要求网站的专业技术人员要根据“量表模型”设计好“生生之间”的跟帖功能和互动功能,设

第7篇

    我是工作在***镇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普通教师,1998年7月毕业于山东省淄博第二师范学校幼师专业,并被分配到敬仲中心小学任教。

    在工作的五年时间里,我勤勤恳恳,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做好一个教师的本职工作,认真完成学校领导交给我的任务,虚心向各位老教师和优秀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并注意不断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的书籍,充实自我。在学校中,我担任的是语文教学的工作。从一开始的二年级语文教学,我便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由赵美花老师指导的“小语整改”实验。在实验中,我大量阅读了各种有关书籍,并认真向学校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请教和学习,多次观看优秀教师的观摩课录象,参加学校组织和镇、区组织的听课活动。同时,赵美花老师也多次到我校进行课堂教学指导。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各位教育前辈的帮助,我班学生的语文成绩在镇统考中名列前茅,同时我也在我校开展的“教案改革”研讨会上执教了一节区级公开课,受到于会领导和老师的好评。就在这一学期和学年的结束,我被评为“镇教科研先进个人”。在以后的三年中,我继续担任这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继续实践着“小语整改”实验的优越性。在这三年中,我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一直在镇统考中名列前茅,我也连年被评为“镇教科研先进个人”“镇优秀教师”“镇教学新秀”和“镇教学能手”。

    从1999年开始,我便担任了学校语文教研组长的职务,负责全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特别是诗文素养实验的研究工作。从潍坊实验小学学习回来,我便投入到该实验的紧张工作中去。搜集古代诗词,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古诗,根据难易程度编排成册,与另外几位教师一起编印了学校的实验教材《小学生诗文佳作选》共五册,并在全校进行了这项实验的推广。去年,我担任了四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同时继续担任学校语文教研组长职务,并负责学校诗文小组的训练工作。在这一年中,我牺牲了大部分的休息时间,研究教学,组织学校诗文小组训练。工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努力下,我所教四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成绩在镇组织的竞赛和统考中分列第一和第二,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同时,在我训练的诗文小组中,所有学生都能背诵古诗词300首以上,有六个人突破了500首。在今年七月份,区里组织的“基础教育现场会”上,区委书记和市教委副主任亲自检查学生背诵古诗情况,并做出了高度评价。在济南市教委组织对我校的参观中,省统战部领导对我校的视察中,我所组织的诗文小组展示均受到各位领导和教师的好评。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我的年终考核成绩被评为“优秀”,并被学校推荐评为“区优秀教师”。

    在工作中,特别是在自己取得成绩的时候,我还善于总结自己的各种经验。在教学之余,我认真撰写各种教育论文,先后有许多篇文章在各种征文中获奖。其中,《论现代语文教学与诗文素养实验的结合》《古典诗词与现代教育的结合》等多篇论文获省创造教育研究会论文三等奖和一等奖。同时,我非常重视班内学生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我所教的许多学生在征文比赛中获奖。如:王新培同学在二年级时写的《动物运动会》,在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的看图作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孟晨同学在五年级所写的《游马踏湖》获“关爱淄博”征文二等奖;去年,有五名同学在全国校园文学征文中获奖,我个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我是工作在***镇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普通教师,1998年7月毕业于山东省淄博第二师范学校幼师专业,并被分配到敬仲中心小学任教。

    在工作的五年时间里,我勤勤恳恳,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做好一个教师的本职工作,认真完成学校领导交给我的任务,虚心向各位老教师和优秀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并注意不断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的书籍,充实自我。在学校中,我担任的是语文教学的工作。从一开始的二年级语文教学,我便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由赵美花老师指导的“小语整改”实验。在实验中,我大量阅读了各种有关书籍,并认真向学校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请教和学习,多次观看优秀教师的观摩课录象,参加学校组织和镇、区组织的听课活动。同时,赵美花老师也多次到我校进行课堂教学指导。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各位教育前辈的帮助,我班学生的语文成绩在镇统考中名列前茅,同时我也在我校开展的“教案改革”研讨会上执教了一节区级公开课,受到于会领导和老师的好评。就在这一学期和学年的结束,我被评为“镇教科研先进个人”。在以后的三年中,我继续担任这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继续实践着“小语整改”实验的优越性。在这三年中,我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一直在镇统考中名列前茅,我也连年被评为“镇教科研先进个人”“镇优秀教师”“镇教学新秀”和“镇教学能手”。共2页,当前第1页1

    从1999年开始,我便担任了学校语文教研组长的职务,负责全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特别是诗文素养实验的研究工作。从潍坊实验小学学习回来,我便投入到该实验的紧张工作中去。搜集古代诗词,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古诗,根据难易程度编排成册,与另外几位教师一起编印了学校的实验教材《小学生诗文佳作选》共五册,并在全校进行了这项实验的推广。去年,我担任了四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同时继续担任学校语文教研组长职务,并负责学校诗文小组的训练工作。在这一年中,我牺牲了大部分的休息时间,研究教学,组织学校诗文小组训练。工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努力下,我所教四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成绩在镇组织的竞赛和统考中分列第一和第二,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同时,在我训练的诗文小组中,所有学生都能背诵古诗词300首以上,有六个人突破了500首。在今年七月份,区里组织的“基础教育现场会”上,区委书记和市教委副主任亲自检查学生背诵古诗情况,并做出了高度评价。在济南市教委组织对我校的参观中,省统战部领导对我校的视察中,我所组织的诗文小组展示均受到各位领导和教师的好评。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我的年终考核成绩被评为“优秀”,并被学校推荐评为“区优秀教

师”。

    在工作中,特别是在自己取得成绩的时候,我还善于总结自己的各种经验。在教学之余,我认真撰写各种教育论文,先后有许多篇文章在各种征文中获奖。其中,《论现代语文教学与诗文素养实验的结合》《古典诗词与现代教育的结合》等多篇论文获省创造教育研究会论文三等奖和一等奖。同时,我非常重视班内学生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我所教的许多学生在征文比赛中获奖。如:王新培同学在二年级时写的《动物运动会》,在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的看图作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孟晨同学在五年级所写的《游马踏湖》获“关爱淄博”征文二等奖;去年,有五名同学在全国校园文学征文中获奖,我个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共2页,当前第2页2

第8篇

一、论文包括内容的顺序及要求

依次是

(一)论文题目(黑体小二号居中)空两行

(二)作者姓名(楷体四号居中)空一行

(三)作者所在单位(楷体小四号居中)空一行

(四)作者有关信息:联系电话邮箱邮编

(五)中文摘要(摘要内容楷体五号,字数在200字以内,“摘要”两字黑体五号并用方括号括起,其前空两格

(六)中文关键词(关键词楷体五号,数量为3—5个,“关键词”三字黑体五号并用方括号括起,其前空两格,关键词之间空一格)

(七)正文(具体格式要求请参见“三、论文正文格式”)空两行

(八)参考文献(具体格式要求请参见“参考文献格式”)空一行1.全文页面设置:纸型:A4,方向:纵向页边距:上:2.5厘米,下:2.5厘米,左:2.5厘米,右:2.5厘米2.全文段落:缩进:左:0字符,右:0字符,特殊格式:(无)

间距:段前:0行,段后:0行,行距:1.5倍行距三、论文正文格式正文宋体小四号正文中标题的要求为:(表示空二格)

一、××××××黑体三号

(一)××××××黑体小三号,标题号用圆括号宋体四号宋体小四号标题号用圆括号宋体小四号正文宋体小四号四、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黑体小四号,“参考文献”四字前空两格,其后加冒号)

[1]作者姓名,出版年份:《书刊名称》,出版社。宋体五号(书刊类)

[2]作者姓名,《论文题目》,《杂志名称》,出版年份,第×期。(杂志类)

[3]作者姓名,日期:《论文题目》,网址。(网络类)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优化可行性

摘要:新课改对于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其需要一改传统教学教育管理的弊端,引入全新的教育理念。基于此,本文中笔者首先阐述了当前国内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管理的要求,进而结合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现状,从课堂要多元互动、多样的教学方法、坚持原则教学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可行性措施,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要求;措施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人类身心发展及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小学教育教学对学生人格培养、价值观的指导尤为重要。作为基础教育,小学教育随着我国新课改不断改革创新,也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以满足激烈化市场竞争对人才的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应当主动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并严格遵循相应的原则贯彻先进的教学理念,积极落实新课改改革工作,促进小学教育的现代化与科技化。在新课改背景下优化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才能够真正让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时效性得到体现,才能够保证素质教育的实行。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管理的要求

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小学教育时期是人类性格养成和行为价值塑造的重要阶段,每一位小学教师都应该运用可续的小学教学管理模式来解决学生实际教学中的问题,以身作则,尊重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新课改要求小学教育管理的目标应当要求学生具备支持并积极参与教改的理念,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主动通过合理化的方式丰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其主观能动性。再者,教师还应当注重与学生交流,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实践创新教育理念,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管理中的不足,深入、全面的掌握学生实际需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此外,教师要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发展能力,通过其自身潜质的开发让学生的内在能量得以发挥,让学生的优势得以展现,带给学生更强大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对自己的正面认识,让学生的未来发展铺平道路,帮助学生从自身角度探求更好地发展方式。由此可见,新课改是对教育领域的一次改革,是对教育所提出的新的要求,其需要引起所有教师的关注和重视。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措施

1、课堂要多元互动。相比较于传统小学教学课堂而言,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小学教育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摒弃落后的被动式的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不再是教师站在讲台上生硬地给学生教课的现状,也不再是教师单向学生传递知识,师生、生生之间缺乏互动与交流的课堂,而要求建立公正、开放、平等、互助、协作的和谐教学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课堂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做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的角色应当是灵活的作为学生的指导者、答疑解惑者和辅助者,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优势,一起与学生交流,帮助他们有针对性的解决学习问题,既是“良师”,更应当是“益友”,努力创设出互尊互爱、互动交流的课堂环境。多元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多元化发展。

2、多样的教学方法。科技进步和创新,使得信息化及多媒体技术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教育教学也不例外。当前小学教育教学大多应用了计算机技术来实现教育现代化,而且各学校也十分重视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教学创新,已然成为小学教育教育的一种主流辅助手段。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依赖计算机教学,还应当根据小学教学实践及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灵活使用幻灯片、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等方式实现教育教学的多元化,避免学生对教学方式产生疲劳。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将教学活动引入到课堂教学范围内,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能够从多种教学活动中得到启发,开创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通过多样多样的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在多彩的活动中感受教学方法的力量。因此,教师要在多样教学方法开创中狠下功夫,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其中,进行高效学习。

3、坚持原则教学。教师作为教学的执行者和落实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如下原则:首先,主体性原则,即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扮演好学生的引导者和辅助者,充分挖掘学生潜在价值,实现其个性化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的和谐性和趣味性。小学生大多思维较为灵活,教师不能过分的制定条条框框限制他们的思维活性,而应当给其提供广阔的求知、实践和创造空间,帮助他们探求未知事物,积极发现问题,并与学生一道解决问题,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教师还应当积极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思维开放,引导学生有效探索,对学生的创新给予充分的肯定,适当的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其次是挑战性原则。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立相应的目标,让学生有计划的进行学习,另外,对于学生提出的与教材不统一的意见,教师也不能一口否定,应当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表达出来,扩展学生的思维。

三、结语

新课改的推行能够让教育获得更好的发展,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发生巨大的转变,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要对小学教育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对其教育管理进行有效的积极研究,合理安排课程教学内容,优化教育评价方式,多样化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感受到教育的力量,真正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丁金花,班惠菊,张改娜.谈新课程改革下学生主体地位的生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9)

[2]聂寒莹.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师教育的理念转变[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05)

第9篇

相关热搜: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

一种教育,如果缺乏对其质量进行监控的明确的指标与方法,那么这种教育的质量就会非常令人堪忧,也难树立起社会对其质量的信心。

 

比如基础教育。尽管基础教育因应试教育而备受诟病,然而对其质量社会还是有信心的,至少中小学最关心、投入最大的便是课堂教学,绝大多数教师也都在努力教学以提高质量,只不过由于考试内容与方式问题导致其努力的方向有些偏离教育的本质。

 

中小学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对其教育质量的监控是有明确的指标和方法的,那就是对各科目教学结果的统一考试。

 

考试结果一出,立刻知道哪所学校的教学质量怎么样,哪位教师的教学质量怎么样。在这种质量监控体系中,校长能不集中精力提高教学质量吗?教师能不全神贯注地进行教学吗?

 

再比如大学教育。大学由于专业门类繁多,而且大学的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确定都是由各校自主进行,因而在大学是没有对各科目教学效果的统一测试的。但大学多年的办学实践,也已建立起了对其质量进行监控的明确的指标和方法,那就是学科排名。

 

我们明确地知道某大学的某专业在全国大学中排名第几,这就是学科排名的结果。这个排名有明确的指标依据,比如论文数、课题数、各类人才数等等。这些指标尽管一直以来也备受诟病,人们普遍认为这些指标并不一定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某个专业的实际水平,但至少这些指标是清晰的。

 

有了清晰的指标,学校办学就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因此在大学办学中,我们没有看到学校缺少方向的现象,存在的问题只是学校有多少资源能把专业建设到何种水平。

 

当然,即使这些指标都合理,某所大学在各项指标上的表现都很出现,也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会把大量精力放在人才培养上,大学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一直存在,但这些批评有时也言过其实,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其实与其教学质量密切相关。无论如何,至少在这些指标的引领下,大学的教学质量一直在切实地得到提升。

 

那么职业教育呢?对职业教育的质量我们却一直处于极为迷惘的状态,因为在职业教育中一直没有建立起像基础教育和大学教育那样清晰的质量监控指标和方法。比如统一考试,依目前的条件,能执行统一考试的只有普通文化课程,但普通文化课程又不是职业教育的主要课程,施行普通文化课程统一考试反而会导致专业课地位的下降,影响了教学质量。

 

有人说专业课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技能大赛,然而技能大赛与教学质量的关系诸位心里都是清楚的,它只是提高了极少数选手的技能水平,而且是局部的技能操作水平。那么通过专业建设来提升教学质量的路径如何呢?的确在职业教育中,我们也可以像大学教育那样强调专业建设水平。

 

但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水平是如何提升的呢?它是靠外部资金投入与校企关系拓展来提高的,而不是靠教师的科研实力来提高的。比如实训基地建设水平通常会作为专业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但它完全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投入资金的数量来决定的。这就使得其专业建设水平与教学质量之间难有较高程度的相关。事实上在职业教育中,也没有像大学教育那样明确的专业排名,即使进行排名也无意义。

 

近年来也探索过用就业质量来反映学校教学质量的方法,但这一方法也不是很有效,因为就业质量本身很难衡量,而且二者的关系也极为复杂。正因为如此,我国职业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一直处于缺失状态。

 

这种缺失会给职业教育办学带来极为严重的问题。首先是职业院校层面教育资源使用领域的外移化,即许多职业院校没有把教育资源真正用于其核心任务——课堂教学,而是用在了其外移的任务,甚至是为了使用教育资源而专门产生的任务。

 

职业教育质量一直是教育行政部门极为关注的问题,为了提升质量,近年来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各种方式大幅度地提升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比如培训教师、建设实训基地、开发课程资源、加强校企合作等等。在教育经费的支持下,职业院校这些方面的情况的确有了很大改观,然而这些方面都改观了,就意味着教学质量会提高吗?很可能不会,可能停留于原地,甚至还可能倒退。

 

当缺乏对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明确指标和方法时,这些建设很可能就会是为了建而建,而并没有真正用到对学生的教学上去。要真正评估出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绝对不能仅仅看其有了哪些教学条件,而是一定要深入到其课堂。其次,职业院校也很难监督教师的教学工作。

 

许多职业院校的管理层面也很重视教学质量,并采取了许多措施,比如给教师提供各种培训机会,但教师的能力即使提高了,在缺乏明确的质量监控指标和方法的情况下,他们就一定会把提升的能力用于课堂教学吗?也未必!

 

以上所描述的这些现象也许有点极端,我们的确可以看到有许多优秀的校长正在极力提升教学质量,有许多优秀的教师正在潜心教学,但这些努力都是个体主观的,而不是有制度保障的。

 

缺乏制度保障就难以使其具有普遍性和持久性,就难以使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质量有信心,进而会对职业教育存在的合理性带来挑战。这绝非危言耸听!因此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要寻找到能对其教育质量进行有效监控的指标和方法。

 

从国外经验来看,那就是要建立国家职业资格框架,然后以此标准为依据对职业院校课程实施的效果进行测试,并把它作为经费拨款的主要依据。这一经验值得借鉴。

第10篇

关键词:教师教育 实践教学 模式 改革

面对新历史时期的要求,在我国当前教师教育改革从理论取向转向实践取向的大趋势下,高等师范院校必须积极探索教师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深化。

一、教师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传统的师范教育向新型的教师教育转变,已是我国教师教育发展不可扭转的趋势。我国的教师教育在要求师范生学好学科知识的同时,要求高校必须强化专业思想,加强教师技能训练,尽早让师范生接触中小学校和学生,提高从教能力。为此,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高师院校要因地制宜地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到中小学进行不少于一学期的教育实习。要围绕培养高素质教师的目标,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遵循教师教育规律,调整教师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全面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

因此,以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为重点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通常包括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和教育实习两项主要内容。以微格教学为主要形式的传统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和教育实习存在不少问题,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1.微格教学存在的问题

微格教学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利用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依据反馈原理和教学评价理论,分阶段系统地培训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的活动。然而,我国高师院校的微格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理论指导问题。微格教学的兴起深受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因此,许多微格教学技能训练被打上了行为主义的烙印,在微格教学实施过程中过分强调了指导教师的作用,忽视了受训者的认知主体作用,教学技能的训练主要局限于经验模仿的范畴,造成在复杂的教学情景中,学生课堂教学技能的迁移水平受到限制,极大地影响了微格教学的训练效果。

(2)课程设置问题。微格教学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设置随意性较大,有的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未能纳入教学计划严格执行,再加上师资缺乏、无教材、缺设备、教学难度大等原因,一些学校的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课无法正常开设。

(3)考核与评价问题。微格教学训练和成绩考核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有些高等师范学校的规章制度中,尚无明确的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成绩条款;部分学校虽然把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成绩列为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但也因教学训练未正常开展、考核标准难掌握等原因而未严格执行。

2.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

作为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主体内容,教育实习是新教师培养系统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当前,不少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都存在以下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1)实习管理松散。师范生人数多,且经费和教育实习基地不足,原来统一组织、集中实施的传统教育实习模式逐渐变得松散,有的院校甚至采取了“放羊式”的管理,让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学校,自行解决实习问题。加之高师院校的实习指导老师的巡查指导往往流于形式,因此很难保证教育实习的有效性。

(2)实习时间不足。目前我国教师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时间偏短,一般只有10周左右。另外,由于教育实习时间安排不合理,不少学生因为忙于毕业论文和找工作而对实习重视不够。这样直接造成师范生课堂经验缺乏,教学能力不高。有学者指出:“偏少的教育实习时间不利于师范生了解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规律;不利于熟悉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不利于正确把握教学原则和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不利于独立地、创造性地开展班主任工作;不利于高师院校综合考查实习生的从师素质,全面地检验教育教学质量;不利于高师院校借实习的契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3)实习与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不对接。目前的教育实习将着眼点放在锻炼师范生的教学能力上,对如何通过教育实习服务一线基础教育,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在职培训缺乏关注。将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割裂开来,不利于在实习中调动和协调各方力量,不利于促进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建设。

二、教师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路径

为了顺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高等师范院校必须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探索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新模式。这种将师范生培养与中小学在职师资培训融为一体的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主要有以下几种路径。

1.构建校内外一体化的教师教育网络平台,实现微格教学模拟课堂与中小学真实课堂的贯通对接

不少高等师范院校通过建立教师教育数字化实训平台,不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微格实训教学,还能借助网络,实现微格教学模拟课堂与中小学真实课堂两类课堂之间的有机衔接,使处于教师职业准备阶段的学生从模拟教学实践环境成功迈入真实的教学实践环境。基于网络的教师教育实训中心的建立,使数字化的实训平台具备课堂实时观察、课例点评、教学示范、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和网络会议等功能,最终实现师范生的中小学课堂见习常态化和中小学教师的校本教研、培训远程化。同时,中小学教师也可以借助网络,参与师范生在学校开展的微格教学技能训练的教学和评价。

可见,教师教育网络平台不仅是以微格教学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技能实训中心,也能在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校本培训等方面发挥作用。通过信息技术建立的教师共同体,将有力地促进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效率的提高。

2.通过以“顶岗实习支教、置换教师培训”为行动模式的教育实习改革,推进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体系建设

目前,不少高等师范院校正通过顶岗实习支教,强化师范生实践教学,提高师范生的专业素质,改善教师培养质量。顶岗支教实习使得实习生的有效实习时间和教学实践机会大大增加,实习生能够全面地参与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既能积累更多的教育教学经验,还能锻炼自己的协调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在农村和较落后的地区开展教学工作,学生较容易取得成就感,自我价值的实现感也较在发达地区更强烈,更有利于他们加深对教师职业角色和职业价值的认知,增强社会责任感。

其次,通过“顶岗实习支教、置换教师培训”,可以密切高师院校与中小学的联系,形成一种大学与中小学校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的新机制。高师院校通过满足当前中小学学校教师的培训需求,不但有利于高师院校与地方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建立起一种互利双赢的新型关系,而且还有利于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

以“顶岗实习支教、置换教师培训”为行动模式的教育见习实习改革,是新形势下实现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的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为解决农村基层教师难以脱岗培训和师范学生缺少实践机会的问题找出了一条新路。

3.政府、大学与中小学密切合作,构建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为基础的教师教育实践教学新模式

有学者指出,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实施大体有三种模式:一是以大学为本位的模式,在我国主要体现为高师本位模式,因为高等师范院校是我国培养教师的主要基地;二是以中小学教师任职学校为本位的模式,简称“校本”模式;三是以大学和中小学相结合为本位的模式,主要是指“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模式。

目前,一些高等师范院校正在积极建设各种形式的“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积极改进并完善对师范生的培养教育。这些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实施“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合作培养教师的模式,由实验区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为师范生教育实习提供场所、学科教学指导、班主任工作指导和学校活动指导。师范生的实习通常采取多学科混合编队、顶岗实习的方式,让他们全面了解基础教育一线的实际情况,为正式走上教师岗位打好基础。实习期间,师范院校派出具有实习指导经验的教师,同实习基地学校高水平学科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同时,高等师范院校将采取集中面授、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等方式,免费为部分在职教师提供离岗培训,帮助其提高学科素养与执教能力。

通过这些改革,实现人才培养与为基础教育服务有效结合,使原来由大学独立完成的人才培养过程,转变为由大学、政府、基础教育一线学校共同完成。这种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模式,不仅有利于师范生培养,也利于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深入开展,是一种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路径。

三、小结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提高师范生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从前面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尝试和探索,为提高师范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和从教能力开辟了新的路径。但这些新的尝试还缺乏足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高师院校要成功实现教师教育从理论取向到实践取向的转变,还面临许多现实困难和挑战。高等师范院校必须要努力创新,完善我国教师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技能,最终实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改变。

参考文献:

[1]黄仲佶,赵爱莲.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微格教学的指导意义[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8).

第11篇

【关键词】幼小衔接;终身发展;学习体验;操作探索;习惯养成。

【中图分类号】G610

一、问题的提出

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要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精神,通过调查分析我县幼儿园与小学衔接教育现状,正视不足,反思工作,提出以下二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偏重于知识的衔接,缺少文娱性。表现为教材使用不规范、版本种类多、更换频繁、教育内容知识量大,幼儿过早的承受压力,使得个别幼儿在经历了三年的幼儿园学习后,萌发了厌学情绪。二是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衔接工作不全面、不细致,偏向于表面化和形式化。幼儿园教师对幼小衔接该从那些方面去做,如何做思考探究不够,幼儿园与附近小学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交流、沟通太少。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为幼儿终身持续发展打基础

该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一切为了幼儿的发展,把教育和研究工作放在终身教育的大背景考虑,以幼儿为本,关注幼儿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为全面优化教师整体素质打基础

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需要教师队伍的素质不断提升。而教师素质的提升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离不开理论学习和教育研究,通过"幼小衔接"课题研究,可以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培养教师的开放性思维模式,从而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优化和发展。

(三)为促进幼儿教育发展找出路

静宁一幼自创办以来历经五十多年,历来重视幼小衔接教育,并积累了一些有益的教育经验和方法,但是,我们的衔接工作还是很肤浅,没有建立在幼儿在园三年教育的基础上。通过课题研究,要在工作中推陈出新,积极创新,从而让更多的幼儿受益,更多的教师在教育实践及课题研究中少走弯路,促进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及研究对象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了行动研究法、教育观察法、调查法、研讨法及个案分析等方法,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研究重点对象为大班幼儿,中小班幼儿参与研究,同时对幼儿园附近两所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及内容

研究分为四个阶段,原计划用两年时间,在后来的实验中遇到了许多新问题,为了解决存在问题,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工作,使研究成果更科学,课题组延长了研究时间,对最初的计划方案也作了相应调整。

(一)准备阶段(2007年9月-----2007年12月)

本阶段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课题研究的现状,确定指导思想、设计教育方案、更新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通过学习,教师、家长统一了认识,明确幼小衔接教育的关键:即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的培养,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上小学的愿望。

(二)实施阶段(2007年12月---2009年6月)

尽管幼小衔接实验的重点对象是大班幼儿,但为在实验中做好长期与全面衔接,我们从小班就开始着手,紧密结合幼儿园新教材,围绕"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提高幼儿综合能力","激发幼儿入学愿望"几方面进行内容设计与组织,开展"三养三培三亲"为载体的九项专题教育活动。即以形成幼儿良好的习惯开展的生活习惯养成、道德习惯养成、学习习惯养成;以提高幼儿适应小学生活的综合能力开展的教师培养、家庭培养、伙伴培养;以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愿望为目的开展的亲身进小学、亲口说感受和亲手做内务的主题教育活动。

我园的幼小衔接教育除了专门设计和渗透于各学科的教育活动外,还渗透于教师的每日工作和幼儿的每日生活,在生活与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任务,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幼儿入学后尽快适应小学新环境、新生活、新的人际关系打好基础。

(三)总结阶段(2009年7月---2010年11月)

通过研究、总结幼小衔接教育的主要方法和途径。以"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为研究的基本原则,通过与小学的沟通,与家长的合作,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幼儿的相关能力与习惯,帮助孩子顺利完成这一阶段的过渡。

五、课题研究成果

一是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并形成以研究成果为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我们深深感受到,幼儿的学习是广义的、全面的,在各种亲身体验、实际操作、感知探究活动中,只要获得了有益的经验,就能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是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密切了与小学之间的联系,解决了儿童进入小学后的诸多不适应问题。

三是促使幼儿园创办了自己的教育简报;出版了教师教育教学论文集;推动了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尤其在本土化教材的开发利用,科学教育,美工制作等方面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四是积累了幼小衔接教育经验,形成了"静宁一幼大、中、小班养成教育细则",为幼儿园今后做好课题研究及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依据。

六、问题分析与思考

我园的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尚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一是有些老师的教育论文、心得体会、设计的教育活动方案,质量不高,发表的作品太少。二是建立的文档资料还不全面、不细致,没有将文字档案、电子档案以及活动剪影、活动录像等内容有机地统一起来。三是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对幼儿自理、交往、完成简单任务的能力以及规则意识、良好的习惯培养做的还不细、不深,在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方面,需进一步探索研究、改进工作。四是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后,我们看到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还需要下大功夫去研究、去改革。

本课题涉及范围广、层面多,须在理论上逐步提升,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因此,该课题的研究需要教师有相当的耐力和理论知识积累,虽然我们的教师通过各种学习途径提高自己,但和研究型教师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在研究中继续学习提高,从而促进该课题研究向纵深、高精层面发展。我们的工作,尚有诸多不足之处,真诚地希望各位专家不吝赐教,给我园的研究工作给予指导,使本课题研究得到提升,幼儿园各项工作臻于完善。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育规程》。

[2]朱慕菊主编《"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研究报告》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版。

[3]《成功幼儿园管理制度全书》吉林摄影出版社,第四篇第五章。

第12篇

关键词:课程实施;研究;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006-01

关于课程改革,那场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的"学科结构运动"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虽然首先发轫于美国的那场运动对人们深入研究、系统反思这场课程改革提供了参考坐标,但是,研究者们也发现了这种花了巨额资金设计出来的课程,在实际上根本没有得到实施。而"只要课程计划完善就可以自然在实施过程中达到预期结果"的理论假设也普遍遭受到了质疑。直到70年代以后,关于课程实施的研究才成为课程与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而在我国,有关课程实施的理论研究,一定时期内并未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课程理论研究才真正引起了教育界,尤其是教学理论界的关注。近年以来,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实施这一作为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基本阶段对于教育、教学的重要性,才越来越我国课程理论研究工作者所认识。

1.问题的提出

课程实施是研究"一个预期的课程是如何在实际中运用的。"因此,课程实施问题不只是研究课程方案的落实程度,还要研究学校和教师在执行一个具体课程的过程中,是否按照实际的情况对课程进行了调适。[1]通过系统的梳理我国课程实施的历史,不仅利于我国课程理论建设的良性发展,而且也有助于当前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实施的顺利推进。此外,通过对课程研究理论视域的把握,再次印证了有效的课程实施是教育走向成功变革的必由之路。尤其是2001年开始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效,以及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小学和初中都已进入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都已说明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常态化阶段。这无疑给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今,系统的分析课程实施的效果和经验,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建议,对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意义重大。

2.我国课程实施理论研究现状及建议

通过相关查阅,直接相关的书籍都是以专章的形式对我国课程实施的理论研究进行论述。如:2004年李定仁、徐继存先生主编的《课程论研究二十年1979-1999》[2]的第四章"课程实施";2008年王鉴主编的《课程论热点问题研究》[3]的第五章"课程与课程实施"等。在期刊论文方面,笔者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其中与本研究直接相关的仅有8篇。

对相关研究进行细读后,总结现有关于我国课程实施的理论研究情况如下:

2.1从历史分段上看,王鉴在《课程论热点问题研究》一书中,将其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80-90年代、2000年以来的研究。孟凡丽等在《课程实施研究二十年》分为:起步阶段(1979-1989)、探索与发展阶段(1990-1999)。帅飞飞在《课程实施研究概述》[4]中划分了四个阶段:萌芽期、独立期、发展期和繁荣期等。总的来说,以往研究对历史分期的梳理只是简要阐述,过于简略,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时间段划分。

2.2从研究内容来看,可以总结为以个几个方面:课程实施的含义与研究的重要性,课程实施的取向与阶段,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不同国家、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研究方法,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课程实施与教师变革的研究,课程实施与校长领导的研究,课程实施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课程实施与课程文化建设的研究。如李定仁、徐继存的《课程论研究二十年1979-1999》、王鉴的《课程论热点问题研究》、孟凡丽、于海波的《课程实施研究二十年》[5]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课程实施研究谱系(1970-2010年)》[6],该文是以谱系学为角度,特色是基于对国内外课程实施的文献进行分析,对西方理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归纳总结。总的来说,以往研究对我国课程实施的研究内容框架还不够全面,研究内容的总结归纳还不够深入,研究视角单一,比如已有文献的写作思路都是:首先是历史分期;其次是研究内容;最后是总结反思。因此有进一步研究的需要。

2.3从总结反思来看,李定仁、徐继存在《课程论研究二十年1979-1999》中强调,目前的研究对研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课程实施研究范畴不明,研究方法单一,以及重引进和理论、轻消化和实践等。王鉴在《课程论热点问题研究》一文中认为,我国课程实施研究的趋势包括:教师变革,课堂教学重构,加强学校文化研究等。黄小莲在《课程实施研究谱系(1970-2010年)》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是:研究视角较少关注常态,研究内容较少关注对教师具体课程实施过程的意义诠释,研究方法较少做到"主客位研究相结合"等。总的来说,以往文献对总结反思模块的阐述,缺乏实证研究,还不够深入。

参考文献

[1]马云鹏.课程实施及其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J].课程·教材·教法,2001,(9).

[2]李定仁,徐继存.课程论研究二十年(1979-1999)[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6-117.

[3]王鉴.课程论热点问题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4-105.

[4]帅飞飞.课程实施研究概述[J].当代教育论坛,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