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音乐优秀论文

音乐优秀论文

时间:2022-03-31 15:08: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音乐优秀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音乐优秀论文

第1篇

办刊特色:

本刊与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中国音乐家协会的著名音乐家们为繁荣我国艺术文化事业,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宗旨而构建成的艺术文化传播平台而举办:中外名家艺术大讲堂。将平面媒体与娱教互动结合的方式,在于为爱好艺术的有志之士,提供一个与国内知名艺术专家全方位学习、交流、展示的空间,并将其打造成为继《艺术人生》、《百家讲坛》之后国内第三个与著名艺术专家、学者接触的精英品牌。“举艺术名家之力,兴艺术教育之火!”是我们全力办学之宗旨。理念是学习、交流、传播、发展!以学习为基础、以交流为中心、以传播为方式,以发展为目的,本着对艺术的传承发扬精神,为爱好艺术的学者们打开学习之门,培养创作新人,给有梦想有才能的未名者创造成功的机会,为能更多的发掘出潜在的优秀艺术人才及作品。

目标群体

艺术创作的人 创作精神的人 谈论艺术的人 享受精神的人 敢于创新的人 关注音乐的人 爱好音乐的人

发行渠道

主渠道:全国各大书店、全国高等院校图书馆(音乐专业院校)、邮局征订、报亭等特殊渠道

共赢传播:央视娱乐栏目合作、央级音乐电台、多家网络联盟、明星官方fans网站、唱片公司、星级写字楼、高档娱乐休闲场所、度假村等。

主要栏目

    封面人物:音乐人物、艺人新秀等音乐人才!美术书法名家、教授!让更多人了解到你的风采!体会到你的优越!

    谱乐声音:各院校及广大音乐爱好者词曲原创作品展示台,让“伯乐”看到你的存在,让优秀作品为更多人共享交流,词作可寻谱者,谱乐寻找佳词的互动平台。

    校园沙龙:展示校园最新动态、招生、活动资讯,各大院校“名师高徒”专访,校园留言,让师生之间更为了解!

    资讯:选登各影院、剧院上演信息,专辑发行等文艺快讯!

    音论乐坊:音乐类相关评论,内容涉及音乐研究、科研成果,介绍学习乐器的方法、挑选、保养等专业文章,音乐历史解析、音乐现象评论、音乐理论创新,品评音乐风格,分析中外音乐差异,影视歌曲、戏曲、艺术歌曲、西洋歌剧等作品赏析、评论类文章及音乐创作过程等相关音乐专业文章!

    执教文坛:相关教育类、文学类评论解析文章,内容涉及音乐、艺术类教学教育浅析,文学评论等教育类文章!

第2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学的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新的课程标准,牢固确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的素质教育观念,引导全组教师把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

二、教学工作

1、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好每大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明确音乐、体育、美术教育改革方向,提高对音乐、体育、美术教育规律的认识。

2、督促检查全组教师提前备好一周的教学课程,写好教案,统一本学科进度。

3、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提升自我综合素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教学要点,深刻理教材,做好测试工作,并进行质量分析。

(一) 体育工作方面

1、加强业务学习,认真备课上课,结合我校的学生及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做好教材、进度的统一,教学目标明确、安全措施落实,重点、难点突出。

2、落实课堂常规,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3、上课前充分准备好场地器材、布置合理整齐卫生良好的教学环境。加强安全教育,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4、利用课外体育活动课,积极组织好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5、抓好课间操的做操质量,做操时要求动作整齐到位,班主任、检查评分员、体育教师到岗尽责。

(二)艺术工作方面

1、组建课外艺术小组活动,培养艺术特长生。

2、筹备添置艺术教室设备,争取音乐课、美术课以及舞蹈队、美术小组的活动能用上专门教室。

三、场地器材管理

1、协调好器材的使用、保管。

2、每位教师在上课前后登记好体育器材原有数量和现有数量,违章损坏物品要按有关赔偿制度赔偿。

3、要充分合理使用体育场、馆及各类体育器材的使用,物品使用结束后要归还原处。

四、 主要工作安排

九月

       1、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教研工作计划 全组教师

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安排 曹继锋

十月

       1、校秋季田径运动会筹备 曹继锋

2、美术研讨课 刘汉军

十一月

       1、校高二年级男子篮球运动会筹备 昌伦雄

2、体育研讨课 汪中义

十二月

       1、体育研讨课 李中元

2、音乐研讨课 顾文慧

元月

       1、撰写学期教研工作总结; 全组教师

2、撰写论文,选拔优秀论文参加上级各类评比;

3、教学反思 曹继锋

竞赛活动安排

1、10月上旬广播操比赛

2、10月中旬教工篮球比赛

3、10月中旬校秋季田径运动会

4、10月下旬市中学生田径比赛

5、10月下旬高二年级男子篮球比赛

6、11月上旬高一年级拔河比赛

7、11月中旬高一女子跳绳比赛

第3篇

[关键词]文化馆建设;群众文化;地方文化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20-0119-02

一、端正认识,统一思想

改革是形势的需要,发展是硬道理。文化馆的改革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繁荣群众文化生活的客观需要,也是文化馆自身生存、发展和提高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实现,使文化馆改革迫在眉睫。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文化馆,为了适应国家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必须改变由计划经济指导下形成的价值观念,寻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馆自身的活力,转变新的观念,转换新的运行机制。所以,深化改革势在必行。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使每一个馆员都能形成新的理念;才能进一步解放艺术生产力,使公益性文化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才能发挥好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使其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传播、弘扬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才能使社会服务化的功能发挥的更加充分。

二、探索在改革中求发展的新路子

以武威市文化馆为例,该馆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原阶级教育展览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承担着全市群众文化的组织、培训、辅导、研究等工作。原有基础设施陈旧,设备老化,人员青黄不接,结构配备不合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却未能使群众文化事业有所发展,发展状况却每况愈下,甚至有些阵地由大变小、由小变无、由旧变破,经费由多变少、活动形式、活动内容逐渐单调,影响力越来越小,队伍由强变弱。

进入90年代,武威市文化馆先后通过各种渠道调入一些专业人员,也有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随着馆内人数的增多,专业门类逐步配齐,人员20名左右。设有文艺部、美影展览部、办公室等,但设备仍然陈旧,能看不能用,使有些群众文化活动不能正常开展,严重的制约了武威市文化馆的发展。

到90年代中期,武威市文化馆率先在武威市群文系统探索改革的路子,初步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在原有部室的基础上增加了经营管理部,实行弹性工作制,岗位责任制,定目标、定任务,实行收入与产出挂钩,实行奖励制度,多劳多得,激发了职工的创作热性和积极性,先后有数多件作品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展演出,李国安编导的《攻鼓子》获国家级银奖,王斌的摄影作品《牧歌》获国家级银奖,《春诗》在国家级展览中展出,陈石的书法对联获省首届群星奖金奖。武宏军的论文《武威群众歌咏活动的途径定位》、《市场经济条件下群文工作应强化三种意识》获《文化大视野》优秀论文奖,王曙的《墨梅图》在国家级刊物发表,书画《清姿毅魄》获省级二等奖。韩建业的摄影作品《觅春》、《牧童》均获国家级最佳作品奖和优秀作品奖,论文《西部大开发、文化要跟上》及《送文化下乡的几点思考》获《文化大视野》优秀论文奖,李庭菊的《推进文化创新、加强群众文化建设》获《文化大视野》优秀论文奖等,省级发表展演作品数多件,另外自筹资金建起的六层文化活动综合大楼拔地而起,设施及办公条件在我市群文系统实属一流。

2003年,武威市文化馆在武威市机构改革中作为试点单位,首先从加强内部管理,增强内部活力,体现奖勤罚赖,搞活内部分配等方面制定了改革实施细则,实行全员聘用制,重新设置机构、岗位、确立任职条件、资格、岗位职责等,实行竞争上岗,贯彻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精神,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倾斜的分配机制,实行岗位津贴,工作业绩,成果津贴相结合的分配方式,实现职、责、权、利相一致的目的,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馆内工作逐步进入正常运行。

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地深化改革,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的职能,坚定自己的服务方向,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大事业中,永不迷失方向,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三、树立新观念,调整新思路,增强新活力

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文化馆要发挥文化建设主阵地的作用及龙头作用,认真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用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占领对群众具有广泛影响的基层文化阵地,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文化培训、辅导、展览,努力营造安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全面繁荣社会文化,满足群众求知、求美、求学、求乐的文化需求,树立新的发展观。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尤其要重视文化背景和人文因素,积极发挥文化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创新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综合发展,要适应时代特点,保持先进文化用先进文化教育人、改造人、鼓舞人、引导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是文化馆新的经济支拄,是建设先进文化的物质基础,是新的文化保障机制。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必须通过加强自身的造血功能,从市场上获得旺盛的生命力和长足的发展后劲。举办文化产业,不仅是观念的更新,而且是为繁荣全社会文化产业,创新自己的工作内涵。创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强自身的活力,更好地为群众文化建设服务。

四、发挥资源优势,促进文化发展

武威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相当丰富,有在世界上具有竞争力的独一无二的铜奔马、汉简等旅游精品,也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白塔寺、文庙、天梯山石窟、雷台、海藏寺等一批旅游景点。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群众文化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文化馆要注重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注入时代内容,增强工作职能,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文化活动,大力促进群文工作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协调发展,使群文工作在服务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中确立地位和形象,发挥优势和特色,使文化与经济形成优势互补、同步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把文化三下乡活动持之以恒的开展下去,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求富、求知、求乐的愿望。同时,还要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把注重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与文艺精品相结合,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是人民群众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艺术创作重要素材来源,继承和发展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文化艺术遗产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五、在深化改革中求发展

首先,继续加强队伍建设。人才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原动力,人才资源是人类资源中最宝贵和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源。人才将从成本概念演变为资本概念,将成为比资金、物资更重要的战略资本。在文化战线一定要破除旧的选人、用人观念,选贤任能,树立“事业兴衰在用人”的观念,不拘一格地选用优秀文化人才。

其次,要用足、用好现有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对群众文化专门人才,无论是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戏剧、文化理论或是文化经营应具备相当的专业素质,要“一专多能”,拿得起放得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抓住关键环节、创新工作机制,使各类人才都能各展其才,才尽其用,通过全员聘用制,优化文化队伍结构,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真正做到一流人才、一流贡献、一流收入。调动起现有文化人才的积极性,尽最大努力为西部大开发贡献热忱。另外,在文化队伍建设中要实现机制创新和体制创新,要有一个跨越式的进步,充分发挥现有群众文化人才自身优势,同时要引进高水准文化人才、文化经营人才和紧缺人才。为他们的生活,创业创造宽松、和谐的有利条件和环境。

再次,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文化设施是群文工作的物质载体和依托,文化馆作为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的综合性场所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辅导中心,必须具有适宜群众活动的场所和必要的设备。武威市文化馆文化综合大楼的落成,为武威市群众文化活动创造了比较宽敞、舒适的环境和现代化设备。现具有多功能大厅400平方米,展览大厅1300平方米,音乐教室200平方米,舞蹈教室200平方米,图书阅览室200平方米等。随着办公环境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文化馆一定要利用好优越的设施和地理环境,争强市场意识,发挥人才优势,增加活动内容,丰富和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

第4篇

为了进一步开展并落实我县初中阶段“教学规范达标”活动,促进初中教师钻研教材、教法和学法,提升初中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我县初中教学质量,经研究决定,特举行2008年**县初中教师优秀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实录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加对象:本次活动相关学科分别为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思品、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体育共10门学科,参加对象为全县初中教师(兼任两门及以上学科的教师可以参加相关1-2门学科的评比)。

二、选题范围:

教学设计:各相关学科教师要求针对现行使用教材所涉及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以新课程教材为主。

课堂教学实录:选取本人在平时学科教学中觉得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一节课,以文字形式将其实录下来。

三、写作要求

(一)教学设计要形式规范、内容详尽、符合新课程理念,并附500—1000字的设计说明或自我评价。

1、设计内容包括课题、教材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及设计说明(或自我评价)等板块。各学科建议参照“**市初中学科备课常规”提供的相关学科精品范例进行设计。在教材内容分析中先注明教材版本、年级、册和单元(课)。

2、书写体例:

⑴课题:标题要具体、明确。通用格式为“《***》教学设计(第*课时)”,三号黑体字。

⑵正文:正文内容要全面,教学流程要具体。一般以“一/(一)/1/(1)”的序号排列。大标题小四号黑体,正文五号宋体,段落行距为1.25倍,页边距设置均为2.5cm。

⑶设计说明或自我评价:标题小四号黑体,内容五号楷体。

3、字数要求:每个教学设计为一个课时,字数以不超过5000字为宜。

4、打印要求:文稿用A4纸打印,正文不能出现姓名及单位。承诺书、封面各1份,参评文稿一式3份。

(二)课堂教学实录应突出真实性、典型性、实用性,并附500—1000字的教后反思或自我评价。

1、课堂教学实录内容包括课题、教学具体过程(不仅要写出师生对答过程,还要写出师生当时的行为和情态)及教后反思(或自我评价)等板块。

2、书写体例:

⑴课题:标题要具体、明确。通用格式为“《***》课堂教学实录(第*课时)”,三号黑体字。

⑵正文:正文内容要具体全面。正文五号宋体,段落行距为1.25倍,页边距设置均为2.5cm。

⑶教后反思或自我评价:标题小四号黑体,内容五号楷体。

3、字数要求:每个课堂教学实录为一个课时,字数以不超过5000字为宜。

4、打印要求:文稿用A4纸打印,正文不能出现姓名及单位。承诺书、封面各1份,参评文稿一式3份。

四、送评要求和办法:

1、各学区、直属学校按规定篇数向县教研室推荐。(见下表)

篇单

数位

类别

灵溪

龙港

宜山

钱库

金乡

马站

矾山

桥墩

直属

教学设计

35

35

20

25

25

20

20

20

10

课堂教学实录

35

35

20

25

25

20

20

20

10

2、本次评比的截止时间为3月28日。各单位选送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录必须在此之前送**县教育局教研室陈兰香老师处(207室,联系电话:64718867,手机658166),逾期不候。

五、其他:

本项活动不收评审费。

第5篇

赵塔里木这个名字,从书面文字至口头称呼都令人难忘。“塔里木”一词源出古突厥语,意为“流入湖泊和沙漠的河川支流”。今天,作为地标的塔里木,是欧亚大陆腹地56万平方公里的一片盆地、是一条长达2000余公里的河流、还是一座储存着160亿吨原油当量的油田,而无论是盆地、河流还是油田,皆以其凝重、浩瀚与恢宏而闻名。将塔里木这三个字入为人名,寄托着父母的深意与期望。赵姓塔里木者,作为中国音乐界的一位学者以及笔者的师长与领导,则以其坚韧、宽厚与执着而立身。

二、学子——学者

赵塔里木是一位坚韧的学子。新疆素有“湖湘子弟满天山”之说,虽祖籍湖南,自被父母赋与“塔里木”之名,他便被深深烙上了新疆的印记。出生于乌鲁木齐的赵塔里木中学毕业后,远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担任州文工团演员,七年的文艺实践使他浸于蒙古长短调、哈萨克阿肯弹唱以及维吾尔麦西来甫等民间艺术的海洋中,并与当地民族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当今天的赵塔里木袒露他至情至性的一面时,还会用蒙古舞的抖肩击筷来回忆当年的峥嵘岁月。而也正是这段生活,奠定了他与民族民间音乐的不解之缘。1978年,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塔里木进入新疆奎屯师范学院学习,主修理论作曲。两年后转入新疆师范大学音乐系,1982年获得学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82年,随杜亚雄教授考察新疆少数民族音乐,从此走上民族音乐学之路。经过五年的执教和研究生涯,1987年塔里木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攻读硕士学位,师从耿生廉、杜亚雄教授,研究方向为民族音乐学,于1990年获得硕士学位后返回新疆师范大学任教。再经过五年的执教生涯,1995年考入扬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师从王小盾教授,研究方向为“汉民族与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的比较研究”,1998年获文学博士学位。

从学士至博士的求学生涯,在上个世纪对于地处新疆的学子而言,无疑是一条充满艰辛而坎坷的道路。更不幸的是,塔里木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文工团工作的七年,正处于期间。为了备考,塔里木甚至发明了凿冰洗脸来保持头脑清醒的方法,偏远的博乐小城在冬天动辄就是零下30多度的奇寒天气,可以想见一个年轻人以冰水扑面的惨烈。考入大学后,在钢琴教育家王莲教授,音乐理论家赵梓辉教授,作曲家祝令、马辉教授等名师的指导和自身坚忍不拔的努力下,塔里木打下了坚实的音乐理论基础。1987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是塔里木第一次走出新疆,也是新疆音乐界首位硕士研究生。在中国音乐学院接受了全面而系统的民族音乐学训练后,他深入蒙古族额鲁特部进行了长达半年的田野调查,完成硕士论文《蒙古族额鲁特部民歌特征的鉴别与解释》,论文荣获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第二届中国音乐史优秀论文评选研究生组评委奖(1990年)。1990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塔里木回到新疆继续执教。1995年考入扬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再次成为新疆音乐界的首位博士研究生。就这样,一个来自大西北中年学子,来到瘦西湖畔的温润环境中,在王小盾教授的悉心指导下,以目不窥园、夙夜不懈之精神,对中国音乐文学的古今典籍进行了深入的阅读和研究。近两年的潜心修造后,塔里木将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投射到了中亚东干人的民歌,之后辗转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与新疆甘肃等地,完成了洋洋二十余万字的博士论文《在中亚传承的中国西北民歌——东干民歌研究》。

赵塔里木是一位胸怀博大的民族音乐学者。新疆的偏远与相对闭塞,确实使得求学之路充满艰辛曲折,然而正是其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资源,为音乐学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塔里木深知,民族音乐学家首先必须植根于民间音乐生态之基底,以坚定信念与毅力向纵深发展,形成立足之本的直根系:其后还须扩展至探寻与音乐共生的文化背景,以求知欲与置疑态度发展出侧根,打通学科壁垒,形成网状分布的须根系;最终从土壤中不断汲取营养,形成伟岸的树干与繁茂的树冠,在人类文明的普照之下进行光合作用,以参天大树的高度来俯瞰世界民族音乐之林——是为直根、须根、树干、树冠的有机关系。因此,民族音乐学研究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深入调查对象的内核,以局内人的身份与该文化生态形成共同体,分享其音乐的审美内质与社会功能,最终再上升至学术层而对其进行理性的把握与诠释。在撰写硕士论文《蒙古族额鲁特部民歌特征的鉴别与解释》时,他深入伊犁昭苏、尼勒克二县的额鲁特部中,与民间艺人共同生活,熟练地掌握了额鲁特语,并记录下一百五十余首额鲁特民歌,对额鲁特民歌共生的文化背景、额鲁特人的音乐观、民歌的分类和流传、额鲁特民歌的歌词特点与音乐特征、额鲁特民歌在社会文化体系中的功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该论文是民族音乐学田野调查、系统分析与科学结论的范本之作。

通过《蒙古族额鲁特部民歌特征的鉴别与解释》一文,塔里木展示出作为民族音乐学家所必须具备的扎实根系,而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价值再认识》(《音乐研究》1989年第3期)一文中,已经看到塔里木伸展出树干的端倪。文中首先通过描述少数民族音乐与其生产活动的联系、在婚礼民俗中的作用、在少数民族宗教活动中的文化意义等方面,揭示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价值的特殊意义,并阐述了少数民族音乐在文化中的“向心”、“规范融合功能”,为“文化价值相对论”的观点摇旗呐喊。文中指出:“任何一种文化,无论处在何种发展阶段的社会环境中,其自身具有的价值体系是其它文化不能取代的。”同时,塔里木也冷静地指出:“在观察异民族音乐文化时,试图采用一种完全中立、超然的态度来摆脱自己的价值观对观察、判断所产生的主观倾向是完全不可能的。但这不意味着放弃文化价值相对观,相反却要提倡和坚持,并作为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其根本意义在于:不断向客观逼近。”他还在文中警示“另一种极端倾向是:虽然从“平等音乐观”的愿望出发,最后却得出不平等的结论;从批评“欧洲中心论”出发,却建立起地域、民族的自我中心。”这些观点,在时隔四分之一世纪后的今天看来,依然振聋发聩,这是民族音乐学家面对全球化大潮时应该坚守的原则与座右铭。

正是持有这种科学的民族音乐观,使得塔里木的研究视野愈加开阔起来。以新疆额鲁特部民歌研究为起点,他开始将目光拓展至整个中亚。新疆与中亚存在有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蒙古族和俄罗斯族等7个主体在界外的跨界民族、还有维吾尔、回等2个主体在界内的跨界民族。而回族作为一个跨界民族长久以来并没有引起学术界应有的关注,其音乐文化的跨界研究则基本上为空白,塔里木以其敏锐的学术触觉关注到了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东干人音乐文化。1997年1月至5月,他与王小盾教授前往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对东干民歌进行了实地调查,历经辛苦与磨难,终于1998年9月完成了《在中亚传承的中国西北民歌——东干民歌研究》。可以说该篇论文的完成,标志着塔里木作为一个民族音乐学者,正在形成其知识结构的树冠层面。该文对东干民歌的流传分布、民歌概念与分类、传承方式以及唱词格律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研究,并将东干民歌与中国西北回民民歌进行了个案的对比与分析,从而全景式收录了中亚东干民歌的形态、文化背景及其所呈现出鲜明的跨界特征。这篇论文是中国跨界民族音乐文化研究的开篇之作,将为国内跨界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拉开序幕。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34个跨界民族。对于跨界民族所进行的文化研究,还关系到政治、经济、宗教乃至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等重大问题。20世纪中国的民族音乐学家们,不仅仅要从学术层面上揭示跨界民族音乐文化及其共生文化体系的属性与特征,还要站在公民层面,在探索艺术真理的过程中承担起维系中华民族认同、构建国民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重大任务。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塔里木将研究的目光拓展至东南亚民族民间音乐上来。2011年8月,经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各学科规划小组评选审批,塔里木主持申报的科研课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界民族音乐文化实录》,被列为“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澜沧江一一湄公河流域面积约达80余万平方公里,从云南出境,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五个东南亚国家。而云南境内的25个少数民族中,跨国境民族就有16个,东南亚国家从20世纪后期以来是世界公认的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同时也充满着政治、经济乃至军事上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对这些跨界民族的音乐文化研究,实际上已经远远超越了民族音乐学学科本身,上升至与国家文化安全、经济发展、边界和平等息息相关的重大命题上来。

纵观塔里木的学术研究历程,在其丰硕的研究成果中可以清晰地勾勒出这样一个脉络:从新疆额鲁特民歌解释,至中亚东干人的民歌研究,再至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界民族音乐文化实录,正是一个民族音乐学家立于民族民间音乐生态中向下植根、网状伸展、登高俯瞰的历程,硕士与博士的研究对象分别从境内单一民族(额鲁特)、拓展至跨界单一民族(回族-东干)、再至跨界民族集群(云南-东南亚五国),昭然揭示出一个胸怀宽广、肩负使命的民族音乐学家的历程。

三、教育家——领航者

“经师易遇,人师难遭”(《后汉纪·灵帝纪》)。以言传者为“经师”,以身教者为“良师”,倘若以思想、智慧与人格的力量为学生树立信念与理想,是为“人师”。本科于师范大学、硕士于音乐学院、博士于综合大学的学习经历,综合大学、艺术学院、专业音乐学院的执教经历,使塔里木对教师这个社会角色有着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以言传身教的“良师”为起点、以照亮学子学术人生的“人师”为目标。塔里木一直如此践行:课堂上的他以严谨缜密而著称,生活中的他则如慈父般地关爱学生,而无论课堂内外,他都用自己的行为、思想与意志影响着学生。在专业方面,塔里木强调必须通过系统地学习与训练,掌握全面而扎实的音乐理论与实践技能功底。在综合素养方面,塔里木强调打通学科分界,人文与科学素养并重,对于音乐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还要具备经史子集的古典文献阅读功力,熟练掌握外语来保持对国际学术热点的时刻关注,还要熟练掌握现代科技的研究手段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率。正所谓一手读春秋、一手用科技。最最重要的,做学问即是做人,学品与人品同步、知识和行动合一。令人记忆犹新的是,在新疆师范大学首届本科毕业生典礼上,塔里木在黑板上有力地写下一行大字:“踏踏实实做学,老老实实做人”。这一行朴素无华的文字,整整影响了一代新疆音乐学子,他们坚定地朝着老师所树立的灯塔前行,同时也遵循着着薪火相传的传统来照亮后学的道路。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塔里木便以民族音乐学家特有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对现有的高等音乐教育体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其《新疆高师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中的一个误区》(《中国音乐》,1996年第2期)一文中,对少数民族班视唱练耳的教学内容与其母语文化割裂、教学方法与其音乐实践过程脱节的现状提出了严重的质疑,认为现有的课程体系中“许多课程的内容基本上是欧洲传统音乐文化的经验总结,而民族音乐文化的知识在这些课程中充其量只是‘民族化’口号下表面的、缺乏实质内容的点缀”,其根源在于“一元音乐价值观的误导”。走出误区则需要“树立多元的音乐文化观、认真研究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特征、探索双重乐感的人材的培养”。从此,新疆师范大学音乐系在塔里木双重乐感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下,在课程体系与培养方式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即使在塔里木调入新疆艺术学院工作后,后继者依然沿着这条道路探索进取,终于在十多年后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1995年,塔里木调入新疆艺术学院工作。新疆艺术学院是西北地区唯一的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学院设有音乐系、美术系、影视戏剧系、舞蹈系等,汇集了新疆的歌舞丹青艺术门类,这为塔里木的教学与科研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在教学方面,塔里木开设了《音乐学基础》、《民族音乐学概论》、《民间音乐田野调查技术》、《计算机音乐概论》等课程,集基础理论、艺术实践及音乐科技各方向的教学于一身。在他的主持下,新疆艺术学院创办了音乐表演专业木卡姆表演方向,并于1996年首次招生,这标志着自古以来民间口传心授的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正式纳入了高等艺术专业教育的体系中。塔里木认为:“当代学校教育己是民众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木卡姆的传承不可完全游离于这个文化传承的主流。如何不失时机地将木卡姆传承纳入学校教育轨道,使其成为活态传承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学校艺术教育必须直面的问题。”经过七年的实践探索与总结,2003年新疆艺术学院木卡姆教学成果被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与此同时,赵塔里木领衔的音乐学学科被评为自治区艺术类惟一的重点学科。

2006年,塔里木调入中国音乐学院工作。中国音乐学院、我国唯一一所以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和研究为主要特色,培养从事民族音乐理论研究、创作、表演和教育,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音乐学府——这对于一个民族音乐学的学者与教师而言,无疑是如鸟投林。在这里,塔里木担任了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导师,并为学院开设了《中国维吾尔木卡姆述略》、《跨界民族音乐文化研究》等课程,将自己的学识与见解浓缩为精华,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他培养的三名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均获得优秀。

第6篇

音乐教育学是一门研究音乐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音乐教育学是一种交叉学科,它是音乐学与教育学互渗交融的产物。

音乐教育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理论体系来自于音乐教育实践活动,是在总结音乐教育实践过程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理论,反过来又指导音乐教育实践。它是音乐教育实践的理论形态,音乐教育实践的发展,使它不断地丰富和充实。另一方面,它又是音乐教育理论在音乐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对音乐教育实践起着规范和指导的作用。

音乐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非常年轻,但在人类文明史上却具有漫长的历史。伴随着音乐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音乐文化的传承活动,就有了音乐教育活动的出现。现代音乐教育学,它的母系统音乐学和教育学成为独立的一门科学均创始于19世纪。1863年德国音乐学家F.克吕桑德(Friedrich Chrysander,1826―1901)所编《音乐学年鉴》被视作西方近代音乐学的发端。而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1841)在卢梭的教育思想体系和裴斯泰洛齐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对教育学的科学基础进行探索,初步建立了教育学体系,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是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音乐学和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为其边缘学科音乐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创造了条件。音乐教育学与近代教育学发生的自然历史过程是极为相似的,大致经历了“教”之法――“教”之学――“教育”之学――“教育学”等阶段,才形成“教育学”的初步格局。现代音乐教育学形成年代其说不一,一般认为是20世纪逐渐发展形成的。

在我国,伴随新学制而产生的音乐学科教育研究发端于19世纪末。1897年清政府创办了南洋公学师范院,首开“教授法”课程。1904年清政府明令规定师范生要学习“教育学”和“各科教授法”。1907年中、小学正式设置了音乐课程,定名为“乐歌”、“唱歌”课。前后,我国各科教学法课程建设得到了发展。先生的“五育并重”、“美育救国”等主张,推动和促进了艺术教育的发展。1922年的“壬戌学制”,采纳了陶行知先生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的主张,一字之变,说明学科教育研究注意到了“教”与“学”的双边关系,是学科教育研究的一大进步。当时,我国一些师范院校设置了艺术教育课程,其中包括“歌唱教学法”课程。仅从当时政府机构教育部先后颁布的《初级中学音乐课程纲要》(1923年6月4日)、《小学音乐课程标准》(1932年10月)、《修正高级中学音乐课程标准》(1940年9月),就可以看出当时音乐教学法研究的水平。例如《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第四款规定的“教学要点”就有25条之多,从中可以看到当时对音乐教学方法的研究是相当重视的。

1939年,当时政府机构教育部颁发了《师范学院分系必修及选修科目施行要点》,正式将课程定名为“分科教材及教法研究”,目的在于纠正师范教育中只重视教法研究而忽视教材研究的问题。1946年当时政府机构教育部颁发的《修正师范学院规程》,进一步明确规定分科教材教法是专业训练科目,并对具体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在此期间,我国一些音乐教育家结合介绍国外音乐教学理论和方法,相继写出一批音乐教学法研究的著作,对我国音乐教育学科建设做出了贡献。如:《怎样唱?怎样教?》(刘良模)、《新课程小学校音乐科教学法》(胡敬熙)、《音乐教育通论》(贾新风)、《音乐教学法》(陈仲子)、《小学教师应用音乐》(朱稣典)、《儿童唱歌表演法》(高梓)、《小学教材及教学法》(赵廷为)、《小学音乐教材及教学法》(缪天瑞)等。

后,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1950年8月颁布的《北京师范大学暂行规程》,明确规定《中学教材教法》为该校的公共必修课程。此外,还规定中等师范必须开设小学教材教法课程。1952年7月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印发的《师范学院教学计划(草案)》中对开设此课做了明确规定。1957年教育部在修订教学计划时,将“教学法”课程恢复定名为“教材教法”课。教学内容被规定为:“了解中小学教材内容和编辑原则,熟悉基本的教学方法;对使用教材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进行研究。”20世纪50年代中期,学习苏联中小学和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法,翻译出版了一批音乐教学法著作。对我国音乐教育研究产生过一定影响的是《中小学唱歌教学法》(鲁美尔主编,陈登颐译,1955年)。当时音乐学科教育研究对象主要是唱歌教学的方法,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要教学任务,以及程式化的五段教学模式等。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这一段的音乐学科教育研究偏重于具体教学经验的介绍或信息的传播,其研究领域偏于狭窄。

党的以后,学校音乐教育得到健康的发展,音乐学科教育研究蓬勃地开展起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教育学门类下将“教材教法”研究定为二级学科,确定了学科教育研究的地位。1979年6月,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同年12月在高师艺术专业教学座谈会上确定高师开设《中学音乐教材教法》课程。1986年底,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我们不但要建立自己的教育学,还要建立自己的学科教育学。”翌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教材教法研究”更名为“学科教学论”。1986年,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处和艺术教育委员会成立,随后制定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6―2000年)》,这就为我国音乐学科教育研究迈上新台阶打下了基础。1980年后,陆续出版了一些研究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著作。其中《小学音乐教学法》(张芳瑞、李泯、杜光编著,1981年)、《中等学校音乐教学法》(王克、杜光,1984年)两部书分别被中师、高师选用为音乐教材教法课程用书。与此同时,国外一些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教学法在我国得到传播。一些有影响的国外音乐教育书籍被翻译或出版,如美国音乐教育家默赛尔(James L.Mursell)与格林(Mabelle Glenn)合著的《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章枚译,1983年)、美国学者洛伊斯・乔克西的《20世纪音乐教学法》(陈平译,1988年)、迈克尔・L.马克的《当代音乐教育》(管建华、乔晓冬译,1991年)。此外,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委员会连续举办了七届“全国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对推动音乐教育的深化改革,促进音乐学科教育研究,有巨大作用。《中国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等国家和地方性音乐教育专刊的创办,以及全国性音乐学术刊物音乐教育专栏的设置,为进一步开展音乐学科教育研究创建了良好的环境。

总之,20世纪80年代末以前的几十年,是我国音乐教育学的萌芽、积累、酝酿、准备时期。

1. 近十几年来教育学、心理学、音乐学、音乐美学等学科的新发展,为音乐教育学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

2. 改革开放以来引进了国外的各种音乐教育理论和音乐教学法体系,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启迪了我们的思想,转变了音乐教育观念,为音乐教育学的构建准备了思想基础。

3. 蓬蓬勃勃的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锻炼培养并形成了一支音乐学科教育研究的队伍,其中有一批长期从事音乐教材教法研究并具有较高的音乐教育理论与修养水平的学者,成为音乐教育学构建的组织基础。

这一时期,我国出版有关音乐教育各种问题研究的文献为数不少,尤其与音乐教育教学实践相关内容的文献更是不胜枚举。但是突破以往音乐教材教法的局限,拓宽和深化音乐学科教育研究的范畴,着力探索音乐教育活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及规律,从宏观上研究音乐教育理论,向音乐学科教育学发展,仍然亟待加强。音乐学科教育实践呼唤着音乐学科教育研究向更高层次发展和升华。1986年前后,我国的一些学者陆续发表了国外音乐教育学研究现状的介绍和对音乐教育学体系和结构的设想方面的文章。如《国外音乐教育学研究简介》(万庆华)、《音乐学学科介绍》(何乾三、罗传开、张前等)《音乐教育学构想》(曹理)《加强音乐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廖家骅等)。1988年国家教委艺术教育主管部门组织酝酿艺术教育科研课题时,再一次提出进行有关音乐教育学研究问题。同年年底,由曹理负责组织成立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研究”课题组。1989年8月此课题被列入国家教委教育科学“七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国学校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第三阶段研究课题。课题组以横跨全国七省市的高师担任音乐教材教法课程的教师为主要成员,先后组织了五次课题研讨会,撰写了近40万字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曹理主编,缪裴言、廖家骅副主编,1993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获1995年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为了组织起来,更有效地、更系统地进行音乐学科教育研究,1990年12月,以高师教师为主成立了中国音协音乐教育学学会。

中国音乐教育学学会的成立,实现了我国学科教育研究的一次飞跃。从1990年至2004年,14年来,音乐教育学学会与中国音乐教育学会等学术团体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充分发挥了协调效应的作用,成为推动我国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

1. 组织了音乐学科教育研究的多种学术活动。基本上坚持了年会制度,进行专题研讨,组织学术交流活动。这些活动紧紧围绕本学会发展的目标展开,主题更加集中,研究的问题更加专门化,研究的方法更加灵活,注重实效。如音乐学科教育学研究、中外音乐教育比较研究、音乐课程建设研究、民族音乐教育研究等。

2. 集合了学术研究的队伍。这个学会的成员以高师或其他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担任本课程的教师为主,开展学术研究的“共同语言”较多,在音乐学科教育研究上比较有特色。学会成员,从开展课题研究时只有两名副教授,发展至今在238名会员中,已有教授32名,副教授85名,两项之和占会员总数49.2%。其中有的还是博士研究生导师或硕士研究生导师。他们其中大多数人具有独立完成音乐学科教育科研课题的能力,承担了省市级的科研项目,并能与其他人合作完成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如国家教育科学“八五”重点课题项目“普通学校美育理论与实践”,其中学校音乐教育分为三个子课题:“中国当代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理论实践”,课题负责人姚思源;“中国近现代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课题负责人伍雍谊;“外国学校音乐教育研究”,课题负责人曹理。音乐教育学学会的一些成员分别参加了以上的三个课题研究,课题成果以丛书形式体现。现已出版的外国音乐教育研究成果分别有《德国音乐教育概况》(谢嘉幸、杨燕宜、孙海,1999年)、《美国音乐教育概况》(刘沛,1998年)、《日本音乐教育概况》(缪裴言、缪力、林能杰,1999年)、《苏联音乐教育――卡巴列夫斯基音乐教育体系・儿童音乐学校》(魏煌、侯锦虹,1999年)、《外国儿童音乐教育》(尹爱青、曹理、缪力,1999年)、《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蔡觉民、杨立梅,1999年)、《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杨立梅,2000年)和《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2002年)。外国学校音乐教育研究丛书主编为曹理。

3. 加强了学科课程建设的研究。在第10届年会上围绕“21世纪全国音乐学科教育学的建设与发展”主题进行了专题研讨,总结过去,展望并规划未来。出版了提供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学习本课程的教材――音乐教学法、音乐教学论、音乐学科教育学。如《中学音乐教学论》(郁正民主编,尹爱青、王昌逵副主编,1992年)、《中学音乐教学法》(邵祖亮主编,徐绪标、张荫尧副主编,1993年)、《音乐审美教育》(廖家骅,1993年)、《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曹理、缪裴言主编,1995年)、《音乐教育学》(刘云翔、魏煌,1990年)、《音乐学科教育学》(曹理等,2000年)等。

4. 扩大了对外学术交流。举办了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等培训班,以及1997年举办“中外音乐教学法信息交流研讨班”,邀请美国学者约翰・M.费尔拉班德博士来华讲学,介绍美国幼儿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等。有些会员参加了“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建立了长期联系,并促成高秋保治先生于1993年8月来华访问讲学。

第7篇

王粤珍,主任医师,1928年10月生,年及耄耋。出身中医世家,《新民晚报》、《解放日报》、《文汇报》、《康复杂志》、《卢湾区科技通讯》、《香港镜报》、《香港成报》、《香港明报》、美国洛杉矶《天天日报》、《神州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1994年6月赴美国洛杉矶参加国际针灸医学学术会议并荣获优秀论文二等金奖。著有《药棒叩击综合疗法》。

王粤珍出身于中医世家。父亲王冠军从商不从医。祖父王泮猷、叔父王振萁都是民国时期闻名乡里百里以外的名医。

她的生活经历十分曲折,但她从不抱怨。她对记者说:“我也是于1949年10月以前参加的革命,如果当初不退职,我也可享受离休干部待遇,但是今天我以一名厂医退休也感到心安理得。在医学上有所收获我非常知足,多年来我一直希望悬壶济世一展所长今天也夙愿已偿。”退休后,她先后在淮海地段医院等10多家医院和门诊部任职,2004年,先在淮海路博爱医院任职任专科门诊主任,后转到曙光医院老中医诊疗中心任职主任医师。这些地方都是她施展医术和奉献爱心的地方。当她看到病人贫寒交迫或没有回程路费时,王老爱心无限,送钱送物。

信奉耶稣,精神寄托

养生方法最重要的是有信仰。因为敬畏生命、敬畏命运,似乎冥冥之中有一个意志、一个圣者、一双巨手在为她做出奇妙的安排,只要想到他,可以逢凶化吉,一切危险、急难、悲苦都可变得风平浪静。自从皈依上帝信奉耶稣,她把一切希望和烦忧都寄托在上帝身上,感到为人处世有了方向和目标。当有难与烦恼时,她祈求上帝,她的主就会为她作出奇妙的安排,使她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锻炼强身,俭朴生活

1960年她患了严重神经衰弱,以致不得不病退离职,返回上海住在淡水路。在上海华山医院住院半年多,做过催眠疗法,出院后又复发如初。于是她开始练少林武功和收听广东粤曲轻音乐,她的睡眠才逐渐改善。她开始自我锻炼,在老师指导下学舞剑,由此不药而愈,治好了她的神经衰弱。

她在老师指导下学舞剑,学会少林派武术青萍剑法6套,双剑3套,有龙凤双剑、青龙双剑、梅花双剑。拂尘剑法1套:一手持剑,一手持拂尘,操练起来,手眼身法步相互配合,行云流水,十分优美。她至今坚持每天练青萍剑3套。那时她每天上复兴公园去锻炼,开始时体质虚弱,一路上要休息停顿三次。经过锻炼后,一次她与武术老师一起骑自行车路过四川路桥,可以骑车直上直下,而老师只能推车而行,可见她的体力恢复的状况。

倒走步每次1000步,可锻炼腰部协调功能。这是去香港门诊后增加的锻炼项目。那次在香港开设药棒叩击综合疗法专科门诊。每天从6点出诊,然后9点上班,然后做到中午,中午盒饭是请病人代买,中午不休息一直做到晚上7点。流水作业,一次治疗5个病人,这个刚施药棒叩击,另一个则给施针灸,下一个再给服药或开处方,打针、熏烤等,连续地一个接一个,均由一个人独立完成。如此作为,她深受到邀请方的高度称赞,对她香港的外甥说:“你阿姨真是超水平的发挥!”因为这次遭遇使王粤珍腰部严重受伤,后经倒走步长期锻炼才逐渐康复,从此以后这项节目也成为王老强身健体的必修功夫。

饮食方面,王粤珍坚持两点,一是以素食为主,二是饮食有规律。早上食物:一碗麦片、黑芝麻。以前曾有胃酸过多的胃病,用食物治疗每天一片干面包,持续半年治愈。现在主食:山芋、红萝卜、小馒头、小花卷。本月开始为了图省事,他们夫妇不再自烧午餐,而是包饭吃外卖,令店家送上门来。编辑/张玉春

第8篇

【论文摘要】目的为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我院推行了“全程护理教育管理模式”。方法建立护理部一科护士长一护士长三级护理教育组织管理体系,根据不同学历、不同职称进行不同的训练。其训练内容主要有:①职业道德教育,②“三基”训练,③专科护理,④护理新业务、新技术、新进展,⑤管理、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教育,⑥外语能力的培训,⑦电脑知识培训,⑧护士礼仪,⑨人性化护理服务,⑩《医疗法规》及相关法律知识等。其训练方法采取院内培训为主,院外培训相辅。结果护士的整体水平大大提高。结论推行全程护理教育管理模式,能不断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从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我院是一所地市级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现有在职护理人员340名。自2000年以来,通过推行全程护理教育管理模式,提高了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全程护理教育管理模式概况

1.1组织管理体系

在建立健全护理部一科护士长一护士长三级护理教育组织管理网络的基础上,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以保证目标任务的落实。

1.1.1护理教育委员会:由护理部主任,护理教学办公室护士长分别担任正副主任委员,科护士长及有教学组织管理能力的护士长、优秀护士代表担任委员。每月召开1次会议,总结医院护理教育工作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拟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等。凡重大的护理教育决策需提交护理教育委员会讨论通过。

1.1.2护理教学办公室:护理教学办公室系护理部下设的一个独立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即1名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其主要职责包括全院日常护理教育工作计划的落实、管理和指导;全院在职护士、进修护士、实习护士教学计划的落实及“三基”训练、“三基”考试;新护士上岗培训等。

1.1.3科护士长领导下的大科护理教学质量考评小组,负责对本系统护理教学工作的计划、实施、考评等。

1.1.4全院各护理单元分别设1名总教学老师,在护士长的领导下负责管理全科在职护士、进修护士、实习护士的护理教学、业务学习、护理查房、三基训练及考试等;负责督促、考核、指导本科室护理带教人员的工作。

1.2基本原则:基本功训练与专科技术训练相结合、一般培养和重点择优培养相结合、当前需要和长远需要相结合。

1.3主要内容:①护士道德教育,②“三基”训练,③专科护理,④护理新业务、新技术、新进展,⑤管理、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教育,⑥外语能力培训,⑦电脑知识培训:⑧护士礼仪,⑨人性化护理服务,⑩《医疗法规》及相关法律知识等。

1.4训练要求:主要根据不同学历、职称进行不同的训练。

2全程护理教育管理模式培训方法

实行院内培训与院外培训相结合。院外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即:每年选派近百名护理人员,分别参加市级以上短训班学习;选派约20名优秀护士分别到武汉、北京、上海等大医院进修深造;组织护士长到省内外先进医院参观、考察、学习;每年选派近20名护理人员,参加省级以上各类学术交流会;邀请上级护理专家来院讲学等。院内培训是我院实行全程护理教育的主要培训方法。

2.1新护士岗前培训:重点培训“三基”、职业道德、护士礼仪、人性化护理服务、《医疗法规》及相关法律知识等;新护士工作一年内实行科室轮转,各科室护士长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

2.2专题讲座:护理部每月组织一次全院性护理新知识专题讲座(均使用多媒体);各护理单元每半月进行一次业务学习。

2.3护理业务(或教学)查房:护理部每两月、各科室每月举行一次护理业务(或教学)查房。

2.4整体舒适护理研讨会:各护理单元每周召开一次整体舒适护理研讨会或组织一次三级护理查房。

2.5护理疑难病例讨论会:建立护理专家会诊库,对疑难护理病例进行护理会诊。

2.6护理专题培训班:护理部每季度主办一期,护理新业务、新技术、新进展培训班(均使用多媒体幻灯片教学)。

2.7护理学术交流会(或读书报告会):由护理部主持,每2年一次,同时开展“优秀论文奖”的评选活动。

2.8三基训练及考试:对实习、进修生按计划每周集中安排一次三基训练及考试的项目;对35岁以下的护士每年进行一次“三基”强化训练;对40岁以下的护理人员定期举办三基理论考试;对45岁以下的护理人员每月进行一次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达标考核;年终对全院护理人员分层次进行理论统考;护理部每年举办一次护理技术操作比赛。

2.9三级管理者临床实践指导: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及护士长分别到床边指导护士工作,结合病人病情讨论解决患者的护理问题和示范操作及有关专科知识。

2.10健康教育:开展“护士主动与病人沟通”的活动,建立了“护患沟通记录本”(全院护理人员人手一册),强调护士对病人作入院、疾病、饮食、用药、手术、检查、休息、睡眠、出院等宣教工作,采取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方法,如播放录象带、录音带等。儿内科开设“儿童娱乐室”,JL#t-科推行“儿童娱乐玩具流动服务车”,门诊开办“健康快车”,心血管内科开设“天使信箱”、“天使热线”,各护理单元向患者发放小册子、建立音乐病房等。

2.11高年资护士指导:由临床高年资护士指导下级护士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服务,同时对新护士做好传、帮、带工作。

2.12学历教育:鼓励护理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成人自学考试。全院护理人员参加高等护理自学考试者达95%以上。

2.13外语学习:长年主办了两个护理英语培训班(即基础班和中级班),聘请鄂州大学英语系老师定期授课,学员200余人;成立了“护士英语之家”,定期开展活动;45岁以下护理人员参加“基础英语会话”学习;在ICU开展了“护士英语交班”已有3年余;在本院护理刊物《护理园地》上开办了“护士英语角”栏目。

2.14电脑培训:在护理人员中普及电脑知识,护理部相继主办了护士“多媒体幻灯片制作培训班”、“护士微机操作比赛”及“护士多媒体幻灯片制作比赛”。

2.15护理竞赛活动:近四年来,护理部坚持每季度举行一次护理竞赛活动,如“护士接待新病人、接待来访者‘临床路径”’的比赛,“护理安全管理路径比赛”,“病人在我心中”的演讲比赛,护士微机操作比赛,护理知识竞赛,护士普通话比赛,护士礼仪服务比赛,人性化护理服务规范比赛,护理急救技术比赛……

3全程护理教育管理模式培训效果

3.1护士学历层次普遍提高:我院在职护理人员340人中,原基础学历为中专者290人,占85.3%;基础学历为大专者10人,占2.9%;基础学历为本科者1人;无专业学历者41人,占12.4%。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尤其是开展全程护理教育管理模式之后,护理人员自觉参加学历教育,学历层次普遍提高。目前,取得本科学历20人,占5.9%;本科在读者55人,占16.2%;取得大专学历240人,占70.6%。

第9篇

一、工作目标

1、狠抓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使教学工作的管理更上一个新台阶。

2、完善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使之尽快成长起来。

3、初一、初二各科的统测,统招班合格率要达到100%,英语、数学优秀率要超出全镇所有参考班级最高率的16%(语文10%),非统招班两率要达全镇各初级中学重点班最低线;初三的合格率和优秀率要达到全镇所有参考班级的第一名。

4、初三升中考总分合格率、总分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五名,理想目标为前三名,同时要做好学生的分流引导工作。

5、高一语、数、英、物、化市统考合格率保证目标为前六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八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

6、高二语、数、英市统考合格率保证目标为前六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八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

7、高一、高二会考科目合格率、优秀率要达到全市的平均线以上。

8、高三高考上省线人数要达到上级指定的保证目标。

二、工作措施

1、强化目标管理。各级组、科组根据学校教学的整体目标计划和要求以及各学科实际情况制定各学科的教学目标。各科任教师根据学校教学整体目标和学科教学目标,按年级学科要求,按班级学生实际和教师本人特长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上述三种教学目标,从集体到个人,从整体到局部,最后落实到教师个体教学目标和学生个人上,从而实现学校的整体目标。

2、抓好备考工作。高考备考领导小组要加强班风、学风和教风的管理,要注意监控辅导对象的辅导过程和效果。其他各类考试科任要尽早确定培优辅差对象,定好培优辅差计划。各科要加强对临界优生和临界合格生的辅导,在抓好单科优秀率和合格率的同时,提高总分优秀率和总分合格率。

3、初中毕业班,要正确处理好提高升中试成绩和为我校高中输送优秀人才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要辅导好临界优生和临界合格生,提高总分优秀率和总分合格率,又要及早了解学生的报考意向,从关心学生,开展集体活动,宣传我校高中重点班优势等着手,加强学生的爱校思想教育,做好初三年级的分流工作。

4、抓好教学进度。各年级在不影响课堂效率的前提下,要力争把教学进度适当提前,以求得本学期各类统考以及下学期高考、升中考、会考和市、镇统考备考工作的主动权。

5、落实教学工作检查制度。期中和期末教导处和科组联合进行两次教学工作检查,检查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情况,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检查教师备课、辅导及作业批改等情况,检查教师教研工作情况,检查科组建设状况,检查各功能场室的管理状况等等。

6、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各科组在抓好备课质量的基础上,强化作业布置、批改、以及学生书写格式规范化的管理。本学期拟在各班开展一次作业展览活动,安排三次(第6、12、17周)学习质量跟踪测试,把学生的学习质量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

7、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备课组活动要做到“三定”、“四备”和“五统一”,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学进度、统一目的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练习、统一测验考试。使用新教材的备课组要加强对教材、教法、学法以及练习的研究,以便尽快适应新教材。各备课组还要抓好每次集体备课的质量,落实好备课的专题,有效地把备课内容转化到教学实践中。

8、开展教改专题研究。各科组的教研工作要继续以目标分层教学为重点,同时加强学法的指导,并围绕专题进一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组织教师学习理论,掌握操作方法,参加有关教研活动。在研究过程中,各科组要发挥备课组的力量,分工合作,共同研讨,不断总结。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检查仍以目标分层教学为核心,全面检查、考核各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方面对目标分层教学的应用。

9、加强学风建设。班主任不仅要认真抓好班风,通过良好的班风带动学风建设,还要配合科任,参与各科的教学管理。班主任要多组织些与学习有关的活动,在班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科任要结合教学实际多给学生以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逐步掌握学习的技能和技巧。

10、培养青年教师。以结对子、压担子、搭台子、引路子等形式,按照《新教师教学达标规定》和《教师结对子制度》中的有关要求,导师和新教师各自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并分阶段对新教师进行考核,以帮助新教师尽快提高业务水平。 12、加强图书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根据市教育局要求,充实必要的器材、设备、报刊、图书和杂志等,进一步加大课本、辅导材料、练习资料等的订购和管理力度,科组长要切实负责,经常检查督促有关功能室的管理工作。

三、行事历

周次 日期 工作内容

1、 9月3日——8日 开学典礼;稳定学生情绪;教师结对子会议;教师 制定工作计划

2、 9月9日——15日 毕业班教学经验交流会;市完中语.数.政.生.化科组 长会议;市语.数.政.生.化镇中心教研组长会议;市 政治课题组会;高中物理竞赛 4、 9月23日——29日 班优秀作业展览;高中市各科中心教研组长会;市 数学课题实验评比;市教育科研课题工作会;市初 中、高中青年教师化学实验能力竞赛;完中计算机 科组长会;九月份文明班评比;参加镇中小学生文 艺汇演

5、 9月30日——6日 国庆节

6、 10月7日——13日 学习质量跟踪测试;新教师工作座谈会;市高中艺 术教育研讨会;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8、 10月21日——27日 教研工作检查;市高中艺术课(音乐、美术)教学 调查;初中地理教学研讨;全国中学信息学奥赛; 高一化学研究课;初中化学公开课;粤(顺)港澳 语文单元教学研讨会;初、高中数学教学研讨会; 十月份文明班评比周次 日期 工作内容

10、 11月4日——10日 新教材使用情况研讨;市音乐教学研讨课;市教研 室下乡视导;“展示你的才能”系列活动;学校体 育运动会

11、 11月11日——17日 班学法指导工作调查;市高中化学新教材使用情况 调查;省中青年高中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竞赛;高三 政治复习研讨课;初中计算机研讨课14、 12月2日——8日 班学习经验交流会,学习之星评选;市中小学音乐 说课比赛;初中史地生教学情况调查;市中学生即 席作文竞赛;中学数学课题实验视导

第10篇

【关键词】研究生 文化素质教育 现状及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40-02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研究生正是国家朝气蓬勃的一代,正如勉励研究生所说:“我们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有着伟大的目标,可谓生逢其时、责任重大。”这对高校如何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生教育作为中国教育的高端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的重任,在教育逐步大众化的形式下,如何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文化素质教育,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问题。

一、研究生文化素质教育现状及问题

1.研究生文化素质体系尚未构建完善

研究生文化素质体系的构建基础在于研究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构建,而课程构建存在的最普遍问题主要为课程设置随意性大,且教学手段单一,构建不完善,缺乏循序渐进的学科衔接和联系。在一些高校存在课程轻松学生多且教学系数大,课程复杂学生少且教学系数小,不合理之处显而易见,这正是文化素质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课程构建不够全面,考核方式不够科学,在未形成自身特色的情况下,对研究生也缺乏相应的吸引力。

2.研究生文化素质创新能力培养不足

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要求,不管对本科教育还是研究生教育,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2016年杭州G20峰会中,所说的“创新发展方式,挖掘增长动力”,首先需要的就是一批具有强烈创新意识、持续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而研究生将会是未来这只队伍的核心和中坚力量,但在我国研究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目前往往还存在制约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在培养模式和教育思想上,与发达国家整体还存在着一定差距。

3.研究生自身缺乏提高文化素质意识

研究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前提需要研究生自身认识其重要性。但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研究生更倾向于将时间花费在与就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学习上,来应对司法考试、会计考试等专业测试,而忽视了自身文化素质的培养。更有甚者,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影响下,抄袭剽窃,使学术道德、为人诚信,都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二、研究生文化素质教育提升路径

1.构建完善的研究生文化素质体系

(1)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渗透人文精神

研究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贵在精而不在多,更多的倾向于研究生的自主研究和学习精神的培养,通过精选现有课程,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渗透人文精神,加强思维方式的训练和指导,教会研究生如何去找到问题的答案,而不是教会问题的答案。通过综合性的课程,将历史、文化、音乐等内容提炼优秀精华融入其中,通过熏陶,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改革考核方式,注重实践活动

研究生文化素质教育教学方法不应教条,需要通过启发、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多的是指导下的探讨,而不是简单的灌输和限制。应该合理地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的教育手段,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让研究生深入社会,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将知识的积淀与生活的阅历结合起来,不断感知文化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

(3)注重师资培养,提高文化建设水平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高校成功最关键的因素。作为研究生文化素质教育,需要通过人才引进、校内培养等多渠道的手段培养优秀师资,通过探索校际合作的新方式,争取做到资源共享,教师互聘,建立起一支既有学科知识又有文化素养的骨干教师队伍,为研究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化建设方面,需要总体规划、全面布局,一方面加强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等场所建设;另一方面,通过文化素质活动,媒介宣传、修养讲座、文艺活动,提升校园整体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精神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2.注重培养研究生文化素质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作为研究生文化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前提是以人为本。在研究生创新培养过程中,首先,需要培养研究生敢于怀疑的意识和积极上进的求知精神。通过切实保证其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让研究生敢于怀疑,并能在引导下正确寻求科技创新的途径。其次,需要培养研究生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创新的能力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纸上谈兵,只有做好专业教学与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才能使研究生思路灵活,视野广阔,从而提出独到的新见解和新想法。最后,需要培养研究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操作能力。创新的能力需要由理论到实践,这就需要其具有广泛浓厚的兴趣、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不挠不折的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是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

3.提高研究生自身文化素质意识

提高研究生自身文化素质意识,首先,强调文化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文化达标测试,将文化素质教育与学位挂钩,督促研究生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其次,加强诚信道德教育,尤其注重学术道德培养,建立起学术道德的监督约束机制,杜绝急功近利的思想,同时加大对研究生优秀论文的指导资助力度,形成鼓励、激励研究生投身科研的优良风气。最后,引导研究生充分认识到文化素养对其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开展合适的就业指导课程,将文化素养拓展融入其中,拓宽研究生就业途径,为研究生顺利创业、就业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耿彦君,曹一伟,张玲.高校研究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J].高等农业教育,2013(2):106-109.

[2]周小军,王乐生,张瑾.基于传统文化的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6(10):97.

[3]张筱丽,陈尚荣.普通高校术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学海,2005(6):198.

第11篇

一、工作目标

1、狠抓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使教学工作的管理更上一个新台阶。

2、完善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使之尽快成长起来。

3、初一、初二各科的统测,统招班合格率要达到100%,英语、数学优秀率要超出全镇所有参考班级最高率的16%(语文10%),非统招班两率要达全镇各初级中学重点班最低线;初三的合格率和优秀率要达到全镇所有参考班级的第一名。

4、初三升中考总分合格率、总分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五名,理想目标为前三名,同时要做好学生的分流引导工作。

5、高一语、数、英、物、化市统考合格率保证目标为前六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八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

6、高二语、数、英市统考合格率保证目标为前六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八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

7、高一、高二会考科目合格率、优秀率要达到全市的平均线以上。

8、高三高考上省线人数要达到上级指定的保证目标。

二、工作措施

1、强化目标管理。各级组、科组根据学校教学的整体目标计划和要求以及各学科实际情况制定各学科的教学目标。各科任教师根据学校教学整体目标和学科教学目标,按年级学科要求,按班级学生实际和教师本人特长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上述三种教学目标,从集体到个人,从整体到局部,最后落实到教师个体教学目标和学生个人上,从而实现学校的整体目标。

2、抓好备考工作。高考备考领导小组要加强班风、学风和教风的管理,要注意监控辅导对象的辅导过程和效果。其他各类考试科任要尽早确定培优辅差对象,定好培优辅差计划。各科要加强对临界优生和临界合格生的辅导,在抓好单科优秀率和合格率的同时,提高总分优秀率和总分合格率。

3、初中毕业班,要正确处理好提高升中试成绩和为我校高中输送优秀人才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要辅导好临界优生和临界合格生,提高总分优秀率和总分合格率,又要及早了解学生的报考意向,从关心学生,开展集体活动,宣传我校高中重点班优势等着手,加强学生的爱校思想教育,做好初三年级的分流工作。

4、抓好教学进度。各年级在不影响课堂效率的前提下,要力争把教学进度适当提前,以求得本学期各类统考以及下学期高考、升中考、会考和市、镇统考备考工作的主动权。

5、落实教学工作检查制度。期中和期末教导处和科组联合进行两次教学工作检查,检查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情况,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检查教师备课、辅导及作业批改等情况,检查教师教研工作情况,检查科组建设状况,检查各功能场室的管理状况等等。

6、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各科组在抓好备课质量的基础上,强化作业布置、批改、以及学生书写格式规范化的管理。本学期拟在各班开展一次作业展览活动,安排三次(第6、12、17周)学习质量跟踪测试,把学生的学习质量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

7、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备课组活动要做到“三定”、“四备”和“五统一”,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学进度、统一目的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练习、统一测验考试。使用新教材的备课组要加强对教材、教法、学法以及练习的研究,以便尽快适应新教材。各备课组还要抓好每次集体备课的质量,落实好备课的专题,有效地把备课内容转化到教学实践中。

8、开展教改专题研究。各科组的教研工作要继续以目标分层教学为重点,同时加强学法的指导,并围绕专题进一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组织教师学习理论,掌握操作方法,参加有关教研活动。在研究过程中,各科组要发挥备课组的力量,分工合作,共同研讨,不断总结。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检查仍以目标分层教学为核心,全面检查、考核各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方面对目标分层教学的应用。

9、加强学风建设。班主任不仅要认真抓好班风,通过良好的班风带动学风建设,还要配合科任,参与各科的教学管理。班主任要多组织些与学习有关的活动,在班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科任要结合教学实际多给学生以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逐步掌握学习的技能和技巧。

10、培养青年教师。以结对子、压担子、搭台子、引路子等形式,按照《新教师教学达标规定》和《教师结对子制度》中的有关要求,导师和新教师各自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并分阶段对新教师进行考核,以帮助新教师尽快提高业务水平。 12、加强图书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根据市教育局要求,充实必要的器材、设备、报刊、图书和杂志等,进一步加大课本、辅导材料、练习资料等的订购和管理力度,科组长要切实负责,经常检查督促有关功能室的管理工作。

三、行事历

周次 日期 工作内容

1、 9月3日——8日 开学典礼;稳定学生情绪;教师结对子会议;教师 制定工作计划

2、 9月9日——15日 毕业班教学经验交流会;市完中语.数.政.生.化科组 长会议;市语.数.政.生.化镇中心教研组长会议;市 政治课题组会;高中物理竞赛 4、 9月23日——29日 班优秀作业展览;高中市各科中心教研组长会;市 数学课题实验评比;市教育科研课题工作会;市初 中、高中青年教师化学实验能力竞赛;完中计算机 科组长会;九月份文明班评比;参加镇中小学生文 艺汇演

5、 9月30日——6日 国庆节

6、 10月7日——13日 学习质量跟踪测试;新教师工作座谈会;市高中艺 术教育研讨会;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8、 10月21日——27日 教研工作检查;市高中艺术课(音乐、美术)教学 调查;初中地理教学研讨;全国中学信息学奥赛; 高一化学研究课;初中化学公开课;粤(顺)港澳 语文单元教学研讨会;初、高中数学教学研讨会; 十月份文明班评比周次 日期 工作内容

10、 11月4日——10日 新教材使用情况研讨;市音乐教学研讨课;市教研 室下乡视导;“展示你的才能”系列活动;学校体 育运动会

第12篇

关键词: 民办幼儿园 园本教研 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民办园、私立园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6年前,宿迁市实验小学为了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名校办民校,校领导发动全体教师,投资办园,创办了一所“宿迁市通成实验幼儿园”。办园之初,我们就高标准定位,始终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一流教研水平”放在首位。6年来,我园师资队伍从8名发展到47名。有7名教师在省市优课评比活动中获奖;有3名教师的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有10多名教师的论文在省市优秀论文评比中获奖;但是,我园师资队伍平均年龄25岁左右,面对这样一个年龄轻、经验少、研究能力弱的教师群体,我们立足实际,突出重点,以研促教、以活动促提高,使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快速提高。

一、开展互动式学习,夯实师资队伍的理论基础

根据教师理论基础普遍薄弱的现状,首先制订了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一是系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二是抓住关键重点学,针对教师的教育现状做专题选读。三是结合需求自学,要求教师结合自身教学需求和薄弱环节,自己选学相关知识,努力做到广阅博览。学习中,鼓励师师互动,学习方式依内容而不拘一格。一是理论分析式学习,一般由经验比较丰富、理论基础比较扎实的园长和业务园长组织学习,帮助教师进行理解和剖析。二是案例剖析式学习,如在学习“教育活动目标制定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时,首先给大家提供了本园教师根据同一个活动内容设计的三个不同的教案,提问:你认为目标的制定一般从哪几个方面表述?上述三个方案有没有遵循这样的原则?一番讨论后,再让教师到学习材料中寻找答案。此外,还有美文推荐型学习、经验介绍型学习。

二、经常性教研活动,提高师资队伍的教研能力

针对民办园师资教研能力普遍偏弱的实际,我们把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在日常教研活动中,按照“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确定目标,希望他们能够在每一个活动中提高能力。

(一)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提高教师的评价能力。

在查阅教师以往的听课笔记中,发现大部分教师听课笔记记录简单,评析内容极少有深入的剖析和反思。我们就从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入手。听课形式以随机听课和跟踪听课为主,由课题组长随机召集教师进班听课,及时做好听课评析,并集中进行集体评价与反思。跟踪听课就是短期内再进班,听同一教师的课,看问题解决了没有,并进行总结评价。

此外,我们还经常性地组织教师参加园际教研活动,学习同行的评课方法,聆听专家的剖析。如组织所有教师分批参加市实小幼儿园开展的园际教研活动,邀请市教育局、教研室幼教专干、教研员进园开设专题讲座或听课评课等。同时,主动向教研室申请承办园际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二)加强案例撰写培训,提高教师的撰写能力。

针对多数教师存在“能说不能写”的倾向,我们定期开展教学反思案例的撰写培训活动,帮助教师理清思路,提高撰写能力。首先给教师提供教学反思案例的格式,组织大家进行学习训练,掌握基本撰写要求。让教师掌握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记录和反思。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鼓励教师在学校网站上开展交流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撰写能力。一是沙龙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小组选择问题并探讨、提炼出本组认为适宜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推选出汇报员进行汇报,由另一组进行质疑和补充。二是PK活动。鼓励老师针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观点,并展开辩论。三是开设教研博客。让老师在博客上教学反思案例、活动设计、教学心得、优秀文章等。

(三)开展一课多研活动,提高教师的反思实践能力。

开展“一课多研”活动是提高教师的反思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一般先由业务园长进行引领性的研讨与反思,在教师基本掌握方法之后,再由教研组组织“一课多研”活动,使其成为教科研的小阵地。

第一研,展示、评价设计方案,促进教师自我反思。观摩老师对方案进行评价,而后在主持人的引导下,结合新《纲要》从活动目标的制定、活动的准备、活动过程的组织、教师的状态、幼儿的反应等进行集体评价和反思,从中发现问题。

第二研,执教老师重新设计教案,引发教师再反思。以生活中各种形状的丝巾导入,引导幼儿用纸代替布设计制作丝巾。大部分教师认为此活动以游戏为主,形式较新颖。但在执教过程中出现了新问题。活动开始部分,幼儿在回答“丝巾是怎么制作出来的?”的问题时,无论教师怎么引导,就是答不到点子上。课后研讨时,有的观摩教师指出:“幼儿并不了解怎么制作丝巾,完全是凭着自己的想象在回答,所以也就不可能出现老师想要的答案,而老师不能够灵活地转变思路,一直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导致下面的活动进行不了。”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观察已经变得敏锐起来,能够发现问题和反思问题了。

第三研,再次修改方案,巩固反思成果促实践。以音乐游戏“找朋友”导入,让幼儿找图形宝宝做朋友,然后当小小魔术师,让图形宝宝变身为其他图形。方案拿出来后,大家觉得这个方案比较好,能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但活动刚开始,大部分幼儿不会玩音乐游戏“找朋友”,执教教师面对突发状况不知所措。课后研讨中,大家讨论得非常激烈:“想不到这么简单的游戏幼儿不会玩!”执教教师也进行了深刻反思:课前没有对幼儿的发展状况了解;自身不能灵活机动。第三研使大家陷入深深的思考:设计再好的方案,如果不能很好地驾驭它,突发状况就会接踵而至,教师就会处于被动的状态。

三、开展考核竞赛活动,提高教师的基本技能

教师扎实的基本技能是教师教育教研能力的具体体现,是有效开展活动的基础。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开展竞赛活动,运用考核评比的办法,激励教师不断提高基本技能。

(一)开展教师弹唱考核,提高教师的弹唱技能。

将各年龄班教材中的“歌唱、律动、欣赏”等曲目作为考核内容,通过抽测的方法进行考核。

(二)开展教师讲故事过关考核,提高教师的语言技能。

将各年龄班教材中故事、诗歌、散文作为过关内容。结合教学进度,将考核内容分在每个月中,采取每月定期过关的形式,达到全体教师能熟练讲述故事、朗诵诗歌、散文的目的。

(三)开展优课评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园内每学年度都开展“优秀教育教学评比活动”,每次都有新要求,如,用规定的年龄班幼儿上课,活动内容自选,或用不同的年龄班幼儿上课,选择同一领域内容,或用同一年龄班幼儿上课,用同一领域内容,等等。

当前,民办幼儿园发展势头迅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民办园教育教研质量和水平,保证学前教育整体健康发展的关键和核心,必须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反观我园的成长历程,广泛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能力,是我们打造幼儿园名优品牌的重要经验。我们将持之以恒,以师幼的共同成长为己任,使民办幼儿园的师资越来越优化,更好地服务于幼儿、服务于家长、服务于社会,为发展民办教育事业开辟一片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