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卫生所组织管理

卫生所组织管理

时间:2022-04-08 21:04: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卫生所组织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卫生所组织管理

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以下简称“乡村一体化管理”),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农村卫生服务功能,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卫生服务差距,对于进一步巩固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规范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行为,维护农村医药市场秩序,缓解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具有重要而长远的意义。我市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就要是在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的指导下,按照卫生部、省及市业务部门的要求,逐步理顺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的关系,明确两者在农村卫生服务中的责、权、利,最大限度地发挥乡村卫生组织的服务功能,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逐步建立起宏观调控有力、微观运行有序的新机制。

二、工作目标

以行政村为单位,规范、稳妥地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在全市探索市、乡二无治理模式的有效形式,通过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合理规划和配置乡村卫生资源,规范服务行为,加强规范管理,提高服务效率,为我市广大农村群众提供方便、价廉、优质、高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使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医改工作带来的惠民成果,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目标的实现。

三、基本原则

1、坚持村卫生所的公益性,增进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和效率。

2、坚持实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以优化调整现有卫生资源为主导,健全农村基层卫生服务网络。

3、坚持循序渐进,分阶段、有步骤推进,逐步实现全面整合。

4、坚持院办院管为主体,强化乡镇卫生院对村级卫生机构的综合管理和业务指导。

5、坚持预防保健、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全面推进,中西医相结合。

6、坚持探索村办乡管的运行机制,切实保障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促进村卫生所健康发展。

四、目标任务

(一)建立健全村级卫生网。

1.规划。严格按照我市村卫生所设置规划,以方便群众、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为原则设置村卫生所。原则上,每个行政村应有1所村卫生所,人口少的邻近行政村也可以联合设置卫生所;对村型较大、人口较多,自然村较为分散的行政村,可在距村卫生所较远(1公里以上)、居民较为集中的自然屯设村卫生室。村卫生所和村卫生室同属乡镇卫生院派出机构。

2、房屋。村卫生所房屋鼓励争取政府支持、集体租赁和村医集体购买。其房屋面积和基本装配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合理规划和配备,其中,村级卫生所(室)业务用房面积原则上不少于60平方米,有独立分开的预防保健室、诊察室、治疗室、处置室和药房。

3、设备。至少拥有以下基本设备: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身高体重计、诊察床、诊察桌、出诊箱、药品柜、输液器材、换药器材、紫外线灯、污物筒、资料柜、电话、简易高压灭菌设备、灭火器、观察床、输液椅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它设备;有条件的应配置电脑、电视、心电图机、氧气瓶等;设有健康宣传栏或宣传窗。

4、标识。全市村卫生所实行统一标识,印章。

5、布局。要做到结构合理,环境整洁,物品、器械放置有序到位,相应制度、图表上墙公示,要在醒目位置张贴便民措施或服务公约、服务电话及投诉电话、常用医疗收费标准和注射药品配伍禁忌表。

(二)实行“七统一,两独立”。

“七统一”即:在行政、人员、业务、财务、药品、工资、绩效考核等七个方面加强规范管理;“两独立”即:村卫生所(室)实行法律责任和财务核算独立。

1、行政管理。

(1)市卫生局管理职责。市卫生局统一领导全市乡村一体化工作,制定出台工作制度、管理制度、乡村医生工作职责等各项规章制度。

(2)乡镇卫生院管理职责。乡镇卫生院负责对本乡镇卫生工作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统一检查、统一考核,对村卫生所(室)实行统一管理。乡镇卫生院聘任村卫生所(室)长,聘期一年,实行目标管理。乡镇卫生院协助卫生局打击和取缔本辖区内无证行医、乡村医生所外行医等非法行医行为。

2、业务管理。

(1)乡镇卫生院统一部署、安排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要加强对村卫生所(室)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

(2)乡镇卫生院要带领和指导村卫生所转变服务模式,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组织医务人员实行上门服务和主动服务,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健康管理

(3)乡村两级医疗机构要为农村居民提供规范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助专业机构落实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4)要严格加强乡村两级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健全村级卫生机构的门诊登记、处方书写、药品使用等规章制度和业务技术规范。

(三)财务管理

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机构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制度,规范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加强对经济活动的控制和监督。

(1)市卫生局职责。要加强对乡镇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财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收支审计。

(2)乡镇卫生院职责。统一管理各村卫生所(室)的业务收入、社会保障和固定资产,实行“村财乡管村用”。设立村卫生所(室)总帐和分帐,对各个村卫生所(室)的财产、物资要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药品调拨和业务收支帐册。公开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及其价格和药品价格,对各村卫生所(室)实行统一的收费标准、收费收据,做到收费价格公开,票据齐全。

(3)村卫生所职责。自觉接受乡镇卫生院财务监管。财务实行独立核算。从业务收入中统一提取卫生事业发展统筹资金,用于支出村卫生所(室)的房屋租赁、办公用品、取暖费、水电费、交通费等相关费用。

(四)药品管理

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集中网上采购和零差率销售,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双轨制。村卫生所(室)定期向乡镇卫生院报送药品采购计划,由乡镇卫生院负责供应,禁止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村卫生所(室)要建立真实完整的药品购销、验收记录,不得擅自扩大用药范围,要按照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的要求,规范、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基本药物,严格控制门诊输液和抗生素、激素的使用。对于不认真执行规定药品销售私自加价的,一经发现,进行处罚;乡村医生不得私自进购药品,一经发现,将给予严肃处理,并按相关法规严肃查处外,同时取消其乡村医生聘用资格。

(五)工资管理

乡镇卫生院统一核算、管理和发放乡村医生工资,乡村医生工资由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补助和诊疗活动收入三部分组成。

公共卫生服务性收入,根据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完成情况、个人的工作能力、业务技术水平、兼顾绩效考核取得;基本药物补助按销售额比例补到人头;诊疗活动收入根据村卫生所(室)诊疗次数获得相应比例的一般诊疗费。此外还包括中医药收入等其它收入。乡镇卫生院统筹本乡镇村级医疗卫生机构业务收入用于支付乡村医生工资和村卫生所(室)业务支出。

乡村医生业务收入利润提取比例(第一次统筹),乡村医生取得的月收入低于300元的不参加统筹。

当月利润(元)提取利润比例(%)业务收入工资发放(%)

低于(含)300不参加利润提取全额发放

301—500595

501—1000694

1001—2000793

2001—3000892

3001以上991

村卫生所诊疗活动的利润提取统筹后,所取得的利润达到一定金额后进行第二次统筹,工资达到2500—3500元/月的按2%统筹,达到3501—4500元/月的按3%统筹,超过4501元/月的按4%统筹(不含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收入)。

乡村医生业务收入二次统筹比例(第二次统筹):

业务收入按比例提取后利润达到(元)统筹比例

2500—35002%

3501—45003%

4501以上4%

(六)人员管理

按照国务院《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规定,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按所辖常住人口的1‰—1.5‰配备,服务人口多的村卫生所(室)可适当增加乡村医生配置。

(1)乡村医生应接受乡镇卫生院统一安排,全部进入村卫生所(室)执业,私自执业者一律取缔乡村医生执业资格。

(2)乡镇卫生院可根据需要调配乡村医生到卫生院或村医生所(室)工作。在本辖区内取得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的乡村医生方可调配聘用到卫生院工作,并签订聘用合同,聘用期限为一年。具备《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乡村医生可在本乡镇本村级医疗机构调配使用。

(3)乡镇卫生院建立乡村医生人事档案,对其聘用、考核、奖惩等情况建档管理。聘用人员报卫生局审核备案后,统一办理注册或变更注册手续。

(4)禁止一人办所。对于夫妻或父子(女)同所的必须三人或三人以上同时执业。

(5)乡村医生聘期届满经考核合格者可继续聘任,不合格者予以解聘。对于未完成本年度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乡村医生,不予参与年度考核和下年度聘用。

(七)目标考核管理

(1)卫生局职责。负责对乡镇卫生院乡村一体化组织实施工作进行考核。制定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绩效考核办法。组织实施村卫生所(室)从业人员培训和年度考核。

(2)乡镇卫生院职责。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所(室)实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1、公共卫生服务指标的完成情况;2、村卫生所的医疗服务质量;3、村卫生所的内部管理;4、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规定的情况;5、群众的满意度。考核评分办法按卫生局制定的《乡村医生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执行。

(3)依据考核结果兑现奖惩和工作经费。在卫生院工作的乡村医生参照卫生院职工绩效考核,享受与卫生院职工同等工资、待遇和福利。

(八)两独立:即村卫生所(室)法律责任和财务核算独立。

1、法律责任独立。村卫生所(室)均为独立法人,其法人代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村卫生所(室)的工作人员在开展诊疗及其他活动时,产生的风险和责任自行承担。

2、财务核算独立。村卫生所(室)的业务开展实行财务独立核实,统一分配,自负盈亏的经营管理。

五、工作步骤

1、调查摸底。对全市村卫生所(室)进行排查,核实在岗乡村医生人数。

2、统一规划。根据全市实际,综合统筹乡村一体化工作布局,重新核发村卫生所(室)《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确定乡村医生执业地点。

3、实质运作。对村卫生所(室)进行整合,对村卫生所(室)现有资产进行盘点,确认,出台考核和奖惩制度,层层签订责任书,履行有关人员聘用手续。

4、总结验收。重点考核工作落实进度、管理制度执行、卫生服务开展、药品采购使用、技术人员执业等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在全市打标立样,予以推广。

第2篇

一、政治思想和业务学习

年,全科同志始终以“认真做好医政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积极主动地参加卫生局组织的各种培训会议和学习活动,不断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掌握各种业务知识和卫生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医政管理工作

(一)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1、认真做好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

年医政科继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原则,严格按照卫生部《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和省、市卫生工作要求,制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通知,在全市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医疗质量管理活动。全年坚持每月都深入到各医疗卫生单位,严格督导、检查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积极督促其整改。

2、针对个别医疗机构妇产科存在的医疗隐患,及时筹备并举办了“全市妇产科医疗纠纷防范培训班”。邀请有关专家,对孕、产妇的产前保健、产程观察、产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催产素的正确应用等问题以及医院妇产科医疗纠纷的防范,进行了全面、集中的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降低了我市妇产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3、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省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为内容,积极组织有关专家深入基层,到镇(街)卫生院举办医疗护理质量培训班。引导和督促镇(街)卫生院广大医务人员(包括乡村医生)继续深入学习和全面掌握卫生管理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等;进一步提高了镇(街)卫生院医务人员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强化了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4、组织有关专家,采取随机抽取的形式,从全市各医疗机构中抽取年以来的出院病人住院病历265份,进行病历评审。共评出甲级病历241份、乙级病历24份,甲级病历率90.9,评审结果在全市进行了通报。通过病历评审活动,提高了全市的病历书写质量,强化了病历质量管理。

5、为进一步提高镇(街)卫生院的急诊、急救水平,不断强化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简化服务流程,优化服务过程,切实防范各类医疗事故的发生。按照卫生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通知》精神,11月底准备组织全市镇(街)卫生院开展人工心肺复苏术操作、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电动吸痰器吸痰法技术比武活动。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切实提高(街)卫生院的急诊急救能力,不断改善医疗服务质量,让病人在医疗服务全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人性化关怀和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护理管理工作

1、参加了国家和省卫生厅举办的各类护理管理培训班,并多次在镇(街)卫生院举办护理质量和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培训活动,做到每月到镇(街)卫生院督导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及时发

现问题,查找不足,严防各类护理纠纷的发生。

2、年完成了180的护士执业注册及计算机录入工作,并按照上级要求,完成了50人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报名工作。

3、组织参加了市卫生局和护理学会举办的年庆祝5.12国际护士节护士风采活动,获得了较好的名次,通过此次活动,对内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对外提升了我市护理队伍的整体形象,使病陪人对医院护理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三)中医工作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农村的预防保健和诊疗作用,进一步做好了我市中医重点专科建设的有关工作;按照市卫生局要求,积极指导镇街卫生院和村卫生所运用中医药50项适宜技术,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简便的中医药服务;协助做好了中医药行政许可证项目管理的研究调查工作;完成了全市乡村医生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的报名工作;做好了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申报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个人的有关工作。

(四)镇(街)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整顿工作

按照市政府办公室《整顿镇(街)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的通知》要求,年制定并下发了《关于继续开展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整顿工作的通知》,继续对全市21处镇(街)的一体化管理工作进行了清理整顿,进一步加大了对全市各镇(街)一体化工作的督导和管理力度,积极督导和协助各镇(街)卫生院对本辖区内的卫生所逐村逐所的进行认真梳理、整改,对于一村存在多室的卫生所坚决进行合并或停业。最后,为检验整顿效果、进一步强化一体化管理,对各镇(街)卫生院已设置的各类卫生所,重新采取逐村逐所的形式进行现场校验和验收,凡是验收不合格的卫生所一律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改正;已经验收合格的卫生所予以校验或颁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纳入正常的一体化管理轨道。截至目前,年全市共校验农村一体化管理的各类卫生所850处,新批准农村一体化管理的各类卫生所222处(其中紧密管理型卫生所34处、目标管理型卫生所188处)。通过今年的一体化整顿活动,更加强化了我市村级卫生组织的管理,严厉打击了所外行医和非法行医活动,净化农村医疗服务市场,进一步巩固了农村一体化管理工作。

(五)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工作

为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和省、市等有关部门联合下发的《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文件精神,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活动。

第3篇

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村卫生所建设,加大投入,开展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对偏远山区卫生所进行改造,为行政村的卫生所配备基本急救设备,对承担农村公共卫生任务的乡村医生给予补助,对在岗乡村医生进行规范培训。村卫生所的条件和乡村医生的待遇有了一定改善,服务能力有所增强,为保障群众身体健康作出了贡献。但总的来看,我县多数村卫生所业务用房面积小、布局不合理;乡村医生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缺乏相应保障;村卫生所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不完善,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

我县共有254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共建有227个村卫生所、4个历史遗留居委会卫生所和24个村级卫生服务巡诊点。全县有乡村医生369人。到目前,全县已完成达标建设的村卫生所有8个。

二、发展目标与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为宗旨,强化政府责任与投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整合卫生资源,加快构建乡村一体、防治结合、分工合理的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

(二)发展目标

通过加大投入,改革管理体制,优化运行机制,加强卫生技术人员培训等措施,提高村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到2012年,全县每个行政村建设一家达标的卫生所或巡诊点。到2015年,全县构建起乡村一体、防治结合、分工合理的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立一支能够满足乡村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并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基层卫生服务队伍;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全面提升,能够为乡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综合卫生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稳步提高。

(三)建设原则

1、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县制定全县总体规划,明确指导原则、支持的范围和重点,依据相应的管理规定,对本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各乡镇根据本规划要求,制定具体项目建设计划,落实建设资金和政策措施,确保规划整体目标的实现。

2、整合资源,合理布局。整合现有卫生资源,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及区域分布、交通条件等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村卫生所;对照村卫生所建设标准,以改、扩建为主,按填平补齐的原则进行建设,不搞重复建设,不搞“形象”工程。

3、深化改革,配套推进。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要求,加快村卫生所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财政保障机制的改革,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服务水平。

三、机构设置与服务功能

(一)机构设置

原则上一个行政村设立一所标准化卫生所,人口超过2000人的行政村可增设一所村卫生所。人口稀少且没有固定乡村医生的行政村,建设一个巡诊点,由临近村卫生所乡村医生联办、乡镇卫生院巡诊等形式,解决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乡镇卫生院所在地的行政村原则上不设村卫生所。逐步推行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乡村医疗机构。为完成我县村卫生所建设工作任务,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31号)要求,年底前确保村卫生所实现全覆盖,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村卫生所设置规划(具体设置见附件2)如下:

1、清凉村、兰口村、大樟村等3个行政村不设村卫生所,由乡镇卫生院负责其村民的一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落实。其他非卫生院所在地的210个行政村每个村至少建一个村卫生所,常驻人口大于2000人且村居较为分散的可增设一个。

2、南门居委会、登高居委会、沙浮居委会、北门居委会、吉祥居委会、东门居委会等6个居委会不设卫生所,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负责其居民的一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落实。待条件成熟后可按标准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

3、居委会、城南居委会、镇街道居委会和街道居委会以及其他17个已经设立村卫生所的卫生院所在地的行政村保持现状,不再新增乡村医生,待现有乡村医生达到有关规定条件不予注册后予以取消,取消后由乡镇卫生院负责其村民的一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落实。

4、目前没有村卫生所或没有乡村医生的24个行政村采取两种形式解决其村民一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的落实。

(1)10个常驻人口在300人以下的行政村不再新设卫生所,给予建设巡诊点,由村委会聘请邻近村卫生所乡村医生负责其村民一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的落实,并按规定予以考核补助。

(2)14个常驻人口在300以上的行政村力争聘请有资质的乡村医生开设村卫生所,在设立村卫生所前先设立巡诊点,由村委会聘请邻近村卫生所乡村医生负责其村民一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的落实,并按规定予以考核补助。

(二)服务功能

村卫生所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的最基层单位,以保护农村居民健康为目标。在乡镇卫生院的指导下,按照服务标准和规范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助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规定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使用适宜药物、适宜技术和中医药方法为农村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负责村民新农合普通门诊就诊补偿结算,将超出诊治能力的患者及时转诊到乡镇卫生院及县级医疗机构;填写统计报表,保管有关资料,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和协助新农合筹资等工作。

(三)人员配备标准

每个村卫生所人员一般1-3人,其中至少应有1名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行政村人口较多的村卫生所可适当增加人员。

四、建设任务与建设标准

(一)建设任务

纳入规划,合理布局。乡镇政府要将村卫生所设置规划与建设纳入当地新农村建设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各地要根据村镇建设规划和农民医疗服务需求、人口变化、交通变化、服务半径、经济发展等要素,在年5月底前,完成全县村卫生所建设发展规划制订工作,村卫生所建设发展规划经县级政府批准后报市卫生局备案。原则上一个行政村设立一所标准化卫生所,人口超过2000人的行政村可增设一所村卫生所。人口稀少且没有固定乡村医生的行政村,建设一个巡诊点,由临近村卫生所乡村医生联办、乡镇卫生院巡诊等形式,解决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年安排138个村卫生所完成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安排80个村卫生所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建设项目见附件3)。每个村卫生所都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到2015年,建立起适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农村居民健康需求的新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农村卫生所全部按规定要求完成建设任务,使我县村卫生所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卫生服务水平全面提升,能够为城乡居民提供综合、便捷、质优的医疗卫生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稳步提高。

(二)机构建设和设备配备标准

依据国家有关部委制定的《村卫生所建设指导意见》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所建设意见》,结合本县实际,制定全县村卫生所建设标准(详见附件1),合理确定村卫生所的建设和投资规模,规范项目建设。

五、资金筹集与分配

《规划》建设集体举办村卫生所所需投资主要由省市补助解决,不足部分由县给予适当补助。各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无偿划拨项目建设用地,减免各种建设配套费用,支持项目建设,降低建设成本,确保建设项目按期顺利完成。

根据我县实际对村卫生所建设分3个档次进行安排,第一档是卫生所用房属村集体所有的且所在村常驻人口在500人以上,用房面积未达标的进行改扩建,安排建设补助资金43000元;第二档是卫生所用房属村集体所有的且所在村常驻人口在500人以下的以及常驻人口在500人以上且面积已经达标的,对现有用房进行装修,安排建设补助资金20000元;第三档是村卫生所用房属私人所有的安排建设补助资金1000元只进行标牌标识制作。

六、相关政策措施

(一)改革完善政府投入和机构运行机制

村卫生所按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及所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保障其正常运行。对社会力量举办的村卫生所可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补助。积极探索建立村卫生所药品零差价销售多渠道补偿机制和多种形式的乡村医生养老保险。

县卫生局要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患者满意度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机制。转变村卫生所运行机制,全面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将村卫生所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范围,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其服务行为、药品器械供应使用、绩效考核进行管理,提高乡村医生及村卫生所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在信息化建设基础上,逐步将村卫生所纳入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范围。

(二)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高人员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鼓励优秀人才到村卫生所工作,村卫生所卫生技术人员的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待遇政策等方面要给予适当倾斜。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和组织县级医院、预防保健机构的中高级卫生技术人员到村卫生所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提高业务水平。

(三)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监督管理力度

规范村卫生所的设置条件和标准,严格机构、人员、技术、设备准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考核评价制度,及时调整、退出不符合要求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加强执业监管,建立社会民主监督制度,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安全、有效、便捷、经济。

七、规划实施与评价

(一)本《规划》从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为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县成立“县村卫生所建设与发展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县卫生局、财政局、发改局等部门参加,全面负责规划的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负责日常工作。

第4篇

【关键词】药品;罪犯

1积极参与省局药品集中采购,降低采购成本

参与药品集中采购前,我们进行了初步抽样估算:我院基本药品品种总数316种,随机抽样50种,对比集中采购与我院单独招标采购的一个季度用量。结果如下:省局批量总价19382.56元,我院批量总价22893.71元,同比下降17.24%。下降0—10%的有27个品种;下降11%—20%的有11个品种;下降30%—100%的有12个品种。数据显示参与省局药品集中采购对有效降低药品采购成本意义重大。同时,集中采购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药品质量以及供货的及时性,保障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2制定合理的卫生所罪犯基本用药目录

医院组织对各大卫生所的药品使用情况进行调研,从医院基本药品目录中筛选出临床必须、,安全、经济,疗效好的部分药品作为卫生所罪犯基本用药目录。要注意治疗效果相近的药品不宜过多编入目录。、如卫生所需要使用目录外药品,要有一个申请和审批制度。使卫生所药品总金额消耗相等的情况下,让更多的病犯得到医疗。

3健全卫生所药品使用制度,做好进销存账目

卫生所药物使用要严格执行处方制度。处方、进销存账目和月计划表应同时定期呈交药剂科审核,便于药库采购和发放药品。有条件的卫生所应该与医院和其他卫生所联网,利用相关软件,使药品的使用、库存一目了然。特别是库存药品的互相调剂,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能有效降低浪费。最好能安装这样一个管理软件:把药库、药房、中心药房、各大卫生所、卫生室的库存作为一个总库存来管理,提高药品的使用率。

4严格控制贵重药品的使用,预防行政干预技术用药

部分医生和领导出于保全求安思想,可能会指导给罪犯用一些基本目录外的贵重药品。从技术层面讲,有的是必须的,有的则可以选择更具经济性的基本用药。

5努力提高医疗卫生人员业务水平,减少罪犯外诊数量或者时间

本院的高级医生和外院的特约专家可以联合对外诊的罪犯进行评估,当病犯在外院进行治疗一段时间后,其各方面数据符合监狱医院的医疗护理标准,应及时转回监狱医院。药剂科做好相关药品卫材的物质保障,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

6狠抓药剂科内部管理,把各项制度落实到实处

药剂科日常工作如果光靠部门领导的检查、监督是不可能干好干细致的,只有把各项制度落实到实处,才能减少问题,提高效率。使药品卫材等物资更具经济型。

第5篇

一、基本原则

1、保障门诊基本医疗,满足参合农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需求。

2、以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的门诊服务为主体,引导病人就近就医。

3、门诊统筹与门诊大病(慢性病)同步推进,扩大门诊受益面。

4、对定点医疗机构实行“总额预算,分期支付,绩效考核”的方式,对病人实行“按比例补偿封顶的方式,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保证新农合基金安全、有效。

5、门诊统筹以乡、镇(场)为单位实行“基金包干、超支不补,结余转下年使用”。乡、村两级定点医疗机构共同承担基金风险,参合农民不承担基金风险。

6、县农医局负责全县门诊统筹的监督和指导,乡、镇(场)农医所负责日常的监管工作。

二、资金来源,用途及管理

1、新农合基金提取风险金后的16%以内用于门诊统筹基金。

2、门诊统筹基金只限用于参合农民在户籍所在地的乡、村两级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门诊费用的补偿。

3、乡、镇(场)农医所建立门诊统筹补偿台帐,定点医疗机构建立门诊统筹专帐,由县农医局统一管理。

三、门诊统筹的补偿程序

1、参合农民须持《新农合证》、身份证(户口本)等有效证件在户籍所在地乡、村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定点医疗机构负责参合农民的身份核定。

2、乡、村定点医疗机构为就诊病人直接垫付规定补偿资金,获得补偿的参合农民在就诊定点医疗机构《门诊统筹补偿明细表》和收费发票上签名(或手印),并记录住址和联系电话号码。

四、门诊统筹补偿款的回付程序

1、乡、村定点医疗机构于当月15日前将上月补偿资料向乡、镇(场)农医所申请回付垫付的门诊统筹补偿款时,须同时提供“门诊统筹补偿明细表”、“门诊补偿结算单(报帐联)”和“复式处方(报帐联)”等材料。

2、乡、镇(场)农医所负责辖区由门诊统筹补偿资料的审核、归档和保管,县农医局按月抽查乡、镇(场)农医所门诊统筹补偿材料,并审核拨付补偿资金。

3、实行了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的乡、镇(场),由乡、镇(场)卫生院统一向乡、镇(场)农医所申请回付垫付的门诊统筹补偿款。

五、门诊统筹补偿比例与封顶线

1、门诊统筹补偿不设起付线;参合农民在乡、镇(场)卫生院的单次门诊费用补偿比例为25%;在村卫生所的单次门诊费用补偿比例为30%,参合农民普通门诊补偿封顶线为每人每年100元。

乡、镇(场)卫生院参合农民单次门诊费用最高限额40元,村卫生所参合农民单次门诊费用最高限额30元。单次门诊费用低于最高限额的按实际金额计算补偿,单次门诊费用高于最高限额时,超出限额部分由就诊医疗机构承担。

2、门诊大病(慢性病)的补偿按《余干县新型农村合用医疗实施方案(暂行)》的规定执行。

六、门诊统筹补偿范围

1、用药范围按《江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卫农卫字[20*]21号)执行。

2、除挂号费外的门诊医疗费用,参合农民在非户籍所在地医疗机构所发生的门诊医疗费用和零售药品费用不得在门诊统筹补偿。

七、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

1、大力推进村卫生所规范化管理,医务人员必须持有相应的执业资格,积极筹备门诊电脑收费管理系统。

2、县新农医局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公告,明确相关要求。乡、镇(场)农医所要及时组织传达,由医疗机构自愿递交书面申请,县农医局考核评估并确定颁发“余干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证牌。

3、定点医疗机构(乡村)医生资格的管理。乡、镇(场)卫生院对本院执业医生、所辖村卫生所乡村医生进行年度资格考核,县卫生局审批,并予以微机“电子注册”。

4、县农医局与定点乡、镇(场)卫生院签订门诊服务协议,乡、镇(场)农医所与定点村卫生所(乡村医生)签订门诊服务协议。进行流动管理,一年一审一定。原则上一村定点一所,实行乡村一体化和村卫生所建设达标者优先。

八、门诊统筹的监督管理

1、统一药品价格。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实行乡、镇(场)卫生院与村卫生所药品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统一药品价格。

2、公开服务信息。定点医疗机构应将收费标准、补偿范围、常用药品价格和农民获得门诊统筹补偿情况进行公示。

3、严格监督检查。县农医局、县卫生局、乡镇(场)农医所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用药、收费、服务和医疗质量等进行检查。

4、大力推广信息化管理。乡、镇(场)卫生院要尽快建立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并与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联网,将参合农民的基本信息置入该系统。

5、乡、镇(场)卫生院使用目录外药品不得超过门诊药品总费用的5%,村卫生所不得使用目录外药品。

6、积极推行村卫生所一体化管理。

九、奖惩

1、县新农合管委会对在门诊统筹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2、新农合经办机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按规定给予处罚。

⑴在补偿工作中,因失职造成新农合基金损失的;

⑵弄虚作假、,套取门诊统筹基金的;

⑶在监督、调查、走访、核实过程中,敷衍塞责,造成新农合基金损失的;

⑷其他违反新农合管理规定的。

3、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所发生的补偿资金自行负担,并按相关规定给予处罚。

⑴未核对参合农民身份、不验证、不登记或为冒名就诊者提供方便,将未参合农民的医疗费列入参合农民进行补偿的;

⑵不遵循诊疗规范和常规、不遵循技术操作规程:如重复用药、不科学配伍用药、用药不对症、用药过度、重复检查和滥检查的;

⑶串换药品、串换诊疗项目和分解大处方,进行分次补偿的;

⑷门诊费用超过标准的;

⑸采取分解处方、虚开处方(冒名签字)、假发票等办法套取门诊统筹资金的严重违规违纪行为的;

⑹将药品进行倒卖的;

⑺不执行国家物价政策和新农合有关规定,进行重复收费、分解收费、升级收费、自定项目收费等情形的;

⑻为非定点医疗机构提供方便,代报骗取新农合基金的;

⑼仿造补偿资料套取门诊统筹基金的;

第6篇

一、成立机构,拟定方案

1.各乡(镇)要在5月中旬前成立相应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委员会,学习贯彻相关文件。同时,要在5月底前拟定各自工作方案上报市初保办,并及时组织实施。

2.5~6月,市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委员会召集全市农村初保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深入各乡(镇)督查、监测和评估初保工作。

3.7月,市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委员会组织人员对各乡(镇)初保工作进行考核验收;8月,结合《昆明市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实施规划2003~2010年》进行自查自评并上报昆明市验收。

二、工作要求

1.各乡(镇)要把初保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2.各乡(镇)要保证预防保健、公共卫生、爱国卫生等相关工作经费及时到位。

3.各乡(镇)要根据实际制订2005~2010年初保实施规划和年度计划并上报市初保办。

4.各乡(镇)政府要将初保工作纳入对村(居)委会及卫生所的综合目标考核中,定期进行检查。

三、工作指标

1.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1)各乡(镇)要成立以分管卫生工作的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对辖区卫生所全面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具体工作要求参照安卫初〔2003〕2号文件执行)。

(2)乡(镇)卫生院要对所辖村级卫生所进行管理、指导和培训,每年不少于4次,要有培训内容、记录和工作简报。同时,有社区的乡(镇)应将社区纳入“六位一体”工作,制定卫生服务工作计划并及时进行总结。

(3)建立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乡村医生培训制度。乡村医生要实施3年一次公开招聘制,与卫生院签订卫生所工作合同。新上任的乡村医生必须在卫生院临床实践不少于半年。

2.医疗卫生管理规范工作

(1)乡(镇)卫生院要建立门诊日志、门诊病历、住院病历,成立卫生院医护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每周对本院医护技术操作、病历处方使用管理、隔离消毒进行抽检;每月对卫生所医护技术操作、处方、门诊登记、隔离消毒进行抽检,确保乡村两级医疗卫生管理的规范性。

(2)加强法定报告传染病管理工作。市疾控中心要尽快出台安宁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管理方案,要有管理、报告和疫源地处理等相关制度,门诊要有病人登记薄、传染病登记册、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疫情月报表。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发生时要有疫情记录和处理记录。

3.疾病预防保健服务

(1)对高血压、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进行登记、监测、行为干预等系统管理的慢性病人应占辖区内已确诊慢性病病人的30%。

(2)把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人口覆盖率纳入实施结核病控制策略五要素达到95%。计划免疫的卡介苗、脊灰糖丸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符合免疫程序要求的接种率达95%。乙肝疫苗接种率达85%。

4.艾滋病防治工作

(1)大众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知晓率达95%。

(2)市、乡、村三级卫生机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中的卫生技术人员,妇女干部参加预防艾滋病、性病专业知识培训率达100%。

5.卫生监督工作

(1)市、乡、村食品卫生合格率达95%。

(2)市、乡、村公共场所卫生合格率达85%。

(3)市、乡、村职业卫生合格率达70%。

6.妇幼保健

(1)年内妊娠至产后28天内有检查、产前检查次数不低于5次,消毒接生和产后访视全程保健服务的产妇人数与年内当地活产数的比例不低于85%。

(2)年内在乡(镇)卫生院及乡(镇)以上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分娩的人数与当地年内活产数之比不低于60%。

(3)7岁以下儿童中当年实际接受1次及以上儿童保健服务的人数与当地7岁以下儿童数之比不低于65%(7岁以下儿童按卫生部4:2:1儿童定期体检或生长监测或每年6~8月份大体检即为儿童保健报务)。

7.环境卫生

(1)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自来水的农村居民占当地农村人口数的80%。

(2)市、乡镇政府驻地公共场所、街道、机关、学校卫生厕所占该地公共厕所总数的40%。(公共卫生厕所是指:厕所有墙、有顶、厕坑及贮粪池无渗漏,厕内清洁,无蝇蛆,贮粪池密闭有盖,粪便定期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厕所)。

(3)居民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40%(居民户卫生厕所是指:厕所有墙、有顶、厕坑及贮粪池无渗漏,厕内清洁,无蝇蛆,贮粪池密闭有盖,粪便定期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厕所)。

8.农村中医药工作

(1)乡(镇)卫生院提供中医药服务占全市乡镇卫生院的85%,村卫生室提供中医药服务占乡级卫生所的70%。

(2)卫生院、卫生所中医药处方占院、所处方总数的30%,确定为开展中医药服务。

(3)中医药处方包括汤剂、院内制剂、中成药、中医非药物疗法处方。

9.健康教育工作

(1)市级各职能部门要设立健康教育科,有人员、计划、记录和宣传资料。

(2)各乡(镇)要设立健康教育人员,有宣传计划、记录和宣传资料;村委会要有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宣传标语、宣传专栏。

(3)根据《云南省农村居民健康教育读本》进行宣传,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占被调查人数(居民、小学生)的65%。

(4)开设健康教育课的中、小学校占当地中、小学校总数的90%。

(5)已形成某教育相关行为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居民、小学生)的60%。

10.医疗保障工作

(1)多种形式的农民健康保障制度覆盖率达85%(指参加合作医疗、计划免疫保偿、妇幼保健保偿制、家庭保健合同、贫困家庭医疗救助等各种形式的医疗保障制度)。

(2)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占乡(镇)农业总人口的95%。

(3)市、乡两级财政对实际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人均投入不低于省级标准。

(4)农村五保户和未解决温饱的贫困家庭医疗救助人数占农村五保户和未解决温饱的贫困家庭人数的50%。

11.居民健康水平

(1)婴儿死亡率是指年内未满1岁婴儿死亡人数与当地活产数之比,应以2000年为基数下降1/5(2000~2004年4年对比)。

第7篇

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15-02

新颁发的《干休所工作条例》将医疗保障明确作为干休所服务工作的核心内容。院前急救是老干部医疗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当前老干部急救医疗研究的主要课题[1]。我所从建所之初,一直很重视医疗保障工作,不断完善各项制度规定,探索院前急救模式,成功处置老干部急救事件。

1 基本情况

我所保障老干部基本为军职以上退休干部,现有老干部48人,遗属3人,年龄在64-97岁之间,平均年龄80岁,平均患病4种以上。有23位老干部未与子女同住,占总人数的45.1%。而且老干部居住分散,医疗保障难度大。

2 院前急救模式

2.1 急救复合模式

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急救预案,成立了院前急救小组,分工明确,职责到人,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在老干部集中居住的每个小区,邀请数位身体状况良好、临床急救经验丰富、现仍返聘的老干部组成医疗保健专家指导组,参与本所左邻右舍老干部突发疾病的急救,并现场指导卫生所医护人员开展救治。同时,为老干部家中安装了上海市老年应急呼叫系统“安康通”,老干部遇突况只需按一下按键,可立即与所内工作人员、地方120联系。这样,即组成了医务人员――医疗保健指导专家――地方120“三方联动”的急救复合模式,大大提高了院前救治的效率和成功率。同时,利用背靠附属医院的医疗优势,与院方积极协作,确保老干部急救护送绿色通道畅通。

2.2 抢救设备完备

除心电图机、除颤仪、吸痰仪等急救必备仪器设备外,卫生所还购置了气管切开包、静脉切开包、急救常备针剂和药品等。专人负责,定点放置,定期检查,使仪器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药品无失效、破损。每位急救指导专家的家中也备齐了一套急救设备和药品。急救车由勤务分队专人负责,定期发动,随时使用。

此外,现今老干部居住条件改善,都居住在高层楼房内。由于电梯空间狭小,配发的担架无法进入电梯,走楼梯又严重拖延救治时间。经过所内工作人员细心钻研,研制出可方便进出电梯的急救担架小车,并兼顾到送院途中的搬运方便、安全。一次性制作了8个,放在老干部居住集中的每一个单元内。这样,大大提高我所老干部突发疾病急诊送院的效率。

3 完善院前急救的措施

3.1 规范保障制度

加强医德规范,严格执行医疗规章制度[2]。在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军队干休所卫生工作管理规定》和《军队干休所卫生工作考评标准》,结合干休所实际情况,卫生所工作人员制定了规范、全面的《卫生所医疗保健服务实施办法》,工作中严格执行。对于抢救、急救、就诊等都有详细的流程,建立各种疾病抢救预案。

3.2 抓好医疗保健

对老干部进行分级保健制度,建立老干部保健病历和健康档案。完善个性化医疗保健服务措施。由于老干部居住分散,每月两次上门巡诊、代开药,掌握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置隐患。对重点人群,加大巡诊频次和力度。每周两次医疗班车,保障老干部就诊和取药,并有一名医务人员陪同,解决老干部就诊和取药中的困难。每月写一次病情记录,每半年写一次病历小结。每年组织一次老干部参加学校体检,体检率基本达到100%。对于体检查出的疾病和异常指标,建议老干部及时进行复查和专科就诊。

3.3 提高技术水平

每位工作人员熟悉老干部病情,熟练掌握各项流程、预案、急救要点,并能熟练操作各种仪器设备。定期进行急救演练和技能比武。借助所内部分老干部临床经验丰富,仍在返聘的优势,搞好传帮带,工作人员轮流到附属医院跟老干部随诊学习[3],提高全科医生能力。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学校、附属医院组织的青年医师培训,以及全军兼职心理医师培训班和总后老年内科急救提高班的学习。

3.4 加强健康宣教

在日常保健过程中,注重疾病防控和健康宣教。平时巡诊过程中,嘱咐老干部把医疗卡、病历、证件放于固定位置,方便就诊,家中备好常用急救药品。外出时,随身携带老年应急卡(所内为老干部制作了包含姓名、住址、常见疾病、过敏药物、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的老年应急卡。)和常用药品。气候多变、季节交替及疾病多发季节,对老干部进行健康宣传。并在秋冬季节,组织有需要的老干部,免费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同时,注重对家属和保姆的宣教。教会他们一些急救常识,遇突发疾病和意外情况如何处理,以及最有效、省时的呼救方式,提高家庭自救、急救能力。

以上是休所结合具体实际情况、老干部身体状况,形成由卫生所医务人员――医疗保健指导专家――地方120“三方联动”的急救复合模式,此模式的建立和实施大大加强了院前救治的力度和及时有效[3]。建所三年来,及时送院或成功救治、现场抢救老干部意外情况,无一例拖延、延误现象。

参考文献

[1] 吴文炎.干休所院前急救现状、对策及发展模式探讨[J].西南军医,2009,11(2):317.

第8篇

【关键词】 军队 中心卫生所 卫勤保障

面对新时期军队发展建设的新形势,我部卫生机构大胆改革创新,探索出一套卫勤保障新模式,克服了营区高度分散,卫勤保障点多、面广、线长、任务繁重等困难,提高了完成多样化卫勤保障的能力。

1 卫勤保障面临的困难

1.1 营区高度分散,卫勤保障点多线长难度大

我部位于昆明市城乡结合部,营区分散于15个点位,最集中的单位也只有3个营,大部分是1个连队独处,最远的营区距卫生队有300多公里,最近的也有0.5公里。驻地位置各异,大多又处于偏僻地带,道路状况差,官兵就医困难,急救病号要后送到体系医院,既麻烦又不安全,卫勤保障难度大。

1.2 医疗资源分散,综合救治功能发挥受限制

一是医疗人员的分散执勤,制约了卫生队的人力资源建设,二是受工作环境影响,医护人员接触病种较少,技术提高慢。三是医疗设备相对缺乏,完成诊治任务的困难多。

2 主要对策与体会

近年来,我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紧紧围绕“服务是天职,基层在心中”的服务思想,以“为基层服务”为主线,以实现“保障有力”为目标,以“完成多样化任务卫勤保障”为标准,积极探索和研究新形势下卫勤保障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在执行多样化卫勤保障任务中积累了好的经验。

2.1 以发展中心卫生所为重点,强化区域保障能力

针对小远散单位缺医少药的情况,我们在相对集中的营区,选择2个单位设立中心卫生所,拿出专项资金,为每个中心卫生所建起了“五室一房”:值班室、治疗室、输液室、诊断室、理疗室和药房;配备了X线机、心电图机、B超机和相关的理疗设备。同时组织各卫生所医生定期到体系医院进修学习,然后到中心卫生所代职锻炼,时间不少于1年。成立中心卫生所后,较好的形成了区域保障合力,常见病的诊断不成问题,药品也已达100多种,基本满足了驻地部队平时的用药需求,同时也做到了一般疾病不后送,急、危、重症初期抢救有保障的效果,从而为官兵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2 以优化组合固强补弱为手段,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一是针对卫生技术干部医疗水平还不是很高,急切需要后备力量的实际,积极与上级机关和业务部门加强联系,推荐年轻干部到军队院校培训和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后备力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立足于自身资源机构,进行优化整合,组成防疫、医疗、保健小组,形成老中青梯次搭配的科学结构,提升了处置危机的能力。二是加强对卫生士官的培训和使用。卫生士官随部队外出驻训、演习多,是卫勤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断完善现行的培训措施,以基地化、区域化集中培训方式,进行初、中级卫生士官培训。每年有计划的安排部分优秀士官卫生员到体系医院进修学习,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卫勤保障能力,弥补卫生干部的不足,如我们的B超和心电图技师是一名三级士官担任,X线检查由一名二级士官负责,既节约了人力资源,又调动了卫生员的积极性。为了优化士官队伍的整体结构,还加大了从地方卫生院校直接招收士官的培养,这些有一定临床理论功底的士官,按编制定岗定位后,不仅节约了培训经费,缩短了培训周期,也能较好的解决卫生士官素质不高的问题。

2.3 以医德医风为突破口,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一是重视医德医风建设。医德医风建设是卫生机构永恒的话题,我们把思想教育作为重点,制度建设作为关键点,监督机制建设作为支撑点。定期召开医德医风形势分析会,倾听病员意见,提出整改措施,开展经常性的医德医风纪律考核活动,在考核中做到“两结合三挂钩”,即平时抽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按月按季考核与年终总结讲评相结合;检查考核的结果与奖惩、晋级、评优三挂钩。还通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医德医风教育活动,不断统一认识,医德医风建设得到了长效的进步和发展。二是提高服务水平,为了实现“一切为了病人”的理念,在医护人员中提出向全体官兵的承诺:“一个宗旨(全心全意为基层官兵服务)”,“两个上门(巡诊接送病号上门,体检送医送药上门)”,“三个不准(不准态度粗暴、不准推诿搪塞病人、不准收受礼物)”,“四个一样(收治病号做到白天与黑夜、节假日与工作日一个样;生人与熟人一个样;军官与战士一个样;老兵与新兵一个样)”,“五个心(接待热心、诊治细心、护理耐心、听取意见虚心、效果放心)”。为伤病员看病要做到问诊细、视诊细、触诊细、叩诊细、解释工作细;护理工作要做到:手净、床净、被褥净、生活用具净,使伤病员一入院就感受到舒适和温暖。三是完善保障模式。采取集中保障和分散保障结合,定期保障和随机保障结合,利用官兵集训等时机组织官兵体检,发现问题,及时治疗;督促卫生人员到官兵中去,到训练场去,将服务保障平台前移,为官兵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

2.4 以完善医疗设施来打基础,提高卫勤保障效率

我部共筹措8万元,对卫生队、中心卫生所和连卫生室的办公设施、制度标牌、陈旧的医疗器械进行更换,卫生队还购买了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和传真机等,安装了部队卫生信息管理系统,使医疗数据及资料的录入、分析实现了信息化。2008年我部又配发了野战手术车、急救车、卫生防疫车和X线车等设备,从根本上改变了卫生装备的系统格局,大大提高了卫勤保障机动性、灵活性。

2.5 以贴近实战搞训练,提高多样化任务的保障能力

第9篇

我院自2001年起在军区卫生部的指导下,以集体形式组织本军区内各干休所离退休老干部来院疗养,疗养期为15 d(专病疗养期为30 d),取得了较明显的疗养效果,得到了各疗养单位的一致好评。6年来共疗养256批次,收容各级各类型疗养员(含随员,8批高血压专病疗养,5批糖尿病专病疗养)16 341人次,其中军职首长137人次,师团职首长8 613人次,工作人员1 315人次,年龄最大的疗养首长为92岁。

1集体疗养的优点

1.1利于组织管理由于以集体形式组织疗养,各参疗单位都会派出行政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随行“保驾”,疗养适应证把握的较好,随行人员熟悉每位参疗首长的秉性及生活习惯,在组织管理方面优于零散疗养员,避免了因人员走失难以寻找带来麻烦及漏接漏送现象。

1.2利于医疗保健参疗单位的随行医务人员,熟悉掌握每位参疗首长的身体健康状况,为疗养期间的医疗保健工作奠定了安全基础。

1.3利于提高康复疗养效果一是在时间上有保障,99%的成批疗养员能完成疗养期;二是集体疗养员组织性强,对疗养内涵的认识相对较高,不把疗养理解为简单的“吃好、玩好、休息好”,而是在思想上提高了认识,真正的理解了疗养内涵;三是集体疗养员可以进行集体全面体检,并针对他们的不同情况制定完善的疗养方案,开展集体活动,如讲授心理课、进行景观治疗、组织工休同乐会等。

2集体疗养的缺点

2.1工作人员参疗比例过大个别集体疗养单位出现工作人员比例过大、离退休首长相对减少的状况,没能真正把上级部门赋予老首长的待遇落实下去。

2.2组织管理难度大由于工作人员相对较多,不遵守疗养院的管理规定,并且在疗期内来回换人,秩序比较混乱,给疗养院管理工作带来困难,存在着不安全因素和事故苗头。

2.3 没能严格落实疗养适应证和禁忌证个别单位甚至疗养证发放不严,年老体弱行动不便者多,超带学龄前儿童的较多。

3改进措施

3.1严格控制工作人员数量参加集体疗养的单位行政领导和卫生所所长应严格把关,减少工作人员的参疗数量,增加离退休首长的参疗比例,选出优秀的行政管理人员和业务精的医务人员各1名随行即可。

3.2加强带队人员的管理各参疗单位的行政领导要狠抓带队人员的管理,要求他们遵守疗养院的规章制度,及时了解熟悉疗养院的疗养日程安排。杜绝疗养期间更换工作人员,影响正常疗养秩序。

3.3认真严格落实《军队疗养工作规定》各参疗单位的行政领导和卫生所所长要认真研究,掌握好疗养适应证和禁忌证,降低年老体弱行动不便者的参疗比例,严禁学龄前儿童入院,避免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10篇

关键词:基层工作;叶酸发放;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R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340-02

近年来,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其中神经管畸形缺陷又占到相当一部分,出生缺陷儿童少部分在出生后死亡,大部分造成终身残疾,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出生缺陷问题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影响经济发展的社会问题。因此,为加大出生缺陷干预工作,降低我国神经管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基层如何做好叶酸发放工作便显得意义重大。

1叶酸增补的必要性

据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孕妇体内的叶酸含量要比非孕妇女低。造成此现象的原因除了需求量增加以及流失量加大外,还因为孕前妇女本身叶酸营养状况较差。据权威调查显示,我国大约有30%的育龄妇女存在体内叶酸含量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北方农村妇女的问题更为严重,这表明我国大部分育龄妇女在怀孕前就已经存在叶酸不足问题,怀孕后变得更为严重,叶酸缺乏也成为我国非常普遍的现象。

人体叶酸含量的主要来源是日常摄取的食物。大部分食物都含有叶酸,并且含量还不低。但叶酸极其不稳定,一旦遇热、遇光便极容易被氧化而失去活性。食物在存储和烹饪过程中的叶酸损失率高达60%~90%,加上很多其他影响人体对叶酸吸收的因素,使得人体日常摄入的叶酸量非常少。据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研究表明,这些国家孕妇日常饮食叶酸摄入量只有200微克。而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资料显示,孕妇日常叶酸摄入量根本无法充分满足孕期的需要。尽管我国目前还没有权威的数据资料,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饮食结构中在富含叶酸的动物性食品方面比较失衡,再加上喜欢吃经过烹饪的熟食,导致我国孕妇日常膳食叶酸摄取量明显不足。

近年来,国际医学界的研已经表明,育龄妇女在孕前和孕前期若是能够及时增补叶酸,可以有效降低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率。目前全球已经有十多个国家实施了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措施,包括美国、英国、中国以及澳大利亚等。

尽管说各种营养元素对于人体生长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但也并非越多越好,过犹不及,要结合人体具体需要,按照一定比例来正常摄取。摄取量过少则将无法满足人体基本需要,不利于人体健康。反之,摄取量过多也会造成对身体健康的负面影响。叶酸也不例外。根据目前的研究表明,为了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孕前和孕后都要增加叶酸的摄取量。同时,要控制好叶酸摄入量,一旦过多将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包括将影响体内锌的代谢进而导致人体缺锌,阻碍胎儿发育。还有可能会遮掩住维生素B12的早期表现,致使神经系统的严重受损。

此外,研究表明,育龄妇女日常每天增补0.4毫克的叶酸就完全能够满足身体的基本需要,并弥补以往不足。叶酸日摄取量最好不要超过1毫克,否则将会产生负面影响。

2基层做好叶酸发放工作的对策

2.1上下齐心,切实实施:基层相关卫生部门组成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叶酸发放工作的组织、管理与具体实施,对具体项目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管和控制,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不断研究和解决项目落实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叶酸发放的进度和质量。

指定基层各医院和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叶酸发放单位,由镇卫生所妇保医生负责辖区内的药品发放、基层信息收集和上报工作。按季向市妇幼保健院领取叶酸计划量。并负责将叶酸分发给辖区准备怀孕的二胎妇女或早孕孕妇,初胎未到妇保院领取者也要补发放,并做好登记。对辖区内已领取叶酸对象,妇保医生和村责任医生应按时随访,监督服药,随时摸底排查怀孕或产前检查信息,如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应及时上报市妇幼保健所。对高危待孕妇女更应加强随访和管理。

2.2做好高危待孕妇女的叶酸发放工作:高危待孕妇女主要是指在那些将准备怀孕的育龄妇女中,以往生育中曾经出现过神经管畸形现象的,或者是服用抗癫痫药的孕妇。镇卫生所要根据以往高危孕妇管理档案和记录,对以往和现有的高危待孕妇女做好详细登记。准时通知高危待孕妇女到指定社区卫生服务站领取叶酸片,并对其进行健康知识普及和教育,并且签订知情同意书;指定叶酸发放单位要按照每人日摄入量4毫克的标准对高危待孕妇女进行叶酸增补和发放,确保孕妇孕前和孕早期的叶酸正常摄入。发放对象一次性领取1~3个月的叶酸片。对领取叶酸的孕妇进行及时登记,真实记录领取时间、用量以及孕妇基本信息,然后每月进行追踪随访。镇卫生所妇保医生将领取叶酸的高危待孕妇女的名单及时通告孕妇所在村的村医生,村医生定期对高危待孕妇女服用情况作检查,并及时记录和登记,最后整理后及时反馈给镇卫生所。

3规范流程,监督到位

由乡村医生入户进行健康教育,同时发放叶酸片,做好相关

解释工作,并签订知情同意书,让孕妇全面了解有关知识,达到有效提高叶酸服用率以及依从率的效果,对高危待孕妇女实施重点监测。按照每人日常摄入量0.4毫克(一片)标准进行发放,确保孕前三个月至孕前期三个月的正常叶酸摄入量。孕妇每次领取最少一个月的叶酸量。村医生每月定期督促孕妇按时服用,并指导妇女做好叶酸服用情况自我登记。

总之,镇卫生所、乡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做好宣传工作,镇卫生所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关于农村妇女增补叶酸工作的考核力度,并和发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挂钩,进一步做好追踪、随访工作,相信增补率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段振离.叶酸预防胎儿畸形[J]. 医药与保健. 2009(02)

第11篇

“看病难、看病贵”多年来一直是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是医改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对这一涉及百姓民生的话题,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看法,由此也产生不同的理论研究与舆论争论。争论的焦点有二:一则产生“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到底归责于谁?二则医疗运行到底该如何才能让群众认为看病“不难”“不贵”?下面,笔者通过自己在基层医院工作的一些经历感受及对相关行业部门相关人群的调查采访,对这民生话题做些粗浅的探讨,期望对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缓解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及构建和谐卫生有一定裨益。

一、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成因分析

(一)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表现

“看病难”难在:(1)路途遥远,求医不方便,特别是对一些偏远山村的农民。(2)医疗机构技术力量薄弱,难以满足医疗需求。如医务人员业务差,诊断设备差,设施简陋,诊断不清,治疗效果差等。(3)医疗机构服务不到位,如医院的科室设置布局不合理,程序复杂,少数医务人员服务意识淡薄,存在门难进,脸难看。(4)大医院人满为患,挂号、取药、候诊排长队存在“难等”之难。

“看病贵”贵在:(1)药费贵(2)检查费贵(3)一些特殊治疗器械贵(4)过度治疗,小病大治拖治产生不合理费用。

(二)“看病难、看病贵”的成因分析

通过医院目前的一些现状,结合医疗运行的一些机制我们不难分析,“看病难、看病贵”的成因在于:

(1)村级医疗机构地理环境限制及卫生行政部门对村级医疗机构配置不到位导致不少农民就医“行路难”。

(2)一方面政府对卫生投入不足,影响了医院设施的更新完善、设备的添置、人才的培训、技术项目的开展等,导致医院的医疗救治能力差,影响了群众就医高效快捷;另一方面医院自身经营水平有限,无能力解决自我发展的经济投入,影响了医疗服务能力。

(3)医院管理不到位,内部约束机制不全不力,个别医务人员素质差,导致群众看病难。

(4)卫生材料价格虚高,药品流通领域管理不规范,流通环节层层加码,药品降价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加重了“看病贵”的程度。

(5)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医疗事故处理实行“举证倒置”,出于自身防范目的,医生在诊疗过程中过度检查,增加了病人的医疗负担。

(6)医学科技在发展,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和新材料在不断运用,诊疗手段的进步,患者在享受到安全、准确、快捷的诊疗服务的同时,支出费用相应提高。

(7)医院是在物价不断上涨的市经济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医疗卫生费用上涨是医学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一定幅度内增长不可避免。

(8)医院为了生存与发展片面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科室或医生为完成目标任务,提高效益工资,采取过度治疗行为,加大了患者的负担。

(9)个别医生职业道德败坏,只为追求回扣、提成,大处方乱开药;个别医生基础理论差,诊治水平低,只知借助大型设备检查或滥检查;个别医生为泄心中不满,把情绪带到医疗工作,迁怒于患者身上发泄或“狠宰”。

(三)“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到底归责于谁

根据上述的成因分析,我们不难理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一种综合性问题,不能单归责于某一行业某一部门,它是一问题链,其中涉及物价部门对药价及特殊医疗器械的审批定价,涉及药监部门对药品及医疗器械的流通监管,涉及政府的投入,涉及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执法,涉及医院的内部经营管理,涉及院长的管理能力与素质,涉及医生的职业道德与业务素质,光解决其中任何一项都不能彻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一难题。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医疗费用产生的关键环节是医院,医院应是医疗费用的“守门员”,医院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的缺失将导致“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加剧升温。正是现行医院“点菜”别人(患者、政府、单位)“买单”的医疗运作机制,加之某些主客观原因,才导致医生、医院、药商、药厂出现不少乱“点菜”、乱“买菜、”多“点菜”、多“卖菜”、乱“卖菜”、乱“做”菜现象,因而也就导致人们对他们口诛笔伐。所以,如何探索新的“三医”(医疗、医保、医药)运行体制与机制是重中之重的工作,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核心举措。另一方面要摒弃一种看法,认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就是目前政府投入不足,只要政府加大投入问题就迎刃而解。其实并不然,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政府投入固然十分重要,但不可忽视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竭制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和流失,盘活现有大量闲置的资源,规范并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益。

二、努力探索医疗运行新机制,寻求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新途径

(一)完善县-乡-村医疗服务网络,切实加强医疗救治体系建设

1、探索“院办院管”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机制,走集约化、集团式、连锁式经营管理模式。把村卫生所的主办权转变为乡镇卫生院主办,村卫生所是卫生院派出的分支机构,经营上统一管理、统一经济收入与支出,改变以往各自为战、单打独斗、恶性竞争的局面,使多个单一利益主体变为以乡镇卫生院为中心的一个综合性利益主体。在扩大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以“小航母”的实力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1)合理设置村卫生所,减少卫生所数量,适当扩大村卫生所规模,控制服务半径和覆盖人口。(2)村卫生所建设立足高起点、高标准,卫生所的场所、人员、医疗设备、药品等按卫生部颁布标准建设。经济来源采取村里投一点、镇财政补一点、卫生院添一点。(3)树立品牌意识,把村卫生所都冠以“×××卫生院×××村医疗点”。规范医疗服务,保证药品质量,让农民得到安全、快捷、优质、价廉的医疗服务。(4)积极稳妥地开展 社区卫生服务。在服务模式上变过去的“坐堂行医”为“送医上门”; 在服务内容上,由过去单纯的医疗转向集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服务; 在队伍建设上,转向培养全科人才为主; 引入慢性病防治机制、开展慢性病的普查普治;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所之间随时“双向转诊”。

2、切实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人才资源是卫生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卫生工作面临的困难很多,最大的困难是缺乏人才,主要表面在三个方面:一是医疗卫生单位缺乏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不少单位的领导拥有专业技术优势,缺乏管理经管和统筹协调的经验。二是医疗机构缺乏突出的科技人才。三是农村和社区缺乏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全科医生”人才。人才缺乏的状况不解决,再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和精廉的设备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3、开展对口帮扶,实现人才技术资源共享。一是科学调配县级医疗机构技术资源支援乡镇卫生院建设,促进乡镇卫生院发展。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各个乡镇卫生院发展状况,针对技术力量最薄弱环节,统筹安排应予支援的技术人员,在县级医院派出技术水平较高、专业对口的技术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年限半年至一年,其间肩负该卫生院专业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解决该卫生院该专业的缺陷。二是争取县级医院以上技术力量支援全县的医疗建设。

4、切实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一些医疗卫生机构存在的问题与管理不善、执行规章制度不严、约束工作人员不力有直接关系。一方面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如岗位责任制、医疗质量评估制度、合理用药监督制度、信息公开公示制度、群众评议评价制度、财务经费管理制度、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等,靠制度调动积极性,靠管理规范服务行为,经常性检查监督。另一方面,医疗卫生机构领导要积极履行职责,提高自身素质与管理能力,其主要任务应该是抓严格管理,抓建章立制,抓肃风整纪,抓检查监督,抓激励教育、抓组织协调,做到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秩序,向管理要人才,向管理要纪律、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效益。

5、从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入手,激活医务人员危机感、责任感与使命感。人事制度改革可推行人事制,真正打破“铁饭碗”,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聘任制。分配制度中绩效考核不能光与业务收入挂钩,要把服务数量、控制单病种医疗费用、减少住院日、控制药品比例等相结合考核分配,引导医生靠增加服务数量与提高服务质量来增加业务收入。

(二)加强卫生监督,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切实维护群众就医权益

长期以来,卫生系统的行业监督比较薄弱,很多检查流于形式。有些医疗卫生机构法制观念淡薄,令不行,禁不止,致使违法违纪问题时有发生,医疗机构诊疗行为不规范等严重损害了群众就医权益,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与医患矛盾不断激化,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明确卫生监督的任务和职责,健全卫生监督工作的运行机制。应建立执法责任制,对卫生监督机构失察、失职行为要实行严格的问责制,明确任务,责任到人,保证卫生监督的主动、公正和效率。重点要抓好四个环节的监督检查:

1、打击非法行医。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出租、承包科室等违规行为。严格对医疗机构的执业资格、执业范围及医疗人员的执业资格、执业注册进行监督检查。

2、完善医疗质量监测检查和评估制度,定期开展诊疗规范的监督检查,查处滥检查、乱开药、诊治不规范等行为。可根据卫生部有关诊疗规范,结合当地实际,组织技术专家制定相关的诊疗规范手册。成立专门的技术专家评议督查组,定期组织到医疗机构抽查,特别是对临床用药进行督察质询,从医疗费用控制、住院日控制等方面综合评价考核,对不合格或严重超标准者予以严厉查处。

3、紧紧围绕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认真查处红包、回扣、开单提成和乱收费等违法违纪行为。完善举报制度,敢动真格,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4、切实加强对院长负责制的督查。医院的改革与发展成果如何,院长的能力与素质非常关键,加强对院长的考核与监督非常必要。要加强对医院的卫生目标工作考核,加强对院长的管理水平、廉政建设、工作成效的考核。建立院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基建项目公开招标制度,医疗器械和药品统一招标采购制度等。在努力“开源”的同时开展好“节流”,节约各项开支成本,建立起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进一步规范药品流通领域的管理

加强对药品及医疗器械价格的宏观调控,在保证生产厂家利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让利于民。深入整顿和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加大对流通环节的监督力度,杜绝进入医院的药品及器械价格层层加码。

(四)建立和完善农村及城镇健康保障体系。

坚持政府引导,自愿参加的原则,实行个人缴费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坚持大病统筹小额门诊补助相结合,规范管理与方面群众相结合,建立和完善符合当地实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及城镇医疗保险制度,逐步缓解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保障群众基本医疗,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在运作上做到“四个规范”:一是规范机构设置,二是规范资金的筹集,三是规范资金的管理与使用,四是规范医疗服务。可探索将参保人员的医保费用连同医保责任按人头包干给具备一定条件的“首诊定点医院”,费用超支不补,结余归医院,变医院“点菜”别人“买单”为医院“点菜”医院自己“买单”,促使医院不该点的“菜”自觉不去乱点,从而最有效控制资源的浪费和流失。

(五)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施健康“民生工程”的保证

第12篇

一、领导重视,目标明确,强化服务能力建设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健全制度。一直以来,我区高度重视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作,将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纳入全区卫生工作重点,列入了各医疗卫生单位年度综合目标考评内容,结合实际制定了《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11-2013年)》和年度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协调实施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作,督促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实行分工负责和归口管理。局领导班子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作,主要领导亲自对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进行部署,多次深入基层了解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实施情况,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了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为使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落到实处,我区下发了《区2011年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指标分解及责任分工》,明确了工程建设的具体目标、责任科室、责任人员和实施单位。成立了由区卫生局和区直单位组成的疾病控制暨卫生应急、妇幼保健暨社区卫生、农村卫生暨卫生监督、卫生项目建设四个指导小组,负责对各项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确保建设目标、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各责任单位制定了具体的“倒计时”进度表,根据计划安排逐项抓落实。同时,制定了《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目标考核评分办法》,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由局领导挂点负责督办,各责任科室负责指导,各医疗卫生单位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层层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三)突出重点,规范管理。根据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的总体部署,明确了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工程建设。加大工程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特别是重点加强对各建设项目及专项资金的监管,落实了具体责任人员,明确了工程建设进度,严格规范操作程序,确保项目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合理使用,全区各建设工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达到预期目标。

二、健全机制,强化举措,推动服务能力建设顺利实施

(一)健全宣传引导机制,营造良好氛围

为推动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顺利实施,我区利用多种途径对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报道,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一是通过《新闻》、《卫生信息》等媒体对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进行了全面的报道和宣传,使项目知识深入人心。截至目前,我区共向报送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相关信息33条,相关新闻报道7篇;二是通过出宣传栏、发宣传单、刷写宣传标语等形式对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全区共刷写永久性宣传标语317多条,出宣传栏256期,发放宣传单及宣传手册5万余份;三是投资10万余元为全区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安装了电子显示屏,全天滚动播放医改政策和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有关内容。四是各医疗卫生单位通过巡回宣传、进村入户等形式,面对面地对群众进行了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及医改工作宣传,并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使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家喻户晓。

(二)健全督导检查机制,推动工作进展

为确保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我局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的四个指导小组定期组织人员对各医疗卫生单位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实行一考评一通报,对督查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区卫生局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调度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部署相关工作。全区各医疗卫生单位每月对照工作目标,认真逐项开展自查,结合督导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落实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及时完善各项工作,并及时向区卫生局上报工作进展情况。

(三)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激发工作热情

我区把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纳入了各医疗卫生单位综合目标考评内容,实行“定时考核、动态管理、全程问效”,通过半年督查和年终考核的方式,对各医疗卫生单位实行考评,对工作有特色、工程进度较快的单位和主要领导,区卫生局进行表彰奖励,并作为特色工作在年终考评中予以加分,对进度滞后的单位则实行通报批评,从而大大促进了各医疗卫生单位实施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的积极性。

(四)健全财政投入机制,确保工作落实

按照中央、省、市有关农村卫生管理工作要求,我区在财力非常有限的情况下,逐年加大卫生事业发展投入力度。区财政根据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对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经费足额配套到位,今年共配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经费465.32万元。资金拨付依据方案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及时下拨各单位项目资金。专项资金由区乡镇卫生院会计核算中心按项目设置专帐,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财务规章制度和项目实施方案的规定,对卫生专项资金使用进行监督与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没有挪用和挤占现象。同时,及时完成了省卫生厅规财处布置的2009-2010年监测报表,制定了专项资金招标采购方案,成立了采购工作领导小组,所有物资采购由区卫生局根据项目实施方案,提出采购计划,报区政府采购办审批,由区机关事务中心负责采购。加强了国债项目资金管理,制定了国债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所有国债项目按进度要求均已完成。

三、立足实际,扎实工作,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成效明显

(一)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有条不紊

1、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加强了区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通过自筹资金和国家及省市配套,为实验室添置了一批新型检验检测设备仪器,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提升了实验室检测水平。今年共选派18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疾控服务能力远程医学教育培训,受训率达100%。区妇幼保健院和各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置了公共卫生科,落实了工作人员,疾病控制规范化管理率达100%。

2、卫生应急机制逐步完善。制订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以及食物中毒、救灾防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置等预案,成立了相应的指挥、协调等组织机构,落实了卫生应急措施。加大卫生应急宣传,提高了群众的卫生应急意识。各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应急装备建设,每个卫生院都配备了救护车,储备了一定数量的应急处置物质,今年7月份组织开展了一次食物中毒应急演练,全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不断加强。

3、妇幼保健工作扎实推进。区妇幼保健院于2009年顺利搬迁投入使用,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充实技术力量,目前,区妇幼保健院各项业务工作已逐步规范化、程序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明显。加强了产、儿科人员培训力度,重点培训了助产技术、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等内容,全区共培训助产技术人员28人,产儿科关键技术培训率达95%。加大了产科建设力度,提升了产科服务水平,全区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

(二)农村卫生服务功能建设特色凸显

1、区级医院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在上级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区人民医院综合楼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各项装饰装修工程也已进入尾声,预计明年上半年可正式投入运营,并逐步完善急诊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病理科等重点科室建设。区妇保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制定了优质护理服务计划,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病房比例达20%。积极推广了临床路径管理,开展了急、慢性宫颈炎等临床路径病种管理,入组率达60%,入组后完成率达80%。强化区妇保院内涵建设,突出人才培养,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合格率达100%。

2、乡镇卫生院建设大力推进。全区各乡镇卫生院在巩固以往创建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区和全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力度,采取各种办法积极推进卫生院服务能力建设。全区共投入2000余万元用于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天玉、富滩、文陂、东固、值夏、新圩卫生院综合楼已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富田、云楼卫生院综合楼正在动工兴建,卫生院面貌焕然一新。所有卫生院都配备了救护车,配齐了“新六件”,卫生院诊疗技术手段进一步增强,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服务环境明显改善。今年起在全区所有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所有药品实行省级集中网上公开招标采购并执行零差率销售。一般卫生院非目录药品的品种、数量和销售额控制在20%以内,中心卫生院控制在30%以内,使城乡群众真正受益。加强了卫生院内涵建设,强化了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业务培训,卫技人员继续教育覆盖率达100%。积极推广医疗卫生适宜技术,强化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卫生院住院病历合格率达95.6%。所有卫生院均设置了中医科,能开展中医诊疗服务,两个中心卫生院均能提供口腔技术服务,值夏中心卫生院建立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提升了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全区3所卫生院被评为“农民满意乡镇卫生院”。

3、村卫生所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加大了村卫生所达标建设力度,不断规范其服务行为,提升村卫生所服务能力。对卫生所原有的业务用房进行扩建或重建,按标准化要求进行科学规划,合理设置,做到诊察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值班室“五室”分开。今年为全区所有村卫生所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及相关医疗设备,提升了村卫生所服务能力。目前,全区标准化村卫生所已达125个。区卫生局加强了对村卫生所的管理力度,每年开展一次在岗培训,并经常组织人员开展督查指导,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水平,全区村卫生室处方合格率达93.5%。加强了村卫生室输液管理,所有开展输液治疗服务项目的村卫生室均严格实行了输液准入。积极推进了乡村一体化管理,在河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属大塘村卫生所实行一体化管理,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三)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稳步推进

1、社区卫生机构建设步伐加快。河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搬迁投入使用,滨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正式运营,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100%的城区居民。注重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涵建设,强化社区卫生人才培养,今年共选派3名业务骨干参加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业务素质。

2、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扎实推进。各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辖区内服务对象建立了网上信息化电子档案,全区共建立规范化居民电子健康档案129671份,家庭档案31202份,规范化建档率达65%。按照立足社区、服务居民、满足需求、强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积极开展了重点人群、育龄妇女、孕产妇、儿童保健及慢性病管理等工作,免费为服务对象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达178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9.8%。

(四)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建设初见成效

加强了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强化了卫生监督人员培训,提升了卫生监督人员素质。完善了卫生监督执法网络体系,每个乡镇、街道均设立了卫生监督协管员,提升了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开展了餐饮服务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专项整治活动,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采购和使用管理,提升了管理水平。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截至目前,共受理、审办卫生许可证683件,卫生行政许可案卷和卫生行政处罚案卷合格率达95%。

(五)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加强了卫生人才培养力度,实行专业技术人员全员培训制度,每年为每个乡镇卫生院安排3-4名卫生技术人员轮流到市直医疗机构进行为期3个月以上的培训,每个卫生院每年还选派部分卫生专业技术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98%以上卫技人员参加了继续医学教育培训,8名卫生院中级以上职称技术骨干被评为全省农村卫生专业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今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30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吸纳3名“三支一扶”大学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充实了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增强了乡镇卫生院发展后劲。

四、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区级医院服务能力建设有待加强。由于我区成立时间不长,区人民医院正在建设之中,各科室建设仍有待于完善,人才引进和设备配备力度仍有待于加强。区妇保院基础差、底子薄,业务量小,在专业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方面仍有待于加强。

2、各医疗机构经济压力大。各医疗机构因开展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和购买设备产生了不少债务。随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和绩效工资制度的实行,医疗机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靠自身很难偿还当前债务。

3、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匮乏。高学历、高职称的中青年技术带头人及特殊卫生专业人才欠缺,使各医疗卫生单位工作开展受限。同时,随着医改的深入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全面开展,各医疗单位现有人员配备根本难以满足群众就医保健需求,也难以满足单位今后发展需要。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全力推进卫生项目建设。加快区人民医院综合楼建设步伐,按照建设进度要求,落实工作责任,加强沟通协调,强化项目监管,狠抓工程质量,推进工程进度,确保在明年上半年正式投入使用。全面做好富田、云楼卫生院综合楼等建设项目工作,力争尽快投入使用。同时,加大向上争资力度,启动区卫生监督所项目建设,重点争取东固、富田卫生院和滨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提升卫生服务能力。

2、积极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争取上级支持,抓住全省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的有利时机,分类逐步偿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持续健康发展。

3、全力抓好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健全以区疾控中心为龙头,以城乡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加强区疾控中心实验室规范化建设,加大设备配备和人才培养力度。推进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建设,健全卫生监督监测网络。完善全区各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队伍建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