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煤矿管理论文

煤矿管理论文

时间:2022-02-25 15:55: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煤矿管理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煤矿管理论文

第1篇

关键词:低压电力线栽波通信PL3105CDPSK调制/解调DSl8820GSM/GPRS

引言

近年来,国内煤矿重大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尤其是中小煤矿情况更为突出,给国家、人民造成了重大损失。为此,国务院十分重视煤矿安全生产问题,不断加大行业管理力度,逐步形成量化监督管理模式,并相继成立“安全评价”部门机构.实现常年有序、真实有效及信息网络化管理.针对日前行业的发展需要,本方案为中小煤矿实现实时安全监管目标提供了必须的条件与手段。为减少布线的麻烦和投资,本方案中下行通道采用了先进的低压电力线扩频载波通信方式,以井下已布好的电缆作为通信介质进行数据传输。上行通道采用无线网路通信方式,报警记录通过GSM网以短消息形式传到预定手机,或通过GPRS传到上级主管部门计算机以便对事故作出及时处理。

1硬件结构设计

该煤矿安检设备的基本功能有:煤矿各工作面瓦斯浓度的实时采集记录并显示;瓦斯浓度超标报警;井下风速采集记录;负压(压力)记录;一氧化碳浓度采集记录;温度采集记录;水泵电机工作状态;风机工作状态;绞车工作状态;电源过压报警;失流报警;缺相报警;班次产量记录;开关量采集及设备控制;载波数据传输;GSM/GPRS无线通信;参数设置;数据存储;电源自动切换管理以及系统自检等功能。该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设备分为井下数据采集终端和地面数据集中器两部分。

2采集终端设计

数据采集终端是用来采集、监测、控制井下设备状态并将数据记录上传给集中器的装置,可同时采集16路的开关量和16路模拟量,并经A/D转换形成数字量,安装在井下防爆箱内。它为各类传感器提供工作电源,并以RS485总线方式通信;与集中器间以载波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交换。集中器间采用载波通信方式,集中器可定时或随时召唤井下各设备参数并存储。

瓦斯传感器安装在井下各采煤工作面及巷道上,以采集不同点的瓦斯浓度。量程为O~4%CH4,供电方式采取采集器统一直流15V供电,保障其安全性。当井下瓦斯浓度超标时,采集终端发出报警,报警灯不停闪烁的同时又诵讨语音报警以提示人员进行紧急撤离。同时监控室里的集中器也发出报警,提醒地勤人员采取紧急措施。另外,在报警同时打开风门及风机进行抽风,以降低瓦斯浓度。同样,当井下一氧化碳浓度超标也会发出报警。需注意的是,由于气敏传感器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因此最好一年更换一次传感器,以保障测量的准确性。

巷道风量的测量采用矿用智能风量传感器,其测量范围为风速0.3~15m/s;坑道断面积小于30m2;允许误差小于+0.3m/s;重复性误差读数值+1%;输出信号为200~1000Hz/5~15Hz或4~20mA/1~5mA;工作电压为Dc15v;工作电流小于60mA;换能器工作频率为140~150kHz。经A/D转换(或v/F转换)后,可测得其通风量的大小,以了解井下空气质量等。

由于井下到处都是易燃的煤,因此,当温度过高时极易发生自燃的情况;由于井下燃烧为不完全燃烧,因此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上述情况会导致井下人员的一氧化碳中毒,当遇到明火时还会产生爆炸。因此井下温度的测量很重要,尤其对于那些井下较干燥的矿井显得更加必要。本方案中采用美国DalIas公司的增强型单总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l8B20,它仅需一根口线与单片机连接,其测温范围为一55~+125℃,精度高,可编程分辨率为9~12位,对应温度分辨率为O.5~O.0625℃。该传感器还具有用户可编程温度报警设置,在12位分辨率时最多在750ms内可将温度值转换为数字量。根据现场情况可安装多个温度测量点以监控井下温度的变化。

井下巷道均由钢架或木架支撑,为防止冒顶、坍塌等危险情况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井下需要实时巡检巷道压力情况,并及时整修。因此,在承重架下安装压力传感器实现压力应变的实时监测,可及时检测到出现的险情,从而能够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井下设备大多为防爆型设备,因此价格较一般同类型非防爆设备高许多。当出现过压、失流、缺相或三相不平衡等情况时,常会烧坏电机造成停产,从而造成重大的损失。为尽量杜绝或减少出现此类状况后造成损失,在电机进线上安装精密的电压、电流互感器,实时监测电压电流的变化。当出现非正常变化时及时报警,超出预定值时自动断开电源以保障设备的安全。

井下设备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对安全生产非常重要,因此对风机、水泵、绞车等重大设备工作状态的监测是采集终端的另一重要功能。实时监测这些设备的二次触点等开关量,然后经光电隔离、整形、限流电路接到单片机端口,单片机可根据这些开关状态来判定设备的工作状态。另外,主控室还可通过集中器向采集终端下发某设备工作状态命令。

采集终端具有报警功能,当某一设备出现异常时,其对应LED即出现闪烁状态,同时伴有语音报警。大多数同类设备与地面设备间的通信采用专线形式,其主要弊端是安装不方便且安全性不高,尤其对于井下分支较多的情况会更加麻烦。对于竖井,电缆常会因为罐笼撞帮而被挂断,出现维护困难的情况。本方案采用先进的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由于电力电缆在矿井建成的同时就完成了布线,且防护做的很好,从而避免了线路维护的麻烦。另外,随井下掘进面向不同方向的扩展,电力电缆也会随着铺设好,因此不需要另外再铺设专线,只需将具有载波通信功能的传感器安装设置好即可。由于井下交流电源多为127V和220V,因此在将载波信号耦合到高压电路上时必须做好隔离和防爆。本方案采用耐压680V的聚多元脂电容器作为隔离器件。微处理器PL3105为51兼容,具有8/16位ALU、2×16位ADC,内部集成了电力载波通信模块,该模块是专为电力线通信网络设计的半双工异步调制解调器,载波通信的抗干扰能力很强。

3数据集中器设计

数据集中器是放置在主控室用来汇集、监测井下设备运行状况、对异常情况进行报警及显示,并能上传的设备。同时,它还具有对地面绞车运行状况实时监控、计量提升煤罐次数并计算生产量的功能。数据集中器可同时管理多个井矿下的采集终端设备,采用大容量掉电非遗失数据存储器NVRAM,对井下各测量点数据可进行定间隔(1~60mim可设)存储一个月的数据;可根据矿上生产情况设定班次及上下班交接时间,同时采集、计算并保存当前班、上一班、上上一班的生产量作为工人工作量核算的依据。采集方法是:在罐笼提升绞车电机进线上安装电压、电流互感器,利用绞车档位控制开关的空触点进行上下、档位的辨别,根据罐笼提升重量的变化导致电机输出功率的变化来判别出是空罐、上下人员还是煤罐。需注意的一点是:由于厂矿电压昼夜变化都较大,因此根据公式P=U×I可看出当电压变化时电流也随着变化,电流互感器感应电流也会随着变化,另外还会出现提升过程中罐笼撞绑导致感应电流瞬时过大的情况,也会有为防止罐笼过度摇摆出现危险而在提升过程中暂停(也叫稳绳)的情况。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对提升过程采集的信号经A/D转换后,还需要进行求平均值以及设置稳绳时间、空罐重量参数、正常罐重参数、超重报警参数等参数的设置。根据提升有效罐次乘以标准罐煤重量计算出当前班次的产量,到换班时间设备自动进行换班存储,将当前班次产量转存为上一班次,上一班次转存为上上班次,依次循环。对于小型煤矿,这样的产量统计方式可以避免因错计、漏计、少计的人为因素而导致矛盾的发生。

为便于进行参数的设置,集中器还具有人机接口。液晶显示采用清华蓬远公司内藏T6963C控制器的液晶模块,分辨率为128×64点阵,能显示汉字和图形,可当地通过键盘进行参数设置、远动控制操作等。实时刷新显示井下各采样点的数据及各设备开关状态,当井下瓦斯浓度、温度、负压、一氧化碳浓度等超标时,集中器面板上各对应报警LED进行闪烁报警、并显示出报警点所在位置,同时伴有语音报警。

集中器与采集终端之间通过低压电力线进行载波通信,可实时召唤、存储各采集终端下属设备当前状态字及数据.并讲行显示。用户可通过RS232串口、红外或RS485接口实现本地计算机与集中器的数据交换,也可通过计算机经集中器对各设备进行开、停控制。本方案中还增加了GSM/GPRS通信方式,当设备出现重大报警时,集中器自动将报警内容通过短消息的形式发给预定义好的手机,或者通过GPRS方式将各数据记录及报警记录上传到主管部门的计算机。这样做可以实现无人值守的要求。

4软件设计

本方案所涉及到的软件设计包括三部分:运行于数据采集终端中的数据采集、报警、控制及通信程序;运行于数据集中器中的数据采集、通信、报警及人机接口程序;运行于PC机上的后台监控、数据库等程序。

数据采集终端中的程序采用C51语言编写,主要完成以下几个功能:①瓦斯、风速、一氧化碳及压力等各类传感器模拟量的采集及A/D转换,数据读取;②采用分址编码方式对单总线数字式温度传感器DSl8820的温度值读取;③设备的开停、风门、馈电等开关量的采集及对风、电、瓦斯等设备的闭锁控制;④数据计算及存储、报警判断、电源管理及系统自检;⑤与集中器间以电力线为介质通过载波通信进行数据交换;⑥通过本地串口可进行本地数据抄读及参数设置。

数据集中器中的程序也采用C5l语言编写,主要完成以下几个功能:①对每个班次的生产量进行计数、存储以及绞车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测;②载波通信程序设计,设置定时中断,定时抄读所有终端所属设备的运行数据并存储,数据类型包括当前实时数据记录、日数据记录、月数据记录、报警记录及时间标识等,另外还具有设备参数设置程序等;③报警判断程序的设计;④键盘及液晶显示程序的设计,通过键盘可设置下属终端设备参数,包括瓦斯报警浓度、温度报警值、压力报警值、数据存储周期、班次交接时间等参数;⑤与计算机经本地串口进行串行通信。

程序流程图如图5所示。

PC机上的后台监控程序即图形界面用户应用程序,是通过VistlalC++开发环境编写的,采用串行口中断的异步通信方式实现与无线MODEM通信;后台数据库程序采用MicrosoftSQLServer2000编写。

第2篇

1.1公推直选班组长

班组长是班组的领头人,在班组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龙固煤矿把选好、用好班组长作为抓好班组管理的基础和关键,对班组长的选举机制进行了改进,采用公推直选。目前,该矿所有在任的班组长都是通过这种机制产生的。从实际效果来看,基层员工选举产生的班组长作风正派、群众基础好、业务素质高,安全、责任、节约、效益等意识强。这一举措对基层,尤其是对班组的民主建设、对班组战斗力的提高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2评聘技师储人才

在公推直选班组长过程中,因岗位有限,难免有一部分技术全面、业务精通的员工落选,其工作热情受到不同程度的挫伤。为弥补这一缺憾并最大程度地提高技术人员的薪资待遇,矿井研究出台了《龙固煤矿内部技师评聘、考核办法》,通过民意测评、理论知识考试、实际操作考核等程序,分3个等级将部分人品好、作风正、技术精、工作实的员工评聘为内部技师,在他们授课带徒的前提下,每月给予他们一定的经济补助。这种做法在班组整体实操水平的提高、储备人才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1.3末位淘汰催竞争

为持续调动在任班组长和内部技师的工作积极性,矿井结合不同岗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绩效指标,并严格坚持绩效考核,对考核中连续两次排名靠后的进行诫勉谈话、三次则予以淘汰。将连续三次以上获得第一名的,纳入矿中层干部资源储备库重点培养。通过这种强势管理给予他们一定的压力,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通过有力的竞争,使各个班组都处于一种积极上进的状态。

1.4干部挂职促和谐

在班组安全管理上,龙固煤矿始终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超前防范理念,在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事故的超前防范和隐患治理。将安全、生产、技术部门中层干部全部派往一线班组挂职,坚持“三走进”(走进职工、走进基层、走进现场),不断强化超前防范工作,有效消除了各种不安全因素,极大地促进了班组建设和矿井和谐。

2建设班组培训新体系

2.1“一对一”讲解

为了让班组成员了解施工工艺、工序、设备性能,掌握安全要点、操作技能,解决常见问题、一般故障,班组成员中采煤机司机、综掘机司机、电钳工等专业性较强的工种培训全部采用“一对一”的形式,利用地面综合实训基地、电钳工实训基地、井下小工程模型基地等,系统地讲授、学习本工种相关知识,确保培训效果。

2.2“二帮一”授徒

龙固煤矿一、二线班组成员每人都配有两个老师,并签订师徒合同。一个是理论知识水平较高的在本班挂职的职能科室干部,另一个是现场工作经验丰富的内部技师。所有班组成员的老师半年调整一次。班组整体素质很快适应了先进施工工艺和设备的需要。

2.3“三统一”培训

在培训方面,龙固煤矿坚持做到“三个统一”,即矿组织的培训、区队内培、班组自培的培训内容全部由班组决定。班组根据本班特点,选择培训内容,自选时间,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组自培。区队综合各班组提出的培训要求,利用周二、周五安全学习日时间,积极开展区队内培。矿培训中心再依据各区队提出的培训需求,每天分三个时段组织统一培训和学习。

2.4“四合一”学习

为了实现知识共享,培养“复合型员工”,进而提升班组整体素质,龙固煤矿在各班组推行“四合一”学习法,即轮流讲、结对子、同探讨、专题学。“轮流讲”就是每名成员结合本专业知识轮流讲课,既当老师又当学生。“结对子”就是让不同专业的班组成员结成对子,促进各专业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同探讨”就是班组成员聚在一起,就下一步的施工方案、技术措施等进行共同探讨,各抒己见,寻求最佳方案。“专题学”就是针对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策划学习主题,由培训中心统一协调优秀教师授课,实行专题集中学习。这种学习法,打造了一大批高素质、复合型、一专多能的班组队伍。

3推行班组管理新方法

3.1开展“四无”班组竞赛

在全矿范围内广泛开展“四无”(安全无事故、管理无漏洞、员工无“三违”、现场无隐患)班组创建活动。按照月度考核、季度评比、年度总结的方式,对一、二线班组分别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和评比办法,通过正向激励,逐步实现职工被动管理向主动参与、粗放管理向精益管理、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变;增强了班组处理和协调问题的能力,把隐患和问题处理在现场、处理在第一时间,初步实现班组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主管理。

3.2实施“三•四•五•六”班组管理

龙固煤矿在一线班组中强力实施“三•四•五•六”班组管理法。即:执行“三步骤”,抓实班前安全教育活动:一是确认精神状态,二是灌输安全知识,三是交代安全注意事项。落实班组内部工资“四挂钩”,调动班组安全生产积极性:与安全效果挂钩,与安全质量标准化挂钩,与工作量挂钩,与规范化操作挂钩。四者分别占工资总额比例的4:3:2:1。实施“五举措”,发挥班组文化保障作用:安全理念引导,亲情教育感染,素质技能提升,安全行为养成,团队精神聚人。班前会“六必讲”,讲清安全生产要点:必讲上一班遗留问题、必讲对遗留问题的处理、必讲当班安全技术措施、必讲跟班干部的主要职责、必讲特种人员的岗位要求、必讲可能发生问题的应急处理办法。坚持“六必做”,严格现场安全工作流程管控:一是坚持现场安全确认,二是坚持现场巡查,三是坚持现场兑规作业,四是坚持班中点评,五是坚持班后安全检查,六是坚持班后收工验收。这一管理方法推行以来,各类安全事故得到了有效遏制,各级、各类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整改,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和员工安全意识、规范化操作水平明显提高,员工自我保安技能显著增强,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和动态达标水平不断提升,安全效果持续保持了稳定良好的发展态势,有力促进了矿井的安全管理。

3.3强化“三化”班组意识

一是岗位管理价值化。把安全、质量、任务、节约、效益等要素全部纳入岗位价值考核体系,计入岗位绩效工资,促使每个成员努力创造正价值、减少零价值、消灭负价值,实现岗位增值、员工增收、班组增效。二是作业过程正规化。实施正规循环作业,严格按照作业流程正规循环图表,在规定的时间、由规定的人员、按照规定要求、完成规定的任务。三是班组管理精细化。从规范制度、完善标准、细化流程入手,编制了涵盖所有岗位、工种的《岗位说明书》和《操作流程》,并出台了多项与之配套的考核实施细则,对班组成员的薪资待遇全部实行日清制考核,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完善的管理体系。

3.4搭建“十措并举”班组平台

为不断巩固班组建设工作成果,不断提高班组管理水平,通过开展“十措并举”(优化标准“精品”行动;规范操作“固化”行动;岗位增值“明星”行动;技术比武“选优”行动;拔尖人才“推崇”行动;创新创造“冠名”行动;记录刷新“赶超”行动;素养提升“登高”行动;节支降耗“挖潜”行动;爱岗敬业“奉献”行动)等班组活动平台,使被管理者成为管理的参与者,促进全员参与班组管理和班组建设。

4结论

第3篇

1.工作面质量要求

为了使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的落实,还需要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重视对工作面质量要求的评估与分析。结合采掘工作面的具体情况来看,主要的安全质量要求可以归纳为工作面支护、煤壁与机道、机电设备、采高与资源回收这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从工作面支护的角度上来说,为了保障采掘作业的安全可靠,工作面支柱需要打直线,偏差值应当控制在±100.0mm范围内。同时,支柱间距也应当控制在±100.0mm范围内。同时,对于工作面新设置的支柱而言,其初撑力的控制标准应当按照以下方式进行控制:对于单体液压支柱而言,800.0mm状态下所对应的初撑力应当在60.0kN以上,100.0mm状态下所对应的初撑力应当在90.0kN以上,同时还需要安排工作人员巡查工作面,杜绝缺梁少柱问题的发生。针对相邻的支架而言,相互之间的高度偏差也应当有严格的控制标准:从避免支架发生相互挤咬的角度上来说,顶梁高低台阶所对应支架高度应当控制在2/3*侧护板高度的范围内,且相邻支架的空隙应当满足≤200.0mm的基本标准。

其次,从煤壁与机道的角度上来说,工作面支架(支柱顶梁)、端面距都要符合作业规程规定,做到“三直一平”:支架(支柱)排成一条直线,偏差不能超过50.0mm;工作面伞檐长度不大于1.0m时,其最大突出部分不超过250.0mm(薄煤层为200.0mm),伞檐产犊大于1.0m时,最大突出部分不超过200.0mm(薄煤层为150.0mm);端面距按照≤340.0mm的标准进行控制,煤壁片帮超宽时及时超前移架(或打设贴帮柱)进行支护。

再次,从机电设备的角度上来说,结合采掘工作面恶劣的环境条件来看,机电设备运行期间的安全质量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在电气设备上方有水的情况下,需要重点做好防水保护方面的工作,增设必要的防水设备,确保其防水性能的稳定与可靠。同时,闲置设备应当和材料放在安全出口20.0m以上距离的地方。对于采掘工作面输送机设备而言,需要确保其能够与顺槽输送机合理搭接,运行期间杜绝出现底链牵拉回头煤的问题。同时,采掘期间需要安排专人对工作面的输送机铲煤板、挡煤板以及螺栓等相关部件的完备性进行检查,保障管路敷设符合相关安全标准与规范,杜绝胶带输送机运行期间出现胶带跑偏的问题。

最后,从采高与资源回收的角度上来说,采掘工作面采掘作业实施期间所产生的煤炭不能够随意丢弃,而应当集中堆放后做合理处理。同时,在采高作业期间,其高度应当遵循一定的控制标准,结合工作面的具体情况,将采高误差控制在100.0mm范围以内。杜绝支架间隙出现浮煤炭堆积的问题。除此以外,还要求上分层综采面人工假顶铺设,金属网的要求网和网之间应该横向相对接,纵相接的搭架应该按照≥300.0mm的标准进行控制,端头的两个网头要链接好,防止出现网之间的相互牵扯;联网丝应该用网钩旋转30圈左右,钉牢固,以防脱落。

2.结束语

本文首先从保障图纸以及相关文件的设计质量、保障前期准备工作质量以及保障煤矿井下工作质量这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煤矿生产过程中采掘工作安全质量管理的主要环节与内容,进而探讨了工作面支护、煤壁与机道、机电设备、采高与资源回收这几个方面,安全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及其要求,希望能够引起从业人员的关注与重视。

作者:祝二亮 单位: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鲁西监察分局

第4篇

关键词:煤矿;物资采购;管理;现状问题;有效对策

物资采购在煤矿运行成本中占据较大比例。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日益增加,煤矿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都十分重视成本控制问题,而物资采购就是成本控制的核心内容。那么,如何优化煤矿物资采购管理,是煤矿企业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煤矿物资采购管理现状问题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前煤矿物资采购中尚且存在一些制约性问题,不利于管理成效的大幅提升,现将这些问题总结如下:①采购模式缺乏合理性。在传统的煤矿物资采购方式中,通常情况下采购职能十分分散。一般来讲,采购机构依照企业的需求计划、消耗量、库存情况、以往经验等制定采购方案,让采购机构统一进行采购,而使用单位制定需求计划所需用的信息来源广泛、精准度低、过于随意,因此采购方案缺乏严谨性与合理性。②未有效管理供应商。当前,煤矿企业在物资采购中,选择供应商的范围过小、数量过少,有很大的局限性。有很多信誉良好、价格优惠、质量上乘的商家没有机会进入到供应商的行列中。对供应商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筛选商家、业绩、评估合作、评估资质等内容,但是目前很多煤矿企业都不重视管理工作,这就导致企业物资采购费用始终处于较高状态,不仅不易形成高效、规范的采购管理模式,而且还严重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并且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二、优化煤矿物资采购管理的策略

依据上文总结的当前煤矿物资采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在全面分析出现以上问题原因的基础上,依据自身多年煤矿物资采购管理经验,有针对性地探究了一些应对策略,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构建物资管理平台

为了切实提高煤矿物资采购管理实效,就需要煤矿企业与时俱进,积极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到管理工作中构建出合理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实际操作中,应做好以下几点:①落实信息共享。在构建的物资管理平台中,煤矿集团的所有分公司中的全部物资使用型号、使用数量、使用地点都实现共享。②落实全过程监管与控制,全部物资需求、报废、使用、储备、价格、采购、进货渠道等都能准确掌握,明了清楚。③制定合理、科学的库存管理制度。库存管理在物资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也是供应物流中的转折点。这就需要煤矿物资管理机构对物资采购业务的主要数据进行不断修正、去伪存真,并对所有物资进行详细分析及恰当分类,然后依据一段时期内所有物资的真实消耗情况,而非物资的库存平均占有额,合理制定库存管理制度。④构建科学的物资定额消耗管理子系统,在当前运行的管理制度中要想准确地对消耗材料实施定量核算管理,就需要合理地确定物资消耗的指标与定额,以提高计划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并且还应对无自己呀、超定额、超计划等情况实行智能预警,从而能及时对其进行调整,进而最大限度降低企业损失。

(二)高效管理供应商

采购管理的意义,并不仅仅是降低采购费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其还促使供应商与煤矿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这是因为,当前企业竞争的范围不断扩大,不单单指的是企业间的竞争,并且还涉及到企业相关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这就需要煤矿企业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对供应商进行管理,从而与其建立良好的、长期性的合作关系。借助恰当的评价策略对供应商实施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有助于煤矿物资采购管理实效的提升。在实际操作中,应先构建出合理的指标体系,煤矿企业应依照自身需求恰当选择一些指标对供应商实施科学的评价。通常情况下,这些指标主要涵盖:协作能力、产品满意度、合同履行率、交货时间、价格、质量体系等。另一方面,在实际采购环节中,应尽量不出现因过度关注成本而盲目压价导致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质量降低情况的出现。并且,应动态选择供应商,依据供应商的产品性价比等因素定期对多个供应商进行对比与淘汰,从而不断增强供应链的供货能力,进而不断提高各个供应商的竞争优势。

(三)强化采购过程管理

采购的物资价格、质量不仅对企业的经济收益有很大影响,而且对生产的安全性也有很大影响。当前,市场中同类产品种类繁多,供货渠道杂而多,因此采购时的选择范围很大。那么,怎样确保采购到的物资价格与质量都较为合理呢?因此,在实际采购中应做好以下几点:①建立完善的采购管理体系,严格规范物资采购各个环节,依据矿用物资周期性与种类相对稳定的情况,可采用集中采购、比价、招标等方式,严把采购渠道,尽量做到阳光、公平、公正采购。②制定科学的价格监督制度,对需要采购物资的价格、质量实施不定期的检查与调研,对采购者的采购过程进行严格监督,把好价格、质量大关,从而不断降低采购成本。

总之,优化物资采购管理是推动煤矿企业物资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社会化、科学化、专业化道路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企业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实际操作中,煤矿企业应积极搭建科学的信息化的物资采购管理平台,并通过加强对供应商及采购过程的管理,最大限度优化物资采购管理实效,最终切实提高煤矿企业的管理质量及市场竞争力。

作者:王栋 单位: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徐殿南,陈炬桦,曹效阳.供应链库存管理与信息共享[J].情报杂志,2005(02).

第5篇

1.1“三大流程”改造构建内控精细化管理框架

(1)作业安全控制

安全是煤矿企业的生命线。①质量动态达标。加强“双基”建设和质量标准化建设,开展“精品工程”、“亮点工程”创建活动,提高了工程质量。分专业制定工程质量标准和操作标准,实施全方位贯标,推行班组自主安全评估、安全单元检查表、安全确认的“三位一体”安全管理模式,特别是在生产一、二线推行员工“手指口述”活动。建立动态安全监督机制,以动态检查为主、集中检查为辅。②隐患闭环管理。推行矿、科室、工区、班组、个人五级隐患排查责任体系,形成检查—登记—整改—反馈—复查的闭环管理,对排查出的隐患做到项目、措施、资金、人员、时间、验收“六落实”,确保现场安全。③薄弱环节治理。针对制约矿井安全的工作面安撤、顶板、机电提升运输、零星工程等薄弱环节,通过加大支护投入,改进支护工艺、调整支护参数,加强吊装运管理,强化施工安全措施的落实,增加工作面端头支架支护等措施,确保了安全预控、在控、可控。④事故系统追查。运用因果分析、追查表分析、事件树分析等方法,查找事故背后的深层次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⑤系统安全保障。坚持依靠信息化、现代化技术装备来保障安全生产,升级完善了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积极推进安全避险系统建设,增容改造了35kV变电所,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系统保障。

(2)作业效率改善

通过实施“四个优化”和一个创新,力求简约高效,实现作业效率改善,建立简洁高效生产模式。①优化开采模式。创新充填技术,实现绿色开采。建成了井下洗选系统,开辟了集团公司“原生矸石低成本充填置换煤炭资源”的先例,成为解决“三下”压煤、提高资源回收率、提高创收创效能力的有效方案。创新实施了“拖挂回采工作面”开采工艺,实现了集约化生产。坚持掘进为回采服务的思想,在不影响高效施工的前提下,推行“全煤化”布置巷道,减少全岩掘进量,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出率。②优化生产工艺。在全省率先使用了“侧卸式溜子”,实现了端头支护支架化、溜子与转载机一体化。推行“掘进迎头平行作业法”、“快速掘进工艺”、皮带与耙装机一体配置、运用皮带运输矸石等工艺,使单进水平提高了25%。③优化劳动组合。加强员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在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员工技能对其工作内容进行合理组合,从而提高劳动效率,构建内控精细化标准区队和班组。④优化系统装备。使用了综掘机、单轨吊等新型装备,改造建设了地面排矸系统、全自动搅拌站、中央变电所、远程皮带、中央泵房、扇风机房、压风机房、污水处理及主系统远程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了生产运行、管理控制自动化、智能化、一体化。优化了井下运输,在井下增设矸石仓,进行双仓配置,用皮带代替矿车排矸,对煤矸进行分储分运、分时段运输,实现了运矸皮带化、连续化,提高了运输效率。

(3)作业成本控制

①全面预算管理。构建了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的成本控制体系,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渗透到生产经营全过程,对各部门计划指标、发生费用逐级归口管控,实现了成本预算的三级量化分解、责任包保控制。②材料定额管理。健全完善了材料费用定额管理制度,定额内容延伸到主要生产环节、辅助环节、材料费用、维修维护费用和非生产性支出,扩大了定额覆盖率。严把“材料投入、材料领用、使用考核”三道关,实行周转性材料全程跟踪管理,提高了机修厂维修总量和质量,加强对区队管理、班组长等关键人物的考核,对费用节超部分,进行100%对等奖罚,实现了责权利相统一,全过程动态控制的“四级”责任体系。③压缩人力成本。一方面通过调整工资分配,打破“大锅饭”格局,实行以延米进尺、吨煤产量为核心的工资分配办法,挖掘人力资源的最大潜能。另一方面压缩岗位配置,积极实施减人提效工程,优化人员结构,减少富余岗位,控制总量、只减不增,实现一职多能、多岗一职。④产品结构优化。从源头和环节上抓煤质,根据客户需求,对煤质的水分、灰分等指标加强管理;通过技术优化改造,对工作面断层进行科学规避,减少矸石量;合理组织工作面配采,在运输中实行煤矸分储分运、分时段运输;启用矸石仓、洗煤配煤等措施,有效提高了煤炭质量,确保了销售销售量。⑤内部市场化。构建了“以一个平台为手段、以三大管理体系为基础、以三级交易市场为主体、以五大保障体系为支撑、以十大市场为核心”的133510市场化运行框架体系,通过市场机制充分调动了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实现了岗位增值、员工增收、企业增效“三赢”。

1.2“四大系统”提供内控精细化管理支撑

(1)企业文化

近几年,新驿煤矿在山东能源集团“超越”文化和临矿集团“实新”文化的基础上,核心层精心设计、管理层积极推进、内部全体员工在实践中自觉贯彻执行,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塑,设计展示了企业形象的视觉识别系统,形成了以本质安全、质量效益、科技创新、资源节约及和谐发展为核心的精益管理理念,最终为矿井内控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思想支撑。

(2)组织机构

由全矿的14个科室,11个工区、厂,形成内控精细化管理的组织支撑,按业务划分为生产管理类、生产辅助类和职能管理类。生产管理类机构负责生产产能提升与产品结构优化;生产辅助类机构保障煤矿安全高效生产;职能管理类机构目标则是通过加强管理实现矿井效益改善。

(3)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为煤矿内控精细化管理提供智力支持。①创新思路和方式,建立了“四位一体培训机制”,加强职工教育培训。畅通“管理、技术、技能”人才三通道,通过采取大学生评价机制、技能鉴定、品牌员工评比、技师高级技师评聘等形式,极大地激发了职工学习的积极性。②创新了全员业绩考核运行机制,重点完善了机关业绩考核,实现了考核指标量化、业务流程规范化,与薪酬分配、职务升降“双挂钩”,真正建立了人员能上能下、薪酬能升能降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③建设精细化标准班队。内控精细化管理以组织扁平化、作业精细化、核算市场化、管理自主化为特征的精细化标准班队为基石。创造了适合煤矿特点的班队长管理流程,即班前讲-现场接-人员合理分工-走动式检查-现场示范手指口述-工作验收-班后评比,切实提升了班队现场组织水平。

(4)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为矿井内控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①依托局域网资源,建立了涵盖安全、生产、安监、调度、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管理信息系统,将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统一在集成化的信息化平台上,消除了“信息孤岛”,实现了信息共享。②安装使用了井下安全信息管理平台系统、应急语音广播、视频监控等系统,实现了井下安全信息电子化,大力提高了智能化、数字化矿山建设水平。③配置了“智慧矿山”、E矿山平台、综合自动化控制中心等19套先进系统装备,矿井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及新系统、新装备、新工艺的自主创新及应用能力全面提升,实现了生产运行、管理控制自动化、智能化、一体化。

2实施成效

(1)稳固安全生产根基,建立安全可靠长效机制。矿井连续9a杜绝了重伤及以上人身事故和重大非人身事故,零打碎敲事故得到了有效控制,安全生产根基越加稳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截至2014年11月15日,煤矿连续实现安全生产3573d。

(2)优化生产作业流程,打造简洁高效生产模式。万吨掘进率由2010年的143m/万t降低到2014年的65m/万t,实现了低掘进率、高回采率的源头降本目标。2013年实现利润1.81亿元,在逆势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劲头。

(3)挑战成本管控极限,形成低成本运营体系。严控材料成本,2013年全年材料费用同比减少1490万元,降幅达到18%,吨煤材料费控制到29.8元/t,创建矿以来历史最低。2014年以来,继续加强成本管控,材料费、电费、修理费、四项费用、销售费用、洗煤厂加工费等在2013年的基础上压缩10%进行刚性考核。规范内部经济运行秩序、推进内部市场化工作、优化产品机构、技术创新等措施,矿井成本构成比例达到最佳配置,实现了成本最低、效益最优。2013年单位成本265元/t,同比降低21元/t,达到了省内同类型矿井最低水平。

3结束语

第6篇

1.1加强员工的安全岗前培训教育在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井下作业是相对而言比较危险的工作区域,因此在职工下井作业前,要加强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在他们下井作业前,应该通过岗前动员或者岗前讲解,向他们讲解井下作业的危险性,并督促他们认真学习井下作业的安全规范和安全要领,使他们在下井前明确哪类动作具有危险性,哪类动作不具有危险性。在岗前培训环节,除了说明危险因素外,还应该让煤矿职工明确,一旦遇上矿井坍塌或者地下水倒灌等危险时,如何通过团队来紧急避险,让煤矿职工明确井下的避险路线等。在岗前培训环节,还应该通过激励法来提升煤矿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通过物质奖励的原则来促进员工的安全责任心,通过相关处罚来警醒广大职工按照规范作业,避免危险动作。

1.2落实安全教育课程除了加强煤矿职工的岗前培训外,还应该严格落实安全教育课程,将安全教育课程系统化、规范化,确保安全教育课程的周期性和普遍性。安全教育课程要落到实处,可每周举办一两次,将未下井作业的职工组织起来,由专门的安全教育老师来给职工上课,课程内容可以是国内外的煤矿安全事故思考或者一些数据,尽可能地使安全教育课程生动形象,吸引广大职工的注意力。在安全教育课程上,还可以组织老员工来通过自身经验或经历,向新职工讲解井下安全操作的重要性和紧急避险的一些方法。职工在经过安全教育课程后,需要进行汇报总结,安全教育老师根据职工的总结内容进行评定,并与绩效等挂钩,提升职工对安全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

2落实安全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

2.1井下挖掘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在煤矿生产中,井下挖掘是最危险的区域,也是人员比较密集的区域,因此抓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首先应该从抓好井下挖掘的安全管理工作开始。

2.1.1一线工人的安全操作。在煤矿企业井下挖掘作业前,应该根据前期科学的测定和相关经验方法,编制合理的挖掘作业流程,确定挖掘方式方法,并根据挖掘面积及挖掘手段,制定适宜的安全技术措施。在正式挖掘前,应该就挖掘方法与一线工人、领班、技术骨干等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让所有下井挖掘的人都了解挖掘面积、挖掘流程。虽然挖掘流程是事先制定好的,但在实际的井下作业过程中,可以随时根据井下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调整挖掘进度和挖掘方法。在井下作业时,一旦发现有工人违规操作,要及时停止作业,做好整顿教育工作。

2.1.2做好测绘测量工作。在煤矿生产前,应该做好科学的测绘测量工作,督促测绘测量人员严格执行测量测绘方法,深入井下,仔细排查,科学测量,为挖掘工人提供准确的技术参数和地质资料。

2.1.3做好安全检查工作。在煤矿企业下井挖掘作业时,要严格落实安全员的安全管理职责。安全员应该明确挖掘流程、挖掘技术方法等,在一线工人挖掘作业时,如果安全员发现有工人存在违规操作或者不按照挖掘流程作业时,应予以制止。同时在遇到比较困难的挖掘作业时,安全员还应该协助一线工人,共同处理。

2.1.4做好瓦斯检查工作。在井下作业的过程中,瓦斯检测员的工作非常重要。瓦斯检测员要做好作业面瓦斯监测和检测工作,确保井下环境的安全。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出现瓦斯超标或者存在其他危险气体,要及时通知工人撤离,同时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瓦斯检测员还应该做好通风口的管理工作,定期定时为作业面通风。

2.2严格落实煤矿生产的机电运输管理工作在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确保机电设备的良性运转,确保煤矿输送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来说,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2.2.1加强机电设备的安全检查工作。为了确保煤矿生产的机电运行安全,有必要加强对井下作业面及井上等所有机电设备的安全检修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对机电设备进行安全巡检,一旦发现机电设备出现故障,要及时解决,避免机电设备损毁。同时做好机电设备的安全保养工作,对于有可能影响煤矿生产效率的机电设备要及时进行淘汰。

2.2.2加强煤矿的运输管理工作。保证煤矿运输环节的安全是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加强对煤矿运输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定期检查煤矿传输带、运输车辆等运输设备是否处在良性运转的状态下,防止掉轨、翻车等安全事故的发生。斜井提升则要做到钢丝绳、矿车碰头、三环链、绞车、钩头等提升设备的检查工作。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运输设备存在安全隐患,要及时排查及时检修,并将容易出现问题的运输设备登记在案,在后期的跟踪检查中,重点做好安全检修工作。

3合理划分安全责任区域和签署

安全责任书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要将安全责任化整为零,合理划分安全责任区域,确定安全责任范围。

3.1划分安全责任区域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级别、不同领域、不同作业面,要合理划分安全责任区域,在该区域内由指定负责人做好区域安全管理工作,同时由煤矿企业的安全总负责人做好区域安全的统筹管理工作。这样可以将安全责任明确到个人头上,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更有利于安全制度和安全技术等的落实和推进。

3.2签署安全责任书为了将区域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在区域安全管理过程中,有必要由区域安全负责人签署各自的安全责任书。在责任书上要明确区域安全管理人员的具体职责,并明确出现安全事故后的处罚条例,通过安全责任书,能够提升区域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4做好灾害预警管理工作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除了容易造成作业面坍塌、瓦斯爆炸等危害性比较大的事故外,还容易引发水灾、火灾等灾害,因此有必要做好煤矿生产的灾害预警工作。

4.1做好火灾防范措施火灾对于煤矿井下作业面来说,其危害是致命性的。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要做好火灾防范措施。禁止明火进入作业面,严禁煤矿职工在作业面及出矿口等附近抽烟、在井下使用明火需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在井下作业面要做好消防器具的设置和摆放,以便在发生火灾后能第一时间进行消防扑救。

4.2做好水灾的预防在矿井周围要做好对当地水文的调查,根据降水量来判断地表流向和水流量,并做好地面积水的排泄工作。在矿井里要做好排水工作和封堵水工作,以防止水淹没作业面。

5结语

第7篇

由于煤矿生产企业中的管理人员过度重视煤矿的产量,而对于机电设备的管理比较忽视,使得在实际生产时候,弱化了机电管理部门。除此之外,在进行机电运输管理的时候,由于相关管理制度的缺失,使得现有机电管理人员对于管理责任认识不到位,从而导致机电运输管理严重落后。

2新技术设备的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一些新的机电设备以及机电技术的产生。这就对机电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因为资金问题,无法更新这些技术设备。

3对策分析

3.1加强基础安全管理因为煤矿开采是具有危险性的工作,所以在煤矿开采的时候,一定要对相关从业者进行严格的把关,主动做好煤矿的安全生产。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煤矿的机电管理工作能够有一个良性的发展,才能够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进步。

3.2加强现场管理加强机电设备现场管理主要包括下面三点:第一,根据相关的生产制度制定完整的设备检修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执行;第二,充分发挥机电部门的生产与管理职能。与相关的部门进行配合,制定完善的考核细则;第三,制定严格的监察制度,确保每台机电设备都能保持良好的运行。

3.3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煤矿企业的管理阶层要加强对于相关专业人员的培养,减少人员的流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我国煤矿的机电运输管理水平能够稳步的提高。

3.4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安全生产的基础。现阶段,在煤矿生产企业中由于对于机电运输管理的不到位,使得我国煤炭产业不断出现安全事故,对于我国的煤炭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建立起完善的科学管理制度,才能够保证在实际机电运输管理中有章可循,才能够整体提高我国的煤矿机电运输管理水平。

4结语

第8篇

一、实施精细化,构建高效管理模式

推行精细化的管理必须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即从上到下地推行相关管理措施,这样可以将问题逐级分解,从单体工程推进到巷道,从巷道推进到班组,从班组推进到每个工序,从工序到每一个工艺操作环节。总之就是从巷道的设计入手,按照工程的质量要求进行细化分解,对各种细节问题进行排查,形成一个逐级分析与管理的模式。这样的管理可以提高精细化管理的效果,并利用细节约束来减少施工中推诿的情况,这样在精细化管理的模式下,所有的事情都有人去管理,所有的细节也有人管理,人人都明确自己的责任,工作效率自然得到提高,从而实现建设高效率工程的目标。

二、推行人本精细化管理的方式、方法与途径

推行人本精细化管理模式关键在领导,根本在制度,在推进精细化管理过程中,重点抓好以下几点:1推行精细化管理工程必须认识值得注意的是精细化管理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方法,更是一种管理的思路和态度,更是一种煤矿建设工程中应当具备的文化和精神。推进精细化管理,必须将精神和制度结合起来,统一管理者与工人的思想,重视在思想上的统一,即宣导精细化管理对工作安全的作用,宣导精细化管理对效益的影响等,使得从上至下所有的人都能明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并突出精细化管理不是为了“管死人”,而是为了保安全。2推行人本精细化管理工程的目标和主要内容立足煤矿建设的特点,按照相关的法规以及技术标准,制定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和内容,主要应从工作流程以及施工管理入手,将管理的目标作为管理的重点指导精神,将管理内容细化到工人身边。利用精细化管理来优化工艺、改善流程、合理控制成本等,这样就可在实际的工作中保障精细化管理的适应性、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管理效果。同时企业文化上要“凸现亲情”,亲情管理、爱心文化,是人本管理的关键,通过尊重、信任和激励,使职工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氛围。

三、人本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操作步骤

煤矿建设按照“整理、清洁、准时、标准化、素养、安全”的6S基本行为规范,精细管岗、精细管人、精细管心、精细管事、精细管物,通过4E标准的建立分阶段地开展精细化管理工作。在人本精细化管理模式运行中,强调动态管理、循环管理和规范操作,以全员职工军训和规范班前礼仪为突破口,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增强职工的纪律性,培养职工的团队精神,提高执行力。14E标准的具体实施所谓4E就是对每个岗位、每个工作、每个时段、每个区域都进行全面的覆盖,让煤矿建设作业的精细化管理形成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并利用系统标准对所有的工作进行规范。这个标准系统也是一个实体性的标准系统,其必须从流程入手,对管理程序进行规范,对每个岗位和工作都应有具体的操作标准,从而让每个工人在进行操作前都应明确工作的流程和标准,经过定标、认标、贯标、调标、升标的过程,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和人本精细化,避免了人员流动对管理的负面影响。2流动化管理流动化的管理就是指在工作中对生产第一线进行现场管理,管理者应当明确生产一线工人对管理的看法和困扰的问题,只有通过现场管理才能对每个岗位和人进行全面的了解,才能进行严谨而综合的调整,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以此对管理制度作补充。当然流动管理包括地面和井下环节,不论是何种管理都应保证到位率,即实现全面细节的流动管理。3培训是职工最大的福利培训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手段,也是以人为本、亲情管理的体现,通过加强职工安全培训,确定“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的安全生产理念。推行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工人培训的细化,尤其是在对第一线工人的培训中应当明确培训不是简单的教导与技术学习,更是对管理与流程的学习,更是保障自身安全的重要福利。因为全面而细致的培训可以让工人明确工作的危险性以及保障安全的技术措施,只有通过培训规范操作,才能提高工作中的安全系数。同时也可通过培训对工人的意见进行采集,对管理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意见采纳,这也是体现工人福利以及主人翁地位的重要标志。

四、推行精细化管理工程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充分考虑各分包单位的资质和能力,避免差异影响推行精细化的人本管理还应重视差异性,即针对不同的工作形式和单位完善精细化管理工作,主要可以利用企业文化进行推进,将企业安全与精细管理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与教育模式,通过更加有效的手段切中要害,完成对精细化管理的推进。分包单位大多数都是挂靠,管理无章法、无制度,纯孰车到山前必有路的管理模式,让他们推行精细化管理,往往是拖后腿,易出问题,此时更应注意对此类问题的克服。2稳步推行循序渐进在推行精细化管理的时候不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与推进,应当如精细化管理的思路一样将工作做细,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在推进中不断地对阻力与问题进行分析,并切中要害地解决,这样才能达到管理效果。3狠抓执行避免形式化在实际的管理中应当从执行制度与标准入手,不能把制度、流程和标准挂在墙上就认为已经执行到位了,必须对实际的工作进行检查和巡视,保证制度和标准层层实现。可是,分包单位往往怕麻烦、怕影响工期、怕浪费资金,不愿意推进,项目经理不执行,精细化管理只能停留在纸面上、口头上,所以必须杜绝此类情况的出现。4强化长效机制推行精细化管理工程过程中决不能一阵风,要不断完善监督机制,狠抓过程控制;要和安全保证金挂沟、要和工程进度款挂沟,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完善执行机制,强化兑现。

五、结束语

人本精细化管理模式应取得的效果1煤矿建设EPC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等规定,并达到和保持一定的标准,以适应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煤炭工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此,我们要以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达标、争先、创优为主线,以生产现场为战场,保证生产安全质量标准相关的各项制度得到正常、规范、优化的运行。2效益最大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明晰、优化、执行各项生产管理工作流程,持续降低成本,单位时间里的掘进进尺要明显提升。3以保证和体现劳动纪律的有效性、严肃性、权威性为切入点,明显改善工作作风;提高各职能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工作效率。4改善员工的精神状态、思想观念,提高员工的技能素质,激励、培养、锻炼、发现一批人才。5生产、办公、生活等环境秩序进一步改善。

作者:王金海 单位: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第9篇

1当前煤矿矿井管理风险的种类

1.1水灾事故风险水灾是煤矿运作时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在水文地质状况相对繁琐的地带,其透水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煤矿安全生产秩序,对煤矿科学开发、职工安全、收益等方面的保障,均存在非常不利的影响。

1.2瓦斯事故风险煤矿缺乏足够的安全设备、相关管理工作不当、有关技术不合理会导致瓦斯事故发生,将会产生非常严重的损失。这一方面导致本来的项目无法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将会对施工人员造成很大的伤害。

1.3火灾、爆炸事故风险因煤矿生产对象具有易燃性的特点,要是施工时操作不当,非常容易引发火灾事故。同时,一些施工现场有可能发生煤尘爆炸,就安全管理而言,这属于潜在的危险源。

2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做好风险预控管理的策略

2.1提高风险预控管理意识要使煤矿企业所有职工都具有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意识,逐渐构建并完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这样就能够提高预控管理质量。第一,对于煤矿管理者,应当不断提高风险预控管理意识,学习风险防范相关知识,从思想层面为制定有效的风险预控管理制度提供保障。第二,面向所有施工人员,做好安全风险控制宣传与教育工作,进一步完善相关培训体系。大部分施工人员为农民工,他们的认识水平相对有限,风险控制意识比较薄弱,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很难形成良好的风险预控管理意识。第三,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引入风险预控管理,通过多种形式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使全员的安全预控管理意识逐渐提升,为构建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做好铺垫。

2.2进一步完善风险预控管理制度首先,组建风险预控管理制度制定小组,具体由风险预控管理专家、负责施工的人员、煤矿领导几部分构成,尤其是需要充分考虑企业实际状况、工程性质。在此基础上,制定系统全面有效的风险预控管理方案,从而在制度层面为体系的构建打下基础。其次,推行岗位责任制,通过这种方式加强风险预控管理,确保把职权细分到每一个员工,要是发现其中存在问题,则应当尽快要求有关负责人加以改进,确保该项工作具有权威性。再次,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使管理工作和绩效、待遇福利挂钩,充分调动全员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投身于企业风险预控管理工作之中。最后,注重安全隐患检查机制的形成,确保在搜集风险信息时,不存在任何疏漏之处,充分确保该体系的科学性、有效性。

2.3努力培育风险预控管理人才煤矿企业风险预控管理工作具有相对较强的专业性,同时工作繁重,责任非常重大,因此要求相关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这样就应当把握好下列几点:第一,制定科学的风险预控管理人才选聘机制,确保录用的人才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同时满足煤炭企业的工程需求;其次,高度重视新人的岗前培训工作,通过多个实践案例,向他们介绍实践中常见的风险,使他们逐渐养成风险识别能力,确保他们可以尽快胜任该项工作;再次,把风险预控管理归进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之中,对那些工作成绩突出的员工,为他们提供升迁、加薪等机会,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最后,注重培训体系建设,由于在不同情况下,风险预控管理的重点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结合各种情况的案例,使员工不断发现自己在该项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发现有效的方法去改正自己的不足,最终能够不同提升员工的预控管理能力。

3结语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能够提高煤炭安全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还能够使煤炭企业提高效益。为做好风险预控管理工作,煤矿企业应重点把握以下策略:提高风险预控管理意识;进一步完善风险预控管理制度;努力培育风险预控管理人才。

作者:程敬垒单位:国投河南新能开发有限公司

第10篇

1.1机电设施存在安全问题

许多煤矿企业的机电设施保护设施不齐全,存在较多的安全问题。而煤矿企业的工作条件十分恶劣,如果机电设施不及时保护,就会出现设施被铁锈腐蚀的情况,因为工作员工对机电设施的认知缺乏,这样的情况经常出现。

1.2机电员工的职业素养差

煤矿工作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人们觉得已经是很低级的职业,所以技术能力强的员工也不肯进入煤矿企业工作。而且许多工作员工觉得机电工是一个差劲的工作,领导不关注,工作待遇也不好,导致一部分的技术员工辞职,致使机电设施的管理工作缺少了很多的人才。经过调查得出,目前在乡镇煤矿中就业的大部分都是农民工,他们的文化程度不高,也不会处理机电设施突发的故障,错过设施故障最好的解决时候,也缺乏对于安全生产的认识管理。

2煤矿机电设施管理和维修手段

2.1机电管理体系化

在煤矿企业的管理进程中,坚持科学的工作观念引导机电设施的管理,提升煤矿企业的工作运行速度,要敢于突破从前错误的理念束缚,争取将机电的工作做得更好。在平常的机电管理过程中,企业员工要具备责任心,消除心中不好的工作想法,努力处理工作之中碰到的情况。根据机电管理制度的规定,联系煤矿生产的现实,要做好煤矿设施的科学管理,严格遵守企业管理规定。煤矿企业不只是要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还要及时更换一些老旧的设施,提升设施运行之中的安全度,及时报废已经不能够使用的危险设施。严格制定更换计划,确保紧急需要更换某些设备的时候还要资金运行。

2.2提升机电员工的职业素质

基于管理好机电设施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安排好企业员工的任务,做好煤矿工作中的机电设施的管理工作,保证煤矿设施的运行安全,增加职业员工的管理技能,才可以体现出使用机电设施的效果。企业领导要关注技术员工的发展,在他们把工作做得非常完美的时候给予支持。提升机电技术员工的职业素质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情,,加强职业员工的技术练习,聘请优秀的工程师给职业员工进行授课。还要拥有先进的煤矿设施,才能够提升煤矿企业的工作运行安全,提升职业员工的工作水平,才能够有效避免意外事故的出现。所以,加大对于新的机电设施的资金投入,激励企业员工定期进行技术培训,才会处理生产中碰到的突况。

2.3加强机电设施的综合信息管理

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机电设施的综合信息管理,推行计算机管理的运行方式,对于全矿实施实施科学的跟踪报道,操作起来很快,也有助于企业领导及时查看煤矿设施的运行情况,不但减少了企业人员的工作量,提升了煤矿企业的发展水平,又能够减少一部分的经济开支。这样不但做好了机电设施的管理工作,也很好地协调了工作员工的任务,提升了煤矿企业的工作速度。

2.4建立设施维修制度

在机电设施的购买中,一定能够要守好设施质量这道关口,在购买的时候要买对,严格管理购买的步骤。在机电设施到货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检验设施的检验,做好设施的检测工作后方能下井运行。对于设施安装的重要环节,一定要仔细做好,确保机电设施在安装的时候不被损坏。优化机电设施管理与维修的手段,煤矿领导一定要重视机电设施的运行。在当前情况下,煤矿生产企业一定要关注机电设施的检修,还有机电员工的职业素质的加强。联系我国现在的国情,要做好机电设施的管理工作,确保机电设施在寿命时间里还是处在比较不错的技术情况,来取得最好的经济收益,减少机电设施的维修投入。完善煤矿机电的运行体系,确保达到计算机帮助检修的目的。根据计算机得到检修信息的搜集、解决,而且可以对检修方案做出科学的决定,一定要做到数据信息的正确,决策科学、反馈便捷。而在机电设施的维修阶段,一定要严格记录机电的维修情况,记录下每一个步骤的维修手段与作业指标,做好机电小组进行跟踪管理。此外,还要保证机电设施已被维修好,加强维修员工的责任意识,完善机电设施维修的责任体系,确保每台煤矿机电设施的维修结果,促使煤矿机电设施的安全使用,减少煤矿机电案件的发生。

3结束语

第11篇

1数据库设计

我们知道,数据库的形式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然而我们在基于GIS构建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时,只有通过一定的空间数据模型,这些数据才能在GIS空间数据库进行存储,同时对地理实体的属性数据进行对应,因此,设计空间关系数据模型对应本文基于GIS构建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至关重要。其步骤有:空间数据库的需求分析,确定地理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表达,空间实体的逻辑表达,选择合适的数据模型,空间数据集组织。

2数据库的实现

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分为服务层、数据存储层、信息通信接层、以及业务逻辑层五个层次。数据采集服务层用于采集各个系统的相关数据,针对不同系统采集的设备数据特点,制订数据传输协议,通过标准的协议来获得应急管理所需的数据,如KJF2000N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采集的环境数据写成文本文件,数据采集程序读取文本文件,按照制订的协议进行解析,提供给应急管理系统。数据存储层采用MicrosoftSQLServer2008来存储集成系统所有数据的物理存储,其中包括管理信息数据、各类设备的采集数据、空间数据、应急预案库、应急事件实例库、案例库和知识库。除了关系型的数据库以外,数据存储还应包括一些常用的文件格式,如XML文件、Word文档、Excel表格、JPG图像等。业务逻辑层是整个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应急管理的功能分为救援信息的基本功能,查询调用功能,统计分析功能,数据采集,报表自动生成功能,应急救援方案的编制、查询、修改功能、应急救援资料库的建立查询功能。包括救援信息的基本功能,查询调用功能,统计分析功能,数据采集,报表自动生成功能,应急救援方案的编制、查询、修改功能、应急救援资料库的建立查询功能,简化用户操作,达到现场及时生成应急救援方案,作为救护队应急救援的参考,提高救援效率。同时将煤矿事故应急求援信息管理系统融入到地理信息系统(GIS)之中,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海量空间数据分析管理功能,实现了对矿井地理基础信息的数据显示、添加、查询、修改等功能,以便于对事故的地位、图像显示、应急预案生成等功能的实现。展现层是对用户界面的展示。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的界面使用了C/S架构以及B/S架构,对于需要迅速响应以及系统安全性要求非常高的如再通报警、应急决策等采用C/S架构;而为了应急指挥的外部执行、历史数据信息查询、应急调度管理、统计资料生产等则采用B/S架构,以便于访问。信息通信接层是对矿井的监控技术、物联网技术、GPS定位技术、3G无线通信技术等,实现统一的信息采集和人员事故定位基于及时报警。

作者:郭晶 单位:广东宏大爆破股份有限公司

第12篇

我国煤矿产业的开采一直都比较混乱,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一些政策要求煤矿企业增加煤矿开采的安全系数,但是安全生产管理的经济环境还没有完全成熟,煤矿企业为了谋求自身的利益,往往忽视计算机技术等设备的投入。因此,我国计算机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发展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设施配备完全达不到国际标准水平,从而使我国在煤矿产业的安全管理上始终无法得到较大的安全技术支持。

2.信息化技术给煤矿产业安全管理带来的重大意义

煤矿生产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是复杂的,例如:人员的招聘培训、安全意识的培训、灾难的预测与应急、隐患排除、事故处理、日常考核管理……这些繁琐的工作需要一种先进的应用技术来对它们进行集中管理,现代信息技术正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工具。利用计算机可以将这些复杂的工作系统化,避免出现人为的失误,此外,计算机也可以更加全面地为安全决策提供更多的实施方案。

3.计算机信息化在安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3.1进行信息的安全审核、收集

信息的安全审核、收集主要体现在信息检查的过程中,计算机系统需要将安全的信息储存于电脑中,并且能够自动地给出应急的安全事故处理方法,同时发送到各级领导进行集中审核,并收集各领导的意见批示,及时形成相应的安全隐患解决方案。因此,其一般的审核程序就是先将各安全信息进行集中审核判断,然后根据领导批示做出相应的保障安全措施。

3.2进行交接班信息的集中管理

交接班信息的集中管理不仅可以让接班人员了解上个班次发生过哪些安全问题,而且还可以提醒接班人员在本班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能及时的做出正确的处理方法。在交接的过程中,一般需要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1)本班次时间内发生的所有伤亡事故,包括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2)在工作期间违反企业及国家相关法律规定的人员名单;(3)事故安全隐患预测;(4)作业进展,掌握上一班次没有检查,或已经检查完毕,但是还没有及时解决的问题。

3.3制定系统的煤矿安全规章制度

煤矿安全规章制度是煤矿行业从开始发展到现在集中管理过程汇总的经验教训,在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矿难之下,更多的煤矿企业开始重视安全制度的建设,因为安全制度是一个煤矿企业安全开采的重要依据,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必须要依据相应的制度规定。

3.4及时做好互联网病毒入侵的预防工作

现代化计算机在煤矿企业中的运用,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来的安全生产方式,但是同样它也给煤矿企业带来互联网病毒入侵的危险,一旦计算机被病毒感染,计算机上的所有资料很可能会自动删除或者泄露,这会给煤矿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为了实现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全过程的监控,企业必须要聘请专业的人员对本企业负责安全生产信息化的部门进行集中培训,以保证他们能够从容地面对并阻止计算机病毒的入侵。

3.5事故记录集中管理

在一件事故发生之后,记录人员应该要根据真实的情况,将所有关于此事故的起因、过程、缘由、伤亡、事故处理结果、后续处理等统计在计算机里,形成长期的数据统计。这样以后再次遇到相同的情况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警示作用。

3.6汇总安全信息,形成综合报表

在每个月的月底都应当将本月的安全信息进行集中汇总,以月刊的形式提交给上级领导,并请上级领导作出修改意见,在每一年的年末还要对月刊进行汇总,形成本企业的年刊,这样长此以往,煤矿企业就会形成一个很好的安全保障期刊,用来告诫所有的从业人员,安全管理很重要,同时也为领导掌握全局,做出合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4.信息化技术在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在系统开始阶段,每个人员的基本信息已经基本采集完毕,当他们在地下煤矿井下工作的时候,计算机系统就会对其进行实时监控,检查安全系统,检查人员工作完成情况,为数据的统计提供了一个很方便的平台。在充分提升安全系数的基础上,有效保障工作进展。在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煤矿开采的设备是至关重要的,而开采的数据只有经过计算机才能得到准确的统计,才能使实时数据与煤矿安全隐患联系起来,有利于预防事故的发生。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建立信息一体化的平台,有利于多家企业进行行业内的安全交流,这样,安全管理就多了一层分享的意义。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