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命题知识点总结

高中命题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2-05-03 13:24: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命题知识点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命题知识点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导学案;高中数学;命题教学

数学命题是数学学习中最基础性的知识,它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例如数学的法则、公式等。学生在学习命题的时候,不仅仅需要掌握命题中的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够熟知命题的由来,也就是说,学生应掌握数学命题证明的方式和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够将命题应用到数学习题中去。

1.导学案在高中数学命题教学中的应用

(1)数学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高中数学命题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在命题教学中需要加强数学课前预习的指导,让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预习的方式,提高数学能力。此外,也应该注重自身的教学方式。在课堂讲解中,应该将知识点进行归纳,强调重点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才会更有层次感。课前预习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课程内容,从而培养自身的数学思维。

(2)数学课堂上的应用。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高中数学命题是一种知识性较强的数学学习,因此教师在利用导学案进行命题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够保证数学教学的质量。教师运用导学案的设计进行教学,最重要的是如何在课堂一开始就做好命题的引入。在一节数学课堂开始之前,教师需要按照导学案的要求引入一个命题,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受到一种被迫接受新知识的感觉,还能够通过复习旧的命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另外,教师需要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强硬地记住某一个知识点,而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这个知识点。所以作为数学教师,需要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之中引入命题。在命题教学中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很快掌握课堂所学知识。

(3)数学课后的总结。课后总结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应该将课堂内容传递给学生,但是同时学生在接收到教师的信息之后,应该再将所学的情况反馈给教师,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在数学课后的总结之中,教师可以通过总结课堂内容,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这样学生可以通过解决问题来检验学习情况。

2.导学案在教学中的意义

(1)教师传统的思想会得到转变。导学案是数学教学中非常特殊的一个方案,学生利用导学案能够熟知数学教材,而教师利用导学案可以在数学课堂中更加得心应手,因此可以看出导学案是学生和教师学习与教学的材料,它可以将学生与教师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在运用导学案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会转变自身的传统思想和观念,应将重心放在学生的身上。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命题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教师在这个过程之中,是作为一个指导者存在。

(2)学生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导学案对于高中生数学学习而言非常关键,因为它是数学教材的辅助物。学生利用导学案能够改变以往被迫接受数学知识的局面,将自己的能动性发挥出来,通过对数学命题的推断和探究,掌握数学命题的学习方法,这样对于教学而言是非常关键的。导学案之所以在命题教学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是因为它让高中生不再处于被动的状态,让他们认识到自主探究的重要性,这样他们才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熟练掌握命题论证的方法。

(3)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数学命题教学内容并不具体,它相比其他的课程而言,其内容更偏向抽象化,因此教师在这部分内容讲解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多变的因素。导学案是数学教材延伸后的文本资料,它能够将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掌握导学案能够了解到数学学习中的思维与方式。另外,导学案还能够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升其学习能力。

总之,导学案的应用,能够有效地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命题教学的有效性,因而教师需要重视导学案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俊亮.导学案在高中数学命题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2).

第2篇

关键词: 2009年高考试题数列比较分析

高考是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的简称,是一种竞争、选拔性的考试。作为我国高中教学的唯一评价标准,它关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数学是高考的主要考试科目,数学试题又是高考中数学科目的关键,因此高考中的数学试题也是值得注意的方面。

数列在整个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中,处于数学知识和教学方法的汇合点。与高中的许多知识,如方程、不等式、函数、解析几何、三角函数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列的题目中,这些知识点都能充分运用。因此数列部分在我国高考数学这一科目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2009年全国高考的18份数学理科试卷: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北京卷,湖北卷,陕西卷,四川卷,安徽卷,福建卷,辽宁卷,江苏卷,山东卷,广东卷,浙江卷,天津卷,江西卷,重庆卷,湖南卷,宁夏、海南卷的比较分析,均有数列这部分内容的试题。对其中的考查题型与命题知识点的分析如下。

一、考查题型比较

高考数学考试的题型有三种: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其中填空题和选择题都属于提供型试题。选择题与填空题在数学考试中每道题的分值在5分左右,而简答题的分值一般都在10分以上。

所研究的18套2009年高考试卷,都涉及了数列内容的试题。而且其中在11份试卷中,数列部分的内容被列为简答题,在这11份试卷中有7份试卷,除了将数列的题目列为简答题外,也将其知识点放在填空或选择题中考查,数列知识点在卷面上的分值都在12分以上。只有5份试卷对数列知识的评价分值放在5分左右,只将其作为填空题或者选择题。有两份试卷对这部分内容既作为选择题又作为填空题来考查,分值都在10分左右。

通过比较发现,全国卷的两套试题和安徽卷、江苏卷、江西卷、广东卷、重庆卷对数列部分的试题分值都达到了15分以上,考查的内容均为综合性的知识,大多涉及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和数列与函数知识点、数列与不等式知识点的结合。而北京卷、陕西卷、福建卷、浙江卷这几套高考试题对数列的试题分值较小,只有5分左右,而且以考查基本知识点为主。

二、考查的知识点

从考查的知识点来说,高考在考查数列部分内容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的知识点。

1.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如2009年浙江卷填空题第11题。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历年的考试题中,对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以及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之间关系的题目屡见不鲜。不仅在填空选择题,还在简答题中也作为基本题型出现。

2.数列的求和问题,递推数列问题,数列应用问题。

如2009年湖北卷简答题第19题。

这道题主要考查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定义、数列求和、数学归纳法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能力。解决此类问题要熟练数列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的公式,也要掌握常用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的求法,如错位相减法,拆项法等。这种题目主要是数列知识点的综合运用。

3.数列与其它知识点的综合问题。

如:2009年广东卷第21题是一道考查函数、数列、不等式的综合题目。

这道高考题以数列知识为基础,分别考查了数列的递推关系、数列的通项公式、不等式的放缩等内容,是函数、数列、不等式的综合题目,还能够考查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对数列这部分高考试题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数列内容命题的多元化。这些题目也反映出了我国高考数学命题的方方面面。

三、总结与反思

1.总结

通过对2009年不同数学试卷中数列部分命题研究,以及对数列试题的异同分析,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

(1)单纯基础知识点的试题较少,学生能力的考查较多。

在这18份数学高考试卷中,就数列这部分内容来看,单纯考查学生数列的基本概念、性质、通项公式的题目很少,大部分的试题是数列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以及数列知识与其它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过去多年的改革基本上是在科目设置上,科目多少上做文章,没有去触动影响高中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关键――高考的内容,把高考内容作为改革的重点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关键”。[1]而这里所说的高考内容就是高考试题。数列试题的命题现在已经重视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及数学思想方法。

(2)高中课程改革对高考数列试题的影响。

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两大热点问题,高考的命题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高校人才的选拔。作为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部分,高考命题也充分反映了高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学生将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大量实际问题的分析,建立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这两种数列模型,探索并掌握它们的一些基本数量关系,感受这两种数列模型的广泛应用,并利用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

各地的高考卷中,数列这部分的命题表现出了题目新颖,提供了新的信息、新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对数列的知识点进行考查,通过与不等式、方程、函数、解析几何等知识点融合起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数列的模型。

2.2009年高考试题对2010年高考的启示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大纲――数学(理)(必修+选修Ⅱ)中对数列这部分的考试要求为:(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大纲中还强调了数学能力、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意识等方面提出了考查要求。从2009年各种数学试卷对数列命题可以看出,2010年的试卷中仍然不会单独地考查单独的数列知识点,仍然会以数列的综合题型或与解析几何、函数、不等式等知识点结合起来。因此,学生学习数列的过程中,应运用数列的思想,通过类比归纳,将数列的通项公式之间的关系和数列与其它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结合起来,真正认识数列的本质。

参考文献:

[1]周远清.实现高考改革的新突破[J].中国高等教育,2000,(19).

第3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 讲评课 复习 教学模式

针对高三复习阶段模拟试题多、讲评课开设比较频繁的特性,如何创新英语讲评课的教学模式,提高讲评课的教学效率显得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我们那些基础差、存在英语学习障碍的农村学生,每次英语讲评课虽然不能帮助他们实现明显的提高,但都是查漏补缺的重要补救措施。因此,要想提高高三复习阶段讲评课的教学效果,必须针对高中英语学科的特点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优化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英语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英语知识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

一、高三英语讲评课的传统教学模式与问题分析

长期以来,由于很多高三英语教师对英语讲评课未能坚持正确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因此造成了讲评课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系列问题,影响了高三英语讲评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没有把握住重点和难点

有很多高三英语教师在上讲评课时,总是想顾及到所有的学生,生怕落下学生不懂的知识点,对习题作业或试卷进行讲评时,总是面面俱到、没有重点,没能很好处理学生集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这样反而不利于讲评课教学质量的提升。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弊端有:学生典型错误的分析不够深入;无法满足优等生的需要;不利于班级学生英语成绩在整体上的提高等。

(二)总是就题论题,忽略了知识点的延伸与拓展

对于高中英语学科而言,知识点是非常繁杂和分散的,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需要有一个系统的、知识点不断积累的过程,讲评课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但是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只顾讲解答案,却忽略了英语知识点之间的串联和对解题方法、解题规律的总结,导致学生在遇到同类问题时,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这种讲评课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主要有: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很难得到提高;违背了英语学习的规律;影响了知识点的巩固、拓展和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单向灌输式的教育,侵占了学生思考和互动的空间

在高三英语讲评课上,有的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本该属于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占为己有,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里,对学生进行“满堂灌”式的单向灌输,忽略了学生在讲评课上的主体地位,有的教师甚至“越俎代庖”,将一些原本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思考或查阅资料解决的问题,也“过分热情”的帮助学生寻找答案。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主要有: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思考和独立学习的空间被进一步的压缩;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限制了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无法实施“个性化”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创新精神。

二、高三英语讲评课教学新模式的构建策略

高三英语习题讲评课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学习成绩,因此高三英语讲评课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构建原则和科学的构建策略,不断优化英语讲评课的教学环境,多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激励和引导,提高讲评课教学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一)课前备课策略

高三英语教师在课前进行讲评课的备课时,主要会涉及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习题与试卷分析、讲评方法的选择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教师对学生答题情况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在做习题或考试中的得失分情况和每道题目的通过率,进一步分析学生犯错误的类型和原因,这有助于教师对高三英语讲评课教学重点的把握。其次,教师要对习题与试卷进行分析,尤其是对那些学生犯错误比较多的题目,教师可以对英语题目中所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归类统计,理清每个题目的命题思路和命题意图,思考命题者在试题中所设置的障碍和干扰因素,对试卷的整体难易程度做出整体性的评价等。最后,教师要对讲评方式进行提前选择,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选择学生易接受、便于理解与应用、喜闻乐见的方法。

例:What do you enjoy _____ your holiday, playing football or watching TV?

A. spending B. to spend

C. having spent D. spent

讲评:这道题目的出错率比较高,大多选择选项A,经分析原因在于学生没有准确把握命题意图,受到了“动词enjoy后要跟动词的ing形式”思维定势的影响,这时教师要对排除法、识别法、暗示法、变换角度法、句型转化法等讲评方法进行科学选择,显然变化角度法或句型转化法为最好的讲评方式,当教师引导学生将疑问句改为陈述句:I enjoy playing football to spend my holiday.这样学生就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为B了。

(二)课上讲解策略

高三英语教师开展讲评课,一定要坚持正确的讲解策略,懂得在45分钟内要效率,对学生的知识点进行及时的查漏补缺和有效拓展,做到以点带面、知识迁移。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模拟考试试题的内容,设计补偿性的题目,进而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补充和完善。

例:-Could you tell me ____she will go to the cinema?

-Yes, he will go by car.

A. how B. that

C. if D. when

讲评:此题的正确答案不难选择是A,因为涉及到的是对交通工具的选择,这时教师可以设计补偿性的题目,让学生复习对“when”知识点的用法。如,将题目的回答改成“Yes, he will go at 3 p.m.”这时题目就转化为对时间点的选择了,这时的正确答案为D。

此外,在英语讲评课上,教师还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题目,完全可以师生互换角色,让学生上台讲解,这样一方面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能够帮助老师及时发现学生在解题思路和语言思维能力上的缺陷,对学生的失误进行分析,重点讲解题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加强思维训练和方法指导。

(三)课后的总结与反思

学生解题的正确与否,虽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英语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但是对于出错率较高的题目,教师也应当对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尤其是对于那些在讲评课之后再次大量出现的题目,教师不能一味将责任强加给学生,而是应当在课后进行总结与归纳,做好题目档案建设和学生课后学习的辅导工作,进而实现高三英语讲评课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

总之,要想通过讲评课的形式,切实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高三英语教学成绩,就需要高三英语教师充分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加强对英语讲评课教学新模式的研究,在课前备课、课上教学以及课后总结等环节坚持正确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变能力,进而实现良好的高考备考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成武. 上“活”英语试卷讲评课的策略[J]. 文理导航(上旬),2011(09).

[2] 李明新. 新课标背景下优化高三英语试卷讲评课的策略[J]. 考试周刊,2012(33).

第4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概念图;运用

高中生物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相对较强的基础性学科,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采取灌输式方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而概念图作为教与学的有效策略,其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结构体系进行熟练掌握,强化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概念图概述

概念图主要分为概念构图和概念地图,其中概念构图重视制作过程,而概念地图则重视制作结果。概念图的运用主要是利用图形方式,将人们头脑中的思想理论和概念加以表达,保证逻辑思维的可视化和形象化,便于表达和交流的有效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概念图教学方式时,能够在命题知识元素的重构、组成与再现中运用可视化和形象化的表示方法,从而使教师快速有效组织课堂内容,促进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概念图的有效运用

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运用概念图时,其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首先是课前准备中的运用。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概念图时,可以将其使用方法、特征和意义进行详细介绍,并认真演示其具体的操作过程,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练习概念图软件的操作。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强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效率,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以《组成细胞的分子》为例,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之前,让学生收集相细胞化合物的类型,并借助图示法展示化合物的结构和组成,当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具有一定的了解后,进行正式的课堂教学,从而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降低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是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教师将概念图导入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和帮助学生明确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对概念图的位置加以确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寻找知识之间的连接,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化的知识框架。同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开展讨论,并利用所学知识绘制不同的命题概念图,比较各种类型的绘制图,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过程中探究其存在差异的原因。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有效完成教学目标。如教师在对《染色体变异》这一内容进行讲解时,可以搜集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与图片,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总结归纳,从而对课堂学习内容加以明确。然后教师可向学生展示事先准备的染色体变异概念图,并联系相关的生物知识,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是总结反思中的运用。概念图作为生物教学的重要工具,教师可将其运用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学生能够利用概念图,将相关知识点进行有效衔接,强化自身的发散思维,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如在对《免疫调节》这一知识点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绘制细胞免疫的概念图,并将自己绘制的图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其中存在的差异性,并总结其原因,强化相关知识的熟悉程度,增强学习效果。

三、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概念图的运用效果

概念图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效果,其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习方面。将概念图运用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习概念图的设计与联系,深刻感受学习内容的重点,对概念之间的关系加以准确理解,有效连接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和生物意识,强化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造力。一般而言,概念图作为认知工具,其能够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强化思维品质,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对“影响酶活动性的条件”这一课题进行设计探究时,学生可以利用概念图的导入进行思考,并有序进行实验,从而得到结论,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二是教学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概念图,能够将教师头脑中的理论经验和教学内容进行形象化展示,促使教学合理有序编排与组织教学内容。由于生物课堂中具有复杂的生物结构,生物名称难以记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而有效运用概念图,能够清晰呈现生物结构,便于学生深刻理解相关知识点。此外,教师可借助概念图分析知识点,使学生对学习任务和内容要求加以明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知识链,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能力,提高其对知识点的理解力和领悟力,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

三是复习方面。学生在复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利用概念图构建相关知识点,能够整体把握生物学知识。如在单元复习过程中,利用知识网络图形式呈现大体内容,并借助概念图设计核心概念,达到知识的清晰化和系统化,强化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增强复习效果。

四、结束语

高中生物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概念图时,应将其有效应用在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以及总结归纳等环节。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概念图的教学作用,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思维能力,促进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实现高中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如春、窦玉敏.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4,10:156-157.

[2]赵丽霞.浅谈运用概念图进行高中生物教学[J].生物技术世界,2014,10:200.

第5篇

数学能力是一种有目的、有选择并伴有注意的、对数学材料的知觉能力或初步加工能力。具体表现为:在掌握教学概念时,善于舍弃非本质特征,抓住本质特征的能力;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善于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或体系的能力;在学习数学原理时,能从数学事实或现象展现中掌握数学法则或规律的能力;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善于识别问题的特征,发现隐含条件,正确选择解题途径和数学模型的能力,以及解题的辨析能力。下面对于数学能力培养方法进行几点总结。

1 注重夯实数学基本知识

高中数学学习需要良好的知识,没有足够的知识,不仅无法培养相关的能力,就是在平常学习中也会遇到重重障碍和困难,无法正常进行。高中数学知识内容较广,知识点很多时候难免会细碎一些,如何让学生很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方法,具体如下。

1.1 善于总结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总结,切忌将各个知识点割裂开来,使学生无法很好地把知识点联系到一起,从而在综合学习中无法施展手脚。教师要把相关知识点,小到一个章节,大到整本书,都要善于概括融合,让学生心里有清楚的一条主线,顺着它将整本书的知识内容系统完善地联系到一起。当然在总结的过程中教师不可忽视学生的作用,要积极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进行总结,从而培养他们总结归纳的数学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收益无穷。

1.2 通过习题巩固

有时候习题练习是巩固某一知识点的有效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所学情况适当进行习题联系,最好能发现大多学生在学习中不理解的知识点,通过一定量的习题练习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认识,让他们在习题中认识发现。如学习相关逻辑用语时,讲到“两个命题若为逆否命题时,则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可以通过相关习题来印证,让学生在习题练习中加深印象。

1.3 重视复习的作用

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数学学习离不开定期的复习归纳,至于不断巩固认识旧的知识点,在浅尝辄止或不太明了的基础上不断掌握领会,直到对该知识点熟烂于心,真正熟练可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可忽视复习的作用,要在复习中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印象。

2 注重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数学能力包括很多方面,如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辨析能力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注重与此相关的能力培养。要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从而为相关能力养成打下好的基础。除了好习惯的培养,相关能力的逐渐培养也是不可忽视的,如在运算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好的运算品质和善于变通的能力,在做题中即有耐心将习题结果运算出来又可以避免白费无用功,走不必要的弯路,提高运算效率。另外在数学学习中,要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和全面思考的习惯,如在看到一道题让运算结果时,很多时候不能只从一个方面考虑,大笔一挥粗粗得出一个结果。还要考虑在多种情况下结果的差异,就如解不等式ax>0时,就要从a>0,a

3 引导学生实现思维延伸

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决定了它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良好素材,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教学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数学教师责无旁贷,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数学能力的基础,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高中课程的基本理念: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我们要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为学生创造发展其数学思维能力的学习机会。给学生留足思维的时间和空间.把学生的数学思考引向深入,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以延伸发展。其中思维延伸的空间 要广阔,要允许并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的事和数学联系到一起,把一些现象和数学知识相结合,同时发现多种数学思维方法,从而能够帮助自己今后的数学学习,让他们在科学思维的指导下不断进步。

4 科学的习题训练方法

在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倾向于做题,仿佛学习某一知识就是为了做题,而忽视了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而且我们往往主次不分,不管重要的题目还是不是重要的都一概完成,哪怕这道习题已经做过了好多次。这样不仅会降低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严重时还会打击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陷入死做题的误区,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能力的增强。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极力避免类似错误的出现,习题训练要做到有的放矢,针对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薄弱环节进行习题练习,或者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例题,让学生在习题训练后能够加深对某一知识点的认识和了解,并且开拓自己的数学思维,增长能力,在不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上争取实现一举多得。

5 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第6篇

[关键词]高考生物;新课标;全国Ⅰ卷;命题特点;备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5-0112-01

笔者通过分析2016年高考生物新课标全国Ⅰ卷试题与2011-2015年高考生物新课标全国Ⅰ卷试题在知识点分布、考查形式等方面的异同点,找出高考生物全国Ⅰ卷命题特点和规律及变化趋势,进而提出几点有效的备考策略。

一、2011-2016年高考生物新课标全国Ⅰ卷命题特点及变化趋势

1.考点相对集中,但考查形式灵活。虽然近几年高考生物考查内容都有小幅度调整,但是总体考试内容和能力目标并没有发生较大变化,呈现出“主干知识年年考,非主干知识轮流考”的特点。但每次相同知识点的考查形式都不同。如对于光合作用的考查,2015年侧重通过植物光合作用现象,归纳光合作用发生的条件和场所,2016年则侧重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分析。

2.命题紧扣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高考生物新课标全国Ⅰ卷非常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思维过程,问题多来自高中生物教材,甚至是教材中的原文。如2015年第31题生态部分,2016年第39题和第40题选考部分都能在教材中找到答案或原句;其他重点考查的知识点,如动物激素调节、基因工程等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相应的详细解答。对于实验部分则侧重对教材实验原理、操作过程、实验结果、注意事项的考查,而关于实验探究、实验设计等实验能力的考查较少。

3.高考生物体现高考改革需要,出现新变化。因使用省份的扩容和高考改革的需要,2016年高考生物新课标全国Ⅰ卷在命题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第一,降低了生态学部分知识的比重,体现了高考改革把生态学放在选学部分的需要。第二,加大了对考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归纳实验结论的能力和严谨表达能力等的考查。如2016年第29题和第31题出现了原因分析,第30题和31题中出现了实验结论的归纳和“胞吞胞吐”等教材知识点共性的归纳,这些考试形式在以前的命题中基本没有出现过。第三,加大了对考生基本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的考查力度。如2016年高考生物新课标全国Ⅰ卷选择题除了第3题新出现酶的活力测定外,多是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检验。

二、高三生物高效备考策略

1.立足考纲,读透教材。《考试大纲》(简称“考纲”)是基于新课标制定的备考引领性文件。教师在备考时应对生物考纲进行细化,在教学时要特别注重对教材中生物基本概念和事实、生理过程和原理的讲解,让学生熟悉教材中相关的表述。特别是教材中的主干知识点和重点知识点的科学、严谨表述。在教学时举例要以教材中的实例为重,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实例中的生物学原理、清楚基本过程。

2.制订科学的备考计划。高三的备考时间有限,因此不同备考阶段要有所侧重。具体备考计划可分为以下阶段:①一轮复习重点放在教材基础知识的复习,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基本消除教材内容的盲点。对于一些重点考点和难点,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尽可能详细、按部就班地完成知识点讲解,务必要求每个学生都做到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生理过程。②二轮复习主要是优秀例题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将相关知识融会贯通,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对知识的整合度和应用能力。

第7篇

初中生经过中考的洗礼进入高中,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想把高中课程学好,像初中一样精彩。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普遍感觉高中数学不容易学,感觉枯燥、乏味、抽象等。很多学生的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其中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笔者有幸在2006年至2007年到初中锻炼,和初中数学教师共事,与他们进行了许多的探讨,尤其是对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二、初高中在数学学科上各自的特点

(一)新课标下初中数学的特点。

1.少概念多直观。初中数学很少用严格的定义,多是“像……叫做……”,“类似……叫做……”。比如像单项式与多项式、空间图形中的柱体锥体等都是如此。这样形象直观,学生容易理解和辨别。

2.空间图形的认识加强。在立体几何部分强调了要会作三视图,同时也要求能正确作出空间图形的平面展开图,这对以后高中的立体几何知识的学习非常有益。

3.在平面几何部分有平移旋转的知识点。这给出了几何的动态过程,有利于学生对图形变化的认识,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4.强调概率统计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会计算简单概率问题;加强了统计图表,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图表。

(二)高中数学的特点

概念规范抽象;内容多,坡度陡,节奏快;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知识难度加大。这些都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

三、存在脱节的主要方面

(一)知识内容脱节。

初中数学教材通俗易懂,侧重于形象直观、定量计算和证明等;而高中数学教材较多研究的是逻辑推理、空间想象与数形结合等,是比较动态的过程。

(二)学习方法脱节。

初中学生习惯于跟着教师走,缺少积极思考数学问题的习惯,缺乏归纳总结能力。高中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勇于钻研,善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归纳、探索规律。然而高中新生往往还是习惯于初中学习方法,在学习时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方面脱节。

初中教师的教学主要依据初中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内容,教学进度较慢,对重点内容及疑难问题都用较多时间反复强调、反复练习;而高中教师却没有充裕的时间反复强调反复练习,习惯于初中教师教法的学生进入高中后,一时难以适应这一教法。

四、衔接问题的对策

课改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复习―引入―讲授―巩固―作业”,但现在的初中课改后则转变为“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在课堂中更加注重在情境中创设问题,把数学知识融入在其中,更加关注学生在知识探究中的体验。教师的职能也发生变化,由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学习者。在此情况下,高中的数学教师也要作出相应的变化。

为了使学生快速平稳地度过初高中数学的衔接过程,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认真研究教材,填补初高中脱节的数学知识点和思想方法。

1.做好初高中数学教材中脱节知识点的衔接,补充数学思想和方法。初高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需要做好衔接工作,如函数的概念、映射与对应、特殊方程的解法、根式的运算等。教师不但要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而且应该讲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适当渗透化归和类比推理等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实现初高数学知识点的衔接。

2.从实际出发,补充适量所缺知识点方面的习题。在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编一些所缺知识点方面的习题,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所缺知识点。

(二)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1.开始放慢教学速度,然后逐步加快,循序渐进。由于初中生习惯较慢的教学进度,因此,高一起始教学进度应适当放慢,以后酌情加快,使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节奏。

2.创设问题情景,揭示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时,教师可以采用“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过程,让学生学会把研究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揭示知识(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的本质,最终形成数学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解决,回头再反思总结,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推理能力。在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题后反思。一道习题解完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想想是否有别的解法,有无规律可循或改变条件或结论,让学生探索这一命题,并就新命题的正确与否加以论证。长此以往,学生可培养探索精神推理能力,逐步达到触类旁通,同时也锻炼思维的严谨性。

(三)研究并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1.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指导学生抓好预习、听课、消化、整理、反馈、巩固等几个环节,对问题要独立思考。在学生遭遇挫折时教师要引导他们进行正确分析,帮助他们找出症结所在,注重加强个别指导,激发学习兴趣。

2.重视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教师应紧紧依靠新课改的要求,在平时的课堂和课后练习中让学生充分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逐步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应用等基本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演绎推理定量定性的计算等能力。

3.培养自学习惯和能力。教师要授人以“渔”,因材施“导”,努力教会学生自学,培养自学能力,这是教之根本。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对教师的依赖心理。高中数学知识不仅仅在课堂上,还需要课后认真消化。这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理解能力。因此,在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钻研问题的学习习惯。

(四)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

学生往往因为认可一位教师而认可这门学科。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心理交流,可让学生信任教师,教师也可了解学生的所想所思,做到对症下药,慢慢培养他们的兴趣毅力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积极进行数学活动。

初高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是新课改下的老问题,在高中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教师要分析和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工作,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模式,从而更有效、更顺利地进行高中数学的学习。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精心研究《教学大纲》和《考纲》,把握备考方向

《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是中学生物教学和高考命题的依据,《考纲》是依据教学大纲所编制的,它体现了教学大纲的精神和内容,但《考纲》又必须反映时展的变化,体现当今生物学科的特点,所以应正确理解“遵循《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这句话的精髓。复习时,要以《大纲》为标准去对照和理解《考纲》,把握好复习内容和方向。

二、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

仔细分析近几年高考生物学科的试题,有利于追寻高考命题的轨迹,捕捉高考命题的规律,洞察高考命题的信息。通过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1)复习要立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对“三基”的考查是历年高考的重头戏。(2)突出对生物主干知识的考查,考点主要分布在新陈代谢、调节与免疫、遗传与变异这三部分。(3)注重对识图、析图及绘图的考查。(4)突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5)关注社会热点,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对高考试题和考纲的研究,找准特点,把握要点,面对高考做到心中有数,复习有效。

三、确定复习模式,安排复习计划

采用二轮复习法。第一轮把选修教材的知识内容穿插整合到必修第一、第二册的内容中,根据知识内容分成七个单元。第一单元是生命的基础、结构基础和细胞工程;第二单元是生物的新陈代谢和发酵工程;第三单元是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第四单元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五单元是遗传、变异和基因工程;第六单元是生物与环境;第七单元是实验、实习和研究性课题。

按照“知识复习―――课时练习―――单元测试―――讲评归纳―――构建知识网络”的模式进行复习,每个单元复习结束时用一节课来构建知识网络,把本单元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高密度梳理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兼顾能力培养。

第二轮主要是模拟测试阶段,其中穿插一些小专题。这种模式既注重知识系统性又节省时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握相关知识的交汇,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

四、精选精练,总结反思

对高考的热点、重点、难点、易错和薄弱环节要多练,对典型的解题方法、解题规律进行总结,多开展举一反三的变式训练,提高应变能力。还要演练高考真题,高考试题凝集了高考命题专家的思维和智慧,容量大、科学性强,突出主干知识和逻辑性强,且能反映出高考命题的趋势,也能使学生感悟高考命题的思路和方式。在练习中注意总结反思,每隔一段时间将原先做过的试卷及练习题整理出来,看看自己错在哪里,避免再犯同样的错。

五、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好的学习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高三第一轮复习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节奏快,学习方法直接影响到复习效果和高考成绩优劣。复习过程中要加强解题技巧和学科语言能力的训练,有效提高复习效果。在第一轮复习中穿插解题方法的小专题,如选择题的类型及解题策略、填空题的解题方法、遗传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实验题的解题方法和步骤等。教会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加强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教学生如何在审题中找到关键词、隐含条件等,并指导学生规范答题,减少失分。

六、加强试题讲评课的研究

试卷讲评课不能从头到尾面面俱到,而应有选择,有侧重,否则既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又难有成效。试题的讲评,一是要抓典型,选择有代表性的题目,比如选一道能集中表现某个章节的主要内容的题。二是分析命题思路,把握试题规律。教师在阅卷时找出问题的共性,看学生哪里错得多,错的原因是什么。三是要善于将试题分类,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凡是碰到这类试题该注意哪些事项,并教会学生进行比较性小结归纳。四是对试题的延伸和拓展,这类题可能还涉及哪些知识点,与现实中的哪些现象相关等。

七、心理辅导,提高应试能力

心理辅导对学生的高考成绩有很大的影响。高考不只是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要深入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特别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对高考备考复习及高考临场发挥的影响很大。普通高中的学生有一个共性,就是一碰到难题就怕,没有信心去完成,总认为自己不行。笔者经常跟学生说考试题目会变,但考点不变,万变不离其宗,不管题意如何变化,都要用所学的知识来解答。看题目涉及哪个章节的内容,把有关内容从大脑里调出来,再仔细审题。考试时沉着、冷静,思考问题细心、严谨,坚信自己一定会成功,实现超水平发挥。

第9篇

一、如何看课本(落实基础的方法)

1、注重学科思维。课本看一遍,课本讲了多少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对题目有多大的要求,我们要总结课本上的思维。

2、看课本注重知识理解。每条知识点都有研究目的和一些独有的表现形式。我们在理解知识点的过程中,假设不用式子推导,单纯看能不能理解,这是定性的理解。在考场里面,定性是第一位,首先通过定性分析,再定量,多学生上课时听老师讲明白的很,但是自己来就不行了,就是因为老师已经把知识点量化解析了,而学生没有从定性思维上形成自己所理解的东西,自然是不会应用了。

3、看课本注重考点。看课本的时候,应当重点标记考点。把你已经见过的题、认为可能会当成考点的知识点重点标记。尤其是真题里面考那些全部标出来,把那个地方做到熟练。如果对考点熟悉的话,基本上能做到不加思索,就能顺利的表达出来。很多同学认为看课本需要花费时间很长,其实不然,如果认真复习的话,一周左右就能把知识点理解相对透彻,并且能分析出哪些知识点是重点考点。

二、如何看题(学会思考与能力训练)

1、借助试题消化知识点

这个很容易理解的,就是大家碰到题中不会的知识点,不明白的公式为什么这么用的,看课本定义部分,这样就能够将课本知识点实际应用化,形成知识掌握和应用的全部过程。我们要翻出以往做过的试卷或者比较有参考价值的练习本,第一时间找错题,重新思考这么错是怎么想导致的,要该如何理解。对待大题,着重思考题目是如何利用知识点考查大家的。利用了哪些方面内容,考查了我们什么,而这都是我们大家极其需要去理解的重点部分。

2、看题归纳、理解课本知识点

归纳、理解知识点的重要性我就不说了,就说下如何总结,这需要找一些比较类似的类型题。其实这很好办。连续数年的真题、模拟题,其实按照顺序的考点都差不多。我们要总结这类题的考法和解答思想。通过综合、比较,就能解决绝大多数的题型,也不再害怕陌生题。这样不仅对课本知识本质有一个理解,对知识的应用范围理解的更加透彻。自然能形成纯熟的应用。

3、多利用真题

大家可以通过真题思考一下,这个出题老师在题目会设置那些障碍,比如说英语,英语里面,要设置障碍,不外乎这么几种情况,要么把正确的选项出的像错误,要么把错误的选项出的像正确的,如非动词搭配却给出动词搭配的形式。我们要对命题老师出题的手法有一个认识。对出题方式、命题手法有一定的了解后,就会有一定的优势。

第10篇

[关键词]物理考纲分析;高考预测;高考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12)03-0106-03

高中阶段,物理是一门既重要而又十分难学的基础学科。特别是在高考复习中,怎样才能提高物理复习的效率和质量,从而为高考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高考复习实践,认为在高考物理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明确高考考什么,二是研究高考怎么考,三是弄清学生怎么错,四是确定老师怎么做。

1 高考考什么

要想搞清这个问题必须进行三个方面的研究:一是研究考纲,二是研究新课程标准,三是研究近几年新课标高考试题。

1)考纲分析:《考试大纲》规定在新课标理综试卷中物理的满分为110分,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类,必考共有4个模块,包括必修1、必修2、3-1、3-2,这部分内容基本和旧教材一致,满分为95分。必考内容4个模块共包括61个知识点和11个实验,其中一级要求35个,二级要求26个。除必考内容外,考生还必须从3-3、3-4、3-5三个模块中选择一个模块作为自己的考试内容,分值为15分,这部分内容也和旧教材一致,只是按照新课标的内容体系进行了重新划分而已。其中3-3中知识点15个、实验1个,全部为一级要求;3-4中知识点20个、实验3个,一级要求16个、二级要求4个;3-5中知识点12个、实验1个,一级要求11个、二级要求1个。

2)新课标相对大纲版新增内容及考纲对新增内容的要求:(1)《万有引力》一章增加考点:“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考纲要求I,近三年新课标高考无命题;(2)《恒定电流》一章增加了第10节“简单的逻辑电路”,考纲无要求;(3)《电磁感应》一章新增第7节“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考纲只对涡流要求I,近三年新课标高考无命题;(4)新课标新增《传感器》一章,考纲删掉了对这一章的考查;(5)《机械振动》一章新增考点“简谐运动的公式”,考纲要求II,近三年新课标高考无命题;(6)新课标增《相对论简介》一章,考纲要求I,近三年新课标高考无命题。

3)从知识模块上看近3年全国新课标卷试题分布:必考内容共80分,包括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三部分。(1)选择题:共8道题,48分。三年全考的有三个:万有引力、机械能、静电场。三年两考的有五个:相互作用物体平衡、牛顿定律、磁场、电磁感应、物理学史。三年一考的两个:稳恒电流、交流电。三年没考的两个:直线运动、曲线运动。(2)实验题:每年两个实验为一个力学、一个电学,共15分,采用一大带一小形式,电路实验每年必考,力学实验纸带问题应是重点,还有基本仪器的使用和读数。(3)计算题:两道共32分,一个力学一个电磁学。第一道计算题三年中全出在力学,2009年是机械能,后两年全是直线运动,第二道计算题全出在磁场。2009年是从电场进入磁场做圆周运动,2010年是速度方向不同的粒子在磁场中的圆周运动,2011年是从一个磁场进入另一个磁场中,还是圆周运动。

选考内容共15分。近三年均为一道选择题一道计算题,选择占5-6分,计算占9-10分,至今还没有考过实验题。3-3计算题都出在气态方程,选择题2009年是热力学第一定律,2010年是晶体和非晶体,2011年是气体的内能随状态变化的关系,气体压强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3-4机械波和几何光学各出一题。光的折射每年必考,另一题则出在振动和波。3-5计算题均为动量和能量的综合。选择题出了两年光电效应,2010年出的是原子跃迁。

4)近三年全国新课标卷考点分布:近三年高考共涉及考点56个,其中一级考点12个,二级考点44个,二级考点约占80%,可见二级考点占有绝对优势。2高考怎么考

通过对历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发现高考试题有如下特点:(1)突出主干知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考查,注重命题的基础性;(2)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更加注重过程分析,体现新课程理念;(3)注重以实际问题为原型,考查建模能力;(4)联系学生经验和科技、生活、社会实际,巧设问题情景;(5)注重实验仪器使用,考查迁移和创新能力,注重实验方法和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的考查;(6)选考部分难度降低,突出考查“Ⅱ级要求”考点。

3 学生怎么错

通过平时作业和考试发现学生在答题中存在以下问题:(1)概念不清、原理模糊;(2)知识零乱、考虑不全;(3)思路不通、不会建模;(4)实验不熟、不会方法;(5)漏洞百出、处处失分;(6)时间失控、留有空白。

4 教师怎么做

1)明确难度结构特点,找出复习主攻方向。高考是集基础性、选拔性于一体的大众化考试,其命题难度结构有一定梯度,分析历年物理试卷结构可知,易、中、难的比例大约为3:5:2。容易题约30%,中档题约50%,即80%的题目侧重于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能力。难度较大的题约20%,难题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做的,它仅对特优生有意义。所以,应对高考要瞄准80%不太难的题,降低容易题的失误率,提高中低档题的正确率,是复习的主攻方向。

2)分析考点,把握命题趋势。越是接近高考越要分析历年高考试题,只有认真分析高考试题才能从中找到灵感,才能把握高考的脉搏,特别是对每年必考内容一定要特别重视,认真分析。这些考点连考了三年今年是否还会考?如果考的话能从哪个角度去考?比如第一年以理解能力的形式考,第二年以推理能力的形式考,第三年可能以综合分析能力的形式考,或从不同情景、不同角度设问考查。同时还要想一想,如果不考的话为了达到考查的目的它会向哪个方向转移。

3)慎重选择选考内容。首先分析一下三个选考模块考点分布情况,最简单的应是3-3,但由于气态方程等知识删去好多年了,老师们对教材不熟,大多不愿选,但从考纲上看这个模块应是最简单,要求全是一级要求,高考不会出太难的题目。对于3-4和3-5笔者还是倾向于选3-5,首先从内容上看3-4中知识点20个、实验3个,一级要求16个、二级要求4个。3-5中知识点12个、实验1个,一级要求11个、二级要求1个。3-4比3-5多了10个知识点,并且3-4又增加了振动方程,振动和波的难度明显加大,另外对于光的折射问题,涉及几何学,大多数学校数学又不会选修这一模块,学生数学知识跟不上。而3-5中二级要求只有一个动量,计算题一定也是关于动量和能量的综合题,以前是20分左右的分值,当然要有一定难度。现在变成了10分左右,难度自然会降低不少。它不可能会出和电磁学相联系的跨模块的综合题,同时讲动量的过程也是对前面力学知识的复习,是对前面知识的提升,使整个力学体系更加完整。

5 复习计划的具体实施

1)一轮复习是基础能力过关。(1)主要任务:注意整理知识结构、理清体系关系;建构框架,寻找章节线索,攻克本章重难点问题,梳理知识点,使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研究方法,全面系统展开,“点、线、面、体”形成一体。一轮复习应当稳扎稳打,不要过快过深,以知识复习为主。主要解决概念不清、知识零乱、计算不准、原理模糊等问题。(2)实施方法:按照知识体系,分块按章复习(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实验、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复习过程要注意全面复习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关注热点与强化弱点相结合;课内复习与学生自主复习相结合;质量与速度并重,精讲、精练、勤辅导,忌轻描淡写和拖泥带水。把重难点放在力学、电磁场等必修的几大块和部分选学内容上面,目的是使学生提高对力学规律的全面系统理解。精选复习材料和习题,夯实基础。重视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二轮复习是综合能力突破。(1)主要任务:通过专题复习整合知识结构,掌握考点知识;总结解题思路,优化解题方法:整合重点试验,提升学生实验能力;联系实际,关注热点问题;解决思路不通,方法不会,综合应用能力差的问题。(2)实施方法:该阶段应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及新课改高考试题的特点选定专题。即要注重各部分知识间的有机整合、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归纳,同时也要进行实验整合,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热点问题。突破重点难点,以五种能力的提升为核心,力求举一反三,以少胜多,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具体做法:一是整合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结构。二轮复习首先要构建知识体系,最好用图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图表的特点是直观、形象、便于记忆。教师编制图表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研究,最好让学生抄写一遍,在抄写的过程中去体会各种关系及联系,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充实、填加内容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图。学生填加内容的过程就是形成知识结构的过程;二是设置专题、总结思路、优化解题方法。设置专题的目的是以同一类型的试题为载体,总结思路,优化解题方法。(4)要点:狠抓重点即Ⅱ级知识点;突破难点——实验题、计算题等关键得分点;关注热点——高考命题点;(5)复习环节:讲练结合为主线、变式训练为手段。

第11篇

一、用新的观念统领复习

观念是社会主体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指导作用。在高考复习过程中,作为复习指导者的教师要更新观念,以全新的观念指导复习工作。

首先,用新的史学观念统领复习内容。统观高中《历史课标》和历史教材三个必修模块,体现了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等史学观点。准确把握这些史学观点,既是我们按照新课标教学的前提,也是指导高考复习的基础,因为与这些史学观点相关联的知识均是历史的主干知识点,不但符合高考考查主干知识的命题思路,也体现了关注史学动态的特点。从近两年高考命题情况看,体现和涉及这些方面的试题不少。因此在复习指导时,要以新的史学观点与方法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客观全面地认识、评价古今中外的历史事物与现象。

其次,用新的教学观念贯穿复习过程。这主要从两个方面的转变入手,即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和从“以本为本”到“重整教材”。从我接触的许多教师来看,仍习惯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进行复习教学,这样做不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形成,也难以适应以能力立意为主要特征的高考改革。随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输入推进,高考命题体现了不拘泥于教材内的知识、不拘泥于教材的表述、不拘泥于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体系的思想,“以本为本”的思想不能适应当前的高考形势,我们在复习过程中不能拘泥于教材,要敢于、善于重整教材,使其适合高考的需要。

再次,用实事求是的观念指导复习。主要是要把握考情和学情,按“需”施教。就是要根据高考要求的知识范围、能力要求和学生的现状,重整教材,安排复习内容,在复习中一定要特别考虑学生情况,不顾学生实际,只从《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出发,肯定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用有效的策略指导复习

高考复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采取正确的策略才能事半功倍。作者依据多年的高考指导经验和高三历史新课程教的要求与特点,总结了几条针对性的高考复习策略,以期达到复习效益最大化。

首先,对教科书要有效取舍。高中历史新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一标多本,异本教材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体现新课标对史实的要求,诠释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史学内涵。作为一线的历史教师,要认真研读几种不同版本的教材,分析其异同,把握其内涵,这样才能正确地对知识进行合理有效的取舍和准确地把握。这里我们反对将不同版本教材的知识和新旧课程知识进行简单叠加,这样只能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没有任何益处。

其次,掌握知识与能力的难易度。认真细致地研读有关文本中对于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把握对知识与能力要求的难度与深度,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一般而言,考试说明和教学要求常采用“知道”、“了解”、“列举”、“例举”、“概述”、“归纳”、“理解”、“认识”、“分析”和“评价”等行为动词,来标示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要求。因此,我们建议高考复习指导者必须要认真领会这些行为动词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和知识难度的界定,根据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深度的不同要求安排相应的复习策略和复习内容设置,这样才能给学生以有针对性的指导,有效掌控复习过程中的难易度。

再次,合理安排复习时间。高三复习的时间安排要结合具体的校情和学情等因素,制定适合本校学生的复习时间表。从学生对于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提高这个具有规律性复习的过程来看,长期以来采取的三轮复习的策略还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三、用科学的方法实施复习

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在我们实施历史高考复习时,要树立正确的观念,采用恰当的策略,更要寻求有效的方法。

首先,通史复习是基础。以时间为序,重在梳理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将学生零散的、孤立的知识点用历史发展的时间主线串接起来,力争做到“点透、线通、面全”,逐渐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网络。

其次,专题复习是重点。通史复习之后,就要转向专题复习,这时要把重心由梳理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转到引导学生从应用的角度思考问题,训练学生对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寻找所需要的、有效的方法和技能;训练学生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对通史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加强对专题中知识的横向拓宽和纵向延伸,掌握有关专题历史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和消亡的过程,阐述其因果关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重组能力。

再次,热点复习是提高。复习时必须关注热点问题,高考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指南针。每年高考都有一定的调整,复习时必须深入研究课标和《考试说明》,明确高考的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试卷形式等方面的具体说明和要求,把握住高考专家的命题意图、教育理念和命题思想,从而使复习更有针对性、时代性、高效率。考查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有一个显著特征,往往与社会热点紧密结合,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选择当前热点问题作为试题背景材料,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对热点进行整理、分析,尽可能地做到全面、细致,而且要以试题的形式加以训练与巩固。

第12篇

一、重视高中函数章节知识内容的梳理,构建整体知识体系

应用能力的有效提升,需要学生具有深厚的知识素养和数学情操.高中生有效探知知识内涵、高效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得益于学生对数学章节、知识点内涵要义及知识体系的整体认知和掌握.在培养和锻炼高中生应用能力的过程中,需要良好的知识素养和能力水平作为支撑和保证.因此,在高中函数章节教学中,教者应重视知识点内涵要义的梳理和归纳,对每一章节中的每一知识点内涵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对每一知识点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进行小结、归纳,对每一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难点进行梳理汇总,通过构建知识结构网络图的形式,由点到面,逐步递进,构建起函数章节的整体知识体系,为高中生更好开展解决现实问题活动提供知识要素支持.

二、强化高中函数章节解题策略的指导,形成解题思想技能

应用能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现实问题解答方法以及解题技巧的运用上.应用能力强,则解题技能强,解题思想高.在三角函数、指数函数以及其它函数章节教学活动中,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化归转化、函数方程等数学解题思想,在问题解答中都有着深入广泛的运用.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函数章节教学中,应将问题解答方法策略的指导和传授作为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解题过程进行正确的引导,对学生解题方法策略进行深入的指导,对解题方法策略进行系统的总结,逐步培养学生正确解答问题的方法策略,形成有效解题的思想策略,为应用能力水平提升提供策略指导.

在函数的基本性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解题方法和策略的传授作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内容,如在函数的单调性教学活动中,通过设置“判断一次函数y=kx+b,反比例函数y=k/x,二次函数y=ax2+bx+c的单调性.”的问题,先让学生开展探究分析活动,通过分析发现该问题是考查学生函数单调性及其分类讨论能力.通过对问题条件内容的观察,可以看出要求函数的单调性需要讨论到k和a的取值范围.

最后,教师将着力点放置到解题策略的总结归纳上,结合解题的过程,向学生指出本题解题的关键及其注意点.这样,学生在解答该类型的问题案例中,应用能力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三、实施高中函数章节生活问题的实践,提升应用能力水平

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是为了更好的解答问题,锻炼能力、提升素养.数学知识的应用不应局限于课堂上的练习,而应该将“目光”和“触角”放置与“具体”问题上,只有最终回到生活当中,有效地解决现实问题,才能够发挥数学学科的应有作用,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在函数章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具有生活特性的问题案例,引导学生结合知识素养和解题经验,开展实践探索,从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中探究出数学的应用规律,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体会出数学的应用妙处,使“理论”与“实际”更加紧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能力得到显著提高.高中数学教师在函数章节教学中,要结合高考政策内容和命题趋势,选取典型性的函数方面高考模拟题,让学生开展锻炼实践、解答问题活动,时时刻刻提升高中生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策略、数学思想,进行问题有效解答的能力水平.

总之,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更加需要“有用的数学”,更加需要“会用的学生”.以上是本人结合函数章节教学活动,对如何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水平进行的简要论述.还有许多值得商酌和改进的地方,在此还期望同仁共同参与,为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