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9 17:40: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学学业导师工作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教书育人
1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概况
1.1本科生导师制的起源与背景
本科生导师制最早起源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随后本科生导师制也在世界高校中得以广泛推广。所谓本科生导师制就是指经由指定导师个人或群体具体指导特定对象的个别化教育实践,以促进个体不断创新发展的程序范型。而这种个别化教育在西方可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在我国可追溯到先秦私学。
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发生了很大变化: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分制普遍推行。新的变化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扩大,另一反面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当今高等教育和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来看,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竞争和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引导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环境,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职涯规划、心理疏导等工作都显得更为迫切。
1.2我国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概况
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年来许多高校在借鉴国外高校办学经验的基础上,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探索学生教育和管理的一种新的培养模式,其宗旨在于增加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机会,让本科生充分接触高层次、高水平的教师,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把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结合,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结合,严格管理与人格感化结合,创造集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就业指导于一体的教育机制,更加关注本科生个性化的成才环境。
1.3我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及成效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从2001年开始扩大招生,2006年转外延发展为内涵建设,注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学合理整合专业、学院,发展相关专业、方向。商务信息学院即在此背景下,于2008年6月正式成立。学院下设两个新专业,即统计学专业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由于目前学生人数少,生师比相对合理,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有一定优势。学院首先出台了本科生导师制的指导性意见,明确了导师的工作目标及职责;设计了指导过程记录表,使指导工作能够形成文字记录。虽然本科生导师制实行至今只有一个学期,但从整体情况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加快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速度。由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数处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态,任何事情均由班主任及家长全面负责;进入大学阶段,在学习方法、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疑惑,好像失去了前进的方向。特别是针对现在的大学生已进入独生子女阶段,自理能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差等问题日益凸显的现状,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行显得尤为重要。
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结合。本科生导师制的目的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的需要”,符合“以学生成才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采取各种形式的指导,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教学相长,更好地实施了因材施教,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本科生导师的责任是塑造一个人,特别是塑造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学术品质,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完美结合。
增强了职业发展的指导工作。本科生导师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职业目标、职业发展道路、将要进行的准备工作等,并从专业角度分析自身的竞争优势,明确职业发展的总目标。导师还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为学生搭建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的平台,为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导师组织所指导的学生成立了课程读书小组,针对当学期的专业课程进行课外讨论与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发掘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习更有积极性。
2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作为高校教学体制改革的一项新尝试,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在今后的工作尚待不断完善。
2.1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
学分制条件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不是孤立的,它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来相配合。而现在很多高校都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教学指导条件、选课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实习实验制度、导师指导制度等学分制的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另一方面,高校的人事制度、学生工作、财务管理、后勤保障服务等方面不能配套跟上,使学分制条件下本科生导师制难以推行。
另外,目前许多高校导师制实施效果不佳的最大原因就在于疏于管理,缺少有效的管理系统,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往往导师工作安排下去,以后的事也就“无人问津”,导师制基本处于一种游离于管理之外的“自由”、“随意”状态,更谈不上考核与评价工作。久而久之,造成“做好做坏一个样”,导师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本科生导师的考核制度与激励制度还不够完善。大多数导师所得到的报酬远远不能反映他们对学校教育做出的贡献,本科生导师制的报酬相
对来说普遍偏低。
2.2部分导师缺乏积极性
导师们虽然对学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目的、意义有一定的认同,但由于多数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再承担导师工作,尽管许多教师非常愿意与学生交流,却难免力不从心。
受聘导师的整体素质虽然比较高,但是对于学分制下导师工作的认识和态度还是参差不齐的。有极少数的导师对导师功能工作性质和目标仍没有非常清楚的认识和把握,对学分制中各门课程,特别是对选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了解有限,这些都导致了其工作状态不尽如人意。2.3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
刚刚进入大学的部分新生还沉浸在喜悦和放松的状态当中,来不及思考大学生活的规划,对于大学学习的方式方法还没能适应,甚至关于已经开始的学习、生活还提不出像样的问题,更不会主动地利用导师制提供的新学习指导方式。这些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热情和兴趣,影响了导师制实施的双向的互动过程。
3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
3.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配套的考评体系
构建有效的管理系统。导师制的建立与推行是一个综合性工作,由导师、学生、管理人员三者构成导师制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导师制要在教学中体现出明显的效果,则必须由相应管理系统组织开展,必须多方面齐抓共管。要有组织保证,成立导师制工作小组,以确保导师制的正常运行。
制定科学的导师制评价体系。首先制定导师制工作制度。明确导师的权利与义务,导师的组织管理等,从制度上规范导师制工作,确保考核评价工作有章可循。其次,建立导师制考核制度,定期准确评价导师的工作绩效,包括检查导师工作计划、工作记录、工作总结及学生指导记录等,指导和监督导师各阶段培养计划的完成。再次,通过《导师活动调查表》、定期召开各层次学生座谈会等形式,及时掌握导师职责履行情况及学生的反映,完善导师的约束机制。但学校在制定评价体系的同时,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给教师提供独立思考和自我表现的空间,培养导师自我管理意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3.2建立导师培训制度
学校应建立导师培训制度,提供有关信息,使导师懂得如何去导。要让导师获得充分的信息,包括国家、学校、学院的教育改革、招生就业、学生培养等方面的新动向及有关政策,使导师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指导工作更有效率。信息还包括被指导学生的有关情况,如学习、奖惩、家庭情况,以便于导师因材施教,达到本科生导师制个性化教育的目的。
除此之外,还可以定期举办导师工作总结会或经验交流会,激励优秀的导师,并使导师们有一个共同研究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的空间,取长补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导师的整体工作水平。
3.3转变学生观念,拉近导师与学生的距离
在导师和学生的关系中,学生希望导师既要关心学习,也要关心思想与生活,成为自己的良师益友;而事实上,师生之间“有事联系,无事不联系”是最普遍的关系现状,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导师制要有效实施并可持续传承下去,是学生和导师共同的事情。学校在实行导师制之前,应对学生和导师预先进行导师制阐释,使双方都明晰导师制的宗旨、意图,清楚自己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在落实中也好更默契地配合、互动。
[关键词]教师教育共同体;卓越教师;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7)03004307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培养卓越教师已成为教师教育的新常态。2014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了培养卓越中小学教师――“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的目标,并要求分类推进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
《意见》颁发以后,许多高师院校推出了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并扎实开展实践研究,探索分类培养卓越教师的新模式,构建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卓越教师的新机制。本研究以经教育部确认的80个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为样本,以中国知网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刊发的“卓越教师”相关文献为基础,并参照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验收工作会议资料汇编,构建了卓越教师协同培养机制模型,以期为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的院校和同行提供借鉴。
1“卓越教师协同培养机制”核心概念的界定
卓越教师协同培养机制是参与培养卓越教师的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校等组织及其组织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方式和过程,是促进、制约、维系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校“三位一体”协同培养卓越教师系统化、制度化方法的总和。卓越教师协同培养机制以培养卓越教师为目标,以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校教师教育共同体(以下简称“UGS”教师教育共同体)为平台,以高校、地方政府与中小学校 “三位一体”协同培养为基本方式,以动力激发、协同治理、协作执行和评估反馈四个向度为基本框架(关系如图1所示)。
其中,动力激发机制为“UGS”协同培养卓越教师提供动力源,协同治理机制为“UGS”协同培养卓越教师奠定组织基础,协作执行机制为“UGS”协同培养卓越教师指明实操路径,评估反馈机制保障“UGS”协同培养卓越教师始终指向既定的目标。四维机制耦合互动,实现“UGS”协同培养卓越教师的目标。
2.1动力激发机制
动力激发机制是指“UGS”教师教育共同体为充分调动各参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创造性地开展卓越教师培养工作,提高职前教师专业素养而采取的各种授权、赋责和惠利的方式和过程。动力激发的主要实现路径如下。
1) 资源共享。“UGS”教师教育共同体资源是共同体场域内外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包括人、财、物等。但开展合作之前,这些资源都“各有其主”,也“各为其主”。“UGS”教师教育共同体就是在原有“旧主”之上建立一个更大的场域,并构建了一个更大的“新主”――“UGS”教师教育共同体。这就使原先那些“各有其主”的资源――大学较为完善的实验设备和智力资源、地方政府的行政资源以及中小学丰富的教学经验储备和教学情境资源等成了“UGS”的公共资源,从而实现了资源的二次集聚。但这种“二次集聚”,并不是简单的“1+1+1=3”,而是“1+1+1>3”。因为在资源的“二次集聚”过程中,共同体对“UGS”现有的各种资源除了直接“拿来”,还会进行甑别、选择甚至是改造,这样,原有的资源就会产生“增益”――“教师教育利益”[1],这是教师教育共同体有效运行的主动力,资源共享的方法途径有四种。
第一,共建教育实践基地。对接“UGS”三方发展规划,整合、拓展教育实践基地的功能,按照各学校的优势,分学科建设实践基地,既作为职前教师教育实习基地,又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用优质教育实践基地“倒逼”“UGS”三方协同培养职前教师。
第二,共建教师队伍。在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协调下,大学可以选派有经验的教师教育者到教育实践基地进行交流和合作,在中小学教育现场汲取行动智慧和实践智慧,提高自身的教师教育素养;中小学可以选派特聘导师或骨干教师到大学进修各种课程或提升学历层次,丰富教师的思想智慧和理论智慧,提高在职教师专业素养和指导职前教师的能力。这是用“异质性”优质资源吸引“UGS”三方f同培养职前教师。
第三,共同开展教育研究。大学善于科研,中小学长于实践,两者结合,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激活。“UGS”教师教育共同体可以组织导师以指导职前教师的论文为契机,选取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真问题、小问题,组织职前教师和中小学特聘导师开展联合研究,既可以提高职前教师学位论文质量,也可以带动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提高中小学教师科研意识和能力,使中小学特聘导师指导职前教师的同时实现教学相长。
第四,共享各类学术资源。为了提高职前教师的培养质量,各师范大学建设了教师教育精品课程库、案例教材库、中小学精品课程库等资源库。这些资源既可以用于职前教师培养,也可以用于在职教师继续教育。“UGS”教师教育共同体建立以后,大学应将此类资源向“UGS”教师教育共同体成员单位开放,以增强参与合作的中小学教研员、教师的身份认同,激发他们的团体归属感和自豪感,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参与合作的热情。
2) 民主决策。政治人的行为假设指出,人之行为除谋求货币收入、物质享受之外,还谋求包括权力、尊严、名誉、社会地位等难以用纯粹经济尺度衡量的“利益”。有研究显示,教师参与教师教育共同体民主决策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性,使教师获得群体归属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维持甚至不断提高教师们参与合作的热情;有利于集思广益,充分吸取合作一线的教师们的意见,使合作更具有针对性,可以获得合作成员的高度认同[2]。因此,在职前教师的培养过程中,让全体成员特别是普通教师参与职前教师的招生、录取、课程开发、教学实践、论文写作全过程的相关决策,有利于调动合作参与主体的积极性。
以沈阳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为例,为了统一“UGS”各合作主体的认识,该校从最初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到改革试点工作的各个阶段,再到自评和总结,共召开不同规模的工作、调研会议三十余次,邀请“UGS”各方成员对重点工作进行集体研讨,通过全程参与决策,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实现共同进步[3]。
3) 持续激励。激励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去影响人们的内在动机或需要,从而强化、引导或改变人的行为管理策略。激励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对于“UGS”教师教育共同体这样一个跨组织合作的复杂系统,持续的激励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持续的激励,才能不断强化合作参与者的协作意愿,促使他们把外在要求升华为内在需要,把压力转化为动力。持续激励既要有精神激励,也要有物质激励,具体方式如下。
第一,绩效评价激励。大学、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应修订绩效评价制度,将指导、培养职前教师绩效纳入教师绩效考评体系,使指导、培养职前教师成为大学和中小学教师的法定责任和义务。
第二,晋升晋级激励。修订大学和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将指导职前教师工作纳入专业技术资格评聘条件体系。同时,大学和中小学应联合教育行政部门,将指导、培养职前教师工作业绩纳入大学和中小学名师、骨干教师评选的条件体系,以激发教师指导、培养职前教师的积极性。
第三,培训进修激励。对于教师,增加高层次的培训和学习是激励他们工作的另一个动力。“UGS”教师教育共同体应定期面向参与合作的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举办一些高端培训,并定期选派优秀的骨干教师去国内外知名院校进行访学。另外,大学还要联合教育主管部门,对参与教师教育合作、取得显著成绩的中小学进行激励,以激发学校这一群体动力。
4) 环境优化。系统总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UGS”教师教育共同体是一个跨组织合作的复杂系统,因此,其不仅要优化内部环境,还要注重协调外部环境。优化内部环境,重点在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过程中,通过思想的碰撞与交流,行动的交互与创生,增强责任意识,强化“我们”意识,最终衍生一种“互依、互尊、互动、共生、共创、共荣的教师教育文化”[4]。在这种教师教育文化的支配作用下,大学、地方政府与中小学合作主体之间能通过身份认同形成一种“依伴”关系,结成为一个教师教育团队,履行教师教育职责。优化外部环境,需“UGS”教师教育共同体积极地影响和改造环境,与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良性的互动,从外界引入足够舆论支持、政策保障及同侪经验,使“UGS”教师教育共同体远离平衡态,无限接近临界状态并最终发生涨落,形成合作“增益”――教师教育利益和教师教育文化,从而促进“UGS”教师教育共同体有序运行和演化。
2.2协同治理机制
协同治理机制是指“UGS”教师教育共同体为培养卓越教师而对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及其成员进行指导、控制和协调的方式与过程的总和。它以建立科学合理的“UGS”教师教育共同体管理组织体系为前提,以优化协作系统内部环境为基本内容,以实现参与合作的组织和个人的关系协同、资源协同和利益协同为基本任务,最终达到增强目标认同,强化协作意愿,提高协作自觉的目的。其主要内容包括:构建治理组织、规范组织运行、制定治理制度和配置共享资源等。
1) 构建治理组织。复杂组织往往通过构建组织体系,层层分解任务,为实现组织目标奠定基础[5]。纵观国内外成功的“UGS”合作项目,都十分注重构建完备的组织体系。张景斌、朱洪翠(2015)通过研究构建了“US”教师教育共同体组织结构体系,本研究参照该体系构建了“UGS”教师教育共同体治理组织体系(见图2)。
该组织体系分为三层。第一层属于领导层,领导小组成员由大学、地方政府和中小学领导(分管领导)担任,主要负责制定共同体发展规划,并对各部门、各成员单位的任务进行分配和协调;学术委员会成员由三方专家担任,主要负责职前教师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师教育相关学术问题的研究。第二层属于管理层,执行委员会负责职前教师培养方案的整体实施;技术委员会提供共同体运行所需要的各种技术支持,从技术上保障共同体的顺利运行;协调委员会主要负责共同体组织制度建设,协调合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和冲突,并提出解决方案;评估委员会负责对共同体运行的过程与成效进行检查督导,并及时将运行成效和目标的达成度反馈给组织体系各机构和各成员单位。第三层属于执行层,各导师组负责职前教师学科专业具体培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各成T单位联络组负责相关合作培养工作的具体落实。
2) 规范组织运行。“UGS”教师教育共同体的治理,除了要建立完备的治理组织,还须规范组织运行,才能充分调动“UGS”三方成员的积极性,为共同体向高阶有序自组织状态演化创造有利的条件。
第一,充分赋权。“UGS”教师教育共同体管理层和执行层成员一般都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组织认同和自我实现是他们参与合作的不竭动力,只有高层管理组织充分赋权,才能充分发掘中层管理人员管理才能,推进共同体运行管理创新,提高效益。同时,充分赋权也有利于高层管理者集中精力做好“UGS”教师教育共同体战略决策和长远规划,不断提高共同体建设水平。
第二,加强协调。“UGS”教师教育共同体各层次机构的合理分工,以及不同层次机构和各层次机构之间的有效协调合作,才能保障各子系统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如是,不仅能使高层决策顺利贯彻落实,又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共同完成组织任务,实现组织目标。
第三,严格问责。问责主要关心的是权力被行使的方式。协同治理结构中,每个参与方似乎都承担一定的责任,但似乎没有一个组织担负着一种全责,在这种情况下,谁承担责任、该承担多少责任便难以确定,这就给问责带来了困难。但如果不严格问责,就容易助长合作中的机会主义行为,降低合作效率甚至使合作解体。
3) 制定治理制度。无论是赋权还是协调,都应该体现于制度层面。因此,必须注重“UGS”教师教育共同体的制度建设,提高共同体治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促进“UGS”教师教育共同体自组织运行。“UGS”教师教育共同体治理制度主要包括:
第一,国家宏观政策。为推进“UGS”教师教育合作,各国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或政策文件,明确大学、地方政府与中小学教师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职前教师指导性培养方案、专业标准以及大学与中小学联合培养考评方案等等。
第二,共同体具体制度。为推行协同治理,各教师教育共同体须制定一系列协同治理制度,概括起来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招生和学籍管理制度;二是课程开发和实施制度;三是教学管理制度;四是导师聘任和管理制度;五是见习实习制度;六是论文答辩制度;七是经费使用制度;八是考核评估奖惩制度;九是交流例会制度等等。由于这些制度需要不同的合作主体执行,因此,只有经过充分协商,才能使制定的各项制度获得大多数合作主体的认同,制度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4) 配置共享资源。“UGS”教师教育共同体共享资源是共同体场域内外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包括人、财、物等。但开展合作之前,这些资源都“各有其主”,也“各为其主”。“UGS”教师教育共同体就是在原有“旧主”之上建立一个更大的场域,并构建了一个更大的“新主”――“UGS”教师教育共同体。这就使原先那些“各有其主”的资源――大学较为完善的实验设备和智力资源、地方政府的行政资源以及中小学丰富的教学经验储备和教学情境资源等成了“UGS”的公共资源,从而实现了资源的二次集聚。但这种“二次集聚”,并不是简单的“1+1+1=3”,而是“1+1+1>3”。因为在资源的“二次集聚”过程中,共同体对“UGS”现有的各种资源除了直接“拿来”,还会进行甑别、选择甚至是改造,这样,原有的资源就会被赋予更多的意义和功能。
2.3协作执行机制
协作执行机制是指参与“UGS” 教师教育共同体的集体和个体合作成员,相互配合、协同培养卓越教师的方式与过程的总和。具体而言,即参与共同体的大学学科导师、中小学特聘导师地方教育行政人员等合作成员,按照“卓越教师”的培养目标,通过协作修订目标、协作开发课程、协作优化流程、协作实施教学等方式,提高职前教师的基础素养、学科素养、教学素养、管理素养、研究素养和信息素养。
1) 协作修正目标。“UGS”教师教育共同体顶层设计者要高度重视卓越教师培养的目标阐释、修正工作,组织大学教师教育专家学者、中小学校校长和骨干教师以及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和教科研机构相关人员广泛深入地开展职前教师教育观念的宣传、学习与研讨,特别是要组织理论工作者走进中小学教育现场,用理论烛照实践,用实践丰富理论,树立科学的职前教师教育观,厘清职前教师教育的教育内涵,准确定位“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这一卓越教师培养目标,以便各培养单位瞄准目标整合资源,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2) 协作开发课程。目标解决的是为什么而教问题,课程则须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从本质上来讲,教师教育课程思想应体现‘学术性’和‘师范性’的统一。”[6]“当前的教师教育课程,专业性突出不够,尤其是案例型课程资源短缺的问题相当突出,实践指导类课程开发利用工作远远不能适应高质量培养工作的需要。”[7]因此,“要结合当地基础教育的实际,鼓励高师院校与教师进修学校、重点中小学联合编写教师教育教材,加强教师教育课程建设。”[8]“大学从事教育硕士学位课程教学的教师更应摒以理论的逻辑来裁剪教育实践内容的学术习惯,主动深入实践现场,对教育理论联系实际或指导实践有一个新的理解,并以此为依据重新设计、组织教学内容。”[9]总之,要按照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理念开发卓越教师教育课程。
3) 协作优化流程。课程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而流程则是解决按什么顺序教的问题。流程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使事物演进的关键步骤按照一定的时序关系(如串联、并联、反馈等多种结构方式)徐徐展开。职前教师培养的关键步骤中,亟待优化的就是实践教学(包括教学设计、见习、实习、教育调查等),以及教育理论课程、学科教学研究课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等与实践教学的科学合理安排。现在,不少师范大学将实践教学的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进行集中安排。这样的培养流程利于学位课程的修习,也便于加强学生管理,但这种分段分块式的流程设计,明显限制了学生的实(见)习范围和经验,而且割裂了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的联系,难以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双向激活,交互创生。解决此类问题,可以借鉴英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PGCE)培养流程的安排,通过与实践基地、特聘导师充分协商,将见习、实习时间适当分散。
首先,分散教育见习时间。职前教师入学后,每周有半天时间带着问题在中小学观摩课堂、开展调查,就教学流程和教学策略和特聘教师交流讨论,并将其带回大学课堂和大学老师、学习小组共同讨论。
其次,分散教育实习时间。将3个月的实习时间适度分开,在第三学年的下学期安排1个月时间进行第一次实习,第四学年的上学期再安排2个月时间开展第二次实习,两次实习要求逐渐提高。这样安排,既体现教育实践的连续性又体现阶段性,还可以有效化解学习和求职的时间矛盾。
另外,专业必修课的学习方式方法也可以进一步优化,可以将部分专业必修课如学科课程与教材分析、学科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等下放到中小学,在特聘导师指导下修习,大学只负责监督与考核即可。
当然,培养流程的优化涉及到大学和中小学人、财、物等多方面的协调,需充分考虑到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双方达成共识的基础之上才能实施。
4) 协作实施教学。流程解决了按什么顺序教的问题,最后需要解决的是怎样教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等建构的“体验―对话―反思―再体验”交替转换的SECI模式[10]优化“UGS”共同实施教学的路径。
第一,职前教师在学习专业课程的过程中,经常观摩中小学教育现场,体会教育教学的隐性知识,培植教师专业意识、感情和信念;
第二,职前教师带着自己的体会与大学导师、中小学特聘导对话,并在模拟及现场演练中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理论和隐性知识的理解;
第三,大学、中小学及与社会其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健全教育实践基地学校和专业实训基地,共享资源,分享成果;
第四,通过教育见习和实习,鼓励大学导师和中小学导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丰富职前教师的实践体验,并通过行动研究提高教育硕士教学改革研究能力,同时促进实习基地学校教科研能力的提升。
2.4评估反馈机制
“UGS”教师教育共同体评估反馈机制是通过对共同体运行过程进行全程跟踪评估,并适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合作主体(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保障共同体运行质量的制度和方法的总和。通过评估反馈,可以及时了解到共同体内部大学导师、中学特聘导师和职前教师的思想动态、培养过程以及培养质量,可以鉴别优劣、比较高低,不断为“UGS”教师教育共同体有效运行创造条件。主要包括多主体评估反馈、多维度评估反馈和全过程评估反馈。
1) 多主体评估反馈。职前教师培养质量的高低,需多主体参与评估,方能保证评估结果的全面性和公正性。
第一,自我评估反馈。建立《职前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要求职前教师在专业课程学习、教育见习和实习期间,定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主要分析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并形成书面评价报告。
第二,导师评估反馈。将自我评价报告和大学学科导师、中小学特聘导师交流讨论,请指导教师评价、签名。编制《职前教师课堂教学观察量表》,在教育见习和实习的过程中,大学导师和中小学指导教师定期观摩职前教师课堂教学情况,根据评估标准,评定等级,并给予书面和口头反馈,作为最终评估的依据。
第三,同伴评估反馈。在教育见习和实习期间,实习小组成员使用《实习手册》,对同伴的教学实践,特别是课堂教学进行评价,记录其成绩,指出其不足,提出合理化提出建议,定期交流讨论。
第四,学生评估反馈。编制《职前教师教学情况调查问卷》,在教育见习和实习的过程中和结束后,发放给职前及时实(见)习班级学生进行问卷,了解他们在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情况,特别是改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情况,由督查小组及时反馈给职前教师本人。
通过这种多元主体的评价和反馈,“UGS”教师教育共同体能不断优化联合培养行动,职前教师也能根据反馈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2) 多维度评估反馈。根据职前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将其细化为职前教师学习期间所需完成的具体活动,由多主体联合考评,并对其不达标的项目进行监控,敦促其完成。在学生学习、见习、实习的过程中,参与观察的大学导师、中小学督导、中小学特聘导师、同伴使用各种手段从不同的维度评估参与职前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并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单位和个人,有利于职前教师扬长避短,自我完善。
3) 全过程评估反馈。
第一,事前评估反馈。事前评估反馈又称前反馈,它处于评估反馈的初始阶段。这种评估反馈是在培养进行之前,为保证将来的结果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尽量减少偏差而做的充分准备。首先,对进入共同体的职前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进行调研,针对调研的情况召开导师组会议,探讨针对每个学生个性的培养方案。其次,预测在培养过程中可能出F的问题,制订相应的预案,一旦出现问题就可及时纠偏。
第二,过程评估反馈。“学习是一个多维的、动态的社会活动,大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予以考量和评价,可以让大学了解到它所提供的学习机会和活动是否充分,以及学生是否有效地使用了这些教育资源,从而让大学政策制定者可以做出具有针对性的有效决策,以提高该校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11]过程评估反馈一般是在现场进行,管理者直接对职前教师的培养情况进行考察,检查并纠正偏差。例如,通过观摩职前教师的课堂教学,调阅职前教师撰写的反思日记,开展职前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进行微格教学等,及时了解职前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这种形成性评估反馈能够及时发现联合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并作出有效调整。
第三,事后评估反馈。事后评估反馈是指在职前教师培养基本完成之后,使用职前教师评估指标体系对职前教师专业成长情况进行复评,并辅以访谈,把实际的培养成效与培养目标进行对比,找出偏差,以此指导和纠正未来的联合培养行动。对于高校评估而言,评估反馈的有效性最为集中地体现在“复评”或“再认证”过程中。只有收集反馈意见进行再评估,才能形成“评估―反馈―改进―评估”的闭合回路,促使教师教育利益和教师教育文化序参量的形成,推动“UGS”教师教育共同体自组织运行。
总之,卓越教师协同培养机制是一个机制集,其运行绩效不是由单一方面的机制决定的,而是这些机制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作用的结果。四维机制相互耦合、共同作用,才能促进“UGS”深度合作,协同培养职前教师,实现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培养出更多的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的教师,推进新课程改革,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我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历史跨越。
参考文献
[1] 朱洪翠.大学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共同体运行机制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5,5:88.
[2] Wan, E. Teacher Empowerment: Concepts, strategies, and implications for schools in Hong Kong[J]. Teacher College Record, 2005,107(4):842861.
[3] 全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报告[R].北京: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验收工作会议资料汇编,2013,4:4762.
[4] 吴康宁.从利益联合到文化融合:走向大学与中小学的深度合作[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511.
[5] 宣勇.大学组织结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0101.
[6] 戴伟芬.学术性与师范性的抉择与融合-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思想流变[J].教师教育研究,2012,24(1):9396.
[7] 傅维利.教育硕士质量保证与培养资源供给[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5):1316.
[8] 朱新根.论教育硕士课程设置及其建设[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4):113116.
[9] 朱晓宏.实践取向的教育硕士课程建设[J].中国教育学刊,2009(12):6265.
[10] 顾小清.行动学习: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J].全球教育展望,2005(3):5255.
[11] 海迪・罗斯,罗燕,岑逾豪.清华大学和美国大学在学习过程指标上的比较:一种高等教育质量观[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4):3642.
当班主任很辛苦,但也很充实,有很多钻不完的学问,同时与学生多接触,得到很多感触,也使自己在各方面得到提高。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班主任是一个没有可闲的工作,你对班付出了多少,就有回报的多少,而这种回报是爱的回报,是一分满足感、成就感的回报,它比任何物质的回报还要来的珍贵。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班主任工作年终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班主任工作年终心得1时间飞逝转眼一学期过去了,我班是一个新的组合体教师、孩子、家长都是新的。但是大家都能较快的融入这个新的大家庭,共同商讨、一起游戏、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各项班务工作。我班幼儿35人,男孩16人,女孩19人,这些孩子之间虽然存在着个体差异,但是通过一学年的幼儿园学习生活,每个孩子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为了更好的完成以后的工作,提高保教质量,将《纲要》精神贯彻到一日活动中,促进幼儿身心活泼、健康成长。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育教学工作
(一)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1、主动准时参与园、段、班三级教研活动,认真记录,踊跃发言,积极提出疑难问题、及时调整落实。
(二)各领域活动成效显著
健康
每天早晨我们会提供各种器械组织幼儿进行晨间活动,锻炼幼儿的身体,培养他们坚强意志,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了一些丰富有趣的体育游戏:《木头人》、《切西瓜》、《吹泡泡》等,培养孩子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很习惯,并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
语言
通过一学年的学习生活,幼儿都能听懂普通话,也能用普通话较流利、连贯地与人交流。本学期重点让幼儿学说普通话,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鼓励每个幼儿都能大胆讲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有些孩子胆小、内向不爱讲话,我们就通过听说游戏、语言游戏鼓励这些孩子大胆讲述,积极参与游戏之中;我们还通过让幼儿接触经典富有情节的文学作品感受语言的丰富很优美;幼儿自带喜欢的图书与同伴分享,早期阅读《大家都看图画书》、《小狗的白皮书》等更是培养了幼儿对书籍、阅读、文字符号的兴趣。
社会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非常宠爱,什么事情都包办代替,养成了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通过晨间谈话、小故事、语言游戏进行有目的、有针对的教育,培养幼儿团结友爱、诚实勇敢、不怕困难、乐于助人等良好的品质。
科学
幼儿期的科学活动主要是培养幼儿的兴趣和探究科学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电话、电视机是幼儿经常接触的物体,利用他们身边的这些物体让幼儿观察、探索、感受科学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小实验中孩子动手参与实验知道了糖在水里怎么不见了,多彩的肥皂。对一些偶发事件,注意抓住教育时机,适时引导幼儿观察一些自然现象,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在数学活动中以各种各样的游戏让幼儿感知一和许多的关系、4以内的数量,学习把相同名称的物品放在一起,学习一一对应、分类,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动手操作,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操作的过程。
艺术
幼儿能体验到参与音乐美术活动的乐趣,能初步感受周围景物、环境设施、节日装饰、音乐美术作品的美。幼儿能积极主动参与唱歌、歌表演、节奏练习等,感受作品的情绪特点、节奏型。喜欢边唱边表演并大胆地随音乐自由伴奏、创编动作。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幼儿已认识几种常见的美术材料及操作方法如彩笔、油画棒、橡皮泥及泥工板等辅助材料、颜料、棉签等。能在底图上添画简单的线形,尝试棉签、滚珠等多种作画方式,学习团、搓、压的技能,对颜色感兴趣,认识红黄蓝三原色。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开学初为激发幼儿对幼儿园的喜爱之情,与中二班开展了“大带小”活动,让他们向哥哥姐姐学本领,使他们知道小朋友应该上幼儿园才能学到很多知识,同时体验到集体生活的温馨。秋天到了,为使幼儿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幻无穷,组织幼儿到生活区公园秋游让他们走进自然、亲近自然、了解自然。迎新春庆元旦组织幼儿参与年段游园活动,使幼儿在热闹的气氛中与同年段幼儿共同游戏,充分感受节日的喜庆氛围。举行班级自助餐、“生日party”,幼儿自带东西与同伴分享交流,体验分享的乐趣。
三、兼顾个别幼儿教育
我们班内有个孩子,她早上来园总是很困难。因为以前在私立园呆过,由于当时年龄较小,自理、接受能力都比别人慢一拍,老师对他关注较少偶尔还挨批,造成对幼儿园有点恐惧感。针对这个难题,老师们从一开始就想办法做工作。老师们分析这个孩子的个性特点,觉得她是一个希望引起别人注意的孩子,让别人重视她、关注她。如果没有满足她的这些需要,她便会用特别的做法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对于这种情况,老师们研究在教育活动、游戏到生活护理中有哪些适宜的教育方法,并达成一致:不论在任何时候都多关注她一点、多表扬一点,以满足她的需要。课上给她表现的机会,课下多与她玩玩,多抱抱她……孩子真的在改变。从不爱来园,到现在已经能高高兴兴地走进门,老师们都为她的进步感到高兴。现在她的妈妈放学来接她,她都不愿走,周末回到家还经常念着老师,经常闹着要给我们打电话说很想老师和小朋友,家长为此很高兴,很满意。
另一个小朋友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孩子,不习惯于在集体面前批评他,说他的不是你越说他越有意与你作对,甚至还会狡辩、说谎,偶尔还会偷偷的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后来我们都很小心地呵护着他,即使在他犯错误的时候我们都学会耐心地开导,带他到旁边讲道理。慢慢的他的行为进步了很多,还经常帮我们督促其他的小孩子。
四、培养自理能力及常规教育
1、生活护理
我班的生活护理工作较为细致,保证每天让每位幼儿都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回家去,每天离园前我们都逐个检查幼儿的仪表。在幼儿盥洗之前都提醒幼儿卷好袖子,上完厕所好帮他们整理好裤子。运动前提醒他们饮水、脱衣服,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增减衣服。在一日中认真观察幼儿情绪,发现异常现象及时请保健医生或通知家长,照顾好个别体弱及生病幼儿。
2、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的培养使我们本学期工作的又一重点,
我班老师十分重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从这学期开始,老师让孩子们练习自己吃饭、穿鞋袜、穿裤子、整理玩具、折叠衣服、簌口洗脸。刚开始很多幼儿都说“老师我不会”,不敢去尝试,或很不自觉总想着老师帮他完成,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及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我们班的孩子几乎都会而且很自觉不需要一再提醒了,还有部分幼儿做得非常好。
3、培养良好的常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幼儿逐渐适应集体生活后,我们转移了工作重点,从常规工作入手,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常规计划,使活动各环节有序进行。我们通过各种手指游戏、音乐为信号,幼儿只要听到相应的信号就知道下一个环节该做什么了。同时经过多种途径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常规,使幼儿愿意参加各项集体活动,注意力集中;会爱护玩具不与人争抢,玩后会收拾、整理;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喜欢阅读,学习看书的正确方式等。
五、做好家长工作,使家长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
日常性工作:我们用早晚接送时间,家园联系手册及家长园地等日常性工作,随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交换意见,互通情况信息,结合各月工作重点并针对家教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给予解答提供家教科学知识、指导方法、介绍家教经验。
1、期初我们完成新生普访工作,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助教、家长资源的管理等活动增加家长的参与,增加教师与家长的互相理解,增进情感联系。
2、成立家长委员会,协助班级做好各项工作,成为幼儿园与家长联系的桥梁。
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工作方向
这个学期中,我班孩子的出勤率较好,口语表达能力有了飞跃性的进展,自理能力在不断提高。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自身的不足,如:有时会因户外活动超时回来较晚,给孩子穿衣着急,以至于孩子少穿了一件衣服、穿反了鞋子也没发现,幼儿进餐的速度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对此我们都进行了认真地总结,以便于以后更好地开展工作。辞旧迎新,在新的学期中我们会更加努力,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取得更大的进步!
200__年班级工作思路
1、加强对幼儿进餐、穿脱衣服等自理能力的提高。
2、开展“小小故事王”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结合各节日创设相应的环境,举办各种有趣活动。
4、继续作好家长工作,使家长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
5、继续开展“绿色环保周”活动,不断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班主任工作年终心得2时间飞逝,转霎时一学期又从前了。回想这学期,我们班的两位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觉得,那就是既辛苦又快乐。想起开学初从家长的手中接过来的是一张张可恶稚嫩的小脸,他们从不愿上学到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从不会自己吃饭到大口大口自己吃;从挑食到样样蔬菜都爱吃;从不会穿衣服到学会本人穿;从不敢参加群体活动到争相在集体面前露一手,在这其中包含了咱们多少心血?本学期我们班在园领导的关怀中,在家长们的鼎力支持与配合下,以团结配合、独特努力的工作态度,奇特做好班内的各项工作。具体体当初以下多少点:
一、班级概况:
我班开学初原有25名幼儿。现有23名幼儿,其中2名幼儿由于生病请假时间较长,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家长恳求下学期再入园。
在新生刚入园时我们班老师与家长进行了交谈,在交谈中,我们对每一个幼儿个性特色、兴趣、爱好和生活自理才能及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考核,并做好了详细的记录,使幼儿来园时,我们就对他们的情况有了一个理解,为幼儿入园后在很短的时光内适应幼儿园的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幼儿入园当前,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为了缩短幼儿的分别着急,我们班的老师和孩子一起做游戏、游玩。勾引幼儿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同时在家园天地中,引导家长做好幼儿的入园的各项工作,使家长们可能在家也帮助幼儿尽量缩短分辨焦虑,通过一系列活动我班幼儿很快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家长们也都释怀的把幼儿送到幼儿园。
在班级工作中,我班老师以大局为重、踊跃工作、水乳融合,处处以幼儿园的工作为重,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我们每天早早到班上把教室内外收拾得干清干净,失职尽则地把工作做好。正是我班老师这种高任务心及奉献精力,一学期来,我班无任何义务发生。
二、教诲教养工作:
本学期,我班两位先生共同切磋,依据纲要的要求和小班幼儿的年事特点,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盘算。幼儿园是幼儿成长学习的场所,幼儿园应为幼儿供应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须要,使他们在快活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常识。围绕这一《纲要》精神,我们发展了一系列活动,本学期针对幼儿自我服务意识不强的特点,我班发展了“自己的事件自己做”、“穿衣服比赛”等系列活动。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园联系册及每日接送孩子入园离园的时间,与家长建立沟通的桥梁,渗透《新纲领》精神,让家长不要包办代替,尽量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家长也纷纷表示支持与同意。在园里,我们老师通过正面教育,树立榜样,褒奖等形式教育幼儿,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尝试。一学期下来,孩子们有了明显的变革和提高,人人会穿衣、穿裤、穿鞋、叠被子,还有一些孩子会系鞋带、塞衣服,更主要的是他们有了意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件学着做。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我班的幼儿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家长们也都很满意。
环境是为教育教学活动服务的。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和本班的特点,我们部署了与主题有关的“我上幼儿园啦”、“秋天到”、“可恨的小动物”“冬天不怕冷”。在安排中,我们让孩子们加入到其中,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做一做等等。领导幼儿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去观察、发现、探索,培养了幼儿的假想力、创造力随着手操作才干。
三、家长工作:
在幼儿教育中,家庭教育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一个好的班级离不开老师们的密切配合,更离不开家长们的大力支撑。为此,我班把家园配合工作作为重点来抓。为了让家长们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形,在早晚接待中,对有问题的孩子,及时与家长沟通,取得一致的教导方法。我们通过“家长园地”宣传幼教新动态,介绍一些好的文章,让家长也从中学到不少育儿的常识跟实际教训,还在上面公布教养内容,让家长懂得幼儿在园所学的内容,也便于回家进行督促、辅导,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这学期,我们还认真地开好家长会和家长访园日运动。通过一学期的家园接洽,咱们和家长之间建破了和谐友好的关系,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夸奖和支持。 20年中学学校班级治理经验总结 20年学雷锋活动总结 20-20学年第二学期主题班会工作总结 学习吴瑶老师业绩主题班会总结 20年五年级班级工作总结 20年小学五年级班级工作总结 20――20学年第二学期大一班班级工作总结 20年小学三年级劳动活动总结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这一学期中,我班老师尽心尽力,较圆满实现了各项工作,回忆所做过的工作,我们总结教训,反思不足。力争在今后的工作中判若两人的以孩子为中心,以工作为重心,将《新纲要》精神贯彻到一日活动中,促进幼儿身心活泼、健康成长。连续为幼儿园大群体做出应有的贡献!
班主任工作年终心得3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有人说:班主任是学校最苦的岗位。教书生涯迈进第三个年头,今学期初尝班主任之职,可谓是在艰苦中摸索,尝到了苦与甜的体验。班主任,一个沉重的名词,一旦成为一个动名词,也就是意味着最富有挑战性与最耐久的工作,而我,虽苦却乐在其中,因为班主任工作事件中得到许多宝贵的经验,让我在往后的日子里有继续努力的力量。这学期的接的班在初一时是纪律很差的班,下面谈一下一个学期以来的班任心得和经验教训:
一、一期限来的工作情况:
1、重视和搞好班干部的发掘、扶持和培养。
我首先选择一些品学兼优、责任心乐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担任班干部,要求他们努力学习,团结同学、以身作则,鼓励他们要大胆工作,有要严格要求,注意工作方法。我还定期开班干会,一方面从他们身上了解到更多班的动态,有可以让他们总结每星期班的好、不好的方面及下星期要能力的方向。另一方面指导他们工作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工作能力。
2、深入了解学生,多和学生沟通。
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以便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3、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我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积极作好合力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电话联系,让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学生最近的学习情况等,有时邀请家长来学校面谈或到学生家中了解情况。与家长取得了共识,学生学习、品德上等问题的解决都收到了事半功倍。
二、心得体会:班风的培养与建设
班风,是本级内大多数同学情绪、言行、道德风貌和作风等方面的共同倾向。是巩固和发展班集体的必要条件,是班集体形成的综合标志。有良好班风的集体,首先能普遍地珍惜自己的班集体成员的身份,使自己的言行与群体的风尚协调一致,融为一体。要培养良好的班风,就要:
(1)培养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和团体感。我所担的班虽然在初一时是一个纪律很差的班,但也是一个很活跃的集体,是一个很有潜能,很团结的班级,但我相信这样的班级,不会是一个差班。我让他们对班充满信心,自然而然,对班的归属感就上来了,也会自豪的说:我是二(3)班的。并且在以后的日子里表达的鼓励,要有竞争精神,跟其他班竞赛。慢慢的,一个班就组合起来了。
(2)重视课外活动。一个班想要有凝聚力,就要利用不同的机会让他们做一致的事情,如校运会、班会课搞活动等,让他们通过活动彼此更合更团结。如在校运会期间,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彼此合作,没有人是置身事外的,我让他们结成对子,让每个运动员配一个同学,帮他们处理事情,陪检录、拿水等一些需要,他们都能完成任务,每个班员都为在场上的运动员打气,我真为他们而感动。
当班主任很辛苦,但也很充实,有很多钻不完的学问,同时与学生多接触,得到很多感触,也使自己在各方面得到提高。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班主任是一个没有可闲的工作,你对班付出了多少,就有回报的多少,而这种回报是爱的回报,是一分满足感、成就感的回报,它比任何物质的回报还要来的珍贵。
班主任工作年终心得4在过去一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认为是我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在这一年里,在学校和学院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帮助下,学生们的思想品德、学业知识有了进一步提升,我自身也得到了锻炼,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理解、尊重、关爱学生,跟学生交朋友
班主任是学生和学校两者相互沟通的桥梁,在两者中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与学校各级学生工作领导相比,班主任更能具体了解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当代的大学生比以往的大学生思想和心智都比较成熟,看待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也有些不同。这一代大学生基本都是家中独生子女,他们讲究平等、尊重、理解。要真正了解这一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作为班主任不能倚老卖老、居高临下对待学生。其实说穿了,他们已经不再是小学生,他们不用我们教他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他们在思想上已经成熟,何况再过1年时间,他们就毕业了,其中也许会有人成为我们的同事,所以不要“小瞧”这些孩子们。只有他们感觉你和他平等且亲近时,才愿意与你有思想沟通和交流进行,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知道他们真正的思想。所以班主任应该具有良好的亲合力,让学生觉得亲近。
作为班主任,我很好地配合学校做好班风学风建设、学生党建和基层组织建设、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并在做学生工作时坚持学生的主体性,树立“教育、管理、服务”三者有机结合,做到对学生要以“耐心、爱心、知心、细心、虑心”。本学期,配合学校学生处与学院积极完成困难生的资助评定工作、2017~2017学年的争先创优评比工作。同时在学校进行文明校园评比时,给学生召开主题班会,以学校荣誉为荣,动员学生做好自已的本职工作,为争文明校园做出自已的努力。
2动员学生做好毕业前的准备工作
我们班今年已经进入大四,已经是毕业班了,面临毕业,能让全班33人一人不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并找到好的工作或者考上研究生是我党班主任的最大心愿。我们班上有2名同学还有2门次课程没有及格,在大四第一学期我就提醒学生要提前修满学分,注意学校安排的清考,为毕业提早做好准备。并鼓励本班学生在大四的课程不是很多的情况下,多学一些有用的基础知识,多拿几个证书。比如:英语四、六级证、计算机等级证、写一些学术论文、做一些社会实践性的工作等等,目的是为就业打好基矗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这几年来本科生扩招以及就业市场需求量的萎缩,致使今年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我们班的情况很特殊,共有人数33人,女生占19人,而女生的就业的是我一直很担心事情。我班学生中明确要找工作的有19个,到目前为止,只签了6个,剩余的13个人中,其中女生占到10个,几个男生的就业基本不成问题。我最担心得是学生因为找工作受挫,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致使发生一些难以预料的事情。任何事情我们必须做到防患于未然,于是我安排了宿舍长和班委密切关注性格内向、在我认为在就业中属于比较弱势的几个女生,在开招聘会时一定要多关注他们,并不断鼓励他们,让他们对就业充满信心。并教育学生转变旧的就业观念,要善于推荐自己、敢于表现自己优秀的一面。大胆创新、发展自我,为寻求新的工作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矗要实他们首先在各方面严于律己,自己的人生价值,不能凭借说教,而应当脚踏实地,勤奋创业,不断探索,实事求是,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充分展示自我,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了解他们的求职意向,并及时向他们通报就业信息,解决他们在求职中的问题和困惑。另外,我们还联系和邀请了瑞联公司给我们专业的学生开了专场招聘会。
4动员毕业生做好两手准备-考研和就业
我们班中有考研想法的学生共14人,比例太小,考虑到就业的压力,我们班的女生有多,我曾经动员过好几次让他们积极考研,或做两手准备(考研和就业),这样可以缓冲一下就业的压力,再说也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化层次。但是,这届学生因为家庭背景不是很好、或者是因为考虑到目前的就业形势等因素,但是选择就业的还是占多数。对于考研的学生我们也给他们进行了考研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考研的疑虑:如何选择导师;考研中需要指导注意那些事情等。我们为此专门邀请了03级应化的毕业生经行了面对面的交流,给我们的学生建立和上一届学生交流的平台,是他们可以随时可以咨询自己在考研中存在的问题。
5与代课老师沟通,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我们班的学生的学习纪律一直是我的骄傲,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尤其学生进入大四以后,面临就业和考验的压力,在学习观念、学习态度上较以前有一些转变,但是大四的学习主要涉及到专业知识学习,是今后参加工作学以致用的基础,这一阶段的学习任务不容忽视,稍有松懈就会掉队。我常常会与各个代课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以及迟到旷课情况。根据情况电话谈心或直接找学生面谈,提醒他们注意自己具体情况。针对个别纪律观念比较淡薄学生,我安排学生党员及班委重点接触、帮助和监督,确保不出违纪事件。因此,把正确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就业和当前学习的关系贯穿到班主任工作的每一项具体的事务中,包括班委会议、每次班会内容的组织及每次跟同学的聊天等等。帮助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促进人才自身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6定期走访宿舍,了解学生具体情况
学生工作中会涉及到非常具体的一些事情,我常利用中午或者周五下午去宿舍串串门、跟学生聊聊天、谈谈心,只有把他们当成知己,学生才能给我敞开心胸。他们把我当成朋友,很愿意与我们进行思想交流,正是通过这个途径我很快了解到他们的情况和表现,及时掌握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并帮助他们处理好这些问题。
回顾过去的工作,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难免有与学生沟通交流不到位等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应采取更为灵活有效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
班主任工作年终心得5回顾过去大一一学年的班主任工作,在我跟学生取得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心中充满感激。我要感谢我的学生,是你们让我感受到在工作中不断成长的快乐和对自己逐步建立的自信,是你们让我找到作为教师进行专业发展的支撑点——基于实践的学习与反思,是你们给予了我很多关于教育、关于人生、关于学习、关于生活的思考的火花;我要感谢学校和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同事们,是你们兢兢业业的认真负责的态度给了我榜样的力量,是你们每一次班主任会议语重心长的嘱托,让我深深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与伟大。
是工作,是实践,给我提供了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生命土壤。我衷心地感谢这一切!
一、班级学生情况
我们信息科学学院2017年招收本科生新生近20,这些学生在第一学年不分专业,到第二学年再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第一学年的学习进展情况来进行专业的选择。因此,20学生在第一学年被平均划分为小班级,我作为班主任主要负责编号为1、2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工作。这两个班级中原先共有6学生,其中有2位朝鲜国家留学生,还有3位是从2017级转学过来。后来有1位同学转学到数学系,还有1位同学因甲肝休学,所以最后在校班级人数共有66位学生。
二、班主任常规工作
班主任常规性的工作是跟学校学生管理结合在一起的,或者说是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另一方面作为大一学生工作来说,有别于大二、大三的学生工作,大一学生有一个学习和生活的适应过渡问题,因此班主任要紧密配合学校学生工作的部署,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予以引导、对生活自理独立能力予以引导、对寝室集体生活行为予以引导、对人身财产安全的防护予以引导、对生活或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予以帮助、落实常规的学生学籍评选管理执行工作、落实国家贫困生资助工作等等。
这些工作的落实,充盈着班主任工作全部,体现在开班会、宿舍走访、跟同学的聊天的这些日常工作行为当中。
三、我的班主任工作
我对班主任工作的认识,是在工作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刚刚开始的时候作为新手教师,我对自己能否胜任班主任工作的那种心情是十分的忐忑不安,不知道作为班主任究竟要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十分的担心学生出意外事故。
于是在我被通知担任班主任工作、学生还没有正式报到之前,我就开始从学习做起,从网上查资料、向周围同事询问、阅读班主任工作手册之类的书籍等等,但实际上“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在后来的实际工作中,我就开始注意观察、记录和思考与总结,提炼适合自己、适合大一学生、适合本班学生的班主任工作计划。
班主任工作看似琐碎,但实际上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存在着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相互关联的核心要素,只有抓住这些核心要素的处理,才能让我们班主任工作做得更有实效、更专业、更出色。那么对我来说,我的大一班主任的“工作指南”可以概括为“以学习型组织为管理思想,以质的研究方法为研究指南,以信息环境建设为辅助手段,以人文关怀为落脚点”形成大一班主任工作系统,而其灵魂是“狠抓学习风气,重塑学习化生存的学习习惯”,其执行策略是“防微杜渐,铸造良好的生活习惯”。
1.大一班主任工作的灵魂——狠抓学习风气,重塑学习化生存的学习习惯
狠抓学习风气,重塑学习化生存的学习习惯,这也是二十一世纪赋予大学的新使命,特别是在我们国家,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结果,学生步入大学之后,在学习观念、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态度上要进行极大的转变。可以说,能否很好地转变学习习惯和观念,从短期来说关系到学生大学四年的成长,从长期来说关系到学生一生的成长;从小的方面来说关系学生个人的发展,从大的方面来说关系到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能否在大一就开始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学会改变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学习成长习惯事关重大。落实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生存能力的学习习惯,就是我说的狠抓学习风气,重塑学习化生存的学习习惯。
狠抓学习风气,重塑学习化生存的学习习惯,可以作为大一班主任工作的灵魂贯穿到班主任工作的每一项具体的事务中,包括班委会的建立、每一次班会内容的组织、每一次跟同学的聊天等等。
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快速成为终身学习者,促进人才自身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执行和落实在人才培养上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和应用作用。
2.大一班主任工作的策略——防微杜渐,铸造良好生活习惯,提升综合素养
防微杜渐,铸造良好的生活习惯,是班主任工作中一个关键策略。但是这一策略的具体实施是建立在跟学生的沟通、了解和观察的基础上。学生工作中会涉及到非常具体的一些事情,比较典型的有打游戏问题、谈恋爱问题、借钱提前消费问题、寝室同学难以相处问题等等。这一些方方面面的跟学习相关的生活问题实际上也是我们大学生一个综合素养的具体体现。
如何对学生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引导?在新生入学时,董琦校长从师大人才培养计划谈到对新生提出十点期望、要求和建议(以下是从我当时的会议笔记中摘出):
(1)志存高远;(随时学习、随时记录,建立社会责任感,敢为人先)
(2)科技精神和人文关怀;(创新、探索、务实、独立、批判、法制)
(3)协作能力;(理解差异、尊重差异、沟通、领导)
(4)思维能力;(对问题有深刻见解、多角度看问题)
(5)科学方法;(事半功倍,用数据说话)
(6)信息能力;(效率)
(7)外语能力;(要自主、创造性地进行外语学习)
(8)表达能力;(书面表达、思维表达、口头表达)
(9)关注社会、关注国际科技发展
(10)体育锻炼,健康体魄;(让锻炼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董校长对大学生提出这十点希望、建议和要求,让我很感动,很受益,成为我后来班主任工作中落实对学生铸造良好生活习惯、提升综合素养的方向指南。防微杜渐策略的应用主要就是针对日常生活中学生这些能力和习惯的养成而采用的,是在对学生情况审势度势总体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以班会、讲故事读书、聊天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甚至通过笑话都可以。
大卫.休谟有句名言“习惯是人类生活的伟大向导”,因此,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是教育工作者、是班主任的工作关键,也是工作、人才成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