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9 21:52: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音乐生实习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途经
根据当前社会对独立学院音乐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学生就业现状的调查,我们了解到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的还是与音乐教育有关的工作,因此,要在毕业大军中争得一席之地,应具备适应就业需要的“核心能力”。这个“核心能力”主要指学生在掌握了本科音乐教学大纲所规定完成的音乐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后,能够熟练地、灵活地综合运用于音乐教学当中,很好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的能力。可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独立学院音乐学专业不论在人才方案、教学计划还是教学方法等方面并没有针对社会的需求和毕业生今后工作需求的核心能力去进行培养,而是按照本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方法去培养,比如:只注重课堂教学的理论性,不注重专业知识的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不强,造成了学生实践能力差,不能很快地适应教学及音乐活动需要,直接影响到社会对独立学院毕业生质量的评价,降低了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毕业生的期望值,严重影响学生的就业。针对这种情况,独立学院音乐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应该根据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做相应的调整,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市场需要的、具有独立学院自身特色和竞争力的音乐学人才为抓手,加强独立学院音乐学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解决独立学院发展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从教学计划的修改上体现
根据调查,独立学院音乐学专业传统课程体系侧重专业模块的构建,更多依附于理论课程的建设,存在着学生能力培养受传统专业理论课程约束,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的弊病,学生缺乏职业选择的清晰认知和自主性。针对这种情况,独立学院应该调整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的学分比例,适当增加专业必修课学分,以我们学校为例,就做了这些调整:比如增加即兴伴奏课的课时,加大部分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课时比例,减少理论课课时比例。在教学计划中压缩了一些理论课程的课时,把原来高深的、学生难以接受的理论,演化为通俗易懂的、比较实用的理论知识,而且使这些理论知识能在学生就业中展示使用。另外还增加了音乐教学课例研究课程,为的是加强学生在音乐课教案书写和上课环节的锻炼。这样做就改革了传统人才培养体系中过于强调专业特性,忽视职业特性的弊病,构建了以专业特性为基础,职业特性并重,专业特性和职业特性相统一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体系。明确了学生今后的就业目标,改革了传统大学生能力培养标准不明确,随意性大的弊病,制订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大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技能标准体系。开设了职业课程板块,将部分优质社会认证课程引进职业板块课程,比如开设了教学法课程和教师资格证辅导课程,构建融学校课程与社会课程为一体的职业课程体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铺路搭桥。
二、在具体教学中体现
传统教学中存在能力培养过分集中于某一阶段,而其他阶段学生训练不足的弊病,而改革后的音乐教学,使原来单一的课程教学中充分融入其他课程,比如:在声乐教学中融入视唱练习,既锻炼了学生的识谱能力,又加强了学生声乐学习的主动性和准确性,再比如在钢琴教学中,不仅是加强学生钢琴弹奏的能力,还注重学生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的弹唱能力同时得到了提高,为学生日后走上教学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训练落实到每个学期,使能力训练做到“循序渐进、主题鲜明、效果可控”。另外,除了正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以外,我们学校还加大课外锻炼力度,比如,在校期间进行两次班级专业汇报演出,要求全体学生参加,力求每个学生的专业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和展示。举行音乐技能大赛,以唱、弹、跳、讲的形式出现,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在比赛中正确认识自己,明白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
三、在见习和实习中体现
除了正常教学以外,独立学院音乐学专业学生特别要注重见习,让学生提前感受音乐教学的真实性和挑战性,我们学校不间断地安排见习时间,带领学生到一些中小学进行见习活动,观摩有经验音乐老师的教学,明确要学习的知识和加强的能力以及努力的方向。按学校原来的教学计划,学生只能实习六周就要返校,存在的弊病是,学生在实习单位还没有充分适应教学,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实习效果还没有体现出来,所以实习就显得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意义。针对这种弊病,我们学校改变的教学计划,把原来六周的实习时间拉长为整个第七学期十六周,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了解音乐学科的教学特点,感受真实的音乐教学,去研究怎样学以致用,充分地适应真正的教学。把自己在学校所学到的“死”知识“活”用到实际的教学中。从教案的书写到课堂教学的实践,都得到指导教师的指点并进行不断的实际演练,在实际锻炼中,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有助于学生在就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所以说实习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这是对学生的检验,看学生能否把所学到的音乐知识,灵活运用到音乐教学中,是展示学生教学能力的环节。这些措施改革了独立学院音乐学专业学生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提高,忽视专业能力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职业适应能力差的弊病,使音乐学专业学生能够拥有教好的专业能力和教强的从业能力。在实施新的培养方案后,我们学校连续四年跟踪学生的实习,到学生的实习单位进行走访,收集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评价,并现场听课,检查学生知识和技能运用的效果,发现,新的培养方案在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结合方面发挥了明显的效果。比较着原来学生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运用脱节,只是一专,其他方面技能明显薄弱,不能胜任音乐教学的弊端,新培养方案后的学生明显“多能一专”,在音乐教学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音乐教学顺利进行,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有的单位直接和学生签订协议,毕业直接到实习单位工作。在和一本、二本的就业竞争中,我们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带动了就业率的提升。
作者:赵小梅 单位: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小虎,刘化君,曲华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4(5).
教育实习是高师音乐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音乐表演技能和音乐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的必要平台。通过实习,学生们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提高,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学生们将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在实习中,学生们的自信心将进一步提高,身份和角色的转换将进一步加快。他们将更加有意识地根据自己在实习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来不断完善自己,为更好地适应即将开始的教师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二、高师音乐教育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笔者对我校音乐教育实习情况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跟踪和调查。从学生们反馈的情况和笔者的分析研究来看,目前高师音乐教育实习中仍然存在相当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实践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完成各项实习任务。例如:有的学生在实习中不能自弹自唱;有的学生的伴奏能力不强等。这些情况的存在,使他们不能很好地完成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工作。
(二)学生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能力。根据我校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大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去向主要是各中小学的音乐教师。由于他们面对的主要是儿童和少年,因此能否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不仅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质如何,而且还取决于教师的沟通和交流能力。目前,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与孩子们交流。有的失之过严,学生们常常是敬而远之,有的则失之过宽,学生们又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也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三)实习单位提供的实习内容不能满足学生实习需要。从我校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目标定位来看,师范专业的同学应当去中小学实习。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我校地处四平,当地没有专业的演出单位,于是,表演专业的同学只能去社区一类的地方实习,实习内容主要是为社会表演活动提供指导。师范专业的同学就能够到一些中小学实习。
(四)实习单位提供的实习时间不能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按照学校教学计划的安排,实习时间一般为两个月左右,但实际上无论是表演专业,还是师范专业的学生真正实习的时间都远远达不到。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太多的实习机会。
(五)对学生实习成绩的评定不够严谨。实习是大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及其所获得的成绩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绩。因此,对实习成绩的评定应当如同其他专业课一样严肃认真,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学校和社会所能提供的实际条件有限,因此老师对学生的实习成绩也只能是视而不见。
三、完善高师音乐教育实习的几点建议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目前高师音乐教育实习中存在很大问题。基于此,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
(一)调整课程设置,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课程设置是学院依据培养目标而进行的各类课程的设立和安排。设置什么课程,学生就学习什么课程,大学四年后便将成为什么类型的人才。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的主要目标是中小学音乐教师,所以课程设置应当符合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要求。目前,高师音乐教育开设的教育类课程主要集中在钢琴、声乐、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在此基础上还开设欣赏、表演、舞蹈、戏剧、音乐与文化等方面的课程。此外,还应开设中小学教学法、模拟课堂等课程。这些都是一名合格的中小学音乐老师所应具备的素质。
(二)重视高师音乐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实践教学,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教学内容与形式具有实践性特征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由于高师音乐教育长期受专业的影响,学生往往会把更多的经历用于专业学习,我们经常看到学生为准备一场独奏或独奏音乐会而兢兢业业,对于其它课程的学习却是得过且过。但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需要来看,中小学所需要的音乐教师不仅要能唱能弹,还要会自弹自唱、会排练、会组织和管理学生。因此,笔者认为每年应多组织相应的实践活动,如合唱比赛、合唱指挥比赛、自弹自唱比赛,在这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机会成为组织者和表演者。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三)化整为零或延长教育实习时间,保证实习质量。音乐教育实习是将外显性知识转化为内隐性个体知识的过程,它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经历。但从实际情况看,由于实习时间短,再加上学生进入实习学校后还要用一段时间熟悉学校的管理教学情况,真正进入角色不久,实习就要结束了;这样一来,学生在实习中发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更多的是带着遗憾离开校园。针对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两种方法解决实习时间不足的问题。一是将实习时间分散到第二至第四学年三年中,每年的实习时间为3-4周。这样设计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好处:一是学生不会感到疲劳,二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后,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有的放矢的改善;三是不会过分冲击实习学校的教学秩序,实习也能够在学习压力不大的情况下有充分的时间。
(四)完善教育实习内容目前的教育实习主要是以音乐教学为内容,但笔者认为,为了能够更好地胜任未来的教师角色,圆满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还应当在实习中增加心理学方面的实习内容,在形式上可以采取与学生交流、发放调查问卷等,在主题上主要围绕中小学生的各种心理现象。比如:他们对学校教育的想法,对音乐教学的想法,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不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不喜欢什么样的教育方式等。最终要求学生提交一份相关的调研报告。这一方面能够促进实习生与学生们的沟通交流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他们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高等师范音乐教育 基础音乐教育 师范素质 适应性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音乐教育成为国民教育的重点,高师音乐教育作为国民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输送人才的艰巨任务,其主要培养目标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由于高师音乐教育有其特殊的目的与要求,应该采取多种方法未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掌握知识,因此,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如何不断调整高师音乐教育思路,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音乐教师,从而更好的开展中小学音乐教育,成为高师音乐专业院校的重中之重。
一、基础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呼唤高师音乐教育改革
音乐课程标准推广和实施以来,今天的基础音乐教育和以往相比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观念的革新、教师在课堂中角色的变化、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等等,这些都为基础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生机和活力。而作为培养基础音乐教育师资力量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进行了相应改革,但它的改革远远落后于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速度。
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生源数量不断上升,但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为了能走“捷径”而考上大学,临时改“专业”的学生大有人在,考上大学后因不是真正喜爱音乐也不是真正喜爱教育而荒废学业者比比皆是。这些学生,有些毕业时面临着又一次改“专业”,有些则进入学校担任音乐教学工作。试问?这些毕业生,如何能胜任教学工作?
另外,从近几年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高师音乐专业毕业生的调查及反馈意见看,刚毕业的音乐专业大学生能完全胜任教学工作的寥寥无几,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似乎无用武之地。由于原来在高师院校学的大专一,所以无法胜任中小学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现在,高师类院校大部分仍沿用入学时就分好专业的做法,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全方位发展,结果形成知识体系纵向发达、横向萎缩的状态。这是因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比例失调,培养目标不够明确,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完善。所以,改革高师音乐教育,培养优秀基础音乐教育人才迫在眉睫。
二、基础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对高师音乐教育提出的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贯彻实施,基础音乐教育快速发展,这不仅对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是对高师音乐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作为基础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主要渠道,它的培养质量影响到中小学音乐教师素养的最初建构。然而反思我国目前的高师音乐教育,一个重要的问题是,高师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教材内容以及教育实习方面并未体现基础教育改革对中小学教师的要求。改革高师课程的结构、内容等,使高师学生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能够适应并指导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能够胜任快速发展的基础音乐教育形势。
(一)建立有利于基础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课程体系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以培养基础音乐教育师资为目的,因此,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以基础音乐教育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为准则。基础音乐教育需要的是专业好、能力强、多面手型的教师。一位毕业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学校组织合唱比赛,她负责给初二年级的学生排练合唱,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歌曲,还要担任指挥:当作品成形后,学生们要求往合唱中加上一些舞蹈动作,可见,在学生的眼中,音乐老师是全能的!所以,培养“一专多能”型教师应该成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既要突出专业性,又要考虑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声乐、钢琴课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进行基础音乐教育所要掌握的最基本也是最终要的两门技能。可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这两门最为基本的技能方面能力也是很差。会唱不会教、甚至连自己也不明白正确的声音概念:即兴伴奏能力差是目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而且,偏科现象较为严重,自认为是声乐专业,对钢琴学习不重视。反之亦然。导致走进课堂手忙脚乱,更别提应付自如了。
基础音乐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除了要掌握声乐演唱、钢琴演奏等基本技能外,还要掌握舞蹈、其他器乐演奏、合唱指挥等技能。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的组织更加完善、更加丰富多彩。所以,以基础音乐教育对教师歌唱能力、键盘演奏能力、课堂及课外活动组织能力的最基本要求为尺度,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加强教学投入,使学生达到基础音乐教育的要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师音乐学校的课程改革应站在时展的高度。重视以往的音乐教育课程体系,优化核心课程。有创新的进行课程改革;合理调配音乐专业课程与人文课程的比例;合理调整专业课程中理论与技能的比例;强化教育类课程,增加教育课程门类时数,加强教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开设跨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拓宽基础课程,其内容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大领域,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调整必修课、选修课门类,精减课程内容,通过合并、新设、优化课程设置结构,增加选修课与自修课的比重,拓宽学生的理论思维,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调整音乐学科专业课程,将音乐表演、音乐技术、音乐学内容结合起来,构建以培养学生音乐文化素养和音乐教育素质为宗旨的综合化学科专业结构和育人环境。
依据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高师音乐教育应当有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即音乐审美类课程,音乐表现类课程,音乐创造类课程,音乐与相关文化类课程,音乐教育类课程五大类课程。“以音乐审美为统领,音乐表现为载体,音乐创造、音乐文化为两翼,音乐教育为基础,形成各有侧重、互相关联、互相贯穿的课程体系。”
(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要重视学生师范素质培养
高师音乐教育同时具有专业性和师范性两个特点,这就要求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既要有技术上的追求,更要有教书育人的能力。作为音乐教师,首先是教师,然后才是音乐。因此,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教育教学素质甚至比专业素质更为重要。而目前的高师音乐教学情况看,对学生更多的着眼于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教学能力的培养,过分偏重技能训 练,没有突出师范特点。造成学生即兴伴奏能力差,教学组织能力差,口语表达能力差,概括能力差等等。要彻底改变这种现象,就要求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重视对学生师范素质的培养。
“学”是知识的积累,“教”是知识的传授。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丰富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掌握教的能力。所以,在高师音乐教学过程中,把传授知识和如何传授知识统一起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掌握怎样传授知识、技能。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课堂组织、辅导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重视学生课堂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分析、研究教材的能力。
而对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师范素质的培养,应该从培养教师的角度来进行。要成为一名称职的音乐教师,他必须热爱音乐,更热爱教育事业。具有一定的音乐专业水平和一定的音乐理论修养,更具备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理论修养。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音乐教师,更好的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
(三)建立更加规范的招生制度
首先,招生时应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考核。一般而言,音乐师范类招生在专业考试时通常是以“声乐”或“钢琴”为主,加上“基本乐理”、“视唱练耳”两门音乐理论课的总成绩按比例确定最后的专业成绩。这种方式适应了对音乐教师一专多能的要求,但是仍然不够全面,比如形体、朗诵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却没有考核。此外,还应该适当调整文化课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让学生更加重视文化知识,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知识底蕴。
其次,严格控制招生数量,保证质量。近年来,为了完成招生计划,很多高师院校大幅度降低了“门槛”,导致学生质量下降。再加上因扩招造成的师生比例失调,大大增加了教学难度,致使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质量是生存的保障,所以,宁缺毋滥,保证招生质量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长期生存和培养合格音乐教师的有力保障。
(四)建立更加合理的教育实习制度和模式
第一,加强实践环节管理,完善实习体制。
在我国许多师范类院校,对教育实习环节不是很重视,很多学校采用学生自主实习,而学生往往采取“欺上瞒下”的方式,蒙混过关,而学校也通常对学生的教育实习环节采取“睁一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这就使学生错过锻炼自己的机会。其实,教育实习对音乐专业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教育实习是学生认识基础音乐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基础音乐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其次,教育实习是检验学生知识水平及综合能力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涉及到给同学们做示范、课件制作和使用、课堂的组织和管理、课外活动的组织等等,只有专业技能过硬,综合能力强才能使教学顺利进行。再次,教育实习也是学生自身查漏补缺的过程。这一点,但凡认真参加实习的学生都深有体会。所以,对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教育实习是一个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高师院校要加强实习管理,使得学生能够认真的参与实习的每一个环节。使实习成为走上工作岗位的成功的第一步。
第二,调整实践时间,完善实习模式。
一、高师音乐教育实习评价现状
尽管教育实习评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在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实习评价上,仍然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评价内容上,过多地依赖学科知识,强化实习生对音乐教材知识点的分析、解读。忽视对知识内化、整合能力的评析。如在音乐教学评价过程中,有的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仅停留于对几堂课具体问题的指导,或者变成对实习生演唱、歌曲的即兴伴奏等专业基本功的考查,热衷于教学设计和常规教学形式的探讨,缺乏对中学音乐教育本质和对音乐课程标准下中学音乐教育教学理念的正确理解,对中学音乐教育教学的现状不太了解,不能给实习生提供新信息、启发实习生的新思路,固守传统教学模式,没有创新’性。
第二,评价主体上,以指导教师为主,忽视同学、学生、管理者的评价。由于高校普遍重视科研,轻视实习指导,在晋升职称时,会有科研的硬性指标而缺乏对实习指导的要求。有些指导教师认为,指导教育实习是一项费力不讨好的廉价劳动。因此,指导教师缺乏工作积极性。表现为其一,在思想上对实习工作不太重视,如有资历的教师不愿意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示范性不足;有的教师连续带队实习,精力不佳,叫苦不迭、再三推迟。其二,高校对实习指导老师缺乏必要的培训。高师老师大部分毕业于师范院校,缺乏对音乐教育理念的学习,而师范院校教育专业依然沿用专业音乐院校的课程设置,在他们学习过程中只重视主修课而忽视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专业扎实,但基本功欠佳,因此,以指导教师为主体的评价模式,让对实习生的指导流于形式。
第三,评价结果上,多是注重最后的结果,更注重横向比较,强调终结性评价结论,忽略个体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由于指导教师没有真正指导学生、了解学生的实习的成长过程,其评价也失去了其客观’性、真实性和激励性。不能很好地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
第四,评价手段上,多采用传统的纸笔方式,缺乏最新评价思想的技术和手段。评价指标单一,更多地关注共性与一般趋势,忽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例如,大部分高校对实习的评价要求是:要求学生在实习结束后统一填写《高师音乐教育实习鉴定表》,实习指导教师和原任课教师、原班主任根据教育实习中,学生音乐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分别评定实习学生教学实习成绩、班主任实习成绩及社会调查成绩。评价方式采用百分制,其中教学实习成绩占60%,班主任实习成绩占30%,社会调查成绩占10%。教育实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制,即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这些评价内容和方式缺乏最新评价的思想和手段。
二、高师音乐教育实习评价的原则
我国高师教育实习评价之所以出现上述弊端,是因为评价原则出现了大的偏差,科学的评价体系、指标或者标准的制定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评价原则。
第一,综合性原则 无论是评价教学工作还是教育工作,学习工作还是管理工作,都应从整体着眼,涵盖教育评价体系和标准的各层面和各领域。对学生的评价要用发展的眼光,从不同阶段的回顾和对比中,把握其进步与发展,使评价起到激励和促进的作用。
第二,激励性原则 由于实习生初上讲台,课堂教学缺乏经验,一般不要过高要求,应多以鼓励评价为主。最终使实习生有信心发扬特长和个性。指导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该有意对实习生的教学特点和优点进行鼓励,避开不足之处,使其对未来音乐教育事业充满信心。
第三,导向性原则 评价应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音乐教育实习的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教育实习感知、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教师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的音乐教学工作,有利于促进音乐教学实践的发展。
三、高师音乐教育实习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有了原则的指导,内容确定就有了方向。音乐教育实习评价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它贯穿于教育实习的整个过程,包括了见习阶段,音乐教学工作实习和教育工作实习的主体阶段,以及后期的总结阶段,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专业知识水平评价。学生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一般地说应该具备歌唱的技能、乐器演奏的技能、识读乐谱的技能、创作的技能和指挥的技能。但由于学生入学时的功底不同和入学后努力程度的差别,其专业知识水平的差异性是相当大的。如那些专业知识比较扎实的,在讲授过程中可以基本不出现知识性错误。应该说,这是当教师的一条最基本的要求。但是有些实习生在授课过程中,也会出现范唱音不准、没有情感;钢琴伴奏找不准键盘;合唱不能指挥:能唱不能演奏;能演奏不能范唱等专业知识不扎实、结构单一的现象。
二是教师基本功评价。作为一个教师,最起码要会说普通话,会写字(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还有板书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机智等,都是当教师的基本功。
三是音乐教学工作评价。音乐教学工作能力主要由音乐教学设计能力(如分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确定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等)、音乐教学实施能力(包括课堂教学组织、课堂教学调控等以及音乐教学反思和评价能力等),还有音乐课外活动指导能力等,当然实习生不可能都马上达到,但作为一个努力目标提出来,并在原任课老师指导下朝着这一目标迈好第一步,是必要的和应该的。
四是教育(班主任)工作评价。在原班主任的指导下,实习生主持班主任工作至少两周。实施并修订《班主任工作实习计划》,组织班级各项活动,熟悉班级基本情况,了解学生特点,尽快熟悉学生的姓名,会编写学生的《品德鉴定》,还有家访、差生转化、个别谈话等。
【关键词】音乐教师教育 师范性 基础音乐教育 教学方法 教育实习
2004年以来,教育部对音乐师范教育做了一次正名,把传统的“音乐师范教育”更名为“音乐教师教育”。这次正名的背景,是对长期以来师范音乐教育照搬专业音乐教育的培养计划、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以及评价方式的一种反思;正名的动因是对本世纪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呼应;正名的目的是为了彻底明确音乐教师教育的专业特性,即音乐教师教育不是专业音乐教育,培养的人才不是专业音乐人才,而是中小学音乐教师。迄今为止,音乐教师教育专业之名已为广大教育界所接受。然而,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原因,时下音乐教师教育专业主要体现于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师范性不够明显。据了解,既然音乐教师教育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育,那这一教育就一定与基础音乐教育紧密联系,以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为核心。因此,要加强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师范性,必须从上述两方面着手。
一、联系基础音乐教育
把音乐教师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结合起来考虑,是加强其师范性的第一个根本策略,因为音乐教师教育是培养基础音乐教育教师的教育,这些培养对象必须在受教过程中熟悉他们未来的工作,形成相关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这好比产品与市场的关系,生产何种产品,必须迎合市场的需求。那么,到底如何联系基础音乐教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把握基础音乐教育理念
把握基础音乐的教育理念,就是指应该明白基础音乐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明白这些目标,在音乐教师教育中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向学生传递这些理念,以及传授达成这些目标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教学方法。
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就课程目标而言,新课标共提出了“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发展个性”“强调实践,注重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及“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理解多元文化”等5项指标。其中一、二、四项强调的是素质教育,三项和五两项强调的是音乐课程的知识技能、原理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概括起来,其核心理念就是素质教育。
把握素质教育这一基础音乐教育的核心理念,有利于定位音乐教师教育的专业教学,就是适应基础音乐教育素质教育的理念,音乐教师教育,一方面应该是素质教育,而不是专业音乐教育;另一方面,在学科知识的教学中,尤其应该强调其音乐性、审美性及人文性。惟其如此,才能把握好音乐教师教育的专业方向,培养出合格的基础音乐教师。
(二)熟悉基础音乐教育内容
熟悉基础音乐教育内容是指要明白基础音乐教育的内容是什么,结构怎样,重点在哪里。如果我们对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有深刻的了解,并把这些内容融入到课程教学中,这将帮助学生提前熟悉未来的工作,并获取间接经验,形成相关能力。
新课程标准对中小学音乐课程内容作了四大模块的分类,即音乐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熟悉这四大模块结构,可以指导建立音乐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熟悉某一模块的具体内容,可以指导建立某类课程的具体内容;熟悉某一模块的学段目标,可以指导我们制定某类课程的评价标准。换言之,如果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教学评价都考虑了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内容的需要,那教育的师范性就在事实上得到了加强,所培养的学生就一定能胜任基础音乐教育工作。
(三)改革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
改革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是指一方面应适应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内容而建立专业必修及专业选修课程四大模块系统,另一方面,还应适应中小学教学需要建立教育通识必修及选修课程体系。就课程体系来看,时下我国音乐教师教育专业与基础音乐教育有较多联系。但笔者认为,基于师范性的需要,目前相当多的教师教育专业,其课程体系还有进一步调整的必要。比如,为加强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对中小学生生理、心理的了解,我们可以在教育通识课程中开设中小学生发展心理学、中小学生学习心理学等课程;为加强学生在未来从教工作中的道德观念,可以在教育通识课程中开设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课程;为加强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可以在音乐教学法课程中融入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中小学音乐教材分析及中小学音乐教学优秀课例分析等内容。
相应的,我们在加强师范性较强的课程的同时,还应该适当弱化部分专业性过强的课程,如声乐、钢琴、作曲等专业选修方向课程,因为音乐教师教育追求的不是学科知识或技能的专、精、深,而是全、正、质――只有学科知识全面、技能方法正确、通晓教育本质,才能胜任素质教育工作。
二、创新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教学方法
在学科课程教学中,通过强调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的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是加强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师范性的第二个根本策略。音乐教师教育本质上是培养音乐教师的教育,这一根本性质决定了衡量其成败的标准首先是学生在受教过程中是否获得了优质的音乐教学能力,而不仅仅是获得了会学习、研究、创作或是表演的能力。基于此,这里的教学方法创新不是指如何有效培养研究、创作或者表演人才的方法创新,而是指如何有效培养音乐教育人才的方法创新。
(一)改“教”为“如何教”
音乐教师教育的传统课程教学,除音乐教学法课程外,教师主要是在传授学科知识和技能。在这种教学思维下,无论如何创新教学方法,比如启发式、情境式或谈话式等,其意义都只是提高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效率。也就是说,这种模式的创新,充其量还只是在培养好学生。这类教学方法,就是笔者所谓的“教”,它们不是本文所谓的方法创新,而是在音乐教师教育教学中应该被改进的对象。
笔者这里所谓的方法创新,是指打破单纯传授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思维,改单纯的“教”为融入“如何教”的方法创新。这种教学方法,不但要使学生学会学科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使学生学会如何传授这些学科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说,这种方法不但是在培养好学生,同时还在培养好老师。具体来说,教师在这种教学中,至少应该完成这样一些工作:指明教学内容、重点及难点;指明教学目标;指明评价标准;指明教学原理及方法;引导和提示学生关注整个教学过程等。
(二)改“教师教”为“学生教”
为加强教学的师范性特征,我们在课程教学中还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选择适当的内容,改教师授课为学生授课。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获得教学实践的经验,从而锻炼教学实践能力。对于这种方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这样进行:先把学生按4―5人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指定一个授课内容,接着在提早两周的时间里,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设计教案、制作课件,并在组内说课、讲课,最后在预定的课堂里,由每组推出一位代表面向全体学生讲课,随后老师点评指导。根据多年来笔者在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及中国民族音乐课程中使用这种教学方式的经验来看,这种授课法基本上能达到预期的知识传授目的。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可见,组织合理的学生授课方式,较之单纯的教师授课来说,其价值和效率要明显高出很多。
三、强化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是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学生直接参与基础音乐教育、获得实践经验、形成教学能力的关键。正因为如此,教育实习在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其师范性特征最为明显。然而,在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中,该课程所得到的重视却又远远不够。所以,强化教育实习成为加强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师范性的第三个根本策略。
(一)强化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
强化教育实习基地建设,是指要建立一定数量的、常备的、合格的挂牌实习场地,以保证教育实习工作能有序、保质进行。其中,“数量”指实习基地必须能合理容纳每届实习学生,以保证每位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参与实习的每一个环节;“常备”是指实习基地相对稳定,以保证实习工作的次序和规范;“合格”是指实习基地具备为学生提供有效教育实践的能力,以保证教育实习的质量。这里所提出的“数量”“常备”及“合格”等指标都很重要,因为很多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效果不佳,其原因都与实习基地的建设达不到上述指标有关。所以,强化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的重点,就是要在基地建设中切实达成这些指标。
(二)强化教育实习的指导团队建设
强化教育实习的指导团队建设就是指要建立一支常备的、包括基础音乐教育教师在内的教育实习指导团队。这里提出的“常备”及“基础音乐教育教师”两个指标同样非常重要。其中指导团队具有常备的特性,也就意味着它可能具备丰富的指导经验,这有利于开展教育实习的各项工作;团队中包括基础音乐教育教师则更加重要,因为基础音乐教育教师对基础音乐教育的规律非常熟悉,实践经验也相当丰富。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的指导,较之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教师来说要有益得多。所以,强化实习指导团队建设的重点,首先是要保证团队的相对稳定,其次是要实行“双导师制”。
(三)强化教育实习的过程管理
强化教育实习的过程管理就是要使整个教育实习过程在有序与规范中进行。这里提出的“有序”与“规范”,是指教育实习应有组织纪律的保障;实习中备课、设计教案、制作课件、说课、试讲、上课、评课、班主任工作以及课外活动的组织都能保质保量完成,对教育实习的评价科学、合理、客观等。事实上,目前还有相当多的音乐教师教育单位,其教育实习缺乏有序和规范。学生用实习时间寻找工作,实习中没有上过一次讲台,实习鉴定成绩凭关系做判断等屡见不鲜。显然,这种实习已完全流于形式,失去培养目标的实质意义。所以,要想真正发挥教育实习在实现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上的重要作用,必须加强教育实习的过程管理。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师范性,是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性质要求,是教育改革的时势所趋,是对当下部分音乐教师教育单位教育管理理念及行为反思的结果,更是所有音乐教师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M].2004.
1强化实训,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学生的课余生活中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多举办各种社会活动,例如文艺演出,按年级划分每届学生策划一次新年音乐会,或者是学生的个人音乐会、教师与学生的汇报演出、毕业晚会等一系列的演出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活动,如:歌唱比赛———合唱、独唱、二重唱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穿插一些儿童歌舞表演、儿童舞台剧等活动来锻炼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通过演出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缺点,提高教学效果。表演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给他们搭建表演的舞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结合声乐的学习也可以举办不同唱法的演唱会,可以是民歌专场也可以是美声或者是通俗原创音乐会专场,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学生分成组,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法排自己的音乐剧、歌舞剧,激发他们的表演欲望,从而热爱声乐。在活动中学生们可以通过听其他学生的演唱来发现自己的不足与优势,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评价,给出意见。每一学期学校举办学生歌手大赛,积极让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这些表演机会也会增加他们的学习经验,积累知识。声乐演唱是一种舞台艺术,多积累演出经验会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积极培养学生对声乐的学习兴趣,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2重视学生的见习、实习基地建设
(1)组织学生去幼儿园进行观摩,参加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活动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让学生深入到幼儿园活动中去,让他们充分了解到孩子们的心理状态,并了解幼儿园组织的一些活动内容,学生实习前要让学生做好实习准备,并且做出详细的教学的计划。在给幼儿园的孩子们上课时应注意用简单的语言来讲解,语言动作都要生动形象,让孩子们感觉到亲切、自然。课后学生学会总结每节课,吸取经验,丰富自己。
(2)与幼儿园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由于我国现在的学前教育正处于发展阶段,随着国家对幼教的要求不断增高,我们应该更加注意培养出高技能、高素质的学生。我们应该改变以往教学的封闭性,更多地让学生去单位实习,把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注重与学生相互之间多交流,了解学生的心里。毕业以后的学生回到学校与我们交流时,学生认为在实习期间学到的很多知识在现在的工作岗位都是很有用处的,在学前教育艺术教学方面,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顾着给学生讲理论,应该让学生多动口、多演唱,让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能学得更好。学生实习期间,应该把幼儿园的课程与自己的教育理论结合起来,让学生有计划地实习,我们也应该有计划地带学生参加幼儿园里的特色活动,让学生深入地了解幼儿教学的最新动态,从声乐教学角度深刻地理解与应用幼儿园歌唱教学的意义。
(3)通过幼儿园的实习使学生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参加实习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声乐的理论,学生在演唱方面的实践能够更加提高学生演唱。我们的教师在学校中的教育大多是以演唱与理论相结合,但我们通过进入幼儿园,我们就会发现演唱当中的表现也非常重要,孩子们非常喜欢听到教师悦耳的歌声并同时希望看到教师绘声绘色的表演。相反,一字一句叫孩子们唱歌的老师,孩子们却并不感兴趣。为了使学生毕业以后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并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我们一定要多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展现自己,为他们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把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加以实践,这样对自己专业也有很大提高。多次的社会实践有助于学生能够接受新的事物,在演唱时能够加以发挥。学生通过实践参加很多活动,活动是形形、丰富多彩的。这样学生能够在锻炼中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总之,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是一门技能学习为主的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的歌唱技能与艺术表现力的提高是在实践中不断获得的。加大力度拓展教育实践的深度与广度,是当下我国各个层面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趋势。实现校内外一体化的实践形式,对于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声乐教育而言,我们不仅要加强与幼儿园的合作强度、共建实习基地,还要积极地带领学生参加观赏幼儿园特色的教育课程与常规教学,让学生了解幼儿园教学教育课程的最新动向,从声乐的角度着重分析,更加深刻地理解与落实幼儿园中歌唱教育的价值。我们只有面向幼儿园,多加强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通过多实习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这样学生才能胜任以后的工作岗位。另外,声乐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非常重要,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对缺乏信心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对学习声乐逐渐产生兴趣。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有好的表现,要善于发现学生发声和歌唱的优点,加以鼓励并进一步提出新的要求。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并锻炼自己的舞台,让他们多多在社会的大熔炉里得到锻炼。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另一方面我们又可以及时快速地发现学生的优缺点。
作者:袁月娇 单位:伊春职业学院
一、高校音乐教育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
作为音乐专业的学生必须注重发展自身的专业水平,高等学校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优秀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以每一个学生为教育目标,不仅注重学生专业技能技巧的掌握还要注重对学生个性及其潜能的培养。前苏联着名音乐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是对人的教育。”所以说音乐教育是以学生积极参与并心情愉悦为出发点,以此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审美意识的教育。音乐教育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它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说到底,高等学校音乐教育还是以普遍性为基础,面对全体大学生的基础教育。在音乐教育理念的积极倡导下,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具备非智力要素的诸多要素,从而形成一种坚强的品质,这种品质又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自觉性,使他们懂得如何学习、如何生存,这将会在他们的人生中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及帮助。
二、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教育实践素质的培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新音乐课程中提出了“注重实践”的理念,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是学生更好的掌握必要的知识,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1.改革高校理论教学模式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理论大多是采用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有些单调。课堂教学可以诸如一些弹奏或是播放乐曲,以此来增强课堂的活跃性,提高教学质量。
2.课堂模拟并进行教学实践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缺乏实践的锻炼,理论与实践不能相结合。这样学生难以感受到教师的角色,学到的理论知识也难以与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所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以外的教学活动中。社会实践要有详细的工作计划,要有得力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要让全体学生参与,要有评比和总结,要将它作为一门重要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来规划和建设。音乐教育的实习时让学生担任独立教学,以此使学生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以此从中得到锻炼。
三、结语
新一代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只有将文化素质、思想品德、专业素质及教学实践等多方面技能培养起来,才能迎接新的挑战。二十一世纪的高等师范院校必须要有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学生,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承担起未来音乐教育的责任,才能符合新的时代的发展要求。
[论文摘要]本文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对通化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质量现状做了定量分析,反思了目前高师音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高师音乐教育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2001年7月,我国颁布并实施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这是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标志。在这项重大的改革中,从事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师承担着不可替代和义不容辞的义务与责任,他们是开展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主要力量。高师音乐教育是基础音乐教师培养和培训的主要渠道,高师音乐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基础音乐教师素质的建构。在新课标实施多年的今天,研究高师音乐教育如何适应“新课标”要求下的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音乐教育人才、适应基础音乐教育市场的需求、改变传统专业化的培养观念,以及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教学策略等,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质量现状
1.教师音乐专业知识不全面、知识结构失衡。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毕业时由于受所学专业及爱好的限制,在音乐的某一领域很有特长,或在声乐方面、或在器乐演奏方面、或在理论方面有较深的造诣,但偏科现象比较突出;还有的音乐老师在音乐教育教学、音乐教育心理学、新课程标准方面的知识明显不足,对国内外教育思想及相关学科知识特别是姊妹艺术知识、艺术之外的文化知识、民族民间音乐知识等方面明显薄弱,知识结构失衡,不能更好地胜任一线教育教学工作。
2.音乐教师专业基本技能和教学技能参差不齐。调查结果表明,部分音乐教师虽然具有基本的音乐理论和技能,具有某方面的音乐专业特长,但实际教学水平却很有限。如在与教师交谈的过程中,一位教师这样告诉我们:“一支歌,我能唱好,能处理好换气、换声、声带的控制及高低音的处理,但是如何让学生学会这种方法、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方面的技巧,我却不知道用什么教学方法”。
3.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在音乐教育中的运用与普及程度不够。音乐作为融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人文素养、审美情趣为一体的学科,掌握、运用多媒体方法进行教学是非常必要的。然而调查表明,有60%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从来没有用过多媒体教学方法进行音乐教学,有27%的教师也只是在上公开课时偶尔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而平时很少或根本不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方法。这说明现代信息技术方法在中小学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一些教师还不能够熟练地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
4.音乐教育的专业化倾向违背了基础音乐教育的规律。在音乐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由于受师范专业教育的影响,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主动参与;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轻对音乐的鉴赏与理解;重教学的结果,轻教学的愉悦过程;重音乐课程的辅德价值,轻音乐课程的审美价值,从而漠视音乐教育在开发潜能、培养创造力、完善人格及美化人生等诸多方面的独特作用,也导致了在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音乐课程审美性和艺术性的丧失。
5.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运用新课程标准。在当前实际教学中,很多音乐教师对新的课程标准理解得不透彻,也不知道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而只是过分地强调学生学习的结果,忽略他们对音乐体验的过程和参与态度。教师在评价学生的音乐成绩时,主要是看他们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与水平,即仅仅重视音乐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音乐感受力及表现力的培养。
总之,大多数音乐教师都具备一定的音乐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一定的教育实践经验,基本能够根据课本的要求安排、组织一些音乐活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一些音乐教师在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教育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当前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定位不准,即在培养目标上与现行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要求还没有接轨。
二、反思目前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高技能化的培养模式。音乐师范院校教育分科过细、专业性过强。当一些已毕业或在读的师范生被问及所学专业时,大部分回答的是:我学的是钢琴专业、我学的是声乐专业,而很少有人说我学的专业是音乐教育。从上面的问答,可以看出,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概念还不是十分清楚,也比较模糊,这和我们音乐师范教育专业化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其结果就是淡化了音乐师资队伍的教育职业意识,形成重技能、轻理论、片面追求单一技能提高的学习导向,培养出的部分教师专业技能单一,知识面较窄,导致教师人文素养和知识结构的严重失衡。这与音乐教育对教师教学素质全面化的要求是相悖的。
2.课程设置和内容比例等不尽合理。在课程设置上,过于强调音乐学科本位,门类过多,追求单科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窄、专、深的课程体系,从而使课程之间缺少横向联系,缺乏互相渗透和整合,课程结构比例失调。只注重专业知识,忽视综合文化知识,就会使文化课程形同虚设,无法起到真正提高文化素质的作用,导致学生的人文素质较低。这种以专业音乐院校教育模式办师范音乐教育的做法,难以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迫切需要,而与学生将来就业要求不相符合的发展趋势无疑也是对学生前途的一种误导。
3.教学沿用专业院校的方法,没有师范院校特色。在教学中,由于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着向专业音乐院校看齐的现象,使学生在专业思想和专业知识的要求上偏离了师范院校音乐教学目标的方向。他们只重视对选修、主修课,及唱、奏技巧的学习,而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不重视,致使学生从事音乐教育的实践能力较弱,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为基础教育服务的观念不牢固,不能与音乐新课标的需求相适应。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着严重的与基础音乐教育相脱节的现象。高师音乐教育忽视来自基层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声音,没有及时地调整和改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为培养适应“音乐课程标准”要求的优秀音乐教师创造条件。特别是在课堂教学、课外辅导、节目编排等方面的能力及相关知识的掌握,与基础音乐教育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毕业生到了教学岗位后才发现,由于在学校所学知识和所掌握的能力不够全面,而无法胜任基础学校的音乐教学工作。由此可见,高师音乐专业教育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瓶颈,直接影响着基础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学质量与水平,影响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三、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几点构想
1.发挥高师音乐教育的引领,建立以地方高校为依托的音乐师资培训基地。作为音乐教师培养基地的地方高校,应在当地各市县建立培训基地,积极干预中小学和社会音乐教育,发展非全日制成人音乐教师教育,为当地在职中小学音乐教师提供有效的业务培训。对中小学音乐教师除了在专业理论、技巧上进行培训外,还要开设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教法等有关课程。结合实际,采取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课堂调查法等更直观、更生动、更具思辨性的教学方法,让学员在观察、体验中增长教学经验,在评价、质疑中反思各种教育现象,在调研、讨论中将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使其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步提高。通过熟悉教材、分析教材、课例研究,加深在职教师和“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对当地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2.高师音乐教学模式应呈现多元化。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建立适合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教学模式。具体地说,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自我讲解、相互辅导、共同提高,使学生在边做、边学、边练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要致力于把音乐教学作为各种感性体验、探索、发现和认知的手段,从而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内在潜力和综合智能。二是专业教师应到基层学校去挂职锻炼,这样有助于了解基础音乐教育,了解当前中小学需要什么样的音乐教师。三是要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走出校园,组织学生参加教育实习和教育观摩实践,参加社会上组织的一些有意义的音乐实践活动,进而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四是要把专业教学内容与情境相结合,把教育原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行情境教学、案例教学,让学生从入校学习开始,就面临作为一个未来基础教育的教师所应接受的种种挑战,在思想上牢固树立起作为一个现代合格的人民教师的专业思想。
3.以适应基础音乐教育需要为出发点设置音乐专业课程。在课程地设置和安排上,必须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既要考虑适合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需要,又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要针对“新课标”内容中的四大“教学领域”和学生实际,以及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与社会发展的现状来设置课程。要改革不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和形式,突出学生学习领域内容的整合性和综合性。基础音乐教育应多以活动课为主,要适当增加一些应用型技能课的时数,如即兴伴奏、乐队编配常识、舞蹈编导等,以丰富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课外艺术活动的组织能力。
4.高校音乐教师要转变和更新教育观念。新的教育观念是推动教学创新和改革的基础,具备新的教育观念、新的教育方法和新的教育技术,是新时期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师素质的主要标志。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师应彻底改变那种把音乐教育仅仅当做传授音乐知识与技能的狭隘眼界,真正把音乐教学作为自主学习、交流和探索音乐艺术的过程。要注意搜集教育信息,了解代表时代特点的教育教学观念、研究成果和教改思路,要主动更新现有的专业知识,改进陈旧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5.立足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要,体现师范性。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要坚持师范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专业教育教学要紧紧围绕基础音乐教育的要求进行不断的研究,及时对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进行合理的调整,做到教育教学能够适应基础音乐教育及合格基础音乐教师的要求,真正体现出“师范性”,并在实践中找出与基础音乐教育要求的差距,从调查中了解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明确高师音乐专业教育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制定具体措施,使高师音乐教育教学真正服务于基础音乐教育,成为基础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坚强后盾。
6.积极构建新的教育实习模式。教育实习是高师音乐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师音乐专业教学目的、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培养合格基础音乐教师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实际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是高师音乐专业“师范性”的象征。针对目前高师音乐专业在学生即将毕业的前一学期安排仅一次实习的方式,对此,要积极地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即要将学生的教育实习安排在学生入学到毕业学习全过程的始终。包括教学基本功训练、教育调查、教育见习、模拟教学、教材教法研究、教学实践、教育实习等活动,还包括课内教育实习与课外教育实习、校内教育实习和校外教育实习、有形教育实习与无形教育实习相结合的教育实习方式。这些实习方式以其“长期性”为最大特点,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尽早地进入教师角色。如果这种实习方式能够真正在高师音乐专业教育教学中实施与推广,将对基础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7.培养学生多媒体网络教学能力。随着时代的前进,多媒体和网络的发展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改革,还要培养学生把传统技能与现代教学技术融为一体、协同互补以及应用开发利用cai教学课件等能辅助教学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通过电脑网络学习音乐的边缘学科知识,为未来基础音乐课堂教育教学的现代化技术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8.充实、完善教材体系。针对目前教材中缺乏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内容介绍的问题,要鼓励高师音乐教师在新课标的引领下,结合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实际对现有教材进行拓展与整合。要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各种音乐教育资源,建设富有地方文化特点和校本特色的音乐课程。不断地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和培训,使教材能更适合基础音乐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孙荣达,从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谈音乐教师继续教育[j],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1,(3)
湖北理工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结合,工、理、经、管、医、文、教、艺等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位于华夏青铜文化发祥地之一的湖北省黄石市。
学校自1975年建校,至今已有40年的办学历史。
学校下设19个教学院(部),全日制在校学生20000余人,函授生8000余人。校园占地面积2189亩,校舍建筑面积54.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758万元,实验室50个,馆藏图书106万册,电子资源数据库18个(含电子图书200余万种)。校园布局逐步优化,办学条件不断完善。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69人,其中正高职称89人,副高职称323人;博士152人,硕士465人;兼职博、硕士生导师43人。在职教师中,湖北省“百人计划”人选2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5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津贴专家12人,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讲座教授、主讲教授、楚天学子7人,黄石市突出贡献专家5人,“东楚学者计划”人选12人。学校从国内外高校聘请了2名院士及30多名有影响的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交叉渗透、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艺术学理论和药学4个学科为湖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其中环境科学与工程为省级重点特色学科。拥有47个本科专业,其中环境工程专业为特色专业和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等4个专业为湖北省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化学工程与工艺等6个专业为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有7门省级精品课程,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中1个为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有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工程实验室,2个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5个省级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推广中心,1个省级环境监测人才培训基地,1个省级知识产权培训基地。1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湖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1个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建有17个研究所,与企业共建18个研发中心。承担科研项目20多项,省部级项目150多项。
二、学院及专业介绍
艺术学院简介及招生专业介绍
(一)艺术学院简介
湖北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创建于1992年,经过20多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办学规模大、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和科研条件完善的专业教学院。学院设有服装系、艺术设计系、媒体艺术系、音乐系和美术基础教研室。学院坚持“厚基础、宽专业、强实践、重创新”的人才培养思路,以教学为中心,突出实践教学与社会、市场相结合,融入学科前沿,逐渐形成了适应社会需要、服务地方建设、重创新、重市场、重实践的办学特色。
学院开设有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服装设计与工程、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动画、音乐学(含音乐教育、音乐舞蹈教育、综艺主持与编导和音乐科技4个专业方向)等8个本科专业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科专业。其中,设计类专业与新西兰尼尔森马尔伯勒理工学院开展国际合作,学分互认、教学资源共享。目前,学院在校本、专科学生2500多人。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83人,其中,湖北省“彩虹学者”计划特聘教授1人、“东楚学者”讲座教授1人、黄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博士(含在读)4人、硕士50人;教授3人、副教授20人。同时,学院还聘请了武汉市和黄石市艺术界和服装界知名专家10余人为学院兼职教师,为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
学院高度重视平台建设,服装设计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评为湖北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被评为湖北省十二.五重点(培育)学科;黄石美岛工业园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被评为省级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被评为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
学院已累计为社会输送了4000多名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艺术专门人才,近几年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毕业生遍布大江南北,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二)专业介绍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理论基础、良好专业素养和服装艺术创新思维,熟练掌握服装造型与结构设计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能,具有服装创意设计、服饰产品设计与开发、服装品牌形象策划、服装流行资讯分析、服装营销管理等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时装画技法、服装图案设计、服装色彩设计、服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样版与工艺、服装配件设计、服装工业制版、中外服装史、服装材料、服装CAD、成衣工艺及设备、服装市场营销。
就业方向:在服装生产和销售、服装管理等单位或部门,从事服装产品开发、服饰设计、市场营销、经营管理、服装宣传评论等方面的工作。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 (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服装设计、服装表演及服装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时装模特、时装表演编导、模特经纪管理以及服装与形象设计、服装营销等职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服装表演、服装设计学、形体训练、形象设计、舞蹈、主持与表演、社交与礼仪、服装市场营销、服装展示设计、女装样板与工艺、采风、市场调研、生产实习、艺术实践、服装营销实践、时装设计与制作。
就业方向:在文艺团体及服装行业从事服装表演、形象设计、服装设计、服装营销及公共关系工作。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 四年 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服装成衣款式设计、服装样板与工艺技术、服装数字化技术应用及服装经营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在服装生产和销售企业工作,从事成衣款式与版型设计、品牌策划与商品企划、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与零售管理、生产线组织与工艺设计、服装生产企业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服装材料学、女装结构设计、男装结构设计、服装设计原理、成衣设计、服装工业制版、服装CAD、成衣工艺及设备、服装生产管理、服装市场营销等。
就业方向:在服装生产和销售企业、服装行业管理部门等任职,从事成衣款式与版型设计、品牌策划与商品企划、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与零售管理、生产线组织与工艺设计、服装生产企业管理等工作。
环境设计专业(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能独立从事环境设计、室内设计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后可在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在建筑业、装饰装修行业、专业设计单位、环境艺术、市政园林等单位或部门,从事方案设计、施工设计、设计管理、营销等工作。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中外建筑史、设计表现、计算机辅助设计、民居设计、展示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办公设计、酒店设计、园林设计、景观设计。
就业方向:在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在建筑业、室内装饰业、环境艺术、园林等单位或部门,从事方案设计、施工设计、设计管理、营销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方向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单位、媒体宣传机构等创意产业从事平面广告设计、书籍形态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印刷媒体设计、商业广告摄影、网页设计等工作,具有良好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世界平面设计史、字体设计、标志设计、图形语言、版式设计、包装设计、招贴设计、书籍形态设计、网页设计、图表设计、导向设计、印刷媒体设计、广告创意与表现、企业形象设计。
就业方向: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单位、媒体宣传机构,从事平面广告设计、书籍形态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印刷媒体设计、商业广告摄影、网页设计等工作。
动画(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二维与三维动画、数字影像、多媒体制作、动态艺术网页制作等方面,具有综合能力,能熟练从事电影、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动画制作、游戏及广告片等项目的策划、动画创意设计、影视剪辑与合成、影视特效、多媒体制作、动态艺术网页制作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艺术人才。
主要课程:二维动画、三维设计、运动规律、角色设计、影视艺术鉴赏、影视特效与编辑、动画专题设计等。
就业方向:在影视制作公司、广告公司、游戏软件公司和学校从事影视动画创作、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产品设计(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艺术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企业和相关设计公司从事工业产品外观设计、家具设计、人居空间产品、配件设计和交互设计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工业设计史、产品设计原理与方法、产品系统性设计、人机工程学、造型基础、专题设计、交互设计、界面设计、家具设计。
就业方向:在制造业、专业设计单位,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专题设计、交互设计、界面设计、家具设计等工作。
音乐学专业(音乐教育方向) (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音乐实践教学能力,具备在中等普通学校、社会文艺团体、文化机关、出版及广播和影视部门从事教学、表演、编辑、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钢琴与即兴伴奏、声乐、形体与舞蹈、中外音乐史、音乐欣赏、歌曲作法、合唱与指挥、电脑音乐制作、曲式与作品分析。
就业方向:在中等普通学校、社会文艺团体、文化机关、出版及广播和影视部门从事教学、表演、编辑、管理等方面工作。
音乐学专业(音乐舞蹈教育方向)(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音乐舞蹈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能在音乐舞蹈专业学校、表演团体、普通学校、艺术(文化)馆、青少年宫等单位,从事音乐培训、民间舞蹈教学、芭蕾舞基训、现代舞教学、舞蹈编导以及健身操、形体训练指导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芭蕾舞基本功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现代舞教学剧目、舞蹈概论、中外舞蹈史、视唱练耳、和声学、钢琴与即兴伴奏、声乐、中、外音乐欣赏、合唱与指挥。
就业方向:在音乐舞蹈专业学校、表演团体、普通学校、艺术(文化)馆、青少年宫等单位,从事音乐培训、民间舞蹈教学、芭蕾舞基训、现代舞教学、舞蹈编导以及健身操、形体训练指导等工作。
音乐学专业(综艺主持与编导方向)(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艺术学、音乐学、表演学、播音学、中国语言文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结构与应用能力,能在各级各类电台、电视台、企事业单位、其他传媒机构等相关单位从事综艺节目主持、文化礼仪主持、大型活动、文艺晚会策划与编导等工作的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艺术语言发声学、综艺娱乐节目主持概论、综艺栏目解读、播音主持创作基础、文艺节目播音与主持、声乐、表演基础、形体与舞蹈、音乐鉴赏、文艺编导基础、文艺节目策划与创作、节目编辑与制作。
就业方向: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表演团体、普通学校、艺术(文化)馆、企事业等单位,从事综艺娱乐节目主持、播音主持、文艺节目策划与创作、节目编辑与制作等工作。
音乐学专业(音乐科技方向)(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将计算机操作与实际的音乐创作与表演相关的录音艺术相结合,具有专业的音乐素质,开放的音乐视野,能在音响出版、演出制作公司、广播影视、文化艺术等单位从事录音师、创编师、音乐制作人、音乐编辑等职业的具有坚实的技术理论和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的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音频软件操作、MIDI音乐制作、电声乐队配器、多声部音乐创作与分析、音乐音像听辨与分析、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歌曲作法、声乐、钢琴等。
就业方向:在音响出版、演出制作公司、广播影视、文化艺术等单位从事录音师、创编师、音乐制作人、音乐编辑等工作。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专科 三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应用与开发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能从事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建筑装饰工程组织与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等工作。
主要课程:民居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展示设计、办公空间设计、酒店设计、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建筑装饰工程组织与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
就业方向:在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在建筑业、室内装饰业等单位或部门,从事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建筑装饰工程组织与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等工作。
外国语学院简介及招生专业介绍
学院致力于培养“专业基础扎实,语言应用能力强,人文素质高,综合能力突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历届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团队精神、人文素养、精神面貌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几年,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都在90%以上。
外国语学院现开设音乐学(双语播音主持)、英语语言文学、商务英语三个本科专业以及商务英语、英语教育和应用英语三个专科专业。在校生800多人,教职工70人,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16人,“东楚学者”讲座教授1人、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师中硕士比例达86%,聘请外教6人,普通话测试员7人,长期聘请省市媒体知名人士来校讲学。
学院坚持教学与科研并举。五年来,21名教师先后获国家、省级及校内教学比赛大奖。教师共发表科研论文400余篇,编写学术著作和教材7部,承担各级教科研课题61项。
学院办学条件优良,教学设备先进,教学资源丰富。学院拥有一个省级英语语言学习示范中心。中心配备了卫星接收与编播系统、语音教学系统、面向全校播音的英语调频台等。正在筹建一座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录播室。
学院注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常年开展英语演讲比赛、朗诵比赛、主持人大赛、英文短剧比赛等专业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完善自我的舞台。三年来,共有150名学生获国家、省、校级学科竞赛奖。
学院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拓展学生实习与就业渠道,建立了13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与多家地市级媒体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培养合作关系。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获得良好的发展前景。
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本科 四年) (2015年计划数30人)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高文化艺术素养、较好的英汉双语表达能力,能在传媒、旅游会展、文化教育等行业中从事播音主持、新闻采访、专业教学、外事导游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英语语音、英语视听说、新闻采访与写作、英语播音理论与实践、节目编辑与制作、主持艺术和技巧、演讲与辩论、形体与礼仪、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旅游英语等
师范学院简介及招生专业介绍
师范学院创建于1949年,是湖北省教育厅批准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基地,为社会培养了各级管理和教学人才两万余名。
师范学院现有教职工43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4人,博士、硕士2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设有文学、语言学、教育科学、艺术、大学语文等5个教研室,及1个书法研究中心,1个休闲文化研究中心,1个当代古体诗词研究所。开设有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音乐学(艺术教育)4个本科专业,汉语、初等教育2个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近1200人。
师范学院教学条件较好。资料室有藏书2万余册。建有先进的微格室、多媒体室、普通话水平机测室、舞蹈厅、钢琴训练室、书法训练室、画室和数码钢琴室。建有20个校外教学实习、见习基地,21个毕业生就业基地。
师范学院学术氛围浓厚。近年来,承担国家、省、市级纵向、横向社会科研课题60项,出版专著18部,700余篇,多项研究成果获得省市奖励。拥有校级青年创新团队2个,汉语言文学为校级重点学科,《现代汉语》、《中国文学史》、《大学语文》是校级精品课程。
师范学院办学特色明显,学生综合素质强。近年来,130多人次在国家、省、市级书法、普通话、写作比赛中获奖。连续三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2%以上。
音乐学(艺术教育方向)(本科 四年 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良好道德情操,掌握音乐教育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艺术教育与管理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小学、幼儿园、文化企事业等相关单位从事音乐教学、研究、辅导、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视唱练耳、基本乐理、声乐、钢琴基础、合唱与指挥基础、美术、形体与舞蹈、教育学、心理学等。
学位课程:基本原理、音乐基础理论、钢琴、视唱练耳、艺术概论、毛笔书法、美术、基础朗读学
就业方向:小学、幼儿园艺术教师;艺术辅导教育;其他艺术工作者
三、招生计划
2015年面向全国计划招生690人(面向全国) (以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
招生专业及专业方向
层次
学制
计划数
学费(元/年)
科类
环境设计
本科
四年
90
9000
文理兼招
服装与服饰设计
80
9000
文理兼招
视觉传达设计
60
9000
文理兼招
动 画
50
9000
文理兼招
产品设计
40
9000
文理兼招
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
15
9000
文理兼招
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
60
22800
文理兼招
音乐学(音乐教育方向)
90
9000
文理兼招
音乐学(音乐舞蹈教育方向)
45
9000
文理兼招
音乐学(音乐科技方向)
30
9000
文理兼招
音乐学(综艺主持与编导方向)
40
9000
文理兼招
音乐学(艺术教育方向)
30
9000
文理兼招
音乐学(双语播音主持方向)
60
9000
文理兼招
四、艺术测试时间、地点及招考办法(含各专业录取原则)
2015年我校在13个省(自治区)组织艺术类专业测试,具体情况请点击各省(自治区)招考办法详细查询。
贵州省
广西省
湖南省
甘肃省
陕西省
福建省
江苏省
山西省
河南省
山东省
广东省
河北省
新疆省
五、联系方式
电话:0714-6350612
传真:0714-6356616
邮箱:hbpuzs@163.com
地址:黄石市桂林北路16号
科学性、实用性的教学内容是钢琴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质量保证。制定适应不同学期的教学内容,完成实用性教学目标。
(一)注重基础训练
新生入学,大多数学生的钢琴基础较薄弱,有的学生零基础,有的学生弹琴的问题很多。因此,在第一学期,要规范弹奏方法,培养良好的弹奏习惯,正确弹奏姿势,进行严格的识谱训练、扎实基本功。笔者选择《哈农》《拜厄》《车尔尼》等教材进行基础训练,打好基础,提高学生的钢琴技能。选择《哈农》指法练习,规范手型、弹奏姿势(身体的姿势、脚的位子、手腕与手臂的状态)、正确的指法,提高手指的力度及灵活性。选择《拜厄》《车尔尼599》《车尔尼849》(根据不同程度)练习曲,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由浅入深训练,解决连奏与断奏、音阶与琶音、双音与和弦、装饰音及踏板等正确的弹奏方法,解决力度、速度等问题,提高弹奏的技能技巧。选择《巴赫初级》《布格拗勒》《高师钢琴教程》中的小品,配合练习曲弹奏,巩固技术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乐感及理解和处理乐曲的能力,通过弹奏一些名家的作品,使学生把握作家的音乐风格,了解作家的创作背景,开阔音乐视野。
(二)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钢琴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体现于提高学生的钢琴综合实践能力,即学生将学习中的技能技巧在实践教学中得以运用和发挥,将知识技能转化为自身的实践能力。儿歌边弹边唱的能力是幼儿教师必备的技能。在笔者的实践教学中,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一定的钢琴弹奏技能,在此基础上,第二学期进入儿歌边弹边唱的教学内容,更为实用。在儿歌边弹边唱的训练中,学生锻炼了手和唱配合的协调能力,同时在弹唱中感受儿歌的和声、伴奏音型的配置,使学生对即兴伴奏有了初步的认识,增强了对儿歌伴奏的兴趣,为即兴伴奏的学习做以铺垫。经过两个学期的沉淀,在第三、四学期进入儿歌伴奏编配学习的环节。儿歌伴奏编配理论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大、小调式正三和弦的运用;属七和弦的运用;三种伴奏音型(和弦式伴奏音型、半分解式伴奏音型、分解式伴奏音型)的运用;终止式的运用;副三和弦的运用;低音与伴奏织体的结合;无旋律伴奏音型的编配。在实践教学中,首先为学生系统讲解儿歌伴奏编配的理论,再结合理论内容选择适合的儿歌进行编配练习,从和弦、伴奏音型入手,由浅入深地训练,整个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将掌握的技能应用于实践当中,充分发挥了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三)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钢琴教学的趣味性,体现出教师的综合能力。一堂学生喜欢的钢琴课,不是简单的事情,它反映出教师教学方法、知识结构、专业功底、艺术修养、人格魅力及敬业精神等。教师要付出艰苦的劳动,精心设计,合理构思和布局才能完成。教师除了在教学上吸引学生兴趣,在教学内容的计划上也要体现趣味性,为学生量身制定计划,选择激发学生兴趣、感染学生的作品。选择学生喜爱的抒情、优美的中外名曲;欢快活泼的儿歌弹唱曲;练习曲的选择也要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教材的综合性
教学内容的实施重在教材,完善的教材体系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教材的选择应以综合性为主。这里所指的综合性即为弹奏基础训练与具有实用性的儿歌伴奏编配相结合的综合教材。在笔者的实践教学中,以《钢琴综合教程》一书作为教学教材,该教材为笔者主编,2012年由高教出版社出版,成为高校学前教育划教材之一。此教材主要内容包括了钢琴基本演奏方法、儿歌伴奏编配、儿歌弹唱与中外名曲三个部分[1]。重点介绍儿歌伴奏编配的理论与练习,教材全面地涵盖了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发展的各个方面,综合性较强,满足了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需求。该教材在笔者的教学中贯穿整个四个学期,同时配合《拜厄》《车尔尼599》《车尔尼849》等练习曲,即兼顾学生的技能技巧又训练及儿歌伴奏编配能力,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三、授课形式的多样性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为宗旨。因此,授课形式要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特点,以多种授课形式相结合。实践能力是在丰富的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许多学生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薄弱,对于基本的音乐理论并不了解。因此,加强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我们的授课形式采用集体授课与小组授课相结合。集体授课:即以一个班级为教学单位进行授课。在每学期开始的前两个课时进行集体授课,授课的内容,以共性理论知识为主。理论课程包括:基础音乐理论、钢琴弹奏理论、即兴伴奏理论等。学生的理论基础越扎实,钢琴实践技能提高得越迅速。笔者在每学期开学初,利用两课时对这些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正确的理念,指导今后的学习。在学习儿歌编配时,教师利用前两个课时,通过集体授课的形式讲解儿歌编配的理论知识,以理论指导儿歌伴奏编配的训练。集体授课方式的优点在于系统地讲解理论知识,便于同学以理论指导实际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小组授课:一般以10-15人为一组,教师根据学生的钢琴程度分组。按照不同程度实施不同进度的教学。小组授课的主要内容为:教师检查学生完成上节课曲目的情况,教师做出点评、纠正、指导、讲解、示范等教学环节,同时对本周的作业提出要求、指导练习、示范讲解等。小组授课使学生能近距离跟教师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从而使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证明,集体课和小组授课结合是学前钢琴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的授课方式。
四、教学的个性化
钢琴学科有着自身的科学性和系统性,钢琴学科的知识结构及知识体系,决定了钢琴教学要遵循可接受性的教学规律[2]。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存在着差异,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存在着差异,学生对钢琴的兴趣、爱好存在着差异,因此,要解决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必须制定个性化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经过高考录取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自全国四面八方、来自不同地区和学校,他们的音乐基础、钢琴程度参差不齐。对音乐的理解和领悟有很大的差异,学生手的条件、灵活性都不相同。有的学生入学前从未学过钢琴,不识谱等,对音乐的理解力与感悟力很弱,反应程度也比较缓慢。而有的学生则具有一定的弹奏技能,达到中等或较高的钢琴程度,他们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很强,识谱能力较强,面对这些基础不同的学生,这对教师来说困难很大[3]。教师不能“一刀切”,应实施个性化教学,采取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采用分层教学的授课方式,按学生的钢琴程度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进行授课。这三个层次,覆盖了全部学生的钢琴课,从钢琴的基础训练到儿歌伴奏的编配,每个层次的教学内容、难度、进度、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方案都是根据学生的程度和特点制定的。学生分层不是固定的,随着学习情况可以调整,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与热情。
五、考试制度的灵活性
考试制度的改革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目前,高校对于钢琴科目的考试形式没有固定的要求与统一的标准,但是存在着考核形式单一的普遍问题。我们应该摆脱掉传统的考试形式,选择以突出学生的钢琴实践技能为目的考试形式。追求趣味性更强、方式更为灵活的考核形式,利用考试这一平台锻炼、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将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会”到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激励学生不断努力提高即兴伴奏能力和自弹自唱能力,为胜任将来的幼儿园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一般情况下,每学期末都要进行钢琴考试。全体学生共同观摩,全体教研室老师参加并集体评分。考试内容一般为两首曲目,第一学期的考试内容为:练习曲一首、乐曲一首。第二学期的考试内容为:儿歌弹唱一首、乐曲式练习曲一首。第三、四学期的考试内容为:儿歌即兴伴奏一首(以抽签形式考核)、乐曲式练习曲一首。学生的平时成绩(包括日常出勤、练琴质量等)占总成绩的30%,两首考试曲目占总成绩的70%。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相互观摩学习,取长补短,在自身的演奏中得到段炼,感受演奏的快乐。
六、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一)利用“小学期”开展实践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实践能力,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使钢琴教学寓于实践活动当中。“小学期”对于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利用“小学期”的时间,开展钢琴教学的实践活动,活动包括儿歌弹唱比赛和儿歌弹唱表演比赛,参加儿歌弹唱比赛的学生,要编配出自己喜欢的儿童歌曲伴奏,这个过程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参加儿歌弹唱表演比赛的学生,将弹、唱、舞蹈融为一体,丰富多彩、声情并茂,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发挥。小学期活动不但可以扩展同学们的视野与知识面,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学们在观摩比赛中相互了解、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实践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协作能力。
(二)深入实习、见习活动
有效利用学生实习、见习,培养学生钢琴实践能力。教师要把握好这一关键时期。在学生实习与见习之前为学生制定出计划与方案,根据实习、见习的教学和活动内容为学生作好铺垫,指导学生运用钢琴为教学和组织活动服务,如弹唱儿歌、舞蹈伴奏、声乐伴奏等。启发学生将儿歌伴奏编配理论应用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为不同类型的儿歌编配伴奏。在实习、见习活动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专门的讨论活动,交流、探讨自己在实习中的感受、体会,教师做出指导、讲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关键词: 音乐教育专业 实用教学能力 课程设置
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承担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简单讲就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我们培养出来的音乐教师是否合格,我想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用人单位。音乐教育实习是音乐教育专业必修的一门实践课程,是检验学生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效果的最好战场。现以某高校07级音乐学(教师教育方向)实习反馈情况为例,了解用人单位如何评价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个旧第四中学:“实习生有一定的专业能力,但教学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歌曲伴奏能力、自然歌唱能力。”蒙自第三中:“实习生示范演唱能力较差,特别是边弹边唱协调能力,对于欣赏课,实习生专业以外的综合知识掌握不够。”从以上两个中学反馈的实习教学情况来看,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距合格教师还有很大的差距,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我认为是高校对音乐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解不够清晰,他们认为给学生讲一些用“枪”的理论,学生就应该会“打仗”,他忽视了有针对性的有目的的培养和训练。高校作为中小学音乐师资培养的主要机构,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把学生教学实用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必须通过各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教学实用能力,进一步为中小学音乐教育培养优秀的音乐教育人才。
一、通过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实用教学能力
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001年7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不仅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也有重大影响。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才能胜任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工作?传统的音乐教育理念和新课标的要求到底存在多大的差距?随着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不断深入,音乐院校、师范院校及综合大学开始分析研究,怎样调整音乐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才能保证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为此,全国多个音乐教育专家提出了不同观点,集中起来看,针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包括五个部分: (1)音乐审美课程,如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音乐美学、音乐欣赏、音乐风格和体裁等;(2)音乐表现课程,如声乐、钢琴、中外管弦乐器演奏、舞蹈、艺术实践等;(3)音乐创造类课程,如歌曲作法、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电脑音乐理论基础等;(4)音乐与相关文化类课程,如:中外音乐史、中外民族音乐、音乐学概论、音乐与自然、社会、文化等课程;(5)音乐教育类课程,如:音乐教材教法与教案写作、音乐教育心理学、音乐教育学、教育技术等课程。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强化多能、突出师范性。人才的培养要依托课程,课程的设置决定了培养目标的实现,所以,我们必须认真研究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通过课程体系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用教学能力,从而培养出适应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音乐教育工作者。
二、音乐教育专业技能课教学应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要求
(一)自然歌唱能力是中小学音乐教师不可缺少的教学能力之一。
在声乐教学方面,受传统音乐教育的影响,当前音乐教育的声乐教学主要以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为主,这样培养出来的教师的适应能力较差,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上他们只会用民族唱法或美声唱法范唱和教唱,小学生学唱难道用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吗?他们能发出那样的声音吗?显然学生是做不到的,高校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我们培养出来的人要干什么,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声音来进行声乐教学。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自然歌唱是一切歌唱的基础,我们要在自然的基础上去培养和挖掘孩子的歌唱能力,孩子的感情只有在自然的基础上才能真实流露。作为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们必须掌握自然歌唱的发声方法和基本原理,只有具备自然歌唱的能力我们才能真正走进音乐课堂,走进学生心灵的深处,才能和学生进行感情上的交流,将来才能成为合格的音乐教师。所以音乐教育应注重自然歌唱能力的培养。
(二)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要和声乐课程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实用教学能力。
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钢琴伴奏能力。钢琴教学要和声乐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唱必弹、弹必唱”,两者要如影随形、形影不离。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提高学生弹和唱的协调能力。作为一名中小学音乐教师,自弹自唱是应该具备的最主要的教学能力之一。教育部开展了以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为主的大学生基本功比赛,共设置了五项比赛,即钢琴演奏、歌唱与钢琴伴奏、自弹自唱、指挥和综合音乐知识。在充分展现音乐教育所取得的辉煌成果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选手们自弹自唱协调能力较差。在实际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确实很难完成自弹自唱的教学环节,这种现状导致课堂教学活动不能顺利开展。所以,在音乐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强化自弹自唱协调能力的训练是刻不容缓的。传统的音乐教育中的声乐和钢琴是分成两个专业来开设的,或者说两个方向,声乐方向的学生钢琴演奏能力差,特别是即兴伴奏能力,钢琴方向的学生声乐演唱水平较低,特别是自然歌唱。我们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走了很多年,任凭实习单位抱怨:“你们的学生伴奏能力太差,弹着不会唱,唱着不会弹”,我们还是无动于衷,直到今天我们还是如此。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音乐教育专业就是音乐教育专业,是为培养音乐教师而设置的专业,不要和音乐表演专业混为一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对自己喜欢的钢琴或声乐可以有所发展,但两者必须得到同等的重视,两者必须并驾齐驱,还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以为:“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基础和声乐基础两门课程应在大学一、二年级分别开设四个学期,三、四年级四个学期接着开设自弹自唱课程。”这样音乐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能熟练掌握专业技能,而且能很好把技能转化为实用的教学能力。所以,音乐教育专业应把声乐和钢琴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培养学生的唱和弹的协调能力,为他们适应以后的音乐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三、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但要学会怎样学,而且要学会怎样教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从教师那里接受知识和经验,所以,高校音乐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怎样学,同时还要教会学生怎样教。因为我们培养出来的是音乐教师,常言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要会教,“教”确实是一门学问,下面以声乐为例加以阐述。声乐教学能力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也是高校声乐教师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做发声练习,却不能够给学生更详细、透彻地分析出为什么要这样做发声练习,作为高校音乐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把歌唱发声技巧由抽象化变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启发学生用自然的生活习惯、行为和动作去训练歌唱机能,这样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容易,学生自学时也很容易操作,经过不断的学习,他们歌唱机能就会得到锻炼,歌唱能力就会不断的提高,学生教学能力也能在不断学习过程中得以培养,他们在以后的教学中也会擅于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来举一反三。例如,教师可以要求歌唱者在歌唱发声时有较深的呼吸,用“吸气像闻花”(缓吸)、“吸气像惊喜”(急吸)来比喻;为了帮助歌唱者对声音通畅的理解,就启发他们想象“自己的身体是一个管子,从上到下,从下到上要有一个管子形状”。教师唱不好可以原谅,教师教不好是一件不可原谅的事情,这可能影响到几十批学生。所以,作为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学会如何教,如何科学地教、合理地教、自然地教。
四、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法,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及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世界上较有影响力的音乐教学体系通过各种途径传入我国,经过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实践,这些教学法已经在部分学校中推广使用,收到很好的效果。通过课堂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习和了解国外先进的音乐教学法,如提倡体态律动的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提倡以集体歌唱为主的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结合语言、动作、舞蹈进行的奥尔夫教学法,才能教育的铃木教学法等。学习国外的优秀教学法我们不能简单的套用和模仿,关键是在了解其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现有的音乐教育水平,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使其本土化,真正为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服务。通过对这些国外先进的教学法的学习和利用,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不断完善我国中小学的音乐教育。
最后,我认为,作为一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必须具备专业理论知识,演唱、演奏技能外,还应该重其它学科知识的学习,尤其要广泛涉猎音乐相关艺术、姊妹艺术,如美学、文学、历史、美术、哲学等。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和积累,充分丰富自己的艺术想象力。知识越渊博,艺术想象活动也就越自由、越广阔、越有创造性,从而为丰富生动的教学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只有加强教学实用能力的培养,才能缩短学生从新教师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的时间,才能使其逐步向优秀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迈进。
参考文献:
[1]谢嘉幸,郁文武著.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王耀华,王安国著.音乐学(教师教育方向)课程设置指导纲要.北京.2004.
关键词:音乐院校 实践教学体系 研究
我国音乐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定位经过多年的探索和调整已逐步形成共识,就是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宗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音乐艺术专门人才,满足社会需求”。实践教学是实现音乐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教学环节。要达到培养目标,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理想、道德教育,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时候,针对音乐院校的教学特点,突出强化实践教学,建立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一、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要素
实践教学体系狭义的概念是指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即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通过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配置而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内容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1.艺术实践环节。艺术实践包括各种专业形式的演出、创作、比赛,也包括各种社会考察与社会服务,是学生在课堂实践和课下训练的基础上的,对相关知识的整合与升华,是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集中体现。这一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演出、创作、比赛,支持学生办报纸、做节目,倡导学生走出校门,服务社会,例如天津音乐学院音教系每年举行的原创作品比赛和五项全能比赛,就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
2.实验环节。由于艺术类专业和专业方向的特点,学生掌握创作、演奏、演唱、舞蹈、戏剧表演技巧,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来完成,许多专业或专业方向的课程中都含有实验的因素。音乐专业的实验不应套用传统实验教学做法,应该建立符合自身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例如天津音乐学院的实验体系覆盖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舞蹈表演、戏剧影视表演、艺术管理等多个专业或专业方向,并建有“计算机音乐与音响实验室”、“艺术心理实验室”、“黑匣子实验剧场”等多个综合实验室。以独特的实验过程和方式满足学生的实践要求。
3.实训环节。对于音乐专业学生的实训主要包括重奏、合唱、合奏、伴奏等课程的学习和课下的专业技巧练习。实训教学是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应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历教育过程之中,并应占有相当的课时比例。音乐专业教育的实训应按照自身定位创建特色,课程设计应注重专业实践技能的训练。技能训练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是实训教学的重点,它强调的是反复训练,掌握技能,形成技巧。
4.实习环节。实习教学是音乐艺术人才成长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像音乐教育和艺术管理这两个专业的学生,为其提供了实践上岗的条件,是让学生在实际生产环境中了解职业,将校内所学的理论和技能向职业岗位实际工作能力转化的重要教学环节。
5.毕业论文环节。毕业论文环节看似与音乐专业技能距离很远,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对于艺术人才,必须具备相应的艺术素养,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能在专业技能上出类拔萃,更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要具有分析、创作的能力,因此,毕业论文是整个实践环节必不可少的。
二、目标体系的构建
对于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主要是教学目标和培养计划的调整。
1.调整教学目标。音乐院校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应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以文化基础素质教育、专业基础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为模块进行构建。设计教学体系时应以专业能力的培养为中心,同时考虑专业素质教育,以体现音乐专业教育特点。应大力推行文化基础学分与专业训练学分并重的制度,逐步实现文化素质与专业技能培养内容的衔接和互通。与之配套,必须制定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具有音乐教育特色的学籍管理制度。
2.调整培养计划。贯彻“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专业教育理念,制定以艺术实践为主体、理论课程依附于实践课程的专业培养计划。课程设置要与专业水平相融合,教学内容应尽量覆盖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要求,将学生技能水平与学校教学考核结合起来,既可让教学考核保持专业性方向,又可避免重复考核。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文化程
度和就业的需要,调整文化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计划,设定多层次培养目标。
三、内容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应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天津音乐学院实践教学经过内容的完善和模式的调整,已形成一套较完整的内容体系,主要分为“理论基础―实践培养―综合运用”三个阶段。理论基础阶段指基础学习,包括:课堂讲授和学术讲座;训练操作阶段包括课堂环节和课外环节,主要是实训、实验、专业考试、艺术实践和社会实践五方面;综合运用阶段指毕业环节,包括:毕业论文、实习、毕业音乐会、毕业演出、毕业创作五个方面。
“理论基础阶段”是通过课堂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巧,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在此基础上,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完成“实践培养阶段”的课堂环节和课外环节的实践内容,将所掌握的基本能力和技巧进一步升华和提高,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最后在“综合运用阶段”,也就是毕业环节,学生应选择不同课题,运用不同形式,将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技巧结合成一体,展示出自己的实践成果。
四、管理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管理包括机构、教学基地和人员等管理及学院内外实践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管理手段和评价指标体系等。
管理机构、基地建设和人员管理通常采用院系两级互有侧重、分工负责管理的模式。院级实验、实训中心可定为具有一定管理职能的教学实施单位,负责管理综合性实验室和训练中心;系部负责专业性实训中心、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教学组织实施。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实践教学、科研任务的下达,质量监督和考评由学院归口管理。院外实训基地应由校企双方根据合作协议共同管理,按培养计划安排教学环节,实施质量监督和考评。学院应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下的实践教学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全院实践教学的计划组织、管理协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质量监控与考评等工作。
要加强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课程大纲等实践教学文件资料和管理制度建设。实践教学工作涉及面宽,要保证组织管理工作到位、教学环节合理衔接,必须建立与之配套的管理规章制度,使实践教学活动有章法可循、教学监督和检查有制度可依。
考核评价必须紧紧扣住培养目标,重点应放在对学生专业能力考核、评价上。教学考试要尽量做到形式多样,内容灵活,目标明确,达到考核学生专业能力的真正水平,加强对考核方法、考核形式和考核手段的研究和改进,以提高学生对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促进实践教学质量提高。
五、保障体系的构建
音乐院校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主要包含:具有相当实践经验和管理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较完备、先进的设备设施、仿真性的实践教学环境以及具有实践教学特色的环境三个重要方面。它是保证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1.师资队伍建设。学院人事部门要按照实践教学的目标要求制定具体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应重点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方向和培养方法的研究,建立符合音乐实践教育特点的师资继续教育进修和实践制度;政策规定和鼓励教师在同类学院与社会间进行有序流动,自觉深入到一线熟悉业务,参与科研和创新;吸引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加盟;改变传统的“学术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有利于师资结构调整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
2.教学模式创新。目前,大多数音乐院校仍延用普通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理论与实践教学分开进行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创新下功夫不够。现代音乐教育已有不少可借鉴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如天津音乐学院为提高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优势,对“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在每月的教学中,采取三周“一对一”授课,第四周则开设集体大课,对本月的教学进行共性分析,提高了学生的互动学习,不再停留在独自学习的模式中,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促进了专业技能的提高。
3.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是音乐院校实施专业技能训练和鉴定的基础保证。要按照实践教学体系和专业技能鉴定实施的需要进行院内基地的建设。设备添置应遵循“一个兼顾、两个同步”的原则,即基本技能训练的常规设备添置与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训练的先进设备添置兼顾。院内实训基地除发挥其教学与鉴定功能外,应具备开放性和服务。音乐教育要面向社会实施开放式、多样化的办学,要从思想上拆除中国式高校的“围墙”,努力拓展与社会的全程合作、互动互利进行人才培养的途径,研究合作模式;要吸纳社会办学资源,共同建立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