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0 04:08: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论文职业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而反观文化课方面,有很多是与专业无关的知识。在这里,就有一个对文化课定位的问题:是一再缩减文化课呢,还是让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呢?我们的观点是不应该对文化课进行一味的缩减,而是应该对文化课进行课程改革,转而为专业课进行服务。
为了实现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可将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为以下三类:专业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专业文化课指的是从专业课中分离出来的语、数、英等相关基础知识,其目的就是让文化课为专业课做铺垫,以期能够更加顺畅地进行专业教学。看着是多了一个环节,其实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速度和学习兴趣。在学生看来,文化课不再是以前那种被他们称之为“无用”的课程,因为在专业课中要用到文化课所学的知识和理论;而在专业课中学生也少了在学习专业课时因为术语、英文、公式、算法而抓耳挠腮的苦恼。
那么新的问题就出来了,各个职业学校所用的教材千差万别,就是一个职业学校也往往存在着因为适应社会需求而同科目的专业课换教材的现象,并且社会上也难以找到一本为某个专业课而量身定做的基础知识教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职业学校的专业课老师和文化课老师联合起来,制定自己的校本教材,以更好的为学生的成材服务。下面就以语文课程的改革为例来说明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仅供同志们参考。
一、遵行文化课“够用、适用”的原则
语文课程改革要着眼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所需的语文知识结构的支持,以及学生未来就业时在工作岗位能派上用场的语文通用能力和语文职业技能的需要。根据这一要求,专业教师要结合专业的特点提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所需的语文知识,以及学生未来就业时在工作岗位能派上用场的语文通用能力和语文职业技能的内容;语文教师则围绕这一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增与减,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服务工作。
二、依据不同的专业增删文化课的教学内容
在处理教学内容时要减少那些不实用的教学内容,如一些复杂记叙文、部分过于抽象且与生活和工作关系不大的议论文、不容易理解的古文和一些非人文修养所必须诗、词、曲、赋等,一定要改变过去以语文教师自身的偏好确定教学内容的习惯。同时语文教师也不能再象以往那样,不关心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而应该依据不同的专业增加部分教学内容,比如在各专业中开设应用文教学;在会计专业班级可以适当增加“商务应用文”和“谈判口才”等内容;在机械、造船等专业的班级可以适当增加“说明文”等方面的读写内容;在旅游专业、尤其导游专业班级中则可以适当增加“公文写作”、“交际口才”和“普通话”等内容,等等。如果能这样恰当增删,语文这门文化基础课就能做到为专业课和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服务。
三、准确把握文化课的教学难度
除了减少不实用的、非必要的教学内容外,我们还应该适当降低教学的难度。比如古文往往对大部分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难度太大,应该尽量少教,即使教了,也以能读懂为度,不必深入到对每个字、词意义的多种理解和用法;比如语法分析、课文中心思想分析、段落大意归纳等,对中职生来说也是困难且不实用的;再比如议论文的写作,对中职生来说也有些困难,往往会让他们感到害怕,一说到写议论文他们就害怕甚至反感,这部分虽然很重要,但我们可以适当降低要求,等等。这些都是应该从教学内容中删减去,或降低要求的,否则,死抱着以往的内容和难度要求,势必导致学生学不懂,没有信心,继续下去就会是不想学了。
四、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 任职教育 教学方式 多元化
任职教育涉及不同的专业方向的诸多不同岗位,不仅仅要提高培训对象的思想政治水平,改善智能结构,提高专业水平和岗位任职能力,而且注重开发潜在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整体素质,以适应职务晋升或岗位转换的要求,这就要求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与之适应。
一、 任职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一)任职教育的内涵。
任职教育是指在普通高等教育基础上,为适应军事职业和特定任职岗位需要,而对军队院校学员实施专门知识、专门能力和职业素养教育的实践活动。一方面是指军官或士官在完成基础教育学历的基础上,为适应岗位逐级晋升的需要而进行的职业教育;另一方面是指技术兵种为适应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的需要而进行的补充性职业教育。
(二)任职教育的特点。
任职教育的特点要求着教育工作者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适应任职教育的独特要求。
首先,任职教育承担着为我军建设提供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其培养目标是满足学员岗位任职需求,强调以能力为本位,重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实质就是知识、实践、态度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单一的教学方式显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其次,任职教育的培养内容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它贴近部队和岗位实践的要求,体现按需施教,必需够用的原则,坚持学用一致,教学内容和岗位需求紧密结合,确保培养的人才能够快速适应部队任职岗位的需要,以及注重学用结合,突出动手实践能力原则;此外,任职教育的培养对象具有多元性,其主要是军队的军官、文职干部、士官和技术人员等。受训学员在年龄兵龄、学历阅历、职务层次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也必然要求教育工作者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二、我国任职教育中教学方式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学历教育的基本形式,任职教育同样要组织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理论课教学方式包括专题讲座、专题研讨、案例教学、论文交流、自主学习等等方式。但是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常采用的就是专题讲座这种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学员向教员提问和发言的机会很少,学员之间的交流也很少,基本上以传统的教员“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为主。除了理论课之外,实践课也是任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采用的教学方式包括体能训练、岗位代职、模拟实验等等。教学形式是比较丰富的,但是由于条件限制,像社会调查、虚拟仿真实验这样的实践教学得到很少采用。
显然,这样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军校任职教育的发展和要求,与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要求不相符。任职教育必须顺应时展的要求,积极借鉴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实施创新教育,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积极变革传统教学方式,努力构建任职教育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三、任职教育中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实现
(一)实施专题研讨。
专题研讨是以问题为导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员的创新思维,使整个教学活动向更深层的科学研究方向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调动学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培养学员的创新性思维,锻炼和提高学员的自学能力,增进学员间交流与合作。因此,在任职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员的基本情况和学习需求,参照教学大纲,确定研讨内容,拟定研讨题目,在讨论前先给学员充足的时间去查阅相关资料,写出研讨提纲,然后围绕教学内容和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进行分组讨论,从而提高了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教师则充当课堂上的参与者,而不是主导者,在讨论的过程中给以适当的引导,在结束后则根据讨论的情况进行归纳小结和讲评。
(二) 融入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真实的事件为题材,供学员进行体验、分析、决策,激励学员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学员充分感受到岗位任职面临的实际问题,进入特定事件的角色,自主地分析案例并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案例情景,将学员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之中,让学员之间相互补充、分工协作,找出问题症结,寻求解决对策。在完成教学内容之后,学员可就案中反映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结合自己的岗位任务,编写成小论文,以训练其文字表达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可以形成互动的教学氛围,在参与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从而促进学员实现知识向能力、素质的转化,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进行模拟演练。
模拟演练的教学方式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和手段设置近似实战、实际的作业环境,让学员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收到类似实习、实际操作、实战训练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员在模拟的环境中扮演各种角色,以获取类似的实践经验。比如以实战为背景,依托实验室网络环境和指挥作业平台,让学员按一定的战斗编程,分别充当不同职务,在想定情况的诱导下练指挥、练协同、练动作,使学员快速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同时也有效提高实验效率、实验层次和实验水平,并可大大提高学员对问题的综合分析、故障排除、设计开发、创新意识与任职能力。
四、结语
总之,任职教育要适当使用各种教学方式,大力提高学员的思想政治水平,改善智能结构,提高专业水平和岗位任职能力,注重开发潜在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整体素质。
参考资料:
关键词: 中职生 语文素养 提高策略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指出:“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中职语文教育的任务,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今后的职场生涯打好基础。
一、提高中职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
(一)语文素养的含义与语文学科教学的终极目标。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所达到或具备的一种水准,以学生的言语和言语技能为核心,包含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文化的热爱的情感,具有健康的个性与人格、高尚的审美情趣,以及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相应的文化修养和文学鉴赏能力的综合体,它是一个复合素养,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包含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听说读写思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与情感素养(态度、价值观、文化品位、审美情操)等方面的内容。可见,语文素养是一种综合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修养,是学生今后职业发展必备的基本素养。
语文学科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母语进行言语交际活动的能力,兼顾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品德修养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它体现了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
(二)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育部[2001]1号文件指出:“我国的国情和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是多样化的,不仅需要高层次的创新人才,而且迫切需要千百万受过良好职业培训的城乡劳动者。没有这样一支劳动大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设备就不能成为现实的社会生产力。”由此可见,承担着培养一线各类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其作用是举足轻重的。而职业教育中作为基础课的中职语文,对于塑造学生人文精神,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课标将语文素养视为基本理念中的核心理念,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作为首要目标。
(三)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学生专业教育。
语文素养能为人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它使人的发展具备了基本的潜能,是人的所有素养中最核心的部分。这是语文素养的基础性特征,它决定了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教学在中职教学中是为专业服务的,它为学生学习专业提供必要的语文知识,以提高专业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即一般能力、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一般能力是以语文素养为基础的,而语文素养的提高则可促进学生一般能力的发展。语文活动是社会活动的分化,通过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的社会能力(交往能力、适应能力、管理能力等)得以锻炼提高。必要的语文知识储备,健全的人格是学生将来继续学习、就业及创业所需要的,也是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所以,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
(四)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代社会需要素质全面、人格健全的人。语文课程是一门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的基础课程,语文素养是现代人在竞争中必备的素养之一。从教学内容而言,语文收藏着悠久的历史,孕育着伟大的发现,它能引导着我们在生活的站台上“传承文明”,启迪着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开拓创新。因此,语文课堂上,可以引领学生漫步于文学名著的长堤去感悟睿智的思想,瞻仰阔大的胸襟。语文学习熏陶感染学生的品位、素养,或者以有争议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地组织学生思考辩论,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或者深入到实际生活、工作当中,去感受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加强中职学生的职业修养。通过语文教育体现人文关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健全的人格,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中职学生语文素养的现状及缺失原因
(一)中职学生语文素养现状。
1.口语交际能力差
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知识面相对狭窄,对生活的感悟少,且不同程度存在自卑心理,由于缺乏科学的口语训练和锻炼的机会,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私下与同学朋友相处时很善谈,而一旦在一些人多、正规而又陌生的场合如课堂上、会场上、应聘会上与人交谈时,面对老师、陌生人、招聘人员,常表现出怯场、用词不当、语无伦次、重复啰唆,语句不完整、结结巴巴、说话没有明确的中心或观点等现象。
2.阅读能力欠缺
调查发现,中职学生个人书籍占有量很低,许多学生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阅读内容和范围也比较狭窄,主要以报刊类为主,对文学名著极少涉猎,外国文学更是知之甚少。甚至有的学生对阅读根本就不感兴趣,但凡要求他们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以增长见识、阅历,提高修养,他们的反应是“看不懂”、“太长了,看不下去”。学生阅读能力低,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无法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缺少归纳总结能力,文字理解能力、组织能力、综合应用能力普遍较差,致使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不到充分培养和发展。
3.写作能力亟须加强
由于生源因素和受普通中学写作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中职语文写作教学中,多数教师忽略了中职学生个性的需求,以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写作为主,这很难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中职学生语文素养十分有限,作文一般都是应付了事,写起文章来内容空洞、逻辑不清,甚至离题万里。再者,多数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严重忽略与中职生实际息息相关的应用文写作,应用文写作训练在整个写作训练中所占比重很小,种类少,训练时间少,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低下,亟须加强。
(二)中职学生语文素养缺失原因。
受目前招生制度的影响,中职学校生源质量一再下滑,相对于普通高中差得很多,大多数学生是在被重点高中拒之门外,读普通高中又无望的情况下选择职业学校的。很多学生在学习成绩、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心理等方面都相对较差。学生进入职校后,由于本身基础薄弱,上课时常听不懂,随之无心向学,甚至还有放任自流、厌学、混文凭的现象。因此,中职学生普遍学习自信心不足,提高语文素养困难较大。有部分学生认为到职校来全力学好专业课就行,把文化课放在了从属地位。他们只强调了职业的特点,却忽视了“文化”的内涵,没认识到在掌握某种职业本领的同时,必须达到相当程度的文化水平,二者是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这些学生语文根基薄弱,语文能力较差,缺乏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语文学习兴趣不大,文化素养不高。
三、培养与提高中职生语文素养的对策与思考
对于即将步入工作岗位的中职学生来说,他们的理论素养或许不能与本科生相比,但他们毕竟有别于一般的农民工、外来打工族,他们即便不具备较高深的人文素养,也必须具备现实生活中要用到的最基本的职业语文素养。他们也许不需要有高深的理论文化功底,但要有基本、正确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不必要有滔滔不绝的口才、洋洋洒洒的文采,但要有正确表达的说话能力、清晰工整的书写能力。
语文教师要树立为专业教学服务、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思想,通过多种途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加强阅读训练,提升文学素养。
阅读不仅是人类获取信息最广泛、最主要的方式,而且是训练思维、锻炼想象力和培养创新能力最有效的手段。阅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着学生分析、表达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的鉴赏水平及审美情趣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各项能力培养中处于基础地位。
中职学生学习动机中被动学习占一定比例,学习态度普遍不够端正,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不重视。由于网络游戏等其他娱乐方式的冲击,中职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明显不足。从阅读取向来说,中职学生更青睐于漫画类书籍或言情、武打、侦探等通俗文学作品,甚至阅读一些存在不良思想的书籍,不但无益于语文素养的培养,而且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何让学生阅读有价值又是他们感兴趣的作品,成为中职教师应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这方面,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做好对学生阅读取向的引领工作。
一般文章的阅读能力,大致分为理解和分析综合两个层次;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在理解和分析综合两个层次之上还有一个鉴赏评价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除了打好语文知识的基础外,还要竭力做好两方面的工作:(1)凭借课本的范文进行阅读教学,掌握一套阅读各类文章的步骤和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扩大阅读量。语言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各方面的涉猎、沉淀,才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见多识广,文章读得多了,才能积累语汇,形成良好的语感,才能逐渐明白文章的规律。此外,适当增加现代文和文言文的课外阅读量是必要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材选文,推荐优秀课外读物、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给学生;提倡学生利用课余到图书馆借阅书籍或到阅览室广泛浏览各类报纸杂志,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吸取“新鲜营养”,培养学生阅读和收集信息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加强口语训练,提高语言能力。
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也是二十一世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叶圣陶先生曾说:“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础。”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从入校的学习、毕业的应聘到工作中的上下协调、沟通合作以及生活中的社会交往、自我价值的实现等,无不需要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说”可以说是体现语文能力的关键。因而,口语能力的培养成为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最明显、最有成效的目标之一。
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可以采用“课前三分钟演说”“课堂提问讨论”“自我介绍”、主题辩论会、专题演讲比赛等形式,尽力创造给学生说的机会,以锻炼、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特别是课前3分钟演说,就是每堂课利用课前三分钟,让三个学生做一分钟的口头演讲。全班学生轮流循环进行,每个学生都必须上堂锻炼展示。通过课前三分钟演讲,让学生克服怯场心理,培养学生的胆量和勇气,锻炼学生当众讲话的能力。而自我介绍是重点训练项目,要求表达流利,表情自然,能突出自己的特点和优点。自我介绍要求人人过关。通过自我介绍的训练,为学生以后在就业应聘中自我展示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改变教学模式,注重写作训练。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中十分重要的要素内容,是语文能力的集中体现。中职学校传统的写作教学以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为主,忽略了职业教育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急缺。中职学校在不断加强专业技能培养的时候却忽略了素质的培养。许多中职学生只懂技术不懂表达,个别学生在毕业洽谈会上连个人简历都表述不清。为了中职学生进入社会后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语文教师在加强学生写作能力时应考虑学生将来就业、从业、创业的需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将写作训练向应用型倾斜,充分重视应用文的写作教学。应用文是人们交流信息、处理事务、联系工作、洽谈业务等经常使用的一种文字工具,和人们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使用频率最高。无论是从生活实际还是专业学习,以致未来的职业生涯来说,写好应用文都是中职生必备的素质之一。加强应用文教学,是满足学生实际应用需要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实践中,应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的需要为准则,对学生进行各类应用文的训练教学,从听广播到写通知或消息与广播稿、从写产品说明书到求职信、总结等,培养学生处理生活和就业中实际问题的写作能力。
(四)渗透人文关怀,服务技能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是提高中职学生语文素养的另一重要途径。语文教学内容的内涵十分丰富,它在形式上承担传授母语技能和技巧的重任,内容上更闪耀着人文的光芒。笔者在教学中有几点体会:一是让教学内容闪耀人文理念,即教材选择、校本教材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有意突出人文精神;二是让教学方式突出人文精神,即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课内课外都彰显人性特色,强调人文关怀;三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课外迁移,激发学生学习人文课程的兴趣,以此来增强人文课程的吸引力、凸显人文关怀;四是在教学评价中强化语文职业能力的应用,强调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继续学习、发展能力的评价,淡化分数的量化,体现人文内涵。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服务技能教育,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学服务技能教育可以通过以下这些途径进行:一是编写具有本校特色、专业对应的校本教材。针对不同专业对语文能力要求的差异编定具有本校特色、专业对应的校本教材,是语文教学服务技能教育的主要体现。二是将现代教学手段与多种教学方法引进课堂。将现代教学手段引进课堂,实施多媒体教学,通过声音、图像等听觉、视觉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适当实现语文课堂的大迁移,将语文课堂移至更适合教学的场景里去,是语文教学服务技能教育的主要途径。三是教学评价淡化分数,强调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继续学习、发展能力的评价,是语文教学服务技能教育的价值体现。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来丰富语文课堂。例如,让学生就本专业学习、研究作专题报告,举办辩论会、研讨会,出版专题板报,创办刊物和文学社团,举行朗诵赛、征文赛、书画赛、文艺汇演,甚至外出采风、考查,等等。这样的语文活动,不仅能丰富语文课堂,更能以此实现手脑并用、边学边做的目的,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逐渐形成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进步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综合素质。
总之,语文教师要树立为专业教学服务、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思想,把提高语文素养作为中职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以实用有效为标准,根据时代特点及中职学生现状来开展语文教学,真正发挥语文优势,体现鲜明的职教特色,从多方面培养和提高适合中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职业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与教学方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职教育;课堂教学;质量监控
随着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复合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需求已成为经济社会职业需求的一个强音符。高职院校是经济社会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职教育必须与经济社会职业市场有机衔接,课堂教学必须要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满足经济社会复合型、技能型人才需求为目标。为了保障高职教育课堂教学质量,怎样对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进行质量监控?本文以《应用文写作》课程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高职教育要以就业导向为目标
高职教育既然是经济社会的职前教育,其课堂教学必须要以“理论够用、实践为重,能力创新、科技渗透,职业素养、人格为本”为教育理念,要通过“现场模拟、虚拟仿真、案例贯穿、模块训练、技能操练”突出高职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开发、思维拓展、知识延伸、结构优化、综合再现”等方面综合能力,突出职业技术型应用人才培养,以满足经济社会职业发展,使高职教育可持续性地快速发展。
如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对于文秘专业或语言类专业来说,它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毕业生未来就职主要是专门从事办公室文书工作,人才培养侧重于面向专门的文职工作领域,故其课堂教学在文书写作内容上应对各种公务文书、行业文书以及日常应用等文书写作模式都进行学习掌握,但对于理工类其他专业来说,其专业培养限定某一职业领域,如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类等毕业生未来就业从属于经济类职业领域,《应用文写作》课程是一门限选公共科目,其课堂教学则需侧重学习财经类应用文书,如市场调查报告、市场预测报告、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审计报告、经济合同、招标书、投标书等,重点以突出专业领域的应用文写作技能。
总之,《应用文写作》课程无论是作为专业必修课还是限选公共课,其课堂教学都必须进行结构优化,并通过“现场模拟、虚拟仿真、案例贯穿”等教学手段,突出学生的模块训练与技能操练,使之通过实践实操形成写作技能与开发能力,使之得到思维拓展与知识延伸,使之写作应用技能能适应经济社会职业需求。
二、高职教育要以课程建设为抓手
复合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是当今经济社会急需人才,高职教育必须要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使人才培养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课程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课程教学改革是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1],可见,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课程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最基本、最直接的因素,是专业建设的实质性内容”[2],开展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必须以课程建设的质量监控为管束,要以“一个试验、两个课型、三个重点、三个层面、三个时段”为监督检查抓手展开教学质量监控。
“一个试验”即:以一个系(部)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监督检查试验点,带动系(部)、学院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两个课型”即以合格课型和精品课型建设为检查验收指令,督促各教学单位狠抓合格课型和精品课型建设。
“三个重点”即:以专任教师培养、系(部)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为教学工作检点,推进全院课程建设改革,实现人才培养以就业导向为目标。
“三个层面”即:以抓住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青年教师、重点帮扶教师三层界面为检查突破口,全面推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发展。
“三个时段”即:以“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为检查视窗,监督课堂教学情况,确保高职教育课堂教学质量。
以我院《应用文写作》课程为例,在抓课程建设质量监控过程中,学院科研督导处重点选取备课、教学等环节展开质量监控,其做法是协同教务处、系(部)主任以及学院专兼职督导员与系(部)教研室主任等人员,组织开展蹲点听课检查、教案检查、教学文件检查等活动,并组织专兼职督导员对课堂教学实施定期与不定期的听课检查与评议。除此之外,还以其课堂教学改革为契机,协同教务处组织开展校内《应用文写作》教学观摩课、研究课活动3节次,组织开展校内学生应用文写作比赛活动1次,使《应用文写作》课程建设得以推动发展,使师生应用文写作技能通过模拟演示与实操训练得以提高。
三、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监控措施
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切入点和落脚点,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必须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地有计划有重点分时段地全面铺开,以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现已我院《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为例加以探析。
(一)组建课堂教学检查工作机构
为开展常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学院组建了不同层面的课堂教学检查工作机构。一是建立课堂教学检查领导小组,以科研督导处、教务处、各系(部)主任、教研室主任为主,负责组织开展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二是组建课堂教学督导组,聘任退休知名教师、系(部)学科专家或骨干以及校外行业企业专家担任督导员,主要负责对课堂教学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常态性质量监控。三是成立学院教学信息站,由各班级从班长、学习委员、宣传委员等人员中推荐1名班干部学生担任学院信息员,负责对本班级课堂教学展开常态性的教学信息收集,以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如《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学院课堂教学检查领导小组根据教学督导工作安排,对其教师教学实施定期与不定期的蹲点听课,对其教案、教学计划、教学总结以及实习实训、教学比赛活动等进行检查与指导,使其确保教学质量。
(二)制定课堂教学听课检查制度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监控要严把教学质量关,就必须建立课堂教学听课检查制度。以《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为例,我院科研督导处根据学院课程表和本课程建设计划,制定了课堂教学检查计划,先后有计划地组织学院督导员和系(部)教研室主任、学科专家或骨干,对其课堂教学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蹲点听课督察与评议指导,对其举行的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如期组织人员进行听课检查与评议,并要求系主任组织相关课程教学人员参与听课评议,使其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得以由点到面推进。同时,为了使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维持动态监控,学院科研督导处每学期都组织教师同行开展相互听课评议活动,组织教学信息员定期收集有关课堂教学信息和组织全院学生开展评教活动,确保课堂教学质量良性发展。
(三)实施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监控
开展课堂教学质量监控,要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质量监控。现以《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为例加以探讨。
一是科研督导处组织其所在系主任以及教研室主任,重点以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对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展开质量监控,做法是让本系挑选《应用文写作》课程某专任教师与某班级,作为指定本课程改革研究质量监控的重点对象,树立课堂教学先进典型展开质量监控,帮扶课程改革转改困难的教师。
二是狠抓《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精品课、合格课”建设的质量监控,重点是以“精品课”建设为质量监控标杆,树立课堂教学改革质量标杆,做法是学院每年对精品课、合格课进行检查评估验收,对“合格课”采用调查问卷、听课打分等评估方式,由课堂教学检查领导小组、学生群体和教师同行共同进行评估验收,通过合格课验收的课程,教师方可申请精品课程建设;对“精品课”的评估验收,由学院课堂教学改革检查领导小组进行质量监控与评估,对于通过评估验收的精品课,学院给与一定的经济奖励,以激励课堂教学改革发展。
三是科研督导处协同教务处组织本系主任、教研室主任以及本系任课教师,开展《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改革观摩课、研究课的听课检查与评议活动,促进《应用文写作》合格课型与精品课型形成,使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整体推进。
四是以学院举行的青年教师竞赛课为契机,对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组织《应用文写作》课程青年教师参加比赛的课堂教学,由科研督导处与教务处、专兼职督导员组成听课检查评议团,对其课堂教学进行听课评议,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总之,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发展。
(四)狠抓课堂教学质量全程监控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是其生存需求,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是培养社会职业技能型合格人才的关键,因此,必须狠抓课堂教学质量全程监控保障课堂教学质量。
1.分时段全程监控
分时段全程监控意指:对教师课堂教学“课前、课中、课后”的备课与试教、课堂教学、课后辅导、作业批改以及考核检测等各环节进行全程监控。
在开学初上课前,学院组织各相关部门与人员,对教学准备工作包括教学环境、教学设备仪器、教学文件等进行大检查,确保开学上课顺利进行。在课堂教学中,教研室、科研督导处和教务处定期、不定期地对本课程授课教师的教案及课件进行检查,以监控备课质量和确保课堂教学质量,学院科研督导处每月均组织学院专职督导员、本系教研室主任开展灵活的不定期蹲点听课检查指导,还有协同教务处、系主任以及督导员,分别在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进行3次定期的教案检查、作业批改检查。
此外,还组织开展教师同行互评、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师生座谈等教学监控活动,与此同时,每学期还组织课堂教学检查领导小组对观摩课、研究课、比赛课、常规课等开展听课检查与评议指导,切实加强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全程动态监控。课程授课结束,学院科研督导处协同教务处、系主任以及教研室,对课程试卷编制进行检查,确保课程考核检测合理、公平、公正、顺利,保障试卷质量。如《应用文写作》课程课堂教学,其各时段课堂教学,包括其教学秩序、教师备课、课堂教育、批改作业、教师命题与试卷批阅、毕业生论文指导与答辩、课程考核及评测等各教学环节,都进行了全程质量监控。
2.多层面全程监控
一是课堂教学多层面全程监控,即指建立从领导到教师、从教师到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多层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要是实行“领导评教、教师评教、学生评教、行家评教、师生座谈”等常态评估的全程监控。
二是加大课堂教学日常监控力度,即是抓好教师的到岗及课堂授课情况以及学生到课率情况、听课检查与评议、评教评学、师生座谈等质量监控活动,有效地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三是加强完善考试制度,即加强对课堂教学考试改革与管理的检查监控,提高考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加大对课程知识的灵活应用考核和教学过程学生能力培养考核的检查监控,对试卷难易度及学生成绩进行全面分析评估。如《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以上各层面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都有监控记录材料在册可查。(作者单位:贵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