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师德师风

大学师德师风

时间:2022-10-23 09:31: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师德师风,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师德师风

第1篇

幼儿教师是在幼儿园中从事幼儿教育实践工员。没有当过幼儿教师是无法体验其中的辛苦和甜蜜的幸福感的,在幼儿园做的工作是琐碎的、细致的、要面对一群孩子,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样,教师对于不同的孩子要使用不同的方法,还要面对不同类型的家长,教育改革的深化,对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付出总没有回报这是教师最常说的一句话。我觉得,对于这句话,幼儿教师的体会也是很深刻的。每天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老师们要发现这个职业的幸福感才能做好这个行业。如果她从心底感受到这个职业的幸福,那么她每天都会很有激情地上班,看到孩子的一张张笑脸,那些烦心的事也会抛到九霄云外;她会很认真地做好每项工作,很公平地去爱每一个孩子,这样天天都很开心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教师面对的是一群不一样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有差别的,在经过你的教育,孩子有变化了,有进步了。比如:幼儿从依赖父母到自己独立,从不会做事情到能主动帮父母、老师、同伴等;孩子去参加比赛获奖了等等;都离不开老师的教育、帮助。看到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感受到学生对自己的喜爱、尊重、感激和祝福,教师的内心都会有油然而生的满足。这就是做教师的幸福。

当家长说:我们会好好配合老师的工作。或者是幼儿园开展的活动,我们做为家长的都会大力支持而且积极地配合;再者是家长对你说:老师,我的孩子多劳您费心了,您辛苦了。恩,这个老师真不错。就这么一句话或几句话,说明老师的工作得到家长、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家长的支持、配合、理解是老师的付出的回报,这也是教师的幸福所在。

幼儿的内心生活时刻给我们带来满意和不满意、高兴和苦恼、忧愁和欢乐、疑惑和诧异、宽慰和愤怒。在幼儿世界给我们带来的极广阔的情感领域内,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兴的和伤心的曲调。善于认识这种和谐的乐声,是教育工作者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条件。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烦的人,那么你就会感到心烦;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爱的天使,那么你就会变成快乐的天使。当你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孩子的童声,与他们心与心的交流,你会认识到孩子中间蕴藏着智慧和力量。如果我们与孩子交往蹲下身来,与孩子同唱、同跳,与他们共同感受成长,你会发现快乐就在你身边。你给孩子一份爱,孩子会回报给你十分最真诚,最纯洁,最美好,最无私的爱!这就是幼儿教师最终幸福的归属感!

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的启程之路努力吧!

第2篇

师德师风是职业道德的一种,是教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也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近年来,社会和学生对高校师德师风的总体评价是好的,但也不排除师德师风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解决。例如:有的教师思想政治观念淡薄,工作责任心不强,不安心本职工作等。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各类学校针对师德师风建设制定了实施方案、工作方案和奖励制度,但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及实施仍存在很多不足,不能将“长效”进行下去,导致师德师风具有瞬时效应和短暂效应,在教师和学生中影响力不够。针对这种现象,2014年9月,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教师[2014]10号),就深刻认识新时期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具体要求。因此,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将会成为当下高校内涵建设的常态工作,是引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社会发展与进步需求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必备工作。

一、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2014年教育部的“意见”中规定,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价值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教师崇德修身的基本遵循,促进高校教师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师德为上,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找准与高校教师思想的共鸣点,增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和贴近性,培育高校教师高尚道德情操。坚持以人为本,关注高校教师发展诉求和价值愿望,落实高校教师主体地位,激发高校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改进创新,不断探索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规律特点,善于运用高校教师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增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实际效果。

自“意见”以来,同满宏认为,从师者的内在和外在环境分析后,应从多角度思考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即从招聘、考核与激励、培训等环节,全方位促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形成学校和社会都满意的的高校师德师风氛围。并重点强调,实践层面的重要性、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及激励保障的力度,并最终形成人性化、自律化的师德师风常态效果。牛乐德等结合实证调查的结果分析,提出了深入探讨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相关对策和建议,强调提高教师待遇、适当激励和完善管理机制是塑造良好师德师风长效机制的关键。李娜也着重认为,为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教育现状,建立长效机制的师德师风,应在完善政策机制,建立强硬的规章制度和考核制度,在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方面,真正实现师德师风的常态化。

2013年,李明芳和赵志伟等认为,应注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教育机制、示范机制、激励机制和考评机制在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中的重要性。因此,在重点强调培养青年教师时,高校全体教职员工,包括一线所有教师、教辅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和员工,都应属于师德师风建设的对象。其它研究者认为,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应注重激励制度和完善制度。

基于以上研究现状,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强调激励、提高、考评和示范等成为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已成为当下高等学校适应环境发展的必然。在良好、长效的师德师风教育环境下,可以解决诸多的教师教育观念不强问题、责任心不高的工作态度,最主要的是给学生一个健康、向上的受教育环境,使教师无愧于“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

二、我校师德师风建设现状

我校2007年制定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农垦校党发〔2007〕18号),2009年制定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9年度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方案》,自实施方案和工作方案颁布以来,先后涌现了以王永珍和王霞为代表的9名省级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和楷模,成为引领我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表率。进一步激励我校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热爱教育事业,增强献身祖国教育事业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我校还成立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人事处和教务处、二级学院等机构负责,全面制定了师德师风建设的系列管理办法和制度。

但是,我校还没有实施“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师德师风的建设仍停留在起步阶段,存在管理机制不完善,奖惩机制不健全,宣传力度不足等方面弊端。这些不足也可能是许多学校面临的现状和问题,因此,寻求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新模式成为当前教育背景下高校工作者的共同目标。

三、基于“制度+平台”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新模式的探索与构建

分析我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现状与不足,提出构建“制度+平台”师德师风建设模式,希望实现真正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态势,以期为提高我校内涵建设水平,促进教师整体水平和素质提高,积极提升教学水平和学生培养质量提供指导。

1.“制度+平台”模式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方案

“制度+平台”模式是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和工作方案的文件和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教师[2014]10号)中提到的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教育、宣传、考核、监督、激励、惩处六项举措为制度依据,为建立我校常态的师德师风运行体系,构建形成长效的“制度+平台”师德师风运行模式,具体实施方案如图1。

构建“制度+平台” 模式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运行机制,体现制度建设,包括有效的监督和激励,也包含良性与人文的平台建设,将师德师风融入日常教学和学生生活,既符合教育部“意见”的原则要求和举措要求,又与师德师风建设相关文件吻合。

2.良性的制度建设是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保障

良性的监督和激励制度建设是执行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保障。每所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执行工作组可能不尽相同(见表1),有工会、宣传部、人事处或多部门联合办公,其中,华中农业大学较早的提出《华中农业大学建立健全学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校党发〔2014〕51号)得到了教育部的认可。

比较各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监督机制,多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将师德师风与评优、职称和教学紧密相连,使得师德师风成为评价教师好坏的“硬指标”。同时,借助于各学校完善的校、院、学生三级师德师风评级机制,将监督机制浸入到教学单位和课堂,将每位管理人员和学生纳入评选系统。借此评价方法,将良好、人性的监督制度用于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即教学活动与评价活动紧密结合,使得监督制度更为有效人性化、具象化和大众化。

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阶段成果和榜样的作用,长效机制模式中也应注重完善师德师风激励制度。通过制定师风师德评比、师风师德周等具体形式,评选优秀师德师风标兵和教书育人典范,让榜样的力量引导和辐射至全体教师,建设高素质的育人典范。传统的激励范例是仅利用教师节时间评比先进,不能将激励的原动力置于平时的教学活动。因此,应利用身边的教师师德师风典型事例,按周、月等不等时间内进行评定和宣传,将评比激励具象化和平常化更利于师德师风建设的常态化和长效进行。因此,以“长效”为目标,通过监督和激励制度的建设和实施方面的思考,找到这种常态下“长效”机制的运行关键点,并希望最终应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提升高校教师整体师德师风水平。

3.现代的交流平台可促进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常态化

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信息交流平台迅速、快捷而有效。“平台”模式内容是形成以网络和硬件两种形式的宣传平台,将“平台”印在校园网、手机微信、教室、教学区里,宣扬身边的师德师风楷模和事迹,培育重德养德的良好风尚,对教师起到长效的促进效果,拉近教师与学生、学校与社会之间距离,并最终提升高校整体育人水平,提高高校知名度和竞争力。

通过这种平台建设,将传统的条幅和版画与现代的网络和微信结合,创新师德师风宣传交流模式,强化榜样和领导的力量,监督组织和学生互动交流,扬长避短、广开言路,宣扬身边的师德师风楷模和事迹,培育重德养德的良好风尚,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供长效方式。

第3篇

新时期下,我国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迫在眉睫。本文着重分析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现状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从制度建设、加强宣传教育以及参与学生工作三个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高校教师 师德师风 现状与对策

2012年党的十报告中关于教育方面的内容里提到:“新时期,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这一内容的提出既延续了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对广大教师完成使命的期望,也对中国各层次学校的师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提出的“中国梦”中,进行教育改革提升教育水平是必不可少的实现途径之一。因此,“如何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什么样的师德师风,”是新时期高校内涵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是新时期各高校的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

一、师德师风内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师风是两个词语的组合,即师德和师风。所谓师德,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即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等品质或其在从事教育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等;所谓师风,则是指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即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等行为和风尚风气。师德师风对教师来说特别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现状与原因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高校数量为2845所(统计日期截止到2015年5月21日),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553所,成人高等学校292所。高校数量较2014年相比,总数大增307所,超过八成是民办高校。大量新增高校对于教师的需求增加,从而在选拔考核新进教师方面要求就会降低很多,进而导致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出现问题。目前来看,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总体良好,但个别高校尤其是民办和成人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仍然不尽人意,形成此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部分高校教师结构不合理,比例不协调

我国部分高校以民办高校为例,由于他们办学的特殊性,没有政府财政拨款,完全自负盈亏,因此生源往往是民办高校的生命线。而为了能够配上招生规模,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来源途径多样,基本上由专职、兼职和外聘教师三部分组成。为了节约成本节省资源,一些民办高校更偏向于聘用兼职教师甚至外聘教师,专职教师数量相对较少,这样就造成师资结构严重不合理。兼职和外聘教师基本是为了挣课时费而教学,缺乏专职教师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导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最终也会影响教师整体的师德师风。另外,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居多,大多面临较大的生活压力,因此会分散一部分精力而用在教书育人上的精力就相对少些,从而影响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效果。

(二)师德师风建设制度缺失,机制不完善

很多高校缺乏完善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或者压根就没有,更不用说对教师进行师德师风方面的提升培训。师德师风教育作为教师基本的培训内容,是必须要定期进行思想教育的。另外,部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机制也是形同虚设,只有文件而没有具体落地实施。再者,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影响,新时期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名利观较严重,整体素质偏低,也就伴随着教师在教学育人过程中的个人成就感普遍不高。最终使得教师在长时间的教学压力下忽视师德师风的自我培养。

(三)个别教师职业定位肤浅,育人意识淡薄

个别教师对于教师这份职业认识“去神圣化”,只当做是个人谋生的手段和工具,那么工作过程中自然会以经济利益为导向。比如接受学生送礼加分,考试送感情分等。有的教师并没有“为人师表”,上课迟到、下课早退;上课期间接打手机,随意调串课;把个人不满情绪带进课堂,对学生倾诉,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误导;不注意仪表仪容、言语粗俗等等,都是严重的师德师风问题。

三、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对策

(一)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和监督机制

完善师德师风建设机制是对教师自身道德行为和作风的一种约束,目前高校基本都建立了各项基本制度包括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但制度中仅对教师在教学方面的行为规范提出明确要求,但有时候并未真正实施。因此,需要在制度的落实方面进行实际操作,制定并有效实施相对有效合理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同时,各个部门包括学校内部可以设立督导处、学校外部监管部门经常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方面的表现进行监督和指导,以便让教师能够在约束下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同另外,学校也应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关心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切身利益,努力改善其学习、生活和工作条件,减轻教师各方面的压力,并对师德师风典范给予相应的激励,使教师“有动力、有能力、有精力”加强自身师德师风建设,全心全意投入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来。

(二)定期组织宣传活动,营造良好师德师风氛围

新时期下,面对功利主义的市场经济大环境,部分教师抵制不住诱惑,名利思想严重。对于这样的情况,各高校要积极去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并挖掘师德师风表现典范,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广泛宣传师德标兵、先进典型的模范事迹、优秀教师等杰出榜样,通过活动或培训不断强化教师对职业的正确认识,提升其思想意识水平。可以借助网站、移动自媒体、校内宣传栏、表彰大会等方式,鼓励其他教师向榜样教师学习。也可以把每年九月份定为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月,期间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师德师风的教育、宣传活动。定期组织广大教师结合新时期的要求,做出承诺,并积极行动起来,增强广大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全校、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师德师风建设工作。

(三)鼓励任课教师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

无论是科研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初出茅庐的新教师,都可通过担任兼职班主任工作等方式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目前部分民办高校开始实行这样的方式,几乎全员教师兼职担任班主任工作,无形中让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更多的联系,从而师生之间关系更亲密,学生更受益。同时,教师的各方面提升也离不开学生,通过教学相长,鼓励教师参与学生工作,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使教师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让学生多方位感受教师的言行,感受师者风范,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途径。

作者:陈宗胜 张颖 单位:沈阳建筑大学国际交流处 沈阳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都兴隆.新时期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对策研究[J].才智,2014(4)

第4篇

关键词:师德师风建设;职业道德;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B822.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11(C)-0089-02

为师者,需传道授业解惑。高校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学生文化知识,引领学生走进神圣的科学殿堂,还需用高尚的品格、德行去感化学生,影响学生,从而使之全面健康地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学识渊博,更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重视师德的修养,从内到外地体现出一个教师的高尚品质,做到师风师表的结合,如此才能真正地担负起教书育人地重任。为此,高校就需要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从而从整体上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1]。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师德师风的定义及其关系、师德师风的建设内容、高校在针对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措施的思考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师德师风的定义和关系

师德属于道德范畴,是作为一名教师所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具有高度的责任性,是公民道德在教师这一特殊职业中的独特表现,而师风是师德外在的表现,是一名教师的总体精神风貌,包括作风等。从而可以看出师德与师风是有区别的,同时又具备相应的联系。区别所指师德与师风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两种不同体现,师德从内而发,关乎一名教师的品格灵魂,师风则是外在表现,是教师的外在言行举止。联系所指师德引领师风,师风促进了师德。

在教学过程中,师德需贯穿其中,要积极地影响学生,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它关乎于情感、意志、认知等方面,如此教师积极地提高师德师风修养,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专业人才。

二、师德师风建设内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在全球经济步伐的大背景下,我国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我们知道理想可以说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与动力,高校教师在走向岗位的那一天开始就要为自己定下奋斗的目标,有明确的理想。教师这一职业被称之为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应该热爱自己的职业,要把教书育人作为目标,踏踏实实地向前努力。从而就有了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才能严格地把握自己,树立良好的形象,积极地鼓励学生,影响学生,达到为人师的基本要求。

(2)要自信自强,自信自强是一种精神和气质的外在表现,要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要敢于奋进,要不怕辛苦[2]。而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就必须要培养这种素质和精神。要努力地学习科学知识,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正确地认识自身,充分地发挥自身优点,更要对自身的优点有充分的肯定,这是自信的表现,同时也要对自身的不足做到足够地重视,要有决心和毅力去克服,面对教育事业,要有奉献自己的决心,不断地去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积极地发展自我,如此才能充分地发挥出自身潜能,才能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前行,从而影响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

(3)要积极地与人沟通,要焕发自身人格的魅力,当下社会人与人之间除了合作还有竞争,教师的职业也存在这样的特点,要知道高校的教育对象身处十分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背景,时时地受到了各个方面的影响,而教师就需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使得学生能够走上健康发展道路上来,这就需要教师拥有很好的沟通能力,这种沟通能力来源于人格魅力这一品质。用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去影响学生,通过相互合作,相互协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教育力量,因此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该重视这种品质。充分地发挥出教学育人的作用。

(4)要培养良好的创新品质,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为了培养出全面发展型人才,就必须要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进步,日复一日地保持一贯的教学方式,只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将来走进社会埋下不可估量的隐患,止步不前在当下就是一种可怕的瘟疫,要想改变必须从教育入手,因此高校教师要力争适应时代潮流,不断地求索,不断地创新,提高自身对这种品质的修养。

(5)学海无涯,这不仅是对学生来说,对高校教师亦如此,一名高校教师只有不断地充实自身,勤于学习,才能够成为一个师德高尚,吸引学生的优秀教师。目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经济大爆炸的时代,一名高校教师要想成功地培养出品质兼优的专业人才,就要随时随地准备好“一桶水”,而不是满足于眼前的“一碗水”。

(6)对于高校教师来说,要应该热爱自己的职业,更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应该具备强烈的责任感。要知道教学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要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帮助学生树立起积极的生活态度。教师应该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命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明白为人的品质要比知识更重要,这也是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与灵魂。

三、师德师风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校师资队伍新鲜血液的加入,教师队伍的活力有所提高,科研力量增强。但与此同时因为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变化,许多高校的年轻教师在师德上有所欠缺,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这是一个潜在的隐患,年轻教师是高校教育未来的希望,而师德又关乎着教育质量,没有好的教育质量,如何为社会培养全面的发展型人才,如何应对发展迅猛的经济社会,这是值得重视的。因此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使其跟上时代的步伐,是目前我们应该思考和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1)在教师队伍中有一些教师,只重视教学知识,忽略了道德素质修养,育人信念动摇,意志不够坚强,敷衍塞责,为教学服务的精神与奋斗精神逐渐薄弱化,甚至有些教师对社会的许多改革产生了质疑,思想个价值观上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这与利益关系,和当下选择多样化导致的。

(2)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懈怠,淡化了敬业精神,不能很好地把自身投入到教学中去,受社会浮躁之气的影响,过于看重个人利益得失,把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当成了摇钱之树,精力上不能充分地利用,于是出现了教师从事第二职业现象,再无心钻研教学业务,在教学中进行敷衍了事,对教学内容不进行深入地探讨和研究,甚至出现不写教案,就匆忙上岗现象[3]。因此也就出现了学术浮躁和急功近利思想的现象。

(3)严重地缺乏与学生的沟通,部分教师缺乏爱心,完成了课堂任务就是最终目的,忽略了课后与学生的沟通,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闻不问,对于学生的缺点,基本上视而不见,育人意识过于薄弱,导致了师生间的良好沟通出现断层,影响了道德教育的发展。

(4)教师育人,首先就要提高自身修养,否则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思想?无法起到表率作用,部分教师出现上课自有散漫现象,缺乏自尊自爱,举止粗俗,上课吸烟,在学生心目中造成了极其不良印象。还有部分教师看待社会的观点偏激,把这种思想也带到了课堂上,造成了严重影响。

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措施的思考

(1)务必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这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所在。同时我们要赋以新的内涵并给与延伸[4]。这是目前我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前提要求,如今面对全球经济化、网络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等现象,我国高校教育面临着一个十分严峻的挑战,在这个新时期的大背景下,如何搞好师德师风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知道道德建设应该以人为本,同样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也应该以此为前提。

(2)对于高校的师德建设,教师育人职责是重中之重。高等人才掌握过硬的知识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由此高校教师的首要任务就应该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大学生若没有良好的思想教育做指导,或者出现无法掌握过硬的文化知识,或者掌握了过硬的文化知识,却不能为社会很好地服务,甚至于用来危害社会,因此育人应以教育做人为先。

(3)必要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这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有力保障。要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仅仅注重教师的个人修养是不够的,高校还应该重视起师德制度的相关建设。加强管理,完善其制度,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行规范,充分地发挥法规的约束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师德的目的。

结论:总之师德师风建设是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否能够提高关乎素质教育的进程,更关乎科教兴国这一战略的实施步伐,因而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切实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如此才能够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从而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全面建设所需要的合格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综上所述,在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全面深化的新时期,由于国家对新时期大学生要求也越来越全面,不仅要掌握好现代化的科学知识,更要有符合新时期需要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所以,与之相适应需求的教师在各方面也应有相应的改变。全面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实现以德治校,以德治教,以德修身,以德育人,并使得师德师风建设,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思想保障。通过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使得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使得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使得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使得广大教师真正做到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全面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为国家的发展为高校的自身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广州医学院党委历来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在多次组织全校范围内广泛的大讨论后,结合医学院校的特点(包括医德医风),形成了比较明了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坚持不懈,深入人心,特别是近年来,在广医大学精神的熏陶和鼓舞下,广大教师牢记自己所肩负的重要责任,争做遵纪守法,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积极奉献,爱护学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求实创新,团结协作,关心集体,言行一致的表率。师德建设成果丰硕。涌现出像钟南山、陈敏生、冉丕鑫、王家骥、罗键东、张珊莉等一批师德高尚的模范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成为广大学生学习的楷模。现在广州医学院广大教师安居乐业,广大学生勤奋好学,师生员工如沐浴在春风般的师德师风、教风学风校风中,各项事业均呈现出一派积极向上,奋发向前,文明和谐,科学发展的良好态势,十分令人鼓舞。我们在这样的校园环境和分围中学习生活工作,深感荣幸。

作者单位:广州医学院从化学院

作者简介:陈金城(1953― ),男,现任广州医学院从化学院党委书记。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冯相红.关于加强师德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3).

第5篇

高校教师由于从业人员层次多、学历多样化、人才队伍良莠不齐、评价标准不统一,对高校中具有高尚师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师没有准确的界定,对责任心不强、功利心过重、责任感淡薄的教师没有统一的要求。这些都影响了教师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热情,打消了具备良好师德教师的积极性。

二、当前高校师德师风评价体系建设的现状及不足

1.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不强

由于高校的办学特色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对于教师师德师风的要求也相应不同,但高校建立师德师风评价体系时没有充分考虑这些差异,照搬照抄其他学校的评价体系,创新度不高。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不强造成了评价结果的偏差性。

2.评价机制的单一性制约了教师师德师风评价的开展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师德师风评价往往一把尺子量,具有单一性,对于不同职务、不同岗位、不同学历的教师采用相同的评价机制,所得出的结果就不能准确地反映教师差异性,从而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3.评价体系中的主观性评价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当前很多高校的教师师德师风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四大部分:自我评价、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这种评价机制的缺点在于:教师往往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工作与思想状况,自我评价流于形式;领导为了将来能够顺利开展工作,不轻易对教师进行“挑错、纠错”;同事之间一般顾及到同行关系,不能真正地按照评分标准对教师进行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标准不统一,往往教学认真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的教师反而考核结果较差,这些评价的主观性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4.评价结果的运用度不高

虽然高校每年都对教师进行师德师风评价,但过于注重评价过程,而忽视了评价结果的运用。在教师职务晋升、评奖评优等方面没有真正发挥评价作用,没有体现考核结果的价值,造成了师德师风评价流于形式。

三、对高校师德师风评价体系建设的建议

1.需要进一步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

评价理念贯穿于师德师风评价体系的全过程,直接影响着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运行。学校的管理部门在设计与构建师德师风评价体系时,必须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将现代化人才评价理念和先进的教师评价理念融入到高校教师评价工作中,要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教师,在保证评价结果准确性的同时建立长效考核机制。

2.调整评价内容,保证评价体系的全面性

高校建立教师师德师风评价体系时,首先,要严格遵照《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兼顾教师在人才培养、思想品质素养、教学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要求与贡献,将“德、能、勤、绩、廉”作为教师的综合评价标准;其次,评价体系要考虑到教师的差异性,充分结合教师队伍结构特点、教师职务差异、教师岗位差异等因素设立不同考核指标;再次,评价体系要保持长期性与连续性,要结合当前的新情况及时修订,不断充实、完善考核指标;最后,要尽量杜绝过于空洞的考核指标造成的评价结果同一性,保证考核结果的客观性。

3.保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避免评价体系的主观性

高校在进行教师师德师风评价时,既要兼顾教师个人、领导、同事、学生的评价主体作用,又要考虑到教师的个人特点和岗位特点,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岗位、不同特点的教师设定不同的评价项目。既要全面要求,又要兼顾差异,采取灵活与多样的评价方式,变一次性评价为发展性评价,考虑评价结果的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尽量避免评价体系的主观性。

4.明确评价的奖惩机制

为了将高校教师师德师风评价体系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必须建立、明确与评价体系相对应的奖惩机制,将教师师德师风评价结果真正运用到与教师工作和个人发展密切相关的环节中,明确高尚的师德师风是教师能获得各种荣誉称号的前提和基础,提高教师对师德的自觉关注度。对师德师风评价结果不合格人员,在职务晋升、评奖评优时实行“一票否决”。奖励评价结果优秀的教师,惩处评价结果不合格的教师,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

5.将教师师德师风评价结果及时公布,加强公共监督与个人自律的有机结合

第6篇

前言

好的图书管理员是高校图书馆的一笔无价的财富,有利于架起读者与知识之间的桥梁,图书馆要想走可持续促发展的道路,必须拥有一批具有新时代优秀素质的图书管理者,图书馆的建设,对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为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有利的帮助,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所需求的图书馆馆员也在技术和能力上有了新的要求。图书馆馆员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对师德师风建设的促进。

1.师德师风建设的意义

首先,新时代对师德师风建设有了新的需求,师德师风是图书馆内部建设的要重任务。图书馆作为高校建设的支柱,必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加强道德建设,发挥开模作用。加强对师德师风的重视程度,强化图书馆馆员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树立职业理念,提高服务意识。其次,图书馆的师德师风可以对读者有着巨大的影响。作为图书馆馆员,一定国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读者,做到为人师表,身先士卒。时刻注重自己的服务态度和有仪态仪表,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用宽广的胸怀拥抱读者。特别是高校内部的图书馆,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每个图书馆馆员都应该做一名启发和引导大学生的好老师。图书馆馆员所教授不一定是某种学科的具体知识,而应该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图书馆馆员所肩负的责任是重大的,对整个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具体形式

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阵地,图书馆馆员是精神文明的有效实施者,担负着完善自我和教育他人的重要任务。图书馆的师德师风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树立敬业精神。爱岗敬业是对图书馆馆员的基本职责,是能做好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的前提。这就要求图书馆馆员要做到无私奉献,读者至上,用满腔的热忱主动为读者服务,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并全身心投入其中。其次,要求图书馆馆员有完善的知识体系。敬业精神是做好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基础,广博的知识和完善的知识体系是做好服务的基础。作为一名合格的图书馆馆员除了要在专业知识上,有一定的积累意外,还应当注重自己其他各个科目知识的涉猎。专业知识包括图书管理方面的业务知识,比如采编、信息技术等。以便能够熟练的完成工作任务,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其他知识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个层面,只有不断的更细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好的为读者服务。第三,要具备稳健的心理素质。由于图书馆的日常工作有着很强的重复性,容易形成倦怠情绪和懒惰心理。这就要求图书馆馆员克服懒惰,积极进取,争取在工作中点燃工作热情,表现出自己的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第四,加强身体体质培养。只有身体素质有了提高,工作中精神风貌才能得到积极的展现。由于图书馆馆员肩负着图书的采购、整理、接环、咨询、管理等多重工作,因此,对体力和脑里上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只有不断的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才能对读者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身体体质的增强,可以有利于保持工作中充沛的精力,有利于展现出良好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风貌。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

首先,要吸引高素质,年轻,有活力的图书馆馆员来充实图书馆管理队伍,高素质人才,必将给图书馆带来新的活力和生机。有利于图书各个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图书馆的整体精神风貌,对师德师风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加强图书馆馆员思想教育。思想素质的提高,职业道德感、责任心的建立为图书馆师德师风建设提供坚实的依靠。第三,加强工作技能的提高。通过组织培训,增强图书馆馆员的工作技能、业务水平以及礼仪安知识。好的工作技能以及良好的服务形象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要素。

4.总结

综合以上,图书馆馆员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艰巨的工程,要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从提高图书馆馆员综合素质做起,增强图书馆馆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师德师风建设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须要素,有利于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作者:王红艳 单位: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第7篇

[关键词]高校 青年教师 师风师德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明显的今天,市场化和信息化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国际合作与竞争也空前激烈,21世纪是人类更快发展和进步的世纪,也是竞争更加激烈的世纪,一切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育,而教育的希望则在教师,教师队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其自身的职业道德,在当代中国,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通过其自身的师德、师风体现。所谓师德,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就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2011年4月,京城知名学府北师大管理学院教授,董藩发微博称:“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这是我对研究生的要求。”,并且称:“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该言论一出,在内地网络上引起极大回响。然而,时隔不久,在第27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网络上又惊现一杭州女教师雷人语录:“宁可为妓,绝不为师”,博文一出,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原本不“太平”的网络更加动荡不安。网络的极大回响和动荡不安的背后映射出人们对师德师风的极大关注,其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落实以德治国、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需要

在教育整个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素质以师德为先。教师是落实以德治国的倡导者,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和实施者,是人才成长的引路人。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和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需要。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方面,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会在本质工作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另一方面,通过言传身教,能够带动广大学生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勤俭自强、团结友善、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提高道德水平。因此,落实以德治国,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责无旁贷的使命,也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的需要

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是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教师在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肩负着为人师表的社会责任。目前,部分学校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办学行为,如招生不公平,录取结果不公开,教育乱收费,教学活动弱化,行政倾向严重,这些严重损害了教师和学校的形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规范办学行为、树立教育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师德师风建设在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规范办学行为。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带动校风学风整体建设的需要

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过程。教师的思想水平、敬业精神和个人修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素养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培养是一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这就是教学相长的作用。教师通过他们的崇高思想行为和精神境界来言传身教,实施灵魂塑造工程,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到教学科研活动中,承担起培养政治立场坚定,价值取向正确,精神状态昂扬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对培养良好的校风学风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已提前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教师队伍也随之创历史新高,其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到教师队伍的2/3,毋庸置疑,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 目前从总体上讲,青年教师学历普遍层次高,知识视野广、思维活跃,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方面有着明显优势,并且都能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但不可否认在青年教师队伍中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术不够严谨,学术风气不够端正

自古以来人们视教师为圣人,将学术领域尊为纯洁的圣土,容不得学术作品有半点瑕疵。但是现实情况是,迫于学术和专业评聘的压力,部分青年教师存在剽窃、抄袭、篡改和照搬他人学术成果的现象,在做学术时敷衍了事,态度不求严谨、将学术研究功利化。有些硕士生或博士生导师甚至利用作品署名之便,占用学生研究成果,更可甚者,官僚或经理读硕读博成为时尚,与此有关的就是权力的寻租,出现权学交易、钱学交易等等。这样的学术风气扩散了学术研究的歪风,玷污了学术殿堂。

(二)搞教书育人“分家论”,言行举止偏激

有句俗话说得好:“只教书不育人,培养出来的是危险品;只育人不教书,培养出来的是废品”。教书和育人本来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要自觉担负起育人的任务。教书育人的结果就是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能力,而且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然而有些青年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只是传授知识,至于育人那是学校领导的事、政治课教师的事、班主任的事。更有甚者,有的青年教师在课堂上迎合学生的一些不健康的意识,发表一些偏激的观点,这无疑无益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功利思想浓厚,缺乏敬业精神

勿庸讳言,现实社会是一个功利性极强的社会,拜金主义抬头。在这种浪潮的冲击下,部分青年教师敬业精神下滑,心情浮躁,无心教书育人,人生理想趋向于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实用主义盛行,片面强调个人得失。有的教师利用高校闲暇时间比较多的有利条件,去社会上兼职、兼课,搞项目;甚至有些青年教师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发展副业,将精力主要放在经营副业上,而将教学放于次要地位。这种功利主义思想严重影响了教学和科研的发展。

(四)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不足

高校大部分青年教师学历高、基础好,专业理论功底扎实,新兴科学、新技术知识丰富,但教学、社会实践经验不足。绝大多数是刚走出校门又进学校做老师,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不了解企业需求,课堂讲课内容集中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缺乏深度和宽度。培养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较弱,不利于学生在今后工作岗位上的才能发挥。

三、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提高青年教师思想认识

师德师风主要是教师思想认识的问题。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统一思想,提高青年教师思想认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青年教师师德师风问题。首先,青年教师要不断地加强思想道德理论学习,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教师的职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和师德水平。其次,强化青年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正确的职业理想是工作的目标和奋斗的动力,是形成高尚师德的力量源泉[2]。走在时代前列的广大高校青年教师,在21世纪的今天更要树立起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深入开展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讨论,把教育观、人才观和教学质量观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以培育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二)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思想认识是营养品,长效机制才是苦口良药。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不但要加强组织领导,还要建立起长效的监督、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首先,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就是使教师的言行举止、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等受到监控与约束以增强其自觉性。一方面,通过设立师德监督意见箱,对有违师德师风的行为现象,通过间接的投诉和检举进行揭发,让学校领导班子及时对不良行为的教师进行限期整改和教育,不断提高其思想认识,转变其行为方式;另一方面,由团委组织、学生会等牵头,设立师德文明监督岗,负责对教职工的违规违纪行为直接、及时、当场揭发,以防不良现象消极蔓延。其次,建立合理的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就是根据《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和学校实际制定诸如《师德考核细则》、《教职工奖惩条例》、《优秀教师评选标准》等建立一种公开、公正的评价和考核机制,对教师重点考核其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育人效果等,考核结果直接与教师的奖金、津贴、评优、晋职、聘用等挂钩,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同时对师德师风不合格者实行一票否决。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优良的师德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可以造就人、也可以锻炼人,优良的师德环境能对青年教师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师德环境的营造也离不开校园文化的建设,学校应充分利用办公楼、教学楼、会议厅、会餐厅、图书室等创设富含师德师风内容的标语、板报、书法等墙壁文化氛围,以熏陶和警醒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此外,校园网站、广播、电视、录像、橱窗、报栏、文学社等是学习和宣传优秀人物及先进事迹的重要渠道[2]。学校要弘扬正气,树立典范,激励先进,积极推选优秀教师和师德先进,努力营造一种比学赶帮的优良师德师风环境。

(四)加强领导作风建设,打造优秀管理团队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领导管理体系和各方面齐抓共管作为组织保证。学校领导必须长期坚持理论、政策、管理学习,以不断提高领导艺术和管理能力,同时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上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起到表率作用。学校从事行政工作的教职工,也应严于律己,率先遵守学校相关规章制度,俗话说“学生看老师,老师看行政。”,杜绝“老师上课迟到是事故,行政上班迟是故事”的现象发生!通过构建团结、和谐、稳定的管理格局,使师德师风保持长期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李江涛,钟晓兰,;科技创新导报 2011年17期

第8篇

关键词:师德师风建设 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要求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加大了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力。高职院校要在众多的学校中脱颖而出,必须更强自身的吸引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师德师风是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的原动力之一,是高职院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竞争力所在。

一、当前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纵观当前师德师风情况,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的师德师风总体上是好的,敬业爱生,甘为人梯,他们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他们严于律己、勤于奉献,以“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为己任,深受广大学生的爱戴和尊敬,赢得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赞誉。 但部分教师缺乏高尚的师德修养和精神风貌,在政治教育、工作作风和言谈举止难以为学生做出表率。近年来.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广大教师在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忽视了职业道德建设,造成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与新时期行业要求的差距。

(一)敬业精神不强,责任意识淡化。有的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敬业精神,不思进取,“做到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精力投入不足,不安心本职工作,轻校内课堂教学.热衷于第二职业或者在外校代课,主要精力投入到兼职或赚钱的商业行业中。还有的教师缺乏进取精神,心浮气躁,治学不严谨,不注重获取新知识,不钻研业务,不求上进.满足于一般性的工作,上课不备课,得过且过或照本宣科,上课没有激情,讲课内容空洞、陈旧、乏味,教学方法单调,缺乏与师生交流。

(二)岗位职责不全面,教书与育人相背离,专业课教师存在以专业课教学代替全面地素质教育的问题,只注意专业技能知识的教育而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教育,有的教师看不到德育的作用,仍然走片面化技能教育之路。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只满足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不闻不问,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视而不见;对学生缺少应有的关爱,很少花时间了解学生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师生间的情感冷漠,严重影响整个学校的学分和校风。

(三)学术风气不够端正,缺乏创新精神。从古至今教师一直被视为为圣人,将学校,尤其是高校视为纯洁的圣土,不允许学术作品有半点虚假。但是就目前教师考核、考评以及职称晋升,一个重要的指标是科研成果,因此功利性的“科研成果”诞生了,为了达到要求的数量,脱离实际,照搬他人学术成果的现象尚存在,而且屡见不鲜。高职院校少数教师做学术时敷衍了事,态度不严谨,将学术研究功利化,这样的做法使高职院校学术风气相比以前大打折扣。

(四)综合素质不高,缺乏自律意识。高职院校的教师基本上都不是师范院校毕业的,往往没有经过严格的师范教育,因此很难做到“美其言,慎其行”。自律意识薄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不一定做到,不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

二、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应对策略

(一)以师德师风教育为核心,推进高职院校教风建设

加强师德教育,就是要让教师爱岗敬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严格遵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进一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从“技能立身”的职业态度和精神特质来丰富高职教师的师德标准,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提倡教学做一体,在做中学,在做中教,需要教师兢兢业业的教学态度, 出色地完成自己的职业使命,履行自己的职业义务和责任,从而契合高职教育发展的实际;二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塑造良好形象。学校要积极为教师学习和培训创造机会、提供平台,扩大一线教师的进修机会,开拓教师的视野,培养自己高尚的人格和优雅的风度; 三是要有实操性,要通过量化方式来倡导教师应具备的师德,便于提倡、便于评价、便于考核,激励教师端正教书育人的态度,好的教风才能培养出好的学生,才能在。

(二)端正学风,建立一支师德高尚,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

端正学风是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突破口,是高职院校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职院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学生培养的责任在教师,教师的风貌系于师德,教师应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教书育人的座右铭,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树立学风典范,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师德师风氛围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是把握师德师风建设的精神实质,提升学校内涵及层次的重要途径。要把师德师风建设看作是提高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从高职院校的特点和任务出发,坚持“德育为首、教育为主、育人为本”的原则,明确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职工队伍素质的关键。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加强重视师德师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之风,正确诠释对 “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和认识,在教育机构内部进行敬业、乐业、勤业教育。

(四)完善制度规范,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各高职院校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各个环节的规章制度,把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容、实质、要求等融入学校教风学风校风建设之中,建立健全自律与他律并重的长效机制,是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顶层设计和机制保障。以师德师风建设为重要抓手,对教职工提出更高的师德师风要求,通过持之以恒的制度建设、机制建设和作风建设,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推进各项事业科学发展,为党和国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只有重视这项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坚持不懈地做好这项工作,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大学生,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一个真正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但要在知识和技能上引领学生,还要在思想上为学生起到带头作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学生树立起前进的标杆。

参考文献:

[1]郝雅翰.再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7/8)。

第9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教育

一、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意义

师德师风,就是要求教师必须真诚对待学生,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不以德高望重的权威压迫学生,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训斥学生,不以事不关己的冷漠敷衍学生,因为,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直接参与和管理者,对于学校的建设和长远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二、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的目前现状

根据目前的现状,我查看了网上权威性调查问卷,问卷显示目前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年龄低于30岁的约占86%。所谓有资本的年轻辅导员,虽然工作热情较高、家庭负担较轻,但是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社会阅历不足、能力水平不高等缺陷。

就网上针对其他高校对辅导员工作内容和使用精力所做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占用了辅导员85%的时间与精力,而剩余15%的时间还不能完全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工作。学生管理工作的不科学,造成了辅导员付出与取得效果比例失调。长久下去,辅导员早晚会成为缺乏理论支撑的学生“保姆”,不但没有成为教育引导、榜样示范、精神导向的向导者,而且还欠缺辅导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当然,辅导员也会因为对工作产生职业倦怠,而失去工作的热情和乐趣,而产生消极情绪,这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规范化和现代化是一种挑战。

三、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我校目前的形势是,90后大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体,而这些大学生的思想和基本素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也明显增加,这些一定会使辅导员产生压力大、责任大等心理问题。面对这些,辅导员就不能再像以前一样轻装减行,在工作中,时时不忘提醒自己增知长技、努力耕耘,唯恐自己不能对大学生做出正确引导。

(一)促进学校和谐发展。一所高校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需要一个相对和谐的发展环境,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民办高校,更是迫切需要。辅导员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促进师生和谐相处,对于学校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为学生服务的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尽职尽责,全身心地去爱护每一个学生,只有内心充满对工作的热情,对学生的热爱,以学生为本,那么才会事事从学生的利益出发,事事才会从学校的利益出发,促进学校与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不成熟,只有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得到正确而适当的引导,才能成为能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建设者。而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思想教育及引导;学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与就业指导;学生日常管理;生活指导;校园安全稳定等工作。由此可见,辅导员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以上这几个方面工作都是尤为重要的,因为,辅导员在日常的管理工中每天都接触到学生,面对较多的学生思想及各方面问题,因而学生就会在思想观念上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唐宋家之一的韩愈曾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教师的基本职责。然而师者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师不光要教会学生做学问,更要教会学生做人,才能让学生立足于社会,规划人生,展望未来。

四、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

(一)树立典型,端正品行。我们学校现在是以年轻辅导员为主。年轻的辅导员刚走上工作岗位,对师德师风标准的理解还比较模糊,所以,年轻的辅导员一定要谨言慎行,且一举一动都必须是规范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其师,则信其道;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信其道,而循其步。传道之人,必闻道在先,辅导员要想塑造学生高尚的品格,自己就要先有值得学生学习的高尚品格。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辅导员,那么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品德言行,率先垂范。那种“教师不做,要学生做”的重言轻行、言传与身教相脱离的教育必然苍白无力。

(二)以学生为本,增强责任感。辅导员的工作理念是“为了一切学生,为学生的一切”,在新形势下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来增强辅导员自身的服务意识。作为一名辅导员,当走进班级看到几百双眼睛,看到几百张稚嫩的脸庞时,辅导员清楚的认识到,要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成才,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尊重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要把学生地健康成才和全面发展引入到轨道上来。一方面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方面的困难,一方面还要指导学生学习、规划人生等,利用多方位的引导性教育,来全方位的为学生服务,使学生能在校园里健康地成长成才。

(三)明确职责,准确定位。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作为学生政治思想的引领者,辅导员既要以富有意义的解释拨动学生的心灵,又要完善自身的角色,从而使其达到内化的效果。作为辅导员,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的导师,并承担着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大则任,也是学校和学生直接沟通的桥梁。因此可见,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而辅导员良好的形象要想在学生心目中定位,就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来监督自己的一言一行,以个人的言行为学生展现辅导员的自身魅力,使学生端正思想,以使学生在各个方面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四)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打铁需要自身硬”。那么,作为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塑造者的辅导员,首先,应该主动加强学习,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道德情操。其次,还要向我们的学生学习,古人讲:“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诚然,在学生工作中辅导员起到主导作用,但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在某些知识方面新时代的大学生可能比辅导懂得还要多,这时,辅导员要利用自己的独到慧眼,来观察学生自身发出的闪光点,并使其成为自己学习的对象,且谦虚地向学生学习,使自己与学生共同进步,功能与时代共同前进。(作者单位:河南商丘工学院)

参考文献:

[1]邵霞琳.高校辅导员队伍师德师风现状及建设的几点思考.[J].德育透视,2010.

第10篇

【关键词】师德;师风;高校

教师掌握着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是培养社会人才的主要力量。他们作为传道授业者,在传播现代文明和技术的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使其成为符合时展所需的合格人才方面发挥着显著的示范和教育作用。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作风作为学校的灵魂所在,体现的是一种治学精神,一种良好的氛围、一种育人环境,一种无形的力量①。在新形势下,只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使其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才能实现高校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无论在教学或科研水平上都呈现出了整体上升的趋势。目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滞后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一、重授业轻传道

传道授业是教师的职责,教育的最终目的除了知识技术的积累,更重要的是个人道德品性的培养和塑造。但在当前的高校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却不闻不问。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对于学生的错误思想和行为没有给予及时的批评和引导,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二、重科研轻教学

教师职称的高低是影响教师工资水平的决定性因素,而科研水平和成果成为了职称评定的重要考核指标。因此,在切身利益的驱使下,很多教师都不得不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学术研究中。而对于学生的教学工作往往被忽视,甚至是以一种敷衍的态度来对待教学任务。

三、重利益轻工作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物质主义、功利主义的思想逐渐渗透到了校园中。有些教师在利益的诱惑下常常忘记作为教师的职责,不安心教学工作,把校外兼职、经营投资作为了工作的重心。

四、重名利轻道德

近年来,高校频频爆出教师学术不端的行为,学术功利、科研态度不端正、缺乏严谨的学术作风等等直接损害了作为人民教师的崇高形象,也违背了教育工作者基本的职业道德。对于高校师风师德建设滞后的原因,既包括教师自身的因素,也是社会管理和体制不完善带来的结果。一方面,在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带来的个人利益主义得到了膨胀,“经济人”的角色定位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可。“教书育人”不再成为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目标,更多的教师则把利益获取当作了工作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教兼商”或者“弃教兼商”的现象在各高校中频频出现。并且,由于目前教育管理体制的不健全,缺乏科学、合理的师风师德规范,学校也无法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加以规范和约束。另外,整个社会也以更宽容的态度对待教师“重功利轻教学”的行为,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鼓励了该行为的产生。另一方面,目前高校评聘制度的不完善也对师风师德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对于教师的聘用,学校更多的是注重学历、科研能力等,对于道德修养、品质等往往被忽视。在职称评定过程中,学术科研成果成为最重要的考核指标,缺少对教师道德修养和行为作风的考察。这些都使得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向自身的科研、学术倾斜,师德师风必然出现弱化的趋势。“国以教为本,教以师为本,师以德为本”②,师风师德不仅仅是教师自身的道德品质,更为重要的是它关系到国家未来接班人的质量,这直接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成为了当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和目标。首先,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要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责。加强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无论在行为作风或言谈举止上,都要为学生作出正确的示范。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自觉克服和抵制物质主义和拜金主义,严于律己、乐于奉献,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第二,加强领导,提高教师的自我教育意识。高校要改变以往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忽视师德师风建设的现象,要意识到师德师风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明确职责,强化教师的育人意识,从思想深入强化教师对自身职责的认同感。另外,要积极引导教师对自身的道德和作风进行改造,在实践中提高认识,逐渐使外在的规范转化为教师内在的自我约束。第三,加强对青年教师师风师德的建设。随着70、80后青年教师进入校园加入教师队伍,他们已经逐渐成为高校教师中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他们年轻有活力,乐于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并且与学生年龄差距不大,更容易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系,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青年教师由于刚刚从学生角色转换为教师角色,对自身的职责定位和认知难免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出现失衡和偏差,这些一旦渗透在教学工作中,将会对学生和教师自身的价值观和行为产生严重的影响。总之,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对学生的示范和教育作用是直接的、持续的,无论对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或是整个中华民族质量的提升,师德师风的影响是深刻和长久的。

参考文献:

[1]陈国成,刘金阳,杨昕.《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促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第7期.

[2]林孟涛.《高校师德弱化成因分析》.德州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3]解茹玉,许玮玮《.关于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价值工程,2011年11期.

注释:

①秦小红.“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绉仪”.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哲学版),2006年第3期,第202-204页.

第11篇

一、机制创新,规范师德

完善制度。学校与每位教师签定了《师德师风承诺书》,制订教师一日规范要求,建立教师忌事忌语,倡导教师“吾日三省吾身”:今天我微笑了吗?今天我能为学生做些什么?今天我该如何努力?建立“师德考核制度”“师德建设联系点制度”“师德师风社会监督制度”“师德师风公开承诺制度”。既从正面提出了要求,又从反面划出了。

舆论监督。学校从2011年起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工作坊,建立了校级、班级家长委员会,凡涉及到收费项目的由家长委员会牵头,财务、会计两分开,账目公示公开,阳光透明;建立了校长接待家长、学生来信来访制度,设立校长信箱。主动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定期听取社区、家长对学校建设、教育管理、师德师风的意见和建议。

榜样示范。学校成立由学校行政、家长、教师三个层面组成的师德考评小组,从依法执教、廉洁从教八个方面进行师德考核。对于参与、封建迷信,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进行有偿家教和乱收费等行为者,评优评先实行一票否决。

学校还打造“十佳评选”榜样机制,相继开展了“十佳感动校园人物”“十大年度校园新闻”等评选活动,开展了“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评选表彰。有效地发挥了榜样的激励作用,传递了正能量,帮助教师实现道德情感的内化和行为习惯的外化。

二、教育培训,提升师德

专家培训。学校把法律专家请进来,结合教师的职业特点,详细解读《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发动教师广泛讨论,让教师从法律的角度审视自己和身边的教育教学行为。邀请北京师范大学褚宏启教授、华东师大应俊峰教授、马来西亚国际赏识教育学会曾桂安会长、华南师范大学张俊洪教授、广东省教育督导室原主任彭卓平先生、广东教育杂志社陈湘年社长等多位专家、学者,为教师作多层面、多维度指导培训。

阅读提升。阅读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培养师德师风的一条重要途径。近年来,学校开展了“共读一本好书”的阅读分享交流会。如《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水知道答案》《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等书籍,让教师在阅读中感受“爱”与“责任”的含义。一位教师在读书心得中这样写道:“只要有爱心和慧心,每一位老师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第五十六号教室’,我们的学校就将成为幸福的‘巴学园’。”

电影点灯。上学期,学校引进了电影课程,成为了全国第543所电影实验学校。组织教师观看了《三个傻子》《我心中的小星星》《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美丽的大脚》等与教师相关的电影。这些经典影片,点亮了教师的心灯,潜移默化地浸润着教师的心灵。教师的心灵强大了,传递给学生和社会的也将是不可估量的力量。

三、文化引领,培育师德

环境熏陶。学校注重物质环境、人文环境的建设,努力创设立体、多维的德育氛围,让教师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影响,从而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通过“一大主题、两项教育、三面墙壁、四块阵地、五个乐园”的环境文化,倡导积极向上、文明高雅、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启迪教师的心智,浸润教师的成长。开展“教师办公室文化建设”活动,营造温馨的工作环境、和谐的人际氛围、文明的办公纪律,使全校教师思想“合心”、工作“合力”、行动“合拍”。

第12篇

教育部在1999年为解决经济及就业问题,提出了大学扩招,随着高校本科生逐年的递增,高校开始涌现出一个庞大的队伍,即青年教师队伍。教育部截止2001年的统计,高校青年教师总人数已达到88万,总比例达到高校教师总比的62%。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有许多特点:这些人大多数出生在20世纪7,80年代,捧着书本苦读二十余载,大多数直到拿到研究生学位,博士学位,通过层层选拔,才有资格到高校工作。三尺讲台,对这些专门从事知识与传承的年轻人赋予了千钧重任。这数以万计的青年教师普通,平凡,没有骄人的业绩与显赫的名声。在做科学研究,职称晋升,学术成果时,许多青年教师在忙乱中已把“师风师德”四个字抛于脑后:只关心学术课题,不知国内外政治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只忙晋升职称,而忽略教学,使学生怨声载道;只与评审职称的教授们建立良好的关系,而忽略同事间的交流与合作;只关心论文与课题的数量,而对学术的严谨性嗤之以鼻,对自己的要求不高,不够自律。青年教师的现状堪忧,是社会压力,高校环境所导致的。如何使这庞大的群体在若干年后成为各高校的骨干与精华,如何使这几十万人成为副教授,教授之后为学生尊敬,为社会叹服是教育理应考虑的问题。其中,不断加强高校师风师德建设更是重中之重。

2高校师风师德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

师风师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即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修养,对政治的了解与关心,对职业的投入与热爱,同事与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良好得体的语言与着装,自律及要求等等。高校青年教师思维灵活,工作弹性大,大多数工作态度端正,充满着正面力量,高校需要这些青年教师夯实高校的建设,而与此同时,在社会经济过热的浪潮中,青年教师还需要道德沉淀与文化素质修养,以把这支队伍建设成为具有职业道德,作风严谨,蓬勃向上的一支队伍。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笔者通过走访调查与五年来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的经验,总结出青年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的几点问题。

2.1一线教师学术作风不够严谨教学工作不够认真

一线教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与精髓,是学生们答疑解惑,模仿尊敬的对象。而近年来青年一线教师人数过多,岗位认定与职称评定的竞争愈加激烈,导致青年教师们将精力大半投入到积累论文的数量,参与课题的数量以及奖项评选中。科研工作者普遍了解,论文的产出需要做实验,实验数据是大量的试验以及调研产生的,只有严谨的科研才会产出对本学科有积极贡献于社会意义的论文,青年教师有教学的压力以及家庭的压力,因此对于论文产出喜欢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许多论文的产出仅仅是为了凑数,这样论文的质量可想而知,更不用提对本学科做出贡献。抄袭现象屡禁不止,且大都发生在青年教师当中。课题的报送面临的压力更大,不但要求青年教师拿出切实的研究成果,还需要与申请部门协调关系。青年教师在工作中面临如此强大的压力,导致很小部分精力放在学生身上。许多教师听到下课铃直接信步走出教室,不与学生交流,不解答学生课堂上的问题,对学生有问题的邮件匆匆一瞥,做不出合理与学术的解释,许多教师一学期过后还叫不出三个以上学生的姓名,令学生及其不满,与师风师德建设严重相背离。与此同时经济过热又导致青年教师们普遍认为自己收入过低,想方设法为自己再招揽一份兼职。在各个城市的私人培训机构,经常可见到高校教师在为中小学生们补课的身影。长此以往,青年教师教学的精力越来越少,会严重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以影响日后的学习。最后,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些许问题。多数青年教师缺乏科研经验使得课堂上理论内容较多而缺乏动手实验,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发挥。一些青年教师不够为人师表,课堂上有时满腹牢骚,将许多时间花在批判社会现状上,不给学生们正面力量,迟到早退的教学事故时有发生,从而导致自己忘记什么是“为人师表”,学生们忘记什么是“传道授业解惑”。

2.2青年辅导员的思想道德建设有待提高

目前,各个高校的辅导员大多都是青年教师,青年学生辅导员可以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经常可见学生与辅导员关于生活学习的问题促膝长谈,辅导员的确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与情感的依赖对象。但是辅导员队伍的过于年轻化产生了许多道德建设的问题。笔者通过对辅导员的调查发现现状堪忧。辅导员队伍中许多都是研究生刚毕业的学生,在道德上不太善于掌控自己,对学生奖惩不一,有的有严重的情感偏向,在大是大非面前显得犹豫躲闪。许多辅导员决定着奖学金等级,优秀学生的称号,学生党员的名额,这就使辅导员们有情感偏向,归根到底是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其次,学生经常遇到生活学习上的问题乐于与辅导员探讨,有些辅导员在道德建设方面不够成熟,很少给出中肯切实的意见,这使学生有时感到困惑,不知遇到问题该与谁去讨论,及其容易走极端,说到底这是师德建设的问题。

2.3教辅青年工作者思想意识不够成熟

高教的教学机关与教学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高校机关是高校运转的命脉。青年教师不断地涌向机关也给教辅工作带来了许多问题。青年教辅人员由于社会经验少,对本校的运转缺乏了解,经常在工作中出现纰漏,态度冷淡,知识贫乏是青年教辅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归根到底是这些青年教室们思想意识不够成熟,师风师德建设有待提高与完善。

3完善师风师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笔者参考了不少讨论此论题的文章,大多数作者对师风师德建设的提出建议非常有限,且主要目标放在强化学习教育,规范教师行范,设立严格的奖惩机制上。而笔者认为,师风师德建设欠缺的主要原因在于青年教师科研与教学的工作压力过大而导致的,笔者决定另辟蹊径,提出几点完善师风师德教育的建议。

3.1缓解教学与科研的压力以抵制学术不严谨作风

针对科研与教学的两座大山,笔者听取了沈阳药科大学外语教研室吴秀萍教授的评论“没有做过科研的教学工作者只能在讲台上重复别人的东西,不可能将创新能力与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笔者深有同感,抵制学术不严谨的作风,应把第一步放在缓解教学与科研的压力,理顺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中去。笔者认为,青年教师进入高校工作,应首先承担着一部分科研任务,学校应给与适量的经费让青年教师搞学术研究,并对青年教师的产出论文产出质量有严格的审订,只有发表出对本学科本专业有教学意义,社会贡献的论文,才有可能让这些青年教师在职称评定中有资格参与副教授的评选。而将更多的教学任务给予教授与副教授,因为学生更喜欢听有着科研经验,创新经历与学术积累的教授们上课,这样学生更有积累,更有启发,个高校产出的本科生更加有质量。只有学术严谨,才会更好的完善师风师德。

3.2拓宽青年教师视野成熟青年教师的思想意识

笔者指出,许多高校青年教师思想不够成熟,没有文化沉淀,这导致了这些教师视野狭窄,不能更好的进行科研与教学,笔者认为,刚入校的青年教师应该至少学习一门与本专业无关的科目,做出课堂笔记与评价报告,以达到拓宽视野,充实思想的目的。同时教师在完成教学的同时应结合专业特点,多下基层锻炼,例如在高铁建设现场试验,在其他高校实验室得出科研数据。此外,青年的教师申请的课题报告应由评审团反复讨论与不断修改,因为只有这样,青年教师才会对自己本专业的知识不断的进行深入,创新;对其他专业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以完善自己的思维,拓宽自己的视野。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才会使师风师德建设进一步完善。

3.3营造浓厚的师风师德建设氛围

强化管理与严格考核许多青年教师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模式,大多数是上班,下课,回家。教师与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对学校正在进行或即将进行的大事件缺乏了解,针对授课教师这一特点,笔者认为,教辅机关应该在学校营造浓厚的师风师德建设的氛围,积极倡导“德育为主,教育文本,教学育人”,定期将一线教师聚集起来,使教师们有更多的机会交流,使这些会议成为青年教师表达意见,提出观点的有效渠道。同时,学校也应该强化管理和完善考核机制,多多听取学生们对教师的评价,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作为主要的评选依据,使得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成为青年教师的自觉行为。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