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田忌赛马教学反思

田忌赛马教学反思

时间:2022-12-03 06:28: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田忌赛马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田忌赛马教学反思

第1篇

情景一:“你真棒!”“我真佩服你!”“大家为他鼓鼓掌!”每每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如此表扬激励,课堂上掌声此起彼伏。

情景二:教学《田忌赛马》时,一位教师精心编排了一个以学生为主的表演场景,用了大半时间将学生分为三组分角色表演田忌赛马的过程,然后评价哪一组表演得好,重点放在学生的表演上,课堂看似热烈,可大部分学生却在看热闹。

情景三:分组教学流于形式,不管问题是否有分组讨论的必要性和价值,教师经常安排“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学生便开始讨论。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的故作讨论姿态,有的默不作声,实则凑热闹或掩人耳目,而教师怕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不敢妄加评论。

高效课堂是针对传统教学痼疾、结合新课改提出的,旨在构建一种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高效度的课堂教学境界,是要摒弃传统教学中的低效教法和学法,是教学改革多年来经验的反思和提升。从上面的场景可以看出部分教师对高效课堂认识的偏离: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准确;不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对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空洞、无启发性;一味追寻固定的教学模式和课堂的活跃程度,合作学习重形式轻内容等。这些困惑应怎样应对呢?

一、领会内涵,精心备写导学案

导学案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一份优秀的导学案应该集学生的学案、教师的教案和当堂达标检测案于一体。与传统的教案相比,要求教师深钻教材,广泛搜集有关的教学资料;更要注重研究学生,根据认知规律突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及检查案的备写,将课堂调控的程序和措施行周密预设,以便教师机智地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课堂上才能突出重点,游刃有余。

二、革新观念。正确定位教师角色

新课标指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把握好度,既不能越俎代庖,又不能放任自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设计者和学生的伙伴。要相信学生,把时间交给学生,把思考留给学生,把交流让给学生。但这并不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更多地研究学习规律,不断行教学反思,转换角度和教学方式,将学习方法渗透在具体的教学中,使学生有感情地投入到学习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否则教学目标如何在短暂的课堂内全面实现呢?

三、循序渐,合理设计教学模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中成长,教师就要不断探索和掌握高效课堂各种教学模式的要领,力求神似而不只是形似。如分组合作学习,关键要让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时间安排,会带着问题学习,有内在动力的支持,积极参与到合作中来,分组时要优势互补、分工明确,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方法的指导,问题要有可讨论价值,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或具有可操作性,使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智力的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四、把握尺度,科学评价学习效果

第2篇

【中图分类号】c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6A-0014-02

目前课堂上无效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起步反馈、局部反馈、止步反馈等多种反馈方法,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缺乏有效性的教学行为。在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中,教师应根据师生、生生活动的情况,根据文本内容,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而馈,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产生自己的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张扬、主体精神得到凸显,其学习的灵性、天性得到保护,课堂教学才能和谐有效。

一、无效反馈教学实例分析

现象一:《小小的船》教学片断。

一教师上《小小的船》,教师出示了课题,请几位同学回答什么是小小的船后,教师深情地说:“同学们,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学习《小小的船》,请小朋友自由朗读课文,等一下我们请朗读得最棒的小朋友给我们朗读,好不好?”教室里立刻响起了七嘴八舌朗读课文的声音。有性急的小朋友举起了手,焦急地说:“老师,我都会背了。”一分钟后,教师拍拍手说:“看谁坐得最好,先听老师来朗读。”学生只得无奈地放下了手。

现象二:《荷叶圆圆》教学片段。

师:谁愿意把你喜欢的段落朗读给大家听,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读小水珠的话)我读懂了小水珠把荷叶当作摇篮。

生:我喜欢小蜻蜓的话,我来读。

(生读)

师:小水珠为什么把荷叶当作它的摇篮呢?赶紧读,你读懂了什么?

师:小水珠躺在荷叶上,摇来摇去,多舒服,所以小水珠说,荷叶是它的摇篮。谁来读给大家听。

(生读)

师:从他的语气中你感受到了小水珠对荷叶的喜爱了吗?就让我们也学他的语气来读吧。

现象三:《田忌赛马》教学片段。

师:田忌与齐威王赛马比赛了几次?

生:两次,六场。

师:第二次比赛时谁参与进来?

生:孙膑。

师:这次比赛的结果如何?

生:田忌赢了。

我们应该提醒自己:当学生对课文无头绪时,能否给他们以启迪?能否让学生在课堂上“茅塞顿开”或者“心领神会”?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课堂反馈有效了吗?

(一)教学流程机械,无视学生水平

像《小小的船》的教学,学生早在上课之前已能把课文背诵出来了,而教师常常无视学生原有的水平,无视学生的情绪状态(许多学生迫切地想朗读课文),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现实情况没有给予积极的回应,片面地按自己的预设执行操作。课堂预设中教师考虑的还是怎么教得方便、教得精彩,而没有把学习与学习者作为焦点,没有思考学生带着怎样的知识、情感走进课堂。我们只能看到学生朗读时“欲罢不能”的尴尬局面。在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思维得不到锻炼,情感得不到激发。

(二)朗读环节盲目,缺少情感共鸣

《荷叶圆圆》的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师满怀激情,但学生却怎么也走进不了课文。特别是教师安排了“——说:‘荷叶是我的——”’这一环节仿说课文时,学生怎么都打不开思路。教师在教学时,盲目地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然而学生缺少情感的共鸣,思维的共振,何来有效地内化和吸收知识?课堂上何来情感上的有效投入?

(三)问题意识薄弱,缺乏思维训练

《田忌赛马》的教学片段中,教师不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课堂上采用简单的回答式,一问一答,课堂气氛很热烈,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教师用提问的方式“灌”,学生很少提出自己的见解,思维训练仍在低层面上重复,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赛了几次?第二次谁参与比赛?结果如何?”这样的问题就降低了思考的价值。不如教师直接问:“田忌第一次赛马与第二次赛马的顺序有何不同?结果一样吗?”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孙膑安排方式的窍门。

二、多重反馈的有效教学实践

(一)起步反馈

我们有的教师往往在起步反馈时,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不能激起他们心中获知的欲望,不能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思想的积极状态。有效的课堂起步反馈起着激疑启思的功能,促使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预设,进而维持一个适度的“情感持续状态”,并且在强化下,参与投入愈发强烈。因此课堂的起步反馈对有效教学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一个好的起步反馈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是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的基础。

1.幽默风趣,凤头初现。

学习《草船借箭》这一课,一位教师是这样开讲的。

师:同学们很熟悉三国故事,有一位相声演员说三国故事时,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周瑜的母亲姓什么?诸葛亮的母亲又姓什么?告诉大家吧,周瑜的母亲姓纪,诸葛亮的母亲姓何。因为我们都知道,周瑜临死前哀叹过一句话:“既(纪)生瑜,何生亮!”这不是说“纪”生的是周瑜,“何”生的是诸葛亮吗?同学们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周瑜为什么如此妒忌害怕诸葛亮呢?学了《草船借箭》你就明白了。

该位教师在《草船借箭》一课的开讲,竟是从一个相声的笑料段子中切入(笔者小时候也听爸爸讲过,也曾留下深刻的印象,却没有想到用它作为讲课的内容),颇为幽默地点出周瑜的妒忌,从而为新课的读解巧妙奠定了基调。

2.起始导入,巧妙预热。

【案例描述】《桂林山水》教学。

师:大家知道,我国是旅游胜地众多的国家。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它以高大坚固、气魄雄伟成为世界上的一个伟大奇迹,吸引着国内外旅游者前去参观游览。而在我国南方,也有国内外旅游者不能不去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奇峰罗列,景色奇特,让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流连忘返,它就是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今天,我们一起去那里游一游。

语文课程要使学生感动,教师必须先感动。只有当教师深情投入、激情四射时,学生才能真正受到熏陶和感染。上述案例中,教师激情的起步反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迅速升温,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他们迫不及待地翻书阅读课文。积极的起始反馈导入,能激发学生的情绪状态,进入下一步的学习活动。

(二)局部反馈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生命个体间的各个方面都充满差异。不可否认,有些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是很强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对少数优秀学生提出高要求,让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堂上有更进一步的提高。这个环节的反馈是对少数优秀学生的局部反馈,目的是架起由课内通向课外的桥梁,实现合理全面地开发每一个学生智慧的构想。

如一位教师教学柳宗元的《江雪》时,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这么冷的天,这位老人真的是在钓鱼吗?”显然,一般的学生对此的感悟是有困难的,是啊,不是在钓鱼又是在干什么呢?教师用期待的目光望着学生。有人说:“老人内心十分孤独寂寞、每一行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多妙的发现!有人说:“我觉得老人在磨练自己的意志,天寒正可以锻炼人。”最后有一位学生说:“他是在钓一个春天。”一语双关!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诗人在遭受重重打击之下孜孜不倦以求,不正是在等待春天的到来吗?有效的局部反馈在课堂上打开了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进发出智慧的火花。这样的语文课,充满了活力和魅力,显现出生命多姿多彩的美丽。

(三)止步反馈

我们所讲的止步反馈指的是一个阶段或一节课时的反思,是对过程与方法的总结。好的课堂止步反馈,可通过概括内容、揭示规律、提炼精华、诱发兴趣及引导探索等形式,把所学的知识完整而系统地交给学生,并给他们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好的课堂止步反馈,还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抓住学习重点,巩固知识,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保持并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好的课堂止步反馈,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最佳时机,是衔接新旧知识、贯通前后的纽带,是引导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桥梁,是启迪思考,开发智力的良机。

例如,笔者在总结《少年闰土》全文时设计的反馈:少年时期的闰土是天真可爱、聪明灵活、机智勇敢的。三十年后,闰土将会变成一个怎样的人呢?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由于局限于课文内容,没有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的学生说,闰土将成为一个种瓜能手;有的说,闰土将成为一个大企业家;还有的说,他会成为一个大科学家。这时,笔者又启发他们,在当时黑暗的社会里,他能变成你们所想象的人吗?让学生联系课文中的“忙月的儿子,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从而想象,三十年后的闰土,由于受封建势力的束缚,将会变成一个愚昧的人。有的说,由于家境贫困,没有土地,他也像他父亲那样成为了忙月,受人摆布。究竟怎样呢?请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这样的反馈,将课内学习活动延伸到了课外,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第3篇

关键词:学生主体发展课堂教学评价以学论教

汉姆布林曾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这样的建议:鼓励学生用一个长期的过程来形成一种有意义的、高效的学习风格;要通过教师对学生“牧师式”的关怀,体现一种对个体差异予以充分尊重的教育哲学理念。

审视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谈论得更多的,却是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很少有教师能够抽出时间来,真正地研究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成人之美——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在探究学生个体差异的过程中,我们更缺少了对“普适价值”(一种适用于所有人的一般行为规则)的不懈寻求,没能做到教会学生学习。

而这恰恰是我自己在教学业务上毫无长进的关键:一位有着20多年教龄的语文老师,却好像只有一年的教学经验!

新课程标准高度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将其视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包括他们在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等方面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即关注他们在课堂上怎样学习: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思考、获得结论等行为表现,来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成败。这样的一种评价方式,既关注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也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

“以学论教”即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它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为参考,来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的备、教、批、辅、考、评,教师的一切教学设计、一切价值标准甚至教师的一切劳动,都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的。只有树立“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观,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以学论教”的“学”,一是指学生能否学得轻松,学得自主自由;二是指学生有没有会学,有没有学会。“以学论教”的评价观念,提倡课堂上主要让学生自己学,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尽量少讲,只讲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学习的过程一般是先独立学习,然后共同分析讨论,最后师生协作共同解决。教师的作用则是:每一堂课都交给学生自学的“锦囊妙计”,通过教师全过程的引导,让学生满腔热情地参与教学活动。

新课标还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阵地。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起主导作用。笔者认为,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必须走出沿袭已久的单一的以评价教师为主的“以教评教”的课堂教学评价误区,确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教学评价观,即“以学评教”,从课堂上学生认知、思维、情感等方面的状况来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来评判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进程及效果(预期目标)等的优劣得失。我们在评价课堂教学时,必须坚持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评价重点从教师的作为转到学生的作为上,把教师的作为联系到学生的活动上来加以评价。只要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充分发展,即便板书由学生来写,总结也由学生来说,这也是一堂好课,一堂学生“学”得特别好特别棒的课。新晨

我在这一点上深有体会。我曾尝试过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通过自己阅读、思考,然后自己设计板书,如《陶罐和铁罐》《田忌赛马》《蛇与庄稼》《七颗钻石》等。因为这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没有两个学生的板书完全一样,但80%的板书都能概括文章内容,有一部分学生的设计还很有创意,我们便在班上传阅。由于放手让学生去学,学生也很有成就感。小学乃至初中的识字量很大,生字不是老师教就是学生教,很乏味,于是我先让学生自学,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耗时少,效率高。作文教学上,放手让学生自写、自改、互改、互评,师生配合,像大诗人陶渊明形容的那样“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有的放矢才能立竿见影。

“以学论教”要求老师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以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这样的“以学论教”不仅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教师的发展,对促进学生、老师的终身学习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309-01

一、改善良好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我第一会想到的是:课堂环境。课堂环境的好坏对学生在课堂上创新思维的发挥起到奠基性的影响。那么,怎样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呢?

1、还学生以自尊,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的人

现在的学生大都感觉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使课堂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学生的学习是被迫的。新课程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并把它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而新型的课堂理念落实在课堂上,首先应该给学生以自尊,让学生在拥有尊严的环境中学习。

2、还学生以自信,把学生看成一个发展中的人

发展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发展过程总是与克服原有的不足和原有的矛盾联系在一起,没有缺陷,没有矛盾,就没有法杖的动力和方向。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不完善是完全正常的,期望学生十全十美是不正常的。我觉得要把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作为财富,引导学生正视不足,把错误作为一个学习的途径,引导学生自己走向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一份自信,当学生在课堂上有了自信的时候,课堂对学生才有一种亲和力。

3、尊重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特的人

在以往的课堂上,我对学生的要求是整齐划一,束缚了学生创新潜能的发挥。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仅表现在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还表现在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兴趣特长,这种独特性是人的个性完善的内在资源。因此,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不能用一个水平衡量学生,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和认识,让课堂成为学生发挥个性的天地,成为自我赏识的乐园。

二、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来培养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及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肯定和鼓励学生的点滴发现和创见,要像爱护幼苗一样去呵护和培植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树立起创新的勇气,养成勇于创新的精神。

1、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小学语文学科的内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地方特别多,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好奇心特别强,善于想象、联想,在他们的眼里,语文课本中的每一幅图,山、水、花草、树木等等都是那么鲜活,赋有生命都可以和他们交流、说话、谈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因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为学生因早一个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和培养学生善思、敢思、敢说、敢否、敢做,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此,我们要以商量的口吻启发提问。如在教学《称象》一课时,为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提出:谁能想出比曹冲称象更简单有效的办法?有一学生发言:“让人上船后,达到船沉到画线的地方,然后一个一个称人,把每个人的重量加起来就得出大象的重量,这比搬石头更简单。”面对学生的点滴发现或点滴新的见解,我呢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可对学生说:“你真会动脑筋,你真会思考,你的看法很独特”等等。应用这些激励、诱导的语言会激发学生高涨的创新思维欲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标新立异的思想,变得越来越有创见,他们的创新潜能就能得到激发和挖掘。

2、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形成,必须有他们的时间和空间。没有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也就没有思考的存在,当然也就不会有创新意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我们提出的问题不能太简单、太直接,学生不加思考便可答出,而要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凡教师提出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都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如果问题一提出马上就让学生回答,可能只是个别思维敏捷的学生能做出反应,而多数学生可能还来不及思考。总之,只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他们的创新意识才能逐渐发展起来。如在教学《》一课中,我让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是5分钟,合作学习的时间是7分钟,而且引导学生围绕着从不同的角度体会的品质这样一个大问题展开的,可见为学生提供了有效学习的时空。

3、加强学生的合作与探究

由于班级学生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由于学习内容是开放的,也由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独立自主的,因此,面对同样的问题学生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产生各种不同的结果,有些甚至是出乎意料的。教师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基础上进行合作,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交流讨论的机会你,能满足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心理需要。同时通过生生互动,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和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如在教学《田忌赛马》,要求学生先初读课文,找一个成语来概括田忌两次赛马过程,再抓“转败为胜”求疑设问,确定研究专题:同样的马,田忌为什么能“转败为胜”?然后分组合作,演示讨论,总结升华。同样,《草船借箭》也让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研究性阅读,“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具体表现在哪?”这样,学生不仅在探究过程中满足了研究的需要体验到成功,更重要的是在探究中学会了怎样合作。让他们互相启发,开拓思路,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们思维发生碰撞,产生创造的火花。

参考文献:

第5篇

本课内容是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第81页的内容,这是一节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购物问题课,目的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逐步发现如何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商家,发现购物策略是多种多样的,体会数学是帮助人们做出判断和进行决策的工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根据实际需要,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较。会选择比较优惠的策略来购物。

能力目标: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运用策略的好处。

教学重点:

根据实际需要,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较,会选择比较优惠的策略来购物。

教学难点:

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故事情境 体验必要性

师:听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吗?田忌在第二次赛马中获胜靠的是什么?

师:应用不同的比赛策略,比赛的结果也会不一样,策略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商家为了卖出更多的东西,常常推出优惠策略。

(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1.请看,新华都、新百姓和安盛超为了促销汇源果汁,分别推出了不同的优惠活动。[汇源果汁(1200ML)10元,小瓶(200ML)2元]

师:从情境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三种不同的优惠策略,怎样购物最省钱?想出省钱的购物方案就是顾客购物时的策略,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购物策略。

2.请同学们先解决下面的3个问题后再回答好吗?

出示问题:屏幕

①要买1小瓶饮料,去哪个商店较为合算?

②要买1瓶饮料1小瓶饮料,去哪个商店较为合算?

③淘气要买3大瓶饮料和3小瓶饮料,你会建议他去哪家商店?

师:你的发现很有价值,老师非常赞同你的想法,你们都可以当一个聪明的商家了。

师:请将的所算的结果填在书上81页,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再买1大瓶1小瓶怎么买合算?

师:你用的方法真好,大家同意吗?

3.买3大瓶3小瓶

师:看来我们买东西时还真得动动脑筋,仔细分辨,才能买到比较合算的饮料。那么淘气也有问题,你能帮他解决吗?他想买3大瓶3小瓶饮料,能帮他解决去哪家买比较合算吗?

生:(学生自主解决)

师:你用的是计算的方法,还谁有不同的方法?

师:你用比较折扣多少的方法解决问题,真好!这也是我们购物时常用的方法。师:如果你是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要,你准备去哪家买?

师:同学们都是聪明的消费者。

4.为每人准备约200ML饮料

师:一年三班有35人去游玩,李老师想为每人准备约200ML的汇源果汁,去哪个超市买比较合算?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算一算。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这么多种购买方案,我们都认为去安盛超市买5大瓶比较合算。

师:看来大家都是一个有经济头脑的消费者。我们以小组讨论下面这三个问题。

①说一说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②解决完这四个问题之后,你认为应该如何选择商家?

③在这个例子中,你能总结出怎样的购物策略?

全班交流

师:你们能说说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吗?(思路导航:分别算出各个商店需要的钱,再进行比较。)

师:说一说如何选择商家?(要根据商家的优惠策略和所要购买的东西来选择商家。)

让学生发现如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商家,体会数学是帮助人们做出判断和决策的工具。

师:在这个例子中,你能总结出怎样的购物策略?(货比三家)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货比三家――是我们在购物时常用的一种策略,其实生活的购物策略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针对不同的优惠活动采用不同的购物策略。范例:购买酸奶

(1)出示酸奶情境图

师:大家爱喝酸奶吗?老师在超市中还发现这样同一品牌的酸牛奶。请看――(课件出示)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师:如果你自己喝的话你会选择哪种?如果再为你的家人带点,你会选择哪种?(学生自由说想法。)

(2)解决买1升,1.5升酸奶分别有几种买法的问题。

师:要买1升有几种买法?你知道1升有多少吗?

师:大家同意吗?要买1.5升,有几种买法?

(3)小组合作解决怎样买2.4升酸奶合算的问题:

师:淘气要买2.4升酸奶怎么买合算呢?

(反馈学生不同的购物策略)这么多方法怎样做就能不重不漏?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并作好记录。

①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并作好记录 (每组一张)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电子表格,数据有序排列)

②学生分组汇报,投影展示不同买法。

③引导思考:还有没有更便宜的买法?

(4)总结策略

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就按你们喜欢的方法买吧!你建议别人怎样买同一包装不同容量的酸奶?(在满足所需酸奶的前提下,同一食品,大包装要比小包装便宜。)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数学故事:(机动)

有一个人,要买带骨的肉,他来到卖肉的地方,结果看到上面写着:“骨头5元一千克,肉10元一千克”,那人就对卖肉的人说:“我要买带肉的骨头,多少钱一千克?” 卖肉的人一听,想:骨头5元一千克,肉10元一千克,加起来不就是15元吗。于是就对那个人说:“15元一千克。”。如果你是买肉的那个人,你会同意吗?为什么?

师:让我们这些精明的消费者想一想吧。你会同意吗为什么?

学生说一说。

师:看来生活中的购物策略是多种多样的,现在我们换一下角色,你们来当精明的商人――家电城总经理。你为了促销,准备将原价3000元一台的“春兰”空调以每台2400元的价格出售。请你发挥自己的数学、艺术等本领设计一张广告,看谁的设计的广告最有吸引力。

首先是在“原价3000元”和“现价2400元”之间的创造性设计:

其次是对标题的个性化设计,有的学生打出了“惊喜价”、“好消息”的标题来吸引人们的眼球;

第6篇

今年我所任教的年级中,大部分的都是属于英语方面的学困生。他们英语基础差,英语学习环境缺乏,学习热情也不高,而家长又无力辅导。每个班级里两级分化都很严重,这种差异随着课程的深入越来越明显,上课时,举手的永远是那几只小手,交作业时,能认真完成的也永远是那几本。我们的英语教学变成了局部教学,这让我们老师很苦恼。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让这些基础差的孩子也能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如何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了我们努力的目标。

一、为学生创造英语学习的氛围

好的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德国有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去学习。”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必须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而创造这种氛围,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主体意识,要积极开展学生主体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1.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

力求每个学生在英语课堂上都有机会最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都具备巨大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课前,建议学生对第二天要学的内容进行预习,包括单词、词组和课文大意归纳,这一点一定要长期地坚持,形成习惯。在课上,鼓励学生多发言,多表演,一方面练习口语,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另一方面经常上台也可以增强其心理素质,如果表演得好,孩子们的掌声就是其增强学习自信心的最佳催化剂。

在课后,强调作业一定要独立完成,我给每个人的作业都不太一样,而且作业也是根据学生的能力布置的,这样学生对作业就不会有恐惧感,做完后更会有成就感。

2.尊重学生的差异,注重分层教学

每个孩子的发展都是有差异的,我们作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我每天会布置一些口头的复习作业,布置时,成绩好的以句子和课文为主,基础差点的以单词和词组为主,第二天再以口头翻译来检查他们的复习情况,(以英译中为主)。每天的这个时候,教室里就会很热闹,大家都很积极地举起小手抢答我的题目。

3.让互助互动精神贯穿课堂内外

在做作业时我们坚持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过程中,我们仍然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别人学习的能力。引导和促进学生自我学习和帮助其他学生学习,这就是学生对自己和同学的教师作用,也就是说全体学生在是学生的同时也是教师。每个学生擅长的科目都不相同,我们根据学生的强项和弱项,以交叉的形式进行安排辅导,在英语尖子少的情况下,以田忌赛马的方式,以上辅导中,以中辅导下,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层次,互帮互助,互相促进,我将这个计划命名为双赢计划。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班里的孩子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这种进步不但体现在学习上,更体现在为人处事上,骄傲的孩子谦虚了,弱势的孩子自信了,傲慢的孩子也学会了合作和感恩。

三、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是其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们的英语课堂,乐于并主动地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是我们一直为之努力的。

通过引导,我们的学生无论是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还是在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势利导,通过恰当的时机、途径和场合,让学生充分展示各自的特长,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再把成功的喜悦化作学习的动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四、让学生积极思考,用于探索,掌握学习方法

我们主张学生自主学习,并非是无目的的学习,要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真有所获,提高能力,教师应合理引导,及时点拨,激发思维,确保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英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推动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最终使学生能自主地学习,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方法的掌握比具体知识的掌握更重要”。

第7篇

关键词:中职学生 数学课堂 学习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有效激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接受教学信息的效果最佳。在繁重、艰苦的学习过程中,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抑制疲劳,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任何课程的重要前提。

一、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1.用新颖、有趣的问题引入新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学指数函数y=ax(第一课时)时,在讲形如y=ax(a>1,a≠1)是指数函数前,可先演示个小计算题:一张厚度是0.1mm的白纸,反复对折15次,厚度超过了身高2m的人。在学生半信半疑时,教师指出这实际是求y=0.1×215的值,底数不变,纸对折一次厚度是0.11×2=0.2(mm),纸对折两次的厚度是0.1×22=0.4(mm),……当对折15次后,该纸厚度应是0.1×215=3276.8(mm),当然超过身高两米的人了。底数不变、指数变化的函数有很多有趣味性的例子,例举如此一例来引入课本内容恰到好处。但教师在引入时要注意紧扣课题,力求语言精练、所占时间少,切不可喧宾夺主,影响正课内容的讲授。

2.运用简易教具进行演示或实验,以直观和生动的形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授立体几何时,笔者和学生一起,利用书、本做平面,把钢笔等看作线段(直线),也可利用剪纸、折纸等一些教具进行演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深化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又如在讲授圆锥体积公式时,用沙灌注圆锥,再将圆锥中的沙倒入等底等高的圆柱,倒了三次后圆柱被填满。这说明圆锥的体积为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那这个判断是否正确呢?直观演示点燃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欲罢不能,急于想从理论上进行证明。

3.结合教材介绍数学研究中的趣事,以激发学生对破解数学秘密的好奇心

在讲授繁复计算和圆锥曲线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奇妙故事,如铅笔尖上的新行星——海王星。根据天王星运行的不规律性,勒维列得出结论:这是由于其他行星的引力所致。他根据引力原则,通过复杂的数学结合力学计算,终于推算出新行星的正确位置。天文观察员用天文望远镜依照指示的位置,果然找到了一颗新的行星——海王星,这是人类最早用铅笔计算出的行星。

教师还可以在讲等差数列时介绍高斯计算“1+2+3+……+100=?”的轶事;在教授直角坐标系时,讲笛卡尔梦游坐标系的故事;结合教材,还可以介绍数学趣谈、黄金分割、四色问题、田忌赛马、古代三大几何问题等。以上这些轶事、趣题,不但能使学生兴致勃勃,而且能极大地激起学生对数学的爱好和强烈的求知欲。

二、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有意创设诱人的知识情景和创意悬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自己发现、探究、总结出数学概念、公式及定理,享受发现之快乐,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以等比数列前几项求和公式为例。

在复习巩固等比数列的基本概念与通项公式的基础上,引入本节课题。首先教师生动而形象地向学生讲述国王为什么无法将棋盘里的米赐给聪明的术士的有趣故事,从而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急于想探知:S64=1+2+22+23+……263究竟等于多少?然后,教师开始引导学生分析组成数列之特点:共有几项;从第二项起各项与临项之比为多少的数列是q=2的等比数列;观察以公比q=2各乘以两边有何变化;两式相减后出现什么结果(S64=264-1)。

这一巧妙的求和思维方法,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发现与探求新知的学习兴趣。此时,教师趁大家兴趣正酣、求知欲望正强烈,及时因势利导,由此及彼、由特殊到一般,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索并推导一般求和公式,并列出如下一组思考题。

课本中对此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你能独立推证吗?

细心观察求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其有何特点与规律,你能否简洁地予以归纳?

应用求和公式时需注意什么问题?

在学生充分讨论、探究、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从中发现并明确“同乘公比”是前提,“两式相减”是关键,从而让学生自行发现并归纳出这种推导的思想方法可谓“同乘公比错项相减”法,同时也大大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利于之后的灵活运用。

三、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学习

兴趣是带有情感色彩的认知倾向。考试成绩好、习题解答巧、受到老师表扬,学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这样的情况反复多次,数学的学习和愉快的情绪之间就建立起了固定的联系(条件反射),学生对数学学习就有了兴趣并能保持下去。教师应为所有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成功的体验。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不断增强,从而形成“乐学—学懂—更乐学”的良性循环。

四、联系实际开展数学教学,使教学更加具体形象、富有趣味

首先,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知道掌握这些知识的作用与价值,使原本比较高深的内容变得“平易近人”。其次,让学生自己动手写复习小结,当他们发现自己对知识的概括总结或设计绘制的图表与正式出版的课本(资料)一样,甚至更有特色的时候,常常会心情激动,从而产生更强烈的学习愿望。再次,开展一题多解(证)活动。为寻求一种新的解(证)法,学生往往苦思冥想,反复琢磨,而一旦领悟,就会豁然开朗。通过寻求新的解(证)法,使学生体验到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乐,激发更加强烈的学习热情。

五、进行适当的教学评价

第8篇

一、课堂以“活”为原则,既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又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要求引导学生把书读活,应以“活”为原则,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传播知识,培养技能,还应侧重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要突破课文的局限,善解“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教学《田忌赛马》一文,学习田忌与齐威王的第一次比赛的内容后,我给学生留下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田忌的朋友,看到田忌输了,你会怎么帮他呢?”问题即出,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一双双小手举得老高,这边说:“我要在齐威王的马跑的路线上设障碍!”那边说:“我要让田忌的马吃上兴奋剂!”显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我高兴地表扬他们聪明、敢说、敢想。当然高兴之余,不忘及时引导他们:“这些办法也许都能使田忌转败为胜,但是田忌会接受吗?”从而让学生明白做人要光明磊落,不耍诈,即使输,也要输得光彩。继而引导学生回到课文中来,“你们可想知道孙膑是怎样帮助田忌的吗?”此时的学生们当然乐意了解比自己更聪明的方法,因此,学得特别认真。

曾经有一个学者这样说过:“一个具有自己教学风格的老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总是生机勃勃……成功的老师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把课讲活了。”这句话令我感受颇深!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堂正在进行时,学生纷纷表达着自己对哈尔威船长的敬佩之情,“小调皮”冷不防地冒出一句:“船长为什么不逃生啊?他完全有机会往海里跳啊!《跳水》中的船长不就让他儿子跳水而逃生吗?”这下好了,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是啊!是啊!他怎么不跳水呢?真傻呀!”“他不用跳水,他可以最后一个跳到救生艇的!”我该怎样收场呢?孩子们说的有道理啊!

我努力使自己静下心来,再次扫视了一遍课文,有了!我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激动地说:“请同学们读读41页的倒数第三、四自然段吧,读完后你们心中的疑问也许就能解决了!”学生们认真地读了起来。

“实际上一共61个人,他把自己给忘了”这句话你们读懂了吗?我问。

“船长心里只想着他人,根本没有把自己放在心上!”

“船长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他把乘客的生命看得比自己重要!”

……

孩子们还真读懂了!

“是阿,具有如此伟大人格的船长,他会有逃生的念头吗?”我及时把学生引回到他们刚才争议的问题上。

“他只想与轮船共生死!”

“他对自己的事业高度负责!”学生们又说开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是啊,这就是船长与船一起沉入大海的原因!做人就应该这样,对自己的学习,对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事业等都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我给这堂课留下这样的结语。

我庆幸自己能巧妙地应对学生质疑, 使课堂充满生机!这与自己在新课程标准引领下不断学习、反思、摸索是分不开的。它让我学会随时投下激起千层浪的“石”,活跃学生的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

二、以“新”延伸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到课堂有终了,学习无穷尽

课堂延伸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通过课堂延伸,不仅能很好地考察教师的综合素质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时还检测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及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

延伸与拓展可以表现在对文章主题的再认识,如学习《穷人》后,我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续写故事,再次突现穷人善良的本性。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当同学们沉浸在为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悲愤时,我及时出示:“假如小女孩来到你身边,你会怎样改变她的命运?”让学生畅所欲言,加深理解文章的主题。

延伸与拓展还可以表现在对文章主要人物的再评价。例如,教学《将相和》时,学生对蔺相如、廉颇的评价当然毫无疑问,都能抓住人物的特点、好的品质评价他们,而对秦王和赵王、评价的意见就有分歧了,有贬低的,也有赞赏的,有的赞赏秦王的雄才大略,有的则赞赏赵王善于用人;有的说秦王阴险狡诈,有的则认为赵王软弱可欺。

新课程标准倡导尊重学生合理的个性化阅读,有了这一新的课堂视野,我们在学生身上的教育附加值就会增加,我们的教室就会如叶澜教授所说的“焕发出生命活力”。

三、课改后的语文课堂,还学生“动”的本真

开放,创新是课改的灵魂,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转移则是课改的一个亮点。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建构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运行体系。而课堂要想活起来,必须还学生“动”的本真,学生才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真正的发展。

教学中,我或者根据课文内容开展小辩论,或者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如教学《夜莺的歌声》,我让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并进行学习汇报,大部分小组选择课本剧表演,而且演得逼真。有扮演军官的,双手插腰,摆出一副威严的架势;有扮演“小夜莺”的,机灵可爱,吹口哨学夜莺叫,学杜鹃叫,学得非常愉快,而且把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演活了,课堂上充满欢声笑语。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与其要他们被动地抄抄写写,不如让他们在玩中学。所以有时我也设计活动型作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放弃射门》一文教后,我设计了以下作业:模仿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邀请“福勒”“西曼”为特邀佳宾,对他们进行现场采访,学生见到这样新颖的作业,热情高涨,有的当观众,或采访,或提问,或交流,给课堂带来勃勃生机!

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第9篇

        一、作业功能的优化

        以往小学语文作业只是为了巩固和理解知识。优化后的语文作业更重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把作业作为学生发展的平台,赋予学生自主作业的权利,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自我反思的空间,为教师提供了解学生发展的途径。

        二、作业形式的优化

        国家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过去小学语文作业重复单调,多限于词语摘抄、背课文等,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优化后的语文作业设计力求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完整的发展,它既有基础性知识的练习,也有探索性的自主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相辅相成,相互融洽,相互补充。作业内容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人实际情况、能力和生活背景,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1.设计实践性、活动性作业,给学生提供活动机会。我在设计作业时让学生多与生活相联系,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价值和乐趣。设计实践性、活动性家庭作业,就是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如在上完《曹冲称象》后,让学生回家做一做类似的实验;在上完《燕子》一课后,让学生自选一部分内容,用彩笔画一幅画;在上完《只有一个地球》后,让学生调查本地空气的污染情况,在看、问、听、写的过程中培养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主要形式有做一做、画一画、演一演、查一查、问一问、辩一辩等。

        2. 设计自主性作业, 给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权利。首先是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供学生自主选择。老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可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供学生自主选择。这样,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自主选择,体现了作业要求的自主性。其次是提供不同的作业内容,供学生自主选择。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设计或选择一组有层次的课外作业习题,让学生任选其中几道解答。 这样的作业,既针对了学生的实际,又体现了明显的自主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第三是提出不同的作业形式,供学生自主选择。 作业的形式要有变化,才能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我常用的作业形式有:(1)自选作业,即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选择课本上一定量的练习题作为家庭作业;(2)自编作业,根据学生实际,自编相关的习题,作为课外作业;(3)自批作业,学生将某次作业进行相互交流,让学生当一次小老师批改作业。

 3.个性化特长作业自设, 给学生张扬个性提供机会。让学生设计一份能充分展示自己才艺特长的作业,时间为一周或一月,这样的作业,就实现了学科间的整合,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张扬。

        4. 设计作业超市,给学生提供享受成功喜悦的体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差异性,自主选择作业的难度、数量、形式,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如在学完课文《田忌赛马》后,设计布置以下几项作业:a.抄写课文练习中的三句话;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c.提供情节,续写故事;d.对文中优美的词句进行摘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作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实际运用中应注意的原则

        1.活动性原则。语文作业的设计要以“活动”为载

体,突破传统作业的设计形式,彻底改变语文作业简单重复的弊端,使语文作业由以往的单调、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使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将听、说、读、写、演、画、唱、制作、游戏、参观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

        2.实践性原则。教师设计作业时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用新知识、新理念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增长知识、培养能力。

        3. 创造性原则。一是教师的作业设计要体现创造性,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着眼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认真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作业,使学生自愿、心情愉快地在完成作业中增长见识、形成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布置作业时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自主性原则。家庭作业在设计上要有一定的弹性,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留下自由学习、自由发展的广阔空间,给学生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学生自主选择、计划、探究、体验、自主学习,学习效率会比强迫学习高出许多倍。

        5.开放性原则。应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构建大教育体系。主要体现在:一是校内外联系;二是学科间融合;三是校内外沟通。

        四、取得的成效

        1. 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了。通过课题两年多的实施,我对课题的实施效果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90%的家长反映孩子做完作业后仍有时间自由支配。在这段时间里,60%的学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92%的学生反映,作业改革后,他们做作业的时间明显减少,休息的时间有所上升。

第10篇

回顾两年来的工作,我想用三个词语来概括:“学习”、“合作”、“发展”。

我很难忘记上学期开学初的一件事。庞校长带了实验小学的部分老师来听董玉华老师的课,隔夜,袁校长嘱咐我安排好上课的班级和场地,我答应了并和往常一样打电话给王威虎老师请信息处安排观摩教室的音响。第二天早上,袁校长再次询问我此事,我满口答应.好了!意想不到的是等袁校长、庞校长带着一群实验小学的班主任老师推开门走进我熟悉的观摩教室时,室内却是一片狼籍:乱七八糟的椅子,纸团遍布的地面,还有面板脱卸的桌子……当实小叶秀琴等老师伸出手来帮着整理桌椅时,我真的羞愧难当。后来我知道那一次庞校长是专门带低年级的老师来看我们上课常规的。庞校长没有批评我,袁校长也没有责备我一句,甚至王威虎老师还专门向我致歉,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敢看两位校长的面孔,不敢回想这件事情。及至和谭文杰老师共事,坐在一个办公室里看着他筹划家长会关照到每一层楼面、每一个教室、每一个教室里的哪怕一只饮水杯的时候,这种内疚和自责更为深刻了。谭老师用一言一行告诉我:一个人的能力有高低,但要很好地胜任一个岗位的工作首先要“敢于负责”。“责任重于泰山”,就像他自己在述职报告中说的那样要“像南沙群岛的守岛战士一样,每时每刻向祖国母亲报告,这里平安无事。”我想,这种闪烁着人性光辉的美德是在工作中获得尊重、信任、合作的基础,是获得人格提升的必修。身边的榜样深深教育着我,也时时提醒着我:汪校长、袁校长、庞校长等老一代人的严谨、执着、一丝不苟;陆校长、匡主任、芮主任的勤学善思;李励和殷春艳的锐意进拳…他们,始终是我身边最生动的老师。

当然,堪为老师的还有我们各学科的学科主任,因为他们都是各条线上的专家,我在很多学科的进入,都是在他们热情的引领之下,但是我们更多的是相互间的合作,在陆校长的指导下我们着重开展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

主要从作业、集体备课、学科竞赛和活动课程等诸方面勾勒质量保障体系的框架:改期末的作业评比为定期的备课组自查和不定期的学科组作业抽查;改单一的关注期末考试为期中调研和期末考试并重,关注常态下的质量状况;确定和完善了备课组长,启动集体备课组长负责制,制订备课组长职责;完善了学科竞赛制度,每学期按计划正常有效地开展学科竞赛活动;本学期配合校长室启动常规调研机制,完成调研综述。

二、搭建了较为宽广的教学研究平台

多层次的教研活动:每学期坚持正常备课组、学科组、校级、校级以上等不同层次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人人参与研讨,在研讨中内化实施理念,完善操作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

两校互动研究机制:每学期坚持按计划与实小老师进行教学研讨活动,利用好两校优势资源,共同打造高水准的研究平台,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各两次,音乐、体育、美术、科学各一次,每学期正常活动在10次以上。同时确立了“上有观点的课”的理念,每次研究活动都有相关专题,本学期还形成了研究活动综述。

周二校长听课活动:坚持了两个学期每周二“校长听课日”活动,构筑校长与一线教师的“对话”桥梁。

学科主任专题调研:每学期学科主任就本学科的教学情况实施常规调研,并形成一定的书面材料进行交流、商讨和问题解决,促进了学科主任层面的研究,成为推进“学科主任负责制”的有效策略。

三、启动了校本化的新课程研究

当前的教学工作离不开“新一轮课程改革”这一背景,在庞校长的引领和帮助下,我们启动了对新课程几个增长点的校本化研究:中小学联合制订了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学科改革指导性意见》提升课堂教学实施水平;校本课程以《星空》推动日记作文的教学,以修订两次的《赏读》推进课外阅读,本学期制订了配套了现行教材的《思维训练》正在试用之中,制订了《英语口语教程》促进英语口语的训练;综合实践活动汲取了多元智能的主题教学理念进行校本化设计与实施等。当然这些都还刚刚起步,接下来还要进行多元多层的研讨促进逐步完善和改进。

罗列了这么多,只想说一句:教务处的工作离不开所有成员的合作。合作增进了信任和理解,获得了团结与进步。可以说,我们教务处的每一个成员都是善于独立工作的个体(大家会在他们的述职报告中看到),但当我们手挽手的时候,更是一支充满战斗力的队伍。

当然,作为教务处,我们和政教处、教科室、教师管理都有密切的合作。每当我想到自己是这样彼此相依的工作链上的一员,就会涌起心底的温暖。我知道,这是我工作不竭的动力源泉。

其实在教务处工作,稍有不慎就会被日常烦琐的事务淹没(每个学期听课都超过80节,本学期到现在97节,所以我经常奔跑),要想“在忙碌平庸的工作中不磨损一个人的自由精神和艺术气质”、“既能在变化多端的社会中生存,又能坚守自己的精神空间”,那惟有“发展”。我感谢庞校长的引领,使肤浅而浮躁的我也能逐步走进教育研究的大门。

也感谢庞校长一路的期待、鼓励乃至鞭策,汪校长热心、无私的帮助,使我咬紧牙关走过了将近两个学期,研究工作从一开始方案都难以形成到现在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基本明晰的操作思路、确立了中心研究组、梳理了将进一步重点研究的问题、在课题主页上增设了“点点滴滴”(案例反思)和“我的教育故事”两个栏目以更贴近我们日常教学的质的研究。当然,这也是刚

刚起步,但参与课题研究使我以往很多模糊的感性认识逐渐清晰起来,增强了原认知能力和工作中理性思考的含量。学会“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反思”,“让研究成为我们的工作方式,让学习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成为我潜意识的追求。朱小蔓博士前不久在中央教科所青年读书会上谈到自己的学习与反思时,发出这样的呼唤:“让读书支撑我们的生命”,她说:“人为什么要读书学习,我们为什么需要学术中文化的力量,是因为人活着太需要支撑我们生命的东西,太需要为我们每一天生活得到鼓励和依据的东西,所以我们需要寻找自己的为人做事的原则、信念乃至方式”。由此我想到当我们在教育研究的过程中徘徊、焦虑甚至煎熬的时候,也许我们正在逐步走近或构建或丰富自己的精神家园。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研究给了我辛苦、忙碌、平凡的工作以无怨无悔的一个理由。

第11篇

[关键词]:教育理念 转变 教学方法 能力21世纪,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加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同时体验快乐,这是现代国际教育学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创造协作和谐的学习环境,重视学生学习的需求。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教学,营造民主和谐、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气氛。

一、转变教学理念:以教师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在课堂上老师以传授知识为主,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教师基本可以说处于中心地位。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教师的这个角色受到了挑战。现在的大学生几乎人人都有手机,上网随时随地,非常方便。要想获得某方面的知识,不像过去主要依靠书本,现在鼠标轻轻一点,就可以很容易地在网上查到。没有任何一个老师的知识量可以和网络匹敌。老师知道的知识,同学们可以在网上获得更多更全面;甚至老师不知道的知识个别同学也有涉猎。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仍然居于主导地位,不顾学生感受地单纯传授知识就显得有些尴尬了,学生也不愿意听。

怎么办?教师的角色该进行一些转变:由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为中心。

因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主体地位,是整个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者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来教学。教师能否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为主,在教学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是现代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都应该努力达到这个要求。没有做到合理地以学生为中心,就谈不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更谈不上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只做到这些,才更有利于我们对现代教学活动理念的了解和贯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对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都有很深的影响。另外,也能够促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从中找到解决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来制定适合大部分学生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实现合理地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策略,应该做到:

1.从多方面了解学生

教师要走进学生中间,要融进学生的生活,从多方面了解学生的需要,用心来研究自己的教育对象,争取能够理解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等方面的差异,有怎么样的兴趣爱好,以及对老师的态度和期望等方面的需求,进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2.教学组织以学生为本

开放式教育的教学组织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有各种层次,各种目标的学习类型,有多种类型的学习内容相组合,即使是同一学习目标,也可以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相结合;这种教育模式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和学习类型、学习习惯等来设计出多种不同媒介的学习材料;有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总之,让学生自由地选择他们的学习环境、学习时间和自己所学习的课程,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在的能力都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形成独特的自我。这种尊重个人的自由选择、尊重个性的自我发展、尊重个人生存状态的教学组织形式,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以学生为本,这充分地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很大的帮助。

3.教师的合理启发与引导

以学生为中心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引导。爱因斯坦指出:“用富有活力的表达和知识去唤醒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是教师的至尊艺术。”这些都表明,只有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才能使学生的思考得到更有效的训练,才能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以学生为中心是现代教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支柱,对教学活动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必须重视以学生为中心,争取做到充分认识和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点,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以学生为中心的规律性,从而有效地制定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增强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二、转变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和讲授法等其他方法相结合

讲授式教学在每次教改中都受到抨击,但讲授法自古以来一直是最主要的、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因为一般情况下,知识和信息主要是借助语言来传递的,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又进一步加强了语言的这种传递功能。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谈讲授法变色。教无定法,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只要适合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充分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和需求,能够引导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向度思维能力,那么采用任何教学方法都是可以的。

讲授法有大量成功法的案例,如各类网上公开课、各个学校的很多精品课等。当然,讲授法也有很多运用失败的,最典型的就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我们要做的是根据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成功合理地运用它。很多时候,还要和其他教学方法比,如启发式教学相结合。

说起启发式教学,几乎人人都很振奋,在每次教学改革中都很受追捧,但往往对它又充满了表面化的理解,好像一用比喻、表演、肢体语言、提问以及讨论就是启发式教学。可是很多时候比喻不恰当,身体语言过火,

提问明知故问,毫无启发价值,讨论乱哄哄或者无人发言,使启发式教学流于形式。成功的启发式教学需要拥有以下条件:第一,学生对学习相关知识有一定的兴趣。第二,学习内容有难度但难度适中。第三,学生对学习任务做了前期准备工作等。在这些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比较适合启发式教学。这里我们主要谈一下启发式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讨论,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多向度思维的能力。

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如果大家没准备好,而教师只是坐在那儿袖手旁观的话,就会产生无政府主义。讨论更多地听起来像是一个争吵,或是断断续续,或是一些学生被排除在外,而不是互相尊重的讨论。有时在研讨课中,如果教师认为参与者不需要帮助时,也会产生一些的无政府主义的状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只抛出开场白问题,然后在余下的时间里很少或从不说话,要学生们承担起整个讨论的话题。这种放手不管的方法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教师应该不断地思考这个群体是否需要介入或是支持,来帮助他们得到更深的理解。如果研讨课成员准备好了围绕中心进行讨论的话,那么教师必须随时放弃干涉,一个研讨课将变成由学生自己推动的课堂。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暂时做司机的驾驶教练,坐在副驾驶位上。

有些时候,一些教师并不足够信任他们的学生“跟着讨论走”,每当学生讨论与教师预见的相去甚远时,教师就想要按照他们计划的顺序问所有的问题。然而,只要讨论仍旧是基于文本的,出现超出教师预料的方向就是无可厚非的。这说不定还可以开启思考问题的另一个向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多向度思考的能力。爱因斯坦认为:“对一个人来说,学习知识并不像显现的那么重要,他也没有必要因为这样就专门去学校,他完全可以从书本上获得满足。在学校里,衡量教育的价值并不仅仅只依靠我们学到的知识的多少,而是受到如何进行思维的训练”。就像田忌赛马,有时候,倒也不需要特别高深的知识和道理,只要调整一下思考角度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当然,不是所有的超范围都能导致这样良好的结果。当学生的讨论过于漫无边际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反思他们的讨论,做适当的自我调节了,使讨论继续沿着一定的方向行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能够锻炼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教师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就扮演综合剂、复述者、偶尔的倡议者的角色,而非对话的主要先锋。

由以上可以看出,讲授法有讲授法的好处,启发式有启发式的优点,如果能很好地把讲授法和启发式教学等其他教学方式相结合,则更加有利于知识的讲授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利于自主学习能力和多向度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才是真正以学生为中心。

第12篇

关键词:学生,数学,自主,合作、探究

一、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学习特点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为接受性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表现出来的最多是主动的接受,这不符合自主性的意义。其次小学生更不会与学生一起以合作的方式来探究问题,大多是抱着完成学习内容的心态去学习,这种教学模式降低了学生与教师的课堂效率,学生也丧失了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与创新、合作、实践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入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无疑为教学添加了新的活力。

1、探究模式下的研究性。探究模式主要是通过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性,引导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来增加学习的创造能力与加深学生对探究性的过程的认识。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具有研究性,不再要求学生简单的理解与接受知识,应给予学生学习方向,让学生积极的参与探究知识,尽量摆脱前人的探究模式,以自己独特的模式去寻找答案。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2、开放性与实践性。在自主与合作的学习模式下,学生的开放性主要是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会大胆尝试新的方法,在实践中寻找解决方案,深化体验,并让学生自己总结问题,同时让学生通过多种不同的途径来获取知识,评价也呈现多元化,整体过程表现出发散性、求异性等。实践性则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依据日常事务,来找出客观规律,促进探究习惯的养成,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了探究知识的能力。

3、学习的主体性。在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下,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起着引导、激励、辅助作用,在此种情况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并与其它学生在数学实践中的测量等活动中互相交流,相互学习,共同创造价值,集体感受成果,同时学生也会进行自我反思与探究,感受自己在群体中的价值,这样学生成为了知识的主动探究者。?

二、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仅依赖学生的记忆与模仿能力,更多的依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1、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自主性的实质是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表现出的自我驱动与选择性学习。学生按照自己学习的意愿自觉与主动学习,依据资料、经验分析处理解决问题。自主性具体体现在学习空间、目标、方法等的自主性,它是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这种自主性减少了教师主宰学生学习的现象,他们主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环境、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促进创新能力。在以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的前提下,老师起着诱导作用,学生通过把生活实际作为研究的对象,充分自由表达自己的疑问,并积极的与学生配合,以小组或集体等多种形式为单位,提供自己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在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与自己的经验为主导性情况下,常常能提出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自身能力能够全面和谐的发展。

3、形成数学素养。数学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具备的数学意识、交流能力、应用等能力,这些能力更能让学生适应数学学习。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策略下,学生逐渐形成了自觉、主动、开放等良好的数学素养。

三、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下的数学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学的价值定位于以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为核心,强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其教学方式可概括为“听中学,练中学”,而新一轮课程改革不再局限于“知识”、“学科”等狭隘的范畴,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思想。那么怎样的数学教学,才能让我们的学生人人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呢?下面,我就以教学“找规律-简单的搭配”为例,就新课程课堂教学“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作初步的探讨。

(一)创设情境、激发参与

课堂教学可从学生容易接受的生活原型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创设情境,教师由情境引出学习课题,学生由内在兴奋转化为外在兴奋,将参与欲望外化为参与教学活动的行为。

例如:课件出示小猴挑选运动服装的场景

师:今天,森林王国里的小动物们要举行拔河比赛,并邀请我们小朋友参加,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看,小猴正在挑选比赛服装呢。它有2件背心,3条短裤,从中选一件背心、一条短裤配成一套服装,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你们愿意帮小猴的忙吗?

生:纷纷猜测,各抒己见。……

在此环节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置于探索现实的、未来的问题氛围之中,让他们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使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真正达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个体探索、尝试解决

教师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出发点,精心安排个体独立探究的内容,提供充分的参与时间和空间,使全体学生以高涨的情绪参与到异步、高效的独立自主学习中,自我尝试、自我探究、自我体会、深化已有知识、掌握新知识、建立新理念、发展思维能力与思维水平。

例如:教师提出要求

   (1)到底有多少种穿法呢?请你拿出图片移一移、配一配,用操作的结果来证明自己的猜测。

   (2)学生动手操作。 ……

在这个环节中,作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通过独立操作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初步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达到促使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充分发挥。

(三)小组互助、组织交流

在学生独立尝试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小组讨论,通过相互提问、相互帮助、共同探讨、解决疑难问题。将自学成果转化为全组成员的共同成果,从而进一步拓展和加深对新知学习及学习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例如:学生在尝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结果。

A、没有规律地搭配,没找全。

B、找全了但比较乱。

C、从背心出 发分别和三条短裤配,共有6种配法。

D、从短裤出发分别和两件背心配,共有6种配法。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适时进行组织交流。

师:每个同学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讨论一下,哪些想法是正确的?生:……

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不是合作学习的旁观者,而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发表看法——交流意见”的数学活动中加深知识理解,获得新的发现。在整个活动中,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的有机评价,还应特别关注后进生,给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让他们得到锻炼,使小组学生成为最佳的学习伙伴,达到促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集体评价、难点剖析

小组学习、交流后,师生应对小组汇报的探究结果进行评价,或对有些学生没有想到的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组织全班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同时帮助学生解决难点。在自评与互评的活动中,在教师的精讲剖析下,使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再次得到发挥,对知识、技能得到深入地理解和掌握。

例如:小组反馈后,教师提出问题。

师:如果不摆图片,你有什么好方法把6种不同的搭配方案表示出来呢?

生:我可以用连线的方法,这样更方便。

师:怎样连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呢?

生:有规律地依次连线。

教师因势利导,组织全班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得出:有规律地依次搭配比较好,并且学会用连线的方法找出所有的搭配方案。这样的教学效果,远比教师自己说出结果,让学生死记硬背要好得多。

(五)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在于根据教材,延续上面的学习情境为学生精心安排变式的,综合的问题。学生则通过解决问题,逐步学会知识,建立或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

例如:出示2种饮料和4种点心,饮料和点心各选一种,小猴的早餐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例如:《田忌赛马》的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