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生德育总结

初中生德育总结

时间:2022-05-29 12:56: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生德育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生德育总结

第1篇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地发展,互联网也得到了相应的普及,中学生在网民中所占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在近几年间中学生网民已经达到了我国网民的三分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初中生德育工作的实施与发展受到了全新的挑战与机遇。在初中学校里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应当充分地考虑到网络带给初中生的双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具有针对性的网络德育工作,强化该项工作在学校日常德育工作体系中的地位。让初中生在德育工作与网络技术的双重教学下,规范自身的网络道德素质。

关键词:

网络环境;初中生;德育实效;措施

互联网给我们的社会和人民的思想道德方面带来的不仅是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在初中生德育方面表现得尤其突出。通过对初中生德育状况及信息技术学习状况的调查,发现现阶段初中生德育情况比较堪忧。面对这个情况,初中学校的管理人员应当充分看到网络的普及给初中生德育工作带来的全新挑战与机遇,强化该项工作在学校日常德育工作体系中的地位,重视德育工作的推广。

一、网络给初中生带来的双面影响

初中学校从事德育工作的管理人员应当清楚地看到目前网络环境给初中带来的一系列的影响,这个影响具备双重性的特征。网络带给学生的不全是负面的影响,让初中生无法积极向上地健康成长。网络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可以帮助初中生更加快速有效地接受新鲜事物、认知我们生活的环境。初中德育教师应当在网络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方面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大力发扬好的影响,去除错误的影响。第一,网络给初中生带来的积极影响。网络能够让初中生旺盛的社交欲、表现欲及表达欲得到更好的满足,网络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学习资源,不仅能够开阔初中生的眼界,更可以帮助他们形成创新思维,如果想更好地满足初中生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就需要德育教师引导学生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地利用。第二,网络给初中生带来的消极影响。网络让人们的社交范围得到了急剧扩张,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给传统的教育模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给初中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然而这些信息涵盖了方方面面的内容,其中也夹杂着一部分低俗、暴力以及违背社会道德的信息。初中生一旦长期与这些负面的信息接触,生活在电脑虚拟的空间中,就会出现性格孤僻、感情冷漠等消极的情绪。特别是一部分初中生终日沉迷在网络游戏中无法自拔,长期处在网络虚拟的充满暴力与血腥的世界中,促使其形成了不健康的心理。

二、网络环境给初中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的全新机遇

出现网络教学工具之前,初中生德育工作的展开大多依赖于传统的课堂说教模式,或者教师为个别同学开展“一对一”的德育辅导,讲解的内容不仅在宏观层面教育了初中生要热爱祖国、感恩学校,还包括在微观层面引导初中生为人处事的态度,尊重父母、老师,与同学、朋友和睦相处。古往今来,中国德育工作的展开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的优良品质,还接受了先进教育体制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德育工作的教学模式早已根深蒂固,具有自身稳固的运行模式。然而,网络在当今时代的盛行,由于其自身具备的虚拟性、自由性、开放性以及交互性等的特征,成功引起了很大一部分初中生的关注,网络让他们在没有强制约束的氛围中释放了自己的精神与想象,并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心理满足,而其带给初中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不仅让初中生沉迷其中,还对学校倡导的积极向上的思想冷漠以对。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初中院校德育工作的管理人员应当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络,让其成为传播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成为建设初中生道德思想的新阵地。然而,初中生德育教学内容并没有针对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一贯以说教的模式进行德育教育,也早已适应不了网络条件日益提高的教育环境。这就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相当大的冲击,遭到了网络教学模式极大的挑战。但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可以发现网络给初中生德育工作带来的不仅是挑战,也是一个新的契机,网络可以作为一个全新的授课方式引入到初中生的德育课堂中来,让初中生在德育思想方面获得更多的思考与启发,让传统的授课模式与新型的网络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不断改变的教育环境中与时俱进,做好相应的调整工作,让德育观念的发展更加符合时展的潮流。现阶段借助网络的发展,给初中生德育探索工作提供的契机主要体现在,它极大地丰富了德育工作的教学形式。初中院校德育工作的管理人员应当对网络环境的利弊有全面的了解,不能由于部分学生对网络不合理的利用,就否定网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往的德育工作被局限在课堂说教中,德育工作的进行也因此只能在学校环境中进行,找不到一个普遍适用的教学渠道,让德育工作延伸到校园之外的空间中。然而,将网络作为教学工具运用到德育工作中,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借助网络平台可以收集到更多关于当代初中生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资源,与其他初中院校的教师进行教学经验的沟通与交流,让自身的教学水平得以提升,在面对当代初中生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时,可以冷静、高效地处理;另一方面,建立完善健全的网络平台,让教师与学生在校园外面也可以进行及时的联络与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心理状况的发展情况,并可以为学生进行及时的纠正与引导,还可以利用这种轻松的交流模式,成为学生亲近的朋友,以此来推动德育工作顺利进行。

三、加强初中院校网络德育工作的有效措施

网络环境不仅给初中院校德育工作者带来了阻碍,还带来了相应的发展契机,德育工作者应当意识到将网络德育工作融入到初中德育工作体系中,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应该在网络的帮助下,对德育工作进行进一步地研究与探索。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理解“网络德育”:从狭义上可以理解为,网络环境下的道德教育,即通过网络这个新型的教学手段展开德育的教育工作,并将正确的使用媒体观念灌输给初中生;从广义上可以理解为,所有与网络相关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就是所有将网络作为教学手段以及所有以网络使用为德育教学内容的德育工作,不仅涵盖了网络方面的德育内容,同时包括了德育工作的形式与手段。需要初中院校德育工作者不仅要将德育工作以初中生喜欢的网络形式进行,还要在传统德育教学内容中融入网络道德问题的讲解。

四、总结

初中院校中的德育工作需要长期地坚守,要时刻掌握网络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做到与时俱进。如何让网络这把双刃剑得到更好的运用,是初中院校德育工作需要解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德育工作人员需要时刻关注网络环境下,初中生的道德思想现状,着眼于基础问题,注重技术的发展,引导初中生的道德思想,尽全力让初中生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依旧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有一个良好的思想道德状况。

参考文献

[1]陆明.网络环境下的初中班级德育教育[J].中学教学参网络环境下提高初中生德育实效的措施郎琳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文华学校考,2016(9):100-100

[2]汪敏静.中学生网络环境教育下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中旬,2014(11):6

第2篇

关键词:德育教育;初中生教育;文明;日常生活

一、德育教育的实际意义

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急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去培养和提高自身的道德教育,因为初中阶段正是他们成长和获得知识的关键阶段,可想而知德育教育所能达到的效果是无可代替的。众所周知,不管是从古到现在,还是从现在到未来,无疑品德是一个人安生立命的根本所在。例如,以往有很多为国奉献,为老板姓造福的人,现如今仍然有很多乐于助人的人,他们的道德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而那些道德败坏、祸国殃民、背信弃义的人,他们严重违反了道德。实际上,从一个小方面就能看出一个人的道德素质,而道德素质则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所以让初中生充分的了解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是非常必要的。

二、凝聚于一体、相互合作

现如今,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那就是由于工作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跟着自己的父母四处求学,随着父母工作场所的转移,学生的学习环境以及居住场所都在随之变化。这就导致了这一部分学生难以融入班级集体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自然不懂得如何与人交际。此外,在每个班上都会存在一些经济条件比较优越的学生,当然也会有生活比较困难的学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他们不够自信,心灵也较为脆弱,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与此同时,初中生又正处于青春期,叛逆心理较强,自尊心也较浓烈,此时教师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让学生们团结一心,让初中生们明白班级凝聚力和集体意识的作用。

三、综合教育、重视家庭教育

每当大家谈到教育工作时,大多数人都只会想到这是老师和学校的责任,而事实上。家庭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家庭教育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子不教父之过”,这个道理是亘古不变的,但是学生往往在学校里接受的五天教育会被在家休息的两天的不良影响所抵消。例如,在学校里忙碌的学习了五天,周末则在家则在上网、看电视、玩游戏,这就形成了“5+2=0”的效应,而之所以会导致这种效应的形成无非就是家庭教育的忽视。很多家长平时只会关心孩子的健康和学习成绩,从而忽视了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即使让他们上了兴趣班也并不是按照他们的喜好去选择,这种重智轻德的教育家庭教育观念往往起不到很好的效果。由此可知家庭教育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四、开展德育教育实践活动、调动积极性

要知道初中生的德育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毕竟教材内容有限,也有很多地方有纰漏,不能很好地诠释德育教育的内容。为此,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并且采取一定的措施,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生活实际去解释德育教育。有意识的加强初中生对德育教育的了解,开展实践活动加强初中生对品德情感的一些感悟。例如,在平常的学习当中,开展相互合作学习的活动,增加学生们之间相互接触的机会,在生活中,互相帮助、相互扶持。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们之间的友谊,还能让他们体会到乐于助人的乐趣,以及可以帮助初中生们养成良好的高尚品德。所以,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潜移默化的教会初中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因为它不仅影响着学生本身,还给他人带来了一定的益处。

五、正视德育教育

现如今,德育教育受到了多方面的冲击,这给学生接受教育带来了诸多不便,周围环境的功利化、金钱化将德育教育带向了一个错误的方向,这完全扭曲了德育教育的实际意义。而德育教育则是陶冶学生的情感,让初中生在得到教育的同时能够有效的吸收这些知识。在一方面,老师可以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而这就需要老师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因为学生会以此为学习的榜样,更需老师要以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去影响学生。在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起教材,从教材中渗透品德教育,初中的品德教材内容十分的丰富,老师可以通过教材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贯穿于其中,这样可以事半功倍。

六、结语

本文就班主任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展开了讨论与分析,随着教育工作的不断开展与改革,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对德、智、体、美全方面的发展,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班主任和学校老师都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因地制宜的开展学校的各种工作,每一个班主任都要在德育教育的践过程中总结教学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在教育工作中不断地改革创新,让学生对道德行为、道德认识、道德理想以及道德情感有一个真正的认识。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初中生心理现状分析

我国初中生的年龄一般在13-16岁之间,此阶段的中学生处于一个叛逆、相对独立、充满个性的心理状态之中,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建立,还不能辩证地分析是非美丑。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人格心理、道德素养还是有所欠缺的。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初中生心理现状的两大表现。

1.人格心理尚不完整。

初中生人格心理的形成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的影响。这三方面的教育对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心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其中的学校教育则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格心理中思想道德的发展。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型。

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相互作用下初步形成,然后在理性的实践验证中最终定型的。反观当前的初中生群体,很多学生都没有进行过社会实践,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处于一个变动的时期,敏感性和可塑性都很强。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德育渗透特点和实施原则

1.德育渗透的特点。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德育渗透有三个特点:目的性、无意识性、艺术性。其中,目的性和无意识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具体表现为德育渗透存在着明显的价值取向目的,也存在无意识性。比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述关于逆境中成才的故事时,可结合一个小故事――温水里的青蛙,进行讲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带着明显的德育目标,希望通过讲故事启发学生的道德思维,而学生则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中接受其中的道德观点。

德育渗透的艺术性与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水平息息相关。在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是通过采用不同于一般教育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感悟人生,使其养成将感性与理性结合起来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时,教师要避免采用单~枯燥的教育方式,应根据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情境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

2.德育渗透的实施原则。

为确保初中生能自然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享受思想品德课带来的轻松愉快,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时须遵循三个原则:民主开放、贴近学生、情理法结合。民主开放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师则起主导作用。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将学生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这两个“课堂”。贴近学生原则是指要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契合学生对社会、生活、学习的认知规律,抓住与学生最为贴近的关键点来实施德育教学。情理法结合原则是指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法,让学生自觉接受教育,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而且,由于初中生敏感、感情细腻,阅历和经验尚不足,德育渗透教学必须遵循情理法结合的原则。

三、发挥思想品德课优势,突出其德育功能的对策分析

《中学德育大纲》指出,中学德育工作,是关系到能否把中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一项战略任务。这不仅体现出了德育工作的特殊性,还明确了德育上作的强制性要求。对此,笔者结合初中生心理现状、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德育渗透特点和实施原则,以“发挥思想品德课优势,突出其德育功能”为核心进行了对策分析,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促进初中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

1.加强自身的道德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道德素养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示范,为培养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作出贡献,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优势,突出其德育的功能。

2.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

新颖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从而增强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一改以往程式化的教学方法,在教育理论和教学实际相结合原则的指导下,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例如,学生普遍关心社会热点,教师就可将当前的“房产热”、“物价飞涨”等时事热点融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挖掘其中的德育信息,讲清其中的德育原理,通过举例、分析、归纳等多种讲解方法,使思想品德理论知识更加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

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优势

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选用那些具有时代感、与教材知识紧密相连、贴合学生实际的案例材料,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9课中“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的内容时,引用经典名著《西游记》中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回来后接受封佛的事件,然后请学生思考他们授封根据是什么。这样,学生就会思考两个问题:“如何授封,才能做到公平”和“如果对授封结果不满意,师徒四人将会怎样”。《西游记》近年来被翻拍成各种版本,每次翻拍都能引来热议,教师利用这种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并将其与教材知识相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道德教育。

五、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增加情感因素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增加情感因素主要指的是在教学中教师不能进行过多抽象的说教,而应该设置自然的教学情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初中生正处于敏感期和叛逆期,思想品德教师要注重采用真诚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时饱含感情,在情感上陶冶学生,情理法三结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法,以此体现渗透教育的原则,让学生自觉接受教育,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

六、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善于提炼教材内容的思想性,还要求教师把思想教育、行为教育同知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自我监督意识,提高其思想觉悟。例如,在讲授“我们的祖国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相关内容时,可结合图片、录音、实物、视频等教学媒介,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一草一木、山川河流,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自尊心。

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加强德育教育

对比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方法,新课标下的思想品德教学应该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优势,活化课堂,突出其德育功能,把学生从被动角色转为主动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经过多年的思想品德教学实践,笔者采用的教学形式主要有讨论课、演讲课、辩论课等。运用这些形式能够使学生自由表达其对某些问题的真实看法。另外,笔者还引导学生观看一些道德教育类节目,比如《焦点访谈》、《道德与法治》等节目,并鼓励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发表自己对节目中案例的看法。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其主体意识,提高其道德水平。

八、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第4篇

中国社科院的有关学者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五城市青少年运用互联网状况情况进行了调查,数据结果显示:青少年上网的用户中,男生略多(56.6%),年级越高,用户比例越高。高中生上网的占高中生的56%,初中生上网的占初中生的36%,小学生上网的占小学生的25.8%。在用户总体中,初中生所占比例最高,为42%,其次是小学生和高中生。调查还显示,父母学历越高,其子女用户比例越高。

二、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往往新生事物的出现,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两面性,网络给人们带来方便与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麻烦和“鱼刺”。

生活中“少儿不宜”的东西可以堂而皇之地进入互联网,青少年只要找到网址就可以很容易地看到那些低级庸俗的东西。青少年由于性的发育,性意识觉醒,对与性有关的东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青少年沉湎于这些黄色的“少儿不宜”中,给其心身健康造成极大伤害。轻者耽误学习,甚者影响身心健康发展,重者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防止网络负面影响的基本措施

网络可以改变人,人类也可以改变网络。我们不能因为网络存在着种种弊端而因噎废食,视网络为洪水猛兽;相反应认真总结和反思,找出各种方法、途径去预防、控制、消除网络的不良影响,使网络更好地为人服务。这就要求真正做到“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各尽其职、各尽其能、形成合力。规范使用网络,学会规避,适时、适当引导,力求网络成为青少年求知的有利工具。

四、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迫在眉睫

德育研究部门应责无旁贷地将网络德育提到研究的重心,引导广大教师研究网上德育的现实问题及

对策,有责任、有义务开发研制德育课件,使网络德育实现可操作的运行载体,使德育抢占网上阵地尽快成

为现实。

政府出法规,网络要遵规,学校巧引导,家庭重约束,有机配合,形成合力,净化网络,方法良多。

青少年涉世不深,而且好奇心强,求新猎奇又是青少年的天性,因此,很容易被网络虚像迷惑,遇事缺乏随机应变的处理能力,而又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家长、学校和社会就要形成合

第5篇

关键词:德育教育;班级活动;困境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促使人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德育教育是提高初中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终身教育和道德品质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的初中教师应该重视当前初中德育教育的困境,不断优化与创新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

1当前初中德育教育的困境

1.1教师的德育经验不足

我们的初中教师大多经历的是高等教育和同学历的师范类教育,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文化水平都挺高的,但是对于开展德育教育却缺乏足够系统的综合素质。一方面,一些教师不能将自身的素质与时代对于德育教育的要求达到一致,不能将国家对于学生的期盼落实到具体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导致学生对于德育学习只能是浅尝辄止。另一方面,有些德育教育教师的年龄偏大,他们对于当下学生社会和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新鲜事物缺乏了解,不能结合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做到有效的德育教育渗透,导致德育教育犹如隔靴搔痒,不能向学生传导正确的德育信息。

1.2学校不够重视

长期以来,传统教育理念给初中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冲击,导致很多学校和家长将学习集中于练习配套考试习题和考试试卷上,忽视了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对于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长期处于忽略状态。在学科教学中,学校往往通过考试成绩、班级升学率来衡量各个学科老师的教学能力,将德育教育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单方面的教学压力导致教师一再压缩课堂德育渗透的时间,也导致学生无心感受德育教育,这样的状态无法保证德育教育的效率。此外,家庭的教育实践缺乏也不容忽视。需要家庭密切配合学校的德育教育,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引导工作。

2初中德育教育的创新措施

2.1借助班级例会开展德育教育

在初中阶段,班级例会是班级管理和教学沟通的有效途径,也是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初中班级例会中一般包含周例会和月例会两种形式。教师在周例会中在点评班级学生一周的学习表现和传达学科教师的意见反馈后,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想品质开展必要的德育教育,指导学生采取积极的心态面对课堂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抗拒压力的决心,从而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健全的情感交流机制。此外,在月例会的班级例会中,教师应该加强德育教育与学生生活实际的有效联系,积极选取这个月中发生的社会新闻和德育教育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社会体验,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培养和综合素养提升,有效消灭学生身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学习无用论”的思想观念,加强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在月例会上对于在德育学习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点名表扬,鼓励先进生,敦促学困生,从而达到全班德育教育的有效提升。

2.2开展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我们的初中各个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都是经过教育部专家、文学工作者和各类专家共同研究、探讨拟定的,它综合考虑了初中生的生理状况和思想状况,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在初中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初中教师更加应该提高针对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应该认真结合各个专业课程的教学特色,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积极进行德育学习工作,实现教学和德育工作的双丰收。例如: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法律法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提高学生做好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思想意识;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多给学生讲解中国历史上的爱国主义者和爱国主义事件,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思想品质和坚定的责任意识,牢固树立爱国爱党、服务于民的思想品质。

2.3借助实践活动搭建德育平台

初中生在学校中的德育教育和实践活动相对有限,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因此,在初中阶段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一定不能忽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所实施的多样化实践活动,从而能够搭建起各种有效的德育教育新平台,将德育工作落实到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3总结

新形势下,初中生与社会生活中的接触越来越频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质、行为方式、核心价值观等,所以学校、社会和家长应该正视当前初中德育教育的困境,采取切实有效的实践措施,保证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时代性和多样化,从而敦促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谭晓旭.试论我国德育教育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构建[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

第6篇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有效措施

初中生的德育主要涵盖个人素质、政治思想、道德意识等内容。为切实提升德育工作中的实效,在日常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原则,并借助多种教育措施,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发展。

一、转变教育理念,增强学生德育意识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育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但是在现实中,受传统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班主任的工作依然以“提高学生成绩及班级排名”为主,很难将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心上,这就使得德育工作的效率始终处于较低状态。由此可见,要想有效提高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效率,必须创新班主任的教育理念,使其充分认识德育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巨大影响,从而较好地完成从重视学生成绩过渡到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初中班主任转变教育理念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听教育专家讲座、阅读思想品德教育书籍等。另外,班主任也可从转变日常工作内容开始,逐渐将工作重心从抓学生学习转变到抓学生德育中来。比如,在以往的工作中,班主任通常每周都会给学生组织一次集体班会,主要总结上一周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情况。而当前,班主任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外,还应在班会中通报学生在上一周所做的好人好事情况,甚至还可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政治问题。教师工作内容的转变可引导学生将自己学习的重点从单纯的重视学习转变到德育发展上来,使学生在更加和谐的德育气氛中学习与生活,从而不断增强自身的德育意识。

二、重视情感交流,加强德育知识渗透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德育中,初中班主任关注学生情感发展是提升德育工作效率的最有效的途径。班主任与学生交流时,应以平等的朋友身份对学生进行情感与思想上的引导,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对班主任吐露心声。在实际操作中,班主任应做好以下几点:

(1)全面了解,正确引导学生思想发展的方向。对初中生的德育,应在对学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只有对学生的所思所想有全面而准确的了解,才能策划出最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教育方案。这是因为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需要教师及时交流并解决。而有效交流也会消除师生之间的隔膜与代沟,为班主任高效开展德育工作做好准备。比如,有一年五四青年节,学校要举办一场“文艺比赛”,当时我把报名信息转达给了学生,但是很少有学生报名参加。为了让学生积极报名,我和很多学生进行了交流,鼓励他们说出自己不愿意报名的理由。在沟通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害怕参加比赛浪费了学习时间;有的学生害怕自己不能获奖而丢脸。在了解了学生的这些想法后,我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集体荣誉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用“精神第一,比赛第二”来激励大家。最终,很多学生都踊跃报了名,并且我们班还在比赛中获得了“先进班集体”称号。

(2)以德正身,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品德榜样。很多初中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虽然都很重视教育方式与方法,但是没有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没有为学生树立很好的道德榜样,因此教育工作效率有限。因此,在实际德育工作中,教师应以德正身,以自身的内涵与言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比如,班级有一段时间的卫生情况很糟糕,班内经常有随手丢垃圾的现象出现,并且学生打扫卫生的积极性也不高,甚至在受到学校批评后也没有明显效果。针对这一情况,我便采用了以身作则的方式,每次到班级中去,只要看到地上有垃圾都会随手捡起来,在全校的大扫除中,我总是挑选最脏最累的活干,一边干活一边和学生聊天:“大家看,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收拾垃圾也是很简单的事,只要我们都养成不随便扔垃圾的习惯,打扫卫生就会变得更轻松。”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们在卫生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

总之,德育工作是初中阶段教育的重点工作,其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综合素质也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初中的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了解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借助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形式全面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及时帮学生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以正面思想与形象为学生树立好榜样,从而不断提升德育工作效力,最终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美术教学;德育教育;渗透方法

初中美术课是初中教学的一门基础课程,美术知识的“教”与“学”,能够培养初中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树立良好的审美观念,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我们的初中美术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在我们农村初中显得尤为突出。很多农村初中把美术课看作可有可无的一门课程,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来任教,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德育教育的发展和进步,也使得初中美术教育和育人目标的差距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观念,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来优化美术教学,充分发挥美术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在美术的教学活动中情感得到熏陶和感染,心灵得到净化,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和道德品质。那么,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呢?我通过这几年在美术教学中的探索和总结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

初中美术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但要使学生学会基本的美术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基本技能,使学生明白美术知识的学习不但是现代教育的需要,更是培养自己高尚审美情趣的主要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学习观念,这对于德育在美术课程中的渗透是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发掘美术教材中的德育内容

初中美术课程具有丰富的教材内容,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要在这些广泛的教材中挖掘德育知识,比如助人为乐方面、尊老爱幼方面、爱国主义方面、环境保护方面、世界和平方面等等,这些知识都蕴含在美术知识中间。在实际的初中美术教学中将挖掘出来的德育知识进行适时的渗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情感得到升华,道德得到熏陶,这样他们就会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魅力。

三、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渗透德育

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我们的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也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进程。所以我们必须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这样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使他们能够主动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比如我在上《舍身炸碉堡》这节课时,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学图片,然后让学生自己谈谈对于这幅画的感想如何。学生的积极性一下被调动起来,你一言我一句地讨论起来,有的说没有千千万万的革命烈士就不会有现在的幸福生活,有的说要向他们学习等等。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注意力也相应的得到集中。同时,学生会自觉地学习革命烈士这种不怕牺牲、不畏艰险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四、在具体的美术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第8篇

智慧型班主任初中生管理工作初中生在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与经历的沉淀之后,无论是心理还是个人品行都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由于中学和小学的管理方式和学习内容有所不同,这些都会导致他们在一段时间内很难适应初中生活,为此,作为班主任要想提升管理的管理水平,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首先就要了解学情,从学生的实际状态出发,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强化班级管理,开发和利用好班干部资源,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突出学生思想品德和遵纪守法观念的培养,并且学会借力,搞好与科任教师的关心,做到科学分工,有效联系,这样才能调动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优化班级管理。

一、转变管理观念,摆正师生地位

在以往的初中班级管理中,教师是主角,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班主任的要求做事,而学生除了学习之外,就是要听从班主任的安排,有一种一切命令听班主任指挥的意思,这样的状态导致很多的学生感觉到不舒服,感觉到自己的人身权利受到了侵犯,无意中就酿造了逆反心理和反叛心态,这些都为班级管理制定了障碍。作为一名优秀的智慧型班主任来说,一定要明白“攻心为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转变现有的教育观念,摆正师生之间的位置,并且把班级管理放权给学生,真正的实现班级管理的学生自治。在学校,师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作为班级的灵魂人物,班主任切记高高在上,让学生感到有距离感,这样对班级管理是非常不利的。为了优化班级管理,班主任要学会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主动的走进学生,帮助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关怀。即使在学生犯错的时候,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切记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初中生都有一定的自尊心,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褒奖,所以作为班主任不要吝啬语言上的鼓励和赞美,一定要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班级是有班主任、学生和科任教师组成的,在教学观念的改变上,班主任还要加强与科任教师的联系,发挥他们在班级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另外要强化学生的归属感和认知水平,提升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这样班主任的工作也会事半功倍。

二、动员一切力量,提升班级管理效力

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明确,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智慧也是有限的,所以要学会借力,动员一切可以提升管理管理的力量,明白班级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应该说,在学校管理中,教师的管理都是非常有效的,这些我们所说的管理资源包括科任教师、学校管理结构、心理咨询师、保安室、宿舍管理人员等。班级管理是一个繁杂的工程,内容也是非常的复杂,但是班主任一定要搞清楚,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就是对学生的管理,班级一些活动的产生都是围绕着学生展开的,所以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就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直观体现。班主任除了日常的行课之外,还要做很多繁杂的工作,即使全身心的投入到班级的管理中去,也会觉得力不从心。智慧型的班主任懂得借用科任教师的力量,让科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开展相关的德育教育和情感教育,这些工作都会反过来促进班级管理的优化,减轻班主任工作的压力。另外,门卫室、寝室管理人员等都可以拿来协调管理,帮助班主任处理一些日常学生存在的问题。同时,班主任还要明白,学校管理和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所以班主任还要巧借家长的力量来教育学生,进而减少班主任的工作量,提升班级管理的水平。班级管理其实就是在班主任的引导和组织下,学生开展的自我管理活动,所以学生资源的利用是必不可少的,班主任要选拔一些具有公认度的学生担任班委,给予适当的培训,让他们形成合力,做好班级的管理,有的时候班委会的管理比班主任还更具有效率,这些都是智慧班主任都要思考的问题。

三、强化德育情感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初中班主任的管理中,最为直观的体现就是一切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展开的,所以班主任工作效率的高低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在班级里的表现,是否遵守纪律,是否完成作业等,都与学生的个人习惯和素养是有关系的,为此,教书先育人,做好德育情感教育已经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首选。班主任可以在班会课堂或者学校活动上,开展学生的德育教育,开展感恩父母、感恩教师、遵纪守规、文明礼貌等思想教育。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班主任作为学生模仿的对象,还要以身作则,身正为范,做好学生的榜样工作。在教学中,班主任要尊重学生,团结同事,关心班级,爱护学生,这些都会感染到学生的所作所想,直观的德育情感教育比理论说教效果来的更好。其它科任教师也是学生德育教育的直接传递着,特别是政治教师和历史教师,他们的教材内容中都包含大量的德育和情感教育的内容,班主任要及时地和他们沟通,让教师了解学情,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然后有效的整合教学内容,开展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学生的素质提高了,那么学生良好的习惯也养成了,这些都会反过来支持班主任的工作,提升班主任管理的水平。

四、认真学会反思,及时做好总结

初中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中,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学会总结和反思。对于学生的表现,教师必须如数家珍,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对于可能存在问题的学生要强化教育,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感化他们,总结学生之间的差异,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不可一刀切一风吹,实行放羊式的管理,这样既无效也会对学生的发展不负责任。班主任的工作是复杂的,有的时候还要反复循环的做一件事情,所以作为班主任来说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每一天的工作都要及时地进行反思和总结,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状况要进行预知和预防。智慧型的班主任要做个有心人,对于学生肯定是了如指掌,有条件的可以做一个班级学生动态记录本,在记录本的记录内容上,既要有学生的优点展示,又要有存在的问题,这些都会作为开展学生管理的数据支持。

初中班主任的工作是繁杂的,仅仅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所以班主任的工作要精、细、智。作为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智慧需要在日常的教育管理活动中去积累、去收集信息。总之,班主任要有一颗兢兢业业工作的心态,要有一个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精神,要有一个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工作宗旨。

参考文献:

[1]吴启航.如何做一名有智慧的初中班主任方法探究[J].新课程学习,2013,(08).

第9篇

因此,搞好人格教育,最有实际意义的莫过于对人格教育对策进行优化组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他们人格的教育培养进行了几点探索。并进行了必要的总结,认为初中生人格教育及培养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唤起初中生自我建设的意识是核心

初中生在在人格规划建设上是朦胧的,不具体的。随着知识的增加。出现具有选择和自我调整的意向,初中生是自我意识发挥最快的时期,独立性、自主性日益增强,作为教育者必须充分尊重和调动初中生的主体能动性,想方设法使初中生成为人格建设的主人,使其意识到自我的需要,自我存在的价值。要激发其进行人格建设的意向,确立他们人格建设的奋斗目标,培养他门人格建设的方法和能力,依靠初中生人格自我建设积极性的发挥,教育者能给予受教育者最重要的帮助,应是通过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加强引导并抓住一切机会给以人格建设的培养。唤起受教育者自我教育意识的高度觉醒。

人的自我意识在自身人格教育发展中发挥着组织者、推动者的作用,影响并塑造着人格品质结构的其他成分,和这些成分的相互关系,制能约着个人行为。“任何外界的教育影响都必须通过受教育者内在积极性的发挥才能起作用。”人格的发展完善是个人的内外因互动相互推动的过程,其成效主要依赖于个体人格自我建设意识的强弱和所付出的努力。

2. 以提高文化素质为基本内容的综合素质教育是基础

构成人格的核心是人的内在素质,即人的精神境界、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这一切无不与人的文化素质有关,与人的整体素质、综合索质有关。文化知识多少是人的整体素质的基础,也是现代人格的基础,较高的文化素质是形成现代人格的理想条件。文化素质体现着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折射出人的信仰情感,体现人的精神风貌,代表着人的品位和品质,广博的知识是提高自身修养,完善自我的重要基础。培根说得好:“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文学使人善辩”。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人格的教育与培养必须以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为前提和基础,特别是现在的初中生是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后备军。加强他们人格的培养与教育有其是当务之急。因此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以下几点:一是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潭,注重思想基础的教育,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从小事做起。靠综合教育培养全面的能力与素质;二是在扩大学生知识的同时,强化他们的思维训练。思维素质是综合索质的核心,人格的水平与思维能力有关;三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沟通互动能力。在沟通互动的过程中来修正他们的思维偏差。四是注重向学生传授新思想,弘扬先进文化精神,学习新知识,及时用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知识、新的科技影响他们,促使他们人格尽快现代化。

3. 强化情感陶冶与行为训练是重点

良好的人格品质是知、情、意、行等要素的和谐发展与统一。重视认知的教育的正面引导,这是良好人格形成的前提。但我们不能指望仅靠认知教育就能产生良好行为,实现知行统一。在初中生人格教育中要注意尊重他们的情感、培养意志,这些因索在人格品质形成中有特殊地位和功能,要强化情境的陶冶以及行为的训练。我们具体的做法就是要加强校园文化,班级的文化建设,通过必要的环境来丰富初中生的生活,培养他们取得成功的体验和耐挫力,特别要搞好班集体建设,提高教育者人格感染力,树立典型,倡导积极风尚,积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解决生活学习中冲突的技能,同时净化、美化生活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开设美术园地、音乐兴趣小组等,加强艺术教育功能。发挥艺术陶冶作用,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念,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大力开始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接触社会生活,学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创设专门的情感与训练活动课。(活动课),培养学生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及行为习惯。在现实生活的特定情境中获知、育情、炼意、导行,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均衡健康发展,达到学生身心的统一。

4. 优化育人环境.协调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形成人格教育正合力

初中上的人格还是比较单纯的。但对良好的人格对以后的人生有这不可估量的影响,在人格的教育培养中,环境的健康化与人格的健康化是密切相关的,健康的环境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优化育人环境,协调好对人格发展起主要作用的家庭、学校、社会等教育,成为初中生人格教育的重要任务。

学校在进行人格教育时,不仅要在学校内部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局面,而且也要依赖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各自功能的发挥和三者的密切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果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标准不一,取向不协调,则会使初中生面临种种矛盾和冲突,从而影响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因而,必须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体(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办家长学校),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延伸的人格教育体系,实现人格教育的整体化、系统化、一体化。

5. 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成为世人关注的重点,初中生心理品质和心理教育长期以来受轻视的情况也得到了逐步的改善。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已被确定为德育的目标之一。心理健康教育在各级学校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目前初中生的心(下转第65页)(上接第56页)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还是不令人满意,开展的广度和深度及水平都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存在一定的距离,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不能不令人忧虑。

因此,在学校中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是当前德育工及其人格教育的重要任务。学校可设心里咨询工作室,加强和了解学生心理发展动向,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格教育的水平,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发展个性心理品质,培养心理调适能力,预防心理障碍,矫治行为偏差等都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来完成,这样,才有可能促使初中生人格健康发展。

6. 建立健全人格健康发展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德育;问题教学方法

初中阶段是学生们的思想成长时期,在这个阶段的思想观念会为今后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要加强德育教育,对初中生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纠正他们这个过程中错误的思想观念,完善他们的思想价值体系,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我国初中基本上受到应试教育以及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使得初中的德育教育很难发挥它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初中生只空有德育的理论,没有德育的行动,可以说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1初中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存在的问题就是我们在初中的道德教学中只注重了“教”而没有注重“想”。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使用的就是传统的灌输教学,只是片面注重了“教”的过程,忽略了学生们有没有理解消化这些知识,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们进行恰当的引导,学生们也只是“听”了并没有深入的去“想”,没有思考就不会有行动的,我们应该适当的引导学生们去思考,去分析、去判断,把自己的想法和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然后融入到实际的生活过程中去,这样才能把德育教育工作做好。其次就是脱离生活,我们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要注意将德育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德育教学与其他教学相比起来就是这门学科无论将来你从事何种行业、任何岗位,都离不开的一种终身式教育,但是在实际的初中德育教育中教育者更加注意的是说教,只注重简单口头训练以及条件反射式的基本训练,在根本上忽略了学生们对于道德理性的深入思考,剥夺了学生们对于道德的独立判断权利以及自由选择的机会,这也就让学生们养成了言行不一的不良习惯。

2德育教育中教学方法创新的有效措施

2.1首先我们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在初中的德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以学生为主,要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不断了解学生在德育上的优点与不足,对于优点,我们要把他发扬起来,对于缺点我们要通过教师的介入把它改变,我们要扬长避短,有针对地去解决问题。例如,我们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可以通过不记名的小纸条的形式来进行交流,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德育教育方法来进行指导教育。其次在现阶段的初中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的主要课程就是思想品德教育。但是这门课程内容过于广泛,对于具体的德育问题仅仅通过这门课堂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要将德育课程渗透到每个学科的教学中,这样才可以在各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性教育,例如,政治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加强法制教育、政治素养教育等、历史教师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思想、让学生们指导的义务与职责等。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诗词来提高学生们对于德育的教育,例如可以结合《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通过了解学习这首诗歌的含义的同时,也了解到自己做任何事情都要努力,要珍惜现在的生活,时间是瞬息即过的,要知道珍惜时间的必要,不要虚度光阴等。只有全面的加强德育教育才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品质。

2.2科学利用网络媒体教学

在现代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已经离不开高科技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电子设备和网络技术来进行德育教学,这样德育教育可以更加直观的、形象的呈现在学生们面前而不是通过抽象的概念和观点来进行教育,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网络视频、图片来进行教育,也可以结合社会热点来进行分析教学,例如最近网络上争议很大的“该不该扶老人”这事件进行讨论,让学生们可以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批判性思考能力。我们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们针对这些实际的问题谈一下如果是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这些问题会怎么办,如果被人误解了又要怎么办等问题,这就会让学生们真正的学会用根据事实、运用自己学习的理论来证明自己观点,对待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出发、分析。还在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们集思广益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通过倾听别人的想法和意见,通过各种观点的碰撞与交锋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观点,克服个人的缺点,最后有教师总结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这样学生们在今后的生活过程中遇到类似的问题也会很好的处理,我们要将将德育教育生活化,我们之所进行德育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在生活中让学生们可以更加有素质的、有文明的生活。

3结束语

初中的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极其重要的,我们要想提高初中德育教育的教学质量就一定要改变教学方式,尊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提高学生们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和积极性,在无形之中影响学生们的思想价值体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们综合素质的要求。初中德育教学的方法极其广泛,我们要在今后的德育教学道路上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发掘,运用合理的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初中的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何玉琼.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思想[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15-20.

第11篇

1初中物理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1.1教育观念尚待完善,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不足

各个初中校园在专注于知识文化教学的同时,应当优化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状态,依据学生的具体心理及身心发展需求,进行及时的帮助与辅导。以便于避免很多初中生由于心理状态不佳或者心理问题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及影响。但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需要学生掌握完备的物理知识,并且在初中阶段对物理学科进行有效的了解和学习,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水平,为学生打下良好知识基础,为其今后的物理学习与探析提供完备的知识及学习储备。因此,在整个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将教学的重点与重心放在了如何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能力及学习成绩上。因此重知识,轻心理教育的情况和问题,可谓普遍存在。大部分初中物理教师沿用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思路,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护理知识能力素养,将课堂的主要时间用于了知识讲解和例题分析上,很少会通过物理知识为学生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吸引力较健康指导。在此种教育环境与认知背景下,大部分初中生对于物理知识能够产生一定的兴趣,但是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关注到物理知识背后所蕴含的德育思想与其他价值意义。

1.2部分家长对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及策略

不当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初中家长对于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的观念和意识也较为淡薄,这对于初中生的综合发展与全面成长也产生了一定的阻碍。除去要自学校角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外,还应当关注的是家长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优化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家长由于忙于工作,常年外出打工,对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干涉本身较少,与之进行沟通交流的时间与机会也有限,因此并没有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更有部分家长,当其发现自己孩子步入初中阶段处于叛逆期时,便对之以严厉打骂和批评的方式进行教育,这无疑会加剧学生内心的抗拒感,增添家庭矛盾,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通过实际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初中生的共性心理健康问题。例如,很大一部分人痛苦的正是完全没想法,很空洞,看别人都有特长而自己却没有,不仅如此,自己也即使有了目标也不知道怎么走。另外,很多初中生认为自己之前的人生一直都有参考答案,因为其整个学习和生活都是按照家长的引导和布置而完成的,没有自己的自主思想,因此初中后叛逆心理严重,出现了“报复性”逃课、逃学、沉迷游戏等情况,这显然也不利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1.3部分初中生本身存在差异性的心理健康问题

最后,部分初中生由于个性鲜明,争强好胜,性格突出,且爱博人眼球,会选取一些不正当的方式来排解情绪、宣泄愤怒。这不仅会伤害到学生自身的身心健康,也会威胁到周边同学营造不良的心理健康教学环境氛围。同时,很多初中生对于自己的未来感到很迷茫。他们表示,自己定好的目标不能及时去着手实施,或者制定目标却坚持不下来,对于很多知识感觉记不住,对很多事情保持三分钟热度,但又因为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学习或者生活问题不得不处理,进而产生焦虑、拖拉的情绪,甚至有人呈现逃避型人格。最后,现在网络如此发达,很多年轻初中生却沉迷于打游戏、看花边新闻,不珍惜时间,放任自己一直空洞下去。

2基于初中物理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策略分析

首先,基于上述问题,初中物理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与教育手段,在物理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增添心理健康教育,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心理教学元素,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指导,提高学生物理知识水平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现象背后所蕴含的自然观念生态和谐理念以及各个物理学家的精神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与心理健康程度。如此能够满足新时代对初中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能够为初中生全面素质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打造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进步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其次,初中物理教师应当针对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困惑给予专业性策略指导。例如,面对工作和孩子教育的平衡性选择,很多家长会感到无力和困惑,假如陪伴孩子便不能够更好地完成自己工作,但是忙于工作又会导致自己对子女疏于管教,担心这种情况不利于其心理健康发展。这时候,教师可以协助家长对当前状况和可选方案分别做一个细致的评估,去调查每个选择“可以获得什么,又要付出什么,需要准备什么,但又欠缺什么”,协调工作、教育在各个阶段所需要注意的问题、突出的矛盾,以及对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协调整理,有所取舍,才可以统筹兼顾,同时做好工作和家庭教育。另外,针对学生漫无目的、毫无方向的现象,教师应当及时给予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告知大家,应当努力尝试,迈出第一步,合理为自己做规划,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最后,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突出性问题,自学校、课堂教育、学生家长、学生本身等多个层面入手,来谋求恰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及调节手段。例如,可以告知学生如下理念和策略:改变是一项投资,可以找到一个可以累加的目标,掌握这单元的物理习题,再掌握下一单元的习题,逐渐建立信心。

3立足教材,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

教材是课堂教育的基础与基石,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内容,认真研读教材,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趣味性的教育内容,以潜移默化和互动性强的形式,增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初中物理教师应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物理知识及心理教育引导教学的多种方式,运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来增强课堂的吸引力,用多元化的形式契合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特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整体兴趣和心理健康素质,增强学生的适应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契合学生的物理知识及心理特点,改变过往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做好心理准备和情绪准备,并且掌握有效的课题教学节奏和韵律,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及心理综合能力。例如,教材中蕴含着颇多的德育及心理引导故事和元素,相关物理学家的品质和精神也能够对学生进行良性的启迪。比如,在为学生讲述“万有引力”的知识时,教材中便有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趣味故事讲解,教师可以自相关内容入手,结合教材,利用多媒体动画和影视作品还原当时的场景,请学生在动态的欣赏过程中体会牛顿善于思考、积极进行物理生活化学习探究的精神,为学生做出良好的表率,激发学生的效仿热情,提升学生物理思考学习的积极性。

4平等教学,温厚待人,鼓励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为了更好地给予每个学生发言表达机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教师应当首先做出表率,以身作则,在教学过程中秉持公正公平的态度,一视同仁,关注关爱每个学生,对学困生和学优生给予同等的帮助和尊重。给予物理学困生更多的发言与表现机会,关注其学习心理健康情况,对峙进行良性引导,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表达交流热情,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的知识时,由于大部分学生在过往的学习与生活中便接触到了此类现象,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问及学生是否在生活中遇到过此类情况时,大部分学生都积极举手想要发言。这时,我注意到班上一名物理学困生也鼓足勇气举起了手,此情此景令我非常欣慰,于是将其叫起回答相关问题。这名学生大胆发言,阐述了自己在生活中将筷子放在盛满水的碗里,观察到筷子形状变化的现象,认为其现象能够体现出光的折射。我对他的回答给予了言语上的肯定和掌声的鼓励,当众赞美其,善于观察,并在生活中挖掘物理现象的优良品质。鼓励大家向之学习,同时引导其以后在学习生活中认真观察物理现象、总结物理知识,积极发言,踊跃与大家进行交流。久而久之,在我的引导下,这名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逐渐增强课堂发言与表现的频率也在不断提高,其物理成绩也有所进步。这名学生也由最初的不善言辞和沉默寡言,逐渐变成了后续性格开朗、主动与学生老师交流请教的良好状态。基于此,我们可以得知,初中物理教师的鼓励和认可,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激励作用,因此教师应当不吝夸奖,循循善诱,侧面引导,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探究兴趣,构建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物理知识文化进步与心理健康同步发展。

5基于小组合作和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为其带来良好体验

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在知识文化教育进度下,为学生穿插讲解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知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理念,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和引导。另外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内部形成良好的交际圈和心理健康交流氛围,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相较于独立完成物理知识学习和探究的方式,大多数初中学生喜爱进行团体性、小组性分析交流与合作的形式。另外,“实践-理论-实践”的行事模式,课前做题-课上听讲-再做题,亲身经历的体验是不可复制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物理知识,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和游戏化的形式对相关知识进行体会和理解。例如,在学习“重力”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跳绳比赛,鼓励大家在跳绳的过程中体会身体腾空后所产生的重力感,引导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团结协作,互相鼓励,记录跳绳的次数、每个人对重力的感受。在合作跳绳的物理探究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索和尝试,形成了勇敢坚强的学习与心理品质。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表达意愿和参与的积极度,适当地给予鼓励和帮助。另外,重力加速度的问题也是后期物理学习过程中需要慎重思考与解决的问题,因此在调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速度下身体重力的感觉,以及对地面踩踏时回馈的力量感。不仅可以为学生带来良好学习体验,还能引发学生的物理深思,为其以后的物理探究埋下良好根基。

6案例引导,立足实际,树立榜样,答疑解惑,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基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策略性引导,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困惑给予专业性策略指导,可以依据例题分析和知识讲解,挖掘机与生活实际的有效联系,以案例性、视频性的展示方式,给予学生心灵和视觉上的冲击,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和正确价值观念。例如,在学习速度的知识时,在物理教材中涉及到了汽车与高速路上行驶,始终保持速度不变,求解到达目的地最后花费时间的问题。在引导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进行学习和解答时,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汽车在高速路上真实行驶的视频,为学生营造真实感和生活化气息,激发学生的物理探究兴趣。同时在学生掌握了物理速度解答及例题分析思路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为学生穿插播放一些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变速或加速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视频。以此来警示和教导学生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在今后的驾车行驶时,尽量保持匀速平稳前进,对自身生命及他人生命给予足够的尊重和保护。提高学生对生命的尊重意识和敬畏感。另外,教师可以请已经毕业的学生来为同专业的学弟学妹们进行演讲,以便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比如,我校一名已经毕业的优秀学子,面对学弟学妹们的心理困惑,表示:“遇到问题,先找到解决办法,告别纷扰,去寻找生活的物理宝藏,留意健康的生活及学习习惯带给自己生活的一种舒适感。也可以先定制一个小目标,提高自己的眼界和思想,告别负能量,每天追求一点进步。最后,可以时常去记录一场生活的变化及进步,诸如又做对了一道物理题、成功背诵了一个物理规律,这些点滴积累都能够让你变得更有自信,心理健康程度逐渐提升!”

7结束语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育;创新

对于初中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各种思想的形成期,可以说是“灵魂发育期”,这一时期所形成的思想观念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和行为习惯产生巨大的影响。初中德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使其自身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中考制度的压力使得我国的初中德育教育很难做到理论知识与德育功能的有效统一。传统的宣讲式的德育教育,严重违背了学生心理发展和道德培养的规律,使得学生会说不会做,没有真正成为道德的主体。

一、 对初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意义

当前,物质生活的丰富性以及社会的复杂性,使得各种思想观念在这种环境下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再加上外来文化的影响、现代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以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物质主义等等不良思想的蔓延与充斥,青少年面临的诱惑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对初中生来说,他们的思想观念正处于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极其容易受到外界思想观念的影响。因此,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能够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起到正确的指引作用,有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同时也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尤其是对德育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够使德育教育的教学效果更加显著,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 德育教育中教学方法创新的有效措施

近年来,通过对我国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研究,笔者结合自己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对促进初中德育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的有效措施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1.加强情感上的交流,注重情感教育

对于初中德育教育来说,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情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通过情感教育能够取得更好的德育效果。德育教育不是一味地说教,灌输式地教育往往会使学生产生抗拒的心理。因此,教师进行德育教育时,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及时地了解学生思想形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正确的指导。例如,在进行德育教育课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言,说出自己存在的困惑或问题,也可以以不记名的形式将自己的问题写到纸上交给教师,这样教师就能够结合学生的问题,及时地调整自己德育教育的方法,实现方法的创新。

2.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学习中

当前,我国初中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是思想品德课程,但是真正的德育教育不能仅仅依靠这一门课程,而是要将其渗透到学生各个学科的学习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德育教育中,各科任教教师要加强配合,在教学时要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如,政治教师要在讲课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法制观念、社会主义等思想教育的渗透;而历史教师则要结合自己学科的特点加强爱国主义、责任意识等思想品质的传递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德育教育的功能得到发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利用现代科技在教学中的使用,加强网络对学生的引导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以其直观、形象等独有特点,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对于初中德育教育来说,利用好现代科学技术,加强网络对学生的引导将对其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建立校园网络,制作一些思想性好、适应性广且具有极强趣味性的德育课件或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具有教育意义的视频或资料,参与到德育教育活动中来,成为道德思想学习的主体。另外,也可以利用网络优势,加强德育教育和主体班会的双向结合等等。当然,不可否认,网络教育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环境的复杂和网络信息的混乱,会对德育教育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时,要加强对学生文明上网的教育指导工作,引导学生正确辨认网络中的垃圾信息,以此来抵制网络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蚀。

4.注重德育教育的生活化

德育教育生活化,就是强调思想道德教育直面生活中的问题与困境,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加强对学生的启迪与引导,从而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德育教育不是口头教育而是真正为解决学生成长中的思想问题、促进学生思想发展而存在的。因此,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注重德育教育的生活化,结合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原因以及解决方法的思考,以此来发挥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作用。这也是进行初中德育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

总之,创新初中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能够对其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要想实现德育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就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宣讲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其对德育教育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于耀国.浅析初中思想品德的德育教育[J].教学论坛.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