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英文工作汇报

英文工作汇报

时间:2022-03-20 10:19:19

英文工作汇报

第1篇

两张报纸最显著的区别,在于现在的《文汇报》是张中文日报(虽然历史上曾出过晚报),而那张“前文汇报”则是张英文晚报(虽然也曾出过早报)。

那么,历史上的两张《文汇报》之间有无关系呢?可说有,也可说没有。本文试从两方面探讨这个问题:先介绍“前文汇报”的概况与兴衰,再介绍现《文汇报》创刊时为什么起名“文汇报”及与“前文汇报”是否有渊源关系。

一、“前文汇报”是张什么样的报纸?

话得从一个叫开乐凯的英国人说起。开乐凯(J.D.Clark,也有人译为克拉克)1840年生于英国萨福克,十多岁就入伍,后长期在英国海军服役。1861年到了远东,参加过鹿儿岛之战。几年后,他不想再在军界混了,就在日本商界混起来了。再过几年,1875年,就像当时众多的西方冒险家一样,此人从日本到了上海经商,做转运货物的生意。

那时上海云集了很多英美人士,英文晚报只有一种,叫《上海差报》(ShanghaiCourier,又称晋源报或通闻西报),总编辑是著名记者巴尔福。1879年,巴尔福应聘去北京同文馆任教授,《上海差报》换了总编辑,并准备将晚报改为日报。

开乐凯获悉消息后,从中发现了商机,决定办一份英文晚报来填补空缺。他为这张报纸起名《The Shanghai Mercury》,Mercury的意思是水星,又是罗马神话里的商业保护神,若作普通名词,又可解释为信使。这报名确实妙,开乐凯得意之余,又给这张报纸起了个中文名字,叫《文汇报》。这也许是另有高人建议,现已无法考证。后人也有称之为“文汇西报”,可能因为这是份英文报,又因为要与后起的即现《文汇报》有所区分吧。

且说这“前文汇报”1879年4月17日下午出现在上海街头,对《上海差报》刺激不小。《上海差报》急忙打消改为晨刊的计划,与《文汇报》竞争起来。然而竞争的结果,却是后来者居上,没斗得过《文汇报》。到1889年,《上海差报》的馆主死了,后继无人,该报的招牌和印刷机器都被《文汇报》买去,《上海差报》就此告终。①

开乐凯虽是军人和商人出身,但对办报兴趣十足,以馆主兼总编辑身份主持《文汇报》编务四十余年,1920年因年老多病而退居报社顾问,1922年10月病逝于上海。该报的早期创办人还有布纳克(J.R.Bla ck)、李闱登(C.Rivington)等。

《文汇报》刊登新闻不求周全完备,而以耸人听闻的手法追求轰动效应,对中国事务常持极端态度。1885年一度出版过英文的文汇早报《Shanghai Mercury,Morning Issue》,何时开始何时结束不详。1899年该报兼并了另一家英文《晋源西报》(Shanghai Courier and China Gazette),把原在《晋源西报》附出的英文周刊《华洋通闻》(The Celestral Empire)一起并入予以出版。在19世纪90年代,上海的英文报刊中,是《字林西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华洋通闻》、《文汇报》三足鼎立的局面。②此后,《文汇报》和《字林西报》晚早轮出,各占半壁江山,成为上海外文报坛的两大支柱。该报还创办过中文出版机构―――文汇馆和中文日报《指南报》,出版了不少英文刊物,如《Urchin》(意为顽童,中文名《乌娘痕》,系讽刺性周刊)。可见,当时的这份文汇报雄心勃勃,试图向出版中心的方向发展。③

《文汇报》1896年6月创办《指南报》,本想与《申报》等中文报纸竞争,请来李伯元主持,但并不成功,只办了约一年。后李伯元离去自办《游戏报》。李伯元是晚清著名谴责小说家,有《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等著作十多种。他也是晚清上海休闲小报的始作俑者。④

值得一提的是,《文汇报》创刊伊始,就率先使用最先进的煤气引擎轮转机印刷报纸,而此前中国的报纸印刷都用的是人力手摇机(中国最早有煤气供应是在1864年的上海,煤气灯渐渐取代油灯。有电力供应则要晚几年,1882年电灯首次照亮申城,不过那时只能给15盏灯供电)。

1900年,文汇报馆改组为文汇报有限公司,开乐凯任公司董事长兼报纸总主笔。开乐凯还有件得意的事,他曾亲赴英国路透总社抗议路透社新闻稿在华被《字林西报》垄断,交涉获得成功,从而极大地丰富了《文汇报》的新闻内容。

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直到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报界新闻来源都相当匮乏。即使派出记者获得独家新闻,但因电报费用过于昂贵,一般的报社是无力承担的。那时报界伪造专电、互窃专电成风。⑤所以,哪家报纸有了路透社这样世界级大通讯社的专供电讯,其新闻竞争力大增自不言而喻了。

当时沪上中文报纸的不少消息评论都译自英文《文汇报》和《字林西报》。1900年义和团在北京起事,围攻使馆等,为世人瞩目。《文汇报》刊出不少独家新闻及通讯,使报纸销量激增。

这张“前文汇报”走下坡路,与日本人有关。因为开乐凯曾在日本生活经商多年,与日本各界关系很深。1904年,日本人佐原笃介出资入股该报,任副主笔兼董事,报纸亲日倾向渐浓。到1917年时,日资已占该报全部股份的半数,美国资本占三成多,英资股份不足二成。此时该报在各种报道中一味偏袒日方,为广大读者不满,声望日益下降,经营状况每况愈下,虽多方努力并频频改组董事会,但已无济于事。1930年(民国19年)6月11日,该报公司董事会决定停刊,8月被美商英文《大美晚报》收购。⑥《大美晚报》吸收《文汇报》后,报名改为《ShanghaiEv enin gPostandMercury》,直到1951年2月停刊。

二、现《文汇报》创刊时为何起名“文汇报”?

“前文汇报”在上海消失后,时光又过了30多年。到1938年1月,《文汇报》又在上海街头出现。与前一张英文晚报《文汇报》不同的是,这张《文汇报》是中文日报。

1937年底,上海、南京等地已沦陷,但上海的公共租界、法租界还未被日军侵占。这些被英、法等国控制的地区宣称中立,成了所谓的“孤岛”。设在虹口的日军报道部胁迫租界当局12月12日发出通告,从12月16日起,日方要对租界内的所有华商报纸进行新闻检查。因拒绝接受检查,《申报》、《大公报》、《时事新报》、《民报》(即民国日报)、《立报》、《救亡日报》等纷纷宣布停刊,或迁移外地。当时在大报中,只有《新闻报》和《时报》接受检查,继续出版。

此时在上海南京路新新公司(现为食品一店)上的旅馆里,有一群人经常在长包的313房间聚会,为首的是严宝礼等。他们多为沪宁、沪杭铁路局的职员,因抗战爆发被路局遣散,各拿了一笔遣散费,故在此商量用这些钱干些什么生意。起先想集资去贩米,严宝礼家乡吴江盛产大米,而此时上海正闹粮荒,运来可有大利可图。不料这时日军宣布粮食禁运,计划于是落空。这时,参加聚会的人中,徐耻痕等本是《新闻报》报人,就提出现在好多报刊都停刊了,而市民都关心时局,不如用这笔钱办一张报纸,不愁没销路。

办报要想避开日方检查,有个办法就是挂洋商招牌。恰好这群人中有个叫方伯奋的,是跑马厅的职员,他提出,他认识跑马厅的英国职员克明(H.M.Cumine),克明曾担任英文《文汇报》的记者,如请他出任发行人,向英国总领事提出申请,事情就好办了。果然,第二天方伯奋来说,克明已满口答应,条件是要担任董事长兼总主笔,月薪300元(不久加至1000元),他的儿子小克明任董事会秘书,月薪100元(不久加至300元)。要知道《文汇报》创刊时资本金号称1万元,实际只收到7000元;徐铸成担任主笔,主持编辑部工作,每天要编两个要闻版面,还要写社论,开始时月薪只有400元,且只按四折发给。⑦由此可见,克明与其说是热心办报,其实是想借机发财。所以,后来他被日伪收买,企图出卖《文汇报》,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文汇报》创刊的过程就不多说了。这里主要探讨的是:为何起名叫《文汇报》?要回答这个问题,只要听听几位创刊时当事人的回忆,就大致可明白了―――

说说给报纸起名的事。在酝酿筹备过程中,大家没有在这方面多花功夫,虽然也议论过一些报名,但未定下来。当联系并决定聘克明做发行人后,大家很快认定,就用克明办过的英文报纸“文汇报”这个名字,一来登记方便,二来这名字也不错,且在读者中已有一定影响。对其含义并未深究,只是随后为副刊定名《文会》(注:后改名《世纪风》)时,确认含义是“以文会友”。⑧

克明说他是英国苏格兰人,幼年时代就前来中国,不仅会说中国话,而且也会讲上海话,连宁波话也会说几句。虽不精通中国文字,但能看懂华文报纸。过去曾做过新闻出版及教育工作,当过英文《文汇报》的编辑。他解释说英文《文汇报》的英文报名为Mer cury,卖给英文《大美晚报》,使该报的英文报名改为Sh ang haiEve ningPo standMer鄄cury。但仍保留中文报名《文汇报》。现在如果办一张新的报纸,中文报名可用《文汇报》,但英文报名就不能用Mer cury,非改用他名不可。他建议改名Stand ard。⑨

1938年我看到克明时,他已头发斑白,五十开外了。他还担任过英文《文汇报》的记者。该报停刊时,曾将报名出卖给某西文报。所以,在《文汇报》定名的时候,有人曾提出此问题。克明的回答是:“当时出卖的是英文报名Me rcu ry,并不妨害我用中文报名出版(所以,我们的《文汇报》创刊后,特别标出英文报名为Stand ard)”。这是他强词夺理的流氓手法。⑩

从上面几位的叙述来看,可见当时酝酿《文汇报》创刊时,创办者起先并未考虑好叫什么名字。只是在找到克明做发行人后,经克明提议,起名“文汇报”,未有异议,因此被大家所认可。一方面克明做过前英文《文汇报》的记者编辑,对《文汇报》这个名字情有独钟,另一方面,《文汇报》的报名确实也不错,历史悠久,在读者中素有影响。不过为了以示区别,就将英文报名改成了“The Standard”,印在报眉上。

这么说,并不是想证明“前文汇报”就是现“文汇报”的前身,从而使《文汇报》的历史前溯至1879年。毕竟这是两份不同的报纸,一是英国人办的英文晚报,一是中国人办的华文日报,其背景、立场、内容都不一样。但是也不能说这两张报纸毫不相干,一点瓜葛都没有。至少,这个报名是有一定的继承性,有源头可寻。

至于“文汇报”这三个招牌字,即今天《文汇报》报头上的大字,是请当年书法名家谭泽写的,没花钱,谭先生免费赠送。

现《文汇报》1938年刚创刊时日出对开4版一大张,售价2分5厘。很快,3月5日起增加版面,扩为日出两大张,售价3分2厘。到7月1日就发展为对开三张半或四张。由于报纸旗帜鲜明的抗日立场,深受读者欢迎,发行量激增,到5月份已逾5万份,超过当时号称发行量最大的《新闻报》。广告多得来不及登,有些客户宁可多出广告费,要求第二天见报。

这些都是题外话,本文就不展开讨论了。

(作者单位:文汇报)

注释:

①胡道静:《开乐凯及其“水星”》,见《上海研究资料》(上海通社编)第418页,上海书店1984年版

②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一卷第314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③④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1850~1949)》第30页、第148页,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⑤那时不少报纸上的“专电”,特别是“北京专电”,往往是编辑们关在房间里“创作”出来的。新闻界前辈胡政之回忆道:“那时的电台,是在主笔的脑子里,几个人一商量,二号字的专电就来一个。”有的报纸还伪造政界要人的通电。广州《七十二行商报》就曾模拟黎元洪(民国早期曾几度就任北洋政府大总统、副总统)秘书饶汉祥的笔法,连续伪造了黎元洪论国事的通电,骈四俪六,居然真假难辨。至于偷窃专电,最常见手法是贿买电报局的收发员和截收电讯。见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一卷第1073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9月版

⑥贾树枚主编:《上海新闻志》第139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⑦徐铸成:《我参加〈文汇报〉的经过》,见《报海旧闻》第278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⑧《313房间:文汇报在这里孕育》,见《在曲折中行进―――文汇报回忆录•2》第26页,文汇出版社1995年版

第2篇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英译 中国特色用语 中国英语

一、引言

翻译是世界各民族之间交际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每一个民族有自己独有的文化。近年,世界各地出现了“汉语热”,英汉两种语言迅速国际化,而国际化必然会让语言更加注重本土化。因此,汉译英时,中国英语的表达方式成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保留本土文化的一种方式。《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国政府一年一度政策方针国策的宣传文件,涉及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人民生活等诸方面。因此《报告》中必然涌现出大量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的中国特色用语。而这些中国特色用语英译时不能在字典里找到对应的英文表达,因而需要译者根据规范英语的语法规则结合汉语的特点,通过音译、译借或语义再生等手段进行翻译,从而产生了表达中国特色用语的中国英语。众所周知,“Three Represents”(三个代表) 、“the Four Cardinal Principles”(四项基本原则)、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与时俱进)、“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ll-round way”(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表达方式都是国际社会承认并被读者接受的中国英语表达方式。而中国英语的存在与运用一直是争论的交点,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究竟有何区别,中国英语又有何存在价值?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值得我们研究。

二、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界定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一直以来是研究者们争议的问题。早在1980年,葛传槼[1]在外语界首次提出“中国英语”,并使用China English来表示“中国英语” 以区别“Chinese English”或“Chinglish”。他指出China English主要是指用于表达中国特有事物的英语词汇。汪榕培[2]从跨文化交际视角肯定“中国英语是一种客观存在”。1993年李文中[3]进一步提出中国英语的定义:“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的事物,不受母语干扰,通过音译、译借以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中国式英语则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由此可以得出,中国英语是一经解释可以被理解并接受的,且主要用来表达中国特有文化。它是宣传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三、《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产生的中国英语

为了更加准确、完整地表达政府工作报告的政策和方针,根据翻译的目的,报告中涉及中国特有文化政策方针等表达主要翻译策略是异化策略,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特点。因此,有浓厚汉语特点的中国英语就此产生,而且广泛被应用。下面我们来研究以下几类英译时易产生中国用语的汉语表达。

(一)数字略称语英译产生的中国英语

汉语追求辞藻的简约或华丽,因此很多地道的数字缩略表达,如“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五个统筹”、“五缓四减三补贴”就业扶持政策等。诸如此类的缩略形式,如果把它们包含的具体内容全部呈现出来的话,那么汉语缩略后朗朗上口的简约美就荡然无存。因此,《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采取的策略是在第一次出现时直译出一个对应表达,并加以解释具体内容,之后文本中再次出现,就可以使用创造性译出的“中国英语”,如:“Three Represents”(三个代表)、 “Three stresses”Education(三讲教育)、“Three Favorables”(三个有利于)、 “Four Stabilities”(四个稳定)、“five stresses,four beauties and three loves”(五讲四美三热爱)。

这些英语看似不被理解,但是一经解释不难被理解,因此,解释过后便可以被长期使用以保留原语特点,也顺承了汉语简约的特点,这些数字略称语创造性地译出了中国英语。

(二)政策新词英译产生的中国英语

每年的报告中都涌现出一批年度新词汇,它们富有中国特色,反映中国社会生活的鲜活字眼和新鲜事物的语言表达也正随着对外开放和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和深入而被外国读者了解和接受。如“廉政建设”(build a clean and honest government)、“和谐社会”(a harmonious society)、“低保金”(subsistence allowances)、“引进来”与“走出去”( “bringing in” and “going global” strategies)、“非公有制经济发展”(non-public sectors of the economy)、“零就业家庭”(zero-employment households)等词汇的翻译都创造性使用了中国英语。再例如直译过来的“和谐社会”(a harmonious society)、“菜篮子工程”(market basket)、 “铁饭碗”(iron rice bowl)、“米袋子工程”(rice bag)等都是极具中国语言特色的中国英语,且已经被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四、翻译过程中中国英语的生成途径

语言是一个发展的变体,从《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产生的中国英语来看,涉及中国文化特色语言特色的表达翻译时必然会产生大量的中国英语。而中国英语也已经基本被认可。“一种民族或民族集团的‘精神’会不断地把语言引到确定的道路上来”。[4]每个民族的思维模式和文化模式不仅在其母语中体现出来,而且也不自觉地带入所使用的其他语言中。而在汉译英时,译者会不可避免地把中国特色带入英语从而产生了能被读者接受和理解的中国英语,中国英语就是把中国的社会文化体现在新创造的英语中,它不仅体现了英语的本土化也丰富了英语词汇。

目前,中国英语研究大部分集中在词汇层面,翻译时中国英语生成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新词产生的中国英语

按照原来的意义和结构直接把原有词句转换成译语。例如:“考碗族”译为“gold-rice-bowl- seeker”,“裸婚”译为“bare-handed marriage”。

(二)合成翻译生成中国英语新词

例如:偷菜Vegeteal(vegetable加voice),秒杀seckill(second加kill),给力gelivable。

(三)音译生成(transliteration)

中国英语有些词汇或短语源自普通话或方言拼音,这主要适用于中国特有事物或地名。例如:功夫:Kongfu;气功:Qigong;太极拳:Taijiquan;饺子:Jiaozi;(四)译借(translation)生成

该方法主要用于翻译中国特定时期的词汇。例如:流动人口:floating population;四个现代化:four modernizations;双百方针:Two Hundred Policies。

时代在变迁,语言在发展,汉语在丰富,其翻译时所产生的中国英语也在丰富。目前,对中国英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词汇层面,句法和篇章层面尚未深入,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五、中国英语存在的意义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具有民族性,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此,中国英语具有中国特点是不可避免且可以提倡的。中国英语作为“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无法避免或有益于传播中华文化的中国特点的英语变体”,它的存在必将丰富英语词汇,并对宣传中国文化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其次,中国英语作为一种英语本土化的现象,为标准英语的研究提供了对比材料,而语言教学中,对比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形式,中国英语将会是与标准英语对比研究的对象。

六、中国英语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中国英语是一种服务于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因此,在诸如《政府工作报告》之类的国家外宣类文件中,中国英语就被用于表达中国特有文化。由此看来,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的,它的存在是一种现实不是假设。我们应正视并肯定其存在,并发挥其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乃至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英语也算是一种英语变体,为了满足某种特定需要(如保留原语语言文化特征)而产生的中国英语应该是一种正确的能被接受的英语变体。中国英语使用的文化背景与语境直接决定了中国英语能否被理解和接受。因此,我们在涉及中国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强调它背后的文化背景与语境。正确恰当地使用中国英语来诠释中国特有文化,不仅能推动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而且对中国英语的推广和对我国英语教学也有现实意义。中国英语对教学方面的启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借中国英语渗透文化教学

“理想的外语学习并非用目的语代替母语,用目的语文化归属替代母语文化归属,而是目的语和母语、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的积极互动。”(高一虹,1995)而中国英语正是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产物。可见,有必要在外语教学中进行中国英语教学,让教师与学生将英语与本族文化结合起来,鼓励其用英语表现本族特有文化和事物。可以采用文化渗透法、影视作品英译本文化分析、交际情景再现法等教学方法让学习者感受中国英语,并进一步学习规范英语。(二)用于语言对比教学

外语教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中外语言的教学比较”(王力,1995)。英语教学中,中国英语可以作为与标准英语对比学习的语料,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规范中国英语,避免误把Chinglish当成China English。

(三)启迪翻译教学

简单说,翻译的过程就是把原语中的某个表达转换成目的语中的某个对应表达的过程。但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带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表达无法在目的语中找到对应的表达,翻译时文化因素是首要应该处理的。王佐良先生曾说过,译者处理的只是单个词或句,他所面对的确是整个文化,因此在文化翻译时可采用的翻译方法有直译法、音译法和阐释法。而在上文提到的中国英语产生的几种途径,主要也是源于翻译。翻译教学中不可避免地涉及本族特有文化,因此,翻译中结合中国英语既能缓解英语中找不到对应文化表达语的矛盾又能更好地丰富英语语言,更能使中国英语真正走向规范化成为英语的变体之一。

七、结语

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官方英译本中存在的大量中国英语进一步说明了中国英语的客观存在,也进一步丰富了中国英语词汇及表达,为中国英语研究者提供了更广泛的语料,但是中国英语的研究仍然存在局限,文化因素涉及更多的是词汇层面,而句子及篇章等层面涉及不深。本文仅从《政府工作报告》英译角度审视中国英语存在的意义,进一步强调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创新精神,不拘泥于某种固定模式,创造性译出符合时展的译文。同时,提倡译者在翻译及教学过程中,把握好极具中国特色的中国英语标准,而不是盲目地创造出令人费解的Chinglish。中国英语有待进一步系统的深入研究,研究者应力促“China English”这一英语语言变体得到世界认可,并让中国文化得到全面的宣传。

基金项目:2012年湖南科技学院校级科研项目“《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特色用语英译策略与翻译原则探析”(项目编号:12XKYTB017)

参考文献

[1] 葛传槼.漫谈由汉译英问题[J].翻译通讯,1980(1).

[2] 汪榕培.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J].外国语学院学报,1991(1).

[3] 李文中.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

[4] Ssaussure.F.de.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M].New York:McCraw-Hill,1966.

[5] 杜瑞清,姜亚军.近二十年“中国英语”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1).

[6] 高一虹.EIL与跨文化交际[J].山东外语教学,1995.

第3篇

,还具有为数不少的带有印度明显文化特征的词汇,其中有一些已被吸收到英语词典中,成为标准英语词汇的一分子。如yoga(瑜伽)。

另外,印地语中的两个后缀 “-ji”,和 “-na”也经常出现在印度英语中,从而成为印度英语词汇的又一个显着特征。其中“-ji”表示尊敬的意思,一般放在人名之后。而“-na”在印地语中表示否定,放在句尾时表示反意疑问。如:标准英语讲You were there, right? (你当时在那儿,对吧?),而印度人却经常说:You were there na?

二、本土源语言与英语成分嫁接组成混合词汇

除直接引用本土源语言词汇外,印度英语词汇中也存在大量的本土语同英语成分组合而成的混合词汇。如police walla (警察)。

三、本土源语言的直接翻译

印度英语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直接译自印度诸语言的词汇及表达方式。如:印度英语中的twice born (再生族的)。此外,印度英语中不少骂人的话也是由本土语直接翻译而来。

如:主人骂仆人:You donkey’s husband!(你这个蠢驴的丈夫!)

不仅如此,印度英语中某些日常用语词汇的表达方式也源于印地语的直接翻译。

比如:印度人见面经常会问:What is your good name?。这种表达方式直接来自于印地语同类表达的直译,其中good就直译自印地语Shubh,意为“好的,吉祥的”。

另外,印度人谈论自己工作和学习计划的时候,往往会用到一些时间概念。这些时间概念的表达与英美英语也略有差异。 如:表达“今天早上”时,印度人会说today morning而不说this morning,因为此概念的表达直译自印地语aaj subha。

然而,在实际交流中,这种印度语直译的使用经常会让交际对方感到困扰,尤其是当印地语与英语中的对应词汇有程度或感彩差异的时候。例如,一位美国访问学者造访印度,在某次讲话中,陪同的印度人竟让他shut up。对此,这位美国学者极为郁闷,他认为印度人这样说简直太粗鲁了。但其实印度英语中的shut up一词源自印地语的直接翻译,印地语中的对应词是Chup bet,其意思是“别说了,算了”,并不具有冒犯之意,而只是一种轻描淡写的提示。所以那位叫美国学者shut up的印度人,在说shut up时,对其根本没有不礼貌的意思。

由此看来,在其地域及文化的影响下,印度的英语词汇注定与其本土源语言词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然而随着印度的不断开放,世界对于印度英语词汇发展的影响也不容小觑,所以印度英语词汇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便是:对标准英语词汇的再创新。这种创新可以是用法上的,可以是书写上的。

一、词汇用法上的创新

多数印度本地语言中都有性的区别,所以印度人经常将male或者female与一些性别指示不明确的称谓或者动物组合,来表达阴性或者阳性的概念。如: cousin-sister表姐/妹,female lion母狮子。

在数字的表达上,印度英语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表达习惯。比如,印度人习惯用介词by和upon来表达两位数的概念,对于96这个数字,印度人习惯说:nine by six 或nine upon six。

另外,印度人在表达“多”或者“少”的时候,习惯在less或者much后面添加of,比如It is so much of heat(天太热了)。至于为什么要带上of 这个词,就连印度人自己也说不清楚。

二、词汇书写上的创新

在词汇书写上,印度英语词汇最大的一个创新点是广泛使用缩略形式。如ILU(I Love You)S.L.O(Seat for Ladies only);Gen. Sec.(General Secretary)Soc. Sec.(Social Secretary)

可是,同英美人士不同,印度人在读以上缩略词时往往按照简写之后的拼写发音。如:在拼读“Soc. Sec.”时,英美人士对于主体部分一般依然发原来单词整体的音,“Sec”依然读作“Secretary”,而 “Soc.”按照各字母在原始单词中的发音拼读,这样“Soc.Sec.”被读作“soush secretary”,而印度人经常会读作“sock seck”,并不考虑其原始发音。

以上即为笔者对印度英语词汇在传承本族源语言和结合标准英语进行创新两方面特征的具体描述。然而,随着印度经济的不断崛起,作为印度文化与世界文化碰撞磨合下的产物,印度英语词汇在未来定会呈现出越来越多样的发展态势,而其词汇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也会日益凸显。或许有一天,当我们的子孙后辈学习英语的时候,单词hello-ji (哈罗吉)已经同 yoga(瑜伽)一样被人们所熟知了。

参考文献:

[1] 李翠云. 印度英语语法的形成及其特点[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

[3] 秦冬梅. 印度英语特点解析及其对EFL的启示[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

[4] 谢贵华. 传承和冲突的渐进——对印度英语发展及特点的反思[J].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4) .

第4篇

关键词:报刊阅读;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151-0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英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现。英语学习方式经历着一场革命,报刊阅读作为一种新型的英语教学方式被引入课堂,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并在学生的抽象学习和真实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英语报刊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特别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报刊教学的必要性

以往英语教学仅围绕教材展开,信息量少,语言输入有限,不利于学生扩展知识面和提高理解能力,也跟不上高考对学生词汇量的要求。而且单纯依靠读、背单词来提高词汇量的方法往往事倍功半,造成学生常常疲惫不堪,失去信心,影响其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手中的阅读材料往往陈旧过时,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题材也较窄,不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更不符合高考的题目设计和要求。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教学材料的真实性,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教师在对教科书进行充分有效地使用外,还应对课外阅读材料进行适当的选择。《二十一世纪中学生英文报》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内容时尚,贴近社会与生活,时代感强,很多话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篇章中所使用的语言纯正,文字流畅,是培养学生学习地道英语的好材料。而且版面内容丰富多彩,题材多样,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不仅增长了学生的知识,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二十一世纪中学生英文报》立足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青春校园”版面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英语能力的一个平台。再者,《二十一世纪中学生英文报》所使用的词汇量与现行的中学生英语教材配套,进度同步,不仅能让学生复习生词,又能拓展词汇,运用词汇。文章的篇幅也适合中学生的英语程度和理解能力,可读性强,是适合中学生的优秀阅读材料。

二、辅助英语教学

1.激活学生阅读兴趣,拓宽英语学习渠道。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的课堂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可从报刊上选出一两篇与课文同专题且趣味性强的文章供学生阅读,并在课堂上着重处理。课外可选一些贴近时代的热点、焦点话题作为课外阅读材料,如,第259期曾报导中学生出国游学的经历,学生对此大多充满好奇心。类似的文章还有第246期介绍了韩国当红明星Rain,第251头版介绍了动感男孩潘玮柏。教师应抓住学生喜爱明星的特点,向其推荐趣味作品,这不仅补充和拓展了课文学习,而且给学生带来了学习乐趣,拓宽了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开阔了他们的文化视野。

2.激活相关知识,加深课文的理解与巩固。由于课本篇幅有限,不可能介绍所有相关材料,而报刊中有许多文章与课文的内容有关,如能很好地利用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对课文背景知识的了解,从而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事实表明,将报刊中的相应文章借用到课堂上,“先睹为快”受益匪浅。比如,在教授The Olympic Games这课时,笔者要求学生阅读第247~248期Olympic Helpers这篇文章。学生借助报刊提供的相关知识,进一步了解了与奥运会有关的内容,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巩固。

3.提高英语阅读能力。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中英语教学内容多、教学难度大等特点,许多教师一直坚持以“强化学生的阅读训练”为教学突破口。然而,许多成功的教学经验证明,要学好外语,学习者必须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入和实践活动。只有阅读量大,积累的阅读经验丰富,语言运用的能力才会越强。因此,将英语报刊引入课堂,无疑可以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多看、多读、多练,通过一系列阅读来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在报刊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课堂上,着重处理与教材同题的材料,或者限时训练高考类的阅读篇章。课后则要求学生们自觉完成其余的栏目及篇章,以促使其养成定期读报的阅读习惯。另外,教师可利用报纸上不同体裁的文章教授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如略读、跳读、细读、推理判断、推测词义等,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在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写作能力是学生较难提高的一种能力。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持之以恒的训练。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启发、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二十一世纪中学生英文报》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涵盖了近几年高考书面表达试题的内容和体裁,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书信等高考命题中常见的文体,这对学生仿写报刊文章,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是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我们知道,任何语言的学习都需要模仿。仿写报刊文章是一种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手段。例如:《二十一世纪中学生英文报》中每期都有大量的人物介绍的文章,教师可从每期报刊中选出一两篇好范文,与学生一起学习,帮助学生系统分析文章的语篇结构、文体、时态以及优美词句,而后让学生进行仿写。另外,《二十一世纪中学生英文报》中还有每月一练的书面表达练习,教师可用来测试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5篇

关键词: 中国英语学习策略 2001―2009 策略研究

1.历史回顾

中国的二语习得策略研究有近20年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2个阶段:1984―1992为萌芽阶段。在这个阶段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人数极少,研究对象单一,研究范围有限,成果不多;1993―2003为全面启动阶段。在这个阶段,研究队伍迅速壮大,研究方法逐步和国际接轨,研究范围明显拓宽,研究成果成批涌现(文秋芳,2004)。笔者整理和归纳了自2001―2009的有关二语习得策略的文章,以期找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该领域未来的发展。笔者将此阶段该领域的研究文献分为两大类:(1)理论探讨;(2)实证性研究。

2.理论探讨

在2001―2009年间,有关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理论性文章可分为两大类:(1)理论综述;(2)理论构建。

2.1综述类文章

董春枝、顿祖纯(2007)指出英语学习环境目前在中国不是“二语”环境,还只能是外语环境。英语学习不是习得而是学得。中国英语教学是外语教学,其主要策略是为学习者营造内外真实的英语环境,提供或指导学习者获得足够的质和量的输入,从而获得正确的输出。包婉玉、王健(2006)概述国内外对学习观念和学习策略的研究,就观念和策略的关系进行探讨,认为学习观念影响学习策略的选择,最终作用于学习结果,学习策略的使用也能够引起学习观念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把观念和策略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并应用于外语教学过程。汤富华(2007)从行为主义的观点出发,认为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的语感范畴是对语言惯例认知内化的结果,语感获得是操练使然。二语的语感的获得与母语的语感的获得是完全不同,前者需要后天的强化练习,不是终身的。而后者很大程度上是先天形成。就此作者提出了语感训练模式操练的理念――五个一百(模仿录音、作文、会话、辩论、视听各100小时)。王小萍(2000)对国内外外语学习策略理论、分类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和概括,并就影响学习策略运用的因素、外语学习策略训练、语言学习策略与学习观念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学习策略是可以训练的,并且提出了具体的训练步骤。王曦(2006)从母语思维与母语知识两个角度分析了母语对二语习得的积极作用并对相应母语策略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进行探讨。姚琴宣(2006)提出要了解和发展自身的认知风格,学会使用相应的学习策略,并使自己的认知风格与语言学习策略相匹配,与此同时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风格,制定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孙奕东(2007)分析了母语对二语习得的积极作用,以及积极利用母语策略促成其在目的语中的正迁移。李泽娟、王娟(2006)基于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的二语习得理论,认为外语学习者应充分利用母语知识来认知和建构外语技能。翻译活动作为一种外语学习策略,它不仅可以当作一种认知、记忆、情感、社交和补偿学习策略,同时能促进词汇、阅读、写作等外语技能的发展,并对不同程度的学习者起到促进作用。牛强(2002)论述了理解和输出合二为一的策略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周绵绵(2006)对相关文献进行历时研究,探讨了性别对语言学习策略选择的影响及其与策略使用频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女性一般比男性选择更多的语言学习策略且使用也更加频繁。同时,作者也指出了国外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处。

2.2理论构建

文秋芳(1996a./2003)基于O’Malley和Chamot(1990)三分法(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和Oxford(1990)的两分法(间接策略和直接策略)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包含管理策略和学习策略两个子策略的策略系统。管理策略用于调整认知和情感活动,语言学习策略直接用于学习听说、技能或者学习语音、语法和词汇知识。每个策略都包括观念与行为两个部分。观念与行为既有关联的一面,又有不一致的地方。当观念与策略(行为)密切相关时,观念决定了策略(行为)的使用;当观念与策略(行为)不一致时,一个观念不一定引发一个相应的行为,但某种行为的变化必须要以观念上的变化为前提。

3.实证性研究

3.1研究归类

(1)从研究视角方面来看,有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宏观视角是指研究者的出发点是英语学习者观念和策略的总体,而微观视角则是侧重于学习某一类知识或技能策略的研究,如听力策略、阅读策略、词汇策略等。

(2)从研究对象来看,几乎所有的文章的研究对象都为在校大学生,除了沈小娟、肖会(2007)研究了研究生,周霞、丁文英(2005)的研究对象除了大学生外还包括了社会人事,如企业老板、员工等。

3.2研究结果

3.2.1观念、策略的偏爱倾向与变化趋势

文秋芳、王海啸(1996a)和文秋芳(2001)发现观念与策略之间的显著相关关系,但相关程度不等。其中相关程度最高的是依赖母语观念与依赖母语策略,最低的是功能操练观念与功能操练策略。跟踪调查的数据显示,观念/策略的关系有逐年增强的趋势。王春晖、关晓燕(2006),尹保林(2006)分别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调查了英语学习者学习策略使用的差异和学习英语不成功者习得策略运用的情况。他们都认为在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注重策略的教授。

3.2.2观念、策略与英语成绩之间的关系

沈小娟、肖会(2007)通过对某高校理工文三科研究生各随机抽取20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英语学习策略和学习成绩进行定量研究,探讨了学习策略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生的学习策略和成绩之间有显著相关,其中形式操练策略对成绩的相关性最强;英语学习策略对成绩有不同程度的预测能力,其中形式操练策略最强,为正方向,其次是母语策略,为负方向。管理策略和功能操练策略对成绩也有预测能力,但相对较弱。高分组学生和低分组学生在策略的使用上也有显著差异。王晓军(2001)采用面谈、记日记的形式,研究了两名颇具代表性的学生,发现学习策略的差异对二语习得产生极大的影响。

3.3专项学习策略研究

3.3.1听力策略研究

丁卫国(2001)运用国外二语习得的有关学习策略的理论,结合我国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外语学习过程和学习者个人差异、了解并训练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必要性、学习策略、听力策略训练的基本原则等方面来浅谈如何进行听力策略训练。

3.3.2阅读策略研究

番黎萍(2006)改进了Pearson提出的学习策略五步训练法,提出了元认知知识讲授与元认知知识运用相结合的阅读元认知策略训练模式。对140名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该策略训练模式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阅读元认知策略在中国外语阅读课堂中的可教性;2)阅读元认知策略训练能够提高被试的元认知策略意识;3)阅读元认知策略训练必须理论联系实践。同时扼要地论述了该训练模式对ESL阅读策略的教学实践所带来的启示,指出在实施具体训练过程中应予以考虑的因素。李明澈(2007)从元认知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元认知学习策略与快速阅读的关系,以及在日常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元认知学习策略训练。

3.3.3口/笔语策略

宾科(2007)、吴学松(2005)、杨青锋(2007)分别阐释了在写作和口语中学生的错误,提出了与此相对应的学习策略。

3.3.4词汇策略

刘向红(2005)综述了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些词汇学习策略、如语义场策略,关键词法、上下文阅读法、单词表策略、形态理据策赂等,并根据词汇学习的两个准则和中国具体的外语学习环境分别对上述策略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提出,在利用单词表记忆多词素时,应使用形态理据策略,并结合上下文的学习来补充词汇知识。田文燕(2004)对过去的25年中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发展变化进行了阐述,对国内外学者们的学习策略分类进行了表述,对国内的一些学者的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进行了简要叙述。郑晶(2005)简短回顾了国内外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情况之后,重点介绍了若干种行之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如使用字典学习法、关键词记忆法、分类记忆法等,旨在帮助外语学习者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策略,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黄艳(2007)分析了在阅读中影响二语词汇附带习得效率的三个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通过对这些策略的探讨,认为在一定的条件下,词汇附带习得可以成为二语词汇习得中非常有效的一条途径。顾永琦、胡光伟(2003)从动态的角度调查了100名中国大学生词汇学习策略、词汇量和英语成绩的变化,以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学生经过6个月的训练,词汇策略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词汇策略的种类增多了;2)词汇策略运用频率增加了;3)词汇观念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有所增强。研究还发现,尽管两次问卷调查的词汇策略使用情况分别与两次词汇测量测试成绩有显著相关,但词汇策略的变化与词汇量,英语成绩的变化没有特别密切的关系。在21项策略中,只有两项变化(为学习查字典,适用词根)与学习结果的改进呈显著相关。范琳、王庆华(2002)考察了词汇策略训练的效果,结果发现词汇分类训练对词汇测试成绩的提高有显著影响,不同训练方式,受试者的英语水平对训练效果没有显著的影响。

3.3.5交际策略

周震、丁文英(2005)概述了元认知的理论体系,在分析了交际策略产生与发展及其心理认知的基础上,认为交际策略产生与应用的实质在于元认知的监控与调节,元认知策略又是监控与调节交际策略的主因,并展示了元认知策略在交际策略中的作用。卢加伟(2006)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1)32位社会人士,他们是洛阳市三家企业的员工和老板,其中10位被采访;2)河南科技大学28名英语专业大一学生、26名英语专业大二学生以及外国语学院25名英语专业二年级硕士研究生的拒绝程式。实证调查证明:二语为英语的中国学生在用英语进行拒绝时存在明显的语用迁移现象,但是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这种迁移的程度逐渐减弱。左鸣放(2001)探讨交际策略的性质、交际策略对交际能力的影响及其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通过分斩影响中国学生交际策略使用的因素,以期探寻将策略能力训练融入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途经。张慧清(2007)交际策略的界定和分类为切入点,探讨了交际策略在商务英语交际中的应用模式,以期提高商务英语交际能力和交际效率。

4.研究成果综述

(1)听、说、读、写语言技能学习策略的研究不均衡。词汇学习策略研究占了绝大多数。写作、听力策略的研究几乎是空白,阅读策略研究相对而言也很缺乏。研究的策略的方法单一,大多是简单的样本实验,研究策略使用后研究对象学习结果的变化,鲜有对变化过程的研究。

(2)词汇、语音语调、语法学习策略的研究不均衡。相比较而言,词汇学习策略研究做得比较好,语音语调、语法学习策略的研究几乎没有。

(3)实验中大多使用问卷调查方法,远远多于实验研究、个案研究和混合研究。

(4)理论性文章多为介绍西方的研究理论和成果,缺乏针对中国人的二语习得理论研究。

(5)实证性研究多是研究二语学习者的语言行为,而不是研究二语习得的过程与原因。绝大部分的实证研究局限于考察不同的学习者对学习策略的选择,而不是教授的学习策略能否帮助他们的二语学习,以及怎样帮助二语学习。

综上所述,我国的二语习得策略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笔者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能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有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Chen,Si-Qing.A study of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in interlanguage production by Chinese EFL learners[J].

[2]Oxford,R.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Rowley,Mass:Newburry House,1990.

[3]Wen,Qiufang.Advanced Level English Learing in China:The Relationship of Modifiable Learner Variables to Learning Outcomes[M].Hong Kong University:Unpublished Doctoral Thesis,1993.

[4]董春枝,顿祖纯.中国英语教学环境及其策略[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3).

[5]汤富华.语感范畴与语言策略[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2).

[6]包婉玉,王健.再论语言学习观念与学习策略相关性[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2).

[7]宾科.英汉思维差异与大学英语书面表达学习策略[J].科技信息,2007,(3).

[8]范琳,王庆华.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分类组织策略实验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

[9]李泽娟,王娟.论翻译是有效的外语学习策略[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10]卢加伟.英汉拒绝策略及其语用迁移的实证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11]牛强.论二语习得中将理解和产出合二为一的外语学习策略[J].外语界,2002,(1).

[12]沈小娟,肖会.研究生英语学习策略和成绩的关系分析[J].世纪桥,2007,(1).

[13]孙奕东.论母语策略在二语习得中的积极作用[J].双语学习,2007,(4).

[14]田文燕.交互性外语教学活动中的听的突破[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

[15]王小萍.论成人英语词汇的学与教[J].广东农工商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3).

[16]王春晖,关晓燕.英语学习者学习策略使用的差异[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

[17]王立非.大学生英语口语课交际策略教学的实验报告[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

[18]王文宇.观念、策略与词汇记忆[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1).

[19]王宇.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策略的调查[J].外语界,2002,(5).

[20]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可控因素对英语成绩的影响[A].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C].高远等.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4.

[21]文秋芳.英语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学习方法上的差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

[22]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a.

[23]文秋芳.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变化的趋势及其特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6b,(4).

[24]文秋芳.传统和非传统学习方法与英语成绩的关系[J].现代外语,1996c,(1).

[25]尹保林.学习英语不成功者习得英语策略的调查.温州大学学报,2006,(5).

[26]杨青锋.英语写作中的中介语偏误分析及纠错策略省略/plus/view.php?aid=615037

[27]周绵绵.性别与语言学习策略的关系[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6,(2).

第6篇

关键词:双重代码理论;高职英语;词汇教学

1 双重代码理论概述

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加拿大心理学家佩维奥提出了知识的认知表征理论――双重代码理论,此理论认为,对于现实存在的言语、非言语两大类信息,人类发展出了两个相应的存储系统,即言语系统和意象系统。言语系统专门编码、组织言语信息,以语言为代码,它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记忆和存储语言信息,言语表征系统的信息存储是可以分解的,是以线性形式存在的;而意象系统则处理非言语的有关事件和物体的信息,形成其心理意象,信息以意象系统为代码,且信息的存储是以整体形式存在的。根据心理学家佩维奥的双重代码理论,表象信息加工相对于字符信息加工更具有优势,大脑对形象材料的记忆速度和效果要优于对语义字符的记忆。佩维奥提出,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语言和非语言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它们两种表征系统既可以独立工作,也可以共同起作用。双重代码理论可以用于许多的认知现象,例如记忆问题、问题解决、语言习得和概念学习等。

根据双重代码理论,任务的加工有三种类型:1)表征性的:直接激活语词的或非语词的。2)参照性的:利用非语词系统来激活语词系统的;3)联想性的:在同一语词或者非语词系统的内部来激活表征。这三种类型的加工,有时只需其中的一种加工过程,但也有时需要所有的三种加工过程。

2 高职英语词汇的学习和教学现状

高职学生方面:高职学生高考时普遍分数不高,文化课尤其是英语水平低,词汇量少;同时他们长期存在学习的自卑心理,课堂上学习不积极、不活跃,但有可能好动说话、睡觉、看手机等,课堂学习效果不好;高职学生缺乏学习的动机,他们不知道学英语和以后的工作有什么关联,即使有那也是好久以后的事,所以一直是以应付敷衍的态度来对待英语;同时他们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能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听不进去课,对知识点的理解较差,又缺乏自学能力。

高职教师方面:高职的英语课在学校里作为公共基础课,学校和学生往往不重视,教师在心理上也容易轻视自己的工作,对学情和教学钻研度不够,教学热情也不高;还有的教师有评职称和科研的压力,每周的教学学时又很多,造成老师没有充足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研究,也很少能有机会参加培训和进修;高职院校年轻教师比较多,他们对高职、高职学生、高职教学了解有限,很难做到因材施教,课堂教学也不能游刃有余、有的放矢。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元素之一,是学习语言的基础。掌握充足的词汇量是学生语言学习、教师顺利教学的重要保证。

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进行教学时,有的时候过于注重部分单词的讲解,而不能融会贯通;学生还是对着单词表进行机械地记忆,这样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而产生厌烦情绪。并且很多学生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英语基础薄弱,词汇的学习和记忆都有很大难度。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词汇量越低,学生越缺乏课外学习的自主自觉性,这样的情形下,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偏低,学习的实际效果也不是那么明显,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差,很难和教师积极互动,课堂教学效果不很理想。

3 双重代码理论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佩维奥双重代码理论,表象信息的加工相对于字符的加工具有一定优势。大脑对形象材料的记忆速度和效果要优于语义的记忆,教学过程中材料的信息如若同时通过视觉和言语两个途径输入大脑,那么记忆和信息的提取会变得更加容易。

因此,高职教师在教授词汇时,可以尝试在讲解词汇的过程中使用言语刺激、非言语刺激两方面,从不同的方面帮助学生们在头脑中产生意象。

1)图像法:在词汇讲解过程中,每当呈现一个新词汇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设备或网络来辅助教学,尽量有针对性地配以图片或者实物,当学生看到图片或实物的时候,则在头脑中可以快速建立一个意象,学生会对词汇更容易进行记忆。比如,在讲解flower单词的时候,教师可以呈现一朵美丽的鲜花的图片;在讲解dolphin单词的时候,教师可以呈现一段关于海豚的视频。这样可以让同学对新学的单词有更深的印象,记忆更持久。

2)联想法:如果不能找到比较直接的图片或者实物时,可以帮助学生们进行词汇联想,也可以去鼓励他们自己思考、互相讨论,把自己的联想分享给同学,从而可以更好地加深学生的感觉记忆。例如在讲解单词aural的时候,可以和单词oral一起讲解学习,二词音同形近,aural单词的首字母a呈“耳朵”状,所以含义是“听觉的”;而oral单词首字母o呈“口”状,所以含义是“口头的”。

3)句型法:研究表明单独的词汇在头脑中的保存和提取的效率远低于句子或短语的效率。单个词汇的含义容易被忘记,而句子的含义更容易在头脑中保存和方便提取,所以我们可以把一个新的单词置入一个短语或者句子中来学习。例如在讲解bankrupt单词时,可以让学生学习并且试图记忆句子“A beggar can never be bankrupt ”(乞丐永远不会破产),这样可以促进学生长久地记忆更多内容。

4 结语

根据双重代码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的过程中,积极调动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非语言系统,多方面利用想象、思考和情感体验,来充实高职学生所学英语词汇的意义,增强学生对生词的理解、存储和提取。佩维奥的双重代码理论对于那些英语基础薄并兵且缺乏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高职学生来说具有特别显著的影响作用和意义。

将双重代码理论融入到高职英语词汇的教学中,在课堂教学和课后自习中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这种理论方法来提高英语词汇学习的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高职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能更进一步地促进英语词汇的教学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孙岩.双重代码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9.06.

[2]姜晖.双重代码理论及其对英语学习中记忆的作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

[3]杨小燕.基于双重代码理论的国内英语教学研究综述[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12.

[4]周俊华.高职英语词汇教学完善建议[J].职业技术教育,2012.06.

[5]张丽敏.基于双重代码理论的英语词汇教学新模式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3.01.

[6]靳琰,张梅.双重代码理论在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07.12.

第7篇

关键词 英语新闻 听力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News Listening Teaching Strategy at the Basic Stage of English Major

PENG Cui

(Chongqing Nanfang Translators College of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120)

Abstract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stylistic construction, the vocabulary features,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English news and it points out some useful teaching strategies. The teacher should guide the students to listen to the news and to accumulate the linguistic knowledg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English news effectively.

Key words English news; listening; teaching strategy

中学教育对学生英语听力技能的培养仅仅局限于应对解题和考试这一层面,这决定了英语专业本科基础阶段的学生听力水平的基本情况:听力水平普遍不高,英语听力技能参差不齐。《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针对英语新闻的听力教学,指出:二级的目标是使学生“听懂VOA慢速新闻广播和文化节目,抓住主要内容”;四级的目标是使“学生听懂VOA正常速度和BBC新闻节目的主要内容”。然而,英语新闻听力对相当多的大学一、二年级本科学生来说,无疑是大难题和大挑战。其实教师只要针对英语新闻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新闻听力水平。

1 英语新闻的特点及教学策略

英语新闻媒体众多,学生通过多种手段能够收听到VOA慢速、VOA标准语速、BBC等新闻。这些新闻广播内容丰富, 语速标准,用词规范,时事性强,并且载有具体而现实的知识和文化,反映世界最新动态,但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学生要掌握其听力技巧并非易事。教学中应先向学生讲述英语新闻的特点,使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

1.1 英语新闻的特点及教学策略

1.1.1 新闻结构特点及教学策略

新闻报道的结构一般可分为倒金字塔法和时间顺序法两种。绝大多数的新闻都会采取倒金字塔法。这种结构的特点是按新闻内容的重要性递减的顺序安排全文段落:将最重要、最精彩、最吸引人的事实放在第一段,一般称为导语(lead);其次的放在第二段,依次排列,最次要的置于末尾。导语主要包括Who? Where? What? When? Why/How?它是一则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部分。

在听力教学中,应该提醒学生对新闻导语要给予最大的重视。教师需要找出各种题材的新闻,截取导语部分做成听力练习给学生收听,使学生首先能够听懂导语。练习的方式可以是:听第一遍,学生做笔记,然后让部分学生说出所做记录;听第二遍,学生再做笔记,让学生复述大意;听第三、四遍,做听写练习。这种练习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顺序的调整或者删减,听力材料可以先易后难。但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根据导语的特点做听力笔记,尽量多关注表达意义的名词、形容词、动词及相关词组。

1.1.2 新闻播送特点及精听泛听策略

VOA慢速新闻语速约为每分钟90个单词,句式结构简明扼要。慢速新闻对于大学新生来说,是有一定挑战性的材料,难度又不会过大,适合收听。教师可把长度在5分钟左右的健康报道、经济报道、教育报道等做成听力填空(spot dictation)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完整收听两遍后填完10到15个空。之后,对新闻的语言点进行讲解,并要求学生课后记忆。教师要把新闻音频和原文发给学生,在课后阅读、仿读。只有学生自己能流利的朗读了,才能听得懂慢速新闻。

VOA标准新闻用正常语速播送,每分钟不低于140个单词,句子较长且结构复杂。大多数新生认为新闻中间的停顿很短,理解难度很大。标准新闻可用于一年级学生的泛听练习,以及过了慢速英语关的学生用于精听。大学二年级时,教师让学生收听VOA标准新闻和BBC新闻,做精听训练。第一遍听大意、记笔记,让学生听完后复述;第二遍边听边完成事先设计好的客观练习题;第三遍听,完成一些涉及细节的主观问答题。

1.2 新闻的词汇特点及教学策略

一般来说,英语新闻所采用的词汇可分为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

(1)基本词汇构成。VOA慢速新闻用词浅显,较严格地限定在美国人最常用的1500个基本单词内,可在听力课堂之外,要求学生自习背诵并定期听写检查。而标准新闻词汇量在4000以上,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应不断积累,教师也要把总结的词汇告知学生,以奠定基本词汇基础。(2)专有名词构成。新闻报道与有关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密不可分,因此人名、地名、国家、政党、组织、传媒机构、宗教、武器装备、缩略语等专有名词在新闻报道中屡见不鲜,构成了新闻听力的巨大障碍。这些应该以教师归纳为主,作为辅助资料发给学生记忆,并要求学生增加日常收听过程中接触到的新词汇。(3)其他词汇。针对不对题材的新闻,如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新闻,它们都有一个常有词汇范畴,但它们常常是一些领域的术语、专业词汇,这些词汇是学生最不熟悉,又最难掌握的。学生往往忽视了一点,这些词汇在同一类型新闻中反复出现的频率很高,例如:evaporation(蒸发),compost(堆肥)、estimate(估计)、military(军事)、launch(发射),平时注意积累,是完全可以熟能生巧的。

1.3 新闻背景知识的积累及教学策略

Stevens( 1980) 给背景知识下的定义为对某门学科已有的知识( P151) 。Biemans 和Simons(1996)给其下的定义更为精确: 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时学习者所拥有的全部知识, 这种知识可为其获取新知识提供潜在的联系,特别是新闻热点问题。新闻热点问题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指各个领略内的焦点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一般能了解到社会热点问题,但对专业领域的热点问题往往是一问三不知。教师可在听新闻前几分钟讲解有关的背景知识。或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课外收集、课前讲解。狭义的热点问题主要是指地区热点问题,如巴以冲突、以黎冲突、印巴问题等,往往涉及到人物背景、地理背景、历史背景或事物背景。教师需要集中收集整理这些问题,通过课堂讲授或者分发资料等方式,让学生有所了解。对于一些新闻中经常提及的热点问题,要以专题的形式向学生讲解。背景知识绝不是可有可无,当教师在讲授这些知识的时候,理清了新闻的来龙去脉,让学生能够知其根,就能学会分析事件的走势,跟上时事新闻的步伐,就能更容易的听懂新闻。另外,穿插讲解一些反复使用的英语词汇、句式,为这类热点问题的听力理解打下坚实的语言知识基础。

2 总结

英语新闻除了告知听众世界正在发生的事件,还兼具传递英语语言知识的功能,是英语专业本科生不可或缺的听力练习材料。教师要对各类新闻做好收集整理工作,选取不同体裁的新闻让学生收听,在听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如:怎样做笔记?怎样抓关键信息?怎样存储信息?在听之外,一定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或者辅助手段,让学生了解英语新闻的文体特点,语言知识以及新闻背景。通过一段时间的补充积累,内化这些知识,只有做好了这两方面的教学工作,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新闻听力水平。

参考文献

[1] 樊永仙.英语教学理论探讨与实践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第8篇

【关键词】词汇学习 构词法 对比联想 使用词典

对于学习和运用大学英语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词汇。但是词汇的特点就是数量多,想要科学、系统的掌握词汇,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学习策略。这篇文章详细阐述了三种策略,分别是使用词典策略、对比联想策略和构词法策略,采用上述策略有利于学好词汇。

一、英语词汇学习现状

在大学阶段的词汇学习当中,不管是英语专业,还是其他专业,学校都设置了英语课程,但是因为大学英语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大学生在记忆词汇以及扩大词汇量方面还有很多欠缺,学习效果不是很好,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英语环境的限制作用。在大学阶段,英语课的课时和其他阶段相比,有所减少,对于成绩要求也不是很高,学习气氛变淡,这使很多学生特别是其他专业的学生,对学习英语是越来越没有兴趣,词汇量水平开始降低,还赶不上高中阶段的水平。

2.在英语词汇学习方面,缺少正确的指导。在母语的作用下,大部分学生学习单词,完全凭借死记硬背,不结合语境,不能真正的了解词汇的含义,这就造成容易遗忘,成就感缺失的情况,使学生不再愿意学习英语,认为这是一种负担,也不可能感受到词汇本身所带来的乐趣。

3.学生缺少主动的学习态度。因为在高中时期,学生学习英语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到了大学阶段,大部分学生都比较贪玩,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时间一长,更不会主动去学习英语。

二、英语词汇学习策略

1.构词法策略.英语词汇构成具有规律性,所以也叫构词法。派生词就是将山词根加上前缀以及后缀形成新的词汇,对于词汇总量来说,派生词的数量是很多的,比如common-place、dc-value 等,这种词汇记忆的方式主要是构词法。

经常会看到的词汇构成方式为:(1)词缀法,也叫做affixation ,就是将单词或者词根加上前缀以及后缀形成新的词汇,由派生法形成的新词汇就是派生词。前缀的作用是更变词义,附加在形容词或者是动词前面,在性质上属于副词,附加在名词前面,在性质上属于形容词;后缀的作用是变更词性,或者变更词义。例如isappear(v..消失)、appear(v..出现),词义发生变化,但是词性并没有变化;appearance(n.出现)是词义没有改变,但是词性发生变化。(2)合成法,也叫做compounding,就是把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词进行结合,形成新的词汇。例如skin-deep(肤浅的)、hardware(硬件),英语合成词主要是合成形容词名词,合成副词以及合成动词数量要少一些。

2.对比联想策略。每一个单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和其他词汇会有着各种关系,比如形近关系、同音关系、反义关系以及同义关系等。我们可以通过联想记忆,从一些词汇联想到其他词汇,这种做法,不但熟记了旧单词,又锻炼了发散思维,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同义词:举个例子,学习代表“喜欢”的动词或者短语时,除了likc,love,还可以用be keen on,be fond of替换。(2)反义词:学习delicate(美味的)时,要同时想到useful(有用的)、futile(无用的)以及tasteless(乏味的)。(3)形近字:比如confcdcrate(同伙)和opponent(对手),patrol(巡逻)和petrel(海燕)、petrol(石油)。

3.使用词典策略。对词汇进行学习要应用到词典,词典不但是工具书,还是学习英语的教科书。通过不断的学习,我们不能只掌握词的表面含义,还要深入研究词的其他含义以及用法,拓展我们的词汇量。学习英语是离不开词典的,先说如何选择,一本好的词典,词汇完整,解释正确,结构合理,例句也是比较经典的。例如朗文出版社或者是牛津出版社的,可以选择双解词典,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形成英语思维,有利于英语的学习。再说如何运用的问题,在阅读时,不要大量查阅,这样会让我们很难正确理解篇章的主要内容,使阅读者的注意力不能集中,也会影响到分析文章以及词句的能力。正确的选择以及运用词典,可以让学习者掌握词汇的深层含义,词汇量也随之增大。

三、结语

对于语言知识来讲,词汇是主要的组成,进行英语学习,必须有词汇作为基础。科学的词汇学习策略可以让学习者随时的学习词汇。可以说,掌握了正确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独立性、自主性以及自控性。学习策略对于记忆词汇来说,具有很大的作用,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学生才能在记忆词汇时,不会完全依赖重复记忆法,而是选择其他科学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章春风.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培训的必要性[J].咸宁学院学报,2010,04:156-159.

[2]苏佳卓.英语词汇教学策略浅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

[3]马丽媛.学英语师生词汇学习策略教授与使用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

[4]林叶.论高职英语词汇学习的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1(23).

第9篇

【关键词】中学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培养

众所周知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从全世界来看,说英语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任何语言的人数,10多个国家以英语为母语,45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是英语,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二十几亿)讲英语。全世界75%的电视节目是英语,四分之三的邮件是用英语书写,电脑键盘是英语键盘,任何一个会议敢号称是国际会议,其会议工作语言一定要用英语,也是联合国的正式工作语言。随着我国同国际的交往日益频繁,人们使用英语的机会越来越多。单从我国的各种考试,特别是中、高考以及各种职称考试都涉及英语写作。可见英语书面表达的重要性。但现实中,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并不理想,为此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变得极为重要。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呢?我认为应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累词汇,夯实基础

词汇的积累是学生学好英语必须面对的一大难题。词汇是学好英语的一块奠基石,也是书面表达中的一把阶梯。词汇量是写好书面表达的必需品,词汇就像建筑房子时打的地基一样,需要稳固扎实,否则英语的各方面技能就没有办法进行下去。要想要有丰富的句子,就必须有丰富的词汇。词汇量的训练办法各异:1)可以通过利用早读、晚读记忆单词.2)通过听写模式,可以是课堂上老师集体听写;也可以利用学习小组的优势利用课余时间听写检查。3)竞赛模式,本学期本人仿照中央电视台的汉字听写大赛的形式来了个英语单词听写大赛,效果不错。学生的参与性很强,效果很明显,即提高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也达到了增加词汇量的目的,一举两得。4)利用构词法,如success一词,通过了解词根success名词,然后加后缀success+ful变成了形容词,通过加前缀un+successful变成unsuccessful变成了否定词,后缀改变词性,前缀改变词意的办法拓宽他们的词汇量,也为将来的写句子奠定基础,简单易懂。

二、抓好值日报告

多年的实教中,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值日生报告是可行的。这种看似简单的英语报告尽管只占几分钟时间,但对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及时复习巩固课堂学习内容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可以促使不愿开口说英语的学生开口,让愿意开口的学生得到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值日报告是口头表达,也是书面表达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做好值日报告有益于书面表达的提高。值日报告的内容根据不同年级有不同的要求。以初中的值日报告为例,我要求学生的值日报告中必须包含以下内容:1)what’s the date? 2)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3)what happened in you class? 4)recite three sentences.(所背诵的三个句子既可以是本星期所学的重要句型,也可以是讲评过的书面表达当中人物的介绍,环保问题等等),这样既巩固复习了所学知识,又加强了写作能力的锻炼。

三、重视课本或文章中好句子,好段落的背诵

古人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可见诗歌背诵对诗歌创作的重要性。诗歌创作如此,英语学习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都知道,任何语言的学习,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在初学阶段都是有一个模仿过程。而要模仿就必须有可以模仿的样板,那么被模仿的样板就得靠我们平时去积累,只有有了大量的句子,优美词汇的积累,并进行仿写,这样学习者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好的书面表达,而背诵好句子,好段落时完成这一步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英语阅读中如果遇到这样的句子:As teenagers, we all dream about things that we hope to achieve in the future. But are everybody’s dream the same?我会要求学生背诵,并告知他们这类句子可以用做文章的开头,引入话题,文章中可以把dream换成你想表达的内容。如:hobby, favorite book等。再如:要写有关读书的重要性,像这类的句子就必须的积累了: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students are addicted to the internet. But I think we students should take study seriously. The advantages of study are as follows.这类句子的亮点便是with的复合结构的使用,be addicted to沉溺于短语的运用,以及引出话题The advantages of study are as follows.经典句子的运用。还有平时点评试卷时,单选里面也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句子:I find it impossible to clean the room in half an hour.句型:find it + adj +to do sth.是一个常用的句型,也是一个很有用的句型。有了这些积累,书面表达犹如囊中取物。

四、基本句型的掌握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当中经常会看见这样的句子:1)I very much love you.我很爱你。 2)I see on the street have a lot of people.我在街上看见很多人。这就是常见的Chinglish(中式翻译法)---逐字逐句翻译,忽略了英语的表达习惯:主+谓+宾+其他。所以必须让学生懂得句子的灵魂谓语动词的位置,动词前面放主语,动词后面放宾语。动词不能当主语,这样就不会有 :Watch TV is bad for your eyes.这样的病句动词:用Watch TV当主语了。所以花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了解五个简单的句子结构(1)S+V主谓结构 2)S+V+P主系表 3)S+V+O主谓宾 4)S+V+O1+O2 主谓双宾 5)S+V+O+OC主谓宾宾补)很有必要: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五、巧用学生的好作品

利用学生的好作品作为范本进行点评也能起到是一个不错的激励作用。作文批改时我会很关注一些漂亮的书面表达:漂亮开头的运用,好词句的仿写,有用句型的使用,书写工整等,搜集然后印发下去,作为作文点评的材料,人手一份,让同学们来找它的亮点及不足。当然印发的习作范本也要有技巧,比如把表达一般的范文同表达丰富的范文排在一个版面,书写规范的同龙飞凤舞的排在一起,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好范文的作者就会很有成就感,激励着他下次更努力。有待提高的范本的作者通过比对他就学会了反思,别人会用已学的句型,短语,我为什么没想到?书写不好的同学也能够通过欣赏自己同学的作品努力更正自己的不足。有百利而无一弊。

六、训练学生同句异构

学会同句异构对书面表达的丰富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我花了2个小时完成作业这一句子的造句,利用不同的已学句型及能造成不同效果的句子:

1)I spent 2 hours in finishing my homework.利用了spend...in doing句型; 2)It took me 2 hours to finish my homework.利用了It takessome time to do sth 句型; 3)To finish my homework takes me 2 hours.利用非谓语动词不定式做主语。三个句子各有千秋,难分胜负。平时做这样的训练越多,学生句子表达的能力就会越丰富,他们的知识迁移就能更好的运用。

总之“教学有法,学无定法。”“条条道路通罗马”只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不断的积累知识,不断仿写和创新,相信只要方法得当就能应验这样一句话:“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

参考文献

[1]陈瑜 词汇量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四川外国语学院成都学院 2007.03.17

第10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 词汇特点 跨文化性

[中图分类号]H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1-0044-02

目前,随着中国加入WTO,使其涉及商务的活动越来越多,商务英语的重要性也愈来愈明显。因此,想要真正地获取商务信息,理解其内容,就必须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准确地理解商务英语词汇的特点,使其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一、商务英语的特点

我们知道英语词汇具备涵义比较广、内容较为丰富和对上下文有较强的依赖性,缺乏独立性等特点。当英语中词语单独存在时,我们无法说出它真正的意思,因为其词义较为广阔,没有一个具体的词义,只有当词汇与文章结合在一起,我们才能辨别其具体意义。由此可见,普通英语的词汇特点如此,那么商务英语的词汇特点更为明显。

(一)商务英语词汇的丰富性

商务英语语篇的丰富性决定了商务英语词汇特点,由于商务英语语篇在商务活动中主要使用了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文件,因此使其具备了多样性和实用性等特点。按照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我们可把其语言表现形式分为三类,包括广告体、论说体和公文体,而公文体主要表现为商务信函、法律公文、合同等等。在运用中,商务公文要求用词严谨、合理和规范。而广告体则和公文体存在一定的差异,广告体主要是以商业广告的形式表现出来,用词都较为简洁、通俗化、生动和具备一定的鼓舞性,其中可能包括大量的口语词、新造词等。商务英语的论说体较多出现在书面语言上,例如为产品推广的演讲稿或者报告上,用词较为正式。

(二)用词正确严谨

由于商务英语运用在国际经贸往来中,交易双方处在不同的国家或者地区,语言文化存在不同的差异,如果使用较为复杂的商务英语词汇,极可能使交易双方之间产生误解。因此,根据国际贸易的有关规定,交易双方往来的信函要作为交易的一部门,并受到一定的法律保护,在交易双方交易过程中,除了广告语体之外,在其他用词上面要确保准确无误,尽量选择较为简单或者单一的词来代替一些词义较为丰富的词,从而使交易双方能够充分理解彼此间的词汇涵义,确保交易的顺利完成。

(三)运用大量的半专业词汇

在商务英语词汇中,基本包括的词汇有普通词汇、半专业词汇和专业词汇。普通词汇是一般英语较为通用的,半专业词汇则是由普通转变而成的,但是其在商务英语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涵盖了商务英语的大部分词汇。这主要是由于商务英语词汇涉及面较为广阔,不论是法律、经济还是贸易,甚至到工厂生产都要运用商务英语。因此,商务英语在一般的文献中,都大量使用半专业词汇。

(四)专业术语词汇数量可观

由于商务英语中,专业术语主要涉及到不同的学科和领域,因此这就要求其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商务英语专业术语要求其具备单义性,摆脱普通英语的歧义性和多义性,并且在商务英语表达中,专业术语的使用范围是固定的,不能随便更改其范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商务英语拥有较为可观的专业术语词汇,但是要真正理解商务英语文章,则必须要求读者懂得商务英语所涉及的各方面的知识,才能真正弄清其含义,以免使专业术语与普通词汇产生混淆。如果不充分理解,轻则可能闹出翻译的笑话,重则可能给本国或者地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五)使用大量的古语词

在我们实际生活中,英语词汇中的古语词已经不怎么通用了,但是在商务英语中,古语词可以增加其文件的正式和严肃的意味。因此,商务英语的古语词大部分都用于法律公文、商务合同和信函当中,以此来达到严肃性和正式性。

(六)外来词的应用

在商务英语的词汇中,其所使用的半专业和专业词汇,大多都是法语、希腊语和拉丁语,这些外来词在商务英语专业词汇中的使用较为明显。使用外来词可以使整个商务英语的文本看起来更加正式和严谨,确保了交易双方对词义的理解,使交易顺利完成。

(七)使用大量的缩略词

缩略术语是商务英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形式都是以主干单词的打头字母组成,例如在我们平时所使用E―MALL或者电报中,就会经常出现商务英语缩略词。由于商务英语的缩略词要求其词义单一、具备简单明了的特点,因此,在人们使用过程中也保证了其规范性,减少了词义之间的误差,也可以起到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商务英语中缩略语主要包括国际贸易电讯电传缩略语、国际经济贸易组织缩略语和常用商务英语缩略语这三类,例如我们所说的WTO、BAR、ICC等等,都是商务英语的缩略词。由于商务英语的缩略词在外贸交易中使用的频率较高,因此,就要求我们必须熟练掌握缩略词的使用规律,弄懂缩略词的具体含义,因为有些缩略词其含义不是固定的,具有多义,这就要求必须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其具体含义。

(八)新词的不断出现

由于商务英语词汇与当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许多包含着当代经济贸易的新概念和先进科技的发展等词汇就随之涌现出来,并且他们基本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的含义推敲排序形成的新词,具有复合性。

二、商务语境下词汇的应用

在商务英语中,大多数词义的表达都是靠词义的演变和词汇的搭配来实现的,少部分是新词。由于人们思想的不断演变,因此就产生了许多抽象的概念,使旧词逐渐演变为新词,从而形成了语境。语境可分为语言语境和经验语境两类,语言语境主要是围绕一个语段或句子产生的,而经验语境则是说篇章所发生的经验环境,我们可以利用语境确定文章的词义,也可以利用语境来确定词义的表达方式。在商务英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普遍存在,只有到了特定的语境情况下才能确定其含义,因此,这也就造成了人们对商务英语的词义理解错误的现象发生。

在商务合同中,为了能够确保措辞的准确性,使用商务英语时,可采用重复关键词的手段来强调说明,不要使用替代或者省略等会产生歧义的链接手段。而且词语一定要使用同一形式的重复,而不是同义词的重复,其实严格来说,语言并不存在真正的同义词,但是同义词不论是在表达的涵义还是具备的感彩来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特别是在商务合同中更为明显。另外在商务英语合同中,同义词或相关词也具有词汇并列使用的现象,一般是由and或or来进行链接使用的,这种词汇主要具备以下作用:

(一)避免歧义

在商务英语中,一些同义词并列使用可以起到有效的限制作用,限定词语的惟一含义。排除了由于词汇多义而产生的歧义,避免商务合同中的词义理解错误的现象发生。

(二)增强了词义之间的严密性

利用多个同义词并列使用,可以增强原文意思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减少词义之间的差异。因此,在合同签订中,合同的严谨性也决定了合同不容许出现任何的失误,不然必将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商务英语中这种词语排列使用的方法可以体现商务合同严谨性这一特点。有效的满足了商务英语对词义准确和文意确切的要求,也可以避免在诉讼时双方律师利用词义差别而产生纠缠。

三、总结

综上所述,商务英语具备着用词严谨、词汇丰富等特点。因此,只有正确地把握这些特征才能够使广大的经贸工作者准确阅读和理解合同,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从而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芳.李明清.商务英语的词汇特征及其实际应用[J].湖南商学院学报(双月刊),第15卷,第2期,2008年4月.

[2]刘白玉.商务英语的词汇特征及其翻译[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版),2007年,第4期(总第144期).

[3]刘丽梅.商务英语的词汇特点解析与学习策略[M].商场现代化,2008年12月,总第560期.

第11篇

关键词: 新课程英语 词汇学习 阶段性 词汇量

1.问题的提出

在英语的教学与学习历程中词汇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人们认为英语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掌握的词汇量的多少;学习者词汇量的多寡,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英语水平和考试成绩。

然而,在如火如荼的英语学习热潮中,我们却经常看到不同层次的英语学习者都曾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陷入英语学习的迷茫之中,其中最具疑问的当属词汇学习。师生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在平时的词汇考查当中,一些学生词汇记忆的数量和准确度都令人称道,但每到考试,成绩却不尽如人意,甚至会有极大的反差;而另一些学生平时词汇记忆较差,考试成绩却可能优于前者。

以上现象或许正是使众多的英语学习者走进迷茫,甚至误入歧途的那道“坎”。因此我们自然有下述疑问:

疑问一:一个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与其掌握的词汇量的多少一定成正比吗?

疑问二:现行的词汇量标准是否可行?

2.词汇学习的阶段性与词汇量的合理性

2.1词汇学习的整体性与阶段性

学习一门与母语完全不同的语言,并获得该语言与本族语言一样的语言能力,无疑要经过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对于成年学习者,在非融入性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外语则更是如此。这一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学校阶段(小学、中学、大学)、终点(熟练工作运用)。当然,词汇的学习也必须历经这些过程。

网大曾历时三个月进行了一项“中国英语教育用户情况调查”。调查统计结果表明;中国人学英语年龄不同,学习目的及方法各异。就词汇学习而言,初始阶段的幼儿英语,时下较为盛行的是“听说法”,侧重于“听说领先”、“词汇”与“语法”相对滞后的办法;到了小学中高年级乃至初中的初始年级,仍然遵循“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原则,总体上对词汇教学有所加强;初中后期,整个高中阶段乃至大学四、六级阶段,随着学生一定英语语言基础的形成,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学习结果的差异性对词汇学习的重视程度和学法的影响都达到了极至。

由此,我们可以回答第一个疑问:外语词汇量就整个外语学习历程而言是成正相关(Positive Correlation)的,但不能排除个体的阶段性的负差异(Negative Difference)。

2.2我国各个阶段词汇量标准的变迁

我国于1948年制定的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初中毕业生词汇量应达到2000个,高中毕业生应达到6000个,与西班牙、日本等国大致相同。60年代以来,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词汇量要求呈下降趋势。60年代3500―4000个,80年代2700―3000个,如今降到了最低点,只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1940个单词。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如此低的词汇量要求,不仅浪费了学生英语学习的黄金时间,而且直接影响了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同时也给大学英语教学造成了很大困难。根据国外权威机构的测定,一个人的英语词汇量低于6000个时,他用英语进行读写交际会遇到严重困难。鉴于此,各级各类英语词汇标准已远不能适应新的英语学习需求,急需做新的调整。在这方面,江苏、北京、山东和海南等省市已就此作出了积极的响应,词汇量的要求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2.3词汇量与阅读能力的关系的量化研究

Laufer(1989)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外语学习者如拥有5000个词汇量,阅读正确率可达56%;若词汇量为6400个,阅读正确率可达63%;若词汇量为9000个,阅读正确率可达70%。研究者们估计;在第一语言的阅读中,流利读者的可辨词汇范围为1万到10万个词汇量。而在第二语言的阅读中,只要求总数很低的词汇量,通常为2000―7000个词(Nation,1990)。第二语言学习者如要以优秀的第一语言读者的方式进行流利阅读,则需要掌握与第一语言读者一样多的词汇知识。尽管核心词汇的内容对基础阅读教学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教科书中80%的词汇是最常用的2000个词汇,但是这些词汇对于以学术为方向并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生来说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他们需要掌握许多不常用的词汇。因而,第二语言的研究者们认为,词汇的开发是阅读理解的关键要素。

3.结论

词汇学习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词汇量的大小是衡量一个外语学习者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标志。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明确词汇学习存在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只有我们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英语词汇教学乃至整个英语“教”与“学”的过程才能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参考文献:

[1]王惠萍.英语阅读中的词汇问题[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S3).

[2]罗胜雄.浅议英语词汇学习策略[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3]吕英健.高中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与成绩的相关分析[J].英语辅导,2005,(09).

第12篇

关键词:报刊阅读  真实性  必要性  操作性  策略性  四会训练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人类社会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王英民老师 (北京市英语学科带头人、北京市特级教师、清华附中英语教研组组长)说“不会阅读就不会学英语,阅读是基础,没有阅读就不会有很好的听力,没有阅读就更谈不上写作,没有阅读也不可能很好地去表达……”因此,提高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和要求。英语阅读理解是考查和测试学生英语能力的一种主要形式,高考阅读理解题量逐年增多,知识面逐年拓宽,难度逐年增大。这充分体现了教育界已经改变原来只侧重对语法和语言知识的教学,不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一违背语言教学规律的做法。这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进步。但在现实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真正的提高。笔者认为引进报刊是解决此问题的好办法。

二、报刊阅读的真实性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制约中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课本阅读材料不够丰富,课外阅读量少。课本作为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工具,是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基本载体。通过对课本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一些英语的语言现象和语言知识。但从内容方面讲,所选课文的材料过于单一,阅读材料过于大众化,没有学生所想获得的语言信息。所以学生很难对语言本身以及语言现象有过多的兴趣。语言作为载体的功能也就被弱化了。在加上课外阅读材料语篇的文本展示形式缺乏真实感和真实性,很难能真正引起学生兴趣。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只有5—6%的学生在课外能去读英语课外读物。而交际法和流利第一原则都要求信息输入量大,通过对获取信息的需要这一特点来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和运用外语的兴趣和动力,使他们在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活动中发现和总结语言使用的规律,进而加以掌握运用,从而达到发展语用能力的目的。而语言作为载体和工具的功能也只有在学习者利用它去获得信息的时候才能真正体验出其价值。学习者只有在这个时候才最具成就感,乐于通过阅读去获得他们感兴趣的、有价值的信息。而报刊作为一种时事英语,迎和现代生活节奏,突出阅读话题,在学习真实和生活真实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

三、英语报刊辅助教学的必要性

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教学材料的真实性,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除了充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丰富阅读材料至关重要。笔者选用了报刊阅读。《21世纪报 中学生版》是我在高二时全班统一订阅的报刊,使用该报基于以下原因:

1. 激发学习动机,培养自学能力

实践证明,动机是积极学习的源泉和原动力,兴趣是间接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内在动力,是积极学习策略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当学生对所学材料产生浓厚兴趣时,就能集中注意力,情绪高涨,充分发挥潜能,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随着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明显提高,阅读不同题材的能力也随之得到了提高。《21世纪报 中学生版》文字浅显,特别适合高中学生。内容丰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是读者在阅读的同时准确了解当今现代社会的好途径;特别是选择了那些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文章,如足球、体育、电影明星等。这些阅读材料是他们经过努力便可以读懂的。

2.接触西方文化,了解风土人情

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能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好英语。报刊的时效性、新颖性让我们时刻感受到世界最新政治、经济和文化动态,为英语学习者开辟了一个了解各国社会文化的窗口。背景知识、风土人情、文化习俗是提高英语阅读效率的非语言制约因素。这是单纯的课本知识远远无法满足的。

3.进行大量阅读,培养阅读技巧

近几年的阅读理解试题增加了阅读量,提高了对阅读速度的要求,并加大了阅读材料的文字难度,对词汇理解的要求有所提高。正可谓阅读技能的三要素:速度、理解、词汇在试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一词多义、熟词生义、多种时态的混用、结构复杂的长句、省略句及插入语等语言现象也随处可见。结合高中学生已有一定词汇量的前提,进行大量阅读,培养阅读技巧,进行侧重于获取信息的泛读将是提高阅读理解的有效途径。而报刊提供了丰富鲜活的泛读材料。

4.深化阅读理解,带动听说读写

阅读的提高不仅可通过具体的阅读教学而提高,也可促使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从而反过来更大的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21世纪报 中学生版》提供了很多这样的机会;此报有8个版面,分“国内外新闻”、“文化与体育”、“校园生活”、“开心驿站”等专栏。教师可充分利用报纸文章的不同题材和学生对所读材料的浓厚兴趣,进行听说读写方面的训练。因此,有效的阅读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带动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

5.运用报刊阅读,扩大词汇容量

阅读理解的一个难点是词汇量的缺乏。但词汇量不是整天泡在单词堆里就可以提高的。其实阅读是扩大和巩固词汇容量的最好方法:可以利用“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方法在阅读中积累词汇,并鼓励学生把这些新单词积累到单词本子上,放在身边,利用零散时间反复记忆,加强印象。另外,“Help” 栏中列出的单词为必背单词,每周一进行听写。持之以恒,又会在阅读过程中巩固记忆了旧单词,同时学习了新单词。这样滚雪球似的向前发展,不知不觉中词汇量就扩大了,成为语篇分析理解能力加强的基础。正如有些同学所说,原来拼命背单词过眼就忘,而现在没有刻意去背,反而记牢了,也会用了。这种做法正符合了在篇章中学单词,在用中学单词的学习原则。

6.采用多种方法, 培养创新思维

由于《21世纪报》是周报,每周一学生拿到报纸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自由阅读。根据美国哈佛大学Howard Gardner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所有正常人都有8种智能,只是每个人在8种智能中所拥有的量各有不同,这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智能优势,教师可以根据各自的兴趣结成小组,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检验学生读报和组织活动的成果;采用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猜想、辩论、采访、小品、歌曲演唱、甚至配音等等。这样,学生在激烈的辩论中语言运用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均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在精彩的演讲中学生感悟到语言学习的真谛,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英语报刊辅助教学的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