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课堂教学论文

小学课堂教学论文

时间:2022-12-28 20:12: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课堂教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课堂教学论文

第1篇

(1)教师在制定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具体目标时,首先要对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同时还要在这一过程中把握好过程和方法以及价值导向等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和原则将之前设定的教学目标予以有效的贯彻和落实,同时为了让课堂教学更加的生动活泼,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定不同的教学重点,将学生的价值导向放在教育教学最为核心的位置上。

(2)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对学生自身的发展予以高度的重视。每一门课程的教师在教学之前都应该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详细的了解,这样才能制定更加科学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确定之后,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的和教材的教学内容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的增强教学活动中的针对性,从而也更好的保证了教学效果。

(3)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学生才是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的主体,所以在教学当中要充分的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分出不同的层次,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这样就会使得处在不同阶段的学生都能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和收获。

2设计精巧的教学课程使得教学拥有了更好的环境和氛围

(1)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认知和体验以及实践三者相结合的方式对课程进行科学的设计,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情况,和学生形成有效的互动,这样就使得学生可以更加充分的融入到课堂当中,从而也加强了教学的效果。

(2)了解学生的特点更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因为这门课程大多针对中低年级小学生,所以丰富、生动的教学手段方法和活泼生动的教学氛围很有必要。让学生融入学习环境中.让学生用眼看、用耳朵听、用脑子想、用嘴巴说、用手做,全身心地学习,在创设情境、辩论交流、模拟实际情况、提问解决、实践等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中学到知识,使学习生活充满乐趣。

3让品德与社会的课堂融入生活中

学校给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定位是紧密结合学生的社会日常生活,其关键是不局限于课本,尽量向课本外拓展延伸,大量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和调研活动。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寻找各种途径让学生做社会调查、践行社会研究、参观相关社会现象,让学生真正走出教室,见识广阔的社会环境,真实地体会社会道德标准,培养适应社会的各项综合能力。就像杜威所说:“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道德目标.也没有什么目的。”我们要让学生接触真实生活的鲜活事例,体验社会生活和将来需要经历的人生。

4采用有效模式多角度地展开教学

(1)充满激情讲明道理的模式。它以传统讲解模式为基础,在品德与社会等各种课程中都很适用。这种讲课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传递知识的途径是激情讲解、直观展示、评价作为、丰富情感等。它可以让学生自己了解感知、分辨是非、找出对错,最后真正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这样的学习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很短时间里学到了丰富的知识。

(2)角色扮演模式。这种模式具有趣味性。可创设日常生活里典型的常见相关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感同身受地体会到生活中的这些是非。这种模式比较适合以行为训练为主.但是这样的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只适合故事感较强的课文,以论述为主的课文则不适用。大部分低年级小学生都适合这种模式。它能够最大限度地激起他们的兴趣。

5与实际相结合是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关键方法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的目的性很强。就是要改变学生不良的态度和行为。为了让这门课更高效,就要让课本中的内容与实际生活中的情况相联系,为学生组织有趣丰富的活动.拉近学生与这门学科的距离,使他们真正参与其中,并通过自己的研究、判断、评价建立属于自己的是非观念。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事,什么是不能做的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毕竟经历的事情很少,对很多事情的认知不够深刻。

6结语

第2篇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途径

1.教学情景的生活化

新课标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到数学的自身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还必须从学生的数学心理规律出发,要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境,并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上。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接触面相较于初中生和高中生而言比较狭窄,且大部分小学生还处于思想朦胧阶段。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出发,将生活经验与社会现实作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资源。如某小学教师在上“百分数”内容时,可以首先问学生:“大家知道我们家乡宜宾的特产有很多,真了不起,同学们知道都有哪些吗?”学生自然而言就会说到酒,“同学们知道酒的酒精度数是多少吗?”“45%”,这时教师继续询问“那么还有哪位同学见过类似的表示方法呢?”教师采取这样的谈话方式学生很容易接受,在提到家乡特产时学生也会感到既亲切又自豪。教师从特产联系到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类似表示方式,就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贴近生活、愉快、和谐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2.数学问题的生活化

无论是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还是实际学习,也都存在着数学知识的应用。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就要联系实际情况创设出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如某小学教师在讲解“乘”的内容时,首先问学生:“周末,小红和妈妈一起去集市买鸡蛋,一共有20个鸡蛋,每个1元,那么同学们算算小红妈妈买的鸡蛋一共有多少钱?”这种在集市上卖鸡蛋的例子就是取自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这样的学习,见微知著,有本有末,学生的学习热情度高,易于掌握。

3.数学应用的生活化

数学与实际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数学课堂上将两者进行结合,可以更大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大部分小学数学来说,联系日常生活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大部分小学生上学都是步行或者骑车。教师便可以要求小学生测算出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程,运用“速度”的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出从自己家中到学校的骑车速度和步行速度。这样,小学生就会逐渐明白数学应用于自己生活的关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模式的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环境和氛围对于小学生而言是较为枯燥的,所以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上,要尽可能的考虑全面。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更应该尊重客观的条件,打造符合小学生生活的教学模式。一般来说,教学模式体现生活化,主要就是针对小学生所处的客观条件进行开展。例如“植树问题”的相关内容在进行讲授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亲自的进行实践和操作,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学模式和手段的创新,对于开展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教师就必须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数学问题、数学应用及教学模式的生活化,并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而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主动发展的新天地.

第3篇

一、通过口诀,加强记忆

记住功能键以后要记住一个个字母键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键盘上有26个字母而且排列是没有规律的。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的话当然也会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过于枯燥无法刺激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在教学这课的时候,我会在电脑上设计有26个窗户的大房子。让学生了解这个房子住了26个小朋友,每个房间都不一样,他们都呆在自己的房间里,你们想不想认识他们吗?接着在每个房间上按着键盘从上到下的顺序标上字母。从上层中“Q、W、E、R、T、Y、U、I、O、P”开始到中层的“A、F、G、H、J、K、L”最下一层“Z、X、C、V、B、N、M”。通过这个情景的创设,让整个课堂气氛突然活跃起来,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很高涨,他们会很快的记住Z的旁边是C,C的旁边是V等等。谁是谁的邻居,一目了然。这样比死记硬背的方法好多了。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愉快的掌握了知识,使其他们不但不觉得电脑课枯燥,而且会逐渐喜欢上电脑课。每次上电脑课学生们就会异常的高翔,整个课堂气氛会一直保持着浓郁。学生要加深每一个键的位置,练习当然也必不可少的。我在网上下载了有游戏性质的几个小软件,使其学生们在练习时不会的觉得过于枯燥,反而更有兴趣练习的越更认真,在游戏中完成联系。并让他们之间进行小的比赛,看看他们之间在一定时间内打的字最多。加强这样的练习学生们很快就能熟悉简单的键盘操作了。

二、将游戏引入新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才是学习的巨大动力,事实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的东西有浓厚的兴趣的话,学习就会变的主动,由压抑的学习变成自觉学习,心情也会随之愉快,促进注意力更持久更集中,观察能力变得密接,联想能力丰富,创新思维也会更加活跃,可以保持兴奋的学习状态。小学生都爱好动、好玩、好奇,将新课程融入游戏中。初步接触计算机的学生对与操作鼠标很难,动作幅度过大,分不清左右。联系鼠标操作的过程也非常枯燥,如果让学生自由操作必然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我利用电子计算机自带的扫雷小游戏。让学生不知不觉中熟悉了各种初步操作,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感觉非常的轻松。扫雷游戏距哟娱乐性,又可以把鼠标的各种功能完全的表现出来。学生们在操作过程中会不停的使用左右键。为了达到正确点中“地雷”的目的,学生们要正确的操作鼠标,通过此过程中的反复操作学生们对鼠标的移动也容易掌握。逐步解决学生移动鼠标动作幅度大的缺点。经过长时间的联系,我设计了一个比赛,看看谁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过关。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而且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

三、设计计算机比赛,加强小朋友的操作能力

实践操作是计算机教学中的主要内容,所以尽量不要用传统的书面考试,那么如何可以加强和检测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呢?我采取的是设计计算机比赛的形式,在激烈的比赛中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还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计算机画图内容中,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构思,自己绘画。最好才把自己满意的作品拿出来评比。让学生自己去评论出谁的作品是最好的,评他当绘画小能手。通过计算机竞赛,学生们对绘画都非常的认真,自由发挥想象力。谁最符合命题,画的最好,在这样的环境推动下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逐步增强,自己动手操作能力也越来越高。

四、引导研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计算机的核心就是操作练习,传统的每堂课让教师先讲解步骤,再让学生练习,这样肯定不能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计算机教学中,把学生主动学习性的发挥作为重点,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学习兴趣,培养自学习惯。在教学画图文字加入的时候,在课前通过初步的讲解哪些命令可以加入文字,怎么加入,怎么修改应该由学生自己去探索,然后让学生通过对一个字进行修改、演示、插入来交流研究成果。在画房子这课中让学生给自己的画加标题,如何加,加在哪里?我没有进行讲解,而是让学生自由发挥。展开他们的想象力,有的同学用艺术字的形式标在旁边,有的同学用彩旗的形式竖立在房子的旁边,还有的同学用气球的形式飘扬在空中,各式各样的都有。将其中比较好的作品给大家欣赏,赞扬他们的优点,改正他们的不足。希望学生可以将所学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用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计算机教学过程必须融入身边的事物,让学生学以致用。经过教学实践的证明,深深的感受到:教学小学计算机知识虽然不是很难,但是要把一门科学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却不容易。如何能上好计算机课程,我一直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掌握小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的性格改变教学方式,将一些乏味的、枯燥的知识变得生机勃勃,让学生把学到计算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融入到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将为取得计算机课程理想的教学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4篇

【关键词】农村学校;提倡;草根化;教育科研

1.农村学校教育科研主体的草根化

开展农村学校的教育科研必然需要投身于课堂教学实践之中,然而,农村学校的教育科研理论研究和学校教育实践主体的二元背离在现实中却是屡见不鲜。从事教学实践的一线农村中小学教师,大多一谈到教育科研就感到高不可攀,望而生畏,认为这是专家、教授的“专利”,从而游离于农村学校教育科研的队伍之外;而从事农村学校教育科研的专家、学者,他们又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参与课堂教学实践,不能够完全理解现实课堂教学的原始状态,造成的后果必然是研究的肤浅化、形式化,从而出现一些教育科研理念高高在上,而实际操作中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新课程对农村中小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研究型的教师。因此,农村学校教育科研主体的草根化、大众化应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一线农村中小学教师不仅要成为合格的“教书匠”,同时还要加入农村学校教育科研的队伍中去,成为教育科研和课堂教学的“研究者”、“参与者”,要培养农村学校教育科研和校本教研活动自己的“土专家”,真正实现学校“常态化”教育实践和“草根化”教育科研的结合。

2.农村学校教育科研目的的草根化

我们经常听到一线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一些声音:“搞教育科研是专家、教授的事情”,“我们教师只要把课上好就行,写论文有什么用?”,“写论文就是东抄西抄,拼拼凑凑”,“反正评不上奖,还是不要写了……”等等。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疏于教育科研的理由大多是:平时课堂教学、管理学生任务重或不会写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等。其实,参与农村学校教育科研,并不在于教师教育科研理论水平的高低,重要的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问题。有些农村中小学教师为了积累评优选先、评聘职称和定岗定薪的考核条件,写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等东拼西凑、抄袭或的现象屡有发生,这种急功近利的写作目的无异于杀鸡取卵,于农村学校教育科研和校本教研有效开展是万万要不得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课堂给自己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走上教学研究这条幸福道路上来”。俗话说“教而不研则浅”,农村中小学教师肩负启迪学生智慧,传授学生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任,每天从事着关系学生成长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为了学生更好的成长,为了自己更好的发展,也为了赢得同行的尊重,实现更高的自我价值,让我们尽快走上农村学校教育科研这条幸福道路上来吧!

3.农村学校教育科研选题的草根化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对于开展农村学校教师教育科研来说,好的课题是教育科研成功的基础,可见,课题的选择是参加教育科研的第一步(这里所说的课题是指教师写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等的切入点或话题),农村中小学教师通常一拿起笔就两眼发直、头脑变大,不知如何下手,殊不知,鲜活的话题就在我们的身边――一节节生动的课堂,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说,偶发的、情境的、特别的问题都可以成为教学研究的对象,同样也具有深刻价值的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的独特魅力并不在于验证某种教学理论或模式,其鲜活的生命力在于自身的、草根的气息和泥土的芬芳;在于教师对教学问题的把握和判断以及独具匠心的解决策略和教学智慧,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从自己熟悉的课堂教学、课余活动出发,以解决各种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切入点,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一定会找到好的课题。当然,也可以阅读有些教育杂志中的“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学故事”、“教育随笔”、“点点新意”、“案例评析” 等话题,这类文章不仅可操作性强,同时也是与我们身边课堂教学实际比较贴近的教学实践活动,这些本身就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有指导作用。

4.农村学校教育科研方法的草根化

有些农村中小学教师一谈到教育科研,就以为是撰写学术论文,其实,学术论文只是教师教育科研活动中教育科研成果的一种表现方式,甚至不是主要方式,农村学校教育科研的方法多种多样,特点也是各有千秋,掌握起来有难有易。教师在教育科研的教学研究活动可以有自身独到的问题表达样式: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反思和教育随笔等等,都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方法。但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有时写教学研究论文、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等,会不自觉地向专业研究者看齐,想方设法地引用大量的理论文献,似乎只有和精深的理论携手,才能彰显出教育科研中教学研究的力度和分量。殊不知,我们忽略了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教育实践,我们在教学实践、训练活动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都可以短小精炼的文字表达出来,不必有抽象的思维、刻板的叙述结构、严整的论点论据、深厚的专业术语,只要我们农村中小学教师用心的去教,多动笔,多思考,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真实记录平时的教学实践和训练活动中的点滴心得,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新颖独特的见解,这样的教学研究也恰恰是专家学者所难为的。

第5篇

一、明确指导思想,树立责任意识

新学期开始,召开全体教师会议,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教研工作的指导思想,认真学习《中小学管理规范试行》文件精神,要求各学科带头人树立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倡导“比和谐、比干事、比学习、比成果、比创新、比原则、比诚实”的活动。让全体教师明确本学期的努力方向,为我校开展好教研工作打好基础。

二、扎实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研质量

1、认真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为提高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校数学教师积极参加镇小学教研室组织的高效课堂观摩活动,回校后组织教师进行研讨,然后教研组成员对全体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逐一听评,对差课、一般课的教师进行了多次听评指导,各位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新的提高。

2、积极组织第二次课堂达标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教师展示自我,相互学习,也是对我校提出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的一次检阅。这次达标活动是在总结我校第一批教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让每位教师以课堂教学达标为契机,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每位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授课水平的平台,最终人人达标,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本次参赛的共4位教师,其中语文3人,数学1人。学无止境,教艺无涯;以课为鉴,得失心知。相信他们的课堂教学会顺利过关。

为促进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每次活动,我们都组织教师进行轮流观摩,写出课堂教学评价表,为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教学论文评选,提高教师教研水平。

我校教师积极开展音乐教学论文、品生(品社)教学论文、信息技术案例、教学设计成果研讨、撰写、评比活动,根据教委要求按时上交各项活动材料。

4、组织示范课,做好引领

为提高广大教师各科课堂教学水平,我们在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后,通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再指导,安排他们在上示范课,这样的示范课更接近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实际。通过组织示范课,为全体教师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机会,为落实新课堂教学策略作了保障,既培养锻炼了学科带头人,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早日成为“名师”打下基础。

5、做好教学质量监控,掌握教学质量动态

课程结束后,我们对全校一至六年级进行教学质量抽测,首先对考查学科的检测,针对考察的成绩,教研组人员进行认真的分析,写出总结建议。然后对考试学科的检测,检测结束写出教学质量抽测分析,让每位教师深刻了解在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为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提供依据。

6、抓好常规,做好过程管理

教学常规工作是教师的基本工作,我校认真落实县局提出的常规30条,实行教研组双周对教学的常规业务进行了检查,检在指导教师作业备课,每一次检评,我们都写出检查总结,然后展开教师会进行集体反馈,为教师今后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作以指导。

7、抓好特长生培养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抓好特长生培养培训工作,学期初我们应召开了班主任会议,明确要求各班级重视特长生培养培训工作,并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制定了特长生培养计划,教研组成员多次了解班主任对特长生发展培养工作。在今年全镇特长生比赛活动中,我校进行了小学生特长比赛,经过层层特长比赛选拔,共有六名学生被选为优秀,他们代表我校获得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六年级学生李洪伟两次参加了县举行的讲故事比赛、数学应用特长比赛活动,并取得全县一等奖的好成绩。

8、扎实开展“蓓蕾读书”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为抓好“蓓蕾读书”活动工程,我们召开了“蓓蕾读书”活动工程推进大会,会上学习了镇教研室制定的蓓蕾读书活动方案,全校语文教师表示按照教研室安排,开展好班级“蓓蕾读书”活动,为此,我们要求教师认真备课,每月三篇。并做好学生的读书指导工作,读书笔记的感悟检评工作,学生的手抄报的质量等工作。月末学校开展“古诗背诵、说书名、讲故事、快板、朗诵等”比赛活动,对班级的图书角、阅读栏进行检查量化。通过蓓蕾读书各项工作的开展与落实,各班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9、抓好小学生写字、口语、实验、信息技术技能培训,我们组织了全校小学生写字、口语、实验操作、信息技术技能测试,评出了前三名学生,并对教师进行了量化积分,及时进行了总结反馈,全校小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写字水平、实验技能及信息技术较以前有了较大提高。

共2页,当前第1页1

三、各项工作及时反馈,及时总结,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为了做好各项工作,我们每月都进行工作总结并制定下月工作计划,对于某些专项工作,我们在开展过后也要进行及时总结,找出自已的不足和亮点,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依据。学期结束,全校教师都要写出自已一学期的工作总结,查找出自已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们沙窝完小,相信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在镇教研室的帮助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与各单位相互协作,教研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2010年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初中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英语教研组工作总结

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第6篇

一、一年来工作回顾

(一)继续做好新教师培训工作。近几年来,分配到我镇工作的新教师相对较多,为了使这些青年教师尽快成熟于讲台,我们对这些青年教师进行了“教材与教法”及“教学常规工作”等方面的培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如骆驼山小学邹新丽老师走上讲台一年的时间,参加今年县青年教师数学课堂大赛荣获三等奖。

(二)举行教学设计、论文专题讲座。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镇数学教师撰写教学设计、论文的水平,4月12日,在中心小学举行了“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及教学论文专题讲座”活动,我镇各所学校的数学科组长和各校青年教师共50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讲座,重点对我镇近两年获得市、县一、二等奖的优秀教学设计、论文进行案例剖析,从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论文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入手,使我镇数学老师对教学设计和论文的基本思路有了清晰的认识,并进一步明确了今后撰写教学设计和论文的格式以及基本要求。

(三)加强教师对数学课标的理解,提高教学理论水平。针对当前教师队伍对《数学课程标准》并没有真正深入理解的状况,小学数学科在上年度要求每一位数学教师要精读《数学课程标准》。通过强化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深入领会《标准》的精神,提高数学教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能力和数学教学的专业理论水平。为检查这次阅读活动的效果,在本年度初我们开展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测试活动,从测试成绩的反馈情况分析,绝大部分教师对《课标》的掌握情况良好,并能熟练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四)组织数学科组长及教师开展专题研究活动。3月1日组织全镇小学数学教师观看了山东省第小学数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年会的录像课,大大提升了全镇小学数学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数学素养。9月27日,为提高各校数学科组长的评课水平,在中心小学举行了一次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专题研讨活动”。活动先由中心小学的杜界飞和骆驼山小学的李艳玲两位老师分别展示了“乘除法(一)”和“运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两节研讨课,接着在会议室进行了数学科组长评课的活动,活动中先后有7位数学科组长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点评和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会后,我们对“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范畴进行了专题总结,对促进全镇的小学数学技能水平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成绩与反思

(一)本年度取得的成绩

1.李艳玲老师荣获县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能手。

2、邹新丽老师参加县青年教师教学课堂大赛荣获三等奖。

3.李义堂、李艳玲老师荣获县小学数学技能比赛优秀辅导教师。

4.李明军等四位老师的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分获县一、二等奖。

(二)不足与反思

1、我镇青年教师相对较多,经验不足,下年度要加强对新教师培训工作。

第7篇

随着“教师专业化”、“行动研究”、“校本研究”、“科研兴校”、“反思性教学”、“教师成为研究者”等教育观念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开始与教育研究者一起开展教育理论研究。不少研究者鼓励教师留心收集自己的研究资料,然后整理成“教育论文”并争取公开发表。中小学教师最初对“发表教育论文”往往很有兴趣,而且教育行政单位还将教师的教学论文的数量作为教师评选先进职称晋升的硬性指标,这对教师争相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可是,发表教育论文似乎并不能促进教师教育实践的改进,也很难说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的教师为了个人荣誉或者职称晋升不得不粗制滥造,人云亦云地说一些让自己脸红的套话,这也是好多教师都遭遇过的尴尬。

在本次的国培教育中,高兴的看到我们的教育专家对我们教师提出的建议,他告诫我们教师不要再写那些从理论到理论的纯理论的教学论文了,这些工作还是让我们的教育专家去作。他建议我们教师最好记叙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或困惑,自己遇到这个教育问题的情境;问题发生之后,又是怎样想办法解决的,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是否发生了一些有意义的教育事件,是否有值得叙说的细节,也就是建议我们教师写教育叙事。教师做研究可以采用“叙述教育故事”的方式,甚至提出“教师做研究就是讲教育故事”。我们这里的不少教师很愿意接受这种研究策略,并感受到“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对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那么,教育叙事是否算教育论文呢?

我的解释是:叙述出来的教育故事显然不是教育论文,它是一种“教育记叙文”,我们称之为“教育叙事”。它为我们提供的是生动鲜活的第一手教育素材,但又有谁能够说只有教育论文才算是教育成果而教育叙事就不是教育成果那?

就实际效果来看,教育叙事对教师本人确实是比较有效的研究方式。如果教师引经据典地写“教育论文”而对自己所发表的“教育论文”中的观念并不相信的话,这种“教育论文”不仅不能说比“教育叙事”更有理论水平,而且简直不能算是研究成果。相反,如果教师将自己遇到的教育事件叙述出来,这种叙述不仅可以启示他人,引起共鸣,而且可以在自我叙述中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并在反思中回过头来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通过叙述教育事件来改进、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这才是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真正目的,更是我们教师的教育成果。

教师以多种方式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这本身就是一种种教研活动,这种研究方式称为“叙事研究”或“叙事的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的内容包括教学叙事、管理叙事或德育叙事。由于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最日常的教育生活,所以,教师的教学叙事作为所有叙事研究的重点。 转贴于

“教学叙事”即教师将自己的某节“课堂教学”叙述出来,使之成为一份相对完整的案例。为了让教师有话可说,学校可以配合“集体备课制度”和“公开课制度”(或称之为“研讨课制度”)个人将自己的这节“公开课”相对完整地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一份“课堂教学实录”。我们将这个过程称为“用钢笔录像”。由于“课堂教学实录”很难反映教师“反思”之后所引起的“教学改进”与“教学重建”,所以,我们教师可以“夹叙夹议”,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以及对这一节课某个“教学事件”的反思插入到相关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用“当时我想……”、“现在想起来……”、“如果再有机会上这一节课,我会……”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教学改进”、“教学重建”的考虑。我们有教师将这种“夹叙夹议”的方式称为“插入”或“涂抹”,即教师将自己对本节课的感想“插入”到课堂教学实录中,将自己对整个教育或相关教育理念的理解“涂抹”到相关的课堂教学实录中。之所以强调要配合学校的“集体备课制度”和“公开课制度”,主要考虑到这两种制度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合作,而且经过集体备课和公开课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讨论中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以及讨论中所发现的教学收获与教学遗憾,更有效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有教师将这个过程总结为“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讨论——个人叙事”。

这种“教学叙事”的方式同样适合于学校的德育工作、管理工作,可分别称之为“德育叙事”、“管理叙事”。比如教师可以将班级管理中发生的某些学生生活事件叙述出来,使之成为一份有教育意义的“班级管理叙事”。如果教师针对某个教育事件做一些追踪研究,那么,这种“班级管理叙事”会显得更有价值。同样,这种叙事也适应于校本的行动研究。校本的行动研究或叙事的行动研究的基本理念是:第一,“叙述”其实是一种行动方式,如果教师不行动,如果教师不改变自己的教学,教师就无话可说。第二,教师“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实质是“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教师参与教育研究不只是为了发表教育论文,不是为了炫耀某种研究成果。第三,对教育研究者而言, “听教师讲述自己的故事”为他们可以提供第一手的教育素材。

让我们把自己过去教育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幽微细节重新审视,去发现其中细微的教育蕴涵,从而把作为叙事者的教师自身的思维触角引向自我教育生活的深层,使看似平淡的日常教育生活显现其并不平凡的教育意义。

第8篇

【关键词】理念;传授;价值观;注重;实践;改变;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乃是一种使人迷恋善良、美和人道主义的最美妙、最精细的手段……”音乐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幼儿园更是离不开音乐,幼儿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一直以来,小学音乐教学都是一个值得研究学习的课题,如何上好一节音乐活动呢?

下面谈谈在学习新课程的心得体会:

一、改变观念,改革教学

随着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的推广与实施,明确了音乐教育不应仅局限于在“知识”“学科” 等狭隘的范畴内领悟,而是要把“让每一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 的价值观视为根本,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的素质教育思想。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都受主体情绪的影响。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下,人的自主探索和体验的状态最富有开拓性和创造性,也就是说,只有课堂充满生动活泼的心理气氛时,学生的精神才会饱满,情绪才会高涨,兴趣才会浓厚,思维才会活跃,学习效率才能提高。因此,在以后的音乐教学中,我将尝试对学习环境与氛围的创设,力求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转变教师角色

新的音乐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艺术为载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以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处处都要以学生为本。教学中要明确并始终记得①教师是促进者和研究者 ②以学生为本

三、新课程与学生发展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课程改革给教师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使得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办法等方面都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自身素质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当然,最为受益的要数学生,因为新课程给他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使他们的能力得到综合发展。

1.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表现能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能力的幼芽,是积极性的动力,是成功的沃土。正如古人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在时代的呼唤下,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新课程标准应运而生。面对着设计新颖、插图精美、内容丰富的教材,学生的感官首先得到强烈的刺激,点燃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美的表现欲也被充分调动起来。

2.增添课堂魅力,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的无穷魅力在于能使人在没有任何阻碍的精神领域里自由地想象,进入与音乐情绪同步发展的状态,并达到较高的审美体验,使人的思想获得净化。而以往音乐教师在讲台上尽情挥洒表演,学生则像木偶,必须听从教师摆布,那种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论文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想象与感受,所以根本谈不上魅力可言,因而导致学生备感枯燥、乏味,美好的体验与感受被无情地压抑

四、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

音乐教育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利用音乐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最大限度地激活或唤醒儿童的创造潜能,使儿童全身心地投入到美丽动人的音符世界中,创造性地体验、感受、想象与表现。

1.乐做课堂配角

传统的课程教学论文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不良现象:课堂是“舞台”,教师是“主角”,学习好的学生是主要的“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且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素质教育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既要能“独唱”,更应做好“伴唱“

2.应用信息技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论文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论文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论文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3.诱发自由想象

想象是创造的最重要手段。在音乐教学中,要努力设置儿童喜闻乐见的情境,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使他们伴随着情绪的体验,在感受歌曲和乐曲的过程中展开想象的翅膀。

4.尝试简单创造

教师在游戏中让学生轻松地认识事物,有利于学生团结协作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放松愉快的心态下,容易产生创造性的思想,从而激发其创造的意识。

五、新课程中的评价

音乐教学的评价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音乐课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评价指标不仅要涵盖音乐不同的教学论文领域,更应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和程度。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论文管理,推动新音乐课程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第9篇

    任何工作要想做得好就必须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课堂教学工作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认识就会停滞,工作就会被动、盲目,甚至裹足不前。因此,本学期我们对教研组的理论学习活动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进,力求实效,切实保证发挥理论学习的指导、引领作用,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明细理论学习的目标

    学习如果没有目标,就如航海时没有灯塔,容易迷失方向。学习目标是学习中学习者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学习者如能及早地明确自己应该学会什么并确信这些内容值得一学,就会自觉地、 努力地去学习。学习目标具有导向、激励、调控、制约等心理作用。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安排、学习效率提高都会产生更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将理论学习目标细化,根据每月学习主题确立了不同的目标,以帮助教师明确学习方向。如我们教研组9月份的学习主题是“研究语篇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我们确立每周学习目标如下:1. 搜集相关语篇教学的论文3~5篇展开阅读;2. 各年级相互交流,按主题(语篇中的词汇教学、情景教学等)归类并摘录;3. 教研课时,执教教师、听课和评课教师要结合自我学习摘录进行教学点评、反思;4. 呈现相关的教学论文、案例或设计。确立详细的小目标能增强教师的目标意识,引导、激励教师参与到理论学习中,保证理论学习的基本效力。

    二、选择理论学习的内容

    提高理论学习的实效性是要让教师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那么这就要求理论学习的内容必须“对味”,即选择适宜的学习内容。选择适宜的学习内容必须遵循“师本”的原则,明确教师需要学习什么,即有助于教师知识结构、人格修养、技能技巧等完善的内容。因此,我们需要对学习内容进行有目的的筛选。我们根据《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版块设计、各年级教学目标、社会研究热点等方面精选了理论学习内容。比如:9月是“a版块语篇教学的有效性”的学习,因为此前省市区各级都在对语篇教学进行研究。 效性。

我们要求教师摘录的相关文章包括《基于语篇的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初探》、《对当前语篇教学中几种现象的质疑》等。同时,教研组选派冯丽虹、蒋立晓老师参加第五届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会,认真聆听记录并回校研讨。10月是“e、f、g、h综合版块教学的有效性等”的学习,因为这是近期小学英语教学研究的热点。教研组推荐阅读论文和课例展示供教师学习,如任洁老师的《牛津小学英语综合版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和刘晓燕老师在区优质课展示的6a unit 6 holidays(e、f、g、h板块)的教学案例。11、12月是“b、c结构版块教学的有效性等”的学习。这两个版块所涉及的词汇和句型是单元教学重点,教研组特安排了小课打擂交流活动。如:1. 各年级备课组教师交流、总结词汇和句型教学的方法并举例说明;2. 各备课组教师自选教材内容,集体备课形成小课教案,要求重点呈现所选教学方法;3. 各备课组推荐教师进行小课打擂,主任现场点评,各教师完成评课反思表格。4. 教研组总结词汇和句型教学的有效方法,如实物展示法、图片演示法、头脑风暴法、组词练习法、游戏比赛法等。

    三、丰富理论学习的活动

    我们教研组组织了每月不同的理论学习活动,加入“研读文献——宏阔教学视野”(自主学习摘录、推荐学习摘录)、“击楫课堂——修炼教学内功”(小课赛课、优质课展示)和“沙龙研讨——突破教学困惑”(集体备课、骨干对话、观摩名师大家)等项目,为教师提供民主的学习交流平台,使教师在“压、推、引、促”等形式下相互切磋、学习,切实提高理论学习的实效性。

    四、贯穿理论学习的评价

第10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教学论文;教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2-0036-02

Analysi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Research Status based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Essay//MA Xue-

min, CHEN Mei

Abstract Applying the content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a-chers’ teaching paper, through the three aspects, concerned the topic selected of thesis, the research hot spot and the district distribution, the author carries on the deep analysis, to study the status quo of tea-

chers’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research; teaching paper; education technology

1 前言

20世纪80年代,提出教师是研究者,之后研究型教师、教师成为研究者等观念开始盛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教学研究不断得到重视和加强,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由知识传递者转变为教学研究者,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由此可见,探究教师教学研究的意义重要而深远。

本文的研究样本来自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国家课题“信息技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BCA110020)的课题实验区2012和2013年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的教学论文,覆盖22个省市自治区。笔者对这些论文进行逐一筛选,将打不开和出现乱码的论文剔除,共有1934篇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论文成为最终研究样本。

2 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现状分析

选题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于1994年发表教育技术领域定义,简称AECT94定义,英文全文为:“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资源与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依据教育技术的范畴,将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的主题分为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大类目。2012、2013年大赛征文中关于利用范畴的最多,有1397篇,占72%;其次是关于设计范畴的296篇,占15%,与利用范畴的论文相差甚远;再者是关于开发范畴的146篇,占8%;而评价范畴和管理范畴的论文极少,分别是40篇和25篇,占2%和1%。而利用这一研究领域里,中小学教师研究最多的是关于“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共有838篇,占2012和2013年全部论文的43%。由此可见,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选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学教师对应用性研究较多,缺少理论性研究。在教育技术的五大范畴中,对于利用范畴的研究高达72%,中小学教师选择应用性研究,选题来源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切实解决教学实际中的问题,其实践性强,有助于改进教学质量,有助于提高专业水平,促进专业发展。而且中小学教师选择“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这一主题进行教学研究,有利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从而促进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但是,中小学教师缺乏理论性研究,而在教学中理论起着指导的作用。应用性研究固然重要,然而如果中小学教师只关注应用性研究而不进行理论研究,那么教学将缺乏科学性。因此,中小学教师不仅要进行应用性研究,还要重视理论性研究。

2)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的思路局限,选题集中,研究范围缺乏广度,缺乏创新性。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选题主要集中在利用范畴,尤其集中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而评价范畴和管理范畴是冷门主题。各学科教师的研究题材比较局限,只是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局部设计,如在课堂教学中媒w、技术、资源如何有效应用,没能够从整体教学设计的层面综合地考虑教学内容、目标、策略、方法、媒体、评价等因素,不能结合自己的学科内容进行深度思考和深入探究,在前端讨论得多,对评价、教学管理和资源管理方面的关注不够。所以中小学教师在选题时只是简单地借鉴别人的选题,重复他人的研究,观点普遍雷同,自己独创的选题少,选题没有新颖性,前沿性较差。因为中小学一线教师日常教学比较繁忙,外出培训和学习机会较少,尤其是落后地区的教师,对于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观点、思想接触较少,所以教学研究选题缺乏创新性。

3)中小学教师关于评价的研究太少。评价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对教师和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对教学效果起到诊断的作用,对教学活动起到调节的作用。然而中小学教师对评价的教学研究少之又少,应该更多地重视对评价的教学研究。由于当前教育教学研究中有关评价的研究都比较专业,尤其是评价工具和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比较复杂,而中小学教师几乎没有进行过教学评价方面的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对于中小学一线教师而言,教学评价方面的内容既比较难又不熟悉,所以中小学教师很少选择教学评价类的教学研究。

研究热点 对研究样本的关键词进行频次统计,出现频率较多的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有效应用”。根据选题和关键词,大赛中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的热点是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原因分析:1)本文研究样本来自课题“信息技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研究受到课题的推动和引领;2)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是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热点问题,他们在进行教学研究时更加倾向于教学实践问题,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比较关注;3)相关部门以及中小学校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大多数中小学配备比较齐全的多媒体教室,教育先进地区甚至配备电子白板以及购买教育资源库,无论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有大量优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供中小学教师使用;4)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中小学教师有效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5)受信息化环境影响,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是每一位处在信息化社会中的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技能。

地区分布 在课题实验区中,2012和2013年浙江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总数最多,位居榜首,高达568篇,占29.37%;北京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总数是395篇,占20.42%,排名第二。浙江和北京地区占总数的49.79%,占据半壁江山。

2012年,安徽、浙江、北京3个地区的总获奖率比较高,分别是96.30%、90.65%、90.24%;2013年,北京、浙江、辽宁、河北4个地区的总获奖率相对较高,分别为总获奖率的87.87%、85.25%、86.75%、84.21%。2012年,一等奖和二等奖获奖率较高的地区是安徽、浙江、北京,分别是26%、24%、22%;2013年,一等奖和二等奖获奖率较高的地区是辽宁,占31%。由此可见,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在地区分布方面有如下表现。

1)北京和浙江地区在课题实验区内占有绝对优势。北京和浙江地区不论在发文量方面,还是在总获奖率方面,还是一等奖和二等奖获奖率方面,都是首屈一指,表明北京和浙江地区中小学教师对教学研究的意识高、重视度高、热情高、兴趣高,教学论文的质量高,教学研究水平高,彰显出在课题实验区内浙江和北京地区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占据绝对优势,从侧面反映出两地中小学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2)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存在地区间的差异。西部地区发文较少,在2012和2013年两年共计169篇,而东部区一个地区就比西部区全部发文量多,单单浙江省发文568篇,是西部区全部发文量的3倍。由此可见,在发文量上东部区与西部区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北京和浙江地区获奖率达到90%以上,可见,在论文质量上,东部区与西部区也存在很大差距。无论在教学数量方面还是质量方面,东部区都比西部区高很多。因为东部地区教育比较先进,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环境、条件、氛围都比较好;而西部地区教育比较落后,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时受到教育教学条件的限制。因此,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教学研究存在差距,东部地区相对于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意识高,实力和水平强。

3 结语

针对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现状,笔者提出一些建议;

1)相关部门可以制定有关政策鼓励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促使中小学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研究;2)培训机构加强专业性的教学研究相关内容的培训和实践,加强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严谨性;3)学校方面要重视教学研究,可以开展有关课题的教学研究,用课题引领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教师在完成课题中提升自身的研究意识与研究的能力;4)一线中小学教师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系统的、专业的教学研究的学习,使自身教学研究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从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参考文献

[1]李.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国家课题《信息技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开题报告[R].深圳: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年会,2011.

[2]何克抗.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吴慧明.浅谈中小学研究型教师的培养[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9):12-13.

[5]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第11篇

国家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也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从学生长远的发展考虑,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格外重视。教师一定要意识到:学习是学生的事,也是老师的事,但归根结底还是学生的事,必须坚定不移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有很多的优越性,学生是存在着明显的个性差异,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的这种个性差异提供展示与进行互补的平台。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了增强,还淡化了教师的权威和促进了教师主导性角色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平等和充满乐趣的学习氛围,它减轻了学生的压力,增强了自信心,也使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了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的新型学习任务,学生之间的关系也由过去单纯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的关系。因此小

组合作学习能全面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理论依据

1.课前深度预习,提出质疑。

因为大多数学生都没有预习的习惯,更没有预习的方法,所以教师首先要做好学生预习的动员工作和指导工作,这一环节相当重要。我要求学生所有课型都要提前预习。预习时,先反复阅读文本,争取做到对预习内容“胸中有全局”,然后不放过任何一个字,大胆质疑,最后完成预习学案。

2.课上合作释疑,展示互评。

上课时,学生先在小组内合作讨论每个人预习时提出的质疑,老师此时要关注各组的讨论情况,思考水平,特别关注学优生和学困生。然后教师把甲组解决不了的问题交给乙组,乙组完成不了的问题交给丙组,在规定时间内各小组选出主讲人,完成板书,上讲台向全班同学进行讲解,其它组的同学专心听,认真看,积极评,并做好记录。教师此时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点评,并有预见性提出新问题或针对性的处理办法,将学习内容引向深入。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去发现评讲者的问题,教育学生如何评价和对待其他学生的发言,如何看待自己的不足。使课堂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自学、探索、实践的过程,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渴望表达、渴望体现自身价值的愿望,这样就可以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当然,不同的课型上课流程略有不同,但这一环节始终是教学设计时的主体。

3.当堂测试,检测效果。

根据不同的课型,在学生自主学习结束后,教师要设计部分达标训练题,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测,课堂检测要像考试一样,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教师要将所有学生的当堂测试题认真批改,做好记录,小组评比。这样,教师就能真实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搜集、提炼历史上与“合作学习“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精华,收集国内外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不断充实自己的“合作学习”理论,改进自己的科研实践和教学实践。

(二)经验总结法

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边实践边思考提炼,及时总结,及时推广。

(三)调查法

通过调查,了解我校小组合作学习现状,为编定合作学习小组和事实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提供方向。

(四)实验法:

选定实验班,根据研究目标,对研究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变量做出分析和控制,从而找出小数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几种有效的策略。

(五)其它方法:

其它还运用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等。

四、研究的主要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初步探索和总结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案例。

2、建立和谐的合作学习关系。

3、探索和总结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案例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策略

4、指导教师掌握并应用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案例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策略。

五、研究内容:

1、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收集与分析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实施的因素。

3、指导学生有效参与合作学习方法与途径的研究。

4、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案例 。

5、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案例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策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

新课改的实施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蓬勃发展的舞台,前人对合作学习的理论研究早已成了体系。本人平时长期坚持理论学习,敢于实践,能按照新课程理念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并有多篇论文在省市区各级论文评比中获奖。是学校教科研的骨干成员,并多次承担市、区、校教学研究公开课任务。

七、预期的研究成果

1、书面材料:课题研究方案、结题报告,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集,以及经验总结和科研论文等。

2、进行公开教学研究活动,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成果。召开学生座谈会,评价课堂教学效果

3、展示个人博客主页,呈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的过程材料。

4、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合作学习小组编排方案。

5、不同类型学生的评价标准。

6、不同学生的发展目标。

八、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8年6月)

(1)确定课题。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结合自身教学实际。

(2)理论学习。了解数学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学习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明确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3)制定方案

(4)撰写开题报告

2、实施阶段(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

(1)教学观察。根据本课题研究内容,深入课堂听课、观察、总结、反思。找出当前小数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2)教学实践。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每周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探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3)收集整理案例。每个月对教学实践中成功的和失败的小组合作学习案例进行阶段性总结。

(4)撰写论文。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论文,并依次补充,初步完成专题论文。

3、总结阶段(2012年7月)

第12篇

语文个人工作总结机会往往是一瞬即逝的,就如同这短短的三年“帮教结对”活动一样。我是于1998年毕业走上这三尺讲台的。当我的同龄人还在那依然陌生的岗位上摸索着前进的时候,我很荣幸地成为这市“帮教结对”活动的对象之一。如今,回味这过去的点滴,我依然庆幸自己未曾虚度了时光。现做一小结如下:

一、虚心学习,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

一个教师最先被要求的往往是他的教学能力。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是做一个成功的教师,还是成了一个误人子弟的教书匠?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此次“帮教结对”活动正是为我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多次的外出听课、让我有了学习观摩的机会,取其之长,补己之短;几次的参加学术讲座,让我更加准确地了解到新教学的理念,调整自己;多次的组内教研活动,让我有了检查自己的时机,通过指导老师——翁老师的尽心指导,各位组员—语文骨干教师的大力帮助,改变自己,提高自己。要“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评好每一堂课;反思好每一堂课”成了我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途径。三年来开了不少观摩课,上了不少公开课,评了不少教研课。如《月光曲》、《航天飞机》、《当飞机遇险的时候》、《打碗碗花》等课,获得了一定的赞首?p>

二、潜心学习,加强自身的课研能力。

一个合格的现代教师,不但要会“教书”,更要懂得为什么“教书”?怎么样“教书”?作为我来说,通过这次的活动,更让我明白了教师的课研能力非常重要的这个道理。三年来,我在翁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勤查资料,在了解现代教育最前沿信息的基础上,积极撰写各类论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我看小学作文中的创新》一文获全国作文教学论文大赛三等奖;小论文《作文为何不能得高分?》一文在《绍兴教育》刊物上发表;以及其它几篇论文在镇论文比赛中获得二、三等奖。现正参加浣纱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活动,主要负责通过自我调节学习,培养学生写作技能的研究。当然,这三年的“帮教结对”活动虽已将近尾声,但这决不意味着我停止了前进的脚步!因为我清楚地认识到,一个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才能使自己的事业之路走得更充实,更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