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2 16:05: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农村发展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村互联网发展潜力巨大 年增长速度超过城市三倍
2008年3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了2008 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系列报告之《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数据表明,截止到2007年12月31日,我国农村网民数量为5262万人,年增长率达到了127.7%,远远高于城镇网民38.2%的增长率。受益于中国经济良好的发展形势和政府对农村互联网发展的重点扶持,农村互联网显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
此次调查报告是CNNIC继2007年推出《2007年中国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后,再次针对我国农村互联网进行深入调查,为政府制定农村信息化发展策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参考依据。
农村互联网发展潜力巨大 与城镇差距依然巨大
此次报告表明,在经济持续增长和政府重点扶持之下,我国农村互联网的发展潜力巨大。
农村互联网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其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城镇,促进我国互联网的持续增长。调查表明,2007年7300万新增网民中的4成,即有2917万都来自农村。目前我国农村网民总量已达到5262万人,年增长率达到127.7%,远远高于城镇网民38.2%的增长率。
但是,我国农村与城镇的发展差距仍旧较大。城镇居民的互联网普及率是27.3%,农村仅为7.1%,且我国网民主要是以城镇居民为主,而影响农村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和收入。在农村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中,有53.3%的人是因为不懂电脑或网络,23.1%的人是因为没有上网设备。
在互联网应用深度上,农村网民比城镇更浅,娱乐化倾向更为明显。目前农村网民平均每周上网12.3小时,比城镇网民少了5.6小时,使用深度浅。在网络新闻、搜索引擎使用率方面农村网民分别为61.4%和56.6%,比城镇居民相应使用率低了15和18个百分点。同时,多数农村网民仅将互联网当成聊天工具和玩乐工具,分别有86.4%和76%的农村网民使用网络音乐和网络影视功能。
报告发现,在农村网民增速强劲的同时,乡镇信息资源也非常匮乏。目前全国3万4千多乡镇中,有独立政府域名的乡镇政府不到十分之一,乡镇一级政府信息化建设仍处在初期状态。
意识到信息鸿沟对城乡二元结构的重大影响,政府主导,多方推动,对农村电信和互联网实施了重点扶持,为农村互联网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比如“乡乡有网站”大型乡镇信息化普及公益工程自2007年6月份启动以来,得到地方政府的热烈反响,目前全国已有四分之一的省级行政区签约加入该工程。
农村上网渠道以网吧为主
农村网民因收入限制,多不具备家庭上网设备,使得网吧成为农村网民上网的主要途径。调查显示,农村网民在网吧上网的比例达到48.5%,已经接近半数,即5262万农村网民中,网吧网民已经达到2552万人。农村网民以收入不高、年轻男性、初高中学历居民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网吧在为农村网民提供重要上网渠道的同时,也存在违规经营及农村中小学生网民出入网吧的情况等较为严重的问题。农村未成年网民出入网吧的比例高达45.4%,这一现象要比城镇普遍的多,同期城镇未成年人在网吧上网的比例仅有26.1%。而在农村的未成年网民中,87.6%都是学生。
“农村家电消费市场呈现出实用型家电产品需求看涨,普及率走高;但享受型家电产品需求受消费观念、经济收入等抑制因素影响,亟待家电厂家、零售商进一步引导、开发的特点。”日前,国内家电连锁巨头苏宁电器在京正式《2009中国农村家电消费调查报告》。作为国内首份针对农村家电消费趋势的调查报告,一经公布还是引起了社会广泛反响。
报告显示,目前农村家庭各类产品普及率差异很大。电视、手机产品的普及率最高;空调、数码、电脑等产品的拥有率最低,尚未达到普及型消费的程度。
在农村消费者购买需求特点方面,报告指出:质量有保证、价格便宜、产品售后维修有保证、交通方便、家电品类齐全,可选择性多等成为影响农村消费者选购家电产品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
报告认为,家电下乡作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一项经济措施,同时也是一项惠农利民的民生工程。在政策推广中,必将在推动农村家电市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农村家电市场由“普及型”消费模式到“普适型”模式升级。报告显示:农村消费者家电产品使用年限呈现两极分化态势,CRT彩电、洗衣机、小家电等传统类家电产品购置时间普遍较长,空调以及电脑、数码等农村新兴产品普遍在近两年购置。农村家电市场普及型消费模式仍将持续至2—3年,但到2012年农村家电市场则有望达到城市2000年度“高度普及型”程度,并将随着信息化以及农村电气化建设进度的加快有望加速实现“普适型”消费模式转型。
针对进一步完善“家电下乡”政策,构建更为完善的农村家电零售体系,从而让更多的农村消费者直接受益的问题。报告提出:加强规范的综合性零售网点建设、鼓励和扶持农村物流配送网络建设、适度放宽“家电下乡”产品限价等五项补充建议。
与此同时,苏宁电器宣布推出千县连锁发展计划、农村定制产品采购计划、千家农村服务网点推进工程等五项“农村阳光工程”。全力推进家电下乡政策,从而达成全面渗透乡镇级市场,助力新农村建设的长效发展目标。
业内相关人士表示:该项农村家电消费调查活动,除了为政府和行业提供辅助决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之外,同时也为苏宁的三四级市场开拓起到了“火力侦察”的作用。但是,该人士同时指出:报告并未提及城市二手家电“再流通、再销售、再使用”对农村家电消费市场以及农村家电消费安全、消费者权益的影响;同时,由于调查项目设计的因素,报告并未涉及换代消费对农村家电市场具体影响以及农村消费者对品牌、时尚、节能、多功能、款式等价值性指标的相关数据,因此,无法根据该份报告对农村市场作出进一步的判断。
该人士表示:“尽管如此,苏宁电器‘提前做功课’的意识和‘农村阳光工程’举措,在共同推进农村家电消费市场消费观念升级、市场潜力开发以及促进农村家电市场的和谐有序发展等方面,值得相关企业参考借鉴。”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发展现状;四合社区;科技人才兴村
1 唐庄镇新农村建设的概况
卫辉市唐庄镇地处豫北平原,太行山东麓,东临卫辉市区,西接新乡市郊、京广铁路、107国道、翟阳省道穿境而过,交通极为便利。全镇区域面积逾70平方公里,辖31个行政村,共46 451口人,耕地面积58 300亩,其中平原、丘陵、山区面积各占1/3。该镇在全国乡镇党委书记的好榜样吴金印书记的带领下,按照“西抓石头东抓菜,北抓林果南抓粮,乡镇企业挑大梁,沿着国道做文章”的经济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快速发展,随着形势的发展,吴书记审时度势,根据唐庄镇的实际又提出了“领导班子革命化、农村建设城市化、农村生产科技化、农村经营市场化、基层政权规范化”的“新五化”发展规划,把唐庄镇从一个穷乡僻壤变成一个富裕、文明的新城镇,唐庄镇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小城镇建设和村镇规划受到了中央、省、市领导的肯定和表扬,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和河南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高新民营工业园区已有多家大型企业入驻并顺利运转,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万亩高产样板田时示范效应,积极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西山生态园配套建设逐步完善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了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绘就了一幅美丽新城镇的蓝图。
2 唐庄镇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唐庄镇新农村建设现状
2.1.1 新农村建设现状专题调研阐述
该调研主要是通过实地调查和结构式访谈来进行。考虑到我们大学生对新农村建设所了解的知识内容还比较浅薄,对它们的研究还相对较少,适宜通过定性研究来揭示规律,发现问题,所以我们主要通过实地参观和深度访谈的方式来展开调查。具体步骤为:联系当地团委,了解基本情况;拟定访谈提纲,在调查地点做入户访谈及调查;到调查点居委会做深度访谈,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回校后,整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2.1.2 调查点农户基本情况
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的占53%,初中及以上占47%,其中小学及以下文凭的多为年龄在40岁以上的大人、初中及以上文凭的多为家庭在读学生;家庭人数:三口人占12%,四口人占67%,五口及以上(含老人)占21%;劳动力人口:一占30%、二占40%、三及以上占30%。
2.1.3 调查点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
2.1.3.1 政策理解:30%的人对国家提出的新农村建设这一政策很了解,50%的人对政策了解一点、20%的人表示并不了解;至于了解政策的途径,有政府宣传和电视新闻媒体以及宣传画;
2.1.3.2 目前现状:家庭支出的主要项目包括30%子女的婚姻、10%子女的教育(义务教育)、10%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35%家庭日常开支、15%购房购车;90%的人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5%的人表示比较满意、另外5%表示一般;100%的人认为村里选举民主;
2.1.3.3 关于新农村建设:当问到“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您尽义务是您会怎么做?”99%的人回答了无条件接受,说明调查点群众还是很支持建设新农村工作的;当问到“您最希望政府为农民做什么”的时候,调查点民众提出了“禁止向农民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对考上大学的农村孩子实行更多的减免学费和帮助政策、防止农业生产资料乱涨价、帮助建立村文化站、切实搞好农村的义务教育”的真挚建议。
2.2 唐庄镇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唐庄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与过去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和要求相比较来看,还是有差距的。还有哪些因素制约它的发展呢?通过本队几天的走访调研,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制约:
2.2.1 工业发展势头良好,交通条件却不发达
作为一个典型的特色发展乡镇,农民收入只有30%来自农业,其余70%全由招商引资的工业带动。近年来,虽然各地加大了工业结构调整和科技推广力度,但由于地处偏远,乡道县道内外的道路修整不完善,且公交车较少,不便于新农村的居民与外界的交流。道路交通却成了阻碍乡镇企业发展及农民生活的软肋。
2.2.2 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
近年来,总体来看,通过招商引资,唐庄镇的工业在逐步发展,而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农业基建投资占整体基建投资的比重并没有提高,与农业发展的需求已不相适应,严重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
2.2.3..劳动力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
大部分农民的思想意识已经突破,仍有小部分农民思想止步不前。具体表现: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常常有造假行骗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40岁以上的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也严重制约着新农村发展的进程。此外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仍处于滞后状态,发展速度普遍较低。
关键词:农村 沼气池 循环利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搞好生态规划,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是重要一环。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高效集约利用资源,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然而,我国农村目前使用沼气情况并不乐观,农村居民主要还是以柴薪、煤炭作为生活燃料。经过为期一周的实地调查,加上后期的整理、分析、总结,以下是对河南省部分农村进行实地采访得出来的数据,以薛楼村、冯营村、展庄村为例。
1 沼气使用率偏低的原因探究
1.1 客观因素:①沼气原料的短缺。近年来,农村居民外出打工的人员逐年增多,再加上疫情、物价等因素的影响,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养殖户越来越少,而且有的养殖户养养停停,养殖的品种、数量都很少,为了保证沼气池的正常使用,大多数居民通常要到专门机构购买原料,一次投料在80元左右,这个投资老百姓并不情愿接受。②没有具体的政策和资金,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比较薄弱。宣传力度不够,有些村民只是知道有人使用沼气池,但具体怎么去做,有什么好处并不清楚,有些地方为了提高政绩,只是简单的提高数量,没有很好的做到教育培训。③后续服务体系建设落后,效果不理想。村民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麻烦,无处问津,又怕麻烦,问题得不到解决,慢慢的就搁置不管了。浪费人力物力。
1.2 主观因素:①老百姓对沼气池的使用、益处了解不全面。传统的炊事观念在农村根深蒂固,村民平日用惯了煤、作物秸秆等燃料,且农作物秸秆比较丰富,不用花钱买,虽然不环保,但艰苦朴实的老百姓不愿浪费,反而觉得这些材料方便、实惠又经济。②近年来,农业劳动力转移较多,多数外出打工。留在家中的劳动力,除了收种的时候在家外,其余时间都忙于打工挣钱,只有留在家中的老人和妇女去管理沼气池,很难坚持下去。
1.3 政府的工作思路、方法存在问题:①普遍重视进度和数量,容易忽视质量和效益。更有甚者,没有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规划,随意建设,过分追求数量而不注重质量,给后期的使用和管理带来诸多不利。有的地方虽然统一承包建设,但监管力度不够,出现弄虚作假,偷工减料等现象,导致沼气池漏气、跑气,质量太差,最终成为“报废池”。②为了提高建池数量,要求每户必须建池的错误安排,因为有的家庭外出打工人员较多,家中没有劳动力,没有能力经营沼气池,要求统一建池浪费人力物力。③不能将沼气融入新农村建设中。新农村建设正在火热进行中,怎么让沼气池建设融入到其中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沼气池建设体现农业环保,低碳建设,循环经济之中,若不能合理安排建设将不利于新农村建设。
2 可行性建议
2.1 户用沼气池把可再生能源作为科学切入点。农村是一个巨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基地,很多农作物都可以循环利用,比如作物秸秆可以作为田地里的肥料,可以作为能源做饭等,但是作为燃料没能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并且有可能污染环境,所以应以科学为切入点,利用沼气池生产清洁能源。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
2.2 研发和推广新产品,开辟沼气原料来源。从调查结果不难看出,阻碍沼气池发展的一个不利因素就是沼气原料来源不足,或者是沼气池管理不便等原因,我们应该不断创新,解决问题,以便沼气池为更多人所接受,更大规模的投建使用。
2.3 大力推广沼气生态农业技术,开展沼气综合利用。目前,沼气主要用在家用照明,做饭,取暖等方面,应用范围较小,大力推广沼气生态农业技术,开展沼气的综合利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4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队伍素质。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很多农民对沼气池的认识不够,对于后期的管理也力不从心,因此,我们可以在技术上加强服务,使农民能够自己管理沼气池,这就需要提高培训队伍素质,切实做好技术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全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2006-2010)
[R].2007.
一、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自去年来,我们xx乡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关于认真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加大宣传发动群众,精心组织,自我加压,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结合本乡实际,积极开展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通过全乡干群的共同努力和扎实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去年实施的道士塘、越溪、南庄、山上应村四个村中二个整治村顺利通过了达标验收,其余两村正在整改。今年新创建的大林、小林、下盘三个村,正以整治环境“脏、乱、差”为主要突破口,狠抓创建工作。回顾一年多来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健全组织订规划。为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越溪乡成立了由乡长马贤茂担任组长的乡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宣传发动、规划编制、协调指导等工作。做到任务到村,责任到人。成立村庄规划工作组,负责规划工作,落实了编制8个创建村的整治规划,做到科学合理,重点明确,方案规范,布局得当。
(三)分类指导定制度。为切实做好我乡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创建的8个村针对各村实际,一方面实行分类指导,有序推进。一年多来,在村级资金比较薄弱的基础上,全乡投入专项资金464万元,共拆除简易棚屋52间,拆除危房及断墙残壁45处,硬化道路30240平方米,清理河道1200米,新安装路灯116盏,新增绿化面积18700平方米,村容村貌明显改观。通过整治,目前各村主干道路基本上达到了硬化、净化、亮化、绿化标准,主要河道基本实现无杀草、无漂浮物,村庄面貌有了一个改头换面的变化。另一方面加强教育,提高认识。在整治的过程中,我乡注重对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为更好地美化家园牢固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如下田村村干部积极充分护绿使者,花木的浇水、修剪、病虫害防治等他们全包了。此外,建章立制,巩固成果。在环境整治的基础上,为了使环境整治落到实处,各村相应成立了卫生、绿化、养护组织,同时建立了管理制度,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如下田村建立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公共厕所管理制度、家庭卫生制度、绿化公约等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成效
(一)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通过环境整治,道路的硬化、村庄的绿化、河道的净化、路灯的亮化以及断墙残壁的拆除,彻底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卫生保洁制度的健全,使环境卫生得到长效管理机制的保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二)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三)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突破。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体出资和群众集资紧密结合,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
(四)村班子号召力、战斗力、凝聚力有了新转变。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通过各项方案的实施,进一步体现了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在各项实事工程的建设中,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增强,村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
三、存在问题
1、乡、村资金缺乏,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去创建更大的成绩是一个难题;
2、部分群众的认识还不到位,环保意识有待加强;
3、各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存在不平衡性。
四、几点建议
1、强化干部队伍素质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抓好落实;
2、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管理责任机制;
3、巩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村级经济发展;
摘要:地方院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是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文章分析了地方院校社会服务边缘化的历史原因,阐述了地方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建立地方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的条件和体系,对完善新农村建设具有启迪作用。
关键词:地方院校;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
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有别于过去运动式新农村建设模式。其科学发展观的全新理念,反哺政策的新农村建设环境和改革积累的社会资源条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社会支持。当然,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点工程,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课题,具有十分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当下的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跨度较长、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要完成这一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国家的政策保证和制度创新,还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城市和工业的全面反哺,更需要在人才支持、智力贡献、教育支援和科技推广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因此,从这一层面来说地方院校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换言之,新农村建设如果没有地方院校的参与,其建设的速度、广度、深度都将大打折扣。在新农村建设中,地方院校的参与既是其神圣的社会职责,也是完善地方院校社会职能,体现其社会价值,促进自身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那么,地方院校如何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特别是如何建立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本文就此问题展开探讨。
为社会服务是高校三大职能之一。在我国高校体系中,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成为共识。而社会服务由于受到办学惯性的影响则还处于边缘。究其原因一是受计划经济办学体制的影响,高校长期以来缺乏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二是由于缺乏独立面向社会办学的制度环境,高校服务社会的交换机制还未建立,因而缺乏动力。偶尔一些为社会服务的行为还停留在非自觉意识层面。三是地方院校大众化背景下的差别化发展十分迟缓,追求升级升层的办学惯性仍然左右着办学行为,为地方服务的办学定位不少是写在纸上,停留在口号上,却难以落到实处。四是地方院校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机制还未完全形成,因此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定位以及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变革等方面严重滞后,为社会服务的能力还很弱。当然还有高教政策导向等政策因素的影响。
要建立地方院校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发展机制需要创造一系列条件。从地方院校的发展看,首先要找准发展定位,转变发展观念。所谓找准发展定位、转变发展观念就是要立足大众、立足地方,主动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主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要摒弃那些向“高”看齐、向“大”看齐,搞不切实际的自我拔高、自我膨胀的陈旧观念。而是要把社会需要,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当作自己的需要,脚踏实地地谋求发展。其次要下大力气在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上提升自己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在人才培养等方面,要在专业结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上改革。要形成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接,与新农村建设对接的专业结构。要重视农业科学、农业技术、农业市场,农业经济和农村社区管理等应用型专业建设,培养有能力建设新农村,有技术服务新农村,有志向建设好新农村的“三有”人才。在科技服务上,地方院校要注重高新技术与基础技术相结合的能力提升;要注重农业生产技术与新农村建设技术相结合的能力提升;要注重科学意识教育与科学技术普及相结合的能力提升,做新农村建设科技服务的助推器。其三,地方院校要建立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政策导向和激励机制,要鼓励教师和学生研究新农村建设、服务新农村建设。要在科研上进行政策倾斜,鼓励教师和技术人员以技术服务,经营指导的方式参股农户经济。要鼓励大学生参与村镇建设做科技引路人、市场开拓人、致富带头人。特别要鼓励大学生勇敢去开辟新农村建设创业的新天地,在新农村建设中找到创业的用武之地。
必要的社会条件或环境是地方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的建立的外部条件,而地方院校构建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内部体系则是其长效机制建立的组织保证。地方院校在构建服务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中首先要树立为社会服务的办学理念。从根本上说地方院校培养人才就是为社会服务,但是服务社会有特定的历史内涵。不是培养人才就必然是为社会服务。因为所培养的人才其素质结构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判断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新农村建设作为社会历史要求呼应地方院校培养新农村建设的“三有”人才。地方院校树立为社会服务的办学理念在当下也即是要主动服务新农村建设,要在人才培养、科研开发、服务导向等方面进行改革,打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络通道,形成与地方经济社会,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发展机制。地方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改革的重点是培养“三有”人才。在国家政策引导下“三有”人才进入新农村建设之中则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持。地方院校因此不仅提高了就业率,更主要的是将会获得比较好的社会评价,有利于提高办学声誉,提高知名度。在科研开发上重点开发新农村建设项目,做足新农村建设的文章。这样新农村建设可以获得地方院校的智力支持,有利于科技兴农,促进生产,同样地方院校的科研开发有利于实现科研成果转化,有利于科研成果推广。科研开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反过来回报地方院校。地方院校由此而获得科研开发的动力,从而推动地方院校不断进行科研开发,形成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长效机制。在服务导向上重点是政策倾斜。地方院校要鼓励教师、学生和科研人员把服务新农村建设当作重要任务。对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科研开发地方院校要鼓励资助。科研成果转化后要让成果持有者持股参加分红。要采用学术假的方式鼓励教师参与新农村建设并要求教师进行调查研究,写出对地 方院校改革,对新农村建设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要在职称评聘、评奖评优等方面给予倾斜,鼓励教师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对大学生要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鼓励其利用寒暑假参与新农村建设。要支持大学生写出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文章和创业调查报告,为其毕业后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或主动到新农村建设中去创业创造条件。其次,要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调整专业结构,设置课程体系,改进培养方式。地方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建立的根本在于源源不断地培养“三有”人才。而要培养“三有”人才就必须在专业结构调整,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上进行改革。专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交叉专业和复合专业。要降低专业重心,注重应用性和应用面,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在课程设置上要把重点放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上。要改革老的课程设置思路,打破重专业体系、轻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传统,注重课程设置的实践性和灵活性,给教师和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在培养方式上要把重点放在实践教学环节。要改革重理论、重课堂的培养传统,注重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培养方式上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在某种程度上说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培养大学生能够面向基层,能够下到基层,能够认同在新农村建设中找到用武之地,并且有志于在新农村建设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因此,实践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用专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培养他们服务基层的态度和情感,更是在实践教学中发现其价值、找到自己有用武之地的过程。其三,必须建立联系新农村建设的绿色通道。要构建地方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就必须建立地方院校与新农村建设相联系的绿色通道。要在地方政府的协调下,地方院校与新农村建设的乡镇单位签订服务协议。服务协议包括人才支持协议、教学实践基地协议、科技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协议等。在人才支持协议中,新农村建设的乡镇单位既可以与地方院校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也可以让新农村建设单位到地方院校选拔“村官”和各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并签订一定的服务期限。在教学实践基地协议中要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地方院校借助教学实践基地进行教学,同时也要帮助农户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在科技推广协议中,地方院校进行科技推广要从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要尊重农户的选择,推实、推好。同时,地方院校要负责科技推广后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为科技推广保驾护航,确保农民生产丰产、收入增加。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要走市场化道路以形成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化。新农村建设中的科技成果转化协议要体现服务“三农”的思想,要在保护农户利益的基础上进行产权转让或入股分红。地方院校也可以先行自我转让再进行科技推广以取得最大利益。总之绿色通道的联系是确保地方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建立的重要通道。绿色通道必须在政府政策引导和法律的框架内建立。这样才能确保绿色通道的畅通。其四,地方院校要构建城市反哺动员系统。地方院校要与城市社区,各群众团体建立联系,并通过一定形式如借助互联网开设新农村建设信息中心等沟通城乡信息,提供供求情报,反映新农村建设情况等引起城市反哺需要。地方院校在披露新农村建设信息的同时又负责收集城市社区、团体或个人的反响信息,并借助信息组织反哺资源开展服务。这样城市反哺农村的机制就建立起来。地方院校在其中充当了反哺动员的角色。这也是服务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单位:宜春学院
参考文献:
[1]董宏伟.地方院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5:26.
[2]孙章陆.新农村建设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平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5:28.
接到省局《关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管理情况的调查》(#档发电<20__>6号)通知后,我局立即组织市、县(区)档案人员,对所辖范围内新农村档案的管理情况,采取交通沿线村与边远山区村相结合,经济发达村与经济比较落后村相结合,档案管理示范村与档案管理较差村相结合的办法。抽组16人,深入到365个行政村,进行了现场查看、询问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予后。
一、目前新农村档案发展的基本现状
我市辖6县1区,102个乡镇,1522个行政村。已建档1496个村,占总数的98.3%,未建档的26个村,占总数的1.7%。从建档的标准看,标准比较高的档案室262个,中间水平的1234个,较差的26个。从档案的主要内容看,有土地承包、林产林权、财务管理,计划生育、户籍管理、民政优抚、“两勉一补”、农村低保、医保、村委会记录、照片、奖牌以及锦旗等档案,总计22.1万卷(件、册、盒),是一批真正反映“三农”问题的宝贵财富,是直接记录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农业产品和农业科研的重要记录,也是最直接为老百姓利用的重要服务载体。
它始建于建国初,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诞生而产生的一级村级档案室。它创建于合作化时期,停顿于“”期间,恢复整顿于改革开放初期,全面抓建于上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重点提高于“十一五”期间,走过了漫长曲折的57年历程,积聚了一批庞大丰富的档案群体,初步形成了有领导、有人员、有装具、有管理的档案管理雏形。它的发展状大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年--1995年。这46年是农村档案自行发展的阶段。第二阶段是1995年--1996年。这两年是农村普遍开展摸底调查,初步提出新农村建档设想的阶段。第三阶段是1997年--1999年。这三年是农村抓点示范,普遍推广,促进发展的起步阶段。第四阶段是20__年--20__年。这五年是实施整村推进,全面抓建,推动农村档案全面发展的阶段。第五阶段是20__年至20__年。这四年是实施面上抓巩固,点上抓提高,农村档案管理全面提升的一个重要阶段。通过五个阶段的工作,摸清了农村档案的现状,理清了农村档案工作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发展的规划,破解了发展中的难题,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档案工作的全面发展。在我市农村出现了四种发展类型:第一类是培育了一批新农村典型示范档案室。这类档案室是“十一五”期间采取“三帮”(帮助整理、帮助装具、帮助制定管理)措施,重点抓建培育的一批示范档案室,它普遍达到了“五有”(有独立档案室、有铁质档案柜、有管理制度、有分管领导、有管理人员)、“四全”(档案收集齐全、存放安全、检索工具齐全、设备齐全)的标准。档案的分类科学,期限划分准确,案卷整洁,排列整齐,微机管理,防火、防盗、防水、防尘、防鼠等设备配套完备,管理的档案都在600卷以上。达到这一标准的示范性档案室全市有262个村。如崆峒区柳湖村、泾滩村、静宁县小山村、华亭县神峪村、泾川县的康家村等一批档案室,都建立起了约30平方米的档案室,而且档案室均三室(档案室、查阅室、利用室)分开,管理的档案都在600卷以上,而文书、财务、产权登记,户籍、计生工作、“两勉一补”的档案收集齐全,特别是柳湖村管理的900多卷档案,自1950年至今未断档,档案管理的特别规范。这些村大部分经济条件都比较好,交通方便,也便于档案部门派员指导。第二类是抓建了一批合格新农村档案室。这部分档案室全市有1496个村,一般都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根据国家档案局、农业部联合制定下发的《关于做好农村档案工作的通知》精神,在农村普遍推行村级建档达标规范化管理,集中抓建的一批合格档案室。这些档案室总体处于“四有四不高”的现象,即有档案室却标准不高,有档案装具却规格不高,有档案存放却质量不高,有制度上墙却制作不精良,档案管理处于一般化状态。没有独立的档案室,档案室都在村部设立,柜子不统一,有铁质的、有木质的,档案室大部分是土木结构修建的。档案的收集不完整,档案的整理、装订时好时坏,不太一致。一些防火、防水、防尘、防光、防鼠的措施不齐全,管理的档案都在300卷左右。如庄浪县的李庄村、灵台县的水泉村、泾川县的#沟村等档案室,尽管都修建了档案室,也存放着档案,但管理方面的一些措施不够到位,利用率不高,档案的管理制度都很不健全。这些村大部分经济条件一般化,交通也不是十确分便利,距县城都在30公里左右,人均收入1500元,经济条件都处于中间状态。第三类是较差的新农村档案室。这部分村全市有26个,档案大部分是“家庭式”管理,基本上处于“三少三断”的情况,即有形成的档案,但在档案室存放的很少,档案年代断接;有固定档案室的很少,档案随人员更替分断管理;有检索工具的很少,续号断编。档案管理随着档案人员在流动。档案人员更替档案却不移交,甚至有的随着档案人员的更换档案随之流失,这类档案室管理的档案都在100卷左右,有个别村至今无档案。如庄浪县水洛镇李碾村,解放至
今未存一卷档案,都随着人员的变动,档案自行销毁。大多数村管理的档案是“袋袋型”、“捆捆型”档案,既没有科学分类,也没有期限划分,以捆绑代替组卷装订。这类村大多数属于偏僻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档案人员的文化程度偏低,如庄浪县上洼村、泾川县下梁村、灵台县清山村等少数村,一般距县城50-60公里,非常闭塞,形成的档案很少。第四类是在新农村中产生了一批新档案。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土地流转承包过程中产生的合同资料。二是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产生的农合会工作会议资料、与重点医疗机构签订的目标管理责任书、农会工作现场督查纪录、新农合政策宣传资料、参加农合农民花名册。三是在新农村建设中产生的实施方案、村庄建设规划、人畜饮水、林果基地、绿化造林,沼气池建设。四是林权改革产生的荒山荒沟承包合同。五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产生的劳务输出统计表,劳务培训花名册等一批新档案。二、目前农村档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农村档案缺乏应有的重视和支持。农村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主要是农业部门不抓,主管部门不管。作为乡镇一级主管部门对农村档案从不提及、不要求、不督促、放任自流。作为档案部门力量不足,加之村级档案不进馆,在指导上也有轻视思想。致使农村档案发展50多年来,起步维艰,进展缓慢,工作难度较大。
2、农村档案发展不够平衡。平凉1.1万平方公里,农村占地面积0.9万平方公里,其分布着1522个行政村。它们各自的经济条件、自然条件、交通条件和人们的文化程度都相比差距较大,致使农村档案千差万别。一些比较偏远、经济困难的村,领导不够重视,档案的管理设施比较差;有些村的档案随着文书人员的流动,没有集中管理,档案的管理条件很差;有的村档案收集不全,断代断号,残缺不全,甚至有的捆绑乱堆,造成农村档案管理不规范、不统一。
3、农村档案管理缺乏经费保障。村级档案室数量大,分布范围广,相距较远。多年来,农业部门和主管部门在经费上不投入,主要靠村委会自筹资金解决设备,修建档案室,档案部门又无经费帮助。这样造成经济条件差的村也无法改变现有条件,只能靠“家庭式”存放管理。这是农村档案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4、农村档案人员业务不熟。农村档案人员更替频繁,文化素质低,长期存在着培训工作跟不上的问题,加之国家近几年对文件整理归档变动快,造成业务生疏,管理工作跟不上。
三、今后应加强农村档案工作的意见
农村档案资料是覆盖农村所有被档案记载过的人,也是建立方便所有农村人民群众想利用的重要档案体系。它是加强农业农村建设的重要智力支助,是保证农民政治、经济、生活权力的重要证据,也是村务、政务公开的主要场所。今后加强农村档案工作,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1、应从政策上给予有力支持。国家和省档案部门要与农业部门一起制定下发新农村建档的具体政策规定,把农村档案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总体布局,把农村档案室和文化室提到相同的位置,明确新农村档案工作是乡镇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建立抓农村档案工作的新机制,列为年度工作目标的考核体系,经常督查、考核、加大管理。
2、应从经费上给予保障。新农村建档应从新农村建设的专项经费中解决。农业部门具体提出实施的计划,明确修建农村档案室、配备装具、防护措施的具体规定和经费开支专项办法,这才是解决农村档案工作的根本保证。
“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应当从法律和道德两个层次理解,不可一概而论。”谈及民营企业要肩负的社会责任,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这样说。
厉以宁是在日前举行的“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丛书”首发式上作出如上表示的。他说,社会强调民企应当承担社会责任,这是目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敏感话题之一,但哪些内容算企业社会责任往往界定不清,应该分法律和道德两个层次理解。
“首先是法律层次上的,即民企是否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造成污染、不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不克扣员工工资等等,这是一个企业最基本的责任。其次,在做到法律意义上的社会责任后,依靠企业家自己个人的感觉和领悟,才可能引导企业承担进入道德层面的社会责任,如慈善捐献与社会公益,这应是一个逐步的自觉过程。”厉以宁指出,“如果一方面在违背法律法规做经营;另一方面又在捐资办学,这其实是连基本的社会责任都未尽到。”
谈及今后民营经济壮大需要的内外环境,厉以宁指出,民营经济大发展其实才刚刚开始,在“非公经济36条”出台之后,国家要鼓励民营经济继续发展,有些工作仍必须继续关注,包括玻璃门是否继续存在,国企民企生存环境是否有着公平待遇,融资难问题是否真正解决,这些仍然是今后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和重要研究课题。
他说,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是一个趋势。“我国改革开放近20年来,民营经济主要起到了三大作用,首先是对于GDP的贡献,2005年民企贡献到了GDP的一半,2006年超过1/2,到2007年,也许会占70%的比例,虽然很难预料未来5年的发展,但可以想见必然更光明;第二,则是在缓解失业问题,增加就业上的贡献;第三,则是帮助广大农民自主发展。他同时乐观地表示:“新农村建设是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大好机遇。”他告诉记者,通过去年以来对河南等多个省份的考察,他发现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民营经济将能在四个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包括参与农村金融改革,农业产业链生产加工、物流配送、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4个方面等。
据介绍,此次在新书首发式上亮相的厉以宁的《论民营经济》是“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丛书”之一,是他有关民营经济发展的观点的首次系统整理,从政策环境、融资环境以及体制转型、战略转型、管理模式转型等方面全方位地论述了民营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而“民营经济丛书”则是北京大学首度出版民营经济方面的著作,也是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的首批研究成果,除《厉以宁论民营经济》外,其它4本分别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报告(2006)》、《品牌战略与企业成长――理论研究案例分析》、《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战略案例研究》及《民营经济精品论文选》。在新书首发的同时,周大福珠宝金行有限公司还对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进行了《品牌战略与企业成长性问题研究》课题研究的第二批捐赠,该院下属的品牌战略研究所也于当日宣告成立。■
20**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要充分发挥我系学科、专业和人才优势,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以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为主,我系学生在家乡就近就便参加分组进行以下社会实践活动:,
(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全国各地农村区域经济、社会、科技和文化的发展状况,进一步加强聊大东昌学院与地方的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开展聊大东昌学院20**寒假大学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实践活动,形成书面调查报告,并结合此次调研成果开展关于乡情调查的主题征文活动,并进行表彰。
(二)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竭诚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大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我系学生可利用返乡机会,自主进入企事业单位进行就业见习和社会调查等活动,增加大学生职业体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三)广泛开展服务当地经济文化建设活动。我系青年学生应主动承担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进一步解放思想,勇敢面对挑战,把服务地方作为每一位学子的义务和责任,充分发挥我系专业学科和创新人才优势,积极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掀起青年学生广泛开展服务当地经济文化建设热潮。要围绕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奋斗目标,立足**,辐射全国,积极为当地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献言献策,要深入调查研究,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开展广泛深入我为家乡献力量的社会调查、主题征文活动,并进行表彰。
(四)以感恩伴我成长,孝心回馈父母为主题的体会亲情实践活动和真情送万家志愿服务活动。全系学生要合理安排寒期生活,为父母及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开展家庭亲情教育、礼仪教育活动,学会一项家务小技能,为父母减一分辛劳,添一分惬意,送一分亲情,做快乐的、有责任的家庭成员。也可深入开展真情济困进万家活动。每位经法系学生在春节期间自行组队集中开展真情济困进万家活动,为人民群众和广大青年,特别是下岗失业青年、贫困学生、农村贫困青年、残疾青年等有特殊困难的青年群体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办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办团组织的关心和帮助送到他们的心坎上,不断提高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能力。要从困难群众的实际出发,积极深入广大农村和城市社区开展真情送万家志愿服务活动。
二、活动方式
20**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采取点面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就近就便。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原则上要就近就便,我系学生在学校周边、学生家庭所在地开展活动。
2、重点组队。结合实际情况组队,在各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我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修养优势,深入基层形成示范带头作用。
三、实施步骤
20**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和动员阶段。
20**年1月中旬至20**年1月下旬,我系从整体上对本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布置和安排,积极动员广大学生投身于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对我系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意义的宣传教育。
2、具体实施阶段。
20**年2月上旬至2月下旬,各社会实践个人、团(队)要按照我系的要求,积极争取企事业单位的支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力求务实创新,出成果出效益,同时加强实践活动的新闻报道,提高社会效应。
3、总结表彰阶段。
20**年3月初,我系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情况进行总结,并于下学期开学后3月10日前将调查报告和实践个人、团(队)总结材料报系团总支,对本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团(队)、优秀个人和优秀成果进行表彰。
四、相关要求
20**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是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我系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抓紧抓好。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在我系团总支、学生会的领导下,切实把今年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有计划、有动员、有指导,有考评。
(二)突出重点,讲求实效。今年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坚持就近就便的原则,从实际出发,保证活动轰轰烈烈、扎扎实实。
(三)创造条件,提供保障。我系各地区的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要突出重点,精心组织,组织动员学生参与活动。
是促进学生素质拓展、全面参与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我系团总支高度重视,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成立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制定详细、周密、安全的实践方案,协调各方面密切配合,集中力量做好暑期社会实践的各项工作,确保本次实践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一年前,我们“援爱”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进灾区,对家庭受灾同学的生活和心理进行深入调查,及时了解了他们的心理和生活状况。并以此为依据,组织开展了心理咨询活动,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的心理状况。以此掌握同学们的基本状况,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抗震救灾贡献我系的一份力量。同时也为学院救助受灾同学提供了部分依据和参考。
时隔一年,灾区重建的情况如何,灾区人们的生活情况如何,一直牵动着我们的心。目前,抗震救灾工作已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为了了解当地的灾后重建情况,尤其是近年来国家针对提出的新农村建设,走“一村一品”特色农业道路,为了对重建工作和发展做出可行性建议,为灾区的重建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尽一份当代大学生该尽的义务,同时也是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我系积极筹划组建在校大学生赴德阳灾区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团,引导他们开展关于灾区重建及灾区群众生产生活的调查,支持灾区人民重建家园。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由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主办,化学工程系承办的“援爱”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将在四川省德阳地区进行深入调查记录,旨在培养“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品德高尚、意志顽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青年,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投身灾区重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伟大实践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全社会树立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很荣幸我能担任我系实践分队项目负责人,参与该实践项目的6位成员均通过我系团总支的严格选拔,此次实践活动,我主要负责前期策划、实践过程中的统筹协调工作以及后期图像总结资料的制作。
一、前期策划
我系党总支、团总支和实践分队成员通过多次会议,最终确定项目立项和实践主题,围绕此项目、主题,我将实践策划为“三步走”,即:前期准备、实施阶段、实践成果展示。以前期准备为基础,以实施阶段为核心,以成果展示为重点。
1、前期准备。分为实践动员会、联系实践地、实践成员培训、前期调查材料准备四项工作。
2、实施阶段。结合实际情况,在团总支的指导下,我将其分为假期前准备、假期中调查和假期返校总结。
3、实践成果展示。整理实践过程中搜集的所有文字、影像资料,形成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初稿。并在化学工程系团总支学生会内部组织召开报告会、交流会、答辩会等。
各阶段中的具体工作均有具体成员进行负责。
二、实践中的统筹协调
1、积极同德阳市绵竹地区遵道镇团委和罗江县金山综合实验区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争取他们对我们此次暑期社会时间给予一定的支持与帮助。
2、在“明确责任,精心组织,抓好落实”的思想指导下,我实践队一行走访了位于四川省德阳市的重灾区——绵竹市、罗江县,为期一周。分别走访了绵竹市遵道镇棚花村、罗江县金山镇综合实验区。
3、由于最近地震灾区余震频发,在指导老师考虑到全体队员的安全问题,最后,通过和全体队员的协商下,思想汇报专题决定采取集中与分散的方式对震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实践调查,队员回到自己所在地方了解当地新农村建设的一些基本情况。
4、20xx年07月09日下午,在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在团队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也就告一段落,指导老师为我们开了一个短会后,我们就地解散。
三、实践成果展示
1、我在网易博客平台上制作了我系社会实践分队的博客,其主要是我系社会实践分队奔赴灾区进行实地走访的新闻资讯和团结广大网友进行讨论。其博客发挥了我们实践分队的主观能动性,广大网友通过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使之对我们的实践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博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及时、详细、真实的报道了我系此次社会实践的各项工作进程和工作成效。单日最高访问量突破一百。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仅是推进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政策之一。面对农民医药费用得不断攀升,农村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低下,因病致贫现象的不断增加;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得宏伟目标,如何建立起一个人人可及而又有效的农村医疗卫生体制,解决农民就医难、就医贵的问题已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当务之急。
2011年两会上卫生部长陈竺对农村医疗和公立医院改革表示不满意。在农村医疗改革上政府的财政投入非常重要,我国医疗资源总体比较短缺,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医务人员的培养也非常的不易。从去年到今年,农村医改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总理提到保障制度的进步、基层服务能力也在逐步增强。60%基层目前正在推进基本药物制度,药价降低了30%,老百姓切实得到了实惠。但是还有很多地方做的不足,譬如农村欠账太多、公立医院改革是在太复杂。目前的医改工作路线不太清晰,在公立医院深层次问题上,比如四个“分开”等问题也并不十分简单。县级医院能力不够等等问题。
从开始的调查报告显示,随着社会老年化的加剧,人们对于切身医疗保障的意识的加强,人们开始普片关注医疗问题,但是政府对于医改的宣传方法不够合理并且宣传力度不够致使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人不了解医改,尤其是农民这样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的人群。从切身与医改有过接触的人来说,感到带来益处的人只占1/3,一半以上的人并没有感觉到医改给他们带来的好处。由此绝大部分的人都认为政府农村医疗改革是不力的。
从我了解我当地下塘镇的农村医疗改革情况如下:
一、长丰县医疗改革基本情况
有一次,我家人出了点车祸,由此便和医院有了深层次的接触。从中我了解到一些基本的情况。新医疗改革实行以后,说实在的看病也没少花多少钱。烧了的钱是乡村镇卫生所里的药变成最基本的了,说白了就是没有好药新药,只是由于现在药品分配都是县级及以上的医院分配的,为了降低药品价格,便只给下面的小卫生院分配低廉的基本药物。这本来是件好事,禁止医院私自购药,降低药品价格。却也带来个些负面的影响。比方说现在的流感在中国有60%的变异,这在欧洲些国家只有4%,这和我国消炎药乱用滥用所致,而现在乡村医院里的基本流感药物和消炎药却大部分都是无效的或者效果差。如果有个人出了车祸腿部大面积受伤,这种村镇的小医院根本没法医治,这种情况是综合所致的,医院里没有好的药物给予治疗,基础设备差,医疗改革后这种医院的医生工资低了很多,医院医生流失严重,已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医院为了维持基本的运作,最终还是得向患者下手,不管什么病,进去就是三项检查,然后才给你看病。在大医院里在办理入院手续的时候,医院会问你有没有参加新农合,新农合是从2003年起逐步实行的,旨在减轻农民的负担,解决一定的农村看病难问题,但是一般农民都不愿意说自己参加了新农合,即使他已经参加过。这方面的原因很耐人寻味。这是我的亲身经历的事。
二、制约农村医疗改革的主要问题
全国绝大多数乡镇逐步把合作医疗补助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许多干部在成绩面前没有抵住诱惑,开始侵吞医疗专款,更多的却是政府工作者的不作为。在医疗改革中牵涉到许多复杂的利益问题,政府不愿意彻头彻尾的来个“斩草除根”,当然这也有政府的难处。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的“赤脚医生”大大降低了行医者的门槛,对当时的农村医疗情况有了一定的改观,但是这些医生的水平是没法和一个正规的医生相比的,现在中国有8亿的农民,这也为现在的遗留下了很大的隐患。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是种畸形的成长,农村医疗在最初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由公共卫生所负责农村村民的基本医疗,这还是个社会服务型行业。之后,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变,公共卫生所基本上由乡村医生(赤脚医生)充当,此后,逐渐演变成私人诊所,医疗设备因为资金匮乏、医疗观念落伍等因素影响,未能形成一系列整体性的医疗器械和一套完整的医疗服务体系,农民的医疗再次出现“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是种长期积累下来的沉疾,现近改革只是把这些“赤脚医生”聚集到村镇卫生站来,结果只是双败不是双赢,这些“赤脚医生”也因工资低而离去,最后卫生站只不过是个空壳而已。
三、对农村医疗改革的意见
政府在在医疗公共产品方面不应缺位,政府应主动承担的公共产品的服务。加强政府在医改方面的监管,防止某些官员在医改方面不作为或者挪用医改公款,让属于农民的每一分钱都落实到实处。加强农村医疗改革的资金投入,可以由政府投入和社会募集相结合,社会募集资金保守在每年3000亿左右,加强资金投入用以改善村镇医疗的基础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的招募上。在全国建立全面的互联的医疗信息网,医院资金的流动和用途向社会公开,保证透明公正的原则。改革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转变乡镇卫生院服务模式。由上级直接领导,实现“四个分开”。
Abstract:2010 is the new rural cooperatives medical service system first stage “receives year of the official”, then our item of Huimin policy whether really let us the farmer common people obtain materially beneficially? This article mainly through analysis current around the country comprehensive carrying out new rural cooperatives medical service system, hometown Wuzhi County new rural cooperatives medical service implementation present situation.
关键词:新农合 实施效果 完善
Key word:The new agriculture gathers Implementation effect Consummation
作者介绍:田沙沙1989女 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的农民满意度调查报告
河南省从2003年9月1日开始在25个试点县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武陟县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第一批试点县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武陟县已经实施了八年之久,政府及媒体也不断报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喜的实施效果以及农民的满意程度,但大多都比较概括,而且很少有反应当事人农民的真实情况和真切感受的,我们此次深入基层调查主要就是基于农民满意度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绩效和新农合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调查和简单的评估。我们选择抽样调查的方法,在武陟县的10个村庄近百户人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经过认真的调查、统计、整理和研究,完成了这份调查报告。
一、武陟县农民参合情况分析
武陟县自2003年被省政府确定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以来,积极探索新农合筹资新路子,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制度不断发展,群众受益程度稳步提高。
从横向进行比较,2010年,全国参合人口8.36亿,参合率达到95%;河南省参合人口7651.48万,参合率达到96.51%;而武陟县参合人口61.62万,参合率到高达98.20%。
而从纵向进行比较,2003年以来,武陟县坚持把推行新农合作为执政为民的重要举措,农民参合率逐年提高。2004年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实施以来武陟县农民参合率62.20%;武陟县采取措施积极落实新农合政策,不断创新服务模式,积极探索各种支付模式,在不断完善改革政策和宣传方案下,2005年武陟县参合率增加到90.43%;2006年参合率90.40%;2007年参合率98.89%;2008年参合率96.60%;2009年参合率92.60%;2010年参合率高达98.20%。
二、武陟县新农合制度实施情况分析
2003年―2004年武陟县医疗保险费用为10元;2005年武陟县医疗保险费用为20元;从2006年到目前为止,武陟县医疗保险费用为30元。
在武陟县,乡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比例为70%,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比例为60%,省、市级和外省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比例为40%。在乡、村两级定点医疗机构门诊看病,每次按照30%的比例进行报销,一年最多可以报销门诊费用60元。在县级定点医疗机构门诊看病,每次按照60%的比例进行报销,一年最多可以报销门诊费用5000元。
新农合实施以来,药价有所增长。“原来3块多就能把感冒治好,参加新农合后,就得5块多,报销之后也得4块多”,“不过小病看不出来参合的优惠之处,这要是遇上大病,那政府的这项政策可是要帮上大忙了。药价涨点也没啥,不要涨得太离谱就行了”。
武陟县2010年大力实施新农合县级一卡通计算机联网管理建设工程,400个村卫生所计算机配备和配套设施建设工作已经完成,2010年9月武陟县开始使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
武陟县在全省率先实行门诊统筹补偿模式,门诊基金使用率由原来实行家庭账户的36%提高到目前的48%,门诊就诊率由原来实行家庭账户的0.81人次上升到目前的2.33人次,农民有病早治、无病早防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门诊统筹的做法在全省得到了推广。
武陟县积极创新“一设一不设”服务举措,为278名家庭经济困难、长年卧病在床,患有脑血管病后遗症、恶性肿瘤晚期、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的参合老年人设立家庭病床,提供免费上门医疗保健服务;对农村参合的贫困人口不设住院补助起付线,并实现新农合制度与医疗救助制度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结算同步的“一站式”服务,有效减轻了农民群众的医疗负担。
2006年起,已把部分慢性病、地方病和住院分娩等纳入大病统筹,以扩大受益面。
三、武陟县农民满意度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支持率达97%,满意率达92%。总体来说,农民对新农合制度基本持支持的态度,但也有农民不满之处。
有农民认为新农合补助的门槛费太高。“有些地方,除了规定不住院不补助外,还故意设置不同等级的门槛费。同样是生病,却拿大部分人的利益来保护少部分人的利益,难道一般病人就不该享受国家同等政策的救助扶助?”因此,农民盼望最好尽快取消门槛费。
新农合的补助尺度不明。补助的标准尽管写在纸上,却很难兑现到农民的心坎上。农民往往是一头雾水,给多少拿多少,以致有的医院冒住院农户之名,套取国家利益,中饱私囊。农民热切盼望有关部门能将农民生病住院的“补法”说清楚,国家给农民的利益,农民要能真正享受到。
对部分家庭贫困的农民来说实施新农合后药价惊人。同样的药品,不一样的价格。摆上“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柜台的药品,明显高于个体医疗点,以致有的人一旦生病,宁可走进个体医疗点,不愿迈进“新农合”医疗机构。农民盼望“新农合”医疗机构的药品价格能够尽快降下来。
补偿比例过低、自付比例过高和封顶线过低的给付结构,一方面可能丧失吸引力,把本愿意参加合作医疗的人群拒之门外,而享受不到其优越性。另一方面有可能导致医疗服务利用率的下降,造成贫困家庭即使参加了合作医疗,也不敢住院。如此结果,还导致了另一问题,即富裕家庭在合作医疗上的花费比贫困家庭要多许多,形成了穷人补贴富人的现象。
农民对政府的宣传政策不满意。我国新农合制度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而地方上目前多采取的是政府组织、各级部门大张旗鼓宣传发动,乡村干部和医务人员上门办理的做法,一些地方为了追求高参合率出现不同的违规行为,影响了农民对新农合的信任度。
四、新农合政策的完善
全国各地都在为新农合的实施而努力着,而河南省也在不断地总结经验中,针对新农合实施过程中发现的不足,河南省于2011年对于新农合政策进行了完善,重要内容为:提高参合农民住院费用补偿封顶线,由6万元提高到10万元。2011年6月底前,全省所有市级医疗机构都将实现新农合跨区域直补。参合农民门诊就医的费用按不低于40%的比例补偿。特殊病、慢性病门诊补偿不设起付线,按一定比例或按年度定额包干的办法给予补助。普遍开展新农合门诊统筹工作,进一步扩大新农合受益面,将重性精神病常用口服药和9项残疾人康复项目纳入门诊报销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