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社区科普服务工作计划

社区科普服务工作计划

时间:2022-07-23 10:00: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区科普服务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社区科普服务工作计划

第1篇

科普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没有科学技术的普及,就谈不上科技进步和创新,更不会有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区位于市委、市政府驻地,社会的高速发展不断推动着城市化的进程,社区作为城市发展的产物,日益成为我区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心、提高广大居民科学素质的阵地。面对这种新变化新要求新期待,我区社区科普工作总体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广大居民的需求,主要表现为:社区科普的投入不足,设施和工作手段缺乏;社区科普活动频次低,质量和水平不高,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居民的实际需要;一些社区对科普工作的认识和重视不够,组织不健全,工作机制不完善等。加强社区科普工作,发展社区科普事业,营造社区科学文化氛围,让广大居民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具备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是提高全区人民整体科学素质和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明确社区科普工作的服务对象,切实做好社区科普工作

新时期社区科普工作必须把未成年人、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失业人员、失地人员等人群作为主要对象。引导未成年人形成对科技的兴趣和爱好,树立科学意识、崇尚科学精神,养成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老年人反对愚昧迷信、运用科学知识改善生活质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丰富科学文化生活,保持身心健康。培养进城务工人员、失业人员和失地人员的就业技能和生存技能,养成科学文明生活、保持理性平和心态、适应城市环境变化的能力。不断创新社区科普工作方式,形成社会化的社区科普工作格局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社区居委会、驻社区单位、企业及居民的积极作用,动员、鼓励和支持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及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开发、开放和共享科普资源,形成社区科普工作的合力,普惠广大居民。突出科普工作重点,带动社区科普工作的全面提高。以加强科普益民服务站、科普学校、数字化科普网络(简称“站、校、网”)为突破口,全面提高社区科普的服务能力,推动社区科普活动的持续广泛开展,为居民提供贴切、丰富、便利的科普服务。

三、以“站、校、网”建设为重点,改善社区科普工作条件

(一)建设完善社区科普益民服务站。支持和推动社区因地制宜地建立科普图书室、科普活动中心、社区科技馆、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科普园、科普广场、科普宣传栏(橱窗)等多种形式的社区科普益民服务站。在已有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活动设施和场所中增加科普内容、拓展科普功能。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做好社区科普益民服务站的维护和管理,定期对科普设备设施检查,及时更新科普展示内容,保证站内设施设备正常运转。有计划地利用科普益民服务站开展科普活动,提高活动频率、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扩大居民受益面。

(二)建设完善社区科普学校。整合社区内及周边教学资源,建立科普大学、科普讲堂、社区学院、青少年科技辅导学校等多种形式的社区科普学校,为居民提供针对性强、常态化的科学教育和培训活动。引导社区立足实际、贴近居民,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配合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科技与文化相结合,切实提高居民科学生产和科学生活的能力。制定和完善社会科普学校管理和运行制度,建立长效办学机制。支持培养一批教学能力强、热心于科普事业的社区科普教师队伍,提高教学服务水平。

(三)建设完善社区数字化科普网络。推动建立社区电子科普显示屏、社区网络书屋、数字科普视窗等社区科普阅读终端。利用微博、微信、博客、即时通讯等网络新媒体手段,实现居民科普的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增加社区移动电视的科普功能,定期更新内容。

四、加强社区科普组织建设,切实提升社区科普服务能力

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建立由社区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社区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增强社区管理和服务科普事业的能力,推动社区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社区科普工作计划、筹集社区科普工作经费、集成社区科普资源、组织社区科普活动。同时,推动社区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与驻区单位的沟通和协调,发动驻区单位参与社区科普工作。配备社区科普员,引导社区配备一定数量的专兼职科普员,保障社区科普有专人负责。要积极推动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科技社团、传媒单位、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企事业单位和部队的专业人才作为社区的兼职科普员,成为社区科普工作的骨干。引导中小学、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单位的科学老师成为社区科普的专兼职科普员,积极组织开展社区科普活动。要大力支持社区科普员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加强对科普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开展科普活动的能力,“站、校、网”要为社区科普员提供开展科普活动便利条件。

五、丰富开展社区科普活动,切实满足居民提升自身科学素质的新期待

社区要紧紧围绕科学素质纲要主题,大力开展经常性的社区科普活动。针对老旧住宅社区、企事业单位所在地社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流动人口聚居地的社区,新建住宅区,商务楼宇聚居区等不同情况,根据社区常住居民的组成、文化背景、科普需求等不同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根据未成年人的需要,组织开展科学营、科技竞赛、科普游戏、科学体验、动手做科研等多种形式的课外科学教育活动,激发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知识的兴趣,培养良好的科学爱好。针对老年人对科学生活、身心健康、人文关怀等的科普需求,开展与文化娱乐相结合的消遣式科普,通过讲座、报告会、现场互动等活动形式,使其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对进城务工人员、失业人员和失地人员,加强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训,开展安全知识、心理健康、科学生活等科普宣传,增强其适应职业变化和城市生活的能力。充分利用科技活动周、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普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等重点科普活动,采取科普展览、专家咨询、科普讲座、科普文艺、科普影视等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围绕居民关注的卫生健康、应急避险、食品安全、低碳生活、心理关怀、反对愚昧迷信、生态环境等重点和热点问题,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及时解疑释惑,弘扬科学精神,引导居民科学对待和处理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六、充分发挥科协组织作用,为社区科普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第2篇

为确保妇儿工委下达,区科技局联合区妇联,制定工作目标,促进各项任务的全面完成,真正体现妇女儿童在科技事业中的先进性、代表性,科技局党组切实肩负起领导责任,注重业务工作与妇女儿童工作的有机结合和互促共进,使科技局的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一是工作机制。加强妇女儿童工作队伍建设,要认真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落实工作经费,努力创造条件,改善环境。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通过科学管理,规范运作,提高工作质量。二是制约机制。要将规划中确定的主要目标纳入全年工作的总体规划,纳入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全面学习贯彻党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明确新时期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围绕区委提出的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的总体目标,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坚持公正廉洁,学习身边的优秀典型,努力做到“三满意”,进一步增强全体妇女职工实践“三严三实”的自觉性和创造性。组织本单位女同志参加了各类专业的短期培训,克服了工作忙、家里孩子小、家务多的困难,如公务员培训、办公自动化、依法行政、专利知识、人口计生政策法规知识等的培训,更新了知识,充实了自身,提高了业务能力和办事效率。同时积极参加了市民健康知识、法律知识竞赛;组织了全体女职工参加妇女权益保护法律常识竞赛。

1、组织妇女同志参加每年的计生优质服务工作,每年进行了全身体检,参检率为100%;关心、探望病妇;及时上报信息。

2、召开“三八”妇女节联谊会,组织问题娱乐活动。

3、组织女同志参加欢渡春节的文艺活动以及与科技镇长团联谊会,通过活动展现才艺,同志之间多了一份交流,增加了一份友谊。

4、“六一”儿童节发书券;组织本单位职工子女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到海洋科技大厦等科普基地了解新时期科技工作情况。积极与教育联合开展“科技进校园”活动,促进中小学生尤其是贫困儿童学科技,爱科技。

5、积极参与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发放科技兴农、知识产权知识宣传资料等科技读本,加强农村青少年对科学的热爱。

6、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要求,动员各科普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采取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青少年科普工作;充分利用广泛的科普组织网络,集思广益,为我区的科普规划和科普政策的制定提供意见和建议,推动青少年科普工作有效开展;进一步发挥好工会、共青团等成员单位优势,积极做好青少年的科普工作;争取财政部门的协作和支持

7、进一步利用科普教育基地,做好青少年科普工作。近年来,科技局进一步加强了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工作,积极做好各类科普馆的建设和扶持工作,为提高广大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提供更多场所。

8、围绕科技创新促发展,积极搭建女科技工作者发挥作用的平台,为女

企业家和女科技人员创业和开展科研创造条件。一是在科研立项上大力扶持女科技企业家,以此激发女企业家科技创新的原动力;二是大力奖励女科技工作者;三是支持妇女发明人申请专利。四是努力培养造就一批杰出的女科技人才;五是充分发挥知识女性的智囊作用,为科技支撑我区经济发展战略建言献策;六是加强科技行政管理系统女职工队伍建设,开展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业务技能。采取有计划、分步骤、突出重点的方式,不断开展继续教育,以充实她们的业务知识和提高业务技能。通过组织参加区、市培训学习,她们增长了知识和才能,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发挥半边天作用。9、推进科普进社区,丰富妇女儿童的文化生活。科技局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社区活动。通过世界知识产权日集中宣传、送科技下乡和党员到社区报到等形式开展社区科普活动35次,参与群众2万多人次,协助海洋经济开发区建设“海洋*科技*梦”主题科技展览馆,进一步提高了妇女儿童的科普知识水平。

10、开展爱心捐助,自觉公益义务。

第3篇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认识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问题,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立健全党政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搭建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基本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提高公众心理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标

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网络,将心理健康服务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平安、健康建设。将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创建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健康细胞工程(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企业、健康家庭)和基层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让因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等导致的极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

三、工作任务

(一)设置心理服务站(室):全县各镇(园区)均建立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站,各镇(园区)所辖村(社区)心理咨询室建成率达80%。

(二)设立心理辅导室:全县中小学均设立心理辅导室,建成率达100%。

(三)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新经济组织等通过设立心理辅导室或购买服务等形式,为员工提供方便、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

(四)加强心理服务培训:专兼职工作人员培训一年内不少于2次;心理服务专业人员培训不少于4次。

(五)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广泛深入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教育,城市、农村普通人群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50%。

(六)强化服务目标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患病率5‰、规范管理率80%、规律服药率分别达到60%,精神分裂症服药率达到80%;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例不超过10%;特殊人群个性化心理疏导达到70%。

四、工作内容

(一)加强心理服务体系平台搭建

2020年,全县第一批试点成员单位已完成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平台建设,并有序开展心理服务工作,未开展或正在开展体系平台建设的成员单位,要严格按照平台建设规范化要求,以第一批试点单位心理服务体系平台建设为样本,依托工会、综治中心、党群服务中心、老年之家、妇女儿童之家、人力资源等场所,选择相对安静且方便出入的房间,加快心理服务体系平台建设。同时环境布置要体现人性化设计和人文关怀,配备好咨询桌椅等基本设备设施。有条件的单位可以结合实际,拓宽心理咨询服务场地功能和相关配置,配备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开通心理服务热线,建立心理测评系统工具,配备沙盘、绘画类、放松类、自助类辅助器材。

(二)加强心理健康服务

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各类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务:一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各中小学要依托心理辅导室,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同时,积极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各学前教育机构要开展以儿童家长为主的育儿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特殊教育机构要结合听力障碍、智力障碍等特殊学生身心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心理品质;二是加强患者心理健康服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依托心理科门诊,对躯体疾病就诊患者提供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教育,对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进行识别和转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为有心理行为问题提供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服务。同时,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有需求的签约家庭开展心理疏导;精神病医院要通过心理治疗门诊,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服务,还要加强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作,指导其每年2次在镇、村(社区)开展抑郁、焦虑、老年痴呆等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科普宣传,对辖区老年人开展心理健康评估和随访管理。三是加强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公安、司法、等部门要在公安监管场所、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中心(工作站)、司法所、接待场所等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和演练,对系统内人员和工作对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心理健康评估,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服务。同时完善流浪乞讨人员、公安监所被监管人员、服刑人员、刑释人员、社区服刑人员、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等特殊人群心理沟通机制,做好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人群及性格偏执人员的心理疏导和干预。制订个性化疏导方案,特殊人群个性化心理疏导的覆盖率达到70%以上。四是加强各部门、单位职员工心理健康服务。县总工会要将职工心理健康纳入年度工会工作要点中。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新经济组织通过建立心理健康辅导室或购买服务等形式,广泛开展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科普宣传,举办职场人际关系、情绪调节等讲座,提升职工心理健康意识,掌握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和抑郁、焦虑等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方法。通过员工心理测评、访谈等方式,及时对有心理问题的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疏导。

(三)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培训

各单位要始终坚持以服务为第一要务的发展理念,分级分批组织开展人员心理服务工作能力培训。一是加强心理专业人员知识能力培训。对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等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开展培训不低于4次;二是加强医务人员临床心理知识培训。依托市级以上精神卫生机构,全年举办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培训班不少于4期,开展部门培训2次,定期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属护理教育等相关知识培训;三是加强普通群众心理健康培训。各部门、单位要积极对本单位职员工及服务对象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或讲座每年不少于2次。

(四)加强大众心理健康科普宣传

各创建成员单位要加强合力协作,在电视台、报刊、杂志、互联网(门户网站、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媒体开通心理健康节目或专栏,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科普知识。每年组织至少2次心理健康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等活动,认真开展心理健康公益讲座。全县各镇(园区)要依托社会心理工作站或村(社区)心理辅导室,主动向居民提供心理健康科普宣传资料,在公共场所设立心理健康公益广告和宣传栏。要鼓励引导社会志愿者积极参加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宣传、热线咨询等志愿服务。

(五)强化服务目标管理

各单位要通过多渠道开展心理行为问题人员的日常发现、登记报告、随访管理、危险性评估、服药指导、心理支持和疏导等服务,切实加强特殊人群心理疏导和严重精神障碍综合服务管理:一是开展医疗救治服务。各医疗机构要做好心理问题人员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等制度的衔接,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例不超过10%;二是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县公安、、卫健、民政、残联等部门服务联动机制。联合开展重点特殊人群心理干预和治疗服务,依法依规对肇事肇祸者予以规范处置。确保年度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检出率5‰、规范管理率80%、规律服药率60%,精神分裂症服药率达80%的目标。

五、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2021年1月至2021年4月)

一是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制定年度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重点工作内容时限;二是制定心理服务人员培训计划及培训课程;三是完善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宣传方案等前期准备工作。

(二)实施阶段(2021年5月至2021年11月)

一是完成县、镇、村三级服务平台全面建成。全县25个镇均设置社会心理工作站,村(社区)心理咨询室建成率达到80%;二是持续加强职员工、学生、患者和特殊人群等4类人群心理健康服务;三是举办心理专业服务人员心理知识培训不低于4次。医务人员临床心理知识培训不少于4期,部门培训2次以上。各单位职工及服务对象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不少于2次;四是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科普知识,组织至少2次心理健康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等活动。

(三)总结阶段(2021年10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

全面完成培训方案目标内容,认真总结工作先进经验做法,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办法措施,确保预期完成培训目标任务。

(四)迎检阶段(2021年11月至2021年12月)

一是对各项工作的开展进行科学、全面、客观评价,总结经验;二是各创建成员单位完善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归卷工作(资料规范填写收集详见附件2);三是开展创建工作评估,完成自查报告、档案材料等准备工作,迎接省级评审验收。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平安、健康和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作为年度绩效考核目标管理内容,制订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成员单位工作内容和职责;二是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县委政法委、县卫生健康局要协调相关部门做好推进工作。各部门要加强对所属单位(机构)心理健康服务的领导,搭建好平台,组织好培训,开展好服务。三是加强目标任务分解。各部门、各行业要根据总体目标任务,细化指标,层层压实责任,确保按时保质完成目标任务。

(二)加大经费投入。一是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安排的专项补助资金。加大县乡两级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保证心理健康体系建设宣传、培训、设施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等工作顺利推进;二是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积极开拓公益筹资渠道,探索社会资本投入心理健康服务领域的政策措施,完善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保障政策和激励措施,保障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有效落实。

第4篇

一、做好科技进步考核和科技发展规划工作

从年初开始,我局按照国家科技进步考核的有关要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从年初开始,我局即参照上一年度国家科技进步考核的有关标准着手准备参加考核的有关材料,并主动与市科技局和思明区等全国科技示范区联系、咨询,提前开展参加考核的各项准备工作,对*-*年度工作与考核指标有差距部分及时进行查遗补漏。

3月下旬召开“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区科技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把*-*年海沧区科技进步考核指标填报工作的部分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明确职责,动员力量,抓好任务落实。在全区各部门的积极支持下,区科技局相关人员的加班加点,按时按要求完成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考核材料的呈报工作。汇编了包含科技进步考核31项指标、300多页的科技工作说明说(证)明材料。考核申报材料已送达省科学技术厅。

做好迎接实地考查的准备工作,在8月17日接受了省科技进步工作考核组到我区实地考核科技工作。此项工作为在五年内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奠定良好基础。

积极开展海沧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多次到生产性企业开展实地调研,组织专家、区政协委员座谈,总结汇总意见,组织制定科教兴区战略和“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在化工、机械和电子三大支柱产业、新材料和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港口物流技术、观光农业技术等重点技术领域内有所突破和提高。根据省市领导到海沧调研的讲话精神和区委一届六次会议精神,对规划草稿内容进行调整充实,重点体现如何充分发挥海沧区的区位优势、国家级台商投资区的政策优势、港口优势,建立和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基础设施,增强科技自主能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全面提升综合科技实力。

二、不断提高“科技三项费用”的使用效益,优化科技投入机制

今年区财政拨款1314元作为科技三项费用经费。我局认真开展*年度科技项目立项工作,上半年共受理了18项科技计划项目,为切实抓好项目的甄选工作,区科技局多次派人专门走访申报单位,深入了解项目申报单位的基本情况、管理情况;并组织专家对申报的项目和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论证、评审。在项目的评审上做到精挑细选,发挥“科技三项费用”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重点突出产业科技及科技创新,以科创中心、医药化工、农业生态及社会发展为重点项目,扶持一批对促进海沧产业科技进步有重要作用的科技项目。科技突出本区科技工作特色,管好用好“科技三项费用”。

9月份下达了今年第一批13个项目,共计科技三项经费891.5万元,其中无偿资助411.5万元,贷款贴息480万元。第二批计划项目将以支柱和新兴产业为主,拟在12月中旬前完成。

在去年债权债务清理的基础上,我局继续追讨逾期未回收的科技三项费用。经过积极追讨,今年共回收科技三项费用110万元。其余应收款项,目前正由法院督促债务人还款。

三、推进海投科技创业中心的建设,建立健全科创中心管理机制,构筑技术创新平台,为科技发展创造条件

积极支持该项目的建设,为保证项目进度,在*年区科技三项经费中安排无偿资助400万元给予扶持。目前1#、2#厂房6月份已投入使用。3#、4#厂房已全面封顶。5#、6#厂房正进行前期准备工作,预计*年12月投入使用。

积极与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招商中心、留学生创业园等单位取得联系,通报科创中心建设情况,协调解决有关建设及运作方面的问题,并以上述单位为桥梁,拓宽科创中心的招商渠道。在我局的牵头下,目前已有凯弗隆(厦门)科技有限公司、迪尔康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进驻,另有两家签订入驻协议,共完成厂房租赁面积约21587㎡,预计年产值达6.15亿元人民币。至此,海投科技创业中心自投入使用以来已基本完成第一期招商目标。

结合厦门市知识产权转化基地暨海投科创中心管理机制,我局牵头发改局、经贸局、新阳公司认真研究和提出海投科创中心的管理办法,积极推动政府出台科创中心管理暂行办法,加强科创中心的管理。同时以优惠政策吸引科技型企业进驻科创中心,将拟安排区科技三项费用对经评定批准入驻科创中心的企业的科技项目给予不同程度的扶持,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较好的创业环境。

四、建立健全科技工作网络,优化科技发展环境

成立了海沧区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海沧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加强了对科普工作的领导;组建了区级50多人的科普志愿者队伍,组织各种科普宣讲团,面向社会各阶层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在社区开展了科普工作,充分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聪明才智,加快我区经济社会发展。

我区成立了海沧区人民政府科技顾问团,聘请首批11位专家为我区人民政府科技顾问,发挥专家在制定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计划、重大高新技术项目投资活动方面的评估、论证、咨询作用,为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扶持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五、做好科技管理工作,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的服务工作

积极推荐、组织企业参加各级、各类认定。经专家考核及评审,我区厦门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及厦门尚明达机电工业有限公司两家企业被认定为*度第一批16家厦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骨干企业,其中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是厦门半导体照明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另迈克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新型抗抑郁药物“迈克伟”(西酞普兰片)的产业化项目计划生产的药物于*年2月正式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颁发的新药证书与生产批件,目前我国仅有两家企业获得该产品的新药证书与生产批件。

在我区科技局的协助下,经专家评审,我区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与厦门另外两家单位联合研制的SARS病毒荧光PCR核酸检测试剂盒项目获*年厦门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海投房地产有限公司的高品质健康住宅浪琴湾工程开发项目获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走访我区生物制药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了解企业发展需求,并形成调研报告。组织了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交流活动,建立政府与企业沟通互动平台,促进企业之间的科技信息和技术设备的互利共享。为加强我区制药行业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探讨解决企业在科技创新、人才培育、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共性问题,推动行业内技术力量的互利共享,帮助政府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我局组织召开了“海沧区制药企业科技交流研讨会”。制药企业共有8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他们都感谢我们为他们搭建的交流平台,通过研讨获得很多同行的相关经验,效果较好。

六、加大科普工作力度,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

科普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的工作,是科技工作的重点之一。我局灵活多样地开展各种群众性科普活动,提高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力支持科普教育工作,营造科普工作良好社会氛围。我局拨出部分资金支持各有关单位,今年共下达了*年度青少年科普活动项目补助经费共计万余元支持7所中、小学的项目。我局和教育局联合举办了第一届海沧区中小学生信息竞赛、海沧区科技创新大赛等大赛,组织学校参加*年厦门市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获得2个项目第三名的好成绩。这系列竞赛有效地加强了对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管理,推动了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大力开展面向农村、社区的科普培训工作。农村科普培训方面,为了提升我区农村劳动力的农业应用技术水平,我局认真组织《*年度星火培训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由两镇科委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培训工作。并与区妇联合作开展面向农村妇女“家庭网上行”的劳动技能培训,培训达200多人次。

积极开展面向村、居的科技下乡活动和经常性的科普宣传工作。我局先后到石塘、青礁、莲花、海发社区等村、居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展出科普挂图50多幅,共分发了1200多册养殖,蔬果培育、用电知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题材的科普材料,前来科技咨询600多人次。科技周活动期间在东屿村开展了以农业、科技、卫生为主的宣传咨询活动,赠送科普书籍1000多份,前来咨询的人数达到200多人,并组织区疾控中心医生为社区居民作肿瘤防治知识的讲座及卫生下乡便民义诊,共有300多人参加讲座及义诊,发放宣传材料1000多份;9.17科普日期间,区科协组织科普志愿者在公众相对集中的地方散发“科学发展观——资源节约与可持续利用”为主题的科普资料2000多册。在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期间,向全区发放“依靠科学,依法防治阻击高致病性禽流感”宣传材料5000份。

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拨款在东孚镇修建了10米标准科普画廊一个;在霞阳村文化活动中心设科普书架,赠书300余册,丰富了村民和居住在该村的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科学生活。在六一期间,区科技局与区妇联联合举办“海沧区庆六一‘阳光洒满童心’科普教育活动”,区科技局组织了64名区里品学兼优学生参观科普教育基地。

七、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提升科技部门的整体形象

加强机关自身建设,为进一步规范机关管理,提高机关效能,转变工作作风,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行政机关,区科技局制定了海沧区科技局机关效能建设实施方案、科技局机关效能建设的九项制度、科技局绩效评估方案及政务公开方案、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实施方案。促进全体干部在履行职责、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上有所提高。结合实际,组织学习《关于进一步增强机关干部工作责任意识的意见》,要求全局干部增强工作责任感,切实提高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开通“海沧区科技信息网”,逐步完善我区科技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实现科技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建设的网站除进行科技管理和科技法规宣传外,突出招商和服务功能。重点结合科创中心的宣传和我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宣传,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同时更好地服务于本区的大量科技企业的项目申报、科技政策信息查询、交流。使海沧科技网成为海沧区对外的一个窗口,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构建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

八、不断加强与各部门的合作与联系,努力拓展工作领域

与人防办共同组织人防演习工作,组织海发社区志愿者32人,成立防灾害志愿者队伍,邀请专家开展培训,4月下旬,成功进行了一次人防和抗自然灾害演习。

为高标准完成我区战时经济动员物资保障任务,保障战时各项科技装备、信息通信的正常运行,由区科技局牵头组建海沧区建信息通信保障大队(包括电子通讯技术保障队及计算机网络保障队),我们积极组建了由三家通讯公司20人参加的通讯技术保障队和55位电脑教师组成的计算机网络保障队,做好区科技动员办公室工作。

配合司法司法局做好“四五”依法、普法科普工作,配合计生局做好科技计生工作,配合教育局做好“双高普九”科技教育工作。

*年工作计划

*年,我们将继续按照投资区党工委、管委会、海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围绕推动海沧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创建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全面提升海沧区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科技应用水平。主要工作思路如下:

一、培育企业技术中心,逐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

积极开拓高新技术领域,发挥科技专项带动作用,培育具有区域优势和国际竞争力新的产业群体。在继续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培植生物与新医药等产业,拟引进一家生物与新医药的龙头企业,带动我区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

加快利用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第三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继续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在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开展信息化示范工作。

培育企业技术中心,逐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逐步推进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中介机构为依托,科技开发、产学研一体化的基本运作方式,应用开发为重点的技术创新体系。扶持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科研开发能力强的企业创办技术中心,切实增强行业内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产业技术应用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二、建立和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优化科技创业环境

积极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优化科技创业环境。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与高校、研究单位的紧密联系。引导中小企业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每年安排部分科技经费支持产学研发展。加快厦门知识产权转化中心产业化基地建设,吸引各类高新技术成果在基地内转化。

抓紧落实建设海沧区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工作,鼓励建立科技咨询、科技孵化、科技信息、科技创业投资、知识产权服务等功能的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将适合市场化运作的行政职能委托给规范的科技中介机构,营造创业环境,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软硬件设施配套齐全的创业基地。

制定、落实科技发展优惠政策。积极探索更加富有吸引力和亲和力的人才机制,积极引进各类人才,通过产学研合作,积极引进学术技术带头人、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等我区急需紧缺人才;通过多种形式奖励科技人才,制定区级科技贡献奖励方法,考虑在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的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对在技术创新、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过程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人才。逐步制形成有利于科技进步的社会环境。

三、逐步完善多元化科技投入,拓展科技融资渠道,做好科技项目的招商工作

加快建立科技创新投融资机制,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的投资体制。一是抓好科技三项费用的管理,做好科技项目的申报、评审工作,鼓励和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择优立项,有效发挥资金引导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科技制度,完善财政科技拨款体制,围绕“制高点”和“增长点”,实施能发挥重大经济效益的科技项目。二是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和福建省、厦门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争取各级资金扶持。三是积极探索与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的合作,为中小企业组织和科技项目开通资金渠道。

积极探索把科技三项经费与高新技术产业的招商引资相结合的办法,通过项目资金,鼓励、吸引和促成科技型企业落户海沧科创中心;促进孵化中心与国内外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广泛的联系,吸引各类高新技术成果在基地内转化,培育具有自的民营科技型企业;围绕支柱产业的发展,扶植和培育配套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培育战略性产业。

四、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的服务工作,完善创新服务体系

积极组织企业参加高校、科研院所在我市进行的高新技术项目推介会和省级项目对接会,与企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加速科技成果和高新技术在我区企业中的推广应用。

继续走访我区电子、化工、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了解企业发展需求,主动介入帮助解决问题。引导中小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开展合作。尝试组织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交流活动,建立政府与企业沟通互动平台,促进企业之间的科技信息和技术设备的互利共享。

充分发挥“海沧区科技信息网”的服务平台作用。已经建成的区科技信息网是是我区综合性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它向全社会提供全天候、网络化科技信息服务。通过区科技网络这一宣传平台,将科技信息资源对社会开放,为人们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第5篇

医院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是提高医疗质量、扩大医疗服务范围的有利措施。一年来我们医院利用丰富的健康教育内容,广泛的进行各种形式的宣传,收到很好效果。具体做法和体会如下。

加强健教组织建设、落实责任制

在医院党委班子的领导下,组建了健康教育委员会,院长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保健科长和各科主任为委员,各科护士长为组员,各科室的医务人员均是义务健康教育宣传员。年初健康教育委员会作出可行工作计划,医院全员职工各尽其责,施实计划。医院和各科室提供健康教育设施和场所,必要时投入人力和物力。

提高医务人员对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

采取大力宣传健康教育工作的内涵,通过科主任、护士长会议上学习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认识,明确了环节干部在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及重要性,发挥环节干部作用,及时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提高认识,及时开展各项健康教育工作。

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要突出中心主题

要求全院医务人员在进行健康教育活动中,要围绕中心主题:“运用健康教育工作与医疗质量相结合;健康教育工作与温馨护理相结合;健康教育工作与医疗服务相结合”的主题思想,全方位的开展工作。

健康教育与医疗质量相结合:运用简捷、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交流,及时了解患者发病的病史及临床症状等信息,为医生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提供宝贵的依据,及时对症用药,大大的提高了治疗效果,为提高医疗质量发挥了作用。

健康教育与温馨护理相结合:护理工作是围绕病人需求而进行的护理活动。温馨的护理服务离不开健康教育工作内容,健康教育宣传工作贯穿于护理活动之中。能够增加护患关系的和谐,我院护士在工作中耐心的说教,指导病人在住院期间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怎样配合治疗,如何睡眠,怎样服药,如何观察自己的病情等,指导患者掌握恢复健康的常识。

健康教育工作与医疗服务相结合: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护理活动时,运用健康宣教这门科学来宣传医疗服务,是开展医疗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医院两个效益的最佳途径。

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化服务于社会

每个科室每个月召开1次患者工休座谈会,广泛宣传科普知识,入院介绍、宣传单、提示牌等内容图文并茂,病人及家属了解后在防病保健、康复方面得到初步认识。针对不同病人进行有针对性地施教施治,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从而提高了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

定期更换宣传板内容,在工会的大力帮助下内容不断的更新,预防疾病的新知识及时与广大读者见面。

印制健康教育处方。在各科室主任的大力支持下,认真收集资料,编印了各种各样的健康教育处方21个种类,21000余张,深受患者的欢迎。

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2次/年,听课人数达350人/(次•年)。

门诊服务台发放健康教育处方15 000多张/年。每天电子滚动屏幕和电视播放健康知识,深受患者欢迎。同时,门诊大厅设立了电子触摸屏,方便了患者。

每个科室病房内设“健康专栏”,定期更换健康知识内容。

医院工会宣传部每月出一期院报,广泛宣传健康教育知识,深受大家欢迎。

健教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定期督促检查工作质量

健教办公室对健康教育工作效果定期检查,重点是门诊、科室病房、工会、预防保健科等科室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收集工作信息,作好记录。及时总结、分析、评价、反馈信息,同时作好健康教育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第6篇

一、加强农村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具有城郊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区“奋力崛起、率先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全区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科教兴区战略落实到基层,对于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全区上下对此必须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加强农村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推进*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快组织实施。

二、农村科普工作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科普工作,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围绕科协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提高全区人民科学文化素质服务的根本理念,全面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紧密结合*区农业农村工作实际,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高广大农民和农村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贡献。

三、农村科普工作的总体要求及目标

以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农民和农村青少年为重点工作对象。提高农民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保护环境、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的能力;提高农村青少年学习新知识、运用新技术、健康成长、科学生活的能力;提高农村公众反对愚昧迷信,革除陈规陋习,识别和抵御的能力。

以宣传科学发展观为重点内容,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农村的树立和落实。要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和农村的特点,重点普及先进适用技术,宣传和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耕地、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观念和知识,在农村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知识、科技致富、文明生活的良好社会风尚。

以搭建农村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为主要工作方式,有效发挥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的作用,动员、支持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展科普工作,集成并共享科普资源,通过社会化的农村科普工作,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以提高基层科普服务能力为突破口,逐步形成为农民和农村青少年提供科普服务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农村科普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丰富农村科普资源,发展基层科普设施,使农村科普工作总体薄弱的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使农民参与科普教育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

四、围绕宣传科学发展观,广泛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宣传活动

科普宣传活动是增强广大农民和农村青少年科技意识,在农村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知识、科技致富、文明生活的良好社会风尚的有效形式,是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农村科普的重要平台。要以宣传和普及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以农民和农村青少年为主体。要与农民文化娱乐生活相结合,采用他们易于理解、容易接受和乐于参与的内容和方式。要注重活动的策划和对活动效果的评估,把公众参与和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作为评价科普活动的主要指标。

要着力抓好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青少年科技传播等重点科普活动。要把面向农民和农村青少年的科普宣传作为活动的重点。科技下乡活动要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形成动员科技工作者常下乡的工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农村基层科普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农民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科普活动。

加强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示范户建设,广泛开展科普示范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创建集技术示范、科普宣传和培训为一体的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支持它们健康发展,发挥好它们的示范带头作用。

五、充分利用各类农村教育培训资源,进一步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工作

科技培训是广大农民和农村青少年学习科学知识和实用技能、提高科学生产和科学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农村科普工作的主要方式之一。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开展面向农民的科技培训,注重培训工作方式的创新。积极与组织、宣传、农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共同完成各级政府实施的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等现代传播方式,积极参与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学会、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以下简称农函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农技协)等在农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农技协是农村基层重要的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平台,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形式之一。要坚持农技协“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联合相关部门和社会有关方面,扶持农技协做大做强,指导农技协发挥好科普示范作用。*期间,中国科协、全国性学会和地方科协将重点扶持1万个农技协。各级科协组织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支持,为农技协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支持农技协得到各方面的服务。

六、围绕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农村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

提高广大农村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实现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在整体上有较大提升的关键。各乡镇和基层科协要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组织科技工作者参与农村科技教育资源建设,结合地方特点开发与科学课程相结合的低成本科学体验活动,增强农村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积极开展农村科技教师和科技辅导员培训,提高他们实施科技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积极开展农村青少年心理生理健康宣传教育,在农村进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珍爱生命远离”、“预防艾滋病知识”等内容的巡回展览。针对经济困难、进城务工等家庭中农村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提高他们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

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省、市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和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未成年人校外科技活动设施,在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农村学校科学课程相结合的有效机制。*期间,中国科协优先支持“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在农村试点,同时支持地方科协开展农村科技辅导员、科普员培训。区科协要积极争取上级科协的支持。

七、围绕推进科普工作、促进区域科技进步,深化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创建活动

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创建活动是全面推进我区科普工作的重大举措,是通过推动科普工作发展促进区域科技进步,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

创建工作要以贯彻实施《纲要》、提高区域公众科学素质作为根本任务。要坚持“党政主抓、科协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在提高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增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优化科普工作社会环境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率先实现农村科普工作的有关目标。

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是科技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区科协要与科技部门加强在区域科技工作中的协调配合,逐步把创建科普示范城区作为实施“科技富民强区”计划的基础条件。

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基层科协要把农村科普工作与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开展科普示范乡(镇)、社区(街道)、村创建活动,带动农村科普工作发展。

八、推进“一站一栏一员”建设,切实增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逐步形成农村科普工作的长效机制

建设乡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员,是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科普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活动站是在乡村组织农民开展科普活动的阵地,宣传栏是农民身边的科普信息窗口,科普员是根植基层、直接面对农民的科普工作者,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期间,力争在全区6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一站、一栏、一员”,并发挥有效作用。

要坚持新建、完善和利用相结合,主要依托农村中小学、乡镇党校、村党员活动室、农村化技术学校、文化站、科技大院图书室、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点等设施和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农技协等各类基地,通过充实健全其科普功能,建设乡村科普活动站;与农业、科技、组织、宣传、教育、文化、卫生、民政、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共建,以争取财政资金和吸纳企业资金相结合的方式,建设科普宣传栏;主要在乡村科普组织中的骨干、基层干部、教师、科技人员、回乡知识青年等乡土人才中选拔乡村科普员,加强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开展科普活动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农村基层科普队伍的骨干力量。

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基层科协要在工作指导、科普资料、设备、经费等方面,对“一站一栏一员”予以支持。区科协会同相关部门负责对乡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员进行具体指导、日常管理和培训,并为他们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使之成为农村基层科普活动的主要依托。科普活动站要定期开展活动,科普宣传栏要及时、定期更换内容,科普员要利用“一站一栏”开展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科协对“一站一栏一员”建设的支持。

九、加强农村科普队伍和组织网络建设,支持基层提高科普服务能力

基层科协组织是科协面向农村开展科普工作的关键环节。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关心和支持基层科协的队伍建设,区科协要指导基层科协按照章程规定正常开展活动,发展乡(镇)、村级科协组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农村科普组织网络,加强业务指导、项目引导,优化工作环境,推动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发展。

加强包括农村科技、教育、传媒工作者,农民技术人才,科协及所属学会、农村基层科普组织的工作人员等在内的农村科普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农村科普中的突出作用,组织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下乡,与乡村、农技协等开展结对服务,支持科技工作者服务“三农”的项目。加强基层科协农村科普专兼职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加强农村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教育、传媒工作者、离退休科技工作者、科技青年志愿者和高校学生参加农村科普工作。

十、深入贯彻落实《科普法》,营造有利于农村科普工作的良好环境

各级要认真贯彻落实《科普法》,把科普工作纳入科技工作全局,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区划调整的实际,制定农村科普工作计划;制定和实施更多、更有利于农村科普工作发展的政策;经常调研科普工作情况,及时解决科普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将农村科普工作纳入各级部门目标管理和干部业绩考核制度。

各基层科协要主动加强与其他部门的配合与协调,搭建社会化的农村科普服务平台,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支持有关社会组织和企业事业单位开展科普活动。

第7篇

一、目标与任务

涉及农民工(农村转移劳动力,包括流出和流入)的有关管理部门(单位)将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纳入日常工作内容,开展针对性强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和参与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氛围,提高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程度,到20*年底知晓率达70%以上,20*年达到75%,20*年达到80%,2009年达到85%,2010年底达90%以上。

二、时间与范围

时间:20*年1月至2010年12月,为期五年。

范围:全市农民工流入和流出的城乡。

三、活动安排

活动分准备、组织动员、流入地和流出地深入宣传、督导检查4个阶段。20*年1-5月为启动准备阶段,20*年5月为组织动员阶段,20*年6月至11月为流入地和流出地深入宣传阶段,20*年12月为第一年度督导检查阶段。以后年度工作参照第一年度工作情况可适当调整。

(一)准备工作

20*年1月-5月,*市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建设局、卫生局、人口计生委、工商局、市总工会、共青团市委、市妇联、市工商联等部门联合制定《*市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工作方案》。各县(市)、区农民工防艾宣传工作。各主办单位领导向农民工代表赠送艾滋病防治传播材料和宣传物品,并赴进城务工农民工集中就业工作的有关场所慰问正在工作的农民工,将艾滋病防治宣传材料送到农民工手中。各大媒体(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对现场活动进行报道并刊载倡议书。

(二)组织动员

各级政府负责本地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的领导、动员、组织和实施。市成立以市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主任为组长,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农民工宣传教育工作组。各县(市)、区要成立由当地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主要领导为组长、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农民工宣传教育工作组,动员农民工和全社会积极参与,确保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流入地和流出地深入宣传

1、党委宣传部门协调当地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媒体,结合农民工和艾滋病防治特点,制定具体宣传报道方案。将农民工防治艾滋病知识宣传作为重点工作,在节假日、民族节日、农忙期间利用新闻媒体,集中开展宣传活动,各地社区宣传栏设置农民工预防艾滋病专栏,定期更新。

2、建设部门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建筑业农民工教育培训内容。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建筑业农民工防治艾滋病宣传材料的发放工作。建筑业农民工集中输入地区,要督促企业结合技能、安全等培训,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有条件地区,企业要在项目上设置兼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员开展同伴教育。建筑工地要设立宣传橱窗,艾滋病防治知识要定期更新。大型建筑工地设立安全套发放设施。

3、劳动保障部门将防治艾滋病知识宣传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内容,负责将防治艾滋病知识材料发送给参训人员;20*年7月底前将防治艾滋病知识编入《农民务工培训读本》,发放到每个参加培训人员手中,并做好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2课时。

4、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利用农村计划生育网络,结合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向农民群众宣传艾滋病预防知识,在春节、农忙两个时期为返乡农民工每人发放1封信、1份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并向每位返乡民工发放安全套。

5、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的作用,协调动员农民工集中的私营企业(制鞋、制衣、娱乐场所等)会员单位每年至少开展2次形式多样和农民工喜闻乐见的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为每个农民工发放1份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材料。各集贸市场要设立艾滋病宣传橱窗。

6、工会组织要将进城务工人员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纳入“职工红丝带健康行动”,在工作场所和工人文化宫等宣传场所,通过培训、发放宣传材料、知识竞赛等各种方式,开展针对进城务工人员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各级工会组织要把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关怀工作作为工会实施送温暖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关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生产生活,加强对他们合法权益的维护,使其免受歧视,减少艾滋病对社会和家庭造成的危害。

7、共青团组织将防治艾滋病教育纳入“千校百万”进城务工青年培训计划,在进城务工青年比较集中的大中城市,依托“千校百万”培训机构和青年中心,对进城务工青年进行防治艾滋病教育培训。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发放防治艾滋病宣传材料、开展防治艾滋病同伴教育活动等多种方式,帮助进城务工青年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每年至少组织2次志愿者活动,深入农民工集中的场所进行艾滋病宣传活动。

8、妇联组织将农民工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纳入“预防艾滋病,健康全家人”活动总体计划,在进城务工女性人员较集中的大中城市每年至少组织2次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材料,并利用春节期间农民工返乡之际,组织力量,集中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妇女“面对面”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她们掌握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

9、工商联组织美容化妆品业商会、房地产商会等会员单位,在农民工集中居住、工作的场所,采用文艺演出、发放小媒体(如折页、张贴画、小画册、录像带、光盘等)和“面对面”培训等方式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健教与宣传,对以上两个商会企业的农民工每年进行2次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培训。

10、卫生部门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农民工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同伴教育宣传员培训和有关部门的师资培训,编写和提供有关部门开展宣传活动所需的科普传播材料,为有关部门编写教材和培训资料提供卫生专业服务。选择农民工务工工地以及集中居住、活动的场所、社区,配合计生、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挑选有相应活动能力和干预技能的骨干人员,深入到农民工人群中提供保健、生殖健康咨询、医疗转介等服务。在农民工较多的营业性娱乐场所内及附近开设健康咨询门诊,为农民工提供宣传教育、咨询、医疗和安全套供应等干预服务。

四、督导检查与表彰

各级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领导协调机构)将“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开展情况纳入艾滋病防治工作年度督查内容,20*年12月组织第一年度专项督查并通报。以后年度的专项工作督查和通报在每年的12月进行。

市防艾办对实施“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优秀的部门、单位与个人给予表彰。

五、保障措施和管理

(一)市级工程启动、阶段总结暨督导检查费用由市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协调解决。科普材料编写由卫生部门负责协调解决。各部门(团体)日常工作费用自行解决。

第8篇

今年以来,我局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大和*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育龄群众满意率为标准,加大改革创新、基础建设和重点难点突破力度,致力于建立“依法管理、优质服务、村民自治、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和“属地管理、单位负责、社会服务”的管理机制以及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机制,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内涵质量和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率100%、知识普及率95%、优质服务率90%以上、信息准确率98%以上、群众满意率90%,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继续在全区计生系统学习普及《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知识,纳入局党组中心学习组和机关正常学习内容,努力加强法律实施的培训工作,培训计生干部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意识和能力,切实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维护公民依法生育的合法权益。组织全区计生系统公务员、行政人员及卫技人员参加了市计生委举办的计生系统专业知识培训班,全面提高了全区计生干部的业务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

(二)深化宣传,普及新型生育文化。

我们努力完善融理论宣传、群众宣传、新闻宣传、社会宣传于一体的框架体系,搞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以环境宣传教育为抓手,乡镇新增公益性宣传广告牌60块,各街道、社区场所建立了计划生育宣传专栏,完成了青年北路生育文化一条街的公益牌广告宣传和计划生育漫画走廊的立项施工,利用“5.29”纪念日,进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知识街头宣传咨询服务活动,进一步宣传和普及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科学知识,引导群众转变婚育观念,努力培育进步的生育观念、掌握科学的生育知识,养成文明的生育行为,形成健康的生育氛围、建设新型生育文化。同时,充分发挥协会作用,结合省青少年健康教育、预防艾滋病宣传项目,创新开展有益的工作和群众性的活动,编印防治艾滋病折页11000多份、预防艾滋病知识链接200份,印发预防艾滋病宣传资料300多份,将青少年生殖健康和防治艾滋病宣传融入市8届和区15届科普宣传周活动,分别参加市文峰点、区江洲社区、西郊其林村宣传,发放宣传资料4000多份,接待咨询数百人次。区计生协会根据省编青少年生殖健康和防治艾滋病教案,结合我区情况进行乡镇、街道二级师资培训并深入到街道社区进行宣讲,受到基层和学校师生好评。

(三)提高服务质量,满足群众服务需求。

一是依法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认真贯彻实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完善各级计生服务机构管理制度,规范医疗文书、工作台帐及手册的填写。严格执行《常用计划生育技术常规》,加强对技术服务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提高技术服务管理水平。

二是进一步规范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功能。实施计卫联手,发挥计生服务阵地的功能作用。区指导站在开展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临床医疗服务的同时,重点加强对基层技术服务的指导,结合开展项目提供力所能及的技术服务。乡镇中心站发挥区域内技术辐射优势,带动一般乡镇服务站围绕系列工程开展综合服务。一般乡镇服务站切实转向以知识普及、知情选择、随访服务、咨询指导、筛查转诊为主的健康促进工作。村(居)“二合一”服务室,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多种途经,开展有针对性的生殖保健、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知识宣传教育;药具发送;开展咨询服务和指导;协助妇女主任进行常规随访服务,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配合做好母婴保健和常见妇科病、计划生育并发症的查治服务。

三是继续推进避孕节育和生殖健康促进系列工程。拓展知情选择内涵,形成“全过程、多层次、宽领域”的工作模式。加强与卫生部门的协作,保障广大已婚育龄妇女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从询问、检查、处理入手,规范随访服务工作,提高随访服务质量,使避孕节育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得到规范化监测和防治。积极普及预防出生缺陷发生的科学知识,引导现孕妇女和相关人员服用营养素,接受TORCH检测和染色体检查等服务,减少病残儿的出生。规范开展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工程。全面开展城区RTI综合防治工程。街道重点抓好宣传发动、组织上站工作,确保参查率。指导站重点抓好检查治病、资料整理及后续防治工作,确保治疗率、治愈率。截止5月底,城区RTI查治人数已达2500人。各乡镇结合3月份集中性管理与服务的时机,组织医疗队伍对未参加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的已婚育龄妇女和已查出有疾病但未治愈的妇女进行了后续防治,全区参加后续防治的育龄妇女达15370人,患病率已由2002年前的62.94%下降至31%。

(四)抓好计划生育中心户整建工作。

我们认真总结去年计划生育中心户整建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抓住关键,规范运作,并在各乡镇全面推动,一是理清思路抓整建,明确整建的目标、要求,原则和方法;二是把举荐户长作为整建中心户、发挥作用的关键来抓。努力把计划生育中心户建成宣传教育点、信息采集点、村(居)民议事点、邻里互助点,筑牢乡指导、村服务、户落实、民自治“网底”,达到“户长发挥作用、服务每位群众、促进村(居)民自治、提高工作水平”的目的,目前整建合格率已达。

(五)改革统计模式,加强信息化建设。

初步建立城市计划生育现居住地管理机制,规范信息统计工作,将原由系统上报的信息改为群众本人报送到居住的社区,由各社区统一上报基础信息数据,保证了源头信息的全面准确。继续抓好源头信息的采集和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校对,做好统计质量的核查和信息的督查,统计信息的准确率和及时率进一步提高。进一步规范信息管理工作,积极参与避孕节育和生殖健康促进系列工程的信息收集、开发和利用,使统计信息在科学管理和优质服务中的引导和评估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六)推进综合改革,提升城区计生工作水平。

充分发挥工人社区的先进典型引导作用,在全区建立和完善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机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城市社区建设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机制,强化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职责,增强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和自治能力。推进计划生育居民自治,整建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建立社区志愿者队伍,为社区居民提供人口与计划生育相关服务。居民自治率达90%。落实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法定代表人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履行法定职责,共同参与人口问题的综合治理。街道与辖区内所有单位《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签订率、社区居委会与辖区内所有单位《计划生育双向管理服务协议书》签订率均达85%以上。整合资源,打造计划生育社区服务新平台。各街道、社区根据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把社区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努力把计划生育服务融入到社区建设之中。整合社区文化宣传资源,建立新型生育文化融入社区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普及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知识,促进社区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提高育龄群众的知识普及率。整合社区医疗卫生资源,建立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融入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工作机制,运用育龄妇女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及时做好新婚、现孕、产后等对象的随访服务。整合社区社会化服务资源,建立计划生育综合服务融入到社区综合服务的工作机制,形成全方位的服务体系。

(七)突出重点,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

坚持以现居住地为主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了相关部门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的法定职责,明确和落实流出地和流入地的职责,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管理工作机制,在现居住地形成有效的管理和服务网络,将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并按规定把流入人口纳入计划生育事业费投入和总人口基数。与公安、工商等部门联系,加强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查验工作,主动为流动人口提供各项服务,《婚育证明》办证率和验证率达80%以上。把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纳入统一考核。

(八)探索社保机制,努力解除群众后顾之忧。

一是维护群众权益,兑现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优惠政策。针对全区双下岗职工,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无法兑现的实际情况,切实深入基层,摸清情况,制定了具体办法,经区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即将付储实施。二是在市计生委的领导下,对全区的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特困户、独生子夭折特困户、计生干部病故特困户和计生结扎后遗症特困户进行了调查摸底,登记造册,为下一步在全区建立社会保障机制打下基础。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三结合”,在帮助群众发展经济、勤劳致富、扶贫开发等方面形成强有力的利益导向,增强计划生育工作凝聚力。

(九)加强队伍建设,扎实开展争创示范区活动。

1、切实加强计生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加大改革力度,深化队伍素质。抓住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的契机,与有关部门配合争取选聘一批年龄轻、文化程度高的年轻同志充实到社区计生干部队伍。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对乡镇计生服务站在编不在岗和在岗不在编人员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腾出岗位,拟与人事局配合,在全区公开招聘。初步制定了在乡镇计生服务站实行“竞争上岗制、绩效挂钩制、工作考评制、学习待岗制、公开招聘制”的五制改革方案,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坚持德才兼备,不求全责备,选人不拘一格,用人所长。

二是切实加强思想建设。结合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和“两个务必”主题教育活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是切实加强能力建设。通过学习和实践,重点加强了四个方面的能力建设,即科学决策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优质服务的能力、综合协调的能力。

四是切实加强作风建设。贯彻区委、区政府今年机关干部大会精神,认真执行作风建设的各项规定,努力解决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学风和干部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广大群众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度,树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新形象。

2、扎实开展创建“十五”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示范区活动。

一是认真总结“十五”省人口与计划生育中期评估工作的得失,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工作水平上。

二是以创建活动为突破口,争取党政组织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明确和落实了相关部门的职责,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今年4月20日,区委、区政府召开了全区争创工作大会,各系统部门、乡镇、街道均与区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认真研究人口与计生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深化综合改革、创新工作机制上下功夫,在改革和发展中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确保实现示范区目标。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1、深化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进一步完善融理论宣传、群众宣传、新闻宣传、社会宣传于一体的框架体系,搞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继续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大力宣传和普及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科学知识,引导群众转变婚育观念,努力形成进步的生育观念、科学的生育知识、文明的生育行为、健康的生育氛围,建设社会主义新型生育文化。

2、着力推进优质服务系列工程。以全面提高避孕节育服务和生殖健康促进为核心,以群众需求为前提,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全面推进优质服务系列工程。积极探索系列工程融入实施、良性互动、整体推进的运行机制和模式,实现以项目促工程、以工程促服务、寓宣传、管理于服务之中的要求。

3、大力推进社区综合改革。按照社区综合改革总体方案要求,进一步完善“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机制,强化街道、社区管理职责,落实法定代表人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增强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和自治能力,力争100%的社区实行居民自治。

4、加快中心服务站建设。按照省、市要求,把乡镇中心服务站作为计生工作的“品牌”精心进行打造,力争房屋、设备、人员、内部管理、业务开展等方面全部达标到位,基本达到“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环境优美、群众满意”的要求。

5、启动乡镇计生服务站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清理乡镇计生服务站在编不在岗人员,腾出岗位与区人事局配合,在全区公开招聘乡镇计生服务站卫技工作人员。选择一个试点乡镇,全面推广“竞争上岗制、工作考评制、学习待岗制、绩效挂钩制、公开招聘制”的五制改革方案。

6、探索启动社会保障机制建设工作。对上半年调查统计出的独生子特困户、独生子女夭折特困户、计生干部病故特困户和计生手术后遗症特困户进行梳理,逐步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待遇。制定社会保障机制的框架方案,并启动实施,将四种特困户家庭优先纳入社会保障范围。

第9篇

一、加强领导,建立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

镇社会事业发展办在年初就根据县爱卫办的要求,结合本镇实际认真制定了《2009年*镇卫生工作计划》,并把深入开展卫生工作列入各村、居委的年度工作考核中,将职责和责任明确到人。镇社会事业发展办还联合镇爱卫办、市政市容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部门,通过相互配合,并充分调动爱国卫生专业队伍、广大健康促进志愿者、迎世博爱国卫生志愿者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坚持真抓实干,参与社会大卫生整治,扎实稳步地推进了建设健康镇和爱国卫生各项工作。平时,镇社会事业发展办坚持每月召开卫生工作月会,分析并解决存在问题,并设立专项经费。为充分发挥镇、村二级爱卫会组织和协调功能,各村建立了由村主任、行政主任、妇女主任、乡村医生为主的卫生工作小组,加强了三级管理网络建设。各村都做到了年初有计划,年中有信息,年终有总结,并认真记录好台账。

二、加强宣传,提高群众自觉参与度和卫生水准

镇社会事业发展办、爱卫办在年初通过召开会议、全面动员等方式成立了23个爱国卫生志愿者团队,涉及21个村委及2个小区,共计志愿者人数511人。5月初又成立了由各村村支部书记、村主任、行政主任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等共83名同志组成的爱国卫生义务监督员。一年中,镇社会事业发展办、爱卫办还结合爱卫月、世界无烟日、预防艾滋病日、全民健身日、无偿献血等专项教育宣传活动,充分依托镇、村各类资源和活动阵地,如广播、会议、科普画廊、科普早市等,广泛动员村民主动投入到建设健康镇、开展爱国卫生等活动中。一方面,让广大村民不断增强了自我保健意识,今年以来各村都从本村的实际出发成立了如腰鼓队、气功队、健身舞、健身操等各类健身队伍。在全国第一个全民健身日中,镇社会事业发展办还会同镇文广中心在全镇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动;另一方面,动员村民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全面完成了县下达的785只献血目标任务。为创建健康乡镇提升了软实力,并在全面参与中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浓厚爱国卫生氛围和健身意识。

镇社会事业发展办、爱卫办还积极为公众提供各类卫生知识。如:加强对公众防控“甲型h1n1流感知识”的宣传,千方百计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能力。今年以来,*镇爱卫办还根据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的要求,及时通过多种形式和各类平台开展了“宣传防控甲型h1ni流感知识”的活动。①利用镇广播台开辟专题节目。②积极组织志愿者,上街向群众发放《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治》的宣传资料。③利用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镇社保中心等服务窗口和服务平台,向前往看病和办理业务的群众发放宣传资料。④及时召开全镇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校长会议,要求各校以“小手牵大手”的形式,通过学生向全体家长发放《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治》宣传资料。⑤及时召开了各村行政主任和乡村医生参加的防控工作会议,动员和布置了预防工作重点。共计出动志愿者40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万多份。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宣传措施,使全镇群众一方面掌握了科学有效的防控方法,另一方面能正确看待甲型h1n1流感,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恐惧心理。

三、加大投入,努力创造优良的医疗环境和提供优质的卫生服务

为了使群众的身体健康得到更好的保障,努力使村级医疗卫生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和扩大群众的受服务面。今年来镇社会事业发展办着力加大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力度。1、积极争取三级政府的支持,切实加大了经费和人力的投入,着力推进村级标准化卫生室的改造。到2009年10月底,南协、南桥、邻江、育新、纯阳、新安、沈镇、北桥、海中、西新村等10家卫生室已全面完成了标准化卫生室的改造任务,并配备了较为完善的医疗设施,治疗室、诊疗室、配药室等一应俱全。尚有三家正在改造的前期准备中,实实在在解决了百姓就近就医的需求。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整体改造也已纳入政府的实事项目,目前正在筹划和抓紧前期准备工作。2、广泛动员,切实扩大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与面。2009年在镇、村两级干部的广泛动员和精心组织下,全镇共有23156人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投保率为99.5%,真正做到了农村居民的投保率达到应保尽保的目的。3、积极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团队医生送医下村,全镇共有76人(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5人、乡村医生41人)组成的5个医疗团队深入21个行政村,实行包片定时定点为百姓提供免费义务就诊服务。与此同时,今年还为全镇6200多名60周岁以上老人做好了健康体检工作。为推进全镇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不断增强了新的内涵。

四、推进“五个人人”活动,全面创建“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

09年,*镇爱卫办继续推进“五个人人”健康行动,各村和有关单位根据“整体推进、个性发展”的原则,积极组织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定期进行血压测量;今年,本镇在海虹港村新建了一条健身路,带动村民进行以步行为主的体育锻炼;加强对村民开展“四防”的宣传教育,10月下旬还组织了800多名村民参与红十字现场急救知识的培训,以增强公共应急体系的软实力;与此同时,镇社会事业发展办还会同有关部门大力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全面提高广大村民的食品安全意识。

一年中,镇爱卫办在*年开展高血压自我管理试点的基础上,今年继续扩展参与人群,探索和建立长效管理措施,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广泛开展“人人知道自己血压”的活动。全镇21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全面建立了“社区居民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共有450多人定期参与形式多样的活动。做到了有活动场所、有专人负责、有规范的活动内容和记录。

五、广泛开展迎世博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整治环境卫生

1、根据县爱卫办《关于开展2009年崇明县爱国卫生月活动的通知》精神,为切实贯彻以“人人参与护环境,清洁家园迎世博”为主题的卫生整治活动,镇社会事业发展办、镇爱卫办认真组织开展爱国卫生月的各项卫生整治突击活动。在分管镇长的重视和参与下,4月1日及时召开了各村行政主任会议,强调了本次爱国卫生月的工作重点并发放了各类灭害药物。各村做到了人员配备、行动有力,并按照正确、安全、有效用药的要求层层实施,消除各类卫生死角,使灭鼠、灭蟑、灭蚊、灭蝇活动得到有序开展,促进了本镇卫生面貌进一步改善。全年,镇、村两级共投入2万多元用于购买溴敌隆颗粒、溴鼠灵蜡粒、1%飞彪杀蟑饵剂等各类灭害药物,并建立了一支50多人组成的义务发药员队伍,适时为农户提供指导和投放药物。

2、根据《关于组织开展“迎世博倒计时一周年”爱国卫生大扫除、行为陋习劝阻活动的通知》,镇社会事业发展办、镇爱卫办从本镇工作的实际出发,广泛发动,认真制定和周密部署工作方案。并于4月25日会同镇文明办、镇团委、镇市政市容办等在全镇范围内联合开展“爱国卫生大扫除及行为陋习劝阻”活动。全镇21个行政村在全面发动广大居民以开展清除家前屋后垃圾和打扫室内外环境为重点的爱国卫生活动的同时还组织志愿者在居民的重点居住区和公共场所开展清除卫生死角、清理垃圾杂物等爱国卫生大扫除活动。全镇共发动参与整治活动的群众700多名,清除卫生死角94个,清除垃圾杂物120多吨。镇爱卫办、镇团委、镇市政市容办、镇社区卫生中心等还于4月25日清晨出动40多名爱国卫生监督员在草棚镇开展迎世博卫生陋习齐劝阻活动,同时还举行了黑板报展示、印发了有关*迎世博“七建”目标以及“文明交往、文明出行、文明居住、文明娱乐”等行为规范小知识共500多份,收到了良好的活动效果,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3、根据《*市迎世博倒计时300天活动方案》的总体部署,为深化清洁城市集中整治行动的开展,动员广大村、居民群众行动起来,参与环境整治、参与社会监督,营造良好的迎世博社会氛围。镇社会事业发展办、爱卫办根据要求于7月份,以“人人参与护环境,清洁家园迎世博”为内容,集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清洁环境行动,全力配合推进迎世博倒计时300天系列活动的开展。并于7月5日、15—25日着力开展了以环境卫生突击扫、蚊蝇高峰共控制、行为陋习齐劝阻、卫生状况大巡访为重点的多项活动,镇爱卫办通过全面发动本辖区迎世博爱国卫生义务监督员、除四害专业人员,社会各界和广村、居民群众,参与社会大卫生整治,参与环境卫生监督,抑制夏季蚊蝇高峰,共同搞好本镇环境卫生,烘托出强烈的“迎世博、讲卫生、爱环境、促健康”的社会氛围。

第10篇

【关键词】 基层医疗机构;健康教育;质量影响因素

随着经济、教育、科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越来越来越重视,不断的从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寻找有关健康教育的知识。为了使患者了解正确的防病治病知识,促使健康教育顺利开展,我院社区卫生中心开展了社区健康教育宣教,通过医护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教育并进行生活指导的过程使患者了解有关所患疾病的健康知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以达到解决患者的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方面的健康问题。通过近二年连续的教育工作,满足了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知识、健康知识的需求,促进了治疗效果,增进了药物的依从性,降低了疾病复发率。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但是,在宣教过程中,也发现了基层医疗的匮乏,使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滞后,影响健康教育工作质量。

1 存在的因素

1.1 基层医疗机构管理者对健康教育缺乏重视 某些基层医疗机构管理者认为健康教育在自己的工作内容中所占分量微乎其微,其职责主要是看病、输液、拿药。对所辖居民的健康教育工作缺乏重视,工作流于形式,从而制约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1.2 执业医护人员分布不均 由于基层医疗机构工作苦,杂事繁多且报酬少,很多医护人员缺乏在基层工作的动力,从而导致基层医疗机构缺乏正规的执业人员。尤其是乡镇医院、村卫生室。另外,医护人员每天忙于治疗,对健康教育只能在治疗时匆匆提到,使健康教育工作流于表面形式。

1.3 缺乏系统教育和正规培训 在宣教过程中,基层医护人员缺乏系统的继续再教育培训,在职的医护人员知识更新慢,没有参加过正规的健康教育培训,并且与患者及患者家属在健康教育方面缺乏有效的沟通方法与技巧,医患、护患关沟通困难。

1.4 宣教时间掌握不好 健康教育内容的宣教集中在患者就诊的时候,而不是长期的过程。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在就诊时,接受健康知识只是暂时的,效果不理想。

1.5 资金匮乏 在宣教的过程中,听到的最多的是“没有钱” 。资金匮乏,导致基层医院对自己医院的医护人员缺乏有效的培训。对所辖社区的居民缺乏有效的健康指导,如印刷传单,上门服务等。

2 改进措施

2.1 端正认识,重视健康教育工作 现代的医疗模式强调“以人为中心”即患者是工作的中心。基层医疗机构要对医务工作者素质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健康教育工作要开动员大会,得到基层医疗机构的各级人员的支持和重视。只有医疗机构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做好工作。另外,需要对工作结果进行评价。建立教育方法,选定教育内容,执行教育计划,评价教育结果[1]。

2.2 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 要对医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工作岗前培训。社区居民文化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要结合当地实际,深入浅出,用大众能听懂的语言进行宣教,禁用医疗术语。根据不同人群,认真备课,做好课前准备。宣教活动结束后,适时与与群众进行互动,应主动争求群众意见,热情回答人们的咨询。

2.3 开展多形式教育方式[2] 根据患者的患病情况,进行适时的宣教,尤其是内科疾病、慢性病。宣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让群众明白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它带来的无形经济效益。自觉地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来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提高预防和控制疾病的能力。另外,采取多种方式,多样化的进行宣教。如发放疾病注意事项宣传单,定期社区授课,播放有关疾病的科普光盘等。

2.4 倾听群众意见 健康教育后,根据群众的意见,进行随时认真的总结经验,以便下次弥补不足。并根据群众的需要,制订工作计划,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3 小 结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 干预,帮助 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3]南丁格尔曾经说过:“人是各种各样的,由于社会职业、地位、民族、信仰、生活习惯与文化程度的不同,所得的疾病和病情也不同,要使千差万别的人都能达到治疗和康复需要的最佳身心状态,本身就是一项精细的艺术。[4]”健康教育作为全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已经受到我国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的发生,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疾病健康知识需求的不断增长,基层医疗机构将承担对疾病健康教育工作,并且成为人们了解疾病、防病治病的重要机构,所以必须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对疾病健康教育宣教工作。医疗与保健相结合将成为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公延玲,庄慧.基层医院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全科医学,2005,8(3):221.

[2] 陆莲丽.影响基层医院健康教育深入开展的原因与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142.

第11篇

自xx年年以来,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普法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大局,加强组织领导,持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大力实践科学监管理念,初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系,为

六五

普法工作顺利推进打下良好基础。根据区委依法治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全区认真组织开展

六五

普法中期检查的通知》精神,我局严格对照检查量化表开展认真深入的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抓好学法用法教育

进度

,进一步强化学法用法意识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制定普法规划。

我局充分认识到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制定了《XX区食品药品监管局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工作实施方案》,成立

六五

普法领导小组,做好法制宣传教育的指导、协调、监督、考核等工作。每年年初局党组制定全年普法依法治理学习计划,确定了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全局大会学习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形式理论学习模式。目前局党组已集中学习29次,全局大会学习40余次,每周按各科室、队开展分散自学。

二是细化学习内容,完善学法用法考核制度。

专门邀请市食品药监局法规处领导、市委党校教授全面系统讲解行政执法相关法律法规,组织局内业务处室同志讲解与本职工作相关的《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全局同志在行政执法和服务工作中牢固树立依法行政、公正执法理念。同时,积极选派业务骨干参加省、市、区各类业务培训,提升业务能力。不断完善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制度,严格落实区依法治区办下发的公务员学法用法考试要求,对学习成绩进行严格考核。截止目前,我局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参考率、公务员学法用法参考率、合格率均为100%。

三是重视人才培育,抓好普法队伍建设。

加强食品药品协管员、监督员的管理和培训,就食品药品的相关法律、业务知识和协管员的职责进行了详细解读,使协管员队伍更好地掌握有关食品药品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积极配合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检查工作。

二、抓好食品药品宣传

广度

,进一步强化群众法制意识

一是宣传食品药品法律法规。

以省级

食品安全放心区

创建及药品安全整治为契机,结合

食品安全宣传月

、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4法制宣传日等重点时间段做好食品药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等宣传教育工作。在日常监管及各项专项检查中,不断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知识。同时,组织监管对象举办宣传培训活动,采取以会代训的方法组织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开展培训10余次,参训人员共计5000余人,强化其

食品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

的意识,提升食品药品从业人员业务水平。

二是宣传食品药品科普知识。

结合监管职能,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内容,详细制定宣传方案,先后组织开展了

食品安全宣传周

药品安全宣传月

等宣传活动,每年在

3

15

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前夕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活动,并积极参加每年的

科技之春

宣传,通过分发宣传资料、解答群众疑问、受理食品药品方面投诉等形式,向过往群众宣传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自xx年年以来,共开展食品药品宣传2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4万余份。同时,大力推进

法律六进

活动,制作了30余块图文并茂的宣传展板,通过食品药品安全宣传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工地等形式,为辖区内的老年群体、学生群体、外来务工人员等送上一堂堂活泼生动的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科普讲座。并结合

三问三解

活动,在活动联系点未央宫街道西叶寨村开展

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进农村

活动,在提升群众食品药品安全意识的同时,广泛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提升食品药监部门的公信力和满意率。

三是宣传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情况。

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借助XX区食品安全网、区政府门户网站、市食品药监局网站及局团委官方微博等平台主动公开监管动态,向公众消费警示,全面展示我局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提高公众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参与度;及时通报专项整治、打假治劣、监督抽检等信息,提高公众知晓度;突出抓好省级

食品安全放心区

创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等重点专题宣传,有效增强公众满意度。及时公布行政许可的种类、依据、条件、流程、开办验收标准和工作时限,不断提高行政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区食安委成立XX区食品药品投诉举报中心,设立食品药品安全统一投诉举报电话86270317,并入XX市食品药品12331投诉举报受理系统,鼓励群众投诉举报,及时转办各类食品药品投诉举报,形成

人人参与食品药品监管

的良好氛围。

三、抓好依法行政

力度

,进一步强化为民服务意识

完善各项制度,强化责任体系。我局把依法行政工作纳入xx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每年年初,我局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制订局依法行政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同时,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依法行政制度和程序,建立了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及监督督查机制,并通过在局机关设立公示牌、通告栏,将依法行政各项制度上榜上墙,进一步强化落实,确保依法行政。

严格审批程序,完善政务服务体系。我局在工作中,认真做好餐饮服务许可工作,并依法配合市局做好药品经营企业现场选址工作,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做到了无越权许可,无超范围许可。同时,加强调查研究,每一项审批项目都深入现场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对于合理、合法的审批项目,依据法律法规及时予以办理,树立良好的为民形象。截止目前,我局未发生任何事件。

加强专项整治,认真做好案件受理。自xx年年以来,我局切实开展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专项行动、地沟油和餐厨垃圾专项整治、夏秋季餐饮环节食品安全整治、重大活动及节假日餐饮安全保障等40余项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坚持从实际出发,本着一切从群众利益考虑问题的宗旨,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对象的监督检查,对群众举报、关心的问题及时处理,大力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共开展了违法药品广告、非药品冒充药品、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劣药品违法行为、处方药销售管理、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剂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等共30余项专项整治工作。同时,受理群众电话、来访、网络等投诉举报150余起,均得到了快速有效的处理,确保了辖区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规范案卷整理标准,提高案卷制作水平。我局按照行政处罚案卷管理评查要求,在案卷水平上进行了提升。对食品许可、食品药品稽查工作执法文书规范制作、案卷评议的学习和讨论提出具体要求;对法律文书实行案号管理,一案一号;对用语、格式不规范的文书进行了集中整理。同时,严格做到案卷遣词用句细致缜密、文书用语准确精练、卷面书写统一规范。我局全年建立餐饮许可及食品药品稽查案卷3000余份,在市食品药监局及区政府办组织的案卷评审工作中,我局案卷制作的数量和质量得到了检查组一致好评。

创新依法行政手段,积极预防职务犯罪。我局自xx年年初起实行

行政执法日报告

制度,向各业务科室印发了《行政执法情况报告单》,执法人员在检查结束当天填写检查基本情况及处理意见,及时上报分管领导,切实加大了执法力度,并有利于掌握检查工作动态。同时,为全局人员统一发放了行政执法公文包,采取编号管理,并配有日常监督记录本、各类行政执法文书、封条及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册等日常执法所需物品;给每个科配备一部数码相机、一个录音笔等取证工具,促进案件查办工作科学快捷。执法过程中,要求检查人员携带《XX区预防职务犯罪相关知识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相关法律法规汇编》等工作手册,为依法行政提供确凿依据,严格执法程序,为进一步预防职务犯罪打下良好基础。

建立督导检查机制,保证队伍廉洁高效。一是落实目标责任机制。我局严格按照市食品药监局目标考评实施细则,制定了《目标任务一览表》,把任务层层分解到人,责任落实到人。二是强化考核激励机制。积极推行科岗位目标责任制,实施严格的绩效考核,将干部的考核、选拔与日常工作表现及工作成绩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创新工作、培育亮点、争创一流的意识。三是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在全区聘请了包括人大、政协、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为

食品药品特邀监督员

30人,认真接受和听取了他们对我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我们先后组织部分监督员深入企业调研5次,组织监管相对人座谈10余次,并认真接受社会各界对食品药监执法人员的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以创建

食品安全放心区

为推动力,进一步学习和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开拓创新、科学监管,努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责任。

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依法行政工作的相关要去,强化全局人员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必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认识,有针对性地解决依法行政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督促全局人员切实担负起组织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职责。

二是进一步规范依法行政行为。

抓好行政审批项目,从源头上防止乱罚款、乱审批问题的产生。切实纠正在行政执法工作中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及时发现和纠正行政执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三是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监督。

不断完善内部监督机制,高度重视依法行政考核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深刻分析原因,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在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的同时,注重接受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第1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核心竞争力

作者简介:雷久相(1963-),男,湖南东安人,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硕士,株洲市园区与县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和区域经济。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高职教育服务两型社会建设研究”(编号:DJA100318),主持人:雷久相;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提升湖南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能力研究”(编号:11YBB142),主持人:李超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6-0008-03

当今世界,开放和竞争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流。置身于经济全球化、社会多样化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国际化的大背景下,随着教育市场的加大开放、生源数量的逐年减少和高职办学模式的趋同性,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会日趋激烈。在核心竞争力理论视野之下,高职学院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就必须具备可持续的竞争力,而强大的社会服务能力正是形成和维系竞争优势的战略基础和外显影响力。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是高等教育教学和科研职能的延伸,也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最直接的反映和体现。

一、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现实意义

威斯康星大学校长范·海斯指出:“服务应该是大学唯一的理想”。我国《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大学具有教学、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明确提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高职院校作为实施高职教育的重要载体,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以提高办学质量为核心,以强化办学特色为重点,提高高职教育经济贡献率,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一)开展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

高职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最紧密的教育,其宗旨和生命力在于主动并有效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2006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启动国家示范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对高职院校“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积极为社会提供技术开发与服务,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努力为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以及转移农村劳动力提供服务;积极开展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对口支援与交流,主动为区域内职业院校培训师资,促进地区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1]。正如黄炎培先生所言:职业学校从其本质说来,就是社会性;从其作用说来,就是社会化。职业性和服务社会是高职院校的根本性质和使命[2]。

(二)开展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

作为一种特殊教育类型,高职教育具有高教性、职教性、地域性三大特征,立足和服务于所在区域是其重要的价值取向。一方面,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广大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水平的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作为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高职院校,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趋显著。另一方面,区域经济的发展会不断地释放出不同的问题,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密切、服务最贴近、贡献最直接的高职院校也有责任利用其人力、智力、科技优势去解决这些问题,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高职院校只有通过主动而有效的社会服务才能实现其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两大目标,这既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也是高职院校存在的真正价值。

(三)开展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内在需求

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在政策、经费、设备和技术等多方面给予支持,这是其生存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基础。高职院校只有通过为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才能实现以贡献谋发展,以服务求支持。如果高职院校不能承担起社会服务功能,就失去了自身存在与发展的条件。同时,高职院校面向社会,服务社会,有利于解决学校脱离社会、理论脱离实际、科技脱离生产的弊端,有利于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引入学校,有利于促进教育结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育方式的调整,激发高职院校改革的动力,使学校不断增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活力[3]。因此,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既是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的过程,也是高职院校不断发展和壮大的过程。

二、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功能定位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内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服务,是指高职院校的社会功能和角色,它包括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以及直接为社会服务等。狭义的社会服务,是指高职院校在完成教学与科研任务之外以各种形式为社会发展所做的经常的、具体的、服务性质的活动[4]。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主要任务是向区域和行业提供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的人才培训与培养,提供技术创新、推广和服务,实施先进文化的传播和辐射,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行业性特征[5]。本文所谈及的社会服务属狭义范围。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功能定位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人才服务

高职教育服务社会,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和内容就是为社会提供成千上万合格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作为区域性的高校,在为社会进行人才培养服务上,主要体现在根据地方对人才的需求,创办特色和优势专业,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学历教育,为地方培养和输送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使培养的人才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基础。

(二)技术服务

为地方、行业和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是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高职院校要善于发挥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专业优势和科研优势,利用“双师”型教师专业实践技能强及应用性科研优势,要以面向地方开展应用研究为导向,以满足区域或行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需求为目标,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类应用性技术服务。通过主动与地方政府、企业联手,加强产、学、研合作,组织开展应用性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和横向课题研究,开展技术传播、技术推广、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在服务与贡献中获得自身更大的发展。

(三)培训服务

职业培训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培训服务是高校为社会服务的主要形式,也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优势项目。高职院校要着力构建与政府、企业、社区、乡村等受众密切联系的开放式培训体系,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办学资源,建立灵活开放的职业培训网络,开展社会服务。一是开展行业培训服务,为行业和企业开展各类相关项目培训,如高新技术人才培训、企业转岗人员培训等。二是开展社区培训服务,为周边社区的经济、文化建设提供各类培训服务,如城市职工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进城务工人员和社会待业青年培训。三是开展“三农”培训服务,为传统农民向技能型劳动者的转变提供各类培训服务,如新型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新技术培训与推广等。四是参加或承办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为行业和企业提高职业技能水平搭建平台。

(四)文化服务

高职院校是所在区域的文化中心和文化高地,处于社会先进文化改革和发展的前沿,引导着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诉求。高职院校在吸收先进的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地方文化精华的基础上,要努力提升文化渗透力和辐射力,以主动地与企业、社区联合组织文化活动为重点,以组织师生开展送文化进企业、送文化下乡等活动为抓手,以将学校的图书资料、体育设施、文艺设施、医疗设施等资源共享和开放服务为基础,促进和推动校园文化与地方文化的互动融合。此外,高职院校可以而且必须在地方文化资源发掘、整理与研究,地方文化产品的创作、传播与开发等领域作出应有的贡献[6]。

(五)咨询服务

咨询服务被认为是高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最简单、最原始、最基本、最常见的形式。相对于本科高校,高职院校大多历史较短、学科单一、科研力量较弱,但仍然是所在地方智力密集、思想活跃的地方,是重要的智密区和信息源,加之大多高职院校拥有较丰富的信息资源,具有良好的区域、行业背景特点和地缘、人缘关系,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设立社区服务站,组织“假期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活动,为地方政府、企业、社区等提供决策、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从高校使命和地方需求的层面而言,高职院校应该要有勇气、有能力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三、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策略

高职院校如何有效地开展社会服务,如何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是当前高职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和重点问题,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实践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具有复杂性、多样性、长期性的特点,其基本策略包括强化服务意识、夯实服务基础、创新服务模式、构建服务机制、健全服务体系。

(一)强化服务意识

社会服务的先进理念是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首要前提。高职院校要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就应该树立和增强服务意识。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要体现主动性和多样性, 突出应用性和引领性。一是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起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努力克服自命清高不愿为社会服务,缺乏自信不敢为社会服务以及为社会服务思想消极、行动疲软等问题。二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引领下,更新办学理念和办学指导思想,进一步增强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在服务理念上,要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 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逐步实现从被动适应性合作向适应性合作与导向性合作并重转变。

(二)夯实服务基础

高职院校要突出质量和特色兴校,加强“双师”队伍和基础平台建设,夯实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一要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在学校的建设发展过程中积累和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二要加强“双师”素质队伍建设,使教师不仅能够胜任教学、科研,还要有意识、有精力、有能力为社会服务,为学校开展社会服务提供人才保障。三要结合自身办学特征及优势,着力构建校地合作平台、校企合作平台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加强硬件基础建设,优化教学设施设备,为开展社会服务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创新服务模式

由于地域、经济、环境、专业设置等的差别,不同的高职院校有着各自的社会服务模式。目前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模式主要有职教集团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岗位技能再培训的社会服务模式、高校对口支援模式和“三下乡”服务模式等。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要以面向区域经济为立足点,以构筑平台、培养团队为切入点,以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为着力点,坚持“三个并重”, 即教师个体或小团队的自发合作与学校有组织的合作并重、项目合作与长期战略合作并重、适应性合作与导向性合作并重。通过开展“政府引导型”、“行业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市场需求型”、“资源共享型”等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7],建立面向区域的开放式社会服务模式,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

(四)构建服务机制

社会服务机制的构建是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保障。要真正地履行好社会服务职能,高职院校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服务机制。一是将社会服务工作列入学校的总体规划和工作计划,成立社会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和社会服务工作专门机构,统筹规划和具体实施学校的社会服务工作。二是将社会服务工作作为学校教职员工的职责要求,作为其评优、评先、晋职的重要评价指标,制订相应的目标考核机制和工作激励机制, 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从事社会服务工作的积极性。三是设立社会服务工作专项经费,将社会服务工作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为社会服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专项经费支持。四是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及社会方面的沟通与联系,建立有效的合作与对接机制,保障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渠道畅通和工作常态化。

(五)健全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体系,扩大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外延和内涵。一是拓展服务功能,“面向行业企业积极开展技术服务,面向新农村提供农业技术推广,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建设服务,面向社会积极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面向社会开放学校的教育资源和文化体育设施,为当地居民提供科普、文化等方面的专业服务”[8],构建多层次的社会服务体系。二是完善服务平台,通过建立和完善高校与政府合作平台、高校与行业协会合作平台、高校与企业合作平台等多种服务平台,构建开放式的社会服务体系[9]。三是创新管理模式,通过开展应用性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和横向课题研究等形式,组建以专业团队为核心的高水平合作团队,联合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以技术传播、技术推广、技术培训、技术服务为主的产学研合作,构建全方位的社会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Z].教高[2006)14号.

[2]王晓华.基于“校企共同体”的高职教育服务社会能力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03):16.

[3]杨洪胜.对高校社会服务管理问题的探讨[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01):86.

[4]廖惠卿,杨燕,伍文彬,等.社会服务在地方高职院校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及其提升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10(04中):173.

[5]霍丽娟.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探析[N].光明日报,2008-07-24.

[6]王旭东.论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拓展[J].中国高教研究, 2007(08):17.

[7]刘明星.高职院校服务“四化两型”建设路径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1):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