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生企业实习工作总结

学生企业实习工作总结

时间:2022-06-21 06:57:59

学生企业实习工作总结

第1篇

关键词:管理平台 顶岗实习 土木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205-02

顶岗实习是土木类高职生一个重要的学习环节,但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管,难以保障实习质量。企业对学生重劳动轻教育管理;高职院校对顶岗实习学生管理的过程需要与企业保持联系;实习生自身耐挫能力差,维权意识薄弱;校企生三方缺乏交流沟通的平台。

1 管理平台模块功能需求分析

为了实现对土木类高职生顶岗实习的全过程管理,实现校企生三方的目标,管理平台的构建需要组建学校、企业和学生三大模块,并以三大模块为基础进行无缝对接,形成一个顶岗实习的管理平台,借助不同模块的协同功能发挥,实现管理平台的整体功能最大化。在具体构建过程中,要对不同模块的功能进行明确的规定,确保的信息的收集与管理平台功能的发挥。

1.1 学校模块功能需求分析

学校实习管理平台模块在土木类学生顶岗实习中应该处于核心的位置,应该在学生和顶岗企业之间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该平台应该发挥信息集散中心的功能,即时学生实习供给情况和企业顶岗实习的需求,并形成开放的系统为企业和学生建立起联系。

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将顶岗实习信息管理平台与学生学籍信息结合,通过给予学生专门账户的模式,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学习进展不断更新自身的相关信息,结合实习的需要由学生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提出相应实习计划和目标。学校通过自身调查,与顶岗实习的单位建立起长期协作关系,并以契约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形式,向有顶岗实习需求的企业提供进入本校顶岗实习信息管理平台的权限,在确保学生信息安全的形式下向顶岗实习企业开放学生信息,便于企业和学生进行信息的交流与衔接。

1.2 企业模块功能需求分析

企业模块的功能既要体现企业用人的单位的特点,还要兼顾教育功能的发挥。有顶岗实习需求的企业,应该把参与顶岗实习学生管理的信息平台纳入本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过与有长期协作关系的学校的顶岗实习平台相连接,进入顶岗实习管理总平台。企业模块最大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企业自身人力和顶岗实习需求结合,即时向在学校顶岗实习管理总平台上企业的相关信息,为企业获得优质实习生资源创造条件;二是借助学校顶岗实习管理总平台,直接与有意到本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建立起信息交流机制,即时了解学生的要求,以此了解未来人力资源队伍的情况,并在该平台上适时处理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收集来明确企业的努力方向和目标,以对信息的处理来考核企业应对社会变化的能力,借助这一平台提升企业应对社会变化的能力。同时,企业还应该把参与顶岗实习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当作是宣传企业的窗口和门户,借助该平台即时向社会公布企业的相关信息,宣传企业的形象。

1.3 学生模块功能需求分析

学生作为顶岗实习岗位的需求者,要充分发挥顶岗实习管理平台的作用,建立自身信息窗口,为提升就业竞争力创造条件,因此,学生平台的最大功能是信息与传递。借助该平台的建设,顶岗实习学生能有顶岗实习需求的企业提供一个完整表达自身信息的机会,为有顶岗实习需求的企业获得相对完全的信息,尽量避免信息不对称给实习工作带来的影响。其次,顶岗实习的学生在自身信息模块建设过程中,针对企业要求,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明确未来的努力方向,并通过自身合理利益诉求信息的公开,获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初步经验,为未来进入职业市场奠定基础。

在顶岗实现管理平台建设过程中,这三大模块相互协作,并应该随着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管理平台的发展而适时进行修正和完善,确保平台功能的最终发挥。

2 管理平台模块功能设计

2.1 学校模块设计

学校是顶岗实习的主要管理者,在整个过程管理中,除了就业主管部门,具体还有指导老师或班主任进行日常具体工作,学校模块分为两个层次,系统管理层和教师管理层,通过权限的设置实现;同时由于系统管理员的权限大,出于系统安全的考虑,必须经过身份验证管理员才能进入平台;因此学校模块具体的功能应包括:

(1)信息的管理和维护,包括学生和校内指导教师信息的导入、授权等管理,信息的更新管理,信息的统计和维护,同时完成对数据库的操作;(2)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包括最新的国家和地方的就业政策和新闻;(3)处理招聘信息,包括审核企业资质,招聘信息的真实度,并及时;(4)求职学生汇总信息,如以专业为单位,生源所在地、男女生比例的统计,专业课程开设情况等;同时审核学生个人的求职简历;(5)即时统计学生单位落实情况;(6)向指定用人单位发送文件,如面向社会的培训或调查问卷等;(7)向指定学生发送信息,如时间安排、是否签约等;(8)接收和回复企业和学生留言。

2.2 企业模块设计

企业作为顶岗实习学生的接收者,除了实习期间的管理与学校发生联系,其他的校企合作也因此可能产生;企业通过注册或取得学校分配的帐号密码进入平台,的信息需经管理员审核,一经没有修改或删除的权限,需要通过管理员修改信息;企业模块的具体功能应包括:(1)招聘信息和企业介绍;(2)浏览学校的信息;(3)实习结束时,对学生给出实习鉴定或实习成绩;(4)向学院或系部发送人员变更的消息;(5)接收学校文件并回馈。

2.3 学生模块设计

学生通过平台获得的招聘信息是基本可靠的,从维护学校声誉的角度考虑,学生的求职信息也需要得到管理员的审核,同时在信息进入平台后,除了基本信息可以修改,关键信息的修改需要管理员进行;为保护个人隐私,只有得到学校分配帐号进入系统的企业才能浏览完整信息;同时考虑到土木类高职生顶岗实习的特点。学生模块具体功能应包括:(1)录入和修改本人简历,求职信息;(2)查看就业指导信息和招聘信息;(2)录入实习单位具体信息;(3)完成实习日志;(5)给学校留言并得到回馈。

3 管理平台的实现

土木类高职生在进入顶岗实习前,系统管理员更新学院系部简介、专业介绍、各级就业政策;审核和求职招聘信息以供查询;导入学生信息和校内指导教师信息,其中学生信息包括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性别,教师信息包括部门、姓名、联系电话、邮箱;导入信息后,为学生和教师分配登录帐号和密码,设定权限。

学生确定实习单位开始顶岗实习后,登录平台,录入实习单位和校外导师信息,选择校内指导教师;在与单位签订实习协议后,上传签订协议;申请请假,定期上传实习日志;给指定人员发送留言,如系统管理员、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同时,系统管理员根据学生提交的实习单位,给企业分配帐号和登录密码。

单位使用该帐号密码登录平台,定期对学生进行实习考核,实习结束后,给出实习鉴定和实习成绩。实习成绩是学生毕业成绩的一部分,在学生调换单位时,需在平台添加,而实习成绩由所有提交单位共同给出。企业填写学校的调查问卷,及时反映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在使用管理平台后,就业工作人员不需要输入大量学生信息,信息也轻松快捷,大大减轻了就业工作人员的机械重复劳动量;校内指导老师不需要定期一一电话通知学生,询问实习和论文进展情况;企业可以及时关注本单位实习生情况,尤其在外地项目的学生,通过平台的约束,减少了学生跳槽现象,一定程度上防止人才的流失;作为管理平台最大的受益者,实习生实时与学校和老师保持联系,不因工作耽误论文写作,在遇到问题时,及时向学校或企业反映,从而提高了实习质量,有利于职业生涯的发展。

4 管理平台的运行机制

顶岗实习管理平台运行的宗旨是建立起沟通企业和学校的强梁,以服务学生就业、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升企业经营效益为目标,其运行机制应该有自身的独特特点。

4.1 信息的收集与管理是管理总平台运行的基础

顶岗实习信息管理总平台是沟通学校、企业和实习学生的强梁和纽带,是三方信息交换的平台与枢纽,三方能否总重视信息管理总平台功能与作用,其关键在于信息管理总平台能否提供足够的信息,并确保信息管理总平台上反映的情况得到即时有效的处理,因此,信息管理总平台的信息与收集能力是管理总平台运行的基础。

对于学校来说,应该有专人管理顶岗实习信息总平台,而且管理活动应该专人化和日常化,充分信息管理总平台的信息中枢功能,向相关建筑企业推荐本校学生,让接受顶岗实习的企业能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实习技能和思想动态,使那些愿意接受顶岗实习的企业能从顶岗实习管理总平台获得足够而充分信息;学生能从顶岗实习管理总平台上,了解需求顶岗实习单位的情况,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的要求,以及实习单位能提供的相关的工伤保证以及实习期间的待遇问题,并结合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决定是否加盟该企业。

对于企业来说,应该积极主动参与职业技术学院顶岗实平台的建设,并定期参与的相关信息的。通过顶岗实平台,企业顶岗实习的职位需求、职位培训的相应技能,岗位职业发展的空间等。实习企业应该能在该平台上本单位顶岗实习的相关工作待遇以及系列纠纷出现的解决方法和途径,同时企业还应该结合本单位以往顶岗实习的成功案例,向有顶岗实习意愿的学生发出邀请,并充分利用以往该校留在企业的学生充当协调员的角色,利用校友关系拉近企业和学生的关系。

对于学生来说,应该利用好顶岗实习信息管理总平台,通过信息管理总平台了解当前的实体状况,结合以往的实习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合理定位自己的实习目标和要求,避免定位过高无法实习,也要避免因对企业实习情况不了解而导致自身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在具体的实习过程也要即时利用信息管理总平台,将自己的合理要求和体会表述出来,便于学生和实习企业进行协调沟通,如果因问题具有特殊性,可以通过专职实习老师和带队学生干部来进行解决。

4.2 即时快速反映是顶岗实习信息管理总平台的作用发挥的基础

顶岗实习管理总平台作为信息交换的枢纽,必须做到信息即时妥善解决,增强三方对信息管理总平台的信赖,从而增强信息管理总平台的吸引力。

顶岗实习信息管理总平台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能否真正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系列问题。学校、企业和学生在实习信息管理总平台的上反映的信息,必须得到妥善有效的解决。这就需要学校充分关注实习过程的情况,通过专人负责实习管理总平台,即时就企业和学生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尤其是要考虑到当前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的特殊性,而建筑行业又是一个艰苦的行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感受和自己原来的预期往往会出现比较大的落差,当实习学生利用信息管理总平台倾诉自身的体会时,需要学校即时妥善处理学生的这些现实问题,并确保问题的解决在一定时间内,时间过长会让学生产生被忽视的感觉,这种情绪一旦被带入实习工作,会造成系列不良的后果和影响。

此外,企业在顶岗实习信息管理总平台上反映出来的问题,也需要学校通过实习带队老师和实习学生进行的交流,便于学生改进提高,使企业感觉到学校处理问题的态度和实习学生学习真实技能的诚意,有利于三者之间关系的改善。

4.3 妥善解决顶岗实习中的纠纷和矛盾是信息管理总平台价值的重要体现

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和学生,学生和学校,学校和企业之间往往会因为工作关系而产生矛盾,信息管理总平台作为信息沟通的枢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做好化解矛盾的工作。

首先,学校、企业和实习学生对待三者之间的矛盾要有正确的态度。应为顶岗实习是涉及到学校、企业、学生三者的系统性活动,工作繁杂而艰辛,因此,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矛盾和纠纷是正常的事情,要用正常的心态来看待这种问题,并即时处理和化解矛盾和纠纷。学校和企业有要充分发挥顶岗实习信息管理总平台上学生的传递的信息,当发现某些矛盾和纠纷的苗头,应该即时沟通化解,避免矛盾的扩大。

第二,发挥信息管理总平台的引导功能。考虑到信息管理总平台的信息枢纽功能,学校和企业要利用这一平台即时解决问题,当实习学生反映顶岗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和情况时,企业和学校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对能即时解决要即时解决,对不能即时解决的问题,要给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和方案,并在事先确定的时间内解决。同时,要充分发挥信息管理总平台的导向功能,对实习中出现先进事迹和先进任务进行宣传,形成宣传先进,学习先进,鼓励先进的氛围。针对现代大学生的特点,利用顶岗实习信息管理总平台进行教育,鼓励大学生发挥不怕吃苦、勇于奋斗、成功立业的精神,形成实习的良好氛围。

第三,注意矛盾纠纷处理的技巧性和科学性。顶岗实习信息管理总平台作为实习信息集散地,实习学生的各种情绪不免有所流露,有些信息可能是正面,也有一些负面的信息,这需要学校和企业注重处理这些信息的技巧。不要轻易对负面信息进行删除或者简单定性,针对一般性的问题可以集体解决,若是针对个体特殊性的问题,则要注意进行单独沟通和交流,简单的删除和定性,会让负面信息产生“蝴蝶效应”,使问题发展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并导致整个实习的失败。

5 结语

土木类高职生的顶岗实习基本从事一线技术工作,工作强度大,安全隐患也较大,顶岗实习管理平台的构建为校企生三方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平台,为提高学生就业质量作了先前准备。顶岗实习管理平台是包括学校、企业、学生三者在内的系统性工程,要建立好这个平台,需要三者共同努力,即时在信息管理总平台上完善的相应的信息,并形成各自的分工,确保平台功能的发挥。

参考文献

第2篇

笔者所在学校与上海轻工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监测总站”)合作建设了“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由学校建设在监测总站内部,学校提供场地,仪器设备和师资,监测总站提供部分设备、实验资质和技术人员。该实训中心不仅承担企业生产任务,也在运行初期用于对学生的生产型实训教学。经过初期的运行反馈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原有的课程体系无法适应生产型实训教学,教学计划中理论知识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需要重新规划,使之符合校企合作的课程教学体系。二是学生教学活动与企业实际生产有距离,调整课程的内容使之体现岗位对学生的要求。三是联合实训中心教学特点不明显,依托联合实训中心,改进教学过程使之与生产过程接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工作中需要的职业能力。四是评价体系单一,传统的考核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出生产型实训教学的效果,需改进评价体系使之能正确地评价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二、“定岗跟单”人才培养模式

为解决上述的教学困惑,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的精神,推进产教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调“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学校建筑与工程材料专业经过探索提出“定岗跟单”人才培养模式。“定岗”是指确定岗位能力,实现专业与企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跟单”是指过程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基于“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通过专业课程教学、专业基本技能实训、识岗实习到专业技能课程教学、专业专项技能实训、专项实习到专业综合课程教学、专业综合技能实训、顶岗实习三轮学训,实现“岗位能力递进”。

三、“定岗跟单”专业实施方案

1.职业能力匹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要求对接

根据技术型人才的层次划分,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技能教育的专业设置是以岗位设专业,职业岗位定向,主要培养具有技术实践知识的技术工人。建筑与工程材料专业主要面向建筑与工程材料行业,培养能从事材料生产、检测和材料应用等第一线检测技术工作人员。随着这几年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的焦点,第三方检测类企业(华测,申美,天祥)对中职毕业生的需求呈上升趋势。这类企业一般接受客户委托检测建筑材料后,由业务部门评审能否执行,再安排建材检测采样部门执行采样和取样,采好的样品由样品管理部门下发给建材检测分析室,由分析室检测得到原始数据,汇总编制建材检测报告,最后三级审核出报告给客户。结合建筑与工程材料专业办学历史、师资力量,行业优势等具体情况,确定专业培养的职业范围是材料检测企业采样员和分析员。确定专业面向的岗位后,学校邀请职教专家团队、企业专家、学校专业教师参与头脑风暴分析建筑与工程材料专业岗位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整理专业岗位群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素质、知识与技能,分解岗位需要完成的职业活动,归纳采样员和分析员的五个工作领域,17个工作任务,40项目岗位职业能力,确定与企业岗位要求对接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操作技能规范,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1)分析工作内容,重视操作技能。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是与职业标准密切相关的,职业标准决定了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以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为依据。基于“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平台,分析采样员和分析员的岗位职业能力,归纳出材料试验与检测、成品质量检测与评价、文件资料管理、环境检测、客户服务五个典型工作领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岗位职业能力转化为学习领域,打破原有专业实施方案中专业理论课程的学科体系,确定建筑与工程材料“定岗跟单”专业课程设置结构如表1所示。和原有的专业实施方案相比,“定岗跟单”更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实践课程比例达到36%。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和要求来源于企业,理实结合,系统培养。

(2)调整课程体系,整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三年学制安排分别为:一年级学生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技能课程和识岗实习。识岗实习为了指引以后的学习方向,避免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前,对岗位职责、工作技能要求、岗位价值、地位和待遇认识知之甚少,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价值的认识;二年级学习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专业专项技能和考证实训。专业教师挖掘联合实训中心的生产功能,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任务设计,解决学校实训条件与企业差距大,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企业专项岗位认知更为全面。三年级顶岗实习。学生通过承接监测总站的检测项目,教学与企业生产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专业技能的机会;同时,根据学生不同的素质和喜好灵活机动对学生岗位进行合理调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适应不同的岗位,进行不同岗位实践,提高职业综合能力,避免以往顶岗实习岗位选择完全依赖于教师或家长的推荐,学生自己没有判断。

(3)引入标准规范,开发教学项目。将职业标准中包含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等内容凝练成课程内容,是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内在要求。借助“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教学项目来源于真实工作项目,专业教师将建筑材料检测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化学分析工)对知识、技能的要求融入教学项目设计。课程内容涉及企业服务流程的文件资料(岗位任务单,采样原始记录、样品流转单、分析检测原始记录和汇总表),这些岗位表格包含国际标准、岗位职业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按照岗位任务单上的要求,步骤、实施方法和标准要求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技术指导和规范,比如,环境检测教学项目中,学生掌握查询采样原始记录表中涉及的国家标准GB/T18204.26-2000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和GB/T18204.16-2000公共场所气压测定方法。在工作环境中正确判断室内通风情况和选择建筑装饰材料,按照企业所用的国家标准的要求绘画采样测点示意图,并养成及时填写实验设备仪器(空盒气压表、温湿度计、秒表、风向风速仪等)的型号、编号、类型的职业习惯。学生在处理和完成真实岗位任务单的过程中,掌握岗位所必要的实践操作技能、职业规范和职业习惯,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出版类似配套项目化教材4本:《建筑工程材料》《材料化学分析》《混凝土生产与监控》《建筑材料性能检测》。

3.场所师资保障,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1)发挥不同场所作用,合理规划实践教学。“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总面积约为800m。为了配合学生能够在和实际生产过程接近的条件下进行工作过程训练,联合实训中心按照明确的工作生产任务分为仪器分析室、气相色谱室、BOD分析室、节能环保室、采样仪器室、化学实验室,实训室和教室八个不同场所。这八个不同场所在教学中也分别承担不同实践实习和技能培训的任务,识岗实习在企业和环境总站进行,技能和考证实训在实训室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在仪器分析室、气相色谱室、BOD分析室、节能环保室、采样仪器室、化学实验室展开。

(2)课程模块化,创设不同教学环境。教学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很难和企业实际生产同步,监测总站的业务有周期性,一段时间业务特别繁忙,缺少专业工作人员和仪器设备资源,过一段时间又会比较空闲,因此设计教学项目需要充分考虑企业资源调配的复杂性。将教学项目按照老师讲解、操作演示、模仿、独立操作、简单操作、简单连续操作、复杂连续操作、熟练复杂操作进行划分,分解成课程模块,这些课程模块可以根据企业实际生产进度任意组合和灵活调整,方便学生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地反复实践活动,从而逐渐掌握生产或工作过程需要的技术或技能。此外,教学过程要与生产过程同步,教学过程又与企业的生产过程不冲突,联合实训中心的实训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训室设在监测总站内,为进行具有完整工作过程体验的教学项目提供有利资源。实训室的教学可以结合监测总站的岗位任务、工作过程和企业资源(企业实地、工作人员、企业文件资料、企业仪器设备和企业制度文化)。教师可以方便地创设不同教学环境,将企业实地、现场生产演示、设备仪器、企业人员、企业标准,岗位工作单等转化成课程讲义、课程设备仪器、课程工具和耗材。以《材料化学分析》课程为例,根据企业测定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型木器涂料中苯、甲苯和二甲苯的生产任务,将教学项目分为课程模块1:掌握GB18581-2001中的专业术语;模块二:内标物、固定剂溶液的配制;模块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参数调正;模块四:苯、甲苯和二甲苯的测定,见表2。教师创造真实现场的学习环境,按产品采样到检验过程组织教学内容,并融入职业资格考试内容开展教学,更好地满足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3)对接行业技术专家,打造专业教学团队。“定岗跟单”教学和传统教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重视操作技能的培养,教师作为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必须具备突出的专业实践教学能力、专业业务能力和更加丰富的专业知识。为了让校内专业教师和监测总站的专业人员在教学和管理上实现对接,具体措施如下。①整合学校和企业的人力资源,构建“双师型”专职指导教师团队。聘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充实专业教师队伍。这些兼职教师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对口,企业工作组织灵活,能承担整体化和综合性工作任务。②利用联合实训中心,提升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引进企业系统的实践培训,分批组织专业教师采取脱产、假期下企业和带学生实习等方式去监测总站挂职锻炼,同时要求和企业人员考一样的职业资格证书。③学校和企业共建联合教研室。通过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改进课程项目设计,商讨授课计划,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定期组织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工作,培养教师胜任生产实践教学指导工作。比如:微课和行动导向教学法培训,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理论与方法方面的能力。

4.考核标准统一,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学生在三年的培养过程中有机会和企业员工一样参加上海市劳动局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如:化学分析工、废水分析工、能效检测工等。这些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形式主要有必要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在专业课程的考核成绩中,一部分以工作过程表现评价,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综合的过程式评价;另一部分以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要求,教师、企业专家对学生课程考核结果进行严格的评价,效率考核、质量考核的工作成果评价,实现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相统一。

四、小结

第3篇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社会实践实习;就业实习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变化,经济结构和利益分配不断调整,学生实习受到了空前的挑战。

传统的学生实习

遇到了不可回避的难题

实习是职业教育的特点,是由培养技术工人的教育目的决定的。实习在职业教育中占有相当比重,它所占课时大约相当于总课时的一半,分为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形式。一方面,实习是为了学生提高专业技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变为实践知识和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实习是为了促进学生适应企业和社会生活,获得社会经验。为此,需要消耗大量的物料,要占用大量的设备和人力,还需要具备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组织管理能力的教师进行实习指导。同时实习中还容易出现损坏设备、影响生产、安全事故等问题。

在计划经济时期,工厂、企业多是全民或集体所有制,学生实习中的物料消耗、设备占用、耗费工时和实习指导人员、工伤处理等,一般影响不到企业的利益,实习的安排比较容易。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成本核算直接影响个人和企业的经济利益,没有企业愿意接纳学生实习,很多人实习更为困难,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难以真实的进行。

面对上述困境,学校自建实习工厂无疑是解决实习问题的良策。但实习场地、设施设备投入、物料、水电投入和实习日常开支巨大,多年来职业教育资金又严重不足,因此,自建实习工厂难以实现。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环节的缺失,造成实习功能萎缩,并引发学生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与企业生产需求严重脱节,职业学校学生操作技能和基本素质严重下降。特别是随着国家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企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不断加大,再加上工厂减员增效,工人下岗,就业机会减少,职业教育一度陷入低谷,给职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一系列不可回避的难题。

勇于创新,在困境中

探索职校学生实习之路

我校经过多年的办学和发展,建设了不少与所开设专业配套的实习、实训车间,购置了不少实习、实训设备,积累了不少实习实训经验,为企业培养了不少技术骨干。但校内实习教学主要功能毕竟是培养、训练学生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它虽然有管理方便、利用率高等优点,但是校内实习室设备相对较少、较为单一、一些专业工位不足、实习消耗大、没有企业生产的环境,实习内容不能适应企业实际需求。这就决定了校内教学实习、实训室无法满足实习的全部要求。要走出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环节缺失的困境,勇于创新,探索学生生产实习的新路势在必行。

在困境中探索

职校学生“社会实践实习”之路

经过多年办学的实践和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学校安排学生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很困难,而企业在发展中录用合适的职校毕业生同样困难。特别是季节性很强的服务性行业,更是如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打破传统的专业对口实习的老观念。如果一些安排实习困难的专业,能跨专业实习,虽然对提高本专业技能无益,却可以适应企业和社会生活,获得社会经验,培养学生另一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较强的企业及社会适应能力,锻炼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这样就解决了企业用人的难题,适应了企业需要,同时还扩大了学生的就业范围,同样能达到实习的部分目的。

我们多次安排了美容美发专业学生、计算机专业学生到宾馆、饭店等服务行业实习。经过实践和摸索,跨专业实习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它可以转变学生和家长的就业观念,可以使学生学到本专业以外的技能、待人处事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通过跨专业实习,学生能找出自身素质与社会需求的差距,还能认识到自己应在以后的学习中刻苦学习本专业知识,自觉补充社会需要的相关知识,把自己培养成一专多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劳动者,从而缩短了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同时,实习收入还可以助学,增强了学生的成功感和自立能力。

我们将跨专业实习称为“社会实践实习”。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实习的组织和过程的管理,把“社会实践实习”建设成了转变就业观念,提高操作技能,熟悉、适应、服务企业和社会的平台。取得了企业、学校、学生、家长都满意的效果,探索出了一条职校、技校学生实习的成功之路。如2000年毕业生裴某在某集团实习后留用至今,已升任集团一宾馆副总。2002年公关礼仪专业毕业的赵某在某集团公司参加“社会实践实习”后留用,先后干过炼铁高炉统计、集团总部宾馆大堂经理,其间她还获得2003年唐山市礼仪文化大赛“礼仪之花”称号,成为集团的形象代言人。

在实践中开创职校学生

“就业实习”的实习新路

我校多数专业是为第二产业培养技术工人的专业,这些专业实习成本高,安全风险大,学生人数多,没有企业愿意接受学生毕业实习。唐山市是重工业城市,近年来钢铁、煤炭、水泥、电力等工业发展很快,用人市场需求大。但企业急需的是有工作经验的熟练技术工人,不愿意要应届毕业生。为此,我校领导多次进公司、跑企业调查研究,多方联系、,寻找合作伙伴,探讨企校互利双赢的问题,协商了一个“安排学生进厂顶岗实习兼生产,企业择优录用为正式工人”的办法。使学生提前步入企业和社会,适应企业生产需求,很快成长为熟练技术工人。该办法遵循企业与毕业生双向选择的原则,实现了校企互利双赢,为我校开创了职校学生“就业实习”的实习和推荐学生就业新路,使“就业实习”真正成为学生实习与就业有机联系的结合点。如2002届汽修专业毕业生刘某在滦河某炼铁厂实习留用后,爱岗敬业,勤奋好学,多次参加高炉技改攻关项目,荣获集团“优秀共青团员”、鸿达公司“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我校建设学生

劳动实习基地的一些成功做法

首先,校外实习基地的选择有严格的标准:选择有条件能一次性接纳较多学生实习、设备先进、管理严格、用工规范、治安稳定、信誉良好、确保安全、待遇较高的大型国有或民营企业。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身临其境,能达到提高技能、熟悉、适应和服务社会的目的,确保学生实习得到最大收获。

其次,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纳入法制轨道:企校联合办学,发挥企业的实习基地作用和学校的技术工人培训基地作用,双方的权利、义务用协议条文的形式固定下来,约束各方,防止发生冲突和矛盾。2000年以来,学校与多个企业签定了《校外实训基地协议》和《实习协议》。

根据标准和合同规范,我们确定了12家“社会实践实习”基地和10家“就业实习”基地。

我校每年安排50名学生到河北某集团实习,实习结束后绝大部分能留厂就业。2005年6月,河北某集团新建的轧钢生产线投产,安排我校学生150人顶岗生产实习,实习结束后留用了110多人。

重视实习的组织管理

领导重视校长亲自抓校外实习工作,每次实习前都要召开班子会专门研究,并与企业签定实习协议;

严格管理一是责成专人负责组织,安排指导教师随班带队管理,随时向有关领导汇报、请示。二是制度建设:制定纪律规定,对不参加实习、半路跑回、违纪退回的学生给予纪律处理。三是学校与学生签定合同,明确实习目的要求、纪律规定和实习待遇。

精心安排一是召开实习动员大会动员教育,讲明实习目的,提出明确要求,转变学生和家长的错误观念。二是选派带队教师,强调工作方法,要求培养使用班干部、团员。三是精心谋划,对实习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前分析,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四是实习中发现问题随时解决。

总结奖惩实习总结工作由班级简单总结开始,发展到召开全校师生的“实习总结报告会”。师生的总结发言有对社会及就业等的认识,有个人思想的转变,有思想观念的收获、社会经验的收获、技术技能的收获、经济利益的收获、企业认可与自身价值的收获,有对实习中经验教训的总结等。报告会的精彩内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启迪。

以“就业实习”促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我校组织“社会实践实习”和“就业实习”反馈回来大量的各种信息,使我们更加认识到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专业适应企业需求调整、课程适应企业需求改革、设备适应企业需求更新的重要性。我们多次找上级领导汇报情况,争取支持,2006年已筹集区预算资金200万元,获得市配套资金160万元,用于设备添置、更新和改建实训车间1000平方米,新建实训车间2000平方米。整个工程完工后,我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将更上一层楼。

第4篇

1.1企业模块功能需求分析

企业模块的功能既要体现企业用人的单位的特点,还要兼顾教育功能的发挥。有顶岗实习需求的企业,应该把参与顶岗实习学生管理的信息平台纳入本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过与有长期协作关系的学校的顶岗实习平台相连接,进入顶岗实习管理总平台。企业模块最大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企业自身人力和顶岗实习需求结合,即时向在学校顶岗实习管理总平台上企业的相关信息,为企业获得优质实习生资源创造条件;二是借助学校顶岗实习管理总平台,直接与有意到本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建立起信息交流机制,即时了解学生的要求,以此了解未来人力资源队伍的情况,并在该平台上适时处理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收集来明确企业的努力方向和目标,以对信息的处理来考核企业应对社会变化的能力,借助这一平台提升企业应对社会变化的能力。同时,企业还应该把参与顶岗实习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当作是宣传企业的窗口和门户,借助该平台即时向社会公布企业的相关信息,宣传企业的形象。

1.2学生模块功能需求分析

学生作为顶岗实习岗位的需求者,要充分发挥顶岗实习管理平台的作用,建立自身信息窗口,为提升就业竞争力创造条件,因此,学生平台的最大功能是信息与传递。借助该平台的建设,顶岗实习学生能有顶岗实习需求的企业提供一个完整表达自身信息的机会,为有顶岗实习需求的企业获得相对完全的信息,尽量避免信息不对称给实习工作带来的影响。其次,顶岗实习的学生在自身信息模块建设过程中,针对企业要求,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明确未来的努力方向,并通过自身合理利益诉求信息的公开,获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初步经验,为未来进入职业市场奠定基础。在顶岗实现管理平台建设过程中,这三大模块相互协作,并应该随着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管理平台的发展而适时进行修正和完善,确保平台功能的最终发挥。

2管理平台模块功能设计

2.1学校模块设计

学校是顶岗实习的主要管理者,在整个过程管理中,除了就业主管部门,具体还有指导老师或班主任进行日常具体工作,学校模块分为两个层次,系统管理层和教师管理层,通过权限的设置实现;同时由于系统管理员的权限大,出于系统安全的考虑,必须经过身份验证管理员才能进入平台;因此学校模块具体的功能应包括:(1)信息的管理和维护,包括学生和校内指导教师信息的导入、授权等管理,信息的更新管理,信息的统计和维护,同时完成对数据库的操作;(2)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包括最新的国家和地方的就业政策和新闻;(3)处理招聘信息,包括审核企业资质,招聘信息的真实度,并及时;(4)求职学生汇总信息,如以专业为单位,生源所在地、男女生比例的统计,专业课程开设情况等;同时审核学生个人的求职简历;(5)即时统计学生单位落实情况;(6)向指定用人单位发送文件,如面向社会的培训或调查问卷等;(7)向指定学生发送信息,如时间安排、是否签约等;(8)接收和回复企业和学生留言。

2.2企业模块设计

企业作为顶岗实习学生的接收者,除了实习期间的管理与学校发生联系,其他的校企合作也因此可能产生;企业通过注册或取得学校分配的帐号密码进入平台,的信息需经管理员审核,一经没有修改或删除的权限,需要通过管理员修改信息;企业模块的具体功能应包括:(1)招聘信息和企业介绍;(2)浏览学校的信息;(3)实习结束时,对学生给出实习鉴定或实习成绩;(4)向学院或系部发送人员变更的消息;(5)接收学校文件并回馈。2.3学生模块设计学生通过平台获得的招聘信息是基本可靠的,从维护学校声誉的角度考虑,学生的求职信息也需要得到管理员的审核,同时在信息进入平台后,除了基本信息可以修改,关键信息的修改需要管理员进行;为保护个人隐私,只有得到学校分配帐号进入系统的企业才能浏览完整信息;同时考虑到土木类高职生顶岗实习的特点。学生模块具体功能应包括:(1)录入和修改本人简历,求职信息;(2)查看就业指导信息和招聘信息;(2)录入实习单位具体信息;(3)完成实习日志;(5)给学校留言并得到回馈。

3管理平台的实现

土木类高职生在进入顶岗实习前,系统管理员更新学院系部简介、专业介绍、各级就业政策;审核和求职招聘信息以供查询;导入学生信息和校内指导教师信息,其中学生信息包括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性别,教师信息包括部门、姓名、联系电话、邮箱;导入信息后,为学生和教师分配登录帐号和密码,设定权限。学生确定实习单位开始顶岗实习后,登录平台,录入实习单位和校外导师信息,选择校内指导教师;在与单位签订实习协议后,上传签订协议;申请请假,定期上传实习日志;给指定人员发送留言,如系统管理员、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同时,系统管理员根据学生提交的实习单位,给企业分配帐号和登录密码。单位使用该帐号密码登录平台,定期对学生进行实习考核,实习结束后,给出实习鉴定和实习成绩。实习成绩是学生毕业成绩的一部分,在学生调换单位时,需在平台添加,而实习成绩由所有提交单位共同给出。企业填写学校的调查问卷,及时反映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在使用管理平台后,就业工作人员不需要输入大量学生信息,信息也轻松快捷,大大减轻了就业工作人员的机械重复劳动量;校内指导老师不需要定期一一电话通知学生,询问实习和论文进展情况;企业可以及时关注本单位实习生情况,尤其在外地项目的学生,通过平台的约束,减少了学生跳槽现象,一定程度上防止人才的流失;作为管理平台最大的受益者,实习生实时与学校和老师保持联系,不因工作耽误论文写作,在遇到问题时,及时向学校或企业反映,从而提高了实习质量,有利于职业生涯的发展。

4管理平台的运行机制

顶岗实习管理平台运行的宗旨是建立起沟通企业和学校的强梁,以服务学生就业、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升企业经营效益为目标,其运行机制应该有自身的独特特点。

4.1信息的收集与管理是管理总平台运行的基础

顶岗实习信息管理总平台是沟通学校、企业和实习学生的强梁和纽带,是三方信息交换的平台与枢纽,三方能否总重视信息管理总平台功能与作用,其关键在于信息管理总平台能否提供足够的信息,并确保信息管理总平台上反映的情况得到即时有效的处理,因此,信息管理总平台的信息与收集能力是管理总平台运行的基础。对于学校来说,应该有专人管理顶岗实习信息总平台,而且管理活动应该专人化和日常化,充分信息管理总平台的信息中枢功能,向相关建筑企业推荐本校学生,让接受顶岗实习的企业能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实习技能和思想动态,使那些愿意接受顶岗实习的企业能从顶岗实习管理总平台获得足够而充分信息;学生能从顶岗实习管理总平台上,了解需求顶岗实习单位的情况,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的要求,以及实习单位能提供的相关的工伤保证以及实习期间的待遇问题,并结合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决定是否加盟该企业。对于企业来说,应该积极主动参与职业技术学院顶岗实平台的建设,并定期参与的相关信息的。通过顶岗实平台,企业顶岗实习的职位需求、职位培训的相应技能,岗位职业发展的空间等。实习企业应该能在该平台上本单位顶岗实习的相关工作待遇以及系列纠纷出现的解决方法和途径,同时企业还应该结合本单位以往顶岗实习的成功案例,向有顶岗实习意愿的学生发出邀请,并充分利用以往该校留在企业的学生充当协调员的角色,利用校友关系拉近企业和学生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说,应该利用好顶岗实习信息管理总平台,通过信息管理总平台了解当前的实体状况,结合以往的实习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合理定位自己的实习目标和要求,避免定位过高无法实习,也要避免因对企业实习情况不了解而导致自身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在具体的实习过程也要即时利用信息管理总平台,将自己的合理要求和体会表述出来,便于学生和实习企业进行协调沟通,如果因问题具有特殊性,可以通过专职实习老师和带队学生干部来进行解决。

4.2即时快速反映是顶岗实习信息管理总平台的作用发挥的基础

顶岗实习管理总平台作为信息交换的枢纽,必须做到信息即时妥善解决,增强三方对信息管理总平台的信赖,从而增强信息管理总平台的吸引力。顶岗实习信息管理总平台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能否真正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系列问题。学校、企业和学生在实习信息管理总平台的上反映的信息,必须得到妥善有效的解决。这就需要学校充分关注实习过程的情况,通过专人负责实习管理总平台,即时就企业和学生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尤其是要考虑到当前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的特殊性,而建筑行业又是一个艰苦的行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感受和自己原来的预期往往会出现比较大的落差,当实习学生利用信息管理总平台倾诉自身的体会时,需要学校即时妥善处理学生的这些现实问题,并确保问题的解决在一定时间内,时间过长会让学生产生被忽视的感觉,这种情绪一旦被带入实习工作,会造成系列不良的后果和影响。此外,企业在顶岗实习信息管理总平台上反映出来的问题,也需要学校通过实习带队老师和实习学生进行的交流,便于学生改进提高,使企业感觉到学校处理问题的态度和实习学生学习真实技能的诚意,有利于三者之间关系的改善。

4.3妥善解决顶岗实习中的纠纷和矛盾是信息管理总平台价值的重要体现

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和学生,学生和学校,学校和企业之间往往会因为工作关系而产生矛盾,信息管理总平台作为信息沟通的枢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做好化解矛盾的工作。首先,学校、企业和实习学生对待三者之间的矛盾要有正确的态度。应为顶岗实习是涉及到学校、企业、学生三者的系统性活动,工作繁杂而艰辛,因此,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矛盾和纠纷是正常的事情,要用正常的心态来看待这种问题,并即时处理和化解矛盾和纠纷。学校和企业有要充分发挥顶岗实习信息管理总平台上学生的传递的信息,当发现某些矛盾和纠纷的苗头,应该即时沟通化解,避免矛盾的扩大。第二,发挥信息管理总平台的引导功能。考虑到信息管理总平台的信息枢纽功能,学校和企业要利用这一平台即时解决问题,当实习学生反映顶岗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和情况时,企业和学校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对能即时解决要即时解决,对不能即时解决的问题,要给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和方案,并在事先确定的时间内解决。同时,要充分发挥信息管理总平台的导向功能,对实习中出现先进事迹和先进任务进行宣传,形成宣传先进,学习先进,鼓励先进的氛围。针对现代大学生的特点,利用顶岗实习信息管理总平台进行教育,鼓励大学生发挥不怕吃苦、勇于奋斗、成功立业的精神,形成实习的良好氛围。第三,注意矛盾纠纷处理的技巧性和科学性。顶岗实习信息管理总平台作为实习信息集散地,实习学生的各种情绪不免有所流露,有些信息可能是正面,也有一些负面的信息,这需要学校和企业注重处理这些信息的技巧。不要轻易对负面信息进行删除或者简单定性,针对一般性的问题可以集体解决,若是针对个体特殊性的问题,则要注意进行单独沟通和交流,简单的删除和定性,会让负面信息产生“蝴蝶效应”,使问题发展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并导致整个实习的失败。

5结语

第5篇

一中高职衔接“3+2”、“3+3”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阶段安排顶岗实习管理研究的必要性

中高职衔接“3+2”、“3+3”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三年,在高职院校学习两年(或三年),由中职与高职联合培养。我校在试点项目中,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企业的产业需求,展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现了“纵向一体、横向一贯”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中职阶段,按照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实行“2.5+0.5”的新学制。前2.5年主要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校内实训课程知识;后0.5年安排中职阶段的顶岗实习,重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加强职业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顶岗实习的重要意义在于:(1)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将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生产过程的实践工作有机结合,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又有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2)通过校企合作,学校能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资源,在提高实训实习条件的同时,校企共同调研,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培养质量;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就业竞争力,促使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

二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下顶岗实习管理的具体安排和对策

1.明确责任,建立完备的顶岗实习管理组织机构

成立顶岗实习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实行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为副组长、企业领导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常务办公室,办公室设于招生就业处。领导小组负责顶岗实习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与指挥以及常规管理工作。坚持“一把手”原则。各系系主任是顶岗实习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系成立以系主任为组长、系教学主任为副组长、班主任为组员的顶岗实习工作小组。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做到实习前有计划、有组织,实习时有目的、有检查,实习后有总结、有反馈,全面推进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2.加强管理,落实顶岗实习前、中、后的教育管理工作

顶岗实习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切实做好实习的各项工作。第一,顶岗实习前,要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由班主任安排全体学生制订《顶岗实习计划》,通过顶岗实习的政策宣传、企业推介、企业文化论坛、企业形象宣传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进行顶岗实习的意义、目的、内容、时间等。其次,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良好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顾客至上的服务意识。最后,要做好学生安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要深入企业,加强对实习企业的考察,了解实习的真实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生活环境等情况,并将真实情况告知学生与家长,学校或实习企业还要为实习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相关保障,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第二,顶岗实习过程中,要做好管理和帮助工作。顶岗实习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和帮助。根据实习的具体情况,应该主动出击,加强与学生、家长、企业的多方联系。各系顶岗实习领导小组要经常主动上门,掌握学生实习的动态,实行日报制度。学生遇到问题,要主动解决。利用网络平台、微信、飞信、QQ、手机、Facebook、家校路路通、短信、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与学生交流,做到管理到位、服务到位、跟踪到位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第三,顶岗实习结束后,做好总结和反思工作。顶岗实习后,要及时总结与反思。将实习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认真总结与反思,分析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取得的成效。

3.认真总结,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

第一,建立“两线、四部门”的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以学校和实习企业两条主线,以招生就业处、教务处、系部、班主任组成的四部门——“两线、四部门”的质量监控体系。及时对顶岗实习基地、顶岗实习教学、顶岗实习过程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质量监控。第二,建立“三方评价”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校外指导教师评价、校内指导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的三方评价体系。校外指导教师应以岗位职业标准进行考核;校内指导教师应根据顶岗实习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顶岗实习每日登记表》、《顶岗实习周记》、《顶岗实结》和检查情况进行考核;学生以岗位工作能力、工作熟悉程度、工作业绩等进行自我评价。

4.加强师资建设,打造一支“高、精、专”的顶岗实习队伍

顶岗实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师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和指导。在顶岗实习前举办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班,对实习指导教师的业务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可以包括顶岗实习的目的与要求、顶岗实习的基本流程、工作职责、常见问题解决办法等。另一方面要建立奖惩机制,通过评选顶岗实习优秀指导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校企融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第6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顶岗实习;效益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旅游市场对旅游管理和服务人员综合素质要求正在变化,改变了传统的从业人员整体实力弱,从业门槛低的状况,我国旅游业迫切需要大批优良职业操守的旅游人才,由此,全国各地高校中的旅游管理专业大批涌现出来,旅游高等教育地位稳步提升。在旅游高等教育中,社会实践是不可或缺的,社会实践可以改变学生动手能力差、专业认知水平低、竞争力弱的现状,顶岗实习由此产生。顶岗实习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搭建一个有效的平台。

一、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现状

1.专业设置和教学安排

我校旅游管理专业设置有旅游管理、会展管理和国际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三个方向。本院各专业积极贯彻学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指导思想,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旅游管理专业采用“3+1”教学模式,有近1年到旅游企业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1年的顶岗实习分为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两部分,各自实习期限为6个月,本文中的顶岗实习指的是集中实习部分。

2.前期准备

为了积极配合顶岗实习工作,新生入学伊始,学院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思想动员,为学生大学生活规划给予详细的指导和解释,并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就业等情况进行说明,阐述顶岗实习的重要性。辅导员和班主任教师尤其重视学生提出的顶岗实习问题,纠正学生对于顶岗实习的认识偏差。

顶岗实习前,开展实习准备工作,任命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实习企业多远离学校,根据学生群体实际情况成立实习基地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在实习工作中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促成《学生实习协议书》的制定,明确学校、学生及实习企业各方的责任,保障各方在实习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开展顶岗实习动员大会,给予实习生进行各方面的指导,传达实习企业、职位、补助、实习进程、权益、职责等信息。

3.中期管理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实习指导教师按照工作要求每月蹲点实习基地至少7天,蹲点期间,实习指导教师全面检查学生实习工作、生活、自我学习等方面的状况,实时查阅学生实习周

记,与学生谈心交流。针对在实习过程中和实习企业出现的矛盾及学生身体、家庭特殊问题,实习指导教师代表学校、学生和实习企业一起协商解决。定期检查学生安全工作,督促临时党支部及班委发挥带头作用,不定期开展实习交流会,交流实习心得,总结对实习企业的改进意见,汇总学生实习期间的问题。同时,做好实习指导教师工作日记和总结,将实习指导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及时向学院顶岗实习领导小组汇报,总结经验,健全实习管理体制,为顶岗实习的长续发展夯实基础。

解决学生问题,不可麻痹大意,一个小小的疏忽,会严重的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对整个实习团体产生不良影响。实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突发事件,处理突发事件要及时、得当,作为学校和实习企业应多为学生考虑,给予贴心的关怀,免除学生及学生家庭的顾忌,解决突发事件后给学生带来的困难,实习指导教师要全力以赴,带动实习企业和学生一起克服困难。

4.后期整理、总结和考核

实习结束后,实习指导教师主要进行批改实习报告、填写实习鉴定表的工作和实习后期资料整理工作,为实结大会做充足的准备。

实习考核对于学生顶岗实习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看待学生顶岗实习的表现的角度不同,学校、实习企业和实习指导教师会有不同的观点,因此,实习成绩由实习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及学校分别打分,各自按照一定的权值进行成绩汇总。学校从实习生集体中按照20%的比例,选定优秀实习生、优秀实习报告,今年又增加了优秀实习周记一项。今年优秀实习生的评选工作进行了改革,改变以往由学校单方面推选的方式,而是由实习企业、指导教师及学生共同推选得出。具体操作可根据不同的情况而改变,比如,今年我们在实习企业推选的5名优秀实习生的基础上,再由学校及实习生依序从剩余的实习生中各推选5名实习生,汇总后,由全体参与实习人员投票,从15名候选人中选出10名优秀实习生。此次由实习企业及学校推选的10名候选人,有9人入选优秀实习生,由学生推选的5名候选人,有一人入选优秀实习生,由企业及学校推选的候选人中入选优秀实习生的比例高达90%。这种方式更好的体现了公平性,同时提高了实习生的积极性。虽然这一期的样本不能完全体现出这种推选方式的优越性,但优秀实习生的评选工作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优秀实习报告及优秀实习周记由实习指导教师评选。优秀实习生、优秀实习报告和优秀实习周记的评选体制有助于激励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顶岗实习工作中,有助于顶岗实习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学校、学生和企业各自角度的效益观看待实习

学校、学生和实习企业三方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各自的效益存在是顶岗实习产生的原因,合理的分析三方各自的效益,基于效益观来解决实习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才能保证顶岗实习完满的完成。

第7篇

一、实习基本情况

1.实习时间:200X年X月X日200X年X月X日。

2.实习地点:实习地点32个。在自治区内25个实习点,区外7个实习点。具体实习地点详见附件一,2004届本科毕业生实习情况统计表。

3.实习内容:实习内容可以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本专业范围内的工作,另外也有个别

4、实习人数

(2)实习指导教师。共17人。由于实习点多,地点分散,系领导、教研室主任和本学期任课教师及相关行政人员全部参加了实习指导工作。

6、实习成果数据统计

(3)收到实习教师每人一份实习总结报告,共17份。报告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能力、纪律情况和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二是结合实习单位的意见,对自己指导的每个学生给出综合实习成绩。三是就毕业实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等。全体学生综合实习成绩全部合格。

二、实习表现与效果

达到了毕业实习的预期目的。在学校与社会这个承前启后的实习环节,同学们对自己、对工作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本次实习采取分散形式。原则上以就业实习为主,同时与毕业论文选题相结合。本届实习的单位覆盖面很广,企业总体水平也比较高。实习收获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工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绝大多数同学积极肯干,虚心好学、工作认真负责,主动参与企业市场调查、产品销售、外贸谈判、行政管理、财务管理、生产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同时认真完成实习日记、撰写实习报告,成绩良好。实习单位的反馈情况表明,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具备了一定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普遍受到实习单位的好评。大多数学生能胜任单位所交给的工作。在毕业设计单位和有些企业,实习学生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做了许多实际工作,为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2、实习方式。实习单位指定指导人员师傅带徒弟式的带学生,指导学生的日常实习。学生在实习单位,以双重身份完成了学习与工作两重任务。他们向单位员工一样上下班,完成单位工作;又以学生身份虚心学习,努力汲取实践知识。同学们认真的工作态度、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勤奋好学的精神受到了实习单位及其指导人员的一致好评。

3、实习收获。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通过直接参与企业的运作过程,学到了实践知识,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知识都有所提高,圆满地完成了本科教学的实践任务。二是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

4、组织管理。实习领导小组成员亲自到实习单位,检查和指导实习工作,协调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总结、交流工作经验。

指导老师们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尽职尽责,对保证实习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实习开始时,老师们深入学生和实习单位,阐明实习大纲及实习计划内容,明确实习目的和要求。实习过程中,结合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学会具体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深化专业知识,用专业知识指导实践,指导学生做好具体工作;在业务不多的实习点,引导学生找事做,挖掘他们的实践经验;检查学生实习工作日记,掌握实习情况,指导工作及时有效;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后,老师们认真做好学生的实习成绩考核及评定工作,参加实习交流会,完成实习总结报告。指导老师平均每周与每个学生交流一次。指导方式有电话、电子邮件、下点、面谈等。基本达到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实习质量的目的。

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认真负责。不仅指导具体工作,还无私的介绍自己的工作与社会经验。

5、校企关系。实习前后系领导带领实习老师专门拜访、答谢实习单位,实习结束时系里向实习单位发出统一格式的感谢信。实习学生积极配合企业工作,他们的精神风貌和实际工作绩效对企业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使校企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6、总结交流。返校后召开了各种形式的交流会,内容丰富、气氛热烈,同学们积极发言谈经历,谈体会,谈感想,论题丰富,论据翔实。实习指导老师亲临交流会,既肯定了同学们的成绩,又指出了实习中的不足,并对同学们的观点或体会进行了点评。对就业应聘以及将来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三、实习改进建议

1、增加实践环节。学生们共同的体会之一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从销售终端的商品管理、价格确定,到渠道控制、广告投放、新品开发及至市场调研,都需要宽泛的理论知识支撑。有的单位工作专业性较强,学生下班回来找书找老师求教,其他实习点的同学也主动参与出谋划策。极大的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许多同学遗憾学习时不够努力刻苦。一个普遍反映的问题是同学们希望都能参加一次实际营销策划活动,以系统地了解企业运作过程,增强实践能力。在我们的教学计划中,虽然有二年级的社会调查实习,但专业性不强,投入不足。如果三年级设一次短期专业性社会实践,会促进学生学习,进一步增加实践知识。如果增加实际营销策划内容,会加大教师工作量。但是,增加社会实践环节,确实是实现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尤其有助于学生就业。我们初步计划增加营销策划实践工作项目,使目前学生的参与人数从5%增加到10%。建议学校把专业性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

2、承认教师指导社会实践的工作量。目前教师指导社会调查实习、毕业实习都没有计入教学工作量,所以不能调动教师积极性,也出现了上面三番五次强调但总是难以见效的实际情况。包括毕业论文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指导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需要教师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收到效果。总结经验可知,无论社会调查实习、毕业论文的撰写,还是策划活动,每个好成绩的取得,都投入了指导教师大量的工作甚至个人的研究成果。所以,在进一步规范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的同时,应该肯定教师的工作量,才能激励教师投入,才不会流于形式,真正达到实践目的。而承认教师工作量最有效和透明的办法之一就是把指导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工作计入教学工作量。

第8篇

一方面,由于老的带教模式未指定专人带教,导致在实习生的带教和管理上的责任不明确,出现问题互相推诿,影响了实习带教的质量。因此,在学校和药品生产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校药学专业实习生实施“专人带教”的实习模式。另一方面,由于药品生产企业的技术工人和技术管理人员比较多,带教水平和各方面的素质差异也较大,难以保证实习带教质量,故应精选各方面素质过硬的人员带教。另外,在选择实习带教老师时,还兼顾学历、职称、医德、师德、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沟通能力,以及奉献精神等。

2科学制定实习教学大纲

并严格执行为了保障药学专业实习教学的规范化、制度化,由学校牵头组成药学专业实习建设委员会,人员由行业专家和校教学骨干组成。在专业建设工作会议上,根据药品生产企业药学工作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和药学专业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重新修订《药学专业药品生产企业实习教学大纲》,使其成为一套更加贴近就业工作岗位的,科学完善的教学纲领性文件。根据实习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由生产部制定全厂总的实习计划;由实习带教老师根据具体岗位和全厂总的实习计划制定个人实习带教计划,包括示教安排、岗位基本知识、设备操作技能、行业感情培养、实习考核等内容,并严格执行。

3完善制度

加强过程监控提高认识,健全完善实习管理责任机制。药品生产企业各岗位责人及实习带教教师对学生安全教育、实践技能教育、素质教育以及日常事务等工作全面负责。完善健全了各层既负责实际生产又管实习生的“一岗双责”机制。将实习制度逐条细化,分解落实到实习工作的每个环节和每个部位,落实到每一个带教教师和实习生。药品生产企业把实习工作制度的执行情况列入员工工作考核内容,并与员工工资和奖金挂钩,并建立员工实习带教考核制度和约束激励机制,确保实习制度落到实处,强化实习的过程监控。公司生产部每月抽查实习生的实习情况,对实习工作进行效果评价。每季度召开一次教学总结会,收集评学、评教结果,改进实习生的实习质量和带教工作。

4建立科学实习的考核方式

药学专业实习是一项重要而严肃的工作,与毕业生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为了科学的评价实习生的质量,考核的内容必须全面,考核的态度必须认真,考核的方法必须科学。实习考核根据实习的目的和要求,完成专业实习计划情况和实习过程中的行为规范、工作态度、出勤及工作业绩以及实习报告质量等几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考核.其中行为规范、工作态度及出勤率占10%,工作业绩占30%,实习报告占20%,交流总结占20%。实习成绩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记载。

实习生的初评成绩由实习小组、公司的指导教师和带队教师共同协商确定。学校实习领导小组对实习生的成绩予以审定,原则上应尊重带队教师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初评意见。实习带教老师对实习目标进行阶段性评价,每周抽查1~2次,并做出及时评价,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实习带教老师在评价学生的同时,也应注意自评,不断总结带教经验,书写带教总结,使带教工作不断提高。学生对老师的实习带教方式、效果、态度进行评价。公司生产部每两月召开一次实习带教会,了解带教效果。

5存在的问题

5.1学习环境的变化影响了实习生学习的主动性实习生初进药品生产企业,因对周围环境陌生,产生了心理障碍,表现出不自信,导致操作不熟练,加之企业员工的生产任务比较重,往往不乐意接受实习生,甚至拒绝指导实习生。给实习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挫伤了他们实习的积极性。

5.2学生对很多实习内容没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企业实习的学生对医院和社会药店药学服务的知识所知甚少,如药房药品摆放、发药的“四查十对”、特殊药品发放与使用、医院药房设置等内容,企业实习带教教师不讲,学生也不问。

5.3实习中纪律观念淡薄有些学生以为自己并非实习单位的正式职工,有事不请假,擅自离岗。因而造成实习单位和学校两边都不知道学生去哪了、在做什么的局面。

6体会

第9篇

关键词 顶岗实习 质量监控 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4.009

Advances in the Quality Control and Evaluation Research

of Post Practic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LIU Ying

(MaoMing Polytechnic, Maoming, Guangdong 525000)

Abstract Post practice is the key link of practice to realize the talent training goal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status quo of the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and evaluation of post practic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For the perfection of quality control and evaluation are proposed also.

Key words post practice; quality control; evaluation

2006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强调“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由此可见,顶岗实习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其教学质量能否得到保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院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因此如何建立科学规范的顶岗实习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成为了高职院校共同的关注点之一。

1 顶岗实习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足。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有些管理部门和指导老师对实习的意义认识不清,把顶岗实习当作一个走过场的环节,甚至对指导顶岗实习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严重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教学效果。

(2)监管难度大。顶岗实习具有实习地点分散、岗位稳定性差、持续时间长、参与面广、参与人员多等特点,情况相对复杂,监管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3)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对顶岗实习的评价形式比较单一,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略过程性评价,难以实施量化考核。评价范围比较狭窄,主要是对学生做出评价,而对企业、企业带教师傅、学校及指导教师的评价则比较少见。

(4)缺少企业的有效参与。顶岗实习的整个过程基本上都是在实习单位完成,学生的实习单位及岗位很分散,学校指导教师很难对顶岗实习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管与评价,因此需要企业的充分参与。但目前很多企业一般不指派指导师傅,或虽然指派了指导师傅,其对实习学生的指导也往往只是流于形式。

2 顶岗实习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的构建

2.1 管理体系的研究

构建高效、科学的管理体系是保证顶岗实习顺利、有序进行的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实现对顶岗实习教学质量进行监控的前提。

顶岗实习涉及到的地点、人员广泛,持续时间长,因此目前的研究一致认为顶岗实习的管理需要多方的共同参与,如政府、行业协会、学校、企业、学生家长等,其中研究最多、最容易实现的是建立校企共管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在此体系中一般会涉及到学校和企业的若干部门及人员,主要包括学校方面的教务处、督导办、系部、系部教研室、学生处,分管教学副校长、督导、系负责人、教研室主任、校内实习指导老师和辅导员、班主任等。企业方面会涉及到人力资源部门、生产管理部门、技术主管、企业实习指导老师等。学校一般会成立校级的顶岗实习领导小组,系(院)级的顶岗实习管理小组和专业级的顶岗实习指导小组三级管理机构,从而构建分级管理、分层负责、层层落实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体系。顶岗实习最典型的管理方式为校企“双线”管理,企业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安全教育、实习工作设计、考勤、考评等工作;学校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素质培养、岗前动员、实习方案的设计与督查、总结表彰等工作。①

2.2 全过程监管措施的研究

在顶岗实习过程监管措施的研究中,一般先设计顶岗实习的作业流程,按照流程将顶岗实习划分为若干环节,针对各个环节制定可操作性强、科学的监管方法,从而对顶岗实习进行全过程监管。目前大部分研究将顶岗实习划分为三个阶段,如将顶岗实习分为实习筹划、实习实施与实结阶段;或划分为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三个阶段。

总的来说对顶岗实习的全过程监管可以从实习前、实习中和实习后三个阶段入手。实习前主要涉及到编制顶岗实习方案、进度和质量管理计划,制订顶岗实习制度,进行顶岗实习动员,明确指导老师的指导任务与职责,明确学生的实习纪律、要求与任务等。实习中的监管措施主要包括:(1)到实习单位进行巡访,与校外实习指导老师开座谈会;(2)校内指导教师与企业相关人员定期进行沟通、协调;(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如QQ群、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飞信群等,加强与实习学生的联系和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心理等情况。顶岗实习后期主要涉及到评价考核、总结、表彰优秀实习生、信息反馈等,确保顶岗实习的质量持续改进。

2.3 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

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是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重要保障。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学校为主、企业为辅的立体化、交互式的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如一些研究提出了建立“四线三级”、②“三级督导、三线监控”、③“四级四线”、④“二线三级”⑤等质量监控体系。不同研究里“级”的含义比较接近,一般指监控的不同级别,如由学院教学督导处、系部、教研室、学生信息员组成的四级监控体系;由学院、系部、教研室三级督导机构实施质量监控;由校领导(教务处)、教学督导人员 、指导教师(或辅导员)组成的三级监控体系;企业及其职能部门、部门主管、实习班组构成企业的三级监控体系等。不同级别的监控部门及人员对顶岗实习的不同过程、不同层面进行跟踪监督、检查和评估,以确保顶岗实习的质量得到保证。不同研究里“线”的具体含义略有区别,有的指通过学院、系部、企业、学生或指导教师、辅导员 、教学督导与学生家长四条线进行顶岗实习质量监控;有的指从运行管理、质量管理、学生管理三条工作线进行顶岗实习质量监控;而有的“线”是指顶岗实习质量通过顶岗实习企业和高职院校两条线进行监控。

2.4 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

2.4.1 评价主体

目前顶岗实习的评价主体总体呈现出多元化与全员参与的特点,形成了企业评价、学校评价、学生自评的三方评价体系,即在进行顶岗实习评价时先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分别评价,然后将三方的评价结果按照比例或权重进行换算、汇总,综合之后得到学生最终的顶岗实习成绩。

2.4.2 评价指标

对顶岗实习进行评价之前首先要确定评价指标。目前的评价指标多种多样,总体上可分成两类,第一类是比较粗略的指标,定量化程度比较低。如有些研究⑥认为应从学生的实习态度、纪律、岗位技能、安全意识、团队与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心理素质、顶岗实习周记、出勤情况、顶岗实结、诚信状况等方面进行评价。第二类是比较详细的指标,定量化程度比较高。首先把评价指标划分为不同级别,如一、二、三级,一级指标明确评价内容,二级指标为具体考核内容,三级指标为主要评价点,各个评价点有相应的权重或分值,先对各个评价点进行打分,汇总后得到顶岗实习的最终成绩。

2.4.3 评价方法

采用正确的考核评价方法才能对顶岗实习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目前对顶岗实习的评价普遍采取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即在实习过程中根据设定的评价指标,定期或不定期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评价,实习结束后根据学生的实习周记、报告、鉴定等做出终结性评价,将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进行汇总即得到顶岗实习的最终成绩。在评价过程中企业和学校指导老师一般根据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和主观印象而做出评价,也有研究通过笔试、技能竞赛、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等对学生做出考核评价,总体来讲目前的评价方式主观性较强。为了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定量化程度,一些研究提出了在评价过程中引入数学分析法,如运用CIPP模型进行评价;将TOPSIS法与聚类分析法有机结合构建一种新的组合评价方法,以实现对评判对象的定量分析与定性评判。

3 展望

构建和完善顶岗实习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已经成为众多研究的关注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有一些方面是需要完善和改进的。

3.1 评价对象单一的现状亟需改善

目前,对顶岗实习的评价主要侧重于对实习学生的评价,学校、企业和学生的评价都是围绕着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表现而进行的。也有研究提到组织顶岗实习学生召开座谈会对实习指导老师进行评价打分,以了解教师的实习教学质量情况。有研究则提到通过学生、校内指导老师和专业教研室对合作单位进行评价。有研究则认为应制订顶岗实习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对校内指导教师指导实习的质量进行评价。总的来说目前的评价对象比较单一,笔者认为除了要对实习学生进行评价,还应该对学校、专业、校内指导教师、企业和企业指导师傅等进行评价。

3.2 顶岗实习管理监控平台有待普及

顶岗实习具有管理主体与执行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内容多样化、质量评价结构多重化等特点,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管理、监控和评价存在很大难度。传统的监管手段(如电话、邮件、QQ、飞信)不能有效地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对庞大的原始数据也难以及时处理和反馈,无法从总体上保证顶岗实习的质量。因此,有研究⑦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开发了顶岗实习管理监控平台。该平台能在学校、企业、学生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并及时进行有效的管理、监控和评价,使顶岗实习的所有工作在平台的组建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但该平台的构建技术目前还没得到普及,平台的覆盖面小,使用范围有限。

3.3 校企深度合作有待加强

顶岗实习的大部分时间及地点都是在企业进行的,因此企业在顶岗实习的管理、监控和评价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企业对顶岗实习的关注点与学校明显不同,对实习学生的监管等积极性更是不高,因此只有进一步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找到校企合作的共赢点,才能使企业在顶岗实(下转第81页)(上接第18页)习的监管中发挥作用。如建立教师企业工作站、校企合作办班、校企共建创新工作室、校企共建校内实习基地等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监管模式。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401273

注释

① 李绍中,欧阳葵.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138-141.

② 王迈刚,胡先富,袁亮.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3(10):58-59.

③ 韩丽君,齐守泉.“三三三”式高职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16):98-100.

④ 高文安,李峰.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5):36-38.

⑤ 徐新玉.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监控与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职教论坛,2011(2):33-35.

第10篇

一、充分做好顶岗实习的前期准备工作

顶岗实习是学生由“校园人”转变为“准职业人”的开始,学校除了做好落实实习单位、签订顶岗实习协议、制定顶岗实习计划、选派实习指导教师等一系列事宜外,更要给学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调适工作

学生离开学校进入企业实习,面临着生活环境、学习环境、身份等诸多改变,这些改变可能会使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的学生不知所措。因此,在学生顶岗实习前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适应性教育,使学生对即将到来的实习生活有充分的了解和心理准备。

2. 要做好实习前的安全教育工作

通过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给学生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并要做好安全知识考试工作,将考试成绩合格与否作为参加顶岗实习的必备条件,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增强学生自我防护能力。

3. 加强观念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学习上都有教师督促,一旦进入企业实习,学校的管理弱化了很多,此时学生的自我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很多不能完成顶岗实习的学生就是由于自我管理能力弱,没有人督促而放任自我被实习单位淘汰的。

二、加强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

1. 实习单位的指导管理

实习单位的指导管理主要包括岗前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和生活管理。岗前培训主要是企业基本情况和企业文化、厂规厂纪、“厂级”安全教育等内容,一般由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实施。岗位技能培训由企业各部门组织实施,每个实习生都安排技术师傅做技术指导,部门对他们像正式员工一样严格考勤、考核。

2. 学校的指导管理

学校要加强学生实习管理,建立和完善中职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学校要妥善选择实习单位,安排学生到生产技术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遵纪守法和社会声誉好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实习,并就实习事宜与实习单位、实习学生(家长)三方签订协议,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责任。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制,学生在实习期间,实习指导教师经常下厂巡查,听取企业对学校实习工作的意见和对学校提出的要求,了解实习期间实习学生的意见、要求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向学校转达,以便妥善解决。实习指导教师要关心和了解学生的生活、实习及思想情况,督促学生注意实习过程中的安全,严格要求学生模范遵守实习纪律,及时表扬好人好事,批评违纪现象。实习结束后要检查学生实习报告并批阅,协助进行成绩考核,全面做好实结。为方便对实习学生的了解与沟通,及时反馈情况,每个实习单位选出1~2位实习生负责人协助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实习。

3. 学生的自我管理

实习环境和学校环境有明显不同,生活空间变化大。心理压力较重,还会遇到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和诱惑,因此学生需要在服从实习单位和学校指导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自我管理,学会在新的环境下与同事、领班、经理沟通,妥善解决日常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调整保持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力争能自觉按照学校的实习要求,培养职业道德,熟练岗位技能,提高综合能力。

三、顶岗实习的鉴定总结

顶岗实习鉴定总结是评定学生实习成绩、考核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检验实习教学效果和总结实习经验教训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实习结束前一个月,要填写顶岗实习鉴定表。学校要组织召开实习学生座谈会、总结会,全面总结实习的成果,表彰优秀实习生。指导教师要写实结,对学生的实习情况、实习单位的管理、实习收获、存在的问题要全面总结,为学校今后科学合理安排实习,选择调整实习单位,提高实习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四、顶岗实习教学实践的体会

通过“顶岗实习”教学实践的探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 顶岗实习的成功之处

(1)顶岗实习是缩短学生综合能力与社会职业需求之间差距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学生所学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基本方式,既让学生增强了实际动手能力,又给用人单位提供了很好发现人才的途径。学生见习后,减少了从业的盲目性。理性选择留下来,学生留得安心、工作舒心、单位放心。

(2)让应届毕业生提前上岗,直接为学生今后的就业铺路。通过接受用人单位的培训和实际工作体会,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使他们对自身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定位更切实际,使求职渐趋理性。

(3)用人单位严格按照“试用期”用工标准来要求实习生,对不能胜任或有违纪现象的实习生予以辞退,由学校进行再教育或酌情处理,为在校学生的教育提供很好的素材。

(4)通过实习及时发现实习生的知识缺陷或技能不足,有利于学校及时了解相关信息,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补充、调整和完善,更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

(5)推行顶岗实习教学,让学生深切了解到用人单位的相关管理方式以及对被用者本身的综合能力的要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他们的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减轻了学校在做毕业生思想工作方面的压力,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扫清了障碍。

2. 顶岗实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企业忽视实习生正当权益,学生喜忧参半。一些企业往往只从自身利益出发,很少关注学生权益。其一,工作任务重,工作时间长。其二,薪酬低,学生与工厂员工的工资差距很大。其三,安全防护措施和医疗措施不到位。其四,以简单的体力劳动代替实习,学生根本学不到技术。

(2)学生教育管理难度加大。中职学校学生离开校园顶岗实习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实习管理等问题增多,难度加大,如何适应新的形势要求,改革和创新学生管理办法,也是学校面临的一大难题。

第11篇

一、明确顶岗实习的能力目标和任务内容

近几年毕业生调查表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首次就业,前四个就业岗位分布率最高的是施工员、质量员、资料员、造价员,分别占被调查毕业生人数的41.2%、18.2%、16.1%、10.5%。因此,确定建筑专业顶岗实习的核心培训岗位为施工员、质量员、资料员、造价员;再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能力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应具备相当于二级建造师助理工作的能力,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能力培训: (1)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的能力; (2)基本建筑结构构件设计及验算能力; (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能力; (4)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管理能力; (5)工程造价分析、成本控制、施工结算编制能力; (6)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能力; (7)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与归档能力; (8)建筑施工测量能力; (9)计算机应用和主要工种操作能力;(10)协调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择优顶岗实习的企业项目

由于建筑本身的特殊性,其施工周期一般较长,少则数月,多则几年。如果顶岗实习的企业项目选择不当,实习学生只能得到某一方面或某一个项目的重复训练,达不到顶岗实习的能力目标要求。如某一学生进入某高层建筑施工项目部,现场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尽管主体结构施工所处的高度、层数不一样,但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完全一样,但实习学生只能接触到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此实习期内不能接触到其他的训练项目,也达不到在顶岗实习期内全方位提高的目的。因此,在企业项目选择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从基础工程开始并能组织流水施工的建筑群。尽管建筑产品具有多样性,但其总体可分为基础工程、主体工程、装饰工程、屋面工程等四大分部工程,因此在选择实习项目时,应根据实习人数的多少,至少选择四个以上的单元项目,让学生在四个分部工程上流水实习,这样学生能参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而不必在某一个分部分项上重复训练。

2.选择特级或一级资质企业。由于企业的资质不同,其管理水平、工艺技术水平、文明生产水平、岗位划分粗细程度均不一样。因此,学生在顶岗实习时,应尽量在特级或一级资质的企业,这对培养学生全面职业素质和敬业精神,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大有益处,同时由于企业规模大,管理规范也能稳定学生的实习,提高学生适应性,便于顶岗实习的管理。

3.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建工类学生往往很多是有建筑行业背景的家庭,子承父业,投亲靠友比比皆是,很多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已利用假期到施工企业进行过项目实习,对企业文化、工程项目都较为熟悉,有一定的现场施工基础。因此,在顶岗实习企业项目选择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选择和职业生涯规划。

三、完善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

周到缜密的顶岗实习组织管理,是确保实习顺利进行、保质保量完成实习任务、达到预期实习目标的重要环节。采用过程控制的方法,即应用“事前、事中、事后”质量控制原则,在顶岗实习中实行全过程安全质量控制。

1.事前教育

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通过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往届毕业生等各种途径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学生先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由学校环境转入企业社会环境,由学生身份变为员工身份,复杂的人际关系,繁重的施工任务,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以及种种意想不到的人与事,都会使学生产生很大的不适应性。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专业思想的教育,把困难和艰苦估计高一点,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其次周密制定翔实的顶岗实习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学生在离校前,学校除对学生进行岗前教育外,还应根据不同学生不同实习企业、岗位及要求,会同实习企业确定具体实习内容并拟定实纲、实习计划,明确实习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实习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学生学习和研究,减少实习的盲目性,缩短角色的过渡期。

2.事中跟控

首先,学校一级成立专门领导小组,负责对顶岗实习阶段的全面指导和检查考核,负责学校与企业间的协调;第二,实习小组与工程项目部间的沟通,检查教师指导到位和教师指导日志填写情况;第三,学生完成实习任务内容、进度与质量情况,及时处理和纠正实习过程中的问题。最后,通过学生提交的实习成果(实习日志、周汇报、转岗总结)来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检查控制。教育学生实习日志必须按时认真填写,内容要规范,工程案例要翔实,涉及的专业资料必须正确,按周提交给指导教师。

3.事后总结

完成整个阶段的顶岗实习后,还需要做好两个总结。

(1)顶岗实习结束后,学生必须完成顶岗实结,并作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档案整理归档,同时也是校企双方对学生实习进行综合评价和改革实习模式的依据。

第12篇

【关键词】 TPT教学模式;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教学

一、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直接和间接的辩证关系

理论和实践是辩证统一互相依存的关系。首先理论指导实践;其次实践使理论得以产生和发展。现实的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相互依赖、相互作用而存在的。

由于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实践要求,就要求此方面教学工作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模型方式。提高个人学习知识能力的方式主要有汲取直接经验或者间接经验。而在这里所指的,理论就是“间接经验”而实践就是“直接经验”。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水源”与“水流”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辩证统一关系。如果没有直接经验的获取就谈不上后续的分析,就不会产生间接经验;如果没有间接经验产生,就不能从零散的观点论据中归纳所获取的直接经验。就更谈不上付诸于行动之中。

二、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表现

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受旅游业综合性、依赖性、敏感性影响:员工流失严重。针对这一问题就使得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其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一样有其特殊性,在教学方面我们的关注点也应当有所侧重。

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教学上有优劣: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社会和企业需要多元化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新一代大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同时,还应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旅游企业在此方面体现得更为突出。

大学里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授课方式大多都是简单的以信息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研究讨论、讲学讲授、读书指导、日常谈话等方法。这使大学生在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缺失了旅游企业最为重视的实践经验和快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

三、TPT模型在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TPT模型就是基于上述问题提出,并试图应用于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关于TPT模型就是一个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型。即“理论(Theory)——实践(Practice)——理论(Theory)”的教学方式。在理论上摒弃以往固有讲授式教学方式,并将其改为导向式教学;以激发学生自学和分析为主,老师专业讲授指导为辅。课时:一学期(36个课时)。

每节课老师进行基本的概念讲述后,给同学们布置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案例分析任务,把学生按小组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下发一个与上课有关的案例进行分析,要求下节课把小组讨论的结果以讲授的方式与老师、其他小组分享并讨论,最终形成书面材料作为平时基准成绩。当然在小组个案中,有需要攻坚的问题可以主动要求老师现场指导。这种方式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整个学科的学习,从而让学生在理论方面有了扎实的基础,并提高了学生从理论层次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

实践方面,按照从校内起步,逐步延伸直校外,通过循序渐进的实践方式,完成学习全过程。而在这里选择了先进行校内实践,再进行校外实践也是有一定原因的:首先校内锻炼的是课程中所学习的招聘及筛选这一块的工作;而校外实践时间受限制,在实习期间有可能学生只能接触到以下琐碎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例如人员的入职离职手续、薪资福利发放等杂事。而在学员培训、劳资管理、绩效考核方面可能接触不多。而选择从校内到校外实习过程也是按照人力资源不同板块而设置的顺序。

校内实践内容:积极融入学生团体,积极开展招收新人、园内宣传、方案策划、组织协调等工作。(课时:大约3—5个课时、实习期一学期课余时间)。通过以单个学期为周期的人力资源管理学习。作为校内实践,在新学期学生联合会,社团联合会以及各种社团招新时,可以通过多方协商,把班上的学生打散至每个部门去帮助协助招新、培训工作以及激励管理制度方面的策划,并在后期不断的跟进调查。在校内实践中,我们重点培养的是学生在招聘和筛选方面的能力;在一定区域内,培养了学生初级培训的能力。而在实习期间在任课老师的监督下,社团招新的两周和最终期末的两周共开四次关于本次实践的例会:实践中遇到的难题和疑惑,统一找老师共同解决;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一同分享,相互沟通交流,并在学期末进行书面或口头总结。

校外实践:参与旅行社、酒店等行业人力资源工作。(实习期长短可按照学生课时、旅游企业要求进行适当调整)。这就要求我们有较为强大的实习基地,将所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知识运用与旅游企业当中(包括酒店方面、旅行社等方面),把学生安排到酒店、旅行社等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岗位进行实习。每周开一次例会,总结在实习期间遇到的问题和心得体会、并将校内实习与之比较,得出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和对人力资源的特殊性要求,并与大家进行共同互动交流。

通过两次实习,学生自己总结发现问题,将发现的问题一一进行归纳和总结。实习结束后,邀请有经验的专业的旅游企业人力资源方面工作人员帮忙解答指导。

最后就是再一次从实践到达理论的层面就是从直接经验转化为系统理论的过程。要求学生以实习期的经验体会为重点,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召开主题班会;其次,邀请实习单位负责人进行总结,邀请旅游企业人力资源方面有丰富社会经验的教师进行讲座,尤其是邀请学生实习地的不同单位的人力资源负责人进行每周一次的旅游企业人力资源实务讲授,从而将理论融于实践,从真正意义上使在校大学生走出融入社会的第一步。

值得说明的是:在提高老师业务深造方面:任课老师自身也应该进行自身的提高。首先要对学生的实践和实习活动进行全程的监督和参与,并认真笔记总结经验;其次,认真参与人力资源实务的讲授;最后,私下里尽可能与各个旅游企业人力资源进行沟通交流,并借此机会不断巩固学生实习基地。

学习周期:整个的学习和实习预计要求三个学期结课。

四、结语

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来看,我们遵循了TPT(理论——实践——理论)教育模型。用TPT教育模型让学生在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有了更深的学习。在理论上,两次理论的学习从点滴切入,使理论知识更加扎实。在实践上,实践穿插在理论学习中间,使实践更具目的性,更加锻炼了学生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而从整个的理论教学和实践安排来看,遵循从个性共性到共性

的喜好,来进行选择大多数人都能够喜爱的音乐曲目,并采用相关设备,来开展音乐欣赏教学。

总之,技术院校的音乐欣赏教学课程需要音乐教师根据技术院校学生的特点,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们认识到音乐欣赏课程的重要性,充分吸引学生让学生产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结合技术教育目标,通过对音乐的学习、感受、理解和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评价能力,拓展其音乐文化视野,丰富其情感,陶冶其情操,从而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成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