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通识教育学院工作计划

通识教育学院工作计划

时间:2022-08-12 10:59: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通识教育学院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通识教育学院工作计划

第1篇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人才 教学模式 研究 中期总结

作为新开设的本科专业,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语文)的培养目标即是“综合培养、发展专长”,为了研究适合小学教育(语文)本科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我课题组进行了各方面的调研、学习和座谈,现就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1.到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进行调研、座谈

2015年6月29日课题组前往北京,到事先联系好的首都师范大学东区初等教育学院进行调研,同我们进行座谈的专家主要有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院长王智秋,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中文教研室主任崔增亮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务处处长王杰以及讲授小学语文专业的几位教授。此次调研主要就培养小学教育(语文)本科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设置、学科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交流学习。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的小学教师培养理念是走在全国前沿的,紧紧把握国家大的小学教育发展趋势,在调研座谈会上我们通过提问的方式向专家们了解并学习到了小学教育人才培养的最权威的咨询,以“培养小学教师要为当地教育服务”为宗旨,专家们指导意见对课题的研究给出了宝贵意见,综合起来有如下几点:第一,注意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性知识结构。第二,教育要把握国家大的发展趋势,教学设计应科学合理。第三,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学生见习、实习、研习。第四,学科与教学实践的结合起来,比如儿童文学与课文教学的结合,儿童剧创作与课文阅读指导的结合,修辞与文本解读的结合。通过去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调研、座谈,课题组对培养小学教育(语文)本科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教学模式的思路打开,一些具体的想法和下一步研究的有了初步的计划和明确的方向。

2.到北京进修学习及深入北京和呼和浩特几所小学听课调研

课题申请人在2015年10月到2016年1月期间到首都师范大学进修,深入首师大初等教育专业课堂学习应用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在此期间利用进修的机会在首师大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查阅大量的图书资料,掌握了较为科学和先进的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模式,也掌握了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这对于课题组研究小学教育(语文)本科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教学模式的课题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深入小学课堂听课调研,了解小学教育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在大学教育中更能有针对性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小学教师。

主要走进的小学有:

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听了公开课《搭石》。教师讲课,还有专家点评,受益颇多。

首都师范附属朝阳实验小学,听了几节课,同时参加了首师大和朝阳附小一起举办的教学研讨和交流活动,有教师讲课环节,特级教师和专家点评环节,还有专家答疑环。此次活动令人开拓眼界,收获小学教学的最权威的理念和方法。

北京西城区进步小学,听了一年级和二年级的精讲课,理解了小学教师讲好语文课所需要的基本功和知识,当然包括实践能力。

深入呼和浩特市先锋路小学听课,呼和浩特呼伦南路小学听课,初步了解内蒙地区小学教育的特点,了解小学教师讲课的特点,逐步掌握关于小学教学的调研资料。只有了解了本地区教育教学特点和需要,才能为本地区培养适合小学教育的人才。

3.参加全国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会议和讲座

2015年11月20日,课题组成员参加了“北京市语文现代化研究会”第三届年会,上午由北京各参会小学的优秀教师讲示范课,特级教师点评,下午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论坛”,交流教学心得。

2015年11月21日,听了梁晓声专家的讲座“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

通过会议和听讲座学习就小学语文的阅读、古诗等教学研究规律和方法有了深入了解,收获了权威观点。

4.课题组邀请系部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开展座谈会

从首都师范大学6月份调研回校后,2015年7月5日课题组及时邀请系部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开展座谈会,总结调研心得。座谈会主题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心得”,会上教师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可贵的意见,为下一步课题研究打下基础。

课题组认为小学语文教师的讲课方式越来越体现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的标准,对孩子们的启发,关注孩子们想象力的发展在教学中变得尤为重要,因此小学教育(语文)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迫在眉睫,只有在大学里把小学教育(语文)专业的大学生培养成具备当前教育理念的准小学教师,才能为今后的小学教育做出更多的贡献。经过研究和探讨,对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教学模式有了初步的想法。例如,推行导师制,进行技能指导;重视对学生进行早期科研训练。导师指导学生完成学年论文,帮助学生整理思路,修改不合适的部分,直至最终完成写作,培养学生早期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另外,教师们认为应该增加实训比重,实践应用性创新教学。

同时教师们提出要带领实习生走进小学课堂能再局限于中学的实习基地。

课题组在课题研究中期主要做了以上一些工作,下一步工作计划继续深入调研,要做好以下工作:

1.请专家来学校给小学教育的学生做专题讲座。

2.带领大学生走进小学课堂。

3.课题组再次举办座谈会,探讨应用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4.教师在课堂初步应用研究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实训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庄惠龙、杨淑林.本科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集美大学学报,2013, 10.

[2]庄华杰、周金其.本科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14, 11.

作者简介:

李晓雯,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第2篇

近年来,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发挥地方高校优势,整合资源,依托“陕西首批高校农民培训基地”积极开展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退役士兵、快递人员、养老护理员、农村电商、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和苏陕合作专业技术人才扶贫项目等培训,为汉中市区域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高素质农民培育社区教育服务现状调研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成人继续教育社区教育培训基地结合汉中市农业农村发展需要,以及技术转型升级的需求,大力开展农业知识宣传、农业技能培训等活动,构建高素质农民社区教育服务模式,提升社区教育服务的质量,强化社区教育功能,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促进社区教育工作持续有效开展,以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服务。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围绕“高素质农民社区教育服务”,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本地区的高素质农民社区教育服务现状进行调研,收集调查问卷74份、座谈会8次、个别访谈200余人次,整理资料300余份。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培训人员认可的社区教育培训方式是“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培训内容主要以农民综合素质培训、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为主,培训结束后可以获得相关的资格证。47%的调查者认为参加此类培训的时间较短,希望培训授课方式以集中面授、远程授课和编组学习多种形式,采用教师讲课和自己手动操作练习等多种方法结合为主。25%的调查者认为培训的成果不能够很快转化为生产力,增产难、致富慢,培训内容上要求包括现代农业理论知识、产品市场及营销、创业技能等。55%调查者认为培训地点的选取上过于局限,希望延伸至区县、乡镇一级的地区。

二、高素质农民社区教育培育中发现的问题

(一)农村劳动力结构失衡目前汉中地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多,留守人员年龄偏大、劳动能力不强,青壮劳动力缺乏,制约了农业劳动的开展,优良的品种及主推技术难以在农村中推广开来。

(二)部门配合不紧密,培训缺乏统筹性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涉及到的部门较多,在管理工作中,协调配合不强;分配任务时,培训单位与受训人员统筹不到位;培训资源整合混乱,往往出现多个培训专家讲同一内容,不同培训单位组织的专家为同一人等现象,导致受训人员抱怨重复培训、培训内容单一等情况出现。归根结底,各部门未能紧密配合,缺乏有效的培训管理系统。

三、高素质农民社区教育培育的思考及对策

(一)加强社区教育培训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多渠道做好高素质农民在科技致富等多方面的宣传,树立先进典型。如宁强县巴山镇石坝子村王永定,原来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成为了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2020年被评为全国就业创业脱贫典型代表。培育一个致富带头人,带动脱贫一大片。另外,可以将一些高素质农民培育好的经验及方法进行推广,不断提高高素质农民的影响力,让青年农民看得见希望,回到农村,建设农村,成为新一代高素质农民。

(二)因地制宜,多渠道整合资源不断强化工作计划,配套规章制度,按照高素质农民培训要求,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一线授课”和“实操演练”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教育培训。依托社区教育服务平台,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并聘请指导老师,如本土农村实用能人、产业能人、农民土专家等。在全市展开社区教育活动,构建高素质农民培育信息化综合服务体系,借助各类网络平台及媒体为高素质农民提供科技培训和信息服务。在课程设置方面,根据汉中产业发展特色及农民对相关技能的需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合理设置课程,线上线下相结合,注重操作性和实践性。

(三)多环节把握高素质农民的认定管理有针对性锁定对象、创新机制培育模式,做到精准培育,不间断对认定学员进行跟踪评价,以产业发展指导为重点,完善各类扶持政策、措施与激励机制,不断增强对培育人员的吸引力和针对性培育,形成具有汉色的扶持政策体系,真正使农民在培训和生产实践中不断成长,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能够尽快成为合格的高素质农民。针对不同行业、产业等多方面因素考量,切实做好高素质农民的认定工作。

(四)完善并健全社区教育培训机构,创建高素质农民社区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继续教育学院指定专人为社区教育项目管理员、聘请社区教育研究员,完善社区教育的培训规划,协调各部门的社区教育培训工作,指导与监督各部门的社区教育工作地开展。形成在汉中市教育局的指导下,依托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在相关区县教育局配合下,强化社区教育功能,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加快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育体系,克服各部门各自为政弊端,建立完善的高素质农民培育管理体系,从培训能力、培训规模及培训质量多方面推动汉中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社区教育服务的长效发展。

第3篇

一、工作目标

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的方针,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以实效、创新、开放、集成为原则,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全面提高我市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打造一支理念新、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骨干教师队伍,促进我市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培训类别

(一)学历培训

1、学历达标培训。未达到国家规定相应学历要求的中小学教师,应参加学历达标培训,取得国家规定的相应学历。

2、学历提高培训。培训对象是已取得国家规定相应学历要求的中小学教师,通过培训达到更高层次的学历,以适应广东省建设教育强省和我市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需求。

(二)非学历培训

1、教师职务培训。本周期教师职务培训主要任务是新课程培训。根据教育部关于“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凡进入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进行岗前培训。本周期内对全市中小学教师进行以师德教育和“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全员岗位培训。

2、新任教师培训。新任教师在一年试用期内,应接受不低于120学时的教师职业道德、新课程和职业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使新教师基本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3、骨干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是我市新一轮教师培训的重点。通过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带动我市教师全员培训。我市将按照教育部、省教厅骨干教师研修班计划,按比例推荐选送部分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研修。同时启动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加快打造我市骨干教师梯队的进程,促使一大批骨干教师由经验型走向科研型,成长为教育教学专家、学科带头人。

4、校长任职培训和提高培训。新任校长在上岗前或任职规定时间内要参加规定学时的任职资格培训。已取得任职资格的校长要参加规定学时的提高性培训。在培训提高的基础上,组织富有办学经验并具有一定理论修养和研究能力的校长参加省级、国家级举办的高级研修活动。

5、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组织中小学教师开展新一轮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重点内容的培训和实施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项目,进一步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6、紧缺、急需科目教师培训。着重开展新课程改革急需学科以及英语、艺术等科目的教师培训。

7、培训者培训。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师及教育行政单位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负责人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其教学能力和组织工作能力。

三、培训形式与任务

(一)教师职务培训和新任教师培训。本周期要对所有在职教师进行新一轮的全员培训。培训内容以新课程培训为主,通识培训与具体学科课程标准培训相结合。培训方式坚持短期面授和长期跟踪指导相结合,培训与教研、教改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小学教师由各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培训,初中教师由*教育学院组织培训,高中教师由*师范学院组织培训。

(二)骨干教师培训

1、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各地要认真做好优秀骨干教师的推荐、遴选工作。本周期要分期分批选派3—5名高素质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全国1000名中小学专家计划”培训,选派30名左右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全国1000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研修计划”培训,选派300名左右的骨干教师参加“全省600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计划”培训。选派一批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和教师参加省职业培训基地培训。培养和评定15名教育专家。

2、启动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工程。要充分发挥我市培训基地的作用,以*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和各教师进修学校为依托,通过集中办班、专家讲座以及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重点培训300名市级骨干教师和3000名县(市、区)学科带头人。

3、建立跟班学习和挂职锻炼机制。要加强与教育强市的合作,分期分批选派骨干教师到教育强市跟班学习。要安排有培养前途和发展潜能的青年骨干教师到我市基层学校挂职锻炼,并作为今后晋升的一个基本条件。

(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从2005年开始,我市实施“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教师培训。本项目上级认定的执行机构*市教师进修学校具体组织实施。主要采取选派主讲教师参加省级培训,再由主讲教师培训其他学科教师的方法逐步推进。同时,继续分批组织全市男50、女45岁以下的教师进行计算机等级水平培训考核,其中40%通过高级考核。

(四)学历培训。加快实施“利用网络教育提升中小学教师学历工程”计划,以现代远程教育为主,兼顾函授、自考、脱产进修等多种形式,大面积组织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学习。到2007年底,全市小学和初中教师学历要全部达标,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达90%以上。从2005年开始,逐年、分批组织4000名以上小学教师参加专科学历培训;3500名以上小学教师和3500名以上中学(含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参加本科学历培训;400名以上中学(含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参加研究生学历培训。到2007年底,我市小学教师专科学历占有率提高到70%,小学教师本科学历占有率赤坎区、霞山区和开发区达到30%,其他县(市、区)达到20%以上;初中教师本科学历占有率提高到50%,赤坎、霞山和开发区达到60%;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达到10%,省一级学校和示范性高中达到15%以上。

四、非学历培训学时分配

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时间不少于240学时(新教师岗位培训不少于120学时)。具体学时分配为:师德与专业培训60学时;新课程培训60学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60学时;校本培训60学时。其中,镇中心小学和县城小学的教师应有40学时是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取得(20学时属专业培训,20学时属校本培训);完全中学和县城初级中学的教师应有50学时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取得(20学时属专业培训,30学时属校本培训)。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机构。市成立“*市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教育局领导挂帅,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市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负责制订全市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规划以及各类培训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教育学院继续教育部以及各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制订实施各类培训工作的具体计划。

(二)建设基地。要采取措施,加快我市教师培训基地建设。要建设1—2所省级示范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各教师进修学校要建设成为上挂高等院校、下联中小学校的新型教师培训基地。

第4篇

关键词:中小学新任教师 专业精神 阙失及重塑

基础教育改革对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虽然我国教师学历、专业技能方面不断改进,但是却出现了越来越多老教师、家长、学生反映新任教师专业精神方面存在各种不足。面对这一矛盾现象,本文试图从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师职业资格证制度等方面入手揭示其背后的真实原因。

一、新任教师专业精神阙失的内在原因分析

(一)我国高等教师教育院校改革中的过失

我国师范院校的大规模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98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从政策上确认允许综合性大学培养教师,中国师范教育自建国以来建立起来的单一定向型体系宣告打破,许多综合性大学在教育部的号召下以各种形式参与教师教育。另外一些师范院校则纷纷改名换姓和其他学校合并成综合性大学。这样参与教师教育的非师范院校大大增加。

国外教师教育体系的变化是由于冷战时期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国家急切通过提升教师质量来提升教育质量。由于师范学校培养的学生学术水平低,为了开阔教师学术视野,提升教师整体队伍质量,美国的综合性大学如哈佛、斯坦福、芝加哥等学校纷纷建立教育学院开设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加入教师培养的队伍。

中外师范学校的发展过程可以发现,我国师范学校的合并和综合是出于高等院校布局调整,建设一流大学的副产品,而国外的师范院校调整是基于教师质量的需求。因此在办学的过程中容易偏离了师范学校办学原则,传统的师范精神在改革中流逝。

(二)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中课程设置中的忽略

目前我国师范生课程中除了一般课程(政治理论、英语、计算机、体育等)以外,教育专业课程主要还是老三类: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育以及大四一年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其余的都是学科专业课程以及少部分的限选课。在课时设置上,学科专业课程的课时比例大部分都是60%以上。这样的课程设置一味地追求专业领域的“学术性”,忽视了师范学生和其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区别,不能充分体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美国的师范教育,十分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学生必须兼修自然学、社会、人文学科等方面知识,这些普通的教育课程占全部课程的大约40%到50%左右。除了这些教育课程外,还有师范性专业课程,主要学习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心理学与儿童发展等。日本的师范教育中则从大二开始,每年都组织学生到各个学校进行各种实地研究和实习,让学生每个学期都有机会走到教育的第一线。

(三)教师入职门槛的设置的缺陷

教师资格证是教师行业的门槛,是为了提高教师专业性而设置的职业资格证书。但是现实中,由于学生只要通过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的考试以及一个简单的试讲就可以拿到这个执业证书,因此教师资格证的含金量受到质疑。

日本的教师资格证制度建立于1949年,教师培训的课程包括专业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社会研究、算术、科学、音乐等)以及近年来新增加的“外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计算机应用”等。教师录用考试竞争激烈,录取比例在1:5之间。新任教师在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必须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就制定工作计划、教材研究、班级管理、学生心理指导、校务管理以及在教育中心进行的讲课、实习和参观等方面进行校内培训(每周2 天,至少70 天)和校外培训(到教师进修中心或新型教育大学进修)为辅(每周一天,至少35 天)。教师资格证的有效期为10年,在教师资格证到期前两年教师需要参加相应的讲座,继续学习教育课程,并经审查合格才予以更新。

二、对新任中小学教师专业精神阙失的体制重构

(一)端正师范专业的办学目的

在高校改革过程中对于合并入综合院校的师范学院或者是综合性院校中新建的教育学院,不能淹没于众多学院大楼之中而被边缘化,被忽略。师范学院应该始终坚持自己的办学宗旨,意识到师范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差别,给学生灌输正确的职业理想和道德诉求,树立“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远大目标,注重对学生教育学,心理学已经相应教育专业基础课程的教授。其次,综合型大学中的教育学院应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中众多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知识,扩展师范学生的视野,加深加厚学生的知识根基,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明确师范课程的内容结构

课程设置上,应加大教师教育课程的比重,加大人文知识课程和自然科学课程的比重。因为教师不是知识传送的管道,而是知识的建构者,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手段,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通过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建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学会思维的技巧,学会生存的本领。在实践能力上,要增加实习课程。鼓励师范学生从大二,大三学年开始进入和高等院校具有合作伙伴关系的中小学中进行“基础体验”,每周抽出固定的时间去指定的中小学校听课,这样可以尽快熟悉课堂环境,对教学计划,课堂控制以及理论知识的应用有一定体会。在每周的实习中考虑给实习生提供固定一节课的授课时间,课堂完全由实习教师控制。由于只有一节课,假如学生在课堂上出现差错,指导教师可以在下一节课即使弥补,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进程,这样融实践与日常的学习之中不会造成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轻视,对实践的好高骛远。

(三)加强入职教师的专业考核

不论师范生和非师范,在入职前可以进行为期一年的“校本培训”这一年是学校和学生之间双向选择的一年。对于学校而言,是为了让新教师更好的胜任学校的教学任务。另外学校安排一名骨干教师对新教师进行帮、带、传。新教师备课,上课等情况及时向骨干教反馈,双方进行沟通,减少无效、低效的教学行为。经过一年的培训后,再由学校和教师进行双向选择,学校可以通过恰当的考核途径决定是否录用新教师。经过一年的在职工作,新教师也可以对教育工作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对于自己是否合适从事这项工作有个判断。

教师资格证的更新也可以视为是对教师入职后专业发展的一种制度保障。新教师刚刚迈入工作岗位,缺乏相应的教学技巧,2-3年一次的“教师资格更新”主要是不定期的组织专门人员考察新教师的授课技巧,学生指导,自我学习等方面的能力。对于老教师,主要是知识落后,教学方法陈旧的问题,可以5-10年左右组织老教师进行一次集体学习,根据每个学校情况不同开设相关的学习课程,并进行考察和结果反馈。

通过对新任教师专业精神阙失制度层面的解读,我们充分认识到,全面提高师范生的素质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正确的师范办学理念,课程内容的合理设置和把好教师入职的门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师范生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也才能实现我国基础教育稳定前进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魏成武.转型期高师院校人才培养师范性缺失与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 许美德,李军.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比较[J].教育研究,2009(6).

[3] 李国立.日本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 沈鸿敏,卢慕稚,刘求实.日本教师资格证制度改革的最近进展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外国教育研究,2008(9).

[5] 岩田康之.日本教师教育课程中的

作者简介:

第5篇

关键词:成人教育;生态环境研究;成人教育规律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成人教育是一种不同于正规教育的教育,其生态环境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生态环境。现以生态环境的研究方法来探讨成人教育的发展及其规律。生态环境是指生态因子综合在一起,构成影响某种生物(包括人)的个体、群体或某个群落的环境。

一、成人教育生态的多维性

教育生态学把受教育者——成人,既看成社会的人,又看作是生物的人。在教育的周围存在着三种环境圈层,即自然的、社会的和规范的生态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成人的自然环境不同于一般校园环境,成人的自然环境也是社会环境,农民的自然环境在农村以及农民可能要迁移的城市,企事业职工的自然环境在企业、在其所工作的宽广的工作场所。而普通学历教育的学生其学习环境是在与社会有一定距离的象牙塔内,其受社会的影响并不太大,而且其学习环境容易控制。

社会环境又称结构环境。成人的家庭环境可以促进也可以制约着成人的教育,在不同阶层的家庭环境中,可能对孩子的期望值不一样,以至于影响到孩子将来的教育与发展。而正规学校的成人教育是非常少的,大多数的成人选择由社会机构举办的学校进行教育,因此一些政治、经济因素对成人教育的影响直接而又深刻。

规范环境。又称精神环境或价值环境,它是人类在群体生活中所形成和持有的态度、风气与气质、观念。在对待教育问题上,中国的价值观念,不同时期的认识和态度是不一样的。儒家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的价值观对中国人教育观影响非常大,自然参加成人教育的成人会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学习目的。而有一段时期,在“读书无用论”思想泛滥,“体脑倒挂”的社会,大多数成人则选择直接就业,以赚钱为目的。中国的民族性中,中国人素来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做人”,而不是为了“生活”。当今社会,不仅重视人的学历,也重视人的能力,所以许多成人不仅选择学历教育,也选择了能力教育。

关于生态因子的性质和作用探讨:

在成人教育中,由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这三种教育生态环境,组成多维复合的生态环境,其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生态因素,分别满足成人生物的、社会的和精神的生活需要。当整个成人的教育生态环境由这三种环境交织融合组成时,就和成人教育相互作用,组成成人教育生态系统,形成竞争、协同进化和生态平衡或生态失调等复杂的情况和关系。

社会环境影响着成人学生的教育动机,成人教育参与者的动机大致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为了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属于求知动力型,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适应工作的要求;第二种需求仅仅是为了获取文凭,有部分成人学生为了提升职务、职称等原因而参与成人教育。第三种类型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取得精神上的享受。

成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影响着成人学生的学习基础,成人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从生源上看,成人教育的学生一般来自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成人中专、各种技校的毕业生及已经踏入社会许多年的在职人员,年龄跨度较大。成人教育的学生也可以来自不同的阶层,如来自农村、来自企业、来自教师行业等等,而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学历水平,不同的年龄,决定了成人教育学生无论在生活阅历、学习精力、原有的学习水平、接受新事物的水平与层次以及对事物的看法、判断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根据社会目的不同,成人教育的形式可以是政策教育、法治教育、人口教育、妇女教育、老年教育、家长教育、培训教育等等。我国现在仍有20%的人口属于是文盲和半文盲。依照教育法的规定,具有接受扫除文盲教育能力的公民,应当接受扫盲教育。因此,在某些教育不发达地区,成人教育担负起扫盲教育的任务。

我们还看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成人教育的民办非学历高校,与正规学历教育竞争的问题。民办非学历教育,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教学内容属于高等教育层次的教育,但不具备颁发国家高等教育学历证书资格的各类培训、进修、辅导、补习等非学历高等学校教育。

总之,事情的发展变化,协调失协都是与外部和自身的因素相互作用的。

二、成人教育生态的结构层次

(一)成人教育的宏观生态与微观生态

从宏观上可以看出,国家对成人教育是十分重视的。1993年国家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将成人教育纳到“终身教育”体系,而与此同时的《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开展成人高等教育意见的通知》将成人教育作为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鼓励公民通过多样化的成人教育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实现终身教育;1998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更进一步明确了成人教育的发展重点为职业资格、岗位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将成人教育重点放在提升劳动者素质与业务水平上;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均将成人教育与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创业教育联系在一起。国家是把成人教育与其对国家的人力资源的发展规划联系在一起的。就地方法规来看,我国仅福建、北京、上海三地制定了地方性的成人教育法规。

但是从微观上看,成人学历教育却已呈萎缩趋势。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231.7929万人,与2001年的719.0658万人相比,增长近2倍。相比之下,成人高校的招生却出现了“滞胀”,如2010年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在读生总数为536.0388万人,而2001年在读生总数为455.9809万人,10年来增长不到80万。造成这种局面的深层次原因是,成人学历教育已经成为学生差、层次差、学历“水分大”的代名词。相对成人学历教育的萎缩,而非学历的继续教育却如日初升,方兴未艾。随着我国教育国际化的推进,继续教育在国际化的发展上也加快了步伐,各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机构依托本校优质师资与丰富底蕴,加强国际继续教育的交流、沟通与合作。

(二)教育的个体生态、群体生态

教育的个体生态属于微观生态。现代教育科学非常强调教育过程的个体化问题,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而成人教育的本质特征是由其教育对象——成人决定的。成人教育可以被理解为一个以成人的方式指导教育的过程。诺尔斯认为成人自学者拥有着和正规学校的学生不一样的物质,他们能够系统独立地指导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活动,具有生活经验和工作经验,具有丰富的认知能力,而且成人是一群主动学习的人。正是这样一群人影响着成人的个体学习生态。

中国的成人教育的群体生态系统有多种,具有中国特色。其成人教育的主体主要定位在普通高考落榜生、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职人员,甚至还有把军队的官兵作为成人教育的一部分,高校继续教育也是一种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生态系统是一个多维的复合网络,在网络系统中,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促进教育的生态演替,使教育的层次由低级向高级转化,使人才培养由基础向专深发展。

而现在远程教育更快捷地把分散的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在时间、空间上进行组织并加以协调,使教学得以实施,并且其实施的内容和方法更加有人性化,更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与个性实施。

三、成人教育生态的规律

(一)成人教育生态的平衡与不平衡

1.成人教育的各级学校之间的比例

成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不平衡。成人学历教育主要是指成人高考性国民教育系列,列入国家招生计划,国家承认学历,参加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各省、自治区统一组织录取。成人高等学校教育类型有:远程教育学院、广播电视大学、职工大学、业余大学、职工医学院、管理干部学院、教育学院、普通高校的成人(继续)教育学院实行全国统一招生。学习形式分脱产、业余(包括半脱产、夜大)和函授、远程教育4种。但这类成人学历教育已经不断在萎缩,甚至被许多职业大学所取代。

但是现在的培训教育却方兴未艾,针对青壮年农民广泛开展的实用技术、经营管理知识培训;对农村基层干部、技术员、企业职工进行岗位培训,而且这些培训教育也不能完全满足成人对知识的渴求。这种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势必从不平衡走向平衡,其平衡的标准就是适应社会、广大成人对求知、求学的需求。

2.成人教育课程与正规本科教育课程的不平衡

从湖北大学继续教育所提供的课程来看,多属于面向社会需求的,急需型的课程,如旅游管理、建筑工程管理、电力工程管理、应用电子技术、学前教育、物流管理、通信技术、数据技术、市场营销等。

而本科专业则侧重于哲学与基础学科:法学、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材料化学、材料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

正规本科的课程则还有基础和哲学方面的考虑,可能成人教育的举办者认为,满足社会的一般技能和学历需求就可以了,而人们追求更高、更精深的要求并没有完全被满足,另外所设课程也与某些本科实用性课程一致,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本科的教师。这种课程的不平衡必然会被人们更高的精神追求所牵引,从而向更高的平衡进发。

3.成人教育拨款的不平衡

这种拨款与收费并行的方法持续到20世纪末,此后成人教育学员的学费收入成了高校成人教育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成人教育本着“谁受教育、谁出钱”的原则,由接受成人教育的学习者支付学费。目前,我国成人教育的办学经费来源主要有函授和夜大学费、成人脱产班的收费、中小学师资培训费、专修班或联合办学的收费等,可以说成人教育基本上没有国家拨款。而高等院校学历教育拨款虽然偏低,但是国家也按照“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来对不同类型高校进行经费分配。

(二)成人教育的迁移、潜移和富集

成人教育生态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在宏观上主要表现为径流,即比较明显的迁移,也可以把这种径流看作是成人教育中的人员流动;但在微观上表现为潜流,即不明显的迁移,也可以说是成人学生思想上的迁移、道德上的迁移。生态学上的富集作用,又称生物放大作用,意思是有益的或有害的物质,通过食物链而逐渐浓缩,使其含的浓度成几倍或几百倍的增长。

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09年教育系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情况和2010年工作计划的通报》记载,2009年,教育系统共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249.31万人,与2008年统计数据比较,总人数增加300.10万人次。共有16.44万所职业、农村成人学校参与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这样的人口大规模的转移,与我国的城镇化经济策略是相合的,在城镇化中,成人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成人教育中,一个人的成就受文化传统、社会风气、大众传媒、兴趣价值以及家庭环境很多因素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比正规学校教育更直接和强烈。虽然有些文化上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是当这种思想的影响被学生慢慢地沉淀,到一定的时候,可能会形成一种巨大的力量。这也可以说是文化的富集作用。如当一个农村成人在不断地接受教育,到一定时候,就有可能改变自己贫困的命运。一个学历不高的学生,在不断的接受成人教育中,可能会超过比自己学历更高的人,达到自己事业上的顶峰。

四、结语

成人教育的生态环境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也有其自身的规律,成人教育是正规教育后教育,是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从其生态学中来探讨成人教育,给了成人教育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参考文献

[1]严立云,卢万合.终身教育视角下的我国成人教育发展途径探讨[J].学术论坛,2012,(11).

[2]曾青云,郭凌雁.中国成人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文化引示[J].职教论坛,2012,(30).

[3]邓叶丽.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构建农村成人教育新体系的必要性[J].继续教育研究,2013,(1).

[4]尹翔宇.推进高校远程教育发展的策略[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第6篇

区未成年人工作指挥部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2019年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强力攻坚之年,也是全面达标,提升创建水平的冲锋之年。为高效实现这一目标,未成年人指挥部根据《崇明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三年工作规划(2018—2020)》(崇委发〔2017〕31号)和《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未成年人工作指挥部三年规划(2018—2020)》中的目标任务,依照年初制订的2019年工作计划,在区创城办的正确领导下,上半年我们扎实推进、如期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深刻总结反思,分析失分原因,研究对策措施。

3月21日,中国文明网同步公布了全国文明城市2018年度测评结果以及2018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年度测评结果。我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总分为91.58,在24个直辖市提名城区中排名第9(上海参评区排名第3)。面对这样的成绩,指挥部从领导到工作人员,深感焦虑与不安。于是,我们第一时间认认真真围坐一起,逐项看失分指标,失分多少,分析可能的失分原因。4月11日,在区创城办的安排之下,未成年人指挥部分管领导以及工作人员一起参与了2018年度测评工作总结分析会议。会上,我们提出了一些疑惑与不解,也抛出了一些我们的想法与意见,得到了专家与领导的指点与认同。之后,未成年人指挥部分别于4月3日和4月24日,组织、召开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牵头单位分管领导、联络员以及教育系统内部各相关条线工作人员会议。会上,分管领导陆琴副局长对2019年度工作作了动员和部署,副指挥长姚李超局长对2018年度崇明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成绩作了通报,对每一项失分多少、失分的可能原因作了详细的剖析和说明,同时对与会人员如何精准对标、精益求精做好2019年度未思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寄于了极大的希望。

二、加强沟通联络,搜集资料信息,凝聚创建合力。

未成年人工作面广量大,牵涉各单位,各部门。根据《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中所列的指标内容,指挥部将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局、民政局、区文旅局、区政法委、区妇联、区文化执法大队等部门作为牵头单位,而责任部门更是不计其数。指挥部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要做好牵头联络、协调沟通、指导服务工作。为此,2019年年初,我们在2018年人员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电话、微信等形式,一一确认各乡镇、各委办局、各中小幼以及直属单位分管领导和联络员基本信息。对于各乡镇、各单位、各部门在2018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温馨提示。同时,对于2019年度重点工作,作了明确要求与布置。对于各单位、各部门的来电来访,咨询提问,指挥部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尽其所能作出解答、提供服务,为各单位、各乡镇、各学校对标创建、优质创建,从头跃上创建轨道,缩短创建进程提供了有益帮助。

三、围绕指标体系,组织多彩活动,厚实人生根基。

1.围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上半年,联合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团委、妇联、关工等部门,从未成年人年龄实际、身心特点出发,分学段精心策划、组织开展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系列活动。4月2日,“缅怀革命先烈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2019年崇明区中小学“清明祭英烈”主题教育启动仪式在东门小学隆重举行,自此,拉开了全区未成年人线上线下“我们的节日”——清明祭英烈活动序幕。4月26日,“垃圾分类新时尚 生态文明我践行——2019年崇明区中小学生主题升旗仪式”在明珠小学举行。为迎接建国70周年,5月5日、6日,在区教育学院分别举行了中小学“我为祖国点赞”读书征文演讲比赛活动。另外还有学农、学军活动、纪念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活动、龙腾端午等主题活动……2019年度崇明区“新时代好少年”推荐评选、命名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也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所有活动的开展,都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搭建了平台,提供了机会。

2.多措并举,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厚植“三观”根基。

指挥部办公室联合教育学院教研室、德研室,切实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工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充分发挥课程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和管理育人功能,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实效性。上半年组织了“六育人”案例征集评比活动,目前正在遴选一批优秀案例报送参加市级评比,并正在打造一批“三进”品牌项目,加以推广传学。年初开始,组建专家团队,将中小学区本教材《向着阳光奔跑——崇明区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进行修改完善,目前已进入交付印刷阶段。各中小学也运用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引导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内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核心价值观24字入脑入心入行为。

3.创新载体,持续组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携手宣传、教育、体育、文旅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经典诵读和戏曲、书法、传统体育等进校园活动。做大做强“区域整体推进‘走近中华经典’”市级项目。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校一品”建设。5月28日,“激扬少年情 放飞强国梦”——崇明区学生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暨“龙腾端午”传统节日主题教育在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全区各中小学依托社区资源,结合学校实际,创新活动载体,传承优秀文化,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将非遗文化在校园内演绎。

4.温暖陪伴、呵护心灵,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崇明区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中心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唯一点位,为使中心在检查测评中少失分,指挥部办公室加强与中心日常联系,经常去中心巡查,察看内外环境,检查宣传氛围,提出细节问题,帮助修整完善。为促使中心最大程度服务于家乡未成年人,2019年年初 ,中心又招募了4名心理咨询师,扩充志愿者队伍。4月20日下午,中心组织了“放飞心灵,快乐迎考”考前公益咨询活动,15名心理咨询师、6名学生志愿者参与了本次活动,接待家长、学生80多人次,受到学生家长的欢迎,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5月24日,“我的国 我的家 我的心‘晴’故事——2019崇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展示研讨活动在西门小学举行。此次活动为全区中小学开展心育活动提供了示范与借鉴,对于各中小学进一步组织好心育活动,呵护学生健康成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5.引进资源、送教村居、服务学校,提升本区家长家教技能与水平。

为不断提升本区家长的家教技能与水平,2019年年初,由教育局出资,购买苏州智慧科技教育有限公司开发的家长慕课平台资源,在29所市、区家庭教育示范校中首先推行,让每个家长可以随时随地进入慕课平台,观看视屏,学习先进的教子理念,掌握易学易操作的教子技能。3月起,指挥部又与区妇联、教育局联手启动家庭教育社区行、校园行项目,我们精选讲师、优化课程,为全区所有乡镇共配送75场专题讲座,为中小幼共配送108场专题讲座,形成“全区联动、上下互动、每月一动、每周一送”的家庭教育工作态势。

四、严格督查标准,加强服务指导,限期整改落实。

4月中下旬,指挥部办公室联合教育局创城办,制定督查方案,组织督查人员,下发督查标准,决定对全区中小幼、直属单位2019年度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进行全方位督查。我们分8个督查组,每个组从带队领导到项目督查人员共8人。4月30日上午,我们借助教育学院,召开全体督查人员会议,对于督查的意义、本次督查的任务、要求,督查人员的职责、需要反馈的材料等都作了详细而明确的布置。会上,对于督查的内容指标,也再一次作了解读培训。5月6日——10日,分8个组赴全区中小幼、直属单位,精准对标,进行了地毯式督查,并听取了学校领导的汇报。对于查出的问题,当场进行了沟通反馈,开出了问题清单,要求限期整改,上交整改照片和报告。目前正着手暑期乡镇督查前期准备工作。 

以上是指挥部上半年所做的一些工作和取得的一点成效。当然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

1、主动与牵头单位、乡镇委办局包括教育系统相关职能部门之间联系还不够。在指导能力、指导水平、沟通服务等方面,与优质高效还存在一定差距。

2、工作的主动性、周密性有待提高。如召开一个会议、组织一项活动、安排一次督查,从方案到具体细节,要思虑周全、反复斟酌推敲,做到精益求精,尽善尽美。活动结束,应及早向区创城办呈报简讯、推送微信,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3、调查研究、分析对比、跟踪落实等工作还需抓紧抓实。要对2018、2019两年的督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对于去年、今年两年督查均存在一定问题的单位和部门,要进行调查研究,找准问题根源,要定期不定期地回头看、检查整改落实情况。对于变化大、进步快的单位和部门,也要加以分析,给予表彰,达到鞭策落后,表扬先进的目的。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完善指标体系,组建专家团队,做好乡镇督查。

指挥部将依托文明办,携手宣传部、教育局、文旅局、民政局、文化执法大队等牵头单位,制定督查方案、完善督查指标、组建督查队伍、培训督查人员,力争在八月底之前,对全区所有乡镇进行全面督查,弘扬亮点突出、品牌鲜明、工作扎实、成绩优异乡镇的先进经验,鞭策得过且过、问题不断、措施不力、敷衍失责的乡镇。

二、调动多方力量,精心设计谋划,做好暑期工作。

1、精心编制学生暑期活动指导手册,制定学生暑期工作计划。

2、多层面召开学生暑期工作会议,布置落实暑期工作。

3、携手团区委做好学生“爱心暑托班”相关工作。

4、联合崇明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做好学生假期工作指导、督查、评优表彰等工作。

5、指导区域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生社会实践指导站、高中生社会实践基地等部门,做好暑期学生活动接待、指导、评价工作。

三、严格评选程序,搭建展示平台,选树优秀典型。

2019年4月初,区文明办、教育局、团区委、区妇联、区关工委五部门联合发文,启动2019年度崇明区“新时代好少年”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日前,各单位正在乡镇评选、学校评选的基础上,将符合标准的优秀少年推荐到区级层面参加评选。下半年,我们将组建专家团队,对全区报送的几百名学生的书面纸质材料进行分类评选,评出“十佳百优”新时代好少年候选人名单,然后进行公示,对于最终进入“十佳”候选人的二十多名优秀少年,将进行现场才艺展示、专家面试提问,最终评选出“十佳”新时代好少年。9月底,将隆重表彰区级“十佳百优”新时代好少年,并将他们的优秀事迹制作成宣传海报和宣传小册子,下发各乡镇和中小学,广泛开展学习宣传活动。

四、联合相关部门,摸清人员底数,做好帮扶工作。

下半年,将依托未保中心数据库殊学生相关信息,携手民政局、区妇联、青保中心、小英工作站等单位,建立针对困难家庭未成年人的救护保障机制,确保困难家庭、随迁子女能够正常生活、就学。要依托市级、区级结对助学活动做好特困儿童、重点帮教对象的帮扶工作,确保区域范围内无因生活困难而辍学的现象。同时,借助区未保中心、区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中心的力量,全方位做好特殊未成年人的关心关爱工作。加强对特殊未成年人(留守儿童、困境学生、孤残学生、心理问题学生)的关心关爱,尤其要对困难留守儿童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帮扶,力争形成区域层面工作特色亮点。

五、加强网吧管理,优化周边环境,净化学生成长空间。

未成年人指挥部将携手区文化执法大队,进一步建立对网吧、电子游戏场所的长效管理和专项整治制度。充分利用网吧管理志愿者队伍,突出重点领域,持续加大执法监管力度,确保区域范围内无黑网吧存在,无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电子游戏场所等现象发生。坚持日常巡查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充分发挥三级联动,加强市场检查和监管,以此不断规范有证网吧的经营行为。同时将进一步做好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一是充分发挥教育局安全中心的职能与作用,加大学校周边环境综合管理治理力度,对学校周边环境开展经常性的全覆盖排查,对存在的问题,会同综治、城管等有关部门开展监管执法、集中专项整治,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二是及时掌握学校及周边环境的动态情况。督促学校要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每日巡查,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上报相关部门,学校及周边安全隐患实行每月零报告制度;三是敦促乡镇派出所制订的“一校一方案”必须落到实处,确保学校周边交通秩序井然有序,无违法违规经营的各类场所、无“黑校车”、“黑出租”揽客营运等问题。进一步完善校园周边交通标志、标识及有关设施,切实加强校车管理,确保学校周边环境安全文明。

第7篇

关键词:教研室主任;高职院校;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025-02

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的永恒主题,也是学校办学的一个长期实践探索的过程。教学建设、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是学校的重要使命,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是建设一流高职院校的两个轮子,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是高水平院校的保障。教研室是学校教学的基层单位,教学和科研的工作必须要由教研室来完成。要抓教学质量必须抓好教研室工作,而抓好教研室工作必须有一个敬业奉献的教研室主任。充分认识教研室主任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一、教研室主任的工作职责

(一)教学方面

1.根据学校和系(部)所确定的专业建设规划和要求,在系(部)主任的领导和指导下,根据经济技术发展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学院和系(部)专业建设的初步意见,为系(部)新专业建设提供依据;并按要求组织本教研室做好相关课程的开发、教学大纲的制订等工作。

2.制定教研室工作计划。根据学院系(部)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教研室主任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教研室的工作计划(如教学及管理工作计划、科研工作计划等),年度或阶段工作结束时应做出工作总结。

3.组织本教研室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提出本教研室教育研究和教学改革的规划和设想,结合课程特点,组织教师开展教育研究,鼓励教师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

(二)科研方面

1.重视科研、开发与技术服务工作。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鼓励和指导教师确定业务发展方向,鼓励教师积极申报纵向课题,积极、主动地走向社会和企业,寻找横向课题,不断提高教师科研、开发与技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应注意培养科研骨干,为他们创造条件,逐步使教研室的整体科研实力提高。

2.认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总结交流教学经验,积极开展学术问题讨论,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增强学术气氛,不断提高所担负课程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

(三)教师培养和教学管理方面

1.重视和加强对教师的培养与教育,尤其是要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教育。对青年教师要制定培养计划和要求,确定指导教师,明确要求,落实措施。在鼓励教师认真钻研业务、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还应重视对教师进行热爱教育事业、敬业精神、团队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研室既具有良好的学术氛围,又是一个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集体。

2.协助系(部)主任做好日常的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工作。主要内容为:根据系(部)下达的教学工作任务,协调落实任课教师的安排;组织和安排本教研室教师集体备课、观摩教学,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进行教学情况检查等。

二、教研室主任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乐于施教,做教书育人的带头人。教研室主任首先是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的人,要做到“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坚持教书育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教师崇高的职责。要做到这一点,教研室主任必须具有较强的教书育人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精通教学工作规律的行家里手。

2.敢于创新,做学术研究的带头人。开展学术研究是提高院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形成良好的科研工作氛围,是教研室建设不可或缺的。教研室主任担负有“组织教师完成科学研究任务,开展学术交流,做好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工作”的重要职责。实践证明,一个教研室能否拿出高质量的学术科研成果,取决于教研室主任的示范、引导和组织协调。

3.擅于学习,做学习型教研室的带头人。按照“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学习将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活到老、学到老,将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人们生活的一种真实写照。学习型教研室是学习型社会的细胞,也是整个学习型社会的主力军。在经济飞速发展、知识加速更新的当今时代,教师如果不加强学习,就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更谈不上为社会的发展作贡献。教研室主任要起到带头作用。

4.精于管理,做和谐教研室的带头人。教研室工作的顺利开展有赖于团结、和谐的教研室氛围。事实上,设置教研室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和完成学校院系布置的教学任务,同时,教研室也可以是一个缓解工作压力、交流社会情感的场所,是教师在学校里的一个“小家庭”。营造和谐的教研室,不仅可以增强工作动力、提高工作效率,它同时也是教师生活的一部分,是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因此,教研室主任要以人为本,做和谐教研室的带头人。

三、教研室主任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工作方法,切忌处理问题的简单化和“一刀切”。教研室一般是由系相关专业、相近课程的任课教师组成的群体,是一个最基层的业务型组织。教研室主任在考虑和组织教研室活动或安排工作时,应考虑不同课程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在处理具体问题时要注意运用教师间课时均衡原则、强弱教师配备原则、用教师所长原则、有利师资队伍培养原则。教研室主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教师满意。

2.要多和教师沟通,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教研室主任的工作是一项直面教师,非常具体又十分重要的工作。他们的任务繁重,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也较多,所以教研室主任要加强和教师的沟通,遇到问题要趁早解决,不要让小问题变得愈来愈严重,否则会影响整个教研室的团结和凝聚力。教研室主任应当尽力使教研室成为一个缓解工作压力、交流社会情感的场所,适时举行交流会、恳谈会以及适当的娱乐活动,使教师能够对教研室主任产生信任感,对教研室产生“家”的感觉。

3.要制订科学合理的教研室工作评估指标体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落脚点在教研室,开展教研室工作的评估,制订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这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基础。只有教研室工作提到高水平上,才能推进系部教学工作提到高水平上,进而提高整个院校的水平。高职院校教研室通常存在规模较小、人数有限、教学负担过重、经费投入不足、知识结构老化、实验实训设备落后等问题,教研室工作评估指标必须使每个教师明确自己在教研室所处的位置和目前教研室所存在的不足,从而增强教研室全体成员的工作热情和竞争意识、集体意识,使教研室具有强烈的凝聚力和推动力,充分调动出教研室成员的积极性,并进一步提高教研室成员的素质和教研室的工作质量。

4.要加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目前,符合高职教育层次特征的师资梯队还没有形成,表现为:“双师型”教师少,纯理论教学的教师多;有社会实践工作经历的教师少,从学校毕业直接任教的教师多;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少,中、低级职称的教师多;这与教育部规定的评估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优秀标准相距甚远,因此,高职院校教研室建设必须要认识到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总之,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是教研室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最为重要的基石。

参考文献:

[1]刘圣春.当好教研室主任的实践与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2008,(4).

[2]张玉玲.教研室主任的角色定位[J].教育研究,2007,(4).

第8篇

一、新课程特别注重学校的德育工作

新课程对每一节课都提出了“三维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充分凸显了教育过程对人的关注和对育人的时代要求。当前,许多学校将德育工作流于形式,只是口头上重视,而没有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将各项德育工作深化。特别是在许多高中,德育活动普遍存在开展得少、应付了事的现象,起不到较好的育人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促进课程改革,我校以“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纲要”为指导,努力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列为一切工作中的重点,以德育教育作为各项工作的主渠道,以三个阶段目标为根本出发点,狠抓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1.制定了《德育工作五年发展规划》,使我校德育工作有章可依。

2.制定了《全员德育岗位责任制》,完善了德育评价体系和《安图二中班主任评价体系》,使目标责任与绩效激励相结合,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全员德育的积极性,真正构建了我校全员德育和全方位德育的新格局。

3.做到集中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一线教育与后勤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法制教育与德育工作相结合,文化育人与活动育人相结合。紧紧依靠全校师生,勇于实践,积极探索,扎实工作,使得我校德育工作真正体现出“三全育人”的教育宗旨。

二、新课程凸显了以学生为主体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

根据这一目标,我校注重教师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特别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课程的开展。

1.学校根据新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并以此计划为指导,组织各年级组制定了学年教学工作计划、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学科教学进度表,并组织教师按照已制定的进度、计划进行常规教学。

2.为了提高我校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执教能力,学校制定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常规教学管理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对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要求。定期针对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怎样备课、写教案”的专题讲座;通过组织学习“上课十不准”、“教学五认真”、“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实行领导“推门听课”,进一步规范了我校教师的执教行为;通过相关制度,进一步明确作业批改要求、学困生和优等生的辅导要求;积极开展岗位练功和认真组织“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校内最佳示范课”等活动,督促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体现教育新理念,有效保障了我校的课程改革实施。

3.重视“特长生”培养,体现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和因材施教的新理念。根据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为满足部分特长生的需要,我校成立了“体育特长生培训队”、“艺术类特长生技能提高班”等兴趣特长班,制定严格的培训和辅导计划,保证课时,使得大部分学生的个体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

三、新课程着眼于开放创新

1.结合新课程改革,继续发挥课程改革办公室的积极作用,适时制定所需方案,为新课改提供制度保障,确保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2.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为加强对课改理念的认识,转变教师观念,我们先后组织全体课改学年的教师参加了省级、州级有关新课改各种形式和各种内容的培训,组织专人购买各种版本的课改教材和课改理论书籍,为广大教师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打开方便之门。我们还曾邀请州教育学院专家来我校参与教学竞赛评课活动,并请专家们结合新课改的理念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培训。

3.结合实情,挖掘特色。新课改对师资、教学资源、设备、硬软件等诸多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对我校来讲是一种挑战。但我们群策群力,克服种种困难,除常规教学中要求的各学科内容外,我校结合实际,开设了校本课和综合实践课,并形成特色。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不仅使新课程开发与课程创新相结合成为可能,同时也为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创设了极大的空间。

第9篇

我们学校行政一班人,十分重视校本研修工作,特别是教师队伍建设,认为这是办好学校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我们定期研究校本研修工作,建立校本研修的保障机制。

1、提高认识——树立校本研修的理念。面对当前教育,通过学习,使我们认识到:校本研修是学校的一种健康向上的文化,是办好一所学校的综合研究活动。它是以学校为研修主阵地,以学校教师为研修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修内容,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为研修目的,把教师培训、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学校管理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等有机地融为一体的综合研究活动。它既是一种并于教师和教育教学的行动研究,也是一种制度建设,更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学校成立由专职副校长、教务处、教科室、教研组组成的校本研修组织机构,定期召开会议,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对教师队伍建设制订长期发展的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并积极组织实施。

2、创造条件——做到四落实

经费落实。学校制订了财务支出有关制度和校本研修有关奖励制度。学校对教师全员培训、教师学历培训、教研活动、教师外出取经等必要的经费支出给予保证。XX年年11.01万元,2010年15.35万元。

师资落实。校本研修师资在校内依靠如下人员:学校有高级教师7人,中学一级教师34人,余姚市教坛新秀3人。精心挑选好各学科教研组长、级段学科组长、级段骨干班主任等。在校外主要依靠市教师进修学校、市教研室、并与宁波东恩中学等单位挂钩,充实师训师资。

书籍落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教师学习的需要,学校订有34种教育期刊,19种报纸,并每年给每个教师人手订阅一份杂志和购买二本专著。学校还专门购置了一批教育专著书供教师借阅。

设备落实。学校有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校园网等设备齐全,网络畅通,运行环境良好。

3、开发资源——运行多渠道

上级资源 全员培训选用省、市组编的教师全员培训基本教材。07、10年学校开展的《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教师语言表达》、《余姚市义务段教师学科专题培训指南》。

师资资源 校内以高级教师、学科教研组长、学科级段任课组长等为培训辅导员,效果较好。另外用外聘教师来充实培训师资队伍。

网络资源 能充分利用“浙江教师研修网”、“宁波教师教育网”、“教育在线”等网络资源,建立以学科为单位的区域性学习团队,定期开展学习和讨论。

资料积累 学校学科教研组长、学科教学年级组长等学校教学骨干教师,均建有学科教学数据库,内有新课标学习资料、备课资料、教学课件、试卷练习题库、教学经典案例等计算机信息资料,全校总存量达60多g,平均每位教师有1g多。

自编教材 积极开发教师教育校本课程,有自编校本研修教材。学校编有《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读本》《班主任全员培训讲义》等,作为学校中教师政治业务培训教材。

外部引入 学校与余姚市教研室、余姚市教师进修学校(宁波教育学院余姚学院)、宁波东恩中学等机构和学校保持联系,促进校本研修的深入开展。开辟“梁中讲堂”邀请外单位的教育教学专家,分专题来校讲座。

二、制定计划制度,加强总结考核,对校本研修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

1、制定计划——启动校本研修工作

学校制有教师长期发展的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不断提出阶段性实施意见和改进措施。学校每学年制定校本研修的工作计划,积极组织实施。对各项专题内容,又制定专项计划来开展各项工作。如2010年梁辉中学青年教师培养指导意见,2010学年梁辉中学青年教师“十个一”活动方案等。

2、及时总结——不断反思和改进

在阶段性计划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改进做法,完善制度,使校本研修工作不断取得实效。如每学年有师训工作计划和总结,每个专项内容又有计划和总结。XX年年、2010年的主要专题有《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教师言语表达》等都有单项计划和总结。

3、形成制度——把校本研修工作制度化

在校本研修开展的过程中,我们把习惯的做法,行之有效的措施总结出来形成制度,使校本研修工作制度化。几年来我校形成的校本研修制度有:青年教师综合考评量表、教师师德考核互评表、梁辉中学年级组考核表、学生问卷调查表、教学质量评估及奖励办法、校级先进奖励办法、集体备课要求、梁辉中学教学工作常规、梁辉中学教职工教育教学工作考核评分细则、梁辉中学晋升一级教师量化评审方案等。

4、民主参与——调动每个教师的主动性

在青年教师培养工程中,每个青年教师都制定自我成长计划及年度教学业务学习和课题研究计划,确定自我奋斗目标,争取3-5年内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

5、保证时间——使校本研修活动落到实处

学校隔周一次师德政治学习,三周一次教研组活动。每学期制定《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计划》,三周一次教研组活动内容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按计划布置教师个人自学内容。读专著内容有:《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教师需要什么》、《强化爱与责任,彰显师德辉》等。保证平均每周1小时以上。

6、记录过程——使校本研修工作留有痕迹

校本研修的每次活动过程有记录,人员出勤有点录,必要时拍照留念,完成后有小结和报道。如教研组工作记录册、教师成长记录册都能按要求记好,“梁中讲堂”请专家来校为教师讲座、《教师言语表达》理论考试都能拍照存档。

「 1

7、加强考核——是开展校本研修的推动力

07、08学年教师全员培训《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 教师语言表达》、《余姚市义务段教师学科专题培训》都按上级要求精心组织,抓住辅导、讲座、自学、作业、考试等培训环节,达到预期的培训目标,参训率100%。在班主任培训中,采用论坛评优、征文评奖等措施,推动了培训工用的扎实开展。

8、完善档案——反映校本研修工作的面貌和成绩

在教师培训方面,主要档案工作有:学分记入,培训工作资料等,能分类装订成册。每学年装订一次,内容有:整体师训工作档案、学分管理档案(包括学分粘贴到教师个人)、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档案(一人一档)等。

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学校管理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等方面,各线做好归档工作,以全面反映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的面貌和成绩。

三、落实内容,确定形式,认真实施校本研修工作

1、内容广泛丰富

全员培训内容 07、08学年主要有《新课程教学评价》、《教师语言表达》、《余姚市义务段教师学科专题培训》等。

自主培训内容 有“六个一”活动、《青年教师培养工程》、《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学实效》。二年来,校本研修内容丰富,效果显著。

师德培训内容 根据上级要求每学期制定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寒暑假对教师的政治学习都作出安排。学校还编制校本教材《梁辉中学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读本》(每学期一本),安排理论学习时间,扎实开展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和师德教育。

读教育专著活动 在教师中开展读教育专著活动,平时建立教师学习用书借阅制度,要求每个教师每学年读二本教育专著,同时开展读书心得写作和演讲活动,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水平。

新课标新课程内容 对新课程教学采取集体备课,级段任课组长引领,定期开展小组研讨,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内容 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由学科教研组长、学科级段备课组长带头,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建立学科课件教学库、试题练习库、备课资料库等计算机信息资料,全校总存量达60多g,平均每位教师有1g多。

教育科研内容 学校成立教科室,结合教学科研课题的开展,进行教育科研基本知识、方法培训。

2、形式多样活泼

案例研讨、写反思文章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能运用案例进行研讨,写案例文章,教师撰写的教学案例文章,三年来在余姚市级以上获奖6人次。在班主任培训中开展班主任工作论坛活动;在青年教师培训中,于2010年4月举行了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主题论坛活动。,通过论坛形式开展交流活动,促进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

校本研修与教研活动有机结合 三周一次教研组活动,采用集体备课、专题研讨、听课评课,请进来走出去,开展教学会诊等形式的培训活动,来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其中两年来,就派教师去东恩中学参加异校教研活动8次,计40余人次。每学期举行校内教研活动各学科7-8次、街道教研活动1-2次、余姚市级教研活动1-2次。教师参与面达100%。

“师徒结对”活动 实行导师制,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对分配来我校的新教师,学校都安排师徒结对。近几年校内师徒结对有:黄佳娜与吴伟龙、黄芬芳与方燕莉、王琪与徐一新等。校外结对教师有黄陆亚与鲁国权、陈雪梅与周建波、吴钏与江益新、龚文君与叶潮等;2010年余姚市第二届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跨校带徒活动中又有五位教师结成对子(黄芬芳与邵利群、楼秋林与苏可儿、翁燕飞与邬代红、吴钏与江益新、黄佳娜与马颂行)。黄芬芳老师还与宁波东恩中学毛静娣老师结成对子。青年教师成长迅速,黄佳娜、黄芬芳老师荣获余姚市青年教师比武一等奖。

教育科研活动 课题《“自主规划,同伴互助"式青年教师成长模式的探索》在宁波市立项,目前正在实行中。此课题学校成立课题组,由学校教学骨干与10多位青年教师共同参与。

第10篇

关键词:PDCA循环;行政管理;高等学校;创新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等领域的突飞猛进发展,整个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变革,我国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等方面取得共识,并且不断调整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PDCA循环流程管理被广泛地应用于管理的各个领域,更加科学有效的工作流程管理方式,可以促进高校的教学活动、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加快高校的发展步伐,最终与国际先进的高校管理水平“接轨”。

2、高校行政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

我国的高校行政管理由于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下成长起来的,其自身存在着突出的问题:(1)工作效率低下。相关的行政事务诸如学校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应对相关情况的措施,其周期过长,其一般性行政工作由于涉及多个行政部门配合,工作面广,工作的效率始终处于低速运转状况;(2)服务意识淡薄。多数的行政工作者其相应的思念观念并没有随之而改变,其理念、意识依旧停留在传统的行政工作层面,并未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树立起以“服务”为核心的行政工作理念;(3)监督机制缺失。下级对于上级以及平级人员之间的相应监督确鲜有有效的措施与手段,往往导致了行政管理工作中的系列问题的产生;(4)人事制度僵硬。多数高校行政管理岗位安置了大量的教职人员家属,安置性的岗位不但致使人员缺乏对于工作的热情,也使得年轻富有活力的人员无法获得相应的工作机会,从而影响到了行政管理工作的效果。

3、PDCA循环管理在高校行政管理的应用

PDCA循环是一种科学管理程序,分别指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验)、Action(处理)四个阶段。

P阶段(计划阶段)对应PDCA循环管理流程,日常校务计划安排等工作内容,包含了选择工作任务、设定工作目标、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制定措施与对策的过程,从最初的工作计划任务的制定,到相应工作所要达到的工作目标的确定,然后提出相应的工作方案,直到为了完成相应的工作方案而出台的相应措施或者对策,整个计划阶段就已经包含了对最终工作的结果的预设。

PDCA循环管理的D阶段(执行阶段)对应着组织实施工作计划、校内外信息沟通以及校内各部门协调控制等高校行政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其主要的内容就是相应的工作措施与对策的实施,并且包含行政工作在实施中的校内部门与部门之间、高校部门与社会外界的信息等多渠道的交流与沟通,通过共同协调完成最后的工作任务。

C阶段(检验阶段)对应高校行政管理的工作效果检查总结内容,即确认相关的工作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所采取的工作的相关实施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对于相应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且与预期目标等进行比较,如果达到或者超过预期目标,则可以进一步总结分析得出宝贵经验进行推广;如果未达到相应的目标,则需要总结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值得改进的地方。

A阶段(处理阶段)基本对应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奖励惩罚等相关内容。奖励惩罚只是处理阶段其中一项工作任务,其处理阶段的最主要任务并不完全在于奖励先进或者惩罚后进,更主要的是在上一阶段总结的基础上,继续谋求工作的改进与改良,乃至最终以期建立相应的标准化工作流程,使得相同类型的行政管理工作可以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使得工作更有效率,工作结果更有效益。

4、结语

与所有的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领域相同,高校行政管理同样以注重工作效率为核心价值目标,PDCA循环管理是流程管理学科中最为常用的管理模型,对于传统的高校行政管理同样具有创新之处。采取PDCA循环管理可以有效解决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工作效率低下、服务意识淡薄、监督机制缺失、人事制度僵硬等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第9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赵涛.政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3]陈巧玲.高校行政管理与运行机制研究[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23(3):94-97.

[4]张雅君.浅谈高校发展中行政管理的作用[J].文史博览,2006,(3):54-55.

[5]陈超.关于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党史文苑,2005,(12):75-77.

第11篇

根据学校年度工作的统一安排,结合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在总结本年工作的基础上,制定本处2014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维护学校财经秩序

自2011年底至今,学校新出台《**大学财务报销管理规定》、《**大学差旅费管理办法》、《**大学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办法》等十三项制度,各项制度执行情况良好,但就制度全面性方面仍有不足,2014年,我处拟从如下方面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

1、制定《**大学预算管理办法》,对学校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调整追加以及及监督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使预算管理有章可循,以此提高预算的执行力。

2、制定《**大学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实施办法》,规范我校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工作的管理,适应省地税局对个人所得税实行全员全额网上申报工作的需要。

3、编制《**大学财务管理制度汇编》,并下发至各二级单位,做好国家、地方政府及学校有关财经制度的宣传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从源头做好财务工作

1、完善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规范预算调整及追加审批程序。

2、及时下拨或分配各项经费指标,确保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3、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与分析工作,重点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力度,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2014年,计财处将对所有专项资金进行彻底清理,对可继续使用的资金全部下发专项经费管理手册,限定资金使用期限,并通报有关部门,确保预算的顺利执行和项目的有效实施。

4、采取有力措施,强化项目结余资金管理,加大资金统筹使用力度。

5、强化决算编制管理,加大决算审核力度,注重预决算的对比分析,通过决算全面反映预算执行情况,不断提高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管理水平。

6、做好双代会学校年度财务预决算报告的汇报工作,广泛听取广大教工代表的建议,进一步推进财务公开。

三、进一步加强日常财务工作,做好过程控制

1、针对日常报销以及各种上级检查中提出的问题,2014年,我处将从如下方面采取措施,加强财务内部控制:

(1)严格执行学校已经出台的各项财务制度,对违反财经法规及有关规章制度的业务不予办理,严肃财经纪律。

(2)加强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和检查,对于发票不合规或报销审批手续不全的坚决予以杜绝。

(3)加强日常资金结算程序的管理,科学制定业务流程,始终保持财务警惕性,确保学校资金安全。

(4)认真开展会计核算工作,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反映财务收支情况,对核算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汇报,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合理化建议,为学校各项决策提供有价值的财务信息。

(5)定期开展处内凭证检查工作,并形成制度化,加大财务报账自查力度,力求做到人员作风过硬,业务水平一流,处理的会计业务快速和准确,经得住审查。

2、根据学校下达的预算指标,做好预算的执行、监督和控制工作,严格控制各项支出,监督部门预算执行,对超预算支出项目一律不予办理。

3、加强对往来款项的管理工作,制定具体的应收账款催收工作方案,及时清理往来款项,并坚持“前帐不清、后款不借”原则,月末进行往来款项核对,确保学校资金安全。

4、加强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工作,定期与资产处进行资产核对,确保学校资产账实相符。

5、基建财务工作方面:

(1)除力保资金投入确保项目建设外,计财处将继续加强对已完工项目的竣工决算工作,抽调专门人力力争在短时间内完成工程的竣工财务决算,确保学校的房屋建筑固定资产价值真实完整。

(2)完成在建项目的工程按进度结算、财务核算工作,以及300亩地教师公寓等新开工项目的财务核算工作。

6、加强零余额账户资金的管理力度,除按月与银行、与财政核对外,加大力度对各项拨款结余资金进行跟踪管理,判断各专项结余资金存在的合理性,及时提出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7、加强对校办产业财务监管工作。

8、全面推进公务卡报销,最大限度地减少现金流通量,降低财务风险。

四、继续做好“开源”、“节流”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树立财务经营理念,积极拓展筹资渠道

(1)进一步加强与相关管理部门的联系,抓好外部协调工作,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以及资金支持,实现学校利益的最大化。

(2)与教务处、科技处等相关部门分工合作,提前做好中央与地方共建等专项资金的年度落实工作,积极争取财政发展性专项资金拨款。

(3)与教务处、学生处以及各二级学院充分合作,进一步加大学宿费的收缴力度,力争在10月底前完成年度学宿费的收缴工作,努力降低学宿费呆、坏账比重,保证学校事业收入的顺利实现。

(4)积极配合各院(部)开展有偿社会服务,进一步激活各院(部)的办学积极性。

(5)做好各银行账户资金的管理工作,同时,继续开展资金盘活与运营工程,加强资金运营管理,树立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合理安排资金,科学理财,做好资金的保值增值。

(6)继续完善对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网络中心等部门的相关经费目标责任管理办法,鼓励其开展各种形式的办学,增加学校事业收入。同时,加强对这些部门的经费管理力度,在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的同时,引导资金使用流向,使其更好的为学校事业发展服务。

2、增强勤俭办学意识,建设节约型校园

(1)在保质保量完成工作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公用经费,杜绝铺张浪费。

(2)在2013年后勤整体承包的基础上,依据审计结果,充分讨论,形成新一年度的承包协议,使其更加科学合理,促使后勤服务中心不断创造效益,为学校节省资金。

五、积极配合数字化校园建设,推进财务信息化进程

1、加强计财处网页建设。通过网络平台公布各项财务制度和办事程序,及时向各单位通报部门经费使用情况,协助各单位自觉遵守财经纪律,推进财务公开。

2、进一步推进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应用。借助“一卡通”平台,强化对后勤、教材、网络、体育馆等工作的财务监管力度,使财务管理手段得到扩展和延伸,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3、积极推进建设数字化校园财务信息公开平台、财务信息查询平台。力求实现财务信息的方便快捷查询和,减轻人员咨询负担,运用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来最大限度的提高运行效率和工作质量。

六、加强财务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综合素质

1、继续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提高财务人员业务能力,满足新形势下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

(1)按时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通过理论培训、座谈研讨等方式,对全处职工进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2)至少组织两次选派人员到兄弟院校实地考察,吸取成功经验。

(3)至少组织一次聘请专家学者来校对处内职工进行培训。

(4)鼓励年轻职工发表专业论文,定期安排中级职称以上人员

就某方面工作在处内做专题报告,每学期不少于2次。

2、继续加强廉政建设,组织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积极探索适合高校财务监督的新思路、新方法,增强财务人员忠于职守、秉公办事的责任意识,促进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12篇

鉴于在ERP一体化影响下的课程内容特征,我们采用“学教并重”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一、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职业教育“实训”“应用”为特征的教育模式,本课程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企业多种经济业务处理模拟上,让学生熟悉不同类型财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的全过程以理解电算化操作的工作流程,增强学生会计电算化核算岗位实战能力。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都是初中毕业,知识接受能力、电脑的应用基础较差,学习会计信息系统操作与应用有一定困难。

三、教学环节设计

为了让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学习,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情境创设

ERP环境下电算化系统会计核算处理,比起单模块环境下有更严格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在每个情境下再设计若干个工作任务。如设计11个单项实训和2~3个综合实训,确立商品流通企业、制造企业、通信企业三个行业作为会计电算化项目,每个项目下包括会计核算全过程。

2.信息资源提供

进行系统和软件功能操作方法介绍时,教师可用多媒体和投影仪为辅助,用5分钟演示讲解操作步骤方法,10分钟引领学生一起操作,之后,10~20分钟学生操作练习。教学演示中要重点结合会计处理程序讲清操作流程,同时讲清各模块包含的逆返操作功能。

3.自主学习任务设计

以一个制造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为例进行实训,要求学生电算化软件操作账务处理。子任务如下:数据资料准备、账套初始化任务、录入记账凭证、凭证查询、期间损益结转、生产成本结转、销售成本结转、本年利润结转、生成后的凭证必须完成凭证审核与记账、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自定义表的编制、打印报表、工资管理、员工数据录入、工资数据录入,工资系统日常使用初始化、业务处理、期末处理、数据查询统计、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原始数据分析录入、固定资产调拨、计提折旧、清查等处理,往来账初始化、往来系统使用、往来户档案管理、往来账查询与打印等。

4.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实训前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组成一个财务部,组员分别担任企业的会计主管、会计员、出纳员。老师根据实训资料布置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由各小组自主完成。在实训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主导学习,老师进行指导。

课前准备好相关材料,如凭证等。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分组讨论项目,每组4个人,学生讨论分别担任出纳人员、账务处理员、会计主管、单位负责人。实施项目任务发放学习任务书,小组成员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进行工作,教师根据学生的实施情况,提示学生操作顺序。

5.学习效果评价

在每个阶段的任务完成后,教师都应及时引导学生围绕自己的表现及作业质量进行自我评估。各组介绍自己的工作心得及存在的问题,相互点评。老师对整个项目活动的总结,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检测、评估,评测内容包括:凭证是否正确,凭证整理装订是否整齐、完整。最后强化练习设计,将上述流程应用于其他行业企业,由学生自主重复操作。

课堂教学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内完成,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师的演示根据子任务分步骤来开展,对重点步骤重点讲解,强调易错易漏步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中职会计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在机房内利用广播软件进行直观的演示和讲解,让学生掌握操作要领。

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也就是完成实际工作的过程。一个个子任务,除了学习软件的操作技能之外,还涉及会计的专业知识及跨专业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教师定期对各个子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查。由于任务环环相扣,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达到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何金伟.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职业性研究.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6(7).

[2]梁平.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设计.财会月刊,2010(10).

[3]何克抗.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