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写生实训总结

写生实训总结

时间:2022-03-11 10:41: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写生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写生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建设

中国分类号:TG802

1.引言

随着教学改革呼声的日益高涨,教育部高教司在2006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并进一步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由此可见,实训基地建设是三个关键环节之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领域,也是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更是推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有力杠杆。

2.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实训基地建设

在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中,实训基地建设主要分为校内和校外两种方式,二则对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连接社会和学校的坚实桥梁。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作为高等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有重点地进行实施建设,使之成为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教学模式。

2.1.1建设校内实验室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校内实验室的建设,主要包括室内设计工作室、景观设计工作室、效果图设计工作室、家具设计工作室、电脑实训工作室和材料与施工工艺实验室等,分别对应各专业教学课程。实验室的建设以校企合作的形式组建,是开展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公司化运行方式建设和管理,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管理公司化,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校内实验室建设是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支撑,为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

例如:AutoCAD电脑实训工作室是一种配备多媒体教学的投影设备,结合电脑实际操作实训,辅以全套教学课件,综合完成项目化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教学硬件设施。电脑实训工作室大多模拟设计公司的里面的布局,设有学生工作区、教师工作区、出图打印区、讨论区、资料室和休息区等。学生工作区有配备较高的电脑供学生使用,出图打印区配备彩色打印机、扫描仪和CAD绘图仪,资料室提供艺术设计专业所需要的专业书籍等学习资源,使学生能够在工作室里查找相关的专业书籍资料,以便更好的完成项目任务。休息区和讨论区是为了创造协作学习的工作环境,便于教师和学生就项目进展情况及时沟通。同时实验室应建立和完善实管理制度,做好管理工作。从而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2.1.2加强实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师资队伍的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着实训基地建设的质量和发展。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对实训教学师资队伍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不仅要精通各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而且要有实际项目丰富的实践经验,逐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首先,应构建本科或本科以上的具备一定的管理水平和操作能力的艺术专业教师团队,优化教学师资队伍结构;其次,应建立教师进修、学习、参加技能培训制度,鼓励教师参加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支持教师积极参与参加各种设计比赛,号召老师走出校外,承接实际的工程项目,既能为社会服务,也能丰富实践教学经验;最后,应聘请相关企业专家为客座讲师,组建校企结合的师资团队。一方面,企业专家站在企业生产的第一线主持相关项目的设计及实施,他们最了解设计使用者的需求,并能准确把握市场的趋势。另一方面,企业专家因为长期处于生产第一线,容易因为用户需求、市场、经济利益等因素,忽略了设计项目的创意性、研究性,高校教师与学生恰恰弥补了这一问题的不足,因为高校教师长期从事科研与教学的任务,处于学科研究的前沿;而学生则不受客观因素的影响,思维比较活跃,创新意识较强。因此,由高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组成校企结合的师资团队,是实训基地建设课程的重要途径。

2.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不仅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了设施和场所,更是为学生创造了与社会就业“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工程项目的实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社会就业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融入社会,胜任与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工作。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设计公司,进行项目现场教学。可以把教学地点设在施工工地、材料市场、会展现场等,由企业设计师和行业专家为学生讲授最新的专业信息和行业发展情况。为学生的实训提供一个安稳有序的环境,形成产学研的实践教学体系。

2.2.1拓展写生、考察和实习基地建设

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写生、考察和实习显得及其重要,所以高校要重视这三个基地的建设。写生和考察是学生专业课中的必修课,也是学生到大自然中感受美、开阔眼界、吸取设计灵感的大好时机。要安排好每学年的校外风景写生和考察的时间和地点,写生要到保留有原始生态美的地方,诸如安徽皖南、甘肃敦煌、太行山等地。考察一般去大城市中去,比如北京、上海、杭州、苏州等地。这些城市都是设计比较超前的,有着先进的设计理念,通过考查能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专业知识。写生和考查不仅仅在于专业技术的加强,更重要的是切身了解各地建筑结构和民居特色,以及宗教文化的传承,切实体验其相辅相成的环境和氛围,从中获得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信息和审美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设计创新意识,将先贤们的智慧结晶应用到以后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去,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

2.2.2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从注重学历转变到重视专业技能。从艺术设计行业发展的特点来看,更加需要专业技能,有较高专业能力的毕业生更加容易找到就业岗位,所以让学生在就业前掌握全面的专业技能非常必要。因此,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引进新的的教学方法已迫在眉睫。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3.5+0.5”的模式,三年半的理论学习时间过长,半年的实践时间太短,学生无法很好的完成实践的任务,这种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发展的需求。“3+1”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模式,包括“3”阶段教学设计和“1”阶段毕业设计两个部分,即学生入学后的前3年在校主要进行专业理论课的学习,最后一年是毕业设计实践课的学习,学生要通过学校推荐或自己主动联系公司和企业,去参加实际项目的学习和制作,最后以实际的工程项目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通过“3+1”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结合实际的工程项目来进行,能缩短学生转换角色的时间,提前适应社会工作。提倡学生走出学校,走出课堂,这是培养学生提高实践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

2.2.3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培养创新人才、强化实训教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延续和深入。在这种模式的培养下,学生不但可以丰富专业知识,拓展理论素养,而且还可以提高实践能力。一方面学校有理论丰富的专业教师、有图书馆和计算机中心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企业具有真实的工作环境、实际的设计项目、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和各种专业的设备。因此要充分利用校内外优势条件,让学校的专业老师和企业的设计师配合起来,将学校与企业的资源有效的结合起来,把公司的设计师请进课堂,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企业,把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的设计项目相结合,让学生在企业真正做设计、做项目,只有在这种模式下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

2.2.4建设校内生产性基地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重要的实践教学课堂,是教师得到锻炼和施展才华的主阵地,是学院服务社会行业的主渠道。艺术设计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正是根据大学教育发展规律与教育文件要求,促进学院实践教学的建设;同时,更是为学生提供与真实生产环境相一致的实训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与专业能力,满足学生就业与创业要求而建设,艺术设计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对学院开展产学研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是硬件条件的建设,而且还是一个由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与学生组成的设计制作工作团队。按照设计公司的模式,广开渠道,充分利用校内外丰富的资源,将实际的设计项目引入教学课堂,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专业学生为主体,全程参与实际项目设计与制作。将教学内容与设计项目相结合,将学生实训学习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充分体现产学研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项目设计、制作的实践能力,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无缝对接的需求。从而提高就业机会。

3.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让校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相互结合、形成互补,促进艺术专业实践教学的全面开展。一方面,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社会,掌握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老师积累了设计项目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教师的科研及实践教学能力。既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及地方经济,又是对实践教学的一种有益的探索和积极的尝试。

参考文献

[1]林静.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大众文艺.2012

[2]邹阳.环境艺术设计实训教学建设之浅析[J].读与写杂志.2010.9

[3]曾丽娟,吴健.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J].读与写志.2012

第2篇

首先,传统写实的表现方法是伴随西方油画的形成与发展而逐渐成熟起来的一种独具自身魅力的绘画表达形式。这种表现方法是以“摹仿”和“再现”作为美学思想内核,以可见的真实和可信的艺术形象来打动观众,它是艺术家通过对外部自然物象的观察,并亲历自身的审美感受和审美处理来模仿再现客观自然物象,这类艺术作品普遍符合观者的视觉经验,为观者提供感官的审美愉悦和审美认知。这种写实的表现方法是建立在科学和理性的美学思想上,以透视学、解剖学和色彩学为造型手段,在真实再现的基础上创造出特定的文化形态,有其明确的美学特征。并且,这种传统的写实表现方法是以写生为前提,无论哪种绘画造型门类,无一例外都倡导写生训练。一般来说写生不作为绘画成品,只为创作搜集素材。但随着绘画艺术的发展和需要,画家们常常利用风景写生来直接描绘瞬间即逝的光影变化,所完成的写生画即成为完美的绘画作品。

在西方,注重写生的程度是相当突出而具有代表性的。写生训练对于一个写实油画家来说是必须持守的本分,是亲近自然、体验生命、锤炼画艺的最佳方式,是油画家用画笔和心灵直接触摸生命本源的有效途径。可以说,没有写生训练这种方式就没有传统的写实表现方法,也就没有油画这门奇妙艺术造型门类的产生。通过写生训练,油画家发现和总结出油画造型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并形成一整套科学完整、独具魅力的传统写实表现方法。这种写实的表现方法,不仅体现在它客观理性的观察方法上,还体现在它与之相适应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段以及表现技巧上。

而真实地表达对自然美的感受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愿望和本能。无论古今,人们都认同一个道理,就是大自然与人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而人类在无限的自然力面前,显得如此的渺小,虽然我们无力去创造自然,但我们可以创造性地描述对无限自然力的敬畏以及对自然美的真实感受。于是人类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段,诸如:文学、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表现手段和形式。而在众多的绘画艺术形式中,油画以其特有的工具、材料性能和语言表达形式、表现技法等方面能最大限度地表达出人类对自然美的真实感受,它所独具的这种写实再现表达方式使其在世界画坛上占据重要的历史地位。

其次,传统写实的表现方法具有其特定的美学功能和审美价值。作为一门成熟的艺术造型绘画形式,西方油画历经了数百年的发展,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与艺术表现方法。它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古典、近代、现代几个时期,不同时期的油画受到不同时代的艺术思想、艺术观念的支配和技能技法的制约,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但无论怎样变化,西方油画的美学思想内核依然是它的传统写实的表现方法 ,写实再现是油画的根本,它贯穿整个西方油画的发展史。因此对油画艺术的探索我们应该保持和把握油画的根本,那就必须抓住油画的根本特质——传统写实的表现方法。如脱离传统写实的表现方法,虽然还是用油画颜料和画布,却画成了其他类型的绘画形式,失去其自身独具的艺术语言特质。

并且,西方油画发展的初期就奠定了古典油画的写实倾向,在追求写实的造型观念的驱使下,油画工具材料才得以发展和完善,致使油画工具材料性能更适于充分体现真实的物象造型和真实自然的空间色彩。这是其他绘画门类难以比拟的艺术语言优势和特点。

这种特殊的艺术语言是以“再现性”为基本特征的写实表现方法来完成的,从表象上来看它似乎是对自然物象被动地描摹和机械复制,以至于摄影技术一旦成熟就被人们质疑其存在的必要与存在的价值。然而经过坚持者们的努力和时间的检验,结果证实传统写实的表现方法具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我们知道摄影是通过光学成像的原理形成的机械图像,它貌似真实但却是被动的。而绘画作品形成的图像是艺术家对自然物像的观察和感受,是在眼、手、心的协同运作下,经过艺术家的整理、概括和提炼而创作出的艺术形象,具有摄影作品难以达到的艺术感染力。

因此我们的结论是:传统写实的表现方法实质上并不是对自然物象被动地描摹和机械地复制,而是对现实自然的美的再现,是以“自然模仿”和“形式美”为最高原理,并将理想中的艺术形象融入到模仿自然物象中,最终表达出“真、善、美”的高度统一。

同时,传统写实的表现方法也是一种很难掌握的绘画表现方法,要熟练掌握它必须经过长期训练和深入探索。而]就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来看,能静下心来研究探索的人确实不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态浮躁、激进,盲目过早地追求个性,忽视基本的写生训练方法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作为指导教师必须明确油画写生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明确传统写实的表现方法在油画写生训练教学中的必要性,不必纠结于“写实”是保守、过时、僵化的代名词的言论,应坚定地树立起学生正确的写生训练观念,让学生明确传统写实的表现方法是学习油画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抓住西方传统油画语言的本质,才能为今后的油画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传统写实的表现方法是西方油画家们历经数百年的探索和积累形成的一种成熟而稳定的油画表达方式,是无数前 辈们的智慧结晶,是油画这门古老艺术门类的重要特质,是全世界不分国界的人民大众都能容易解读和认同的绘画表达方式,继承和发扬这种表现方法是学习油画和致力于油画事业的画家义不容辞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实践教学;实践;思考

法商学院近年来十分重视实践教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实践教学的现状

1.各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学时达到教育部要求

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一文中,教育部对列入教学计划的各类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提出了明确要求:“人文社科类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这对培养方案的制订具有导向作用。我院在制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就考虑到了这些要求,比如我院2010级本科各专业的实践教学学时所占比例为15.6%-17.2%;专科各专业的实践教学学时所占比例为19.7 %-21.9%。

2.部分专业的实践教学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院的市场营销专业(汽车营销与技术服务方向)实践教学颇具特点。该专业由我院与武汉科技大学合办,汽车维修、汽车构造拆装、汽车电器设备拆装等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都在武汉科技大学的校内实验室进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理论知识向实际应用的转换,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强化。烹饪专业的专业课程全部在旅游与餐饮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讲授,理论教学与动手操作同时进行,加强了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艺术专业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和实验室的有力保障,实践教学计划学时得到了较为圆满地落实。除了校内的实践教学之外,该专业的学生每年由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带队,赴各挂牌实习基地进行为期两周的艺术考察与写生活动,写生归来后,学生们将写生作品进行整理并集体布展,向全院师生汇报写生成果。

3.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取得良好效果

学院充分整合多方面资源,积极加强与行业、企业之间的联系,建立了稳定的实训、实习基地。到目前为止,我院建立了包括江西瑶里、理坑、安徽宏村、河南太行山、齐鲁证券武汉营业部、武汉鑫天泉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在内的40多个实践教学基地,较好地满足了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市场营销专业(汽车营销与技术服务方向)自开办以来先后与东风雪铁龙、武汉宝泽、三环博诚、武汉捷瑞、武汉开泰、国盛天马、长信恒源等7家汽车销售服务公司签订了实习合作协议。自2007年首届毕业生毕业至今共有300余人次参加了企业实习并最终实现签约就业100余人,基本构建了“实训―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

4.各类学科竞赛获较好成绩

在过去的一年中,学院十分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第十七届湖北省外语翻译大赛中有24名学生分获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在第四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中我院学子收获佳绩;在由教育部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烹饪协会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全国高职学校烹饪技能大赛中,我院代表队荣获本次大赛的团体最高奖项――团体特金奖,在单项比赛中,5位同学分获三金两银奖;在“湖北省鄂菜烹饪技能大赛”中,烹饪09301班的3位学生分别摘得金奖、银奖、铜奖;软件08401班瞿兆静在2010年首届“国信蓝点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总决赛上获得C语言程序设计本科组二等奖;在每年的“全国信息化核心技能大赛”暨微软办公软件核心技能大赛中,我院代表队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在湖北省第八届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我院有5件作品获奖。另外,在继会计06408班学生刘政帮在大学四年期间通过了注册会计师资格证的所有科目考试之后,金融07401班学生陆海空又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所有科目的考试,成为法商学院建校以来通过CIIA的第一人,是中国境内少有的通过CIIA所有考试的学生之一。

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教学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许多的不足:

1.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因我院共享校本部的资源,许多实践环节基本照搬校本部的管理模式,而忽略了自身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明确,没有建立规范的考核办法,组织管理滞后,对实践教学的要求不如理论教学严格,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和管理质量都有待提高。

2.实践教学计划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和相对独立性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教学计划中零散的实践教学学时难以落实到位,有些课程的实践单元较小、零碎、分散、学时不足,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和相对独立性,导致实践教学处于“脱管”状态,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3.实验、实训场地紧张

我院学生的专业分布结构与本部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而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扩建,导致部分专业的实验、实训场地紧张,使教学安排复杂化,随意性、变动性比较大,给正常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缺乏实践教学指导教师

我院师资力量主体来自校本部,他们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而我院的自有师资全部由青年教师组成,他们正经历着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的转换,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和业务技能,实践教学效果还有待提高。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改进思路

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规范实践教学管理,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落实实践教学学时,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使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

①制定、完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本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理念,加强实践教学的制度建设。完善《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实践教学管理办法》、《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毕业实习管理办法》、《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实验教学管理规定》等制度性文件;制定《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学生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课外学分认定办法》等实践管理规范性文件。另外,学院还将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将教师实践教学的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职称晋升、评先评优、年终考核等奖惩挂钩,以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将学院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运用到实践教学中来,构建实践教学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监控体系。“全员”即院领导、教师、督导、学生、辅导员和教务部共同参与到实践教学的监控之中;“全过程”即从纵向维度上将监控贯穿于实践教学各环节;“全方位”即从横向维度上将监控贯穿于实践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与实践教学计划制订、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硬件设施、实践教学组织、师资结构等。学院还将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或采取问卷和调研等形式,广泛征求和收集督导、指导教师、学生、企业等对实践教学的评价及意见,并认真分析,对后续实践教学提出改进建议。

2.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

①修订教学计划,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学院目前开出的专业特点,结合实践教学目标,修订教学计划,对实践教学进行顶层设计,适当增加实践性教学的学时、学分比例,尤其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经贸英语等专业的实践学时,确定各专业实践教学的最低学分标准。将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进行模块设计,在考虑实践教学系统性、层次性和相对独立性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社会调查等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使之具有连续性,贯穿于大学教学的全过程。增设相对独立性的实践教学项目,如“企业沙盘模拟实训”,为工商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综合实训的平台。

②优化课程设置,改革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教学内容的整体规划,决定着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是解决教学中“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构建柔性课程体系,注意前后课程的衔接,避免内容交叉重复,在教学组织上强调课堂教学动态化,实践教学多元化。我们还将尝试对部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进行改革,改变以往全程理论教学为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形式,将这些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进行必要的排列组合,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去解释社会经济现象,使教师的教变传统为互动,使学生的学变被动为主动。

③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和创业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科研立项、开放实验项目、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技能竞赛、大学生创业大赛活动,如数学建模、网络营销大赛、挑战杯等,参加的学生或获奖的学生可视情况获得课外学分或冲抵部分公共选修课学分,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发扬团队合作精神,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

3.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①加强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主战场,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重要保证。在调研的基础上,对供需缺口较大的实验室设施设备,采取与校本部共建的方式扩建实验场地,为学生营造仿真性强的实践教学环境以及良好的实训环境。为了更好地与社会接轨,电算会计实验室除了现有的用友软件之外,可以购置金蝶软件,让学生接触这两大财务软件并尽可能熟悉软件的使用。鉴于淘宝创业实验室的公司化运作模式,可以聘用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等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以“顶岗实习”的模式到公司实习,使更多的学生有实践锻炼的机会。

②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实习基地是联系学校和社会的桥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纽带,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场所。学院将根据各相关专业的特点,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依托行业办学、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办学,多渠道、广泛地联系生产企业、服务行业的相关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确保每个专业都有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今后将着力加大对学生人数较多的会计、金融等相关专业的实习基地建设。

③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将通过培养、引进和聘用的方式做好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学院今后将提高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我们将加强和企业的合作,有计划地安排专职教师利用暑假或某一学期的时间到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将专职教师的实践锻炼列入教师进修计划,为他们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加强实践项目的学习,参加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等级证书的考试,进而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等级证书的备考。

几年来,法商学院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道路上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逐步调整和完善,进一步促进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迎春,吕宏芬.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0(6).

[2]史金联.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8).

[3]苟婷婷.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1).

[4]郭晶梅.论地方高校独立学院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7).

[5]王俊凤,宋皓然.论独立学院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J].黑龙江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7).

第4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艺术实践;构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209-02

实践教学对于任何一所高等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作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随着近年来高校实践教学的逐步发展,国家教育部提出各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在2009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

一、艺术类课程基础实践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艺术实践的形式和途径多种多样,如写生、考察、参观、调查等等。在具体的实践中,既有单一实践形式的实习,但更多的以综合、多种的实践形式相结合的。这些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完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促进学生艺术技能的吸收和掌握,在艺术实践中陶冶学生情操,完成道德的升华,帮助学生建议正确的人生观,进而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溶于以后的艺术创作中,创作出反映时代特点、体现艺术精神的优秀作品。

古人所说的“外师造化,中的心源”,就是强调艺术实践的重要性,也是历代艺术家创作实践的经验总结。作为教师,要利用一切手段保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创造热情,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让学生将实践中的“看”和“想”结合起来,在实践基地尽可能的接触不同的人和事,弥补课堂和书本中的不足,增加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发现自然美、人文美等。

二、艺术实践体系构建的基本对策

(一)积极探索艺术实践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艺术实践与一般学科相比较,既有共性,需要遵循常规教学规律;另一方面。艺术类课程以技术性、技能性、表现性、实践性课程为主。特别是实践性是此类课程的重中之重。“实践性是体现艺术教育特点的重要因素,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塑造是艺术教育首先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在艺术院校的教学中,必须强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富有成效的实践教学活动强化教学与社会的直接对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艺术人才。”

艺术实践过程中包含写生、考察、参观、调查等多个环节。

写生实习环节,一般由教师带领进行野外写生,穿插作业讲评。通常选取的地点要求风景优美、富有地方特色。艺术类基础课程在课堂教学环节,写生的对象一般具有人为性、适应性,即对象为人为摆设或修建,对于自己生活环境的适应性,易产生审美麻木。而外出野外写生时看到的景物则为天然而成,建筑物、风土人情也与自己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得到适当调节。

参观考察环节,一般选取的地点则是要求人文氛围浓厚,有着厚重的历史沉淀。该类艺术实践,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之前对教学地点进行深入了解,其中包括该地风土人情、历史脉络、建筑特点、民间艺术等等。在参观考察过程中,通过讲解,加深学生对实践地点艺术的理解。切不可之将学生带到实践地点,任由学生自己看看就行。

调查环节,可以和参观考察环节相结合,老师讲解后,设立几个命题,要求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从而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及团队协作精神。

(二)配备高素质教师队伍

在艺术实践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不但要规划、指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学生在艺术实践过程中,不但是被动的只是接受者,而且还是艺术实践的参与主体。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创造力强的师资队伍。对于新教师,可以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将老教师的经验传授给年轻教师。老师在指导过程中,既要强调老师的指导性,又要强调课程的开放性和非线性。工作的中心放在引导学生开发创造思维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事件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技能的理解和把握,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实际上是生活体验、艺术构思、意象物化,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呈现螺旋式上升过程。综合能力的培养必须依据实践活动的动态性、开放性等特点,涉及到人生观、价值观、交际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艺术实践过程中要有目的的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风俗、历史文化、民间艺术、建筑等艺术形式,为今后的创作收集素材,从而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三)艺术实践条件的建立及保障

良好的艺术实践条件是保障艺术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艺术实践条件包括实习经费和实习基地两部分。

实习经费是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艺术类专业中艺术实践的环节较多,对实习经费的需求也比较大。实习材料的准备、实习基地的建设、老师及学生的差旅费等都与经济基础息息相关。但现在各学校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学校财政远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我们需要转变观念,拓宽思路,积极建立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机制,增加实习经费投入。

重视实习基地建设。好的实习基地,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实习要求,从而保证实习的顺利展开和实习效果。实践基地可以分为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对于校内实践基地建设除了论证必要性,还需要保证资金的投入。校外实践基地的确立,则需要进过详细、周密、细致的论证,从众多符合要求的实习地点中,精中选精的确定实习基地。

(四)建立完善的监控与评价体系

艺术实践教学的监控与评价体系指专门针对实践教学的过程、成果、质量、管理等的管理制度、信息采集制度、督导制度、评价制度等的集合体。实践评价体系是保证艺术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为总结实践经验、完善实践体系提供了重要依据。可以采取教学检查、学生信息员反馈、学生调查问卷、企业反馈、专业教师反馈、督导评价等多种渠道及时了解、掌握相关信息。教学检查主要是教学管理人员对实践大纲、实践计划、实践运行过程等环节的指导监督。学生调查问卷可以分为两次进行:第一次在实践教学刚结束时进行,重点了解学生对于实践运作过程的意见;第二次学生临近毕业时进行,了解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加深对基础课程作用的认识后,对实践教学的再思考。专业教师反馈则是从今后专业教学角度对艺术基础实践提出要求。重视督导环节,需要制定科学的、规范的督导管理办法,真正将保督导工作落到实处。

三、结束语

艺术实践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有着重大的意义,只有加强艺术实践,才能不断提高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艺术离不开生活,丰富的生活实践能够造就德艺双馨的艺术人生,要让学生在生活中陶冶情操,培养健全人格,激发学生创造力。

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艺术实践建设的综合性、长期性、复杂性,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关注与努力、以及相互之间配合。

参考文献:

[1]陈勇军、刘涛.高等艺术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初步探索[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1,(4):131-136.

第5篇

【关键词】理论教学 实习教学 生产实习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36-01

技工学校旨在培养各类技术技能人才。在校学习期间,主要分为理论教学、实习教学和生产实习三个阶段。这三个教学阶段,相互依托,相互补充,才能全面完成技工学校的教学任务。

一、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是第一阶段,包括基础课和专业知识两部分内容,主要的任务是明了各种知识。

(一)基础课教学

为了达到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各专业的基础课都规定为必修课,从教学原则到教学内容都要切实做到为专业课服务。基础课的任务,是学生具有高等和中等专门人才的文化水平,为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基础课教学的目的是了解一些专业技术名词和术语,掌握它们的名称含义、性能特点、计量单位、应用要求和相互关系等基础内容,为后面的专业知识学习做准备。

技工学校基础课的教学,以工科为主,主要包括电工电子基础、机械基础、金属材料基础、机械制图和各种专业概论等内容,授课方式不能像大、中学教育一样,进行系统学习,更不能照本宣科,使学生感到枯糙无味。而要根据各专业特点,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动画进行课堂互动讲解,再通过实验室的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专业知识教学

专业知识教学,是技工学校根据各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所开设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专业课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分析解决本专业范围内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有本专业的读图、识图能力,本工种所用设备的名称、功能原理、使用方法和技术要求,安装与维修等内容,为参与生产实习和今后的工作做好准备。

二、实习教学

实习教学是第二阶段,属于一体化教学阶段,通过课堂讲授、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各项操作内容进行专门指导性的练习,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兴趣盎然,开始新的学习,对新的学习内容产生探求钻研的意向,有利于学生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实习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在技校教学过程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包括基本操作训练和专业操作实训两部分内容。

(一)基本操作训练

基本操作训练是技校教学的重要阶段,是系统的教学课题。包括安全操作的有关规程和规定,文明实习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常用工具和测量仪器仪表的使用,各项基本操作的内容、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等。目的是了解作业名称、作用及其特点,掌握各项基本操作的方法和工艺要求,锻炼学生安全操作、文明实习的习惯。主要的任务是认知明了各种常用工卡量具的使用要求,常用材料的性能特点,基本操作的方法步骤、工艺要求,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原因和处理方法等内容。

学生刚到实习车间,对很多东西不熟悉,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手把手的现场指导,来改变学生以往不明确的认识和不规范的操作习惯,使学生养成安全操作,文明实习的工作作风。

1.安全实习注意事项:包括实习车间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实习设备安全操作注意事项,触电急救知识和防灭火知识等内容,使学生认知基本的事故应急处理方法。

2.常用工卡量具的使用:正确规范的使用工具,首先能保证操作安全,其次能减轻劳动强度,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最后还能延长工具的使用寿命。通过操作练习,使学生认知常用工卡量具的名称作用、选用使用方法和技巧,操作安全注意事项和维护保养知识等内容,为后面的工作和学习做准备。

3.了解常用材料的名称、性能特点,使学生认知常用材料的选用使用要求等。

4.通过现场指导,使学生掌握各种基本操作的方法步骤、工艺要求,能够正确分析图纸,编制操作工序。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失误,进行判别和原因分析,并能进行处理。

基本操作训练是一些非常单调、枯燥的实习项目,有些课题不一定实用,但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手、眼、脑的配合,能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在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基本方法和工艺要求,还要总结经验教训,相互交流和探讨,探寻操作的技巧,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专业操作实训

专业操作实训是针对各专业的特点安排的实习内容,大部分是技校学生的毕业考试项目,要进行系统性学习。通过专业实习教师有计划的教学和指导练习,对生产系统的图纸进行认知和识别,理解各种设备的名称结构、功能原理和性能特点,掌握各部分的相互关系。还要掌握其安装、调试方法和操作要求,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和判断,正确进行处理。

专业操作实训是建立在理论教学和基本操作实训基础上的练习,是综合性的项目。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要结合专业知识教学内容,勤加练习,不断探讨,从而锻炼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协作能力,为后面的生产实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生产实习

生产实习就是直接参与生产过程,使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我们学校根据煤矿生产特点,让学生以实际工作者的身份,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名称就叫顶岗实习。

学生在工人师傅的带领和指导下,既可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得到一定的劳动报酬,又可学习实际生产技术知识或管理知识,掌握生产技能,培养管理能力,并且通过实习巩固、丰富与提高理论知识。

第6篇

关键词:中职美术创新教育;美术教学;能力培养

一、中职幼教专业美术创新教育的要求

创新教育是强调“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深化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而美术教育是创新教育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如何搞好美术创新教育,是现代美术教育者的责任,也是中职美术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进入21世纪,幼儿教育不断发展,社会对幼教师资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中职幼教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缺乏专业特长的中职幼教专业毕业生将难以适应社会的挑战。笔者对中职美术教育,特别是幼教美术创新教育与教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1.把握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教授方法就抓住了美术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不论学生基础好坏,教师首先要巧妙地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相信自己能上好美术课,画好一幅画。教学中通过鼓励性语言让学生对美术产生好奇并对自己充满信心。在教法上要大胆创新,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

2.“施教之功,巧在授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要让学生明白:临摹是通往成功的捷径,写生是发掘潜力的语言,较强的观察、鉴别力是美术取之不竭的源泉,创新是美术的生命,细致独到的观察会使我们对生活充满愉悦,强烈的创造欲望是我们学习美术的动力。

3.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期之初,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树立目标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实施开放性美术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勇于改革课堂,努力营造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发挥各自专长,主动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

二、中职幼教专业美术教学内容

中职幼教美术教学主要有五个模块的教学内容,本文以绘画技能训练、美术字(包括美术字书写、板报设计等)、手工制作(包括手工作品制作、幼儿园墙饰布置等)等教学内容作介绍。

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是幼教美术教学的前提。美术欣赏为绘画、手工制作提供了审美标准。学生通过美术作品认识客观世界,经过反复观赏品味,由表及里地感受艺术品的丰富内涵。艺术形象和色调不仅能使学生得到视觉上的,体验到作者的情绪并产生情感共鸣,还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加深学生对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使学生产生创造美的冲动。

2.绘画技能技巧训练是幼教美术教学的重点。学生如能画一手好画,不但有成就感,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适应日后的幼教工作。在中职幼教专业美术课教学中,绘画技能技巧训练包括透视的基本原理、素描的观察方法和步骤以及简笔画、水粉水彩画、国画绘画技巧等。除了讲授理论知识,教师还应让学生多加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而且这些教学内容,要有侧重点。比如:素描教学,不要求学生像美术班学生那样深入地画,只要求他们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作画规律,能触类旁通就行。又如:在进行水粉画教学时,在学生对色彩基础知识有深刻认识和掌握之后,不要求他们进行水粉画写生,而是更多地将水粉画与幼儿园的教学需要结合起来,要他们做幼儿装饰画、平面墙饰等,有时也让学生用所学色彩知识,为小朋友设计服装、书包等。幼教专业学生要适应幼教工作的需求,最重要的绘画技能是简笔画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此外,还要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创新,学会自主学习。

3.美术字书写、板报的设计是幼教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在中职幼教专业的日常教学中,除用传统方法开展教学、进行实训练习以外,还可以多组织一些比赛。比如:校内主题黑板报比赛,让学生轮流负责,大家都能得到锻炼。在母亲节、教师节、端午节、清明节等节日,组织学生进行手抄报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更好地相互学习,通过作品讲评、修改、展览等,促进学生不断学习、逐渐进步。

第7篇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南平 353000)

摘要:探讨了园林技术专业“教学做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依据、设计模式、实施运行、保障措施,总结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的经验,旨在为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 :园林技术;教学做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1-0042-04

一、“教学做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依据

高职“教学做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做”为中心,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着力培养学生岗位技能、职业能力和发展能力,通过“教学做”一体化平台,积极推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与全面互动。园林技术专业以园林企业调研、行业发展、人才需求为基本依据,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与园林企事业单位全方位合作,创新“教学做三位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详见图1。

二、“教学做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流程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社会输送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培养未来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为旨归。因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应从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调研开始,根据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确定专业,根据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制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设计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毕业生就业调查反馈情况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进入新一轮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素质教育为主线,以能力为本位,以质量为核心,设计了“教学做三位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流程如下页图2所示。

(一)职业岗位调研

面向海西园林行业,以福建园林产业背景为参照,组织专业骨干教师和企业实践专家共同组成调研组到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南平市园林处下属企业南平森科种苗有限公司、福建绿友园艺有限公司等三十多个园林企业开展调研,根据园林产业链将本专业的职业目标定位于园林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植物生产与养护管理三个职业岗位群中要求具有熟练专业技能及较高技术应用能力的中、高端职位。详见图3。园林景观设计的中、高端职位,包括园林中小项目设计、中小城镇园林绿化设计、园林各类图纸绘制等;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的中、高端职位,包括园林工程投标、园林工程概预算、园林工程施工一线管理、园林工程一线监理等;园林植物生产养护与应用的中、高端职位,包括园林绿化工程一线技术管理、园艺技术一线管理、草业生产一线技术管理、园林植物生产一线技术管理、园林植物养护一线技术管理、插花与花艺设计等。

(二)“教学做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根据园林技术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特点及实际,设计“教学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依托园林技术专业“校中厂”的校内实训平台,实施“任务驱动,学做结合”,实现“做中教、学中做”;依托园林技术专业“校中厂”的校内实训平台,引入技术服务项目,实施项目导向、工学交替,让学生“边做边学”;依托“厂中校”的企业生产平台,实施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实现“学做合一”。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使毕业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实现校企共赢。详见图4。

“教学做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理实一体化”,通过构建基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理实一体化”课程,将专业理论知识、企业岗位规程、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园林法律法规等知识与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相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现工学结合。实施“双证书”制度,充分利用学院的林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将园林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融合与衔接,实现“一教双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形成、发展、提高具有渐进性的特征。采取“分段递进”教学,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切入点,实现“教学做合一”,强化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三、“教学做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一)强化“理实一体”

通过构建基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理实一体化”课程,使学生了解园林企业的典型工作岗位及其工作任务。通过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教学,将专业理论知识、企业岗位规程、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园林法律法规等知识与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相融合,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和实训基地中,全过程、全方位、真实战,实现“教学做合一”,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组织与实施“双证书”制度

充分利用学院的林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结合园林技术专业面向的园林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植物生产与养护管理等三大职业岗位群,按照园林企业生产流程进行课程整合与开发,将园林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形成符合园林行业职业岗位要求的课程标准,实现课程标准与认证标准融通。根据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进一步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融合与衔接,实现“一教双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分段提升

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第一阶段(第一、第二学期),以“校中厂”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为基础,实行产学结合,重点训练植物基础和设计基础技能,通过专业认知等实习,了解园林技术专业三大岗位群及主要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进行本地区主要园林植物分类识别,校内典型园林建筑小品写生,园林植物生长环境调查,并基本掌握园林植物生长环境的正确选择及处理,培养学生专业认知能力和基础技能。第二阶段(第三至第五学期),围绕园林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植物生产养护与应用等岗位专业核心技能,依托“校中厂”、“校联厂”园林技术实训中心、国家生物技术实训基地等8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林业调查设计院园林设计室技术服务平台和部分校外实训基地,实行产学结合和工学交替,培养学生园林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植物生产养护与应用的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第三阶段(第六学期),依托“厂中校”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福建绿友园艺有限公司、福建路兴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平台,执行《园林技术专业工学交替实施方案与管理办法》,开展顶岗实习,和企业共同建立实习技术指导方案与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推行“双证书”制度,引导学生毕业前取得工种证书,就业后参加国家行业资格考试,获取从业资格,增强就业竞争力。按照认知规律,使学生从单项能力的训练逐步进入专业能力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和职业能力训练,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

四、实施“教学做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措施

(一)形成“四共建”和“四共同”的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机制

本专业围绕福建生态省建设主题,积极创新校企合作专业建设运行机制,成立了由园林行业协会专家、园林企业高管、高级技术人员和系主任、专业带头人组成的园林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由园林企业一线技术骨干、能工巧匠和专业带头人、教学骨干组成的校企合作课程改革开发指导小组,在“教学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理实一体化”核心课程建设、“专兼结合”双师团队培养、“工学结合”实践平台建设、“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开发、学生顶岗实习组织、学生就业安排、学生质量评价、产研合作等方面形成“四共建、四共同”专业建设运行机制。以企业专家为主体,在校内建设了园林技术专业企业专家工作站,共同承担园林技术及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核心课程开发、专业课程教学、“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技术研发和企业员工培训等任务。以专业教师为主体,在合作企业建设了园林技术专业教师工作站,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企业技术骨干,培训企业员工,协助组织学生顶岗实习,进行实习学生管理,共同评价学生,共同安排就业,共同开发工学结合课程。(详见图5)

(二)构建基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导向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以园林行业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参照园林景观设计师、花卉园艺师、施工员、监理员、预算员、绿化工等职业资格标准,分析园林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发展和岗位对工作能力的要求,形成《园林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多次召开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按照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成长规律,根据园林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群归纳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学习领域课程序化,构建以园林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园林植物生产养护与应用为核心能力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导向课程体系,包括职业平台课程、职业核心岗位课程、职业拓展岗位课程。

(三)校企共建“五位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以工学结合为核心,以合作共赢为基础,按照“校中厂”建设思路,与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福建绿友园艺有限公司等园林企业合作建成了“任务教学、实习实训、培训鉴定、师资培养和技术服务”五位一体的8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园林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园林植物培育3个实训中心。这些校内实训基地和实训中心突出“生产性”内涵,实现了“七个合一”(即实训场与教室合一;学生与员工合一;教师与工程师或师傅合一;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教学设备与生产设备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社会培训与技能鉴定合一),满足了各课程理实一体化实训项目的需要,校内生产性实训所占比例达到了80%,培养了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按照“厂中校”建设思路,以校企合作为路径、互利共赢为动力,与园林知名企业合作建成了37家融“学生顶岗、学生就业、双师培养、员工培训和产研合作”五位一体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训环境,使专业紧密依托产业与企业,通过多种形式与产业、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培养,实现实训项目80%为生产性实训的目标,满足园林技术专业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需要。

(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学院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历进修、实践锻炼、企业兼职、技术研发、技术服务等项目学习。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22人,高级职称教师10人,占45.5%,中级职称教师7人,占31.8%,“双师”素质教师20人,占91%;兼职专业带头人2名,兼职教师资源库43人,专兼职教师比为1∶1.45;专职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12名。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为“教学做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师资保障。

(五)建立校企共评的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

及时吸纳学生家长、用人单位、行业专家、政府部门及新闻媒体等方面的信息反馈,提高校企合作育人质量。通过实施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等措施,建立由就业水平、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满意度、专业对口就业率、双证书获取率、毕业生起薪标准、职业稳定率、自主创业率等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使培养的学生更贴近行业企业的需求,更能满足社会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欣.“知行合一”理念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3(35).

[2]张士.社会需求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13(19).

(责任编辑:杨在良)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Work-study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for Teaching, Learning and Doing as Trinity for Garden Technological Major

HUANG Yun-ling

(Fujian Forestry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Nanping Fujian 353000,China)

第8篇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1、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西安翻译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现有专职教师8人,其中副教授1人,讲师4人,助教3人,外聘兼职教师7名。从教师的知识结构来看,大多数任课教师偏重于理论研究,对社会实践和采编技巧的操作相对陌生,这样就出现了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的局面。

2、硬件设施配套相对滞后

由于专业本身具有较强技术性和实践性,这就要求教学应当更加侧重实践操作层面的培养,该专业一般需要专业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非线性编辑系统等教学器材相匹配,且需要专业实训室,目前尚无专业实训室加以配套,导致新闻编辑与制作等课程难以真正走进实践层面。

3、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由于上述师资偏重理论性、硬件配套不完善的主客观原因,导致该专业教学模式偏重于课堂理论教学,而课外实训课程、试验室操作课程难以开展。

4、课程结构设置存在的问题

目前,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和合理。理论课比重偏多,实践课较少。

二、改革方向的探索

1、根据职业化教育的目标,合理分配课程教学比例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实践性较强,(比如需要具备新闻采访能力、 新闻写作能力、 新闻编辑制作能力、 新闻策划能力、重大新闻直播的能力、口头报道能力)应该根据这一特点和课程性质来合理分配学时和学分,建议将60%-70%的学分放在专业和实践课上,既有利于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又能锻炼和培养培养学生具有动手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说,扛机器能拍,进机房能编的目标。

2、加强师资配备和教师深造

鉴于西翻院新闻专业师资力量的客观现实,我们首先应当加强现有在职教师的培养与与深造,要求现有专职教师通过自学、参加社会技能培训、购买网络课堂等方式让让老师在现有较强理论水平的基础上,掌握1-2门新闻采编、剪辑制作、摄影摄像等实践专业课程,做到理论和实践有机统一,以适应该专业设置的要求,从而培养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同时也为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打下基础。另外,可以考虑从地方电视台、广播电台引进几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参与实践教学,同时要求自有教师参加外聘教师的实践教学,通过传帮带的方式达到师资力量的提升。

3、增强硬件设施的配套,进一步完善实习基地建设,提高现有教学设施使用效率

针对现有教学设施匮乏的客观现实,学院应当考虑增强摄像机、照相机等教学设备的投入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为了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可以考虑校园广播站、学院电视台对新闻采编专业学生有序开放,至少为该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实训平台。让新闻采编专业学生在校内有机会开展采访、编辑、摄影摄像、影片剪辑与制作、录音与播出等实践课程的学习,最大程度的发挥学院资源的利用率,可以节省再投入的费用开支,达到一箭双雕的良好效果。

4、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教学

(1)课堂教学适当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在《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教学中,对于刚接触专业实践课的新生来说,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短期让他们进入专业记者的状态未免有些困难,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简短的电视新闻,新闻奖获奖作品,帮助学生记者的写作角度、写作方法,以此引导学生关注新闻,学会站在不同的立场对同一新闻事件进行报道。进而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了5分钟现场报道环节,针对当前发生的热点新闻事件,学生可以模拟现场报道,然后自己用一到两句话说新闻,并告诉别人这条新闻的价值点体现在哪里。通过这种现场实训的方式,不仅能让课堂更加生动,而且也能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也能更加精彩,学生实践能力不断提升。

(2)更加重视案例教学加情景模拟教学。①要让案例教学始终贯穿于在《新闻评论》、《电视节目策划学》、《新闻作品评析》的授课过程中。笔者在搜集整理国内外大量的新闻报道、优秀电视作品与电视节目,特别是在讲授《新闻评论》、《新闻作品分析》的时候,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给学生观看了《新闻调查》、《新闻1+1》、《鲁豫有约》、《艺术人生》等节目以及新闻报道等重大事件的现场报道,让学生学习其中的报道方法、主持特色,节目成功要素等,此外,在讲授新闻写作部分的时候,还结合了大量的平面媒体案例,让学生根据报纸、杂志的报道进行分析总结,比如对《南方周末》上的深度报道进行分析、对本地都市报(如《华商报》)上新闻标题和内容的评价等。②情景模拟教学。在《电视节目策划学中》,我们还尝试让学生模拟电视访谈节目,不是照搬现有节目,鼓励学生根据现有的一些优秀节目,再结合具体情况自主创新。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模式确定节目样式,搜集背景资料,设定选题,拟定采访提纲,扮演角色。学生在课堂上模仿《艺术人生》、《鲁豫有约》等谈话节目中嘉宾和主持的节目形式,虽然涉及的话题以校园生活占多数,但是在这样的训练中既可以让学生了解节目的基本流程,还可以锻炼他们的现场表达和组织协调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后期制作技术,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很好结合。③外出写生。比如《新闻摄影》、《新闻摄像》这两门课程,到了大二下学期都会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野外拍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主题,拍摄专题片。我们带领学生在南五台、周至沙沙河、熏衣草庄园野外拍摄实践,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既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记录了风景特色,回来制作的DV作品、照片等也可作为期末成绩及学生实习成果的一部分。还要考虑到如何做出一个新闻片或纪录片,突出与人交流的采访报道能力,并最终形成作品。教师要跟学生一起,随时讨论。这样的话,学生的野外拍摄也更加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④学生自办媒体实践。校园电视台、广播站、校报、校刊、简报等各种媒体(如西翻院的《娱乐E坐标》、《新闻时讯》、《西译青年》、《桃李文学报》、广播电台)都提供了学生良好的展现自我,实践的平台,让学生积极参与校报(比如《报纸编辑学》)广电中心以及各级各部创办的各种刊物的相关工作,也能更好的解决人力等问题。同时,还可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各种刊物更有个性。学生进入新闻单位完成实习前,在校内实习基地进行的有效演练,对于新闻专业学生的新闻敏感力、新闻采编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意义。这可以缓和新闻教学与新闻实践难以协调的问题。充分利用本校媒体资源(西译广播电台和西译电视台等),让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学生在西译电视台或西译广播电台创办专题节目,每周一期或每月一期,可采访本校知名学者、教授、学校领导、杰出校友等。内容可涉猎时政、焦点新闻、校园文化、学术观点等任意话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采编、主持、摄像等实践能力;新闻专业的教师对此进行专业指导;再次,积极开展校外合作,联络西安电视台、陕西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在这些地方建立新闻教育实践基地。

5、新闻专业实习的调整

对于新闻采编制作专业来说,可以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把实习分为小实习、中期实习和毕业实习。而我们的学生恰恰缺少中期实习或毕业实习,即使有短期的小实习,往往出现时间短,实习仓促,效果不佳的情况。

小实习针对低年级的新闻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如可以将大一大二的学生带去电台、报社、电视台等工作单位参观,让他们能直观地感受新闻工作,了解工作大体流程和情况,不仅可以使他们打下理念基础,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寻找自己的方向。

中期实习就是对学生进行一次寒暑假的集中实习。学生可以自主或学校联系当地实习基地,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新闻媒体或者与新闻专业相关的各种工作中,这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跟随老师进行采访、写作、编辑、剪辑等相关工作,这位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同时在毕业实习过程中,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比如新闻改革、节目改版等;了解国家社会的就业情况和政策情况,搜集撰写毕业论文及实习报告,为今后学生奔赴新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6、毕业论文与实习方式的转变

第9篇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高校招生的迅猛发展,艺术设计专业成为各高校艺术类专业发展的重点,随之而来的形式各异的艺术设计作品吸引和触动着人们的眼球,让人印象深刻,各类环境设计作品也屡见不鲜,但能够代表地域特色,在全国范围内积具影响力的作品并不多见。但艺术设计教学对我国设计行业的发展的推动作用有目共睹。全球经济和贸易一体化,使得国内和国外的设计产品在共有的消费者平台中展开竞争,在商品质量差别不大和使用价值差异不大的情况下,谁的商品设计含量更高,谁的商品在竞争中就会占据极大的优势。目前大量国外知名产品之所以能占据着国内相当大的商品市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设计水平较高、具有文化地域特色、更具国际设计时尚和潮流,另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是由于艺术设计教学存在着专业方向设置不够细化、知识结构僵化、教法单一、缺乏创新意识和对本土文化传承的意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教学脱节等现象。在世界各国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使设计和文化相结合,成为摆在当代教育者面前的一向重要

课题。

“花山文化”是左江流域壮族先民的文化产物,是壮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化的一支奇葩。它以悠久的历史、生动的画面、丰富的内容、粗犷的壁画、古朴的风格吸引着海内外的眼球,充分展示了左江流域壮族先民的聪明和智慧,体现了左江流域壮族先民在长期的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自身的过程中的敬畏自然、崇尚和谐的情怀和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本文从花山文化与艺术设计的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影视多媒体设计等三个方向入手,阐述设计教学中传承和吸收花山地域文化的方法。

花山文化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

“花山文化”由左江一带的自然山水、壮族人文景观及其历史文化所构成,并以广西崇左宁明花山岩画为代表。因此,花山地域文化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切合点离不开花山岩画。从花山岩画中提炼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图形符号,运用现代构成教学的方法,创作和实现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是广西视觉传达设计实现地域化特色的有效途径。对于花山岩画中的1800多个岩壁画我们不能单独停留在图形本身的拷贝和变形上,更应该通过岩壁画来传承文化、分析提炼、开发转化、应用得体等大的思路,在平面设计中体现地域特色文化,用平面的图形和符号去传承和映射文化,脱离了对岩壁画图形中暗含的故事传说、巫术文化、图形典故等研究,就不能真正认识岩画图形的真正含义,很难作到平面设计、包装设计等视觉设计作品和花山文化相得益彰。比如日本的设计大师田中一光,对歌舞伎这一日本传统文化形式进行了深刻解读,在将歌舞伎表演的视觉要素运用在海报设计中时,并没有直接“移用”表面形象,而是用现代构成设计语言对于传统形象进行了提炼和加工,所以,最终作品呈现出来的既具有现代感,又有鲜明的日本民族风格特征。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在国内已经发展了几十年,平面设计、包装设计人才遍布大江南北,我国的视觉设计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几乎很少能获得国际平面类评比的大奖,我国整体视觉设计水平在世界范围内仍不突出。更无法与近邻日本相比,与欧美更是差距明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缺乏鲜明的民族特色,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教学中,研究型的高校,注重理论学习与培养,实践技能型高校因师资和定位等多种原因,无法挖掘学生在民族低于特色研究上的深层次内涵,直接造成平面设计作品要么简单无内涵,无法引起观者的注意,达到宣传的效应;要么平面创意雷同抄袭现象严重,缺乏创意和特色。教学中,挖掘地域民族特色是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大量的田野调研,才能使学生的设计做品真正具有民族文化韵味和内涵。地处花山文化腹地的南宁高校区,很多土生土长的壮乡学生对本民族的相关地域文化更是驾轻就熟,在加上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的田野调查,更能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花山文化与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教学的结合建立坚实的基础。每年一度的宁明花山文化节更是打开花山文化与世界接轨的窗口,各种平面招贴和海报的宣传与制作为花山文化与平面设计教学的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提供了更大的平台,政府加强旅游宣传和市场客观需求更使得花山文化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相得益彰。

目前的广西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虽然也在开展特色教学,实训教学,注重地方特色研究与开发横向课题的研究与制作,但过于零散的vi设计,招贴设计等很难上规模,上层次,导致实训教学与学生课堂教学脱节现象没有实质性的改变。笔者认为花山文化的开发,宣传与利用,应该具有科学合理的开发和保护方案,高校作为教学和科研的前沿阵地,对花山文化的开发、宣传与利用也是理所应当和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政府可以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将花山文化开发与设计直接指定给高校设计和教学,从而一方面保护了花山文化的整体对外宣传形象。另一方面教学中的实训应用,使得花山文化更具传承性。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应该在深入挖掘花山文化土壤的基础上,在设计内容、立意创新上结合现代平面设计、包装设计的形式美构成法则,提高设计作品的层次和内涵。这样才能不落俗套,提高设计的影

响力。

花山文化与多媒体设计教学

多媒体设计,也叫多媒体艺术设计,其主要设计特征就是利用视觉传达的表现和构成形式,以多媒体媒介的形式展示出来,达到宣传的目的。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多媒体制作软件Ae、Ps等制作影视后期宣传片,主要以动态和静态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出来,在前期的基础教学中与花山文化融合主要包括:

1.基础构成教学:主要是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光的构成等几门构成课教学,在教学中充分提取花山文化的艺术造型元素,进行课程教学。设计素描和设计色彩可以通过采风的形式,进入花山文化的左江流域地带,进行包括民族服饰,特色建筑等的写生练习。3大构成课程和增加的光的构成主要是针对学生对于影视后期制作的图形图像构成而设置的课程,在点、线、面、体的构成要素中,可以充分利用花山岩画的人物造型为设计元素进行提炼,以现代的平面构成设计手法重新创造画面,以静态的画面形式呈现出来。

2.专业课程教学:以电脑为主要平台,运用多种媒体软件作为工具来设计作品,用剧本、图形、动画、动态视频和音频特效等多种形式进行多媒体后期效果设计和制作。在具体的图形设计课程中,还是要以平面设计的标志、图形创意与联想等课程的形式开展教学,通过基础训练,达到锻炼学生手脑一致的协同制作和想象能力。在动态视频课程中,虽然还住要以Ae软件的使用和操作讲解为主,但会灌输给学生设计好坏是否在于作品具有文化底蕴等设计理念和要求。花山文化因其形成时间久远,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文化底蕴,容易在影视后期制作作品中找到花山地区人们生活的影子,因此花山文化因子融入多媒体专业教学,一方面对于扩大和宣传地区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更主要的是通过花山文化低于与影多媒体设计的教学结合,使学生掌握一种设计与文化相结合的具体的只做流程和方法。提高设计品味和层次。

譬如,制作实训项目《印象花山》,从古骆越先民在左江流域繁衍生息的画面到花山崖画的历史遗存,从岭南地区的湿热气候到空灵俊美的左江沿岸风光,从乡野谣曲到壮族服饰,都具有长期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在影视多媒体设计中既要表现原始土著的古朴韵味又要弘扬新花山的现代气息,这都需要学生在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基础上,通过艺术文化专题的课程调研,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教学任务。花山文化在多媒体设计中的应用是个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我校的多媒体教学中尚处于摸索阶段。还需要整体把握,细处着手。简单的模仿和影视图片宣传,不具有深度和内涵,需要在今后不断的教学中加以总结和完善。

花山文化与环境设计教学

在低碳经济中,环境设计也必须要实现绿色设计、生态设计的理念,绿色、生态、环保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这样才符合现代环境设计的整体发展趋势。环境设计教学中更应灌输给学生的是室内外空间设计的生态化设计理念、本民族的特有文化设计理念。日本的设计由于面向现代化,并融入大量的日本传统文化因素,从而使其既体现了时代感,又形成了独特的日本风格,同时由于东方文化大背景的影响,日本的设计又蕴含了深远的东方民族文化精神,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花山文化是壮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域特色鲜明,历史久远,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自成体系的干栏式建筑在花山地区大量存在。这样就使得环境设计教学与花山地域特色建筑相结合是具备生长土壤的。

在环境设计教学上,可以渗透花山地区的干栏式建筑、花山岩画的装饰图案,来引入广西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整体设计和装饰定位,在室外的村镇规划建设上,建设以干栏式建筑村落为特色的新农村;在室内外装饰画,小品雕塑中则可以大量运用花山岩画图案造型进行创作和设计。重点启发学生对于花山文化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花山文化与环境设计作品的结合。既在教学中把浓重的花山文化的乡土气息,建筑文化、生态民俗、民族服饰等为设计因子考虑融入到环境设计的室内配饰品设计、室内外色彩设计、室外环境雕塑设计、城镇小区规划等的应用之中。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第10篇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材料动画;创作能力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G642.0;J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10-0147-03

Humble Opinions on the Explo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roject Methodology in Undergraduate Animation Practice Training Course, Take Material Animation as Example

WU Jun(Anhui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Wuhu 241002,China)

Abstract :Combined with 3 years project experience in the teaching of undergraduate course, based on the Material Animation course as an example, studies the application of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in the animation training courses in, put forward building upgrade version of the project teaching mode, teachers introduce animation enterprise in the industry, management mode, training programs, at the same time pay attention to the script creation, the artist research, in collaboration with artists, music professionals invited participation, education is to meet the needs of animation company, and the ability of both high art self-restraint and original animation talent, after three years practice, the teaching effect is good, for undergraduate anim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Key words :project teaching; material animation; creative ability

Internet :.cn

一、研究背景

(一)项目化教学研究现状

随着动漫产业的迅猛发展,动漫人才稀缺,各类影视动画公司、广告公司每年都抱怨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而教育部近年公布的十个最难就业专业中,动画专业连续4年都位列其内,动画企业的用工荒与动画毕业生的就业难构成了戏剧性冲突,究其原因,政策平台、产业模式、受众生态等多方因素所致,但不容忽视的是优秀动画人才紧缺是核心问题之一,高校动画人才培养能力不足问题凸显。如何尽快提升大学本科动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动画教学与社会需要有效对接显得尤为重要,在实训课程中应用项目化教学体系不失为有效路径。

国外针对实训类教育有诸多先进理念可供借鉴,如德国“双元制”、澳大利亚“证书制”、荷兰的项目化教学、英国的模块教学、国际CDIO教学理念等。德国“双元制”是较为成熟的培养机制,双元即学生身份(学生、学徒)、学习场所(学校、企业)、教师(学校理论教师、企业实训教师)、教学大纲(理论大纲、技能大纲)、考试(技能考试、资格考试)五重双元,1978年,我国开始借鉴学习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澳大利亚自1995年1月开始实行“证书制”,即在政府统一的职业资格认证框架AQF(AustraliaQualificationFramework)中提供8个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此证书与就业岗位及待遇息息相关。荷兰项目化课程体系遵循能力本位教育的原则,基本路径为:企业(行业)调研――确定核心能力――给出(或设计)项目――设计课程,让企业在实施环节中充分有效参与。几种模式皆把实体项目实训作为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核心,采用引导教学法,将教学环节贯穿于整个实训项目,使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最大程度围绕学生实践操作、技能掌握、问题解决等能力的培养,避免学用脱节。

国内项目化教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关于职业技能教育改革的文件相应出台,部分本科院校逐渐向技术类高校转型,推动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建设。自2002年起,职业院校开始尝试推行项目化教学,本科中部分工科专业也逐渐引入项目化教学模式,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模式日趋完善,人才培养效果显著,本科动画专业实训课程尚处于项目化教学的探索期。安徽师范大学《材料动画》经过3年项目化教学实践,教学效果良好,积累了一定经验。

(二)本项目研究的意义

项目化教学法指将专业理论基础与实践教学内容以具体训练项目的形式完成,把教学设计分解到项目的各个环节,分项目设计、项目计划、项目启动、项目实施、项目评估五个阶段完成。整个教学过程打破以教师为中心、传授式的教学体系,突破知识本位,避免学生机械模仿,形成以学生为主体、项目为载体,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探索和实践得到教学成果的学习模式。最终通过将成果汇报展映、社会投放、信息反馈,挖掘学生潜力的同时增强其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专业技能,提升学生专业意识、综合素质、自主学习意识。有利于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最终实现创作型实践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材料动画教学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材料动画》课程作为动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集原创性、技术性、操作性、专业性、实践性于一体,于大一第二学期开设,课程共计64课时,历时4周,每周16课时。项目实施过程包含动画剧本创作、人物场景设计、分镜头设计、材料选择与加工、灯光布置、短片拍摄、音效制作、后期合成等流程,需要使用Dragonframe、AnimatorHD、Photoshop、After Effects、Premiere、EDIUS等软件。老师制定项目任务,学生根据项目要求自主搭建团队、搜集信息、制定计划、分工协作、决策实施、管理监控、完成项目、评估总结,以动画短片创作为依托,把专业知识安排在各个制作流程,以项目推动教学。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讲解者,而是充当咨询师、技能导师、艺术顾问多重身份。

(一)了解社会需求

熟谙所需,了解掌握动画企业用人要求及社会要求。通过对杭州蒸汽工厂、上海贝生动画设计有限公司、北京辉煌动画公司、武汉人马动画、天津仁永影视动画公司、沈阳正点卡通有限公司等20余家动漫公司近5年招聘材料动画专门人才的统计,职位能力要求主要为:(1)学历学位要求:动画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2)专业技能要求:动手能力强,对制作材料和工艺有较为深入了解,有良好的手绘基础,熟练掌握动画规律,能够准确把握分镜的动作要求;(3)经验要求:从事过材料动画制作,具有相关经验者优先;(4)其他方面要求: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有快速的学习能力,富有创作热情,较强的原创能力。社会对动画人才的需求通过对儿童及家长的问卷可知,他们期待作品原创性强、艺术性高、制作精良、中国特色、内容健康、题材形式丰富等。由此可知,无论是动画企业还是社会受众,动画专业素养和一定艺术涵养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是最佳人选,所以人才培养中要兼顾实际动手能力、原创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艺术审美。在开课初期,老师组织学生前往动漫企业进行考察调研,通过对公司的考察调研和与公司专业人员的沟通交流,让学生亲身感知公司氛围及要求、业界动态、材料动画影片制作流程。

(二)确定项目要求

明确课程具体要求是航行舵,确定项目是实训课程教学的关键。课程项目化的表现形式有多种:校企互派师资、校企联合授课、企业实训、专业比赛、学术交流等,可根据资源进行选择。“双导师制”指大学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制定项目总体要求,包括内容要求(原创有新意)、制作周期要求(1个月)、质量要求(艺术性强)、片长要求(不低于2分钟)、渲染输出格式及尺寸要求(avi或mov、1920×1080)等。参照公司分工流程制定项目管理手册,对考勤、进度跟踪、项目交接等做环节做细致规定,上课严格执行考勤打卡制度,考勤结果将折合成平时成绩分数;用绿、蓝、黄、红四种颜色标注制作进度,绿(已完成交接)、蓝(正在制作)、黄(需要修改调整)、红(进度严重缓慢或需重新制作);项目交接实行组长责任制,各小组组长负责分发下达制作任务,并及时交接已完成的制作内容,交接时签字确认,权则分明,便于管理。

(三)项目分团队和安排

动画企业工作更多强调拳头效应,注重团队协作能力,传统授课方式多注重学生个体能力的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薄弱,往往导致毕业后很难快速适应企业协同工作的方式,所以在教学中培养个体的团队协作意识尤为重要。学生自主选择4人为一个团队,小组推选一名同学担任导演,组建团队时教师根据专业基础情况进行适度调控,尽量“优中良”搭配组合,避免“强弱两极分离”。项目过程细分为前期设计组、制作组、摄制组、后期制作组,小组成员根据自己兴趣与特长担任各组组长,借鉴动画公司的运营管理模式,学生各司其职,确保制作顺利开展,增加组员的活力与新鲜感。企业导师作为顾问,时刻关注学生的作品动态,并给予专业指导。

(四)项目开题

项目开题对整个项目的成败具有根本性作用,主要探讨剧本创意、美术设定、材料选择、项目企划书等。主题设定我校采用半开放式,参考主题由教师给出安徽民间传统故事、安徽戏曲、童年记忆、生存空间等特定选题以供选择;自拟主题则由学生根据兴趣自行确定。确定主题后先分组讨论,并开始构建剧本大纲。教师对主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并集中介绍常见材料的特性以供不同团队制定预选方案。项目开题以团队为单位由导演进行5分钟汇报,主要阐述剧本梗概、美术设定、材料预选方案及进度安排,全班同学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给创作团队提供有益建议。开题结束后团队成员进行文本资料查找,并利用周末进行考察调研和前期设定,每个小组拿出至少3套设计方案,通过小组讨论、投票选取最佳方案。设计方案通过后前期设计者与模型师共同确定实物模型制作方案,包括角色与场景比例、骨骼搭建、动作表情设计、表情设定、材质设定、色调气氛图、分镜头设计、拍摄角度、人物走位、机位运动轨迹等,最终形成完整的动画项目企划书。如何凸显本科动画专业培养高端人才的诉求,参考借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老一辈艺术家创作动画作品的方法,在前期鼓励实地考察与外聘艺术指导双管齐下,实地采风考察能使创作者获得亲身体验,将真情实感融入创作设计,打破目前多数商业动画项目及大学创作课闭门造车空想式,回归创作本真,同时在前期角色及场景设定时,鼓励学生邀请国画、油画、版画等专业艺术家兼任艺术指导,多学科融合互补,协同创新,通过创作过程让学生感知艺术的深度与厚度,开拓视野,习得经验,增长学识。

(五)项目制作过程

项目制作过程包括材料动画制作、拍摄、合成,是材料动画课程的核心。引进动画公司管理制度,由导演总负责,组长监督制作进度与完成质量,制作伊始邀请企业老师进行两次授课,介绍业界前沿动态及关键技术经验分享,教师充当技术顾问和艺术指导,传授基本核心技能,如工具使用技巧、灯光技巧、拍摄软件(Dragonframe、AnimatorHD)操作技能、后期编辑技术(Photoshop、After Effects、Premiere、EDIUS)等,实时掌握每个团队制作进度,解疑答惑,在团队遇无法解决困难时提供解决方案,使短片创作各环节高质量有效推进,环节之间实现无缝衔接。动画短片音乐制作鼓励学生邀请音乐专业作曲系同学及专业人士参与。为确保制作进度及质量,开展两次中期检查和一次影片预审,检查与审片过程邀公司从业人员一同参与,中期检查主要核实艺术风格与质量要求及进度是否按照课程要求完成、下一步工作规划是否合理等,影片初审主要检查影片初期合成效果,提出具体修改意见。此环节中教师必须及时洞察项目出现的问题,引进企业管理模式,学生每天上下课准时签到,每天登记更新项目进度表,每周一上午召开项目例会,商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所得、所惑,厘清项目过程中需解决的问题及下一步设想。

(六)项目成果考核

对学生最终影片进行校园电视台展播、美术作品展映、观片交流会,邀请业内人士、校内师生、社会成员观看作品。学生最终分数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40%、业内教师评定成绩50%、社会评定成绩10%。平时成绩依据考勤情况、个人承担工作量、团队成员互评情况,由教师最终评定具体分数;邀请五位动画公司企业人员参加观片交流会,对影片进行现场打分,取平均分作为业内教师评定成绩;在展览现场为社会观众每人发放一张投票,最终统计每部影片的得票数,计算所得票数比例核算分值,满分为10分。此外,将优秀影片到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扩大其交流与传播,并推荐到当地电视台进行展播或参加国内外专业大赛,接受社会的检验和评价,以期得到更好的传播推广。聘请业内人士参与观片交流会,并把他们的分值设为最高比重,尊重业界专业需求和判断,请业界导师对影片进行交流互动并分享经验,让学生了解到业内的标准并朝之努力,为学生提供开放视野,同时通过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完善项目化教学,吸取经验。

三、材料动画教学中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合理规划项目是基础

如何把理论知识分解到实体项目中的各个环节,把知识点与实际应用作有效衔接;如何在项目中使学生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专业素养;如何更为有效的对作品进行考核;如何把企业先进管理经验应用于项目管理;如何使企业人员参与教学;如何在最终项目成果考核中体现灵活多元的评价机制;如何后期推进成果的社会化价值体现……这一系列问题需在规划设计项目时考虑进去,从而制定“社会版”与“高校版”互为结合的项目规划,使学生逐步具备企业所需能力。

(二)认清实质内涵是核心

在引进项目化教学模式时,既不能生搬硬套全部照抄,亦不能逢场作戏华而不实,需结合自身专业特性、课程培养目标、企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如何凸显大学本科动画专业实训课程培养重点,应兼具艺术原创力与实践动手能力,故在项目过程中,引进公司项目化的“改良版”,增加对学生原创能力的培养,注重考察写生,鼓励学生与艺术家及专业音乐人合作,推动多学科联动。引进公司管理模式,让学生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得到规范化、高效化的氛围体验,确保项目制定、实施、考核、管理全部项目化的实际意义,避免流于形式。

(三)师生角色转化是关键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开放性研究型的教学方式,师生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不再采用传统式教学模式,而是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对学生给予观察、指导、鼓励,扮演项目任务制定者、专业技能导师、项目管理导师、理论导师、生活导师的角色,全程多维度全方位参与学生项目,涉及范围远超传统课堂;学生变被动接受式转化为主体,以团队协作方式自主学习、创作,学生也承担多种身份:领导者(导演、组长)、员工(自己动手制作)、联络员(与老师交流)、管理者(项目管理),需要彼此之间相互信任支持,密切配合,从而全面提升综合能力。

(四)有效监控指导是保障

项目化教学的开放性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但如果疏于管理,便容易产生混乱不堪、配合无序、技术盲点、错误不断、进度失控、项目中断等系列问题,教师务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有效监控和指导,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引入企业先进管理经验之初会出现学生不适应的情况,需要耐心引导。制作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团队管理问题等诸多问题都要及时了解掌握,帮助学生保持正确的创作方向和高昂的创作激情。

结语

项目化教学是基于能力本位培养对本科动画专业应用性教学课程创新与发展的新模式,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创作兴趣,学生不仅能从中学到专业知识和经验,更重要的是对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应变能力、专业技能的培养。通过对在校学生和已毕业学生的访谈中发现,他们对于材料动画实施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成果有以下总结:(1)提前了解动画制作公司对作品的要求,毕业后能快速适应公司要求;(2)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组员协调能力,通过合作的方式理解了团队的重要性;(3)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对项目的跟进过程中提升专业素质;(4)增强学习热情,教学模式灵活生动,切身体会到材料动画创作的乐趣;(5)考察采风及调研印象深刻,通过切身体会对创作主题有更深刻的感受;(6)邀请艺术家担任前期设计指导不仅提升了作品的整体艺术水准,最大限度调动创作激情,同时与艺术家交流开拓了视野。在历时3年的《材料动画》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项目化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专业技能等多方面都有显著提升,教学成果比过去明显改善。因此,推动升级版项目化教学在大学本科动画实训课程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将有助于高质量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许央琳.高职院校在动漫实训课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改革和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1(5):137-140.

第11篇

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由于上述师资偏重理论性、硬件配套不完善的主客观原因,导致该专业教学模式偏重于课堂理论教学,而课外实训课程、试验室操作课程难以开展。课程结构设置存在的问题目前,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和合理。理论课比重偏多,实践课较少。

二、改革方向的探索

1、根据职业化教育的目标,合理分配课程教学比例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实践性较强,(比如需要具备新闻采访能力、新闻写作能力、新闻编辑制作能力、新闻策划能力、重大新闻直播的能力、口头报道能力)应该根据这一特点和课程性质来合理分配学时和学分,建议将60%-70%的学分放在专业和实践课上,既有利于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又能锻炼和培养培养学生具有动手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说,扛机器能拍,进机房能编”的目标。

2、加强师资配备和教师深造

鉴于西翻院新闻专业师资力量的客观现实,我们首先应当加强现有在职教师的培养与与深造,要求现有专职教师通过自学、参加社会技能培训、购买网络课堂等方式让让老师在现有较强理论水平的基础上,掌握1-2门新闻采编、剪辑制作、摄影摄像等实践专业课程,做到理论和实践有机统一,以适应该专业设置的要求,从而培养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同时也为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打下基础。另外,可以考虑从地方电视台、广播电台引进几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参与实践教学,同时要求自有教师参加外聘教师的实践教学,通过“传帮带”的方式达到师资力量的提升。

3、增强硬件设施的配套,进一步完善实习基地建设,提高现有教学设施使用效率

针对现有教学设施匮乏的客观现实,学院应当考虑增强摄像机、照相机等教学设备的投入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为了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可以考虑校园广播站、学院电视台对新闻采编专业学生有序开放,至少为该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实训平台。让新闻采编专业学生在校内有机会开展采访、编辑、摄影摄像、影片剪辑与制作、录音与播出等实践课程的学习,最大程度的发挥学院资源的利用率,可以节省再投入的费用开支,达到一箭双雕的良好效果。

4、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教学

(1)课堂教学适当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在《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教学中,对于刚接触专业实践课的新生来说,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短期让他们进入专业记者的状态未免有些困难,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简短的电视新闻,新闻奖获奖作品,帮助学生记者的写作角度、写作方法,以此引导学生关注新闻,学会站在不同的立场对同一新闻事件进行报道。进而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了5分钟现场报道环节,针对当前发生的热点新闻事件,学生可以模拟现场报道,然后自己用一到两句话“说”新闻,并告诉别人这条新闻的价值点体现在哪里。通过这种现场实训的方式,不仅能让课堂更加生动,而且也能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也能更加精彩,学生实践能力不断提升。

(2)更加重视案例教学加情景模拟教学。

①要让案例教学始终贯穿于在《新闻评论》、《电视节目策划学》、《新闻作品评析》的授课过程中。笔者在搜集整理国内外大量的新闻报道、优秀电视作品与电视节目,特别是在讲授《新闻评论》、《新闻作品分析》的时候,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给学生观看了《新闻调查》、《新闻1+1》、《鲁豫有约》、《艺术人生》等节目以及新闻报道等重大事件的现场报道,让学生学习其中的报道方法、主持特色,节目成功要素等,此外,在讲授新闻写作部分的时候,还结合了大量的平面媒体案例,让学生根据报纸、杂志的报道进行分析总结,比如对《南方周末》上的深度报道进行分析、对本地都市报(如《华商报》)上新闻标题和内容的评价等。

②情景模拟教学。在《电视节目策划学中》,我们还尝试让学生模拟电视访谈节目,不是照搬现有节目,鼓励学生根据现有的一些优秀节目,再结合具体情况自主创新。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模式确定节目样式,搜集背景资料,设定选题,拟定采访提纲,扮演角色。学生在课堂上模仿《艺术人生》、《鲁豫有约》等谈话节目中嘉宾和主持的节目形式,虽然涉及的话题以校园生活占多数,但是在这样的训练中既可以让学生了解节目的基本流程,还可以锻炼他们的现场表达和组织协调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后期制作技术,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很好结合。

③外出写生。比如《新闻摄影》、《新闻摄像》这两门课程,到了大二下学期都会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野外拍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主题,拍摄专题片。我们带领学生在南五台、周至沙沙河、熏衣草庄园野外拍摄实践,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既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记录了风景特色,回来制作的DV作品、照片等也可作为期末成绩及学生实习成果的一部分。还要考虑到如何做出一个新闻片或纪录片,突出与人交流的采访报道能力,并最终形成作品。教师要跟学生一起,随时讨论。这样的话,学生的野外拍摄也更加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④学生自办媒体实践。校园电视台、广播站、校报、校刊、简报等各种媒体(如西翻院的《娱乐E坐标》、《新闻时讯》、《西译青年》、《桃李文学报》、广播电台)都提供了学生良好的展现自我,实践的平台,让学生积极参与校报(比如《报纸编辑学》)广电中心以及各级各部创办的各种刊物的相关工作,也能更好的解决人力等问题。同时,还可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各种刊物更有个性。学生进入新闻单位完成实习前,在校内实习基地进行的有效演练,对于新闻专业学生的新闻敏感力、新闻采编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意义。这可以缓和新闻教学与新闻实践难以协调的问题。充分利用本校媒体资源(西译广播电台和西译电视台等),让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学生在西译电视台或西译广播电台创办专题节目,每周一期或每月一期,可采访本校知名学者、教授、学校领导、杰出校友等。内容可涉猎时政、焦点新闻、校园文化、学术观点等任意话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采编、主持、摄像等实践能力;新闻专业的教师对此进行专业指导;再次,积极开展校外合作,联络西安电视台、陕西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在这些地方建立新闻教育实践基地。

5、新闻专业实习的调整

对于新闻采编制作专业来说,可以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把实习分为小实习、中期实习和毕业实习。而我们的学生恰恰缺少中期实习或毕业实习,即使有短期的小实习,往往出现时间短,实习仓促,效果不佳的情况。小实习针对低年级的新闻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如可以将大一大二的学生带去电台、报社、电视台等工作单位参观,让他们能直观地感受新闻工作,了解工作大体流程和情况,不仅可以使他们打下理念基础,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寻找自己的方向。中期实习就是对学生进行一次寒暑假的集中实习。学生可以自主或学校联系当地实习基地,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新闻媒体或者与新闻专业相关的各种工作中,这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跟随老师进行采访、写作、编辑、剪辑等相关工作,这位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在毕业实习过程中,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比如新闻改革、节目改版等;了解国家社会的就业情况和政策情况,搜集撰写毕业论文及实习报告,为今后学生奔赴新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6、毕业论文与实习方式的转变

第12篇

关键词:汽车服务工程 生产实习 教学内容 探讨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167-01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及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行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围绕汽车销售、使用和维修而形成的汽车后市场已逐渐成为一个富有发展潜力的领域。汽车服务业的迅速的扩大,也导致了汽车服务人才的紧缺,为了满足社会对汽车服务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及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设置了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以培养出具有较强汽车结构理论知识及汽车服务技术的专业汽车服务人员。生产实习作为高校汽车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其教学内容如何设置及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生产实习目前存在的问题

由于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属于工学和经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课程设置覆盖面较广,对老师的要求也较高,目前国内开设该专业的学校相对较少。很多高等工科院校开设的汽车方向专业为车辆工程专业,该专业偏重汽车发动机及整车结构的教学与研究,生产实习环节就以到汽车生产企业的参观及汽车拆装实践为主要内容;而其它高职院校开设的汽车方向专业均以汽车检测维修实践操作为教学重点,其生产实习环节以到汽车修理厂的实践维修操作为主要内容。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侧重点在于汽车服务技术,因此生产实习的方式及内容和上述专业生产实习环节就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因此,如何确定高等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教学方式及实践内容,不仅是完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任务,也是目前需要大家研究探讨的教学领域。

2 生产实习教学内容的探讨

2.1 参观实习与顶岗实习相结合实习方式的制定

以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学生以后的主要就业方向为依据,参照汽车服务工程的课程设计体系,将生产实习方式定位为参观实习和顶岗实习。参观实习分整车及零部件企业两种。对整车生产企业的参观,以整车装配线为主;对于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参观,以零件的加工设备及加工工艺为主。通过参观实习的开展,使学生对汽车产品的结构特点及生产过程有个全面的感性认识。顶岗实习,以汽车4S店为对象,通过让学生在4S店设置提供的工作岗位上进行轮流换岗实习,使其了解每个工作岗位的工作需求及熟悉汽车的整个服务流程体系,更好的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

2.2 生产实习时间安排及实习企业选择的合理拟定

根据现有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安排,生产实习时间具体安排第6学期后半段,实习时间一般计划为6周,为了能够更好的体现该专业的侧重点,将安排在汽车生产企业进行的参观实习时间定位为2周,将安排在汽车4S店开展的顶岗实习时间定位为4周。参观实习企业优先选择体系完整的知名汽车生产企业,包含两方面内容:首先参观汽车整车总装自动线的装配工艺流程、辅助装配自动线的运行情况及所有装配的辅助设备,了解汽车产品的生产过程和装配工艺过程;其次参观汽车各种关键零件生产流水线,了解各种零件的加工设备、定位夹紧方式、加工方法、加工工艺及检测装置,区分各种不同加工方法的特点及要求。顶岗实习优先选择具有成熟完整服务体系及足够接待能力的大型4S店,包含内容有:汽车的检测、维修、营销、装饰美容、二手车服务及保险理赔等方面。全方位、多岗位的实习使得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体验汽车服务技术的关键和核心要求。

2.3 理论教学与生产实习实践活动一体化的教学体系探索

为了最大程度提高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实践教学效果,在确定生产实习方式、时间及企业以后,详细制定编写生产实习教学大纲及实习指导书。参观实习企业选定以后,通过和企业商讨具体的参观车间,在进入车间参观以前,要求指导老师及车间工作人员对实习车间的生产线布置及加工设备功能进行讲解,使得学生明确参观实习目的,同时要求学生做好笔记,以避免学生在实习中盲目性。因而在安排实习指导老师时,以讲授汽车结构及发动机课程老师为主,每个班级配备两名指导老师,以满足学生在参观实习过程中的提问及答疑。对于顶岗实习,在具体4S店确定以后,通过和4S商定具体的实习岗位,对学生进行分组轮岗实习,使得学生能够体验整个汽车营销、售后、维修及理赔服务体系中的每个工作岗位。同样在每个岗位实习开始,指导老师及4S工作人员对每个岗位的要求进行讲解。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体验,使得生产实习的实践教学更加高效直接。实习指导老师在每个岗位实习结束后,结合岗位的具体工作性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总结,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求知欲,增强对岗位核心职责的理解。

3 结语

通过分析目前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环节存在的问题,对我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分析探讨,对提高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对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及未来就业都极为有利。

参考文献

[1] 鲁植雄.汽车服务工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 陈长.汽车生产实习教学环节的实践探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报,2012,18(1):136-137.

[3] 刁金香.顶岗实习学生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4(4):13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