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9 07:48: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地理自然地理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1、多向联系法
同一地理事物从多角度进行解释,是运用发散思维进行知识的多向联系的方式之一。如太阳直射23°26′N,可以从下面几点取得联系:(1)地球表面正午 太阳高度的变化;(2)北半球夏至日;(3)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4)地球公转速度慢;(5)亚欧大陆受低气压控制,北 太平洋受高气压控制等。(6)气压带移动与北半球气候变化等。
地理事物中一因多果的推导,是进行多向联系的又一种方式。如因地理自转产生地方时的变化、昼夜更替等。在高中地理中一因多果的例子很多,经常主动思考有关问题,有助于使知识的多向联系更为广泛。
地理事物中多因一果的分析,也是进行多向联系的一种方式,它能帮助我们全面细微地考虑问题,加强对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如降水的成因有:(1)暖湿气流 前进时受地形阻挡上升冷凝而成地形雨(2)湿热气流强烈受热上升冷凝而成对流雨(3)冷暖气流相遇,暖空气沿锋面爬升冷凝而成锋面雨(4)暖湿空气沿台风 中心旋转上升冷凝而成台风雨。
2、知识的逆向思维与假想性推测
逆向思维即打破习惯定势,不按常规从正面去思考,而 从反面来思考,这样既可加深对地理事物的理解,又可培养多向思维能力。如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天体的条件,课本讲了两点:
(1)有介乎0—— 100℃的温度,这是液态水存在的温度条件;
(2)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为什么会有水、大气呢?我们可逆向分析如下:
地球适当的体积、质量——吸住大气生命物质存在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水
打破习惯定势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时也如数学上定理与逆定理,定理成立,逆定理不一定成立。如含化石的岩石一定是沉积岩,但沉积岩并不一定有化石。
假想性推测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有效方法。如黄赤交角扩大或缩小引起的变化——阳光直射范围、极昼、极夜范围、五带的划分范围亦随之变化等。
总之,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学习中要取得成功,不能仅仅靠能力和勤奋,而且也要靠有效的学习方法,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培养主动学习的技能与习惯。
高中地理学习技巧
1.培养兴趣,轻松学习
没有兴趣,学习就会从"享受"变作"忍受",成为负担。有了兴趣,学习就成为一种需求,就学得轻松愉快,动力无穷。
2.文理交融,学法兼用
在高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因此,学习高中地理就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理科或文科的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这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3.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它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所以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应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图",定能事半功倍。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中地理必修一;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3-0085-02
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也称为翻转教学、颠倒课堂等。2007年,两位美国科罗拉多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老师为帮助学生补课,将PPT录制为视频并配合讲解上传网络,翻转课堂由此起源。2011年,可汗学院使得翻转课堂在美国广受欢迎,并逐渐影响全球。
所谓翻转课堂,是较之传统模式的课堂而言的。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知识接受、知识内化。传统模式下学生在课堂内通过教师的讲解传授完成知识的接受,再通过课外的练习、实践等完成知识的内化。而在翻转课堂这种模式下,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学习教师制作的微视频、优选的学习资料替代传统的课堂讲解以完成知识的接受,而在课堂中通过合作讨论、疑难解答等完成知识的内化。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不单是教学方式的改变,更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自主学习发现问题,以学定教解决问题,更加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高一学生学习地理现状简析
笔者在对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一第一、二章的听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中普遍表现出较困难,且考试成绩普遍不高的现象。尤其表现在地球的运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气压带和风带几节中,相关知识点教师在课堂中常常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演示、讲解,力求学生能理解掌握,可大多学生仍是一脸迷茫。
从知识内容来看,必修一侧重于自然地理,重点阐述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高中地理课程知识与理论的基础。其涉及到许多学科内准备知识,比如地球、气候的基础知识等,也涉及一些没有学到的跨学科内容,如物理、化学等,为减轻学生负担,教材处理得相对简单,而且初中时地理学习存在基础不踏实,态度不端正的问题。所以在缺乏必备知识准备、初高中地理知识有所脱节的情况下,学生学习本来就有一定难度的自然地理知识,显得比较吃力、缺乏兴趣甚至心存恐惧。
二、翻转课堂应用的可行性及策略
针对这种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尝试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
在现阶段的翻转课堂实践中,理科的应用更多,因为理科的知识点更明确,许多教学内容能通过讲透一个概念、例题、实验来完成,而文科类的科目,一个教学内容会涉及多方面内容,且需要师生之间进行思想情感上的交流、沟通才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说文科类较不适于翻转。但高中地理必修1的知识具有其特有的特点,其侧重自然地理,主要介绍自然地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并学会探究地理事物、现象发展变化的成因,理论性较强、抽象程度高。传统课堂讲解过程中存在一个知识点教师讲授多遍学生仍难以理解或似懂非懂做题错误率高的情况。所以对于相关原理、概念、过程等知识的学习,如热力环流、风的形成、三圈环流、洋流的形成与分布、水循环的过程等,翻转课堂的模式是很有效的。
但翻转课堂模式的实施,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有策略、有步骤地开展,不能只流于形式,盲目模仿。
1.教师的教学观念应转变,信息技术水平应提高。地理翻转课堂中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更多,应尽力制作或优选形象、科学的视频、资料供学生课前学习,及时获取并整理学生的问题,课中引导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并提供生活中的相关地理现象供学生迁移学习研究,体现乡土地理、生活中的地理,以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兴趣。这无疑对于教师知识储备、信息技术水平的要求也更高。最核心的是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应转变,不能将视频作为替代讲解的工具。
2.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应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应加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个没有学习兴趣和需求的学生,无论课堂怎么翻转,最后效果只是殊途同归。翻转课堂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能力要求更高,如果学生在课前没有观看视频学习,自然也就不会产生问题,课堂活动也就无法进行,而高一地理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很强,并且是整个地理学习的理论基础,一个环节掉链子,之后整个都会受影响,所以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也应该更加严格。
3.确保网络信息资源渠道畅通。没有网络平台,翻转课堂也只能是无米之炊。所以首先学校要保证硬件配置跟得上,也需要教育部门和社会的大力支持。硬件配置满足了,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或网络上的优秀课程资源如可汗学院课程等也能在学校里被充分学习和应用。应用最为广泛、技术门槛最低的交互软件――QQ群,就是一种很好的师生课前交互平台。
4.合理分组,建立合适的评价机制。课堂活动的进行主要是以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形式来解决疑难的,所以教师应合理分组,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调动每一个学生积极表达地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此外,教师应对翻转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中的学生表现进行及时评价。
三、笔者以“热力环流”为例,简析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及教学构想
1.创建课前学习材料。在传统教学的教材内容分析、目标确定等环节的备课基础上,教师应选择清晰的活动中实验的视频,并采用“录屏软件+PPT”的方式录制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教学视频,视频中应配合录制讲解过程,视频中的关键部分应予以标记,如实验中的燃香是从哪里放入的?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重难点部分教师也可以通过语言、语速等方式提醒注意。教学视频准备完成后,前置性作业也不可少,前置性作业的设计的数量、难易梯度都应合理设计,且一定要使学生感兴趣,可以多结合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歌词合理性的分析(海风轻轻地吹,海浪轻轻地摇,歌词可用音频播放)、历史典故分析(如三国中的火烧上方谷,可播放相关影视片段)。课前学习材料准备完成后,在上课前两天将视频和相关材料发给学生,可以以班级QQ群为平台学习交流。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应及时统计、反馈。
2.组织课堂活动。首先,进行疑难解答。该阶段主要对课前学生学习主要存在问题、以及凭教学经验确定的重难点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在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控制节奏,并确保每个学生都切实参与。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对相关知识点予以强调,如气压随海拔的变化规律,热力环流形成的具体过程及示意图绘制,等压面随气压高低变化的弯曲情况,海陆风的活动题目等。
然后,精选练习题。以此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也可选择相应会考和高考真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教师在学生完成后要及时评讲,适当提炼,概括总结。
最后,问题探究――“为何城市的温度比郊区高”,并结合学生所在地、结合实际进行讨论。
翻转课堂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反复、选择性播放教学视频,更好促进学生对疑难知识的理解掌握,同时也利于学生对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操作掌握。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操作水平。
四、问题及困难
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地理必修一的教学中,学生对于理论性强、抽象度高、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地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来说,学习兴趣、效率、成绩都会有明显提高,但在现阶段也不容忽视一些问题和困难,如许多家长领导的翻转课堂理念还没普遍形成,管理、技术等多方面条件还需要大力支持等,这些都会制约翻转课堂的有效实行,所以翻转课堂的推广还得靠集体的智慧和支持,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张洪珍,刘向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J].地理教学,2014,(6):31-32.
关键词:艺术生;地理学习;教学;幸福
从教艺术高中近十年的我,感受过取得成绩时的快乐,同时也品尝过学生不听话时所表现出来的对老师的不尊重。可以说在这么多年的地理教学工作中,酸甜苦辣各种滋味我都已尝过。因为我一直要面对的都是那一批特殊的学生――艺术生,学习成绩不够优秀,可以说是不想学习即厌学的学生占到了大部分,看到同事们,每天几乎都在和自己的学生斗争,哪里还有幸福可言!同时我也在反思我们的学生这样学习能有幸福吗?但我深知从事地理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我有责任让他们每个人学有所获,快乐地度过高中学习生活,让艺术生们的地理学习回归幸福!
一、阐述艺术生的学习现状
艺术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生群体,有别于普通中学里的学生,他们在中考中大多失败过,这些孩子不是不想学,而是他们的障碍太多,学习基础太差,当他们每每想学习时就受到打击,他们受到的打击太多,以至于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在我这几年接触艺术生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大多活泼可爱,性格直爽,爱憎分明,思维感性。他们有的富有个性,有的前卫时尚。他们看似轻松,但深入接触后你会发现他们的确很累,与普通高中生相比,不仅要学同样的文化,还要占用一半甚至更多的时间(尤其是舞蹈学生)来学习他们的专业,在高考,他们必须先过专业才能有文化考试资格,而且越是认真的学生越是辛苦。
对他们来说地理的确很难学。学习地理需要比较强的理性思维能力,而这点恰恰是许多艺术生所缺乏的,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非常地薄弱。不仅如此,地理学科还要求有丰富的生活常识,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时事,可是艺术生很少有时间看书读报,看电视上网来关注新闻,因为他们的课余时间更多地需要去学画、练功、练唱、练琴等等。学好地理对艺术生来说比较难,甚至他们还因此出现了“恐地症”。
二、剖析艺术生学习地理出现困境的原因
1.对地理学科认识的偏差
从初中升入高中,许多艺术生单凭自己的经验形成对地理学科片面的认识,认为地理课就是一门副科,无关紧要,尤其高一的学生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如语数外。
2.对地理学习方法的认识偏差
艺术生还会认为地理是一门单纯的文科,所以自然而然会采用一些文科的学习方法,造成了地理学习过程中重记忆,轻理解;重突击,轻平时;死记硬背,学习机械,越学越迷惘,甚至无从下手。
3.对地理学科兴趣不足,缺乏学习的驱动力
每当接手一个新艺术班级的时候,我往往会利用第一节课的时间对学生的地理知识进行摸底,常会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谈谈自己对这门课的感受和想法,而大多数学生们的回答却是“地理课无聊”“枯燥乏味”“听也听不懂”“没有兴趣”等,这让我感到一些尴尬和一点失望。艺术生们严重缺乏地理学习的积极动机,这明显影响了其思维与主观能动性,地理自然变得难学了。
4.对地理学习缺乏良好的思维能力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强,知识结构紧密且知识面很广的学科,俗话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就要求学生们的思维能力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而艺术生们在这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地理成因的学习探讨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如:在分析日本河流的水文特征时,很多同学会无从回答,只有少数学生会从日本的地形特征和所处的气候类型去考虑。
5.对地理的学习缺乏初高中学科知识的衔接,存在着知识的断层现象
高中地理是以区域地理为载体的一门学科,无论是自然地理的学习还是人文地理的学习,大多数情况下还是离不开世界或中国等区域地理作为背景,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主要被安排在初一时段学习,并且在中考中其比重是比较低的,因此学生们对其的重视程度大打折扣,到了高中多半早已遗忘,这就会使高中地理的教学显得十分被动,犹如断层似的。
三、实施实现师生幸福和谐发展的地理学习策略
1.正确指导艺术生学习地理第二语言――地图
(1)指导学生学会读图定位技能
对于艺术生而言,用于学习识图的地图不能太复杂,范围不能太大,应从简易图开始,从小范围地图开始,天天学习读图,识图和认图。比如:在学习东亚分区的时候,可以从日本地图开始,多方面来定位,如定点突破法、形象记忆法、相对位置记忆法、特殊地理事物定位法,剖面观察法等。
(2)指导学生学会绘图
经常绘制各种示意图、区域地图和原理图能够有效地提高艺术生学习地理的能力,发掘学生的地理潜能。这需要教师耐心地引导学生掌握绘图步骤,要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从模仿到创新,逐步提高。
2.培养艺术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关键
(1)构建“动手动脑”的地理课堂
让一群天天练习到身心疲倦、精神不振的艺术生们来听一堂对他们是那么遥不可及的地理课,整堂课无疑会变得死气沉沉,单调乏味,缺乏师生互动,教学效率低。如果在地理课堂上推出一些课堂活动,让学生们动起手来(因为动手必动脑),比如:在《中国的行政疆域》这一节课中,学生们对地理知识点的记忆量是相当多的,尤其得记住34个中国行政区的全称、简称、省会、具体的位置和轮廓等知识点。这时,可以尝试让学生自由组合按组进行拼图比赛,再设立些激励性的奖励机制,这样不仅可以挤走艺术生们的“睡意”,而且重要的是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激发他们的地理学习兴趣,让他们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在这堂课中我看到了学生们愿意动,愿意学,且学得起劲,这也是地理课程最大的增值点。
(2)巧妙插叙,激趣
高中地理教材中常有一些比较重要但又抽象的内容,教师可以适当地引用一些与教材有紧密关系的,学生爱听的,且生动的、形象的、有趣的材料加以印证,一方面深化学生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情趣。
(3)妙用地理记忆法来快乐地学习
地理是一门文理兼容的学科,要求学生即要用文科的学习方法去记忆,又要用理科的学习方法去理解,这增加了艺术生大脑记忆的负担,使学生们害怕记忆地理知识。但是地理又是一门知识趣味性强,涉及范围很广的学科,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用各种地理记忆妙法,会使地理学习妙趣横生,增强学习效果。
比喻记忆法是把所要记忆的地理知识与人们熟知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完成记忆的方法。例如:记忆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时,可比喻为燕子的季节迁徙。记忆锋面雨在我国东部移动规律,可比喻成两军交战。
形象记忆法是把所需要记忆的材料同某种具体的事物、数字、字母、汉字或几何图形等联系起来,借助形象思维加以记忆。
顺口溜记忆法是将地理知识编成口头韵文加以记忆。
3.构建高效课堂,让艺术生轻松幸福地学习
(1)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
45分钟的地理课堂对于艺术生有限的文化学习时间显得更为宝贵与重要,由此,课堂不能再是低效率的“满堂灌”形式,而应该立足于提高课堂效率,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把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教师重点是做好引导和点拨。这样一来,教师的活动从表面上看是少了,其实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更严了。首先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在对所教内容充分钻研、融会贯通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案。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更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而且需要更敏锐的思维和更高的课堂艺术,同时,还需要教师有更宽的视野和更强的心理素质。
(2)课堂也来减负
要实现学生减负,课堂必须减负,我们要让课堂成为学生减负的主战场。这需要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起到减负增效的作用。例如:艺术生一直处于形象思维状态,而自然地理需要理性思维,因此可在地理课堂上舍弃一些偏难的知识点(如有关地球知识的计算等),这样可以有效地调整艺术生的厌学抵触心理,同时使地理课堂变得更轻松更快乐更有效。
实际上,教育教学就是为了学生的幸福生活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尽管艺术生存在学习地理的困难还有来自其他各方面的因素,尽管艺术生的地理教学方法还需今后更进一步地去探究和体验,尽管艺术生存在着区别于普通中学生的学习特征,但是我们应坚信,只要我们有足够的热心、耐心、事业心和责任心,用心去对待每一学生,认真研究学生的发展需要,艺术生们也能够快乐地学习和幸福地学习。
参考文献:
[1]孔令锋.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J]中学教学参考,2012.
[2]古伟侨.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方法[J].科教文汇,2009.
关键词:预习案;设计原则;实施建议
一、 设计和实施地理预习案的重要性及面临的现状
预习案即预习方案。有效地设计和实施预习案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除此之外,地理学科综合性强的特点也决定着地理预习的重要性。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讲授新课时,通常需要补充大量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这样做的结果是,课堂知识容量大大增加,课堂教学节奏过快,学生对授课内容的落实效果差。因此设计和实施预习案开展有效的课前预习,能够缓解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压力,提高教学效率。
目前,在教学中设计和实施地理预习案的现状不容乐观。第一,地理教师对地理课开展预习的态度并不积极。这源于教学习惯,不少地理教师对地理预习并不重视,甚至认为完全没有必要。第二,教师以什么样的方法、形式和要求设计和布置地理预习案?如何培养学生地理预习的习惯?如何监督和评价学生的预习效果?绝大多数地理教师没有布置预习任务的教学习惯,对这些问题也就缺乏相关的经验。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地理预习案的设计原则及实施建议。
二、 地理预习案的设计原则
(一)预习案文本化 预习成果可视化
调查发现,也有地理教师有布置课前预习的习惯,但往往都是新课结束后,口头布置下一节课的预习任务,而没有明确要求学生记录预习成果。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忽视预习任务。所以,预习方案必须文本化,即教师需要设计预习案文本体例。该体例不仅要呈现预习内容和要求,还要呈现学生预习的成果,以便于教师监督和评价。表1是《协调人地关系的途径》一课的预习案体例。
该预习案体例,不仅明确了预习时间、内容和要求,而且还在“摘记”部分大量留白。这些留白可供学生记录和修正预习成果,教师亦可通过批阅实现监督和评价。
(二)预习方案要明确
某地理老师布置给学生如下的预习方案:阅读课本,了解太阳辐射的特征。该预习方案的学习要求是“阅读”和“了解”,内容是“课本”和“太阳辐射的特征”。那么“阅读”课本哪些内容?“了解”到什么程度?怎么监督和评价学生的“了解”过程?显然,这位老师设计的预习方案出现了行为动词模糊、指向不明、难以监督等问题。其实,该教师只要将预习任务中的行为动词和内容改得明确一点,就能实现较理想的效果。如:阅读课本图1-7,写出太阳辐射波长与能量的关系。教学实践表明,越具体明确的预习方案,效果越理想。
(三)基于课堂教学 设计预习内容
预习应是学习的起点和课堂教学的基点,预习案的设计应基于课堂教学内容。表2是《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一课基于课堂教学设计的预习案。
这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要求学生:①认识自然带的分异现象(感性认识);②理解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理性认识);③利用分异规律因地制宜开展人类活动(升华、应用)。该预习案的内容和要
求其实是“看图说话”,写出自然带变化。因为思维含量不高,学生通过预习案较容易实现对自然带分异现象的感性认识。课堂的两个探究活动都是在这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展开。教学实践表明,学生不仅重视这种基于课堂教学(理性认识)的课前预习案(感性认识),而且还会因为与课堂探究案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学习效率大大提升。
那么,基于课堂教学的预习案设计对于教师来说是否太难和烦琐?答案是否定的。地理是基于地理事物的表现、空间分布和变化而探讨地理原理、规律和成因的一门学科。高中地理教学思路是,了解某地理事物的表现、空间分布或变化等特征(感性认识),再理解和掌握相应的原理、规律和成因(理性认识),最后培养运用地理知识探讨和协调人地关系的能力(升华、应用)。地理教师只要将原本在课堂上讲授的感性认识的知识前置为课前预习内容,就能够实现教学目标。
(四)地理预习案应具有基础性和可操作性
预习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并无教师面对面的指导,因此预习案设计必须贴近学生学情,要求不能太难和太烦琐。在紧张的校园学习节奏中,学生可以利用零碎时间较好地完成10分钟以内的预习内容。超过10分钟,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会大大下降。如表1体例所示的预习时间,也可以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促使他们课间顺手完成。当然,在学生放假期间,适当布置一些较长时间的预习内容,也未尝不可。
(五)预习方式多样化
最常见的地理预习方式有两种:一是问题解答式,如“阅读课本内容,回答某问题或完成某任务”;二是知识填空式或知识结构填空式。单一的预习方式,容易导致审美疲劳而厌学,笔者再列举另外三种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预习方式。
1.画图
地理学科中有多种图示,如地图、原理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图)、地理事物结构图(地球内部构造图)、统计图表(气温-降水统计图)等。预习案中可以要求学生临摹、模仿、改变这些图示。这种预习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也有利于教师直接在学生的绘图作品上_展新课教学。
2.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地理
地理学科知识涉及较多的生活体验,从学生生活体验出发设计相关预习内容,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是培养“地理实践力”的有效手段。例如地理信息技术这课,可以布置“你使用过百度地图之类的电子地图吗?请使用一下百度地图并写出比传统纸质地图的便利之处”。
3.社会调查和野外考察
有些地理知识通过社会调查和野外考察的形式进行学习,会更有效。比如,在学习“工业区位”一课前,笔者布置了如下预习案:走访我县新建的几个工厂,了解这些企业产品成本构成与布局区位的关系。教师在学生走访获取的数据和信息基础上再开展课堂教学,能极大地提升教学效率。不仅如此,教师帮助学生整理预习成果,可以直接作为学生小课题的研究成果。这就不失为一种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方法。
但是,需要注意两点:①投入精力较多、耗时较长,往往需要多个学生在假期里一起分工合作完成。教师在预习案中应给予更多的指导,有条件的可以和学生一起完成。②在较长的假期时间内完成的预习,与新课可能会有一定的时间差。教师务必要在讲授新课时重新提起,并据此开展课堂教学。
三、地理A习案的实施建议
(一)更新教师教学思想和习惯
笔者曾经听到一位学生私下抱怨:“以前的地理老师课前会让我们预习一些内容,现在的老师没有布置,上课时老师讲得很快。”从该生的抱怨可知,开展地理预习对学生学习是有意义的,但不少一线地理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所以开展有效预习的当务之急就是更新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习惯。笔者认为,从学校教研大组层面开始统一思想,并在组内合作分工设计各课时的预习方案。通过这样的“任务驱动”来更新教师的教学思想和习惯。
(二)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没有行之有效的监督措施,预习将流于形式;没有评价,学生会逐渐失去预习的动力。
1.合理安排预习案的下发和回收时间
除了社会调查和野外考察这样较复杂耗时长的预习案之外,其他预习案至少应有两次下发和一次回收批改(如表3所示),且批改时间必须在新课授课前。这样才能建立较好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有些教师习惯于一次下发一次回收,即课前下发,课后再上交批改。这种做法无法监督学生自主预习的时间究竟是在课前还是课后。在全班学生都“聪明”地将预习内容当成课后作业的情况下,课堂探究将无法顺利开展,自主预习也会流于形式。
2.评价可视化
对学生的评价应直接记录在预习案相应位置,让学生一目了然。积累较长时间的可视化评价,能够有效地反映学生预习态度和方法的变化,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3.评价主体多元化
可视化的预习成果,不仅地理教师可以直接评价,其他同学和任课教师也可以进行评价。比如将优秀的预习成果在课堂上展示或复印粘贴在教室里让其他学生评价和学习。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不同学生学科素养高低不同,有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而有些学生的物理素养较好,不一而足。可以由相应的任课老师分别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