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函授本科毕业总结

函授本科毕业总结

时间:2022-05-30 10:01: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函授本科毕业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函授本科毕业总结

第1篇

1、认真审议修订各专业教学计划。在原计划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以及学制的调整情况,对部分专业教学计划进行适当调整。

2、修订完善教育教学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以及函授学员学生守则。

3、2009年7月面授期间,认真做好教风、学风检查。班主任每天上课前到位,检查学生听课出勤情况,教学管理科不定时组织教学巡查,对班主任履行职责情况、师生上课情况进行督查和检查,同时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或班会等形式,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通过督导和检查,师生能遵守教学纪律,教学秩序良好,各项教学顺利平稳运行。

4、   做好考试管理。要求教师按照考试大纲认真命题(A、B卷),严肃试题保

密和考试纪律,认真做好考试考场安排,对教师监考提出要求。对考试成绩及时进行分析、汇总,确定补考学生名单,及时安排学生补考。

5、做好教学档案、教学检查有关数据统计、情况分析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档工作。

6、暑假面授期间,各函授站按照学院的部署,认真进行了教学自检、自查,并写出自查报告。

7、学校多次召开继续教育座谈会,就函授教育教学、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交流和部署。会同组织了两期继续教育短期培训班,为以后各类培训班工作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8、加强招生宣传和招生组织工作。招生宣传报名期间,组织各院和有关教学点积极进行招生宣传工作,扩大了学校的影响,为我校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奠定了基础,据初步了解,今年招生任务招生计划应该可以完成。

二、毕业班工作

1、做好毕业论文答辩的组织工作。对毕业生实习工作统筹计划,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和工作岗位,结合指导教师论文命题,认真调研、收集整理资料,撰写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经过指导教师二次审阅后定稿,按照毕业答辩工作部署,分五个小组进行了毕业论文答辩。同时对各教学点本科毕业论文答辩进行指导并要求各教学点及时将毕业答辩总结上报继续教育学院。从上报总结看,函授站工作比较扎实,指导教师责任心强,毕业答辩记录较为详细,多数学生论文修改在2次以上,保障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2、认真组织学位英语考试的报名、现场确认、考场安排、监考教师培训会、试题保密管理及考试前一切准备工作。考试期间严格考场纪律,考试秩序井然,确保了学位英语考试的顺利进行。

3、及时组织对年底毕业生进行毕业生毕业前考试和补考工作、电子图像信息的采集、毕业生信息核对、毕业生各类登记表的完善补充等,确保毕业证工作顺利开展。

三、问题和措施:

1、函授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出勤率较低,影响教师讲课情绪和效果。以后应加强函授课堂教学,引导教师对学生加强管理,维持正常的课堂秩序,根据成人业余学生的特点加强考勤纪律方面的管理。

第2篇

关键字: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成人高考

我们学校是一所综合性的职业技师学院,主要采用以技能为特色,同时加强理论教学的教育模式。目前在校生中高中毕业生占了很大的比例,由于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与学生打交道,了解到很多学生内心都渴望在学校既能学到技术又能在毕业时拥有一张高等学历证书。现在社会上找工作都要求求职者在学历文凭上达到如大专以上、本科以上等等,但由于我们学院还未能颁发高等学历证书,可想而知。我们学院的毕业生到社会上求职时会遇到多大的阻力,如果因为学历文凭而丢失了好机遇是很可惜的。学生如何取得高等学历文凭,已是类似我院这样的职业技师学院的燃眉之急。

一、成人高等教育

成人教育是通过业余、脱产或半脱产的途径,对成年人进行的教育。它是学校教育的继续、补充和延伸,是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使已经受过相当教育的人们充实新的知识,使任何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进行学习,发展个性,增长知识才能和道德修养。

成人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教育部审定核准举办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广播电视大学、职工高等学校、职业技术学院、农民高等学校、管理干部学院、教育学院、独立设置的函授学院和普通高校所属的成(继)教院(以下统称成人高校)实行全国统一招生。分专科起点升本科(简称专升本)、高中起点升本科(简称高起本)和高中起点升专科(简称高起专)三种。学习形式分脱产、业余(包括半脱产、夜大学)和函授三种,其中脱产最短学习年限为:专升本两年,高起本四年,高起专两年;业余和函授最短学习年限为:专升本两年半,高起本五年,高起专两年半,其特点是有门槛限制,需参加统一报名、考试和录取,成人高考历史悠久,考生群体庞大。

二、我院成人高考工作的实施

1、选择成人高考的原因

首先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目前职业院校录取的生源都是在普通高校或重点高中录取结束之后才开始录取的,有点是直接到学校报名,这些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本身素质不是很高,到职业学校后学习面临很大的压力,成人高考分数线不像普通高考那么高,考试难度也没有普通高考大,很适合像我们这类职业院校的学生。

其次参加成人高考所需的费用较少,若参加普通高考入学后,学费、生活费等费用有很多家庭都无法承担,而通过成人高考一直到毕业所需的费用大约只有普通高考的2/3左右。

再次成人高等教育一般学至三年即可获得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或本科毕业文凭,并与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转正、调干、评职称、转户口等均予以承认。

2、报考工作

在负责成人高考工作以来,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使很多学生未及时报考而失去了大好机会。为了做好学生的报考工作,防止学生因不知道报考日期、报考要求而耽误了考试,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吸取教训,积累经验。

3、考试辅导

基础文化课程对职业技师院的学生来讲是最薄弱的环节,为了能让全院学生都能顺利通过成人高考入学考试,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在全院范围内组织有水平有能力的基础课程教师,利用开学到考试大约一个月时间给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学院教务处专门给所有学生征订成高复习资料,保证学生顺利通过入学考试。

通过入学考试之后。还必须通过江苏省统一组织的英语、计算机统考、学院统一要求各系部按统考大纲组织相关专业教师进行强化训练,认真研究大纲,进行集体备课,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训练,并根据学生考试情况对相关教师及相关系部进行考核,这些措施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考试时起到很好的效果,这一两年的考试结果都证明了这一点。

4、联合办学,实行学分互认

教育部对大中专院校的毕业证书发放管理力度不断加强,从2001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的管理实行电子注册制度,2001年以后的学历证书可以在中心注册的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查询。

我院学生的大专文凭都是联办院校颁发的,按规定参加国家学历文凭考试,按专业考试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全部考试合格,实习、实验、毕业论文(设计),鉴定合格,方可准予毕业。我院的学生通过成人高考入学考试之后。仍在本校继续学习,根据联办院校的教学计划,结合我院的教学计划进行整合,其中相同的课程,按联办院校的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授课、统一考核,根据最后考核成绩进行学分互认,未能达到要求的,必须进行重修,与联办院校不同的课程按联办院校要求开设相关课程,我院原有的专业技能课程仍保留,按原计划进行。

三、几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1、学分互认问题。

教学质量与学生管理是我院与联办院校进行学分互认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对于大专院校,她们对于理论的要求十分高,必须按教学大纲要求完成相应的理论教学,还要达到规定的计划课时数,我院的实际情况是理论教师理论水平与大专院校有一定的差距,学院的专业课程开设占据了大部分时间,理论教学课时无法达到大专院校的要求。

学生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在我院学习的学生对学籍的重要性认识很浅,到目前为止,通过成人高考入学考试的学生已经有很多人不在我院就读了,有的退学。有的先就业等等,这些都给联办院校的学分互认带来很大的困难。

2、对成人高考的看法

从世界范围内看,美国已经成为成人教育总体上最发达、人力资源开发最先进的国家之一。美国接受成人教育者中,既有补习基础文化的文盲,又有要求接受继续教育的大学毕业者,既有乡村的农场主,也有白领阶层的专业管理人员。美国的成人教育吸引了三分之一多的成年人口参加学习。

但在我国目前很多学生、家长对成人高考仍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很多人认为成人学历没有任何作用,根本不是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更有人认为成人高考是一种欺骗行为。因此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应该重视成人高等教育的宣传,让大家认识到成人高等教育的优势与作用,让更多的人意识到除了考大学还有很多机会提高自身学历的。

第3篇

关键词:继续教育;法制化;规范化'任职化

1 健全法规,继续教育走向法制化轨道

纵观欧美国军队的继续教育,不难看出法律、法规的建立已经成为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美国于1976年在《高等教育法案》中加入了《终身教育法案》,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来给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提出了宽泛的定义,确立了继续教育的地位;其次,1994年《美国200年教育目标法》在国会通过;再次,在1997年克林顿提出了美国教育的“四大目标”和“十大原则”。从20世纪至今,与继续教育相关的法案也在不断地颁布,可以看出美国的继续教育法案在不断完善,继续教育的法律保障对美国继续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前我军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军官晋升中高级指挥职务,应当经过相应的院校或者其他训练机构培训,以及正在摸索的士官初级晋升中级士官的培训等,充分体现了我军对继续教育重要性的充分认识。广大官兵离开院校,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就少有途径参加学习,我军要以院校为依托,以重点学科专业为基础,建设一批全军官兵在职继续教育机构。指挥类军官的继续教育,要逐步实行岗前培训和岗位轮换相结合的制度;专业技术类干部的继续教育,要坚持送出去学习和请进来讲学相结合的制度,送出去主要以提升学历、丰富知识、部队代职为主,请进来主要是要加强部队之间及部队与地方之间的交流沟通。

2 落实制度,继续教育走向规范化道路

美国军人的教育分为任职前的基础教育和现役军人的继续教育两个阶段。通常采取先训后用、再训再用、训用一致的方法,对军人进行反复的培训,军官要经过初、中、高三级院校的培训并完成规定课程才有晋升为高级军官的机会。一个尉官要晋升到将军军衔,至少要经过5-6次的军事院校培训,占整个服役期1/4左右的时间,每晋升一次都要经过相应院校的培训,时间长则一年,短则只有几周,在校学习时间累计长达7-8年。从院校教育体制来看,美军113所军校,只有7所进行大学本科学历教育,其余106所院校均只承担军人的岗前培训和现职军人的继续教育任务,其中,初、中、高三级指挥和参谋军官的继续教育体系最为完善。

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是军队继续教育管理的重要保证。从我军继续教育的过程看,应主要把握好“入学关、教学关、考核关、使用关”等四个重要环节:一是把握好入学关,部队应切实从大局出发,各级机关要严格把关,严格按照学员选送标准和培训目标选送学员,根据岗位任职需要,真正把岗位履职能力强的推荐出来,保证生源质量。二是把握好教学关,各院校及培训机构要把继续教育等同于全日制教育,建立一支素质强、水平高的师资队伍;要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层次。三是把握好考核关,在培训结业时,由兵种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共同参与,对学员进行综合测评考核,做到不走形式,确保考核的公正性与权威性。四是把握好使用关,使用关是决定我军继续教育能否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优秀学员,要切实做到优先使用,优先晋级,真正已落实政策为向导,激励学员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

3 创造条件,继续教育走向任职化道路

继续教育与晋职晋级挂钩。美国军队将“入校学习、实践锻炼与自学”视为军事教育的“三大支柱”,自学与函授同样是军事人才培养与成长的重要方法与途径,美国军队的军官、准尉、士官、士兵和文职人员都能够通过自学与函授教育成功地完成与在校学习相同的学历、毕业文凭和高等教育学分,最重要的是获得与入校学习相同的晋升资格。

根据目前我军继续教育的现状,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统一的学与用有机结合的人才成长模式,对干部的学历要求,应该制定统一的晋职晋级学历要求标准。如对于初级干部,应要求在获得军事院校本科毕业证后才能晋级中级岗位或申报中级职称;对于技术职称的评审,应有更严格的学历要求,如具有硕士学位的干部,可申报的最高职称为副教授;具有博士学位者,且在已经获得副教授职称后方可申报教授职称。也就是说,要加强晋升资格的管理,使得各级干部愿意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各类继续教育活动中去,整体性地提升军事人才的教育水平,从而有效提升我军战斗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外军继续教育得失利弊的分析,能够深受启发,从而开拓视野,增强创新意识。我军继续教育虽然起步相对较晚、起点较低,但通过全军各继续教育机构的努力,不断探索和总结军队继续教育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不断调整和完善军队继续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各项规章制度,一定能使军队继续教育在新形势下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势头。

参考文献

第4篇

1普洱电大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成果

普洱电大开放教育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实施13年来,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其中最有影响,最为重要,最有代表的改革成果是三项。第一项,在普洱市教育局和学校的支持下,针对普洱市英语教师紧缺,通过普通函授、远程教育又无法解决英语的听力、口语等课程的学习,普洱电大与普洱市教育局联合下文,以开放教育“1+2”教育教学模式开办英语专业。这种模式在全国电大开放教育中是独此一家,独树一帜,是敢为人先,是一种改革和探索。“1”就是把符合条件的小学英语教师,用开放教育指标招收入学,来到普洱电大脱产学习一年。我们调整了中央电大英语专科的部分课程,把英语基础课程、特别是听力、口语等课程集中在第一年由师专资深的英语教师面授,加大力度、强化基础,提高质量,同时通过开放教育指南等课程教学,学员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平台的学习方法。“2”就是后两年回到教师英语教学岗位,边教学边利用中央电大的优质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再通过教师辅导和学期末的面授,完成学习和考试。这个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共招收英语专科三个班,共136名学员,遍布普洱所有县区,教考分离,教学水平高,教学质量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学员一年面授结束时,参加了中央电大全国英语演讲竞赛、英语表演赛,当时,楚雄、曲靖、红河等早已开办中央电大开放教育的英语专科、本科专业,有多名本科学员参赛,然而,普洱电大澜沧拉祜族学员张艳南参加比赛,高水平的英语演讲,力挫群雄,夺得了云南赛区第一名,并作为唯一获胜者代表云南省参加了全国电大系统的英语演讲比赛。在全国比赛中,张艳南又取得了全国三等奖的好成绩,中央电大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于秀云(校长为教育部副部长韦钰)还专门向云南电大邵南校长表示祝贺。在2006年昆明召开的亚洲开放大学协会(AAOU)第20届年会上播放了中国开放教育的特色成果———思茅电大的英语“1+2”教育改革成果张艳南事迹专题片,并由张艳南作为中国开放教育学员的优秀代表,用英语作了大会演讲,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时任中央电大校长葛大凯博士在闭幕式的致辞中说:“他为张艳南的事迹而感动,为张艳南取得的成绩而自豪”。普洱电大创新的“1+2”开放教育模式成为云南省电大接受国家教育部专家组开放教育试点工作总结验收评估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成果,是云南电大开放教育两大特色亮点工作之一,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普洱电大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1+2”改革,具有原创性,达到了全国的领先水平,在国际、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此项改革成果及所完成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报告《开放教育英语专业“1+2”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与实践》,在2003年12月云南电大教学工作会议上作了专题交流,得到了省电大和与会同行的好评。第二项,开放教育专科专业“全3”教育教学改革模式探索。2006年,教育部停止了全国电大的应届专科生的招生,电大只能从事成人高等教育和开放教育。普洱电大分校的全日制办学面临着新的困难。当时,校领导指出,学校还得有学生,至少要有人气,还得要有社会影响。普洱电大又认真分析了生源实际,总结和推进了“1+2”的74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经验,认识到高考未上线的考生是生源,他们多数有到学校求学读专科的要求,虽然基础差,但开放教育免试入学可以解决他们的入学门坎。然而,这些学生基础差,如果按开放教育的普通形式,业余或函授学习,他们很难按质按量完成学习任务,很难有学业和能力的提高,家长和学生多希望脱产到校学习。于是,我们又启动和推进了开放教育教学“1+2”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为“全3”模式改革,招收开放教育日制生,应用中央电大开放教育优质资源,全脱产学习。当年改革,当年招生,得到了考生的强烈响应,《法学》、《会计》和《计算机》三个专业招收学生130多人。

教学中,我们以改革优化中央电大教学实施计划,以改革强化基础,以改革重视应用和能力培养,提高了开放教育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2007年,省电大校长邵南到普洱检查指导工作,对此项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给予了普洱电大敢想、敢干,干得好的评价,并安排省电大招培处、教务处于2008年专门对此项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进行了调研、总结,又给予了高度的评价。2006至2012年4届共招收高考学生600余名,于2012年均已顺利毕业。最低的分数,最差的基础进入电大学习,经过3年的教学,每届毕业生中都有多名毕业生考上公务员、事业单位,不少学生已本科毕业或正在读本科,还有不少毕业生在工作中表现出色,得到社会的好评。第三项,2010年后,电大停止了全日制生的招生,主要的精力将集中在成人开放教育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上来。经过开放教育10多年的发展,生源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源更加年轻,生源文化基础比以前更好,学习的条件变了,好多地方都有了网络和计算机,大多数学员都基本具备了中央电大网络平台学习的条件。电大经过分析,提出新的条件下必须强化和加快网络教学模式的改革。于是,进一步完善、优化了普洱电大网,保证普洱电大网的畅通,保证普洱电大在线与云南电大在线、和中央电大在线的畅通,做到不论学员在何地都能通过普洱电大网络进行学习。强化和提高电大教职工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网络手段的能力和要求,制定和完善了相关要求和规定。承担开放教育辅导的教师必须完成课程的教学要求、自学指导、多媒体课件、辅导、自测练习等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制作,并挂载在普洱电大网上,同时,要求通过网络进行招生、咨询,教学、答疑,学习以及学员管理等其它工作,并有督促检查和奖惩。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不论是教师的网络教学辅导,还是学员的网络学习,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中央电大开放教育学员网络学习时间、点击率等的检查中,普洱电大分校都处于全省电大的前列。2010年在全省电大网络教学的检查评比中,普洱电大获得了云南电大开放教育网上教学比赛网上教学支持服务奖,这是普洱电大第一次获全省电大教学奖。在全省网络课程一体化设计竞赛中,《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课程一体化设计获优秀奖,这也是普洱电大教师第一次获全省电大教学奖。

2普洱电大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创新点

2.1开放教育教育教学改革理念创新。提出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三条原则:1、坚持开放教育的两个转变: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员为中心的转变,实现以面授为主到以学员自主学习为主形式的转变。2、开放教育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不拘泥于如何一种固定的生硬模式。3、开放教育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必须要与普洱地区学员的学习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的推进工作

2.2开放教育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第一,提出并实施了开放教育“1+2”教育教学模式开办英语专业,这种模式在全国电大开放教育中是独此一家,独树一帜,是敢为人先,是一种改革和探索。第二,开放教育专科专业“全3”教育教学改革模式探索创新,在全省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第三,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结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际,进行网络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对边疆开放教育具有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

2.3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创新。“1+2”开放教育模式成为云南省电大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成果,接受国家教育部专家开放教育试点工作总结验收评估的两大特色亮点工作之一,培养出了张艳南等这样的优秀人才,在国际、国内产生了一定影响。开放教育专科专业“全3”教育教学改革模式探索,适应了社会生源对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需求,推动了开放教育的规模发展、教学质量提升,得到了省电大的高度肯定。结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际,进行网络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对边疆开放教育持续、稳定的发展,在全省起到了具有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的效果

3开放教育教学改革应用情况

“1+2”开放教育模式在普洱电大分校英语专业三个班共136名学员中进行,取得的成果在后来的电大计算机、会计等专业中作了推广应用。“1+2”开放教育模式成为云南省电大开放教育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创新模式,接受国家教育部专家开放教育试点工作总结验收评估的两大特色亮点工作之一,培养出了张艳南等这样的优秀人才,在国际、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开放教育专科专业“全3”教育教学改革模式探索在2006至2012年四届《法学》、《会计》、《计算机》专科专业中实施,受益学生600余人。适应了社会对教育的生源和人才培养需求,推动了开放教育的规模发展、教学质量提升,得到了省电大的高度评价。结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际,进行网络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自2010来在普洱电大开放教育的各专业、专本科层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实施,这对进一步发挥开放教育的资源优势、教学技术优势、时空优势起到了催化作用,对推动边疆开放教育持续、稳定的发展收到了突出的效果,对全省开放教育网络教育教学起到了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普洱电大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教学结合科研,科研反馈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学科研水平。普洱电大教师朱平科研成果2010年、2012年获全国电大科研成果一等奖;获主持国家开放大学重点课题,为云南电大的科研工作实现了重要的突破。多年来,普洱电大实施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积极推进了普洱电大开放教育的工作,所有的十县区均有开放教育的办学点、站。在电大分校以及所有的十县区开放教育的办学点、站的开放教育办学中,做到了经验和成果的共享,覆盖面广、成果突出。开放教育试点工作以来,开放教育历经各种困难和波折,但普洱电大在开放教育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动下,持续稳定发展,始终处于全省电大的领先水平,共招收开放教育专、本科学生2万余人,墨江党校电大工作站成绩突出,获中央电大全国百所电大30万元的奖励资助,多次受到中央电大、省电大的表彰奖励。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成为云南电大开放教育工作的特色和亮点,具有创新性,在国际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取得了突出成绩,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作者:朱平 单位:普洱学院理工学院

第5篇

关键词:成人教育;走势;对策

一、成人教育的基本走势

成人高等教育,圆了许许多多人的大学梦,为一批批事业有成而求知若渴的中年人“充了电”,为社会成员整体学历结构的改善出了力。所有这些成绩,人所共知。自觉接受成人继续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这种观念的转变,本身就是成教事业发展进步的一个可喜成果。正像普通高等教育终将走向大众化一样,成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时代亦将到来。那么,它对高校的警示是什么呢?

(一)办学规格要上档次,上台阶

首先,在招生方面要拓展本科招生专业,扩大本科招生规模。强调这一条,主要是因为,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许多人已经完成了大专学历教育,他们的下一个奋斗目标,就是攻读本科。再则,随着中师教育逐步取消,许多中等专业技术教育升格大专,未来经过学校正规教育的劳动者,他们就业前的起点学历已经达到大专水平。因此,对这部分人来说,他们接受继续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本科教育。预计在未来的五到十年内,成人高校的重点很可能将由专科转变为本科。其次,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是成人教育中层次较高的一种学习形式。从办班实践及其社会效果看,功大于过,应该肯定。实际操作中,也的确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如收费偏高,管理偏宽,学员研修时数不饱满,攻读外语耗费太多时间,而专业课基础打得不够扎实等等。当然也不排除一部分人为了混文凭,混待遇而参加这类学习的情况。正因如此,有人已经大声疾呼:赶快为“研究生课程班”刹车。在我们看来,人们对于学历教育的需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进步,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当社会公民的平均文化程度只有初中水平的时候,大学本科毕业生便是稀有宝贝。当大学生如汗牛充栋找不到工作的时候,接受研究生教育便成为人们日益增长的谋生需求。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只是对正规研究生教育资源短缺的一种补充。一种是脱产的全日制教育,一种是非脱产的业余教育。教育方式不同,文凭的“含金量”也有区别。“两样货色齐备,各有各的用处。”这类班需要清理整顿,规范管理,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完善提高。但要是不加区别,全面否定,完全封杀,不允许探索,也未免过于偏颇。总不能为了打假,把许多成年人的上进路子完全砍断。事实上,从成人教育发展走势来看,成人研究生学历教育迟迟早早总是会提上日程来的。因为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在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的条件下,以成教弥补普教不足――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研究生教育,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目前我们应该鼓励那些有条件的高校进行积极探索。

(二)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

教育一旦被推向市场社会,就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运行。优胜劣汰,是条最简单而又最通行的规则。决定成人高教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是什么?就是它培养的学生的质量和它的社会声誉。现在,全国各地各级各类普通高校几乎都在办成人教育,生源的竞争很早就已表露了出来。为了吸引考生,各想各的招数。有的打知名高校的招牌,有的打学费牌(价格牌),有的打优势专业牌,还有的打地理环境牌,不一而足。但认真考究起来,在专业、学费、地理环境等条件基本相当的情况下,考生选择的主要标准是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及社会声望。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质量,就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质量,决定一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事实上,社会用人单位对成人大学生评价不高,症结正在质量上。少数混牌学生,想着法子混进来,又变着法儿混出去,招摇过市,极大地败坏了学校的办学声誉。如果我们想谋求长远发展,就必须拒绝假冒伪劣,粗制

滥造,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归根到底,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责任恐怕主要不在学生身上,而应归咎于教师和学校的教学质量。

(三)普教成教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与普通教育相比,成人教育收费高,投入少,教育成本低,收益明显地高于普教。因此,各高校对成人教育热情甚高。但怎样协调好高校内部普教与成教的关系,防止走偏,还是个问题。比如教学管理体制,有的高校,成人教育学院既是成教主管部门,同时又是办学实体,直接承担教学任务。有的高校则把教学与学籍管理分开,系上管教学及学生日常管理,学院管招生与学籍,和高校教务处与各系部的关系相类似。这两种管理体制各有利弊,不必整齐划一。重要的是院系之间应分工协作,紧密配合,一不争,二不推,以一种负责的态度搞好各自的工作。再比如教师对普通生和成人生上课的态度问题,理论上讲,应该一视同仁,一律从严。但实际上,又不能不根据对象不同,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教学要求。必须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无原则降低标准要求,对成人生放任自流,只讲经济效益,不讲社会效益,教学质量无保障;一种是因成教规模扩大而冲击普教正常教学秩序。假如同一个教学单位内部,为成人班上课和为普通生上课所得劳动报酬悬殊太大,受利益驱动,教师就有可能舍此求彼,减少对普教的投入。所以,学校的宏观管理,必须体现“一盘棋”的思想,把成教、普教摆到一个恰当的位置,不要厚此薄彼,不要相互冲击,而是根据各自不同的培养目标,抓住重点,因材施教。值得特别一提的是,成人教育应当更多地借鉴和吸收普校办学经验,努力提高成教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以普教带成教”,也主要是就此而言的。可以这样说,以成教的收益支持普教发展,以普教的办学经验促进成教的完善。在同一所高校内,必须形成普教成教相互促进,联动发展的良性循环态势。

二、规范成教管理的若干重点

成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带有一定普遍性。整顿和规范成人教育,应着眼全局,抓住以下几个重点:

(一)严格把好出门关

学校就是人才加工厂。“产品”是否合格,质量是否过硬,出厂检测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一定要硬性规定多少比例的不合格率、淘汰率,理论上有些站不住脚。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成人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学习态度和效果存在很大差异,还存在着各式各样的违规违纪行为。一少部分人因此而不能正常毕业,拿不到相应的文凭,应当属于正常现象。现在的问题,恐怕不是出门关把得太严而是相对偏宽,一些“混”牌学生毫不费力地拿到文凭,坏了学校的办学声誉。看来,办教育既要宽大为怀,爱护学生;又要从严治教,不忘根本,千万不能在原则问题上“心太软”。与“出门”相比,成人高校学生“入门”方面存在的问题也许更大。弄虚作假,冒名代考现象绝非局部个别现象。这个问题屡禁不止,防不胜防,到底有无根治良策?值得深入探讨。我们认为,从长远计议,成人高校的入学大门应当向社会敞开,推行“宽进严出”的办学模式。把“出门容易入门难”状况颠倒过来,变成“入门容易出门难”,将入学统考的压力分解,即是把质量把关的责任分散到各办学高校。这样做的好处,近期可以抑制乃至消除入学考试做假歪风,长远则与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趋势相合拍。完全可以进行探索性尝试。当然,“宽进”到底宽到怎样的程度,门槛应该降至多低,都需要深入研究。在这一设想还不能付诸实施之前,高校首先应在“严出”上做文章,下气力,以便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宽进严出”的真正实施创造条件。

(二)以考试为杠杆,实施过程管理

考试,既是检测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手段,也是强化教学过程管理的有力杠杆。如果考试管理不严,尺度过宽,就有可能导致整个教学过程的松弛甚至混乱。改进成人考试的基本思路有三:一是题型合理,方式灵活,大体上能够照顾多数成人学员的学习特点。理解分析性的内容宜多,死背硬记性的内容宜少。二是难易程度适中,不及格比率应呈正态分布。考风要正,考纪要严,打分可以适当从宽。正常情况下,每门课程考试应有5%~8%的不及格比率。为了防止只考试不上课,逃课混考现象滋长,督促听课,必须把作业分、出勤分以适当比例计入总成绩。对函授生管理尤其是这样。三是逐步建立成人试题库,全面实行教考分离,杜绝人情分,关系分,净化考试空气。这一条最为重要。

(三)建立健全宏观质量管理评估体系

成人教育的质量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关注。政府和成教主管部门应运用教育规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施宏观质量管理。其基本思路是:建立一套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成教质量评估体系,以此来规范和约束各办学主体的办学行为,运用奖罚、激励机制奖优罚劣,实现“以评促管,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目的。同时要使评估成果巩固化,长期化,还需要采取其他一些配套措施。比如在全面系统地评估之后,不打招呼随机抽查,可以检查授课、考试、评分、成绩管理等一个流程,也可以抽查其中的某一个主要环节,如函授考试和评分。根据抽查结果,给予办学单位以表彰、奖励、通报批评、警告、停止招生、取消办学资格等处理。评估是政府转变管理职能的一个重要步骤。运用得当,可以有效发挥其导向、交流、激励鞭策等功能,达到宏观管理的目的。但评估不宜过频过滥,加重高校的负担;评估指标也有待完善,要使其更加客观、合理、科学,更便于实际操作;应重视评估综合效益,评估组应担当裁判、医生、工程师三重角色,为被评单位提出良好的整改意见,传递有用信息,帮助出谋划策,而不是只评优劣,专找毛病。

(四)制度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成人教育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成教正面临着生源、市场、服务等多方面的竞争与挑战。除了主动适应市场、服务社会,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服务质量外,制度创新是保持成教活力的一个关键。第一,针对成人学员既忙工作,又忙“充电”,学习工作相矛盾等实际,可以试行学分制、弹性学制,给学员以更大的选择空间。第二,打破严格僵硬的系科专业限制,为学员辅修第二专业,申请第二学位提供方便。第三,在高校相对密集的地方,提倡成教资源共享,或联合办学,或互相承认学分,为学员自由选校、选课、选专业创造条件,打掉壁垒。第四,制订奖优条例,打通成人学员专本硕连读通道,让真正优秀冒尖的成人学员能够无间断地读到高学位。第五,走开放办学之路,向网络化方向发展。传统的、封闭的、固定的教育状况和教育模式,既不能满足成人教育的宏观需要,也不能适应信息时代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更新的要求。实施网络教学,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成人学员提供更便利的学习条件。时间上由统一、死板变得任意、自由,学员可以按需选择学习时间和内容;空间上可以克服地域性限制,为教育欠发达地区学员提供学习机会和可能。而且从时效上讲,也能够突出其先进性。总之,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一旦与成人教育整合,将给我国的成人继续教育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第六,如前所述,“宽进严出”的办学模式终将会推广实现。这一条触及到成人高考制度的改革,需要大胆而慎重地研究可行性方案。也需要学习研究国外成功经验。如日本高校就向社会成人敞开大门。其主要措施包括简化考试程序,允许插班学习,实行单科学习制度,加强函授教育等。其中,入学考试简化到着重审查学员的书面申请材料,重视学员的社会经验和学习愿望;审查作文,主要要求考生围绕日常的社会问题或身边的问题发表看法;面试,则主要了解考生选择专业的理由和学习态度。有的大学另外加试外语。日本的经验可以为我们实施开放式办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发展 问题探讨

前言:就业能力的大小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问题。然而在现在,我国大学生还普遍存在职业定位模糊、职业技能缺乏、职业价值观不确定等突出问题,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已成为其就业的主要“拦路虎”。 党和政府对大学生毕业就业问题表现出了高度重视的态度,提出“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对于保持就业形势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问题的首位,在这种现状下,,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和帮助大学生转变自己的就业观念,提升各方面实力和素质是促进就业、提高就业率的重要途径。

1. 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2014 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有 727 万,为历史上最多的一年,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压力最大的一年。面对人数逐年增长的高校毕业生大军,党和政府提出要“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要位置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向大学生宣传党和国家的最新就业政策,引导和帮助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确立先就业再发展的新理念,到城乡基层地区、基础岗位和中小型企业就业,使国家对大学生的就业政策落到实处,利用课程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解决本科院校就业率下降,高职院校持平;经济发达地区,自主创业的比例低;工学、管理学就业率最高,法学和哲学最低;本科生收入下降,男女同工不同酬等一系列问题。

2. 大学生职业发展问题

2.1. 大学生自身问题以及市场因素带来的问题

2.1.1.以学历估计能力所带来的问题

大学生为了能够达到自身心仪企业的招聘标准或者是抱着高学历找工作较容易的心理,会不断地追求高学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忽略自身家庭的经济状况,甚至忽略了自身的学习能力,年复一年地参加入学考试。然而,这类人到最后只能成为书呆子,对于面向社会的工作一窍不通。反而言之,有一些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更容易融入工作,虽没有较高的文凭,但却比很多本科毕业的学生水平高,能力强。那些有着高学历的毕业生会有一种优越感,因此很难察觉到自身能力的欠缺,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1.2.以薪水为目的找工作所带来的问题

很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最初阶段,把薪水看作是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这些现象在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中体现的更为明显,他们觉得自己学历高,不愿意从最低层做起。对工作投入的职业期望过高,比较追求个人的成功,希望得到工作上领导的肯定,但实际情况却不是如此,薪水和待遇与他们的期望值总是有很大的差距。使他们不断跳槽,久而久之,与其它同等水平的学生相比,他们在工资待遇、个人发展上更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1.3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带来的问题

应试教育是中国学生的悲哀,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死记硬背,却忘记了创新能力这个问题。大学毕业后,只有极少数毕业生敢于坚持自己的梦想去创业,敢于面对挑战和挫折去重头开始,大多数学生就算有创业的想法,但是却很快就放弃了。当然,原因可能是创业需要资金,不是每个毕业生都有充足的资本去创业。

2.1.4市场资源配置不全面,大学生就业对口率低

大学生就业专业对口指的是所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相符合,目前,大学生就业中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很常见,并随着近年大学生就业难的压力下表现得更加明显。对口就业固然是充分利用了教育资源,减少了人力资源和知识浪费的现象,但在不能保证对口就业的前提下,更应重视求职者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挖掘和发挥个人潜能,规避不对口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2.2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

2.2.1职业指导工作模糊

目前,很多高校将职业指导看成就业指导,职业指导是以就业安置为主,常规性地讲解基本的就业政策与方法,毕业班的学生也自然成为“就业指导”的主要对象。不可否认,大多数高校都成立了专门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但其工作也仅仅局限于通过网络进行就业信息的和就业政策的宣传,其专业化程度、社会化程度都有待提高。当然,不少高校就业指导仍保留传统的指导方式,难以满足大学生职业选择和获取、职业适应以及职业发展和提升需求,严重影响职业指导的效果。

2.2.2职业指导课程与内容落后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既为了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也想转变学生的观念和态度,是综合理论、实务操作以及经验为一体的课程。从职业指导课程的设置来说,目前也多采取集中授课和集中培训的方式,没有针对不同学习阶段、不同需求层次以及不同职业要求的学生分别进行职业规划、技能提升以及职业发展的系统指导。就其内容来看,主要以对学生在毕业前集中培训简历撰写、面试技巧以及就业政策和讲解劳动法规等内容,忽视了大学生在平时学习和日常生活过程中对其职业素质的养成和职业能力的提升。随着职业形势的变化以及毕业生规模的扩大,专业化和个性化的职业指导有待提升和完善。

2.2.3职业指导人员不专业

职业指导的非专业化直接源于职业指导师资的不专业化,高水平且专业化的职业指导队伍是提升职业指导课程效果以及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在大多数高校中,就业指导人员多为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或是思想政治辅导人员,这些人员大多数从事的是行政方面,没有职业规划、心理辅导等专业技能,职业工作人员职业化程度较低。这些人员具有熟悉学生成绩和表现的优势,但基本没有对大学生职业指导进行专业训练和研究。同时,由于很多高校对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因此对于现行的职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培训经费投入不多,使得这些现有的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业素质得不到提高,职业指导工作的滞后性明显。

3.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相应对策

3.1. 针对学生自身问题的对策

3.1.1建立公平合理的就业机制

无数的实践证明,高学历并不是高能力,高文凭也不是高水平。现在很多自考、函授的文凭普遍不过硬,但少数人勤奋努力,刻苦钻研,奋发图强,能力和素质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因此,企业应该根据企业发展方向以及所需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来制定一个系统的人才评判体系,从多个角度来考察竞聘者的综合能力,争取不让一纸学历成为就业的障碍。

3.1.2加强学校的职业规划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

俞敏洪谈说过: 大学生该如何准备就业,我通常不鼓励大学生在本科的时候就开始创业,除非你的创业不用花太多的钱,或者有别人不可模仿的专利。为什么呢? 因为创业的背后总有创业者的一个信念,那就是拼一拼,求成功。而统计数据显示,大学生由于没有工作经验,缺少与社会打交道的能力。各高校应重视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加强职业素质和职业意识的培养。一方面,开设一定量的职业指导课程,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集中的职业规划指导,在大学生入学时就进行相关指导说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吃苦的精神为出发点,提高个人的学业水平和职业核心竞争力。

3.1.3合理设置和调整高校招生名额与专业

我国自1999 年开始高校扩招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拥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控制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要从源头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其根本内容就要停止大学扩招,合理设置高校专业与名额,参考市场导向,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符合。

3.1.4正确认识专业对口,培养学生就业的灵活性和可塑性

对于求职者个人,应勇于实践那些不对口行业的工作,进行行业了解和职业规划,增强就业的灵活性,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寻找个人能力和兴趣与行业工作的相同点; 同时加强常规知识技能的学习,例如外语能力、软件操作等,增强自身在各行业的适应性和兼容性。

3.2优化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3.2.1明确定位职业指导工作

进一步重视职业指导工作。学校必须通过相关举措使全体人员认识到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并且投入充足的资金、人力资源来支持职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职业指导的对象必须覆盖全体学生。科学的职业指导工作是分阶段逐步实施的,不同年级的职业指导工作的重点不同,学校应分年级确定职业指导核心并分重点的辐射到相关工作中。最后,职业指导工作不仅注重学生的“就业指导”,并且关注学生的职业持续发展能力。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应该能的提高,如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一系列职业发展能力。

3.2.2提高职业指导的实效性与创新性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管理能力为向导,明确课程目标。职业指导课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就业能力,更要使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并且通过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来增强其职业能力。并且,科学设计课程内容,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有区别,有目的教学,使职业规划教育贯穿大学始终,并且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职业意向的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课程辅导。由于职业指导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以及参与性,高校应在更大的范围内整合资源,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并以实训、实习等形式丰富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实践与操作能力。

3.2.3推进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

职业指导工作具有综合性和专业性,需要教师熟悉和掌握相关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掌握各种职业发展能力,比如能进行心理辅导、有人际沟通技巧等。因此,高校应引进职业指导的专业老师,并且注重就业指导队伍的合理构成。还要加大对现有职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培训。以职业指导教师资格培训为依托,通过外送学习、专家集中授课等多种形式对职业指导队伍进行系统化、专业化培训,使大学毕业生具备专业的职业指导知识用以满足日益复杂和专业化的职业指导需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安排职业指导的老师参加学术交流、企业考察和调研等,培养教师的职业指导能力。

4.大学生职业发展指导课程改革基本原则

4.1 “以人为本”的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旧职业更迭速度越来越快,职业流动性加快,职业的专业界限变得日益模糊,未来职业的选择有一大部分取决于学生的择业能力,因此,当今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全程化的职业指导。以指导学生进行科学职业生涯规划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为基本要求,进行启发引导和针对性训练,进行集中教学与个别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就业观念,实现科学规划、自我调适和健康发展。

4.2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总结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状,高校教育中缺乏系统规范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以及教学实践环节薄弱有一定的相关作用,为了缩小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就业适应能力,就要结合高校不同的学科专业特点,紧密联系社会发展实际、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思想实际,突出实践环节,做到学以致用,讲求实效。

4.3科学发展的原则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因素,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构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体系,强化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代化建设,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导、心理辅导、政策指导和创业引导。

结语:大学生就业难的背后,有大学生自己专业素质的原因,也有大学生在入社会前的职业发展教育不到位的原因。因此在这些年的努力实践下,我们总结了高校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方面的各种问题,并从机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切实的改革方案,通过在高校中的进一步实施,逐步完善,使这门课程不是流于形式,而是成为真正能够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端正学习态度,积极面对就业竞争的精品课程。同时面对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只有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在职海中建立自己的辉煌。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初中英语 教学现状分析 有效策略

英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可是,在农村中小学中,英语教学普遍存在教学方法方式落后,学习目标单一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把握和分析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并分析其原因,探索应对措施,解决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落后、方法陈旧等问题,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

一、存在问题

1.师资力量问题

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中,全日制本科毕业的几乎是零,大部分教师是师资班的,或者是通过自考、函授、远程教育等实现学历“达标”,迄今为止,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学历达标率没有达到100%,更有部分临时代课教师,或者是其他学科教师兼职的情况等,这一切,和城区的初中英语教师的师资力量相比,悬殊甚大。教师学历的不达标,严重制约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师师资情况更不尽如人意,90%是代课教师,或者是非专业英语教师,这导致初中学生在小学时,在他们刚刚接触英语时,就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没接受良好的英语教育,到了初中,形成英语基础特别差的现状。

2.教学中的问题

随着每一年的教师进城,更使学历达标的老师、农村中优秀年轻的教师等都出现流动现象,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成为一个大缺口,一人教学2-3个大教学班,还要兼任班主任等,工作量之大,出现课后的辅导跟不上、作业精批无法实现等问题,更没有时间研究教学方法,潜心研究教学创新等,使灌输教学、随意教学等屡见不鲜。

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灌输教学,学生被动学习,教学方法、教学方式落后,忽视英语的交际功能和实践性,忽视教学创新,这些都是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突出问题,致使学习兴趣不浓、应试色彩浓重及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3.教学设备不足

在21世纪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今天,农村中学教学设施落后仍然是大问题,“一费制”政策、“减负不断”理念决定学生只有一本教科书,加上经费的不足,导致设备不齐全、设施落后等,直接影响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的学校购置了一些硬件设施,如多媒体、投影仪、DVD等都形同虚设,设有几个农村中学的教师会熟练操作,对“一根粉笔、一本书、一张嘴”而“走天涯”、“遨游于教海”的方法更觉得得心应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英语教学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家庭教育与社会、学校教育严重脱节,家长对英语的不重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习惯等,都是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这些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引起广大英语教师的重视。

二、教学对策

师资问题、设备问题等是上级领导和学校应该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教师可以改进的就是课堂教学问题。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因此,改革课堂教学是优化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突破口。

1.激发兴趣和学习动机

教师的灌输法,毋庸置疑,学生毫无兴趣可言,跟着教师走、随着教师转,无疑让学生毫无学习动机,英语教学应注重“好之”、“乐之”兴趣的培养和动力的激发。

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对英语都有浓厚兴趣,都有学好英语的欲望,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兴趣浓、动力强,唯一的方法是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用学生都喜欢的游戏,实现乐学氛围的营造。如Guess游戏、Brainstorming游戏及竞赛游戏、词语接龙游戏等。

同时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对学习的关注。如学习“Best friends”时,呈现教师的一位朋友的照片,这位朋友貌不美、名不扬,又胖又矮,学生一看就哈哈大笑:“长得真够的寒碜的”,“谁呀,这么有型!”我对学生说:This is my best friend. He is very fat and quiet short. And he is not good looking. But he is very kind and helpful. He can keep secrets for me. He is also honest and never tells a lie...从而让学生清楚交朋友的原则和立场,不一定要相貌好,更重要的是诚实、守密、守信、乐于助人等。这样的小精彩镜头经常在课堂出现,课堂定会成为学生的乐园。

再如学习语法反身代词时,借助于吴老师带领学生游玩南山的照片,令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Simon被从岩石上解救下来,和Linda“拉钩”“约定”不把这个秘密说出来的生活小镜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2. 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

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死记硬背”直接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应从听、说、读、写等几个方面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学习的基础,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师如果夸夸其谈,高谈阔论,则学生会如听天书,毫无收获。养成上课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创新学习是新课改的主题。以单词教学为例,抄写是低效行为,而引导学生根据单词拼写、构词规律、搭配等内在联系而记忆,形成联系记忆、归类记忆、比较记忆、情境记忆等,可以事半功倍,且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强化学习效果。

农村英语教学虽然问题很多,困难也重重,但只要教师从自己做起,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引进课堂,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不断总结,不断实践,且行且思,且思且行,农村英语教学中的不足就可以得到弥补,英语教学质量也会逐渐提升。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多学科视角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1-0037-03

一、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简要回顾

自20世纪6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旨在大幅度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教师专业化运动日益成为各国提高教师专业质量的主导运动。1986年,美国卡内基工作小组、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了《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明天的教师》的报告。这两个报告同时提出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教师教育改革的目标,旨在确立等同于医师、律师职业的教师职业“专业性”。1989~199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教师及教师专业化改革的研究报告,如《教师培训》、《学校质量》、《今日之教师》、《教师质量》等。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以“加强在变化着的世界中的教师的作用之教育”为主题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提出“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1〕2001年9月,由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的国内第一部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专著《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正式出版,由此,“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提高我国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序幕渐渐开启。

与中小学相似,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脉络和研究趋向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研究,二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三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方式的研究。国内幼教类核心期刊三年来发表了诸多理论与实践兼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相关文章,受到了广大幼教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的普遍欢迎。然而,有关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如研究尚停留在经验总结与概念澄清阶段,理论研究、文献研究以及通识性、科普性文章较多,实证研究、跟踪研究与田野研究较少,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应用性的研究成果较为缺乏等。〔2〕要切实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程度,不能单从教育学、心理学这类教育学科中寻求解决方法与策略,还要综合运用社会学、经济学、伦理学、文化学的多学科视角,不断解析探究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与规律,从而解决实践问题,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质量。

二、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多学科视角审视

1.社会学视角: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要有利于切实改善与提升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

社会分层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社会过程,存在于各种社会形态之中。社会学家引入分层概念,旨在分析表达社会不平等体系,依据一定的等级标准,把社会成员划分为若干等级层次。社会流动是指个人、群体在社会分层结构(也包括地理空间结构)中的位置变化。合理的社会流动能调整个人与分层结构之间的关系,改变个人的社会地位;能形成开放式的分层结构,为个人提供改变社会地位的平等机会;能促进分层体系的量变进程,形成合理的结构形式;能缓解地位差别造成的冲突,使差别本身产生积极的社会作用。〔3〕在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过程中,无论其分化的时空范围、方向和速度,还是其分化的状态、内容、形式与性质,如果不是朝着正向互动、垂直向上的目标方向运行,可以肯定,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将无从谈起。实践证明,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层级愈明,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愈强,成效愈显著。

幼儿园教师(尤其是面广量大的农村幼儿园教师)应该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确认。在从业资格方面,幼儿园教师作为专业(至少是准专业)工作者,应该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或学历证书,接受过系统的幼教专业训练,〔4〕其职称评定、培训进修、评优评先等也要比照当地小学教师的标准执行。在工资待遇方面,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应为当地最低劳动工资标准的1~2倍或参照当地公务员工资标准执行。作为社会基本生活的保障,幼儿园教师还应享有持续、稳定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

2.经济学视角:学前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公共产品,在资源供给上政府应该遵循“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

长期以来,全国学前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在园幼儿数占全国学生数的9~10%,但经费仅占教育总经费的1.3~1.4%。〔5〕学前教育经费在进行再分配时,少数窗口、示范、城镇幼儿园占用了大部分经费,面广量大的一般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则经费短缺严重。具体到单个幼儿园,在经费使用上,硬件与软件投入的比例很不合理,人力资本长期处于投入不足状态。据统计,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生均经费为12390元,幼儿园生均经费仅为291元;2001年山东省共有6.8万农村户口的幼儿园教师,其中月工资300元以上的占27%,200~300元的占20%,100~200元的占35%,其余1万余名农村户口幼儿园教师的月工资不足百元。这种不对称、非均衡、不合理的状态使得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举步维艰,急需政府宏观调控的大力支持。作为一种社会公共产品,政府在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上应该遵循“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

3.伦理学视角: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应该引起高度关注

真、善、美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求真、行善、爱美也是教师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价值目标与行为取向。然而,弥漫在幼儿园教师群体中的职业倦怠现象日趋严重,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仅是由幼儿园的管理严苛、科研工作繁重造成的,更多、更深、更复杂的原因是教师个体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指向存在偏差,对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造成持续而深远的影响。如果经常处在“无奈、无助、困惑、自卑、烦燥、郁闷、厌恶、愤怒、悲哀”等消极心理状态中,身心疲惫,“想哭、想逃走、想发牢骚”,那教师的专业发展必然是“水中之月”。

4.文化学视角:幼儿园教师的“工艺、技术和学识”不足,需要得到优先补偿

文化是一个社会向善论的概念,它包含人在发展或者完善自身的过程中取得的工艺、技术和学识。我国幼儿园教师具备的“工艺、技术和学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专业发展的速度和深度。以江苏省为例,根据江苏省自学考试办公室考务科提供的数据,1993年至2003年8月间,全省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生数为21430人,目前在籍学员数为32233人;本科毕业生数为10人,在籍学员数为3581人。也就是说,全省共有57254名幼儿园教师已经或正在通过自学考试这一业余学习方式获取学历文凭,这占全省幼儿园教师总数的2/3~3/4。而剩余的绝大多数在职幼儿园教师为职业中学(中专)幼师班毕业或幼师(中师)函授毕业,其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业余爱好等文化底蕴远不及普通高中毕业生深厚。幼儿园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的欠缺必须得到优先补偿。

三、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改善策略

要有效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改善。

1.尽快改变将学前教育单纯视作福利事业的看法,将学前教育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使每一位幼儿园教师切实享受到专业工作者的“国民待遇”。抓紧制定幼儿园的人员编制标准,进一步推进幼儿园办学与管理体制改革。

2.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抓紧《学前教育法》以及《教师教育条例》的起草拟订工作。从国家利益的战略高度出发,确保各级政府对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并逐步做到幼儿园按成本收费。

3.全面建立统一规范的幼儿园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制定全国统一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在适当时机实施专业资质全国统一考试,适当控制通过率,严格把好入口关,做到持证上岗。

4.尽早实施幼儿园教师教育机构资质认证、

幼儿园教师教育质量等级认定以及幼儿园教师教育课程鉴定制度,尽快整合各类教师教育资源,以教师的需求为导向,应用市场机制,为教师提供灵活多样、具有较强针对性与实效性的终身教育内容与方式。

5.大力倡导园本发展,大力实施园本培训,把任职幼儿园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和行动研究的主战场,努力构建职前与职后一体、学历与非学历教育联通、人力资源与网络资源结合的现代教师教育新体系。

参考文献:

〔1〕高晓清,汤萌.对教师职业专业性的探讨〔N〕.光明日报,2005-02-23(5).

〔2〕季诚钧,陈于清.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

〔3〕郑杭生,杨敏.社会和谐的深层时代内容〔N〕.光明日报,2005-02-22(5).

〔4〕刘明远.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构想〔J〕.人民教育,2003,(19).

〔5〕姜谨.应对挑战,开阔思路,谋求发展:在2004年全国幼儿教育工作研讨会上的报告〔J〕.早期教育,2005,(1).

A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Liu Mingyuan

(Institute of Preschool and Special Education, Jiangsu Provincial Academy

of Educational Science, Nanjing, 210008)

第9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培训;质量观

我国高校教师培训,是为了教师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而进行的继续教育。在近半个世纪的高校教师培训实践中,主要开展以国内在职、非学历教育为主的不同层次、类型、形式的培训。就培训形式而言,有岗前培训、单科进修、助教进修班(研究生课程班)、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教育技术培训、国内访问学者、高级研讨班、短期研讨班、出国进修和外语培训等形式,暨有脱产、函授、长期、短期,也有国内、国外。就培训类型而言,有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学位教育、大学教学技能训练、科研能力培养等类型。以上不同形式和类型的培训,层次是分明的,有以学术能力培养的高层次培训,也有以教学技能训练为主的一般培训和上岗培训。可见,高校教师培训质量应是建立在对许多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培训形式质量要求之上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一、高校教师培训质量的内涵界定

高校教师培训是一种继续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态,教师培训质量从本质上是一种教育质量。因此,首先应弄清楚什么是教育质量?教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有若干不可控因素相互作用的精神生产过程,因此,究竟何谓“教育质量”是难以界定的、也是处在探讨中的发展性概念。1996年欧州大学校长会议(KPE)公布的(制度评估:质量战略)报告指出,质量是一个多侧面的和主观的概念。库姆斯在(世界教育危机)一书中提出,(c6质量’还包括教与学的‘相关性’问题,即教育如何适应在特定环境与前提下学习者当前和将来的需要,还涉及到教育体系本身及构成教育专业要素(学生、教师、设备、设施、资金)的重要变化,目标、课程和教育技术以及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环境等。”美国学者刘易斯认为,“质量就是一种与能满足或超过期望的产品、服务、人员、过程和环境相联系的动态的状态。”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高质量指的是一个学校或学院为全体学生规定了高标准和目标,然后,想方设法协助学生达到这些目标。

在国内,有的学者认为“教育质量”是“学校根据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为满足特定的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而确立的教育目标,设计、组织、实施的旨在实现这一目标的教育活动达到预期效果的度量”。还有的学者认为,教育质量是“在既定的社会条件下,在教育活动客观规律与学科自身逻辑关系的限制下,一定的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程度”。“教育质量是指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程度”,“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教育大辞典))。目前,国内外对“教育质量”的争议较多。研究表明:如果以不同的教育价值观、不同的方法论和不同的关注点来界定,就能得出不同的概念。各有其合理性,但都存在片面性。

我认为,“教育质量”并非是一个内容与标准固定不变的概念,而是一个与特定的社会主体相联系,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动态概念,反映人们对教育活动结果的期望。因此,要描述高校教师培训质量应考虑三个方面:一是培训“产品”或培训活动过程、服务的优劣程度;二是培训活动过程、服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标准,培训“产品”是否符合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目标;三是培训活动过程、服务和“产品”是否使受培训者和社会满意。所以,高校教师培训质量就是以促进受培训者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为指导,以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目标和标准为依据,整个高等教育系统机构和培训者为受培训者提供的培训活动过程和培训服务能够满足社会和受培训者个人需要的能力特征的总和。此概念包含了高校教师培训质量本质和评价两部分。本质反映了高校教师培训质量质的规定性,回答了教师培训客观上应达到什么标准和要求的问题。评价反映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培训对象根据评价标准对培训质量、主要是对培训对象的质量做出主观判断,回答是否符合质量标准的问题。

二、高校教师培训的多样化质量标准

质量本质上是相对的、多层面的。因此,不同类型和层次培训形式的培训质量,其质量标准也是不一样的。什么是培训的质量标准?我认为衡量高校教师培训的质量标准是教师培训目的和各类型层次培训的目标。前者规定受培训者的一般质量要求,也是培训的根本质量要求;后者规定受培训者的具体质量要求,是衡量培训者是否合格的质量规格。据此,高校教师培训质量标准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根据教师培训目标所提出的一般(根本)质量要求。《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对教师培训的目的作了明确规定,“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是为了教师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而进行的继续教育”“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要贯彻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并重的培训原则”。高等学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培训是使教师自觉履行和业务水平《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做到敬业奉公,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高等学校教师业务素质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为主,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应用计算机、外语和现代化教育技术等技能的能力。

第二个层次,根据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培训所提出的具体的质量要求。这一层次的质量标准是多样性的,包括纵向的多样标准和横向的多样标准。从纵向的标准来看,助教培训是一个标准,讲师培训是一个标准,副教授以上培训是一个标准。在不同层次的培训中,其培训的具体目标、规格要求是不同的。从横向的各种类型来看也是不同的,普通高校教师的培训同职业院校教师的培训,其培训的目标是不同的。由于培训对象和高等院校的多样性,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应该而且必须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即教师培训具有不同的培训类型形式的质量标准。也说明由于其培训条件不同,培训机构的培训水平程度不同和教师培训对象水平不同,同一类型形式的培训质量也是不同的。因此,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培训。我国的《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第三章,根据教师职务的不同确定了培训形式和规范要求:

第一,助教培训以进行教学科研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育和实践为主,主要有以下形式:岗前培训,主要包括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教师职业要求等内容;教学实践,在导师指导下按照助教岗位职责要求,认真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的培养提高,熟悉教学过程及其各个教学环节;助教进修班,本科毕业的青年教师学习本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年龄在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必须参加为期半年以上的社会实践;根据不同学校的类型和特点,对教师计算机、外语等基本技能的培训,由主管部门或学校提出要求并做出安排。

第二,讲师培训以增加、扩充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为主,注重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主要有以下形式:以提高教学水平为内容的骨干教师进修班、短期研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班和单科培训,或选派出国培训;以科研课题为内容的国内访问学者培训;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按在职人员以毕业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博土学位。

第三,副教授培训主要是通过教学科研工作实践及学术交流,熟悉和掌握本学科发展前沿信息,进一步提高学术水平。主要有以下形式:以课程和教学改革、教材建设为内容的短期研讨班、讲习班;国内访问学者;以学科前沿领域为内容的高级研讨班;参加国内外有关学术会议、校际间学术交流或选派出国培训。

第四,教授主要通过高水平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来提高学术水平。其培训形式是以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讲学、著书立说等活动为主的学术假。

三、树立科学的教师培训质量观

在教师培训实践中,普遍存在重视培训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轻视了培训质量质的规定性。即存在高校认为派出了许多教师进修,所有进修者都应得到提高,而不是都达到合格。甚至存在由于难得的培训机会,教师不管培训形式只要能被接受就行,个人为培训而培训,忽视培训结果的现象。以上问题主要是与我们缺少对培训质量科学认识有关。因此,在我国高校教师培训处于历史性转折的重要时期,树立科学的培训质量观,对于促进高校教师培训的发展和满足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很重要。

1.树立发展的质量观。有三层含义:一是以培训的供给为核心,为满足高校教师培训的需求服务。就全国范围而言,我国高校教师培训的主要矛盾是培训供给不能满足培训需求,因此现阶段强调供给是首要任务,在有供给的情况下才有质量,当然没有需求的供给,等于没有质量,甚至更糟。二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质量问题,通过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培训质量问题。三是质量观本身就是变化发展的。不同时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

2.树立多样化的质量观。高等教育多样化,出现了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院校,这些不同类型和层次院校教师的培训需求将是多样化、个性化。因此,培训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内在地要求高校教师培训多样化发展,对于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培训,建立多样化的质量标准就既是教师培训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也是科学评价教师培训质量的内在要求。

3.树立适宜性的质量观。适宜性质量观是指培训满足教师个人的程度,以及教师满足国家、社会和用人单位需要的程度。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适宜性培训质量观内在包含“质量成本”的观念。所谓质量成本是指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水平所需的费用,它包括达到和未达到规定质量水平所支出的费用及发生的损失。质量成本的概念告诉我们,质量的实质并不是追求“精晶”或“极晶”的质量标准,而是通过质量成本把质量限定在适合需要的“合格晶”的水平上。不管是培训服务还是培训产品,能够准确适应目标市场的需要,满足市场的要求,这样的培训就是高质量的。在高等教育日益市场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树立适宜性培训质量观尤为重要。

第10篇

关键词:教练员;角色定位;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1―0132―03

投稿日期12006―09―01

作者简介:刘伟光(1962-),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运动训练基础理论。

教练员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目前由于主客观因素的限制,致使我国教练员队伍整体素质得不到有效提高,工作潜力和能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本文采用献资料法、座谈法等研究方法,选择部分国内优秀教练员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教练员角色定位问题的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希望引起有关部门及教练员的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使教练员队伍素质得到改善,使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处于竞争的有利地位。

1 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1.1教练员是优秀运动员的塑造者运动训练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教练员和运动员。运动训练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运动员能在比赛中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使运动员具备高超的竞技能力。然而,运动员能否成为高水平运动员,除了自身的运动天赋和努力外,更重要的是离不开教练员的精心培养。运动训练的实质是对运动员机体不断的改造过程。运动员从启蒙训练至成为优秀运动员的过程,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相当长的过程中,教练员主导着对运动员运动能力发展的调控,教练员的作用是其他人不可替代的。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运动成绩与教练员的水平是相匹配的。

1.2教练员是竞技体育的研究者随着运动训练的发展,科学研究在运动训练中已显示其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现代运动训练已不再是运动训练几个要素的简单总和,而是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有机体。科学技术在训练中的应用与推广,而实现了运动训练理论的更新、手段方法的改进、运动训练组织安排的科学化、合理化。运动训练实践表明,竞技体育的竞争说到底主要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这是作为运动训练实施者的教练员不能回避的问题。当今乃至未来的竞技体育客观要求教练员具备较高的科学研究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是其运动训练质量的关键。

1.3教练员是运动训练的管理者教练员不但是运动训练过程的主要设计者、组织和实施者,也是重要的管理者。运动员作为社会的人,必然形成人与人相互的关系,正确地把握运动员的日常训练情况与心理状态,是影响教练员提高运动训练水平的重要因素。教练员通过组织训练、指挥比赛、思想工作等大量的外在行为对运动员的身心的影响,最终使运动员达到个人的竞技运动水平颠峰,并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我国现有的运动训练体制决定着教练员工作对运动员赋有全面的管理的职能。由于各个运动队的项目特点不同,运动员的个性、年龄、运动技术水平等存在着差异,教练员必须针对这些方面,充分运用管理的理论知识进行设计、策划、创造出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进行全面管理,从而促进运动员训练、比赛水平的提高。教练员要及时的摄取管理方面的信息,深入研究运动训练管理的各种原理与方法,是保证运动训练适应未来竞技体育发展的条件。

综上所述,教练员应具备训练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并使其三者有机结合体现在运动训练实践工作之中,这是2l世纪竞技体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2 教练员应具备与角色相适应的条件

2.1创新的训练理念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要求教练员要具备创新的训练理念。竞技体育的发展史表明,每当一次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都标志着运动技术的创新和运动训练理论的更新,都是运动训练领域中的一次革命。科学训练的目标是要不断发现新的训练理论、方法,因此,取得运动训练的成功重要的是具有匠心独运的思维方式,具有突出的超前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了解社会发展对竞技体育的要求,把握运动训练的发展趋势。创新的训练理念会带来一系列行为、态度和方法手段的改变,从而实现运动训练实践的飞跃。现代竞技体育越来越依靠科技创新,其中技术创新、训练手段的创新、战术的创新尤为突出;同时,运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对运动员进行创造能力和意识的培养,这要求教练员首先在训练内容、方法选择上应具有创造性的思维,从而引导和感染运动员积极思维,创造性地选择和应用训练方法,提高技术水平。

2.2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敬业精神有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教练员成材最主要的因素分别为: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勤奋工作、勇于创新、训练与科研相结合、注意学习他人先进的训练方法。由此可见,是否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敬业精神,对教练员能否真正成材是至关重要的,也关系到竞技体育的发展。教练员工作是一项脑力与体力相结合的复杂艰苦的职业,运动训练活动规律要求教练员多年如一的倾注于枯燥单调的训练工作之中,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献身于探索人类竞技能力极限的永无止境的训练工作之中。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是教练员做好运动训练工作的首要条件。

2.3深厚的理论知识多学科的综合性是运动训练显著特点之一。做一名优秀教练员必须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教练员的基本任务是指导运动训练,运动训练主要是一种生物改造和生物适应的过程。因此,运动训练科学与生物科学知识必然成为教练员知识结构的核心。当然,运动训练的对象是人,社会科学知识在教练员的知识结构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运动训练理论知识、专业技术是衡量教练员角色的主要标准。只有具备了深厚的运动训练知识,才能成为训练有素的、能够引导运动员攀登竞技体育高峰的教练人才。教练员要想将所掌握的运动训练理论和专业技术内化到运动员的心理结构中去,转化为运动员所拥有的运动技术和精神财富,赋予他们训练的动力,都有赖于其掌握的运动训练理论知识的数量和质量。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需要创造性地利用所具备的知识,指导训练实践,这体现出教练员的创造力,而这种创造力的获得需要专业领域的知识做积淀。

2.4高尚的人格魅力 精神境界高尚、德才兼备的教练员,对运动员成长的影响,要比其他人更多、更深远。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对运动员是一种训练动力和精神财富,甚至影响到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教练员的高尚人格主要体现在事业心、敬业精神、人生观、世界观、文明程度、是否尊重运动员、对运动员是否公平等。我国女排之所以能有获得5连冠的佳绩,其动力来源主要是当时的女排教练袁伟民先生的人格魅力极大地激发了女排队员们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教练员高尚的人格魅力对运动员、运动队乃至竞技体育事业具有强大的影响作用。

2.5善于学习、思考、研究竞技体育实践的发展,使运动训

练理论日臻丰富,而且训练知识不断更新,一些原有的专业知识已经陈旧、老化,被现代知识所取代。同时,高新技术如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出现,大大加快了运动训练科学化的进程。当今的竞技体育客观要求教练员要通过运动训练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思考、不断的探索与研究,才能在训练中不断的完善与提高自己的运动训练水平,才能推进我国竞技体育向更快、更完善的方向发展。运动训练理论来源于实践,只有不断学习、思考与研究,才能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并找出科学解决问题的途径。

3 影响教练员角色职能发挥的因素分析

3.1专职教练员队伍年轻化据相关学者研究表明,我国优秀教练员成材一般需要22~24年,其中包括10年左右的运动员精力,从开始执教到成为优秀教练员,一般要经历适应准备期、适应发展期、创造提高期和稳定发展期等4个阶段,约12~14年。也就是说,过于年轻化的教练员队伍不利于形成训练优势和潜力的发挥。而根据1999年《体育统计年鉴》的数据资料,我国25861名专职教练员中40岁以下的年轻教练员占64%,显示出现在我国教练员队伍年轻化状态。3.2教练员学历水平偏低 目前我国25800余名专职教练员中有61.2%具备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分别有11.5%和8.4%的专职教练员是高中和初中以下学历,而具备研究生学历的教练员几乎是凤毛麟角。虽然近年来我国制定并实施了教练员培训制度,但由于主客观原因,还仍然有部分教练员的学历不能达标,而且实际水平与其文凭之间存在明显不相符现象。

3.3现代信息技术和外语水平不容乐观 随着竞技体育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对教练员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计算机技术不断融入运动训练、国际比赛日益频繁、对外交流不断扩大,对教练员的计算机技术和外语水平提出了挑战。中国未来竞技体育能否快速发展,决定因素之一就是教练员能否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熟练的外语来创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训练理论与方法,进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而我国教练员的科学文化素质结构中,计算机技术和外语水平显得尤为薄弱。通过座谈了解到,教练员对自身队伍的科学文化素质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和外语水平缺乏足够的可以驾驭现代运动训练的信心。

3.4部分教练员缺乏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随着竞技体育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国家相继制定了鼓励政策和激励措施用以提高教练员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其主要目的在于极大地调动广大教练员的积极性,发挥教练员的训练潜力,提高竞技体育效益。但是仍有少数教练员学历、职称提高了,而忽视了自身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对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的加强不够,缺乏职业道德。更有甚者,把教练员职业当作“摇钱树”,严重影响了教练员队伍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4 实现教练员角色职能的主要对策

4.1教练员的学历教育应追求高效,避免流于形式首先,高等体育专业院校中的运动训练专业作为承担教练员学历教育的主要单位,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朝着适应教练员职业要求方向发展;二是撇开经济利益,在招生渠道上使生源的质量得到良好控制;三是多方面疏通关系,拓宽渠道,将具有较高素质的本科毕业生输送到教练员队伍中。其次,加大教练员培训的管理力度,避免函授教育中“混文凭”、“要文凭”、“送文凭”的不良风气,充分利用岗位培训的机会使教练员的素质得以提高。

4.2大力加强以计算机理论与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外语水平的培养和提高 一方面,高等体育专业院校运动训练专业、教练员函授教学内容中可增加计算机和外语的学时;另外,应鼓励教练员学习计算机理论、技术和外语,为他们创造学习的条件。

4.3建立相应等级的教练员培养体系 教练员队伍的建设要突出教练员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直接为竞技体育最高层次目标服务的教练员,其战略构想可以考虑培养多种类型的教练人才。

4.4构建科学化的教练员考核系统对教练员实施定期考评,是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的必要途径,也是实施科学管理的需要。教练员管理也要注重科学化。因此,应将教练员的德、勤、绩、效全部纳入所构建的考评系统中,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对于优秀人才和杰出人才将在晋升、晋级、进修、奖励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引进竞争机制,形成竞争意识,加强教练员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5 结论

1)教练员的职责、工作特点以及与运动员之间的社会关系,形成了特定的角色定位,那就是教练员是优秀运动员的塑造者,是竞技体育的研究者,是运动训练的管理者。

2)教练员应更新观念,具有高度责任感与敬业精神、深厚的专业训练理论知识、创新素质、善于学习、思考、研究以及高尚的人格魅力等条件,使之与自身的角色定位相适应。

3)目前从我国教练员队伍结构看,存在队伍年轻化、学历水平低且与实际水平不相符、计算机技术和外语水平不容乐观以及缺乏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等问题,成为限制教练员角色职能发挥的因素,需要加以解决。

第11篇

20__年是##县局进一步提升各项工作水平的关键性的一年,是领导班子创新思路、求实进取、各项工作均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是严抓基础,规范管理,树好形象的一年,是也是加强学习,狠练内功,提高综合素质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在市局的正确领导下,##县局领导班子继续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宗旨,结合我县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了市局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现由我代表全体班子述职如下:

20__年以来,##县局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要点,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确保了全县人民群众饮食放心、用药用械安全有效。主要开展了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抓班子、带队伍,努力增强干部队伍素质。

一是按照创建“五型”班子的要求,加强班子自身建设。进一步贯彻民主集中制,健全和完善党组议事规则,充分发挥集体领导作用,不断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使局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显著增强。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学习陈俊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文选》等活动,使干部职工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三是大力实施队伍素质提升工程,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采取自学、案例分析讨论会、现场观摩、聘请法律顾问、定期考核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今年,干部职工累计共完成学习笔记、心得体会645篇,县局组织法律法规考核4次,成绩均达到良好以上。先后共有7名同志参加了药学、法律、会计等专业的函授学习,5名同志拿到了本科毕业证。目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比例达88,药学、食品、法律专业人员比例达72。四是广泛开展岗位技能练兵活动。在今年市局开展的药品快检技术比武活动中,取得了中药鉴别项目个人第一,总分第二的优异成绩。五是不断更新观念,创新工作思路。8月份,组织领导班子及科室主要负责人到济宁市部分先进市、县局参观学习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不断开阔了视野,收到良好效果。

二、抓党风、促行风,树立食品药品监管队伍新形象。

一是深入开展学习教育。今年3月,在县直机关工委组织全体党员参加的全市学习贯彻知识竞赛答题活动中,我局全体党员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二是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度。从领导干部到一般党员,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坚持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及重要情况通报制度、干部谈话制度、诫勉制度,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制度等,不断提高了队伍廉洁勤政的自觉性和干部职工拒腐防变的能力。三是切实抓好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聘请法院系统的法律专家进行预防犯罪方面的教育,深刻剖析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发生的典型案件,筑牢干部职工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针对监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漏洞,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监管措施,确保了我县医药系统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积极推进行风建设工作,树立食品药品监管队伍新形象。通过健全制度,规范权力运行;实行政务公开,改进机关工作作风;争创系统“十佳”,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加强协调沟通,努力争取各界支持等措施,进一步推动了机关工作作风的根本转变,在社会上不断树立了食品药品监管队伍的良好形象。今年,县人大常委会视察我局工作时,对我们的工作成绩和队伍形象给予了充分肯定。11月份,我局先后被上级有关部门表彰为市级文明单位、“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先进单位”等。

三、抓规范、促发展,不断提高机关行政效能。

今年,根据市局的统一部署,我们在全局各科室实行了目标管理考核,并制定了考核细则,考核结果与年终的评先树优相结合,不断提高了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局机关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一是健全制度,规范权力运行。县局制定完善了

人事、财务、政务管理制度,先后出台了《保密制度》、《紧急重大情况报告制度》、《执法人员工作规范》、《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制度》等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权力的运行、约束干部的从政行为,确保单项工作有程序,具体岗位有规范,执行落实有保障,杜绝了工作中的违纪违规行为。二是实行政务公开,进一步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我们分别在办公楼大厅、单位大门前显要位置设立了服务监督台、举报箱,公布了举报投诉电话、局长热线等,规定全体人员实行挂牌上岗,认真履行“十项承诺”,自觉接受广泛的社会监督,不断提高了文明服务水平和机关工作效率。根据省、市局关于积极开展争创系统“十佳”活动要求,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民主评议最佳最差科室的活动,从评议的结果来看,各层面对我们的工作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其中管理相对人层面的满意率达到95以上。

三是严格依法行政,提高执法办案水平。通过开展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活动,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明显强化,办案质量和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今年立案查处的案件结案率达100,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案件审核率、备案率均达100,且无一起案件要求听证、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四是加大投入,努力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今年,县局先后投资2万余元购置微机6台、复印机1台、打印机2台等办公设备,较好的改善了办公条件。建立和开通了“##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不断扩大了宣传层面,同时,还实现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各类统计数据等的电子报送。

四、积极履行综合协调职能,食品安全监管能力不断提高。

在食品监管工作中,我们确立“主动牵头不越位,积极协调不错位,认真督办不缺位”的工作理念,积极履行“组织协调、综合监管”的职责,充分发挥了政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抓手”和助手作用。

一是县、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初步健全和完善。9月份,我们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的通知》,在各乡镇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设立了食品药品安全办公室,在各行政村成立了食品药品安全领导小组。同时,聘任了62名乡镇工作区书记为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300名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主任)、12个乡镇卫生院长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并对他们进行了业务培训,共培训580余人次。初步健全和完善了县、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联动,“横到边、纵到底”的食品安全监管格局。

二是食品安全协调机制运转有序。在县局的积极协调、努力争取下,县政府将食品安全监管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为保障食品安全监管协调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经费保障。今年,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共召开协调委员会全体会议2次、主任会议4次、办公室会议及联络员会议8次,研究解决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重大问题,并协调组织了各类专项整治、检查活动10余次。同时,制定下发了《全县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关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全县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文件,为做好和建立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是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加快发展。今年在县城和乡镇驻地先后新开办9家食品超市,全部实现了食品链锁配送业务。在年初召开的全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上,县政府分别与各乡镇、县直各有关职能部门分别签订了《20__年度食品安全责任书》,并制定下发了《关于印发20__年度乡镇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把全县食品安全监管目标、任务、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级政府和具体责任部门。在安全信息网方面,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的工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不断提高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四是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扎实开展。在组织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的过程中,县局积极协调和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不断加大整治力度。先后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活动,切实保障了群众饮食安全。20__年全县累计共出动执法人员2967人次,执法车辆756台次,检查食品生产企业470家(次),饭店小吃部982户(次),

学校食堂、小卖部281家(次),生猪屠宰245家(次),超市62家,集贸市场86处(城乡),个体经营户2684户。查获不合格食品1562千克,假红葡萄酒20箱,白酒13箱,奶制品32箱,饮料1230袋,注水肉851千克,下达整改通知158书份,监督意见书1423份,确保了全年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五是深入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按照上级政府要求,今年我们制定实施了《##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方案》,目前,4个生猪定点屠宰点、5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5家食品经营单位,10家餐饮(食堂)单位、3家养殖企业共27家单位被确定为首批试点单位。通过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不断提高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素质,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们的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水平。

五、大力整顿和规范药械市场秩序,群众用药用械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今年以来,我们始终把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作为全局工作的重点,切实强化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监管,并采取六项措施,不断提高了全县药品、医疗器械管理水平。

一是加大药品市场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各种制售假劣药械的违法犯罪行为。在加强日常监督检查的同时,开展了以打击制造和邮售假劣药品、非法回收药品、非法药品广告、非法渠道购进药品以及保障农村用药质量为重点的专项整治工作。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2347人次,检查经营、使用单位1034家,捣毁制假窝点1个,立案查处177起,结案176起。监督检查覆盖面超过100。查获假劣药品、医疗器械货值金额2万余元,没收药品、医疗器械1万余元,移送非法药品广告9起、非法医疗器械广告6起、非法保健品广告5起。在开展清理家庭小药箱活动中,回收过期失效药品货值0.52万元。在开展“药品市场百日集中整治”活动中,查处了青云镇前齐庄制售假药案件等案件。在“齐二药”假药事件、安徽华源“欣弗”事件发生后,县局共查获该公司生产的“双黄连注射液”51265支,“复方甘草酸单铵注射液”5245支,“葡萄糖酸钙注射液”95支,“盐酸川芎嗪注射液”90支。从而有效防止了假劣药品、医疗器械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的危害。

二是巩固GSP认证工作成果。我们加强了对企业跟踪检查力度,督促已通过认证的企业严格遵守GSP各项规定。今年共检查116家,不断巩固了GSP认证成果,提高了药品经营管理水平。

三是不断加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截至11份,今年新开办单体药店9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1家,全县单体药店达到125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10家,基本实现了药品连锁配送进乡率100、到村率80的工作目标。通过实行县医药公司为12个乡镇卫生院集中配送药品、医疗器械的办法,既降低了经营成本,又保证了农村药品质量,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四是充分发挥现有药检资源和技术优势,为药品执法监管提供科学技术支持。今年共完成药品抽验329批,送验187批(其中中药52批),不合格率为74.5。

五是积极推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开展。截止目前,今年已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435例,上报数量是去年同期的2.5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实现了零突破,目前已上报10例。对各个监测站、点报来的报告,全部实行了电子报表,未发生一起漏报、瞒报、迟报现象,上报率达100。我们的做法在今年全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会议上作了交流。

六是积极开展诚信建设,建立健全药械长效监管机制。为规范药品生产、经营、使用行为,我们组织成立了##县药品、医疗器械协会,不断促进了行业自律,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今年7月份又召开“全县药品医疗器械诚信建设工作会议”,制定下发了《##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关于开展诚信药店(药房)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和《开展医疗器械诚信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不断促进了我县药品安全信誉的提高。

六、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为进一步加深社会各界和各部门对食品药品监管职能、职责的认识和了解,我们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收到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