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体智能教案

体智能教案

时间:2022-02-02 08:43: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体智能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体智能教案

第1篇

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好几年了,在改革开始的过程中我们关注的是以新的课堂理念上课,我们展示新课程改革的成果就是不同级别的优质课、精品展示课。注重课堂教学的以人为本,可以说开展得轰轰烈烈。而对与上课密切相关的教案、学案我们关注得不够,因此,我们把有效备课放在了最关键的地位,这对我们的教学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学案”代替传统的教案,在备课的环节就要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

(1)传统“教案”的反思。传统“教案”是教师教学所采用的教案,课堂教学所使用的脚本。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案普遍存在“五个忽视点”。①忽视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教案成了教师传授知识的“载体”。②忽视了学生的多元智能,把具有不同智能的学生塑造成单一智能的人,教案成了教师塑造学生智能的“模具”。③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把不同性格的学生转化成同一性格的人,教案成了规范学生行为的“尺度”;④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把学生视为没有灵魂的机器人,教案成了教师限制学生思想的“遥控器”;⑤忽视了学生的生命体验,把学生培养成脱离生活的“书呆子”,教案成了教师隔绝学生与现实世界的“屏障”。使“把一切知识都交给学生”成了一句空话,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成了一句空话。

(2)“学案”的理论。学案有别于教案,它顺应了新课标关注生命的理念,适应了学生的发展,“学案”是为学生主动学习而设计的自学方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开辟了崭新的天地。它摈弃了以往教师备课忽视学生的做法,更加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易于发挥个人创造力,发扬集体协作精神,提高学习成绩。学生一改往日的被动局面,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学习活动,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学案中逐步展示自己的优势,因材施教,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体验到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因而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设计真正适合学生成长的学案,这样,才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3)“学案”的构建要注意的几个问题。①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设计适合学生的学案。历史与社会课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有的内容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有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是十分密切,所以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分析学生的特色,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性格与个性发展的学习方案。如我在上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辽阔的疆域》一课时,我采用学生喜爱的央视品牌节目“幸运52”的形式,以竞赛的形式设计学案,同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计两个问题。A:为什么当乌苏里江的渔民早上八点迎着初升的太阳在江里打鱼时,帕米尔高原的战士却顶着繁星在守卫祖国的边疆?B:为什么一月的海南瓜果飘香而哈尔滨却冰天雪地?结果学生的热情高涨,表现十分活跃,把一堂枯燥的介绍疆域情况的课演绎得十分生动。所以教师要设计适合学生的学案,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②要对学生调查,摸清学生的学习状况。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让教师编制出更贴近学生的学案,课后认真对待学生的反馈信息。每一节课结束之后,我都找课代表或学生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比如在上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不断变化的角色》时,学生就反馈这课内容很简单,教师不用花那么多时间来训练社会角色的特点。对于学生的反馈信息我都及时认真处理,这可使教师在编制下一个学案时避免同样的错误。③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力量。现在教师的工作量都很大,时间十分紧张,如果单凭个人的力量,每节课的学案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这对教师的压力太大。所以要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发挥集体的力量。我们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先由主备人拿出自己设计的学案,全体备课组成员讨论、修改、补充,再由主备人集中大家的意见修改学案,然后印发给大家,这样既节省了大家的精力,也使学案的设计更加合理。

在新课改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在我们更加关注课堂效率的现在,我们在设计学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把学生作为发展的、独特的、完整的个体来对待,我们才能真正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学案,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2篇

大庆路小学备课制度

备课是上课的必要准备,是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确立目标、选择教法、实施教学的过程。为了使教师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发展变化,全面落实现代教育的新思想、新目标,切实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发挥备课的作用,特提出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1.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写好教案才能上课,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和“信口开河”。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掌握好本册教材的重点,与前后教材的内在联系及函接,各单元之间的知识联系。教师必须弄懂教材的知识,以保证准确、无误地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

2.备每一课必须做到:

①备教材: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确定教学目的要求要明确、恰当。要分节备课。

②备教法:教师应不断探讨新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③备学生: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既使中下生能学会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又能让学生的智能得到发展。

④备练习:改革课内外练习的形式,激励学生爱练 ,善练、减轻学生课外负担。

3.每课的教案应包括教学目的要求(智能与思想教育两方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步骤、必要的答案、练习的安排、作业的设计以及教具准备等内容。

4.建立“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的备课制度。各年级备课组要每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可利用校园网的优势,备课小组成员根据本学期的教材,可以电脑备课的形式,分担一至两个单元的备课任务,实现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其他教师在他人的教案上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与本班学生的特点,把修改的意见写在自己的备注栏内。修改意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1、总的设计思路是否符合我的学生?2、我的学生还会在课堂中出现哪些问题?我将如何解决?3、本教案的哪几个环节使我得到启示,并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运用?课后反思也应有自己的个性。电脑必须按以下六个环节操作:组长分配任务——组员独立备课——教研组集体讨论修改后下发教案——上课教师再修改后执教——撰写课后反思——集中交流反思。提倡在语文书上圈圈点点。

5.语文教学要加强优秀文化熏陶,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开展“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文化经典(成语、古诗、格言、歇后语、谚语、名著……)诵读活动,及早让儿童接受传统优良文化的教育。每个年级要有自己的特色,并把每周诵读内容在期初做好计划,周周落实。

第3篇

关键词:Client/Server;CAI;ICAI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传统的CAI课件系统是在单机上将全部教学内容以编程或幻灯片的方式预置于课件系统中。学生学习时,教学过程是按课件规定的路径和内容展开的。由于缺乏必要的通信手段和智能特性,无法实现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也不能实现按学生的不同认知能力准备教案的因材施教教学。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臻成熟,人工智能在专家系统领域取得的成功,它们为CAI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我们认为CAI的发展方向在于网络化、智能化。

2 ICAI的评价标准

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Intelligence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ICAI)具有如下的一些特征:

① 能自动生成各种问题与练习;

② 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学习情况选择与调整学习的内容和进度;

③ 在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自动解决问题,生成解答;

④ 具有自然语言生成与理解能力;

⑤ 对教学内容有解释咨询能力;

⑥ 能诊断学生错误,分析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

⑦ 能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

⑧ 能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

具备上述全部特征的ICAI系统是完美的,但实现是困难的。一般认为只要具备上列一个或几个特征,就可以称之为ICAI。

3 实现技术

3.1 Client/Server的实现

将用于教学的内容、刻画学生的认知模型所必需的数据资料保存在Server端。教师在教研室通过Client,负责实现对Server端教学内容的更新与维护。学生在多媒体教室通过Client与Server相连,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学习结束后,学生客户端软件将依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其自动修改认知模型。督导人员在教务处通过Client与Server相连,实现对教学过程的监督与引导。

3.2 认知模型的建立

ICAI强调按学生不同的认知模型,为其准备不同的教学内容,用以实现个别化教学与启发式教学。受认知心理学与教育学发展的制约,目前还无法准确地建立出单个人的认知模型。

我们粗略地将学生的认知模型,按其不同的认知能力分成高、中、低三类。同一内容的教案也按高、中、低三种难度组织,分别提供给具有相应认知能力的同学学习使用。学生在学习完每节的教学内容后,系统将要求他回答一定数量的相关问题,并根据其回答问题的准确率,确定他的新认知模型。

3.3 智能化教学过程的实现

我们借鉴专家系统的设计方法,实现ICAI课件系统中的智能功能。在该系统中组织了相应的规则库、事实库(学习历史纪录库)和推理实现机制,如下图所示。

下面对推理实现机制做简要的介绍。规则库由册、章、节、超文本教案地址、阀值及多个前提组成,反映对该节的学习应满足的前提条件。学习历史库由册、章、节、认知等级、已学次数组成,反映学生对该节的认知能力。规则库的内容由教师负责修改。学生的学习历史纪录,在库中按每个人一张学习信息表组织,其内容在每次学习之后,由学生客户端软件依据该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自动修改。推理过程由专用的推理模块,按规则库提供的规则与学生学习历史纪录库提供的事实做出判断。我们通过学生在每节教学内容学习完成之后,对所附习题回答的准确率,将其认知能力划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并将这个结果保存在学生学习历史纪录库中。学生下一次使用该系统进行学习时,该系统会按其不同的认知能力,为他准备相应难度的教学内容。不难看出,这种对认知能力的衡量是动态的。若学生不想按系统默认的进度学,则要求学生自行选择学习内容。若所选内容已经学过,则根据其当时所获得的等级为他准备学习内容;否则将视规则库及学习历史纪录中的内容,判断其是否可学而定。例如:规则库中限定在学习第一章第一节之前不能学习第一章第二节,某生试图越过第一章第一节学习第一章第二节时,系统会给出警告。为了使学生能在系统的控制下学习,无论是高、中、低难度的教案均是一节一个超文本文件,其中不含有链接。

当然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学生需要跳过章节进行学习的。由于这一操作破坏系统的逻辑性,故应在教师(系统管理员)的授权下完成,同时修改学生学习信息数据表,保持数据完整性。3.3.1 阀值的给定

当学生完成对某一节的内容学习之后,回答系统提问所得的分数小于该节所具有的阀值时,系统并不会将该节标志为已学。所以该生下次登录时,系统将强制他对该节的内容进行重新学习。通常,那些在本学科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章节具有较高的阀值。下面给出评价某一节在本门课中的重要程度的方法:

Important(N)=IN(N)+OUT(N);

Important(N)――第N节(将全书中的节以流水形势编排号码)知识在本课程中的地位;IN(N)――本课程中,其余节知识中对第N节的知识有影响的个数之和,即前驱总数;

OUT(N)――本课程中,第N节知识影响其余节知识的个数之和,即后继总数。

当对本课程中所有的Important(N)计算完成后,即可据此给出某一节的阀值。阀值Valve(N)以百份数形势表示,小于1且与Important(N)成正比。

设Right(N)表示某生在学习完第N节的知识后,回答系统所提问题的准确率。变量Ruler=1-Valve(N)。给定认知模型的修改规则如下:

If Right(N)

If Valve(N)≤Right(N)Then 认知能力定为“低”

If Valve(N)+Ruler*(1/3)≤Right(N)Then 认知能力定为“中”

If Valve(N)+Ruler*(2/3)≤Right(N)Then 认知能力定为“高”

3.3.2 系统的安全技术

由于ICAI会针对用户不同的认知模型(高、中、低)准备不同的教学内容,所以为确保对用户认知模型刻画的准确程度,要求学生在使用学生客户端软件时,需用自己的姓名和口令向系统登记。当验证该生是系统的合法用户后,将到学生资料库中读取相应的资料,送给ICAI的分析模块用以构建该生的认知模型,作为教学的依据。如不是系统的合法用户,将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注册,如实填写部分信息后成为系统的合法用户,并在学生资料库中为其分配一个低认知能力等级的缺省值,作为他第一次使用该系统时构建认知模型的依据。

用户初次登录时,口令即为用户名,登录成功后系统立即要求对当前缺省口令进行修改。以后,用户能对自己的口令做任意的修改。

学生机房及教师使用低访问权限的Client端,不具备对规则库的编写权限,及对事实库的GUI接口;教研室不设置Server端;Serve端及数据库统一置于中心机房进行管理。

3.3.3 教学评价

我们用下述方法实现了对学生个人学习水平的评价。n:该系统用户的总人数;Xi:第i个学生的考试成绩。

定义:

由定义知,S是学生整体成绩的标准差。Zi反映了第i个学生 的成绩与平均成绩的差是标准差的几倍。用Zi来衡量考试成绩不会受考卷难度值的影响,比Xi更有说服力。因为标准分(Zi)是一种参考零点(平均分)位置固定、单位长度(标准差)一样的统计量。不同次测验的原始分数换算成标准分后,就可以做互相比较。如某生两次测验的成绩原始分数分别为:80、90,标准分分别为2.5、2。不能由第二次考试的原始分比第一次高而断定该生的学习进步了,正确的断言是:因为第二次考试的标准分比第一次低,所以该生学习成绩退步了。经验表明,标准分的数值一般在-3~+3间。当标准分数值为正时,表示其学习水平在团体水平之上;反之,则表明学习水平在团体水平之下。

4 系统性能探针

我们完全可以根据上述思想建立了一个基于Client/Server模式,用于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ICAI试验系统。该系统的Server端采用SQL Server 2000组织管理“学生库”(用来存放学生资料、答题档案、学习历史纪录)和“知识库与规则库”(含问题库、试题库、规则库、通讯库与试卷备份库)。用于教学的教案被组织成超文本形势,由服务器上运行的Windows NT Server 的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管理。Client端采用VC#.NET 2003为开发平台。

它的主要特点是具有智能性,技术先进、结构清晰、交互能力强、界面友好、操作方便、扩充性强等。提供给学生学习的内容采用先进的超媒体组织结构,利用WWW上处理图、文、声、像等多媒体数据的能力和优势,并配有鼠标选中区域高亮、背景声效等多种形式化的表现方式,使设计出的系统以生动、灵活、逼真的方式吸引学生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课程的印象及重点、难点的理解。教师客户端与督导客户端的引入,可以使学生、教师、督导人员能互通信息,协作教学,故我们相信该系统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与实用性。

参考文献

[1]苏建志, 谭东风. 多媒体与教育[CD2]计算机辅助教育的新进展[C]. 全国 CBE 学会第七届学术会议文集. 长沙: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

第4篇

关键词:幼儿;多元智能;教案反思

多元智能告诉幼儿教育者不要着重于课程,一味地进行“填鸭式”教育和班级制度强制执行。要从发掘幼儿各个方面智能入手,引导幼儿健康、积极向上发展,提倡幼儿的主体性。笔者通过幼儿小班活动“真好吃”来叙写幼儿多元智能活动反思对多元智能课程来体现幼儿“主体性”作用。

一、小班“真好吃”活动反思

(一)教学目标与流程

本次教育活动,笔者设计的是《真好吃》。目的是通过活动使幼儿对各种食物(水果)的营养加深认识,拒绝挑食习性。在制定教育活动目标时,笔者结合班级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原有的生活经验,参考《多元智能创意课程》教师资源手册,充分尊重幼儿的表达方式和结果,让幼儿有较大的发挥空间,提高幼儿兴趣。

(二)教学技术

笔者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以一份神秘礼物(食物营养谱)入手,引起幼儿好奇心,激发幼儿兴趣。在活动中,我用“好吃嘴”的身份向幼儿提出提问和要求,请幼儿说说他们对食物(水果)营养的认识有哪些、什么食物(水果)最有营养、什么食物(水果)有什么营养等。对于发言积极、表现较好的幼儿,笔者给予积极的肯定与赞赏,并会拿出食物(水果)做为奖励,鼓励幼儿继续努力。当秩序稍乱时,笔者以说悄悄话的方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情绪得到提高。

(三)情境布置

为配合此教学活动,笔者在教室内张贴了许多食物(水果)图案,并专门设置一个“营养师”专栏,上面介绍常见食物(水果)营养特征及含量,以方便幼儿加深认识。

(四)教学管理

幼儿的年龄特性决定他们对“吃”有浓厚的兴趣,在边说边吃的过程中,幼儿的思维的到充分发展,所以在活动中纪律十分良好。偶尔在述说营养时会争食物(如荔枝),而笔者用谁懂的营养知识多,把大个的荔枝给优胜者做为奖励,把略小的荔枝给另一位小朋友做为勇于发言的安慰奖。教学管理中效果明显,活动进展也十分顺利。

(五)教具应用

活动时笔者为幼儿准备大量的蔬菜、水果及不常见的水果模型(如榴莲、山竹)另外还有归国的家长带来人参果、杨桃等马来西亚的特产水果,让活动真实丰富,开阔了幼儿见识。

(六)幼儿反映

时令水果、蔬菜原本幼儿就十分爱吃,在加上本活动时第一次在教学中展现,幼儿积极性充分发挥,大部分幼儿都能说出常见水果的营养分配。最终实现了本次活动目的,即幼儿对各种食物(水果)的营养价值得到充分认识。

(七)师生互动

体现了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的教育方式,当幼儿的语言表达遇到困难时,对幼儿进行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学习与人分享,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

(八)家长反映

本次活动以后,笔者与家长进行了简短的交流,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在活动前,家长带幼儿去超市看各样食物,又将幼儿挑选的食物送到班上,并帮住笔者共同收集食物的营养谱等,协助笔者共同帮助幼儿加强对食物(水果)营养认识的能力,并研究厌食对幼儿健康的伤害。活动后,家长普遍反映幼儿在家对食物(水果)的认识,并有多数孩子的厌食习惯也逐渐消失。本次活动家长表示一定配合笔者,共同教育孩子,同时也对笔者教育方法表示认同。

(九)教学态度与精神

在每一节的课前笔者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制作教具,并向老教师学习教学方法与经验,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笔者一直都认真地对待每一个活动环节,面向每一个幼儿,并争取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够得到最大的发展,活动后,笔者及时的进行反思,寻找成功和不成功之处,认真总结,以便下次能够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活动。

二、结论

幼儿的潜力是无可计数的,教师的责任是重大的,它需要教师的引导,而多元智能课题本身又是一个综合体,它不仅让家长参与到活动,活动本身又是一个延伸,为幼儿提供了创造空间,从各个方面开启其兴趣,而兴趣是幼儿最大的老师,作为教师就要开启幼儿的兴趣之锁,以幼儿的积极性为切入口,从反思中总结经验,抓住幼儿的特点,做好活动前的研究,撰写工作,提高在活动中的应变能力,从而抓住幼儿的兴趣,进行有目的的指导。幼儿动手动脑,在玩乐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各项技能,培养自主意识,幼儿受益,教师的各项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第5篇

1.1资源管理模块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多媒体技术的三维教学系统有效地实现了不同环境下,不同类型资源的集成和共享,实现了资源管理的智能化。系统中资源管理模块将教学过程中的资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教学数据资源,一类是学生数据资源。在因材施教的原则下,针对每个班级的学生个体,相对其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不会完全相同。对数据的智能化管理就是充分考虑了学生自身的个性化发展,同时系统还考虑了教师同时教授两门以上不同的课程,或者带不同班级的情况,课程数据和学生数据的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系统启动初始化过程中和启动后这一功能可以在目录管理模块和学生管理模块中自动实现的。系统对资源数据的智能化管理,还表现在不同类型数据的兼容性支持上面。该系统可以在统一环境中打开不同类型的数据。

系统中课件编辑系统是基于IntemetExplore为演示平台的课件编辑系统。系统基于网络实现了课件和教案的完整统一,主要可以实现课件编辑、课件列表、课堂测验、电子黑板、电子粉笔等功能。

1.3备课系统模块

教师备课系统模块是基于学生需求而设计的,它实现了学生课堂接受信息和课外反馈信息的在线浏览功能,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根据学生在线反馈信息,对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安排,做到充分备课。这种功能的实现不仅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备课只是把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写成教案,或是利用Powerpoint直接做成课件给学生播放的模式。

1.4课堂教学模块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三维教学系统是将课堂教学的三维化,教学策略的智能化,课件平台统一化三者融合在一起的智能化系统。其中课堂教学的三维化是指:一是把网络建在教室、把教室建在网上。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任一时刻,调阅网上的教学资源;或者把没来得及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或者课堂中新出现的教学问题发送至网络课堂上,让学生继续学习和讨论[3]。二是把课件库搬到教室,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的演示。三是把实验室搬到了教室,学科实验的动态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教学策略智能化:智能化的教学策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调控教学信息流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气氛和掌握知识的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目前,我们在该教学系统中为教师提供了自动设定教学策略的功能,如互动教学策略、情景教学策略、兴趣教学策略等。课件平台统一化:系统提供给用户一个利用不同开发工具制作的各类教学课件集成化平台,方便了课件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1.5其它功能模块

系统还配备了摄像设备,可以利用摄像机对课堂教学进行实时数据采集。除此之外,本系统还提供了课堂管理、考勤管理、题库管理等功能,其中学生管理功能、课件讲义管理功能、网上课堂等功能由服务器端实现。

2关键技术与实现

系统由用户登录、课件管理、课件编辑、课件和课堂教学等结构组成。其信息管理的拓扑结构如图3所示。

2.1多媒体元素的开放管理

系统中多媒体元素是指课件中所包含的用于人感官的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信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分离或组合课件所包含的任一多媒体元素,或者增加若干相适应的元素,即实现了多媒体元素资源开放管理,更有利于个性化地因材施教。

2.2多媒体资源的集成管理

系统在技术上实现了各类媒体素材的同步、数据库、非结构化数据与文本的智能互访技术[4]。根据管理内容的不同,采取了不同的数据处理方式,对文本素材使用对话框方式或视图方式进行管理,并以TXT文件、RTF类型文档存储,实现了课件的异构,可以面向不同的平台进行展示;对于图形、图像素材的处理,是按位图或矢量图的不同分别进行管理;对于音频和视频元素,用户在编辑课件时做出相应的标记,展示时系统可以自动调用播放器播放。

系统设计了个性化的文本编辑器,在实现通常文本编辑器特性的同时,实现多类数据的智能化管理,其中包括试题库数据、学生库数据、章节表数据、检索数据、课堂日志数据、讲义教案数据等。个性化的文本编辑器使用Microsoft的ActiveXDataObiects(ADO)技术,实现了通用数据的高速访问,构建了文本与数据库之间的桥梁。该编辑器与图形图像浏览器、音频、视频、动画播放器一起组成一个课件平台[5]。根据课件的使用方式.对已做好的课件的管理分为章节表管理、索引管理和使用方式管理等部分。章节表管理给出课程的所有章节:索引管理可以对任一章节进行检索;使用方式管理分为“行出现式”和“整屏出现式”,行出现式模仿教师板书方式,符合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方式,整屏出现式适合学生自学和教师浏览总结。本模块的核心技术是ADO、SQL技术[6-7],以及网形图像的编码、音频、视频编码、解码技术等。

2.4题库管理

系统第一次登录时,会根据用户输入的信息建立相应的的试题库。系统不仅可以在课件编辑和备课过程中编辑、增加、删除和修改题库中试题内容,而且还可以在课件演示过程中,随时点击相应按钮,所选文字的相关试题自动入库。这样一个完整的试题库就在教师讲授完一门课程之后建成了,不仅方便了期末的考试和考查,而且更有利于本学科的课程建设。

2.5课堂管理

动态数据库编辑和数据采集技术是实现课堂管理功能的核心技术。课堂管理由课堂考勤、课堂日志、课堂提问和课堂分析等主要部分组成。利用条形码技术实现学生考勤的自动化,不论是课堂授课还是大型讲座或报告,只需在教室或入口处放置一台条形码识别仪,就可以实现此功能。如果不方便使用条形码技术,系统还可以采用教师日志查询的方式实时掌握学生动态,这种方式不仅方便了教师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而且做到了教学效果的实时反馈,加强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管理;课堂提问是基于试题库的检测方式,通过提问、抢答和游戏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的检测;课堂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是对教师课堂日志综合分析后形成,即课堂分析。

2.6数据操作的智能管理

为了快速访问了数据库,系统中分别选用了ADO、ODBC、OLEDB、DAO等技术,实现了对数据的智能提取、智能检索和智能存储等功能[7]。同时提供了多类数据管理机制,可以方便的对数据进行管理,支持对话框、文档和视图方式对数据进行提取和展示。该系统通过动态模拟展示、课件编辑、查询、课堂教学管理、模拟操作、反馈练习、多媒体情景创设以及游戏等功能表现,来体现其具有支持大容量存储、高速传输、人机交互、超时空交流共享等特性。

3结束语

第6篇

一、抓软件建设,以强势取信。

面对民办园所的迅猛增加,优越的硬件设施对家长们的吸引,我们公办园应该以何取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认真的分析了我园的情况:我们是一所历史悠久的老园,硬件无法和民办园所相比,但是我们有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如何发挥我们的强势,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强化教师的竞争意识。

思想是一个人行动的指南,我们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和教师一起分析现阶段安康幼教形势的新发展,教育职工要有居安思危意识和忧患意识,激发了大家的工作主动性。

2、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生源是一所幼儿园发展的命脉,有较高的教学质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有优质的服务,才能得到家长的信耐和认可。因此,要求教师做到四心,即“关心、爱心、耐心、细心”。在各班务组长的积极带领下,在保育工作上从每日的各个环节入手,做好晨检、洗手、喝水、进餐、入厕等各项工作,及时为幼儿换尿裤,晾晒被褥。有些老师还把工作细致到为体虚出汗的幼儿垫干毛巾,减少这些孩子的感冒机率,真正体现了教师的爱心。

在卫生保健方面,各班在能坚持按时消毒餐饮具,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积极配合保健医生做好幼儿体检工作,在秋季腮腺炎流行时期,我园坚持每天用红外线为幼儿测量体温,做好环境消毒,成功的预防了腮腺炎的传染。此外,在养成教育方面,教师们着力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指导和帮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创造幼儿参加劳动的条件,如定期组织幼儿擦床、洗椅子,在大班和学前班开展值日生值日工作等等。通过发放家长问卷调查表,反馈了教师良好的服务态度,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服务意识。

3、以理论学习为先导,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首先,坚持两周组织一次全体教师业务学习,进一步深入学习幼教《纲要》和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引导教师转变教育理念,一切活动以利于幼儿的终身发展为核心,强调幼儿的自主探索、快乐的学习,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同时,教育管理者用新的评价理念对教师实行针对性评价,尊重和理解每个教师,给予教师发展空间,激励教师在促进幼儿快乐成长的过程中自身也得到快乐的发展。

其次,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暑期,派英语教师参加英语培训,回园后对全体教师进行日常用语培训;邀请xx及本地的专家来园对教师进行了英语、手工制作、美术教学的指导。再次,通过教师之间互相学习观摩,提高了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在中青年教师全能比赛中,各位参赛教师都能认真对待,利用休息时间勤学苦练,积极准备,在周末比赛时,中老年教师也来虚心学习,取长补短,吸取精粹。由此证明我园有一支好学上进,团结敬业,综合素质很高的教师队伍。

二、以实践创新为动力,不断提高教育能力。

1、抓好常规教育教学管理,不断更新管理模式。

严格执行保教管理制度,要求教师在学期初制定保教和班务计划、教研和各科教学计划,要求教师提前一周上交教案和周计划,并做到认真的查阅,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深入班级听课,检查一日生活常规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学期末,要求教师上交教育笔记、教学效果分析小结及各类总结。做到有检查,有记录,把平时的工作纳入学年考核,使各项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通过长期坚持,绝大部分教师都已形成了自觉上缴教案和计划的良好习惯。在园内大型活动的组织安排上,我们发挥教研组长和班组长的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做到分工协作,目标明确,既平衡了各组的工作量,又发动了全体教师的力量,保证了大型活动的圆满成功。

2、在扎实的教学研讨中谋求发展。

我们围绕园务计划,制定出了整体教研工作目标,指导教研组制订出操作性强的教研工作计划,三个教研组组长都能各负其责,定期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围绕各组不同的领域目标和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相关的教育理论转变旧的教学手段和策略;通过优质课的评选观摩活动,我们看到了各组青年教师积极参加,不甘落后,中老年教师热心赐教,积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体现了大家热爱集体、团结一心的精神风貌,新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为此,我们在珠心算、识字、绘画、英语和健康教育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也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3、以强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全面提高幼儿素质。

积极发挥我园教师的专长,组织开设美术、舞蹈、英语、珠心算兴趣班,从不同角度满足幼儿的多元化兴趣需求,通过教师的精心培养,使孩子的个性得到发展,智力得到开发,从而赢得了家长的好评。

4、严抓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幼儿身心健康。

每次例会,都要提醒强调易发生事故的环节和部位的管理工作,坚持事故上报制度。每天实行值日人员全园检查制度,主管领导随时抽查,及时防范不安全隐患。还邀请了消防中队的同志来园,向全体师生讲解消防救护知识,提高了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

三、努力创设适宜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发挥隐性教育功能。

环境是幼儿赖以生活和认知的基本条件。一方面,各班教师努力为幼儿创设丰富而实用的物质环境(如创设各类活动区角,制作富有教育意义的墙饰):在全市首届学前教育观摩研讨会前夕,各班教师们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自己出资购买材料,用灵巧的手把教室布置的生动而丰富,尤其是中二班两为教师在班组长不在的情况下,没有丝毫怨言,这种精神让人敬佩,让人感动。在元旦联欢活动时,各班又在班组长的带领下,自够材料,装饰美化教室,为活动增添了节日的喜庆。

另一方面,努力为幼儿创造相对宽松、和谐且积极向上的精神环境:首先在全园营造友爱和礼貌教育的大氛围,坚持每天早晨派值日人员和两名幼儿,在大门口用双语向幼儿和家长问好;通过全园献爱心捐款活动,让幼儿体会到用爱心帮助有困难的人是一种快乐。为了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每周周一举行升国旗仪式,通过这个庄严肃穆的仪式让幼儿体会对祖国的崇敬之情。通过环境对幼儿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以家园共育为基石,不断开创家教新思路。

1、组织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新“纲要”精神,向家长宣传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内涵,让其了解幼儿园的教学特点。学前三班在班组长王惠带领本班老师,家长会上对家长热情周到,自己买杯子、茶叶,给家长倒茶,让家长深切感受教师的细心服务。

2、督促各班办好家园桥栏目,向家长宣传,公布每周教育内容。

3、邀请北京“金色童年”家庭教育研究中心顾问来园,免费为家长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帮助家长提高认识,转变家教理念深受家长欢迎。

4、为了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工作,组织各种开放活动,并传我园各项工作重点,提高办园知名度。一是请家长走进课堂,深入了解自己孩子在园情况;二是成功组织开展了各类展示活动,如运动会和庆“元旦”亲子联欢活动,很受家长赞赏和欢迎,举办的庆元旦画展,共展出作品500余幅,展现了我园美术教育扎实的功底;九月份在全园开展了三讲两实践活动,通过绘画、童谣朗诵、歌曲演唱等活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获得家长和社会各界好评。

5、举办了家长膳食营养分析座谈会和家园共育座谈会,以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6、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家长问卷调查表,让家长对我园工作进行评价和建议,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五、团结一心,共同创造辉煌成绩。

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在工作上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成绩,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家长的肯定和赞誉:

1、三名教师的活动设计教案分别被省教育厅评为“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成果”三等奖。三名教师的优质课活动实录和教案参加了全市幼儿园优质课评选,10名教师的教案和论文也参加了市教研室举办的学前教育教案、论文征集比赛。(评比结果尚未评出)

2、成功举行了“弘扬民族精神月——童谣歌曲演唱会和粉笔画比赛”,全园幼儿共演唱歌曲童谣50余首,学前班和大班幼儿画粉笔画50余幅,15名幼儿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培养了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电视台为我园做了报道宣传。

3、成功举办了秋季运动会,表演器械操10个,集体项目15个,单项2个,亲子项目10个,运动项目具有趣味性、教育性,既增强了幼儿体质,又培养了幼儿竞争、团结、乐观的个性品质。深受幼儿、家长的赞誉,这些都是大家平时努力训练的结果,尤其是大二班两个有身孕的教师,她们能够克服困难,且出色的完成了训练任务。

第7篇

一、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前提

(一)学生有学习化学的心向,要具备必要的知识基础。

(二)教师了解学生,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要协调,在时态上要同步。

(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要有明确一致的教学方向和目标。

二、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相结合。现代教学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来体现自己的主导作用。

(二)加强双基与发展智能统一。主张强调学生智能的充分发展,系统知识的学习必须与智能的提高紧密结合,达到对知识的高效学习。离开加强双基去孤立地强调发展智能,将有把智能“架空”或做“智力游戏”的危害;不重视发展智能,一味去巩固加深双基,将会抑制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抑制创造能力的发展。

(三)学习过程与认识过程统一。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包含学习、保持和再现三个阶段,而学习过程是与认识过程的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等特征相一致的,因此,教学时要严格注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要妥善组织学生实验、课堂练习、讨论、课后作业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认识能力。

三、运用启发式教学的误区

一些教师只从形式或具体细节上去理解启发式,进入运用启发式教学的误区。有些教师的启发只对于几个学生予以关注,几乎每节课都是那几个学生回答问题,只根据成绩拔尖的学生来组织启发活动,而忽视多数学生的发展。有些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启发式教学,刻意在课堂上提几个问题,这达不到效果。教师的提问最需要对知识“一针见血”的突破与“画龙点睛”的高明,既能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与范围进行有效的引领与限定,又能将学生对问题的各种思考充分地激发出来,鼓励学生通过思维的碰撞爆发出灵感的火花。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的要点

启发式是一种与注入式根本对立的教学思想,它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与学习中的乏味、枯燥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化学教学中坚持启发式教学,应当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一)认真改变教学理念,变“灌”为“导”。学生是具有自主精神和能动精神及自我检查和调节功能的学习者,而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教师发挥的引导、指导、诱导、启示、启迪等作用,只有在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从而转化为他们的内部动因,才会产生有益的作用。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从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或生活经验出发,借助学生对新的化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心向,采用生动活泼为他们所熟悉但又不解其中道理的实验现象和事实,把他们引导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使他们从惊奇、兴奋而进入探究“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积极思维状态。教师对学生的正确意见或接近正确的意见应热情肯定,对不正确意见和见解要委婉地予以引导和阐明。

(二)深入了解学生。教师要真正起到主导的作用,就要真正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在哪些问题上会有困难,该怎样引导他们解决这些困难。对学生的困难,仍应强调“导”字,而不是直接向学生出示正确答案,也不是直接把解题的过程展示给学生,而应逐步逼近答案,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门径,从而由学生自己得出答案,让学生处于积极动脑的亢奋状态,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三)精心设计教案。为了运用好启发式教学方法,师生双方要密切配合,在一致的教学目标指导下,教师相机诱导,学生主动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多动脑筋,认真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和大纲,精心设计教案,不断变换角度,不间断地、循序渐进地给学生提出要解决的学习问题。教师要从教学的总目标、化学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这个整体设计的高度发挥主导作用,并坚持结合年级的教学任务,一课时、一节一章地设计启迪诱导学生深入学习化学的过程,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具有启发性。

第8篇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系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教学过程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CAI)就是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师进行教学活动,通过学生与计算机间的交互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大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教师在课堂上用语言和板书的形式难以表述清晰的重点、难点以课件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种课件一般是以课堂演示的方式使用;另一种是以电子教案的形式出现。电子教案中不仅包括学习内容及重点、难点的演示,还包括一些习题及习题的分析与解答等内容。

因为受到支撑学科及计算机水平的限制,CAI软件的实现水平远远落后于CAI理论的发展。目前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CAI软件系统。众所周知,这种软件通常都是基于框面,采用小步骤的分支式程序设计,学生在使用这种软件时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现在,我国CAI软件的总体制作水平不高,软件的智能性和通用性不强,使得CAI软件的局限性比较大,有的仅仅是课堂教学的改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一成不变,无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向他们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料,进行恰当的个性化教学,从而达到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而且软件如果需要增加新的结构相似的教学内容时,开发人员还需重新编程,这样既给开发者增加了许多重复性劳动,又给学习者造成了诸多不便。

目前使用的CAI软件存在着以下一些缺点:(1)网络支持不足:现在的大多数CAI软件是以光盘形式存在,在单机环境下运行。虽然大多具有网络支持,但是大多的网络支持都是针对这一版本的软件进行的系统修补,而很少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维护,这样的软件生命周期不会很长。(2)教师的参与度不足:现在的大多数CAI软件在制作时就没有考虑到教师的参与,这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都是学生自主进行。通过这些软件,教师没有办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在碰到问题时也没有办法向教师求助,师生之间不能进行交流。这样的软件无法实现个别化教学。(3)监督机制不完善:现在的CAI软件之所以仅仅被视作一种教学辅助工具,而不是一种完全独立的教学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缺少必要的监督机制,得不到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大众的认可。

综上所述,现有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使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因此,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将成为教育技术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Intelligent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ICAI)是一种新的教育技术,它以认知科学和思维科学为理论基础,综合了人工智能技术、教育学、心理学等各门学科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

ICAI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知识库、学生模型和教师模型。知识库包含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两部分;学生模型提供了学生的程度:学生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代表了学生的智能活动;教师模型提供了教学方法,负责指导系统怎样进行教学活动,代表了教师的智能活动。此外,ICAI系统通常还包含一个具有自然语言处理的智能人机接口。

由此可见,ICAI系统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分开,根据学生模型提供的信息,通过系统的智能搜索与推理,动态生成适合于特定学生的教学内容与策略;通过智能诊断机制判定学生的学习水平,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从而向学生提出针对错误的修改意见,下一步的学习策略;通过对所有学生的错误进行统计,智能诊断机制将及时向教师提供教学策略的更改建议;通过对学生模型、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的智能分析,向教学主管部门提供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意见。可以说,一个理想、完美的ICAI系统就是一个自主、优秀的“教师”。

要开发一个好的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模拟人类将记忆与思维合一

由于计算机技术不断地发展,计算机数据交换方式也在不停地发展,从而提升了处理器与存储器之间的配合,这使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进行模拟人类记忆与思维活动变得可能,从而可以同时应付多种不同的情况,进行多方位的综合性思考。

2.模拟人类较好地解决不确定性问题

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大多是模糊的、不确定的,人类可以又快又好地处理这样的事物,但目前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无法做到这一点,为了能够对不确定性进行正确处理,需要从软件上弥补这一缺陷。

3.模拟人类较好地解决自主学习问题

人类具有感知能力,能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感知外部世界,从而得到所需要的有关信息,但目前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却不具备这种能力,它需要人们把已经表示出来的各种信息通过一些输入设备输入才能进行处理。虽然目前人们已经通过各种软件和硬件的方法能够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直接交互,但是这已经限制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应用。

4.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实现深层次教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不仅要在智能上有所发展,还要在多维的网络空间中发展进步。基于网络环境的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要利用网络的优势,完成在线学习、实时讨论、随堂练习、网上测试等多种教学任务,实现远程教学。

5.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普通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中引入了知识推理机制,如,每次课程结束时,系统会根据学生的随堂测试情况确定学生的新的认知水平,作为下次学习的起始依据,并且向学生提出新的学习建议。

6.提高虚拟学习环境的人机交互性

虚拟学习环境是由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交互式人工世界。它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基于自然技能的人机交互。在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中,使用这种虚拟学习环境,能够在一般人所不能亲身体验的情景中,达到演示、操作完美统一的教学目的。

第9篇

1理论依据

1.1主体性教育思想。主体性教育论认为,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认识和发展的主体,一切教育的影响作为外部客体的东西,只有通过主体活动才能内化为主体的素质。“试教法”的角色转换使得学生的学习由原来“教师教我”的被动学习心态转变为“我教学生”的主动学习心态,使教学成为一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

1.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于学习过程中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试教法”把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师的作用是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知识建构进行点拨。这正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具体运用。

1.3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力是多方面的,各种要素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使人的智能发展出现不平衡,呈现出各自相对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试教法”把具有不同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的学生合理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共同参与备课和上课活动,取长补短,充分发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2实施步骤与要求

2.1选择试教内容。试教教学法理论知识要求学生扮演师范学校教师的角色,对师范生进行授课,难度较高,因此宜选择那些理论性不高、难度较小的知识,如“小学语文课程性质”与“阅读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前者不适宜学生试教,后者不仅适宜,而且学生很感兴趣,并能在教学中联系实际。

2.2组建试教小组。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试教小组,每个小组4-7人,并推荐1人为小组长,以便和教师联系。教师向学生说明小语教课程开展试教活动的意图、过程、要求等,为上台试教的学生壮胆,引导、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内心有一种强烈的参与欲。

2.3小组集体备课。小组接受试教内容和任务后,做好成员分工,自学教材,查阅有关参考资料,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有利于自身个性发挥的教学内容,接着进行小组讨论,并根据讨论情况,写出详细教案。教师要对学生备课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修改、完善学生的教案。之后,组织学生在组内说课或简单试讲,根据表现推荐授课人。试教法刚开始实施时,教师应有意识推荐素质较高的学生作为最先的试教者,以树立榜样,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参与。

2.4组织学生试教。根据教学进程和教学时间,组织已经选定的试教者上台,面对全班学生和教师进行授课。教师除了和其他学生一样坐在台下听课,做好听课记录,还要根据学生试教实际情况进行随时指导,如调节课堂气氛,掌握每个学生的讲课时间,处理偶发事件等,以确保试教活动顺利完成。

2.5进行教学评议创设平等、民主、自由的氛围,让学生敞开心扉,各抒己见,实现不同智慧的碰撞、磨合,激发大家创造的灵感。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做好适时点拨,并以平等参与者的身份介绍自己的观点,一方面是对试教者的教学本身进行剖析,以便鼓励学生,或让学生有的放矢地改进,另一方面还要对试教的语文教学法理论知识进行补充性和提高性的讲授,使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实验效果

3.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试教法”让师范生扮演教师角色,使他们有一种内在的成就感,认识到主体地位和智慧的力量,激发了自主学习的潜能。实验班学生为了上好课,认真钻研教材,自觉查阅参考资料,遇到疑难还会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课堂上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同时,由于每次试教都是人多时间少,准想上台“试教”就必须与别人竞争,加之有“教学评议”环节,人人都想比别人“艺高一筹”,这种“隐形竞争”激励学生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

第10篇

关键词:多媒体 数学教学 应用

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给社会和科技带来了一次空前的发展,也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历史的飞跃。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和途径,它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厌学情绪、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同时,也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学习情景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巧妙成功的开头,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多媒体教学是我们的好帮手。在导入新课时运用一动画讲授一个故事,提一个问题,设置悬念,创设新奇的问题情境,这样会激起学生积极探究新知识的心里。这样可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在传授新知识时,使用多媒体教学能更好的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在练习、总结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可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如何,要通过练习检测才知道,巩固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智能的基本途径;又是动用知识智能的重要手段,是任何一节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般在这时候,学生经过大半节课的积极探索,紧张学习,都比较疲劳。这时如果利用多媒体出示有趣味性、层次性、针对性的练习,配上轻松的音乐和画面。就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总结新知识。如: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如在相遇问题中,用速度和乘以两物体同时行走的时间,求和路程。比较抽象,学生难于接受,于是用微机显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分钟相二遇的画面;然后用线段图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和;接着闪现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并把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和。走了4分钟,有4个这样的小线段,它们的总长度也是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借助计算机,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而这种传递又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启发性,使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障碍可能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反而,却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练习巩固时,可以增加训练密度,提高教学效果

在练习巩固中,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这时可以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突出重难点。当学生出错后(电脑录音)耐心地劝他不要灰心,好好想想再来一次,这符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过程再一次复习巩固知识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加深概念的理解

引入概念是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入”,依据已有的教材和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再认和推测性想象,让学生经历数学家发现新概念的最初过程,牛顿曾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而猜想也是推动学生数学思维的强大动力,因此概念引入进,借助多媒体呈现学生熟悉的情景,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呈现种植园里多种植物郁郁葱葱,分别种有不同形状的地块上,其中有牡丹和块分别是正方形和长方形,要求学生计算它们的种植面积,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操作很快完成概念的形成和理解。

五、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让数学走进小学生生活

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由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的限制,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蔽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

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减负”

电脑备课的实现,把教师从繁琐的编写教案中解脱出来,教师不必再为每天的大量编写教案而耗费精力,去除了那些不必要的枝节,使教师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对课文的教学上。原来教师的备课是文字型的,要把想到的具体写出来,而现在是教师把教案设计出来,是通过“扫描”、CAI制作及其它软件进行精心设计,是图、文、音的有机结合,是每节课知识点的浓缩。此时教师的教案精而不繁琐,反映的只是老师清晰而缜密的思路。正因为教师把这些都有机结合起来,所以在讲课过程中也省劲不少,学生在学习时也比较轻松,能轻而易举地理解较难的东西,减少原来还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学会的作业,上课轻松了,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教师、学生负担的减轻。

总之,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量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养更多的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 多元智能 幼儿园课程 设计模式

长久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对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为我国幼儿园课程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一、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幼儿园课程理念

(一)课程方案重心:关注“人的发展”

课程方案的目标不应只关注幼儿是否掌握课程包含的基本学科知识,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中是否学会解决问题,创造能力是否得到提高,进而让每个幼儿的潜能都尽可能得到充分开发。同时,与让孩子掌握多少知识相比较,教师更应关注让孩子学会学习,应该让他们接受对终身发展有益的教育。

(二)课程内容构建:采用整合式课程

幼儿的学习具有整合式特点,因此,在选择和编排课程内容时,应按照能让幼儿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从整体感知、体验知识的原则进行,尽量避免分科教学,多采用整合式课程,在进行五大领域课程实施的同时,做到有机融合,相互渗透,以主题单元活动的形式整合课程内容,发展幼儿综合能力。

(三)课程实施主体:强调幼儿自主探索

每个孩子都有多元智能,且每个孩子每种能力的发展程度不相同,他们获知信息和传达信息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幼儿园在实施课程时,要以幼儿为主体,通过自主方式参与学习,让幼儿选择学习的内容,决定自己如何学习如何展示学习成果,使之成为教育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

(四)教育教学观: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性

智能组合的不同是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的主要根源,每个孩子都有多种智能,每种智能发展程度不同,所以他们各自所擅长的领域也不尽相同,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是课程建构中需要遵循的原则。首先,在设计课程方案前,教师要通过对每个幼儿智能特点的了解及对他们各自特点的分析,从而选择适合不同幼儿的途径传递信息,还要给每个幼儿不同的表现机会,让他们都能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理解所学习的内容。其次,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我们也需要根据每位幼儿不同的智能情况及开展课程的需要灵活变换。再次,在教育方式上要坚决反对“纠错式教育”。它会让幼儿产生挫败心理,从而失去自信。我们要根据每个幼儿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个别化教案,实施因材施教。同时,在幼儿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他们用自身的强项克服自身弱点。

(五)课程评价观:主张多元化评价

评价的真正目的是让教学能得以更好地实施,而长期以来,实施评价的结果往往发展成给孩子贴上谁优谁劣的标签,以一种评价标准衡量幼儿。为避免这种误区,我们应从多方面获取幼儿信息,多角度对幼儿进行评价,多做纵向评价,而非横向比较,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幼儿,从而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同时,评价的主体应该从教师转向幼儿,让幼儿进行自我评价估,以此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

二、多元智能与幼儿园课程诸要素的整合策略

多元智能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其实就是将多元智能与幼儿园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组织形式、课程评价等要素有机整合,从而实现“整合化与个性化并重”的课程目标。

(一)多元智能与课程目标的确立:三位一体

让幼儿学到科学知识、掌握相应技能是设立课程的根本目的,而多元智能整合课程则有更进一步的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幼儿必须达到真正理解和接受所学内容,并且能够学以致用。同时,幼儿的智能也会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通过运用得到提高。而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学习科学知识,让生活技能得以发展,以及学习方法的运用是统一的“三位一体”,相互不可分割。所以,设立幼儿园多元智能整合课程应该达到三大目标:学习知识、发展技能、提高多元智能。确定了目标后,教师在设立具体课程活动时,就可明确他们希望幼儿在此次活动中学到什么知识,学到何种生活或者学习技能,以及能够让幼儿在活动中锻炼和发展何种智能,教师也就能够据此设计课程和实施评估。例如:以“天气”为主题的科学活动的目标就是让幼儿了解天气的类型,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和记录,应用和发展幼儿的自然智能与数理逻辑智能。

(二)多元智能与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幼儿为主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没有人能够学会一切,因此,在设计课程内容时,我们要从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出发,思考哪些东西是最靠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的,什么活动和知识是幼儿既需要又感兴趣而且能让幼儿终身受益的。如在设计以“珍爱大自然”为主题的音乐活动中,播放含有各种动物叫声的音乐,既能让幼儿了解大自然的丰富物种,又能满足幼儿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更可以锻炼幼儿的音乐智能、语言智能。同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力通过使用多元智能让幼儿发现并理解所学内容对他们生活的意义。

(三)多元智能与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多样

在多元智能整合课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学习及自身实施教学的不同需求,从多方面灵活选择多元的表达方法,还要提供给幼儿主题性学习、项目性学习活动、操作性学习等多样练习机会,让幼儿学会以不一样的方式交流:如两人成对、小组、大组,还可以根据幼儿自身特点安排自定步调的工作,如设计独立操作方案等。

(四)多元智能与课程评价:多元与个性并重

多元智能整合课程的评价旨在发掘每个幼儿的智能潜力和特点,识别并且培养他们区别于他人的兴趣和智能,帮助他们建立自我价值感,促进每个幼儿的心灵全面而充分地发展。评价应该从多方面进行,不应只关注幼儿某一两个方面的表现。同时,评价应建立在实际或类似实际的情境中,而且应该整合到所有的学习活动中,而非仅从活动结果进行评价,肯定每一个幼儿的个性智能。

评价的方法要多元。在评价过程中,我们可以交替运用“教师评价幼儿”、“幼儿自我评价”、“幼儿互评”等方式。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采用“档案袋评定”技术、观察记录法、反思法,针对每个幼儿特点做出有价值的评价,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三、多元智能与幼儿园不同课程类型的整合

(一)多元智能与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的整合

图1 五大领域与八种智能的整合图

多元智能理论主张“全人”教育,即给予幼儿从认知到情感全方位的教育,而《纲要》规定的幼儿园五大课程领域的教育内容与多元智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让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因此,将多元智能与幼儿园五大课程领域进行整合,有利于让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有利于幼儿教师对《纲要》和多元智能的把握,不会顾此失彼。(图1为多元智能与五大领域的整合图)

在八种智能和五大领域关系的处理上,通过对《纲要》中第二部分的“教育内容与要求”的解读加以确定。例如在健康领域中,《纲要》要求的“目标”之一是“让幼儿喜欢参与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在“内容与要求”中强调“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去发展其基本动作,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得到提高”。因此,健康领域与身体运动智能是相对应的。再如科学领域的“目标”要求“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这与自然智能要求对自然现象的兴趣是相一致的。

(二)多元智能与幼儿园主题单元课程的整合

在选择和开发“以多元智能为基础的主题单元课程”的主题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生活实际情况及幼儿自身情况进行,主题所包含的知识和幼儿需要用到的技能必然是互相关联的,所以在课程和教学中必然要对其进行整合。而作为学习手段的多元智能与知识、技能本来就存在相互整合的关系。

为此,我们设计了以下五项整合: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整合;知识和技能之间的相互整合;各技能的相互整合;各智能的相互整合;以及知识、技能和智能三者之间的相互整合。而要真正实现课程的整合,找到知识、技能和智能之间的联结是整合的关键。

此外,主题单元课程和教学之间也需要完成三重整合:首先运用张网式主题的单元网络,对各个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再用串线式模式,将各学科中所蕴含的生活技能串联,同时把作为学习手段的智能也串联起来;最后将张网式主题与串线式智能结合运用,实现知识、技能和智能三者间的有机整合。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2]冯小霞主编.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何克抗,李文光编著.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梅汝莉主编.多元智能与教学策略[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第12篇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特征和内容

传统理论对智力的定义仅限于人的语言智力和逻辑思维两个方面,IQ(Intelligence Quotient)就是对上述两种能力的测试标准。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的智能具有普通性――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能,而其智能的发达程度和智能组合情况不同,经过智能的组合表现出一个人在某方面的优势或弱势;智能的组合观,智能是以组合的形式发挥作用,各智能之间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智能的差异性,由于个体天赋,个体成长经历和文化背景不同,个体间存在着差异,而个体内部之间也有差异;智能的发展观,人的智能水平并非终生不变的,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得到开发和逐步加强。从以上的特征,我们可以看出,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强调和尊重个性差异,充分肯定人的潜力的理论。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初中外语教学的参考价值

多元智能所倡导的尊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体发展的思想,与这次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为我们挑战传统,形成新的有时代特色的课程设计思路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它对外语学科的参考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多元智能而教,二是通过多元智能来教。

1、为多元智能而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看作是我们对教育目的的新思考,它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课程设计时,摈弃原来只围绕语文和数学而设计的惯有思路,而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生在不同智力特点,对学生的多种智力一视同仁,强调使每个学生的智力强项得到充分发展。

为发展人际交往智能,外语学科可以强调合作学习,分组形式有两人小组(Pair work)、小组(Group work)和排行(Row and team work),小组组织活动有角色表演(Role play)、游戏(Play games)、做手工(Making things)、调查(Survey)、采访(Interview)、讨论(Discussion)和辨论(Debate)等。这些活动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分工负责,互相帮助、配合,还要解决矛盾,改变学生处于个体的、竞争的学习状态中形成的冷漠、自私的性格,加强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的情感和责任感,甚至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技能和民主价值观,即培养了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

提高身体―运动智能,现行教材把课堂游戏纳入教学内容,初中阶段是学习外语的初级阶段,做游戏的机会很多,教材设计了竞猜(Guessing)、表演(Acting)、谜语(Riddles)等不同类型的游戏,在游戏中看、听、说外语,训练学生口语、书面语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肢体语言,促进语言与肢体的配合,动作与表情的协调。

改善自然观察者智能,它是各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外语学科也不例外。教学中应利用环保与生态题材的课文,引导学生学习植物、动物和环境方面的知识,并联系实际就某一话题展开调查或讨论,如学习The Great Green Wall之后,让学生观察调查当地水源或植被状况,提高环境保护意识。阅读教学也同样可以训练观察技能。阅读文章一般要求读者回答who/what/when/where/why五个基本问题。在解答问题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观察事件的能力,学生能理解和分析人物的动机,事情的前因后果。而实际上,观察环境的能力是超学科的能力。

2、通过多元智力来教,它可以看作是我们在教学方法上的新追求,它要求我们的课程在努力使不同智力都得到发展的同时,通过调动不同智力活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同作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外语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借助学生多元智能,将可以很好地改善外语学科教学。

借助音乐智能。青少年学生听觉敏锐,善于模仿,具有音乐的潜能。例如,在“Yesterday”in concert和The moonlight sonata两篇课文教学中,适时播放摇滚乐和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能把音乐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印象深刻。平时学唱英语歌,既可以提音乐的理解力,又可以学习语音,语法,增加词汇量,增强语感,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借助逻辑―数学智能。某些数学的概念,如排列组合、编码、对称等,也会出现在外语学科上。掌握这些概念能够解决外语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阅读训练中采用主动的学习程序(如采用不同的提问策略,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预测结果)能增强逻辑思维能力,使逻辑―教学智能在思考和学习中发挥作用。

借助自我认识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者具有自我认知、自我反省的能力,并善于用这种能力计划和引导自己的人生。在进行外语教学时先要启发学生对自身认识资源的认识,引导他们了解任务类型,学习某些策略的知识。其次,让学生主动认识自己智能活动过程,养成计划,监控和调整的习惯。如英文写作训练中,学生前拟一份提纲,确定写作要点,步骤与方法,写完初稿后自觉检查、订正错误;教师批改后再纠正错误、调整思路。再次,指导学生觉察和了解认知活动的过程。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