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6 13:48: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一面五星红旗课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面五星红旗》这篇课文演绎了一位旅居海外的中国留学生,为了维护国旗的尊严,毅然拒绝了救命的面包,面包店老板为之感动,并救助他的事。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饱含了作者真挚的热爱祖国的感情。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曾说过:“语文脱离了感情,语文就是麻木的、冰冷的、僵死的,语文就失去了生命的底蕴。这样的语文,根本不可能植根于学生的心灵世界,根本不可能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纯净的底色。”热爱祖国是教师应在孩子的人生画布上染上的底色,那一面五星红旗是祖国的象征。如何让三年级的孩子明白“五星红旗”所蕴涵的沉甸甸的意义,我打算引领学生通过自己诵读重点段落,寻找蕴涵在字里行间的这份情怀。
【案例】
很多同学都没有跳出我预设的教案,将交流的重点定格在第七、九、十自然段。而有一个同学把手老是举得特高,跃跃欲试,我向他示意,他说:“作者去漂流,带的东西越少越好,却要举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我想,他不仅要告诉别人他是一个中国人,还表明了他把自己的祖国时时刻刻放在心底,多么爱国啊。”
师:是啊,我们怎么就没有关注到这个句子了?读读这个句子,想想,他举的仅仅是一面五星红旗吗?
生:不是。
师:那举的是什么?
生1:他举的是祖国的尊严,中国人的雄心壮志。
生2:他举的是他那颗热爱祖国的滚烫烫的心,火辣辣的情。
生3:他举的是他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自豪。
生4:他举的是他那热爱祖国的真挚的情怀。 ……
师:是啊,一个简单而又平凡的句子――“手举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让我们体验到了作者火热的心,爱国的情。再体验着读读这个句子。
生:有感情地读句子,特别是读到“手举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便格外带劲儿。
生5:(迫不及待地)我认为第二自然段写河面变窄了,作者为了防止丢失国旗,也为了行动方便,把国旗系在脖子上。这里的“系”和“举”虽然举动有所不同,但表现的情感却是一样的。
师:(定睛看了看)孩子们,你们都有一双聪慧的眼睛,有一个会思考的脑子,还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灵,咱们继续寻找文中的宝藏吧!
接下来,孩子们又投入到了自我发现、互动交流的氛围。
【感悟】
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开篇词中曾这样写到:“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也即是说《红楼梦》中的词句浸透了作者的“心酸泪”。难怪有人说:“语文本是有情物,字字句句总关情。”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引领学生在阅读中走进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与作者携手同游,获得丰富的美感享受。
备课中,虽然做了大量的引领学生感悟语言的工作,但在课堂上却出现了一道别有的风景。还好,我能做一个细心倾听者,并能创设性地生成,这样师生相长,在“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教学境界中自由徜徉。学生竟然透过毫不现眼的“举”“系”明白了作者时刻把祖国装在心里,可见他对祖国的热爱情怀。学生透过这几个字就能感悟得如此深刻,这对理解后文他宁可饿死,也不用国旗交换面包的高尚情操就水到渠成,达到“不点也通”的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情感
针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缺少浓情的课堂,不得不让我们为学生担忧,担忧学生情感的发展和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结合这样课堂产生的原因,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的思路与方法,赶快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的“情”更浓。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文章的内容采用有效激趣的方法去拨动震撼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
一、创设情景,触发学生激情
学生情感的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景有关。而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又是与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分不开的,怎样设置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兴趣,从而激感呢?
1.用身边相关事使学生更快进入情景
贴近生活的故事,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往往可以很快把孩子带入到文章当中。在讲《争吵》这一课时,我播放了几段录像:班里的两个同学在玩砍包时发生了一点小矛盾,于是争吵起来,最后只好找老师解决;大家在玩跳皮筋,一个同学过来捣乱,大家停下来,没有人搭理他,换了个地方继续玩;一个同学的自动铅笔掉地上了,正好另一个同学进门踩了一脚,笔杆劈了,两个人寥寥几语,事情就过去了。看了这些发生在自己身上和身边的事,立刻激发了孩子们讨论的兴趣,从而引入到文本之中的争吵。
2.出示相关图画在学生面前展现情景
图画是展现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展现课文情景,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画、简笔画都可以用来再现课文情景。在学习《北京亮起来了》一课时,如何体会夜晚北京的亮,感受“璀璨”“光彩夺目”呢?大量的图片让学生们有了直观形象的体会。
3.用幽默的语言来描绘促进丰富情景
语言是传播知识的载体,是人际交流的工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形象鲜明、优美流畅、妙趣横生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有意注意,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促进了学生广泛的参与性,还能更好地烘托所创的情景,同时就会掀起课堂教学的小。在情景的生成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描绘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指向性作用。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景将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彩作用与学生的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受到强化,从而促进学生进入特定的情景之中。
二、多情善感,做个“性情之师”
要想感动学生,教师首先自己要是一位动情之人,能够对每篇课文“情深似海”,能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能够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因素,带着自己的切身感受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引起共鸣。教师最好是“性情中人”,是“多情善感”的人,能满怀“深情”,学会“煽情”,善于“抒情”,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
1.弄清“文情”进课堂
要想感动学生,教师首先自己要是一位动情之人,能够对每篇课文“情深似海”,能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能够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因素,带着自己的切身感受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引起共鸣。
2.满怀“深情”亲学生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众多因素中最突出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人由衷的关怀,这就是教育才有的血和肉。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后,他就会从内心受到鼓舞、激励,感到欣慰,并愉快地接受教诲。师生感情制约、影响着学生行为的发展,因而教师要深沉地爱学生,创造密切的师生关系、融洽的教学氛围和动人的教学情境,以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
3.学会“煽情”入情境
在课堂上,教师感情的抒发大多表现在动情的语言上。情动于衷而溢于言,激昂慷慨的语言伴随着智慧的火花,才能打动学生。《一面五星红旗》一课,课文中有这样的一幕:我愣了一下,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
师:这时的我会想些什么呢?
生1:换不换呢?我很饿啊!
生2:我不能用红旗换面包啊!
(出示图片)教师慷慨激昂地说:看着手中的五星红旗,我仿佛看到了每周一我们庄严的升旗仪式,仿佛看到了奥运代表团高举五星红旗走进赛场,仿佛看到了刘翔身披五星红旗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仿佛看到了天安门广场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想到这些,我果断地做出决定――
生(齐说):不换!!
学生在教师激荡的语言所表达的情感中受到感染,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
4.善于“抒情”情更长
课堂教学小结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课堂临近结束时,老师抒情的结语往往会把课堂再次带进一个小小的,余音缭绕,不绝于耳。《燕子专列》一课的结尾是这样的:
师:同学们,这个爱心故事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1990年的欧洲瑞士。人和动物不知演绎过多少这样的感人的爱心故事呢!接下来,让我们再读一个发生在我们中国的真实故事。
师:同学们,读完了吗?这个养鹤的姑娘名叫――徐秀娟。
师:人们叫她娟子。读了之后,故事大概的意思明白了吗?她是怎么牺牲的?
师:是的,同学们,为了拯救两只走失的丹顶鹤,(音乐缓缓响起)娟子她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父母的女儿,人民的女儿,大自然的女儿――娟子就这样走了。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感人的歌曲。课堂虽然结束了,然而,由娟子奏响的那支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奏鸣曲,已响彻云天,响彻大地,飞越海洋,飞越高山,久久地,久久地,在人们的心坎里回荡……
每年的十月一日是一年一度的国庆节,是我们伟大祖国母亲的生日。伴随着风风雨雨,我们的母亲祖国已经60周岁了,这一天,举国上下都在欢度庆祝这一节日。
一大清早,我们便到了学校,在学校里,同学们有的出黑板报、画画;有的做贺卡、开主题班会;还有的通过日记、诗歌等形式纷纷表达对祖国妈妈的爱。国庆长假,同学们跟爸爸妈妈一起走出家门,游览名胜古迹,领略祖国的伟大文化。商店的门口悬挂着气球和彩旗,有红的、有黄的、有绿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里面人声鼎沸,原来都在打折、开展系列促销活动。街上人山人海,就连坐车买票也要排着长长的队伍,打的也要等好长时间。风景区的游人有如长龙,不计其数,男女老少尽在其中,人们都趁着节日出来游玩。停车场几乎没有空位子,饭店,宾馆的收入一定十分可观。
远方北京的叔叔打来电话告诉我们,北京国庆热闹非凡。我很想去北京,看看天安门,看看我们伟大首都的面貌,我和叔叔已经约好明年暑假一起同畅游北京。
国庆节是一个快乐的节日,人民的生活水平真的提高得很快。我们在祖国妈妈的怀抱中,幸福、快乐地成长,愿祖国妈妈永远美丽、永远繁荣,愿祖国一年比一年兴旺、发达!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一首多么雄伟而又亲切的歌曲再次在我的耳边回响起来,似乎使我感到无比兴奋、无比骄傲。
今天是祖国母亲54岁的华诞,在此,我先向这位无私奉献的母亲道一声:“您辛苦了”!
金秋十月的今天,我们莆田城也披上了节日的盛装,来喜迎祖国生日的到来。
清晨,当太阳冉冉升起的那一刹那,市人大前的广场上,彩旗飞扬,热气球在微风中跳着欢快的舞蹈:时而,前后晃动;时而,左右摆动……广场上聚集了2000多人,在那儿等待那庄严的时刻。伴随着“歌唱祖国”那优美动人的旋律,双手拿着那鲜红的五星红旗,迈着那矫健的步伐向旗杆走出。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那庄严的时刻,便使我回想起曾经所学过的课文(开国大典)时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以及当时的热闹时的情景。
国庆的到来,打破了莆田城往日的宁静。市区的中间有一条笔直宽敞而又洁净的街道,从东通西,与横贯东西的街——步行街连接成一条直线,成一个“一”字形。街道和公路两旁耸立的楼房——商场、服装店、水果店……商店门口装着霓虹灯:赤、橙、黄、绿、青、蓝、紫……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街上和公路上的汽车在奔驰,像长江里的浪花一样。步行街上,人山人海,各色各样的人们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莆田的图书城也不例外,在那儿有许多少年儿童在家长的带领下静静的端坐在地毯上,聚精会神的观看着图书。那场面,倘若那时的我有照相机的话,一定会将这动人的场面照下来。
亲爱的朋友们,我们是21世纪祖国初升的太阳,祖国大地上一颗耀眼的星辰,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的骄傲,为了祖国的明天会更好,我们更应该努力奋斗,将来为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语文; 教学;渗透; 德育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点,而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语文学科是渗透思想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关系,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互相结合,互相统一。
首先,这种关系体现了小学语文学科既具有鲜明的工具性,又具有较强思想性的特点;其次,这种关系有利于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要育人的目的;第三,这种关系也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即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领会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和特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既不要脱离文章的思想内容孤立地讲解字词句篇,也不要脱离语言文字空发议论,而是要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想感情的熏陶有机结合起来,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一、在新课导入中渗透思想教育
导入新课,是一堂课的开始,在这一个环节中,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思想上的共鸣,以利于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把握。比如在教《一个中国孩子的喊声》一文时,我先用课件出示了几幅刚发生的战争场面,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不幸,然后谈话导入新课:战争使无数人失去家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更使无数的孩子失去了他们的亲人,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缔造和平、构建和谐、远离战争,是全人类共同的愿望。同学们下面来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板书课题)。通过这样的导入,使学生产生与课文中中国小男孩一样的思想共鸣。
二、在写字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写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常言道:字为其人,在写字指导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写字,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也可把写字规则和为人处世结合起来。比如我在教学生写“十”字时,故意把“│”写的歪歪斜斜,然后让学生讨论这个字写的怎么样?学生都说不好看。在学生的议论声中,我及时小结:这个“│”多调皮呀!我们可不能像它那样,字要写的工工整整,做人必须堂堂正正。在指导学生写合体字时,让学生明白各部分占位必须恰当,字才会好看,教育同学之间也必须相互谦让,才能和睦共处。通过写字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写字的技能,同时在思想上也得到了熏陶。
三、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所有这些都必须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学生在理解语文内容时,不仅要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同时要从教材丰富的思想素材中汲取一定的精神营养,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例如我在教学《一面五星红旗》时,整节课的设计以“爱国旗”为教学核心,展开了一条“链”,整合每个教学环节,(找出最感人的句子――了解当时我的处境――找其他感人之处)引导学生感知、感悟文字背后的蕴涵的“爱国情”,从而使课堂中的“爱国情”自然的生成、深化。首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五星红旗的语句,然后让学生说说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接着让学生结合文中的有关语句体会“我”当时的处境和自己的做法,体会“我”拒绝用五星红旗换救命的面包是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最后让学生比较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的对比,懂得只有维护祖国尊严的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再如在教学《七颗钻石》一文时,我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然后进行换位,让每位同学都扮演小姑娘,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自己会怎么做,结果又会怎样?通过各种情况的对比,让学生知道当有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给予帮助。用爱心对待他人、对待生活,自己也会有好的回报。
四、在作业设计中渗透思想教育
语文作业是学生巩固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学生在课堂上受到的思想教育,大多停留在较浅的层面,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成自觉行为。例如我在教完《看电视》一文后,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平时你家里是怎样看电视的?学了这篇文章后,你打算怎么做?过一段时间后,再和家长进行反馈,看学生是否说到做到。学完《鲁本的秘密》一文后,让学生以实际行动来回报母亲的爱,让学生懂得爱母亲,回报母亲。
五、在课外阅读中渗透思想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紧扣教材,在把握德育素材的同时,鼓励学生实践,以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小学生语文教材中精选的课文有很多都是选自名著,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课外延伸阅读是必要的。例如我在教完《小抄写员》一文后,要求学生课外阅读《爱的教育》一书,让学生充分理解作者亚米契斯充满爱心的人道主义原则;在教完《再见了,亲人》一文后,鼓励学生课外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一书,感受志愿军战士的风尚。通过延伸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教材以外的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思想上得到一定的熏陶。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必须做到“紧扣教材,有机渗透,联系生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思想教育双重功能。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多媒体
21世纪是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以计算机为主的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之中。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新的科技产品、先进的硬件和软件,越来越多地进入教育领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就深深地体会到: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就能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一、巧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和积极的情感时,就会从内心迸发出向往和求知的强烈欲望,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学习活动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这一点,多媒体教学就有它独特的一面:采用新颖的方法,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如我在教《大海的歌》这篇课文时,我先播放美丽海边的录象片。动听的音乐、海浪声,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学生欣赏了大海的博大、壮丽,而且让学生得到了美的陶醉,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看完了录象片后,学生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个个兴致勃勃,热情高涨。
二、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的特点,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化静为动的特点是其他任何教学设备所没有的。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的特点,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如:在教学《小松树和大松树》时,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要有自知之明,不可狂妄自大。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教师制作了教学课件:一是图文声像并用再现课文内容;二是将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做成动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三是将生字的学习设计成一个小游戏,把生字宝宝送回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借助课件,自主学习,通过网络获得个别化指导,较快较好地把握课文重点,理解难点,进而进行语言、思维训练。
三、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由抽象到具体、直观
多媒体教学则声、像、文相结合,创造出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新面貌。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情景导入的方法很多,如情景引入,悬念引入,设问引入,图画引入,音乐引入,表演引入等。??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中画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引入教学内容。例如:我在讲解古诗《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时,当逐行出现诗句时,诗中的画面也随着变化,我把配有黄鹂在枝头上鸣叫的声音,一行白鹭飞上青天的画面及时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再结合有关必要的解说和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效应,同时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这样的情景和提问引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想马上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的学习动机,为学好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再如《九寨沟》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搜寻有关九寨沟的图片、文字介绍,视频等,学生在课堂上通^观看漂亮的风景图片、配乐播放的九寨沟的录像。让学生自由感受,全面了解九寨沟的风土人情,情不自禁地赞叹那儿的美景。通过配乐示范朗读并反复朗读,有感情地读出九寨沟的美感,很自然地把学生带进优美的情景之中。再加上课件的逐步呈现、音频效果的恰当运用,更好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烘托出教学气氛。同时有学生的亲身参与,也使他们有了一定的成就感,使学生乐学、爱学,参与的积极性就更高了。当然,学生对课文的全面掌握是比较到位,学习效果也就非常完美了。
四、运用信息技术体验情景,升华情感
人的情感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信息技术创设丰富的情景,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进行学习,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将更加深刻。有助于内化、升华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内涵。如在学习《我多想去看看》一文时,学生对“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一句话的理解感受总是不那么强烈,因而很难体会文中为什么要用了两句“我多想去看看”的强烈感情。鉴此,我从互联网上下载了“北京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直播场面”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设备观看。学生看到了广场上人山人海的画面,看到了士兵们严肃而且一丝不苟地护旗、升旗的全过程。听着那雄壮的国歌声,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与火红的太阳一起升起……学生们不禁说:“啊,太壮观了!”“我真想去看看。”“我以后要让妈妈带我去北京看升旗。”“五星红旗,我爱你!”“祖国真美!”……我知道此时他们不仅体会到“壮观”的场面和“我多想去看看”的心情,而且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也油然而生。此时的信息技术运用给学生带来的阅读情景体验,不仅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而且产生情感共鸣,比起口若悬河的描述来得深刻。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语文教学向深度发展正经历这样的过程:由引出内容、提高兴趣,向强化重点、突破难点发展,由拓展视野、丰富积累,向参与过程、体验情感发展,向提高审美情趣、增强人文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摘 要:本人从事文科教育教学工作以来,一直在不断探索情感教学。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发现中学生在这个特殊的生理期是很容易接受情感教学的,从而也增强了教学效果。这使我想到了中学生的情商培养与教育教学。
关键词:情商 情感 教育 教学
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它主要是指人的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也就是说情商包括情感范畴和意志力范畴。情商是可以后天形成的,是一个人对自己和对他人情绪的认知和控制能力的商数。与智商相比,情商的遗传成分要少很多,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我是一名文科中学教师,作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文科教师,首先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人文精神的人,而不是一个被迫接受知识的电脑机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作为一线教师,首先在课堂上要渲染课堂气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最强大的动力。当一个人对某一件事情感兴趣,他就会主动去做,即使碰到困难也会想尽办法,竭尽所能,不知疲倦。古今中外,凡有成绩者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兴趣推动着他们孜孜不倦地追求而取得成功。我们都知道人光靠高智商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还需要情商才行,而且情商在人的成功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国内外的很多研究成果也表明了情商在成功中的重要性,通过抽样跟踪调查的方法证明了在智商同等的人士之中成功人士往往是那些情商也很高的人。
一个人的意志力是情商范畴。苏轼在《晁错论》里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所以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也是当今社会我们教师应该做到的,尤其是被家庭溺爱着的孩子。我在课堂上就经常渗透意志力的教育,使学生知道单靠聪明的大脑而没有意志力将来也是不可能走向成功的。
在这里我想到了一个故事:这是一个六十年代做的实验。实验者把一些4岁的孩子关在屋子里,屋里有棉花糖,小孩子都很爱吃。实验者告诉这些孩子:如果你能坚持15分钟以后再吃这些棉花糖,就可以再得到一颗。任何时候,吃棉花糖之前,要先摇一下铃铛。结果,有的孩子很快就吃了,有的孩子等到了15分钟以后,而有的孩子不但没坚持住,而且连铃铛都没摇就吃了。实验者跟踪了几十年后这些孩子的成长,结果发现:有意志力的孩子,往后也很成功;管不住自己的孩子,往后也不行。这就是著名的米歇尔的棉花糖实验。这个跟踪调查说明了情商中的意志力范畴在人一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自控能力。所以我给学生上课时从未间断对学生情商的培养。针对当今家庭生活条件普遍提高的学生,我经常给学生提出一句古语:几多白屋出公卿,纨绔子弟少伟男。一个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逆境反而锻炼了他的意志力,使他在坚强的意志力的作用下做到了平常学生所难做到的坚强,所以这个孩子就成功了。《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也反映了这一点:作者穿着破衣烂衫夹杂在那些衣着华丽的学生中间,丝毫无羡慕之色,这就是独有其乐,这就是意志力、自控力在起作用了,也就是情商在起作用。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乃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段话我也经常给学生讲的,人除非经历了常人所难以经受的磨难,才能增长常人所不能增长的才干。在生产力不断提高的今天,论智商,谁也不比谁笨多少,但在同样智商的情况下,情商高的孩子就会在将来成功路上占优势。
在这里我也想到了我们的教育与情商的关系问题。课堂上是可以通过课堂气氛的渲染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来提高上课效果和质量的。例如对父母的孝道感、对正义的崇敬感、对国家及集体的热爱感等。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遵循学生情感发展的规律和心理,巧妙地运用教法,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中,巧妙地给学生布下谜团,设置悬念,让学生的情感一波三折,在特定的情境中就会引起共鸣,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我记得有一年我在市教育局的组织下听过一节语文课,课文题目是《一面五星红旗》。授课教师是一位个子不高、挺俊秀的年轻女教师,起立坐下后她说先让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录像资料是开国大典的庄严场面。在播放到用他那特有的湖南口音激动而庄严地宣布“了”的时候,这位女教师在庄严的国歌声中面向同学们说:“同学们,让我们全体起立,像老师一样向国旗致敬!”说着,她面向屏幕上的五星红旗立正站好,庄严而有力地举起了右手致敬。就在这一刹那,同学们哗的一下全部起立,像老师一样向国旗举手致敬。我们全场的听课教师也都受到了感染,都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心潮澎湃地向着国旗行注目礼,而且每一个人都是神情凝肃。这就是课堂气氛渲染的效果,学生的爱国感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整堂课都在带着对祖国的热爱与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听课,课堂效果非常好。虽然这篇课文没有离奇曲折的情节,但是却上得跌宕起伏。这堂课成功的主因就是教师与学生一霎那的情感共鸣,充分利用了学生的情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这就是情商中的情感范畴在教学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总之,课堂教学与情商问题是分不开的,课堂上如果没有了情感教学这一环节,那么整节课的效果就会像炒菜没放盐和调料一样索然无味。所以我们作为一名文科教师,提倡文科教学要运用好人的情商潜力,在情感教学中提高上课效果,开发学生智力,把学生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而不是一个接受知识的机器。我们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情商使之转化为智商,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只有我们的学生将来成功了,才能来服务社会,建设未来!
课堂练笔旨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巧妙地挖掘文本的各种空白点进行写话练习,以促进言语形式与写作方法的迁移,加深对课文内容与思想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以读引写,以写促读的效果,这是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提升学生读写水平的理想途径。由于课堂练笔融读写为一体,具有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等特点,所以深受老师们的喜欢。然而,目前练笔的随意性大,缺乏规范化,导致练笔低效甚至无效。那么如何才能让练笔练得有效呢?我认为关键是找准读与写的结合点,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重点词扩展
文章中的重点词是语言形象、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聚集点,解读文本、感悟语言往往要抓住重点词进行训练。如果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想象,挖掘重点词语的形象内涵,感悟理解词语的情感内涵,将词语进行具体扩写,活化词语的形象,既可丰富文章内容,又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以及作者情感的理解,这不失为练笔的一个好方法。
二、插图补白
好多文章由于中心表达的需要和篇幅的限制,有些内容只能简而言之,甚至略而不写。但将某些内容完全省略的话,编者又觉得文章过于单薄,缺乏形象性,于是便配上插图进行弥补。这无疑又留给了我们练笔的好机会。我们通过插图补白,化无为有,化虚为实,化简为详,既可以拓宽内容空间,又可让学生深化理解,提高读写能力。比如《可贵的沉默》中的第二幅插图,我让学生把画面中孩子们为自己的自私而羞愧的具体表情、动作写出来。由于这些插图画面生动有趣,并且都是学生比较熟悉、喜欢的生活场景,再加上学生写之前有了老师的讲解引导,具备了一定的情感积淀,所以写起来毫不费力,言语形式的表达效果得到充分彰显。
三、情节拓写
中国人讲究含蓄美,好多作品在故事情节中总要留点空白,目的是留给欣赏者遐想的余地,取得良好的审美效果。
有的文章常常利用一个省略号,就会把我们的思绪引向远方,带进故事的后续情节,令我们久久不能忘怀,而这也是练笔的好机会。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时,他就抓住课文最后一句“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设计了练笔。他让学生写一写青藏铁路开通那一刻,人们如何欢快的场景。接着他就放起了韩红的那首优美高亢的歌曲《天路》,学生们伴随着天籁般的歌声,欣赏着拉萨人民欢庆的照片,个个文思泉涌,写下了欢庆的场面。“铁龙来了!铁龙来了!青藏铁路开通了!拉萨人民呼喊着,蹦跳着,似乎要把这个消息告诉上天,好多人民还捧着洁白的哈达,载歌载舞,要把哈达献给可歌可敬的筑路大军呢!”
另外,好多文章中常留有供读者想象的语言空白,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把握语言空白,拓展语言情境,想象语言情节,补充人物的话语,也是一个练笔的好方法。如我在《再见了,亲人》、《她是我的朋友》、《一面五星红旗》等课文的情节分析中都设计了人物对话的补白练习,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四、情感宣泄
一 遵循原则,开发德育
德育不会在教材中以简单的条理式呈现,只有细读大纲、钻研教材,对课文二次开发,才能深掘出模块的德育内容。开发德育内容应遵循“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德育内容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对高、中、低段学生不同的德育内容,教师要有度和量的把握。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开发的德育内容还应有层次和梯度,要分别照顾到优、中、差学生的个体实际。德育内容决不能泛泛而谈,要具体化、细节化、生活化、形象化,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生活现象,从学生身边最熟悉、最常见的现象,最知晓的事物开始,从小处、细节处着手。如:Internet网篇章的教学,可通过互联网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通过警务新闻网的案例阅读,提高学生法制观念,加强网络伦理道德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通过网络散播病毒、未经同意恶意篡改别人的作品等是道德品质低下的表现,是违犯法律的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FrontPage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观念,会正确筛选、使用健康向上的信息图片,不传播图片、有害信息。收发E-mail的教学,通过书信、节日贺卡等邮件发送,培养学生与他人的联系交流,互助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 把握方法,做好德育
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教师要遵循规律,把握正确的方式方法,防微杜渐,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
1.以人为本,尊重学生
学生有其自己的思想和认识,在德育教育中,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体。教师只能引导不能强迫;只能促进不能代替;只能给予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不能拔苗助长;只能观其行,因势利导,不能任意摆布;只能示范、要求,说理、鼓励、表扬、诱导为主,不能批评、惩罚为主,更不可数落、耻笑、打骂和放弃。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要做好表率、以身作则,成为学生道德修养学习的榜样。
2.结合特点,注意渗透
信息技术学科的德育教育要从教材实际出发,把握学科的性质和特点,融德育于知识的讲授和技能的训练之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是让德育内容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让学生有深切的感受,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
3.抓住时机,正确教育
教师要善于发现,抓住机遇,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当发现学生有一些不符合教学要求的行为和心理时,教师不能一味指责学生,或强行规定不准这样、不准那样,而应及时发现学生行为中的思想倾向、苗头,挖掘其行为动机,本着爱护、理解学生的态度,循循善诱、耐心疏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及时化解学生的不良行为和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4.联系生活,体验感悟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因此,教师在德育教育的方法上要时常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联系,用学生生活中的现象、生活中的事物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情感体验来感悟德育内容,并将德育内容引向生活实际,进一步规范学生的生活言行。
三 创新形式,深化德育
1.创建德育主题
在深钻教材的基础上,教师不囿于教材内容而教学,更应在把握教学知识点、重难点后,设计某一德育主题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感受德育教育。如:设计缤纷的图形一课,以一面奥运会上的五星红旗为学习对象,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又达到本课知识技能目标的掌握。草原上的骏马一课,以我的梦想为主题,教学各环节紧扣住梦想进行创作学习,达到对学生理想情感教育。
2.创设体验情境
一、“结课”应遵循以下两点基本原则
1、“结课”要做到完整性
在新课导入中,常常设置问题悬念,导引学生去探究、解决问题,然后开始课堂学习。课的结束,也应当紧扣教学内容,使其成为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做到与导课相呼应,而不要游离主题太远。如果导课精心设疑布阵,而讲课和结课中却无下文,则在结构或逻辑上让学生感觉不完整。
2、“结课”要做到适可而止
结课适可而止要求教师结课时避免提前和“拖课”,按时下课。提前结课既浪费教学时间又影响教学效果。拖课不仅侵占学生的休息时间,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会影响下一节课的学习。因此,教师要极力避免上述两种状况的发生。
二、“结课”常见的几种方式
艺术化的结课可收到曲终意长、言尽旨远、课停思涌的效果。依循教学结课的艺术原则,教学“结课”的方式很多,教师可根据理科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或课堂临时出现的情况灵活运用,机变创新,而不可拘泥死板。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结课”方式。
1、自然式
自然式结课是指教师讲课的最后一个问题的最后一句话刚一落地,下课铃声正好响起。这种结课方式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及结构、把握好教学的进程及时间,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自然式结课看似自然而然,其实它恰恰说明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技巧,只有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师才能达到这样的艺术境界。
2、归纳式
由于学生自己不善于归纳知识,新授内容结束后,教师要将课堂教学内容有条理地、简明扼要地归纳出来,帮助学生建立一棵“知识树”。归纳可以由教师做,也可以由学生做、教师补充。如我在教学《雷雨》一文结课时,我就让学生先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就使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学习中巩固知识,同时在头脑中留下清晰整体的印象。
3、悬念式
演戏讲究演透而不演绝,若一演绝,就断送了艺术。因为盎然的余味是艺术永存魅力的秘诀所在。教师在结课时有意识地设置悬念,使得”且听下回分解”成为学生的学习期待,可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悬念的设置应有较高的艺术性,既有思考价值,又避免学生费解。一般而言,上下两节课的内容和形式均有密切联系的,用悬念式结课较好。如在教学《狼和小羊》一文时,我安排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在结课时,我提了个问题:狼故意找小羊的碴儿,目地就是想吃小羊,结果如何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关注小羊的命运。这样学生一定很想知道事情的结果如何,一定会在课后充分地阅读文章,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使前后课时互相关联,形成一个整体。
4、回味式
如我在教学《全神贯注》一文时,在结束课前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文中所讲到的罗丹的女像雕塑作品。这不仅在顺着文章的脉络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词句,更在于把完美的女像雕塑作品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5、比较式
有比较,才有鉴别。这种收束课堂教学的方法,就是在课堂教学结束之际,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有所侧重地将课文与以前学过的其他课文进行对照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我在教学《卖木雕的少年》一文时,我说:“卖木雕的少年和《一面五星红旗》中的面包店的老板都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世界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我们都是一家人!”这样一比较,学生既能温故旧的知识,又能进一步体会世界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感受生活的美好。
6、练习式
练习式结课是最常用、最简便的一种方式,它是指教师通过让学生做练习的方式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总结巩固和布置作业两个方面。总结巩固是让学生总结所学的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提问或做练习巩固新课,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家庭作业对加深理解教材、运用教材、巩固知识、熟悉所学的技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精心地布置家庭作业、提出要求,也是教师结课时常用的做法。
7、拓展延伸式
古人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作为一名现代的教师只会“解惑”是很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会“布惑”。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还要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纵深,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或几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这种方法能引起学生阅读和思考的浓厚兴趣,同时可以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引用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比如在教学完《想别人没想到的》这一课之后,让学生思考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然后再联系课文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想想还可以怎么画来表现骆驼很多。再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把课文的学习进一步延伸拓展,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8、激励式
一、现阶段我市小学阅读教学的三大瓶颈
1.思想观念和教学理念上,一些语文教师将课本范文当成葵花宝典,当成考查评价阅读教学的圣经,对课本范文仅仅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载体缺乏认识。“考试化”的阅读教学课,教学的每个环节繁琐,不给学生读书和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例如,一些表演性的优质课,只见教师滔滔不绝,不见学生思考参与,只见一个个知识点在教师嘴中吐出,这个会考,那个要关注,与阅读教学的目标相去甚远。
2.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流于形式,学生仅仅是装信息材料的资料袋。例如,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一种形式,有些缺乏目标,有的缺少评价,有的只是成绩好的学生表演,差生成为陪衬或者辅的角色;学生自主学习没有制约,放任自由,没有量和质的要求。又如,写读书感受,没有规定所读书目或者专题,放任阅读,无目的无主题;不教给学生写感受的方法,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和拓展,仅仅局限于抄几个词语、句子,或者只是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探究学习,也仅仅是教师规定几个内容,不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学生仅仅是接收资料的工具。在成果展示中,教师不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会,漠视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独特感受,有的只是信息资料的充塞。
3.课标理解上,一些教师不愿意钻研课标,而是以现有的经验去解读,所以对课程标准的把握肤浅而不深入。如部分教师对“主题单元”的编写意图不理解,把握不了单元整体与篇章的关系,将单元要求与范文割裂开来,所教知识是片面零碎的,阅读教学缺乏整体和系列性,缺乏拓展性。
二、突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瓶颈
1.依标靠本,针对不同年段的阅读内容展开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根据小学各个学段学生阅读心理特点安排了不同的阅读。第一学段为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儿歌、儿童诗等,目的是引导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拥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内容主要是叙事性作品和优秀诗文,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注重诵读过程中的体验,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第三学段,要求理解叙事性文章的梗概,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情感,受到鼓励。
根据这些具体的阅读目标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就要针对不同学生段、不同内容进行不同的设计和教学,以引发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例如,小学二年级上册第18课《称赞》是个趣味故事,从细节处见真诚,从平淡中见真情。我们要根据学段要求和目标,引导学生朗读本文,在读中体会真诚和真情,特别是读称赞别人的话,要真心实意,但不能太夸张,否则给人假意的感觉,会适得其反。如“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这句话,重音要落在“很”字上,强调夸奖、称赞的感情,感受认真的美好。
只有教师把握了不同学生段的内容和教学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那么,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才能实现。
2.认准阅读教学核心,培养小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的提法,反映了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对当今信息社会的主动适应。阅读能力及其水平已经成为衡量现代社会公民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战略意义,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
(1)在小学阶段,要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就要解决阅读动力这个问题。这个动力来源于阅读的乐趣,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前提条件。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乐读,从阅读中获得快乐,从阅读中获得人生的意义和感受。我们要摒弃那些“考试化”阅读教学、应试化的阅读教学、分数化的阅读教学。这样,学生的兴趣得以调动,动力源泉问题得以解决,为阅读教学作下基础。
(2)营造阅读氛围,创造阅读条件,是带动学生乐于阅读的基本因素。如创建班级图书角、开放学校图书馆、举行阅读心得比赛和读书比赛等都是培养学生乐读的方式。
(3)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阅读”一词,就是看审阅、思考、读的意思,包括默读、朗读、精读、略读、浏览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我们将这些阅读方法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以加大阅读量作为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的支撑,尊重学生阅读的方式和方法。
(4)独立阅读能力的形成有赖于“良好阅读习惯”。叶圣陶曾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地成了习惯,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地应用,一辈子受用不尽。”这需要每一个教学工作者和教学单位致力于营造读书氛围,开展书香班级、书香家庭、书香学校创建活动,使学生在氛围和活动牵引下,经过小学阶段的流年牵引、熏陶,乐读、爱读,爱交流,重感受,那么学生阅读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3.加强对话,开展阅读教学。
(1)与作者对话。如《开国大典》,作者亲眼目睹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心中狂涌着骄傲与喜悦。教师在讲述这篇课文之前,首先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这种心情,与作者的心一起律动,才能体会作者的心情、作者的情感。
(2)与课题对话。如老舍的《猫》,这篇文章的题目简短,不仅告诉我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也能让学生在头脑中浮现猫的可爱形象。又如《花钟》,题目新颖,给人以想象和悬念,心中总想知道“什么是花钟,为什么叫花钟”,激起读者探究的欲望。
日前,记者专赴大洞学校,走近这个群体,了解她们的故事,走进她们的心灵。
她们被叫做“嫁到大洞的人”
上一代人物:童尾风、王玉平、余向阳、周小宜
大洞村藏在群山里的一个小峡谷中,莽莽群山将这里与世隔绝。如果不是因为这里曾是金矿,可能至今都无人知晓。
记者一行从县城出发,驱车1个多小时来到大洞村。一到学校,碰巧是学校做课间操的时间。只见在孩子们前面,一位上着咖啡色毛衣、下穿牛仔裤的老师跳得特别卖力。
这是王玉平,一个53岁的老师,岁月在她脸上没有留下多少痕迹,青春活力、阳光向上尽显脸庞。
来不及寒暄,课间操一结束,上课铃声就骤然响起,为不耽误学生学习,采访也就只好与上课同时进行。
村里稍微有条件一点的人家,都搬离了这个小村子,或进城租房送子女上学。所以,学校的生源比较少。现在,学校只有74人。一、三年级一个班,二、四年级一个班,学前班一个班。王玉平和她的同事要教授语文、数学、科技、音乐、体育等所有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课程。
王玉平教二、四年级的语文课。在教室里,王老师用标准普通话朗读着课文,没有想到如此细小的身躯,迸发出抑扬顿挫、中气十足的声音。学生们眼神专注地吸收着文化的营养。
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响了。王玉平拍着身上、手上的粉笔灰走进教师办公室。她说:“每天听到孩子们读书的声音,仿佛感觉到已经停顿的古老中有了一种新鲜的活力,一种对山外丰富多彩的世界的期待。”
20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大洞村村长黄娓涛联系到平沅学校校长田泽文,表示大洞学校需要好的老师。田校长转告给当时在平沅学校当教务主任的童尾风。童老师得知后,立马给她几个好姐妹王玉平、余向阳、周小宜做工作,希望大家一起过来。
对来大洞学校教书,起初王玉平家里人都是反对的。反对最强烈的是她老伴,他甚至一周不与她搭话。反对的直接原因,是家庭并不宽裕,尽管王玉平一直在教书,但老伴单位效益不好,于早年下岗,女儿在外读大学,两口子还要赡养双方年迈多病的老人。
“原来在平沅学校当老师,那是一所完全小学,每天下班后只要坐几分钟的公交车就能回到县城的家。家里都还能照顾到。”
“但是如果能和好姐妹一起,为山区的孩子做一点什么,也是我的梦想。”
和王玉平一样,童尾风、余向阳、周小宜也都克服了种种困难。在不理解声中,2005年8月31日,童尾风、余向阳、周小宜、王玉平一行四个“老婆子”,各自骑着摩托车,奔赴大洞。
“刚来的时候,反差太大了,我们学校周边全是山,买个什么都不方便!更别说闲暇时间怎么打发了。”王玉平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山里的各种怪叫声听着让人毛骨悚然,最难受的是心中难以排解的孤寂。原来我们在城郊教书,每天都可以回去,晚上在丈夫的陪伴下,散散步、唱唱歌、跳跳舞,日子好不舒服,而现在眼前除了山还是山。”对生活的极不适应,对亲人的强烈思念,曾一度让这“四朵金花”动摇。
要么不干,要么就干最好。一诺千金。
“可怜这些孩子们,上美术课没有彩色笔,除了粉笔和课本,没有其他教学设备。刚到学校时,校园里死气沉沉,一下课孩子们就围在办公室门口,刚开始以为学生是好奇,后来才发现,除了几个调皮一点的男生追追打打外,其他学生根本不知道该玩些什么。
这怎么能行!
于是她们增加了活动课课时,但家长们不理解。“这不是不务正业么,是老师们头脑发热吧!”质疑声不绝于耳,更有甚者,一天到晚守在学校里。
“孩子们会玩了,学习就会更有劲头。”她们不厌其烦地给家长们一一做工作。
接下来,她们便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童尾风吹拉弹唱样样会,兼任了全校的音乐课;周小宜老师把自己从县夕阳红腰鼓队学来的技艺教给大家,然后4位老师又分成4组去教学生;王玉平负责教学生跳最新的韵体操、集体舞。
“那段时间我们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在学生到校前先学两个小时,晚上备完课又接着学。这几个50多岁的女人,有时为学好一个动作,得反反复复练上几十上百遍。
谈到她们四人在这里所受的苦,王玉平难以忘怀。
“一个萝卜一个坑,少了谁都不行。”52岁的王玉平老师身患高血压、冠心病和肩周炎等多种疾病,但她每个星期坚持骑着摩托车从山外把学生喜欢吃的菜运进来。2009年,王老师在运菜时出了车祸,跌断了右手,左脚也跌伤了,可她放心不下学生,把手接上后便绑着绷带,拄着拐杖来上课。
余向阳老师是一个“常病号”,胆囊被切除,患有严重的胃溃疡、胆结石,一次胃病发作,两天没进一粒米,无论怎么劝,她硬是扛到星期五下午才回去。
“我没得其他理想,就是想让孩子们多学点有用的知识,健康成长。”这些朴实的话语,让我们看到了这群朴实乡村教师的真性情。
“我们都是50多岁,本可以摆老资格,但是我们并没有。晚上,我们聚在一起,交流上课的心得体会,切磋教材教法,然后根据讨论的意见,编写教案,批改作业。”在王玉平看来,这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在用心教学的同时,她们将全部的爱融注到了学生身上。
语文老师个人计划1
新学期伊始,为更好的配合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升高__级__班、__班语文成绩,根据学校教科室及高__级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特制定高__级__班、__班工作计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分析
高__级__班现有学生____人,高__级__班现有学生____人,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自我控制能力较强,教与学配合比较默契,学生作业较认真。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仍有少部分同学对自己要求不严格,表现为作业不能完成,上课时有迟到、旷课、打瞌睡,不做笔记等。根据该班学生实际情况,适宜多开展一些讲新闻、即席演讲、朗读比赛等语文活动,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听说与社交能力等。从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来看,两个班均存在两极分化严重,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解题技巧较为欠缺等问题。
二、教学目的
1、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现代文和文言文,着重培养理解、分析现代文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读写能力、文学鉴赏能力,从而进行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
2、通过对古、现代诗歌的学习,教授学生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诗歌欣赏的能力;
3、古代文言文单元学习,重点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熟读或背诵课文,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4、在讲授现当代文和古代散文过程中,穿插兼顾写作、口语交际的有关知识。
三、能力培养目标
1、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
2、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3、着重加强语文双基础的训练,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4、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积累各种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正确的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语文老师个人计划2
一、指导思想:
把握小学语文工具性和思想性的辩证关系,发展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语言文字的训练,扎扎实实地抓好双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人,大部分学生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按时完成作业,有初步的自学能力,喜欢提问,喜欢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能熟练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能利用字典,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能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写一些看图作文,但在词汇的运用以及标点的正确运用及习作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中,体现8个专题的思想。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仿影。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练习复述课文。
10.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1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理解的意见与人商讨。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
13.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汉字,创造多种方式,加强已认识汉字的复现巩固。
2、重视朗读的指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选择文质兼美的优秀读物,提高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感受、成果的机会。
3、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
4、重视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再现生活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1、课前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教学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地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多听老教师的课,弥补不足之处。
2、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民主、和谐气氛的创设,让学生人人参与,主动参与、积极参与,课堂上努力创设条件,让学生积极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习。把爱和关怀平均的分给每一个学生。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习惯的培养上,特别是阅读习惯的培养更加重要。
4、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多和他们交流孩子的在校表现和正在家表现,双方一起把孩子的习惯以及成绩搞上去。
(二)学困生意见:
1、找准学困生的学困点,因人制宜。给他们配定“小老师”,多多帮助他们。
2、给学困生多创设机会,让他们品尝成功,树立信心。
3、多与后进生谈心,多做情感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4、关注课堂动态生成的过程,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引导。
5、调整教师与学生的心态,根据实际情况能够及时调整。诲人不倦,时刻让自己有耐心。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日期内容备注
12.28--2.29开学工作
23.3—3.71、燕子(2)2、古诗两首(2)3、荷花(2)机动(1)
33.10--3.144、珍珠泉(1)语文园地一(4)单元检测一(1)试卷讲评(1)
43.17--3.215、翠鸟(2)6、燕子专列(2)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2)机动(1)
53.24--3.288、路旁的橡树(1)语文园地二(4)单元检测二(1)试卷讲评(1)
63.31--4.49、寓言两则(2)10、惊弓之鸟(2)11、画杨桃(2)机动(1)
74.7—4.118、想别人没想到的(1)语文园地三(4)单元检测三(1)试卷讲评(1)
84.14—4.1813、和时间赛跑(2)14、检阅(2)15、争吵(2)机动(1)
94.21—4.2516、绝招(1)语文园地四(4)单元检测四(1)试卷讲评(1)
104.28-5.217、可贵的沉默(2)机动(1)
115.5—5.918、她是我的朋友(2)19、七颗钻石(2)
125.12—5.1620、妈妈的帐单(1)语文园地五(4)单元检测五(1)试卷讲评(1)机动(1)
135.19—5.2321、太阳(2)22、月球之谜(2)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2)
145.26—5.3024、果园机器人(1)语文园地六(4)单元检测六(1)试卷讲评(1)
156.2—6.625、太阳是大家的(2)26、一面五星红旗(2)27、卖木雕的少年(2)机动(1)
166.9-6.13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1)语文园地七(4)单元检测七(1)试卷讲评(1)
176.16—6.20xx、古诗两首(2)30、西门豹(2)31、女娲补天(2)机动(1)
186.23—6.2732、夸父追日(1)语文园地八(4)单元检测八(1)试卷讲评(1)
196.30—7.4期末复习
207.7—7.11期末复习期末考试
语文老师个人计划3
九年级是整个初中阶段的重要一年,尤其是下半年是最关键的半年,为使学生在语文这门学科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一些教学方法,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搞好备课,特别是集体备课。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既要备教材、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我校的学生来源全是农村的,学生对学习语文的气氛不是很浓,学习自觉性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过的内容,老师要求背出,学生总是借口其他作业太多,没时间背等,往后一拖再拖,即便能背出来,也是临时死记抢记出来的。等到其他需要的时候又忘了。
2、上过的新课,相应的配套练习,不自觉去独立完成,总需要老师再三强调,但学生总希望老师和他们一起来做。
3、死记硬背的东西多,联系的东西少,因此表面上看感觉还可以,但真正一考起来,问题出来很多,而且差距很大。
经过几次考试下来,问题也出来了,我任教的班:尖子生没有几个,中等生断层,差生面特大。针对以上情况,要改变这种局面,我觉的要做的事很多。
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多预习,课堂45分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把老师讲的内容真正听懂。不能似懂非懂。课后认真完成配套的巩固练习,不懂的地方,多向老师或成绩稍好的学生请教。
其次,学生学习要主次分明,主要学科课后时间分配相应的因当多一些,特别是对语文学科,因为他毕竟是母语。基础不打好,以后想提高也难。
第三,要灵活掌握学过的知识点,学习要讲究方法,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不容易忘记。总之,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要靠平时慢慢积累起来的。
三、建设高效课堂,努力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所以上课一定要设法吸引学生,不让其分心,上课内容力求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另外,我每天都坚持保持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积极上进的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为了让学生真正参入到课堂中来,凡是学生自己能讲清楚的问题,都让学生自己解决,老师决不越俎代庖,课堂上尽量精讲、少讲把时间都留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