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堂汇报

课堂汇报

时间:2022-10-02 10:29: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堂汇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课堂汇报

第1篇

教学态度认真,教风扎实,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并能够进取的参加政治学习,虚心向前辈学习,提高自我的政治水平。回顾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课堂工作汇报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化学课堂工作汇报一

转瞬间,一个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有收获,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下头我就本学期的工作做一简要的总结。

一、思想方面

热爱并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教学态度认真,教风扎实,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并能够进取的参加政治学习,虚心向前辈学习,提高自我的政治水平。

二教育教学方面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九年级两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工作。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仅要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得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化学放在初三开设是因为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必须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本事,我面临的问题是课时少、任务多、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基础不强、学习情绪不高,有必须的畏难、依靠心理。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我采取了以下的一些有效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激发和坚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需记忆的知识是比较多、比较繁杂,时间又十分紧张,所以我从第一节课时就将化学的特点告诉学生,提醒他们注意巧记的一些方法。教学中将每一节课的主要资料浓缩成几句顺口溜,帮忙学生快速理解记忆。

2、开发和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初中学生的学xxx取性更多地依靠于兴趣,形象识记本事超过抽象识记本事,在教学中我常借助图片、模型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现象与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的规律;结合教材资料,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平时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能得到的各种材料进行小实验。

3、精讲精练,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中我紧扣课标要求、考试说明,利用教材资料,面向全体学生,创造情境,设疑破难。教学中总是提醒学生学法-----“念”和“练”,这是巩固知识的途径。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研究这些问题,让他们动手练习或口头表达练习以到达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

4、尽力做好单元复习工作。

初中化学知识资料繁杂,涉及到几十种元素及化合物和数量众多的化学方程式,所以要抓住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归纳比较,帮忙学生构成知识体系,是提高化学成绩的途径之一。我在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做好每个阶段的复习工作;练习题、测试题都精心选择,量质合理。对于学生作业基本上做到全收和及时批改,在作业上针对个人提出要求和意见。平时就注意培优补差,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在适应中考题的同时多接触竞赛题;对理解本事较差学生,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

三、不足与反思

由于时间紧,使得后期教学出现赶进度的情景。与学生的接触时间不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间和渠道相对较少。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和学生接触沟通,学习站在他们的水平思考,对学生充满信心和信任,相信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化学课堂工作汇报二

一、启蒙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初三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学生的进取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本事、创造本事,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能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趣味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进取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学生对所学问题是否弄懂、学会,仅有教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弄明白,他们对学习才有兴趣,课堂的教学才能得到顺利进行,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学生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使新旧知识衔接好,让新知识能自然过度,为学生理解新知识作了铺垫。同时,在教学中,我们坚持面向差生,紧靠课本讲课。讲课时,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在基础知识。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让学生容易理解和理解,每次测验我们都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觉,充分让学生感到学好化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

努力,必须能学好化学。

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忙学生构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们与学生的接触中,我们往往发现初三学生对化学实验十分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如何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本事,分析问题的本事,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我们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引导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我们还结合教材资料,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资料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增强学生进取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事。

三、做好期末复习工作,争创会考好成绩。

期末复习工作的好坏,是直接影响会考的成绩,所以期末复习工作,我们能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每个阶段,我们要复习什么资料,都做到心中有数,复习的练习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对不一样层次的题目进行辅导和练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适应会考题;对理解本事较差学生,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常利用中午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为提高会考的合格率,我们不断耕耘。同时,对于学生作业我们基本上做到全收全改,做好每次测评工作。从反馈回来的情景,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做好辅导和改善的调控工作,为全面提高会考成绩而不断地进取。

化学课堂工作汇报三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奠定基础,也能为学生将来参加工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做好准备。鉴于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资料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特点,要想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就必须打造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高效课堂。结合自我多年教学实践,要实现初中化学教学的高效课堂,就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走近学生,让学生喜欢上化学教师

教师与所教的学科知识有必须的连带关系。如果学生喜欢上某位教师,那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就会明显提高。假如学生不喜欢某位教师,那么,学生就与那位教师不配合,教学效果就自然低下了。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仅体此刻知识的渊博方面,还体此刻个人的涵养上。教师欲在学生面前树立完美的形象,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课堂教学有深度、广度。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好每堂课,课后还要做好自身的“充电”工作。其次,转变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角。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宰着课堂,学生不敢对所学的知识“插嘴”、“多话”。这种课堂,貌似师道尊严,但学生的内心不敬佩教师,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取性也没有调动起来,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共同开展合作学习。所以,要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课堂。

二、科学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喜欢化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忙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化学是一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有很多独特的魅力。学生刚学化学时,常常被化学实验的各种现象所吸引。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能够利用各种实验让学生喜欢化学,比如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火等。其次,要注意化学与学生的生活进行紧密联系。事实证明,学生对于联系生活的知识最感兴趣,比如怎样进行灭火、胃酸的治疗、水污染的防止、铁制物的防锈等。这不仅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且能培养学生的分析本事与解决问题的本事。

三、精讲多练,开启高效课堂教学的一把钥匙

精讲,就是配合教材资料,面向全体学生。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为学生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到达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针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学生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教学过程中,只要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经过精讲多练,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四、课后反思,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有一位教育家以往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必须成为名师,假如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课后反思是教学活动的回顾和梳理,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被忽视。经过课后反思,重新审视自我的教学过程,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误的原因,避免今后出现更多的失误。思考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惑,找出学生困惑的原因,再选用适宜的方法帮忙学生解决困惑,提高课堂效率。

第2篇

1.开学初,学校专门成立了学案教学推进领导小组,把备课、学习型小组的构建,以及各操作制度、评价制度的修改作为学案教学推进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并将该重点工作落实于每一位老师的实际行动中,让教师实施中有方向,有目标,有指导。

2.针对目标,健全制度,优化管理

一学年中,我校狠抓落实,定时检查评估,不定时抽查教师的教学各环节,将教师的自评、教研组的组评、学校的普评有机结合,不断强化跟进措施,确保各项教学常规工作推进的层次化、序列化,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抓环节,提课效

(一)备课:我校教导处及时改进教学常规制度,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的开展拟定了相应的备课制度、细则、标准。我们结合本年度的导学案模式加强了以下几项要求:①备学生需求。把学生置于教学的核心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主线,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引导学生自主的学。②备教学资源。不仅要备知识点,更要备知识背后隐藏着的方法和过程;备有关教学网络资源----郊区小学学案,充分利用优秀教师的智慧,达到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率。③备导学方法。关注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如何从教学的“独白”过渡到“对话”;关注如何指导学生会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修订了的备课细则具体体现在几个方面:计划与进度、教学环节、备课形式、导学案审批、缺课情况。

学案评价标准等级分三个层次:具体标准是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应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要体现分层的思想;板书设计要点清线明,做到重点突出;反思要有价值,学案要有创新。“导学案”的编写要按课时进行,做到与教师上课同步。

取得的效果:在进行了近一年的尝试摸索之后各教师真正对学案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体会到了这种教学模式的优越性,改变了以往以讲为主的教案教学,到目前为止,各教师已能熟练设计导学案。

(二)上课:我校针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变化了课堂教学的评价制度及评价细则。上课时制度中进一步强调要科学的把握教学内容,做到无知识性错误,思路清晰,讲在当讲处,少讲精讲,合理使用学案,做到取其精华,合理整合学案各环节,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强烈的合作意识,课堂中充分发挥学习型小组的功效。

教学评价细则包含目标定向、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导学互动、教学技能、评价检测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具体针对六个环节制定:标—科学合理;温故---立足课堂,抓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导读---学习小组活动要有实效,体现学习小组活动有实效,体现民主、互动、开放原则,积极运用互学助学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自检---设计针对重难点、疑点,能反映出学生易错的地方。互动解疑环节---教学过程结构清晰,设计合理。根据“导学案”的教学模式确定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并能明显体现。教师讲解准确、精练,重难点突出。教师精讲时间不超过15分钟。体现分层教学思想,保护并激发学生学习愿望和兴趣,注重激励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根据学情及时调整导学方法,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创新意识。教态亲切自然,语言简练,富有感染力。板书简明,能熟练而有效地运用多媒体。分层设计---目标练习,重难点突出,容量大,效果好。时效性强,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拓展延伸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课堂检测---围绕目标展开,目标检测注重落实“堂堂清”。

通过实践,教师知道了各种课型怎么上,呈现出的情景是上课做到少讲、精讲、多练,强调交流互动和及时小结,充分利用学习型小组的优势,积极调动全班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来,利用组长的作用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让课堂动起来”成为我校本次课改的亮点。“互学---助学”成为我校课堂教学的显著形式。

(三)学习型小组:实现导学案教学的最佳效果,其重要的途径是构建有效的学习型小组并加以运用。为此我校从开学初就十分注重学习型小组的构建。第一学期进行了初步地尝试和有效地整合,基本形成了良好的运行机制,第二学期加以运用推广。

具体做法:小组的构建紧紧围绕以班主任为中心展开,结合任课教师的意见对学生分组,采用对半分和搭配的方式进行,各班成立小组并建立名单报于教导处,教导处存档并以此为依据在听评课时使用,看教师的操作是否真实有效,小组的作用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发挥。运行情况:教师对学生做好理论上的培训;对学生的小组学习进行方法上的指导,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我校的学习型小组的运用收到了应有的效果,“习惯成自然”是最好的体现与证明。

另外,我校建立了相应的评价制度:一、职责轮换制度:小组中设立组长、副组长。组长为常任制,副组长为轮换制。二、学习规范制度:自学阶段,要独立学习,不能打扰别人;交流阶段,轮流发言,组员先讲,组长作补充,要学会倾听和表达;展示阶段,可以是组长集思广益后发言,也可以是组长派代表发言。三、小组交流规范:不仅要讨论答案对错,而且要搞清为什么、错在哪里、理由是什么等。四、对小组实施捆绑式评价,不看个别人的表现,采用“木桶效应”评价小组。五、小组文化建设制度:个性化组名、组规、小组标志牌、小组管理等。

评价细则:1、小组内分工明确,组长、组员各司其职;2、课堂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展示,形式灵活多样,反馈效果好;3、质疑有创新、有深度;4、遵守课堂纪律、能认真倾听、与小组同学相互配合;5、完成学案高效率,合作交流能解决问题;6、转化学困生效果好。7、各组得到不同学科教师的表扬,给予笑脸、积分或星数奖励,累计达到要求后可升级。8、一月结束,以各项指标的积分多少来评价小组,学期结束,以积分多少,作为评模、选优的重要依据。

评价标准涉及作业情况、课堂发言情况、组内成员课堂过关情况、考试名次进退步情况、纪律情况、卫生情况、附加分等。

成效:在推行学案教学之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任务有了一个清晰地认识,对所要完成的任务能积极参与;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小组学习中建立了一种较强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和争先的念头。学生的问题意识,思维加工意识明显提升,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有别于之前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有明显改观。

三、抓教研,深研究

第3篇

关键词:备课;课堂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9-022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9.148

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小组学习中教师与学生平等参与、全员参与学习的过程,正好使这一要求得到真正的体现。小组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对问题深入探讨、共同解决的过程,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全体性和活动性,可使学生之间形成和谐、友好、合作、互助、竞争的关系,共同达到成功的彼岸。现结合工作实践,我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从精心备课中开始

每学期初,我都要认真钻研《数学课程标准》,仔细研读数学教材、教参,对整册教材进行全面通览,对本学期教学内容做到了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再对单元知识进行整体把握,理清知识的前后联系,将重难点知识分散开,并在后续的学习中不断加以巩固。

具体到每一节课的准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挖掘新知与旧知的联系,精心设计导学案,通过导学案的问题引领,引发学生的探究、实验、讨论,引导学生向新知迈进。

二、在课堂教学中锤炼

(一)一句句教学生如何发言

在课堂上,让学生去汇报,学生不知如何说起,怎么办?就从规范学生发言抓起。“我们是××小组,下面由我们小组来汇报一下我们的学习收获;关于这一点,我的理解是……;关于这个问题,谁想和我们交流一下?感谢××同学的提醒,我接受你的建议;我不太同意你的看法,我是这样理解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表述有所进步了,最起码知道从何说起了。

(二)从表层深入进去

学生的汇报顺畅了,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只会按着导学卡有什么汇报什么,导学卡之外一点都谈不出来,完全无法使课堂成为学生思想碰撞的盛宴、各抒己见充分表达的平台,于是,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首先,在导学卡的设计上下工夫,使问题的设计尽量能够发散一些,如“口算乘法”一课,在前面口算一位数乘法和数的组成填空的基础上,合作探究部分,探究2×10的算法时,导学卡上给学生的提示是: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多少钱?10人要多少钱?列式为: ,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在学法指导处,我是这样写的:比比看谁的想法多样,思路清晰!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在进行自学时,就能够注意寻找多样思路,不会仅仅局限于想到答案即可了。在小组内交流时,学生各谈各的看法,多种思路、想法就能够得以碰撞、交融,全班汇报,组际间交流时也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

其次,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适时地介入,如在学习“几分之一”时,小组交流之后,我请一个小组上台来汇报,结果学生快速地念着导学卡上的内容,貌似进行得很顺利,实则这样的汇报没有带着多少汇报者自身的思考,也没有引起多少听众的思考,于是,在学生说到的读法和写法时,我就介入其中,问道,“为什么要这样读?在黑板上写一写,你想提醒一下大家什么”“写的时候,应该怎样写”?在我的提示下,学生的汇报放慢了语速,也不再过于依赖导学卡,而是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着描述,同时边说边写,也进一步吸引了其他学生的注意。

最后,我还通过课堂实践告诉学生如何在汇报时,各成员间进行合作。如在讲“分数的简单计算”一课时,在课前我就指导了“奋起上进”小组的组长,如何去组织他们组的学生进行交流和汇报,从需要几个人上台去汇报,谁在台下汇报,组长汇报时,其他同学负责干什么都做了详细的安排,组长的汇报有两点在导学卡中没有提示,一个是对题意的解读,一个是安排组员出题。有了这样详细的部署,课堂上的确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组长的汇报干净利落,汇报到尾声的时候,找台下同学反复说同分母分数的算理时,两名组员开始在黑板上出题,出了六道简单的分数加法计算题,之后由学生解答,这样在这个小组的组织下,同分母分数的算理在学生中间得到了充分的巩固,连练习都完成了,这一小组默契的配合不但使他们自身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而且为其他小组做了榜样,知道在汇报时也可以体现合作,并且的确在接下来的两次汇报中,汇报同分母分数相减和1减几分之几这两部分内容时,两个小组都采用了“奋起上进”小组的汇报方式,且汇报的效果非常好。

(三)合作在当合作之时

我觉得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气氛的热烈,为了合作而合作,而是应该让合作真正具有实效,合作在当合作之时,合作在那些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的内容上。

(四)教师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之中

在小组活动时,作为教师绝不能袖手旁观,而一定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同时在讨论方式、讨论思路方面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还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在上“沏茶问题”一课时,各小组在围绕“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这一问题进行小组学习时,我在各组间巡视时就听到“天天向上”组说道:“快,快找哪些时间相等?这两件事就同时做。”我还听到勇于争先小组在边谈安排方案,边追问这一时间为什么不洗茶杯等问题,于是,在请小组在全班进行交流时,我就有意点了“勇于争先”小组进行汇报,并且请大家进行点评时,“天天向上”组就提到了非常欣赏他们组在汇报过程中能时时与全班同学进行互动,并且注意到了事件的安排要充分考虑合理性,并不是时间相等的两件事就一定可以同时做。如果我没有深入到学生之中,盲目地点一个小组来汇报,情况可能就会大不相同。

三、在恰当评价中跟进

第4篇

一、做好展示汇报的前奏

我们提倡课堂研讨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把个人学习看作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可以断言,没有个人学习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课内研讨。反之,缺少了课内研讨,学生的主体性就难以充分发挥,个人学习也难以得到深化。一句话,先有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才能有展示汇报的成果。为什么这样强调?语文老师对这种观念应该不难理解,有道是真理越辩越明。数学老师如何理解这种观念?只有在老师讲解之前学生已经深入地钻研了问题,他才能有“资本”与老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他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这个角度看,生生互动是课堂系统中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

二、明确展示汇报的目的

1.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完成任务,感受成功或失败的体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与展示的积极性。

2.规范学生的学习成果。

3.暴露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认知缺陷。

4.收集学习信息为诊断补救做准备。

三、遵循展示汇报的原则

1.激励性原则 展示采取的形式和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有激励作用,让学生在展示的对比中认识自己,发现不足,激发斗志,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自己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2.公平性原则 给每个学生提供和创造展示的机会,不歧视任何一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名同学。

3.适时性原则 选择合适的内容、时机展示,绝不能为展示而展示。

4.灵活性原则 因人而异、因内容而异,不同学习情况、不同性格的学生可采取不同的展示方式,让学生表现自己个人的特长和才艺。

5.全员参与原则 展示要顾及每个层次的同学,面向全体,决不能把课堂变成某些学优生的天地。

6.程序化原则 展示的组织要有一定的常规要求,形成一定的操作程序,避免因组织展示而消耗无谓时间,降低课堂学习效率。

7.效能性原则 展示要讲效率,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学习任务应当堂完成,因此课堂展示必须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落实好学习目标。

四、做好展示汇报的指导

1.站姿的要求 发言的学生假如需用板书协助说明观点时,一定要侧身而立,不要挡住旁边同学的视线。

2.语言的要求 发言时声音要亮;语言尽量简洁;节奏不要太快,注意用语文明礼貌,例如:大家请看这一题,请听我讲,我的想法是这样,大家还有不同的意见吗?有没有同学要补充,对提出建议的同学说谢谢等。

3.发言顺序 组内发言,由小组长制定。组间展示,一般按照问题的顺序进行,也可由教师根据情况来制定。

第5篇

关键词 高等师范院校 音乐教育 教学模式 创新研究

与音乐学院“专业型”的人才培养活动相比,高师音乐专业则主要是培养高素质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他们不仅要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和规范的演唱技巧,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容;而且还必须能够独立地组织特定的课堂内容,从而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加以讲授,由此增强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为将来的音乐教学活动奠定基础。基于此,高师音乐教学应充分明确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据此从增强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丰富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提升其课堂知识组织与教学能力等角度来选择甚至是建构自身的教学模式,提高高师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顺利地实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

1当前高师音乐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被大课取代

音乐专业课在原则上要求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然而,近年来,由于扩招的原因,造成高校硬件设备和教师资源的匮乏,这种“一对一”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大课的形式所取代。在这种教学环境中,教师不仅无法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细致指导,甚至无法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一个自己登台表演的机会。尤其是一些学习差或者在音乐表演方面存在不足的学生往往成为优秀学生的陪衬,往往以一个“听客”的身份出现。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如何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下,利用现有的教学模式来弥补这方面的授课缺陷,成为许多教师探讨研究的问题。

1.2无法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学习到的内容非常少,要想真正提高自身的音乐表演水平还必须依靠学生自己在课下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因此,音乐课堂教学还必须能够引导、教育甚至是采用强制性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然而,当前高等师范院校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说教”的方式来传授相关知识,很少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表演的机会。这既无法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更无法对其产生一定的学习压力或者是满足其音乐学习的成就感等等。因此,学生在课下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音乐表演或者是学习音乐知识等等,既极大地弱化了其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影响到其当前对于音乐知识的学习兴趣甚至是未来继续进行音乐学习的能力和意识等等。

2高师音乐课小组声乐汇报教学模式的实际价值

2.1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小组声乐汇报,一方面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参加音乐表演的可能性,不会让学生有旁观者、看客的心理存在;另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课外作业或者是课外练习的成果如何,从而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事实上,这种督促更多的是来自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演的心理压力,是一种积极寻求自我提升的手段和方式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来自教师的语言激励。因此,这种心理上的督促,压力更大,效果也就更明显。

2.2增强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在小组声乐汇报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登上讲台。他们既可以体验舞台表演的真实感受,增加自己的自信心,同时也可以通过教师和同学们的点评,在风格的掌握、演唱经验的积累、艺术处理、舞台表现、识别声音优劣等方面起到很好的认识作用。这其实也就是一种自我锻炼,培养实践经验的过程。总体来说,音乐是一门表演艺术,离不开舞台表现,学生只有自己通过大胆自如的演唱,才能自信的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进行范唱教学实践,而高等师范院校的小组声乐汇报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实践能力培养的渠道和方法。

2.3培养学生的音乐教学能力

小组声乐汇报课不仅需要学生在课下独立自主地收集汇报资料;而且还必须在课堂上加以演示和讲解,使教师和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汇报内容和汇报目的。事实上,这一过程也即是一个音乐教学的过程,在潜移默化之中增强了学生的课堂教学内容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等等。这种能力对于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第6篇

近两年来,我县开展了“三主五步”教学改革,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新型教学模式。提倡在五步教学中重点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能力。下面我就在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普罗米修斯》一课第二课时教学实录浅谈教师在语文新课堂中的“引”与“导”。

一、精心设计定向自学目标,把学生“引”入学习主线

定向自学目标:

自由朗读课文,用“——”画出最能体现普罗米修斯性格特点的句子,并抓住关键词谈谈体会。

这样精心设计的合作探究题,全面贯穿了课堂的重点和文章的中心,也把学生引入学习的主线。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定向自学目标,开展独立性学习,教师提醒学生抓住关键词谈谈体会。学生在独立学习中提高了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开展有实质性的交流,为课堂的“导”铺好奠基石

在接下来的小组交流中,教师请小组针对定向自学目标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并提醒小组抓住关键词谈谈体会。教师一声令下,学生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立刻投入到小组合作交流之中。小组组长主持,有的学生找出体现普罗米修斯性格特点的句子来朗读,并抓住关键词谈谈自己的体会;有的学生对组员的回报作出补充,交流与别人不同的看法和体会。有的学生正商量着小组汇报的分工……小组积极地开展有实质性的交流,为小组的汇报和全班交流铺好奠基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三、小组汇报,全班交流,让学生来“导”

小组四名成员分别对课文第一自然段、第五自然段、第六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进行汇报。即使小组汇报不完整,全班学生也可以针对小组汇报情况进行交流、补充,谈自己从文本中的感受。这样学生在交流中语言能力得到训练,思维得到展现。例如:

第1名组员汇报到:我从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有一位名叫普罗米修斯的天神来到了人间,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决心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火种。”从这句话体会到普罗米修斯很善良·正义,我是从他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这个词体会到的。

全班交流,学生补充:我还从决心冒着生命“危险”一词体会到普罗米修斯是勇敢的神。

第4名组员汇报到:课文第7自然段——狠心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这样,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永远没有尽头了。从这些句子我体会到普罗米修斯的生活非常痛苦,永远没有尽头,他的生活真是苦不堪言啊!

全班交流:

学生1:从普罗米修斯的身上我看到了坚强不屈的性格。

学生2:从普罗米修斯承受的痛苦我再次体会到了他是一个勇敢坚强的神,他为人类造福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他是一个敢于献身的神。

……

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在画面中体会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师“引”:你想对谁说点什么?学生踊跃说出了对普罗米修斯和宙斯的心里话,把对普罗米修斯的敬佩和对宙斯的憎恨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组汇报与全班交流过程教师只是一名真诚的听众,适当的“引”,让学生来“导”。

四、教师设计朗读感悟,师生在文本中感悟课堂的“引”与“导”

朗读感悟设计:

面对沉重的铁链,他坚定地说:“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面对悬崖峭壁,他大声地说:“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

面对烈日暴晒,他呐喊道:“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

面对鹫鹰啄食肝脏,他愤怒道:“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

第7篇

关键词:合作探究 理论指导 数学教学

一、前言

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数学学习不单单是被动的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而是一个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勇于探究,充满创新和思考的过程。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较为推崇学习方式之一,要想实施好合作学习策略,必须要明确理论指导,根据地方办学特色有效实施,文章由此展开论述,以供参考和借鉴。[1]

二、高中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研究性学习型合作学习

研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是对传统接收式学习的彻底改革。此种模式下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寻找问题解决的最有效方法和措施。

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的实施,主要有开放式、半开放式、集中式三种。

开放式组织方式:不统一设定研究主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决定,成果丰富、视野广泛、更贴合生活实践;半开放式组织方式:班级统一设定内涵丰富的研究主题(比如“数学与文化”),学生根据主题确定自己几个感兴趣的子题目(比如数学与音乐、数学与生活、数学与生活等等),然后交付全班讨论调整,确定一批可供小组合作的研究题目,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分组,实施研究学习;集中式组织方式:由全体同学讨论或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一个引起广泛兴趣的研究题目,作为唯一的研究题目,各合作学习小组独立开展研究。[2]

2.数学实验型合作学习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精辟的概括数学的两个侧面,一方面数学是门系统的演绎科学,另一方面又是试验性的归纳学。今后高中数学课教学必须要充分体现数学学习的这两个侧面,尤其是后者在数学教学中基础性作用。数学实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较为抽象的数学对象形象生动化,转化为看得见、摸的着的动态图象,让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动手操作,在动态中认识数学对象的不变性,使学生亲历数学建构过程,积累学习的直接经验,逐步掌握间接知识,获得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等的感性认识,进而通过加工、整理上升为理性认识,让学生逐渐认识到数学的本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小组汇报式合作学习

小组汇报式合作学习通过学生有效的课前合作预习、课上合作汇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合作能力。

主要包括了课前准备、课堂汇报、课后汇报三个环节。(1)课前准备,提前分组,根据教学内容制定组内学习内容,由学习内容分配每个组员汇报的部分内容。在明确内容之后,组内同学提前分工,认真研读教材,查阅资料,准备讲案提纲。将准备好的内容,提前预演汇报,完善汇报内容;(2)课堂汇报,课上小组代表用5-10分钟的时间,将准备的过程、得出的结论、自己的疑惑等等,依次汇报。同时鼓励每一个同学参与课堂讨论之中,共享成功的喜悦;(3)课后评价,课堂结束之时,需对全班汇报成果进行测评,不仅有知识方面的,更要有参与程度方面的,同时鼓励学生自评、互评,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三、高中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实施策略的有效性

在高中数学课教学中,有效的合作学习策略不总是应用于教学整个系统之中。会因为教学环节的不同,应用于教师的讲解、示范、提炼及学生的独立学习过程中。由此,什么样的情况下开展合作学习,将其教学的有效性发挥到极致,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

1. 新课导入中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

合作学习应用于新课导入,可借助问题情境,适度引进竞争机制,增添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有效品质。比如说:高中生在立体几何初始课的学习中,教师引导临近座位的4-6个同学组成合作小组,拿出长度相等的6支笔,思考――如何用这些笔拼出4个全等的三角形,通过拼笔游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外部学习条件。而作为尚未接触立体几何的高中生而言,整个问题正值最近发展区,更容易调到他们去尝试这个简单却不能完成的问题,为接下来合作学习的实施提供了外部可能性。

2. 课堂练习中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

研究证实:合作学习是解决开放性问题的有效练习方法。在课上练习中,通过合作学习的实施,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力,共享组员思考成果,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3]

比如:椭圆第一和第二定义学习之后,可尝试如下开放式的练习,加深对相关概念属性的认识程度。椭圆x2/25+y2/9=1上有一个点P,此点距离左准线2.5,引导组内学生通过已知条件可以探究出那些相关量?同时,鼓励学生利用上述结论设计题目,供组内其他同伴进行解答。[4]

再比如:

3. 课后复习中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

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学生合作编撰数学问题或测试卷,是操作性很强的一种合作复习形式. 以2-3 人为宜,自由组合编撰章节问题或编拟考卷。 此项活动除了能反馈学生学习信息,更重要的是能强化合作复习功能,提高整体水平。对于这一学习活动,学生满怀兴趣,有一种提升自我价值的冲动.。教师只需对考查内容、题型、 题量、 评分作出要求,且规定必须先系统复习方能下笔,合作完成成型后,随机分到不同小组解答,并由解答方另附上对此份考题的评价,命题小组对答卷进行批改后反馈给解题方。[5]

参考文献:

[1] 张磊. 巧妙应用合作策略促进高中数学教学[J]. 数理化学习. 2013(07)

[2] 严娟. 浅析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开展[J]. 中学时代. 2012(18)

[3] 傅钦志. 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J]. 中小学数学(高中版). 2011(Z2)

第8篇

“生本”似一股涌潮不断充斥着我们的大脑,我们的心灵,我们的行为,不断充斥着我们头脑中已经长期建构并赖以生存的教学观念。什么是生本,带着几分困惑和疑问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对生本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也开始尝试在英语课上进行生本教学。今天,就自己最近生本教学的思考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前置性作业的设计。

对于这个问题也许我们还都处在摸索的层面。在探索的过程中,我还是有了一定的认识,前置性学习首先是为了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课外的充分研究可以让课内的学习更具深入,课内的交流更具宽泛。前置性学习的设计就内容构筑层面我认为应该是“少而精”;就学生心理层面应该是“接受并喜欢”,就教师设计层面应该是“开放并具有价值”。前置性作业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英语教学中,在设计前置性作业的时候要考虑的细一点,进行深入的思考,特别是要多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选择最适合学生的设计。并逐渐引导更多的孩子乐于去做,不把它作为一种负担,而作为一种表现自己的机会。

二、小组的建设。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尽管他具有学习的能动性,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我们不能回避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仍然受其知识水平、客观条件的影响,某种程度上说,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一定范围内是有限的,而非无限的。于是课堂就需要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甚至有时还需要教师的适时点拨。作为“生本课堂”下的小组建设便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提出的。在英语课堂中,要培养学生的小组交流汇报能力,让他们的汇报更加明确,同时展开互动。如:“大家好,下面我来说我的……。我的过程讲完了,大家还有什么补充、问题吗?谢谢大家的意见。”在汇报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的姿态,让他们大大方方的去表演。同时重视小组长能力的培养。

三、课堂的开放。

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勿庸至疑,我们需要开放的课堂。今天我们重提开放诚然是对过去我们习惯性地用一个个小问题去牵着学生走,甚至是强迫学生按照教师自己预先设计的线路走而言的。而本质的问题是教师预先规划的线路、程序是不是站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考虑?于是课堂的学习没有活力,没有张力,没有生命力便接踵而来。我们需要“生本的课堂”便是在此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站在“生本课堂”的视角下,我想说的是:“生本课堂”的本质不是小组建设,也不是“前置性作业”,“生本课堂”的本质应该是“开放”。 “开放”落实在具体课堂上首先应该表现在问题或者话题的开放上。精心设计问题或话题,应该是教师设计教学程序必然要思考的问题。有了问题或话题的开放,自然就有了交流与探索的开放。把英语课堂放手给学生,给他们更多的权利,让学生可以来管理和调控学生。特别是小组在汇报的时候,我们现在的很多情况是当一个小组在汇报的时候,其他小组的成员不能认真的倾听。可以放手让汇报的小组自己来维持和管理课堂秩序,让学生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加分和减分。还可以加一个小小的流程:“请大家坐好,下面由我们小组来汇报…….”

四、教师课堂角色的把握。

有人说:“生本课堂”来了以后,教师在课堂上已经变得无所事事了,听听学生交流交流就够了,既轻松又简单。如果站在这样的角度来解读“生本的课堂”,我想是浅薄的,更是无知的。其实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活力、张力、生命力反而更需要教师付出更多辛勤的研究性的劳动。教师需要思考哪些具有开放且有价值的问题需要学生充分的探索与研究,这或可以表现在前置性作业设计中或也可表现在课堂上。教师需要思考课堂如何组织学生交流,以什么样的方式交流。教师需要思考当学生遭遇到困难时,如何拨开孩子眼中的迷雾。

最后,我认为应该多去观看一些名师的课堂实录,不但要学习他们的课堂,也要学习他们的教态、语言组织、表达,努力从各方面去完美自己,做一个真正让学生喜欢你的教师。我们应该有走好生本教育课堂改革的信心,走进学生的心里,唤起每个人学习的欲望,焕发每个人的生命色彩,期待我和学生都有更大的变化。

第9篇

这一模式的特点在于,每位学生在合作学习之前对所要探究的知识进行了独立思考,人人有备而来,为课堂上的平等交流奠定了基础。而在交流过程中,人人有话可说,避免了个别学生只作听众的现象。即便组内部分学生仍然会占据主动地位,但听者在听的过程中也会与自己的经验进行比较,这也是主动吸取信息的过程,从而有利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在组内得到帮助。

基于课前研究的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实施流程:个体课前研究――组内交流互助――组间汇报评析。

一、个体课前研究

合作交流的基础是独立思考。怎样才能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呢?基于个体的课前研究就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根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恰当的课前研究报告,并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提前完成。它是全课的起始环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步,这项作业的完成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为了让学生做好这一环节的准备,我们在设计课前研究报告的时候须做到以下几点。

1. 紧扣教学目标。研究报告是把课堂上要研究的部分问题提前在课前自主学习,它是为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研究内容必须紧扣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学习什么知识。

如在“角度的计算”一课,在研究报告的开头,就呈现下面的提示语言。

课前小研究

研究者_________第( )小组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角的度数的计算方法,也就是如果已知一个平角中部分角的度数求另一部分角的度数的方法;已知相交的两条直线的一个夹角的度数,求其它三个角的度数的方法;还要研究一下怎样利用三角尺画出15度、75度、150度和165度的角。好,让我们一起研究下面的内容吧:

……

学生明确研究目标,也就有了思维的方向。

2. 具有一定的探索空间。和传统意义上的预习或课前学具准备不同,这里提出的课前研究不是简单的预先看书,把问题及答案一并照读;更不只是制作一点学具,待上课时使用。这里所说的课前研究是探索性的自主学习,它包括了类比、观察、推理、归纳、概括等思维过程。也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产生不同的想法,才能产生思维的碰撞。

3. 难度不宜过大。为了面向全体学生,课前研究难度不宜过大,否则会打击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欲速则不达。尤其注意支架的提供,让学习困难的孩子能得到一定的自学指导。如上一案例中如果没有前两类填空式的支架,学生很难正确表达出分类的结果和依据。而有了这两个支架,他们就能顺着这样的思路继续思考,并学会完整表达。

4. 题量适合交流。由于小研究不只起到让学生个体自主学习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承担着学习团队建设的桥梁作用。因此,问题数量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交流的方式。如果是人人汇报的方式,问题数量就应与组员人数相匹配;如果是部分学生汇报、部分学生负责其它工作的,则可考虑适当减少,这些均由教学内容的难度与知识点特征来决定。如有的班级以四人为一小组,若教师想组织轮流汇报的形式,而教学内容又许可,则研究报告中就可以设计四道大题。六人为一小组的,则可考虑设计六道小题。

二、组内交流互助

有了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堂便成为了学生平等分享各自研究成果的舞台。一上课,他们便可以在组内交流研究报告。人人有话可说,人人都想了解自己和别人的想法是否一致,是否存在差异并迫切想了解差异的原因。这种合作学习成为了有必要的切磋,它是公平的、主动的,甚至是可争论的。这一环节的有效实施,组织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果不能较好地组织组内交流,那么上一环节――独立自主的研究将会失去意义。

1. 有序的轮流发言。一改以往个别学生唱主角的做法,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轮流在组内逐题反馈研究结果。通过必须的发言任务,在每个学生心中树立责任感,同时也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小范围表现和锻炼的机会。

例如在“直线射线和角单元复习”一课中,教师设计的课前研究报告是将本单元的概念进行整理和复习。汇报时,小组内可以一个同学汇报一个概念,说出它的具体定义和图样。在其他同学认同之后,轮到下一位同学汇报另一个概念,如此类推进行下去。

2. 组长指名发言。若课前研究的题量与学生人数不匹配,则由组长向指名组员提问,并尽可能听到学习较弱的学生的意见,其他同学记录和补充,鼓励全组参与。

3. 尽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小组学习有效性的体现。在公平交流的氛围下,必然带来各自独立完成情况的差异性,各种问题就会暴露出来。组长和组员要逐渐学会捕捉这些信息,并想办法将问题解决。此时学生可以翻阅课本,也可以从已学知识中寻找各种依据,最后将能确定的正确答案确定下来。若实在弄不清楚的问题,就可以保留下来,有待其他组的同学帮助解决。

如“速度的认识”一课,小组内在交流时就发生了“争执”。一学生在读自己简写的速度时把68千米/时仍然按原意读作:每小时68千米。另一学生则认为应该读作:68千米每时。此时他们回到小研究提纲中“学一学”的部分,在例题的指导下统一了认识,并纠正了读法。而对于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的关系,则不能完全理解,有待其他组同学和老师的帮助。

三、组间汇报评析

这一环节是由小组之间互相汇报研究结果,并开展评价与辨析的过程。

1.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讨论结果。许多教师在小组讨论完以后,常请小组派出来的代表作汇报发言。而这个“代表”往往使其他组员形成依赖感,他们在座位上事不关己,只作旁观者。这既不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也不利于对更多学生表达能力的锻炼。长期以往,两极分化的状况就会出现。其实,交流时需要体现团队学习,汇报时同样需要共同承担。我们可以让全组人员走上讲台,面向全班进行汇报。这并非只是一种形式的变化,它能有效促进成员的责任感。被请出的学生亮相在大家面前,他们每个人都要为小组荣誉而努力,也都能分享到团队成功的自豪感。

2. 中心发言与轮流汇报相结合。

(1)中心发言。六人小组在汇报时,若采用中心发言、其他同学补充的方式,就要注意两种角色的密切配合。在中心发言人向全班讲述的过程中,同组的其他同学应作为辅助人员在旁认真倾听、并配合板书。一旦发现有错或不足之处,应及时提出补充意见。

在“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中,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在课前小研究中求组合图形的方法,然后选出最优的一种,由一名代表在实物投影前指着图形介绍计算过程,其他同学则有的负责板书算式,有的倾听随时准备补充。

(2)每人承担一个汇报任务。我们还可以采用轮流汇报的方式,让每位成员成为中心发言者。这种方式对学困生帮助最大,责任心会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并在发言前主动请教他人。

如上述的“直线、射线和角单元复习”一课,学生在组内进行了概念的整理之后,出来也可以轮流汇报。尤其学困生,汇报一个学过的概念难度不会太大,自信心因此也会得到培养。

3. 组间评价,对模糊、有争议之处进行辨析。小组内部解决的问题,不一定就是绝对正确的。汇报过程中的表述,也不一定是准确的。由于在一节课中我们不可能给每个小组上台的机会,此时组间的评价和辨析对形成正确的知识、掌握必要的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1)自觉作出倾听反应。组间不倾听,就无法发现他组汇报中的问题,也无法分享到别人的成果。老师为了了解学生是否倾听,需要学生倾听后作出一定的反应。如可以提出:你认为他们说得对的就鼓掌,认为说得不对的就举手提出补充意见。久而久之,学生就不再需要老师的提醒,自觉倾听,自觉作出反应。

第10篇

一、讨论问题的选择要恰当

在选择讨论问题之前要做好学情分析和调查,选择最需要的问题来进行讨论。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存在分歧的话题、理解起来较难的问题、内涵外延较丰富而学生又比较缺乏的话题来进行讨论。如《保护牙齿》一课,五个问题中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你们知道哪些保护牙齿的方法?”就值得小组充分讨论交流了。因为小学一二年级这个阶段的孩子可能知道要保护牙齿,除了勤刷牙漱口,却不知道或者不能清楚全面地知道其它保护牙齿的方法,课前通过向家长问询或与家长一同调查,了解一些保护牙齿的方法,课中通过充分地讨论交流与同学共享,能够更清楚更透彻地了解保护牙齿的方法,就能更好地指导孩子的生活,达成品德与生活课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指导生活的最终目标。

二、讨论之前的准备要充分

讨论之前要做好充分地准备,这样讨论时学生才能有话可说,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学思维碰撞,产生火花,带给孩子更多的收获。另外不同类型的讨论话题要做好相应的准备:知识性的话题需要充分的查阅资料。例如讨论保护牙齿的方法这个问题是个知识性的话题,需要学生在课前就要查阅相关资料:看书、上网、询问家长、医生等方式对这个问题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在课堂的讨论中有话可说,才能让讨论把这些方法真正传递给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另外在让学生去查阅资料时由于信息的多元化,太复杂让学生全面撒网式地去搜集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做好查阅资料之前的指导也非常必要。比如在第二次教W《小小一张纸》时,要让学生讨论交流节约用纸的方法。我便在课前做好调查表,分别让学生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分别进行搜集,同时在学校还可以细分到学生、老师、教室、餐厅等各个方面。而社会方面还可以拓展到想象层面。这样学生对节约用纸的方法才能更具体、更全面地了解。

讨论感悟性感受性话题之前则需要让学生充分体验。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校园细绳――规则》这一课时,老师提前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去感受和体验规则在校园的各个角落的重要性和遵守规则的必要性。这样在课堂上小组讨论交流时,学生才能有丰富的体验、感受与同学分享,对规则的重要性和不守规则的危害通过讨论交流认识的更充分,遵守规则的情感得到激发,课后校园生活中遵守规则的意识大大增强。

三、讨论小组的分配要合理

在目前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而座位的编排往往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使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因此为了充分体现小组讨论交流的实际意义,在小组成员分配中也有技巧:有组织能力的、语言表达能力强、知识面比较广的学生平均分配,保证每组都有。在教学《小小一张纸》时,需要小组成员去了解节约用纸的方法。在课前的分组中,我便有意识地将不同学习特点和能力的学生分在一组。比如每一组都需要一个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带领学生在课前的调查或资料的搜集中进行合理地分工和积极地准备,需要一个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在交流反馈中进行最有效地表达和总结,而知识面广的学生会让小组活动的内容更丰富全面。

四、讨论要求得明确

讨论前知道讨论话题要点、讨论时服从组长安排,讨论中会倾听别人发言、把握同学发言要点基础上进行补充不重复、记录要简洁全面。在教学《小小一张纸》时,我在课件中出示了讨论的问题和具体可操作的讨论要求:A、按序发言、都参与。B、认真倾听不重复。C、夸一夸、补一补。这些讨论要求都是针对学生在平常讨论时存在的问题中总结出来的。首先小学低段学生都喜欢自我表现,从自我出发,所以如果不做好按序发言的要求,他们总是一开始就‘我先说、我来说’自顾自说起来,甚至为了谁先说开始‘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浪费了宝贵的讨论时间,也不利于倾听别人发言。同时那些胆怯的学生总是默默地做听众,没能真正地参与讨论。其次,倾听同学发言非常重要,只有认真倾听,才能把彼此的信息整合,提高讨论效率,真正发挥讨论交流的作用。而不重复就是检验是否认真倾听的具体方法。再次,这个阶段的学生会偏向认为自己总是对的,爱反驳别人的发言。因此要求先夸一夸别人,在倾听别人发言时首先要发现别人的优点,予以肯定再做出合理的补充,这样学生才可以在和谐的交流中更客观地融合更多的信息。最后,还会温馨提示学生在讨论中做到轻声发言,这样才能让小组讨论不互相打扰,文明有效。

五、讨论后的汇报得落实

最后讨论的汇报活动要落实:时间得保证、形式可多样、评价要得当。在我们的课堂讨论交流过程中,老师会因为时间设计不够导致讨论交流只走了形式而没有具体落实。因此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就应该预估好时间,在课堂上真正把时间给足学生。记得一位老师在让学生讨论交流时,在课件上出示了三分钟的倒计时,让学生真实地看到时间,提高了交流的时效性。而不是嘴上说给你们两分钟时间交流,而事实上只有几十秒钟就匆匆喊停。

在小组交流后的全班汇报中,大多数情况下会采取小组长语言汇报的方式,几组汇报下来,内容乏善可陈,学生没有了趣味。因此汇报的形式还可以多样。在教学《小小一张纸》时,汇报节约用纸的方法时,采取了语言汇报、视频汇报、实物展示、书写公约等方式,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汇报中积极参与,更加全面具体地把交流结果落到实处。

第11篇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实践教学:高职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思政研究课题“增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XSZ12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作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首始课程。开设“基础”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和塑造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合格的大学生,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思想道德水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实践教学作为“基础”课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课整个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指的是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以“基础”课理论知识为依托,通过学生对社会实际生活的直接参与和体验,使其主观世界得到感性的再教育和主体能力得以优化的过程。

一、“基础”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虽然“基础”课实践教学已经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但是随着“基础”课实践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展开,一些问题依然困扰着“基础”课的实践教学。“基础”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够深刻。普遍存在着对“基础”课实践教学认识不够深刻的现象。二是实践教学基地不足。我国高职院校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还存在着一定问题。三是实践教学经费不足。目前“基础”课实践教学经费不足、筹措渠道不畅,是实践教学难以全面有效展开的原因之一。四是社会实践有效机制尚未形成。高职院校内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多是由教学性、寒暑假性、勤工助学、学生自发性的开展,这些社会实践形式和“基础”课的社会实践尚未接轨,还是处于一种各做各的状态。五是社会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目前“基础”课实践教学还只是处于有限度的进行中,其深度不够。六是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基础”课实践教学由于没有教学大纲,任课教师各自为政等原因,导致“基础”课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础”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基础”课课堂实践教学的有效探索

为改变我院“基础”课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的局面,本课题组在这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尝试新的方式,推进实践教学的改革。

1、设立适合大班的教学模式。“基础”课重在积极开拓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指导,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设置课堂实践教学环节,创建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任务为趋动,以团队为组织,以专题为内容,最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合一、课内与课外合一的,适合大班教学的探究式实践教学模式。

2、建立新的教学目标。围绕学生应具备的团队合作、敬业精神等诸多能力加以训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所必须具备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和发展奠基。

3、以小组为单位,摸索“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模式。

实践教学中的教学内容不适合大班型授课,而现实中教学资源有限限,又很难实现小班型教学,导致教学效果不好。为了让每位学生都可以有一次参与研究性学习和上台展示研究成果的机会,在本学期第一次课由任课教师作如六大步骤策划:一帮助学生学生团队组建。每班级按人数自由搭配,组建8个研究性学习团队,以培养学生集体主队合作的能力。二选择任务。每个学习团队任意选择八个主题中的一个主题做调查研究,以培养学生自助学习和研究的能力。三资料收集。每个团队根据所选的主题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四主题撰写。主题的撰写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论文、演讲稿、散文、议论文、诗歌、心得等多种格式,以培养学生文字表达能力。五汇报准备。在汇报中要求使用PPT,很多学生不会做PPT,如何制作,如何操作,成为急待解决的难题,以培养学生处理困难的能力。六主题汇报。每次上课留下30分钟的时间作为课堂实践教学,各班派出一个学习团队作代表,以同一个主题作汇报(6分钟为宜),进行PK,以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自我展现意识。七评分与总结。在团队汇报后,老师与学生评委评分、教师点评和鼓励并指导后面的团队操作。做到成果展示在课堂功夫施展在课外,以培养学生总结经验的能力。

4、以改革创新为主线,精心设计成果展示。

(1)“学习汇报书”,学习汇报书是每个团队根据选择的主题学习性调查研究,经调查结果以论文、演讲稿、散文、议论文、诗歌、心得等形式展现的纸质报告书。

(2)“团队亮相”,要求每个团队形成自己的特色,如展示自己的队名、口号甚至是logo,还可以用各种形式展示团队成员的风格和特长。

(3)“现场汇报”,把主题的研究成果以多种形式,如论文、演讲稿、散文、议论文、诗歌、心得等格式,做成PPT与大家分享。

(4)“活动感悟”,要求每个团队以简洁的语言谈谈此次活动的收获和感触,如此次活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遇到最大的困难如何解决?解决后的心态等等。

5、以学生为服务主体,精细化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每个团队主题汇报的成绩,作为“基础”课的平时成绩一半,总分为100分,此分数在学生总评中按20%计算,该团队成员成绩共享,此成绩由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评定。

“学习汇报书”“团队亮相”“现场汇报”“活动感悟”四项的分值比为3:2:4:1。

参考文献:

[1]程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法有效性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04.

[2]徐倩.构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初探[J].和田师范专科学报(汉字综合版),2001(6).

[3]柳礼泉.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5:41.

第12篇

看到这个题目,你一定觉得很奇怪吧?课堂还能变身?不错,我们的课堂的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巧用设问句,一问一答的形式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记得刚步入学校学习的时候,我们的课堂大部分是以老师讲授为主。整个课堂的40分钟,我的大脑是跟着老师的问题和讲解高速旋转着,(“是”和“着”二字在句子中显得多余,可以删掉,让句子更简洁)记得一年级的时候,(此处和前面“记得刚步入学校学习的时候”重复,可删除)一堂课下来,能听20分钟就已经不错了,剩下的20分钟,大脑早就溜号了。(寥寥几笔,将原始课堂的“面目”呈现在大家面前。)

三年级时,我们的课堂开始发生变化,最明显的是座位的变化,由原来的排排朝前坐变成了小组合作的形式。桌子对起来了,组长选出来了,课堂变得热闹起来了,大家的脑袋经常凑在一起,唧唧喳喳说个没完没了(不要想错了,我们是在一起讨论问题)。(语言活泼有趣,读着读着,脑海中便出现了座位变化后课堂的样子)老师在干啥?别着急,你看,老师这个组转转,那个组转转,哪个小组遇到了问题就在哪个小组讲解一番。最精彩的要数小组交流后的全班汇报展示了,在老师的训练下,每个小组成员都变得大方自信起来。每到汇报展示时间,就是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刻――一个小组的汇报,其他小组的补充,已经将本课要学习的重点、难点逐个攻破。(破折号的运用起到了解释说明的作用,很不错)这时老师干啥去了?老师呀,这个大舞台主角已经不是他了,此刻的他正在边上津津有味地看着我们的“精彩表演”呢!(将小组的汇报展示说成“精彩表演”非常恰当,变化后的课堂的确像在表演一样)不过,老师还是老师,当我们遇到解不开的“谜题”或发生争执时,他就“挺身而出”,一番“之乎者也”就把我们的“拦路虎”解决了。(此处连用几处引号,使习作更有味道,老师的作用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课堂有意思吧?(这个段落详细介绍了课堂的变化,与前文形成鲜明的对比。)

更有趣的是我们现在的课堂。开学不久,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老师让我们把平板电脑带进了学校。起初我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在习作中运用歇后语或者名言是一个不错的点子,而且选择的歇后语非常符合当时的情景)难道课堂上还能用平板电脑?我们要用平板电脑上课?一个星期的接触才让我们豁然开朗,原来,老师事先做了很多关于我们学习重点难点的预习资料和微课,每天放学前老师都会让我们把这些内容拷贝到自己的平板电脑上,我们在家的作业就是看着预习资料和微课进行初步自学,(解释了平板电脑的作用,使读者更明白现在的课堂是什么样子)不明白的问题留在课堂上讨论解决,(此处一句话已经完成,逗号应改成句号)学校如今也变成了无线上网,课堂上我们小组解决不了的难题能随时上网查阅资料。虽然我们的汇报展示还是少不了,但是现在的课堂摇身一变,变成了真正的信息化课堂。身临其中,足以让我们大开眼界。(此段采用略写的手法,写出了课堂的再次变化。)

怎么样,我们的课堂像不像咸鱼大翻身,来了个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尾呼应,进一步强调课堂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整篇习作更加完整。疑问句作结,让读者思考答案的同时在脑海中又回顾了一遍习作内容,对课堂变化的印象更深刻。)

总评

课堂,我们学生时代天天接触,要想把课堂的精彩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没有仔细地观察、细心地品味,就算再别具一格的课堂也难以呈现在大家面前。小作者就是一位有心人,将课堂的变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体现在笔尖上。在写作手法上,习作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先简单描写过去的课堂,再详细描写变化后的课堂,最后略写现在的课堂,做到了内容安排详略得当。文中语句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了疑问、设问、歇后语等,不仅让文章语言活泼、生动、有趣,而且吊足读者的胃口。

【指导并置评:郭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