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时间:2023-01-08 22:19: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第1篇

【关键词】传染病;预防;措施

1996年5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发表的1996年世界健康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说,人类健康仍面临着传染病的严重威胁,世界同各种传染病作斗争的任务更加艰巨。报告列举了造成传染病蔓延的诸多因素:城市人口暴涨,居住环境既拥挤又不卫生;战乱和天灾导致人口流动;日益发达的航空业和贸易为疾病远距离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病原体可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从一个国家带到另一个国家;由于社会和经济的原因,一些国家的公共卫生系统甚至面临瘫痪。为此,WHO把1997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定为“全球警惕,采取行动,防范新出现的传染病”。

1新发传染病的概念及流行特点

新发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ID)是相对于过去所认知的旧传染病而言的,是指近30年来,人们新认识或新发现的那些能造成地域性或国际公共卫生问题的传染病[1]。其流行特点为:人畜共患性、细菌与病毒为主导病原体、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常见的新发传染病为: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SARS、人禽流感等。

2预防措施

传染病的预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做好此项工作可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及流行,甚至可以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是我国多年来与传染病斗争策略,预防为主是防患于未然的集中体现[2]。

传染病预防措施可分为:①疫情未出现时的预防措施;②疫情出现后的防疫措施;③治疗性预防措施。

2.1疫情未出现时的预防性措施在疫情未出现以前首要任务是做好经常性预防工作。①改善饮用水条件,实行饮水消毒;结合城乡建设,搞好粪便无害化、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工作;②预防性接种又称人工免疫,使机体产生对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③在某些疾病流行季节,对易感者可采取一定防护措施,以防止受感染,如应用蚊帐或驱避剂防止蚊虫叮咬,以预防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等感染;④健康教育对预防传染病非常重要。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吐痰等卫生习惯的养成是文明生活的具体内容之一。可以针对不同病种按照季节性有计划、有目的地宣传传染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达到普及卫生常识、预防疾病的目的。

2.2疫情出现后的防疫措施是指疫情出现后,采取的防止扩散、尽快平息的措施。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①临床上发现具有特征性的症状及体征可早期诊断,但有时应有实验室诊断,方才较为客观、正确。在传染病诊断中,流行病学资料往往有助于早期诊断,如病人接触史、既往病史和预防接种史等。②疫情报告是疫情管理的基础,也是国家的法定制度。因此,迅速、全面、准确地做好传染病报告是每个临床医师的重要的法定职责。③将病人隔离是防止扩散的有效方法。隔离要求因病种而异。④对接触者的措施:应急预防接种,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可对其接触者进行自动或被动免疫预防接种;药物预防,对某些有特效药物防治的传染病,必要时可用药物预防。如以抗疟药乙胺嘧啶、氯喹或伯喹预防疟疾;服用喹哌、增效磺胺甲氧吡嗪或青蒿素等预防耐药性疟疾;用强力霉素预防霍乱;用青霉素或磺胺药物预防猩红热等;医学观察,对某些较严重的传染病接触者每日视诊、测量体温、注意早期症状的出现;隔离或留验,对甲类传染病的接触者必须严加隔离(霍乱老疫区的接触者是否隔离,需根据当地情况而定),在医学观察同时还需限制行动自由,在指定地点进行留验。⑤对疫源地污染环境的措施疫源地环境污染因传染传播途径不同而采取的措施也不相同。地段医师或基层单位的医务人员尤应注意。肠道传染病由于粪便污染环境,故措施的重点在污染物品及环境的消毒。呼吸道传染病由于通过空气污染环境,其重点在于空气消毒、个人防护(戴口罩)、通风。虫媒传染病措施重点在杀虫。经水传播传染病的措施重点在改善饮水卫生及个人防护。

2.3治疗性预防措施正确并及时地治疗病人,可以尽早中止传染过程,缩小传染源作用,有时也可防止传染病病人(如伤寒、疟疾等)形成病原携带者。孕妇在妊娠初4个月患风疹所产出的婴儿患有出生缺陷的机会很大,可考虑人工流产,以防止缺陷胎儿出生。

发现疫情后,要立即报告卫生防疫站,以便取得指导。在单位领导下制定防疫措施方案,重点是尽量控制疫情,使之不在机构内扩散。立即隔离、治疗病人。密切接触者(一般指同活动的班组)应检疫,即本班组与其他班组隔离、医学观察、施行适合的应急预防接种、给预防药物及消毒。疫情扑灭之前暂停接受新儿童。将有关情况通告所有家长,取得谅解及配合,共同合作扑灭疫情,避免进一步扩散。

参考文献

第2篇

在我国南方气温高,各种微生物孳生,污染食物,容易造成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霍乱、甲型肝炎与戊型肝炎、伤寒与副伤寒等。尤其在部队基层人员群居地这些肠道传染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且容易造成传染和流行,是军队非战斗减员的重要原因之一【1-2】。

其传染源是病人与带菌者,细菌或病毒通过大便排出后,可污染水源,还可借助于苍蝇、蟑螂污染食物和用具,当健康人食入被污染的水或食物后就可以发病,病后又可能传给其他的人。现将在基层一线卫生队肠道传染行疾病的工作的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一几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一)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致的烈性肠道传染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之一,常呈不同程度的区域性流行,夏秋季流行,四季散发。主要症状有:清水样腹泻、呕吐、无腹痛、不发热或低热,部分患者可因迅速脱水而危及生命。我县历史上也多次发现霍乱、副霍乱病人。

(二)菌痢: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常因食用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物或使用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餐具而致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脑病。急性菌痢经治疗多于1周左右痊愈,少数病人转为慢性或慢性带菌者。中毒型菌痢预后差,尤其脑型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较高。本病发病率高,应该将其作为防范的重点。

(三)甲肝和戊肝:甲型和戊型肝炎分别是由甲肝病毒(HA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消化道传染病,都以粪――口为主要传播途径。水和食物的传播,特别是水生贝类和毛蚶等,是甲肝爆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饮用水污染则是戊肝爆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在集体单位中如托幼机构、学校和部队中,甲肝的发病率特别高。

二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应采取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措施:

1、治疗疾病控制传染源。

患了肠道传染病的人要及时隔离治疗,更不能从事与饮食有关的工作,防止将自己的病传给他人。

2、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三管一灭”,防止病从口入。

肠道传染病是因食用被细菌或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所引起的。因此,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做好饮食卫生,把住“病从口入”关,特别是做好“三管一灭”工作,即管水、管饮食、管粪便、灭苍蝇。

管水:管好水源,防止水源污染,不喝生水。

管饮食:采购食品时,应选择新鲜食物、炊具餐具应严格消毒;生熟食品要分开,饭菜现做现吃,少吃凉拌菜,吃时应洗净,并用凉开水冲洗,瓜果宜洗净去皮再吃,夏季不宜举行宴会。

管粪便:粪便应妥善处理,防止粪便污染环境。

灭苍蝇:苍蝇、蟑螂等害虫是传播肠道传染病的媒介,消灭苍蝇、蟑螂等害虫,是预防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搞好家庭及环境卫生,也能有效防止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3、提高人体抵抗力,根据需要可选用伤寒、副伤寒或病毒性肝炎的疫苗,预防疾病。

参考文献

第3篇

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计划方案

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对保障全校学生及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各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切断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传染病预防

1、按照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学校人口密集的特点,容易在学生中发生的常见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肠道传染病等,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的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2、定期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师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

3、定期组织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昆虫及其它传播传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危害。

4、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

疫情的报告和管理在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准确及时的疫情报告是控制疫情蔓延的情报信息,健全的疫情报告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是确保疫情报告准确及时的'关键。

疫情报告时限和办法: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要求执行。

每个教职工及学生均为法定疫情报告人,学校医务室为我校责任疫情报告人。任何人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均有报告的责任和义务,可用口头、书面、电话等方式向学校迅速报告,学校向上级主管部门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如果隐瞒不报、漏报、谎报或延期报告的,要追究当事人有关责任。

三、传染病控制措施

1、经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部门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学生应当办理休学手续),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安排在指定场所(隔离)进行医学观察;密切接触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3、建立学生定期健康检查制度,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隔离防范措施,及时切断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途径。

4、对传染病人所在的教室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定期安排全校范围内的消毒工作。

四、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

学校对传染病的预防、治疗、监测、控制和疫情管理措施进行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传染病预防工作措施不力,导致学校发生传染病流行或食物中毒事件,对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以及在发生传染病流行或食物中毒事件后不及时报告或隐瞒不报的,要依法查处直接责任人,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计划方案

为确保学生身体健康,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现就我校20xx年度加强学校卫生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意见制定了一些措施及计划。

一、工作目标:

1、明确卫生防病的任务和应采取的措施。

2、全面开展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高广大师生的疾病预防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技能,增强传染病和突发事件报告意识。

3、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

4、学校应遵循“预防为主,严堵源头为重”的原则,成立诺如病毒等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建立防控传染病应急预案,使学校对诺如病毒传染病等各类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切实有效地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

二、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及时对发现传染病或暴发流行的传染病采取必要的措施,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重点抓好传染病预防和报告工作。

1、疫情报告

一旦发现师生患有传染病或发现有传染病流行时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为及早发现和及时报告疫情做到:(1)切实落实非常期间的晨检制度;(2)班主任每天进行巡视;(3)专人负责学校疫情报告;(4)建立专门的传染病登记本。

2、疫情控制

一旦发现疫情,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调查处理工作:

(1)协助开展个案和爆发疫情的流行病的调查和采样工作。根据病人的流行病学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找出共同特征。分析病人的分布特征,查找可能引起疾病流行的因素。采集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血液和水、食物等标本。

(2)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配合医疗卫生部门做好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医疗,对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及被污染的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开展对传染病接触者的医学观察。

(3)根据控制疫情需要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服药或疫苗应急接种。

(4)发生疫情重大流行时,执行政府依法做出的停课决定。

3、预防措施

(1)把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有专人负责,并列入工作考核。

(2)开展对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防病知识教育,开设健康教育课,使学生掌握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4篇

【关键词】 疗养院;传染病;难点;对策

近年来,全球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回升,流行、暴发事件不断,一些被认为早已得到控制的传染病卷土重来,同时又新发现了30余种传染病。部队的卫生防病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迎接新的挑战。由于部队的特殊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也有其特点。尤其是传染病在生活高度集中、活动性大、任务特殊的部队人群中更易发生和传播,甚至发生规模不等的暴发和流行,其危害和对部队战斗力的影响往往较其他疾病更为严重[1]。疗养院作为部队后勤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刻不容缓。

1传染病的定义及相关内容

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有些传染病防疫部门必须及时掌握其发病情况,及时采取对策,因此发现后应按规定时间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称为法定传染病。中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3类,共38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有关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医疗卫生部门应确立专门的机构部门和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包括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监测、预防、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切断传染病在医疗机构的传播途径,维护法律的尊严[2]。

2疗养院预防控制传染性疾病的难点

2.1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薄弱传染病早期的预防是杜绝传染病发生的重要环节,由于疗养院工作的特殊性,往往会接待一些军队或地方上的会议,食宿的客人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相对比较薄弱;一些疗养员、官兵及工作人员对传染病的相关内容认识不足,从而导致传染病初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其加重散播。

2.2人流密集使疾病传播加速军队因其性质必不可少的出现人流比较密集的情况,例如紧急集合、操练、统一就餐等等。疗养院在有官兵聚集管理的同时,根据疗养期的安排,还会出现疗养员集中入院、住宿,在规定的时间内前来疗养。由于疗养员来自四面八方,区域性广泛,无形中为传染病的扩散提供了条件。入院后疗养员集中食宿、游览、治疗等等,更是为控制传染病加大了难度。

2.3工作中存在倦怠性疗养院医护工作者在清洁、消毒、灭菌等有效控制传染病的过程中,存在着倦怠心理,往往片面地认为疗养院与治疗院比较相对干净卫生,在控制传染病的工作中麻痹大意。

2.4传染病防护治疗知识相对落后和缺乏疗养院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多见,传染性疾病一般不常见,医护人员对传染病的有关知识了解甚少,在校所学的传染病相关知识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趋势。由于缺少新知识的学习、更新,一旦出现传染病病症,不能及时准确地作出诊断治疗。

2.5硬件条件不足疗养院不具备相关的筛选、排除传染病的先进仪器,所以一般在短时间内无法排查传染病。在传染病被发现确诊后,也没有相关的隔离病房和隔离区域。

2.6相关管理部门重视不足传染病早期上报时,偶现相关管理人员轻视或者不予理睬等情况。管理部门分工不明确,缺少应急预案和相关流程。

3采取的相关对策

3.1以预防为主的中心思想不动摇传染病一直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它已不再是个人问题而是全球问题。作为军队疗养院,传染病的蔓延直接影响了部队后勤保障水平、部队的作战力,国家的安全稳定也受到威胁。大部分传染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疗的,其中预防是最有效、最彻底控制传染病的方法。传染病早期由于症状不明显,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强化早期发现的散发传染病病例的控制(包括人员防护、消毒隔离、疫点处理、流行病学调查、督导检查、效果监测与评价)和救治,对防止传染病传播是十分必要的[3]。作为疗养院在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提高防范意识的同时,利用疗养淡季时间,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组织学习传染病预防的相关知识。医护人员在学会自我防护,能够掌握最新传染病知识的同时,为疗养员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最终达到人员防护及时、准确。

3.2健全制度,完善传染病管理监督机制[2]感控科是疗养院传染病管理的核心科室,在院长领导下,依法建立健全内部的监督制度,认真执行执法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完善对传染病管理监督的工作程序,规范传染病管理的监督行为,加强对科室、医务人员的监督检查,确保传染病防治实施的落实。要健全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首诊医生负责制度、疫情报告通报分析制度、传染病报告流程、传染病知识人员培训制度、工作人员职业防护制度、消毒隔离制度、预防性生物制品使用管理制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制度等[2]。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传染病,对不够完善的规章制度及时进行调整,严把质量关。

3.3培训学习加强个人防范意识

3.3.1培养医护工作者的自身防范意识创造重视职业防护的氛围。张贴警告标语。在护士站、治疗室、污物处理间的墙壁上张贴警告标语,处处提醒大家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认真执行标准防护规程,人人做好个人防护,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4]。还可积极开展相关传染病的防控讲课,让医护工作者巩固传染病的知识,了解当前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趋势、传播途径、预防措施、治疗原则等。

3.3.2增强大众防范意识对在部队驻扎的官兵、疗养员,可进行每日两次的体温测量,为其讲解传染病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使其养成良好的个人作息习惯和卫生习惯。按时开展保健课,解答他们的疑惑与不解。在宣传栏等显著的地方张贴海报、字画等卫生保健知识。对于外来人员可督促其自查体温,并发放宣传单,一旦出现高热等疑似病人及时上报处理。

3.4加强人群免疫,改善卫生条件传染病的免疫预防包括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其中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措施,属于主动免疫。此外,当传染病流行时,被动免疫可以为易感者提供及时的保护抗体,如注射胎盘球蛋白和丙种球蛋白预防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甲型肝炎等。高危人群应急接种可以通过提高群体免疫力来及时制止传染病大面积流行。药物预防也可以作为一种应急措施来预防传染病的播散。但药物预防作用时间短、效果不巩固,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其应用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一般情况下不提倡使用药物预防。接触传染病的医务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配置和使用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有可能暴露于传染病生物传播媒介的个人需穿戴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护腿、鞋套等。疟疾流行区可使用个人防护蚊帐[5]。对于周围的环境也要积极改善,特别是饮食饮水区域,保持卫生清洁,杜绝死角。对传染源污染的环境,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去除和杀灭病原体。蚊子、苍蝇等传染病的媒介,要及时清除。针对传播途径,改善卫生条件。

3.5建立绿色防治通道医院感染管理科要广泛宣传和普及传染病和医院感染预防知识,定期进行传染病管理基础知识的专题讲座,配合医院的重点工作任务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出台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事件处理条例》举办专题学习班,分层、分类、分次做好各类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人员重视医疗活动中的隔离原则,了解各种传染病和医院感染致病菌的传播途径,做好针对性隔离措施。重视职业防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提倡标准预防的观念,监督落实各项防护措施的实施[2]。军队疗养院可与相关治疗医院紧密配合,优势互补,高效协同,如出现传染病疑似患者,为其开通绿色通道,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治。

总之,军队疗养院应当根据传染病流行趋势,确定传染病预防、控制、监测、报告、预警、指导及监督检查等工作内容,充分认识传染病管理在军队的重要性,为疗养院有效防治传染病,为军队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与基础。

参考文献

[1]卢建东,潘俊友.传染病对部队卫生防病工作的挑战与对策[J].西南国防医药,2005,15(5):547-548.

[2]郑嘉红.传染病管理的重要性[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6(11):1056,F0003.

[3]陈静,裴红生,凌汗栋,等.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2):1385-1388.

[4]邢秀亚.传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护理管理及成效[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7):4118.

第5篇

一、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统一领导

1、成立常见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组 长:孙广富

副组长:刘祥涛 王兴林 刘 莉

成 员:刘益民 郝新海 朱桂真 蒋兴超 刘云艳

陈 飞 胡三永 李 红

2、职 责:

(1)负责领导、协调、组织全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必要的预防经费和物资保障。

(2)负责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开展、检查督促、资料收集与归档等工作。

二、遵循预防为主,狠抓措施落实

1、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出好宣传专刊。

(2)利用健康教育课 ,开展好以预防常见传染病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

2、印发《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供全校教职工传阅学习,增强教职工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3、开展“三管四灭”(管污水、管粪便、管垃圾处理、灭蝇、灭蚊、灭鼠、灭蟑螂)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4、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按照《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要求,切实加强学校食堂和小卖部管理,严格购物登记、试尝留样、餐具消毒、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做好检查落实。

5、有计划地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6、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7、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做好学校周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饮食摊点的整治,消除引发学校传染病的隐患。

8、加强门卫管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9、做好预防常见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

三、坚持晨检制度,畅通报告渠道

1、班主任要按照要求,坚持对学生每日晨检,把预防常见传染病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对因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在校生病的学生要及时送医务室诊治,对需送县级医院进一步诊治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家长陪同前往(对暂时无法通知家长的学生由班主任陪同前往),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2、医务室要坚持对饮食从业人员每日晨检,发现传染病患者,立即停止上岗,并及时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3、教职工生病被诊断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要及时主动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4、医务室要坚持就诊登记制度,健全常见传染病监控信息表册,做到发现疫情能快速、准确的向学校领导组报告。

5、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报告学校领导小组。

四、应急处理预案

一旦学校发现传染性疾病后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1、我校学生或教职工一旦出现非典、风疹、流脑、麻疹、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请假,不得带病上学、上班。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课、上班;

2、学生或教职工在校内出现传染病,及时组建处理病情的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成员的统一安排下,要求传染病者立即戴防护口罩、手套,到学校隔离室休息,并由学校安全管理人员或卫生保健老师立即通知传染病医院,需转医院治疗的立即转传染病医院。学生出现传染病症状的班主任立即通知其家长,由家长陪同去医院,家长不能到校的,由班主任老师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如果是本校教职工出现传染病,也要求戴防护口罩、手套,由医生初步检查后,是传染病立即转市传染病医院并通知其家属,家属不能到校的由工会组长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

3、在校内发现传染病的学生或教职工,学校应急小组领导立即亲临现场指挥,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学校隔离室进行隔离观察,并由学校安全管理人员或卫生保健老师马上打“120”电话,送定点传染病医院诊治。

4、学校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教室或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感染源。

5、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同学、同事前往探望。

6、学校师生员工中发现传染病人,立即上报。

7、如传染病烈性感染,请示镇小学中心校、县教育局和其他政府部门,决定是否实行全校停课。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具体做到:①封锁疫点。立即封锁患者所在班级或所在办公室,暂停学校一切活动。停止校内人员相互往来和与外界往来,等待卫生部门和市教育局的处理意见。如校领导已隔离,由中层干部等组成临时班子,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待疫情解除后,校领导班子开始工作。 ②疫点消毒。对学校所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此项消毒可请防疫站操作,消毒结束后进行通风换气。 ③疫情调查。学校密切配合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传染病人到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员,以及患者的家庭成员、邻居同事、同学进行随访,并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

8、学校领导发现传染病人后,迅速向全体师生公布病情感染源及其采取的防护措施,让广大师生了解情况,安定人心,维护学校稳定,树立战胜传染病的信念。

第6篇

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场所,学生是易感人群,极易被传染病感染并造成流行。为了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保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预防传染病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

预防传染病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

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市、县有关文件精神,以科学的观点,人本的意识,和谐的主题为中心,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管理和应急机制,切实做到对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二、实施措施

(一)成立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二)完善传染病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建全传染病报告网络。

班主任、科任教师如在晨检、午检中发现病例,应立即报告校主管领导,采取相应措施。学校疫情报告员向县疾控中心和教育局主管局长报告,主管局长向局长办公会议通报。卫生部门上报卫生局主管领导。H

(三)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

1.各班要严格执行晨检、午检制度。

学校要指定专人负责疫情统计报告,于晨检、午检后1小时内,统计出勤情况,严格筛查学生缺课原因,追查病因,并及时上报各类传染病病例。目前尤其对于水痘、腮腺炎、麻疹、风疹、流脑、手足口病的学生尤为关注。要求学生提前10分钟进班,班主任教师首先要仔细观察学生精神状态,发现萎靡、发热和皮肤异常情况的学生及时通知领导小组进行筛查。

2.实行传染病快速报告制度

(1)同宿舍、同班级一天内发病3例或连续3天内多例(5例以上)学生患病,并伴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要在24小时内报告。

(2)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立即报告。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要在24小时内报告。

(4)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4小时内报告。

(5)发现甲类或甲、乙、丙类传染病暴发出现,1-2小时内必须报告。

(四)做好宣传普及工作

1.加强师资培训。

以“学校传染病的防控”为主要内容,对班主任、住宿生管理员进行岗位培训,并利用全体会时间对全体教职工进行传染病知识的培训,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为晨检、午检的落实寻找科学依据,共同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2.在学生和家长中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

下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五)构筑防病屏障

1.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积极有效的方法。

2.切断传播途径。

(1)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结合传染病预防重点工作,及时清整校园死角,清除蚊蝇滋生地,清除园林绿地、闲置空地、垃圾杂物,彻底消灭卫生死角。

(2)开窗通风,让教室有足够的新鲜空气,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方法。

(3)鼓励学生多到室外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加强免疫力。

3.隔离传染源。

严格按照《传染病法》规定的隔离期实施病员规范隔离。复课时要有卫生部门(传染病医院)开据的病愈证明方可进校上课。水痘隔离14天,并结痂完全脱落,腮腺炎从发病至少10天,并腮腺肿大完全消失。

4.室内消毒。

由总务处安排专人,按学校制定的制度进行。

5.日光消毒:对于寄宿学生的被褥、垫子不易擦拭的物品要定期清洗干净,并在日光下暴晒,可以起到良好的杀菌效果。

6.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教育并督促学生用肥皂和流水洗手。

可用淡盐水漱口,清洗鼻腔,不用公用毛巾及手帕。

三、工作要求

(一)学校各相关部门各负其责,落实好各项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确保人员、物资、经费得到保障。

(三)严格落实防控工作措施,认真处理好各环节工作。对措施不力、引起严重后果的,对迟报、瞒报疫情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预防传染病工作计划2学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学生是有关传染病易感人群之一。为进一步加强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有效预防与控制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确保学生身心健康,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特制订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计划: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要充分认识加强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强化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责任意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密切配合卫生等部门,制定、完善和落实相应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预案,确保学校师生身心健康,努力把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抓紧、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从而将学校卫生防疫工作落到实处。

二、认真监控,及时报告疫情信息

建立和落实晨检制度,加强对学生健康状况的监测。晨检工作应在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由班主任或副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及时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者(例如发热、全身疼痛、头痛、呕吐、咳嗽等)以及可疑传染病患者(请病假的学生应查明病因),及时报告兼职卫生保健教师和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进行排查,以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报告。班主任要利用晨会课、健教课时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同时要教育学生,进行自我观察,如有发热、全身疼痛、头痛、呕吐、咳嗽等身体不适时,要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以确保早发现、早治疗。

学校传染病疫情的报告人,负责学校传染病的监控与报告工作。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要与班主任加强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应在第一时间向校长室及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发病时间、发病地点、发病人数、主要症状、密切接触者、已采取的措施等。防止瞒报、漏报、缓报现象发生。

三、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控制疫情

学校除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以外,要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对患病学生采取隔离治疗等措施,将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如发生暴发疫情或新病例持续不断等情况,要根据卫生疾控部门提出的疫情控制措施,经区局同意,在一定范围内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人群集聚的大型室内活动,严防疫情扩散。要注意做好学校教学、生活场所的通风和换气,保持空气新鲜;食堂不得购买无证食品;加强学生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鼓励学生有病及时就医并在家休息等。

四、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卫生与防病意识

学校要充分利用时间及各种形式,对学生集中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强化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还应利用家长会、告家长书等形式,向家长宣传相关预防知识,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预防传染病工作计划3为进一步贯彻《中国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控法》,全面落实传染病的各项防控措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提高传染病发现和诊治水平,做好今年传染病防控工作,在医院分管院长的领导下,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20--年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

一、认真执行国家传染病有关法律法规,健全规章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控法》等相关法规,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我院制定的有关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要求和规定。

2、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条例,建立和健全医院疫情管理和报告制度,组织制定各项疾病防控工作计划和措施,并组织实施。

二、严格督促检查规范化管理

1、做好传染病疫情管理和报告工作,有专职人员负责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工作。

2、传染病病例报告:责任报告人在首次发现或诊断法定传染病人、疑似病人时,应立即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传染病登记本”,并按规定的时限和程序上报。

3、传染病信息网络直报:根据疫情需要,专职疫情报告人员,审核确认“传染病报告卡”后,通过国家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4、定期开展传染病的漏报检查,进一步加强传染病报告时限的落实工作,做到各负其责,抓好各个环节。

三、加强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

1、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根据传染病特点和季节性普及传染病防控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病知识和能力。

2、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控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3、认真做好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的疫情管理和报告的检查工作,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搞好疫情调查工作。

四、加强疫情管理,落实防控制度

完善传染病防控工作各项制度,认真细致地落实预检分诊、门诊日志登记工作,每月对各科室进行传染病报告检查,查阅门诊、急诊病人登记,检验科及放射科及CT室的各种登记本,确保全年传染病防控工作做到无漏报。

五、加强对科室的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技术指导

督促各科室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规范门诊日志记录,提高疫情信息报告质量。报告及时率和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准确率必须达100%。

六、规范肠道门诊、完善发热门诊建设

进一步规范肠道门诊运转,按时开诊;完善发热门诊建设,依托感染科,做好发热病人管理。

七、完善传染病防控部门自身建设

进一步完善传染病防控部门自身建设,明确岗位职责和任务,做好传染病、肿瘤报告、死亡医学证明管理等工作。同时持续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3月份安排专人到疾控中心接受专项短期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根据情况增加防控人员,保证各项防控工作的有效实施。

预防传染病工作计划4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每天学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学校,由于他们的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一旦传染病发生,易于传播和流行,并可能扩散到家庭和社会。及早采取有力的防控措施,对学生中的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防控学校传染病,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一、学校常见传染病种类及症状:

1、出疹性疾病: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全省多次组织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目前多为散发。好发于冬春两季。临床特征为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常可并发肺炎,而危及婴幼儿生命。其发疹特点为先热后疹,皮疹颜色深,疹间参差不齐,手摸粗糙,疹后皮肤呈皮糠样改变。传染期一般为出疹前5日至出疹后5日,以潜伏期末到出疹后1、2日传染性最强。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较少见。

隔离期限: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隔离至出后10天。

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疫苗接种率普遍不高,儿童普遍易感,易呈暴发流行。流行季节为冬春季,临床特征为为发热,皮疹,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皮疹颜色淡,出疹均匀,整齐,疹后皮肤光滑,干净如常。

隔离期限: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隔离至出后10天。

2、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为主。

在学校及幼托机构易造成暴发流行。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肿、痛。腮腺炎其病虽不可怕,然而其并发症却十分可怕。可能导致:1、男生炎:较大儿童及体弱患儿易并发炎,常有一侧或双侧肿大、疼痛。若治疗不及时出现萎缩而引起无精症,故而不生育;2、卵巢炎:10岁以上女患儿易并发卵巢炎。症状是小腹部及腰骶部疼痛、全身乏力,发烧较重可达39℃以上。治疗不及时,婚后不孕;3、脑膜脑炎:在腮腺肿大一周后出现嗜睡、呕吐、头痛、颈项强直、发烧39℃以上,一般无抽搐。

隔离期限:至腮腺完全消肿后3天止,自发病起约3周时间。

3、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

最典型的起病过程是发热(体温在39℃以下),进而出现咽痛,幼儿表现为流口水、拒食。手、足、口腔可发现皮疹、丘疹或疱疹,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呕吐等症状。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隔离期限:自发病日起14天。

4、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以冬春季节为多。

临床特点为急起高热,体温达39-40℃甚至更高,伴头痛、全身酸痛等。以全身中毒症状重,而呼吸道症状轻为特征。流感病毒的变异化非常快,是一种无国界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多数人以为流感是小病而不加理会,其实每年死于流感的人不胜其数。流感病毒若入侵器官,可引致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肺炎、支气管炎、心力衰竭等,后果十分严重。传播途径为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

隔离期限:自发病日起7天

5、水痘: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儿童传染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

临床特点是皮肤粘膜出现瘙痒性水疱疹。水痘结痴后病毒消失。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这种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并发症:皮肤继发感染:最常见,如脓疱疮、蜂窝组织炎等;水痘肺炎;心肌炎、脑炎。易感孕妇在妊娠早期如患水痘,终止妊娠是最佳选择。

隔离期限:至水痘疱疹完全结痂为止,但不少于发病后7天。

6、流脑:为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见于冬春季,病变主要在脑膜、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高烧、头痛、皮肤瘀点及脑膜刺激症。

现已有疫苗预防,发病率低。

隔离期限:症状消失后3天,但不少于发病后1周。

7、乙脑:为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

流行季节为7、8、9三个月,传播途径是经蚊子叮咬。临床上以高烧、意识障碍、抽搐及脑膜刺激症为特征。现已有疫苗预防,发病率低。

隔离期限:隔离至体温正常。

8、艾滋病:根据教育部和卫生部要求预防艾滋病学校健康教育要达到以下目标:

在青少年中普及有关艾滋病预防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他们能明确认识到人类通过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和行为能够避免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增强预防艾滋病、性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使青少年认识到艾滋病的传播没有国界。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国际社会的一员,有责任和世界各国携手共同努力以制止艾滋病的蔓延。倡导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患者的关爱,反对歧视,开展救助。具体实施要求:

1、学校应遵循“预防为主,严堵源头为重”的原则,成立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建立防控传染病应急预案,使学校对艾滋病等各类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切实有效地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

2、建立健全学校卫生管理组织网络。

以学校领导、班主任、学生及各班卫生委员等为主干组成三级管理网络体系,组织学习教育部、市教育局、市卫生局下达的有关贯彻、落实《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等文件,进行广泛动员宣传教育。

3、制定实际的防控艾滋病政策、制度及计划,使防控工作有序进行。

4、运用多形式、多渠道开展防控艾滋病教育。

通过专题讲座、播放多媒体教学片;通过课堂教育如在政治、生物、体育与保健等各学科教育中有机渗透相关知识,使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做到经常化、多样化,并始终贯穿整个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反复强化,深入人心,确保遏止与防治艾滋病五年计划贯彻、落实,并得到有效防控。

5、利用年内各个世界卫生日、卫生宣传日等活动,开展丰富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

如开展板块展览、知识竞赛、班团课、社区服务等活动,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的有益健康教育活动,寓教于乐。

6、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等应备有一定数量的健康知识教育丛书,供学生阅读。

7、要充分发挥学校工会、团委、学生会的协同作用,提高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

要将学校教育与家庭、社区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学生参与社区综合实践活动,把相关知识传递给家庭以及社区其他成员,从而带动社区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蓬勃开展。

预防传染病工作计划5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初级中学校,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对保障全校学生及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

一、传染病预防

1、按照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学校人口密集的特点,容易在学生中发生的常见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肠道传染病等,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的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2、定期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师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

3、定期组织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昆虫及其它传播传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危害。

4、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

5、建立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每年新生入学进行传染病预防接种。

6、食堂饮食从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

疫情的报告和管理在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准确及时的疫情报告是控制疫情蔓延的情报信息,健全的疫情报告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是确保疫情报告准确及时的关键。

疫情报告时限和办法: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要求执行。

按照《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之规定,每个教职工及学生均为法定疫情报告人,学校为我校责任疫情报告人。任何人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均有报告的责任和义务,可用口头、书面、电话等方式向学校、管理老师或班主任、保卫迅速报告,相关科室和人员接到报告后,迅速报告校医务室,由校医务室及时整理出文材料向学校领导报告,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财政厅)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如果隐瞒不报、漏报、谎报或延期报告的,要追究当事人有关责任。

三、传染病控制措施

1、经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部门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学生应当办理休学手续),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安排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密切接触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3、建立学生定期健康检查制度,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隔离防范措施,及时切断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途径。

第7篇

【关键词】学生;传染病;预防控制

学校是人口较为密集的场所之一,一旦出现传染疾病,则极有可能大肆蔓延,引起学生感染导致流行,甚至暴发流行,对校园内部正常教学教学秩序产生严重的影响[1]。据近年来相关研究统计表明,各类传染病在不同学校内部的暴况有所上升,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及校园内部的管理,给大部分学生带来了身心方面的双重折磨[2]。基于此,为探讨预防与控制校园传染病的发生,维持校园内部良好的教学教学秩序,本文根据传染病的发病特点,对校园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防控措施建议。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与卫生部门相互合作,改善学校卫生工作,加强学校预防传染病管理措施工作。这些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并不理想,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卫生管理、卫生宣传工作不到位,卫生设施以及卫生意识不强,一旦到了春秋季节传染病开始蔓延,学生容易受到传染病的侵害[3]。所以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以预防为主,重点加强传染病的控制与管理,防控传染病在学校蔓延。

1学校常见传染病及其来源

学校人群密度较高,常见的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肺结核、乙肝、风疹、血液传染病、动物性传染病等。这些常见的传染病主要来自学生、教师、外来办事人员、临时劳务人员等,这些传染源携带的传染病有潜伏期、不典型症状期、健康带菌者等,非常容易造成传染病在学校发生和流行。

2学校传染病发生的特点

2.1年龄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6~20岁左右,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可因学生年龄的不同而不同。比如,小学生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这是由于小学生的基础免疫水平不高导致的;中学生较易发生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这是由于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所决定的。

2.2季节性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和社会上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一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但是学校传染病还与寒暑假开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肠道传染病多发生在夏季和秋季。另外,寒暑假学生开学时也是传染病高发的时间段,因为学生和老师一起集中到学校,很可能把各地的传染病病菌带到学校来,致使传染病急剧增加。

2.3易发性学校的人群密度高,通常情况下,很多人聚集在一个教室里,每天一起生活、学习,接触密切。如果学校的卫生条件和卫生设施不好,就为传染病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传播途径,再加上传播源、易感染人群,极易造成传染病流行。传染源越多、易感者的密度越大、传播途径越有利,学校传染病的流行就越严重。

2.4流行性学校主要是由学生组成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年龄构成从儿童、少年到青年。学生每天从千家万户汇集到学校里来,又从学校分散到各个家庭里去。病菌传染非常容易从某一个角落被传播到学校里来,而后又从学校流向家庭和社会。可见,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地,具有扩散性的特点。

3学校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3.1学校传染病的预防

3.1.1加强学生卫生知识教育针对比较容易在学校发生、传播的传染病,比如流行性感冒、水痘、腮腺炎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卫生知识竞赛活动,增加师生的卫生知识和意识,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自我防范。

3.1.2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现代学校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措施之一是给学生注射防病菌疫苗。与此同时,加强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进行,完善卫生设备,引导学生不随便扔垃圾,保持教室、宿舍的卫生条件和室内空气流通。俗话说“病从口入”,所以,学校应特别注意食堂卫生管理工作,定期检查学校食堂的卫生条件,如:食品原料的检查、炊事员是否定期体检、食堂售票工具的卫生情况等等,保证学生的饮食安全。

3.1.3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学校常见传染病传播根本方法是加强体育锻炼,增加自身的抵抗力。老师要引导学生经常锻炼身体,除了平时的体育课外,还可以开展一些课外体育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体育竞猜[4]。另外,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勤洗手、勤换衣、勤晒被褥,不随地吐痰;作息时间规律、饮食均衡,多吃蔬菜和水果。如果发现身体不适或者类似传染病反应时及时向老师反映、及时诊治。

3.2传染病的控制管理

3.2.1及时发现传染源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及早地发现传染源,才能有目标、有计划地防止传染病的进一步扩散,具体做法有很多种,可以成立疫情报告网,以班级为单位,由校医担任学校的疫情报告员。校医一旦发现就诊的学生是传染源,及时向当地卫生部门及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在进行病情处理时,对不同的传染源进行不同的处理,比如:对于呼吸道传染源病的传染源,应该立即隔离,并做好消毒工作,并且对于密切接触者进行观察,做好登记。

3.2.2及时隔离隔离是控制传染病的主要措施之一,将携带传染病菌的患者与健康人群隔离开来,防止病原体随着空气传播扩散,同时便于管理与消毒、治疗等。根据传染病的类型安排不同的隔离方法,起到真正隔离的作用。对于受到感染而成为潜伏期病人或病原携带者,也需要及时进行隔离观察,如果一直观察到潜伏期过去,仍没有发病症状,才可以解除隔离[5]。

3.3及时消毒控制学校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除了及时发现、及时隔离外,还要进行及时的消毒,以彻底摧毁病菌。对于患者居住的宿舍和生活场所,进行彻底的消毒,可以采取有效的化学或者是物理消毒法,消除学校内外的病原体,从而切断传染源的传播途径。消毒的方式、方法也应该根据不同的传染病类型进行具体的安排,比如:呼吸道传染病的空气消毒可用开窗通风、紫外线照射、漂白粉上清液喷雾消毒等;对于生活饮用水的消毒,可采用每50kg的水加0.5~1.0g左右的漂白粉,加药后搅匀(漂白粉要晾晒20~30min方可进行消毒工作);也可采用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碘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等

4小结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关系到学生的健康、家庭的幸福、祖国的未来,学校要认识到学生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卫生管理工作,控制学校传染病的传播。总之,学校传染病的的预防和控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学校领导高度关注,不停监督与观察,做好卫生管理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另外,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魄,提高自身免疫力,增强健康意识,从源头上减少或清除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

参考文献:

[1]秦玉梅.学校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07:396.

[2]李凤伟.对新发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5515.

[3]白燕.学生常见传染病防控与管理.中外医学研究,2010,08(17):142-143.

第8篇

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的日益发达,人员的流动性也越来越大,许多新的传染性疾病在流行[1],如几年前的SARS、近几年的禽流感、甲流感等;而且之前的传染性疾病如结核病、性病等发病人数也呈上升趋势。预防和控制各种传染病的流行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对我国居民开展预防传染病知识教育可以提高人们对各种常见传染病的知晓率,有利于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是临床的常见病、特殊性病种,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开展预防传染病知识教育是必需的和必要的,而健康教育对传染病患者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2]。现就预防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性、掌握传染病知识的必要性及防控的长期性作如下综述。

通过各种讲座突出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

首先教育的对象除了辖区居民,还包括传染病患者。在各种讲座及各种宣传中,要强调预防的重要性,避免一些重治疗轻预防的思想。在宣传和讲解中可以通过曾威胁全球的霍乱、天花、鼠疫、结核病等的流行,后通过各种预防措施有效地控制了传染的实例,从而引起居民对预防传染病的高度重视。同时应让居民看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而且,从最新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已有老年人1.78亿,进入老龄化趋势,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人由于身体各器官的衰退,对疾病的抵抗力也随之下降。因此,更需要加强预防工作,通过宣传,可以让居民了解和掌握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普通的常见传染疾病预防知识,做到让疾病患者及家属了解消毒隔离方法及隔离时间、传播途径等,患了传染性疾病要及时到医院治病,更要重视防病。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也要适应新形势下社区居民对防病的需要,成为高素质的防疫工作者,不仅要学好预防医学知识,更需要掌握技能并在沟通中开展防治传染病宣教工作。

预防传染病的实用性

开展预防传染病知识教育除了要进行预防传染病重要性的宣传外,为了提高讲座效果,提高居民的学习积极性,在宣传时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在讲座中突出与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突出预防传染病的实用性。如结合平时日常生活、工作、购物、旅游等实例,进行有实用性的宣传,讲解日常生活、工作、购物、旅游中必要的传染病预防知识。同时结合季节如春末夏初,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如手足口病、肠道传染病、甲肝、风疹等传染性疾病,也大有流行趋势,要让人们认识感觉到宣传的传染病预防知识是非常实用的,让居民感受到所学的知识就在身边。要提醒居民,一旦有传染源存在,极易造成大范围的流行。因此,为了控制疫情,特别重在平时的预防措施。同时对居民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如增强体质,提高疾病的防御能力,避免过度劳累,加强体育锻炼,勤洗手,不吸烟,保持室内清洁及空气流通;生活中注意食品卫生,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

讲座中强调预防传染病的长期性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过去一些常见的传染病如霍乱、天花、鼠疫等由于防控措施得力,因此,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而一些新的传染性疾病,如前几年的SARS、近几年的禽流感、甲流感和在幼儿中流行的手足口病等,SARS的暴发说明人类同传染病的斗争远没有结束,任何忽视传染病控制的观点都是十分有害的,因此,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任重而道远,是一项复杂、长期、艰巨的工作,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全球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回升。所以说传染病的预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长期性工作,通过加强预防传染病的宣教,可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及流行,同时通过宣传,可以提高居民的素质,从而决定着未来辖区内预防传染病工作成败,可以从各方面引导居民的群体意识及爱国卫生思想,结合环境污染的状况,让大家观察身边那些不环保、不文明的行为和现象。

讨 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流动人口的日益增加,如不对辖区居民进行有效的宣传与健康教育,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将导致传染病的蔓延,因此,针对各年龄层次的人进行有计划的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对提高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们的传染病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采用各种形式开展预防传染病知识教育是必需的和必要的。通过总结,认识到系统的传染病知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首先有利于患有传染病的患者对传染性的了解及防止传染他人的意识。据相关文献报道,90%的患者及家属不了解消毒隔离方法及隔离时间、传播途径等,而且大多数患者得知患了传染性疾病容易产生绝望情绪,不肯配合治疗等,经过系统的健康教育后,消除了患者及家属的恐惧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3]。

进入21世纪,对诸如传染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方式已从单纯的治疗转变为以医疗、预防、保健相结合的模式。对辖区居民及传染病患者进行针对性、系统的传染病健康教育,不仅可提高患者的信心,对增强患者的道德意识、法制观念、社会责任感均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可以使患者学会保护自己,也学会对他人负责[4,5]。传染病再度肆虐的严峻现实,传染性疾病仍然是发病率高、危险性大的疾病,时刻在威胁着人们。

参考文献

1 黄哲梅,洪婉媚,李剑妮,等.传染病患者疾病知识认知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2005,4(2):37-38.

2 林奕,李力,徐岩,等.肺结核患者的心理调查与护理干预研究[J].中国防痨杂志,2007,29(4):306-309.

3 朱玉霞,彦文娟,王雅玲.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健康教育效果评价[M].全国传染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08:53.

第9篇

学校(托幼机构)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青少年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传染病,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加上学校(托幼机构)又是政府、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因此,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尤为重要,必须高度重视。

冬、春季节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学校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风疹、猩红热、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学校这种人员密集的地方,一旦发生更是比较容易传播,只有将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依法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形成工作常规,才能确保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达到控制传染病,阻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传播及蔓延的目的。从而保障学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发展,维护学校稳定;保证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因此广大师生必须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1 常见传染病的种类、特点及比较 (具体见下表):

2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1 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领导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加强对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要把传染病防控工作,作为学校当前一项重要任务,并将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健康。

2.2 建立学生晨检制度并严格执行晨检、落实午检

做好相关检查记录,发现发热及出疹学生要求其立即离校就医,同时注意追访就诊及病情发展情况,并严格要求其在家隔离治疗至该病的隔离期满。密切注意病例班级内有无续发病例,如有续发,及时报告,同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措施。患病学生必须持复课证明方可返校上课。

2.3 建立健全学生因病缺勤及病因追查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每天对因病缺勤的学生进行统计,并及时(电话)追访缺勤原因,一旦发现患传染病的学生,要及时登记并报告。

2.4 开展新生入学及转入新生“接种证查验”和应急接种工作

严格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完成相应年龄学生的预防接种,对于应接种但漏种学生应及时开展补种工作。传染病流行季节或疫情发生时,根据传染病流行特点和实际情况,配合疾控中心,遵循自愿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疫苗接种或开展应急接种工作。

2.5 加强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2.5.1 通过宣传橱窗、班级板报、印发宣传单、健康教育课、健康讲座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在学生中普及卫生防病知识,特别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有病一定要及时就医等。还要利用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传染病知识和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要求,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2.5.2 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可根据实际情况减少或停止大型室内集体活动,尽量避免全校范围的集会。同时,要采取积极措施,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户外运动,督促学生课间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2.6 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 严谨瞒报 缓报疫情

2.6.1 在同一宿舍或同一班级, 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 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共同用餐,饮水史时,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6.2 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6.3 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6.4 必要时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启动每日报告工作。

2.7 学校要搞好通风换气及日常消毒工作。

各班指派专人负责教室、图书馆及宿舍的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动,每次至少应在半小时以上。因为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调节居室微小气候,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必要时有计划的实施紫外线灯照射及药物喷洒等空气消毒措施。

第10篇

【关键词】传染病;疫情报告;改进措施;评价

【中图分类号】R8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62-01

为提高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对2009――2013年医院传染病迟报率及漏报率进行连续性监测,将采取改进措施前后迟报率及漏报率进行比较并评价其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2013年本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传染病患者,共3593例。

1.2 方法

由专职疫情报告人员1次/d对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放射和检验科阳性结果登记、预防保健科传染病登记以及网络直报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核查统计。

1.3 评价标准

按照《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的诊断为依据,超过传染病规定的上报时限为迟报病例,凡在预防保健科传染病登记簿和网络记录中无记录的为漏报病例。

2 结果

2009――2011年传染病迟报率平均为30.41%,漏报率平均为25.68%;2011年12月采取一系列改进措施后,医院传染病迟报率及漏报率明显降低,2012――2013年迟报率平均值下降至0.84%,无1例传染病漏报。见表1。

3 讨论

传染病迟报和漏报均可能造成传染病的流行,引发医院感染,所以医院传染病的迟报率和漏报率,是衡量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工作中笔者发现我院传染病迟报、漏报因素有:(1)管理组织和制度不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无专职人员固定管理,加上有关传染病制度不健全而导致迟报、漏报。(2)医师责任心不强:各科室医师不能主动去核查放射科或检病科的阳性结果,导致部分传染病阳性结果未及时发现而造成漏报;预防保健科虽每日对漏报医师及科主任进行电话通知要求补报,但个别医师不重视导致漏报、迟报;医师填卡字迹潦草、内容不齐全使传染病报告卡未能准确上报。(3)疫情网络直报流程不畅。

3.1 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原因,自2011年12月我院开始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

3.1.1 健全制度

健全传染病管理组织完善管理制度。院领导高度重视,加大管理力度,重新调整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成员,成立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传染病应急救治小组等管理组织,分工明确。针对我院的实际情况重新完善了一系列传染病管理制度,如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自查与奖惩制度、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等,并在工作中认真执行。

3.1.2 强化培训

疫情报告是防疫工作的基础和依据,为提高疫情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防控意识,医院感染控制科重新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并执行培训签到制度。

3.1.3 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

门诊各诊室及临床科室使用医院设计的传染病报告及监测系统,在每个医师工作站,嵌入传染病报告卡,完善传染病网络直报流程。规范传染病诊断:医师诊断传染病时必须录入ICD―10编码,使系统自动弹出传染病报告卡,要求医师上报,如医师不按标准准确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工作站将实行拦截功能,无法进入下一个工作界面。解决了手工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的弊端,提高报卡的质量,确保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1.4 持续改进环节质量管理

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监测,是预防与控制医院传染病的重要环节。我院采用调整改进工作方法和程序,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预防保健科疫报员每天通过传染病监测系统接收全院网络传染病报告卡,审核卡片录入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检查门诊日志情况、出入院登记情况、传染病报告登记情况,传染病报告登记必须与辅助科室的阳性结果登记情况相符合;每周由预防保健科管理人员对门诊、住院传染病报告情况、辅助科室的阳性结果登记及反馈情况进行自查;每月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成员组织1次检查分析;每月对传染病报告卡资料进行1次全院疫情动态分析,及时掌握疫情发展动态;每季度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组织1次对全院传染病报告情况的讲评,了解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以及漏报情况,对漏报病例进行原因分析;并对存在不足提出整改措施,督促落实情况,使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持续改进。

3.1.5 奖惩严明

在检查中发现传染病漏报、迟报、瞒报、谎报以及报告卡填写不符合规范的,给予院周会通报及扣分处理,与个人及科室绩效工资挂钩,增加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重视。

3.2 效果评价

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一个地区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成效。我院自20011年12月改进以上措施后,经过近3年的实施,收效好,降低了传染病迟报率,基本杜绝了传染病漏报情况。从传染病迟报率及漏报率监测结果显示,2012――2013年平 均迟报率、漏报率明显低于2009――2011年,而且2012――2013年医院传染病漏报率连续为0。我院传染病管理制度得到落实,使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走上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起到了推动作用。

总之,医疗机构疫情网络报告的专业指导机构,须动态了解医疗机构的网报质量,通过网报内容、现场指导、医务人员培训考核、漏报调查、定人定岗、奖惩制度等等综合手段,切实提高辖区医疗机构的疫情网报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桂香,王月英.院内传染病漏报因素分析及对策[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8,31(2):170.

第11篇

秋冬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也是非典、禽流感防治的关键时期,为做好今年春天传染病防治工作,根据市卫生局、市疾病控制中心有关文件要求,为进一步加强秋冬季节传染病防治工作,特别是重点加强非典、禽流感防控工作,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积极做好了传染病预防工作,以确保我镇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特制定二0__年传染病防治计划: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今年要召开会议部署传染病防治工作,认真组织公共卫生科落实好此项工作。针对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先后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充分认识禽流感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式,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切实加强人间禽流感防治工作,加强疫情监控,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加大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期间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力度。

二、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为了有效的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群众的防病抗病能力,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卫生防治宣传日,广泛宣传有关秋冬季节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加强全民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工作,普及非典、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提醒公众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保持个人卫生,多参加体育锻炼,食用禽类肉蛋时完全熟透,到正规镇场购买检疫过的家禽,防止疾病发生,如发现身体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

三、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

对能够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疾病控制工作提出要求。实加强计划免疫工作,努力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消除预防接种工作中的隐患;加强对没有纳入计划免疫管理的其他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对可能发生疫情暴发流行的,根据人群免疫水平,认真组织做好相关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加强疾病监测工作,严密关注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动态。

四、加强疫情监测,防止传染病暴发流行

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我们采取积极的措施重点预防控制流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非典型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把对呼吸道发热病例和对人间禽流感病例的监测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加强各村卫生站的日常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针对目前疫情,我们准备近期对疾病预防控制人员进行专题培训,讲解防控有关知识。

为了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要求各村巩固已有成果,坚持不懈,再接再厉,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大的力度,严防传染病疫情在我镇的发生和蔓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实把传染病防治工作当作重要任务抓出成效。

第12篇

传染病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病最高效的方式在于防控,由于在传染病的三个基本条件中(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缺乏任何一个都无法造成传染病的流行,所以对于传染病预防也主要集中在这三个方面:

1.控制传染源:这是预防传染病的最有效方式。对于人类传染源的传染病,需要及时将病人或病源携带者妥善的安排在指定的隔离位置,暂时与人群隔离,积极进行治疗,护理,并对具有传染性的分泌物,排泄物和用具等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防止病原体向外扩散。然而,如果是未知传染源,特别是动物担任的传染源,由于其确定需要流行病学的因果推断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上得到充分的证据,有的时候并不是很容易得到确切结果,尤其是突发急性传染病发生时,想要短时间内锁定传染源更是困难。不过,一旦确定传染源后,需要及时采取高效的措施控制传染源,以保证传染源不会继续将病原体向易感人群播散。

2.切断传播途径:对于通过消化道传染病、血液和体液传播的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切断传播途径是最为直接的预防方式。主要方式在于对于传播媒介阻断,消毒或扑杀。如对于污染了病原体的食物或饮水要进行丢弃或消毒处理,对于污染了病原体的房间或用具要进行充分的消毒,对于一次性的医疗用品在使用后要及时进行消毒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在虫媒传染病传播季节采取防蚊防虫措施等。同时,对于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干预手段也是极为必要的,如促进静脉注射吸毒人群对使用针具进行消毒,对会发生高危性行为的人群进行安全套使用的宣传教育等。如今预防甲型H7N9流感病毒的方法也仍然是注意基本卫生,勤洗手,戴口罩,吃肉要煮熟——虽然是老调重弹,但仍然是切断传播途径最有效的方式。

3.保护易感人群:在传染病流行时,应当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所以,保护易感人群也是传染病预防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往往是较为容易实现的预防方法。对于已经有预防性疫苗的传染病,给易感人群接种疫苗是最为保险的方法,如婴儿在出生后进行的计划免疫,对于传染科医生,护士,从事传染性疾病研究的科研人员和从事禽类养殖工作的人员等接种相应的疫苗。历史上,人们利用高效的疫苗已经成功的攻克了天花,证明对于易感人群的保护在传染病防治上起到了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