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8 17:04: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语文个人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习,是要我们通过不断努力奋斗而得到其精华所在,从而转成属于自己的东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语文个人期末总结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语文个人期末总结范文1在黄叶纷飞的季节,追寻着深秋的脚步,11月14日,--市第二实验小学一行20人来到娴静恬淡的西子湖畔,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学语文老师集聚在美丽的--校区,参加“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教师“五力修炼”高峰论坛——暨成长课堂研讨会。此次活动分为两部分:名师的教学示范课和专家专题报告。
--校区逸夫体育馆俨然成了学术的殿堂,名师们充满智慧、激情高昂、幽默风趣却有朴实无华的无痕的课堂教学让我们折服,采荷一小孩子们绽放智慧、激情碰撞的学习亦让我们感叹。为期四天的学习,对于老师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学习,更是一种思想上的洗礼,精神的大餐。驻足在“千课万人”的会场,在这魅力无限的课堂里,我们不但欣赏了小语名师的教学风采,更是在接受着新课程,新理念的洗礼。短短四天的学习,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什么是实效课堂?什么是生态课堂?名师们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设计,亲切自然的教态,幽默风趣的语言,专家对教育教学精彩的解读都令我们受益匪浅。
--教授开场给我们做了《我们需要怎样的语文教育观》报告。重点强调了当前语文教育的定位,要注重文化熏陶、文化底蕴和文化传承。他指出:现代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中国版。在国学一块非常欠缺,国学基础非常差,大学生不会古典诗词,中小学没打牢基础,要大大加强国学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小学老师要有意识地进行尝试、探索。多媒体教学是传统教学所没有的优势。中国语言文字不是画面所能替代的,只是辅助工具,不能追求气氛,成为电影院。
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做了《教什么,怎么教》的专题讲座。他指出:体验就是让学生亲历亲为,必须以儿童的体验代替教师的讲解。教师分析的课堂,学生学得中规中矩,没有疑问,学习没有发生在学生身上。一堂好可看课堂产生高不高而不看信息输出,老师讲得精彩不等于学生学得精彩。优秀教师要做到:目中有人,胸中有书,手中有法。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教,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是好课。
“五力教学”的“五力”指课程前瞻力,课程开发力,课程创新力,课程执行力和课程反思力。
我们幸福地聆听、记录、品赏,不时有茅塞顿开和柳暗花明的感觉。回想自己,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机械重复的工作,却忘了我们所面对的对象,都是一个个充满个性的独立的生命个体。对生命本来应该呈现的五彩斑斓和儿童的最本真的状态,太缺乏了解!所以,在聆听这些专家的讲座和特级教师们的课时,我们不仅听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精彩的教学设计,更应细细体味:他们在课堂内是如何努力构建着一种属于语文课堂的原生态,是如何关注着课堂内每一个生命个体在课堂中的精彩绽放!
语文个人期末总结范文2以前,我的阅读能力非常差,就连课内的理解都是满脑袋浆糊,一窍不通,课外阅读更是一塌糊涂。因此,每次考试我都在阅读题上失分不少。于是,这学期我暗暗下定决心,要提高我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就必须下苦功夫。
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提前预习课文,上课认真听老师讲;学会在课本上做眉批;遇到不懂的地方,下课向老师请教;学完后再翻看几遍笔记。
二、多读一些书(读得较多的是老师推荐的名著),看完进行理解和评价,按老师的要求试着向别人推荐、介绍这本书,简略叙述书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书的主题思想。
三、多做一些阅读理解练习题,在练习中总结阅读分析的方法。
四、关注身边的点滴小事,进行评价理解。老师说语文来自生活,语文反映生活,对生活的理解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虽然这些做起来很难,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总结出了一些阅读理解的“小技巧”:
一是文章至少要读三遍,这样有利于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有利于做后面的阅读分析题。
二是要学会抓住重点,找出文章关键的字、词、句,比如过渡句、中心句、议论句、抒情句,优美的句子,这样不仅有利于做下面的题目,还能丰富自己的知识文库。
三是做阅读题时,答案尽量在原文中找、找全,这样答案才最准确、完整。
我每天按照计划进行,有了做题技巧更是如虎添翼。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阅读理解能力真的飞速提升了。真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呀!
语文个人期末总结范文3这学期在语文课上我学到的13条语文技巧和人生品德:
1、要学会大胆的表现自己,鼓励自己站起来发言。
2、学会了尊重老师,在老师讲课时不说话。
3、学会了怎样概括小标题,矫正了以前我错误的理念。
4、学会了怎样概括主内,掌握了一门新的技巧。
5、学会了口头作文的技巧:落落大方、声音洪亮、无口头禅,学会了上台演讲的技巧。
6、在课堂话筒传递活动中,学会了语言的多样性。
7、知道了一句意味深长,有用的名言,并且牢记,终生难忘:“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句子。
”
8、学会了刘老师的可贵品德:机会主义,在适当的时候,将机会让给别人。
9、学会了谦让,不和别人抢话说,即使自己有再好的想法,也要等别人把话说完以后再说。
10、最重要的:掌握了一种心理素质:说话心平气和,有理不在声高。
11、最最重要的:让我们学会了灵活、随机应变。
12、还有不紧张的心理素质。
13、最后感谢,刘老师将他的`技巧和宝贵的品德传授给我们。
——我们学会了感恩
姓名:---
在所有的科目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语文。因为语文是中国的传统,语文更是我国的传统语言。
在语文的学习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背”,背古诗、背课文、背宋词,反正只要是背诵任务,我就特别在行,爸爸和妈妈都说我有很强的记忆力,我现在会的古诗有很多,不计其数,长篇古诗也有很多:《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将进酒》《石壕吏》。我认为背古诗是一种积累的过程,在这一点上我做的很好。
写字这一点主要分为三点:快、美、整,说真的在这一点上我做得并不是很尽如人意,只做到了“快”,要说快,我名列前茅,要论好看与否,我做的不是很好,看来要做到这三点,我还是需要下点功夫呀。
读书这一方面,我做的相对来说还是很好的。
总之,在语文的学习上,我做的还是很满意的。
语文个人期末总结范文4第一,抓好起始阶段
古语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思想上会高度重视,善于思考,勤学好问,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迈步向前,为初中三年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丰富充实自己
在认真学习的同时,你们要努力发现其中乐趣,特别是要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这样既调节了学习状态,充实了学习生活,也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能力。
第三,养成良好习惯
大家常常谈论“学习”,即“学的习惯”。人生的每一天,你们都要学习新的事物。实际上,语文是一门趣味无穷的学科。这种趣味,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书籍文章。优美的散文、通俗的戏剧、琅琅上口的诗歌、情节生动的小说,这些,都值得去学习。
此外,初中语文学习的十大习惯,帮助同学们顺利过渡小升初,提前适应新初一:1、熟读、背诵课文的习惯;2、阅读优秀课外读物的习惯;3、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4、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5、记日记的习惯;6、规范书写的习惯;7、专注地听人说话的习惯;8、说普通话、说话文明得体的习惯;9、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10、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只要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就可以帮助学习插上翅膀,飞得更快、更高。
语文个人期末总结范文5为进一步落实学校的教学工作要求,加强对低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的全程跟踪监控,夯实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在6月16日下午,--小学举行了一二年级的模块过关抽测活动。
测试员由学校语文组三位老师担任,对一二年级每班抽取6位学生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词语听写过关能力测试是一年级语文模块过关测试的重要内容之一。测试中,将对孩子过关的50个会写的词语中大部分进行听写。检测之后,测试员立刻反馈结果。从检测结果来看,一年级的孩子词语掌握扎实,词语听写正确率达99。6%。各班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
语文个人工作总结机会往往是一瞬即逝的,就如同这短短的三年“帮教结对”活动一样。我是于1998年毕业走上这三尺讲台的。当我的同龄人还在那依然陌生的岗位上摸索着前进的时候,我很荣幸地成为这市“帮教结对”活动的对象之一。如今,回味这过去的点滴,我依然庆幸自己未曾虚度了时光。现做一小结如下:
一、虚心学习,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
一个教师最先被要求的往往是他的教学能力。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是做一个成功的教师,还是成了一个误人子弟的教书匠?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此次“帮教结对”活动正是为我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多次的外出听课、让我有了学习观摩的机会,取其之长,补己之短;几次的参加学术讲座,让我更加准确地了解到新教学的理念,调整自己;多次的组内教研活动,让我有了检查自己的时机,通过指导老师——翁老师的尽心指导,各位组员—语文骨干教师的大力帮助,改变自己,提高自己。要“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评好每一堂课;反思好每一堂课”成了我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途径。三年来开了不少观摩课,上了不少公开课,评了不少教研课。如《月光曲》、《航天飞机》、《当飞机遇险的时候》、《打碗碗花》等课,获得了一定的赞首?p>
二、潜心学习,加强自身的课研能力。
一个合格的现代教师,不但要会“教书”,更要懂得为什么“教书”?怎么样“教书”?作为我来说,通过这次的活动,更让我明白了教师的课研能力非常重要的这个道理。三年来,我在翁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勤查资料,在了解现代教育最前沿信息的基础上,积极撰写各类论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我看小学作文中的创新》一文获全国作文教学论文大赛三等奖;小论文《作文为何不能得高分?》一文在《绍兴教育》刊物上发表;以及其它几篇论文在镇论文比赛中获得二、三等奖。现正参加浣纱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活动,主要负责通过自我调节学习,培养学生写作技能的研究。当然,这三年的“帮教结对”活动虽已将近尾声,但这决不意味着我停止了前进的脚步!因为我清楚地认识到,一个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才能使自己的事业之路走得更充实,更宽阔!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误区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1误区一:脱离教材,滥用课程整合
新课程背景下提出教材不等于课程,“生活世界”才是课程的范围,教师需要对课程进行适当的“剪裁”和“加工”,使之更适合学生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它所倡导的是一种课程共建,需要教师积极地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展、完善和丰富手头现有的各学科的教材。这就需要教师有自己的教学思路,对学生和教材进行认真地研究,根据需要对各学科的教材进行整合重组。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把美术的直观形象功能渗透于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发挥学生的想像和审美能力。音像也是一种艺术,把它与阅读教学整合,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启迪人的思维,使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
但在实际中,一些教师片面强调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海量“课内外衔接”,大量补充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对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任意删减或更换,认为重组教材就是根据自己和学生的喜好更换教材内容,把关注的重点放在调整教材内容或设计活动上,忽视了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反而使新的课程理念难以实现。
一些学校和教师大量增加民族文化或乡土文化内容,删除了不少反映现代文明成果和大都市的题材。有的学校回避大海和繁华的城市,教材中那些有关大海和城市的美丽词汇和精美插图本可以唤起学生对外面世界和未来生活的好奇与向往,但却被教师狭隘的“生活教育观”所扼制,学生失去了一次感受和认识世界的机会。因此,教师要正确处理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与引导学生探究未来世界的关系,两者不能偏废。
2误区二:过分自主,让教师跟着学生走
自主性学习是新理念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也是当前语文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一些教师仅从表面上理解自主学习,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淡化教师的主导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绝对尊重学生对学习的选择,教师跟着学生走。如有的教师上课伊始便让学生自由学习,自由组合,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没有具体要求,没有相应的教学设计和指导,由学生一看到底;有的教师一味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整堂课让学生沉浸在孩童式的游戏中,只顾自我表现,哪还有心思探究知识的奥妙。课堂“开放”了,学生“自主”了,但基本的“游戏规则”却没有了,教师只能跟着学生的感觉走,这实质上是把自主学习给“泛化”和“圣化”了,无疑成了放任自流式。
还有的教师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把时间还给学生,教师要少讲,这也是仅从字面上理解自主学习。一节课讲多讲少,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自主学习与讲多讲少并无本质联系。如教师在讲台上分析,学生在独立思考,这也是一种自主学习。学生自己读书、活动,不一定有所思、有所悟,并不等于真正在自主学习,有时内在的本质与外在的表现形式会有较大差别。
自主学习不是放弃教师的指导,不是教师跟着学生走。自主学习更多的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信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课堂中当学生充满兴趣地争辩、探究时,教师就要适时引导,避免活动盲目和课堂秩序混乱,即是需要在“开放”、“自主”与“纪律”、“责任”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建立恰当的“游戏规则”,培养学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意识。
总之,在自主学习中教师的作用不仅不能削弱,还应加强,但“加强”的理念变化了。以前考虑过多的是如何教,现在则要研究学生是如何学的,即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多、更好、更乐学、更会学,这就是立足于学的自主学习观念。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切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这才是教师的引导作用之所在。
3误区三:以探究为幌,丢弃了教师导学的作用
新课程大力倡导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当学习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产生“不协调”,而一方面学生有可能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学生又感受到自身知识的局限,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不能的状态,让学生探究学习是首选的方式。但一些教师片面认为探究学习是先进的,接受学习是保守的,应抛弃,导致课堂上探究性学习被泛化,不管什么内容都让学生探究一番,这既浪费时间,对学生素质的提高也没有实质帮助;还有的教师脱离学生实际搞探究,使探究成了家长的负担,不恰当与不必要的探究导致了探究的浅层化和庸俗化,不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也是无益的。
实际上,许多知识的学习还是从直接了解结论开始的,还有许多知识往往是一些事实和陈述性记录,难以观察、探究,运用听讲、阅读、理解和训练等接受性学习方式往往更有效。但在让学生进行接受学习时,要注意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接受新知识,只有这样,探究性学习才能走得更好、走得更远,从而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离开接受学习的探究性学习无异于“断线的风筝”,再美也逃脱不了从高空坠下的命运。
4误区四:流于形式,合作未见效果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上的合作与交流,给教学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变得频繁了。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教师把构建新的学习方式理解成外在的东西,即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的具体表现形式上,以为课堂热闹了,学生合作、讨论了,就是体现了新理念,这是对转变学习方式的曲解。
有的教师把小组合作交流当作法宝,有时学生的探究欲望还没有被唤起,便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导致少数优秀学生当“讲师”,多数学生当听众或陪衬,他们的意见往往也被忽视;还有的所谓合作,总是教师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室里一片嗡嗡声,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仅象征性合作一二分钟,学生还没进入讨论状态就宣布结束,然后请各小组学生代表发言(这些代表一般是固定的好学生),虽然很热闹,但没有思维的碰撞和交流,合作流于形式。还有些问题并不困难,学生个人完全可以独立解决,却偏偏让学生合作探讨,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在于教师只是从形式上接受新的理念,没有把握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质。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探讨旨在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因此,只有当学生遇到了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而跃跃欲试时,合作交流才有意义;也只有当学生意见不一,感到有必要争论探讨时,合作才更有价值。所以要使合作学习收到实效,教师要注意发挥引导作用,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参与者的身份到学生中观察和介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特别是要耐心帮助少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和被人尊重的感受,增强合作学习的信心。
5误区五:拓展应用,脱离“文本”而行之
“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并不是一个圆形的完整结构,学习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全部,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语文教材,语文学习也不仅仅等同于语文学科学习。新课标建议语文教学应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让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上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一些教师过于偏激,一味地追求创新教学。课堂上,有的教师任意挤掉了文本教学应该占用的时间,进行所谓的知识拓展;有的教师不凭借文本,随意地向外拓展。然而,我们不能因为拓展而“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园”。语文教学的拓展固然重要,但切不可随心所欲,占用的课堂时间是如此,拓展的内容更是如此。
6误区六:问号式课中,句号式课尾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下课前总是问学生:“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当听到学生的总结符合自己的意图且没有疑问时,教师放心了,觉得教学任务完成了,布置的作业也是为了巩固和熟练所学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带着满脑子的问题去实验、探究。袁振国教授把这种传统教育称之为“去问题教育”,主张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实行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