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3 03:50: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休闲方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3)02-0092-05
休闲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休闲已是当今社会最具时代特征的产物,并能彰显出现代人生活和生存特点,而休闲观念则会对实际的休闲活动产生重要影响。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及时地发现与纠正大学生休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休闲观念,更好地实现成长成才的目标,应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所以,对大学生教育与他们实际的休闲活动情况所存在的关系进行分析与研究,应当成为政策理论及教育实践都十分重视的问题。本课题组采用调查研究法,以青岛科技大学一至三年级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以他们的休闲状况调查为切入点,进一步研究大学生群体的休闲状况,增强休闲教育的针对性,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一、大学生休闲状况概述
(一)样本情况
我们将问卷调查的对象设为低年级学生,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第一,高年级的大学生即将毕业,他们的精力多在找工作、做毕业设计或者考研、考公务员等事宜上,无法全面合理地反映大学生休闲的确切状况;第二,此次研究的出发点在于及时发现当前大学生在休闲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学校休闲教育做出深入的反思,从而寻求到对大学生实施休闲教育的具体对策,以此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休闲理念和合理的休闲方式,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
本研究在全校学生中实施随机抽样的调查方式,发放了910份调查问卷,其中有900份得以回收,有效率是99.2%。院系、年级、性别分布的比例分别见图1,图2,图3。
(二)休闲时间与休闲花费
青岛科技大学是一个以理工科见长的学校,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平均每周20节及以上课时数量的人占到了32%,剩余的课时情况为:6%的学生每周平均10节及以下,14%的学生平均每周12节,17%的学生每周14节,16%的学生每周16节,15%的学生每周18节。当然,除掉每周上课的时间,与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生课余时间仍然很多,所以他们还是有充分的休闲活动的时间。在很多学生眼中,休闲时间指的就是除平时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活动之外的可以自主灵活分配的时间。
在大学生的休闲时间里面,睡眠所占的时间比例最高,学生晚上的睡眠质量会直接对学生白天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产生影响。目前大学生平均每天睡觉的时间多为6小时~8小时,此类学生占总体学生人数的68%,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为8小时~10小时的学生占总学生人数的24%,睡眠时间在10小时以上的学生占3%,少于6小时的则占5%。根据“每天平均用于休闲的时间”的统计来看,周末时,50%的学生休闲时间在八九个小时以上。在工作日中,分别为26% 的学生2个小时,23%的学生3个小时,20%的学生5个小时以上,16%的学生4个小时,能“安心学习,时间安排很紧凑”、“基本没有”休闲时间的仅占5%。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每月在休闲生活中的花销比例为:42%的学生休闲消费金额在100元以下,29%的学生消费100元~200元,15%的学生消费200元~300元,花费在300元以上的学生占14%。休闲消费的金额与大学生休闲观念密切相关,然而,该如何界定这些消费是否属于休闲消费呢?大多数学生认为,诸如买课外书和看电影等类型的活动所产生的消费也应该算作休闲消费。从总体上看,学生用于休闲消费的金额不是很多,71%的学生在200元及以下。
(三)休闲方式及休闲目的
法国社会学家福勒斯代认为,一个人选择自己的闲暇(方式),也就是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大学生平时选择的休闲方式,能够反映出他们实际的生活状况。有调查显示,“53.25%的大学生认为生活应该现实与浪漫兼顾,63.35%的大学生课余时间用来看书和上网”[1],说明大学生注重休闲与学习相结合。笔者在对“你的休闲方式有哪些”这个问题进行调查时发现,排在前5的大学生休闲方式依次为:上网(占58%),休闲阅读(占47%),体育运动(占32%),逛街(占32%)和玩扑克下棋(占16%)。信息时代的到来让上网成为大学生的家常便饭,网络的出现对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对他们的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带来了影响,上网显然已经成为现在大学生最常选择的休闲方式。在大学生中,仅次于上网的休闲方式是阅读,阅读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意义重大。同时,阅读也是大学生进行鉴赏、审美水平和人文、科学素养自我提升的重要手段。此次调查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观点。
了解大学生的休闲种类也具有重要意义。在“你一般是怎样度过周末”这个问题的回答中, 36%的学生选择了“上网聊天”,28% 的学生选择了“看电影”,27%的学生选择“出去逛街”,24%的学生选择“参加户外体育活动”,21%的学生选择“听音乐或广播”;学生对“今年的五一假期是怎样度过的?”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在家休息”占到了38%,“上网聊天”占25%,“阅读”占24%,“逛街购物”占21%,“探亲访友”占18%,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大学生休闲方式的真实写照。
一般认为,休闲针对的是工作时间以外的闲暇时间,休闲的意义主要是恢复体能与打发时间,在闲暇时间,人们进行消费活动,或者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与娱乐活动等,都有助于他们在劳动之后进行身心调整,也关系到劳动再生产和劳动补偿。这种类型的休闲活动缺乏一定的文化内涵,因为它们仅仅停留在感官的享受上。对本次调查的问卷进行分析也能够发现这一点,学生在回答“休闲目的”这一问题时,按选择人数比例从低到高进行排序可以得出:消磨时光(16%),培养能力(18%),锻炼身体(24%),放松再学习(47%),愉悦身心(71%)。
(四)影响休闲活动的因素
由于休闲目的不明确,大学生能够主动安排休闲的仅占调查人数的19%,因而影响其休闲选择的因素也非常多,其中兴趣是最大的一个,其次是费用。大学生往往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休闲方式(见表1)。
从调查中发现,认为自己有正确合理的休闲观念的学生只占36%,当然在这些学生中,即使认为自己的观念正确,也往往行为并非那样。
二、休闲存在的不足及反思
(一)在休闲理念的认识上有误区
所谓休闲如学者马惠娣所说:“休闲的一般意义是指两个方面:一是解除体力上的疲劳,对人遭受的艰辛起补偿作用。所谓补偿,是指找回被破坏的精神和生理的平衡;二是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医治工业生产程序统一化所引起的个性结构的破坏。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它是完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外的活动,是人的生命状态的一种形式。而对于人之生命意义来说,它是一种精神的态度,是使自己沉浸在‘整个创造过程中’的一种机会和能力,它对于人‘成为人’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并在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于休闲问题的研究,我国理论界起步比较晚。自1995年5月我国实行5天制工作日开始,业余休息的时间明显变长,再算上寒假、暑假两大假期,当前,大学生能够用来休闲的时间大幅度增加了,这使得人们开始把“休闲”这一话题认真重视起来。然而,由于休闲理念的认识模糊,相当一部分人将“休闲”一词与吃喝玩乐相提并论,不断创造出所谓的“黄金周”,更有人认为休闲与工作应该被放在两个对立面上,更有甚者将“休闲”看作是一种低俗或者庸俗的行为,一提到休闲就认为是“无所事事”或者是浪费时间。
大学生从事的休闲活动应具有帮助他们减缓学习带来的疲劳、让内心得到放松和消遣、帮助他们完善人生价值等意义,对他们的情感和精神需求具有一定的寄托作用,有助于增强体魄健康成长,同时,还应具有实现自我多元化发展和培养全面发展人的重要意义。在走访调查中,我们也意识到,大学生对休闲的理解同样存在着不足,有的同学较为肤浅地认为休闲就是玩乐,就是远离学习,这是对时间、青春,甚至是对生命的浪费,看不到休闲对当代大学生的真正意义和成长的促进作用,这从问卷中关于大学生休闲目的、方式的调查就能看出。在对调查问题“你眼中的休闲是”的回答中,49%的学生认为所谓休闲,指的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45%的学生认为所谓休闲,指的就是“积极放松自己”;也有28%的学生认为休闲只是“一种心理感受”,更有少数学生认为休闲不过是“无所事事”(占0.5%)以及“浪费时间”(占0.3%)。
还有学生对于“休闲”一词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休闲就是上网。将自己的休闲时间用来上网的学生占到调查人数的38%,4%的学生甚至达到了上网成瘾的程度(见表3),在“你常做的三项休闲活动”这个问题的回答中,比例最高的就是上网,超出位于第二位的看电影8个百分点,当然我们也意识到,当前去看电影的大学生已经很少,网上有充足的电影电视资源来满足他们的需要(见表4)。
(二)休闲方式缺乏科学性
科学合理的休闲方式对于大学生的情操陶冶、个性发展、成长成才意义重大。选择的休闲方式积极向上,能够极大推进学生学习、生活等良好习惯的养成工作,让学生更好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更有自信地踏上社会。他们在这种结合自身兴趣爱好的休闲中能够发掘到很多思想领悟,对生命、对未来能够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期冀。而那些消极不健康的休闲方式则会显得无聊和无趣,有可能会腐蚀大学生的身心,甚至危害社会。
从总体上看,如今大学生所选择的休闲方式还是健康积极的,但我们也无法否认,其中也存在很多不健康不积极的休闲方式。比如,大学生都选择上网作为其主要的休闲方式,而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的活动也各有不同。在多项选择中,32% 的学生利用网络“交友聊天”,29% 的学生“玩游戏”,其他的活动占13%。上网这种休闲方式存在其合理性,但是我们也应察觉到,很多学生的网瘾很重,对网络游戏的着迷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我们还调查了对非健康休闲方式的看法,在“指出你曾参加过的对身心健康无益甚至有害的休闲活动”这个问题的调查中,全部学生都回答了该问题,这正说明他们都目睹过或者参加过一些有害的休闲活动。调查结果显示有害的休闲活动中比例最高的就是泡吧(上网聊天、电脑游戏、),占到了78%;第二名则是打牌(打麻将),占到了29.2%;其余的答案按比例高低依次为:睡觉(嗜睡、睡懒觉、狂睡),占到22%;聊天(闲聊、唠嗑),占到18%;谈恋爱(恋爱、交友、网恋),占到8.3%。
(三)缺乏针对性的休闲教育和休闲指导
当前,大学生休闲观念上存在的误区以及大学生不科学的休闲方式,与休闲教育的缺位不无关系。在我国高校中,大都没有设置相关的休闲教育课程,缺乏对大学生休闲教育的引导。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没有合理的休闲观念”和休闲观念“不清楚”的占到了64%(见图4),这表明了大学生需要透过休闲教育来改变他们的休闲观念。
(二)倡导积极有益的休闲活动
休闲活动作为大学生进行休闲的基础,是较好发挥休闲作用的重要保证,同时也决定着休闲实践的吸引力与长效性。因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大学生的休闲活动。
1.休闲活动应符合大学生成长特点。在休闲实践中,较为适合大学生的活动有很多, 在“请列举出你所参与的对身心健康有益的休闲活动”这个问题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发现,第一名是运动(跑步、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游泳、网球等)达到68.2%,第二名是旅游(旅行、郊游、爬山、观海、步行、野炊)达61.4%,第三名则是阅读(读书、图书馆)占到57.1%,第四名是音乐(K歌、听歌、跳舞)占41%,第五名则观看影视和比赛(看比赛、看球、看电影、看电视剧)占到32.8%。而在大学生眼中的理想休闲活动,前五位为:旅行,运动,读书,看电影,郊游。
2.丰富休闲活动方式,增加休闲活动内容。大学生休闲文化的意识水平差异较大,兴趣爱好各有不同,审美观念复杂多样,气质类型差异明显,因此,选择的休闲方式也大相径庭。明显的个体差异决定了价值选择的多元化,而学校休闲项目的相对单一增加了大学生休闲选择的难度,在回答“学校的休闲项目对我的吸引力较小”问题时,选择“非常同意”的学生占到21%,选择“同意”的学生占到47%,选择“不同意”与“没有意见”、“非常不同意”的人数分别占18%和14%,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更新休闲项目,以此来满足各种主体休闲的需求。
3.让休闲活动的组织形式更加新颖。调查发现,“自由组合”是大学生最常采用的休闲活动的组织形式,选择该形式的被调查者占到调查人数的49%(见表8)。因而,教育者想要增强休闲活动的吸引力,就必须从创新活动组织形式入手,力求新颖。
(三)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休闲教育和休闲指导[3]
首先,在培养目标上,大学教育理应包含休闲教育目标。20世纪的学校教育中,过于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和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教育,而没有重视学生的情感生活,更忽视了他们在闲暇时间和情感生活空间中自由遐想的能力与权利。此种教育方式只培养了学生基本的生存技能和手段,为社会所带来的也不过是经济增长与工作效率的提升,但是却坠入手段的王国,迷失了生活方向。美国著名学者拉格内森认为,只有对某个民族闲暇品性进行变革,才能够提升这个民族的效率与整体个性。所以他认为无论在任何一个时代,在任何一种文化中,实施休闲教育都不应是一个附带任务。大学教育应该培养出既能工作又会生活的主体,教育学生学会追求丰富多彩的幸福生活。
一、大学生休闲教育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休闲教育迫在眉睫
我国著名学者于光远先生认为,一个普遍有闲的时代正在到来。作为国家未来希望的大学生应该有健康的休闲生活,否则,既会影响到大学生个人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也关系着国家未来的综合实力、前途和命运。但有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休闲活动状况不容乐观。归纳起来,大学生休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为以下几点:
1、休闲意识淡薄
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休闲总是与“懒惰”、“游手好闲”等联系在一起,不能被人们接受。大学生从小耳濡目染,也接受了这种社会文化,认为父母含辛茹苦地供自己读书,玩乐就等于犯罪,自己的良心会遭到谴责。须不知,健康的休闲生活只是有益无害。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人的差异在于闲暇”。
2、休闲动机不明确
多数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休闲动机主要停留在消磨时间、摆脱单调的生活等较低层次上。如徐秀玉等人对休闲动机的研究中,发现“打发无聊时间”的动机因子在所有动机因子中均值最高,方差最低。1
这说明大多数大学生的休闲动机不够积极。尽管也有个别的研究得出“大学生休闲动机总体上是积极的”相反结论,但笔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测量工具的社会赞许效应所造成。
3、休闲技能匮乏
处于低端的生活方式无需教育,一般人都能进行相关的休闲活动。但高层次的休闲方式却往往对个人修养、相应的综合素质和相关的技能有所要求。马克思说:“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2技能是人完成某项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当前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心理需求层次高与实际操作能力水平低的矛盾。尽管他们的休闲欲望递升,尽管情感投入型、积极参与型和创造型等高层次休闲活动是大学生所期望的活动内容,但是由于他们休闲知识的相对苍白,技能的匮乏,致使休闲生活结构有所失当,缺少文化底蕴和科技含量,也缺乏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二)大学生休闲教育价值连城
1、大学生休闲教育对大学生个人的价值
亚里士多德曾说:“每种技艺与研究,同样地,人的每种实践与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的”。3大学生休闲教育同样地,也以某种善为目的,有学者把这种善的目的归结为四个方面: “有利于形成合理的闲暇价值观和终身教育理念; 有利于知识的自我建构; 有利于各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个体人格的完善”。4也就是说大学生休闲教育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顺利“成为人”。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具体就是各种活动全面发展,各种能力充分施展、各种潜能充分被发掘、各种社会关系全面丰富,人的个性、独特性充分张扬。全面发展是当今信息化社会的要求。由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竞争愈发激烈,大学生承受着来自学业、就业的巨大压力和人际关系紧张的心理困扰。这时候科学的休闲观念和合理的休闲方式就能使人紧张的神经得以放松,兴奋中心得以转移,有利于大学生缓解来自学习、生活各方面的压力,调适心理负担,从而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2、大学生休闲教育对社会的价值
随着休闲时代到来,休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休闲能有力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1)休闲有利于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
亚里士多德认为休闲总是与和平息息相关,很多时候百姓动乱、社会动荡都是由于社会的不公平和百姓不能“安居乐业”所引起。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激烈的竞争让人们面临着学习、生活、工作、婚姻等各方面施加的巨大压力。如果这些压力得不到有效排解,就会郁从心生,严重威胁人们身心理健康和社会安定。积极有意义的休闲活动能丰富人们的内心世界,促使精神健康,让人们心有所系,人一旦心有所系,就能够自由充分的发展个性、实现自我价值,从而稳定社会。因此,只有把各种积极有意义的休闲活动全面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才能使人们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自觉有力地抵制各种落后腐朽、消磨人意志的不良生活习惯的侵蚀,引导积极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安定与和谐。
(2)休闲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我国提倡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和谐社会等一系列原则。和谐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人们理性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和谐社会的建构与维持的基石。只有拥有休闲心境的人才能与自然零距离接触,相知相通,聆听自然以及其中发生的一切,生发宇宙意识。迄今为止“休闲一直是文化的底蕴,超越了功利和金钱为回报的世界。” 5休闲活动具有精神性和非功利性的特质,决定着休闲是一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行为。诸如文化旅游、生态义工、绿色旅游、节假日提倡“无购物”等健康积极的休闲生活迎合生态规律,促进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体现着尊重人与自然固有联系的规律和客观事实。
注释:
[1]徐秀玉等.大学生群体周末休闲行为特征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5):89-93.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26.
[3]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克伦理学[M].廖申白,译.商务印书馆, 2003: 3.
[4]赵虹元.高校实施闲暇教育的价值与策略[J].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 2) :22.
[5][美]查尔斯·K.布赖特比尔.休闲教育的当代价值[M].陈发兵,等,译.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8.
参考文献:
[1]马飞.大学生休闲体育教育的当代价值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18.
[2]张玲玲,王燕晓.当代大学生的休闲教育[J].科教纵横,2010(11):229.
[3]丁海燕,蒋晓明.国内外大学生休闲比较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0(2):122.
[4]孙德永.大学生的休闲生活现状及科学构建[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118.
[5]潘家耕.略论大学生休闲教育问题[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4):49.
[6]吕慧.浅议休闲与休闲教育[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5):93.
[7]刘文君.论大学生休闲教育的时代价值与实现策略[J].高教研究,2010(284):217.
关键词:大学生 休闲消费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213-03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使人们拥有了更多自由的时间。作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休闲消费不仅仅是一种生活存在,更是一种作为精神状态而存在,其自由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它的本质。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特点是求知欲强、精力充沛、勇于尝试、拥有丰富的休闲消费方式。大学生休闲消费是除了上课、完成课程作业以外的时间和个人时间的活动,但是,由于大学生心理不成熟并且缺乏科学教育的引导,致使大学生们产生了休闲消费认知差、休闲消费道德失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及自身全面的发展。所以,关于大学生休闲消费的问题研究对于大学生的自我实现、社会的安定和谐、人文教育的复兴都有重大意义。
一、休闲消费的概述
自从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也快速的提升。同时,人们的休闲消费习惯心理也悄然发生了的变化,这就更加促进了“休闲消费”的产生。
休闲消费是什么?休闲消费是指在闲暇时间进行的休闲产品(物质的和精神的)消费活动{1}。休闲消费主要包括四个层次:首先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的消费,例如为了休闲,在日常生活商品、食品、衣物等方面的支出;其次是满足健康娱乐的消费,例如体育健身、户外旅游、个人喜好、家庭娱乐消耗品、享受型的服务体验等支出;第三,满足消费发展水平的需要,如图书、技能和知识的学习活动等方面的支出,以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第四,友爱和其他慈善活动,以及礼品等情感消费领域。
二、当前大学生休闲消费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的休闲消费是一个多样化的问题,首先是休闲消费动机,休闲消费动机是对个人的休闲消费活动进行刺激和引导,使休闲活动向着一定的消费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2}。大学生的休闲消费直接影响到休闲发展、休闲健身、休闲学习、休闲时间等不同的休闲消费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的休闲消费行为。
休闲消费日益成为大学生们重要的生活内容和普遍的生活方式。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的课程安排相比高中阶段宽松了许多,再加上各种假期,每年大约是170天休息时间,可以提供大学生们在一段时间条件内以实现休闲消费。
1.有理性,重发展,讲实惠。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不像有的人说的是主观的,没有计划,缺乏理性。因此,不应该把个别学生的消费或学生的个人消费都提及到所有的大学生。据调查,当代大学生的休闲消费更为理性,同时也注重追求理想,实现自身价值的休闲消费。传统的“廉价”消费观念在绝大多数的学生中仍然认同,休闲消费时应考虑到实际使用,当代大学生是讲究实惠的。据调查,67.8%的大学生购物,将与商家讨价还价;96.5%的大学生在假期旅游期间有节约、环保意识{3}。
2.有攀比心理,重消费感受,讲舒适享受。当代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人爱攀比,通过个别访谈认为:例如,一些学生为了流行的手机,或获得一双时尚的靴子,节省其他必要开支,或通过其他金融渠道来消费。而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当中,主要体现在交际费用和爱情支出方面。针对这些情况,他们更注重休闲消费的感觉。据调查,在通信消费中学生每月手机费高于100元的占43.3%,这说明大学生手机消费的不合理支出是相当严重的,每个月花费100~200元左右的比例达16.2%。他们承认,恋爱和情感需要的投入,会使消费增加{4}。
3.科学理财观念淡薄,经济缺乏独立意识,休闲消费倾向追逐前卫。大学生虽然给校园带来了青春的活力,但要提醒大学生的消费要适度。据调查,做辅导或其他兼职学生,53.4%的学生是为了提高社会经验,14.2%的学生为了获得独立,23.2%的学生是工作学习计划;当然,也有12.5%的学生持闲置态度,和23.6%的学生没有做任何支出计划{5}。由此,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淡薄,财务管理理念相对薄弱。
三、当前大学生休闲消费的问题研究
由于休闲消费教育在高校的教育中属于薄弱环节,导致大学生们不懂休闲消费已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不适当的休闲消费也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1.高休闲消费现象趋势化。所谓高消费是相对于低消费而言,基本上指的是消费水平比生产力发展水平能承受的限度,即人们的购买力消费{6}。休闲消费是可以理解的,但要结合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作为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父母的供给一直是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而追求奢侈消费和高消费是不可取的。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基本生活费用支出总额不到30%的真实成本,日常人际交往、买手机、上网聊天、玩游戏、恋爱、旅行等支出都是开销在他们的侧重点,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一直高于普通上班族。除了学习消费外,大学生的奢侈品消费也越来越多:一年的移动电话、电脑的成本在3000元左右,有的高达4000元到5000元{7}。“一月五百是贫困家庭,一月千元才够用,二千或三千才是酷,四千、五千算大户!”这些顺口溜,是对大学生活的网络评价,充分说明了当代大学生休闲消费的总体水平较高,对大学生休闲消费行为的增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大学生“面子工程”背后,是家庭经济的负担。
2.盲目从众型休闲消费现象普遍化。当代的大学生是具有成年人意识的,对休闲消费,他们喜欢时尚,但是相对盲目:不断“攻击”的电视广告,使一些学生不能忍受诱惑,在商家消费中,折扣销售,赠送消费等不必要的消费行为之前,“事后感到遗憾”,这种情况普遍存在{8}。大学生的收入和支出严重不平衡,这反映了一种典型的非理性消费行为,这些休闲消费行为与休闲消费的概念是不一致的,是一种休闲消费伦理的缺失。
3.攀比炫耀型休闲消费在蔓延。攀比在一定的角度看,不一定是件坏事。如:与其他人的工作表现相比,要赶上其他人的学习成绩等等,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在休闲消费问题上,比较,炫耀消费并不是一件好事。对从高中时期就努力奋斗,通过独木桥的大学生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想成功,但到了大学后发现,由于激烈竞争,自己在高中成绩一流,到大学并不突出,成绩平常和专业技能一般,所以产生了强烈的差距和损失感。他们认为通过购买高端、名牌商品和其他方式炫耀,从而提高自我价值,从周围学生的羡慕中,以获得一些心理安慰。一些大学生甚至不顾家庭经济状况,为了不自卑,不在别人面前“羞耻”,看到周围的同学消费,自己也要不顾“囊中羞涩”,倾其所有,进行攀比。在他们看来,品牌代表身份{9}。名牌产品代表了一定的地位,可以满足人们的展示、比较心理。他们通过炫耀、比较休闲消费,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从而获得了一些同学的钦佩和尊敬,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可最终的结果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目的,但对家庭却是沉重的经济负担。
4.浪费型休闲消费在扩张。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之一,节俭的大学生应该提倡和发扬。但是,现如今大学校园里的浪费现象却是愈演愈烈,节俭的理念已经不在一些大学生的思想当中了,甚至有人认为节俭是一种“小气”,浪费的体现就是“慷慨”、“时尚”。高校学生的浪费现象正随着发展潜力而在扩大。在日常生活中,浪费现象是令人震惊的:只吃一口的米饭,剩下就被倒掉;一条鱼没有吃完,就扔进垃圾桶;面包只吃一口被扔在餐桌上。在个人生活用品方面:牙膏只用一半就扔掉,铅笔只用几次,毛巾也只是用一次。在人际交往方面:适度的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可以理解,但在大学生消费支出惊人的情况下,一些大学生的生日晚餐要花上千元;在正在谈恋爱的男女生的消费也很昂贵;恋人之间的交流礼物,有的高达数百到上千元。当然,这种休闲消费是和时代进步、经济发展分不开的,但人际交往的成本很高,没有稳定收入的学生是很容易陷入窘境的。这种现象不仅使人际关系变味,而且与“双型社会”时代的建设相违背。
5.休闲消费观念及动机狭隘。休闲消费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它与每个人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花费时间,而是应该被理解为“成为人”的过程{10}。大学生闲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休闲消费动机的性质是积极的,但也有一些大学生休闲消费动机是消极的,他们沉迷于网络,通过浪费时间,使他们的学校生活过得宽松。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休闲消费是一种误解,认为消费是打发闲暇时间,是很宽松的,无尽的游戏;而休闲消费是在线游戏,购物等;存在休闲消费和“丧志”、“游手好闲”的困惑。从大学生的角度看,大学生的休闲活动就是互联网、购物、看电影、听音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的休闲消费观念的狭隘,不知道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休闲消费,更多地意识到休闲消费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可以促进精神文明和提高素质。
6.休闲消费能力不高。大学生们虽然普遍“爱好广泛”,可是却谈不上多才多艺。因此许多学生的休闲生活是游戏,购物,看电影,听音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大学生的休闲消费技能是很低的。大学生在思维、想象上是不同于他人的,他们是一组高质量的社会群体,其休闲消费行为对其自身发展、社会变革和进步,以及未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解决当前大学生存在的休闲消费问题,是学生自身与社会、社会与学校之间共同的问题。
四、大学生构建正确休闲消费方式的建议
大学生作为国家、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其休闲消费内容的健康,将直接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等,从而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关注大学生的休闲消费生活,要肯定其理性、健康的休闲消费模式,也应重视休闲消费的问题,开展有效的休闲消费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促进大学生素质的提高。
1.构建休闲消费教育的内容。
(1)深入大学生生活实际,认真调查研究。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有利条件,认真细致地跟进大学生的实际动态调查,科学决策研究和引导有效教育。没有科学的调查,是没有根据的说消费,也没有实施教育和决策的指导。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倾向,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应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树立科学的休闲消费理念。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一个令人惊奇的结论是,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可以成就一个人。而大学生全年有1/2的休闲时间,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构建休闲教育体系。通过运用合理的规划方法和各种休闲消费活动的休闲消费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休闲消费时间和观念,自觉规划自己的闲暇时间。高校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要教学生如何获得休闲消费技能,还要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建设,努力营造一个优雅的休闲消费环境和氛围。科学的休闲消费观念,合理的休闲消费,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缓解压力,调试心理负担,促进学生自我实现,回归生活的意义。
(3)开展丰富多彩的休闲消费活动。大学教育不仅是一种理论知识的教育,更要注重灵活、合理的休闲活动规模,使学生在实践中直接参与休闲消费观念,掌握活动的技能,体验休闲带来的乐趣,最终达到提高休闲消费活动的目的。学校不仅要积极调动社会资源,充分利用低消费场所的价格,为大学生提供娱乐的机会。让大学生的休闲消费活动不仅丰富,而且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精神。
2.开展休闲消费教育的途径。
(1)根据大学生的休闲现状,开展专题教育。相比于高中,大学生活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随意性,缺少了很多约束和控制。对于时间概念管理不善的许多学生们开展专项教育。专项教育是针对大学生可操作、易掌握的方法,介绍给大学生们时间管理模式和指导理论,科学制定符合大学生的休闲消费计划。传统的系列讲座并不应用于这种特殊的教育。参加专项教育人数应该是合理的,规模要适中,便于学生们的互动。进行这种专项的教育,其目的是为了获得休闲技能,审美文化和休闲消费方式,便于他们在当前及未来可以利用好休闲时间,以达到休闲的真正目的。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消费观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教育学生勤俭节约,用科学的态度引导他们考虑个人消费,不要忘记科学的休闲消费计划安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们需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合理的休闲消费。但是,如果不考虑个人的财务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消费模式是非常有害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地分析社会消费现象,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形成合理的休闲消费心理和行动。
3.营造休闲消费的环境。
(1)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培养大学生消费观念。高校应该承担育人第一的原则,重视学生教育的各个方面的互动,注重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养成良好的消费心理、行为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建立科学的消费方式的课程培养良好的理财能力。
(2)在高校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一个好的家庭消费观念直接影响到一个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甚至家庭在某些方面比学校、社会影响更大。消费环境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载体,高校应促进学业成绩。消费观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健康消费观念的科学消费活动的输出。社(下转第216页)(上接第214页)会是一个大环境,政府应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手段,用正确的正面和积极的舆论引导人们理性消费,全社会应共同努力,营造和谐、文明、健康的社会消费环境,引导学生走“健康与美”之路。
总之,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使大学生的人数在逐渐增多,大学生的休闲消费现象也会越来越强大,因此,我们不仅要加强大学生消费者心理学的教育,而且要重视对大学生的休闲作研究和指导,学校、家庭、社会也应该加强责任意识,在各个方面扮演积极的角色,以促进当代大学生建立正确与科学的休闲消费观。
注释:
{1}田晖.休闲消费简论.太原大学学报,2006,7(3):28~33
{2}刘小华.我国大学生的消费伦理问题及原因探索.消费经济,2013,(17):119~122
{3}翟丽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解析.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电报,2011,(4):37~440
{4}李一男.简论大学生休闲消费.消费经济,2013,9(5):40~43
{5}http://.cn/o/2003-10-08/0649874922s.shtml
{6}薛秀军,吴巧.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及对策分析――以厦门、泉州四高校为例.厦门大学学报,2011,12(2):69~74
{7}郝风龙.大学生休闲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山西师范大学为例.体育研究与教育,2013,28(4):53~57
{8}林婷.当代大学生休闲状况调查分析.青岛科技大学学报,013,9(2):92~96
{9}邓阳.“90后”大学生消费观念特点的调查与思考.校园心理,009,3(3):166~168
{10}马秀峰,温利华.大学生休闲行为特征分析.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12,7(2):160~162
参考文献:
[1] 耿富云.硕士研究生休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中国电子教育,2009(6)
[2] 谢丽丽(导师:王桂林).我国直辖市市民休闲消费现状及对策研究,重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3] 杨鲁(导师:邓国用).发展我国休闲消费问题的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关键词:闲暇时间;大学生;休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8-0189-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休闲时间不断增加,休闲生活日益丰富,休闲消费类型多样,相关产业迅猛发展,休闲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当代高校大学生,由于用于完成学业规定时间的逐年减少、高校生活内容的相对单一性,使他们成为当今社会休闲文化人群中的主体之一。虽然,近些年在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下,高校大学生的休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健康正确的引领。但同时依旧存在一些问题。笔者通过对“闲暇时间管理”的诠释,调查研究了高校大学生闲暇时间中休闲文化的现状,拟从休闲的视角,对当代高校大学生闲暇时间管理的有效策略作一探讨。
一、休闲的前提——闲暇时间
西方“休闲学之父”亚里士多德将闲暇称之为手边儿的时间。赫伯特·L梅伊和多罗西·佩特根将闲暇定义为在生存问题解决以后剩下来的时间。马克思则强调,闲暇是摆脱了各种社会责任之后剩余的时间,而且这种时间不被直接生产劳动吸收,主要用于娱乐、休息和满足个人精神文化需要。闲暇是以时间形态存在的宝贵的社会财富。一般来说,个人闲暇的经济价值等于工资率乘以闲暇时间。按马克思的观点,一个国家只有在劳动六小时而不是劳动12小时的时候,才是真正富裕的;财富就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如此而已。
闲暇时间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它不能被节省下来,也不能被储存起来供未来某个时期使用。闲暇时间的管理实质是有效地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它要求人们清楚自己要实现的目标和进行的各项闲暇活动,以及每种闲暇活动的重要性与紧急性。有效的闲暇时间的管理过程包括以下五个基本步骤。第一,充分认识闲暇社会、经济、文化等价值和闲暇时间管理的经验基础,以及闲暇时间活动对整个生活的重要性。第二,列出并确认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全力以赴地去实现。第三,按照重要性程度排出目标的次序。第四,列出实现目标所必须进行的各项闲暇时间活动,并给它们分派优先级。第五,根据闲暇时间和闲暇活动的明细表,定期修改计划方案。
二、我国当代大学生闲暇时间的活动现状
随着我国双休日和法定节假日的实施,以及大学独立自主性学习方式及教学等管理方式分散性和民主性的增强,大学生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空间。目前,我国现在的高等学校,每年的教学时间约为190天左右,正常的教学课程安排随着年级的增高而逐渐减少。有调查显示,本科的文科学生约有60%的课程安排在第一、第二学年,每天的授课时间约为四小时;理科学生约有68%的课程安排在第一、第二学年,每天的授课时间约为五小时。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本科生在大三、大四阶段甚至近一学年没有课程。通过调查,目前当代高校大学生休闲活动的类型主要分为文化娱乐类休闲、体育健身类休闲、怡情养性类休闲、锻炼能力类休闲、消遣旅游类休闲等五种。具体休闲活动类型如表1所示。
如上表所示,大学生闲暇时间的休闲活动呈现多样性,总体以独立性、功利型、精神性、校内活动为主;集体性、公益型、运动型、校外活动为次。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大学生闲暇时间的休闲活动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缺乏组织引导
许多大学生的休闲活动结构失衡,过分强调自我,追求安静、私人空间,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独自看电视、看电影、上网。闲暇时间对很多活动都无兴趣,不愿积极参加,而其自身对闲暇时间又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长期从事这些闲暇活动,造成很大一部分学生不喜欢参加社交活动,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胆小、害羞、孤僻、不善与人交谈等症状,进一步增长了他们的孤独、失落感,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的发展。许多高校针对在校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此类现象及问题,给予了有关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关注,并相应地开展了一些闲暇活动。但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多以娱乐项目为主,缺乏对学生整体闲暇意识观和闲暇生活方式的引导。
(二)缺乏自主管理
目前,在高校中绝大多数大学生潜意识中,虽已认识到闲暇时间的重要性,但对其在自身愉悦身心、强健体魄、发展个性、陶冶情操等具体方面所起的作用,并没有真正体会。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几乎没有自觉主动地考虑、计划过自己休闲生活的安排,他们大部分的闲暇时间多具有临时性和随意性。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对一些不良的休闲行为产生足够的抵制力,甚至会出现大学生涉足黄、赌、毒等违法犯罪的事件。
(三)缺乏文化内涵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休闲主要集中在玩游戏、打扑克等低层次活动,通常这些活动一般是为了摆脱单调、消磨时间等原因而进行的,表现为大学生对世俗消遣、市井娱乐方式的随波逐流,而又因很多形式的休闲活动需要以一定的理论、技能和鉴赏力为基础。当前大学生在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休闲技能低,难以进行高层次的休闲活动,所以更使得高雅的休闲文化处于缺失状态。
三、我国当代大学生闲暇时间管理的有效策略
高校教育的基本职能是使受教育者为现实和未来的生活作准备,休闲教育亦如此。在当前,对高校而言,必须要采取一切积极的措施,充分运用科学的休闲观对大学生进行科学而系统的闲暇时间管理教育,积极引领学生健康的进行休闲活动。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一些有效策略对高校大学生开展休闲教育。
(一)引导树立正确的休闲意识观
休闲意识观就是人们关于休闲价值的一种看法。在人们的休闲生活中,休闲意识观起着引导方向的重要作用。学校应通过教育,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传授各种闲暇价值观,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正确利用闲暇时间开展有益闲暇活动的重要性,转变现有的休闲观念,加强闲暇素质的培养,学会有价值地、自主地选择符合自己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的闲暇方式。
1.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健康向上
高校要发挥大学生学生会、社团等群体的作用,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各种球类比赛、书法大赛、辩论比赛、读书活动等。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放松,促进自我发展。同时,高校还应充分利用社会各界的各种资源和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公益活动;组织高校大学生走进经典,体验高雅的艺术活动,如充分开展诗歌鉴赏、影视欣赏、文学评论、话剧表演、交响乐欣赏等多种形式的闲暇时间休闲教育,使学生深入接触并接受高层次文化的熏陶,促进高校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2.加强文化建设,改善休闲环境
文化建设能在较大程度上制约学生课余生活的质量,因此要下决心在“硬件”上下工夫。诸如,增加藏书量和新书刊的流通,并及时增加阅览空间等。同时,良好的休闲环境为闲暇教育提供了文化氛围的支持,能使活动在其中的大学生接受崇高情感的熏陶和影响,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心理品质等方面与教育目标相一致,从而对大学生的闲暇素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全面人才的特殊平台,应加强建设和改善诸如图书馆、自习室、实验设计室、活动中心、体育馆、运动场等用于学生学习、娱乐、体育活动的闲暇活动场所,为大学生提供文明、健康、高雅的闲暇生活的硬件保障设施,使学生们能在课余时间有所学,有所收获。
(二)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生自主管理
高校大学生闲暇教育关系高校人才的整体培养。在高校学生自主管理的模式下,其过程的顺利实施离不开闲暇教育的指导者。高校应重视并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此外,作为高校辅导员教师自身,最主要的工作并不应该单纯地在于把学生管理的多么好,而在于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积极引导大学生学会管理时间,学会管理自我,不受外界的各种诱惑;做好合理的安排计划,养成有益的生活习惯,把时间有效地分配到各个方面,包括学习、健身、交往、休息、娱乐、爱好、慎思等。提高对休闲时间的管理和开发。
(三)加强大学生闲暇技能培训
闲暇技能是闲暇教育实施的前提条件,指闲暇主体在休闲时间进行闲暇活动的能力。学校应依据高校大学生发展的特点、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并开设切实可性的、具有广泛性和针对性的闲暇教育课程。如开设大学生音乐、体育、美术、舞蹈等基本培训技能课程;举办大学生个人才艺展、乐器表演赛、年级趣味运动会、知识文化讲座、实用的现实生活技能培训、有针对性的求职指导培训等等。此外,还应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进行差异化培训。如针对较高年级的大学生,应提倡闲暇教育模式逐渐由乐生型教育向谋生型教育转换,运用已学的闲暇知识和技能,进行闲暇体验,或者利用闲暇时间进行知识储备,例如参加英语、驾驶、计算机、综合素质培训班等。
参考文献:
[1]游又嘉.休闲教育成效与休闲满意度之探讨——以大叶大学和彰师大学生为例[D].彰化:大叶大学,2O04.
[2]楼嘉军.休闲新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3]杰弗瑞·戈比.你生命的休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116.
[4]杨明.休闲与旅游调研导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关键词]大学生 休闲教育 时代价值 实现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4-0217-01
一、大学生休闲教育的现代内涵
休闲教育是一个缓慢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传授一定的技巧并要练习这些技巧。传统的观点把休闲教育看作是向人们传授各类休闲活动的知识和技能,或是通过安排娱乐项目和课外活动对人们实施教育的一种过程。现代社会中,休闲教育是规范社会生活与个人行为的基础性教育,它以休闲学和教育学为基础,与社会学、经济学、哲学、心理学都有着直接的联系,是素质教育、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必要内容。其要义是引导人们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行为方式、饮食方式、消费方式,倡导勤俭节约,崇尚简朴生活,遏制个体与社会的浮躁之风,学会节欲,学会放弃,学会自由,学会欣赏,学会创造地生活。
进入大学的休闲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休闲价值观,根据潜能培养爱好、个性和才能,以促进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教育。
二、大学生休闲教育的时代价值
(一)大学生休闲教育是提升大学生生命质量的条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已普遍提高,职业教育也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单纯的职业教育已无法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因为教育的本质是要面对人的生活世界、最终提升个体的生命质量。休闲教育就是使人不单实现自我的现实价值,还要实现个体的精神价值,即提升个体对生命本质的理解,从而完善与提升生命质量。通过休闲教育能使大学生认识到休闲中的自我,感知休闲价值中的个体生命意识,在休闲时身心健康、生活充实,生命富有意义,不断提高个体的休闲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二)大学生休闲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和谐社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发展状态。“悠闲对于文明是必不可少的”。长期以来,人们都把物质文明当作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尺,然而物质文明不是社会进步的最终目标,社会的进步与和谐还需要精神文明的推动。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社会活动的中心正逐渐从工作转向休闲,休闲教育也随之成为社会生活的迫切需要,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客观要求。休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反映了人的文明化和社会化成果,体现了文化和社会环境对人的教化和塑造作用。因此,休闲教育不单是休闲自身发展的规律性要求,更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大学生休闲教育是终身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
自终身教育理论形成以来,人们多从工作需要、获得生存技能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理解它的意义。但是,除了劳动、谋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之外,休闲、娱乐的需要对人类生存也有着同等重要的价值。终身教育的目标不仅是要通过职业教育使人们获得促进自身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要通过休闲教育促使人们加深对自我需要的认识,学会健康地休闲与生活。为此,大学生不仅通过职业教育获得了学习、谋生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本领,通过休闲教育也获得了自身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因而,休闲教育更能完善终身教育的含义,它应与职业教育共同构成终身教育的完整体系。
三、大学生休闲教育的实现策略
(一)建立与完善休闲及休闲教育研究系统
教育的发展必须用研究作为其支撑,首先需要建立相关研究机构,包括研究中心、研究会与行业协会,组织相关研究队伍开展研讨,不单引进西方休闲与教育的相关理论,还要从哲学、人类学、心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领域,结合中国实际,以不同方法和技术开展符合中国国情的研究工作,为我国休闲教育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与积累可靠素材,从而构建系统、完整的休闲学科与休闲教育体系。
(二)编写合适的休闲教育教材
我国休闲教育起步晚,可利用的、有价值的休闲教育教材相当缺乏,休闲教育的展开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材做指导。高校在进行休闲教育课程规划与设置时,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休闲教育,翻译、编著系统规范的休闲教材,并逐步开发与形成包括休闲概论、休闲管理、休闲发展、休闲规划、休闲经济、休闲娱乐的休闲教育课程体系。
(三)设置多元化的休闲教育课程
与其他专业教育课程一样,休闲教育的课程设置也可不拘一格,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相结合才能完善休闲教育的教学内容。休闲教育的学科课程主要向大学生传授休闲基本知识和科学、健康的休闲价值观念,活动课程则以组织活动、参与实践来训练大学生的休闲技能,并使大学生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操作情境来获得情感上的认识和亲身体验,培养兴趣、开发潜能、提升素养。并且考虑到休闲业的复杂性,高等院校休闲教育的课程设置要走多元化的道路,与生态、人文素养结合起来,为社会培养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杰弗瑞•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闲[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2]张琴.大学生休闲教育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5.
【关键词】大学生;休闲心理;生涯规划
一、大学生休闲心理
休闲活动就是人们在闲暇时间里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它是个人利用基本生存活动、工作或学业以外的时间,从事自己有兴趣的休闲活动以调节身心的生活方式与内容,如文学、音乐、舞蹈、电影、电视、摄影、聊天等。休闲活动是完全个性化的,其本质是自由。在高校中紧张且快节奏的学习生活,就业压力常常使大学生陷入忙、盲、茫的困境中。一些自由自在的休闲活动,能使大学生松弛身心、拓宽视野、充实生活,起到调节心理健康的作用。
那么,怎样利用闲暇时间开展有益的休闲活动,做到玩得巧、玩得好,玩出好心情和健康,充分发挥休闲活动对于身心健康的调节作用呢?
1.树立正确的休闲观
只有正确的休闲观,才能为休闲活动提供正当与健康的保证。休闲既包含静止的休息,即在紧张学习工作之余好好地休息,驱除疲劳,使机体恢复正常的状态,又包含主动的休息,即在与学习工作不同类的活动中,使身心得到愉悦的享受。大学生应正确地理解休闲的内涵,休闲也并非特指某些高档消费的项目,只要能玩出好心境,就是好的休闲方式,钱少也能休闲。它没有规范的格式,不必追求完美的效果,重要的是能有好的心情,身心得到好的放松与恢复。
2.休闲方式应多样化
大学生选择的休闲活动应丰富多样化,以使自己各方面都得到有益的锻炼和帮助,增加娱乐的活力和情趣,在脑力、体力、友情、亲情、情绪等方面都能有所收获。
3.休闲方式应切合实际
大学生不能什么都跟着时尚走,看到足球最受大众喜爱就整天去踢球,轮到乒乓球热又天天去泡乒乓球馆,等到电脑上网时髦又日日要“冲浪”等等。这样的休闲方式不一定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应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体质、经济、兴趣等因素,选择适当的休闲方式,使娱乐与工作、学习能互相协调,达到自我的全面发展。
4.休闲活动应适度
大学生应控制好休闲的时间,不能忙了工作、学习又忙着玩,忘了睡眠,影响健康,也影响工作和学习。另外,要注意休闲活动的强度,如果身体条件无法承受过于剧烈的活动,不能勉强而为之。
5.休闲不计较名利
休闲是身体放松和心理松弛的过程,花了钱花了时间最大的收获应该是身心的愉悦享受。大学生切忌在休闲时抱着功利目的,如参加赌博性质的玩乐,造成身体过于疲劳;否则,休闲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休闲了。
二、大学生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它包括大学期间的学习规划、职业规划、爱情规划和生活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无及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质量,更直接影响到求职就业甚至未来职业生涯的成败。
大学四年制定行动计划,选择需要采取的方式和途径也不尽相同,要根据自己的长期目标因人而异,但一般来讲:
一年级为试探期:要初步了解职业,特别是自己未来所想从事的职业或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具体活动可包括多和师哥师姐们进行交流,尤其是大四的毕业生,询问就业情况,大一学习任务不重多参加学校活动,增加交流技巧,学习计算机知识,争取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辅助自己的学习。为可能的转系、获得双学位、留学计划做好资料收集及课程准备,多利用学生手册,了解相关规定。
二年级为定向期:应考虑清楚未来是否深造或就业,了解相关的应有活动,并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为主,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可以开始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并要具有坚持性,最好能在课余时间后长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增强英语口语能力,增强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的相关证书考试,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充实自己。
关键词:大学生;生活方式;手机
检索:.cn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4-0110-03
一、大学生生活环境分析
(一)大学生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的内涵是一个人或一个群体“怎样生活”,本文所探讨的生活方式是典型大学生群体的态度行为模式。大学生生活方式的研究近几年在我国受到了一定重视,相关文献数量呈递增趋势,本文选取一部分文献对大学生生活方式进行综述。
杨晓慧的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问题及对策研究,该篇文献采用了跟踪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的生活进行研究,概括出了五个主要维度:学习,人际交往、消费、休闲、网络使用,全面分析了大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高竞玉的“90后”大学生生活方式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该篇文献将大学生生活方式概括为六个维度:日常生活、学习、闲暇生活、人际交往、消费、恋爱等,对深圳三所大学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对影响其生活方式的因素作了阐述。本文经归纳总结将大学生生活概括为学习、消费、休闲、人际交往这四大维度,
根据文献调查及观察法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大学生生活方式概括为:学习、消费、休闲娱乐、人际交往这四个子维度。学习这一维度下包含了上课、选课、记录笔记、查阅资料、完成作业等五个子项目;消费这一维度下有日常开支、人际交往开支、学习开支及购物开支四个子项目;休闲娱乐包括了体育锻炼、网络游戏、聚会聊天、旅游等四个子项目;人际交往包括家庭交往、校园交往、恋爱交往这三个子项目。研究大学生生活方式对大学生手机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二)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
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受其生活方式的影响,使用情况包括使用功能、使用时长两方面的内容。依据表2数据显示,大学生手机消费中占最大比重的是上网娱乐,其后依次是通话、发短信、其他、学习。这表明上网娱乐已成为大学生手机消费的最大支出,学习的消费支出最少。手机消费情况反映了大学生对手机功能的偏好,对它的研究将为大学生手机设计的设想提供一定的依据。
表3数据显示,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上网2~4个小时的比率最高,为49.5%,2个小时以内的比率为40%,有10.5%的学生超过了4小时,将近90%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在2小时以上。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可见一斑。一方面,手机网络的发展为大学生上网学习知识、消费、娱乐、交朋友提供了便捷,革新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另―方面,这种革新为手机设计者们带来挑战,充分了解目标群体的生活方式对新产品的开发策划具有指导性意义。
手机上网功能包括网页浏览与APP应用程序两大类,网页浏览指通过网页搜索、浏览相关信息,APP应用程序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交友软件、购物软件、娱乐软件、学习软件等。据文献资料显示,大学生占APP应用程序购买者50%以上。
二、大学生手机市场分析
(一)大学生手机消费特征
据相关调研数据显示,拥有智能手机的大学生比率为97%,仅有3%的大学生使用非智能机。智能机的品牌以苹果、三星、联想、华为、小米等为主,其中苹果与三星各占12%、11%的比例,小米、华为各占16%、13%的比例。依大学生市场品牌占有比例推断,大部分大学生手机消费水平在1500~2500之间。另一方面,大学生在手机消费上追求新潮,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手机更换频率较快。
(二)热门APP整理归类
根据网络调查结合易观最新数据统计2015年5月移动APP排行TOP200,本文按照大学生生活方式维度将APP分为四个模块,分别为学习模块、消费模块、休闲娱乐模块、人际交往模块,并对热门APP进行了归类,如表4。
学习模块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课程管理类,指对学习有计划、控制的这一类APP。“超级课程表”“好好学习”这两个APP的主要功能是计划学习,“我要当学霸”APP的功能更倾向于控制学习;第二类是网络课程类,是指提供在线视频学习,在线题目练习的APP,大学生使用较多的是“网易公开课”与“驾考”类APP;第三类是学习工具类,包括“知乎”“文档阅读器”“幻灯片制作”等。消费模块分为两类:一类是购物平台,包括“京东”“淘宝”“美团”“大众点评”等;另一类是工具类,包括“支付宝”、各类“银行APP”及管账类“随手记”。休闲娱乐模块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影音类,包括各种影视观看平台、音乐试听下载平台以及“美拍”等特效拍照软件;第二类是游戏类,包括“保卫萝卜”“神庙大逃亡”“开心消消等”等游戏平台及“唱吧”唱歌娱乐软件、“QQ阅读”在线阅读下载软件等;第三类是旅行类,包含旅行所需要的“墨迹天气”“百度地图”及预定酒店APP“携程网”及订票工具“去哪儿网”等。人际交往模块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类是通讯平台类,“QQ”“微信”等;另一类是工具类:“人机交往”“人和网”等帮助管理人际关系的APP。
关键词:休闲消费;休闲消费行为;休闲障碍
本文遵循社会学调查问卷制定的原理和方法,根据本课题研究目的和内容,在相关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践的设计调查问卷,设计针对北京、太原两大城市的大学生《周末休闲消费行为特征调查问卷》。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以北京理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及山西理工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六所高校为样本进行调查。各学校均发放问卷100份,共回收问卷590份,有效率达98%。运用SPSS22软件及Excel软件进行相应的数据统计处理,从休闲目的、休闲活动频率、休闲同伴选择、休闲场所及休闲障碍5个方面分析。
一、休闲目的
目前大学生对休闲消费的认识层次还比较低。80%的大学生将休闲视为放松心情的方式,而有超过44%以上的学生则将打发无聊时间视为休闲的目的。理工类学校与其他类院校相比,学生将休闲消费视为锻炼身体、丰富社会经验,结交朋友的相对较少,但将休闲消费视为打发无聊时间则相对较多,这可能与学校类别及课程任务负担有关。相对而言,山西高校学生将休闲消费视为发展兴趣爱好的相对较多,这可能与学校课程安排压力小,学生有更多的精力及时间发展兴趣爱好有关。
二、休闲活动频率
在休闲活动的选择上,各个学校在阅读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北京市的学生阅读频率明显高于太原市高校本科学生;而山西高校学生玩游戏、睡觉、参加社团的频率明显高于北京市高校学生,这可能与学生素质、学校课程压力有关。师范类学校学生兼职频率明显高于其他类高校学生,这可能与学校类型有关。各学校其他类活动频率无明显差异。
三、休闲同伴的选择
在休闲同伴的选择上,各学校无明显差异。主要选择与同学、朋友进行休闲消费活动,较少选择老乡作为休闲同伴。理工类院校选择单独休闲消费相对其他院校更多,这可能是由于性别对休闲消费的影响。
四、休闲场所选择
本科生周末休闲消费基本在宿舍、校内及校园3000m附近,只有百分之十几的学生选择在3000m以外的地方进行休闲消费活动。此外,北京市高校学生选择在宿舍进行休闲消费的相对较少。
五、休闲障碍
图1 各学校周末休闲障碍
在休闲障碍方面,各学校学生周末休闲障碍为经济压力、时间压力和缺乏休闲场所,较少的学生将缺乏合适的伙伴视为休闲消费障碍。北京市高校学生将经济压力视为主要休闲障碍相对太原市高校学生较少,这可能与北京市便利的交通及北京市很多景点可以免费参观有关。
综上所述,各高校对休闲消费的认识水平较低,经济压力、时间压力及缺乏合适的休闲伙伴成为其主要的休闲障碍。而北京市高校学生相对太原市高校学生在休闲活动的选择上,阅读频率明显高,玩游戏、睡觉、参加社团的频率则相对低。在休闲同伴的选择上则无明显地区性差异。此外,北京市高校学生选择在宿舍进行休闲消费、将经济压力视为休闲障碍的相对太原市高校学生较少。
针对以上休闲消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教育部门:高校应对学生的休闲消费观念进行教育。大学教育不应该像高中教育以知识教育为主,而应该是一个全面综合性的教育场所。学生的休闲消费观念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但目前大学生休闲消费观念却普遍较低。因此,对大学生休闲消费观念进行教育势在必行且迫在眉睫。
2、政府部门:山西政府部门应改革山西休闲场所收费制度,降低居民休闲消费成本,丰富人民生活,提高居民文化水平。
3、学生个人:高校学生应积极改变自身休闲态度,不能总是宅在寝室,应多与外界沟通交流,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王姝杰,梁正,罗艳菊,山.大学生周末休闲行为特征研究――以海南师范大学为例[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9月
[2] 高强.大学生休闲行为与休闲满意度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9
关键词 休闲体育 大学生 意义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5-000-01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大学生用于完成学业的规定时间将逐年减少,而自由支配的时间将逐年增加,这就给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休闲体育教育将成为学校体育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休闲体育理念和养成大学生体育休闲活动的规范行为和良好习惯,将直接影响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民族素质的提高、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一、休闲体育概述
对休闲体育的定义,国际上没有权威的统一标准。国外休闲体育的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已初见端倪。美国学者杰弗瑞?戈比认为,休闲体育作为“人类着手建造的美丽的精神家园”,是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休闲生活方式。日本休闲体育振兴协会曾这样阐述休闲体育,“不管是什么体育项目,只要把它作为一种休闲的体育运动,从而达到欢欣鼓舞、身心快乐、心情开朗、消除疲劳等目的时,都可称之为休闲体育。”
综合诸家观点,并结合上述有关体育和休闲的概念,休闲体育应是以满足人们休闲需要为价值取向的各种体育活动。
二、休闲体育在高校开展的必要性
(一)休闲体育的开展可以满足社会需求
休闲体育作为现代体育的发展标志,无论其普及程度或开展规模,都已不亚于竞技体育。开展休闲体育休闲活动,需要相关的专业人士进行组织和指导,这些专业人士需要对体育休闲又较为深刻的理解,并具有一定的体育技巧、心理调适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指导者的这些素质需要进行系统的培养,而高校所具有的雄厚师资力量、丰富的教学经验、良好的基础设施等,适宜于培养体育休闲人员。
(二)休闲体育可以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适应终身体育的要求
学校体育加强休闲体育教育,积极鼓励学生以健康的身体运动方式从事休闲活动,也可以促进体育教学改革,改变过去体育教学所带有的浓厚的强制性的特点,促进封闭的体育向开放的体育过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要满足人们的休闲要求,就要以其趣味性来吸引人们。而休闲体育的目的就在于丰富生活内容,增添生活乐趣,在寓教于乐中净化情感、缓解压力、平静心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完善人际交往。
(三)休闲体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休闲观
我们知道健康向上的休闲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及社会的进步;相反,消极的休闲嗜好,不仅容易伤害自身,甚至有可能形成的行为,积极参与体育休闲运动是最有效、最有趣、最积极,也是最廉价的途径。为此,要培养学生对休闲体育运动的兴趣与习惯,视经常性的休闲运动为一种高尚、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并逐渐形成自觉行为。
三、休闲体育在高校开展的意义
(一)增进学生身体健康
休闲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主,在活动者积极意识的支配下,使机体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良性变化。这样可以转移大脑的紧张兴奋点,加速身体疲劳的恢复,实行“积极性”休息,从而改善和提高大学生学习效率,使人头脑清醒、思维敏捷;也可以促进人体内脏器官肌体的改善和机能的提高;还可以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免疫力和对外界伤害的抵抗力,以适应在未来的社会中从事生产劳动、生活学习的需要。
(二)调整学生精神状态
休闲体育不仅可以满足人体生理机能的需要,而且是一种追求人的身心满足,注重活动过程的快乐体验。科学研究发现,经常进行体育活动能促使内咖呔、LHD-2等“快乐素”的分泌。这些物质能够起到调节情绪、振奋精神的作用。从心理角度理解,当体内能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紧张与不平衡状态,必须找到途径释放紧张力,使人感到舒畅和快乐。
(三)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休闲体育不但能促使大学生更多地进行户外活动,接近大自然,活动身体,舒展筋骨,而且能较容易得提供一个轻松、亲切、宜人的交际环境。学生之间交往的更加频繁,使他们在活动中能相互鼓励、平等交流,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休闲体育活动在拓展学生生活环境和生活内容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的群体意识和交往能力,提高了其社会适应能力。
四、结束语
休闲体育作为“人类着力建造的精神家园”,其内容丰富、娱乐性好、趣味性高、参与面广,既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要,也是时代进步的产物,是大学生实现健康教育的重要领域,有助于大学生形成长久的体育行为、习惯和意识更能体现关注大学生健康,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适合当代大学生的需求,休闲体育是终身教育和终身体育的重要形式,是大学生实现身心健康、人格完善、追求人生命意义的需求中一条有效、健康、科学的路径。
参考文献:
[1] 于可红,梁若雯.从休闲的界定论休闲体育[J].中国体育科技.2003(1):25-28.
[关键词]高职;星座文化;休闲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青年文化的独特性使星座文化在高职校园普遍流行,高职学生对星座的态度也存在许多差异,大多数研究重点关注迷信星座的那批大学生,调查中发现不相信星座的学生也存在休闲生活模式的问题,需要教育者因势利导。
一、星座文化接触动机
高职学生接触星座主要出于自我认知的需要,如性格、爱情、职业、命运等,用来缓解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和压力,吻合青少年时期的心理迷茫状态。按照动机划分,高职学生接触星座文化有以下几种类型:
1)工具型:这部分学生以星座为共同话题结交朋友,星座的内容也是用来指导日常生活,或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工具。
2)好奇型:这类学生较多思考哲学命题,对于人生和未来有许多困惑,试图在星座里面寻找一些答案。
3)跟风型:受到周围群体的影响,尤其是同宿舍的室友,而对星座被动接触。同时,因为星座被大学生视为流行文化,存在从众心理。
4)消遣型:年轻人精力充沛,喜欢新鲜事物和个性化生存方式,星座成为这部分学生用来打发时间,张扬自我个性的一种休闲方式。
二、星座接触的影响要素
设定的影响要素包括性别、生源地、年级、政治面貌、网络接触等。呈现以下趋势:女生比男生对星座文化更感兴趣;城市化水平高的生源地学生对星座更感兴趣;大二和大四学生比大一和大三学生对星座文化更感兴趣;浏览星座网站的频度与大学生对星座文化的兴趣成正比。同时,数据表明,文科学生较之理科学生更为热衷星座知识,也更多用于生活实践,以下表格可以反映这一差异。
三、星座接触行为原因分析
大学生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带来不安,需要一种接近"信仰"的事物缓解内心的躁动和迷茫,星座语言的权威性制造了一种信任感,从而使部分学生借助星座支撑自己的信念。在遇到挫折和失败之后,在星座书上寻找解释又可以释放内心的压力,星座的语言则可以坚定自己向前发展的意志。不同学生群体对星座的态度上存在差异也有一定的外在原因,以专业和性别为例,理科(计算机)专业学生男生比例较高,通常每班的男生占到70%以上。这一男生群体表示主要休闲方式为电脑游戏,平时与同学交流的话题也多数围绕游戏展开。游戏升级挑战占据了极大部分休闲时间,消耗了极大的精力,以致较少思考个人命运或者哲学等较为"不实际"的命题。大多数学生表示不会阅读教材之外的课外书,而一旦打开电脑就是游戏,不会去关注星座之类的话题。同时理科专业学生普遍表示学业压力大,课程和考证等带来的一系列压力只有通过游戏这种极端的休闲得以展示放松。虽然事后证明游戏只是加重疲惫感,因为没有更喜欢的休闲方式而难以戒除。理科专业所涉课程较少涉及人文,80%以上的学生表示能激发对人生思考的课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课程,但是部分学生的人文探求处于休眠状态。
四、大学生休闲教育的问题
现状反映出高职学生休闲方式堪忧,并未能如哲学家所言,在休闲中发现自由、美和人生真谛。
(一)过度休闲
如过度砍伐一样,极端的休闲方式破坏学生身心的平衡,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受访学生有一定比例表示,星座知识那么多,谁有空去看?除了学业的忙,剩下那些绝对自由的时间,许多学生贡献给了电脑网络,游戏是其中最为热门的消遣方式。虽然初衷是为了放松自己,结果却是走向了更深的疲惫。
(二) 消极休闲
那些从不看课外书也不玩电脑游戏的学生在做什么?令人吃惊的是,睡眠是一部分学生的主要休闲手段。这一部分学生有一个特点是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甚至是精神麻木,对现实存在畏惧心理,睡眠是他们暂时逃避现实压力的一种手段。自由时间对于他们不是享受而是一种负担,消极的休闲不利学生人格的完善,反而怠慢的教育的进程。
(三)孤独休闲
班级集体团结,集体活动活跃的班级往往有较好的课堂表现,学生个体精神面貌也更加良好。究其原因,人在集体中寻找到的温暖和友爱是对自我完善的有效激励。然而在被询问是否会将星座知识用于交友时,有学生表示大学里没有朋友,只有同学和室友。深深的孤独感使他们不论在学习还是休闲的过程中都难以呈现积极阳光的面貌。
五、休闲教育的要素探索
教育作为一种人道主义的事业,其价值不仅仅在维持生命个体的存在,也在于使个体生活的更有意义,更富有情趣。"此亦静极怂极,无中生有之数也。"《红楼梦》中这一句话很好描述了现在有些学生的状态,较多的空余时间反而导致他们躁动,不安,甚至恐惧,以致选择极端的方式宣泄内心的负面情绪。环境塑造人,校园环境也是一种教育资源,英国教育十分重视校园氛围这一隐性课程因素,通过生态学校建设,培养学生环境意识,提高个人的审美情趣和人文修养。校园环境也是反映学校办学理念的一个载体,甚至可以说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得以开展一个平台。就如走入苏州的拙政园,便能感受园主的大气和涵养,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也能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提升。所以校园环境创设不容忽视,需要多方借鉴并结合师生的意见建议。
六、结语
填鸭式的教学,封闭式的管理,起早贪黑的生活,无所不在的激烈竞争,简单重复的枯燥训练等等,使原本充满智慧与快乐的学习过程变成了沉重的负担,使校园成为许多学生倍感压力和失落的地方,而不是成长的摇篮,精神的家园。"言辞虽为激烈,却不得不引人深思。学校的办学理念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星座文化作为学生休闲生活的产物,透射出大学生休闲观念和休闲模式的局限性也可以让教育者借此窥视教育存在的问题。作为教育者,引导学生实现人生意义的积极探索,从而提高人文哲学修养,是教书育人过程中不可忽略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张进辅.现代青年心理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11):240-241
关键词:高校 休闲体育 迫切性
随着休闲时代的来临,体育的休闲化、娱乐化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寻求身心愉悦、消遣余暇时间是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以休闲娱乐为主体的体育活动将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青睐。休闲娱乐型体育活动将在我国全民健身活动中扮演一种主要角色而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学校体育而言,休闲体育走进课堂能提高学生正视休闲体育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休闲观,视休闲体育为一种高尚、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所以,在高校中开展休闲体育是时代的需要,迫在眉睫。
1 休闲体育概述
休闲体育产生和发展客观依据是社会闲暇时间的存在和逐渐增多,休闲是一种以恢复身心健康状态、丰富和创造生活、完善自我为目的的闲暇活动。休闲体育是相对竞技体育而言的,是在闲暇时间人们自主宽松地参与,以身体活动形式为媒介,追求放松、消遣、愉悦身心和追求生命价值的需求而从事的各种体育运动。
休闲体育可以消除紧张情绪,可以改善生理和心理状况,恢复精力和体力,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休闲体育可以给人们带来娱乐,这是由其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它本身的趣味性是吸引众多体育爱好者的根本所在;休闲体育可以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它不仅是休闲娱乐、健康的载体,也是拓展交际、增进情感的剂。休闲体育在某种意义上扩大了生活范围、生活内容,使人们不断认识他人,重新认识自己,适应变化着的新环境,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休闲体育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新时代人们的休闲观念发生本质变化,休闲体育运动也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休闲体育的消费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休闲体育市场将不断适应社会对休闲体育运动需求而持续发展。
2 休闲体育在高校中开展的迫切性与功效
2.1 从社会需求来看,通过休闲体育运动可增进同学间的友谊、人际关系、与异性相处的能力以及团体归属感等。其次,休闲运动可帮助学生模拟各种社会角色,如决策者或服从者、组织者或被组织者等等,以及在活动中由分工不同而承担的不同角色,这种“预演式”的角色承担,可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加速自我成长,这些功效是其它学科所难以替代。另外,休闲体育的开展有一片重要的领域是野外运动,组织教学冲破校园的围墙,深入社会和亲近自然环境,通过了解周围事物,可收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人与人的沟通,体贴别人,了解同伴的感受,与同伴分享想法,得到同伴的支持,支持同伴的想法,得到别人的信赖以及信任同伴等协同效益。
2.2 从教育视角来看,一些大学生还存在着就业应聘认识的偏差,认为就业不是靠能力、技能、专长、学识、修养等综合素质,而是主要依靠“关系”的过时观点,也有一些大学生受一些社会上丑恶现象腐蚀。因此他们不思进取,闲散,择友不慎,参与不正当活动或涉足不良场所,甚至走向犯罪道路。因此,学校体育应加强对休闲体育的宣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休闲观。我们知道健康向上的休闲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及社会的进步;相反,消极的休闲嗜好,不仅容易伤害自身,甚至有可能形成的行为。积极参与体育休闲运动是最有效、最有趣、最积极,也是最廉价的途径。把学生吸引来参与体育休闲运动,享受运动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自然的魅力,接受特殊的体育文化熏陶,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心理的确立、人格的塑造。为此,要培养学生对休闲体育运动的兴趣与习惯,视经常性的休闲运动为一种高尚、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并逐渐形成自觉行为。
2.3 从心理分析来看,体育休闲项目能满足大学生体育运动的欲望与冲动,它突出的心理体验是宽松心态、抒解生活压力、启发心智和生命的质量。它不要求遵守刻板的规则,不是以通过比赛追求成绩,也不通过严肃繁重大运动量的训练,而是融入智力的开发、自然环境的魅力、游戏的趣味、刺激的诱惑、协同与互助等因素的体育活动,追求身心放松和舒畅。体育休闲运动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学子的运动激情和自我表现欲望,有利于大学生自我价值的体现、自我潜力的开发,增强社会群体认同感和自我评价能力,形成持久稳定的终身体育思想观。
2.4 从生理效益的角度来看,定期的肢体动作能确保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大学生学业较重,身体也在继续成熟,因此,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行为,可以维持充沛的体能,改善与增进活动的技能,也可以消除疲劳放松身心,保持充足精力和精神状态,更好地投入学习与生活。
2.5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随着人们对休闲体育的价值的认识与了解日益加深,关注健康投资,乐意花钱买休闲、买娱乐、买健康和通过休闲体育生活方式来提高现代生活质量已成为当今人们新的社会时尚追求。交费参加体育俱乐部、参加体育比赛、学习运动技术等都已成为人们的现今共识和自愿遵守的行为准则。人们在体育活动中通过运动来调节身体机能,调整精神和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2.6 从教育改革角度来看,学生利用自己闲暇时间充分投身到休闲体育运动中,逐渐打破学校体育以教授运动技术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更多的学生开始走近休闲体育运动,特别是课外活动,投身到运动场中,到大自然中去,开展多种多样的休闲体育运动:徒步越野、山地越野、定向越野、漂流、沙滩排球、草地排球、足球游戏等,尽
情享受休闲体育运动带来的激情和快乐。
3 高校休闲体育项目的开发方向
很多健康专家认为,人类需要回归自然,寻找人类的本性。休闲体育在内容选择上应该倾向于在大自然中进行的活动,真正使人的精神得到松弛,身体得到锻炼。同时,丰富、时尚、新颖、刺激、好玩的休闲体育内容给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发提供了许多遐想,这些休闲体育项目将带给大学生们广阔的选择空间,这些项目有的是智力与体力的考验,有的是刺激,有的是消遣,有的是生活技能学习,也有的是胆识探险、挑战自我等等。通过休闲体育的活动,学生们在宽松、愉悦、自由的环境中娱乐、锻炼、学习、提高、发展,从中获得了乐趣,增进了健康,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协同,热爱生活、享受生活、肯定自我。休闲体育符合当代大学生的需求。
我们还可以对一些体育项目进行改造,如规则改变、竞技运动较高的项目进行休闲化、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化、体育娱乐化,让学生喜爱。通过人的观念的转变和对运动项目的改造,使休闲体育能够迎合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这是休闲体育教学的立足点。
结束语
我们认为休闲体育是实现高校体育思想“健康第一”很好的切入点,是高校体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它的形式多样、表现各异、实效有趣、宽松愉悦等特点适合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有助于学生形成长久的体育行为、习惯和意识,更能体现关注学生健康,创造人文关怀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生活质量。高校体育教学教材离不开竞技运动,树立竞技运动的休闲化和健身运动的生活化是对休闲娱乐本位的回归。
参考文献:
关键词:普通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
1. 前言
在大学生中开展休闲体育运动,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大学生向着健康的、积极的、文明的、快乐的方向发展。
2.长春市普通高校休闲体育现状分析
2.1长春市普通高校大学生课余生活现状分析
休闲体育运动有利于提高学生课余生活质量,全面发展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但根据调查显示大学生的休闲体育运动并不科学,呈现出“闲而乏味”的特征。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现状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从总体来看大学生平均每天的课余时间都比较充足,大都在一个小时以上。第二,从调查的年级来看,一年级和四年级同学的课余时间相对较多,而二、三年级同学由于课程安排相对集中,课余时间相对较少。总体来看,大学生课余生活方式的有效利用率较低;“健康度”也比较低。更重要的是很多人把它当作“无用时间”消耗掉了。
2.2对长春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运动时间现状分析
对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频率和每次运动持续的时间进行了调查和统计。从大学生活动的总体频率来看,有7%的人没有参加休闲体育运动,均为女同学;经常参与休闲体育运动的有85%,其中男同学占65%、女同学占20%;偶尔参加休闲体育运动的人有15%,男同学占10%、女同学占5%。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休闲体育对男生吸引力更大,而女生在思想上不能充分认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还没有真正体会到休闲体育运动的内涵和给他们带来的乐趣。仅仅是健身而已。
2.3长春市普通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长春市各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而配套的场馆设施却没有增加,这就使得人均占有场馆的面积越来越小。有的学校挪用或占用体育场地来建学生的教室和寝室楼;有的学校正在建设中,根本没有体育馆。这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条件。根据调查显示24.3%和14%的大学生认为学校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基本不能”或“完全不能”满足其进行休闲体育运动的需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对体育场地、器材、锻炼的环境氛围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保证场地的充足以及完备是休闲体育发展的客观条件。
3.影响大学生参加休闲体育运动的因素
3.1学习压力因素
调查显示如今的大学生学习压力大,参加各种学习班、上自习等是影响休闲体育的主要因素。当今社会学生的就业压力大,学生把大多数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使休闲体育时间被压缩。
3.2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因素
调查显示大学生课余生活主要有三方面,一、上网;二、朋友聚会;三、体育运动。现阶段的大学生参加休闲体育运动已不单单是为了增强体质,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是大多数学生参加休闲体育运动的重要原因,它使这部分学生对参加休闲体育活动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积极主动的态度。
3.3场馆设施因素
体育场地、器材是影响休闲体育运动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大小、状况、开放程度等都直接影响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项目、组织规模、参加运动的次数等。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学校现有的体育场馆设施不能够完全的满足他们进行休闲体育运动的需要。例如网球运动在近几年来得到了普及和推广,许多学校相继开设了网球选项或选修课,但由于网球场建设和维护费较高,所以有的学校场地不足,有的学校不对学生开放,这都直接影响学生参加休闲体育运动。
4.结论与对策
4.1结论
4.1.1普通高校大学生的课余时间较多,但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学生参加休闲体育运动的时间和频率都相对较少,有的同学把它当做无用时间浪费掉了。学校应该加强休闲体育运动的管理。
4.1.2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参加休闲体育的人数越来越多,现有的体育场馆设施不能满足同学休闲体育运动的需要,学校应该挖掘内部潜力以及开发利用社会资源。
4.2建议
4.2.1学校加大对休闲体育运动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和激发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运动的热情。
4.2.2学校要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和管理力度,增加相应的配套设施,提高体育馆的开放程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