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1 10:55: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导游实习自我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职导游实务教学资源库建设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一直将课程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自2008年起,校企合作对《导游实务》进行开发建设,其教学资源库建设已初步完成,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网络交流测验、相关职业院校课程资源共享及企业社会人员培训,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导游从业素质技能,并为今后建设旅游管理专业其他课程教学资源库和社会服务平台积累了经验。
一、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的理念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以“高职教育理念突出、科学系统设计、校企开发管理、资源开放共享、持续有序更新”为设计理念,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邀请黑龙江教育国际旅行社、哈尔滨飞扬国际旅行社、松花江国际旅行社及黑龙江海洋国际旅行社四家企业,通过企业调研、学生座谈、专家讨论,总结了工作过程导向的《导游实务》课程教学资源需求,由专业教师协同现代教育中心教师一起进行资源库的开发操作,企业员工参与教学资源库的使用并委派专人进行部分功能的管理,充分保障了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思路、建设系统、建设内容和使用效果。
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目标
1.最大程度地实现反转课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该资源库自主学习、复习检测、考证辅导、合作交流、大赛培训、协作研究等功能,最大程度地实现翻转课堂,提高导游资格证考试通过率及人才培养质量。
2.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辐射国家旅游发展
资源库在典型工作任务、授课案例等内容的选取上多数立足黑龙江省旅游业实际,有利于学生企业实习和导游证考取,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同时,在培养导游词创作、记忆、讲解及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等方面兼顾国家著名景区景点等,具有普适性,有助于学生走出龙江,尽快融入各地的导游队伍,辐射国家旅游发展。
3.实现资源共享,服务院校、企业和社会
与相关高职院校、企业和行业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企业员工培训,服务院校、企业和社会,推动示范院校建设成果的固化、采集和推广,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与技能,实现示范院校的对外引领与服务。
三、建设内容
资源库共建设了十个板块,构筑了相对完整的《导游实务》教学资源库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1.网络课堂
主要包括课程说明、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导游行业规范化标准和电子教案、电子课件、授课录像、实训指导、作业习题等,便于学生自学课程基本知识或进行自主复习。
2.考证辅导
融入全国导游资格证书考试相关内容,围绕考试大纲梳理了资格证书考试中的知识点并提示性地做好了总结工作。为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知识树”的形式设计了学生总结填充树叶的环节,提示学生的自我总结复习。整理、设计了1000道模拟试题,便于学生自测考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效果较好。
3.导游家园
严把准入标准,将企业的优秀员工、资深导游引入互动版块,为行业精英与学生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发挥行业人员“传帮带”的作用帮助学生,同时为企业搭建选人、育人和用人的平台。
4.名家讲坛
邀请行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做专业报告,并通过互动答疑解惑,为学生传播知识,也对企业人员给予相关培训指导。
5.知识集锦
以文本、图画、视频及动画等多种形式不断添加导游知识、景点欣赏、奇闻趣事等,丰富学生和企业人员的知识,为其实现“博杂精”提供机会。
6.名作欣赏
将网络搜集的优秀导游词、游记及摄影作品,以及使用者们的优秀作品和心得体会放在此平台上共享,供大家借鉴品评、学习交流。
7.技能竞赛
将各级导游词创作大赛、导游服务技能大赛、导游摄影大赛等技能竞赛的赛程、试题、比赛实况录像等结集共享,让学生观摩欣赏,对大赛有兴趣的同学们也在此交流经验,也实现了选手们部分赛项的自主训练,帮助学生学习成长。
8.情景再现
利用文本、视频、动画等方式展示导游带团流程及案例,让学生们模拟实践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和个别要求,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实践能力。
9.招聘求职
在校企之间搭建一个招聘求职的平台,企业和学生可互相选择,既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机会,也为企业解决旅游旺季用工难和人才频繁流动问题,为企业挑选并长期培养忠实员工提供机会。
10.创业实战
除了探索实习改革、实习模式、教学设计等内容外,研究者开始对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的效果表示极大的兴趣,希望通过探索实习效果,从侧面反证专业实习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要性,并且找出实习改革的方向。如陈聪(2011)结合企业实践和教学进行本科实习生满意度调研,探究从企业和教学的角度对学生实习的实效性进行综合评估。专业实习效果的评估,大体可以从学生、高校、企业三方利益相关者的维度进行。其中,从学生角度进行专业实习效果评估的研究成果相对于其他两方而言,相对较多,并且大都集中在满意度的研究上,如徐昌贵、王丽丽(2012),蔡洁(2012)等。包富华(2012)则侧重于研究学生在酒店实习的消极心理,并提出退避抵触、抑郁气馁、焦虑不安、失衡困惑、行业偏见等五种常见心理,探究实习消极心理对学生实习满意度的影响关联度。此外,王忠军(2010)从高校教学的角度构建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而沈宏洁、严艳(2012)等尝试性地从企业的角度对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市场的满意度进行调研。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习中利益相关者分析
(一)学生
1.专业兴趣缺失,专业认知存在偏差受到传统观念影响,社会上对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普遍存在误解,人们认为酒店、旅行社等传统旅游行业大都提供的是“服务类”的岗位,尤其是对酒店、旅行社等基层工作存在较大的歧视心理,而学生往往就是在这些基层工作岗位上完成他们的实习教学安排。通过实习访谈得知,学生受到来自家长和社会的双重压力,对传统旅游行业的基层工作存在认知偏差,认为经受本科教育后不应当只从事“端盘子”等繁重的体力劳动,从而对传统旅游行业所提供的实习工作表现兴趣缺失,在实习过程中带有退避和抵触的心理。另外,学生普遍缺少兴趣意识培养,在学习的过程中秉承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往往缺少对自身的反思和总结。职业意识不强结合个性认知的不足,加上社会经验和阅历的缺失,学生缺少对相关行业或职位职业发展过程和阶段的认知,导致学生在实习前后会陷入迷茫期。
2.对实习的认知缺乏深度,重视度不足一部分学生推崇“60分万岁”的侥幸心理,以“通过”来衡量大学中学习的课程。而一部分学生则把实习等同于平时课堂的授课,认为实习也是一门课程,寄希望和以往的课程一样,“应付通过”即可。因此在短短的实习期中,有部分学生找各种借口拖延和逃避实习,从而导致实习效率低下,效果不佳。学生并未能认识到实习是连接学校和社会的桥梁,不管是从专业技能还是综合素质上都是为未来的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另外,进入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后,面对基层的工作环境差、实习单位规章制度严格、劳动强度和工作压力普遍增大的情况,一部分学生认为实习工作形式枯燥、内容单一,并未能完全展现自身的综合素质,高强度的劳动投入与低报酬产出的工作性质使得学生易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并且对工作的抵触心理使得学生,特别是在实习的后期,容易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缺乏对实习工作的反思。
3.学生认为实习单位类型和岗位单一,在工作中难以获得成就感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的单位和岗位都着眼于传统行业,涉及酒店、旅行社和景区,而新兴的旅游行业(如旅游电子商务等)则在其中占的比例不大。从以往的实习来看,几乎有98%以上的学生选择在酒店、旅行社和景区三大行业中实习,其中酒店和旅行社为重中之重。而其他实习的行业则分布在旅游局、旅游电子商务部门等,但比例极小。另外,从岗位选择来看,在酒店实习的学生普遍在前台、客房和餐饮三个酒店基层部门,在旅行社实习的学生则普遍分布在导游和计调两个岗位上,这些岗位通常是旅游企业劳动强度大且企业内经常性空缺的岗位。由于实习时间较短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所限,很多企业无法给学生提供轮岗的实习工作机会,学生通常会定岗实习坚持到结束。而这些单一重复的工作给学生带来的成就感也是极为薄弱的,不利于实习工作的开展。
(二)高校
1.实习时段和长度安排不科学据了解发现,高校旅游专业实习时间普遍安排在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这样安排的结果使得处在自我能力再提升阶段的学生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实习结束后学生马上面临着就业的竞争压力,此时留给学生总结提升自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不利于其调整职业规划和进行职业能力提升。且与此同时若其发现实习的企业类型不适合自身发展,让其积累经验的时间已经失去,对就业极为不利。同时实习时间不够充分,使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只是蜻蜓点水,基本上只是针对一个岗位或部门有一定的了解,没能及时进行岗位轮换。
2.学校的实习基地建设尚不成熟一是实习基地不稳定。学校在实习基地建设上缺乏战略眼光和长效机制,未能与企业建立实质性、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不少实习基地只挂牌,不实习,造成专业实习“打游击”局面,“打一枪换个地方”。部分学生靠的是老师或者亲朋好友的人脉关系进入企业实习,分散的学生令学校难以对学生进行监督指导,造成学生实习效果的下降。二是实习基地选择不准确。有的学校在选择实习基地时,一味地考虑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四星级、五星级等高星级酒店甚至国外高端品牌酒店,尽管相对而言这些高级酒店的制度比较健全,培训机制比较完善,但企业未能考虑专业实习的实效性。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非常集中,流动人口多、人力资源充足,对外省的高校实习生需求并不大,因此,这些地区的旅游企业常常处于优势地位,对高校及实习学生提出苛刻的实习要求和不合理的实习待遇。
(三)企业
1.部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强一些企业把高校实习学生当成“高质低价”的劳动力,着眼点不是放在如何培养实习生而是放在如何用好实习生上。这明显地表现在部分酒店借口实习期太短,不足以进行实习轮岗,而把实习学生安排在劳动强度较大、技术含量低的基层工作岗位上,只是让他们进行简单重复的工作,很难学到新知识。还有一些企业压低实习工资,降低实习待遇,变相榨取实习学生的劳动果实。比如,在南宁,大部分酒店的实习工资都在800-1000元,远远低于广西最低工资标准1200元。
2.企业管理实习生的制度存在缺陷由于人性化管理和培养晋升制度的严重缺失,实习生所处的特殊地位导致企业往往将其定义为临时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与认可。企业只关心其创造效益的职能,缺少实践教学培训环节,学生在整个实习期一般都被企业安排在固定部门从事工作时间较长与劳动强度较大的一线服务工作,单调重复性的工作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而基层管理人员又很少对其进行管理能力的培训与指导,学生感觉既学不到管理知识,又未能受到职业关怀。
三、高校改进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管理的对策
(一)高校在进行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管理时应当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转变心态在学生实习前,高校应当首先引导和鼓励学生正确面对实习,培养专业意识,鼓励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积极思考,转变心态。实习对学生而言本来就是一个极好的适应社会、了解社会、思考社会的窗口,通过实习寻找自身的不足,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是学生在实习中应当思索并收获的宝贵财富。高校应当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做好实习笔记,把在实习过程中针对性强特征明显的案例以及对实习单位的实习思考记录下来,鼓励学生通过自我总结以及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沟通,培养发散性思维,把理论与实践工作相结合,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高校应当加强实习指导,在旅游管理专业实习中开展职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参加实习一方面是希望借机磨砺自身,提升自身的职业修养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够对实习的行业和岗位有更直观的认知,以便将来进行职业选择时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因此高校在旅游管理专业实习中,应当鼓励学生把对职业和行业的认识由“书本”转向“现实”,结合专业实习本身,积极开展职业教育,让学生更清晰而准确地对旅游管理相关行业、职位有深入、透彻的了解。一方面可以减少由于社会偏见等带来的学生的职业认知误区,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正确评估自我,结合自身的价值观、兴趣、性格等方面,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效的思索,制定出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高校应当根据人才培养规律,选择合适的实习时间实习时间的安排需谨慎,既能有助于学生检验和发现理论的不足,又能给学生缓冲的余地,达到实习的目的。笔者认为从教学培养的体系来看,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安排在大二下学期及大三上学期为宜,长度一般为4至6个月,实习时间太短,学生在岗位上所观、所感、所思略显不足,时间太长,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计划。
(四)高校应当鼓励创新实习行业和岗位,以扩大学生的职业视界在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的情况下,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行业深度的挖掘,旅游管理专业从传统的旅行社、酒店、景区已经扩展了众多新兴行业,如会展、游轮、旅游电子商务等,新兴的行业需要大量的专业性人才,出现了一批新兴的职业,比如旅游体验师等。因此在旅游管理专业进行实习教学安排时,应当充分考虑行业特点和行业发展需要,鼓励学生选择旅游管理行业中除了传统行业以外的新兴行业进行实习,一来既能从一定程度上消除传统社会观念对专业本身的轻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对旅游管理行业有更深刻和直观的认识,扩大学生的职业视界,为学生在更宽行业内就业提供更多的认知机会,使得实习教学安排能够与时俱进。
(五)高校应当和实习企业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实习企业的选择是旅游管理专业实习至关重要的一步。从实习反馈来看,那些具有合作热情和愿望,对实习学生有自身的一套培训机制的旅游企业往往受到学生的青睐,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完善的培训、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以及更多的机会,而学生对在这些企业实习工作的经历满意度是最高的,实习实效性也是最强的。高校应当有针对性地筛选实习企业,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实习机会,并根据学生的实习反馈,选择适宜的实习企业建立长期、稳固、有效的合作机制,有助于实习教学安排的长久性和可持续性。
四、结语
[关键词]强化 高职学生 实践技能 策略
[作者简介]朱世蓉(1968- ),女,重庆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旅游管理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教育。(重庆 40133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1-0174-02
研究提炼高职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策略,必须把握高职教育改革的基本规律,强化实践技能培养的理论基础,以学生人才素质培养为根本,构建完善的实践技能培养策略系统。在高职实践技能培养教学中,应当有目标、分步骤地进行实践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掌握全面的职业岗位技能,在岗位工作上有所创新。高职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策略主要由实践技能培养目标体系、实践技能培养内容、实践技能培养的模式三部分构成。
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特点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指出:“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备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可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其中高级强调扎实的理论基础,应用型强调熟练的技能。要贯彻实施 “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应用为主线,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高等职业教育既具备高等教育的属性,又兼具职业教育的属性,有其自身内在的本质特性和要求。高职教育在遵循普通高等教育一般规律的同时,还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在专业布局、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安排、实践环节设计等方面突出独特的要求与特色。高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应从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做起,强化实践技能培养,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做到在实践中掌握应会知识,在实践中提高个人素质,在实践中培养职业能力,以符合高职教育的目标和高职教育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特点。
二、强化高职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理论基础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社会急需的高级技术型人才的教育。实践技能培养既是职业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又是实现高级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把握高职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这对提高人们对实践技能培养的认识,深化实践教学改革,落实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培养为重点的教育目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哲学理论基础。实践观是哲学的基本观点。实践作为人特有的存在方式、生活方式,能动地作用于外部世界,包含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实践观决定了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必须具备的教学形式,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实践教学来体现,同时实践教学是也实现人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
2.知识观基础。知识观是教学思想、教学理论的前提,不同的知识观支配着不同的教学实践。知识的建构性、知识的社会性、知识的情境性、知识的默会性决定了在高职学生实践技能培养过程中,教师应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建构个人意义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将形式知识、描述知识、说明知识和实践知识等四大类知识运用于实践技能培养过程中,通过特定情境的设计,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应用。
3.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都是具有差异的,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开放的。每个学生都具备自身发展潜力,但体现出来的领域不同,要求关注学生的起点行为及个体优势,强调学生潜力的发挥。多元智能理论帮助我们深入认识职业教育自身独具的特点,激发实践教学领域的发展的新活力。应该说,实践教学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是吻合的,是实现开发学生个人潜能、发展个性的主渠道。职业院校学生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智能,这是他们的优势智能。他们懂得“如何做”和“如何做得更好”,但如果要他们回答“是什么”,则是有难度的。因此,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定位必须明确化、教学内容传授方式必须改变,教学方法必须适合形象思维,教学场所要实现多功能化。
三、构建高职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策略体系
1.建立高职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目标体系。“高等”与“职业”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与功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既要有高等教育中素质拓展教育和专业理论教育,也要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行业技能培训。建立一个完整的高职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系统,必须要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设定目标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技能培养,找准合适的方法和途径。高职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实践技能培养知识目标。理论知识是实践操作的支撑、前提条件,必不可少,居于首要地位。在实践技能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培养内容给学生讲述相应的职场心理学知识,职场礼仪知识、职场谈判与沟通知识、职场专业技能内容及要求等专业理论知识,使他们了解并掌握实践技能的专业理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能丰富并活跃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对所学知识进行修正、拓展和创新。
实践技能培养能力目标。实践技能培养能力目标是指努力培养高职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岗位技能,让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行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包括岗位技能,学生在实践技能培养的过程中,要掌握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工作技巧和工作要点等;职场学习能力,包括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等,要求学生能在实践技能培养中对这几项能力运用自如,并能提出新的见解,在技能掌握上有所延伸;创业能力,学生学习的根本目的是满足谋生本领的需要,也就是满足学生创业的需求。高职学生要能够在实践技能培养的过程中发现创业的可能,并能运用所学的实践技能和相关知识实施创业。
实践技能培养素质目标。实践技能培养的素质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当今社会的信息化以及经济的全球化对高职教育提出了较高要求,未来的专业技术人才不仅要有熟练规范的操作性技能、高效独特的策略性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职业问题的思维和能力,更应具备高尚的人文素质与修养,包括道德品质、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奉献精神、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等。增强高职学生的实践观念,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与责任意识,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坚忍不拔的工作作风是高职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2.实践技能培养的内容。一是高职学生职场学习能力的培养。所谓的职场学习能力,指在职场环境中,以职场的要求来树立学习目标,并根据目标需要选择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概括和运用,善于反思和自我总结,从而完成学习目标的能力。“终身学习”的理念在职场上已成为共识,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必须贯穿职场学习能力的培养:高职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把学习看成“个体改革和发展”“应用”以及“创造新知”的高层次职场学习观;加强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强化教学活动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鼓励反思性学习,提倡合作性学习,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宽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多方面提升学生学习上的创造力。二是高职学生职场心态的调适培养。所谓职场心态,就是在职业环境中或者职业岗位上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有好坏优劣之分。要给学生传授心理学知识,让学生懂得心理调节;解决职场常见的心理问题。三是高职学生岗位技能培养。岗位技能指掌握和运用专门职业技术的能力,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通过政府授权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与认证的活动。岗位技能培养要掌握与岗位技能相关的知识;通过多种方式的培养,促使学生掌握岗位的基本技能。
3.实践技能培养的模式。为了让学生的职业素质水平、职业能力进一步提高,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岗位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可以采用以下实践技能培养的综合模式:
仿真模拟培养模式。模拟实习是用缩小规模或代用材料等方式模拟某些工种或企事业的业务工作而进行的操作练习,从而达到技能培养的目的。如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在餐饮服务实训室用两张桌子和一些餐具代替酒店餐厅对学生进行托盘、餐巾折花、斟酒、中餐摆台、西餐摆台等系统的操作技能培养,并评定成绩。全部合格后,再进行连续操作与考核。模拟实习具有仿真性、全面性、综合性、可控性等特征,比校外实习有显著的优点:一是可以系统地培养基本操作技能,学生动手机会更充分,兴趣更高,教师指导具体规范,学生技能增长快。二是可以模拟各种岗位,如经理、会计、出纳等,学员体会不同角色的业务工作,提高自身实际工作能力。目前,国际上也出现了一种职业模拟公司,专门为受训者提供相应的职位模拟工作,即“实战模拟”。三是可以显示指标强化培养,在较短的时间学习较多的业务,达到能力的飞跃,实习效益和实习效果明显。模拟法教学应用很广,如土建工种、扳金工、焊接等许多工种都是先选用模拟法培训。我校的客房服务、模拟导游等也都利用此法开展强化培养。可见,模拟实训是一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适用于各种经营管理服务培训,有极为广泛的开发前景。
阶段式技能培养模式。所谓阶段式技能培养模式,是将职业技能先分解为若干简单的单项技能培训项目,由简单项目培训逐步过渡到复杂的综合技能培训的教学组织方式。采取由简单技能到复杂技能、由单一技能向综合技能过渡的方式培养职业技能,符合一般教育规律,许多高职院校的专业都采用这种培养模式。如旅游专业学生先进行前台实习、客房实习、餐厅实习、酒吧实习等,掌握酒店服务的简单技能,培训内容是单项的,到毕业实习时则要完成酒店服务全过程培养,这时进行综合技能培养。又如,会计专业学生也是先进行记账等单一技能培养,逐步过渡到模拟公司综合财务业务受理培养。阶段式培养模式将技能分为不同的学习阶段,每一阶段又分解为若干个细小的培养目标,逐步过渡到更高的学习阶段和层次,最终达成一个总体培养目标,容易为学生理解与接受。在完成每一个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学生都要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学习和掌握新的技能,主动性得到了激发,学习能力在得到了增强,甚至创造欲望也被诱发出来,使得他们对技能的掌握充满热情与兴趣。同时,学生在由浅入深的培养中,每一个环节的技能都掌握得比较牢固,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进步,最后水到渠成地掌握岗位综合技能。当这个过程完成后,学生的综合素质自然得到极大提高,不仅掌握了岗位技能,还掌握了运用资源的能力和与人协作的能力,提高了观察、判断、对策的思维能力,还会具备一定水平的管理能力。通过长期反复的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型、实用型人才的可能性得以增强。
项目式技能培养模式。项目技能培养模式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工作任务。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一般分五个阶段进行:确定项目任务,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与同学讨论后确定;制订计划,由教师制订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让学生了解;实施计划,将学生分成小组并确定成员分工及合作形式,然后按已经确定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检查评估,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进行自评,再由教师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的方法及学习行为特征,通过师生评价对比,找出存在差异原因;归档或结果应用,项目工作结果应该归档或应用到企业、学校的生产教学实践中。如汽车维修工作项目,应记入维修保养记录;工具制作、软件开发项目可应用到生产部门或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只要有应用价值就行。
项目教学法的关键,是设计和制定一个项目工作任务,在职业教育的基础培训阶段或专业技能培养阶段都可以设计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项目。
事实上,以上三种技能培养模式在实践技能培养中经常是交叉运用的,如采用仿真模拟培养模式同样应当遵循阶段式培养和项目式培养的原则。通过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培养模式,总结自己的经验,精心设计适合自己的技术方法,就会找到一条快速提高技能培训水平的捷径,为实现高职学生能力素质的提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Z].2005-10-28.
[3]王建勋,黄立志,李俊芬.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与基地建设的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1(34).
[4]王宇雄.浅析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途径[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