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建筑工程技术实训总结

建筑工程技术实训总结

时间:2022-02-13 07:44: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筑工程技术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建筑工程技术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按岗位轮训

“按岗位轮训”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 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关于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重要体现,是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

1“按岗位轮训”的必要性

所谓的“按岗位轮训”是指以学生在毕业后可能会从事的职业为基础,在校内模拟响应的真实工作环境,然后让学生按照不同岗位来进行实际操作,通过亲身处理该岗位的工作内容等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以及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我国目前高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进行实训的方法主要有两种,顶岗实习和认识实习,但是从认识实习直接跨越到顶岗实习难度很大,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不能适应并且良好的完成顶岗实习的工作,导致很多学生对于顶岗实习中自己需要做的工作很迷茫。一些建筑类的高校对部分的建筑岗位开展了校内实训,例如监理员、造价员、施工员以及测量员等岗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于学生工作经验的积累有积极的作用,但是还处在初级阶段,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方案来进行岗位实训室的建设、师资力量配置以及学生管理等。

2 建筑工技术专业实训岗位的确定

我们通过分析建筑行业的发展情况,同时结合了建筑行业目前的人才需求情况,根据学科特点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进行了划分以便能更好的进行“分岗位实训”,同时说明了每个岗位所必需的知识以及技能,具体情况如表一所示。

3分岗位实训基地的具体建设情况

3.1建筑施工能力综合实训基地

根据施工人员、技术人员以及测量员等不同的岗位对于能力的要求,来模拟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保证岗位能力综合实训中的工程性以及仿真性,可以具体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实习基地、砌筑工程实训基地、砖混结构工程实习基地、钢结构工程实习基地、末班工程实训车间、钢筋加工实训车间、屋面工程实训基地以及基础工程实训场等八个是实训场所。学生在这些实训场所中掌握各种工程施工例如钢筋工程、模板工程、屋面工程、抹灰工程等的具体流程以及质量方面的标准;掌握一些基础的施工工艺比如如何进行混过凝土浇筑振捣、脚手架如何搭拆、模板安装流程等;数量掌握控制垂直度、对建筑物进行定位以及抄平放线等的方法;了解如何进行建筑变形观测,对于钢网架、钢绗架等其他的钢结构构件的拆装技术有所掌握,真正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工艺操作能力和具体的专项技术能力。

3.2建筑材料综合检测实训基地

根据市场上对于材料员等岗位的要求来制定相应的生产性教学标准等,通过建筑材料综合检测实训基地在生产实训中来培养学生的材料检测能力,具体可分为水泥检测室、混凝土检测室、钢筋检测室、砂浆检测室以及块材检测室等几个部分。学生在这个实训基地可以更多地接触到那些常用的建筑,并且了解它们的性能、质量标准以及适用范围等,同时还可以培养建筑材料的存放保管能力,熟悉这些常见的建筑材料相应的技术指标,掌握建筑材料检验报告单审查技能等。

3.3建筑质量综合检验检测实训基地

这一方面的实训主要是针对于质检员等相关的岗位来进行的,根据其岗位能力要求来进行生产性教学,建立起完善的建筑质量检验检测实训基地,具体可以分为混凝土工程质量检测室、钢筋工程质量检测室、桩基础工程检测室、石材质量检测室、防水工程质量检测室以及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室等。学生在这里可以对自身的建筑质量检测检验能力进行培养,了解到土建工程施工中相应的质量标准以及检测手段,熟悉主要的公众检验程序以及对于一般的质量缺陷如何处理,明白工程质量检验和验收表格怎么填写等。

3.4工程管理综合实训基地

工程管理方面涉及的岗位比较广泛,造价员、测量员、施工员以及制图员等的岗位要求都需要考虑,然后建立起工程管理实训基地进行相应的生产实训以满足对外服务的标准。工程管理综合实训基地包括工程管理实训室、模拟招投标实训室、制图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等,基地中的计算机上装有各项相关的辅助和造价软件等,例如鲁班造价软件、CASS测绘软件、神机妙算造价软件、PKPM建筑结构设计软件、建筑的CAD软件以及广年达造价软件等。通过这方面的岗位实训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图和竣工图的识读以及绘制技能,学会使用计算机来对施工管理工作进行辅助;熟练应用各种建筑CAD软件、工程造价团建和南方CASS软件数字绘图等来辅助工程的招投标工作。

4 “按岗位轮训”的开展

4.1将学生进行分组

将同学们按照30人一组进行分组模拟一个建筑公司,并进行详细的岗位分工,包括建筑技术方面(混凝土工人、钢筋工、砌筑工、模板工、抹灰工)、施工人员、测量人员、制图人员、材料人员、造价人员、质检人员,岗位之间每天进行轮换。

4.2实训项目实施

学生每天根据自身分配到的岗位进行实训,在单项的实训结束以后提交作品给老师,在实训的过程中监事可以在现场巡视并且指导学生操作。

4.3技术交流过程

在进行“按岗位轮训”实训期间,每天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开一个交流会,通过大家彼此交流心得来更好地帮助学生吸取他人经验、取长补短,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实训行为进行点评,好的地方予以表扬和肯定,不足之处要指出来及时解决。对于每一个建筑小组在实训中遇到的困难可以挤出来大家一起进行解决,让学生提高自身的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掌握岗位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李占军.“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模式探索[EB/OL].http://.cn/y- jyjs/sxjd/12320.shtml,2006- 10- 23.

[2]俞仲文,刘守义,朱方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第2篇

关键词:技能大赛 建筑工程 教学改革

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提倡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氛围。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不断扩大,如何培养出具有优秀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行业岗位需求的人才成为建筑工程专业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职业技能大赛作为提升技能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促进教学改革有着重要作用。

1 高职技能大赛对学生技能培养的作用

1.1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技能大赛根据岗位类别,设置了建筑识图、CAD建筑制图、工程测量、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等命题方向,命题内容均按照实际岗位工艺、流程、标准等技能要求,通过技能大赛的备赛和参赛,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均有明显提高,同时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了很大提高。

1.2 强化学生理论知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项目是以典型工作任务设置的,其中除了实际动手操作内容以外还需要一定理论知识作为支撑,技能大赛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如此,例如在CAD建筑制图比赛中,除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图纸识读、CAD软件绘制等能力外,还应具备建筑构造基本知识,能发现图纸中的问题,根据变更要求对图纸进行变更设计。所以技能大赛考验的是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全面知识能力,也只有具备这样能力的学生才能适应工作要求。

1.3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才能顺利融合到工作团体中,技能大赛中包括个人赛和团体赛,既能锻炼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加强团队合作能力,团队成员之间交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交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技巧,形成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

2 参与高职技能大赛的实践总结

根据近年来参与和组织技能大赛的实践经验,对参与技能大赛的过程和结果总结如下。

2.1 参考技能大赛的命题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要对大赛的命题方向、比赛章程、使用的规范和技术性文件做细致的研究,搜集备赛资料,制定训练计划,选拔成绩优秀并且具有坚强意志品质的选手进行备赛,在备赛过程中将指导教师按照比赛内容进行合理分工,并聘请企业专家对学生进行辅导。实践证明,充分的准备和坚持不懈的态度为参赛打下良好的基础,取得了较满意的成绩。

2.2 课堂教学内容要与大赛技术要求接轨。尽管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也有实训内容,但对学生的训练程度远达不到大赛要求,距大赛的技术要求有一定差距。技能大赛的技术要求多为工作岗位的要求,课堂教学距实际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专业教学改革中应该注意到这种差距,在教学中突出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使课堂教学既与技能大赛要求接轨,也与实际工作要求接轨。

2.3 增强学生的广泛参与。一般来说技能大赛只在最初选拔阶段有学生的广泛参与,在后期只剩下较优秀的选手进行备赛,其余的大部分学生得不到后期备赛中资源丰富的培训工作。今后应将技能大赛中的备赛资源向常态工作中逐渐分布,并将学生参加范围扩大,使技能大赛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重要平台,推动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

3 高职技能大赛对教学改革的意义

3.1 引领教学改革方向。通过分析技能大赛中对岗位技能的要求,在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坚持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根本出发点,面向岗位设置课程。将技能大赛的备赛方法引入到日常教学中,在教学中采用灵活机制方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多采用启发、提问式教学方法,也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习主动权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按照实际工作的要求和思路理解和解决课堂问题。在教学评价机制中重点考核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3.2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校内实训室、实训场和虚拟实训的建设,将实训课程大量融入日常教学中,将技能大赛的培训方式引入到日常实训课程,强化实训课程的工程实践性。另外可加强与企业之间联系,增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实训课程与实际工作接轨,将技能大赛的技能要求贯彻到实训课程中。

3.3 强化校企合作。企业最初对技能大赛的贡献限于经费和设备赞助,随着合作的加深,企业在技能大赛命题、考核方式上不断深度参与,企业专家对岗位需求的掌握使技能大赛更加贴近于工程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流程、标准等均可作为命题范围。而学生在备赛过程中的学习更是让学生深层次接触生产过程,实际体会到工作岗位需要,从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力上得到全面提高,从而使技能大赛真正引领和推动教学改革方向。技能大赛的举办也为企业提供了解学校和学生的平台,为学生就业提供良好契机。坚持校企深度合作,才能使高职的教学改革走上正轨。

3.4 加强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学生学习的最后阶段会花费大量时间在企业学习专业相关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技能大赛从举办的初衷来讲和顶岗实习的意义相同,都是使学生尽快掌握工程实际经验,所以技能大赛的举办对学生尽快适应顶岗实习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焦明.当前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的现状与思考[J].成人教育,2010(11).

[2]刘忠.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促进作用的研究[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3]梁胜增.浅谈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方法[J].才智, 2010(20).

课题名称:职业技能大赛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与实践研究。

第3篇

笔者作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这门课程的讲授人,在钢筋施工实训室开展钢筋工程施工实训教学过程中,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结合平法图集G101系列和钢筋排布图集G901系列的识图能力,根据结构施工图编制钢筋配料单的能力以及制作钢筋模型的钢筋放样与检查验收能力。最终根据学生考勤及提交的手算、电算钢筋配料单和钢筋实体模型成果,综合评定学生钢筋施工实训成绩。经过2007.2008两个年级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学生普遍反映兴趣浓厚、实践动手能力加强、经济效益显著。在2009年12月21日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省级示范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中期检查时,得到了专家组的好评,并相互交流了教学改革经验。

案例:2007级建工3、4班的一组学生钢筋工程施工实训;载体:院育贤阁结构施工图纸中一根两跨的楼面框架梁。

创新一:手算、电算(G101.CAC)相结合,编制钢筋配料单等表单(软件免费下载)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育贤阁建筑工程施工图纸为载体布置项目任务一基础、柱、墙、梁、板和其他零星构件等基本构件的钢筋配料单。首先采用手算,即纯手工法,掌握钢筋翻样的基本原理(弯曲角度、弯心直径、量度差、末端弯钩增加值等),结合规范、标准图集根据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完成下料。这是最原始的传统方法,也是比较可靠的方法,也是电算的基础,任何软件的灵活性都不如手工,但手工的运算速度和效率远不如软件。

在掌握手算技能的基础上,在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网(chinabuilding.com.cn)下载平法钢筋下料软件G101.CAC3.0学习版,《平法钢筋下料软件G101.CAC》是与国标图集03G皿一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和06G901-1《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详图》相配套,提供简单直观的操作方式完成施工图信息录入,准确地完成钢筋翻样、优化下料、原材料用量计算并根据钢筋施工流程,输出钢筋配料单、钢筋优化断料单、钢筋加工单、钢筋料牌等多种实用表 单。应用《平法钢筋下料软件G101.CAC》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大幅降低钢筋加工损耗,节省钢筋。经过手算、电算结果比较分析,分析偏差,总结经验规律。见表1为2007建工3、4班一组学生根据平法钢筋下料软件G101.CAC编制的钢筋配料单表单(部分)。

创新二:根据钢筋配料单等表单,用电线按比例缩放下料,制作钢筋模型,节约钢材,降低成本(见图1)

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课程一钢筋工程实训过程中,采取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学生:2007级建工3、4班一组学生(0人)耗材:蓝色、黄色、绿色、红色四种颜色的BLV6电线(6_2铝芯线)、20-22号绑扎铁丝(根据院批准的土木系耗材申报计划,由土木系实训指导老师岳文志老师采购)教学工具:粉笔(号料)、钢卷尺(m、5m)(量尺寸)、老虎钳(断料)、钢筋钩(绑扎铁丝)教学过程:学生小组自主分工任务,如:手算、电算、钢筋下料(如蓝色线代表上部筋、黄色线代表下部筋、绿色线代表腰筋、红色线代表箍筋)、绑扎安装、检查验收、评价。

教学目标:具备识读结构图纸、熟悉钢筋加工工艺、质量检查验收的能力;具有独立学习、独立计划、独立工作的能力;具有认真做事、细心做事的态度,体验钢筋工劳动的艰辛和乐趣,有自信心;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标准规范的科学观;在与同学、钢筋工、老师的交流与评价的过程中,获取反馈,改进方法,取得进步。

通过这一创新的教学手段,笔者作了一个经济比较分析,一根两跨的楼面框架梁,用绑扎的钢筋骨架实体进行施工教学,Y25、$12.910.96.5四种直径的钢筋和20-22号绑扎铁丝共计3824.92元左右(还不包括运费等费用),而用BLV6电线代替钢筋按照纵横两个方向不同的比例缩放、制作的钢筋模型共计270元左右,成本只相当于前者的1/14左右,一根梁节约成本3554.92元,如按一个教学班2007建工3、4班学生共计70人计算,分7个小组,共节约3554.92元X7=24884.44元;如按一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共4个教学班计算,一个钢筋工程施工项目实训共节约24884.44元X4=99537.76元,即10万元左右,经济效益相当可观。经济比较分析。

具体比较分析见表2两种钢筋工程施工教学用具表2:两种钢筋工程施工教学用具经济比较分析

结语

回顾总结这段钢筋模型制作教学改革的历程,收获颇多。一方面学生在单项课程实训中加强了实践操作能力,从而为日后的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学生走出校门面对市场才会更有竞争力。

另一方面,根据《教育部、建设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通知》(教职成[2004]15号)的文件精神,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列为教育部、建设部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对象[3。作为省级示范专业,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建筑工程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2007年、2008年先后被批准建设省级、国家级建筑技术实训基地。中央财政立项将资助投入设备经费150万元,目前正处于建设过程中。如何用最少的钱办好事,让学生既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又节约经济成本。

第4篇

【摘 要】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土建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建筑行业对毕业生的需求,湖北城建职院结合具体情况,加大了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力度。近年来,该院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教学环节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尝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也推动了其他专业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已步入大众化阶段。为了培养面向建筑行业的高技能人才,主动适应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需求,建筑类的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许多新课题,其中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方法改革是整个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设置的课程在内容上应突出实用性,教学环节上应突出实践性,并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及动手能力。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实践实训教学正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基本环节。通过实践教学,一方面可达到巩固、强化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好的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充分发挥实践教学作用,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特点,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实践教学以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建筑企业的调研和毕业生的回访跟踪,明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是从事工程项目现场的施工和管理工作, 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掌握建筑施工管理岗位的技能及方法,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但通过调查发现,过去有些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胜任相应岗位的工作,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以前,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我们从教师到学生都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老师习惯于粉笔加黑板的教学形式,对充满挑战的实践教学有一定的排斥,再加上学校的奖惩制度跟不上,教师就更没有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学生实训态度态度也不够认真,为了实训而实训的同学较多,例如编制施工方案的实训中,很多学生就东挪西凑应付了事。在钢筋工等工种实训时,我们还发现有些学生打闹着玩的现象,也不注意安全,严重干扰了正常实训教学秩序,更难保实训教学质量。(2)实训环节太少。以前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只是安排专门的课程实训周,来进行课程的专项训练,例如编制施工方案,进行工种实训等。编制施工方案的实训是在教室进行,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然后上交书面成果,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所编制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起不到很好的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工种实训的时间太短,也只能是让学生了解施工工艺过程,并不能全面掌握岗位技能,不能满足岗位工作的需要。(3)实训条件差。过去由于学生多,但实训所需仪器设备和场所有限,这就势必造成一些学生会出现袖手旁观的现象。动手实际操作时间短,实训技能自然得不到全面锻炼,实验效果不理想。比如测量放线的仪器设备几个学生共用一台设备,不能人人动手,自然提高不了实际动手能力。

二、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鉴于上述原因,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项改革措施:(1)合理安排实训环节。首先针对不同的课程特点,安排工学结合的课程实训。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穿插安排实训环节,让学生及时的通过实训来更好的掌握课程内容。在课程结束后,再安排课程的专项实训,也就是以往的实训周;最后在0.5阶段要进行综合实训。这样,通过课程实训培养了学生的单项能力,通过专项实训培养学生的专项能力,通过综合实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训环节环环相扣,学生的能力全面得到提升。(2)强调学生的主导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训过程中,一改老师前面讲,学生后面照着做的“照葫芦画瓢”的实训方法。在实训课之前,由任课教师布置实训任务,要求学生通过走访建筑工地,勘察现场或从图书馆及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决策、制定方案,最后进行实施和教师评价。学生变为实训的真正主体,教师在实训过程中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做减少了学生的依赖性,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与创新意识。这样做培养了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学生动脑分析,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3)增强学生对实训课的兴趣、提高对实训重要性的认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的兴趣是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因此,要提高学生对实训课的重视,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实训的兴趣,教师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有很大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实训课的重要性。另外,结合高职学生实际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我校教师经过不断摸索、总结、改进,形成适合高职教学、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项目式教学、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全真模拟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以角色扮演法为例,将传统的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换为企业项目经理和员工,学生按企业项目部岗位分组,定岗位,如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操作人员等,并实行岗位责任制,并将学生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质纳入考核。通过角色转换,学生能很快进入自己的角色,通过轮流换岗,学生的团队精神、独立工作能力得以培养。(4)创造良好实训条件,充分利用实训基地进行教学。我校在校企合作董事会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于2006合作共建了全国一流的建筑工程技术全真模拟实训基地,该基地室内面积7000多平方米,室外面积12000多平方米,具有生产性、全真(仿真)性、实用性、综合性于一体的全真模拟基地。该基地具有较为完整的建筑施工现场氛围,集模拟项目部、基础施工、主体施工、屋面防水、装饰施工、楼宇智能安装等实训于一体,体现了建筑产品生产过程,适用于基于工作过程,并在全真模拟、任务驱动下实现“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这种实训教学模式的建立,既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了与实际工程相同的真实施工过程的环境和职业氛围,又为学生在顶岗实训期间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打下了基础。与此同时,我学院与32家建筑行业、施工企业、咨询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董事会,形成了26个稳定优化校外实训基地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了85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我院从专业建设出发,进一步有针对性拓展了校外实训空间,为学生实习、实训、顶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环境。(5)加强实训考核。实训教学过程中建立了立体化评价体系,不光对学生进行评价,还对老师进行评价。采用教师互评、自评、学生评价的方法评价老师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师的积极性。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和企业指导老师综合评价的,强调对学生工作过程的评价,把学生的态度、表现、成果纳入评价指标,从全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使评价结果更能反应学生的实际能力。

三、结语

通过几年来的改革与实践,我们看到无论是从学生的实训态度、实训成果,还是从学生的动手能力等方面都比以前有所提高,同时实训改革还提高了任课教师业务水平及实践能 力,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为培养面向21世纪具有高素质人才,高等教育必须加快改革步伐,真正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因此实践教学责任重大,特别是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必须通过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研究与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水平,全面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及动手能力,才能为建筑行业培养更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马金成.实施素质教育与实训课改革的探索.高等建筑教育.2007(1)

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效果的检验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s to enhance the reform practic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realize the "double division talent" foster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realize the education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n important method.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meaning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the reform practice a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vocational colleges do the mod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students, the main points of the reform practice work.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ild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he reform practice; Effect testing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在社会持续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我国对人才的需求呈现数量上越来越大、质量上越来越高的多样化和差异化的趋向。高职教育就是为解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相关人才的素质和促进就业而设立的特殊教育形式,高职教育在培养操作性和实用性人才,全面提升国民素质上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办学模式正逐步在现实中确立,运用校企合作培养合格的创新型人才,探索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方式,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教育改革成为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重点。为了促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成绩提高、素质发展和实现就业,推行校企合作模式的顶岗实习成为一个重要的手段,应该在高职院校范围内进行推广。在推广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工作中应该树立严格的质量观,强调对学生顶岗实习质量和效果的检验,真正将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工作落到实处,从校企合作的平台上、从顶岗实习的模式上充分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推进其就业的顺利完成。

1探索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意义

1.1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在校的时间里,在专业知识方面有了较大的积累,通过顶岗实习学生不但可以讲理论知识与现实情况做到统和,还可以更好的掌握就业的信息,通过努力的学习,比较顺利的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提升自我的竞争力和综合素质,为个人的长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职教育通过校企合作的平台可以创新对学生的培养模式,推动“工学结合”的实践工作,高职院校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企业培养出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全局看,满足了新时期国家的建设对大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

1.3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有助于学生将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有利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顶岗实习有助于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充分的结合起来,不但为企业也带来经济效益,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4缩短企业急需人才培养的周期

企业的发展依靠实用性、操作性和技能性人才的不断加盟,人才是企业创造价值的灵魂,要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在短期内招募到各种急需的人才。企业应该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顶岗实习可以为企业在短期内培养出所需的、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的学生人才。

2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效果检验的要点

2.1对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制度的检验

坚持“合作、双赢”的原则,企业和高职院校通力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高职院校积极争取社会和企业的支持,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同时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及时的调整办学方向,办学的层次定位,加快校企合作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制度的建立。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制度的检验要点:重要环节就是要实行校企合作中的实训实习模式。生产实习阶段主要在企业的生产车间里进行,利用企业的工作场地和设施,以及现有的技术人员对实习高职学生进行实践指导。在这个实习过程中,总结出学生生产实习中出现的知识缺陷和技能不足的问题,及时、有效地反映到学院以便学院做进一步的教育教学改进。

2.2对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基础工作的检验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应时刻关注该专业领域的技术创新,根据企业培养人才的需要,适时、适量的改变和调整教学的内容,授课方式。对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基础工作检验的重点应放在:考察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职业能力培养和当代先进的职业道德培养紧密结合;教学的时效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3对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培养目标的检验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应该结合学生实际和企业特点提出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由企业和高职院校共同进行监督和管理,根据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向企业提出报告和建议,同时根据人才培养战略的变化向高职院校提出新的人才培养方向。检验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培养目标的要点在于:高职院校和企业的良好沟通平台的建立;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培养目标;目标制定、改进和培养方案的合理性;校企之间共建师资团队和实习实训的方案;保证培养目标实现的基础设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是适应当今社会高速发展、人才需求量猛增,全面提升国民素质的特殊教育形式,其地位正呈现日益重要的趋向。高职教育推行校企合作模式实现顶岗实习的做法培养人才处于探索阶段,高职院校教师和管理者应该做好规范性工作。高职院校中建筑工程技术是一项技能性、操作性和实践性要求较高专业,研究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可以加强高职院校对顶岗实习工作的水平,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培养出合格的专业性、技能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正东,王红兵.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安全管理问题探讨[J]. 河南建材. 2010,05.

[2] 胡瑛,杜绍堂,杨翔,李忠泽.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的教学与管理研究[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5.

[3] 俞校明,张红.高职生顶岗实习过程设计与质量控制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 2009.29.

第6篇

论文关键词: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教学改革;高素质人才

一、课程目标改革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原有的教学目标偏重知识的传授,没有将能力培养列为课程主要目标之一。为了培养高质量的建设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坚持“以学生为本、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原则,我们对这门课程进行了改革。主要体现在加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必须改变过去以传授定额计价知识为主的模式,转变为以加强工程量清单计价能力训练为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就业能力。

二、课程内容改革

(一)改革过程

2009年5月完成了第一阶段任务。新编教学大纲、实训大纲、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并实施教学,2008年3月-2009年7月在我院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06级及工程造价专业07级进行改革试点并逐步展开。

2009年6月对第一阶段进行小结。通过总结,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新编《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校本教材在我院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造价专业07级及小高职05级实施教学。新编《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多媒体课件,用于我院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监理专业07级、工程造价专业08级、及小高职05级实施教学,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

2009年7月至2010年1月继续实施教学改革,积累实践经验,强化了工程量清单计价实训,包括工程造价软件实训。2009年8月在江西省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材用于实际教学改革中,2010年1月至2010年11月,在工程造价专业08级、09级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监理专业08级、小高职06级,07级,和中专学生、各类函授学员、培训班学员等推广应用改革成果。

(二)改革内容

1.教学大纲改革。新教学大纲根据根据建筑工程专业和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工程造价管理新机制要求,设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及要求学生掌握的程度。创新教学模式。与旧教学大纲比较,不同之处,在于新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上充分体现了定额计价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并行,明确工程量清单计价是我国建设工程招投标的主流计价模式。增加了施工现场实践训练。

编写有地方特色的江西省高职高专建筑类专业《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改革新教材、制作了与实际工程紧密结合的教学改革课件,完善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等教学文件。根据新教学大纲,新教材实施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充分体现了定额计价和清单计价的并行,明确清单计价是我国招投标工程的主流计价模式。

2.积极开展施工现场实践教学,增加工程量清单计价软件应用实训内容,充分体现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实现了实践教学新目标。组织学生去施工工地参观实践,尤其是在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多次带领学生进入新校区一期工程施工现场参观实践,部分学生还在老师指导下,承担现场施工员、监理员、造价员等工作,使学生亲身经历和参与了我院新校区一期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利用工程量清单造价软件编制“工程量清单计价”;参与工程进度款的审核;从事现场监理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安全控制、合同管理等工作。事实证明,这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非常有效的措施。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3.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教学内容还尝试逐步增加了“工程造价的发展及其管理体系”的最新发展情况介绍,这可以促进教学水平的迅速提高,推动教学观念的更新,使学生在踏上工程岗位之前就能接触到工程造价管理新方法、新技术。使学生们认识到将来作为一个优秀的造价工程师,除了具备工程计量计价基本能力外,还应该以自己掌握的知识在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主动地影响设计和合同管理,通过工程造价这个度量标准来实现项目的价值。我们改革的目的不仅让学生读书,更要让学生读图;不仅让学生听课,更让学生动手;听过的很快会忘记;看过的还能记得一些;做过就会留下深刻印象。

三、教学方法改革

(一)聘请业内专家进行学术讲座。本课程十分重视实践性,我们邀请江西省著名的建筑结构专家、工程造价专家从自身成长经历分析工程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畅谈工作成就、经验、教训以及对人生的感悟,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方向,很受学生们的喜欢。

(二)与企业联系,建立实习基地。学院与北京广联达软件公司江西分公司、江西省建筑总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作为我校学生的长期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到企业参与部分工作,通过实习活动,让他们从社会的“课堂”中学习,又到社会的实践中应用。学生经过生产实习后,加强了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毕业实习后,培养了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三)案例教学法。课程组根据计量与计价的一般程序,搜集典型工程图纸编制成册,以实际工程串联起整个课程体系。在案例的选择上,课程组尽量选择内容新颖、代表性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案例,培养了学生对所学各种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引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后,学生在项目任务的驱动下,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启发式教学和自主学习,较好地掌握了造价员所需的基本知识与岗位技能,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学生普遍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习方式感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是培养职业人才、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关键。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依据国家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江西省建筑及装饰工程消耗量定额及统一基价表,招投标文件,标准图集,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案和施工现场条件等编制出不同结构类型的单位工程工程量清单和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

(一)充分利用我院新校区一期工程施工现场,施工图纸,根据新编的实训教学大纲、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等教学文件实施教学,实施新的教学方案。增加实战操作训练内容,充分体现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实现了实践教学新目标。指导学生完成综合性较强的实际工程课程设计,改变原来只完成传统的定额计价“施工图预算书。”要求学生手工计算和造价软件算量相结合,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完成建筑工程招投标文件:作为招标人完成“新校区一期单位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作为投标人完成“新校区一期单位工程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

在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中,通过工程招标、投标、报价工作程序,使学生巩固新学的知识,并能熟悉运用招标投标技巧,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通过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和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的综合实训,使学生全面消化、吸收和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重点和难点的掌握,学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具备就业上岗的职业技能。

(二)在教学改革中强化计算机技术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中的应用,制作精美的授课PPT,采用计算机三维模型模拟,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力、提高识图能力,我们演示造价软件三维模型、施工现场参观及动手制作构件,指导学生进行计量计价,使学生能不断适应实际工作需要。整合“手工计算”和“专业软件”,做到“专业课技能一体化和现代化”。训练学生应用计算机套件软件快速报价,快速投标的能力。

五、改革的成效

(一)专业综合能力的体现

1.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显著提高,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较熟练地进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手工和软件的计算及各种报表的制作分析。我们做到“教学做”合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培养职业能力的效果。我们根据工程造价计价过程设置学习领域,开发和组建新的课程内容。在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同时,不断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2.专业综合能力提高。我们参加了第三届全国高等院校广联达工程量清单计价软件算量大赛预赛和总决赛,我院派出了由胡洋老师带队的4名选手参赛,其中2名学生获三等奖,2名学生获优胜奖。胡洋老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我院许多学生在顶岗实习工作期间和就业上岗后,工作责任心强,勤奋好学,工作能力较强,能熟练地运用广联达、斯维尔、鲁班、神机妙算等工程造价软件进行各种类型工程项目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编制。学生们还从事了施工现场管理、工程监理等工作,深受工地工程师的好评,教学改革已取得较大的成效。

第7篇

关键词:建筑技术;桩基混泥土;现状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

1.1 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1.1.1 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

基坑支护是整个建筑基础工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我国在基坑支护方面的技术研究较外国起步得要晚一些,目前,施工中的各个重要环节都处于发展阶段,如:设计和计算以及监测等方面。深基坑支护属于信息化施工、土方挖掘、监测、支护以及防水等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施工过程比较系统而且复杂,因此对支护方案的要求较高。 目前,我国的基坑支护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一些原本只有在发达国家才使用支护形式,当前在我国也已经得到应用,如:钢排桩和地下连续墙等支护形式。 而我国自主开发的基坑支护体系有两种:逆做拱墙和土钉墙,这两种体系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1.2 桩基础的施工技术

在灌注桩的施工过程当中, 颈缩和桩头虚土等现象可能会影响到灌注桩的施工质量,为此,在实际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保证灌注桩的整体质量。

1.2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混凝土工程在整个建筑工程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大,其在整个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目前,我国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的现状如下:①以往的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主要以强度为中心,而目前的混凝土工程技术的目标逐步由强度过渡为耐久性,具体的体现在于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预拌混凝土的发展等,混凝土的外加剂敢由原本单存的减水剂逐步发展为防冻、缓凝、微膨胀、抗渗等,混凝土性能改善卓有成效。预拌混凝土的应用对混凝土的性能和整体强度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②混凝土模板,对凝土新工艺的开发关键是要改变支模方法,通过对我国多年的建筑工程实践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我国开发发出一系列比较先进的支模技术,如:水平及竖向模板和全钢模板等, 其中每一种模板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全钢模板的优点就是成型质量好、刚度高、承载力强等。

1.3 钢筋和钢结构的施工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建筑钢筋应用技术的不断提高,在建筑施工中开始越来越多高强度和低松弛的钢绞线。钢筋连接技术的发展速度也在逐步加快,如:电渣压力焊和气压焊等。预应力钢筋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建筑主体结构的整体性能。 近几年,钢结构的施工技术水平的发展脚步不断加快,被广泛地应用于一些跨度较大的空间结构以及一些高层建筑。 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最为广泛的钢结构形式有:球节点平板网架和多层变截面网壳及网架等,这些形式的钢结构的施工技术都已发展至国际先进水平。

2.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2.1 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应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建筑项目的设计目标、设计的进程以及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个施工过程都必须考虑到建筑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地减少环境的污染和能量的消耗,适当地选用环保技术设备和环保建筑材料,做到环保施工。 建筑材料的开发也应该考虑生态因素,向着长寿命、低消耗、低污染、废弃物影响程度小的方向发展,有效地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同时做到与周围生态和谐共存。

2.2 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应往节约和创新的方向发展

建筑材料是建筑行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元素, 从使用功能出发,开发和推广节约型和创新型的建筑材料,尽量利用工业废料,做到资源的循环利用,合理节约能源。多学习和吸引外国的先进技术,引进新型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发展化学建筑产品,让化学建材在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2.3 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应往复杂化的方向发展

当前我国的建筑行业正处于猛迅发展的阶段,在建筑施工设计中不断开始应用到传统的运输、地质勘察、机械制造、冶金和园艺等活动。 因此在建筑技术体系中也包含着上述外沿学科的相应技术形态,促使建筑施工技术不断地外延, 很好地体现建筑施工技术的两大特性:包容性和综合性,而复杂性就是综合性和包容性积累的结果。

2.4 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应往高新技术的方向发展

高新技术化的建筑施工技术就是把新技术革命成果全方位和多层次地渗透到整个建筑领域,明显地忽出术运动的现代特征。 这样的渗透可以促使建筑施工技术的内涵和外延得到快速的拓展,使建筑施工技术呈现出功能多元化、布局集约化、操作初械化、驱动电力化、控制智能化、运转长寿化、结构精密化的高新技术化趋势。新技术的开发是建筑施工技术高新技术化的一个基本形式,主要研究包括:建筑地下空间技术、空间结构技术和开发建筑节能技术等。 计算机的应用更是为建筑工程施工的建设和科学管理作出为巨大贡献。

2.5 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应往工业化的方向发展

工业化是当代建筑施工企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实现的方法就是把互换性和流水线应用到建筑施工活动当中,以标准化的操作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加快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速度,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工厂化的生产管理技术来改造建筑施工企业的传统生产模式,提高建筑行业的工业化水平。 建筑施工技术工业化以科技为先导,采用先进的设备、工艺和技术,不断提升建筑施工技术水平,实行科学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2.6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应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我国建筑行业近年来在行业内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以来,建成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工程项目,在我国建筑行业内具有领先地位。一些地标性建筑的建成可以大大促进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的提高,通过对这些先进技术和理念的借鉴和参考,我国建筑行业在自身的技术水平上会有更大的提高,特别是向着国际化水准迈进的步伐会越来越快。

3.结束语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正处于黄金阶段,虽然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已得到很好的发展,特别在近几年来,某些项目的施工技术甚至超过国外的先进水平。但我们依然需要不断总结以往的工程经验和吸取教训, 努力地吸取国外的优秀建筑施工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手段,在实际工程当中不断地应用、不断地完善和不断地进步,创造出更多优质工程,让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张苏俊,王昕明,赵志高.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设想[J].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10,(02).

[2]唐孝政.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3]季荣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解析[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

[4]姚艳红,赵冬梅.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新型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05).

[5]陈贤清.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10,(Z1).

[6]刘晓平,陈淑娟,李光.构建能力本位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J].中国建设教育,2007,(08).

第8篇

关键词: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改革;高职高专

中图分类号:O3 文献标识码: A

《建筑力学与结构》是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它包含建筑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两大部分内容,主要阐述静力学基本知识与力系的平衡条件、各种建筑结构构件的内力分析、承载能力计算和设计计算的方法。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力学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初步对建筑工程结构问题的分析简化能力;初步识读结构施工图的能力;运用国家建筑结构各类规范对各种建筑结构的基本构件进行设计能力。通过课程学习将对后续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起到必不可少的指导作用,为今后的工作实践打好基础。

1.项目研究的背景

一直以来,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力学与结构类课程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1学科特征明显,改革难度大。

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中,一些行动特征比较明显的课程( 如施工类课程) 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而建筑力学和结构课程由于学科特征明显,融合难度大,基本上还是本科压缩型的学科课程,虽然有的院校进行了课程整合的尝试,但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内容的深度融合还没有真正实现。从而导致建筑力学知识的学习缺乏有效载体,显得抽象难懂,教学难度大。

1.2耗费学时多,学习效果普遍差。

各院校建筑力学和结构课程教学时数通常达到340左右。但是由于教学方法仍以课堂灌输为主,加之高职学生普遍数理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难以发挥,学习效果普遍较差。

1.3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教学评价与企业要求偏离。

即使是力学与结构类课程“学得好”的学生,多数只能在教师设定的“已知条件”情境中会做题,而对工程中力学与结构问题的解决仍然束手无策。

据统计,2013年全国高职土建专业在校生规模达100万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建筑行业人才需求量最大的专业。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学习其他核心课程的先导课程,同时又是一个量大面广(教学学时量大、学习人数广)的课程。因此,该课程的改革研究与实践,不仅将对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全国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而且能很好地满足建筑行业企业对建筑生产一线的人才需求。

2.课程设置

2.1根据岗位要求明确课程培养目标

高职土建类专业主要有建筑工程技术、工程监理、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专业,以上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一般将《建筑力学与结构》作为专业必修课。土建类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工程一线的施工员、监理员、造价员、质检员、安全员等岗位工作,需要具备绘制与识读结构施工图的能力,对施工现场进行质量与安全管理的能力。第一,能力目标。能验算基本构件的承载能力,具有构件的设计能力;具备对施工中一般结构问题的认知和处理能力;能正确识读结构施工图。第二,知识目标。掌握常用杆件及结构的受力分析方法及内力计算;熟悉结构设计的程序与一般方法;掌握基本构件的设计知识及承载力验算;掌握混凝土结构梁板柱平面整体表示法。第三,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勤奋向上、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严谨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培养相关的方法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2明确课程设计思路

遵循以计算复核能力、结构分析能力、识图能力三大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坚持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让企业专家参与教学内容选取、教材编写和一线教学。课程设计实施思路:一是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优选教学内容。二是课程教学设计体现实践性,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中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项目。三是建立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相适应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四是评价体系包括应知和应会(技能)两个方面,应知部分采用传统的笔试方式评价,应会部分设计项目,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动口机会,通过学生本人、学习小组、任课教师共同评价的方法加强过程考核。

2.3建立建筑力学与结构的课程体系

由于建筑力学与结构在建筑工程技术中的重要性,力学与结构的教学质量成为衡量各类院校建筑工程专业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作为建筑工程专业设计与施工的主要理论工具,力学与结构本身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应用性。国内外各校对教学内容纷纷进行整合,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缩短了学时。

在新的课程体系上,建筑类专业在力学与结构的课程改革中也应该形成自己的特色:1)精选教材。很多学校还在使用十几年前的旧教材,众所周知,建筑工程具有时效性的特点,各种建筑规范与建筑材料在不断的更新,学校应把握建筑业的发展方向,把最新的建筑材料及新修订的建筑规范内容及时传授给学生,对课本上陈旧的知识点适当地进行删减,使学生工作后不至于对一些新的规范要求无所适从,从而产生消极的“读书无用论”。2)建筑施工课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但遗憾的是课程内容仅仅涉及到钢筋混凝土和砌体结构,几乎就没有谈到其他两种结构(钢结构和木结构),也没有开设专门的钢结构和木结构施工课程。学生对这两种结构(钢结构、木结构)只限于初步了解,虽然混凝土结构在目前以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建筑领域使用最广的一种结构,但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钢结构建筑市场对人才数量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建立一个完整的建筑力学与结构体系,让学生接触各种结构的施工或设计项目,才能在走上工作岗位时做到心中有数,迅速融入到实践中去。

3.课程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

学生学业考核评价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其方式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而《建筑力学与结构》之前的考试,通常采用闭卷笔试,存在着内容以偏概全、题型陈旧单一、手段传统老套等弊端。学生只是应付考试,想着临时抱佛脚就能蒙混过关。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笔者认为,应把期末笔试与日常的过程考核结合起来。从日常表现、实验实训、课堂训练、知识运用、阶段测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按比例纳入期末综合评定,最后根据综合成绩评出每个学生的等级,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和通用能力的培养与考核。具体考评办法如下:课程成绩=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10%+单元考试成绩35%+期末考试成绩35%。

4.教学保障条件

4.1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教学打好坚实的基础

作为课程建设的一部分,除了电子教案、自编讲义外,更重要的是教学中学生直接使用的课件、实验视频、课程设计任务书、图纸图集等。如实验视频,基于结构设计的许多公式来自大型实验和工程经验,通过视频给学生展示构件的破坏特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公式并在设计中进行运用。

4.2利用特色模型展示实践条件

本课程教学除了教师要具备丰富的设计、施工、造价等经验外,在实践条件上需要拥有如下设施:机房、多媒体教室、力学实验室、力学求解器软件、实训馆等。尤其是实训馆,学校的1∶1建筑模型展示了本课程教学所需要的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框架和剪力墙结构)、钢结构等结构类型,而且钢筋和许多节点构造,为本课程的直观展示、实践观摩起到了重要作用。

5结语

如果我们了解了这门课专业实用性强、课程联系广的特点,明确了其基本内容,并能在平时教学中细心揣摩、善于总结、求实创新,那么不仅能讲好建筑力学与结构这门课,而且对于培养面向21世纪的综合型人才、推进教育方法的改进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西拉.从土木工程领域看21世纪的工程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3):8-14,70.

[2]黄再兴,胡海岩.国内外大学工科专业力学课程设置情况对比[J].力学与实践,2003(1):44-46.

[3]方祥位,申春妮,刘兴华.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3(4):42-44.

作者简介:

第9篇

工程开工前,踏勘施工现场,根据施工合同、各种工程施工图纸、规范等,认真审查图纸,编制施工测量方案,进行施工区域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将有关控制点及资料向作业班组进行书面技术交底。进行基础开挖前的原始地面高程测量,以便在土方开挖完成后进行土石方工程量的计算。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建筑物定位测量、轴线和高程放样及传递、基础施工测量、墙体施工测量、竣工测量,同时在各测量工序间及时进行班组验收及监理报验,并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及时进行工程测量资料归档,确保安全、文明、环保施工。为此,课程考核应该紧紧围绕完成上述典型工作任务所须的测量技能,以技能培养为目标,将技能培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以考促学,以考促练,充分发挥考试在人才培养活动中的导向作用。同时在考核过程中加强教风、学风、考风建设,严格考试管理,客观、公平、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充分调动测量教研室十余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学生刻苦认真地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课程考核改革方案

本课程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职业岗位平台课程,教学计划一般安排在大一下学期进行,采用我院自编教材,96学时,采用理论讲授与课内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其中理论讲授一般安排56学时左右,按顺序讲授初识测量工作、场区控制测量、施工场区测量、定位测量、施工测量、变形测量、竣工测量等7个单元。课内实践紧随理论教学,主要安排了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闭合路线水准测量、场地原始地表标高测量及土方量计算、微倾式水准仪检验与校正、DJ6经纬仪的认识与使用、DJ6经纬仪闭合路线角度测量、DJ2测回法观测竖直角、DJ6经纬仪检验与校正、直线定线及钢尺量距、光电测距仪量距、全站仪闭合路线导线测量、使用经纬仪、钢尺进行点位放样、使用全站仪进行点位放样、建筑物定位与轴线放样、点位高程放样等项目,课时在40学时左右。测绘技能的培养,应贯穿于上述课程教学活动中。理论讲授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自编教材、工作单和教学资源库实施教学,课内实践项目应充分利用学校内的测量实训室、风雨实训室、测绘工学结合电教室和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室、工程实际现场进行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真实的任务及作业现场进行测量施工方案编制以及工序质量验收检查,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课程考核改革也以技能培养为导向,结合近两年来在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中的教学实践总结出“理论+技能”,日常仪器技能与期末结业技能考核相结合,理论统一命题、集体流水评卷的教考分离模式。课程考核改革方案分为以下两部分。

2.1理论考核

理论统考试卷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统一命题。理论试卷的命题前三题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选择注重对测量基本概念的考查,后面三题简答、计算、实践操作题则注重对测量原理及方法的理解,测量数据的内业处理、测量仪器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测量仪器的应用能力等方面的考核。理论考核安排在学期末统一进行,统考分数占总成绩40%。试卷由教研室老师集体流水评卷,共六大题,每位教师只负责一个大题的批卷。

2.2技能考核

技能考核实行日常考核和课程结业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2.2.1日常技能考核

日常考核的项目结合平时课内实践项目进行,考核项目及分值见表1。日常技能考核占总成绩15%,主要以平时学生工作单完成的质量和对自己成果的答辩结果作为考核依据,结合学生日常出勤、学习态度和主动性给出日常考核成绩。日常考核的真正目的是以考促学,以考促练。实行日常考核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业余时间结合课程进度随时向测量实训室借取仪器进行练习,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日常考核还结合学校、学院每年的测量技能大赛,“鲁班杯”技能比武等活动展开,真正实现职业教育有大赛的生动局面,在竞赛中不断巩固和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素养。

2.2.2期末结业技能考核

期末结业技能考核是对学生一学期以来课内实践及平时练习的检验,一般安排在课程结束后的两周内进行。期末技能考核共分三项:DS3微倾式水准仪闭合路线水准测量;DJ6光学经纬仪闭合路线角度测量;拓普康全站仪平面点位放样。技能统考分数占总成绩45%。

(1)技能考核组织及考场、时间轮次安排。

水准仪场地、经纬仪场地、全站仪场地各由测量教研室3名教师负责组织考试,共9人,编号为T1、T2、T3等。同时对建工学院13级应参加考试的700多名学生按班级抽签顺序重新分组编号,以字母A、B、C等分为考试大组,每个场地由一组36名学生同时考试,又分为3个小组(例如A组学生又按小图1考场布置组编号为A1、A2、A3等),对应三位监考老师。每位老师每一轮负责本场地本组内12名学生的监考,其中学生按3人一组。每项比赛时间均按30分钟计,到时应立即停止考试,换下一个人进行操作。每位老师所监考的12名学生本项目的考试应控制在2小时能完成,之后再进行转场进行下一项目的考试。每位考生按小组号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找自己的监考老师进行三个项目的考试,三个科目均考完之后方可离场。

(2)技能考试题目。

由教研室专门编写“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技能考试大纲”,电子稿提前一个月发给各个班级,并督促学生提前向测量实训室借仪器,严格按照考试标准练习仪器操作。学生平时练习时按照考试科目内容每三人一组领取所需仪器及记录表格。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按小组可分别领取:水准仪(及1架腿、2水准尺)一套;经纬仪(及1架腿、2测钎)一套;全站仪(及1架腿、1带尖棱镜头、4木桩、1手锤、另带1单棱镜组及架腿)一套。平时练习为不影响正常教学鼓励学生周末借,下周一提前向实训室还仪器。

(3)技能考试阅卷及评分标准。

技能考试作业内容及限差的规定由“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技能考试大纲”给出。监考老师依据标准答案及限差要求现场阅卷给出分数,具体量化打分按下述标准执行:①水准仪科目。双仪高法共3段线路,每测段观测方法正确,测段高差符合限差规定得3分,求得线路闭合差符合限差规定,各测段闭合差平差分配改正正确得1分,求出各待定点平差后高程得1分。即3测段每段按5分计,总分15分。②经纬仪科目。一测回闭合路线角度观测,共三个测站,每测站所测角度观测方法正确,测站角度值符合限差规定得4分,角度闭合差符合限差规定,平差计算结果正确得3分,共计15分。③全站仪科目。极坐标法平面点位放样,放样方法正确,点位精度符合限差规定,在规定时间内放出4个点得15分、3个点得12分、2个点得9分,1个点及以下得0分。最终成绩按班级统计成《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成绩统计表。成绩表中分项给出日常技能成绩、期末三项技能成绩、理论成绩五部分。除日常技能成绩外,其余四个分项哪项成绩不超过及格分,均必须进行补考,补考可以进行多次,直至每项均及格为止。最终给出每位同学的综合成绩评定。

3《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课程考核改革效果

第10篇

【关键词】职业技能比赛;建筑CAD课程;教学改革

1.引言

建筑CAD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绘制建筑图的能力。CAD操作能力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上岗必备的技能。但是随着全国职业院校技能比赛广泛深入开展,传统的CAD教学模式逐渐适应不了教育教学的实践需求。为了加快建筑专业人才培养的步伐,许多学校纷纷以比赛规则和评价标准为导向,对传统建筑CAD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全面改革。以职业技能比赛为导向开展建筑CAD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对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提升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2.传统建筑CAD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CAD教学中,不管是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评价考核方法等方面均存在不适应当前职业教育新形势的问题。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教学方法不够新颖、评价考核方式单一。

3.职业技能比赛对建筑CAD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

3.1教学内容的选取

建筑CAD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软件操作的教学上。在课堂中会经常发现,学生实际绘制建筑图的时候这个构造看不懂,那个尺寸或图例不明白的情况,所以日常CAD的课堂教学内容也要注重建筑专业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这同时也是建筑CAD技能比赛所要求做到的。我们可以将CAD课堂教学和建筑制图、房屋构造等课程相结合,将传统教学内容进行精简,保证理论知识在“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下,尽量避免讲授难懂又不常用的内容,削减一些命令的单独讲解及机械零件图的绘制。让学生直接以绘制工程图入手,边演示边讲解,将各专业知识点和操作命令与实际工程项目图纸内容相结合。如:在讲图块这个命令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直接引入一套建筑施工平面图,提出问题“如何快速的绘制门窗图例”,接着引入图块命令的教学,在讲解CAD操作命令的同时对施工图纸也进行详解,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CAD实践操作技能,又能提高学生的建筑专业知识水平。另外,在教学内容选取方面,也可以结合最新的潮流设计,展示设计理念和绘图样本,激发学生兴趣。

3.2教学手段的改进

建筑CAD课程可以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该方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这里的项目主要是指针对某个教学内容而设计的能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可以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任务。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会利用共享网络平台来实施项目化教学,即课程中引入实际工程项目的施工图纸。因为上课时学生实训的时间有限,要尽量压缩讲课,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所以课前录制完整的绘制流程并上传至平台。学生在绘制过程中如果遇到疑问可以自行有针对性地观看找出解决方法,进而取得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效果。其次创设问题情境,布置任务并对学生进行分组,在平台上可以进行提问和讨论。在CAD实训机房利用网络平台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以往枯燥的教学模式,利用网络互动平台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在线讨论,作业提交及反馈评价,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3.3课堂评价的创新

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两部分组成,即授课和实训。整节课70%的时间几乎都被讲课所占,剩下的实训时间仅仅只占30%,最后的考核成绩教师就按照上机操作的成果进行打分,如此一来,学生绘图的兴趣就会日渐减少,对于教师单方面打的“分数”也慢慢失去关注。所以基于技能比赛目标导向的启示,不能机械地将授课和实训叠加,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总结,建立一套全新的课堂评价考核体系。

过程性评价由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两个部分完成。将学生进行分组,利用网络互动平台,每节课布置的任务完成后,组内学生可以进行互评。互评的同时评价别人的学生也可以从被评价学生的绘制成果中得到借鉴提升。通过互评,能够让学生进行反思,看看哪些是值得自己学习的,哪一些错误又是今后自己需要避免的。由于学生互相评价的分数主观影响较大,因此教师应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客观评价,最后的评分由学生和教师给的分数综合得出。

阶段性总结采用期末上机操作考核的方式来进行,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套试题。试题的内容可以按照技能比赛的题目来编制,并将题库上传至网络平台,题目主要由符合国家制图标准的模板文件、几何技巧题、三面投影图、轴测投影图、三维模型制图、建筑施工图抄绘等几个部分组成,学生随机抽取一套试题来进行操作。期终考核的成绩由教师评价独立完成,通过这项考核可以了解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对于CAD软件操作的熟练程度,绘图技巧、速度、准确性及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等能力。

4.结语

CAD技能比赛反映了当今社会对建筑专业人才的需求,为学校CAD课程的改革起到了很重要的导向作用,也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与技能比赛的目标和要求进行对比,对CAD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课堂评价考核模式进行改革,一定会促进职业教育CAD课程更好的与人才市场岗位需求对接,为毕业生的就业铺桥搭路。

【参考文献】

[1]田华.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J].科普教育,2014(1):191

第1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实训室

作者简介:张彬(1974-),男,辽宁锦县人,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专业教研室主任,讲师。(辽宁盘锦12401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3-0106-02

教育部在2006年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学生应掌握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就必须做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良好结合。

“建筑工程测量”是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理论与实践并重,且更加突出技能培养,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包括课内实践教学和综合实训两部分。课内实践教学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熟悉仪器的构造,掌握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与步骤,了解测量工作的程序。综合实训是在课程教学结束后,利用所学的测量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综合训练,以巩固课程教学中所学的知识内容。[1]综合实训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深入,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最好方式。[2]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工程管理专业都开设了“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的重中之重。前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曾说过:“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源于实践,甚至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重要。”[3]这句话对高职学生同样适用。因此,“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实践教学必须适合人才培养和社会的需要,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自建筑类专业开办以来专业教师就严重不足。经过几年的发展,学生人数在逐步增加,而教师数量的增加很有限。每名教师都至少身兼两门课程。笔者在讲授“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同时,还担负着“建筑施工组织”课程的教学任务。而学校又没有安排专职的实训指导教师。因此,笔者必须同时承担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工作。有时还需合班上课,这就给实践教学安排带来很大的麻烦。

2.学生数量多,仪器设备少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专业学生逐年增加,但是测量仪器数量有限,这就出现了两种问题:一是合班上课时,往往十几名甚至更多学生操作一台仪器,学生亲手操作仪器的时间很少,甚至有的学生只能做一些辅助工作,根本不能接触到仪器。二是学生人数多,分组也就多,一名教师不能照顾到全体学生,对学生的指导也就不充分,不能及时、全面地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使实践教学的效果很不理想。

3.实践教学课时不足

由于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实行的是“2+1”教学模式,即两年的校内实习(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年的校外顶岗实习。所有的公共课程和专业课都在两年内完成,这期间,学生还要通过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资格证书等考试。这就导致学生在校期间每学期的课程数较多,各门课程的课时较紧。目前,“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课时为72学时,在这72学时里,既要完成理论部分的教学,也要完成相应的实践教学与操作练习。尤其是现在新仪器、新技术越来越多,测量课程的内容也随之增多。如全站仪的认识与使用、GPS认识与使用等都必须加入到教学中来,使得测量课时显得更加不足,实践课的课时更是少之又少。同时,因为没有专职实训教师和测量仪器数量的不足,致使教学中不能安排平行课,这也限制了实践课时的增加。

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实训室的建设

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就必须要有足够的仪器设备。这样,才能保证实践教学分组率达到最小化,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动手参与,真正做到在实践中学习。

自2009年笔者担任建筑教研室主任以来,针对测量仪器设备较少的情况,几次向院方申请,并详细地阐述论证了购置新仪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取得了学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先后购进了J2型经纬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垂准仪等设备。虽然还不足以完全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但也增强了开展实践教学的能力,增加了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2012年9月,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将正式搬入辽滨新校区。在新校区实训室建设期间,笔者积极参与了210平方米的测量实训室的规划设计。在原有的仪器基础上将增加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垂准仪、水准仪等仪器设备的数量。届时,可使建筑实训教学开出率达到95以上,实训分组率最小化,力争达到每一名学生都能动手参与,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建筑测量实训室的建成将极大地增强开展工程测量实践教学的能力。

2.加强实践教学项目建设,增加实践教学比例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仪器和利用仪器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尽量多创造实地教学或亲自动手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对于测量教学是很重要的。比如,讲解经纬仪的构造和操作这一部分内容时,如果能人手一台仪器,就比看书或挂图形象得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对照练习,相信每名学生都能迅速地掌握该部分内容。又比如,讲解施工放线时,完全可以在操场或空地上给出施工图纸,让学生进行模拟放样,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进行课程改革,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与环节,增加实践教学课时的比例。

2005年,盘锦职业技术学院首批建筑专业学生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大纲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实践教学的内容及其比例。上不上实践课、上多少实践课完全由任课教师决定。2008年笔者开始讲授“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时,根据当时具备的实践教学条件对课程教学计划作了适当修改,明确了“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必须开设的实践教学内容,如水准仪的认识和操作练习、经纬仪的认识和操作练习等。但是由于实验仪器数量较少以及没有专门的测量实训场所的限制,只安排了不到10课时的实践课,并没有安排综合实训。随着专业发展的需要,经过几次调整,将实践课时比例逐渐增加到24课时。删除了部分陈旧、与工程实际相脱节的理论内容,将这部分课时安排给实践教学内容。确定了课内实践教学的基本项目:水准仪认识与操作、经纬仪认识与操作、全站仪认识与操作;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距离丈量、高差测量、角度测量)。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了施工放线部分,如抄平、轴线投测等实践操作内容,尽可能多地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2012年9月,搬入辽滨新校区后,有了专门的测量实训室,将继续加大实践教学课时的比例,把综合实训正式纳入到实践教学中来。比如,安排学生做一个实地的建筑物定位与放线,在地面标定出建筑物轴线,设置定位桩。

3.改进实践教学方法

传统的测量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所有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都是教师决定,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而“建筑工程测量”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又缺乏工程经验,有些内容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解,并不能使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也就谈不上教学效果了。因此,就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手段来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1)实物演示教学。利用实物进行演示教学是测量实践教学中一个较好的教学手段。通过对实物的讲解和操作演示,学生可以较为直观地熟悉仪器的构造,掌握测量仪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流程。但是由于仪器数量有限,教学时间也有限,多数时间都是教师在操作,只能有少数学生参与。因此并不能保证每名学生都能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虽然,随着仪器设备的增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操作的时间和机会也有所增加,但还是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2)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在实物演示教学的基础上,笔者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电脑等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实例视频课件把抽象的课本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使建筑工程测量过程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使学生更加明确、清晰地了解仪器操作的要求与步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自主式学习。自主式学习就是让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了解教学的计划、目标、方法等,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和管理。[4]笔者在一次学习中了解到自主式学习在测量教学中的应用后,也大胆地尝试使用了这种方法,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内容中,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一台仪器,指导他们制订学习计划,然后对照仪器参考课本的理论,进行自主学习。同时,通过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发挥了学生各自的专长,使他们取长补短,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的同时还加强了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三、结束语

“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任务,它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需要学院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并加以完善。以上只是笔者在几年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粗浅的探索与实践,今后将继续加强“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实践教学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技术型人才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陆玉芬,李运成,开明.关于提高《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质量的探索[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4):88-89.

[2]于银霞.浅谈《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方法[J].中国西部科技,

2010,9(26):86-94.

第12篇

关键词:教学分析;教学资源;教学策略

1教学分析

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土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重在培养学生运用投影原理、建筑制图知识正确识读建筑施工图的能力,识图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顶岗能力。本课程涉及三个专业,分别是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和工程管理,那么在工作后的地位也略有不同,对于工程技术专业让学生能正确理解设计图纸,进行现场检查监督工作;对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能通过识图准确计算工程量,确定工程造价;对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能依据图纸编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现场管理。综合而言,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为学生实际工作奠定基础。1.2课程承接《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是大一基础课程,是很多课程的先导课程,它后续课程有建筑构造、建筑CAD、建筑力学与结构、施工组织设计、实例工程图纸综合实训及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等。因此本课程是很多专业课程的基础。1.3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及工程造价专业大一学生,他们热衷于网络,团队荣誉感强,乐于动手,对于几何模型有一定的认识,但空间想象力较弱,对建筑构件了解少,从而成为学习本门课程的障碍。1.4培养目标基于以上分析,确定课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掌握现行国家制图标准;掌握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的图示方法与识读方法。(2)能力目标:能够按照国家现行制图标准进行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的绘制;能够熟练识读一套完整的建筑工程施工图;能用建筑专业术语与客户进行交流。(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简单来说《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这门课就是通过平面绘图能力能将三维模型绘制为二维视图,还能通过空间想象力将二维视图,在头脑中形成三维模型。1.5课程内容本课程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建筑工程制图基本知识、正投影原理及投影图和建筑专业图,其中正投影原理及投影图包括点线面投影、平面曲面立体投影、轴测投影和组合体投影,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共48学时,在大一第一学期开展,本部分是课程的基础,开发学生空间想象力;建筑专业图包括建筑形体剖面图断面图、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及建筑给水排水施工图,本部分共42学时,在大一第二学期学习,是课程的重点,学习工程图识读,是所有后续课程的基础,同时也在学生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课程考核采用30%平时成绩加70%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日常考勤和作业。

2教学资源

2.1教材使用教材采用刘军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十二五”规划教材;参考教材采用赵建军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十二五”规划教材。2.2几何模型上课教具有点、线、面投影模型、楼梯剖切模型、房屋空间布置模型,激发学生空间想象力,还有筏板基础配筋模型、独立基础配筋模型及楼板配筋模型等,提升学生识读配筋图能力。2.3实体工程施工半成品模型学院行知楼C建有二层楼施工半成品模型,有楼梯构造、板配筋、多种基础配筋模型及梁柱配筋等,帮助学生高效了解实体工程钢筋构造,提升学生识图能力。2.4智慧职教-网络课程平台根据使用教材建有配套的《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在线网络课程平台,这个网络平台现在已为学生开通,它有手机客户端,只要有WIFI,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同时,对书中的每个知识点都有十分钟左右的微课、图片、动画及练习题,大大的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5实训条件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遇到难点,带动学生跟老师一起绘图,做到做中教、做中学,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绘图能力。

3教学策略

3.1教学设计每节课的教学设计是:(1)课前复习:课前通过5分钟对上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简单复习;(2)新课导入:通过几何模型或建筑构件对新课程进行引入;(3)新课讲授:在讲新课时抓住本节课的重点、难点;(4)学生练习:每节课内容讲完后,留学生练习时间,让学生通过练习了解自己知识欠缺点;(5)老师讲评;(6)课堂小结。3.2教学方法对于理论环节和实训环节运用多种信息化工具,如微课、云班课、翻转课堂及微信公众号等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在课堂上通过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环节的兴趣,对于实践环节通过演示法并分组合作提升绘图识图能力。3.3教学手段具体教学手段有(1)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引入课程,激发学生兴趣,再通过PPT图片提升学生空间想象力及对二维图形识读能力;(2)板书教学:对于较难的复杂图形,仍然通过板书绘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采用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独立完成练习;(3)信息化教学:通过微课简短的说明知识点内容,通俗易懂,是学生课前复习课后预习的法宝。3.4教学要点为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课上要多提问多互动,学生充当小老师给同学讲知识,在课后积极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喜爱上这门课。3.5教学效果针对本课程,每年都会举办校内建筑制图识图比赛,学生积极性很高,每次报名过百人。从学校比赛中选出一等奖获得者,参加全国鲁班杯建筑工程识图技能竞赛,今年学生取得了团体一等奖的好成绩,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以赛促教。

4教学总结

本课程通过图片动画、教学视频和几何模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老师讲授及实体半成品展示突破重点难点,在实训中进行分组讨论、小组竞赛实现做中教、做中学的职业教育理念,课后以网络课程平台及云课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良林.关于《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项目化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信息,2011(25):132-133.

[2]牟明.关于高职“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建设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170-171.

[3]王晓庆.微课在“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4):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