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堂教学改进计划

课堂教学改进计划

时间:2022-10-05 03:44: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课堂教学改进计划

第1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化等学校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学校愈来愈需要与各界协作来共同提高教育质量。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社区、学校与大学的协作都得以快速发展。其中大学与学校合作进行课堂改进逐渐成为被重点关注的话题。通过这种合作,使学校或学区共同进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成为课堂教学改进的第三种模式。这种课堂改进的模式牵涉到诸多问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大学与院校协作在课堂改进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本文将从小学英语课堂改进项目为个案,对大学与学校合作进行的课堂改进过程中的目标、路径与方法进行分析。

一、院校合作进行课堂改进的目标

随着与一线教师交流的增多和对课堂观察的深入,大学研究者加入到学校课堂改进的实践中。其突出意义在于:研究机构将不再只是独立于学校之外的理论思索者,而可以将自己融入到具体的学校变革的过程中,在实践中进行认识活动的探索和反思。

大学是进行教育研究的主要场所,教育研究在理论上的目的是要探讨并解释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原理和趋势,而进行教育研究的社会目的则是为了解决教育的质量和公平问题。由此可见,教育研究的社会目的与学校课堂改进的目的是一致的。由于大学的社会影响力要高于普通中小学,因此在学校课堂改进的过程中就非常需要院校协作,以提高政府和社会对学校教育问题的关注与支持,提升教育的质量,促进教育的公平。对于学校而言,“绿色课堂改进”能协助学校引进新的教学计划和重新构建学校组织,协助学校辨别需要改进的范围,拓宽师生视野以及利用大学的研究结果作决策的基础。对于大学而言,大学研究人员透过参与计划,深入到教学一线研究教学中的“真问题”,可增加师生研究团队对课堂教学实践的了解,对促进教学论的发展,检讨课程改革的思路提供帮助。

石景山绿色课堂教育理念的提出,是在21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之际,基础教育领域自我反思的一个侧面,是在课程改革进行了十年之际,课堂教学领域在追求教育质量、教育公平方面的自我诉求。后现代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新课程改革,在促进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重新定位方面有所突破。但是,对于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特征,推动课堂效率的提高等方面仍有许多值得进一步探索的内容。以石景山区小学英语课堂为例,在对全区小学英语教师的调查问卷中显示:教学中关注问题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针对学生失分展开补救性教学(86.37%),教学时间限制(77.27%),通过单词测试、句型复习等课本内容引导学生学习(64.55%)。这些数据说明了小学英语教师在应对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成绩的保证上。这既是当前社会领域中成就主义导向在学校层面弥漫的必然结果,也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课程价值观、师生观和学生发展观尚未真正在教室层面上扎根的体现。从这个角度看,“绿色教育”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概念,而是对近十年来课程改革下学校教育的深刻反思――新课程改革历经十年探索,学生是否感受到了学习的成功?课堂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是否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同其他绿色课堂改进组的愿景一样,小学英语课堂改进项目组为六所实验小学制定的三年绿色课堂目标是:使英语教学课堂成为激发学生主体智慧与生命力、可持续性发展的场所,激发教师实践智慧,通过学习观、教学观和评价观的转变,最终形成和谐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对于这样的改进目标,首要的挑战在于:通过怎样的路径来实施?

二、院校协作的路径分析

从绿色课堂改进计划来看,外部专家的参与是通过讲座、课堂观察和反馈等方式,聚焦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测试手段等途径进行的。这一路径的特点是:通过外部专家组的介入对教师的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进行干预式帮助。其思路与传统的教研员介入教师的教学活动有类似之处。但由于大学研究者与中小学教师不属于同一系统,他们对一线教师的指导、评价,面临着如何与教师所处的区级教研系统、学校内部教研系统两个系统对接。而原有的两个系统,深刻影响着教师的常规评价、职称评定以及荣誉地位。在院校交流中,教师们自然流露出这样的疑问:“我们(在课堂改进过程中)上公开课能否获得绿色课堂项目颁发的证书?”“课堂改进项目能不能帮助我们提高一些测试的分数?”专家组系统对于教师的成绩考评、职称评定、专业发展的作用,可能不如原有系统的作用大。正因如此,对于参加实验校的教师来说,证书和测评成绩是两个重要的符号,是原有组织系统中与教师自身利益高度连接的集中体现。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坦率地表达期望和疑虑,也从另一个角度验证了以往的研究中所强调的:在学校接受外部系统介入式的管理、教学改进时,新系统的增加可能增添了组织层面上的复杂性,也往往会导致原有系统与新系统在功能上的冲突。[1]英国学校提升的经验表明:外部研究者与中小学的跨组织合作往往带有直接性目的(如要求课堂教学方式按照改革者的要求改变)、时间性限制(如多数学校改进项目的周期是三年至五年)和评价性自定(如项目按照自身评价体系反馈)的特点,常常与学校自身的评价系统发生冲突,造成教师与外部研究者之间关系的紧张。[2]卢乃桂等研究者通过对香港和内地多所学校的课堂改进进行相关研究表明:成功的课堂改进,其路径都是把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教师的个人发展与课堂改进结合在一起。[3]孤立地将课堂改革项目注入学科课堂教学中,往往会造成教师与大学研究者之间的隔膜。

“小学英语绿色课堂改进项目”实施以来,我们首先注意将项目组的课堂改进目标与学校的教育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例如,在五里坨小学和银河小学,将“绿色课堂”理念与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发展规划结合起来,提出“激发教师对教学实践的思考”,包括在课堂教学中“挑战教师们已经形成的教学定式”、“鼓励教师不断评估自己的课堂”和“反思教学教研活动”等促成教师成长的方案,将原本仅仅限于英语学科教学过程改进的项目,与学校对青年教师的规划、教研组规划两个系统结合了起来。在访谈中,教师们说:“原来觉得‘绿色课堂’是个比较空泛的口号。现在看(来),如果能在(改进项目)实施过程中和我们的发展结合起来,对我们教师的吸引力是很大的。”

其次是使绿色课堂改进中有思考、有行动的教师树立起榜样、典型,从而建立一种导向。当前对教师的评价使学校和教师都陷入对分数的迷茫之中,其背后是新管理主义思想在实践中的滥用。新管理主义思想所秉承的绩效管理(评估)思想,从输入(人、财、物等资源)、输出(呈现的活动或提供的指导)、结果(每个产出或教育投入产生的影响)三个维度出发,考察教育投入带来的效益变化。但教研系统和学校对教师的评价系统往往将评价的重点单一性地落在结果这一端,造成了学生分数成为回应社会期许与承诺、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唯一有效标志。小学英语课堂改进组提出,小学英语教学的改进的核心,是与教师一起探索真正的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我们期待通过实验校中那些能够真正体现“绿色课堂”本质特征的教师,让更多的教师、家长了解: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如果有更多个人情意的积极投入,如果有更多教师的悉心细致的关怀,小学生就能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

再次是为教师创造机会,提供条件激发教师自觉学习的欲望。前期调研中显示:小学英语教师多为女性,生育、生活的压力使得她们中的许多人失去一些专业发展的机会,或者没有动力进行专业发展。课堂改进组将在未来的工作中,通过推荐优秀青年教师、更多开展实验校间的教师观摩课、加强与城区优质或平行学校结对交流的方式,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使教师感受到学校、区级教研部门和大学研究人员对她们个体的重视和支持,点燃他们的学习欲望。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为了21世纪的教育:问题与展望》一书别强调的:课堂的改进必须看做是一个一揽子计划工程,点燃教师的工作热情,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金钥匙。[4]

三、课堂改进的方法

课堂处于教育系统中的核心地位,其包括学校制度系统、组织系统和评估系统等各种系统。香港优质学校改进计划、英国旨在提高薄弱校的“教育行动区计划”、法国的“优先教育区计划”都表明:院校合作下的课堂改进工作,远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容易:打开教室的大门,教师就能积极参加到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中来。确定小学英语应该走怎样的发展途径之后,需要进一步思考课堂改进的方法问题。

课堂改进是一个“掣一发而动全身”的变革。仅以小学英语绿色课堂改进最初的方案为例,原方案试图在六所实验校中的每周授课环节中增添10分钟的“你说-我说:口语对话”环节。但是,一线教师们对这一方案并不完全认同,都认为这种增量式的课堂任务,会影响到为全市统一测评进行的准备。尽管是10分钟的课堂内容,但是它涉及评价体系、教学进度、教师工作量分配以及学校管理等结构性因素。在与石景山区英语教研员、几所实验校教师的多次交流中,大家取得了共识:小学课堂改进项目不能完全照搬类似的语言教学实验、教师行动研究的方法,而是应当采用“有机式”的变革策略,即总体上给实验学校的英语教师提供绿色课堂理念和绿色课堂指标框架,在具体做法上则针对学校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协作方式。例如,对六所实验校实行不同层次的课堂改进策略,在基础相对薄弱的五里坨小学和银河小学,实行教师课堂教学的诊断式改进――发现课堂中的问题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再通过课堂实践加以总结;对于六一小学、实验小学等学校来说,通过绿色教育理念的反思,促进课堂教学的改进。

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更多的是靠经验的积累,很多人缺乏专业能力的提升,因此,小学绿色课堂改进的主要方法是促使教师在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上发生改变。具体而言,大学人员通过工作坊、观课、集体备课等形式在教学策略、课程、评价等方面协助教师进行专业发展。同时,石景山各小学之间的教师交流并不频繁。小学英语课堂改进组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大力加强学校之间的共同研讨,通过六所实验校之间的相互听课、评课,带动全区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同学校的小学英语教师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可以相互学习,还可以加强互动,增进了解。

在课堂改进过程中,大学研究者自身的角色定位也非常重要。我国特有的教研员制度使得教研员对课程标准、教材细节、测评特点了然于胸。作为课程教学的研究人员来说,不能仅仅限于在继续探讨课程标准的落实、教材语言点的讲解和提升测评成绩方面着力,就会造成与石景山区教研员工作角色的“同质化”,最终会导致课堂改进工作落入追赶分数的窠臼当中。

院校协作进行课堂教学的改进并不是一件易事,在改进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通过这种方式积极推进课堂教学,对学校和高校科研单位来说,都是当务之急。为保证绿色教育理念深入学校和课堂,课堂改进项目系统应该与区教研系统、学校教研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制定学校教育目标、树立绿色课堂教师榜样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创造条件。通过与教师一起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实践和教学改进,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对教学过程进行反省、发挥和创造,开拓富有新意的、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综合提高他们的教学与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潘慧玲.学校革新:理念与实践[M].台北:学富文化事业有效公司,2002.

[2]Hopkins,D.,M.Ainscow&M.West.School Improvement in an Era of Change[M].London: Cassell, 1994.

[3]卢乃桂,张佳伟.院校协作下学校改进原因与功能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9,(1).

第2篇

关键词: 课堂教学评价听评课反馈

一、引言

课堂教学评价是指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运用科学、有效、可行的方法和手段,对课堂教学内容、过程和效果进行收集、分析、整理,对其价值作出基本诊断和评价,以优化和改进教学活动的过程。科学、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由于课堂教学评价对改进教学、提高管理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许多高职院校都引进了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进行听课、评课,并以此作为选拔、鉴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对于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多从其评价模式、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探讨[1]P78-80,很少涉及具体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操作过程。

听评课是课堂教学最常用的评价方式,作为一种机制,是促进教师反思教学、改善教学、实现自身专业素质发展的有效手段。听评课一般是由专家和同行组成评价小组,采用随堂听课、定量打分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一堂课的课堂结束后,根据评价小组的综合意见,对授课教师的整个课堂情况的优缺点根据定量情况进行汇总[2]P8。这种通过专家的评定和同行之间的互相观摩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互相学习、促进教学的作用,但由于实际操作过程中方法的缺陷,对教学的推动只能起到有限的作用。

到底这种听评课机制在实施过程中有何缺陷,又如何加以改进呢?本文旨在从听课者、评价标准及反馈环节三方面加以探讨,以使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能更好地发挥其导向功能,真正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在听评课机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主体“无备而听”

听评课的评价主体一般是专家、同行或者教学督导,评价手段是使用课堂评价量表,评价对象是授课教师及其课堂教学过程。

在整个听课过程中,听课者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实施者,是课堂教学质量的直接评价者。每个听课者都有各自的知识背景、价值取向,他们对评价标准的掌握和对课程的理解也各不相同,这些都会直接影响评价结果。而在现实当中听课者常常是“无备而听”,即在听课前对于评价对象、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都缺乏相应的了解,这样就弱化了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从评价对象上来看,每个授课老师的知识结构、从教背景、学历、资历、职称等各不相同。听课者如果在评价之前对授课老师没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评价的时候就会“一刀切”,把新教师和老教师、从教经验丰富和缺乏经验的教师、有师范教育背景和无师范教育背景的教师放在同一层面进行横向比较,却没有从纵向考虑授课教师的进步和成长,从而使评价结果无法真正有效地促进授课教师的教学进步。

对于评价内容,听课者往往对于授课教师的教学目的、授课内容、教学进度、课堂计划、教学重点也缺乏相应的了解,导致听课过程中盲目、被动地听课,在关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完成教学计划”、“课堂容量”等指标的打分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二)评价标准重“教”轻“学”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课堂教学以讲授法为主,采取的是以知识为本、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因而在课堂教学评价上,侧重于对教师知识传授水平的评价,考核教师是否具备课堂教学的基本功。

听课者一般采用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对授课教师及其课堂教学进行定量打分。纵观多所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绝大多数集中在教师教得如何上[3]P89。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教师的语言、板书等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指标,课堂教学的评价最后变成教师教学技能的评价。而对于课堂教学的另一重要参与者――学生,却忽视了他们的主体性和层次性,缺乏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等的考察。

(三)评价过程反馈“无门”

听完课后,评课也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过程。传统的听评课常常“重听轻评”,在评课过程中,往往排斥授课老师对评价的介入,授课老师与听课者之间也缺乏必要的沟通,致使授课教师与听课者心理上相互对立,信息源单一,也不利于授课老师对评价结果的认同。

从前面介绍的评价过程中,我们看到,评价前(听课前)和评价后(评课时)都没有授课老师的主动参与。这样的评价过程使授课老师处于一种“茫然”的状态:听课前不清楚评价标准或者依据,评课后不知道评价结果,或者只看到一个抽象的分数和几句简单评语。缺乏相应的反馈机制,授课教师即使有心改进也无从入手,从而认为听评课对自己“无所谓”或者“无帮助”。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听评课机制

(一)听课者要做到“有备而听”

作为课堂教学的直接评价者,听课者对听课内容、对象、标准不了解,就会出现“一刀切”、盲目打分等情况。因此,听课者要尽量“介入评价对象的教学生活,收集与评价对象相关的背景资料”[4]P40。

我建议听课者在听课前要做相应的准备,包括:查阅相关教学资料、教学计划及教案,并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了解其从教年限、教育背景、课堂教学的设想,以及授课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等等。并先将课前交流的情况作简单记录,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师基本情况、课堂初步设计等。

(二)评价指标要兼顾“教”与“学”

单纯考核教师的教,就仅仅是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评价而不是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组织的、与学生共同进行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5]P11。课堂教学的评价应该围绕着课堂教学主体的活动进行,既要评价教师教得如何,又要评价学生学得如何。

在评价标准的设计上,除了考核教师的教的指标外,还应加入对学生的学的情况的考核,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能力的形成程度、学生思维的发展程度等。

(三)评价过程要注重交流和反馈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记录教师进步和成长的历程,促进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活动。

要改变授课教师对待听评课的“茫然”状态,可以在评价前(听课前)和评价后(评课时)加强与听课者的沟通。听课前,给授课老师和听课者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机会。在交流过程中,一方面,听课者可以了解评价对象和评价内容,另一方面,听课者也有义务向授课老师说明评价目的和评价标准。

评课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反馈,是对授课老师改进教学帮助最大的步骤。反馈要及时,邀请授课教师参与,并且可以由授课教师先自我总结。在反馈的过程中既要肯定优点,又要指出不足,并且共享好的做法。

四、结语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优化和改进教学。完善现有的听评课机制,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评价的效能,促进教师对教学进行发思,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进步和成长。

参考文献:

[1]付八军,冯晓玲.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4):78-80.

[2]刘捷,曾绪,田小红.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探索[J].中国外语,2007,(4):8-12.

[3]卢丽虹.英国职业院校听课和评课制度及其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26):87-89.

[4]兰玉荣.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1,(5):38-40.

[5]高友福.对高职教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几点思考[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11-13.

第3篇

首先,绩效管理是一个建立共识的过程。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的交流过程,员工和其直接主管之间需要就绩效标准达成一定的协议,同时对未来工作达成明确的目标和理解,而不是组织或管理者单方面的将绩效目标和绩效标准强加于员工之上。员工和管理者需要通过沟通、交流,在完成什么工作、如何完成工作、工作需要完成到什么程度、怎样达到组织对员工的工作期望等方面达成共识。其次,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管理过程。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不是一个简单的步骤。它具体包括五个环节:(1)绩效计划。在新的绩效周期开始之时,组织需要与员工一起确定绩效目标和行动计划,对后续其他绩效管理步骤的展开提供指导性的作用。(2)绩效辅导。绩效管理的实施者通过观察、记录和总结员工的绩效,对那些不利于绩效完成的行为给予绩效反馈,就相关问题与员工一起讨论,提供行动指导和建议,让员工的绩效表现具有一定的导向性。(3)绩效考核。它是绩效管理的一个核心环节。它是考核主体采用科学的考核方法,对员工的实际工作行为表现、成绩结果以及对组织的贡献进行有组织的、科学的、客观的考核和评价,并且向员工反馈绩效结果的一个过程。(4)绩效反馈与面谈。通常在一个绩效考核周期结束时,主管人员需要将本绩效管理周期内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反馈给员工,对那些绩效良好的员工进行相应的褒奖,对那些绩效不佳的员工进行面对面的绩效沟通,找出绩效表现不佳的原因所在,为下一步的绩效改进做准备。(5)绩效改进。在分析绩效不佳原因的基础上,主管人员与员工一起制定绩效改进计划,帮助员工在后续的工作中扬长避短,挖掘更多的潜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最后,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最大可能地取得个人和组织的成功。遇到问题先界定责任后再讨论改善策略是人们的惯性思维。然而,绩效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简单的划清责任,实施奖惩,而是为了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改进工作绩效,提高员工在工作中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成长。据此,不难看出绩效管理具有如下特点,1.目标导向性。绩效管理要求员工的努力方向和行动目标要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通常需要与目标管理法相结合,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层层分解到各级部门,再分解落实到具体的员工身上,使之变成员工的自觉行为,通过在承诺的基础上让员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控制。2.注重沟通。建立共识的过程其实就是沟通的过程,沟通在绩效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贯穿绩效管理的全过程,从绩效计划到绩效改进五个环节都需要沟通的支持。离开了沟通,绩效管理就将流于形式。3.以人为本。绩效管理对沟通的重视其实就是对员工的重视,它纳入员工的充分参与,通过建立员工与团队、组织共同的目标,确立“双赢”的观念,真正实现员工和组织的共同发展。

二、大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大学课堂教学中不乏众多优秀的教师,他们大都具有优良的教学品质和素养。尽管如此,但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大学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不少值得我们关注和改进的问题。概括来说,现今大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堂管理秩序不规范

目前大学课堂里课堂秩序不规范的现象较为普遍,比如学生迟到、早退、旷课、带早餐进教室食用、上课玩手机等情况突出。究其原因,属于学校内部可能存在的原因有:(1)学校层面的监管缺失。学校教务管理部门的行政人员事务繁重,忽视了对课堂教学的监管,主要表现为对任课教师的考核制度相对宽松,特别是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考核权重较弱,课堂教学的相应考核指标不完善、不科学,使得部分教师对于课堂秩序的管理略显随意。(2)任课教师的课程考核力度不够。大学课堂教学最重要最直接的管理者是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对课堂秩序管理的严苛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出勤率和上课效果等。如果疏忽对课堂秩序的管理,就会助长学生认为平时不上课,只需要“临时抱佛脚”就可以通过考试的思想;甚至,有的教师为了维护自己在学生中“良好”的形象,考前划的重点越来越明显,考题出得越来越容易,更是纵容学生形成自由散漫的不良习惯和不学无术也无关痛痒的歪念头。

(二)课堂教学缺失民主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这就需要大学课堂教学具备必要的民主性。民主意味着平等和自由,将它移植到教学领域,意味着教师应该本着平等、自由、公平的价值理念对待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然而现实中,确有不少老师自觉或不自觉的以个人的偏见而特别钟爱或歧视某些学生,没有给予每个学生尽可能平等的人文关怀;也有老师将自己当做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领导型”的角色,喜欢对学生发号施令、颐指气使,忽视对学生需求和个性的关注。这些现象都违背了大学教育的宗旨,也违背了大学课堂教学应有的教学理念。

(三)教师授课信息与学生接收信息相关性不足

信息不对称现象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普遍存在,一方面教师不知道学生的信息容量有多大,他们的知识结构处于何种水平;另一方面学生无法获悉老师将讲授哪些知识,自己应该作何准备。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会导致在大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以下两种结果:教师所传递的信息小于或等于学生所掌握的信息。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而今的90后大学生们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对信息的获取的渴望和能力都很强,这可能使得他们知晓的信息比授课老师还多,一旦这种现象出现,他们便丧失了听课的兴趣。另一种情况是教授所传递的信息远远大于学生能接受的程度。有的教师非常博学,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讲述很多高深的理论和知识,让下面的学生听得云里雾里,难以接受和消化老师传授的信息,这种情况会让学生觉得晦涩难懂,在课堂学习中显得消极被动,最终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绩效管理理念对大学课堂教学的启示

绩效管理“以人为本”的内在特点与大学课堂教学强调的民主理念是高度统一的。大学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发展,关心学生的心理发展,建立起平等的良性互动师生关系,形成自由、开放的课堂学习氛围。结合绩效管理的理念给大学课堂教学改革带来的思考,本文提出大学课堂教学可引入“激励为主、有言在先、奖勤罚懒、扬长补短”的课堂绩效管理:

(一)“激励为主”:大学课堂教学的“绩效计划”需引入激励机制

大学课堂教学的一份指导性文件就是教学大纲,而教学大纲就是绩效管理中的首要环节———绩效计划。一份好的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是否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同样,一份好的教学大纲关系到整个课程是否能有序、有效的开展。在教学大纲里需引入既公平又具有激励意义的学生竞争机制。针对前述大学课堂存在的课堂秩序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在教学大纲里应该考虑加大学生平时成绩的比例,根据课程本身的性质,可设为40%~60%不等的比例(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设置较高的比例)。为了达到公平的效果,老师可以考虑给予每个学生同样的一个平时成绩起评分,比如每个学生给予60分的平时成绩起评分,剩余的40分的加分空间就取决于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比如课堂主动发言、课程笔记的记录、课程作业的展示都可成为加分的项目。其中课程作业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并设计小组与小组间PK的公平竞争机制,激励他们更好地在课程作业中锻炼自己。当然亦可以设置扣分项目,比如随意带东西到课堂食用、迟到早退缺勤等。

(二)“有言在先”:注重课前的“绩效辅导”和“绩效沟通”

绩效辅导在绩效管理中的作用在于它可以就企业希望员工达到的绩效标准与员工进行双向的沟通交流,从而达成一定的共识,让员工知道自身绩效努力的方向,从而指导员工的绩效行为和表现。同理,在某一门课程正式授课之前,教师有必要对某门课程进行必要的“绩效辅导”,告知学生该门课程的设计理念,对学生该门课程的学习绩效如何进行绩效标准的设定,学生如何努力能够有一个更好的绩效结果等。在此过程中,老师还要注重听取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设想,他们希望获得什么,想要得到哪些方面的信息,希望以什么形式进行课堂的开展等等,收集学生的意见后老师再对该门课程的设计或者说对学生绩效管理的方案做适当的调整。这有利于避免前面提到的老师和学生之间因为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课堂开展效果不佳的问题。这也是绩效管理的精髓所在———绩效沟通。老师在课堂设计中的绩效管理究竟是偏向于让学生感到反感的监督、考核,还是让学生感到满意的激励,往往取决于绩效沟通有没有做到位。一旦有了绩效沟通这个环节,老师就在该课程的学习目标、形式、考核标准等多方面与学生达成了共识,进而有利于建立起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学生不再认为老师是监督他们学习的“警察”,而是一个引导他们更好学习,改进学习绩效的“导游”。

(三)“奖勤罚懒”:适当淡化期末考试这一传统的“绩效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影响

企业中的绩效考核往往是以一些表格的形式对员工的绩效表现和结果进行打分,以此评判员工绩效的优劣,与之相类似,大学里对学生的绩效考核往往是以期末的一张试卷去评判学生某一门课程学习绩效的好坏。然而实践证明,企业中传统的绩效考核会带来诸多消极的影响。比如,员工之所以改善绩效,其主要动力不是来自对企业价值的认同,而是来自利益的驱使和对惩罚的惧怕。同理,如果过分强调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影响,可能导致某些学生之所以认真学习某门课程,其动力不是来自对某门课程价值的认同,而是来自对期末考试不能及格的畏惧。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在学生中流传“60分及格万岁”这样的思想。又比如,传统的绩效考核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倾向容易忽视对员工工作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因此在对学生的学习绩效考核中也应适当淡化期末考试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对他们的影响,而应适当增加平时表现的考核权重,同时结合“奖勤罚懒”的原则设计合理的考核指标考核他们平时的学习表现。

(四)“扬长补短”:关注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的“绩效改进”

大学教育的内在价值是民主,大学的课堂教学也应贯彻这一理念。然而在现实中,多数任课老师是不用坐班的,这也使得他们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甚少,他们往往更容易关注到学习成绩好、课堂表现佳的所谓“好学生”,而缺乏对所谓“差生”的关注。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老师应该在民主、公平的基础上适当给予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可以在私下多关心他们对学习的理解和看法,与学生一起分析他们学习绩效不足的原因,尽可能从正面引导他们积极改善学习状态和学习绩效,必要时可以与学生一起订立改进学习绩效的“改进计划”。当这些所谓的“差生”得到老师的关注,他们会重拾起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甚至可以实行“帮帮对”管理办法,比如可以安排一位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A辅导、帮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B,A同学对B同学的学习表现向任课老师进行阶段性的反馈。这样可以扬长避短,在班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构建起一个学习型组织。

四、总结

第4篇

关键词:三环节 信息技术 分组学习 展示

为了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质量,我校积极开展了“三环节”教学实践与探索。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程的老师,我也曾尝试过许多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三环节”教学活动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方向。

一、课前抓预习,实施有效的预习教学

1.预习设计。预习设计是实施预习教学的前提,要精心设计教学案,按照“问题引领、任务驱动、活动建构”的原则,把预习目标转化为预习问题,把预习问题转化为预习任务,把预习任务转化为预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案编写中,问题设计要尽可能考虑大部分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多梯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

2.预习实施。在实施程序上,采取“下发学案——自主预习——预习诊断”三个流程。教师在课前一至两天将预习学案发给学生,指定完成预习的时间,安排预习学案的收交方式,让学生利用双休日、晚自习或其他课余时间,自主去微机实验室进行实验。

3.预习检查。一是学生检查,积极推行分组教学的组织形式,实行预习学案组内互评,小组长收集汇总预习信息;二是教师检查,教师课前及时收交、批阅部分预习学案,收集预习信息,推进预习教学的落实。

4.预习成果的运用。按照“以学定教”的原则,教师在课前要及时检查预习学案,诊断学生的预习效果,收集学生所遇到的学习难点或学习疑惑,确定课堂讲授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二、课上抓改进,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1.课堂组织形式的改进。实行分组教学,有效地解决了困扰信息技术课堂的三个严重问题:一是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很大;二是课堂纪律不好控制;三是老师的指导在课堂上无法照顾到每一位学生。

2.教学内容的改进。要加强信息技术与生活的联系,认真落实新课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要求,把回归生活作为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注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学习体验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任务的布置要尽量灵活,而且难度的设置要合理,要体现合作的意义。

3.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

可采取“交流助学——拓展深学——系统建学”三个环节。

4.教学手段的改进。要加强多媒体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教学辅助作用,增强课堂的互动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认真进行课堂展示、评价与反馈

课堂展示对我们信息技术学科来说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只要有任务布置就要在课堂上有分组展示,展示的内容就是他预习的内容、小组共同打造的内容。信息技术课是操作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展示,对于学生的意义非凡,而且学生展示和老师展示不一样,换成学生展示时,学生的关注度会立马加强,这时学生有一种 “自我比较”的想法,学生之间相互的点评和纠正给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在反馈过程中,老师可以针对每节课的知识点给出增加适当难度小练习。

四、加强教研,提高“三环节”教学的效益性

围绕“三环节”教学,我们教研组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教学反思”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深入推进了“三环节”教学的开展。

一是扎实开展集体教研活动,即常规教研和专题教研。常规教研由各备课组组织,每周一次,主要围绕教材和课标,针对教学的知识点和能力点、预习学案的内容设计、课堂教案实施、限时作业的内容设计进行研讨,突出一个“实”字;专题教研由教研组组织,两周一次,主要是针对在预习、课堂、作业三环节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会诊,突出一个“专”字。另外,我们还经常结合学校定期开展的课堂教学互观课、达标课、观摩课等活动,开展教研。

二是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进行动”。在学校组织下,我组每位教师都建立了《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内容包括基本情况、优点、存在问题、改进目标和措施、案例等;每学期都积极参加“互观课”、“达标课”等活动,其中,每一种课型都要经历“集体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个人反思小结”六个步骤。每个阶段结束后,我们都会把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写入《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进行总结。这些活动也促进了我组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总之,“三环节”教学法对于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力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这一点,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也得到了有力的证明,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效率和效果,需要我们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共同探讨与不断实践。

参考文献

[1]胡正虎《信息技术学科“三阶段”教学模式探究》.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第9期。

第5篇

一、强化德育队伍建设,注重养成教育,进一步构建生活化德育体系

1、全面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继续开展班主任岗位练兵活动。坚持以德育实践活动课为练兵主阵地,举办“第八届德育实践活动课”大赛。

2、进一步构建生活化德育体系。第一,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加强对学校日常德育工作的指导、管理和评估;第二,进一步研究“家长学校”工作,开展班主任论坛、家长学校经验汇报、先进学校现场会。第三,加强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第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继续抓好课堂教学和辅导室建设,培养心理健康教师。

3、继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第一,举办新班主任培训班,颁发班主任资格证书。举办主题为“我幸福我是班主任”的师德演讲大赛,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决赛期间同时培训新班主任;第二,继续实施“五个一”实践活动。

二、进一步加强教学规范,抓实抓细常规教学

(一)改进教学设计

1.准确把握课标和教材

(1)开展对课程标准的再学习、再研究

①深入理解课程改革的目的、目标和要求,全面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教学标准和目标,准确把握学科的本质和教学理念,从学科教学的操作层面正确把握教学的基本要求。

②把自己在教学改革中的实践和体会与课标进行对照,按照课标的要求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与改进,自觉以新课改理念优化教学行为。

(2)开展对教材的学习研究

①通盘学习、理解和掌握教材

a.明确本学科、本册书的教材特点、知识结构,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

b.总结本学科、本册书的知识、能力、价值体系,准确确定学科的三维目标,以便从学科结构的角度规划每一节的课堂教学。

②深入分析单元、课时教材

a.明确教材的地位、作用、编写意图

b.对教材进行重组加工、资源开发,用好、用实、用活教材

2. 认真研究学情,明确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能力水平等,以便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3. 改进教学设计

(1)要树立质量意识,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日常的教学设计,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策略,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细节,明确自己每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克服形式主义的做法。教学设计可参照现成的教案,但必须规范、项目齐全,不允许不写教案上课,不允许在书上写教案和用购买的不经改造的现成的教案,照搬照抄教学设计上不出有效的课。

(2)备课组或教师个人进行单元备课。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单元教学目标、知识结构和重难点、教学方法策略、课时分配、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3)教师分任务进行教学设计,然后同一备课组集体备课,教师上课前再进行个性化的改造。乡镇中心校统筹村小同一年级、同学科集体备课。

(4)加大名优教师优质资源的辐射力度,引领带动其它教师进行教学设计。

(5)使用农远光盘的课可只备光盘使用策略。

(6)教研组进行公开课的集体备课。

(7)小学同一学年的班主任可根据实际情况尝试两个教师一个组合,分别教语文、数学,互为班任。

(8)同一学年、同一学科的教师可尝试根据自己的特长各选择一部分教学内容,分别承担自己选择部分的全部班级的教学任务。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磨务实高效的课堂

1.课堂教学必须遵循新课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和本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使教师掌握本学科教学的基本课型、基本技能,切实提高教学的基本能力,有效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2.深入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推进启发式和体验式教学,积极推进探究式学习,实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在具体教学中要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和感知体验、充分展示表达、大胆质疑问难、深入交流评价、自主发现和建构知识、应用知识自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和快乐学习,变学生单纯的背诵、记忆为多元化的领会和理解。

3.提倡发挥教师个性,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4.各中小学除毕业班外每一学科抓一个典型,研究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和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5.有机器人的学校要按照市教育局下发的课程标准开满机器人课程,并做好学生参加市机器人大赛的培训。

(三)改进练习和作业的设置和批改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内化、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又能帮助教师获得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改进教学,还是促进师生情感交流和教师实施个别辅导的有效载体。   1  

小编推荐与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中小学教学工作计划 关联的文章:

· · · · · · · · 

【返回 栏目列表】

1.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小卷和课后作业,做到目的明确、难度适宜、题量适中,可留必做和选做作业,也可根据不同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尽量做到“堂堂清”,少留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作业前自己先做一遍。

2. 如用现成的练习册必须精心选择,不能全部作为练习和作业。

3. 规范教师对作业的批改,所有留的作业必须批改。作业批改主要采取要点指导和评语激励等方式,普遍性的问题可采取讲评的方式,对学习上有困难或学有余力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激励,对学困生实施面批和个别辅导。也可尝试让学生互评一部分作业,教师有选择地评一部分作业。作业批改的批语和符号要规范。

4. 教师要从作业中捕捉教学信息、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并及时向学生反馈,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每人均有作业批改记录,对出现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的改正措施。

三、深入抓好校本研修和岗位练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强化以问题驱动的研修活动,加强教师的教学实践操作,通过研修和练兵活动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理性自觉,促进教师学科教学内容知识的学习和教育技术的提升,让教师看到差距、改变现状,克服保守意识和懒散、疲沓的工作习惯,使教师在一点点的努力中改变自己,

1. 学校领导要安排固定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教师进修学校下发的必学内容和结合本校实际确定的必学内容,制定好学习计划,做好学习记录,教师写学习启示,教师写教学启示。

2. 学校中心教研组要对照新课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认真开展本校教学中的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抓住一、二个重点项目做好研究计划和研究记录。

3. 学校各学科教研组要对照各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认真开展本学科教学方法、策略和学科教学现象、问题的研究,抓住一、二个重点项目做好研究计划和研究记录。

4. 以学习研究求发展。引导教师用学术的眼光研究自己的教学,用研究的心态面对每一堂课,提倡教师结合自身发展实际自学学科教学内容知识,包括使知识系统化、通俗化、简单化和教学的方法策略,并进行改进课堂教学的“草根化”研究,在教学实践中随时发现问题、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

5. 引导教师做好教学反思,不断积累经验,改进教学工作。

6. 开展主题式练兵。本学期除教师进修学校规定进行的“精细化教学设计和课堂有效教学能力”的练兵外,每位教师还要结合常规教学进行常态的教育技术练兵,真正做到“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7. 各校业务校长和教师要借助电话、教研员博客等经常与教师进修学校咨询、沟通、对话,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8. 校长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指导,了解本校的教学现状,抓好新课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和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落实,实现对教学工作的有效指导。

9. 各中小学组织一次农远教育资源应用能力校本培训,引导教师充分利用农远资源库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保证农远资源光盘的使用占总课时的10%以上。

10.抓好小学科学、初中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保证实验开出率,由每个班级学生记录实验情况。

11.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在各项工作中的引领示范作用。

四、组织实效性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际教学能力

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本,结合教师所依赖的学科背景和课堂教学实际整合培训方式、组织教研活动。

1.做好“市专家讲师团赴宾县对语、数、英教师专业能力应用性培训”的现场组织工作和培训后各中小学的研讨交流活动。

2.做好参加市农村音乐、美术、英语、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专项培训和“市乡村教师进名校”教师的选送工作。

3.加强区域学校和教师的协作,围绕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和教师教学有效性,做好县中小学以“落实新课程教学基本模式和学科新课程教学基本模式,提高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题的分片教学展示和研修活动。每三所学校为一个教研片,每校数学、语文、英语学科各作一节展示课,由学校学科教研组集体备课,由一名青年教师作课,课后以学科为单位进行研讨交流。

4.组织以“有效应用农远资源改进教学方式”为主题的全县中小学农远资源应用教学展示活动,每校做一节展示课。

5.组织全县中小学美术、中学音乐教师新课程课堂教学同课异构活动。

6.抓好培训效果的跟踪问效,以教育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为主攻方向,加强培训的后续管理与指导,拉动培训成果向新的教学行为的转化。各中小学要抓好教师进行培训后的教学实践,组织培训后的汇报讲座和教学展示。教师进修学校将通过分片教研和教学检查进行培训的跟踪问效。(培训效果一是知识效果,通过考试评估理论水平和知识素养的提高。二是能力效果,通过日常教学行为评估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行为的改变。三是终极效果。通过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进行)。

五、深入开展校长培训,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1.深化校长岗位练兵,组织“乡村校长进名校”取经活动。

2.组织全县中小学业务校长赴哈市名优学校考察活动。

3.做好迎接哈市干训工作检查的准备工作。

4.继续组织全县中小学业务校长教育理论、教学管理能力等方面的测试考查工作。

六、认真做好全县中小学教学工作的检查评估 【2】 小编推荐与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中小学教学工作计划 关联的文章:

· · · · · · · · 

【返回 栏目列表】

1.按照教育教学改革新形势对学校教学工作的要求制定检查方案,并认真组织检查组深入学校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评估,确保检查的公平公正。详见《2011-2011学年度宾县中小学教学工作检查记实》。

2.每所学校在数学、语文教研组中抽一个教研组评价教研片其它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详见《课堂教学评价表》。

七、抓好教研培训基点校建设和中小学特色发展学校创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中学基点校:二中、三中、四中、大千、宾西一中、宾西二中、胜利一中、胜利二中、新甸中学、满井中学、宾安一中、青阳中学。

小学基点校:一小、二小、三小、五小、七小、宾西中心校、胜利中心校、满井中心校、鸟河中心校、民和中心校、宾安中心校、县幼儿园、胜利中心小学幼儿园。

附1:工作日程表

附2:新课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附3:学案的内容参考

附4:课堂教学评价表

附5:2011-2011学年度宾县中小学教学工作检查记实

附6:教研组评课评价表

附7:新课程对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

[3] 小编推荐与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中小学教学工作计划 关联的文章:

第6篇

首先,要用心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实现“反思性教学”的起点。教学中的问题,往往表现在教师教学行为的明确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调动学生性手段的有效,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活动的取向性,以及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诸方面。

最常见的问题,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接受状态相悖逆,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在目前实行的大班教学中,任务教学方法总是只能适合部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一次性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学生的“吃不饱”或“吃不了”。如“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有的学生一节课就可以掌握得非常好,但有的学生需要2课时甚至3课时。如何协调这种“吃不饱”与“吃不了”现状呢,需要教师细心体会,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自觉地检查、审视和评价,对教学进程、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诸方面及时保持有意识的反省,不断发现问题。如,我们要求在上每一节课时,对自己要讲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沿着何种思路进行讲授这些内容等都要有清醒的认识。这种认识不仅表现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中,还表现在课堂教学之前的计划与准备以及教学结束后的回顾。如课前预计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构想出可能有的教学效果;课后对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从学生实际出发、教材的呈现是否清楚合理、教学是否得法等方面的分析。

只有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细心体会,才能发现问题,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其次,要在沟通中尝试改进。

尝试改进是在搞清了教学的问题后,教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主动寻求原因,并尝试改进、纠正和调节的过程。该过程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各环节的用心体会,根据发现的问题寻求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据此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活动,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成功地寻找出问题症结,往往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程度有关。如果缺乏沟通,即使发现问题,也较难把握住问题出现的原因,更难提出较好的改进方案。例如,“细胞的化学成分”中有关蛋白质内容是教学中的难点,但难点的成因却有所不同,有的学生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有机化学知识,因此不易理解氨基酸的结构以及肽键的缩合,有的学生是由于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对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较难展开形象思维,因而对蛋白质结构的层次理解较差。因此,同样是难点,解决的方法却不一样。因此,教师要会悉心与学生沟通。

师生间沟通的方法很多,可以是言语的,也可以是非言语的。例如,在讲授基因的分离规律时,我们可以通过当堂提问、随堂学习以及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等,来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等位基因的概念、分离规律的实质等,进而可以对教学进程作出正确的评价,同时有意识地调整教学计划和时间安排,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应该说,课堂教学中,言语与非言语交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明确教学中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方案。同时,通过教师的言语与非言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可以很好地感染学生,以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并保持和学生之间交流的敏感性和批判性,一发现沟通中的问题,就立即去纠正。

最后,要在研究中调整反思。

反思,即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的实际效果。调整反思是尝试改进的延续,其间,教师首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已经较好地解决,如已解决,教师则应针对尝试改进的成功方法,主动寻求进一步强化的方式和手段,以巩固已经形成的好的教学行为,防止原有问题再次出现。如果发现新的问题,谨慎地追寻新问题的实质,针对新问题再次尝试另外的教学方法或其它改进措施。例如,在学习“矿质代谢”时,我们发现学生往往缺乏联系的观点,将水分代谢与之割裂出来,所以在对这两方面的知识进行具体运用时显得不是非常顺利。意识到这个问题,再进行教学时,在矿质代谢学习前,我们有意识地对水分代谢特别是对水分的吸收进行强化复习。但尝试之后,发现效果并不理想。于是,又对教学进行改进,引入相关问题,如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的主要器官,那么这两类物质的吸收是否会是同一过程?请根据以下现象对上述问题作出判断:甘蔗对P的吸收,白天比晚上只稍微多一些而甘蔗对水分的吸收,白天比晚上多则倍等。以此类问题开始教学,可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指向:矿质代谢到底与水分代谢有何异同。在学习结束时,对上述问题再进行追问:什么原因使两者出现不同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以此强化学生的认识。

要成功地调整反思,教师不仅要悉心研究自我的教学行为,而且还要悉心揣摩学生的心理价值取向。教师教学方法得以实施,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关联度;教师在课堂所有活动的取向性与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性也是相互关联的。例如,我们发现前几年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相对较难开展,学生配合性较差。但近两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有些我们一直认为是较难的知识点现在解决起来也好像比较容易了。细心研究,不难发现其中的原因,因为“生物高考了”,学生的心理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进行必要的调整:一方面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要对教学内容作以积极的处理,调整教学思路和对难点的认识等。

第7篇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教研室工作意见和学校教研室的工作安排,以新课程理念为重点,

以课堂教学为支点,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关注后进生的成长,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积极的情感,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教研组的集体力量,开展集体备课,鼓励组内教师积极参加课题研究,继续巩固“青蓝工程”成果,提高我校理化教研组及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二、教研组状况分析

我校理化生教研组共有11人:吐尔尼沙、张娜老师承担任高一化学教学任务,古丽加汗老师老师承担高二化学教学任务,

刘延娜老师、古丽加那提老师承担高三化学教学任务,帕丽达老师承担高一物理教学任务,祖里皮亚老师承担高二物理教学任务,武文成老师、斯干旦老师承担高三物理教学任务。本组中有县教学名师1名,县骨干教师1名。年轻教师可向老教师学习几十年下来的教学经验,而在接受新事物和新的教学理念方面,老教师则可向年轻教师取经。以老带新,以新促老。

三、本学期教研组主要工作:

1、加强教研组建设,教研组活动要提前做好计划,做到每次活动有计划、有主题、有记录,随时研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并研究制定对策,教研活动要围绕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主题展开。

2、组织全组教师认真研讨学习各学科新的《课程标准》,进一步领会课改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素质。高三年级理化教师要关注中考的最新动态,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内容和测验等。

3、督促教师学习教学常规管理文件,精心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关心边缘生的学习,及时做好教学总结和反思,增强教师的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使教研组成为贯彻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阵地。

4、每位教师要做好自己所任教班级的教学管理,研究教学,提高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与全组老师齐心协力抓好日常教学,课堂教学和测试要准备充分,并做好测试后的成绩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和教学改进方案。

5、做好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公开课、磨课等的各项工作;做好集体备课工作,不让备课研讨流于形式;做好“青蓝工程”结对工作,让

老教师分享教学经验,让年轻教师增长技能,共同提高理化组教育教学质量。

6、安排好本学期的学习活动。征集、评选论文、经验总结和科研成果,并向上一级推荐.

7、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理化知识兴趣,组织组内教师群策群力,开展一次理化生知识竞赛。

8、督促本组教师开足开齐各类试验,保证理化试验开出率100%,让实验辅助教学,扎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本学期教研组工作重点

1、制定科学的教研计划,精心组织实施。

教研组应广泛搜集信息,认真研究、确立切合实际的主题

,周密设计安排。计划有明确的目的(问题)、科学合理的措施,操作性强、符合实际。一个学期教研组活动不少于4次,并要精心组织,全员参与准备,扎实推进,确保教研的时效性,实效性,促进教育教学的稳步提高。

2、加强平时的交流研讨。将其作为一种教研的长效机制贯穿于教学的自始至终。

3、教学的常规管理及要求:

(1)备课,备写规范教案。根据学校要求,无论采用怎样的方式,都必须做到精心备课,深入挖掘教材,吃透课标和考纲,做到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明确教材的知识结构、明确教材的能力要求、明确教材编写意图、明确各章节知识的前后联系。

(2)上课,优化课堂教学,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益,要坚持启发式教学,反对“填鸭式”的满堂灌。

(3)作业,作业的布置和设计要适量,要有坡度,批改及时,要有等级。

(4)辅导,形式要多样(集体辅导、个别辅导等);要耐心细致;针对性要强,尤其要注重对边缘生的转化工作;充分发挥课代表和学习小组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督促落实。

五、其他工作

第8篇

学年上学期教体工作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教育强市为目标,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以促进全民健身为根本,加强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素质,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学校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努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教育体育体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一、加强学校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1、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切实完善和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推进教育资源整合,努力实现“初中城区化”、“小学镇区化”,加强农村寄宿制中小学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创建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

2、继续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对9个项目学校的校舍进行加固、改造、扩建和新建;根据校园维修改造计划推动全市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工作,完成维修、改造任务。

3、加强学校网络建设,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加强学校图书室建设,为全市中小学配置优质图书,加强图书室效益;完善中小学、幼儿园监控、防盗等安全防范设施,切实保障师生在校安全。

4、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采取有力措施,制定有效的倾斜政策,更新完善实验设施、仪器,提高实验装备水平。

5、加快城区学校建设,推进荥阳新区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和教师进修学校建设,促进“大班额”问题的解决。

二、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1、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大力弘扬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的敬业精神,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钻研精神,立足本职、乐为人师的奉献精神。

2、继续开展“名校长带徒”活动、“校长进课堂”活动,提高学校领导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模范引领与辐射带动作用。

3、进一步深化以新课程、新理念为主体的教师全员培训,深入开展教师“岗位培养”工程;继续实施“三名”工程,推进“梯级名师培养工程”,全力打造优秀教师队伍。

4、完善教师成长档案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建立和完善教师成长档案制度,记录教师成长轨迹,营造教师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三、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全力打造高效课堂

1、进 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晋级达标活动为平台,以学科组建设和学科特色建设为支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深入开展“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继续推行单元主题集体备课制度和学校领导观课制度,充分发挥教研室、教科室等部门职能作用,积极协助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

3、加强课程和教学过程监控与评价,改革教学评价制度;推出一批课堂改革示范校和教改新秀,推广校本教研典型范例,以点带面,全面深入的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四、加强城乡交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完善落实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制度,加大非教学单位支教教师人数比例,强化支教管理,加强支援单位和受援学校的交流,促进农村学校教师成长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2、充分发挥城乡教育协作区作用,通过“名校下乡”、“区域结对”等多种途径,采取“支持引领”、“指导合作”、“对口帮扶”等多种方式,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

3、深入开展“名师”送课下乡活动,组织城区学校的特级教师、名教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到农村学校上示范课、指导课或开办讲座,加强农村中小学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和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

4、认真实施城区学校校级领导兼任农村学校“名誉校长”制度,深入开展“学校诊治”活动,实施“捆绑”考核,加快农村学校发展。

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

1、研究制定职业教育“十二五”重点项目建设规划,适时启动职业教育“十二五”重点项目遴选、立项和建设,努力争取国家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

2、强化学生技能培养,坚持培养目标与职业能力相结合,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加强学生德育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勤劳吃苦精神、团队合作精神、艰苦创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3、加强职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培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积极参与国家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加强中职学校专业带头人培养和教学团队建设。

4、继续抓好招生及就业工作。进一步强化措施,扩大招生规模,完成中职招生任务。认真落实中职学校学生免费及助学政策,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多渠道、多形式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六、完善学校管理机制,大力加强教育管理

1、坚持以人为本,实行民主管理,注重细节管理,加强过程管理,狠抓常规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高效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2、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严格财务制度,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乱征订、乱收费等有损教育形象的行为,严格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

3、深入开展“学校诊治”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按照“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总体要求,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问责制,加强行风建设。

4、按照相关要求制订各校绩效工资实施细则,加强平时的各项考评,认真实施教师绩效工资,真正实现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原则,实现“管理上水平、教学上质量、工作出效率”的目标。

5、进一步改革职称评定和评先评优办法,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接受广大教职工监督,真正利用好职评和评先评优的杠杆作用。

6、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做好学校稳定工作,确保教体系统稳定。

七、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开展爱国主义、理想信念、 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遵纪守法、文明诚信及慈善教育活动,努力构建家庭、社会和学校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格局。

2、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力度,结合本地文化和学校实际,积极创建特色学校;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改进评价管理,构建科学合理的学校、教师和学生三维评价体系,变单一的、静止的终结性评价为多种方式有机结合的、过程的发展性评价,充分发挥正确评价的导向作用。

5、实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工程。加强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和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努力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八、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大力发展体育事业

1、进一步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改善群众体育活动条件;定期举办教练员培训、裁判员培训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不断提高体育水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群众体质。

2、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课程建设,对全市中小学体育课及活动进行专项督查,促进学校开足开全体育课,坚持“两操一课”,抓好预防近视和科学营养工作。

3、传承民族文化,保护文化遗产,开发、推进地方课程,加快苌家拳、中国象棋在全市中小学普及推广。加强体校管理,抓好队员训练,提高竞技水平,为国家培养优秀体育人才

(二则)

本学期,我室根据教育局年度工作意见和暑期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明确全区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目标和任务,以《丹徒区提高教学质量行动计划》的贯彻为重点,完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抓实教学常规工作,推行有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我区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全面实施《行动计划》

以《行动计划》的实施作为全室的中心工作,遵循“规划设计、打好基础、全面动员、面上推进、重点突破”的思路,认真抓好落实。

⒈认真规划。学校要围绕质量提升这一目标,按照《行动计划》的要求,认真制定好行动规划和实施方案。在《行动计划》的三个目标中,有效课堂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两个方面是当前工作的薄弱环节。学校要立足校情,全面分析教学管理、课堂教学实际、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找准制约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问题,确立目标,很好的修订本校实施方案。改进行动可以是以课堂为突破、学案为抓手、备课为载体,也可以是作业设计与管理、教学研究、教学评价等方面为切入点。同时,要强化成果意识,把提高教学质量的预期成果以文本的形式呈现出来,明确成果目标,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好每学期的重点实施项目,分阶段、分步骤加以实施。

⒉抓好基础。以调研为手段,促进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不断规范,探索建立新型教学常规,为《行动计划》的推进打好基础。校级调研工作要正常有序开展,工作计划要及时报教研室备案。开展培训活动,把全体教职工的思想统一到教学工作上,统一到质量提升上来。

⒊面上推进。一方面以建立新型教学常规为突破口,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把落实教学常规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在严格管理的同时重视人文关怀,让制度成为教学的促进者和引领者;另一方面要抓实校本教研,校本教研的重点是围绕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即学科教学素养的提升。搞活研讨活动,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形成集体备课、共同研讨的制度,建立学习型组织。在深化学科主体教学研究的同时加强学科间沟通与交流,鼓励不同学科教师之间互相配合,共同研讨,形成新型的教学共同体。

二、深入开展调研工作

三级调研工作在原来的基础上向纵深推进,建立健全调研工作跟踪管理制度,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调研,督促改进。尝试开展培训式调研,重点指向学科课堂教学,将调研工作由诊断、评价功能逐步转向培训与指导,全面推行学科调研工作。

⒉片级调研与互动。采取教学管理工作互查和校级联动课堂教学研讨的方式加强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升。要发挥片级调研工作在互相交流、学习、借鉴中的作用,使各片内的教学研讨活动常态化、规范化,形成区域内新的教研合作机制。

⒊校级调研。充分认识校级调研工作在提高校本管理和校本教研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行校级调研工作,按照调研工作开展的要求,围绕教学常规的执行、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与落实、课堂教学等方面开展调研,做到规范教学行为与改进指导教学并重。每学期初,各校要制定好详细的校级调研方案,并报教研室备案,防止校级调研工作流于形式。

三、不断强化常规管理

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落实教学常规工作,使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高效。

⒈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全部课程,维护课程实施的严肃性,课程计划的执行情况做为调研评价的重要依据。

⒉修订教学管理制度。召开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修订《丹徒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试行)》,发挥《管理制度》正确的导向作用。加强校本化教学管理制度的研制,努力形成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特色。

⒊开展管理人员培训。开展一到两期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开展教学管理人员评课活动。按照教育局的工作意见,教学管理人员要积极开展“课堂改革我先行”活动,每学期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带头上好一节公开课,做好一次专题讲座。

⒋评比教学常规管理先进校。启动教学常规管理考核工作,研究制定《丹徒区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量化考核表》,在本学期开始评比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先进校。

四、切实加强研究工作

⒈课堂教学研究。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加强常态课管理,分学科研究制定常态课改进计划。要正确理解把握课堂教学结构“三个必须”提出的根本目的,全面推行 “三个必须”的要求,促进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而有效的转变,同时,要不断深化课堂教学研究,丰富课堂教学内涵,形成校本化、学科化的教学特色。加强理科实验教学,重视阅读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密切关注常态下的教师课堂行为:一是教学目标的科学定位与达成。课堂教学目标不清的现象比较普遍,要关注教师的课堂是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每节课要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二是教师的科学指导。课堂教学中有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如何才能进行有效指导;三是学生自主学习状态怎样,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否得到调动;四是检测与反馈是否及时适当,有没有开展当堂检测;五是课堂无效教学行为的剔除与矫正。每个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有效课堂专题研讨与展示活动。本学期将举行全区“有效课堂”专题教学研讨与观摩活动。

⒉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它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急需,也是构建终身学习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石。自主学习既是学习方式,更是课程的目标;实施自主学习要适应学生发展的学段特点和个性差异;要特别关注非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适性而教 ”,才能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要围绕《丹徒区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这一区域课题开展研究,各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准切入点,制定规划方案,开展案例研究,组织各种活动,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方法和教学策略。教研室将组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讨活动以及论文、案例评比工作。

⒊使用优质教学资源的研究。加强使用优质教学资源的实践和研究,搞活校际之间的联动研究。强化成果意识,重视资料积累,多出优秀案例和教学反思。发挥优质教学资源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的作用,加强各类教学资源的应用研究,提高教师利用与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和水平。

⒋加强学科建设。成立全区“中小学教学指导专家委员会”,形成区、片、校相互配合的教学研究体系。发挥学科中心组的作用和义务教育阶段区级学科基地的作用,围绕优质高效课堂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等重点问题,制定好学科基地活动方案,定期开展好学科基地活动,使学科基地成为学科建设与学科质量提升的重要阵地,成为全区教学改革的实验基地和示范基地。

⒌课程建设。参与并支持学校课程建设。学校课程必须安排固定时间和教师认真组织实施,不断加以完善。加强教学方法和活动方式研究,努力提高教学效率。我室将在教学调研中关注学校课程计划执行和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月份,将组织开展中学校本课程方案评比活动。

五、切实加强队伍建设

⒈教研员队伍。要进一步明确学科教研工作目标就是建设区域学科优秀教师群体、打造区域学科教研工作与课堂教学改革特色、全面提高区域学科教学质量。教研员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要有扎实的教研功力。开展争做优秀 “研究员、教练员、指挥员”的主题教育活动,带头研究学科教学、研究教师和学生、研究教学管理,提高研究能力;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指导学科教学、指导教学管理,提升指导能力;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科学谋划学科发展,增强引领能力,为基层学校提供更好的服务。教研员要坚持做到“八个一”,即每学期读好一本书,研究好一个围绕学科有效课堂教学、常态课改进计划或者学科领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课题,培养指导一名青年教师,开设一次专题培训讲座,开展一次高质量的学科调研,提炼一个学科课堂教学经验,蹲点一个学科教研组,建设好一个学科基地。努力把教研室建设成为教学研究的学术中心、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心、咨询和指导的服务中心。

⒉学科中心组成员队伍。完善学科中心组成员管理与活动机制,定期组织开展研讨交流和专题培训活动,发挥他们在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引领作用。

⒊骨干教师跟踪管理。组织开展好骨干教师“有效教学”评课活动,进一步发挥骨干教师在推行《行动计划》中的示范作用、表率作用。

⒋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坚持研训结合,边研究边培训,重点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训等方面加强业务培训,着力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进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指导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引导教师关注日常教学,以发现、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方式,提升专业素养。大力推进网络教研,扩大教师合作交流范围,构建新型教师发展平台,形成重实践、重研讨、重反思、重合作的研究氛围。组织开展教学论坛、教师教学技能展示和比赛等专项活动,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平台。

六、不断完善质量监控

加大质量监控的力度,组织开展好学生学习质量监 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控与分析工作,使围绕质量提升的监控工作更加科学、规范、细致、准确。

⒈加大随机监控。立足常态,在各种形式的调研中加大随机监控力度,选择部分学科,根据教学进度和计划,围绕常态课教学目标,设计监控试题,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⒉组织好专题监控。围绕重点工作,开展专题调研监控,在全区营造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完善工作措施,形成质量提升的工作机制。

⒊做好阶段性监控。对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学业质量进行阶段性监控,及时准确了解学科教学现状,发挥监控的指导与改进功能。

加强测试质量监控结果的分析研究,在做好认真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改革教学管理,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评价和教学指导的科学化水平。淡化监控的评价功能,强化监控的指导与改进功能,发挥网上阅卷在质量监控中的作用,提高监控的科学性、准确性。

七、抓好高中教学工作

⒈认真规划。树立“高中三年一盘棋”的观念,在认真分析本校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好高中各个年级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抓好落实。

⒉开展调研。围绕集体备课、作业管理、讲评课效益等组织开展对高中的调研工作,了解高中学校教学与管理工作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学校管理工作水平。

⒊分学科开展高三复习观摩研讨活动,着重研究各学科指向高考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的途径与方法。组织教师参加市高三教学研讨和集体备课活动。

⒋认真组织开展好高三年级测试。加强考试过程管理,对考试进行客观统计分析,为各项工作提供指导的依据。

⒌加强高三命题研究。以暑期举办的高中语数外命题高级研修班为契机,加强命题工作指导,提高教师命题研究能力。

八、加强教科研管理指导

切实加强对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努力提高教科研工作水平和实效。

⒈成立教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加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对学校教育科研的组织领导、工作目标等提出具体要求。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出台《教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和《学科课题过程管理指导意见》,进一步就学校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申报评审、管理指导等提出明确的运作规范。

⒉强化学科课题研究的有效指导。建立学科课题过程资料跟踪管理制度,发挥教科研工作对学校的指导与服务功能。以区域自主学习、质量改进等课题为抓手,促进学科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选好自主学习课题研究点上的学校,加强研究工作过程指导与管理。同时,各个学科要以学科基地为依托,确定自主学习研究课题并开展研究,使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⒊完成各项教科研常规工作。按照计划做好课题的立项、申报、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各级论文评比工作。

九、统筹协调各类教育

⒈职业教育。围绕课程改革,引导开展校本“主题式”研修活动,努力实现课程模式“企业化”、课程内容“项目化”、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以课改促办学特色的突显,以课改促教学效益的提升。丰富活动载体,拓宽师生的视野,推进“名师工程”,扩大“双师型”和骨干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努力改进技能教学方法和措施,推动学校技能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切实落实阶段性目标,确保学生考工合格率。全面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提高全体学生的技能水平。引导教师深入学习省厅颁布的《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和区教育局制定的《丹徒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镇江市综合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教学进度建议》。本学期将对其执行情况作专项调研,促使学校在教学过程管理、环节管理上做到精细化、长效化。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

⒉幼儿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深入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着重围绕队伍建设、保教管理、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等方面开展教研工作。要倡导学习,积极培育学习型组织,引导保教人员学习教育理论,拓宽知识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强化课程管理,提高园长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提升课程实施水平。加大区级教研和园本教研的力度,帮助教师解决保教实践中的问题与困惑。开展课堂教学专项调研,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与指导,为教师搭建活动平台,锤炼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进一步规范保教管理,优化一日活动,提高常态下幼儿活动的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各幼儿园根据自身情况,确定研究重点,在此基础上,认真制订方案,预设研究成果,夯实研究过程,期末进行展示。

十、其他工作

在着重抓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认真做好珠心算实验研究、读书活动、教学基本功竞赛等工作。

⒈开展好珠心算实验研究。把珠心算实验研究作为区域特色着力打造,按照《珠心算实验研究规划》,认真组织开展好相关活动,做好典型的培植与经验的推广工作,使全区珠心算实验研究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⒉继续推进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各校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厚的读书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积极创建“书香班级”和“书香校园”,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让每一位学生亲近书本,养成爱读书、好读书的习惯。本学期将在各校“校园读书节”评比的基础上举行“丹徒区小学书香校园”表彰活动,月份组织开展“丹徒区小学生古诗文诵读比赛”。

⒊做好第七轮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工作。按照大市第七轮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的要求,做好区内相关学科基本功竞赛评比、选拔和指导工作。

⒋组织好专题教学研讨与评课活动。开展命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等形式的专项评比活动,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技能和素养。

第9篇

【关键词】构筑理想课堂;《主题文件夹》建设;优化网络教研

在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中,原本教研即满足幼儿园自身发展的需要,又立足幼儿园的长远发展,对促进本园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近年来,按照新《纲要》的要求,我园积极拓展原本教研内容和新模式,立足原本实际,以研促教,努力寻求有幼儿园自身特色的原本教研之路。

一、以“构筑理想课堂”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教研模式

课堂教学研讨是幼儿园最基本一种的教研模式,我园把目光聚焦于课堂,立跟课堂,进行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探索,通过“精品教案分享”、示范课、展示课、汇报课、教学比武等多种方式和途径,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将原本培训直接走进课堂呈现课程的魅力,让教师充分“卷入”到课程当中来,在参与中提高。

(一)立足课堂,强化基础教研

幼儿园教研活动已形成制度化――每周周二集中教研活动,每周五年段组活动,平时根据计划每月安排一次大型教研活动。通过“专业素养+人文素养”的培育,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以“支架式”理论学习、“问题挂牌式”专题讨论、“互诊互评式”集体备课、“滚动推进式”导师制度等,不断锤炼教师的教学技能,积淀教学基本功。

(二)抓住问题,重视应用教研

以教研组、年段组、帮教组为平台,以教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为焦点进行研究,具体方式和过程:“靶子课”呈现问题;“原点叩问”聚焦问题;“示范课”解决问题;“透视课堂”生成观点;“经典反哺”指导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高效性。实施青年教师模仿课、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抓准共性问题,逐步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三)找准点子,加强专题教研

针对本园教育教学情况,组织开展了主题课程研讨,语言领域专题研讨、健康领域专题研讨、科学领域专题研讨、礼仪教育研讨等,我们先采用“组”的形式进行交流探讨,运用集体的智慧进行疑难的解惑。然后鼓励教师通过“实践――反思――在实践――在反思”的途径进行,直到教师教师获得较为满意理想的结果为止,从而提高教师教学、反思及改进能力。

二、以“落实主题课程”为目标的《主题文件夹》建设的主题课程教研模式

幼儿园《主题文件夹》的内容是以年段为单位,共同讨论、制定、收集,让教师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主题的确立,目标的制定,主题计划、教案设计、主题下环境创设、家园互动、幼儿活动过程的记录、幼儿发展评价、活动反思等课程实施全过程。

通过主题课程研讨进一步完善《主题文件夹》的创建,要求教师将活动方案、活动后的反思、听课教师的评价、方案的调整计划及时予以汇总和整理,最终形成完整而有质量的文字资料,作为今后设计和组织活动的借鉴。我们通过这样的操作流程开展:年段组教师集体备课――第一次课堂教学展示――全体教师的听课、评课 、研讨、业务园长的指导――第二次教师改进课堂教学展示――全体教师的听课、评课 、研讨――第三次课堂教学展示――全体教师的听课、评课 、研讨,总结,形成最优化的教案,收集到主题文件夹中。通过这样的主题课程研讨,促使教师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尤其让教师探究“是什么”、“为什么”,逐步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智慧,从而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主题文件夹》的建设过程,培育了教师的反思文化,倡导了教师的行动研究文化,使教师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萌发教育智慧,改变教育行为,从而落实课程质量。

三、以“教师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共同体”为特点的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发展教研模式

(一)以点带面,倡导个性教研

我园注重教师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营造学习文化,培育反思文化,鼓励教师多阅读,多写作,倡导行动研究文化,立足教研,努力打造一支学习型、反思型、研究型的师资队伍。

倡导教师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找课题,课题不求大,不求异,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要求教师的科研要研究真问题,科研的成果要能实实在在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有多个课题成果获奖。教师人人撰写论文、案例,多人次在市级获奖。

(二)依托信息技术,深化网络教研

网络教研是指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利用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一种新型教研模式。

1.电子备课──上传教案交互修改,实现资源共享

备课是提高现代教学水平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幼儿园历来把集体备课作为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教师集体网上备课,跨越了时间、空间甚至学科的限制,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上进行专题研究。

2.博客论坛──借助网络平台展示自我,收获研究乐趣

2006年,幼儿园全体教师均注册了教育博客。通过教师博客平台,构筑了一种资源共享、自主化、互动式的园本教研新模式。开展网络教研活动以来,园领导更起到了率先引领作用,经常参与网络研究,网上评课,发表观点并及时整理发表日志。

3.班级博客――借助网络平台,快捷有效地开展家长工作

班级博客、幼儿博客已成为幼儿园家园沟通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博客上与家长共赏孩子的教育问题,给家长提供正确的育儿及教育点子,深受家长的欢迎。

几年来,我园通过构筑理想课堂、《主题文件夹》建设以及优化网络教研这三大模式,通过强化基础教研、重视应用教研、加强专题教研、倡导个性教研、深化网络教研这五条主线为教研路子,以传统教研+网络教研相结合的园本教研为教师的发展和研究搭建交流平台,使教师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萌发教育智慧,改变教育行为,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第10篇

(一)坚持教育理论学习,端正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观

作为主管教学的校长,能够紧跟教育发展形势,学习新的教育思想,新观念,掌握教育的动态发展。本学期重点学习国务院有关基础教育改革的文件,并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课程改革的六大目标”等文章,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制定本校教学计划,组织本校的教学工作。教学工作,以教科研为先导,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新教法,探索新的育人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开展各项工作。

(二)抓好课堂教育改革

1打好课堂教学攻坚战

为了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落实区教委关于“打好课堂教学攻坚战”的要求,我校于年2月开始,广泛开展课堂教学评估活动。所做工作:召开教学专题会,布置课堂评估工作计划,评估标准,提出改进课堂教学的实施意见;组织以督导室、教研员、骨干教师为主的教学评估小组;组织听课、评课。这项工作是本学年工作重点,从抓课堂教学入手,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配合教学评估,相继开展“教学展示月”“教学开放周”“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法大讨论等活动,均取得良好效果。

2抓好教研、科研,使教学改革深入发展

随着我校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学改革的管理成为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本学年学校进行多项教学改革。史、地、政学科整合实验,是本学期一项具有开拓性的改革实验,配合田校长抓好人文学科的教学,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织展示课、组织专题研讨,积极推动人文学科教学的发展。

继续搞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实施两年,取得良好效果。本学期重点,加强B层学生管理,加大听课,教学检查的力度。初三年级学科分层,有效解决两极分化问题,适时进行调整,采取分班分层,毕业班的分类推进取得良好效果。

自辅教学的研究,讨论式、启发式教学的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使我校形成良好的教研气氛。教科活动增强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自觉性,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使我校课堂教学发生很大变化。

(三)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管理的效能

1将教学质量管理作为管理的核心,用不断提高与发展的质量目标,对影响“教”与“学”的各种因素,进行检查、分析、控制,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和质量的提高。亲临教学一线,掌握第一手情况。本学年,深入课堂,坚持听课共100多节,了解掌握教学动态,适时指导。监控各年级教学质量,重点抓好初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制定初三预达目标,定期召开教师会,加强质量分析,及时调节。复习要求明确,讲究方法,讲究策略,确保质量。届考取优异成绩。

2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

制定中学青年教师培训计划,成立青年教师培训领导小组。组织新教师培训,讲中学制度,常规要求,使新教师适应环境,规范行为。召开一帮一师徒结对子会,并随时检查落实情况。组织跟踪听课,青年教师展示课,展示课,在教学中起到典型示范作用。关注青年教师的提高与发展,对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3大力推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组织电教技术培训与考核,将教学信息化,教学手段现代化作为评课的重要标准,推荐好课,好课件。协助电教处检查验收电子备课教案,组织优秀教案展示。协助电教处进行班级网页评选,组织班级网页展示会。

(四)其他工作

1尝试非教学人员的组合聘任。

年暑假期间,组织聘任领导小组,论岗,修定岗责,组织任聘。组合聘任,作为我校人事制度改革的继续,进一步完善了竞争机制。

2教师节组织“以崇高师德,回报社会”开放日活动,通过展牌、电教资料,向社会汇报中学近两年来的改革措施及取得的成绩。

3组织完成年督导检查评估资料汇总

4完成年干部、教师年终考核鉴定及晋级教师考评。

5今年外来学访人员很多,多次接待来校学访的干部、教师。

第11篇

【关键词】学有优教;教育科研;转型策略

一、建设教科研一体化

从教研分层的角度,校本教研注重活动常态、校际教研注重分享交流、联片教研注重学习拓展。从教研目的角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注重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包括教师职业道德、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从关注学校到关注学生,突出我校的主课题价值,以课题为引领、课堂为阵地、学生为对象来转变教师观念,以大组变小组、大型变微型、会议变活动来转变教研方式,积极开展灵活机动的主题式微型教科研活动。比如,从学校主课题分解出十几个子课题,由各学科老师认领,作为区学年课题来开展研究。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试卷作业、教学论文等经验和成果集中地研究学生和课堂教学。

我们确立了“开展微研究活动,实施教科研整合”的转型方案主题。积极落实“校本教研制度”,以“学科为基础,问题为中心,案例为载体”的原则,组织教师开展“课例研修”。转变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注重实效。以教师的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对一节课的全程描述或其中若干件教学事件的描述,使之形成个人反思的对象、理论研究的素材或其他教师学习的范例。结合我校苏州市十二五主课题和特色课题研究内容,以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作为考察重点,运用观察、记录、分析、反思等手段,通过选题、选课、设计、实施、课后讨论、撰写课例研究报告的动态的过程,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来开展微型的有主题的教科研活动,实现教科研一体化。

二、形成双层三级教研机制

双层指教师和学生层面,三级指教务处教科室为一级、教研组(备课组)为二级、教师为三级。教务处和教科室负责全校教科研计划、管理、实施,主要负责校本课程开发、组织协调、分析反馈。教研组是骨干力量,负责组计划制定实施、疏通反馈。教师是具体执行操作实践者,是实施校本教研活动最直接和最关键的力量。

三、落实课堂教学优教优研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教学质量提升成败主要在课堂。在常规教务管理的基础上,我校加强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做到有计划、有方案、有检查、有落实、有兑现、有奖惩。教务处会同教科室根据学科教学特点,制定了相关的检查和管理规定,从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考试考查等具体的教研活动等方面实行量化管理。每学期校长室组织行政人员进行随堂推门听课,了解和把脉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引导教师自觉做到“教师少讲,学生多学,教师精讲,学生精练,及时反馈,当堂达标”,让教师树立效率和质量意识,切实向课堂要质量。备课组适时开展微教研,及时总结经验和提出改进建议,让教研活动为课堂教学服务。

坚持观课、巡课和教研参与。目的是为了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更好的落实过程管理。深入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掌握学生的学习、纪律情况,巩固优良的教风与学风。聚焦细节管理,提升管理品质,发现问题,让问题变为教研活动的具体研究内容。

四、开展实时合作教研

教研组和各学科的备课组是教研活动成败的根本。学校所有的教研制度和活动计划最后都由他们去实行。我们建立了语、数、外、物四科教科研组和理、化等共16个备课组,由一线教师负责本学科的小组教研活动,制定学期计划、教学月计划甚至周计划,开展微教研活动,实时掌控各科教学情况及时上传校园网。

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落实减负增效目标,促进教师深入开展作业效能研究,我们制定了《有效作业设计基本要求及考核细则》,要求各备课组长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进行作业设计分工,并利用每周的集体备课活动研讨下周的作业内容,每份设计的作业必须在上面注明命题人、审核人、学校意见、作业完成预计时间等信息,并由备课组长审核,年级组长签字同意,同时出卷人要提供试做的范卷;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自主创新编制作业,对现成相关资料必须认真选择,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和开放性,作业类型的多样性和合理性。优化作业的编制,同时要求加强双基训练、难度系数分层布置,作业编制完成后把电子稿发送到各备课组邮箱,建立各科年级题库。让教研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五、实施学科目标教研

注重教学实绩,加强“六认真”教研检查。教务处定期组织校行政人员和教研组长对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教师范卷等“六认真”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并及时反馈整改建议。每学期不定期组织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课业负担,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开展办公室微研究,及时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作业质量。对部分年级学科进行质量调研,及时了解课堂的有效性;组织各备课组开展听评课、微课、赛课等活动,相互取长补短。同时做好“培优、补差和提中”工作,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实行重点跟踪调查,做好个别辅导,争取合格;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及时进行鼓励,推广优秀学习方法。教务处每学期对期中和期末两次调研检测情况都及时进行质量分析,通过教研活动推广优秀教师的成功做法。

六、融合课程创意校本教研

第12篇

【关键词】“三三”学本课堂改革 综合课题 草根教研 小微课题

一、以综合课题为“模”,确立课改航标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较好地实现课改目标,学校几经论证,选定了相关的综合课题,以此引领课改的方向。

“三三”课堂教学(全称是“三环节、三联串”课堂教学)核心内涵是“一单、二识、三要素 ”。一单,即依托《自主学习单》组织教学,它由“预习――任务串,交流――问题串,反馈――评价串”三部分组成。高质量的《自主学习单》是高效课堂的依托和保障。二识,即课堂教学秉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摒弃满堂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反对一刀切”这两大主旨。课堂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学习单》的中“预习任务串”,师生共同围绕“问题情景串”展开交流讨论,并运用“反馈评价串”检测提高和巩固知识,通过对“预习任务串、情境问题串、反馈评价串”精心预设和精彩生成,积极构建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高效“学本”课堂。三要素,即“学习单导学、合作式学习、多元化评价”,这是支撑“三三”课堂的三个核心要素,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三个助推器。

二、以“草根教研”为基, 夯实课改足印

所有教育改革的最终指向,不外乎是使教师成为变革的主体,最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校课改的行进要融于校本草根教研的全程,才能切实促成教师的改变和成长。我校“三三”课改的实践过程中,校本教研“三个一”系列活动夯实了课改的基石,夯实了课改的坚实足印。

每课一“单”,精编《自主学习单》。“三三”课堂得以实施的前提是编制高质量的《自主学习单》。为在编制过程中实现教师层面的“减负提质”,备课组需根据组内每位教师所积累的实际经验、教学个性特长进行科学分工。作为主备教师,必须对分配的课例进行“精雕细琢”,确保“预习――任务串”“交流――问题串”“反馈――评价串”科学高效。首先由主备教师完成“初稿”,提前一周供其他成员共享;其次由授课教师根据本人教学风格经验和本班学生学情实际进行个性化的修改后形成“二稿”,投入课堂教学;最后经课堂教学的实践,结合课堂生成与教学心得作再次修改形成“精稿”。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要在使用过程中进行不断的修改、补充、完善,而不能“一劳永逸”。

每周一“磨”,精磨课改研讨课。典型成功的课例展示活动是推进课改纵深发展的有生力量。我们要求每个备课组在集体备课基础上扎实开展每周一次的“主题式磨课”活动,旨在对“预习――任务串”“交流――问题串”“反馈――评价串”三部分进行主题式的“打磨”。课改展示课的计划期初由教科室牵头制订并按周实施。每个教研组须扎实按计划每周开展“主题式磨课”“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 “同课异构”等主题研讨,对“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活动转换、课堂提问、课堂反馈”等进行跟踪记录,引导教师反思和总结,以此来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行为,更好地把握不同学科的课改路径,找准课改切口。

每月一“坛”,精设课改论坛。 每位教师结合《自主学习单》的编写及“磨课”交流、学习培训等所得,参与学校定期组织的“课改论坛”。“课改论坛”有时是面对面的“课改沙龙”,有时也是书面化的课改感悟分享,学期初由教科室牵头制订计划并按月实施。活动中,老师们或畅谈课改的感悟体会,或交流具体做法措施,或讨论遇到的困惑疑难,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围绕主题畅所欲言。发言、交流材料定期结集,优秀作品在校园网或校报《越风》、校刊《课改采风》等进行进为广泛的交流与分享。

三、以“小微课题”为帆,加速课改进程

每日一“单”,每周一“磨”,每月一“坛”――行思相随,教师成为学习的主人,教研活动不再是“鸡肋”,学习、研究、反思、交流逐渐成为教师们的生活习惯,这一切大大加速了学校课改的进程。同时,老师们在设计《自主学习单》、投放课堂教学和反思教学行为的过程中,遇到一系列困难,产生一系列困惑,从中发现了一系列值得研究的问题,形成了最初的“问题群”,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提炼,“小微课题”得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