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信息技术教研组

信息技术教研组

时间:2022-11-13 10:49: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信息技术教研组,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信息技术教研组

第1篇

忙忙碌碌,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本学期,我们信息技术组的老师在这个学期,立足岗位,团结协作,求真求实,教书育人,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并且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在这个基础上,基本完成了远程资源设备的管理与电教设备的管理登记工作。现将这个学期教研组工作总结如下:

1、立足实际、搞好教学。

我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掌握比较欠缺,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从没有学过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是个空白,甚至不知道鼠标的用法,不知道开关机的方法。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呢?虽然多多少少接触了电脑,但大部分都是在网吧接触的,他们的思想观念里面计算机就是用来玩的,至于学习豪没有兴趣。怎样让一个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的学生,熟练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让那些对计算机教学没有兴趣的学生转变观念,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我们组的老师进行了“分层教学”,增强兴趣,多设计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情景的模式,并加强个别辅导、实现同学间一帮一、多帮一,基本解决了常规教学中难以攻克的难题。2、立足教学、搞好教研组工作

在教务处的要求与指导下,这个学期的教研组工作是非常正常的,我们在开学初就针对各个年纪严格制定了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教学任务,做到教学伊始,整体把握,有的放矢。

3、责任第一,管理好电教设备

我们学校现有学生机88台,教师用机22台,两个学生机房,一个教师电子备课室,各个教研组也配置了电脑,四个多媒体电教室,还有其他各类电教设备。为了保障教学工作正常运作,我们组教师切实做到对电教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能自己检修的一定及时检修,需要保修的也及时向学校反映,尽量做到各类电教设备的正常使用,不影响教学教学工作。

4、抓好电教设备的使用登记制度

由于我们学校中小学学生机房是分开的,学校规模较小,整个中学部信息技术教师一人包,小学部信息技术教师一人包,所以在使用登记的时候少于监督,难免出现偷懒缺少登记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组此次切实落实学生机房的使用登记制度,建立使用登记表册,做到节节登记,清晰明了。对多媒体电教室的管理基本上沿用以往的表册,严格按制度落实,做到课前定课,课后登记,不定时检查统计,上报统计结果,切实配合学校年终对教师的远程教育设备使用情况的检查,做到有理有据,不弄虚作假。

第2篇

    本学期,我们信息技术组共开展了教研活动四次。本组教师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教研工作保质保量,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认真开展专题研究,积极作课,以“我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为主线,提高教学质量

    11月10日上午 ,杨海健老师在渤海所小学做了一节题为《设计和编辑课程表》的研究课。此课根据学生实际,备课精心,问题设计合理,并充分展示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特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进行学习,最终在分组合作中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课后的研讨中,大家以本节研究课为出发点,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微机课中的有效应用进行了探讨与肯定。此活动使大家对于课程的把握方面有了新的领悟。

    二、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大形势下,进行学科整合的探索

    12月10日下午,朱春龙老师在南冶小学进行了一节“综合实践与信息技术整合”实践的活动。由于课前朱老师与综合实践学科教师多次沟通探讨,活动中充分发挥出本学科网络资源的优势,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已经水到渠成了。在教研室主任李老师的点评中,我们对本学科在整合中的地位及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实施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三、以质量抽测为样本,寻找自身差距有不足,认真进行“两个标准”的研讨

     12月13日下午,由中心校曹仲帅、李保国、杨海鹏三位老师牵头,在南冶小学进行了信息技术抽测质量分析和“两个标准”的研讨。活动中,本组教师基于抽测质量分析,查找自身在教学中对于课程的把握方面的欠缺,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两个标准”的研讨工作使大家对于教学有了明确的方向。

    四、认真组织学生进行论坛交流与展示,为我镇网站健康、高效发展搭建有力平台

    12月29日下午,我镇信息技术组的展示与交流活动如期在学生论坛中拉开了帷幕。由于网络问题,只有渤海所和三渡河两所小学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中,两所学校的同学们在信息技术教师的指导下,争相进入自己的论坛,切身处地的、真正的成为了这里的主人。

第3篇

信息技术组的老师也在这个学期立足实际、搞好教学,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并且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这个基础上,还为各级信息技术竞赛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现将这个学期教研组工作总结如下:

信息技术教研组的教学工作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这个学期。先后花费资金十几万元为学校新添置了一个拥有三十台微机的电子阅览室,为一个拥有四十三台微机的旧机房从10M带宽的集线器升级到100M带宽的交换机,从而实现了校两百多台电脑全部接入校园网的愿望,撤除电子备课室,新置课件制作中心,为每个学科办公室配备一台微机,解决了教师做课件、查找获取信息不方便的难题,并为三个计算机教室配备了新椅子。使我信息技术教研组的老师得到莫大的鼓舞。

1、立足实际、搞好教学。

我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拥有一些转学生,与其它学科不同的是这些转学生之前从没有学过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是个空白,甚至不知道鼠标的用法,不知道开关机的方法,而其他的学生呢?已经会在网上邻居查找游戏,知道怎么将一个文件夹共享、隐藏、给共享加访问权限,有的时候老师都拿他没有办法。怎样让一个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知识的学生,熟练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我们组的老师进行了“分层教学”的模式,并加强个别辅导、实现同学间一帮一、多帮一,基本解决了常规教学中难以攻克的难题。

2、立足教学、搞好教研组工作

在教务处的要求与指导下,这个学期的教研组工作是非常正常的,每个月都有教研组工作小结,集中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落实,并有记载,每月至少有一次专题性理论学习,内容针对强,且有带头中心发言,积极参加教研组的课堂教学专题性研究。每月组内至少开出两节研究课,每月至少听课四节以上。并做好听课笔记。

3、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组内三位教师平时注重自己的文化、业务学习,能攻记一本教学理论书,泛读两种以上杂志,撰写一定质量、教学论文,卡片摘记每月十张以上。任何教学活动总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条主线,信息技术更是如此。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笔者参加了2002年浙江省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备课会,参加了温州市低年级信息技术备课会,组内三位老师参加了市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研讨会。笔者制作的两个课件被市电教馆评为两个一等奖,在该次评比中一等奖仅十三名,为我校争得了荣誉。

4、竞赛辅导成果较好

深深感到只要立足实际,根据上述总结。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大纲,研究好学生,争取学校领导、师生的支持,就能创造性地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就能使我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

合计八百余人次,本学期我组组织学生竞赛辅导八十余次。温州市信息学奥赛中,吴艳丽老师指导的朱蕾同学以温州市第十四名的成绩获得了瑞安市唯一的三等奖,为我校及我市争得了荣誉。校的周允庆同学被市电教馆选拨为瑞安市三个之一的选手参加温州市青少年现场网页制作比赛,比赛未果,校的胡玉树同学被市电教馆选拨为瑞安市五个之一的选手参加温州市现场手操报制作比赛,比赛未果。但本身能参加就是一种荣誉,说明了市教育局、电教馆对我校信息技术教学的充分肯定。

第4篇

        二、工作要点:

        1、对全镇信息技术课程教研活动进行统筹安排。由于各校信息技术教师人数不多,难以真正地开展校本教研,因此,需要将全镇信息技术教师组织起来,开展教研活动。结合我镇实际,本学期小学教研活动将采取片、区结合的形式开展。组建片级信息技术学科教研组,定期开展分片教研活动,在片级教研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开展镇级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全镇按区域分为四大片:西河、滑石、鹅塘、大石,相关区域学校的信息技术课教师参加相关片的教研活动,时间定于每周五上午。全镇教研活动间周一次,主要内容是进行了信息技术学科教材教法培训、教学经验交流及先进教学理论的学习。初中信息技术老师以全镇教研活动为主,每两周一次,周五上午进行,主要内容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培训及主题教学研究活动。由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较少,因此,小学教师的教研活动与初中教师结合在一起开展。

        2、坚持深入基层下校调研活动,到信息技术教学现场进行调研,了解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情况,以便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第一手资料,使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更有针对性。本学期下校调研范围将由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扩大到全镇各级各类学校,以求全面了解全镇信息技术教育的状况,并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进行相应的指导,制定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常规规范。

        3、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的研究。与教科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携手,开展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研究,在镇小学语文中心教研组的基础上组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研究中心组(成员为原语文中心组成员),每月开展一次教学研究活动,进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探索,并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逐步将学科整合研究范围推广到其他学科。

        4、积极开展网上教研工作。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网上教研是一种非常有效教学研究新途径。本学期,我们将建成全新的信息技术学科网站,该网站将成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信息、教学理论、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成果展示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全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进行了教学资源共享和网上教学经验交流。

        5、组织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及相关学科教师参加省、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竞赛;组织信息技术创新与初中活动。

        6、逐步组建各校学生信息技术兴趣活动小组。学生信息技术兴趣活动小组,是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发展学生信息技术特长的重要阵地,各校要建立本校的学生信息技术兴趣活动小组,利用每天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信息技术兴趣活动小组课外活动,组织有信息技术特长的学生进行培训,使这些学生的特长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信息技术竞赛培养人才,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

        1、组织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进行教材教法培训。

        2、组织初中教师参加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竞赛。

        3、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竞赛。

        4、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研究中心组成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讲座。

        5、下校调研(中小学各4所) 该文章由(第一§范┆文网)整理;

        十月:

        1、组织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进行教材教法研讨。

        2、组织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进行教材教法研讨。

        3、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指导活动。

        4、筹备组织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

第5篇

一直以来新教师都是我们重点关注的群体,为了帮助他们适应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我们在区域研训活动中组织新教师观摩优质教师的课堂教学,让新教师了解如何备课、如何组织教学,尤其是如何上好始业课。新教师在模仿中练习,在学习中实践,逐步练好教学基本功。

2010年9月,为了更好地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更有针对性地助力新教师的成长,我区全面实施“点对点”的牵手行动。具体办法是:5位二层次骨干“一带二”,牵手三层骨干和区教坛新秀,专项引领教学研究;三层次骨干“一带一”,牵手三年内新教师,全面指导教学技能,并制定了《江干区信息技术学科牵手行动实施细则》,以三年为一周期。除师徒间日常交流指导外,牵手行动还作为区域研训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区片协作组研训、校际联盟研训、校本研训等整合实施,注重过程管理。牵手结对的教师们在业务上相互促进,在生活上彼此关心,师傅在引领示范中不断提升,徒弟在学习分享中不断进步。在牵手行动中我区涌现出很多优秀的师徒组合,他们在牵手行动中协同共进,共同成长。

2014年9月,第二轮牵手行动以“牵手行动进校园”拉开帷幕,由我区三层次骨干教师、各校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组成研究团队,每学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走进2~3所学校,力求推动“每校一主题,每组一特色”建设。2014年10月,“牵手行动”走进四季青中学,推出了教研组的“网站助力教与学”的主题研究;2014年11月,“牵手行动”走进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实验学校,推出了教研组的“学为中心的信息技术课堂任务设计”主题研究;2015年4月,“牵手行动”走进天杭教育集团,推出了教研组的“Moodle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应用”研究主题;2015年5月,结合江干区“钱塘之春”系列活动,牵手行动走进了采三,推出了“基于3D打印技术的特色课程建设与实施”校本研究主题等。“牵手行动”推动了我区信息技术校本研训的有效开展,也发挥着校本研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2016年3月,我区信息技术教研大组和核心团队在总结以往牵手行动经验的基础上,以“牵手行动共同体”的形式对第二轮牵手行动进行了拓展。每个共同体由二三层次骨干及五年内年轻教师组成,并将2016届准新教师也纳入共同体中。本轮牵手行动提出了“分层培训,分段实施”策略。第一年新教师侧重教学常规,第2~3年侧重教学方法,第4~5年侧重专题研究。每个牵手共同体自主设计、自由活动,围绕“课堂观察・课例研究”展开,借助“互联网+研训”,线上线下齐头并进,江干教育网和江干信息微教研公众号同步推送。每学期举行青年教师教学展示和牵手行动总结交流活动,分享牵手行动的历程及成果,见证牵手行动的成效。

在“牵手行动”中,每一位江干信息人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例如,东城实验学校的洪优萍老师,在第一轮牵手行动中还是位三年内新教师,在师傅的指导下,教学、科研、竞赛指导等各方面都逐年进步,成为区二层次骨干教师。近几年,她又接连获得区、市、省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并在2015年11月荣获全国课堂教学展评特等奖。在第二轮牵手行动中,她已成为师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示范引领,积极地影响着新教师。

骨干教师优秀品质需要传承,学科精神需要传递,年轻教师的成长需要引领。牵手行动让我们青蓝牵手,结伴前行。

第6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研组 集体备课

在新课程实验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学校、所有的教师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如何面对全新的课程体系、内容、教学方法,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指标。过去使用了多年而十分熟悉的教材变了,过去熟悉的教学环境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也在发生变化,面对新观念、新教材、面对新技术,教师的工作方式必须随之改变。特别地,如果说过去教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体劳动的话,那么现在则需要更多借助教师团队的集体智慧。

1 当前学校教研组建设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首先,在目前,教师负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只有在教学活动中的问题,才能促使教师深入教育科学研究。教师们普遍感到在校除了教学、批改作业,还要辅导学生,每天的时间显得不够用,想多花一点时间认真备课都不行,多数情况是在家后晚上备课,难免出现资料来不及收集,教学素材准备不充分,显得匆忙和粗糙。教师们急切需要更好的解决办法。

面对这些新的问题,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教研组集体备课,不仅需要本校教师交流,还需要听听外校同行的意见;这种形式的集体备课可以集中来自各方面的智慧,非常实惠,也非常及时。但是把这许多人召集在一起进行集体备课固然是个好主意,但做起来又谈何容易!大家都有空的备课的时间不好选,大家都能到场参加备课的地点不好定。

其次,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多的进入到我们的日常教学教育工作中,教师们面对互联网中的大量教育教学资源需要自己去收集整理,缺乏相互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共享,造成大量资源与时间的浪费,工作效率低下。

2 信息资源环境下生物教研组集体备课模式研究

2.1 研究的理论依据。

2.1.1 教研组作为学习型组织的一种重要形式,它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理论、教学理论,开展教学研究,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师思想水平、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研组作为是学校教师队伍的最基层的组织和团队,加强教研组建设,是学校整体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教研组中开展集体备课,目的是让教师们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

2.1.2 网络作为一种信息工具可以用来支持各种教学体系,支持各种教学模式和方法。换句话说,网络不是为某一个教学理论或模式所独有。它为现代化教学思想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信息化平台”。网络不仅有助于实现“行动主义”的教学思想,它还可以成为沟通或融合“主知主义”和“行动主义”的纽带和桥梁,弥补它们各自的缺陷或不足。

“网络”是指由“因特网”和校园网组成的网络系统,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收集、整理教育教学工作中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提高。“环境”从技术层面讲,网络是资源获取的场所,它的信息的承载量远远超过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它是信息交换的场所,人与人、人与支持系统之间的交流,已经不局限传统意义上的交流方式,而是一种全新的,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的交流方式;它是解决问题的场所,在这个场所中可以通过合作、交流、共享等方式去解决教学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社会层面讲,尽管它有虚拟的色彩,但它也是“现实生活场景”的一种,同样可以提供人们生存、学习、交流的空间。

信息资源环境下生物教研组集体备课方式研究是以新课程实施为导向,主要是在教育教学理论和信息科学理论、指导下,以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网络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寻找以教研组为核心的,以“共享资源、共享智慧、协同工作、和谐发展”为宗旨的集体备课方式,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提高备课效率目的。

2.2 研究内容、方法。

第7篇

本人三年特岗合同已满,向上级申请转为正式教师。现将本人任职三年来的主要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思想觉悟高,爱岗敬业,责任心强。

我在担任现职期间,政治思想觉悟高,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立场坚定,恪守××员的诺言,遵纪守法,作风正派。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把教育好学生视为神圣的使命,视为自己人生的理想,安教、乐教。我谦虚进取,事业心强,讲原则,待人热情大方,关心集体,关心他人,有团队精神。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任劳任怨,积极协助领导的工作,工作态度得到领导、教师以及群众的一致好评。能尊重、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本文来源:文秘站 水平,为教育事业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不断学习,努力钻研教学,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

任现职以来,我均担任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在教学中不但推广信息技术知识,而且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注重渗透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严把教学质量关,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同时主动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教改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教学能力显著提高。

1、立足实际、搞好教学。

我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小学没有开设信息课,与其它学科不同的是这些学生之前从没有学过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是个空白,甚至不知道鼠标的用法,不知道开关机的方法,而有的学生家里有计算机,他们已经会在网上邻居查找游戏,知道怎么将一个文件夹共享、隐藏、给共享加访问权限,有的时候老师都拿他没有办法。怎样让一个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知识的学生,熟练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我进行了“分层教学”的模式,并加强个别辅导、实现同学间一帮一、一帮多,基本解决/,!/了常规教学中难以攻克的难题。

2、立足教学、搞好教研组工作

在教务处的要求与指导下,这个学期的教研组工作是非常正常的,每个月都有教研组工作小结,集中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落实,并有记载,每月至少有一次专题性理论学习,内容针对强,且有带头中心发言,积极参加教研组的课堂教学专题性研究。每月组内至少开出两节研究课,每月至少听课四节以上。并做好听课笔记。

3、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平时注重自己的文化、业务学习,能攻记一本教学理论书,泛读两种以上杂志,撰写一定质量、教学论文。任何教学活动总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条主线,信息技术更是如此。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参加了20__年陕西省因特尔培训,参加了09年的陕西省骨干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使我学习了更多的好的教学方法。

4、竞赛辅导成果较好

这三年来我响应领导号召积极组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电脑制作大赛,二oo七年我指导的学生作品荣获市二等奖。

第8篇

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研究。

1.继续在全区信息技术教师中开展学习教育理论活动,加强信息技术教师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我区信息技术教师整体素质与信息化水平。

本学期我区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重点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继续以《走进新课改》为内容,学习课改精神和优秀的教育理念,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教改信息、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艺术,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探索开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新模式。通过学习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克服浮燥情绪,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具体活动]:7月份对全区教师进行程序设计的培训。

2.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制度,提高集备、教研的实效性。

不断完善教研组的管理、评价、激励机制,提高教研的实效性,以科学的态度,潜心研究、探索符合教育规律、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教法与学法。每月的第一周为各片集备时间,由各片长组织实施,另三个周组织全区集体教研,教研组摒弃以往那种你说我听、你说我记的教研模式,力求每一次交流都有新思路、新思想、新问题,依照“回顾——学习——设想——交流”的过程开展教研。

3.积极探索网上教研活动新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优势,提高教研活动的层次和效率。并且通过活动,及时总结推广,带动全区其它学科教师开展网上教研,推动我区的信息技术应用。尝试在信息技术课中进行“双语”教学。确立实验学校教师,制定实验教学方案及实施措施。

4.抓好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检测

根据课改新理念,倡导信息技术课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对学生学习进行多元化评价,激励学生发展特长,在使学生学会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抓好开课的同时,狠抓教学质量,定期对学生的学习知识和掌握情况进行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各单元小测试,学期期末集中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在此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方法。

5.做好学生上机考核工作,重点抓好各种竞赛活动

今年的上机考核由网络考试代替单机考试,上机考核时间全市统一于5月上旬考试,各校教师要明确网络考试的意义,学校要积极配合这项工作,提前做好各项准备。确保我区网络考核的成功。

要下大力气抓好学生的电脑作品制作、机器人制作和程序设计竞赛工作,在全区学校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定期对骨干学生作品进行指导。各校要成立信息技术课外兴趣小组,并做到“三定”:定学生、定活动时间、定活动内容,各校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借用外部力量,发挥其他学科教师的优势,努力提高我区学生的竞争能力与水平,争取在市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具体活动]:

①4月份学生电脑作品制作竞赛

②5月份教师、学生程序设计竞赛

三、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推进信息技术于学科的整合。

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继续开展课题研究,除推出一批优秀的教学课例外,重点研究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将学生引入到学生学的过程,如何改变学生学的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形成一些能体现课改新理念的教与学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备课,鼓励学校充分利用一些优秀的备课系统及资源库进行计算机备课。

第9篇

本人三年特岗合同已满,向上级申请转为正式教师。现将本人任职三年来的主要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思想觉悟高,爱岗敬业,责任心强。

我在担任现职期间,政治思想觉悟高,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立场坚定,恪守××员的诺言,遵纪守法,作风正派。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把教育好学生视为神圣的使命,视为自己人生的理想,安教、乐教。我谦虚进取,事业心强,讲原则,待人热情大方,关心集体,关心他人,有团队精神。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任劳任怨,积极协助领导的工作,工作态度得到领导、教师以及群众的一致好评。能尊重、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为教育事业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不断学习,努力钻研教学,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

任现职以来,我均担任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在教学中不但推广信息技术知识,而且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注重渗透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严把教学质量关,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同时主动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教改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教学能力显著提高。

1、立足实际、搞好教学。

我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小学没有开设信息课,与其它学科不同的是这些学生之前从没有学过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是个空白,甚至不知道鼠标的用法,不知道开关机的方法,而有的学生家里有计算机,他们已经会在网上邻居查找游戏,知道怎么将一个文件夹共享、隐藏、给共享加访问权限,有的时候老师都拿他没有办法。怎样让一个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知识的学生,熟练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我进行了“分层教学”的模式,并加强个别辅导、实现同学间一帮一、一帮多,基本解决了常规教学中难以攻克的难题。

2、立足教学、搞好教研组工作

在教务处的要求与指导下,这个学期的教研组工作是非常正常的,每个月都有教研组工作小结,集中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落实,并有记载,每月至少有一次专题性理论学习,内容针对强,且有带头中心发言,积极参加教研组的课堂教学专题性研究。每月组内至少开出两节研究课,每月至少听课四节以上。并做好听课笔记。

3、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平时注重自己的文化、业务学习,能攻记一本教学理论书,泛读两种以上杂志,撰写一定质量、教学论文。任何教学活动总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条主线,信息技术更是如此。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参加**年**省因特尔培训,参加了**年的**省骨干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使我学习了更多的好的教学方法。

4、竞赛辅导成果较好

这三年来我响应领导号召积极组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电脑制作大赛,**年我指导的学生作品荣获市二等奖。

第10篇

近两年无疑是教育信息化发展最迅猛的时期,以导学一体为教学模式的微课程教学法方兴未艾,而幕课既大规模开设在线课程又从高校向基础教育不断推进。以翻转课堂为代表的新兴教育理念正颠覆我们对传统课堂的认识,教育云的应用也从国家层面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断发展和应用。身处各种技术和新理论的包围下,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日益信息化。譬如,互联网、手机和平板电脑正逐步取代书籍,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以此带来的阅读的碎片化及以高效、直观为目的的信息获取方式,让原来伴随书籍阅读的深度思考变得越来越困难。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广泛应用,让课堂信息量成倍提高,但其导致对知识和课文的深度理解变得缺乏。当然,信息化给我们带来不同以往的优势,大量的信息刺激和方便的远程交流,带来思想碰撞的火花,大大催生创意的出现。大量碎片化的阅读有利于培养从海量信息中筛选有用信息的信息处理能力。

教育信息化影响着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信息化的大潮推动着学校的方方面面,学校的管理者和全体教师如何适应教育信息化条件下的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二、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素养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队伍建设是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基本保障。造就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育信息化师资队伍、专业队伍、管理队伍,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人才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联合国促进各国教育、科学、文化合作的专门组织,2008年专门制订了《教师信息技术标准(ICT-CST)》。该标准认为,为迎接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挑战,广大教师要掌握信息化环境下必要的素养和能力,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素养与能力,即构建学习环境的能力、信息技术素养、知识深化能力和知识创造能力。

三、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信息化平台

我校作为漳州市地区小学的示范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和一个分校,与芗城区小学和民办学校组成教育集团,与龙文区五所学校组成帮扶学校,还与香港一所小学建立姊妹学校关系。各所学校地理位置跨度较大,成为学校集体教研活动的一道难题,而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是应用信息化工具,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校际教研交流平台,特别是探讨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克服几个校区在地理位置上的不便,尽可能实现协同教研、同步交流。

1.依托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依托校本培训力量,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如可以依托“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信息技术等级考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考试”、“课件制作培训”、“交互式多媒体应用”等培训和考试,并将教师信息化培训纳入教师完成继续教育和岗位评聘的先决条件,扩大教师信息化培训覆盖面,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2.建设教研平台,营造信息化学习环境。

继续教育信息化是建设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支撑。学校要为教师创造方便、灵活、个性化的信息化教研学习环境,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加强网络教研平台建设。可以年级和教研组为单位,建立教研组教研博客、QQ群和微信朋友圈,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的教学微博。组织参加名师网络教研互动,建立学校校园网,提供教师信息资源平台和教研互动平台,创造信息化教研学习的环境。

3.因地制宜,开展微教研活动。

微教研是一种由教师因某一话题需要而随意即时发起的小型网络教研模式,符合现代碎片式阅读特点,深受青年教师的欢迎。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和名师制作微课视频,存放在学校资源网上,其他教师利用留言功能进行观摩和评课。利用学科教研组微信朋友圈,教师在教学中遇到困惑或有教学心得,就及时在朋友圈中分享与交流。

4.深化课堂应用,提高知识深化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在课堂教育中广泛应用,改变了以往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堂课的局面,可见多媒体广泛应用带来了教育的信息化。正如微软国际信息化论坛所提出的:“通过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要实现教育在质量提升方面的蛙跳式发展。”华东师大蒋鸣和教授强调:“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工具性的交流要转化为人与人的交流,即更多地落实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中去。”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不能简单将信息技术作为演示的工具,否则容易将信息化设备演变成为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工具,脱离不了学生被动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只有转变教育观念,将信息化设备与学科相整合,通过对课堂知识的深化理解,拓展课堂教学的时空,将工具转化为人与人的互动交流,才能不断提高学生深化知识的能力。

学校要提倡教师应用信息化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但不应该一味强调应用的广度,而要强调应用的深度,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与合作学习的形式,充分利用电子白板、交互式液晶电视的交互功能和网络应用功能,将信息化应用促进知识深化的水平作为课堂评价的标准之一,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深度融合。

5.建设校际交流平台,不断扩大学校教育辐射作用。

第11篇

在目前,中学教师的教学任务非常繁重,教师普遍感到每天的时间不够用,在校除了日常的上课还有批改作业,学生辅导等工作,想多花一点时间认真备课却感到力不从心。很多教师常常是在晚上回家后备课,难免出现资料收集不全面,教学素材准备不充足的现象,备课显得不充分。面对摆在我们面前的种种困惑,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教研组集体备课,不仅需要本校教师交流,还需要听听外校同行的意见。这种形式的集体备课可以集中来自各方面的智慧,但是把许多人召集在一起进行集体备课固然是个好主意,但做起来又谈何容易。大家都有空的备课的时间不好选,大家都能到场参加备课的地点不好定。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多地进入到我们的日常教学教育工作中,教师面对互联网中的大量教育教学资源需要自己去收集整理,缺乏相互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共享,造成大量资源与时间的浪费,工作效率低下。

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提出了《网络环境下理综教研组集体备课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我们研究的这项课题是以互联网为基础,以我校理综教研组集体备课为主要内容,探讨网络环境下的理综教研组集体备课的模式,提高教师备课效率。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利用互联网、校园网、博客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教研组集体备课平台,利用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形式,将教师收集、整理、制作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再加工与再利用,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共享。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集体备课的内容也由单一的集体备教学内容,发展到以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学评价为核心的多角度、全方位的综合性备课,教师之间的合作通过网络得以实现。

我校理综组教师开通个人Blog,搭建教研组集体备课平台。教师以教育随笔的形式,记叙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事件、细节或引发的感想。成员相互之间把自己的资料、个人的观点思想分享于所有教师,利用Blog,实现了与校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学习。我们成立邢台六中理综教研组QQ群,搭建教研组集体备课平台,让教师在这个平台上充分享用网络中的丰富资源,畅所欲言,凝集集体智慧,实现教师间资源的共享,最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经过实践研究我们初步形成了网络环境下理综教研组集体备课的模式,主要是主备备课、网上研讨、课堂展示、课后评析、教案定稿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主备备课,各备课组选定一节备课课题,在集体对教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推选出一名教师进行个人备课,主备将备课教案公布到QQ群中。第二阶段,备课组教师通过网络参与评价、讨论、点评。而后,主备教师根据意见及个人思考提供第二份教案,再公布于QQ群中。活动进入第三阶段课堂展示,同备课组教师每人试教,教研组观摩,其他听课教师参与研讨,进入课后评析。教师在QQ群上个人反思,通过比较,相互切磋、学习,彼此提高分享,最后完成教案定稿。

我校理综教研组在基于网络平台的集体备课中通过不断实践和反思,达成几点共识。

1.在教研组集体备课中要做到有专题、有中心发言人、有记录,避免备课流于形式。

2.在集体备课中,每个教师可以对集体教案进行个性化处理形成个案。教师可以根据授课班级学生实际,在难点处理、教学方法以及布置作业等方面进行个性化设计并做好教学后记。

3.在教案检查中教研组重点检查教师写的个案和教学后记部分。教师的教案要学进度、教学目标、教材的难点重点和统一复习考试。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个案”中要体现能力训练、作业要求的分层,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4.通过后记强化教学反思,不断总结,期末形成教学案例与反思。

通过《网络环境下理综教研组集体备课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理综教研组教师切身感受到集体备课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1.实现资源共享。每位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掌握的教学资源一般是不同的。通过网络环境下的理综教研组集体备课,不仅实现了本校教师间的资源共享,还可以与校外的同行专家沟通交流、互通有无,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教师的作用,达到资源的最优化组合和利用。

2.节省时间和精力。基于网络的集体备课不用教研组每位教师都去准备相同的教学资料,很大程度地使教师从繁重的备课任务中解放出来,他们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学习专业知识,从事教研教改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

第12篇

2012年,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率先提出“学分制统整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修习”,创造性地执行了国家课程方案。

统整之后的课程实施,每周两课时,两节连排,双教师授课,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一个长课题研究或者项目设计。在锡山高中的课表上,多了一门全新的名称为《基于IT的研究性学习》(后文中简称“IT研学”)的课程,唐江澎校长制定了“以信息技术的知识、能力为统整平台,以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为基本学习方法,以项目设计和课题研究为学习过程,以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为根本旨归”的课程开发原则。

在“IT研学”课程里,整合了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和信息技术的技术优势。以研究性学习的学习过程为主线,仿佛小河潺缓流过,经过信息技术环节时,就挖个“坑”,把相关知识讲透、用好。例如:开题阶段,学生要先通过网络对拟定课题查新,还要使用学校统一购买的“知网”数据库或者“万方”数据库下载文献进行分析,然后形成自己的观点,撰写文献综述。在此过程中,需要学习网络检索及其数据库原理,信息的下载、整理和加工等信息技术的知识。这里,既有研究性学习所必需的各个环节,又有了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下载与加工中的知识点。就这样,源自学校发展实际需求创设的课程给研究性学习带来了新气象。

形成了稳定、专业的教师队伍。统整之后,信息技术组全员参与“IT研学”课程的实施,我们不但是技术指导老师,也是研究的指导老师。此外,非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要想担任该课程的教学,必须通过师资认证――不但能够胜任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教学,还必须有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经过技能考核和技术测试的才能上岗。现在,我们的“IT研学”任课老师14人,全部拥有硕士以上学位(含在读),连续三年以上担任研究性学习教学任务的达到85%以上。高质量的、稳定的教师队伍是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然后,就是规范的教研活动,“IT研学”教研组每周固定在周一下午开展教研活动,每次活动都要经历研究指导方法研讨、说课评课活动、读书交流,有时还会开展课堂观察、外聘专家指导、外出考察等新颖的教研活动形式。每次长达两小时的教研活动,成为教师成长的“加油站”。稳定的教师队伍、专业的教研活动形式,让来自不同教研组的教师,在全新的课程里拥有了学科归宿感,今天我们老师以能够承担“IT研学”的课务而更有专业幸福感。

提升了学科课题研究的质量。原来学生的课题研究过程很规范但难以深入,研究比较幼稚,而且学生自主选择的课题中人文类占比太大。高中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目标、研究品质上应该明显迥异于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应该更多地开展深度学习,即学生借助真实的活动情境和充足的学习时间,能够超越表层的知识符号学习,进入知识内在的逻辑形式和意义领域。课题研究和项目设计,源自学生真实的需求;两节连排,研究的时间有了保障;基于IT,研究有了更佳的平台。于是一大批高质量的课题研究脱颖而出,例如《量子力学简明读本的编写》《鸿山遗址的口述史研究》《锡山高中学生理想的现象学研究》等等。在这样的学习中,可以感觉到学生的学习是在跟客观世界的交往与对话,跟他人的交往与对话,跟自身的交往与对话。

促进了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两门课程的协同发展。原先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学习很到位,但是学而不用,统整后,信息技术不但是被传授的知识,也是服务学习、支持学习的工具。而且,通过课题方向的选择,也实现了个性化的信息技术学习。例如:《历史软件的开发》小组,就是由4名有编程基础的女生来完成,她们自己寻求专家担任学术顾问,访谈、调查进行需求分析,推广软件获得用户反馈。现在这个软件已经能够实现输入高中历史课本中的关键词,即可弹出与关键词相关的历史事件、背景知识,已被教师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

我们的“IT研学”的课程还在路上,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着经验,相信前方一定是充满希望的彼岸。

(作者单位: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