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2 07:06: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八年级体育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跳跃运动包括哪些项目?
2、最早兴起的跳高姿势是什么姿势?
3、跳远技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田径
一、跑
通过学习途中跑和弯道跑,逐步掌握耐久跑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术;发展速度、耐力、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培养吃苦耐劳、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等良好品质。
C:30---50米加速跑D:游戏:听数找朋友。
2:A:学习站立式起跑。B:变速跑:男1000米,女士800米跑。
3:A:学习站立式起跑,B:学习弯道跑技术。
4:A:50米×(2---4)次B:越野跑1200---18000米。
5:A:圆周跳绳接力练习。B:计时跑男1000米,女800米。
6:考核:男:1000米;女:800米。
一、跳跃
通过各种练习基本掌握蹲踞式跳远技术;发展弹跳素质,提高跳跃能力。
1、A:学习蹲踞式跳远。
2、“腾空步”练习。
3:复习“腾空步”技术。
4:学测步点;蹲踞式跳远练习。
5:复习蹲踞式跳远。
6:考核:蹲踞式跳远。
三、投掷
学习原地推铅球技术,通过练习初步了解原地推铅球的动作要领;发展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
1、学习原地推铅球(以右手为例)。
2、原地对实心球。
3、A:双脚跳跃练习。B:推铅球。
4、A:双人跳起移动练习。B:推铅球练习。
5、考核:原地推铅球。
四、体操:支撑跳跃。
通过支撑跳跃动作的练习,主要提高支撑跳跃基本能力,掌握支撑跳跃的方法,学会保护与帮助,基本掌握屈腿腾越动作技术,发展踏跳能力。
1、A:踏跳、推手练习。B:单手推墙练习。
2、A:跳上成蹲撑,向前挺身跳下。B:蹲撑、抱腿、挺身跳。
3、跳上成跪撑挺身跳下。
4、A:复习(同上)。B:助跑练习。
5、屈腿腾越跳箱。
6、复习(同上)
7、考核:屈腿腾越跳箱。
五、篮球
学习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原地单手肩上传、接球和单手肩上投篮球,进一步熟悉球性,提高控制球能力,掌握基本技术。通过各种移动步法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协调、灵敏素质;通过教学比赛,巩固已学基本技术。
1、A:复习各种移动步法。B:复习体前变向运球。C:学习体前变向运球。
2、A:复习先进间体前变向运球。B:学习原地单手肩上传接球。
3、A:复习原地单手肩上传接球。B:复习原地肩上传接球。
4、A:复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B:学习急起急停。
5、A:学习跨步和转身。B:复习急起和急停。
6、A:复习跨步和转身。B:综合练习。
7、篮球教学比赛。
六、排球
巩固移动、传、垫球技术,改进正面下手发球技术。基本掌握正面上手发球技术,初步了解正面扣球技术。发展力量、速度、灵敏、协调等素质。
1、A:复习移动。B:复习传、接球。
2、学习正面上手发球。
3、复习正面上手发球。
4、发、垫球练习。
5、A:复习体侧垫球。B:传、垫球比赛。
6、学习原地正面扣球。
7、复习原地正面扣球。
8、排球教学比赛。
七、韵律操和舞蹈
学习第二套少年韵律体操,进一步提高节奏感和表现力。
1、复习少年韵律操1。
2、学习少年韵律操2第一段。
3、学习少年韵律操第二段。
4、A:复习少年韵律操一、二段。B:学习第三段。
5、复习少年韵律操(二)。
6、进行全套韵律操的总复习。
八、民族传统体育
1、学习青年拳第一段1---5动。
2、A:复习青年拳1---5动。B:学习6---9动。
3、A:复习青年拳1---9动。B:学习班10---16动。
4、A:集体复习青年拳1---13动。B:学习14---17动。
6、复习青年拳第一段。
7、(同上)
形体训练
初步了解基本手位与基本步法的动作方法,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发展协调性和团结合作精神,引导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1、基本手位。
2、基本脚位。
【关键词】体育课;渐进式目标教学法;体育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体育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人发现当前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死板、体育教育观念相对滞后,培养学生的独立运动能力不够。本人对马庄子学区中心校八年级两个班进行渐进式目标教学法和传统方法的教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实验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成绩大大高于以往同期八年级学生;并且在课堂中形成了一种健康、快乐、活跃、开放的教学氛围。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渐进式目标教学法
2.1 概念
根据实践经验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及个体心理有着很大的差异,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层次,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 如初级目标、中级目标、高级目标 ,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 以此来完成体育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称为"渐进式目标教学法"。
体育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的组织灵活多样,师生、生生关系复杂,角色变化大,教学方法交融变化,既要开发学生的智力, 又要增强学生的体质。因而 , 在体育教学中如果师生关系融洽,双向交流活跃,信息传输畅通,教学效果则佳;反之,若是处理不好,则会导致师生精力消耗过大、教学效率低。因此,解决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矛盾是处理好各种问题的关键所在。而要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种矛盾趋向和谐统一,使教师以一名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进行互动,就必须科学地选择和运用体育教学方法。实验表明:渐进式目标教学法能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2.2 研究对象与研究过程 :
2.2.1 研究对象
马庄子学区中心校八年级全体学生。
2.2.2 研究过程
在实验前对学生都进行一次身体素质摸底测试,统计各项成绩。结果表明在综合素质(力量以实心球作为指导,速度和耐力以短跑50m和长跑1000m、800m作为指导)方面,该年级学生和以往的(上届)学生差异不大。
通过实践,实验年级进行渐进式目标教学,无论是在学生的力量或是在速度、耐力方面,实验班的学生都产生了大幅度的提高,而对照以往的学生只是有了一定的进步。
3 、渐进式目标教学法的应用
3.1 渐进式目标教学法的方法
按学生的体质差异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具体是按照学生体育素质、运动能力、"达标"成绩,作为分类编层的主要依据,同时参照学生上一年的体育成绩 , 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爱好。每层次的比例大约强与弱的学生各占 30%, 中级的学生占 40% 。在各层次学生中各选出一名学生当组长,负责该层次学生的组织、监督工作,并配合老师对该层次同学进行一定的指导。所选内容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调动学生的兴趣。
3.2 目标层次与教学目标
根据渐进式目标教学的分层次原则,我们实行三个等级目标制:一等目标适应于强班,二等目标适应于中班,三等目标适应于弱班。 使其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差异性。一等目标的教学目标除完成课程计划外,增设一至两项专项教材(是学生感兴趣的),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二等目标的教学目标要 全面完成课程计划,掌握规定的动作技术、技能;三等目标的教学目标以"锻炼"为主,向课程计划靠拢,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紧紧围绕课程计划,通过师生 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使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创造的过程,同时使各层次目标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一定的可变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由于教学目标接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教学实践中就能调动学生的开拓精神、创造能力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也由于教学计划的可行性和目标层次的激励性,充分调动了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强调各层次目标之间的纵向相互联系,各层次组长对该层次学生进行管理,提高管理能力。通过平时考核实行学生升降层次制度,进步大、努力的同学可升往更高层次;练习劲头不足、松散的同学则降至更低层次。通过每个月的体育课锻炼,对 1000 米、 800 米、实心球、 50 米进行测试。实验结果分析表明:每个月学生的身体素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循序渐进的效果很明显!
3.3 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体育课的教学是人的一种独立行为活动。学生的个性和意识都产生于活动之中,都希望在运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运动能力,以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然而 , 传统的授课方式,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大,再加上教材内容多、时间少,教师很难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往往出现一锅烩的现象。这样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中"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很难解决。班级中体质强、运动能力高的学生有一种"优越感" , 感到教学目标低,无需努力就能完成学习任务,因而产生骄傲、松懈和不认真练习的情绪;而体质弱、运动能力差的学生,感到教学目标过高,对"高难"动作一时掌握不了,从而产生自卑感,失去信心。采用分层次教学,由于各层次的教学目标接近于学生的实际水平,使新组成的群体具备大致相同的心理特征,因此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将毫无保留和毫无掩饰地表现出自己的进取精神,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 学生的心理动因发生了显著变化。
4 、渐进式目标教学法的特点和作用
4.1 关注学生身体差异与不同运动需求
4.2 内容适当,针对性强,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4.3 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4 利于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需求
德:一年来,能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业余时间也能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学习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并力所能及的积极参与到其中。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爱心奉献战胜雪灾、迎接奥运维护稳定、凝心聚力支援抗震救灾等活动中能做到一名党员教师应尽的义务,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并积极工作。教育教学中能恪守教师职业道德,遵守学校的管理制度,以庐中主人翁的精神积极工作,团结每一名同事,关爱每一名学生,没有和任何教师有工作之外的任何矛盾,没有任何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尊重领导,尊敬同事,平等等待学生,也因此获得了领导的信任、同事的协作、学生的敬重,此为在庐中工作的最大收获。
能:本年度除了担任八年级五个班的体育教学之外,还在学校教导处的组织下与罗春光老师结成对子开展教学互进活动。一年来我和罗老师虽然很少开展坐下来共同探讨教学方略的正规活动,但基本上做到了上课互听,随时互助,即使反馈。我的教学经验帮助了罗老师快速成长,罗老师的年轻活力和新思维也促进了我能保持更新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教学,真正起到了教导处开展结对子的预期目的。在学校艺体教研组中,自认为能起到一名教学经验丰富一些的年长教师的核心作用,无论是学校田径运动会、创编操比赛以及其他教研活动,都能团结协助教研组长开展工作,积极出谋划策,尤其是在九年级课余体育锻炼中起到带头作用,促进了艺体教研组的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形成。五个班的体育教学工作应该说已然驾轻就熟,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各项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给了我最大的教学热情。教学的同时我很重视教育的引领作用,不让课堂发生的一些教育问题过夜,更不会随便让这些问题转交到班主任手中去处理,平时注意保持和班主任的交流,全方位多角度去了解认识自己的学生,避免了很多因为教师主观而导致的师生对立的情况发生,再此,我要衷心感谢和我搭班的各位班主任,因为你们的积极协作,才让我的课堂成为学生放松精神娱乐身心锻炼身体的场所。
勤:一年来能做到早到迟走,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有事必事先请假,遇到工作和家庭冲突的时候,能在保证圆满完成工作的前提下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所以在面对母亲患病住院和孩子生病的特殊情况下,本年度也只断断续续请假四天半。在校期间,无论是否自己值班,都能保持每天巡视学校几次,观察学校整体情况,发现问题能积极和相关部门反映并协助处理。身为工会副主席,能在第一时间对教师发生的婚丧嫁娶生病住院等情况进行了解,并能组织学校行政进行相应的慰问。面对我校首届毕业班,能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积极帮助毕业班开展体育中考的训练工作,不计报酬不计时间按照计划不折不扣的去完成各项工作。
绩:教师的成绩就是学生的不断成长和提高。一年来各项工作不能说取得了什么成绩,只是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工作目标。八年级的体育教学起到了促进健康增强体质提高技能的效果,相对于7年级,全年级的各项指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这也为09届的体育中考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参与*届毕业班课余体育锻炼,艺体组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圆满的完成了预定目标,学生中考体育平均分达到了合肥市前十(第九名)庐阳区第一的目标,也为*届中考胜利奠定了基石。工会工作本年度常规工作有序完成,文体活动的球类比赛已经成为我校工会工作的一个亮点;教工之家已经建成并面向教师开放;组建学校教职工篮球队参加区教育局比赛获得第三名;在工会系统开展的年度评优中我校荣获庐阳区先进单位称号;我校首届教代会即将召开,在筹备召开的过程中工会能做到规范、有序、合法、合情,各种资料已经准备齐备,教代会各项筹备工作得到了学校党支部的高度认可。
作为述职,我只能简要陈述一年来自己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我深知工作需要自己积极思考努力实践和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完成,更知道成绩的取得需要各方的通力协作,以上陈述,难免有疏漏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摘要中学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保证体育课的基本教学内容实施,准备活动也是授课内容的前奏,本文采用各类研究方法对准备活动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新课改体育课准备活动创新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充分利用好准备活动时间,对于运动技术的教学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将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然而,目前中学的体育课准备部分内容普遍存在着公式化、教条化现象,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不到新课改理念下准备活动应达到的目的。为此,本文就如何运用新课改理念指导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并在体育课准备活动中通过创新来体现新的课程理念进行研究,从而剔除传统教学的病垢。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合肥市包河区第二十八中学:七年级2个班、八年级2个班、高一年级2个班,共计260人。按照自然分班的形式把七年级一班,八年级一班,高一年级一班作为新课改理念下的实验班即创新准备活动教学模式,其余的班级为对照班即传统准备活动教学模式。
(二)研究时间
2009年11月20日――2010年1月6日。
(三)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需要将准备活动分为传统准备活动教学模式和创新准备活动教学模式两种类型。笔者在教育实习期间对自己所执教的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实验,待实验结束后发放自编问卷(共计14题)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等。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和期刊以得到丰富的文献资料,经过对照比较、分析研究,作为问卷设计与理论依据。
2.实验对比法
将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区别对比教学,实验班采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安排组织准备活动的教学;对照班依旧实行传统教学方法,由教师来组织。
3.问卷调查法
就新课改理念下中学体育课准备活动开展现状,以及通过对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创新给学生带来的影响等,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本次共发放260份问卷,有效问卷256份,有效回收率为98%。形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传统体育课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缺乏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内容过于陈旧,缺乏创新意识;教学目标过于单一,缺乏与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研究表明:这种方法虽然可以集中注意力,使学生的身体得以充分的拉伸,起到身体的热身作用,但是设计的内容过于陈旧,缺少创新性,使学生产生一种惯性思维,束缚了学生自由发挥、追求新意的空间。
二、对比
(一)对照班准备活动教学依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由于教学形式和内容固定不变,所以对照班的学生在体育课准备活动练习中,学习积极性不高,习惯于教师直接“给”的方法,一旦让他们自己做准备活动就会感觉无从下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更不高,不能很快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状态中,教学效果一般。
(二)实验教学班的学生,因为参与到了创新体育教学的模式之中,经常接受现代先进的教育科学观念的熏陶和影响,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所以在体育课准备活动的练习中,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认真、专注、用心,练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很高,身心放松,精神上没有压力与包袱,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明显。
三、结论
(一)新课改理念下中学生对体育课创新准备活动的喜爱程度很高。传统体育课准备活动的教条化、固定化、单一化,反映了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创新教学模式更加符合中学生的需求,更加有利于充分调动课堂气氛和教学质量。
(二)有66%的学生认为通过新课改理念下创新准备活动教学模式可以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喜爱程度,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准备活动的设计和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体育教师应该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用新课改理念来指导准备活动,对传统准备活动教学模式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在准备活动中体现新的课改理念,使准备活动为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增添双翼,进而为更好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建议
(一)新课改理念下的准备活动,应当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摆脱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指挥者,学生是被指挥者的模式,充分调动和挖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学习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安排准备活动的内容,并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的方法进行开展,从而转变学生一贯的“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充分地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12-0013-03
本课针对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初中多样化体育课程改革的精神,采用当今国际国内开展的定向越野跑中的一些元素,让学生在校园定向运动中完成耐力跑,激发学生耐力跑学练兴趣,在提高学生的体能、智力及定向技能同时,发展学生快速分析思考、果断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并寓德育于体育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安全意识得到很好的培养。
一、相关分析
1.教材分析
耐力跑是初中体育教材的重要内容,它对提高学生心肺耐力、磨炼学生的顽强意志品质有重要作用。但耐力跑是大多数学生觉得乏味,不愿意学练的运动项目。校园定向跑是一项非常健康的发展学生耐力水平的体育项目,它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对教材的时代性、健身性、趣味性及实用性的需求。本课为耐力跑《校园定向跑》小单元的第2课时,旨在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快速识图定向跑知识与技能,改进耐力跑时的呼吸节奏,尽力采用匀速方式。本教材的实施,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耐力、灵敏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心肺功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定向跑教材还有利于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克服困难、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的培养。
2.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八年级(9)班学生,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活泼好动,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且我们的学生喜欢上体育课,但大多数学生耐力水平一般,且害怕耐力跑。本节课是《校园定向跑》单元的第2课次,在第一课次中,在校园内分小组进行自然地形跑,在练习过程中,部分学生跑了一段时间后,就无法坚持下去。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语言的激励,学生游览长三角主要城市景点定向跑情景的创设,激励学生克服困难,战胜自我,让孩子们在小组合作跑的练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但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对跑进路线能否正确判断,如何合理分配体力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将是我们重点解决的。
二、学习目标
1.学习定向运动知识,90%以上的学生能根据定向图正确找到点标。
2.提高持图持续定向跑能力,改进跑的呼吸节奏,发展耐力、灵敏素质。
3.在团结协作、竞争进取的氛围中体验定向跑的乐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和不畏困难的意志。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快速识图;跑的呼吸节奏。
2.教学难点:跑进路线的判断;合理分配体力。
四、主要教学策略和教与学方法
1.定向跑和情景教学结合,提高学生学练的兴趣
结合校园运动场地,设计学生们游览长三角主要城市景点的定向跑的情境,让学生们依据地图的提示依次通过各个城市点标,学生们在跑中玩,玩中跑,体验到“人在实地行、心在景中移”,学生们跑的兴趣得到激发,让学生们在耐力跑的过程中,累并快乐着。
2.独立学练和合作学练结合,培养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由于初次尝试定向跑,为降低难度,本课把定向越野跑的方法和形式加以改编,嫁接到学校体育教学耐力跑中,为保证定向跑的顺利实施,教师先带领学生集体游览各个“景点”,接着每位学生依据地图进行定向跑的初步体验,再以教师布设的八条路线分组对照校园地图练习跑为铺垫,通过小组及组间的交流评价,在提高运动技能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共事、学会竞争。然后在通往城市景点途中设计了一些障碍让学生们分为四组,进行组间对抗赛的实践,将课堂推向。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的形式,使学练信息及时反馈,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体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乐趣。
3.运动技能和德育教育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整个校园定向学练过程中融入生命教育和德育教育,加强学生的安全提示,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克服困难、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及时引导和评价,激励学生克服困难,战胜自我,让孩子们在小组定向合作跑的练习过程中感受到集体力量。培养学生与学生间的相互沟通,让学生在互帮互助,相互协作的氛围中身心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五、安全提示
1.课前检查服装和场地、器材是否合理,避免身上携带异物造成意外伤害。
2.充分的准备活动,侧重四肢关节伸展。
关键词:体育教育;学科渗透;评析
在体育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体育教学策略,进行学科渗透教育,让学生能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德育教育、法制教育、环境教育,让学生将民族精神融入学科教学,在法制教育的渗透教学中获得法制教育,懂得创设和谐的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教师要针对学生现有的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的学科渗透途径,让学生获得学科渗透教育。
1在体育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1.1抓住体育教育中的时机进行德育渗透
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要切实抓好课堂教学改革和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将民族精神教育融入学科教学,因此教师要在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过程中获得德育渗透教育。现在的一代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缺乏良好的意志性格以及良好作风,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让学生养成吃苦耐劳、勇敢顽强、挑战自我的良好品质。例如,在初中体育1500m跑的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因为跑步的时间较长,一些学生的身体就会出现不适,导致出现一些学生不愿意继续跑的现象。此时,教师就需要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养成勇敢顽强、挑战自我的品格。教师在学生进行1500m跑之前指导学生在1500m跑当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并进行德育教育:“1500m跑训练不仅会让我们提升耐力和体育竞技能力,还能让我们锻炼身体。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坚持下去。如果我们在体育训练中遇到了困难,坚持了下来,那么在我们今后的生活中,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我相信你也会有勇气坚持下来,永不放弃的。”教师在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渗透,能让学生勇敢地接受体育训练中的挑战,教师由关心学生的本性发展,到增强学生的技能和思想教育,既发挥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育人成效,又发挥了学生的健身成效,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在每一堂体育课上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并获得心灵上的成长。因此,教师在体育教育中抓住时机进行德育渗透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1.2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体育教学
内容进行恰当的德育渗透在不同的体育课堂中,德育渗透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抓住体育教学内容的不同,寻找德育渗透的切入点,让不同的学生在每一堂体育课上都能够获得德育教育。首先,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以自身的行为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在教学中从教师的言谈举止、品德修养中汲取精神营养。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德育渗透教育,如在体操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在球类教学中结合球类集体性的特点,培养学生在球类运用中的集体荣誉感;而在体育各种游戏活动中,则让学生形成团结负责的良好心态。例如,在初中排球技术的教学中,根据八年级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实际情况,教师可以选择排球双手下手垫球技术的教学。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八年级学生不喜欢枯燥的教学形式的特点选择排球游戏教学:“在排球技术训练的过程中,我们要体验到参与到体育训练中的乐趣,养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在排球运动中我们需要和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因此一定要振作精神,将自己还没有掌握好的双手下手垫球技术继续熟练化,才能和同组的队员共同合作完成排球训练。”学生完成单独训练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排球游戏:“现在我们自由结组,小组内练习排球双手下手垫球技术,每个人都充当其他同学的医生,为同学诊断垫球技术的成败。同学之间要互相诊断同学垫球技术有没有问题,寻找病因,向完成的好的学生学习。”通过学生自由结组进行小组内传球,学生不但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集体力量的重要性以及同学之间密切配合的重要性,还能感受到在排球运动中集体主义思想的重要性。
2在体育学科中渗透法制教育的途径
2.1在体育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中融入法制教育法制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积极进取的优秀品质,而且可以让学生锻炼自制力,形成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针对学生心理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让学生逐步具备法制观念,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践行法制行为。在体育教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适当的教学环节渗透法制教育,可以结合课堂常规、体育游戏教学、体育课堂的偶发事件的处理以及各种体育竞赛进行法制教育。例如,在八年级体育《快乐往返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让学生通过往返跑练习学到快速奔跑的技能,在折返过程中体会重心下移和转体迅速起动的动作,进一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就要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自我认知,培养学生果断的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快乐往返跑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法制渗透教育:“现在我们进行准备活动,我们绕圈跑200m×2后进行跳房子搬家游戏。需要同学们注意的是,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我们要遵守游戏规则,不能超越规则进行体育游戏。就像我们在生活中要遵循法制法规一样。”学生分成2组,在规定的场地内单足接力跳,按照规定动作跑动有序、动作到位。学生完成准备活动后,教师组织快乐往返跑练习:“同学们按每组6人的形式按照同组异质的原则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在往返跑的过程中第1个同学要从起跑线快速跑到规定终点线位置上,摸到线后转身迅速折回起点,摸到第2个同学的手心,第2个同学开始跑。在这个过程中,要讲礼貌、讲道德,加强组织纪律性,要明白违法乱纪会带来很多不良的后果。”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25m×4往返跑。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偶发事件时,教师也要运用法制观念来引领同学。教师在体育授课的过程中进行法制教育,不但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优秀的思想品质,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安全的前提下完成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
2.2教师要根据体育课的特点选择渗透法制教育的途径
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体育课的特点渗透法制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的体能、思想品德、学习态度等不同的方面进行法制渗透教育,让体育课堂既成为锻炼学生体育能力的课堂,又成为能培养学生遵章守纪优秀品质的课堂。在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中,教师既要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选择适合学生的法制渗透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到法制建设的重要性,从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克服不良心理。例如,在九年级下学期《障碍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让学生能在跳动中用“踏上式”越过低高度的垂直障碍物、用“跨步式”跨过一定高度的水平障碍,就要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拼搏、顽强的意志品质,还要注意在积极认真练习的过程中遵守纪律、注意安全。学生成2列横队集合,教师组织教学,并宣布本课学习内容。在学生按口令由2列横队变为4列横队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练习,培养学生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注意力:“体育课的特点就是要不断地超越自己,克服自己在体育上的不足,争取在每一堂体育课堂中获得体育能力的提升。因此,作为同学,首先要培养自己克服障碍的能力,同时要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进行自我保护,注意安全,遵循体育运动规则。只有真正遵循了体育规则,我们才能真正获得体育能力的提升”。接下来,学生开始分小组自由练习“踏上式”越过垂直障碍与“跨步式”跨过宽度障碍,教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出现学生之间逗闹现象时,教师要及时制止,并渗透法制教育。教师遵循体育运动的特点进行法制渗透,能让学生在体育练习的过程中形成法制观念、模范守法。需要教师注意的是,不同的体育课堂有不同的特点,教师要结合体育课堂的不同内容和形式进行不同形式的法制教育,做到因势利导、因人施教。
3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
3.1在体育教学中寻找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
在人本化的体育教学课堂中,教师要针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还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让学生懂得亲近、关爱自然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益处,还要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形成社会参与意识。真正的体育课堂是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课程性质以及课程价值的课堂。在体育课堂中,教师要紧紧抓住每一个教学生长点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2001—2005年全国环境教育工作纲要》中明确指出:青少年必须承担环境保护的义务和责任。因此教师要紧抓住体育户外活动多的特点进行环境教育,引导学生带着环保意识完成体育课堂教学任务。学生的心灵在体育教育中得到了净化,在教学的过程中环境保护意识在学生的心中扎下了根,学生的情感真正得到了熏陶,从而体育课堂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内涵。
3.2教师要开启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让学生在生动的体育课堂中
主动运用环境保护意识保护体育课堂中的环境教师在体育课堂中要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在生动的体育课堂中时时处处形成良好的保护环境的习惯。中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与周围环境形成良性互动的能动主体。在体育课堂中,湛蓝的天空中鸟儿飞翔,清新的空气让学生颇有自由自在的感觉。教师要寻找体育课堂中的环境教育的生长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渗透环境教育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不同的体育环节中养成保持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教师的指导能让学生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强化学生对生存环境保护的兴趣,从而养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习惯。
4结语
在体育教育的学科渗透的过程中,教师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以及心理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学科渗透教学策略,从不同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学科渗透。教师不但要将学生培养成体育能力强的学生,还要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具有环境保护的意识。
参考文献:
[1]郝家华.体育学科中的德育渗透[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2008(5).
关键词:中学生 体育课 学习倦怠
前言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在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对学习产生的一系列负性心理及行为。学习倦怠的三个维度分别是(1)情绪低落;学生在学习时因为对所学专业或所上的课不感兴趣,在情绪上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 (2)行为不当;学生在在行为方面表现出来的对学习厌倦。 (3)成就感低;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对自己的成就感方面的较低评价[1]。虽然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开始研究倦怠,但是关于倦怠的研究主要在于职业领域中,关于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很少[2]。对于中学生体育课上的学习倦怠的研究处于空白状态。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法;查阅资料,了解学习倦怠的理论。
2.问卷调查法;本研究采用自编的《中学生体育课学习倦怠问卷》,包括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三个维度。问卷克伦巴赫a系数为0.8030,分半信度为0.7613和0.7509。本问卷的题项是在结构式访谈的结果中提炼出来的,并结合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所以基本覆盖了学习倦怠各方面影响。初测问卷也经过了心理学和教育学专家的评定,所以其内容效度是可以接受的。采用相关分析法检验问卷的结构效度,结果为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三个维度与问卷总分之间的相关依次为0.45、0.78、0.53。每个因子与问卷总分的相关在0.45-0.78之间,且均达到了十分显著的相关;统计结果都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和汇聚效度。此问卷获得了统计学上的良好验证,可以作为测量中学生体育课上学习倦怠状况的工具使用。本研究发放问卷268份,有效回收问卷260份,回收率97%。
3.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11.5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4.深入访谈法;访谈部分学生,作为问卷调查的补充。
二、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260名盘锦市中学生,分层抽取样本
三、研究结果
1.盘锦市中学生体育课学习倦怠基本信息;
学习倦怠问卷以计分的形式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认为超过中间值3分的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倦怠。本研究调查的260名学生中有30.9%的学生倦怠平均分超过3分。结果表明,盘锦市中学生在倦怠总分及行为不当维度得分较高,说明学习倦怠主要体现在行为不当方面,盘锦市中学生的学习倦怠是由行为不当导致的。
2.不同性别中学生的体育课学习倦怠情况;
结果表明,盘锦市中学生体育课上女生比男生的不当行为更多,学习倦怠更严重。
3.不同年级盘锦市中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
结果表明,在年级变量上,四个年级学生除在成就感低维度没有差异外,在其它两个维度和倦怠总分上均存在差异。为研究四个年级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具体差异,进一步对结果进行了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在三个维度及倦怠总分上,九年级学生的得分均高于其它三个年级。在情绪低落维度上,六、七、八年级学生的得分没有差异。在行为不当维度上,七年级学生比九年级学生有更少的不当行为。在成就感低维度上,八年级学生有更低的成就感。在倦怠总分上,九年级学生倦怠感最重,六年级学生倦怠感最轻。
四、分析与讨论
1.盘锦市中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
盘锦市中学生体育课上的学习倦怠人数较多,值得教育部门注意。通过深入访谈得知,一部分学生特别重视文化课的学习,他们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没有形成良好的运动锻炼习惯,久而久之就厌倦了体育课,形成了学习倦怠心理。家长过分看重孩子的文化课成绩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3],这是导致中学生厌倦体育课的根本原因。从众心理对中学生的学习倦怠影响也较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世界观、学习观等都受到彼此的影响。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是否关心都会对学生体育课学习倦怠产生影响。
2.盘锦市中学生学习倦怠的性别差异分析
不同性别的盘锦市中学生的学习倦怠总分及学习倦怠的各个维度存在差异,女生比男生的学习倦怠更严重。初中女生发育较早,体重身高等都在迅速的发展,运动需要消耗的精力就越多,所以女生更趋向于不爱运动。另一方面,女生在这一时期,心理发展也处于特殊时期,与男同学之间存在心理疏远期,更喜欢独处。以上原因共同导致了女生在体育课上的倦怠情况更严重。
3.盘锦市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年级差异分析
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学习压力较小,但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压力也就越来越大。有的学生甚至在晚上熬夜学习,致使体育课上出现疲劳,困倦的现象。面对中考,家长及自身的压力,致使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久而久之,出现情绪低落。这也是四年级学生体育课上学习倦怠最严重的原因。
五、建议
1.学校应营造体育锻炼氛围,开展与学习相关的体育活动,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改革体育教学内容。另外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探索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父母应明确体育课对学生发展的作用,积极鼓励学生锻炼身体,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3.学生应自己明确体育课的意义,自觉地参与到体育课之中,这样才能在根本上消除学习倦怠心理。
参考文献
[1] 李永鑫.工作倦怠及其测量.心理科学,2003,26(3):556-557
关键词:初中掷实心球课;吼叫法;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123
一、前言
在掷实心球的过程中,学生发力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大吼一声,这可以明显地增加收缩肌的力量。其机理在于:首先,吼叫时,由于腹肌和膈肌的强烈收缩,使胸、腹内压骤增,为附着在胸廓和骨盆的肌肉收缩提供更好的支撑条件,从而增大肌肉收缩效果。其次,吼叫可使大脑皮质兴奋性进一步提高。在皮质中产生的兴奋,可以引起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同步收缩,使爆发力增强。
在中学掷实心球教学中,笔者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教学成果。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从阜阳市阜南县许堂乡大桥中学八年级选定实验班和对照班,每班学生40人,男女各20人。
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阅读、分析有关文献资料10余篇。(2)教学实验法。①实验设计:在学校选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掷实心球吼叫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教学进度均为4周,计8课时,授课时安排活动的量和强度均相同,所不同的只是教学方法和手段。②实验教学内容: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实验组进行吼叫法教学。③考核方法及标准:实验前、后对两个班的学生掷实心球进行考核,考核标准采用国家中学生掷实心球评分标准评分,人工计时进行检测,把成绩进行数据统计,以求检查教学效果。(测试结果见表1、2)
表1.实验前两班学生掷实心球测试成绩对照表
表2. 实验后两班学生掷实心球测试成绩对照表
(3)问卷调查法。在掷实心球教学中,对教师运用吼叫法在实验的学生中受欢迎程度进行调查,目的是了解实验的学生对两种不同教法的反映,涉及方面包括对两种教法的喜好情况,教学效果的主观感受等。发出问卷80份,收回75份,收回率94%,有效率96%。(调查内容及结果见表3、4)
表3. 体育教学中吼叫法在学生之中的受欢迎程度
表4. 体育教学中吼叫法在技术教学之中的效果分析
(4)数据统计法。对实验的数据和调查问卷进行常规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及分析。从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掷实心球课中两种不同教学手段在时间、量、强度上相同,实验组班比对照组班成绩提高的幅度更大,并且实验组班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学会了掷实心球技术,提高了短跑能力。四周的掷实心球教学实践所取得的教学成果表明,吼叫法不仅切实可行,而且颇有成效。
三、结论
通过对初中掷实心球课吼叫法的实验,证明在掷实心球课教学中采用吼叫法,可以极大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徐继军.实心球教学体会[J].新课程,2008(3).
[2] 曹淑忠.投掷项目预赛战术安排新法[J].体育师友,2005(2).
[3] 王国成.“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技术教法[J].体育教学,2007(2).
[4] 刘 杰,张继荣.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常见的几种错误及纠正方法[J].体育教学,2007(1).
[5] 王建梅.浅谈如何让实心球投得更远[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
根据《南京市初中(水平四)体育教学计划与成绩评定的基本要求》的规定,接力跑是八年级田径项目中,跑类的必修内容。我校根据要求制定的八年级教学计划中是安排接力跑课程的,本人虽然是体育教育专业,但是是篮球专项,田径并不是我的强项。虽然从事初中体育教学数年,不过因为学校场地、器材等原因,我根本没有上过接力跑的课,包括在大学里也没有学过接力跑的课程,面对这一教材,我感到很困惑:如何上接力跑的课?接力跑的锻炼价值是什么?如何教、怎么组织、怎么考核?面对这些问题,我一头雾水。在即将教授接力跑课的时候,我先向组内其他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也特意向我的师傅请教,听了一些学法上指导和建议以后,自认为差不多了:教初中的学生嘛,有这些就够了。在备课时,自我感觉良好。
真正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恰巧是南京市体育教研室的李建主任一行到我校考核体育市级先进教研组,要实地听课,恰恰听的就是我的课。我自认为备课没有问题,上课肯定也没有问题了。上课的前一分钟,第一个问题就出现了:体委告诉我,接力棒被其他两个班级借走一部分,现在只剩下6根了。这就像是当头棒喝一样,我当时就懵了:这怎么办?我本打算的借11根接力棒,4人一组的练习计划肯定要泡汤了。这时上课铃声响了,我只有硬着头皮按照教案,按部就班的上了起来。
做完准备活动,引入课的主要内容,讲解动作要领的时候,第二个问题又出现了: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动作的要领讲解的毫无主次,动作要领、方法都是模棱两可,学生听的也是云里雾里。这时我开始慌乱起来:这怎么办?有人在听课,无论如何也要继续上下去。
接着就是原地的手型练习,我在纠正学生手型的同时,不断在调整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平静下来,同时脑袋飞速旋转,想组织好后续的练习。
最后的分组练习,我原本的计划是4人一组一只接力棒绕操场练习,现在只有6只棒,只能临时改为9人一组。第三问题接踵而来,9个人怎么练?只有临时起意让学生沿操场慢跑练习传、接棒技术。学生练习完之后,草草的总结一下就宣布下课了。我深吸了口气,暗自侥幸:这一节课终于上完了,幸好没有大的问题。
但是第二天早上,我就接到了区体育教研员王老师的电话,他说昨天我的接力跑课是有大的失误的。我当时就愣了,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一样害怕。他接着说:市教研员李建老师看到我上课的时候是让学生右手持棒传到右手的,从教到练一直都是,这是错误的,应该是交错的传递,右手传左手再传到右手。既然课的主体内容教错了,那不管后面怎么组织都是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听着听着我脸都红了:这次丢人丢大了!王老师又仔细的给我讲了一下该如何上接力跑的课,使我受益匪浅。再次感谢王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挂掉电话,我开始重新审视我自己和这节课,首先是丢掉了作为教师的根本,那就是授业解惑,没有按照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的那样,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考虑问题,麻痹大意,没有认真研究教材,认为简单随意的准备就可以将课上好,这是极不负责任的。其次,教案的编写,没有备学生,学生的情况没有考虑进去,自顾自的设计练习,导致学生在绕操场行进间交接棒的时候不知所措。第三,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课中出现的接力跑不够的情况就是很明显的例子,没有跟其他同事协调好场地和器材,导致课中状况频出,打乱了计划。第四,课后没有反思,存在侥幸心理。如果不是李建老师和王老师的提醒,我可能就在教错技术的路上越走越远。
针对以上情况,我倍感压力,正是这些压力才促使我有更大的动力去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接力跑的课,一定要接着上,而且要好好上。首先,向学生真诚的道歉,请求学生的谅解。同时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接力跑的课时相对枯燥的,是比较辛苦的,但是锻炼的价值很高,要学生有这样的心理准备。
其次,做好上课的准备。
1、理论知识的准备,查阅专业的田径教材,熟记接力跑的来龙去脉,交接棒的方法有几种及接力区的位置和大小,接力跑的规则,接力跑得锻炼意义,比如能锻炼弯道跑能力,可以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感和激发奋勇争先的竞争意识。
2、动作技术的准备,观看技术教学的视频,请教田径专项的同事,学习动作要领,编写简单的动作顺口溜,探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3、重新规划接力跑单元的教学顺序,编写新的教案。第一节课是原地交接棒练习,学生能够知道接力跑的基本知识,学会如何握棒、交接棒的方法,由原地的交接棒练习过度到一定距离的交接棒练习,比如4人一组,前后间隔10米,听哨音开始传递,到第四人后,所有人向后转,刚才的第四棒变成第一棒,继续练习。第二节课是行进间交接棒练习,学生分为4人一组,一路纵队绕操场慢跑,最后一人持棒向前传递,传到到第一个学生后,该学生将棒丢在地上,继续跑进,第四个学生将接力棒捡起,继续练习,直至跑完一圈。每组拿一张接力跑的交接棒的动作要领及示意图,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如果发现问题,可以停下来看图学习,并互相纠正错误。第三节课是学习4*100跑,这一节课是让学生知道各个接力区的位置,如何在接力区进行交接棒。同时,给学生分组,让学生知道第一次练习时在第几棒,到第几接力区的第几道次等候等等。练习交接棒一次后,所有学生直接变成下一棒,即原来是第一棒,下次练习就自动变成第二棒,依次类推。这样学生就能完整的知道从第一棒到第四棒怎么跑。第四节课为考核练习课,讲解考核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安排体育骨干组织各组学生在各个接力区准备,4人一组进行考核。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
0123-01
体育教学除了促使学生强身健体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永不服输、始终向前的奋斗精神。这种精神的传承就需要教师实施激励机制,加强激励教学,实现对学生的激励引导。教师要在课堂中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产生开展体育运动的动力和激情,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既达到健身的目的,又实现精神的富足。
一、讲授体育文化,实施文化激励
体育文化是指体育运动本身所蕴含的、围绕体育运动所形成的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对于初中生来说,很多体育轶事会让他们津津乐道,他们更喜欢在参加体育运动之前,尽可能多地了解与体育有关的文化故事,感受体育文化带来的心灵冲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体育文化激励学生汲取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教师可以从各项传统的体育项目入手,比如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展简史,各种体育运动项目的发展历史,古希腊竞技类体育项目的文化意义以及对后世各国体育赛事的影响等。学生可以到图书馆或是从网上查找相关资料,还可以通过体育小组的分享交流体会奥运体育精神。教师还可以开展体育文化故事会,让学生将自己收集的体育人物故事与大家分享,比如篮球运动员姚明、网球运动员李娜等,这些运动员身上体现着人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反映了坚持不懈、奋斗不止的体育精神,值得学生学习。在体育文化的熏陶下,学生受到感染,产生了情感共鸣,就会在心中树立一个个学习榜样,在头脑中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并对体育这一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制定计划目标,实施理想激励
有目标才有动力。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自我想象,合理规划自身的发展前景。正因为有了对未来的憧憬和设计,学生才能激发斗志,脚踏实地一步步实现理想。如笔者在给八年级学生上课时,班上有个学生身材非常矮小,每次打篮球时总被人嘲笑,有好几次都被人撞倒在地。这个学生非常难过,不敢参加篮球比赛,甚至不愿意上体育课。笔者了解情况之后,立刻找到这个学生和他谈心。笔者首先给他讲述了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的故事,学生了解了邓亚萍的故事后深受感动,并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明白了很多个子矮小的人并没有轻言放弃,而是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一步步超越对手,让自己的缺陷成为优势,最终实现人生目标。在后来的篮球教学中,笔者启发这位学生在场上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如做控球后卫,同样能够发挥身体的灵活性。这个学生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训练目标,在控球后卫这个位置上加强训练,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在学校多次篮球比赛中为冠军组出了大力气。
三、给予时间空间,实施爱心激励
体育是一项竞技类的参与性学科,要求人要有极强的心理素质。中学生正处在心理承受能力的波动期,很多学生因为遭受了打击而失去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获得足够的爱心和鼓励,一步步培养自己的自信心,让内心对体育的热情持续升温。每一个学生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都付出了辛苦的努力,不论收获什么样的结果,教师都要毫不吝惜对学生的鼓励,一是要在言语上激励学生:“你的进步真大!”“争取继续突破!”“再加把劲!”二是要给予物质奖励,如设置金牌、银牌和铜牌,对能够参加训练的学生设置三个等级:表现出色的给予金牌,完成任务的给予银牌,基本完成任务的给予铜牌。通过言语激励和物质奖励,学生在体育精神的感召下建构荣誉感,形成成功意识,同时能够在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领悟付出就会有回报的人生道理,从而提升了学生对体育的热爱。
日前,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的司长王登峰向公众透露了一串数据:在今年北京大学为期两周的学生军训中,有近3500名学生累计看病超过6000人次,特别是第一周,晕倒者众多。一位新入学的大学生在军训期间发表微博说:“最近发现我头有点大,军训期间每天5点起床,我都有念头想退出大学的天堂,转身去市场卖衣服!”更有甚者,因不能承受军训劳累,服下一大把安眠药欲轻生,幸好被老师和同学发现。
在每年的“大学第一课”中,大学生晕倒现象频频出现,学生体质滑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大众纷纷质疑:“学生们的身体究竟怎么会变得如此弱不禁风?”
一位高中学生说,在校期间,他和同学几乎每天都是早上5点多起床,晚上11点后才睡觉,平时基本没时间搞体育运动,每天有10多个小时坐着。说到累的时候,同学们喜欢说自己“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迟”。而在高考结束后,很多同学关上房门一觉能睡上20多个小时。学校希望打破一次次的升学神话,成为各地生源大战的赢家,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待通过考大学来改变孩子的命运,这些目标层层压在孩子身上,压力之大,何以消受?
其实,紧张的高三生活只是“病情”加剧的体现。大学生军训晕倒一片,“病根”是中小学就开始落下。2011年9月,教育部有关部门对15个省份的129个县(市、区)监测显示,四年级、八年级校园体育课及体育活动不足率分别高达56.5%、76%,另一份调查显示,只有22%的小学、初中和13%的高中能够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认为,体育并没有被摆在与德育、智育同等的位置上。追根究底,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最关心的都是升学率,繁重的学习任务令体育课被弱化。我国一些地方尝试将体育成绩纳入中高考,但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并没有打破,一方面,体育的分值很低;另一方面,还是把体育成绩纳入总分,从高到低依次录取学生,这无疑把体育变为新的应试,并没有起到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质的预期作用,反而增加了学生的体育成绩负担。
今年3月末,教育部专门下发通知,“确保学生一小时户外锻炼时间。要采取积极措施,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户外运动,督促学生课间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近几年来,虽然关于提高在校学生体质,增加体育锻炼的呼声越来越高,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依然充斥着教育者、家长甚至学生自己的思想。很多推行体育锻炼的举措看似有效,但却得不到施行。目前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导致体育教学被边缘,成为学校的豆芽课。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要改变这一现象的关键在于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在应试教育和升学压力的大前提下,只有改变评判体制才能真正地让青少年的体魄强健起来。
关键词: 蹲踞式跳远 教学评价 终结性评价
有效的教学是在评价活动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结果进行测定,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对教与学具有诊断、激励、调控、监督和导向的功能。对教学评价功能的认识和应用一般都是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探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什么评价方法最合适、最容易达到教学目标,以及如何应用这些评价方法,很少涉及学生对评价方法的认识、理解和感受,以及由此引起学习过程的改变。
蹲踞式跳远的终结性评价是一种鉴定性评价,一般不涉及教学的活动过程,而着重对教学的结果进行鉴定和等级划分。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以一种逆向思维的方式认识和应用终结性评价。让学生知道蹲踞式跳远的成绩由技评成绩、进步成绩和测试成绩三部分组成,通过解释这三部分评价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成绩并愿意为此而付出努力,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
1.蹲踞式跳远终结性评价的组成部分
1.1技评成绩得分(40%)
通常我们对蹲踞式跳远的终结性评价方式是单一的,采用丈量远度和查表得出成绩,并没有技评部分。主要是认识上的原因,蹲踞式跳远的远度主要是由技术动作和身体素质决定的,认为技术动作掌握不好怎么会跳得远,因此丈量远度和查表得出的成绩中隐性包含了技评成绩。
一方面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是不客观、不全面的。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也就是要求有教学目标就应该有评价,蹲踞式跳远的教学目标中肯定包含技能和体能两个独立的目标,应分别给予评价。丈量远度和查表得出的成绩主要体现得是体能情况,对技能目标达成情况体现得不充分。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横向比较说明问题,例如:一个身体综合素质好的学生没有经过练习可能比一个身体综合素质差经过刻苦练习且熟练掌握技术动作的学生跳得更远,你能说前者的技术掌握比后者好吗。这是对后者学习结果不客观、不全面的评价。
另一方面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部分身体综合素质好的学生可能会产生自满情绪,在练习过程中体会到自己并没有通过努力就能取得比一般学生更好的成绩,就会有优越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部分身体综合素质差的学生可能会产生自暴自弃情绪,在练习过程中就会预感到不管自己怎么努力在考核时可能不会取得满意的成绩,因而失去掌握技术动作的动力。
针对这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我们必须把技评成绩单独列出来,主要体现的是技能目标达成情况。具体做法是学生在进行蹲踞式跳远考核时,丈量、登记成绩由学生负责,教师专门负责技评成绩(百分制),然后按40%计入总成绩。
身体综合素质好的学生虽然跳得远,测试成绩好,但不认真不努力,技评成绩就会差,综合起来总成绩不一定好。身体综合素质较差的学生会从中看到希望,虽然跳得不远,测试成绩差,但通过努力,技评成绩可能得高分,综合起来也能得到满意的成绩。它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为达到目标而努力,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目标的技能部分,按照蹲踞式跳远的动作方法和教师的要求去练习。
1.2测试成绩得分(30%)
蹲踞式跳远测试的丈量方法我们普遍采用竞技体育的丈量方法,这种方法不完全适合体育教学。
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评价的区别。运动训练的评价方法比较单一,在运动成绩面前人人平等,竞技运动追求是胜负,注重选拔功能[2]。它和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指导思想、教育思想及对被教育者的要求都不同,因此我们的评价不能照搬竞技运动训练的方法。
另一方面不利于学生学习蹲踞式跳远的技术。虽然蹲踞式跳远的技术难点是踏跳动作的准确性,但对初中学生来讲,不必过多强调这个难点的突破,以免影响其他技术的掌握[3]。在练习和测试中要做到步点准确非常困难,它要求每一次助跑的步幅非常稳定,初中学生普遍缺乏这个能力。如果学生为了追求踏板准确,就会经常出现我们所说的“倒步子”现象,影响助跑速度和起跳动作。
针对以上情况在教学和测试中采用放低要求的丈量方法,在助跑道上设置一个约1米宽的起跳区替代原来的起跳板,学生只要在起跳区起跳就不犯规,把从起跳脚的最前点与落地脚最近点的实际距离作为测试成绩,而不是从起跳线或起跳线的延长线到沙坑中留下的最近痕迹的垂直距离,测试时由一名学生专门负责看起跳脚的最前点。
采用这种丈量方法方法后,学生在练习和测试中不但助跑能发挥可控制的最高速度,而且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后续的起跳和腾空技术动作上,充分发挥和提高蹲踞式跳远的水平。
1.3进步成绩得分(30%)
跟自身比,不断战胜、超越自我,使学生个体在原有的水平上不断进步,这是教育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工作成效的标准[4]。原来的单一评价方法没有体现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的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相结合,是一种绝对性评价。相对性评价有助于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通过努力获得进步所带来的成功体验,有效地维护每一位学生的自尊和自信[5]。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把进步成绩(进步成绩=单元教学结束测试成绩-单元教学前测试成绩)单独列出来(百分制),然后按30%计入总成绩。进步成绩评分见附表1。
在这种评价方式下学习,有利于调动身体综合素质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自卑心理;身体综合素质好的学生也有紧迫感。最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提高了自身的学习水平。
最后把技评成绩得分、测试成绩得分和进步成绩得分三项相加就是学生的蹲踞式跳远的最终成绩。如何登记蹲踞式跳远的最终成绩见附表2。
2.注意事项
2.1采用这种评价方式和单一评价相比,并不是每一个学生的得分都会提高,特别是跳远特长生的成绩会出现下降。
2.2单元教学前测试成绩要在学生知道终结性评价方法前进行,否则学生会故意跳不远,造成进步成绩不真实。
2.3其余教学目标的评价可以在学期的平时表现里体现。
2.4四三三的成绩比例和进步成绩评分表只是我的初步观点,还需经实践和调查后调整得更科学合理。
总之,采用这种评价方式的目的是使评价更科学、客观、公正,保证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艳群.义务教育教科书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Z].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8:42.
[2]刘永辉.学校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异同研究[J].广西教育,2005(Z4):89.
[3]李艳群.义务教育教科书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Z].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8:44.